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畸变率

2024-10-06

染色体畸变率(精选4篇)

染色体畸变率 篇1

摘要: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总结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关系。方法 搜索有关文献, 以检查细胞数、染色体畸变细胞数和畸变率为基本数据, 根据对研究数据的异质性检验, 用率差 (RD) 作为效应值, 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RD合并值为0.006, RD合并值的95%CI为 (0.002, 0.009) , 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电离辐射,染色体畸变,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 电离辐射器械的使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随着电离辐射防护水平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 职业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也逐渐提高。放射工作者所受到的职业危害主要是长期的小剂量电离辐射, 而染色体畸变可作为小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特异性敏感指标[1,2]。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流产、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3]。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就此开展过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 但各地关于放射医务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的报道高低不一。一些文献报告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高于非工作人员, 但另一些文献报告这种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4], 为确定从事电离辐射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是否高于非职业人员, 我们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多个地区所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从中探索电离辐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与其他非职业人员有无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查询

主要使用电子医学数据库作为本次分析的文献搜索方式, 包括“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Pub MED”、“Ovid Medline”等, 关键词包括电离辐射 (ionizing radiation) 、放射工作人员 (Radiation Workers) 、染色体畸变率 (Chromosome aberration rate) 。1994—2010年, 共搜集文献74篇, 其中国内文献共70篇, 国外文献4篇。

1.2 文献资料的选择

(1) 本次分析只包括中文和英文文献; (2) 研究技术方法相似 (如研究对象的选择均为省、市1~40 a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 对照组为本单位行政或后勤或本省市其他非放射职业人员;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 每例观察分析100个中期分裂细胞等) ; (3) 本次分析只针对流行病学的资料, 有统计学指标 (如有列出研究例数, 细胞总数, 畸变细胞总数或总体细胞畸变率) ; (4) 汇总的结果可以用相应的统计指标表达。

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 排除不相关的文献4篇。对剩下的70篇文献, 阅读全文, 排除重复报道文献23篇, 综述性文献2篇。此外, 基于质量原因 (样本量过小、无对照组、信息少或数据不完整以及无法获得原始数据等) , 排除了34篇文献。经过筛选我们得到11篇文献 (文献筛选过程详见图1) , 均源于核心期刊, 累计放射组细胞总数116 310个, 对照组细胞总数56 012个。将11篇入选文献数据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数据核对无误及一致性检验, 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整理相关资料。对全部入选的文献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fixed effect mode1) 或随机效应模型 (random effectmode1) , 若各独立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F) (P>0.05) , 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R) (P≤0.05) 。上述两种模型分别采用Mantel-Haenszel法和Der Simonian and Laird法。将11个研究中的放射组 (expose) 与对照组 (no expose) 的细胞总数和畸变细胞数输入Review Manager 5.0软件, 对11个研究中两组的畸变率差 (Risk Difference) 进行合并, 求其效应合并值 (综合效应) 及其95%CI。

2 结果

从文章的来源看, 本次分析选取的11篇文章均来自我国内地, 未找到合适的英文文献 (国外3篇文献仅用于参考文献) 。表1显示, 所纳入研究的11篇文献中, 除临沂市隶属山东省外, 其余均来自国内不同省份或自治区, 均为2000年后文献, 最早的为2000年宁夏自治区贾力的研究 (研究组4) , 最近的为2007年的4篇研究 (研究组1、7、10、11) 。表2显示在11个研究中, 率差值最高的为研究组11[0.015, 95%CI (0.014, 0.015) ], 率差值最低的为研究组1[0.001, 95%CI (0.000, 0.001) ]。

11篇文献经一致性检验显示, 异质性 (χ2=1 825.81, P<0.01) , 适合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数据比较率差合并值为0.006, 其95%置信区间为 (0.002, 0.009) , 见图2。其中区间未包含0, 表明两组总体率差与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故可以认为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meta分析为对具有相同目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 (统计) 综合分析, 可称之为“分析的分析”。meta分析所用的主要是合并研究结果和对研究结果进行齐性检验的统计方法。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时, 采用meta分析可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我们对我国大部分地区近10年最新报道的关于电离辐射工作者的染色体畸变率与其他非职业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数据进行对比, 应用meta方法分析, 结果显示我国电离辐射工作者染色体的畸变与对照组相比,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 可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包括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 而染色体畸变与人类肿瘤的发生、流产、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3,14]。电离辐射导致放射工作者体内的染色体畸变的远期危害尚不清楚。至于某些地方出现无显著性差异的报道, 原因是我国内地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同步性, 以致在防护工作场所和个人防护上出现了差异所造成的。另外, 国外的动物实验文献结果也证明, 电离辐射与染色体畸变率的增高有一定的相关性[15]。

