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治理

2024-12-21

水系治理(共7篇)

水系治理 篇1

1 城市水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水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质量, 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水系内的动植物系统和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其主要功能包含:滋润环境、植物生长、灰尘吸收、降温吸热、空气净化、噪音减少、城市微生态调节等, 由此可见在城市环境质量总体提升中至关重要。城市水系2岸绿地将生存、栖息及发展空间提供给动植物, 同时河流本身也能够将水生动植物带给城市, 且在自然环境中有效纳入水生动植物, 因此得出,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中城市水系为其重要场所。在净化水质方面, 城市水系内的主要植物包含茭白、睡莲等, 除此之外, 水生鱼类动物在城市水系生态平衡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流动的活水为城市水系水体的主要成分, 在城市内可持续注入清洁水, 并利用河道将城市污染物排出, 在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生态系统是否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当具备完善的城市水系管理体系时, 则会产生诸多问题, 如堵塞河道、水质污染等。在整个城市生态和环境中现代城市水体的功能可归结为循环水体、水土保持、调洪储水、涵养水质等。因此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中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保护及治理极为关键, 为此必须确保城市水系健康。

2 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及治理

2.1 基本情况

某城市水系工程在多年运行使用后, 局部路段出现严重淤积、水质恶化等问题, 甚至对渠道排水与附近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 必须做好该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在保护治理环节往往关系到城市生态、防洪等问题, 基于此, 还需对水体质量进一步改善, 将水空间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进而实现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目标。

2.2 城市水系渠道平面及渠岸生态处理

2.2.1 城市水系渠道平面处理

处理城市水系渠道平面和渠岸生态是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必须先进行的内容, 在处理城市水系渠道平面环节要对其防洪作用全面思考, 且对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中城市水系渠道平面的功能进行分析。 (1) 在处理城市水系渠道平面规划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时, 应确保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地自然弯折, 在规划渠道时应具有灵活性, 做到收放自如, 以此对城市水系加以保护, 且做好分类控制、保护工作。 (2) 按照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将蓄水湖池如“袋囊状”进行合理设置, 以此达到防洪能力提升及生态功能完善的目的。 (3) 在设计环节促使水系形成互相交错的河流网络, 在对生态结构框架构造及河流生态功能完善极为有利, 且能够达到城市水系自我保护与更新的目的。

2.2.2 城市水系渠岸生态处理

在处理城市水系渠岸环节, 一般硬式渠岸不得在流速慢、水量小及较低防洪能力的渠道建设, 硬式渠岸是指涂坡选取钢筋混凝土、石砌建造, 可选取软式稳定结构。如渠岸具有极为缓和的河岸坡度及较大腹地, 为保持其生态原始自然面貌往往可利用植物种植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 该方式的应用可达到渠岸稳固的作用。如渠道承担着防洪作用, 则需对其功能强化影响因素、方式等进行充分思考, 可选取刚性结构作为此类渠岸的主要类型, 其护岸结构一般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为主, 选取台阶式分层结构作为重力挡土墙设计的主要选择类型, 且按照城市整体设计规划进行水系相关内容的设置, 如自然梯度等, 只有这样才能对城市水系渠岸的功能作用全面提升, 才能发挥其效果。

2.3 城市水系渠道污染治理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市政雨污、城市排污量也越来越多, 这是导致城市水系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 进而对微生物自然繁殖能力造成影响, 甚至给城市环境形象带来极大地负面影响, 为此, 在治理城市水系渠道污染方面, 其核心治理目标在于“死水变活、污水变清”。在规划设计城市水系时需先对城市水系污染情况及变化现状进行充分掌握, 并对现阶段城市水系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同时在此基础上, 可利用城市水系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 对沿岸布局合理化、生态意识增强等起到支撑作用。除此之外, 还需做到保护与严惩合二为一, 加大企业、个人污染排放惩罚力度, 做好企业、个人水系环境保护工作。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为基础, 提出以下观点。

2.3.1 城市水系原有生态系统需极力恢复,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处理城市水系富营养化问题。

2.3.2在各地政府管理监督工作中, 需加大城市水系环境治理力度, 将其看作是一项综合整治项目, 利用清淤疏浚湖、渠等措施, 对城市水系生态环境最大限度恢复。具体措施如鱼类放养、水生植物培植等。

2.3.3治理与开发同时进行。在治理城市水系污染问题的同时, 需对沿河产业带等进行科学规划。要求对河流各个功能区域进行明确划分, 将金融、商住等各个区合理地设置到沿河位置。同时在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中需将河流湿地等看作是其绿色枢纽, 起到连接各个区的作用, 且利用治理河流, 对整个城市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2.3.4作为一项长久、利国利民的环保项目, 城市水系生态治理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科学看待水系生态与环保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 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及治理不能只把防洪作为其全部功能, 应做到综合治理与修复, 只有这样才能对城市与区域发展起到全面支撑作用, 这就要求治理方案必须具有科学、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2.4 城市水系富营养化的处理策略

目前, 存在极为严重的城市水系富营养化现象, 为此, 笔者认为此问题可利用水域水文、物理特性等改变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 该方式是城市水系富营养化短期内有效解决的重要手段。当下相关部门已经加大城市水系监管力度, 在城市水系等生态环境内应严禁养鱼投饵现象, 且利用相关政策法规, 对人们向水系内丢弃垃圾严加惩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水质磷复核降低的作用, 才能有效缓解水系富营养化。在管理过程中, 可选取人工技术处理+生物法有效结合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调节城市水系生态系统。

3 结语

综上所述, 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步伐, 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息息相关, 作为水系环境保护的重点, 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保护及治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保护与治理工作, 才能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体系,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 这不仅对城市水系生态发展有利, 更为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提供了安全保障。为此, 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必须将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工作摆在重要地位, 以此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系生态环境建设系统, 实现城市水系体系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海涛, 李永丽, 李黎.城市水景生态用水合理配置方法研究及问题浅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 (01) .

