顶岗实习生

2024-10-01

顶岗实习生(精选12篇)

顶岗实习生 篇1

顶岗实习是今天中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之一, 对校企合作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什么是顶岗实习, 职教研究者缺乏有影响的意见, 职教工作者的看法和做法差异很大, 对顶岗实习的研究、实施和评价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国外的企业实习和国内职教界关于顶岗实习的各种看法、做法出发, 从新的角度探讨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寻求多数人认同的顶岗实习。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顶岗实习是在国内实践教学中自发产生的。从掌握的资料看, 顶岗实习涉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个领域。顶岗实习发展最快, 应用最广泛的是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最早产生于师范教育, 应用也比较广泛。总体看来, 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顶岗实习各有特点, 起源之间没有明显的启发传承关系。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从起源上看, 普遍没有参考国外的类似实习经验的报道, 也没有受到国外职教理论的影响和指导。可以认为, 顶岗实习是一种发源于国内教育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职前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形式。

(一) 师范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国内最早提及顶岗实习的是四平师院报道组的《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原文发表在《四平师院》1975年第4期。文章说, 四平师范学院的顶岗实习是为了解决中学“在职教师数量不够”, 学生办“短训班”培养教师, 参加“短训班”的教师“所担任的工作, 由我们学员承担, 作为学员的实习课”。“文化大革命”以后河北师范大学以志愿者行动的形式, 在师范教育中率先 (2006年) 采用了顶岗实习, 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行动———顶岗实习工程”。在教育部和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倡导支持下, 全国各地有多家师范院校以顶岗实习作为毕业生的教育实习形式,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国内师范教育相关专业教育实习的主要形式。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实习在政府 (教育部、省教育厅等) 支持、实习单位 (中学) 配合下, 以培养实习学生从教技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 先对学完骨干课程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再赴农村基层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师岗位顶岗实践, 考核鉴定合格者计入学分。

(二)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较早采用顶岗实习的是华北石油技工学校。该校将中等专业教育的生产实习予以发展, 学生作为企业普通员工对待, 顶替职工的工作岗位, 在企业职工和学校带队教师指导下, 完成工作定额, 并发放报酬。有关报道发表在《中国劳动》1985年第8期上。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为了解决校内缺乏生产实习场所, 企业不能接受短期实习的问题, 采用承包劳动岗位, 限定劳动定额, 由企业和学校人员共同指导管理, 岗位轮换, 包教包会的实习方法, 开展顶岗实习, 并给予学生和学校带队教师一定的报酬。华北石油技工学校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等专业教育生产实习向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转变, 发展到今天, 顶岗实习已经取代生产实习成为我国几乎唯一的职业教育就业前实习环节, 也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和办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农业职业院校, 在2000年以前, 生产实习主要在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附属的试验基地进行, 学生在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带领下, 从事试验田的种植管理, 并在科研人员指导下, 完成部分试验和调查, 利用试验调查资料撰写毕业论文。2000—2007年, 受招生并轨和职业教育目的变革的影响,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始进入农业企业进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 历时3周的教学实习。2008年起, 学院开始进行顶岗实习 (初期称为专业综合实训) , 这方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先行者, 其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抓住制种企业田间技术员 (学生入职种业企业的唯一岗位) 不足的机遇,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企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的, 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后开始实习。从制种作物播种开始到种子收购结束, 基本覆盖种子田间生产的全过程, 历时6个月, 由企业安排合理工作定额 (玉米制种企业为200亩地的管理指导) , 并为学生提供生活培训条件, 付给合理报酬。校企双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 企业考察招聘对象, 学校对实习活动进行总结。

(三) 普通高等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的代职顶岗实习在1988年就有报道, 是普通高等学校中较早报道的顶岗实习。这种顶岗实习改变了过去农业经济专业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由学校教师指导, 承担有关部门农村调研任务, 最后提交调研报告的做法。代职顶岗实习将实习时间延长到3个月, 安排在临毕业的学期, 由基层单位安排学生到对口部门担任代职工作人员, 学生在参与基层工作中自选调研课题, 完成毕业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专业认为, “代职顶岗实习有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并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 密切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其后, 陆续有多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和报道, 顶岗实习在普通高等教育中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 成人教育顶岗实习的起源

同样在1988年, 《成人教育》发表文章介绍了作者对企管中专班回厂顶岗实习的经验体会, 在成人教育中较早报道了顶岗实习。其做法是“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为顶岗实习”“学员回到工厂定在一个或两个岗位上, 跟班顶岗操作”。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共计18周, 并在实习期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派出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并负责与工厂协调。

二、国外的职业实习

从起源看, 虽然顶岗实习与国外的企业实习 (或工作实习、职业实习) 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启发或传承关系, 但我国的顶岗实习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是引入了国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经验, 并可以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向国外的类似实习学习。国外的企业实习表现出了很强的设计性, 企业在实习中主动性很强。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政府和社会支持, 这种规范的实习显然很难实现。

(一) 德国的企业实践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总共7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中, 第7学期进行为期不少于16周的企业实践。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企业实践岗位由学生自己寻找, 德国法律规定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且有政策优惠, 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并由学校审核确认。企业对实习学生按员工管理, 分配一定的任务, 并付给报酬。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实习由校企双方派出指导教师, 以企业教师为主。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企业实践另有特点:学生初中毕业申请成为企业学徒, 企业为学生选择学校, 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实践, 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并进行课程实践。德国双元制大学的企业实践包括基本技能培训和岗位轮转式企业实践 (类似于轮岗实习) 两部分。

(二) 英国的工作实习

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中, 工作实习应当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联, 并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蜻蜓点水”。企业要将学生作为新员工对待, 安排企业指导教师, 从事特定工作, 不同部门的轮流实习不是必需的, 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必须满足45周, 实习期间要提交各种报告。学校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访谈指导教师, 对学生进行实地访谈。

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一) 顶岗实习的特征

综合上述国内四个教育领域的顶岗实习、国外企业实习以及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经验, 我们对顶岗实习的特征予以归纳: (1) 顶岗实习是自发产生于国内实践教学之中, 由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教育实习) 发展而来, 吸取了国外实践教学经验的职前实习形式。 (2)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 (或未来就业单位) 的入职岗位上进行, 以定岗实习为主, 轮岗实习为辅。学生作为企业正式员工 (并非预备劳动者) , 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任务, 从企业领取一定的报酬并享受必要的福利待遇。 (3) 顶岗实习一般在企业有季节性空余岗位, 学生完成了大部分校内课程学习时开始, 实习时间有长有短, 由入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要求和企业需求确定, 一般3—6个月, 较长的实习时间效果更好。 (4) 顶岗实习由企业派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 学校派出指导教师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协调管理。 (5) 顶岗实习评价由学生自评和企业、学校评价相结合, 企业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6) 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的,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能力, 以及学生在学校难以实现但在企业可以完成的其他能力。 (7) 顶岗实习作为职前实习, 需要完成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学校向企业的迁移, 并实现学生在学校保障下由“学校人”向“企业人”“社会人”的关键过渡。 (8) 在我国现有法律环境下,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相对稳定的基本利益共同点。

(二)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顶岗实习

在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之后,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型形式: (1) 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而不是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 以工作情境代替学习情境, 以工作岗位代替学习工位。 (2) 校企双方共同派出教师, 负责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以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为主。 (3) 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由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决定。 (4) 实习评价由校企双方分工合作进行, 企业根据实习表现对学生进行招聘评价。 (5) 企业为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和工作生活条件, 学校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四平师院报道组.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数学系“顶岗”实习调查报告[J].四平师院, 1975 (4) .

[2]赵夫辰, 杨军.深化顶岗实习支教工程, 提高师范大学生能力素质——从河北师大看师范院校教师实践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9) .

[3]华北石油技工学校.承包劳动岗位是校外实习的好形式[J].中国劳动, 1985 (8) .

[4]杨干忠, 范剑平.“代职定岗”实习的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 1988 (Z1) .

[5]杨慧彬.改革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J].成人教育, 1988 (11) .

[6]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4) .

[7]何杨勇, 韦进.英国高校三明治课程的发展及评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1) .