本研究只包括已发表的文献, 未能获得未发表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偏倚的分析发现 (图3、4) , 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同时, 通过对漏斗图的分析发现, 研究组11的异质性较明显, 分析原因为对照组的选择限制了一些条件 (如3个月内不能吸烟、酗酒或服药等) 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证明了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增高有显著相关性。放射工作者个人累积剂量与辐射装置的性能、放射工作场所防护、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等直接相关。应加强对放射工作者进行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工作, 以保证放射工作场所安全、保障放射工作者身体健康。

染色体畸变率 篇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为本市400例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率检测, 这些人员中有男性人员340例, 女性人员60例, 年龄在23~60岁之间, 平均年龄35.3岁, 这些人群中有放射工龄在8个月~30年之间的, 平均放射工龄12年, 这些放射任运中, 有充实放射诊断员工230例, 工业探伤的134例, 药物放射元素生产和检测的36例, 再将不从事放射工作来院进行正常体检的400名人员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 设为对照组, 两组在一般资料比如年龄, 性别方面都有可比性, 么有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

该项检查目前主要是采用静脉微量的全血培养法进行, 用试管分别培养血液72小时左右, 然后用低渗、固定、气干制片方法从姬姆萨 (Giemsa) 染色, 在显微镜下, 会发现有中期培养的细胞大约1000个, 这些细胞形态较好, 观察发现非常清晰, 按国际上公认的标准识别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数, 然后用含突变成分的引物PCR产物处理形成异源双链和同源双链两种DNA分子。由于是培养的产物, 所以这些染色体与野生型DNA片段色谱峰相比, 含突变位点的PCR片段DHPLC图谱上多1~2个色谱峰, 有的样本则表现为肩型峰等, 可以供实验用途。

1.3 统计学方法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医用统计软件包对各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和正常人群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检测情况对比

4 0 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为0.0 4 8%, 检出率为3.9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平均微核率为0.514‰, 检出率为24.51%, 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 (0~3‰) 之内;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2.2 辐射工作人员的检测

而在不同工种、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根据检测的结果, 我们发现我市选择的40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0.039%, 在正常值内, 属于正常区间内。微核细胞率为0.480%, 也在正常范围0~3‰以内[1,2]。而且根据检测结果可知, 本市放射人员因为不同工种、年龄、性别等产生的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没有明显差异, 所以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结果证明两个问题, 首先是我市放射性工作岗位的职业保护均显示良好, 而且一定使用的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及个人防护基本达到了要求, 所以在检测时候, 两项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3,4];二是对不同的性别, 年龄和工种之间, 放射所造成的影响基本没有明显差异, 所以放射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参加防护知识、法规的培训, 提高了防护知识和意识, 特别注重自身防护, 大大降低了受照剂量, 有效的防止了辐射损伤。

注:*两组比较P<0.05

笔者认为将来对于这部分工作的展望是要更加提高检测的精确性, 在不同工种、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方面要再进行新的检测, 而且要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宣教以及防辐射的宣传, 他们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正常人群, 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恰, 孙杰, 张洪涛, 等.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 (1) :232.

[2]吕坤, 钟民, 张梦莹.皖南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3) :241.

[3]马子建, 杨晓兰.30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 (2) :81.