[2]程春娥, 程卫峰, 黄洁, 黄晓林.城市水系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及治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 (12) .

[3]董湘辉, 袁征, 宗蕊, 清风, 吕妍, 李复兴.乐寻活水之城[J].中国保健营养, 2008 (11) .

[4]孙洁.小城镇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以河北大城县水系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为例[D].中央美术学院, 2011.

[5]王开泳, 王淑婧, 秦燚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间序列分析---兼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

[6]刘武艺, 邵东国, 唐明.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02) .

水系治理 篇2

**城市依河而建,素有“八山四水”之说,即南龛山、望王山、插旗山、西龛山、莲花山、苏山坪、西华山、塔子山八山雄峙,巴河、后河、南池河,八大王沟四水蜿蜒。可以想象,昔日的巴城四水一定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工业的发展、人为的破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陈旧,加上多年来对城市河流的忽视,许多地方大肆填埋、阻截、占用河道,排污淤积、人为减少面积、不合理取土及砂石,甚至有的地方将河道人为盖掉,致使曾经孕育过灿烂文化的巴城水系,目前大多已不堪重负。堤防溃毁,河床堙塞,渐趋枯竭,大量污水排入,使原本清澈的水体大都蜕变为臭水沟,水体周边环境日益恶劣,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大地制约了巴城现代化发展进程。如今南池河已经干枯、断流,只剩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污水沟、臭水沟;后河也因污水肆意排放而愈来愈臭;巴河水位也一年更比一年低,水质一年更比一年差,令人无比痛心。巴城的水系环境已经严重恶化,若不及时治理,设法恢复,后果将不堪设想,也必将影响到我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建设进程。

水利部水资源[2006]510号文件中要求:城市水利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防治水污染与防治洪涝灾害并重,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重,水系整治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并重,水环境改善与水文化水景观建设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统筹城乡、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城市水利管理体系与城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这也是城市水系治理工作的思路。笔者认为巴城水系治理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搞好“水”规划

城市水网建设,规划先行一步。我们要抓紧编制巴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其它涉水专业规划。要把巴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纳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规划中,并作为巴城规划区范围内涉水工程的控制性规划,同时要把城市水面积率、湿地面积绿、透水面积率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控制指标,划定城市蓝线并加以严格控制。另外就是要在防止水对城市侵害的同时,更避免城市发展对水的侵害。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与新城区建设中,要严格执行城市河道控制线和地面标高控制线,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防止以牺牲水面积为代价换取城市发展的短期利益。

城市涉水专业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水系整治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水景观规划、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编制巴城涉水专业规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的要求,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为指导,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要统筹安排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控制和节约保护,整治和建设城市水系;科学确定城市水工程布局及规模;划定水功能区、水工程规划保留区;提出各类水工程设计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二、确保“水”治理

整治和完善巴城水系,要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把巴城水系纳入巴河流域及区域水系中统筹规划,要积极寻求巴城第二水源,实现城市水系与流域、区域河湖库沟通,增强引排能力,建成“挡得住、排得出、引得进、调得活”的巴城水系网络。

1.保证水量

巴城“四水”近二十年来水位逐年下降甚至枯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第一,全球变暖,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加上巴城“十年九旱”,导致降水减少。第二,人口激增,人为污染,不合理取水等原因导致用水增多。这两个原因综合作用就导致巴城水系水量逐年减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流域内、区域内综合调配水资源,比如利用化成水库、群英水库及区域内其它蓄水设施作为巴城第二水源、第三水源,从而减小巴河取水量。另外就是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要抓紧建设循环用水及中水回用系统。如此可以保持巴城水系的水量,让人“有水可亲”。

2.保证水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系遭受的污染也是愈来愈严重。巴城水污染也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日趋严重,在巴城

水系治理 篇3

1 矿区内地表水系破坏特征分析

矿区开采塌陷对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耕地受到破坏;平原地区大片地表沉陷, 盆地积水;干旱山区由于地表水系受到破坏, 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发生困难;山地产生滑坡, 危及工民用建筑物和生产设施的安全等。

矿区开采塌陷区的产生, 扩大了地下采空区, 在矿井开采结束后, 地表下沉深度以及范围也逐渐的扩大, 对矿区建筑物、农田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煤矿不同的开采阶段, 矿区塌陷面积以及深入也不尽相同。地表水系遭到破坏, 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系统,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 在矿区内逐渐形成了农林伴生的生态新系统。同时, 由于矿区居民搬迁、可用土地的减少, 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这也是煤矿开采造成的间接问题。

矿区地表塌陷后, 矿井水中含有的溶解氧、矿物成分、悬浮物、有毒物质等增加, 矿井水PH值上升, 对周围水体造成严重的破坏, 靠近水体的水生生物也会受到波及, 这就导致矿区河流流域中水生生物集群生活质量下降, 对矿区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如淮南张集矿, 地层较厚, 煤矿开采的宽度与长度在当地都是最大的, 并且工作面的开采速度快, 对矿区地表水系破坏的特征表现为:下沉范围广、下沉系数大、下沉盆地平缓等。

2 矿区地表水系综合治理措施

2.1 造地复田

矿区塌陷区综合治理中, 采用造地复田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恢复农业用地, 可以用于种植蔬菜、农作物等。具体技术措施包括:进行土地平整, 在坑洼处进行铺填土层。在填充土层中严禁含有有毒物质, 如果含有有害元素, 就需要铺设隔离层, 隔离层的厚度一般大于0.4米。对土质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要求粘土与砂土的比例为1∶3, 土层密度控制在每立方厘米1.5克。 (2) 恢复林业用地, 可以用于果园建设、树木栽植等。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对地形的要求可以有适当的坡度, 并且加添不少于1.5米厚的表层土; (3) 造地建筑, 包括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等, 具体技术措施包括:平整坡度, 夯实土地, 建筑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固。 (4) 矿区文化娱乐场所建设, 用于建设疗养院、公园、体育场以及游泳池等, 具体的技术要求为:夯实土地, 并对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

