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维护一体化

2024-10-08

运行维护一体化(共12篇)

运行维护一体化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事业单位采用先进的标准, 从制度、 流程、 控制、 人员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 建立先进、 高效的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 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1 存在的问题

(1) 运维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长期 “ 重应用、 轻管理”观念在各企事业单位仍然普遍存在, 许多应用系统的运维管理制度建设长期滞后, 建立制度的应用系统也是单独制定相关运维管理办法, 不能与整个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形成体系, 各应用系统间的内容也存在重复、 冲突等情况。

(2) 缺乏有效的运维监控手段。 企事业单位往往有上十甚至上百个系统, 系统运维人员缺乏有效的运维监控手段对各个系统的数据库、 网络和资源占用等情况进行分析, 无法做到故障主动预警, 运维人员长期被动的 “救火” 现象普遍存在。

(3) 运维能力无法满足技术发展要求。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而相应的技术培训在各企事业单位都难以跟上, 运维人员对各系统的核心技术掌握不足, 日常的运维主要靠经验。

(4) 运维质量和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了多方系统供应方和开发方, 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安全运维标准, 难以明确界定供应方和开发方在后期运维过程中可介入的范围, 难以形成有效的运维行为, 信息资源存在安全隐患。

2 系统框架

对信息系统在建设阶段实施整体规划: (1) 对各个业务系统实行全面监控, 做到实时的反映整个信息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 使所有系统运行相关的网络、 主机、 数据库、 应用系统等重要信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 及时掌握各种资源的运行状况, 为信息分析、 系统优化、 决策提供支持; (3) 制定完善的运维管理流程和制度, 在技术手段的支撑下, 制定严密的相互监控、 相互制约、 相互保障的运维工作流程, 减少人为错误, 提高运维效率, 形成工作运维合力, 全力保障业务系统的稳定、 高效、 持续运行。

3 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一体化是运维人员在运维一体化的框架下, 按照所制定的运行维护制度, 采用有效的支持工具, 遵循规定流程完成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信息系统运维一体化主要包括保障部门、 制度建设、 流程约束、 队伍建设、 安全体系等要素。

(1) 保障部门是信息系统运维的重要保证, 是实现一体化的核心。 建立相应的运维保障部门, 主要包括工作模式的构建、 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的制定、 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等。

(2) 运维管理队伍主要包括队伍组建、 人员管理两个方面, 主要指大集中建设思路下组建运维一体化管理团队, 对运维一体化团队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 确保运维工作的有序进行。

(3) 运维管理制度。 建立运维管理制度使维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对各个维护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评比。

(4) 流程约束是为了规范运行维护操作, 根据运维管理制度建立的, 可以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流程化、 职责角色清晰化, 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使保障部门内的相关支持信息更为畅通和透明, 使支持服务的信息更为完整和有效。

(5) 安全体系是指为确保信息系统运维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入侵检测、 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 病毒管理等。

4 组织架构

为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协调运转, 建议构建三线运维支持的组织架构。 当用户提出请求或者需对信息系统进行主动运维时, 通过运维平台提出运维申请, 运维平台首先反馈到一线运维部门, 由一线运维人员接受服务请求, 并提供一线帮助。 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 提交二线运维部门, 二线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中横向同级单位、 或者上下级的运维人员所组成的构架体系, 可对问题在平台中提出, 运维平台同时进行跟踪。 供应方、 开发方则作为三线支持, 对运维中心提供一、 二线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支持。 三级运维支持部门协同工作, 共同完成运维工作。

5 制度与流程建设

为了适应信息系统运维一体化的需求, 需建立一系列运行维护制度体系, 规范运行维护的各个环节, 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质量和效率。 企事业单位架构中顶层机构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整体的规划, 并建立全局性的运行维护制度, 统一部署和规范运行维护中原则性和全局性的内容;在架构中中、 下层机构,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运行维护实施细则、 操作流程及其手册, 细化日常生产运行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并在长时间的运行维护过程中, 不断补充和完善, 将日常生产运行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细化, 形成统一的运维管理制度体系, 为合规运行提供保障。

6 平台建设

6.1 建立面向运维服务的管理模块, 降低管理原因引起的服务中断

(1) 运维服务管理。 运维服务管理是基于运维人员与操作流程的结合, 提供方便、 灵活工作流程的管理功能, 使运维人员通过三线运维架构, 在维护管理工作过程中自动化和信息化。

(2) 智能控制管理。 通过实时动态界面一目了然地展现当前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及趋势。 可以综合监控信息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实时状态和性能信息等所有运行情况, 帮助运维人员和管理层迅速、 直接地发现问题, 定位和分析问题所在。

(3) 绩效评估管理。 运维平台能过有效地收集运维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运维中的处理数据, 使得管理层能通过平台可以对维护人员的工作绩效有较为直观的了解, 可以作为运维人员工作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

(4) 知识库管理。 建立信息系统运维知识库, 使运维人员在处理系统故障时, 能够参考知识库中相关故障处理的方法, 让运维人员能够快速定位解决方案, 同样也能使经验不多的运维人员能够通过查询知识库获取系统维护的解决方法, 从而降低了日常运维中信息系统对于个人的依赖。 对于新问题的解决办法, 运维人员也可以通过系统对知识库进行更新。

6.2 建立面向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块, 降低系统原因引起的故障

(1) 故障处理。 平台自动收集各种管理功能产生的故障事件, 完成故障事件收集、 过滤和处理等工作, 并对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和处理。

(2) 资源管理。 平台能够提供企事业单位内部包括网络资源、 存储资源、 安全设备、 数据库、 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等重要信息数据资源的全面监控。 例如, 对关键服务器的硬盘空间和数据库空间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 当空间容量低于规定的指标值时, 平台会自动报警提示, 运维人员就能够及时进行相关的维护, 避免资源耗尽时出现系统故障。

(3) 数据挖掘和分析。 平台能系统运行状况信息数据进行汇总, 并以图表或者趋势图等多种形式为管理层提供直观的分析结果, 帮助管理层全面了解信息系统中资源率、 网络峰值、 主机参数、 存储、 数据库等重要信息的运行状况和趋势, 为管理层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多级架构的信息系统, 并且随着大数据的要求, 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数据集中, 信息系统的架构也更加复杂, 传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运维工作需求。阐述了信息系统运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构建信息系统运维一体化框架, 从内容、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以及平台建设对信息系统运维一体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一体化

运行维护一体化 篇2

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包括通信维护管理(交换机、路由器、光纤、双绞线),应用维护管理(服务器、网络安全设施,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及用户维护管理(用户的权限,用户的咨询及用户的培训)等部份,为了做好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网络通信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维护管理

1.根据网络的使用情况及时检测、调整网络通信设施的状态参数,力求使网络通信设施处于最佳运行状况。

2.对于网络通信设施的一般性调整(局部性),由网络通信设施管理人员自行实施,在调试完毕后,务必保存现行的运行配置,并在值班日志上做纪录。

3.对于网络通信设施的重大调整,必须报分管技术的主任,并经分管主任协调审定后方可实施,实施务必保存调整前运行配置及现行的运行配置,并在值班日志上做纪录。

4.对于改动的运行调整情况,在每周召开的中心会议上通报全体人员及时掌握情况。5.以周为单位,建立主值班制度,主值班人员在值班期内负责运行状况的监测、记录,负责完成一般性调整工作,及时向各管理负责人报告值班期内重大事件,请示处理意见,并参与实施。

6.运行维护必须检测记录下列情况。DNS、WEB 的运行状况、核心路由器、交换机的带宽占用情况、数据包的协议分类情况、丢包情况,并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调整网络状况。

7.详细记录设备的故障情况及故障处理的情况。

8.及时安排处理用户报修的网络通断问题,保证网络设备及线路的畅通。

9.维护管理如果影响到用户的工作,必须事先报告网管中心主任批准并通知用户,再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尽量将影响范围及时间控制在最少。

二、用户管理

1.热情为用户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热情礼貌。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

2.及时作好用户的开户,销户工作,保留好用户的有关资料。

3.加强对用户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用户上网时的遵章守法意识,提高用户在上网时的操作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及用户单机的维护水平。

4.做好用户上门及电话咨询工作,耐心细致,热情服务。

5.用户服务应作好服务记录。

强化运维体系建设,提升系统服务水平

─ 加强运维流程管理。进一步完善运维管理流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和标准,重点加强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等关键管理流程和数据管理、机房管理等制度标准建设与执行力。加强管理流程整合,完善信息交互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强化事件分级制度,建立有效的事件升级及响应机制;加强事件后续分析与处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变更分类标准和变更分级审批流程,完善变更窗口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变更对生产运行的负面影响;制定配置参数移植、修改、备份、存储、更新、销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控制配置操作引发的风险。完善数据存储、使用、传输以及备份管理,进一步制定标准、规范,重点强化客户信息和经营分析数据等敏感数据访问控制、清理、销毁以及数据变形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强机房人员、供电、空调、防火管理。