染色体畸变率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4月—2012年6月宝鸡市体检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共139人,按工种不同分为2组即放射诊断组(X线) 和放射治疗入组(X线和 γ 射线);按不同级别医院分为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以及二级甲等以下的社区卫生医院。放射组和对照组的概况如下。

放射组:主要包括该市的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以及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39人,男性为103人,女性为36人;年龄为年龄为22~63岁,平均37.3岁;放射工龄1~37 a,平均14.2 a。对照组:共48例,为门诊办健康证人员,年龄24~46岁,平均36.2岁,年龄结构及性别相似(P>0.05)。

1.2方法

1.2.1常规培养法采用微量全血法,将0.3 ml全血加入混合1 640培养基的瓶内,混匀后在37 ℃条件下培养68~72 h, 培养终止前40 min加入50 μl/ml秋水仙素50 μl,然后低渗、固定、制片和染色。

1.2.2染色体畸变的判断标准采用盲法阅片,每例选择完整、形态良好、分散度适中的100个中期细胞进行分析,记录染色体型畸变中的非稳定性畸变(unsta- ble, Cu),包括无着丝粒断片(ace)、着丝粒环(centric ring, r)和双着丝粒(dic)以及单体型畸变,本次调查主要发现ace、dic、染色单体断裂(chromatid break, ctb)、染色单体缺失(chromatid deletion, ctd)、染色单体间隙(chromatid gap,ctg) 和染色单体等点间隙(isochromatid gaps, cgs),并需经另一名观察者审核。dic、ace、染色体型、染色体单体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计算为畸变细胞数除以分析细胞数。

1.3个人剂量监测方法按GB 5294—198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要求进行个人人均剂量测定。放射工作人员以所述实际监测的年人均剂量为依据,平均工龄乘以年人均剂量为累积剂量。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比较组的dic、ace、染色体型、染色体单体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分别进行 χ2检验。对各比较组的各项畸变率指标(Y)与累积剂量(D)作简单的线性回归统计。

2结果

2.1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结果分析放射诊断组与对照组的dic、ace、染色体型、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ce畸变率和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ic、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间(包括对照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他们之间的dic、ace、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经过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发现不同工种放射人员dic、ace、染色体型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结果分析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以下医院分别与对照组的dic、 ace、染色体型、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甲等医院与对照组的ace、染色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ic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间(包括对照组)的ace、染色体型、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他们之间的dic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经过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发现除不同级别医院的放射人员的染色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分别为:Ydic+ace=0.123D-1.848,相关系数R=0.997,F=181.555,P=0.047)外,其余各项畸变指标与累积剂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及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长期接触低剂量照射条件下最敏感的指标[]。 其中染色体畸变可以分为染色体单体型和染色体型畸变,染色体单体型畸变可以分为ctg、cgs、ctb、ctd、三射体和四射体,染色体型畸变可分为非稳定性畸变和稳定性畸变两类。前者包括dic、r和ace,后者包括相互易位、倒位和缺失[3]。本次调查主要发现以ace为主,与文献[4-6]报道的一致,其他的有dic、ctb、ctd 、 ctg、和cgs。

放射诊断组与对照组的dic、ace、染色体型畸变率和染色体畸变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与对照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叶安方等[7]报道的一致。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ce和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对照组的ace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ristova等[8]报道的核电站放射工人检测结果是一致的。不同工种间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放射治疗组的累积剂量低而其反映辐射损伤的染色体型畸变率高,上述这些结论间接说明放射诊断组的防护效果较放射治疗组的好。不同工种之间染色单体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染色单体型畸变率对于评价辐射损伤的意义不是很大,这与白红英、李曙芳等[9,10]报道的一致。

注:dic—双着丝粒;ace—无着丝粒断片。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注:dic—双普丝粒;ace—无普丝粒断片。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以下医院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各项畸变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级甲等医院与对照组的ace、染色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dic畸变率之外,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反映辐射损伤的各项畸变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其染色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赖专华等、冯亚乐等[3,11]报道的一致。以上可以说明不同级别的医院的辐射防护差异是较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染色单体畸变率低于其他几个比较组,可能与其放射人员的学历素质和健康知识较全面有关,因为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主要与大部分化学诱变剂和环境中一些有害因素有关[12]。不同级别单位的染色单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累积剂量无相关性,进一步说明其与评价辐射损伤的意义不是很大;同时也间接地说明不同级别单位的工作人员接触到的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程度不一样,需要加以防护辐射之外的染色体损伤。