2.2 疏干煤矿塌陷区

如果矿区地表比周围的湖面、河流要高, 可以采用疏干塌陷区的方式进行治理。就是在塌陷区挖掘大量的排水渠, 将塌陷区的积水排到附近的湖泊、河流中;在低洼处, 建设水库, 保存水, 起到防涝防旱的作用;如果地表破坏使河床发生变化, 河流排水不畅, 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设置扬水站, 保证雨水等够通过水泵顺利排到下游。将矿区塌陷区疏干, 能够恢复矿区大面积的农田耕地, 并且能够有效地保护周围建筑物以及林业, 减少居民迁徙率, 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

2.3 平整土地

塌陷区中, 一些地表虽然沉降程度低, 但是存在大面积的裂缝以及坑洼, 这就需要用推土机等机械进行土地平整, 恢复地表环境, 确保其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对于漏水严重的塌陷区域, 除了平整土地外, 可以将水田改为水旱兼种或旱地,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农作物生长问题;另外, 对于塌陷区塌陷深度低、潜水位低的区域, 可以将其改造为梯田。

2.4 挖深垫浅

深挖垫浅是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中重要的措施, 就是从下沉幅度较大的区域进行取土, 并垫到下沉较小的区域, 这样就能使下沉较大的区域变成渔塘或者蓄水库, 下沉较小的区域会变成农田。具体就是将塌陷区塌陷深度较大的部门继续挖深, 并进行适当的整形, 将其整治为规则的渔塘, 深度一般在2.5米左右, 这样才能保证在旱季渔塘的水深;将挖深得到的土垫到塌陷深度较浅的区域, 这样就能垫高地面, 实现平整土地的效果。同时, 深挖垫浅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水系疏导, 整修矿区渠道、桥涵、水闸等基础设施, 使得塌陷区变成“鱼米之乡”, 能够承担起相应的水利功能。下图为深挖垫浅治理矿区塌陷区的示意图:

其中垫浅复土区域用1表示;挖深区域用2表示;形成渔塘或蓄水池用3表示;恢复耕地用4表示;原来下沉后的地表用5表示;挖深垫浅后的地表用6表示。

2.5 在矿区发展养殖业与水产

一些塌陷区面积较大, 如果进行平整土地、造田等, 不仅工作量大, 技术难以实现, 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地表治理的经济效益低。对于这些区域, 可以将其直接改造成水产养殖基地, 或者将其改造为农业、工业用水调节点, 增强矿区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

一些老矿区, 塌陷区域进行复田已经不太现实, 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整、绿化, 供矿工休闲娱乐。同时还可以修建生活福利社区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提高塌陷区的利用价值。

3 总结

随着煤矿事业的发展,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煤矿塌陷区对环境、地表水系等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了矿区人们的正常生活, 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加上国家对矿区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强, 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塌陷区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的必要性。在矿区地表水系综合治理过程中,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平整土地、深挖垫浅、疏干塌陷区、造地复田等措施, 改善塌陷区生态环境, 为煤矿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煤矿开采过程中, 会对地表水系造成较大的破坏, 特别是矿区内的地表水环境会受到严重的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恢复矿区地表水系。本文就分析矿区内地表水系破坏特征,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矿区,地表水系,破坏特征,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徐良吉, 严家平.煤矿塌陷区地表水系综合治理[J].煤炭学报, 2010, 32 (5) :214-215.

[2]李牛.浅谈矿区开采塌陷区对环境的影响与整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预防学报, 2011, 17 (4) :528-529.

水系治理 篇4

关键词:景观水系,治理,直接净化,应用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并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 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所以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提升河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 以健康完整的河湖功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景观企业及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课题。

2 河湖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情况分析

2.1 我国河湖景观水系环境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 污水排放日益增多, 河流作为纳污主体, 稀释净化作用逐渐削弱, 超过了河流自净界限, 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河流的水质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 溶解氧不足, 厌氧分解产生的臭气和黑液造成水体黑臭污染;二是氮、磷等含量增加,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2.2 我国河湖景观水系环境的治理情况分析

我国河湖治理基本是水利部门主导的, 目前主要采用一些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如截污、清淤、换水、驳岸美化等;由于存在偷排和雨污合流问题, 无法保证彻底截留污水入河, 一旦污水进入河流, 则清淤、换水、驳岸美化等措施就完全无能为力。所以上述治理措施只能算是河流治理的第一阶段, 而且是辅助阶段, 没有触及河水污染的根本。也有一些地方采取了简易治理措施, 主要是水生植物栽培 (人工浮岛等) 和投撒微生物制剂。这些也只能算是简易治理措施。人工浮岛上栽种植物基本上就是水面绿化, 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很少, 只是好看而已。仅能抵御较小的冲击污染负荷, 遇到突发的环境自然灾害, 冲击污染远远大于自净能力时, 生态系统往往在段时间内被摧毁。微生物制剂由于没有附着繁殖的载体, 不能长期固定生长, 更由于河水流动而流失, 所以只是短期行为, 不能长久见效 (图1) 。

3 河湖 (流) 景观水系治理中直接净化方法理念的尝试

3.1 采用河湖 (流) 景观水系直接净化方法的理论基础

由于河流中面源污水的流入不可避免, 因此必须解决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问题。对此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治理理念-借鉴污水处理厂的原理, 直接在河床里构建污水处理体系, 对河流污染物就地治理, 这就是“HDP河流直接净化技术”。当然, 如果担心洪水影响, 可以在河边开挖池塘, 把污水处理系统建造在池塘里, 把河水引入池塘做短暂停留, 治理后再流入河道, 对于很多流量较小的郊区河道可以这么做。