顶岗实习生 篇2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顶岗实习报告4篇(顶岗实习月报范文免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顶岗实习报告4篇(顶岗实习月报范文免费)1

实习概况:

20xx年x月,我在xx公司工程设计部CAD制图员和文员岗位上实习。工程设计部的主要工作是对全区进行水利设施的铺设。我在公司里的工作是绘图和整理材料。一个月里,我学习了CAD制图,参与了一次工程设计,出过一次差。学会了不少东西,更懂得了与人合作。

企业简介:

xx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xx年,拥有员工38人。公司位于xx镇,所属行业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公司负责全区十万人口的供水,还负责水暖维修和安装等等。拥有两个制水系统,5眼水源井,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日供水能力3000吨。“为用户着想,给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公司的宗旨,也贯穿着工作的始末。

实习岗位:

制图员兼文员。

实习工作职责:

一、做些简单的cad制图工作,帮助处理项目的基础部分。

二、整理材料,打印、复印资料等。

实习情况分析:

20xx年x月,我在xx自来水公司工程设计部CAD制图员和文员岗位上实习。工程设计部的工作是对全区进行水利设施的铺设。在那里一个月,虽然是临时的,但我十分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毕竟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份工作。刚开始还怕自己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对cad软件也不太会用而担心,但真正的工作以后才发现工作的内容没有想象的那样难,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情。

开始的时候,一天天的做绘图工作,大抵是一些简单的线条什么的。CAD设计图虽然画起来很枯燥,而且描图还要看一笔画一笔,挺麻烦的,但是练习总是有必要的,而且总是能学到不少东西。

然后是针对性的练习手绘,先从线描练习开始,画画水管,电机什么的。马克笔练习也同步开始,准备了些简单的场景图。从网上找了套高级AutoCAD工程师绘图技巧,懂的不多,慢慢仔细琢磨了琢磨。到以后我在绘图的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几天的基础训练,我参与了他们的策划,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就慢慢熟悉了策划和后期制作的整个过程。慢慢的我对这个行业认识就更加深了一步。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我除了参与CAD制图,还担任文员一职,偶尔打打电话处理文件,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同公司的业务开拓人员就大不一样了。在一个项目中,他们经常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用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开发设计,他们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我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激动和盲目到以后能够主动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进程了。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和一些处世的道理。走到了工作岗位,走向了纷杂的社会,好比是从一所大学迈进了另外一所更大的大学。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一个人的一生好比是一个求学的过程,从一个学校走向另外一个学校,我们只有努力的学习、虚心求教,到最后才能获得一份合格的毕业证书,去微笑的面对自己的生活。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实习收获与感想:

一、挣钱不容易

由于对cad图都是进行一些细节的处理,必须要很认真,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错,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分配给你的任务完成,不影响别人的工作进度,你的工作效率要高,由于要长时间的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有时候感觉手都麻木了。工作都是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坐在椅子上时间长了总感觉累得很。每天早上要很早要七点多钟都要起床,如果你想多睡一会是不可能的。

二、在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很重要

在大学里大家都是四年的同学,彼此都很熟悉,关系也都很好。但你一旦从事工作后,要与同事相处与许多陌生的人打交道,如果处理不好,将不利于你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要尽量地融入到别人的圈子里去,要不然你就会边缘化了。还有就是有什么集体活动大家最好是一起参加,加强互相的了解。平时有什么事情,你可以抢着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不要为了一点小事面斤斤计较,让别人觉得你这个个人很小气。在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别人也乐于给你解答,给你帮助。

三、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

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各方面的技术也是在日新月异的,如果你不想被淘汰,就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在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工作的。很多方面都不懂,经过别人的教授,我很快地掌握了工作的基本方法。但有在时相关细节处理时,别人的方法和自己的不太一样,别人经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完成了,而自己采用的方法却又复杂又繁琐,效率很低。有时候要自己摸索一些规律一些简单的方法。以前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知识可能也不太适合工作的需要,我们就要虚心的向别人学习,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要老是抱着旧的知识,而不愿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如果这样你就会社会竞争所淘汰。

四、自己要努力

在工作中,不要总想着偷懒,少干点。在工作中,每个分配的任务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你总是做事拖拖拉拉的,你的进度就会很慢,有时少做一点可能没有什么,但反映你这个人做事的态度不端正,一个人在别人眼中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积极,别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肯定会有意见的。但如果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别人肯定高兴。

实习总结: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在是一门学问。通过一个月的实习工作着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社会经验也增加了,也有为人处事和道理。自己身上发现了有明显的长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以后要努力的弥补这些不足。实习也让自己慢慢地成熟起来,自己告诉自己已不在是一个学生了,要适应社会。这次实习有效的把书本上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用理论加深对实践的认识,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为毕业后踏入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顶岗实习报告4篇(顶岗实习月报范文免费)2

回顾这短短一个月有余的实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确实学到了许多原先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也让自己更进一步接近社会,体会到了在企业的工作实习过程中种种经历,使我发现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开拓,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在实践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充实,感受成长。

总之,实习期间累是一方面,危险也时刻伴随着(不过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人人警钟常鸣许多问题是能避免的),同时收获也是很大的,自己也感触很深:理论学习是基础,但实际工作与理论的阐述又是多么的不同,在工作的闲暇之间,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员工的交谈中,深知,在工作岗位上,有着良好的理论知识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创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又是那么的重要,于是也就更能体会在工作中团队精神是多么的重要!

顶岗实习报告4篇(顶岗实习月报范文免费)3

致谢语

历时半载,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

……

最后,我要感谢四年的大学生活,感谢**大学班的所有老师同学以及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

衷心感谢xx公司能够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这次实践训练,使我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根基,提高了我对专业的认识,实习也因此得以顺利完成。

当然,我也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帮助。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生负责的高尚师德令我受益终生。

一道感谢在此次顶岗实习和实习报告写作过程中给以我帮助的辅导员以及企业指导老师。

顶岗实习报告4篇(顶岗实习月报范文免费)4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将本月工作进行了如下总结:

1、运行值班情况

本月运行值班夜班共7天,报表未出错误,升压站设备未出故障,做到按时巡视设备,特殊情况增加巡视次数,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汇报,保证设备最佳状态运行。

2、风机箱变巡视检查情况

本月完成xxx风电场第五条、第六条集电线路风机箱变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3台箱变油位高,压力释放阀有喷油现象,及时对油位高的箱变进行放油工作,确保箱变油位正常。

本月完成xxx风电场第十一条、第十二条集电线路风机箱变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3台风机门拉杆损坏,对拉杆进行了焊接修复工作,禁止非本风场人员进入风机塔筒内。

3、xxx风电场测风塔与xxx风电场测风塔安装监护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 篇3

当前,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正日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既跟不上发展要求又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探索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培切模式,成为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关键。

钦州学院与地方教育部门联合,派出优秀师范生到中学顶岗实习支教,对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学教师进行以基础理论学习、研修基地研修、外出考察等为内容的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受到了参加培训教师的一致欢迎和肯定。这种“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做法,既是现阶段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种好模式,又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实与发展的选择。探究其出现的背景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背景

(一)教师不足,教学负担重。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钦州市农村小学的生师比远高于21:1的国家标准,如钦州市钦北区农村小学生师比为28:1。该区小学教师平均每周20个课时左右,教学任务繁重。不仅教师不足,而且代课教师比例大,如2007年秋季学期,浦北县的月光小学和秋香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超过50%。随着代课教师逐步清退,而公办教师又暂时难以补充,少数农村边远小学面临无教师上课的严峻问题。广西普通初中和高中的生师比虽然连续四年下降,但2007年初中的生师比还比全国平均水平16.52:1高出2.32个百分点,高中生师比比全国平均水平17.48:1高出1.45个百分点。另据国家教育督导抽样调查,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个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达52.1个小时。90%的教师反映周六周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20.6%的山区农村教师承担了跨年级、跨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果在日常工作日参加培训,培训前的调课和培训后的补课让教师烦不胜烦;如果在节假日参加培训,休息的时间完全被占用,教师身心疲惫。因此,以往受训的教师普遍缺乏参加培训的动力。“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而要调课、补课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来得安心,学得踏实,因而成为一条“农村教师进城培训”的有效途径。

(二)经费短缺,工学矛盾难解决。

据国家教育督导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59.3%的校长反映目前没有稳定的教师培训经费来源。这种状况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需求。教师培切I经费短缺,农村中小学本身师资力量又不足,学校拿不出钱请代课教师,就安排不了任课教师离职进修培训。有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校,出于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的考虑,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实行严格的名额限制,只有少数工作5年甚至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才有资格参加培训。而高校师范生到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任课教师,能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可以为疲于应付繁重教学任务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利用被顶岗的时间进修培训,补充业务知识和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三)条件有限,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近些年来,校本培训成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途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校本培训需要以有一定的教师数量和相应的师资水平及教育资源为前提。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较低且每所学校的教师数量有限,教育资源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几本资料外,其它资源寥寥无几,上网条件也有限。而且农村地区经济等条件又相对落后,中小学校难以筑巢引凤,引来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诸多因素制约了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同时,校本培训往往还因引领不力或学校继续教育环境不好而难见成效。因此,“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不失为在职教师培训提高的一个好模式、好措施。

