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共6篇)
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飞速发展。截至2015年初,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已达2000多个,在校生规模约55万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累计已超过150万[1]。由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对于出国留学规划指导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因此,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体系的研究,对于推动学生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国内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学习的窗口,旨在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理念及管理模式,力争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事实证明,西方教育培养理念的引入、全英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其国际化视野全方位拓展,国际交往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国意向也更为明确。据部分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其官网公布的毕业生去向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出国留学深造已逐渐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首要选择。
二、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规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留学规划指导。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虽然都注重为学生提供各类海外长短期交流的机会,并通过开展讲座、沙龙等进行留学规划指导,但大多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鲜有办学单位能够成立留学指导中心或配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部分办学单位也尝试过依托留学中介对学生进行留学指导,但中介资质参差不齐,缺乏监管,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并不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指导中存在大量问题。因此,学生在准备出国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系统的留学规划指导。
2.缺乏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在引入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同时,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也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校园。相比于传统院校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更容易受西方道德观念、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西方的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影响也更大。但是,相比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教学方面的投入,中外合作办学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引导要薄弱很多,导致部分学生思想被“西化”,价值观不坚定,大批优秀留学生放弃回国,继续留在国外发展[2]。
3.缺乏国外生活的适应性教育。目前,国外适应已成为留学生当前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国内优秀学生在申请到国外名校后由于适应困难、无法完成学业的案例屡见不鲜。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引入了国外大量的教育理念,学生相比普通大学生也更容易适应,但是国内外文化、生活习俗的差异还是给部分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障碍。而对于培养单位及学生本人,目前大家更为关注的是能否出去、如何出去,对于出去后的适应问题却关注较少,从而为学生出国后顺利完成学业埋下隐患。
4.缺乏相关研究理论成果。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业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分布于考研、就业两块,出国留学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其相关理论成果也都集中在出国留学政策、留学动机及影响因素方面,关于留学规划指导仅限于由各类留学机构编制的留学指导书籍。此类书籍水平层次不齐,主要内容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区域的留学攻略,没有立足于学生个体发展。系统的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书籍罕见,各高校教材也鲜有涉及。
三、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体系研究
1.思想教育引导体系。(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防止学生思想被全盘“西化”,在对学生进行出国留学指导时,应重点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强、接触西方文化较多的特点,完善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授课模式,增加讨论课程比重,强化课堂互动环节,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授课效果[3]。同时,要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运用新媒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中西文化冲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引导学生端正留学动机。引导学生站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理性评估留学后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看待留学成本、留学期间的实际生活状态、国家政策导向等深层次问题,端正留学动机,制定切实可行的留学计划,呼吁学生理性选择留学道路。对于为逃避就业出国留学的学生,引导其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有效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于盲目跟风出国的学生,引导其弄清楚自己最想追求的是什么,选择合适自己的出路。(3)引导学生回国报效祖国。无论在何种背景、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一定要做到爱国!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有一颗爱国心。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体系应注重国家认同感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鼓励和引导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服务祖国,为谱写中国梦留学篇章贡献中外合作办学力量。
2.学业规划与指导体系。(1)专业机构的设置。整合学校信息资源和师资力量,与相关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校级或者院级“留学指导中心”,加强专、兼职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留学政策、留学规划、留学地域及学校选择、文书撰写、留学手续及办理程序等为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2)课程与教材建设。开设《留学规划与指导》素质公选课,针对性地为同学提供系统指导,同时重视《留学规划与指导》系列教材的汇编,为课程提供支持。通过课程与教材建设,从是否出国、留学国家选择、留学规划、留学准备、留学申请等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对出国留学进行规划与指导。(3)实施分阶段留学指导。分阶段为学生提供留学指导:前期引导学生了解出国留学概况,明确自身留学意愿;中期引导学生在语言、出国考试(托福、雅思、GRE、GMAT等)、GPA、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准备与提升工作;后期进行留学地域及学校选择、文书撰写、申请指导等方面的指导。(4)全方位的留学支持。从社会、高校、朋辈三个层面构建留学支持体系。社会层面,邀请驻华使领馆文化处、签证官、专业中介机构等开展专题讲座;高校层面,邀请海外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为学生开展招生宣讲会,为学生提供与海外院校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机会,并邀请海归背景教师与学生们进行座谈,分享留学经历;朋辈层面,组织成功留学学生撰写留学攻略与经典案例,分享申请及留学过程中的经验。
3.出国适应支持体系。(1)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教育。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教育,通过文化类课程、沙龙、讲座、书籍,为学生提供留学国家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教学模式等相关信息,对比中西方文化在哲学、文化精神、思维方式、培养理念、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理性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各自存在的价值,以促进学生适应留学学校的学习与生活。(2)提供网络心理援助。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出国留学生在海外提供心理援助;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时效性、隐私性,积极传播心理健康普及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等,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辅助手段,实现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心理疏导,帮助留学生勇敢应对挫折与挑战,释放心理压力,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4]。(3)建立有效的朋辈支持体系。有效的朋辈支持体系能让出国后的大学生快速地适应留学生活。同一批留学的同学在留学生涯中可以相互照顾、相互鼓励、共同进步;高年级留学生可以为低年级留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按照地域建立海外校友会,定期组织联谊活动,还可以促进海外学生间的交流与相互支持。
摘要: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大部分毕业生的主要选择。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从思想教育、学业规划、适应三个方面构建支持体系,以求更好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工作。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504.