无论是水量少的死水河道, 还是流量大的活水河道, 无论是否排洪、行船, 只要对河流直接净化体系的实施方式加以变通, 都能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 既能发挥作用, 又能解决阻碍行洪、或被洪水冲毁的问题。目前在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河湖直接净化法为接触氧化法, 在国内目前仅限于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中, 其实完全可以把河床、湖泊当做天然的处理地, 将填料和曝气设备就近设置在河床或湖泊里。生物接触氧化法最适合河湖这种地表水域特性, 只要把适当的填料浸到河湖中, 再采取适当的曝气措施, 就能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要求。当然考虑到河湖的野外露天环境, 曝气方式应该与污水处理厂有所不同。

河湖直接净化有着极佳的用途和便利。对于做过截污清淤、水系整治的河湖而言, 它起着河湖免疫系统的作用, 能极大地增强河湖的自净能力, 消灭臭气、氧化淤泥, 防止污染的复发。对于无法彻底截污的污染河湖, 它能直接实现对河湖污染的原位治理和还清。因此, 直接净化技术是河湖水处理领域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

3.2 国外河湖景观水系直接净化技术和实用实例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面临着中国目前的问题, 即虽然污水处理率已经很高, 流向河流湖泊的污水基本被截流, 但河流湖泊等景观水的水质却没有想象那样彻底好转。在认识到景观水体的污染特性之后, 日本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河流湖泊直接净化的实践。1983年, 日本第一个河流直接净化设施在多摩川的支流野川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此后在各地逐渐推广, 如平獭川、古崎川、高良川、大倔川、富雄川等都先后开工兴建了河流直接净化设施。进入90年代, 河湖直接净化设施在日本被大量建设, 日本建设省开展“清流再生21”计划, 在全国大范围开展河湖直接净化技术的普及、推广。

日本的河流湖泊景观水系直接净化工程中80%的项目采用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法。至今在政府部门日本建设省的领导下, 在全国已经实施了上千个项目, 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由此, 河湖直接净化成为日本环保行业的热门研究方向, 成为国际河湖治理的前沿学科和前沿技术。现在正日趋成熟, 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图2是日本大阪府辖区所实施的河流直接净化工程。其中“接触酸化法”就是接触氧化法 (图2) 。

图3是日本神奈川县相模湖为防止蓝藻水华泛滥所采取的综合对策示意图。其中采用了水体流动化促进装置、散气式曝气装置、间歇空气扬水筒式曝气装置、藻类机械回收装置 (藻类回收船) 等措施 (图4) 。

3.3 采用河湖 (流) 直接净化的具体方法的探索

可以学习研究这项由日本发起的国际前沿技术———地表河湖的直接净化技术。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特别是根据我国河湖污染特点开发了很多针对性工艺和产品,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套技术体系, 使治理效果大幅度提高, 也使治理成本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而言大幅度下降。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可对流动河流、非流动河道等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治理, 具体如图5、图6所示。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把河流、湖泊当做天然的接触氧化处理池, 将曝气设备、生物填料等直接置于河湖中, 采用国内某些专业厂家的专利设备———超大流量曝气造流机, 驱动庞大的河湖水体进一步流动、循环并高效曝气。工艺借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生化 (微生物净化) 原理, 直接在河湖内部构筑类似污水厂的生物净化体系, 培养庞大的微生物种群, 让微生物吃掉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从而净化水体。如同在河湖内建造了一个“看不见的污水处理厂”。具体而言, 河湖景观水域直接净化技术实现了如下两大基本功能模块。

3.3.1 曝气充氧功能的应用

污染严重的城市河道一般都缺氧严重, 缺氧条件下会产生沼气, 使水体发臭发黑。溶解氧也是水中鱼虾、微生物、水草等动植物的生存基础。曝气充氧是解决水体黑臭的必要手段, 曝气机虽然早已有之, 但常规的鼓风机曝气根本无法在形态复杂面积庞大的河湖水域里安装, 机械曝气机扩散面积很小, 除非高密度设置否则无法对大水面均匀曝气, 真正适合用于庞大河湖的曝气机几乎没有。我们可以采用国际先进产品“超大流量造流曝气机”, 既能高效曝气, 又能将溶解氧大范围扩散, 特别适合大水面的河湖曝气, 而且无需用绳索牵拉固定, 安装使用非常方便。

3.3.2 微生物净化功能的应用

在水体中安放特殊的微生物载体, 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或人工投撒的微生物菌种附着在载体上大量生长。大量的微生物以水中污染物为食, 从而就降解污染物, 极大地强化了水体自净力, 全面提升了水质。

微生物净化水质这一点正是污水厂的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得以简单地实现。曝气充氧为大量微生物呼吸生存创造条件, 生物填料则为微生物繁殖和降解污染物提供了场所, 两大功能模块互相配合, 在河道中建立了如同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净化系统, 培育土著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 实现了污水厂生物接触氧化的效果。

当然实际工程应用中, 还需要根据情况追加其它辅助工艺, 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治理工艺, 以便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水环境, 解决用户各种难题。

4 结语

水体净化速度大于水体恶化速度强大的净化能力, 使得河道的净化速度大于水体恶化速度, 彻底扭转水体恶化趋势, 从而使水体越来越清澈, 实现良性循环。解决了一直以来水体恶化速度大于自净速度的难题。

当然, 河湖水体治理的方法很多, 各种方法的应用也将逐步得到推广。这里只是想抛砖引玉地谈谈自己关于河湖治理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 期待着环境治理的同行们各抒己见, 共同学习交流一起为改善我们的家园共同努力。国内社会各界对环境治理的意识和需求在逐步提高, 党和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系列关于环境治理的政策性文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民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 河湖水体的污染也将逐步得到控制和改善, 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将逐步适应和满足河湖水体的治理需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在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一定会打造出一个水清、地绿、天蓝的幸福之地。

参考文献

[1]黄建军.北京佳业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的《日本国际前沿技术——地表景观水的直接净化技术》.