(四)市县专门教师培训机构资源缺乏,力不从心。

我国市、县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一般是教师进修学校(院)或“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一些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教师进修学院,在前些年都已合并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随着对中小学教师学历和能力素质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市、县专门培训机构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也都无法满足教师培训的要求。同时,有些培训人员学历层次偏低,自身素质尚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有的甚至从未从事过教师工作,只能是“想当然”,靠模仿他人和凭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拿空泛的理论去解释和指导教学。此外,培训机构用于培训的图书、音像、网络资源不足。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各类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当地示范性中学,甚至落后于条件较好的小学。而地方高校师资、宿舍、图书、网络、仪器设备、资源有着相对优势,有的其前身本来就是教师培训机构,升格或合并为综合性高校后还承担着教师教育的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都具有一定的能级,可以起到把大学的辐射作用转化为与地方合作实现共赢的作用。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置换培训”。长期以来,在职教师培训的做法都是希望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理论知识,因而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传递和教育观念的灌输,在培训形式上则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的培训很难在情感上引起教师的认同和共鸣,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科学合理的“置换培训”,可以将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作为研修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组织培训活动,促使参与者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在培训过程中切磋教学技艺,并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钦州学院组织置换出来的农村中学教师到研修基地学校——市区示范性中学进行以听课评课、上研究课、调研、上机实验和论文写作为内容的实践课程培训研修,使他们体验了从老师到学生再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对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的认识和自我评价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现

利用高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个新鲜事物。要使之实现并得以长久运行,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

(一)政策理论支撑与工作职责。

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的政策和理论支撑主要是:

1国家政策和工作要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要求,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在教师培

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而具有教师教育职能的高校,对顶岗实习置换出来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既是落实政策的要求,又是本身的工作责任。2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找到了高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和高校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之间的契合点,有利于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促进高校与中小学建立起“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3教师培训方式的多样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师培训除保留传统的方式外,还要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培训方式的多样性。“置换培训”中小学教师,是在重新理解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在思想与实践上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探索,是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终身化和一体化的新途径,是建立在大学与中小学平等合作基础上新的在职教师培训方式。4知行合一的哲学基础。目前,各地对顶岗置换出来的教师进行的培训是一种研修培训。培训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两大类,按“集中培训+个人研修+承担科研教改任务+导师制”的综合模式进行,围绕专题组织讲座、读书、研讨活动,以及专门技能讲解与培训、现场实践与研究、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这种培训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辩证的思想。

(二)制度与机制的建立。

要使“顶岗实习,置换培训”顺利进行,需要形成政府支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联动的机制。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项改革加以推进。要确立“以全体教师素质达标为基础,以培养名优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加强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科研、教改能力为抓手,倾斜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制定措施,对“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相关问题作出制度安排。此外,省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拟订地方财政对置换培训中小学教师的经费安排意见,并拨出一定的专项培训资金。2各地市县政府及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要积极安排和接收高等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合理置换任课教师。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核心,制订被顶岗教师培训的管理办法,完善教师培训与考核、使用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当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的培养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地方高校应会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一批中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建设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并将其发展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地方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实验区,使“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得以更好地实施。4农村中小学既要为高校师范生提供必需的实习条件,也要为置换出来的教师到高校参加培训创造宽松的环境。要认真按照“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施方案选派学员,积极配合高校做好被顶岗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程的高校,要制定《师范生顶岗实习与师资培训方案》和《被顶岗教师培训方案》、《被顶岗教师基地研修计划》等具有操作性的培训方案,健全工作机构,严格组织实施。如2008年,钦州学院与钦州市教育局和各县区教育局及相关学校密切合作,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责任分工、政策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都作了具体安排和详细规定,使培训工作圆满地获得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置换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又是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教师教育新模式。

顶岗实习生 篇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 他能有效加强真实工作环境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近年来, 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成为了各职业学校研究的方向。笔者基于本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现状调查, 对中职学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现状调查、分析

我校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每年约有1200名左右的学生分布在百余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能了解现行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现状, 笔者前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12名校外实习学生、25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从顶岗实习满意度、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顶岗实习学生能力及职业素养准备、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

1. 关于满意度调查

在分别对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中, 就总体满意度水平而言, 学生的66.4%明显大于企业的34.2%, 且近半数的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实习岗位表示满意。但就实习薪资而言, 在大部分企业表示已将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同等岗位工人实行同工同酬管理的情形且平均实习薪资达到1255元/月的情况下, 仍只有不到3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薪酬表示满意。

2. 在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除已分析过的薪资报酬外, 在遵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规定方面, 只有50%左右的企业能做到。在实习安全方面, 半数以上的企业表示给学生缴纳了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 且80%左右的企业表示没有因薪资或安全问题与学生发生过纠纷。但34.2%的学生不清楚企业是否给顶岗实习生交纳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 显示出部分学生维权意识不强, 对这方面的权益缺乏关心、了解。

3. 在顶岗实习学生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准备方面

通过调查反馈发现, 89.8%的企业认为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心态最重要, 超过50%的企业和学生均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近40%的学生在走上顶岗实习岗位之初, 面对岗位技能要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适应, 同时近35%的企业以及学生认为学校应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基本职业素养方面加强教育, 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锻炼学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严格工作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4. 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近90%的企业对营造人文化的实习环境很重视, 并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升对顶岗实习生管理的参与度, 近80%的企业表示重视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 委派了专人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及实习生活指导。但调查却显示, 只有56.2%左右的学生表示在实习期间能经常体会到企业及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企业、学校对学生的关爱、指导以及付出与学生心理渴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78.3%的企业认为, 在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上, 难度最大的是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 而主要离职原因则是学生对实习岗位不满意或认为实习薪资少。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部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工作班次安排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07]4号) 文件精神, “企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八小时, 不得安排学生上夜班”。可调查结果反馈, 近半数的企业目前很难做到, 半数以上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需要工作超过8小时或上夜班。究其原因, 是由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特点、服务特点所决定的。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在用工单位劳动力紧张且节约用工成本的理念指导下, 企业未能考虑顶岗实习学生的年龄、承受力等因素, 完全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了企业正式员工同等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顶岗实习学生适应工作的难度, 也使部分学生在实习之初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 大大挫伤了顶岗实习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笔者从事学生校外实习推介工作多年, 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重视, 并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考评和监督机制。

2. 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实习稳定性较差

调查显示, 近80%的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稳定性表现出不满意。频繁跳槽现象是当今职场一个普遍性问题, 社会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职业人缺乏诚信所致, 但我认为中职生顶岗实习的跳槽却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由于顶岗实习时年龄小 (半数以上的学生不满18周岁) , 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没能形成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再加上社会阅历有限, 在遇到艰苦、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不能适应的岗位技能要求时, 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导, 很容易出现轻率举动, 进而频繁跳槽。因此我认为, 如何正确地认识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性较差这一现象, 并从学生在校教育、学生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协同管理等方面找原因, 值得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

3. 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制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 校外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工作环境的能力。但笔者认为, 对职业学校而言, 为保障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 如何针对各专业特点, 制定合理、可行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面对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同专业却在不同企业及岗位实习的状况, 学校能否做到实习目标、计划、内容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学校是否意识到实习目标、计划的完成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 应深入企业共同制定?实际上, 目前这项工作尚未能引起各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工作开展的深度远远未能满足保障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工作的需要。

4. 顶岗实习质量考评机制不健全,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量化考核难以实施

目前, 我校考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指标单一, 即每学期临近结束由企业出具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实习鉴定, 经班主任审核, 送交招生就业处核定该学期实习学分。此种方式操作容易, 但考核项目内容不够细致、过于单一, 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评价难有梯度, 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真正实习效果难以给出客观评价, 更无从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计划。职业学校应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制定的必要性, 力争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客观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并具有可操作性, 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数据要易于获取, 力争整体操作能比较规范。成功考评机制的建立, 必将能引导整个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方法和对策

1. 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办学机制

“校企融合、深度合作”将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它能有效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 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企业用工氛围尚可、劳动力不紧缺的情况下, 往往出现一头热的情况, 即学校对这种办学模式极度渴求, 而企业的积极性却不高。同时, 由于大型企业的用工招聘“高高在上”, 而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前景常常不很明朗, 在这样的情况下, 即使校企合作, 也只能是短期用工合作, 对学校的技术及硬件支持十分有限。但从2011年开始, 由于企业用工荒的出现, 这种“一头热”的状况有望改变, 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工作中发现, 近期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对学校提出的深度融合、合作办学的建议响应积极, 并能很快达成合作意向。他们愿意给学校以技术、硬件的支持;希望能在学校进行定向招生、合作培养, 长期招收定向培养生;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计划, 共同商讨课程设置;互派教学师傅和见习老师等。由于定向培养班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实习岗位、实习计划也是校企双方预先协商好的, 校企共同考评实习质量也就水到渠成, 可操作性很大, 能有效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计划制定随意性大的问题;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建立考评、监管机制, 对有效提升校外顶岗实习质量也十分有利。