[2]任婷婷.中国留学人员流失原因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杜鹏.中外合作办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1,(01):94-95.
[4]孙慧敏,赵明月,张安涛.出国留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与指导体系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5):52-56.
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实践与思考
央视《东方时空》的一项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关注应聘者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往往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即所谓“就业力”不足。这种反差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准确定位,明确方向,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除了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需要选择自己的未来,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怎样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才会事业有成。没有目标,就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不知驶向何方。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帕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15~24岁是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的职业探索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五年的学习生涯既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大好时机,又是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自己一生的职业有一个努力方向,从而围绕这个方向,挖掘潜能,走向成功。
职业规划指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职业规划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不间断的探索中,在对自己的天资、能力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才会确定自己的职业锚到底在哪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但一般将重点放在临近毕业的学生群体上,对低年级的学生在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显得比较薄弱或重视不够。通过对初入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比较陌生,不知该学什么、该怎样学,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比较模糊。对于航向不定的船来讲,所有的风都不是顺风,由于对自己缺乏目标管理,部分学生不思进取,惰性滋长、浑浑噩噩,专业基础不扎实,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最终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困惑与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悔之已晚。还有的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缺乏客观认识,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眼高手低,学习不踏实,急功近利,养成了浮躁的心理和作风,最终影响自身的成长和成才。学生的就业心理倾向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反差表明,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设计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困惑,迫切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全程职业指导,重点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调整就业期望值,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塑造成功就业的心理品质。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当从学生入学起就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并要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
机会总是赋予有准备的人。高职一年级尤其要及时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明确所学专业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挖掘自身的职业潜质,制定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行动计划,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的方向。当然,只有规划,没有行动,永远也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不断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与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方面,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素质中的“短板”与弱点,找出自身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激发学习动机,采取切实的措施和积极的行动,全面落实自己的行动计划,提升职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就业主动权,促进职业目标的实现。
职业规划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又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到与其个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真正实现人得其职,职适其人,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社会需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通常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切入点。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了解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要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和相关讲座,辅之以必要的心理和能力测试,系统地引导学生掌握相應的理论知识,科学地分析自己兴趣如何,有何特长,能力怎样,具备何种气质以及性格类型等,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质与优势,更好地扬长避短。职业规划并非单纯的纸上谈兵,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更为全面的认识,需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和社会实践中完成。因此,学校应支持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开展有助于提升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文学社、国学社、动漫社等社团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
过硬的实际工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所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更清晰地了解自我和社会,科学地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环节,实践的磨炼可以印证人职是否匹配以及匹配的程度。学校应对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安排与全程指导,借助社会实践平台,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强化专业意识,更重要的是检验自己的能力是否被社会所承认,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对从业者素质的更高要求。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使之更科学,更切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论坛”,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评比,使优秀的职业规划脱颖而出,在学生中发挥示范作用。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给学生传递这样的理念:实现职业理想,更像一场马拉松赛跑,考验的是人的韧性与耐力,只有不懈坚持,不断改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职业。