总之,医用射线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染色体型畸变指标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放射治疗组和二级甲等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小剂量辐射损伤仍然存在,应加强辐射监护,同时针对不同工种和不同级别医院的放射人员,制定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周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电离辐射累积效应。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宝鸡市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水平以及与累积剂量的关系,了解医用射线对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为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医用射线工作人员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工种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的变化情况,探讨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各类畸变率与累计剂量的关系。结果 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无着丝粒断片(acentric fragment,ace)畸变率和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间(包括对照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甲等医院与对照组的ace畸变率、染色体型畸变率以及染色体畸变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双着丝粒(dicentric,dic)畸变率之外,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各项畸变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型畸变率与累积剂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染色体型畸变率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放射治疗组和二级甲等医院放射人员,小剂量辐射损伤仍然存在,应加强辐射防护,可针对不同工种和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用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制定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的检测周期,降低电离辐射累积效应的发生。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累积剂量

参考文献

[1]王恰,孙杰,张洪涛,等.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89-90.

[2]李小芳,吕玉民.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5):386-388.

[3]赖专华,武永平,张克俭.接触90Sr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剂量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6):1496-1497.

[4]刘建立.小剂量职业照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067-1123.

[5]张素英,李全开,胡江,等.医务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累积剂量当量的关系[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4):337-338.

[6]张霞,张燕,石雯.沧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10):封二-封三.

[7]叶安方,王相果,倪倩影,等.浙江省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5):419-420.

[8]Hristova R,Hadjidekova V,Grigorova M,el al.Chromosome analysi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workers us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Giemsa assay[J].J Rad Res,2013,54(5):823-839.

[9]白红英.莱芜市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检测[J].职业与健康,2007,23(12):994-995.

[10]李曙芳,王海燕,秦秀军,等.某铀矿632例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调查[J].辐射防护通讯,2011,31(3):34-37.

[11]冯亚乐,张美翠,杨彦荣,等.西安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测定[J].职业与健康,2003,19(1):14-15.

染色体畸变率 篇4

关键词:电网,非线性负载,谐波畸变率,仿真

0 引言

保证电能质量是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的责任。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用电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大量谐波源设备接入电网,使电网受到严重“污染”,电能质量变劣,对电网安全运行和广大用户安全用电构成极大威胁,曾造成发电机掉闸,继电保护误动作,发电机转子烧毁,用户电容器和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烧损。为提高和改善电能质量,保障电网安全和广大用户的利益,各级电力部门应依据《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加强电网谐波的管理,此行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工业中非线性负载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畸变问题日益严重。工业上控制谐波问题曾采用的方法是大量使用单调谐滤波器来给谐波信号提供低阻抗通路,在工业范畴内,只有大量谐波的产生者才会采取谐波滤波措施来减小谐波的重重干扰,这类干扰也许会超出测量点而影响到灵敏设备。这种抑制谐波的方法成本高,商业设施及居民设施中通常都不予采取。本文从实用和经济方面入手,主要介绍四种抑制电网中由非线性负载所产生谐波畸变率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网络拓扑重构;(2)短路电流比增大;(3)多脉波变流器消除谐波;(4)电抗器串联。

1 网络拓扑重构

网络拓扑重构是网络中信息的一种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网络的拓扑信息及备选路由器的信息;利用收集到的信息生成满足多种性能指标要求的网络重构拓扑;将生成的所述网络重构拓扑通知其他路由器并进行拓扑重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拓扑重构装置和设备。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重构过程中对可靠性、全网建设费用、全网利用率等多种性能参数进行动态地优化,达到最优的优化升级效果。减小未滤除谐波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进行网络重构。有必要对那些向系统中注入大量谐波电流设备的部门及用户进行识别,并能描述谐波内容的具体特征。居民和用户设施中常常利用相同的配线或通过附加电路重新设置负载,这是一个大幅度减小谐波干扰的有效方法,非常经济。

最大的非线性负载布置在不同的馈电线之间,就好比在三相系统中设置平衡单相负载一样,是非常有益的。该措施有助于减小贯穿于单条线路的谐波电流畸变率所引起的过多的电压降。

2 供电模式刚性增强

增加短路电流和负载额定电流的比值会使某一点的供电能力增强。例如,供电公司增加变电所容量或工业用户在供电母线上增加一些余热发电来确保用电高峰期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措施都增加了系统的供电能力。