─ 加大集中监控及一体化管理力度。健全生产系统软硬件、网络及应用系统性能监测指标体系,优化监控策略;在实现对系统、设备、网络、基础环境等监控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核心应用系统和电子银行渠道监控;构建统一监控平台,统一管理和展现各种监控资源,实现集中告警方式,全面、及时掌握系统整体运行状态,快速定位故障、缩短处理时间;加大对总分行监控系统整合力度,提高总行对分行生产系统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监控、响应、处理、报告、反馈和跟踪机制,实现全行范围基础设施和主要应用系统生产运行情况的全面监控,提高运行管理的全面控制能力。提高运维管理自动化水平,整合操作、维护、监控、响应、处理等管理流程,推进企业级总控中心(ECC)建设,促进运维管理一体化。

─ 加强应急处置,提高协作能力。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决策、指挥、响应及退出等环节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监测指标,实时监测业务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建立清晰的报告流程,明确报告路线;建立应急指挥、决策体系,统筹协调,高效决策,保证指挥流程畅通;制定应急处置响应流程,加强关键岗位人员配置。

建立应急预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涵盖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等预案框架;统筹预案管理,加强预案之间的衔接与配套;建立有效的预案维护机制,涵盖预案制定、评审、发布、变更和回收过程;制定预案编制规范,保证预案编制质量;强化预案后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保证预案有效性。

─ 完善灾备体系,提高灾难恢复能力。根据风险战略与业务连续性目标,制定灾难备份体系建设策略与实施路线;以业务有效恢复为目标,逐步加强灾备体系建设;逐步加大数据、系统、基础设施等各类资源的保护范围以及恢复能力。

─ 加强应急演练力度,保证应急灾备体系的有效性。加强应急演练,加大演练频度、扩大演练覆盖范围,采取计划性、非计划性等多种演练形式,有效验证应急响应及灾难恢复流程、决策机制、指挥体系、报告渠道、资源保障效果与能力,通过演练提高认知、完善技能。逐步推进以真实业务接管为目标的实战演练,逐步加大实战演练频度,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推进跨地域、跨机构、跨行业应急演练,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享经验,促进行业以致社会整体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运维标准化的工作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

提供高质提供的服务是准确计价的

量、低

成本的服

务;

。机房日常事件发生请求:

2、数据中心监

1、客户请求

控报警

3、巡检中发现的异常

1、客户请求:当收到客户请求

要求运维人员对设备、数据和无法远程完成的操作提供服务时,运维应与客户核对三项或三项以上客户信息,保障数据操作

安全。

2、数据中心监控报警:运维人员收到监控软件的报警信息时,应立即对报警信息进行分类和识别,详细地做好记录 并诊断、提供初步的技术支持,视情况而是否向上级领导报备。

3、巡检中发现的异常:运维人员应每天定时定点对机房进

行巡检,发现设备或数据异常时,应立即对异常信息进行分类和识别,详细地做好事件记录并诊断、提供初步的技术支持,视情况而是否向上级领导报备。客户请求 自动监测事件 巡检事件 事件的识别和记录 分类、初步技术支持 调查和诊断

请示直接上司或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 解决和恢复

应急安全事情的处理方案

安全应急事件等级分类和相应的处理流程 根据应急事件的特点及实发事件所产生的损失程度,将应急事件分为三级:

1、一般应急事件 单一地点的网络故障或服务器受损,如:局部网络瘫痪、个别设备死机,对该地点的系统运行及业务运作造成严重损害,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的事件(超过24小时的事件为较大应急事件)。

处理流程:判断事件原因——事件分类(确定为一般应急事件)——初步技术支持(保障系统和公司业务正常运做)——调查和诊断——解决和恢复——事件的记录——事件的关闭——问题管理

2、较大应急事件 两个及以上地点的网络故障或服务器系统受损,如:较大规模的网络瘫痪、个别硬件设备损坏或遗失。对该地点的系统运行及业务运作造成严重损害,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的事件(超过24小时的事件为重大应急事件)。

处理流程:判断事件原因——事件分类(确定为较大应急事件)——初步技术支持(保障系统和公司业务正常运作)——向上级领导报备并提供解决方案——调查和诊断——解决和恢复——事件的记录——事件的关闭——问题管理

3、重大应急事件 多个(两个及以上)地点系统瘫痪,对业务运作造成巨大损失的安全事件以及火灾或遭可抗拒力破坏机房造成损毁和人员伤害等。

处理流程:判断事件原因——事件分类(确定为重大应急事件)——初步技术支持(保障公司业务数据和设备安全)——向上级领导报备并提供解决方案——调查和诊断——解决和恢复——事件的记录——事件的关闭——问题管理

二、应急文档的备存

1、各类网络设备和服务器、PC及其附属设备的型号、序列号等;

2、硬件设备供应商、生产厂商的电话、联系人、网址;

3、操作系统、关键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商或供应商的电话、联系人;

4、网络拓扑图;

5、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的配置文档,服务器登录用户及原始密码文档;

6、各类软件的技术文档及其他需要保存的文档。

三、应急设备及软件备存

1、正版的操作系统启动盘、安装盘;

2、正版的防病毒软件(注明安装及升级序列号);

3、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备份软件及最近完整的数据备份存储介质;

4、相关的设备驱动程序(含主板、显卡、网卡等)及更新到最新的服务器注册表文件;

5、备用网线、万用表、测网仪、螺丝刀等必要工具;

6、其他必备的应急工具。

四、日常预防管理

1、定期检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2、及时更新服务器的防病毒软件病毒库;

3、定期对所有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补丁修复;

4、定时备份重要数据;

5、实行值班制度。

五、预警机制 预警信息分为外部预警信息和内部预警信息两类。外部预警信息指本公司外突发的可能破坏网络或者最新病毒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警报;内部预警信息指单位内通信网络的中断或部分计算机系统奔溃对业务操作有影响的事件警报和运维人员在机房定时巡检中发现的服务器和设备的异常。运维人员在获得外部预警信息后,对预警信息加以分析,通知公司各部门做好预防和网络保障应急准备工作,并报备上级领导;通过监控软件或机房巡检获得的内部预警信息,分析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避免可能演变为严重应急事件的情况。

六、应急事件处理

1、确定事件类型 1)、运维人员及时判断事件的类型和紧急程度; 2)、确定事件范围(多少地点发生事件),检查敏感信息失密情况及其程度,分析攻击来源及侵入点。3)、判断事件危害性及损失程度、分析人为原因、事件潜在危害性;4)、确定事件发生时间及延续时间; 5)、判断需采用的方法及准备处理事件需要的必备资源; 6)、根据损失程度及延续事件等情况确定等级,较大、重大信息的报警信息需报备上级领导,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后启动应急预案。

七、事件报告

1、报告方式

1)、根据事件的类型及紧急程度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口头或书面报告),并制定具体措施;

2)、运维人员在收到监控软件报警或发现机房巡检时发生异常,识别分析之后需要对设备进行下架检查或需查看系统、数据等信息时,应本着尽快解决故障的原则对上级领导报备,如需其他部门同事的协调解决也应及时反馈。

2、报告内容 事件的基本信息(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点、故障情况)、事件的类型、表现出来的现象、涉及的网络,事件当前的状态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事件解决的建议和措施。

八、现场处理

计算机病毒

1、断网、升级系统补丁及防病毒软件,查找病毒源,进行杀毒;

2、查找不出时,应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提供病毒样本;

3、查找计算机病毒感染的存储介质;

4、对病毒利用的系统漏洞要通过补丁和升级的方式进行填补。

5、记录全部处理过程。

黑客入侵

1、记录系统状况

2、立即复制系统登录文件、历史文件、日志文件等重要文件;

3、修改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安全设备的过滤规则。

4、断开被攻主机、关闭不需要的服务。

5、处理可疑的文件和程序;

6、修改不安全的帐号和口令;

7、恢复被修改的的软件和数据。

8、安装相应的补丁程序,填补安全漏洞。

9、编写报告,详述事件过程及处理步骤。

备注:采取必要措施抵御入侵行为,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利用完整性检查工具进行检查,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申请技术协助。

局域网无法使用

1、磁盘陈列(存储介质)设备问题:用同规格的备用硬盘进行替换,其他故障要及时与供应商联系修复;

2、服务器问题:启用备用服务器,通过热备服务服进行双机热备恢复(包括数据服务配置)。提供故障服务器型号、序列号并与服务器供应商联系,取得技术支持,检查服务器软件,将原有数据信息存盘并实施用户数据备分后移支正常服务器上使用,并与软件供应商联系,尽早解决问题。