2.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改善培养模式, 提升办学质量

目前职业学校的办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和行业、企业的对接程度不够, 未能很好地发挥行业、企业对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乃至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使得学校的教学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各学校应切实发挥专业或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定期邀请他们到校开展相关研讨, 可考虑在专业教学上寻求企业支援。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传统“2+1”办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前两年完全的“学校环境”, 导致他们对自身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特征、要求完全陌生, 这种“陌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现, 将直接带来以下两点好处:一是加强专业教学的直观性, 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二是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 有利于他们今后尽快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和环境。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跳槽现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感到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高强度的实习劳动等, 都要求职业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德育课程以及各类校园活动, 强化择业观、就业观教育以及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精神的培养;适当增加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乃至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商务营销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 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基础支持;通过形式多样的“成功”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成就感;通过职业道德课程教育以及学校日常养成教育, 切实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渗透进来, 培养学生敬业、诚实、合作、创新的优良品质。

3. 加强并完善过程管理, 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家长三方的协同管理作用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改善实习生的生活、工作环境, 委派领导、有经验的师傅和生活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给予指导。企业更加注重对实习生的人文化管理, 通过形式多样的年会、旅游、文体竞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宿感,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稳定了实习学生队伍。与此同时学校也意识到, 有效、完善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体制和制度, 以及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适时良好互动, 对稳定实习过程,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亦至关重要。下图为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框图。

4. 积极拓展校外优质实习基地, 提高学生优质实习、就业率

给学生提供优质实习企业和岗位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通过优质企业和岗位吸引更多的学生通过学校推荐的途径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集中度的提高不仅降低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难度, 更能保证实习目标和计划的完成, 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考评。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 一方面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 另一方面则希望政府能搭建更多的校企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平台, 政府有必要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引导优质企业使用顶岗实习学生, 力争营造良好的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氛围。

四、结束语

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对培养整个社会技能型人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学校和企业, 应站在更高的高度, 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携起手来,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实习企业进行的校外顶岗实习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 指出了目前中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中存在着顶岗实习工作时间过长、实习稳定性较差、实习计划制定较随意、实习质量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 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质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晓刚.破解难题健全顶岗实习考核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0) ;42-43.

[2]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6) .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07]4号) .

顶岗实习生 篇5

一、《顶岗实习手册》与《顶岗实习报告》的关系

(一)《顶岗实习手册》是大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的完整体现,反映该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如何时何地何企业何岗位从事何具体工作,何时请假,病假,事假,加班,轮休,换岗,实习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例记载。实习指导教师(含兼职教师)辅导情况等,要求按日如实填写。《顶

岗实习报告》并不要求每天撰写。

(二)《顶岗实习报告》(或《顶岗实习总结》)详细记载反映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锻炼,提高的情况,是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收获,问题的全面反映。包括辅导课笔记,实习中主要收获,问题分析。物流行业或实习单位有关资料整理等。

《顶岗实习手册》反映学生是否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顶岗实习报告》反映学生实习质量的高低、好坏。

二、需反映的主要内容

(一)每周填写不得少于五次。需注明具体日期,操作岗位等;

(二)实习工作的内容和进行情况,出现了哪些问题,怎样处理的?有哪些收获体会;

(三)实习见闻;

(四)详细记述所遇到的对自己有触动,有帮助,或触动比较深刻的人,事,情景。由此使自己获得的知识传授,技能掌握,心理活动,思想感受;

(五)实习中某具体问题处理经过,把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六)参加顶岗实习单位组织的培训所作笔记,参加业务会议所作的记录;

(七)本校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到实习岗位对顶岗实习生授课,辅导,交流,研讨,操作或现场教学的情况,收获的总结。教师姓名,起止时间。

三、记载注意事项

(一)合理安排 及时记录

要避免当天的实习内容和收获,不能及时记录,以至到第二天晚些时候再写“回忆录”,忘记了一些需要记录的内容。可以把《顶岗实习报告》与实习工作笔记共用。

(二)过程清晰,言之有物

《顶岗实习报告》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因为过于频繁地记录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顶岗实习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控制《顶岗实习报告》每日的工作量,但要求过程清晰,言之有物,不盲目抄袭,自觉自愿地撰写,有感而发的记录,尤其是实习中发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对顶岗实习起帮助促进作用。

(三)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学院努力推行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正在积极推行组织实施。对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专业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请教。学生要广泛阅读,努力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把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过程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顶岗实习报告》的管理

(一)《顶岗实习报告》应与《顶岗实习手册》配套使用,并于顶岗实习结束后两天内交专业指导教师,我院对口实习单位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审阅并签署意见,确定评定成绩。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浅析 篇6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學方法;技能;培养

技能教育作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标准惭怍,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1-3]。这就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技能传授之外还要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6]。然而职业学校的资源有限成为一大障碍,而学生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又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7-9]。学生顶岗实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此本人作为一名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就实习中的个别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初步探讨。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1.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技能具有规范性和广泛性,在学习中多数具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的现实生产中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顶岗实习就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使得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学校所学知识的结构和要求,以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学生在学校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从事的行业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没有概念,学生会感到是在盲目的完成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掌握知识的牢固性不利。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后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环境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之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可以使得感兴趣的学生更加的努力,对极个别不感兴趣的学生起到提示作用,使得这部分学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更好的进行规划。在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

二、学生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应当发挥的作用

1.顶岗实习的指导作用

学生初次进入社会缺乏经验。对于自己在岗位应当做什么没有很好的认识,并且缺乏与在岗职工师傅的交流与沟通方法。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此时就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岗位,对本岗位的生产原理、生产流程、以及操作方式进行必要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能够对顶岗实习的岗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岗位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工人师傅的交流也至关重要。通过与工人师傅的交流沟通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以及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学到很多的社会阅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与工人师傅更好的交流与沟通,而指导教师应当就此方面对定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传授,好让学生与工人师傅打成一片,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2.学生的后勤保障作用

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习中去至关重要。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的衣食住行如果不能够得到妥善的安排,学生又怎么能够投入到实习中去呢!作为指导教师,出了要保障好学生的衣食住行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让学生放下全部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定岗实习。

三、实习企业对我校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与自我思索

在带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操作技能能力、工作态度、责任观念以及纪律观念方面。企业生产第一线首先要求顶岗实习学生的操作技能要过关,在生产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首先必须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在生产顶岗实习期间安全顺利的完成相关工作。是实习调研过程中有部分企业一线生产师傅反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总是只完成师傅所交与的任务,不会主动出击,寻找动手以及学习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有效时间大幅度的减少。在责任观念方面是企业较为看重的一个方面。在任何时候没有很好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完成好任何一件事情。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们总是将自己定位为实习学生,并没有将自己当成该企业的一线生产人员。这种认识使得学生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外人”,我凭什么要对不相关的事情负责呢!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自然使得学生在纪律方面无法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了定岗实习中学生的不足,更体现出我们高职教育经验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加强和培养化工中小企业高技能生产操作人才、技术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明确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与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灵活柔性的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强化职业道德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业教育、人文素质训练、军事训练及职业规划,使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获得信念,建立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运作、团队学习小组管理、体验式学习等模式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将化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融入到课程实施的始终。使学生把学做人和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2)强化职业技能

通过项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强化职业技能。合理安排课程顺序,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成立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组,专业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进行项目化设计,以典型产品的合成、检验、生产等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操作中训练职业能力,并获取必备知识。掌握将来在生产实践中将会用到的实用技能,使专业的课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强化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区域化工企业集中的优势,注重顶岗岗位的学习任务落实,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具体做法是:一是与区域内化工企业深度合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落实;二是针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特殊要求,确定学生顶岗学习和教师教学重点,顶岗实习考核由校企双方按员工考核方式完成,发“顶岗实习经历证书”;三是“全程式”或“巡回式”指导,制定顶岗实习考核管理办法,从前期准备、过程监控、考核评价到实习总结作出规范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何七荣,周巍,张东升.工学结合过程中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3]诸慧.工学结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4]王首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环境仍待改善[J].教育与职业,2000,5.

[5]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6]刘越,刘辉光,潘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8(1).

[7]管平,丁明军,来建良.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8]王健,谈高职教育中实验实训的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高职教育研究,2001(1).