[2]王宗亮.《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的会议交流文章:延庆县西湖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水系治理 篇5

1概况

完小河项目区面积32.0km2, 项目区现有县级河道1条, 乡级河道12条, 村级河道48条, 总长度达54.2km;现有河塘19座。

本项目区内河道有山区水库溢洪河、圩区排涝及生产河道和山圩撇洪河, 多年来基本未经整治, 现状河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本次拟整治3条主河道, 分别为完小河、高桥河和牌坊溢洪河。其中完小河与高桥河段护坡大部分为天然植物防护, 植被覆盖各有不同, 局部河段植被稀疏, 坡面普遍分布杂草、乱树;坡面线较为规整, 迎水侧坡比1:2.0~1:3.0, 左岸堤防坡面局部种植农作物, 影响河道汛期行洪;牌坊溢洪河局部河段岸坡较陡, 迎水侧坡比1:1.5~1:2.0, 河道纵比降约3.2~5.6‰, 有一定水土流失及冲刷现象。

1.2本次拟整治3条水库溢洪河道, 分别为陈上溢洪河、石门张溢洪河和高山溢洪河。现状河道普遍存在坡面线不规整, 天然土坡、分布杂草、乱树;部分河段存在淤积较严重, 影响至河道汛期行洪。

1.3本次拟整治6条圩区河道和山圩撇洪河, 分别为上湖中心河、杭家河、完小支河、蔡家坝河、石门坝河和潘家山河。现状河道普遍存在坡面线不规整, 大部分河道淤塞、杂树丛生, 局部河段水面有垃圾等杂物, 导致行洪不敞。

2基础方案

根据项目区现状, 进行了大量现场踏勘和技术论证后, 提出以下基础方案:

完小河:西临江宁河, 北临油坊河, 为项目区主要防洪排涝河道, 高桥河为上游河道。西北部小段河道位于集镇范围, 其它大部分河道为生产区, 淤积程度较轻, 仅需对局部清淤, 修整边坡后, 采取生态砼护坡和植物护坡相结合。

高桥河:河道走向呈“7”字形, 淤积严重, 清淤整坡为主, 局部护坡;水面植物遮盖严重, 全河清障, 中段居民点挡墙破损严重, 需进行拆建;下游段两岸坡陡易塌, 后有道路, 无法削坡, 需进行防护。

牌坊溢洪河:南段河道位于柏村, 两岸为居民小区, 堤防边坡较陡, 水质较差, 需清除淤泥, 进行格宾挡墙护岸;北段直至高桥河, 两岸为农田、鱼塘, 按生产区治理, 措施为草籽护坡、清淤, 在花塘街道等居民聚居区结合现状营造景观。

根据综合治理和水系沟通的需要, 拟建一些小型建筑物, 在有条件的聚居区因地制宜进行景观河岸节点打造。

3具体技术措施

根据项目区现状, 将项目区内工程内容划分为5类:水系沟通、清淤清障、岸坡整治、工程堤防工程和交叉建筑物。

3.1水系沟通

完小河项目区本次拟采取建筑物工程措施包括拆建涵洞3座, 拆建农桥2座, 拆建滚水坝5座, 拆建或改造泵站4座。通过以上措施使得项目区水系成为具有自净循环能力的流动水体, 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 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

3.2清淤清障

从近十年河道清淤的情况来看, 部分河道出现了大面积的回淤情况, 现状河道淤积厚度为0.37m~0.95m, 影响河道输水蓄水和河道内水质自净能力。本工程项目区属平原河网地区, 河道淤泥有机质含量高, 微生物分解大量有机质易造成水体缺氧, 恶化水质, 并且河道淤积造成水流不畅, 水流不畅又带来水质恶化和回淤速度加快, 形成恶性循环。根据项目区河道集中连片的特点, 本次设计要求对淤积的河道进行全面清淤, 设计清淤河道、溢洪河总长21.219km。

3.3岸坡整治工程

本项目区河道岸坡整治类型可划分为:分布在村庄段的生活区护岸和田野段的生产区护岸, 在护岸型式的选取中遵循农村河道生态的多样性和沿河居民需求的多元化, 针对河道所处地段、重要程度、功能作用, 确定每条河的岸坡整治类型及工程措施。在本次护岸型式的选取中, 已充分征求了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经论证后计划开展42.438km的岸坡整治工程, 其中, “格宾挡墙+草籽”护坡4.95km, “联锁块护坡+草籽”护坡10.502km, 纯草籽护坡26.986km。

工程护砌范围如下: (1) 格宾挡墙, 挡土高度1.5m, 选用1m厚格宾网箱, 采用退台式墙面, 退台宽度0.5m, 挡墙埋置深度不小于0.5m, 以上至坡顶采用草籽防护; (2) 联锁砖护砌下限取为河底以上1.0~1.5m, 上限取为常水位或常水位以上30~50cm, 工程护砌~坡顶采用草籽防护, 每隔20m设一道横格埂, 尺寸300×500mm; (3) 纯草籽护坡上限取为坡顶, 下限取为常水位或常水位以上30~50cm。草籽选用高羊茅草或狗牙根草, 配以葱兰、石蒜及红花酢浆草等草籽。

3.4堤防工程

根据《江宁区防洪排涝规划》、《江宁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等, 确定项目区内防洪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工程等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的有关内容综合确定堤防工程级别为4级。加固完小河、高桥河下游段堤防共2.3km, 拟采用加培土方的方式进行加高、加固。同时考虑到防洪安全及生态要求, 采用联锁块护坡进行防护, 护砌下限取为河底以上1.0~1.5m, 上限取为常水位或常水位以上30~50cm, 联锁砖护坡~堤顶采用撒草籽进行防护。

3.5交叉建筑物

原址拆建涵洞3座;滚水坝原址原规模拆建4座、维修加固1座;原址拆建农桥2座。

4结束语

牢固树立“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关键、管理是根本”的治理理念, 按照“建管并重、一建即管”的要求, 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发挥河道疏浚整治的长久效益。