3、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硬件故障:使用备份端口或备份硬件,并检查或配置相关内容,与供应商联系,尽早解决问题;

4、通信线路故障:用测网仪进行测试,用好的网线进行替代,关键业务使用应急通信线路,向受影响的单位发出通报,立即与线路供应商联系,在线路供应商承诺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5、网络带宽阻塞:通过网管软件,判断阻塞原因及阻塞包发包点,再按情况逐个断网排查,直至网络恢复正常。对已断网计算机进行系统补丁升级、查毒等方式,找到原因并恢复正常后方能接入网络。

广域网无法使用

1、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硬件故障:使用备份端口或备份硬件,并检查或配置相关内容,与供应商联系,尽早解决问题;

2、通信线路故障:关键业务使用应急通信线路,向受影响的单位发出通报,立即与线路供应商联系,在线路供应商承诺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3、网络带宽阻塞:通过网管软件,判断阻塞原因及阻塞包发包点,再按情况逐个断网排查,直至网络恢复正常。对已断网计算机进行系统补丁升级、查毒等方式,找到原因并恢复正常后方能接入网络。

数据库无法正常使用

1、记录故障情况;

2、检查数据库服务是否启动,若未起,则重启数据库服务;

3、检查文件系统,若有问题则在备份重要数据文件后用文件修复软件修复;

4、与数据库供应商联系,取得技术支持;

5、重装数据库;

6、分析原因,编写报告,详述事件过程及处理步骤。

核心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1、检查核心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

2、系统软件故障:和相关负责人联系,尽快恢复工作

3、硬件故障: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查找、确定故障设备及故障原因,进行初步处置,同时联系设备供应商共同检测并排除故障。

4、若短时间之内无法修复,应启动备份设备,保持系统网络正常运行,将故障设备脱离网络,进行故障排除。

5、故障排除后,在网络空闲时期,替换备用设备,如故障仍然存在,立即联系厂商进行返厂维修或调换设备。

断电

1、启动应急电源;

2、使用备用UPS进行供电;

3、与相关部门联系,尽快恢复供电;

4、若在UPS供电时间范围内不能恢复供电,要在UPS能正常供电的时间段内进行对主要系统及数据进行备份工作,备份工作完毕后,对主要设备进行系统关闭,请示上级领导后,关闭非关键设备,确保关键设备供电。

火灾

1、立即发出火灾警报并报告;

2、根据情况立即断电;

3、有秩序、有步骤地抢救数据资料和硬件设备

4、火险情况解除后,尽快检查并恢复应用系统的工作。

事件后期恢复及评估

1、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它们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工作应该十分小心,避免出现误操作导致数据的丢失。另外,恢复工作中如果涉及到机密数据,需要额外遵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

2、备份硬件设备或配件代替使用后,应及时将损坏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更新。

3、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以后是否能再次随意进入,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九、事件总结记录

每次应急事件处理完后应对此次应急事件进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报告应包括事件类别、事件发生时间、有无预警信息、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参与人员、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事件的损失评估、经验教训等内容。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备。运维工作的注意事项:

1、值班人员交接班时应注意帐号的登出登入,做好工作交接记录,检查上位在岗运维是否编写值班事件记录、事件记录是否全面详细、有无事件的最终解决方案。

2、收到监控软件报警和巡检时发现的异常,应做好事件识别分析和记录,需要对设备进行上下架检查时,应报备上级领导;需要查看系统、数据以解决问题时,应请示上级领导后方可;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解决时应及时与相关同事进行沟通。

水闸运行维护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水闸运行;运行维护;运行故障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25-02

水闸是广泛用来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水闸类型很多,按照用途可分为节制闸、进水闸、分洪闸、排水闸、挡潮闸、排沙闸和排污闸等多种型式。水闸由闸室及上、下游连接段组成。其中闸室是主要部分,由闸门、启闭机及闸墩、底板、胸墙、交通桥等设施构成。水闸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风雨、雷电、两侧水头差、泄流冲击等各种静载与动荷交变的影响,机电设备和土建设施都会受到磨损、侵蚀而损坏,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水闸运行维护,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是水闸运行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本文针对水闸运行中常见的问题,探讨了加强水闸运行维护的措施。

1 水闸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分析

1.1 主体结构破坏

由于水闸大部分建在土基之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1)因土基抗冲能力较弱,容易引起水闸下游受到冲刷而损坏。水闸泄流时,由于各个通道的闸门开度存在差异,下游水流的横向分布不会完全一致,从而产生回流区域及折冲水流、立轴漩涡等,对下游护底产生严重冲刷。同时,水闸下游变幅较大,可能形成临界水跃,对下游河床冲刷影响较大。(2)土基压缩性较大,承载能力低,并且由于分布不均匀,地基可能产生沉降差,引起闸室倾斜和止水破坏,甚至底板断裂。这是由于地基在水闸蓄水后,土体基本呈饱和状态,抗剪能力较差,土粒之间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发生迁移滑动而引起结构变形。(3)土基在渗透水流作用下,产生渗透变形,土基颗粒受到冲刷会形成漏水通道,导致闸基和两岸被蚀孔,引起水闸沉降、倾斜、断裂甚至

倒塌。

1.2 机电设备故障

水闸大多采用卷扬式启闭机,经过长期运行容易出现以下故障:(1)齿轮磨损、崩齿。主要原因是制造精度差、安装误差、维护不到位。(2)钢丝绳锈蚀、断丝、轧伤。这是由于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环境下,加上使用、维护不周到,如钢丝绳排列紊乱、滑轮组故障未及时处理等。(3)制动器多采用电磁式的,常见故障有制动轮裂纹、砂眼、摆动值超出允许值、闸瓦退程间隙超标及制动弹簧失却弹性、变形、断裂等。(4)传动轴损伤、变形超出运行范围等。(5)轴承故障,如轴承间隙过大、滚动轴承保持架损坏等。

避雷装置故障,如连接不好、断口等,在雷雨季节容易导致水闸、电气设备受到雷击而损坏,影响水闸正常运行。

1.3 运行维护问题

水闸需要承担分洪泄水和挡水功能。拦河蓄水时,水闸上下游之间存在水头差,容易引起闸基与两岸的渗透变形乃至渗透破坏。在分洪泄水时,由于水流速度大,造成水闸下游受到冲刷破坏。而且泄水时多孔闸门启闭不同步、流量分布不均匀,导致单孔流量过大或者偏流现象而引起闸门损坏。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设备处于不正常状态,在进行上述操作时极易发生事故。

2 加强水闸运行维护的措施

2.1 加强运维管理,落实责任制度

一些水闸管理单位没有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不落实、形同虚设,这样就无法保证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所以对于任何水闸管理单位而言,完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都是第一要务。水闸运行维护主要包括土工建筑、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几部分内容,应当分别制定并完善运行维护制度。要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必须落实责任制,即将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与责任联系起来,并与其工资待遇挂钩。对于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完成得好、设备完好率高的应予以奖励;反之维护不好,设备故障率高的要进行处罚。

2.2 坚持预防为主,做好日常维护

2.2.1 土工建筑物的维护。日常巡视检查完好程度,做好清洁工作。发现雨淋沟塌陷、浪窝及岸翼墙后填土区跌塘、下陷时,及时修补。底板、消力池等处砂石杂物定期清理。水闸止水部分损坏,应及时修理、更换或补充填料。混凝土表面破损、露筋及时修补,修补材料根据破损程度可选择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或混

凝土。

2.2.2 闸门的维护。闸门的维护工作包括检查清理、观测调整、防风浪等内容。检查清理就是检查门体、门槽处有无泥沙、漂浮物等影响闸门的启闭、密封性能的杂物,有则及时清理。拦污栅前面的水草、漂浮物应定期清理。定期观测调整闸门,如检查闸门运行的平衡性,有无跑偏现象;止水橡胶的状态,有无漏水、破损现象;应根据故障情况及时调整。有风浪时,应加设防浪板或在胸墙低梁处加开扩散孔。北方地区在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避免闸门受冻影响运行。

2.2.3 启闭机的维护。启闭机的维护工作包括清洁、紧固、调整和润滑。油污、灰尘会增加机械磨损,引起制动故障,使电器接点接触不良,地面油污还会使工作人员摔倒受伤,所以脏污必须定期清洁。重点是设备表面、制动轮圆周面、电器接点、电磁吸合面和周围环境。启闭机紧固连接会由于振动而松动,所以必须定期紧固,消除事故隐患。需要紧固的部位包括压力油系统管路螺纹接头、密封压盖螺栓、基础地脚螺栓、法兰螺栓、钢丝绳压紧螺栓及吊耳螺栓等。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松动等原因,出现间隙变大、行程改变等问题,引起振动、噪声并加快磨损。调整内容包括:轴承配合间隙、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松闸间隙、齿轮啮合间隙;离合器离合行程、制动器退闸行程、限位开关行程、启闭位置指示行程等;皮带、链条、弹簧松紧力调整;电流、电压及启闭机制动力矩、速度、压力等参数调整。检查所有设备润滑点,根据润滑状态进行润滑,保持润滑良好。