[9]王保泉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作者简介:彭传友(1980—),男,理学硕士,讲师,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学系专职教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研究及教学。

顶岗实习生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不积极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企业应该占主导作用, 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但现实的状况是:校企合作办学大部分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 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追求利润是它的最大价值取向。当企业出现用工荒时, 就会积极主动寻求合作办学的对象, 反之则不感兴趣。用工需求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大都为服装、电子、玩具企业, 对学生提高技能作用不大。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企业与中职学校追求的目标往往不一样, 企业只想在最快的时间内让学生上岗工作, 创造价值, 很少考虑让学生完整地学习一整套技术;车间的班组长和师傅, 还会觉得实习生碍手碍脚, 影响生产,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习得职业技能。因此, 大多数校企合作办学出现了中职学校热心、企业冷淡的合作怪圈。

(二) 责任义务不明确

西部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弥补办学资源的不足, 拓宽毕业生就业的路子, 往往积极主动寻求与东部较大企业合作办学。但在合作办学的谈判中, 有时不能坚持自己的初衷, 为达成合作办学协议, 只能降低要求, 退让妥协, 导致校企双方在合作办学过程中责任与义务不平等, 这就为下一阶段实质性合作办学时企业的不作为埋不了伏笔。

(三) 管理太粗放

大多数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并没有建立统一领导的常设性机构, 仅仅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代管, 而西部中职学校由于经费和人员的紧缺, 派不出足够的实习指导教师, 实习点又不集中, 一个实习指导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多点多人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工作, 与学生见面机会少, 与人力资源部人员沟通交流更少, 更谈不上与车间生产线的基层管理人员和带班师傅的沟通, 只能当救火队长, 导致管理出现空白, 教育指导不力, 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校企合作办学第二阶段教学学习和顶岗实习的管理模糊, 责任不明确, 大多数企业仅仅是提供设施设备, 经过简单的安全和操作技能培训, 就让学生上岗, 只要不生产次品、废品就行。至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想些什么?能否适应工作岗位?能否适应环境?生活怎样?……企业并不关心, 更不愿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对学生进行培训。

(四) 实习学生思想不稳定

由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离家较远,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容易产生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 一时难以习惯。而且, 很多参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学生所学专业与岗位不对口, 工作时间又与学校作息时间完全不同, 一些东部企业工作时间甚至在10个小时以上, 只有加班加点才可能拿到理想的工资收入, 这令不少实习生难以承受。另外, 学生从西部学校到东部企业实习, 一下子从小城镇来到了都市圈, 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也令部分学生产生了诸多困惑和想法, 给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变数, 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五) 安全无保障

生命没有价, 安全大于天。西部地区中职学校把学生带到东部企业实习, 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虽然时时强调, 电话遥控, 经常查岗并按协议买了意外伤害险, 但许多事情偶然性太大, 难以预料, 学生安全风险系数较高。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难度大, 牵涉面广, 关系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解决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呢?

(一) 寻找伙伴, 明确职责

西部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实地考察、人力资源公司介绍、网络查找等途径, 寻找合适的办学伙伴。双方以平等的地位, 根据各自需求, 进行协商谈判, 签订战略合作办学协议。如我校与上海餐饮协会的合作办学, 人有意, 我有情, 合作办学相当愉快。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到上海顶岗实习, 期间管理以企业为主, 我校为辅。每一位实习生都有人带, 有人教, 有人管, 记录详细, 实习结束按行业标准进行考核。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非常到位,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学生收获很大。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实习学生跳槽的情况, 也没有发生管理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 健全机制, 加强领导

东西部地区校企双方合作办学, 要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 设立合作办公室, 安排副总经理和副校长担任正副职。有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 才能确保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有序开展, 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 校方的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社交等外围工作;企业则负责学生的学习、生产、技能考证等工作。其中带教师傅具体负责生产、安全、技能的提高;班组长负责纪律考勤, 保证实习生时时有人管, 事事有人抓。

(三)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要实现预定目标, 要培养企业乐于接受、达到行业标准的综合服务性人才, 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设计跟踪管理信息表, 对实习学生从工作态度、考勤纪律、职业道德、礼貌礼仪、团结合作、安全生产、技能学习、心理素质、业余生活、社交技能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评价。对各类管理人员, 也要有具体的激励机制, 以调动相关责任人的积极性, 提高对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质量。

(四) 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 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在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中, 西部中职学校可以在合作中与东部用工量大的企业集团或行业协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在实训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大胆实践与操作, 尽快掌握企业各个岗位的基本操作流程, 进而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 耐心做好实习生思想工作

学生从学校到东部企业, 从课堂到生产车间, 从校园到社会, 变化巨大, 一时间必然难以适应。作为实习指导教师, 不仅要做好上岗前的引导教育工作, 还要深入车间生产线, 深入学生宿舍,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 与企业方相关责任人密切合作, 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和困惑。实习指导教师要用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激励学生, 引导学生克服暂时的困难, 战胜自我, 转变角色, 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六) 坚持每周例会制度,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东西部地区校企双方合作办学要坚持每周例会制度, 每周至少用两个小时的时间, 召开专管领导、指导教师、企业基层管理领导、师傅代表、学生参加的会议, 大家座谈, 畅所欲言, 沟通交流, 汇总信息, 共同研究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 使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让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素质全面提高。

(七) 创造条件, 督促学生提高技能

教学实习、岗顶实习的管理是东西部合作办学中的难点、热点、焦点、关键点。企业不积极、不主动、不热情, 是因为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跟不上, 希望国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增大财政投入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鼓励支持企业主动积极地与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一体化办学, 使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越办越好。

对于西部地区中职学校本身, 要与东部大企业集团积极沟通, 编制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计划, 定期邀请老师傅和工程师作培训讲座, 提高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要创造条件, 开展实习生技能训练活动, 提高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帮助学生获取技能等级证书。通过采取这些办法和措施, 引导学生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2007年6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办法》,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今后,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 大胆探索, 以经营学校的理念, 担当起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攻坚克难, 不断推进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流的技工和优秀服务型人才, 实现东西部资源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为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撑。

摘要: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创新, 是人才培养的必需环节。本文以我国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提出了东西部地区校企合作办学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问题的根源, 探讨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卢必林.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的跟踪管理难题及对策[J].广东轻工业, 2011 (5) .

[2]李波.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管窥[J].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论坛, 2009 (4) .

[3]殷翔文, 马斌, 马成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理论版) , 2008 (33) .

顶岗实习生 篇8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课题小组对本校2010级在大二期间参加顶岗实习9个班级的学生 (实习期为5个月) 进行抽样调查, 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90份, 有效回收率95%。问卷内容根据学生实习日记和实习指导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编制。问卷呈现的方式有两种, 即选择题和Likert五级量表, 运用Excel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通过问卷统计, 结合学生座谈交流、实习企业的访谈, 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的整体状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顶岗实习目标认知的偏颇。

表1结果显示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主要两个目的的选择。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也有部分同学在顶岗实习目标认知上带有消极被动的情绪, 尽管是少数, 如不加以及时关注和引导, 很可能发展为问题的导火索, 影响团体的情绪稳定和实习的预期目标。 (表1)

(二) 角色转换导致的不适应。

表2结果显示学生从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换过程中, 普遍存在不适应现象, 出现一定范围的焦虑、紧张等情绪或逆反心理。学生从熟悉已久的校园环境被推向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 企业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大学校园浪漫轻松的文化氛围形成鲜明的反差。由于实习前对企业缺乏了解, 盲目乐观、过高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产生的落差也使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 实习岗位大多在企业一线, 周围的员工学历比自己低, 许多学生以“大学生”而自居, 从内心深处透射出对工作岗位的不屑一顾, 好高骛远, 难以树立从基层一线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应有的职业态度。 (表2)

(三) 顶岗实习中期的“瓶颈”现象。

表3结果显示的是更换实习岗位愿望及其主要原因。在实习过程中期约有60%的同学都有过更换实习岗位的想法。他们想通过不同岗位的体验丰富自己的阅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经过1~2个月的实习适应期, 学生基本上能克服心理上的不稳定情绪, 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能妥善处理日常所遇到的情况。在学生座谈中, 我们了解到, 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期, 学生对重复的工作产生倦怠心理, 感觉原有的工作已经失去挑战性, 想尝试新的岗位, 我们称之为实习中期的“瓶颈”现象。由于顾及学校与实习企业签订协议和学校的考核要求, 大部分学生都能勉强坚守原来的工作岗位, 但心里的消极情绪是显而易见的。 (表3)

(四) 学生职业精神的相对缺失。

表3结果显示的是学生职业精神的状况。调查发现, 学生在纪律性、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总体是积极向上的, 但在合作精神、主动精神、集体责任感、探究精神等方面相对缺失。尽管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短期实习导致学生的暂时性行为表现, 但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职业精神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事实上, 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了自我修炼的平台, 然而由于学生的进取精神不足导致他们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错失自我修炼良机。这表明如何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取得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双赢”, 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表4)

注:问卷中要求学生在量表上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选项;本调查中1=完全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一般;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