参考文献

[1]左其亭, 崔国韬.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体系框架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 (01)

[2]杨树滩, 仲兆林, 华萍.江苏省适宜水面率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 (07)

水系治理 篇6

大运河扬州段是有明确文献记载的中国大运河中开凿时间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运河之一, 是大运河的发祥地和枢纽城市。扬州城池的变迁、城市水系的沿革变化, 形成了复杂的大运河水域或水系。境内河湖广布, “水城共生”是其独特的城市形态。江河之水孕育了扬州的文明, 托起了扬州数度繁华。水也影响了扬州人的生活方式, 城内河道纵横交错, 水网密布, 房舍多滨水而建、临水而筑, 可谓“千户人家尽枕河、万户商埠向水开”, 就连星罗棋布的宅第园林也是“无水不成园”。水与扬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

2 扬州水系现状

现今的扬州既有过境的长江、大运河, 还有境内的淮河入江水道 (廖家沟) 及古运河, 这些大小河流在扬州城纵横交错。但随着扬州城市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 人口的日益增加, 多数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少数河道甚至已断流。

城市水系的破坏与污染, 导致了扬州生态环境的恶化, 影响了扬州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制约了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威胁到大运河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 扬州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 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特别是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到目前为止, 扬州先后投入30多亿元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包括瘦西湖活水工程、瘦西湖水上游览线拓展工程、古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内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通过建设水景观, 弘扬水文化, 在局部完善了城市功能, 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提高了城市品位, 提升了城市形象。

3 水环境综合治理框架

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且河道整治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 加之水系不活, 局部地段截污不力, 部分河道治理后缺乏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 这些因素仍然制约着市区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应站在高起点上, 用生态理水的理念来规划治理城市水环境。根据城市水网布局, 沟通内外水系, 使扬州水网恢复纵横贯通;实施雨污分流, 改善水系水质;治理水系周边环境, 营造城市生态化水系景观, 最终形成以江、湖、河为构架, “城水相依、水系相连、天人和谐、水清城绿”的水系网络。

3.1 沟通城市内、外水系, 形成“两外一内”相互贯通的水网

扬州有长江、淮河外江流经, 拥有流域面积较大、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外江水系。同时, 中心城区水道密布, 形成局部的、成网状的内河水系。对内、外水系实施清淤、整治, 修复水网河流生态, 使其合理对接, 形成互相贯通的循环水网, 既可提高城市内部的雨洪调蓄能力, 又可以实现引外江水源入城, 为通盘考虑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2 建设污水处理厂, 切断城河污染源

建设高标准污水处理厂, 完善市区污水截流管网系统, 健全网络, 同时实施雨污分流, 确保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市区河道, 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 消除影响水系质量的外部因素。

3.3 疏河道、砌驳岸, 修缮历史建筑, 配植花草树木

按照生态理水的原则, 运用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技术, 加强河道生态修复, 减少河床硬化, 市区河道治理尽可能做到岸体平缓, 采用通道式的多洞结构, 以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加强水生、湿生植物、生态景观建筑的运用, 保护城市天然植被, 以满足生态园林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要求。同时, 充分挖掘水文化, 建设具有扬州古城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带, 形成滨水景观网络。通过城市水环境的全面治理, 达到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以彰显“水城”特色。

4 水系统治理的生态化保护、修复措施

4.1 根据水系功能采取不同保护修复措施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框架内, 依据不同水系的功能和性质进行适宜的保护和修复, 治理时充分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 依托不同的文化积淀及周边居民生活习俗来体现其个性的景观。扬州水系依其性质可划分为以下四类。

4.1.1 通航河道:长江、大运河

长江是过境河流, 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和重要水源保护地, 按工程要求, 加强江边滩地等湿地资源的保护, 加强区域内河流污染的防治, 营造清洁的水环境, 为山东、天津等北方地区输送洁净的水资源作出贡献。

扬州段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之一。运河孕育了扬州城, 千年的运河是扬州繁华的重要支撑, 运河遗存水系在治理时注重保护历史风貌、文化特色和周边的历史遗存, 突出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使城市特有的运河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并结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建造运河文化公园, 弘扬运河文化, 将扬州段的京杭大运河打造成一条集运输、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生态长廊。

4.1.2 集景式水上游览通道

沟通古运河至瘦西湖间的水系:古运河———古邗沟———漕河———二道河———瘦西湖———宋夹城河———小运河。将沿线南门遗址、吴道台、卢氏盐商住宅、大王庙、唐城遗址、宋大城遗址、观音山、大明寺等景点串连起来, 形成两条新的“扬州水陆风情游”旅游线路, 让游客饱览扬州名园胜迹和历代城池变迁。

4.1.3 城区内河水系

“邻里漾船过, 车马少于船”是水城扬州的生动写照。遍布城区的40多条、100km的大小河道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 扬州对城区的大小内河水系进行全面梳理、统一规划、环境整治、绿化美化。通过实施严格的河道保护, 采取清淤疏浚、植被绿化、控排截污、沟通水系等措施, 有效改善河道水质, 畅通城市“血脉”;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 沿河建设水景广场、亲水平台、滨河步道和园艺雕塑等服务设施, 为城市居民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

4.2 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每条水系虽各有特色, 但都包括河床、驳岸、滨河绿化, 沿岸基本都有历史遗存建筑、民居等, 因此治理水环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保护与修复, 以形成和谐统一的水环境人文生态景观 (图1) 。

4.2.1 维护河床生态系统

河道与河床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治理时以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淤积不通的河道要进行疏通清淤, 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 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动植物生存等要求, 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 利用河道宽窄交替, 深潭浅滩交错, 急流缓流并存的特点, 在现有水生植物的基础上、增补大量的水生植物 (如水葱, 野茨菰、野生茭白, 菖蒲、水生鸢尾、芦苇等) , 散点礁石, 放养适量鱼虾, 构建多条动、植物及微生物的食物链, 创造能保持水质稳定的小生态圈。