2.2.4 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的维护。机电设备必须保证绝缘良好和避免接头松动,故应检查电动机接线盒干燥状态,做好防潮处理;检查压线螺栓是否松动,有松动及时紧固;配电箱、开关箱保持清洁,并完善防潮、防雨措施。开关、继电器保持清洁,检查触点、接头连接状态,必要时调整、紧固。检查电器绝缘性能,如定期检测电动机绕组绝缘值。发电机按照规程进行维护,蓄电池组应每月至少充电一次。发电机应每月试运行一次。对防雷设施定期进行检测,发现断路和对地电阻值升高及时处理。

2.3 按照规程操作,保障设备安全

启闭机运行前,要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否则不宜启动。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应有专人在设备旁、监控室进行监护。闸门在不同开启位置下运行时,应密切关注闸门、闸身的振动以及对下流的冲刷。应控制远程水跃在消力池内,因此开闸放水时闸门应缓慢提升,在出闸水流要跃出消力池时停止提升,稳定后再增大闸门开度。对于多孔闸门的操作,尽量同时同步开启;若不能同时启闭应对称启闭,即先中间孔再依次两边对称开启;关闸操作相反。闸门同步开启一定高度,须暂停一段时间,水流稳定后,再进行提升。若发现某孔流量明显偏大,应适当调小一些,以保持各孔流量均衡。

3 结语

水闸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然而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它运行使用中的一些特殊要求。只有明晰水闸运行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掌握好运行维护技术,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减少故障,避免事故发生,确保水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武俊伊.浅谈水闸的破坏现象及安全运行[J].中国水运,2012,12(7):140-141.

[2] 潘志富,赵佃军,刘二军,等.浅析中小型水闸启闭机常见故障的解决对策及技术标准[J].水电站设计,2011,27(1):115-117.

运行维护一体化 篇4

1 变电运行维护检修管理模式概述

在过去的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 变电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而且管理也是分别进行的, 变电运行维护就是对变电系统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日常检查, 对运行状态进行记录, 倒闸操作, 并对设施设备进行仔细的维护等。变电检修的日常工作就是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以及相关的设施等进行检查、清洁、消缺、带点测试等等。但是在大检修体系改革之后, 变电运行维护和检修就应该实现一体化管理,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过去的变电运行维护检修模式中存在着相关人员的职责不明确、维护和检修的时间都比较长、设施设备维护检修的成本过高等等问题, 比如说, 设备缺陷会安排专业的检修人员进行检查的维修, 这个过程就非常繁琐, 不但会浪费最佳修理时间, 也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220k V及以下变电站已经采用无人值班的工作方式, 这就会造成平时的设备维护和检修的周期特别长, 而且如果变电设施出现故障的话, 也会存在不能够及时发现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掌握的技术能力不足, 就会导致处理时间延长, 而且还存在一些工作人员没有能力对设备故障进行专业的分析, 致使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存在漏洞。

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2.1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基本要求。

第一, 因保证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 想要促进变电运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快实施, 就一定要对其中存在的安全威胁进行充分考虑。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的时候, 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并对采用安全监督的方式, 进而确保变电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第二, 电力企业应针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建立非常健全的制度, 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确定, 并在相关制度中对维护方法、操作流程、安全措施、维修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 进而完成变电运行维护的闭环管理。第三, 在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还是人, 所以, 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和技能的提升, 并定期进行考核, 进而提高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质量。第四, 为了满足运行维护一体化开展条件, 需要使各项设备配置到位, 增加设备的清扫、维护和D类检修项目, 配备相应的作业工具、检测仪器仪表等。第五,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执行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 应分层分阶段进行。从低压到高压, 从设施到设备、从不带电作业到带电测试逐步过渡开展。如由初期硅胶更换维护项目, 过渡到开展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测试等带电检测项目, 通过差异化的阶梯培训, 逐步提高运维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第六, 变电运维一体化一改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业务重组、流程改造, 使得运维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安全责任加大, 难免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要建立相应的激励考评机制, 根据工作岗位及任务, 适当提高运维人员的待遇, 以确保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实现方式。

通过专业融合推进。将变电检修专业人员纳入到变电运行维护班组, 依照人随业务走的原则, 业务也应同步调整至一起, 由变电运行维护班组承担带电检测、设备日常维护等工作, 通过专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 促进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实现。通过一岗多责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的开展, 要交由资格认定过的运维人员负责, 实行“一岗多责”管理。在此基础上优化运行维护值班模式, 根据倒闸操作、带电测试、维护消缺等工作的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值班人员, 避免交叉作业, 同时避免责任的重叠。组建独立班组负责。在变电站运维室之下建立运维班组, 负责变电站运行设备及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缺陷处理、带电测试等工作, 以实现变电运行及检修的统一管理。

3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岗多职带来的风险。在“大检修”体系架构下, 变电站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实施实现了全过程闭环管理, 运维人员既是实施者, 又是监督管理者, 由于缺乏外来监督力量的把关, 运维人员一岗多责的管理, 往往会导致监督不力把关不严、责任落实不清楚等情况的出现。因此为保证运行维护一体化业务的实施有据可依, 管理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监督、管控、追责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抽查督导、约束考核来进行监督把关。

人员思想波动带来的风险。运维人员一岗多职, 需要在设备的使用者、维护者、剑修者之间进行角色转换。人资部门应根据运行维护岗位职责, 从人员责任心、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定, 合理调整人员的岗位及薪酬待遇, 以激励运行维护人员投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

技术支撑不够带来的风险。在进行变电运行维护的过程中, 在对相关设备进行分析和维护的时候, 对具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但需要对变电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实际运行状态充分了解, 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变电运行维护经验和专业素质。在变电运行维护的时候, 经常会因为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以及经验不足等造成变电设备维护失败的情况。因此, 电力企业应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模拟演练, 进而使变电运行维护的质量能够有所提高。

4 结论

我国国家电网想要加快发展速度, 就一定要在大检修体系下, 不断深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还能够提升变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输送电能的质量, 也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电能的需求。想要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就应该针对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提高, 并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 采用激励考评的体制, 进而使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 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发展前进。

摘要:社会的发展进步, 促使变电站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而且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变电站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其中应用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也不断增多, 但是在变电系统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着电网运行检查的效率非常低, 平时的管理也比较松懈等问题, 过去的变电系统运行检查的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因此, 电力系统进行了大检修体系改革, 并提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办法, 本篇文章就是针对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进行分析和探究, 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金雄.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行维护一体化实践探索[J].电子世界, 2013 (13) :70-71.

[2]许艳阳.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3) :144-145.

[3]张彩友, 丁一岷, 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 2013 (3) :50-53.

公安网络运行维护保密协议 篇5

网络运行、维护安全保密协议

甲方:***森林公安局 乙方:

鉴于乙方参与本局公安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需使用公安内部网络,为确保公安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坚决杜绝失、泄密和网络安全隐患,乙方人员需遵守如下规定:

1.所使用的计算机须坚持“专网专用”、“专机专用”的原则,实行“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严禁私自将自带笔记本电脑接入公安网,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公安信息网。

2.技术人员须经批准授权后方可在公安信息网上开展工作。3.接入公安信息网计算机必须进行入网注册,按申请批准的IP地址使用,严禁私设、私改IP地址;

4.上网计算机必须安装统一的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定期查杀病毒,禁止擅自取消监控程序;

5.严禁“一机两用、一机双网”,不准以任何方式将公安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国际互联网;

6.严禁在计算机上安装和使用各种聊天或即时通信软件、设置“聊天室”、私设个人网站(页)和刊载商业性广告;

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实践 篇6

【关键词】机电;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体现着企业的利润、消费者的需要以及社会利益共同发展共处的观广深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从1995年陆续开始投入运行使用,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加,区域联网收费对系统设备的要求,机电系统设备设施也与日俱增,同时设备老化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保畅通工作常态下,对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维修养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

要搞好联网收费,保证联网收费工作的准确和快速,机电设备的完好和有效运转是关键。而要维护好设备,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将机电设备维护纳入全方位的管理和考核,使他们认识到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保障机电系统的良性运转,确保费收工作正常开展。

在设备管理上,为了更好的责任到人,强调谁使用,谁保养;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根据设备使用者和维护者的不同,在机电部《三大系统养护维修考核管理办法规程》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处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及完善了《收费站机电设备管理目标考评办法》及《系统维修员管理考核试行办法》。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了各站对设备的管理养护职责,并将设备维护和正确使用设备管理纳入到日常目标考评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了设备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第二明确设备管理职责,树立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为运营管理服务的意识,及时解决机电系统中发生的故障,确保收费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明确了机电维护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将系统维修员的工作分解为收费站和业务办两个层面进行考核,进一步调动系统维修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二、增强设备使用者对系统设备的正确使用,合力做好设备维修养护工作。