稳定的交流电源增加了系统的短路电流,人们经常用短路电流与负载电流的比值来衡量电源的稳定性。供电能力强的点能更好地吸收电网中的瞬时干扰,对较大的变压器涌流、电缆电压及大功率负载电动机启动产生的谐波的衰减效果好,也应用于流向变电所的谐波电流。理由是无论在稳态下还是存在高频电流的情况下,稳定度高的电源的内阻都较低,因而内压降较小。

在谐波频率下,非线性负载系统的感抗和容抗是频率的函数:

稳定度高的电源主要影响系统的感性装置。谐波电流畸变率产生的电压降受系统感性装置电抗的影响,系统的感性装置包括馈电线和变电所元器件。针对较短馈线,电源阻抗是主要的感性元件。在此条件下,谐波电流最可能到达变电所且在电源阻抗上产生电压降,因此稳定度高的系统中谐波畸变是比较小的。近年以来,为尽可能减少停电次数,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停电、临时停电和非计划停电,本地供电公司通过加强停电计划刚性管理,大力实施带电作业,有效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和停电计划兑现率。

3 采用多脉波变流器消除谐波

为了限制直流分量的谐波,在小功率负载的应用中常采用单相变流器。因半波整流器产生的直流分量会使变压器饱和,所以推荐使用全波整流器。

基本的多相变流器是6脉波装置。理论上,12脉波装置能够消除较低次数(5次和7次)的谐波,首先出现的谐波为11次和13次谐波,其次是23次和25次谐波。通过引入附加的倍相来减小其他的谐波电流是可能的。如果一个6脉波装置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采用两个相互有15°相移的6脉波装置(即12脉波装置)来消除谐波电流畸变率。如图1所示。

图2描述了非线性负载处和电源处的电流和电压波形,以及18脉波变流器的谐波频谱分析。

4 串联电抗器抑制谐波

电抗器作为谐波衰减元件,我们能够在变电所或中性线接地连接的电机或功率变压器中看到串联电抗器,电抗率为5%的电抗器安装在功率变流器的电源侧,可以有效减小谐波畸变问题。作为能量存储与电流变化速率成反比的装置,串联电抗器理论上可以提供双向衰减谐波电流畸变。这表征着,从任何非线性装置流向交流电源的谐波电流被衰减,并且从邻近的用户或配电系统中产生的电涌流向变流器的谐波电流也被衰减。这种技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能抑制谐波电流以外还可作为抗干扰的一种方法。例如,可以减小由于电容器组或长电缆换路导致的在电力线路侧产生的瞬时事件或由于线路故障造成的瞬时干扰。

几点建议:(1)新建的变电所的电容器装置中串联电抗器的选择必须慎重,不能与电容器任意组合,更不能不考虑电容器装置接入处的谐波背景。(2)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电容器装置,其串联电抗器的选择是否合理需进一步计算,并组织现场实测,了解电网谐波背景的变化。(3)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是系统工程,在并联电容器回路中串联电抗器仅是抑制谐波的治标之举,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必须遵循谁污染谁治理、多层治理分级协调的原则。

5 结论

谐波滤波器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因此谐波滤波器主要在工业设施中应用。本文介绍的这4种减小谐波畸变率的方法针对广大居民和用户,充分体现了其经济和实用的价值,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群湛.电气化铁道并联综合补偿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Peng F Z,Akagi H,Nabae A,"A new approach toharmonic compensation in power systems—a combined system of shunt passive and series active filter,"IEEE Transon Ind App,2007,26(3):983-990.

[3]安鹏,张雷,刘玉田.电气化铁道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电力技术,2005,(4):16-19.

[4]陆秀令,张松华,曹才开,等.单相电路谐波及无功电流新型检测方法[J].高电压技术,2007,33(3):163-166.

[5]蒋斌,颜钢锋,赵光宙.单相电路瞬时谐波及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新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6):35-39.

[6]Akagi H.New Trends in Active Filters for PowerConditioning[J].IEEE Trans on Ind App.

[7]Peng F Z,Kohata M,Akagi H.CompensationCharacteristics of Shunt and Series Active Filters[C].In:2002Chinese-Japanese Power Electronics Conf,Beijing:2002.

[8]耿云玲,王群.单相电路的一种谐波和无功电流实时检测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22(4):111-115.

[9]戴瑜兴,张义兵,陈际达.检测单相系统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的一种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4,19(2):95-97.

上一篇:夹具结构分析下一篇:上颌窦底提升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