4.2.2 构筑驳岸生态景观

堤岸护坡是城市滨水景观的基础。驳岸充分考虑了河道类型和地域特点, 因地制宜, 运用石头等原生态材料, 配置绿化, 兼顾亲水平台和临水建筑小品, 营造多样丰富的岸线景观, 构筑岸边水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场所及环境, 使之与堤岸上鸟类、昆虫类动物的觅食繁衍场所形成生态性和功能性兼顾的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根据内外环河流的差异, 堤岸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外环河作为水上交通要道, 其驳岸长期经受着河水的冲刷, 植被不易生长, 但全用混凝土既单一又不利各种动物、微生物的生存。在治理时改变以往直立式的驳岸, 采用“生态航道”模式, 增加具有层次感的阶梯平台, 使其不仅有平面效果, 还有凹凸有致的立体效果;在斜坡面、堤顶等处, 根据地形、地貌进行绿化和园林景观设计, 营造生态护坡。在确保通行安全的前提下, 保留航道两侧天然的芦苇, 使其成为河道中一个景观。

内河一般都较为狭长, 两边多为居民住宅, 堤岸面积有限, 主要是采用立体式石砌生态护岸技术, 丛植黄馨、金钟花、迎春、野蔷薇等藤本植物遮挡固化的石驳岸, 点植桃花、木芙蓉、夹竹桃等花灌木, 同时配植柳树、枫扬、刺槐、楝树等乡土树种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营建滨水生态景观。

河堤驳岸上种植各式各样的绿化植物。按照植物的耐水性, 由近及远栽种在驳岸上。如垂柳、枫杨、乌桕等亲水树种, 草坪采用耐瘠薄和践踏的马尼拉草皮, 其耐寒性和抗旱能力都很强, 且病虫害很少, 观赏价值也高。

通过恢复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 可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 提高抗洪强度, 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4.2.3 营建滨河绿化风光带生态景观

滨河绿化带是城市水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水体保护、岸堤稳定、气候调节、环境美化和旅游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一些河道的很多原生态植被已被破坏, 生态结构较为脆弱, 基本呈现为“夏绿冬枯”的植物景观, 在修复、营建时, 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 在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小品等, 形成群落稳定、季相丰富, 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和谐有序, 且能长期共存互益的生态系统, 使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融合, 达到生态上具有科学性、布局上具有艺术性、功能上具有保健性的景观效果。

滨河绿化带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对于处在扬州城市居民区附近的内河, 如邗沟、漕河、二道河等, 规划设计首先考虑为附近城市居民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在河道风光带公共绿地空间中, 临水面安排适量的小型广场、水上廊桥、观景廊架、亲水平台、河滨散步道、河滨自行车道、设置较舒适的座椅, 以此形成“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景、因水成园”的构架, 拓展水岸的艺术空间, 让市民、游人与水亲密接触, 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整治后的古邗沟、漕河、二道河、宋夹城河等都已成为广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休憩空间。

4.2.4 保护、修缮沿河两岸历史人文景观

扬州是历史名城, 又是文化古城。许多特色建筑散落在寻常街巷、河网两岸。如在运河城区段就有普哈丁墓、大王庙、长生寺、卢氏盐商住宅、吴道台府邸等建筑和景点, 在漕河岸边有宋高丽驿馆遗址、乾隆皇帝御舟通过的迎恩桥等, 在二道河有来鹤桥、绿杨城郭、影园遗址等景点……在城市水系整治中, 充分挖掘、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保护、修缮现有的历史人文景观, 并将它们与河滨景观相融为一体, 共同构成宜居、宜游、独具魅力的景观。

5 结语

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 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 彰显城市特色, 达到水上扬州与文化扬州相得益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效果。

摘要:针对大运河扬州段城市水系的特殊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探讨了以生态和文化相结合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和提升的理念。根据各水系特色, 提出了对河床、驳岸、滨河绿化、沿岸历史遗存等进行修复与提升的建议, 形成和谐统一的水环境人文生态景观, 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 彰显城市特色。

关键词:生态,文化,城市水系,治理

参考文献

[1]章广明.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4.

[2]潘宏图.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生态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5.

[3]杜良平.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7.

水系治理 篇7

1. 水系连续性的界定

许多城市的水系, 原本是一个连续体。它们为城市整体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蓝本;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 为多种乡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生态廊道;同时, 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连续的休闲空间和环境认知空间。本文所探讨的城市生态水系规划中的“增强水系连续性”, 不仅是使水可以通过, 而且是通过对水系生态结构中的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三者统筹考虑、统一控制, 消减人为阻隔和自然淤塞, 实现水体、滨河生态廊道、岸线的整体通畅。在规划中,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水系的连续性进行界定: (1) 整体性。生态水系规划中的整体性是指水体、岸线和滨水区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生态水系规划应使三者共同发挥生态效应。 (2) 连通性。生态水系的连通性可概括地分为“纵向连通”和“横向连通”两个方面:“纵向”是指保证水体、绿带和生态廊道的畅通;而“横向”是说要保证河道、岸线及滨水区断面上的连通性, 尽可能减少人为的阻隔。 (3) 生态性。生态水系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保护水系生态环境, 提升河道生态效益, 改善城市滨河景观, 供给市民游憩之所。在规划中应恢复河流生态格局, 满足净化水体、涵养水体、恢复植被等环境需求, 促进生物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恢复稳定的食物链及生物多样性。