收费站既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又是设备的管理者,是否能正确使用设备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结合实际,通过系统维修员自行编写一些维修操作简易教材、参加收费站管理人员会议或现场讲解等方式、途径,由系统维修员对站场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有关机电系统设备和软件的使用、维护方法和简单故障的初步判断及排除,以及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等各种专项培训。例如,对站场管理人员培训了VPN、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管理电脑及手持读写器、人工录入程序等的操作方法。另外,要求系统维修员参加收费站管理人员会议及员工大会,向他们传达使用设备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听取了解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意见及遇到的问题,并现场作出解答。通过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沟通,使站场人员对设备的性能、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既有利于合力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也为我们进行机电系统的维修养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设备保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机电系统故障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紧迫的时间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系统维修员养成防患胜于救灾的防范意识,摒弃消极的事后处理思想,养成仔细保养、积极检查的正确态度。对小毛病、小问题也绝不能放过,防止事故的扩大化。为了规范日常维护工作,我们将维护内容劃分为周、月、季、半年和年等5个作业周期,按照每个作业周期做好日常性保养工作,保证系统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东莞处根据设备保养工序难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实施,对一些比较简单、维护所需时间较短的设备由各驻站系统维修员自行保养,而对于如电脑主机、工控机等维护所需时间较长的设备则在保证站场正常的设备维修工作前提下,合理安排各系统维修员的工作分工,集中一部分维修员对各站此类设备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工作,而其余维修员负责站场日常维修,从实施情况来看成效显著,对减少和降低设备故障的机率起到较大作用。

虽然电子设备的故障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其故障原因也是不同的。但通过不断的总结可以找到一些共性,为我们尽快找到故障的症结和及时抢修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此,我们要求系统维修员每月对故障进行统计,对故障原因和维修经验等进行分析及总结,并通过这些总结及时发现在管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机电系统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维护水平。

收费站的设备维护人员是设备维护工作的基础。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及时地判断出故障点和故障零部件,快速解决一般性故障。然而,处于收费站的系统维修人员多数是从一线抽调上来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不够,对系统运行只有初浅的认识,往往不能迅速解决系统故障。为此,分层次、分步骤、分故障加强对系统维修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

一是组织维修人员参加公司和机电部组织的各种机电设备的业务培训学习。针对工作的需要和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这些针对性强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使系统维修人员对机电系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机电系统学习交流活动。为了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组织系统维修人员到邻近的兄弟站参观、学习,听取兄弟站好的经验与做法,把日常的设备故障提出来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进行探讨。同时,开展内部学习活动,让专业业务较强的系统维修人员走上讲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同事,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效果。其次,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在会上大家畅谈对设备维护工作的心得,对日常工作中设备故障的分析排除方法,同时做好学习记录,以便工作中快速查找、排除设备故障。再次,利用管理处建立的维修QQ群大大弥补了由于驻站维修员上班时单兵站作战,在发现问题时没有商量和交流对象的缺点,对于发现疑难故障也可以及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并利用QQ群的共享空间鼓励大家将日常维修的心得和感想写成案例分析档案,更好的将维修经验进行推广。

三是鼓励系统维修人员开展自学活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是提高系统维修人员业务素质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体现系统维修人员爱岗敬业精神的一种途径,更是展现系统维修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标尺。由于公司、管理处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有限,且都是针对性的,学习到的知识不全面,只有通过自学才能更好地消化培训得来的成果。此外,购买或订阅相关的书籍报刊提供给系统维修人员进行阅读,并把书籍的相关内容加入每年举办的维修员劳动技能竞赛中,以赛带考的形式大大提高了维修员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鼓励系统维修人员参加成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通过分层次、分步骤、分故障的学习方法,将使系统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设备的良好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行维护一体化 篇7

所谓的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指的是采用集中业务的方式, 有效实现对变电运行维护管理的精确化与细致化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这也是开展“大检修”体系的必然选择。新时期, 在“大检修”体系下, 加强变电运行维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运行系统的效益和收益,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2 变电运行管理概念

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电力行业也是一种服务行业, 所以, 电力行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尽量电力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家各户提供着优质电力服务, 但是当前电网运行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仍旧存在较大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且对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 变电站维护工作与检修工作分别是由不同部分负责的, 且这两个部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 并未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 这对于变电的运行维护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并逐步形成一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中, 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都会明显增加, 且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系统也提升不少。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3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分析

3.1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①明显提升了变电运行管理管理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②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③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具体来说, 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中, 相关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不仅需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同时还担任变电站的检修工作, 以便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合理措施有效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 运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能够明显降低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有效提升变电站设备运行维护水平和效率, 使得电网运营成本得以明显降低, 切实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 依据变电站实际运行维护的业务需要, 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可以对自身工作进行调整, 有效实现变电运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3) 实行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 给变电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 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操作技能以及新环境适应能力。同时, 变电站还应加强这方面复合人才的培养和吸收, 为促进电网精益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具体来说,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第一。也就是说在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 必须对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风险进行重点排查, 并提前做到预案, 此外还需要对相关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 对其工作行为予以严格规范, 有效提升变电运行与维护人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 对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设备质量对变电运行管理的顺利进行有着决定性影响, 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与保养, 有效提升电网运行效率。

(3) 对复合型人才予以重点培养。众说周知, 人士变电运行管理的主体, 所以一线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则变得十分重要。

(4) 采用分层推进的方式, 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中, 有效实现了从低压到高压、不带电作业到带电测试的目标, 并采用差异化的阶梯培训方法, 有效提升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5) 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 依据工作人员能力和贡献率对其薪酬进行合理分配, 有效提升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表1为某地区传统模式与变电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评价数据估算表。

3.3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相关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应严格依据专业进行工作整合, 加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 为全面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 将原本从事变电检修的作业人员合理分配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运维班组中;②实行一个岗位多种职责的工作模式, 加强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使其能够胜任多专业的工作模式;③对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值班模式进行优化, 对其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以免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④组建一支独立的班组, 对变电站的日常检修、维护与测试工作予以专门负责, 有效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⑤密切结合变电站现场环境与实际工作周期情况, 对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予以科学设置, 有效提升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效率, 图2为某变电站运行管理一体化模式的信息传送方式。

4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优化对策

4.1 对相关约束机制予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在大检修的背景下,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采用封闭式管理的方式, 这样一来, 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不仅是执行者, 还是监督者, 导致相关权威部门出现监管不力的情况, 无形中增加了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工作压力, 加上监督措施不严格、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大大提升了变电站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明显改善, 变电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相关监督、控制、约束机制予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②变电站管理部分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应考核与抽查制度, 使得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4.2 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思想意识予以不断强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多变电运行维护工作都是由相关工作人员独立操作的, 变电站运行工作人员不仅是检修者还是维护者, 在工作初期, 变电运行维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加上相关责任制度的压迫, 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甚至部分运维工作人员会产生个人思想意识上的波动, 对个人工作前景产生较大的忧虑, 不管是自身安全意识还是工作意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产生巨大影响, 严重者还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为此, 变电站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鉴定标准, 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思想意识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 并以此为参考, 对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进行科学制定, 增强相关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效提升变电运行维护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4.3 提升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因变电站内部结构十分复杂, 不管是带电检测还是设备检修方面, 都需要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 并能够结合自身所学以及工作经验来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予以综合分析, 并采取科学措施进行及时措施。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积累经验需要以大量的实践操作为基础,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 在一开始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存在对设备运行情况分析不精准、不全面的情况, 使得设备维护以及检修工作出现不恰当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 变电站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加大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②定期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为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积累工作经验提供优良的环节;③循序渐进的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分阶段提升工作难度, 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5 结语

总之, 在“大检修”背景下, 加强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够明显提升电网运行的检修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此, 变电站管理部门应采取合理措施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 有效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 大大提升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工作水平, 为确保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波.“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12) :90~91.

[2]张寰.“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科技与企业, 2015 (14) :111~112.