(五) 实习后学生的“怠学”倾向。

表5结果显示的是实习后学生的学习心态变化状况, 44.21%的同学出现了怠学倾向。从学校到企业, 学生要经历了角色转换;结束了为期5个月的实习生活之后, 同样, 从员工重新回到学生的角色也需要有心理的调整过程。在与学生的座谈交流中, 我们了解到, 在实习环境的影响下,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所改变,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学生不再是象牙塔里的骄子, 少了些幻想与不切实际的期待。他们会用更加现实的眼光来挑剔老师的上课内容。而呆板的课堂与企业活生生的实践操作比起来已经失去了活力和诱惑力, 学生怠学情绪比较普遍。此时, 若不想方设法做好思想工作和提高教师的课堂魅力, 学生的怠学情绪将会很难改变, 有的甚至出现辍学, 直接去企业上班。 (表5)

注:问卷中要求学生在量表上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选项;本调查中1=完全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一般;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

三、对策建议

(一) 强化前期目标认知, 做好预防性心理辅导。

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之前, 学校要集中对学生进行实习目标的认知教育, 调适学生心理, 激发内在动机, 化解消极情绪, 才能保障顶岗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现实习的预期目标。由于不少同学自身定位不准确, 好高骛远, 顶岗实习中不愿意做基础性的工作。为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知, 牢固树立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磨炼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念;强化对学生的纪律性教育, 要求学生在工作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自觉维护学校与企业的形象, 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践锻炼中。由于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环境转变中的心理不适应状况具有普遍性, 为此, 学校要在实习之前提前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 分析学生这些心理问题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辅导方案。团体心理辅导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性辅导方式。辅导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通过成员间的分享交流, 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向牵引, 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改善人际关系, 形成积极的自我, 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 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增强归属感, 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从而减轻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同时, 可以让学生在上岗前提前参观实习企业, 熟悉企业环境。只有在顶岗实习前做好思想和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才能提高适应能力, 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二) 构建多方共管机制, 跟进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问题都围绕思想波动而产生, 只有构建多方共管机制, 跟进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有效解决一些问题。首先, 学校要建立健全实习管理体制, 畅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其次, 在顶岗实习教育教学计划中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 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习管理过程, 将学校考核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 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共同评价体系, 引导学生把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主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诚信品质。同时, 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构建校企互动平台, 明确育人职责, 建立学生与辅导员、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等多方沟通渠道,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全方位地配合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和企业党团组织的作用,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三) 重视后续思想梳理, 发挥良性辐射效应。

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 而且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念等有了亲身体验, 获得了初步的职业认知。但是, 由于置身于现实社会中, 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也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有的甚至出现“怠学”情绪。因此, 在实习结束之后要集中一段时间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与梳理, 对实习中取得的成果加以提炼, 给予肯定;对不良思想观念加以否定和摈弃;对那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要树立典型, 积极宣传, 示范带动, 发挥其良性辐射效应。要通过引导和激励, 促使学生由感性的职业认知上升为理性的判断, 并自觉内化为道德精神, 外化为道德行为, 才能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 要借助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的交替, 引导他们摆正学习心态, 清晰新一轮的学习目标, 解决学生的“怠学”情绪, 真正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螺旋式上升。据调查, 顶岗实习之后, 学生更渴望在课堂中学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 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由此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四)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 渗透企业文化精髓。

要提高学生对实习工作的适应能力, 不仅要在专业技能培养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更要在校企文化上加强融合。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职业”共性, 同样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 都具有培养人和激励人的功能。学校不仅要通过顶岗实习等模式“走出去”, 还要主动把企业文化“请进来”, 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 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逐步提升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融合, 吸纳企业文化精髓, 创出自己的职业文化特色,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提升职业道德。学校除了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外, 还可以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 融入企业文化。首先, 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企业参观调研,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企业环境和行业动态, 拓展视野, 明确学习目标;其次, 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如企业家进校园开设讲座、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报告、校企联合组织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此外, 学校还可以聘请来自企业的优秀人士担任学生的职业素养导师,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让学生感受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精神。这样, 既为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也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与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陈长生, 商冬梅.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社科纵横, 2011.5.

[2]韩颖.高职顶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5.

学生顶岗实习现状浅析 篇9

目前, 企业都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而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就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 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 获取工作经验, 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采取的方式, 但在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期间存在一些问题。

从学生方面考虑, 首先对专业没兴趣。许多学生选择此专业是因为家长的意愿、该行业收入情况、学费的多少等, 而非发自学生内心兴趣, 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等因素, 他们缺乏自制力, 没有责任心, 难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其次是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 过分强调待遇, 而从未考虑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 能为企业做什么。期望值过高, 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 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强度、强化工作待遇, 当真正走向岗位时, 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很大的落差, 难以接受, 于是出现怠工、甚至逃工的现象, 很多学生返回学校要求再次寻找顶岗实习的机会, 总幻想后面会有更好的工作。最终导致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欠缺, 自我定位不准, 眼高手低, 缺乏稳定性, 心理承受力差和责任感不强等。

从学校和企业方面考虑, 现在的学生最后一年实习基本变成了就业, 学校监管和指导不到位, 直接把学生推给企业, 学生面临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巨变, 由此出现不适应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学生实习安全缺乏保障措施, 学校指导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在企业的管理、安全、薪金待遇等成为制约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 企业在安全和管理方面不愿承担责任, 监管难以到位, 给学生实习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此外, 制度约束力不够, 没有任何措施、制度约束学生随意离岗的行为, 纵容学生的这一做法。校企合作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 导致企业对中职生质量和校企合作的怀疑和不积极态度, 学生对到企业定岗实习的排斥情绪, 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保证学生最少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的效率, 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 在顶岗实习前对学行进行宣传教育, 让他们做好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准备,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到企业工作不同于在学校读书, 在企业里, 工作的体力消耗比学校要多出很多, 顶岗实习是为了锻炼和提高自己, 积累工作经验, 自己应该虚心好学, 踏实做事, 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工作岗位, 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工作岗位的工作强度、工资待遇等, 如实地介绍顶岗实习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走势。如此让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前做好充分的身体和心理准备。

其次, 学校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顶岗实习的学生突然走向社会, 面临很多挑战, 学校要为其做好铺垫。对于学生的工作, 学校要定期给予指导, 让其在校所学的知识能真正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与企业原有员工做好沟通工作, 使学生尽快与企业员工融为一体, 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生活上给予关照, 如学生的住宿条件、卫生情况、饮食质量等, 学校都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保证, 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总之, 学校应尽力提供各种服务。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实际情况, 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 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岗位适应情况等, 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及时为学生解决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虽然走向了社会, 但学校应是他们的大后方, 给他们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 同样承担安全和管理责任, 虽然学生不是正式员工, 但学生和正式员工一样创造价值, 所以企业要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员工对待, 让学生有找到家的感觉。同时要与正式员工有所区分, 学生有他们的特性, 企业应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特性,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工作强 度和工资 待遇 , 使学生顺 利渡过这 个适应期 , 这样学生在岗位上才能更积极地发挥作用,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很好途径。一方面, 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 促使其自觉了解熟悉社会, 认识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发展状况, 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虽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 相关研究工作也比较薄弱, 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只要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本, 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则中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路会走得更远、更好。

摘要:校企合作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很多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 让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面临角色的转变, 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法着手, 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职业教育,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行威, 张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1) .

[2]韩风.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问题与对策, 邳州市车辐中等专业学校, 2012.

[3]李闽.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职教研.

[4]关于制约校企深度合作因素的调研报告.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院校, 2009.

顶岗实习生 篇10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问题,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学阶段需要由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共同完成。制定合理可行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是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

一、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系统研究不够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常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制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没有真正构建起与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总体看,对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缺乏系统研究,对顶岗实习本质、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还不够。

2. 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最终的实习报告当成是对学生最终顶岗实习的评价,而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也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最终学校结合实习报告和企业人员的评价而给出的学生成绩不一定真实合理。

3. 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较差

有的学校确实能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顶岗实习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其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但对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描述过于泛泛,评价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打分,最终导致分数评价并不是合理而客观的。

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1. 构建动态全面的顶岗实习评价管理团队

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专业教师和企业带教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顶岗实习应该是一项由学院、系部、教师、学生和企业互相配合、协调统一的工作(见附表),管理主体的工作应贯穿于顶岗实习前、顶岗实习中和顶岗实习后的三个环节中,通常周期为24周。

2. 制定可操作的过程性顶岗实习指标

评价目标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应引导顶岗实习学生朝着评价目标的方向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和顶岗实习成效。企业、教师、同行等多元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多重互动,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评价内容一般贯穿于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时监控阶段和成果总结阶段中,其内容评价应具有系统性。评价方式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评价环节应包括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阶段、实时监控阶段和成果总结阶段。此外,评价指标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强、真实可靠、便于采集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戴玉梅.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之探析[J].成功:教育,2013,(11).