2. 水系“不通”的表象及原因

根据上文对水系连续性的界定, 城市水系“不通”的表象被分为两类。一是水体阻塞;二是生态廊道及亲水岸线受阻。

2.1 水体受阻的表象及原因

河道水体受阻是使河道因种种原因而断流。通过对卫星图片上找出的受阻之处进行分析, 总结出如下三点原因: (1) 水系内水量较少, 水源缺乏, 上游来水不足。汛期雨量充沛时, 尚不能有效拦蓄, 河网水系呈干涸或半干涸状态。 (2) 部分河段没有连通, 部分河段被建筑侵占, 水系没有构成完整生态系统。 (3) 河道狭窄, 河床淤积情况严重, 有的河段碎砖瓦砾等垃圾任意倾倒现象严重0趞�, 加上河中有机物沉积, 致使河床逐年淤积, 影响河水流动@髶�。

2.2 生态廊道及亲水岸线阻塞的原因:

(1) 部分河流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但没有被很好地利用, 大面积的滨水区域成为空置地或者被私自占用。 (2) 部分河段堤岸采取完全硬化的做法, 滨水空间不连续, 缺乏完整的步行系统, 缺少沿河绿化, 亲水性不强。 (3) 现状河道两侧城市用地大多与河道景观关系不协调, 没有形成和谐的呼应关系。

3. 维护和强化整体水系连续性的规划策略

3.1 完善整体水系布局结构

水系结构就是河道、污水处理厂、雨污水管道、排水提升泵站等要素的组织架构。对各要素的合理部署, 是使之高效运转的前提。在规划中, 商丘水系统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污水处理厂犹如生命体的“绿心”, 对污水进行处理;滨河湿地犹如生命体的“绿肾”, 能净化污水和雨水;各条带状河流就如同“主动脉”, 是水系统的骨架, 联系绿心和绿肾;循环中水管道就如同“次动脉”, 而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排水提升泵站等构成生命体的“静脉系统”。

(1) “环”—城市水系外环

城市水系外环由古宋河、包河、田落沟、东沙河、中水河、忠明和下段以及古城湖水系构成, 保证各水系的连通。水系外环上设置水闸, 洪水期通过包河、东沙河与古宋河泄洪, 古城湖调蓄。外环内部的水系都可取消防洪功能, 作为城市景观水系, 最大程度满足市民亲水的需求。

(2) “片”—城市水系循环片区

依托城市水系外环和市区5个污水处理厂, 规划12个水系循环片区 (其中4个为河流自净片区) 。每个水系循环片区由污水处理厂、中水管道、河流、生态湿地及排水提升泵站组成。通过污水厂的处理和河流及生态湿地的自然净化, 使得水质达到规划标准并保证足够的生态水量。

(3) “心”—绿心和绿肾

在水系循环片区中, 污水处理厂起到“绿心”的作用, 通过污水厂的处理, 将污水处理为中水, 并通过中水管道将部分水量返回到河流及湿地中进一步净化;滨河人工湿地起到“绿肾”的作用, 通过人工湿地自身的净化功能, 将中水和收集的雨水净化。通过绿心和绿肾的双重净化, 保证商丘生态水系统中的水质和水量。

(4) “脉”—城市主干水系

城市主干水系是城市生态水系统的“主动脉”。包括古宋河、包河、东沙河、周商永运河、康林河、忠民河、万堤河、蔡河和中水河。这些城市主干水系联接绿心和绿肾, 是生态水系统的骨架。

3.2 水系三线控制

水体总体布局须将水系及其滨水功能区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为保证水域不受侵占, 生态廊道免遭阻塞, 必须对水体、岸线及滨水区建设范围实行统一控制。规划中通过水域控制线、滨水绿化控制线、滨水建筑控制线三个层次进行控制。

(1) 水域控制线:受保护水域的范围应包括城市水系的所有现状水体和规划新建的水体, 并通过划定水域控制线进行控制。划定水域控制线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堤防的水体, 宜以堤顶临水一侧边线为基准线划定; (2) 无堤防的水体, 宜按防洪、排涝设计标准所对应的洪 (高) 水位划定; (3) 对水位变化较大而形成较宽涨落带的水体, 可按多年平均洪 (高) 水位划定; (4) 规划的新建水体, 其水域控制线应按规划的水域范围线划定。

水域控制线区域内不得占用、填埋, 必须保持水体的完整性, 保证水体连通, 维护现状的湿地和漫滩。

(2) 滨水绿化控制线:滨水绿化控制线为水体周边绿化用地范围线, 按照不同滨水功能区保护和利用的需要规定, 并符合如下规定: (1) 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陆域和水生态保护范围的陆域应纳入滨水绿化控制区范围; (2) 有提防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为堤顶背水一侧堤角或其防护林带边线; (3) 无堤防的江河、湖泊, 其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4) 沟渠的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的距离宜大于4m; (5) 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按现有滨水空间格局因地制宜进行控制; (6) 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绿化应有足够的公共性和连续性, 并宜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置滨水道路。

(3) 滨水建筑控制线:滨水建筑控制线应根据水体功能、水域面积、滨水区地形条件及功能等因素确定。滨水建筑控制线与滨水绿化控制线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 并明确该区域城市滨水景观的控制要求, 符合如下规定: (1) 滨水建筑控制线一般不宜突破城市主干道;滨河路或滨湖路作为城市主干道的, 其滨水建筑控制线范围为该主干道离河一侧一个街区; (2) 滨水建筑控制线距滨水绿化控制线的距离不小于一个街区, 但不宜超过500m; (3) 沟渠两侧是否控制滨水建筑控制线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滨水绿化控制线之间的距离小于40m的可不控制滨水建筑控制线。

3.3 水系的供水水源保证

城市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使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而消耗的水资源总量, 包括河湖沟渠生态环境需水量和城市绿化用水量。商丘市属于资源型及水质型缺水地区, 不能一味依靠扩大地下水开采规模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规划提出依靠节水、污水再生利用、雨洪调蓄、雨水下渗, 以及境内地表水及跨地区调水等系列措施保证生态环境用水。除境内地表水外, 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雨水和适当调用的境外地表水作为水系环境的用水水源, 并遵循雨水→污水再生利用水→境内地表水→境外地表水的先后使用顺序。

4. 结语

上一篇: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指导下一篇:有效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