运行维护一体化 篇8

在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发的离不开电力这一重要的环节, 所以相关电力管理部门也对现阶段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给以了充分的重视, 对电力系统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投资与管理, 目的就是为了电力系统的正常以及安全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 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对于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运行环节, 变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则针对这一问题对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进行了切实的探究和分析, 以下为详述。

1 关于变电运行管理的浅析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离不开电力事业的推动作用, 电力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 它的安全以及顺利运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而且它也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 电力事业发展的正常与否则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相关的电力管理部门已经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易出现的故障运用切实的措施进行了切实的保障, 虽说如此, 但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很多并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而是在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问题, 如果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就会使得电力系统的管理无法满足时代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的脚步, 这样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矛盾, 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阻碍。总结传统的管理模式, 一般都是通过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变电运行系统进行监测并对故障进行维修, 但是在对故障维修的过程中则会很容易出现部门之间协作程度不够以及沟通不及时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对于变电设备的正常运作是极其不利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信息化理念的不断深化, 就使得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在这一变电运行的大背景下逐渐的发生改变,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1]。

2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分析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大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对于电量的需求增多以及对于电力质量的要求, 使得变电运行的过程中不得不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 逐渐地更新管理模式, 将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应用在变电运行当中, 这一新式的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规定, 也对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了重新的整改, 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得变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的实现了提升, 而且也会对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切实的管理保障, 这样就会间接的使得电力设备的运作成本很大程度的降低, 而且在对相关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规定也为变电设备运行中的故障解决效率有所提高, 从而为电力行业的安全运作提供切实的保障, 也保证了各行各业在安全且顺利的电力运行过程中的效益。

2.1 对于管理要求的要求

在进行变电设备维修时, 首要的就是要对相关变电环节的安全运行进行切实的保障, 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变电系统的安全并顺利的运作, 虽说如此, 现阶段的变电系统的运作过程中仍旧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且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一般来自于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 这些相关的安全问题就会对变电运行形成阻碍, 而且这些问题也会给相关的变电设备维修的工作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那么在对变电设备实施维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相关环节的安全运行得以充分的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为相关的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维护的作用, 所以, 在对变电故障进行维修之前就要对维修计划进行针对性的制定,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探究对易出现的电力危险因素进行良好的规避, 通过这样的手段对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以充分的保证。

2.2 对于工作流程的要求

变电运行维修一体化的新模式除了对于管理层面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之外, 还对其变电设备维修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定, 首要的就是对相关部门的要求, 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落实到实处, 使得部门间的配合更为默契,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工作效率, 而且也会使得变电运行维修一体化管理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 并将其所具备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另外, 相关的部门还要对维修与管理人员进行切合实际的分配和安排, 并对相关的维修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示, 采用这样的措施有利于相关变电运行故障的高效解决[2]。

3 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建议

3.1 完善运行机制, 约束员工行为

在现阶段“大检修”的环境下,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新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对于变电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高效方式, 但是在将其应用到变电运行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将所存在的切实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 首要的问题就是当前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模式与途径相对来讲处于较为落实的状态, 相关的变电维护管理人员在进行变电运行维护时不仅要负责变电运行中的质量检测还要对运行故障工作进行解决, 这就会间接的给相关的维修人员的工作任务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而且还会使得实践过程中的监管环节无法得到落实, 这就会很大程度上埋藏下变电运行的威胁, 面对这一情况就要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完善和改革, 通过制度的健全对相关的检修工作进行保障。在这样的“大检修”的架构下所面临着的一岗多职的情况, 这时若是没有将机制与体系进行严格把关, 就会使得故障维修的过程中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职责意识不明确的情况, 那么如果通过切实的机制和体系进行约束, 并对其进行监督和引导, 就会使得维护一体化的业务真正的落实到实践当中, 也为这一模式的应用提供有力的规则标准。

3.2 提升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

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制度上的制约之外, 还要积极的通过培训等手段对其进行定期的技术提升, 因为变电站其内部结构较为特殊, 所以在实施维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系列的问题, 面对着这一情况, 相关的电力系统的负责单位就要通过切实的措施提升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 只有这样次才能为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顺利进行提供切实的保障。

3.3 增强维护以及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在进行变电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中, 很多相关的维修管理人员都面临着既要监测还要落实维修工作这一相对矛盾的工作, 这就会直接的导致安全意识低以及岗位职责意识低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所带来的直接的后果就是为变电运行埋下了危险因素, 所以, 面对这一情况, 就要重视相关的管理以及维修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对于工作上积极的思想觉悟, 很多情况下, 在变电站出现故障时一般都是由维修人员负责处理, 可见, 相关的维修人员的工作觉悟对于变电站正常运行的重要性, 所以, 在进行变电站维护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以及工作上的思想觉悟, 通过对这些维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岗位职责意识以及技能水平等进行考核和鉴定, 采用这样的方式对他们的薪酬进行重新调整, 运用这样的途径可以使得在这样的既要监测设备还要进行故障维修的状况实现良好的协调, 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也能在发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处理, 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电力故障所引发的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利益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的电力事业在不断的发展, 所以, 面对着这一趋势, 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进行针对性的整顿, 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应用到现阶段的“大检修”的背景下, 通过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变电运行效率以及故障出现的解决效率, 这就需要在对这一模式实现应用时要充分的对实践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规避, 通过切实的措施, 比如健全机制、提升维修人员专业素养以及增强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等手段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提供切实的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尤其是与人们日常息息相关的电力方面的需求, 而面对着人们对于电力需求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关电力部门就要积极的对变电运行的相关环节进行切实的解决, 特别是在基于“大检修”趋势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变电运行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则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以及探究, 旨在为变电运行的效率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探究

参考文献

[1]和文平, 朱琳, 何杰等.“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河北电力技术, 2015, 34 (01) :50-51, 54.

运行维护一体化 篇9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按“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 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 确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 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 将教学场所设置在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或实训车间, 并由“双师型”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组织教学, 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新型教学理念。本文以《发酵生产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教学为例, 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发酵生产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是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课程,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 本校部分课程实施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 边学边做, 理论与实训穿插进行。本文以真实的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例, 来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例

课程项目:好氧发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子任务:蒸汽灭菌设备的维护。

课前准备:班级人数35人, 根据教学内容, 配备蒸汽灭菌设备2台, 本课题内容要求4课时完成, 要根据教学内容、仪器设备及学生人数进行课程设计, 对教学组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要求事先做好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

教学目的:能够正确利用蒸汽灭菌设备进行培养基的灭菌操作, 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理论及示范教学 (1.5课时) :详细介绍湿热灭菌原理和影响灭菌的因素, 对照蒸汽灭菌设备讲解如何进行水、电、气、汽源检查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示范完成空气管道消毒、空消、实消、参数设定及冷却操作, 让学生对整个蒸汽灭菌设备的使用过程有一定的了解。随后重点讲解灭菌过程中空气及蒸汽的管道走向, 各个阀门的作用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巡回指导 (2.5课时) :示范讲解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组员之间相互配合进行操作, 安装讲解示范的操作步骤, 具体方式是一个同学在进行操作时其他同学在旁边观看, 然后轮流进行操作。同时老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 如果发现学生有操作失误和不会操作的地方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 并时刻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老师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进行操作, 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教学小结 (5分钟) :在下课之前应该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小结, 回顾一下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一些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应该进行重点强调, 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该表扬那些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并要求学生回去编写蒸汽灭菌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以巩固本堂课所学内容。

2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2.1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理实一体化课堂上, 教师将讲授、示范、观察、操作、指导、评价同步进行, 学生们一边接收着理论知识, 就可以一边进行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 理论知识一定可以得到巩固。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2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需求为动因, 以问题为基础实施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 过去学生们是“要我学”,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是“我要学”, 很大程度上的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们通过主动的学习不仅可以挖掘自身的潜力, 拓展自身的思维, 还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3 学生学习兴趣浓烈, 课堂气氛活跃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学生们向主动实践的方向发展,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增加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成分, 把教学变成了“知识的处理转换和行为的引导”, 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了,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烈了。

3 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转变学习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职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 不适应这种情境互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都比较差, 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比较差, 很有可能会出现学生没有按时完成老师作业的情况,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难免会影响到教学进度, 甚至造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所以, 教师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 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2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培养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很多的教师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是没有实践经验,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准备贴近岗位、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所以,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对口工作单位的联系, 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3.3 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方式, 督促学生参与评价和自我评价

现有的考核方式没有与岗位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重视理论知识, 忽视实践。我们应该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方式, 督促学生参与评价和自我评价, 比如增加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增加学生的小组学习考核等。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4 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已经不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必须要有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硬件环境做保障, 以满足教学需要。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场地、授课教师、教学方式、课堂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同, 本文就以《发酵生产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课程教学为例, 来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发酵生产设备,教学

参考文献

[1]林文萍.理实一体化模式在细菌革兰染色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2]饶松.理实一体化教学经验交流[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探讨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 篇10