[2]张蓉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高职电信类专业为例[J].轻工科技,2013,(11).

[3]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4]甄铁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向导,2013,(33).

顶岗实习生 篇11

摘要:顶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必要环节,实习生的转正、保留是酒店企业员工招募与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然而,实习生、指导教师与酒店主管对当前酒店顶岗实习的模式与效果的认知存在差异,表达不同程度的不满。关注酒店顶岗实习的认知差异,重视实习质量,提高实习工作满意感是提高实习生转正率,保留实习生、保证酒店人才储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顶岗实习、认知差异、保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20-03 一、酒店顶岗实习的内涵、意义与困惑

顶岗实习(以下简称“实习”),是指在基本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之后,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现场直接参与生产或服务过程,学用结合,以完成一定的生产或服务任务,进一步获得感性知识、现场和工作经验,形成正确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实践性学习形式。实习类似于学徒期,发展于中世纪,是培养熟练工匠与从业者的传统方法。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联合教育项目设计了美国第一个大学认可的实习项目,项目设计的前提是大学认为参加专业学习的学生需要寻找一个方式资助自己的教育。美国酒店之父E.M.Statler(1863-1928)则强调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生产或服务感知和理解酒店的需求,实习是学生未来职业成功的必要环节。目前,在美国,超过93%的酒店教育课程要求学生获得相关行业经验;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酒店管理教育课程都以某种形式把实习纳进课程学习中,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项目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成功的实习解决理论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理论学习的必要延伸,无论对学生、学校还是行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实习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提高技能,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降低职业焦虑感,是很好的职业发展工具;通过实习,学校与企业建立关系,理解行业需求,持续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确保课程与市场接轨;企业则明确表示工作经验是企业雇佣大学生的重要考虑因素。研究表明参加过实习的学生比没有参加过实习的学生其职业准备更好,实习结束转正留任的学生能够迅速为企业做出贡献,是企业最理想的潜在员工。酒店业界也普遍认为通过实习可以近距离观察和甄选人才,实习生是酒店大量潜在的员工,优秀实习生更是管理人才重要的后备力量。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认可的标准评价实习生的转正率,不少企业已经将实习生转正率作为评价组织是否保持竞争性的指标之一。

然而,不少研究显示不成功的实习不但不能在酒店实习与转正留任之间起到积极作用,反而让学生对酒店的态度变得消极,对留在酒店行业变得犹豫,导致实习后转正留任率持续低迷,不容乐观。连续三年,笔者对广东省内三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跟踪访谈得到一致的结果。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对酒店业怀着憧憬,态度比较积极;然而,实习后学生普遍流露疲惫、枯燥和不适等消极感觉,态度发生明显的变化,部分学生甚至对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感到后悔。如果学校和业界不关注这一现实,改变现状,年轻、技术娴熟的实习生会极为容易地被其他行业吸引而离开酒店业,这对学生、学校与行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酒店顶岗实习的认知差异与思考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对酒店行业和工作的兴趣由浓转淡的现象,笔者分别面向广东省内三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实习辅导教师(以下简称“教师”)与实习酒店主管(以下简称“主管”)进行实习的认知和态度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问卷调查及访谈主要从实习时间、实习组织、实习支持及影响实习满意感的主要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结果显示,三方对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模式与效果的认知存在差异,表达了不同程度的不满。

(一)实习时间

就实习时间长度,实习生与教师比较接受4~6个月,主管普遍选择6~10个月,强调不宜少于6个月。在具体实习时间点上,实习生表示最好将实习安排在寒暑假,特别是暑假;教师期待开展“三明治”的教学实习方式(以下简称“三明治”实习);主管希望学生在基本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之后集中6~10个月的实习。

多数实习生表示,如果能够跨部门或多岗位轮调,6~10个月的集中实习可能让他们成长更快。然而,只有极少数的管理培训生能够实现实习期内多次岗位轮调,其他实习生难以获得这种机会,更多案例是整个实习期就停留在同一岗位。他们认为,掌握酒店基层服务技能熟练地为客人提供服务一般需要1~3个月,这也是他们真正意义的“做中学,学中做”,其他时间则沦为了酒店的“廉价工”。

较大比例受访教师期待“三明治”实习。“三明治”实习是学生交替经历“学校学习”和“职场实践”,一般是上学期在校内上课,下学期到酒店、餐厅等现场实践,每次现场学习的时间通常为两至三个月,力求学用配合,如此反复运作并反思归纳。教师认为“三明治”实习有利于理论与实务相互印证配合,更能激发学生了解专业内涵与行业需求;实现学校与业界设备资源充分运用;让业界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及分享教育成果。

主管表示半年的实习时间比较短, 学生无法体验业界一年经营的全貌,实习难以有明显的成效。尽管多数主管认同岗位轮调与“三明治”实习的意义,但强调旅游业的特点之一在于其产品、服务的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自身素质和现场的发挥,劣质的服务发生前难以预测,发生后弥补困难,由于岗位轮调可能对酒店服务带来影响。

•校企合作•酒店顶岗实习的认知差异与实习生的转正保留研究 (二)实习组织

对于实习的组织安排,多数实习生、教师与主管支持结构化的实习,从实习计划、执行、监督及评鉴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建议三方参与方案的制定并按照方案有目的地引导实习生“做中学,学中做”,将所学实务与学理相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然而,大多数的学生表示,目前实习并没有十分完整、详细的方案,对实习内容的约定也比较简单、笼统。多数学校的确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填写实习记录、完成实习调研,但酒店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当前的酒店实习依然以“做”为主,以“学”为辅。

(三)实习支持

实习支持是指在实习期间实习生在多大程度上感知他们的主管与导师提供指导、鼓励和帮助,实习支持对实习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充分的实习支持有利于实习生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角色认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Jamrog(2002)指出主管支持的缺失会导致工作团队目标模糊,士气低落, 旷工、怠工明显,主管是年轻员工决定是否留任的重要影响因素。受访实习生、教师与主管表示实习支持与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实习十分重要,认为“双师辅导”是比较理想的辅导模式,即学校与业界同时指派特定的人员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联络和指导。多数实习生希望学校配置全职的指导教师带队实习。主管对此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学校配置全职导师,便于与学校的联络与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欢迎导师过于频繁地出现酒店现场,认为会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笔者认为,在“做”的时候可以淡化其“学生”身份,在“学”的时候需要强调“辅导与支持”,“做”和“学”是实习两个不可分离的部分。

(四)影响实习工作满意感的主要因素

关于影响实习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实习生的选择依次为“晋升机会”、“工作本身”、“实习津贴”和“实习支持”。实习生认为他们不介意从基层做起,但不愿意长期留在基层,自觉与不自觉地他们将自己区别于中职学生,期待更快晋升到管理岗位。但是,随着对行业及往届高职学生提拔到管理岗位的几率的了解,他们表示对职业晋升感到悲观。

教师认为业界对实习生的投入度不足够,影响学生的工作满意感;主管表示,实习前学生在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准备不充分,对酒店期望缺乏理性是主因。同时,双方比较一致指出,新一代实习生急于求成,吃苦耐劳、稳步晋升的务实意识比较薄弱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两方同意酒店工资缺乏竞争性;工作季节性强、时间长,影响与朋友的互动交往也明显影响着实习生的工作满意感。

职业意向是人们倾向于选择或者不选择某种职业的意愿程度,是职业选择行为产生的前因和先兆,意向越强烈,相应的行为就越有可能表现出来。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影响职业选择结果预期所指向的内容正是与工作满意感所关联的内容。研究认为尽管职业选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对目标职业选择结果的判断与评价对选择意向和行为有显著影响;个体对选择结果满意感越高,选择意向会越强烈,就越有可能选择目标职业。可见,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满意感对实习结束后的择业意向和择业行为有影响,工作满意感越高,他们越愿意转正留下;反之,他们会变得犹豫或选择离开。然而,从调查中发现,三方对当前的实习模式和效果均表达不同程度的不满。

三、酒店实习生转正保留的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中国酒店高等教育以每年两位数的涨幅,却仍然无法解决酒店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业界的“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许多实习生带着期待进入酒店最后抱憾而去。学生确定酒店管理作为学习专业,选择酒店进行实习,从情感上已经靠近酒店行业,显示了选择酒店行业发展职业的一定意向。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成功的实习既是实习生良好的职业发展工具,也能为业界提供大量的人才,因此,必须关注实习的认知差异和实习生的转正留任,重视实习质量,提高实习生的工作满意感。