1 变电设备运行人员相应的责任和常见故障的应对

1.1 运行人员对于变电设备的主要责任

运行人员对于变电设备主要常见的职责为:依据指令操作正确的进行倒

闸操作。当天气恶劣, 运行方式改变, 设备原本就存在严重缺陷时, 要做好相关的应对准备, 做好事故预想。每天要定时定点的进行对变压器上层的油温进行检测, 油枕的油位, 是否正常, 各侧管套是否清洁, 有无破损迹象, 设备有无过热现象, 漏电现象等。压力释放器是否正常, 有无喷油痕迹, 变压器铁芯是否正常, 外壳接地是否良好等各设备的使用情况均是否正常使用, 完成设备工作的安全措施。对变电设备进行变动, 更改, 故障的修理, 修理状况, 做好完备的记录。对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只有依照相应的章程制度进行处理, 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使用变电设备。维护变电安全条件。

1.2 事故的处理方案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发生事故后, 要保证变电站自身的用电是十分重要的。保证变电站内部有独立电源供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因为事故的发生, 而导致变电站的维修造成的阻碍, 则将会使得事故处理起来更加的困难棘手, 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首先恢复站的电的使用, 这样才能使事故的范围不至扩大, 也不会导致变电设备的严重损毁, 甚至造成大范围内的大规模停电。线路出现故障的原因有很多, 情况也根据不同的情况出现情况不同的后果。例如站内线路出现设备支撑的绝缘、线路悬吊绝缘子的闪络, 气候的恶劣状况引发的不确定因素, 如:大雾、大雪等天气原因造成沿面的放电, 树枝、动物引起对地、相间短路等瞬时性故障;设备的缺陷、施工隐患等特殊情况、还有外物挂断线路、绝缘子破损等永久性故障, 以及瞬时性故障发展为永久性故障, 原因多种多样, 运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

1.3 变电设备运行时发生的跳闸现象

变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 有时候会出现跳闸等等的现象,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 进行不同的处理, 常见的跳闸现象有线路故障的跳闸现象, 断路器辅助触点转换故障的现象, 断路器偷跳, 的现象等等, 应根据故障所表现的不同征兆状况, 进行不同的故障处理, 如若遇到无法进行判明的情况, 则应该向上级进行请示报告, 交由上级部门进行处理。线路跳闸通常应该去检查保护动作的情况, 应该去检查故障线路, 检查范围应该从线路的CT至线路的出口。如果没有热河的异常状况, 再去重点的检查相应的跳闸的开关, 检查他的消弧线圈的状况是否良好, 再检查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的指示器是否正常。如果开关是电磁机构, 还要去检查一下开关的动力保险接触, 是否接触良好。如果是弹簧机构, 就要检查弹簧的储能是否正常, 如果是液压机构, 就要考虑检查压力是不是正常, 如果都没有问题, 才可以进行强送电。

在检查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了瓦斯保护动作, 那就可以基本判定是变压器的内部发生了故障或者二次回路的故障, 需着重盘查变压器的本事是否有着火, 变形。检查压力的释放阀是否有动作和喷油的迹象。检查二次回路是否短路、接地等情况的发生。如果出现了差动保护动作, 则主要的检查范围包括主变压器, 差动保护能主变内部线圈匝间、相间的短路, 所以在发生差动保护动作后, 应该对主变做出细致的检查, 包括油的颜色, 位置, 瓦斯继电器等, 瓦斯继电器要检查是否有气体, 如有气体, 则需要取气排出, 应根据气体的颜色和可燃性进行判断故障的性质, 如果检查结果都为正常, 这可以判定为是保护的误动。

2 变电安全工作的运行维护的再思考

即便是对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安全性和重要性三令五申, 但事故的出现, 仍是屡见不鲜。甚至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也会犯低级操作错误, 这表明了除了应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和理解等刚性要求, 运行维护工作的工作章程的落实, 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规范, 职业道德标准等诸多软条件, 也同样有所欠缺。

2.1 标准执行规范的落实管理范畴的研究

标准化的执行, 对于一个协调统一的群体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一个运转的设备一样, 只有规范, 统一的协调运作, 它才会正常运转, 它才不会发生故障。因此, 设立并落实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章程事项和标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安排专人对在职职工进行安全操作标准化的讲解, 亲自指导, 并传授讲解变电器运行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的补救措施, 甚至安全逃生手段, 以保证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向着以人为本, 健康, 良性, 安全的趋势发展, 并提出责任分担制, 确保出现问题之后, 能据此找到问题本质的根源和缘由, 避免了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 确保了“指标分解到每一个人, 责任真切落实到每一个人”以约束平时工作的倦怠, 松懈, 不严谨性。同时也应该相应设立一系列奖惩措施, 对于平日玩忽职守, 在工作时排查隐患不彻底, 搞形式主义等错误, 对安全造成隐患等的人员, 进行处分。对于工作认真, 及时排除重大安全隐患, 在故障的及时补救中, 有着重大立功的人员, 应予以公开的表彰和嘉奖。以弘扬一种正确的工作作风, 从而达到一种有章可依, 违章必究的工作环境, 以达到激发运行人员工作的责任心。

2.2 事故补救问题的分析研究

在事故发生后, 很多情况是因为运行人员没有在最佳的补救时间内, 进行有效地补救作为, 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损失。深挖这一问题的根由, 就会发现, 合理的基础防范预防知识的培训, 反事故演练等环节, 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对日常的反事故演练, 防范措施进行常态化, 规范化的演练, 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警钟长鸣, 才能在真正遇到情况的条件下, 不慌乱, 理性的做好补救措施。在日常的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中, 应变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 是非常值得去注意的, 因为事故的发生, 常常是存在各种突发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 据此, 应变能力就非常的重要了, 应变能力的培训, 可以采用抽签检测法, 培训人员将各种事故的突发情况, 写在纸上, 让学习人员抽取, 收取到得事故, 立即马上行动模拟应对措施, 以锻炼和检验运行人员面对故障时的解决能力。自我安全意识的检验通常是以求的在重大故障中, 对运行人员自身安全的一种保证。加强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概念。在事故补救的过程中, 除了应该充分的保障运行人员的安全情况, 同时也要注意是否进行断电处理, 如若可能, 则应该保证不在大规模受损的情况下酌情防止对主系统的断电以避免造成更大规模的断电情况。

3 结语

变电运行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施运行, 保证了变电运行设备的健康, 安全的进行, 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也同时要根据设备的声响, 油温和机器的温度, 是否喷油状况, 风扇的运行状况有无异常, 及时的对变电运行设备健康状况进行了解, 及时对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 进行排查,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正说明了小小的问题, 常常会牵扯出许多大问题来, 只有从细节做到缜密的严丝合缝, 才可以从根本上来保证安全的生产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秀娥.变电运行现场案例分析及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变电设备运行与维护探讨 篇11

关键词:变电运行;设备运行;设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3-0105-02

变电环节是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五大组成部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变电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电压的合理调整,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切断、改变连接方式来改变电压大小,维持电力系统稳定。在各级电网中,变电站必不可少,它改变电压等级并实现对电能的分配,如果变电运行出现问题,普通居民的正常用电会受到影响,部分企业会停工停产,这都会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保证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

1 变电设备运行现状

目前,我国变电设备种类繁多,部分老旧的电磁式继电器依旧在使用。电磁式继电器不仅具有功耗大的缺点,其灵敏性也较低,维护费用高,易受外界影响,当外界发生剧烈碰撞或大幅震动时,电磁式继电器难以正常使用。当天气情况比较恶劣时,电磁式继电器的可靠性大幅降低,变电设备出现运行故障的概率也很高。

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于变电设备运行的好坏有直接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变电站采用无人值班的监控模式,现代变电运行工作相比于传统的运行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站多面广、工作人员少、设备类型多、巡线周期长等,由于设备类别、型号不同,老旧的设备更容易出现异常和故障,一旦发生事故,电力企业会遭受经济损失,严重的可能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因此,变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十分重要。

2 变电设备故障原因

2.1 雷击对变电设备的影响

雷雨天气在夏天非常常见,雷电本身具有大量能量,雷电击中物体,电流经物体流入大地,电流值十分大,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物体很有可能被烧焦。变电设备如果被雷击,往往不能正常运行,不仅是因为强电流产生的高热,还因为强电流会产生强磁场干扰设备运行。雷击输电线路的情况比较多,线路瞬时过电压,可能会破坏两端变电设备中的部分敏感电子器件,巨大的电磁波也可能影响变电站其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2 冰雪对变电设备的影响

冬季时,降雪在北方比较普遍,特别是东北三省,气温较低,降雪很容易凝结成冰,输电线路上往往挂着一些冰柱,由于冰柱重力的影响,当冰柱重量超过临界点时,导线两端的保杆张力不稳定,容易出现导线断裂的情况。由于线路质量大,再遇到风吹,杆塔上的绝缘子和金具来回摆动,容易疲劳受损。2008年南方雪灾对电力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2.3 外力破坏对变电设备的影响