(一)重视实习前的准备,降低可能的认知悔悟。

一方面,学校要重视课程设计与行业接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对酒店行业及工作有更现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务实工作态度。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业界资深管理人员或依然在酒店工作的毕业生,特别是已经获得晋升的毕业生,与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他们提前感知酒店行业的优势与劣势,实习和未来工作的甜酸苦辣,职业发展路径以及付出与收获,尽可能缓解未来可能产生的认知悔悟。

(二)正视实习质量,重视实习方案的设计。

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明确实习的具体目的、内容、要求和评鉴标准,从实习计划、执行、监督及评鉴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此外,要制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定,明晰实习生、学校与酒店的权责、任务和使命,确保实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三)关注实习导师的甄选与配置,提高实习指导的质量。

研究已经证实实习支持对实习生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指出,当前大多数实习指导十分随意,实习导师或者缺失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导,导师在实习中的意义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第一,需要慎重地选择导师,并在导师开展工作之前给予充分培训;第二,需要保证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与实习生有效地沟通,做好实习生的“角色榜样”;第三,需要就导师工作制定要求与标准,定期检查导师工作与导师和实习生的关系,将导师工作的成效与导师的绩效与晋升相结合。

(四)增强酒店及工作的吸引力,提高实习工作的满意感。

众所周知,酒店服务工作存在季节性强,稳定性差,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等特性。酒店需要正视这些特性,重视工作设计,努力增强实习工作的吸引力。第一,单一、不断重复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从而影响工作满意感。酒店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岗位轮调或跨部门的体验;学校也需要督促酒店实现岗位轮调,保证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项目和工作获得经验,提升职业能力;第二,研究表明,职业发展机会认知影响实习生的工作满意感与职业选择意向,如果他们能感知到在当前酒店有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支持他们在职业上的持续成长,实习结束后他们会更愿意选择转正留任。因此,酒店需要关注实习生个人与职业发展的愿望,重视酒店发展趋势和职业信息的分享,提供多渠道多模式的发展机会,引导和协助实习生做好职业规划;第三,毫无疑问,实习津贴也是实习生比较关注的事情之一。如果在6~10个月的集中实习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津贴标准,特别是实习后期在实习生的服务技能比较娴熟的情况下,实习生难免会产生“被剥削”的感觉。因此,建议酒店为实习生设计阶梯式津贴,强调奖励与考核和绩效的联系,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转正,提供正式员工的福利与薪酬。

参考文献:

[1] Damonte, T. and Vaden, A.G. (1987). Career decision in hospitality management[J]. Hospitalit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Journal, 11(2):51-63.

[2] Mihail, D.M. (2006), Internships at Greek universit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Workplace Learning, 18(1):28-41.

[3] Hurst, J.L. and Good, L.K. (2009), The dynamics of increasing internship conversion rates: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retail-related businesses[J],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s, 42(1):76-91.

[4] Airey, D. and Frontistis, A. (1997). Attitudes to careers in tourism: An Anglo Greek comparison[J]. Tourism Management, 18 (3):149 -158.

[5] 彭予柱.台湾高等教育实习方式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2):70- 76.

[6] 秦明,蒋奖,于迎军.导游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旅游学刊,2004(1):99- 102.

[7] Gardner, P.D., Chao, G.T. and Hurst, J.L. (2008), Ready for prime time? How internships and co-ops affect decisions on full-time job offers [R]. MonsterTrak Intern White Paper.

顶岗实习生 篇12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3年, 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4—5个学期, 最后一个学期都在外顶岗实习。新生入校后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和考察, 在第二学期成为积极分子, 至少培养1年后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因此, 一名高职院校学生从入校到入党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第4个学期发展学生党员较少, 这部分学生一般在顶岗实习前可转为正式党员。而第5、第6两学期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重点阶段, 所以大部分学生党员的发展在顶岗实习时期。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出现盲点

一方面,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虽然流动在外, 但是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学校, 有些实习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 对他们没有管理, 有些实习企业有党组织却又无权管理, 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更是鞭长莫及无法管理, 这种状况使得部分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长期脱离教育, 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 党性减弱, 致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教育难。另一方面,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实习单位分布广散, 实习形式多样, 流动性强, 这与党组织在党员管理上的固定化和静态化相矛盾, 加上高职院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由辅导员兼任, 无法在实习点逐一安排实习带队老师开展党组织工作, 这给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预备党员的转正考察和党费收缴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这些党员的党性意识。

(二) 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出现难点

三年级是学生党员的发展高峰, 这就意味着有很多考察期还没有结束的积极分子由于已经进入顶岗实习阶段而离开学校, 也就要求党组织在学生实习阶段仍然能跟进考察教育, 以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由于顶岗实习的时间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叠加, 使得学生在企业的时间长达一年。实习分布空间的无限可能和长达一年的实习时间, 都给实习本身增加了许多变数。在实习期内, 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变动性较大, 这就使得原有传统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管理模式难以维系。另外, 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 完全寄希望于实习单位帮助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考察难以做到。高职院校往往会将工作简单化、形式化, 忽略思想引领和学习教育工作的开展, 对实习期学生入党进行“超常规”运作, 材料简略, 公示范围缩小, 考察依据仍然参照前两年表现, 这些做法严重阻碍了党员发展考察的公平公正,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产生比较恶劣的影响。

(三) 先进榜样的表率作用出现断点

在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首要身份是企业员工。多数企业管理模式参差不齐, 企业文化也因员工信仰、行业类型、区域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大不一样, 企业文化的地位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 党组织的活动空间受到较大限制, 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进性无法体现。再加上部分学生党员离开学校后, 游离于党支部之外, 不能正常地参加组织活动, 放松了政治学习, 党员的归属感淡化, 责任感衰退, 自豪感减弱, 他们的辐射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生党建工作的途径

(一) 通过互动管理, 加强持续考核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流动性强, 分散广, 完全将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教育考核直接交给企业不切实际。因此,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应该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 适时作出调整。由于基层党务工作者人手缺乏, 可充分利用作为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教师党员, 争取企业的支持, 在企业中联系专门人员关注学生成长成才和思想进步, 企业能够协助学生基层党组织考察学生的表现情况, 使得与实习企业相关负责人员联系常态化。对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 则要求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生活, 对他们的考察从原来的学习成绩、学校表现, 变为顶岗实习期间的评价和在企业中的工作表现。对于有条件的企业, 还可以通过积极协调, 使学生党员在实习期接受企业党组织的临时管理教育, 参加企业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增进与企业的感情, 受到教育。针对学生调岗相对频繁、流动分散的实际情况, 可以实行“流动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管理”制度, 进行记实考核。在各个阶段请企业核对学生所填写的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培养联系人跟踪记录, 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和思想动态, 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交流培养, 重点解决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顶岗实习管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阶段性空白问题。

(二) 建立网络管理, 加强教育交流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脱离学校, 基层党组织可充分利用网络打破时空, 依托方便快捷的交互功能建立网络“红色党校”, 作为展示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窗口和党组织与学生思想交流的渠道。一方面, 学校党组织及时更新和发布学院党内活动网上信息, 加强对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考察和教育;另一方面, 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可以通过网络“红色党校”及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 了解学校学生党建情况, 与学校的其他党员、联系人和党组织进行思想交流、谈心活动, 并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 缩短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学校专门成立“红色党校”工作室, 组织力量负责网上教学工作, 不断丰富“红色党校”内容, 提升“红色党校”技术保障平台。“红色党校”通过开设“时事要闻”“党章党史”“理论动态”“经典讲座”“网上答疑”“相关链接”六个栏目, 使实习生党员突破时空的限制, 实现“菜单式”选学。开办高职院校“红色党校”, 不仅方便实习生党员的学习和培训, 还切实将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发展全过程落实到位。同时, 还可以依托现代化信息手段, 如QQ、微博、微信, 开发微信息平台, 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交流心得, 积极开展教育学习工作, 促进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成熟与成长,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

(三) 利用自我管理, 加强思想引导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学院党组织的活动, 可引导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校外和企业自己组织开展活动。一方面, 鼓励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联系社区成立思想教育实践基地, 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到社区进行电脑义诊、艺术文化进社区、给空巢老人家庭送温暖等, 通过实践提高服务意识, 总结思想汇报, 与联系人交流心得, 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利用校企社会实践平台, 通过给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下任务、压担子, 担任一定的管理岗位及社会工作, 以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如, 校内担任低年级副班主任、辅导员助理、教研室主任助理;校外担任管理岗位的助理, 如车间主任助理、班组长助理等。以此, 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和政治信仰, 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 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奉献意识, 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让每一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为在校生的一面旗帜, 成为实习生的表率。

做好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建工作, 保证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发展质量, 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党组织面临顶岗实习生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时, 需要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开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秀娥.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 (6) .

[2]徐帆.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 .

[3]徐仁飞, 黄承, 陈宋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

上一篇:正确认识和处理方法下一篇:党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