变电设备受到人为外力破坏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建设行业发展迅速,开挖地基可能会挖断电缆线路,建设高层建筑可能与高压线路间距不够,这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在部分山区,采用爆破的方式进行修路,爆破时的炸石很容易对绝缘子造成损伤,甚至可能将导线直接炸断;在部分农村,农民如果在电线附近燃烧秸秆,高温和浓烟容易对电线造成破坏,线路容易跳闸。

3 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的主要内容

3.1 故障的排除,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维护主要工作是排除故障,保障运行安全,变电设备运行常见故障如图1所示。

负载端的短路和接地现象比较常见,此时变电设备中流通的电流也比较大,发热严重,容易引起绕组变形,一般选择在低压部分和高压部分都装设断路器,低压部分安装空气断路器,高压部分安装跌落式断路器。保险丝的选择规格也要进行计算,保证变电设备在负载短路时可以断开。

跳闸故障也十分常见,跳闸现象发生后,首先要对线路进行检查,确保不存在明显短路的情况下再对开关进行检查,开关检查过程中要考虑不同类型开关的性能参数,没问题后再进行送电。

变电设备在运行时通常采用中性点接地模式,如果接地不良好,在不均衡的负载状况下,故障点会产生较大电流,如果电流值过大,可能将接地导线熔断,对家用电器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巡检过程中要对接地点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接地良好。

3.2 接地线的安放

变电设备有效接地对维护人员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在工作人员维护时,变电设备突然上电,在未接通的二次设备上会产生电荷,接地线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将这些设备上产生的电荷引向大地,降低了感应电压产生的可能性,保护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接地线的安放步骤有详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安放时需要二人同时操作,首先连接接地端,之后再连接导线部分。在安放接地线时,可以适当摆放些标识牌,这样可以避免在维护时设备突然送电,标识牌一般放置在隔离刀闸和上级变电站出线端。

4 提高变电设备运行效率的建议和措施

4.1 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管理水平

首先要制定标准,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对工作人员效率的提高、出错率的减少起到重要作用,日常进行的维护工作要进行详细记录工作,使用标准化的作业书、卡,维护人员对操作流程会更加熟悉。标准化管理可以给任何一项操作提供模板和具体操作流程,指导意义很强。其次,要加大技术革新力度,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仅要依靠运行维护经验,面对更高性能的要求,更需要进行技术突破,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比如,更新变电站设施,特别是常规的指示仪器仪表的更新换代,对现场数据采用GPRS通信传输到上位机监控;采用先进红外观测技术对设备温度进行监测,温度过高时进行报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4.2 加强对维护人员的管理

首先,要对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把关,只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在面对设备故障时才会做出最合适的解决措施。一般采用定期培训来提高维护人员专业能力,培训中不仅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传授,也要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同时进行模拟故障的维修工作。

其次,要注重对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的培养,保证维护人员在工作时进行细致、认真的操作,准确完成任务要求。变电维护人员操作之前一般要对操作对象进行熟悉模拟,操作时进行操作记录,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最后,要求维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不允许维护人员图省事,对安全操作进行省略。加强值班人员对故障的应变能力,避免值班人员在故障时因紧张和混乱进行误操作。

5 结 语

现代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能,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的效果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好坏,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小变电设备的故障率在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效益中起重要作用,这不仅要求变电设备更加先进,也要求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作为一名电力行业的员工,很有必要积极学习变电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为电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武忠.试析变电设备运行与维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5).

[2] 张亮,李莹.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3] 薛海龙.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技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

[4] 郑中元.低压配电设备运行与维护[J].电源技术应用,2013,(15).

配网安全运行维护措施 篇12

1 影响配网运行安全的因素

配网构成相对复杂, 运行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故障问题, 这些因素较为复杂, 笔者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1.1 硬件因素

配网长时间运转, 内部电流运行中产生发热情况, 对电网安全造成威胁, 具体表现为对配网各类设备与线路产生不良损害, 在发热效应的影响下, 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 长时间积累造成线路内部金属丝熔断、线路损坏、外皮脱落等, 与此同时, 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配置, 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线路接头部分出现损坏, 出现漏电问题, 影响人们生命安全。

1.2 人为因素

维修配网零件时, 维修人员没有按照科学原则进行或者操作失误, 都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配网运行维修与保养中需要专业电工, 区分带电维护与非带电维护操作之间的区别, 一旦忽视这方面问题, 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安全问题。加上部分技术人员工作不仔细, 比如维护施工现场清理不彻底、施工残留物造成触电等问题, 加上管理层忽视安全管理等引发安全事故。

1.3 施工因素

架设配网时忽视安全问题, 盲目追求施工进度, 比如地基不稳造成杆塔倒塌、附属物脱落等, 加上配网架设中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思, 安全保护工作不到引发安全问题;配件更换与维护时操作人员违规操作, 例如变压器与配电箱等施工引发的安全问题。

(1) 开关柜开启时, 接挂地线、接地线短路等问题, 造成瞬间爆炸或电弧灼伤问题, 带负荷刀闸引发电弧放电等;

(2) 杆塔开关装配时, 接地刀闸安装被忽视, 开关柜中连接在杆塔上开关下的下一级, 一旦接地开关闭合, 极有可能出现带地刀合开关的危险。

2 提高配网安全运行维护质量的措施

配网安全运行维护中应该针对性的给出完善措施, 笔者从硬件质量防护、配网设备安装、运行安全管理及规划管理工作, 提高配网运行质量, 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1 做好硬件质量防护工作

对硬件设备工作状况定期检查, 科学鉴定安全程度, 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全面检查各类硬件设备。比如检定变压器安全系数的时候, 可以从线路安全系数、散热设备使用时间及设备老化程度全面评估风险, 及时更换或维修其中存在问题的设备, 确保硬件设备安全运行质量。与此同时, 对关键配网硬件设备重点关注, 及时维护与调换安全风险系数较高与危险较大的设备, 确保运行安全, 做好配网线路与附属设备等的检查工作, 借助定期监督或针对性排查方法做好监测分析, 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2.2 做好配网设备安装工作

安装绝缘子时, 确保电杆顶端具备良好的封堵, 横向移动直线杆时距离最大不超过50mm。当直线杆需要倾斜时, 杆头位移不超过其直径的1/2。在终端杆立好后, 通常向拉线侧预偏, 因此紧线时不必向受力侧倾斜。安装线路单横担环节, 安装在直线杆受力侧, 拉线一侧安装分支杆、90。转角杆与终端杆, 确保电杆平衡, 保证施工质量;安装变压器环节严格把握质量, 一、二次引线施工中, 保证引线整齐牢固, 检查油枕、油位正常后, 需要多次复查, 确保没有问题时才能进行接地施工, 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套管压线时保证螺栓部件齐全无遗漏, 安装环节中, 变压器台距离地面高度满足标准要求, 通常在2.5-3.0m范围内。平整变压器平面坡度, 坡度小于0.01。准确掌握下线与母线之间的距离, 一般在0.35m左右最佳。

2.3 做好配网运行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配网运行维护中需要加大安全理念的宣传,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在运维过程中一切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指导进行, 在进行较为危险的运维操作时, 运维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 能够安全熟练的操作后方可进行施工, 或者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同时, 落实施工全过程所需的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配置, 并由专业管理人员定时对相关器械进行检查维护工作, 全面保障工作人员的施工生产安全。尤其是在一线从事生产建设的责任人, 应树立更高的安全意识, 进而确保实践生产的顺畅开展。

2.4 做好规划与管理工作

为保证电网的安全, 应及时进行电缆, 以防止居民用电以外的负荷引起的电缆事故。关于城镇的规划, 电网部门要及时进行考察, 根据该城镇的规划图对电缆线路进行规划, 尽可能防止电缆直接处于建筑物上方或低端。当必须修建大批商品房时要及时对底下的电缆进行移位以避免造成亏损, 并在施工区内建立警示牌, 对住户进行提醒避免破坏。在配网运行中, 人为破坏为电网安全运行和运行检修工作都带来了一定难度, 对此应加强思想教育与政治宣传工作, 提高人们对配网运行安全、配网危害性的认识, 自觉减少对配网线路的损坏, 自觉维护线路安全。此外, 还要加大电缆偷盗、车撞杆塔、施工损坏线路等行为的惩处力度, 严厉打击违反配电安全使用规程的不法行为, 遏制偷盗等行为

3 结语

总的来说, 现阶段部分电网配置中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加上配网自身不够完善, 运行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造成配网安全事故的发生。电网部门高度重视运行安全问题, 加大资金利用程度修复配网缺陷, 改造配网薄弱点降低配网安全事故发生率。本文中笔者简单探讨配网安全运行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如庆.配网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 2014 (21) :134.

[2]宋进安.试析中压配网运行管理及发展方向[J].电子制作, 2014 (19) :78.

[3]罗星球.配网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如何规避[J].通讯世界, 2014 (23) :51.

上一篇:技术组态软件应用管理下一篇:物业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