职业规划指导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
职业规划指导要把普遍性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结合起来职业指导教师面对的是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征、不同需要的学生。即使同一专业的学生,由于个性特质的差异,也会呈现多样化的职业意向。学生在接受普遍性职业指导的同时,更渴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指导服务。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指导是提高职业指导实效的关键。职业指导教师应当潜心研究,深入调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定期分类开展小群体职业指导和一对一职业咨询,提供个别化、具体化的职业指导服务,为学生的求职和职业生涯发展发挥“导航”的作用。
职业规划指导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人职匹配”固然是职业发展的理想状态,但在择业过程中如果脱离社会需要,过分强调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也是不可取的。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完善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更何况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是动态发展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社会现实,与时俱进,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挖掘潜能,完善自我,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到社会大舞台上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依据自身的实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作者简介:
高职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 篇3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现状
(一) 没有形成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现阶段, 《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课程, 这说明了在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是围绕就业为核心展开的, 授课内容十分狭窄, 全面性不够;此外, 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在职业教育新干线网络平台、学校校园网络中都没有体现, 这同国家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相脱节, 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应当对新型信息手段充分利用;没有获得比较深入的普及, 造成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没有形成较强的意识, 即便开展了某些指导工作但是落实程度不够。
(二) 专业指导师资队伍不足
就业指导老师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受教育程度低, 专职指导人员在数量上十分紧缺, 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存在缺失, 实践指导经验。学校就业部门工作局限于围绕就业进行毕业生数量统计, 进行日常行政管理, 与招聘单位进行联系等方面, 而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则存在缺失。这些都成为制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影响因素。
(三) 过程没有全程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我国高职院校起步得比较晚, 并且在形式方面特别单一, 就业是职业生涯指导的主要任务, 在全程化指导方面有待完善。由于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长期的系统性, 所以临到学生毕业的时候, 学生可以选择就业面就十分有限, 以现有的条件为立足点, 在十分狭窄的职业范围内进行选择, 或就业信息十分匮乏, 这些都造成高职学生遭就业时找不到就业方向。
(四) 指导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在指导内容方面过于狭窄, 就业应聘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而且相关工作基本都是面向应届毕业生的。这种临时突击对内容进行灌输的方式, 造成了高职学生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理论层面不够完善, 对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就职观念、职业道德的培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会对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与选择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 从职教发展上分析
受诸多因素影响, 在我国教的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实力相当薄弱。这主要是由于职业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 在投入方面一直不够充裕, 缺乏坚实的基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偏颇, 没有客观公正地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地位与重价值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在思想认识方面同工作实践方面展开比较则呈现出的差距较大。受“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影响较深, 没有立足于本区域职业教育的现实条件与未来发展前景积极展开调查研究。
(二) 以专业设置为出发点, 展开分析
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主要是以社会职业分类为参考依据, 而与学科分类无关, 其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社会职业和教学专业并不是一回事。以社会职业分类为专业设置的依据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求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专业。如果专业缺乏比较成熟的办学经验与办学条件, 办学模式不够合理, 与教学规律相违背, 就会使教育资源产生严重的浪费。
三、如何有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实现上升的策略分析
(一) 政府要从宏观的角度, 加大政策指导力度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价值做到正确的把握, 要出台积极的条例与文件有效跟进, 明确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关的重要作用、具体性质、地位、任务目标、组织机构安排、管理措施、人员安排、考核评估手段等, 此外还能够为学校制定指导学生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施细则或方案提供帮助。政府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的职能, 要加大力度对就业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 从政策上做好指导与监督, 缩小不同经济区之间的差异, 使就业呈现出的结构性矛盾能够得到有效地改善。
(二) 学校完善改革指导方式
高职院校要扩大自身的视野, 能够放眼全国, 对全国范围内的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就业信息、专业设置信息、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信息等进行全方位地整合, 使相关的预警机制能够有效跟进, 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 要紧紧贴合国家产业政策, 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社会岗位需求需求等为出发点, 促进专业布局实现优化, 进而能够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三) 丰富指导内容
将企业老总、人事部门经理聘请到学校内, 对企业生产情况、企业价值观念、经营发展状况、企业文化、行业前景、人才需求等方面信息进行专题介绍。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进而可以更为全面的对企业做到了解。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 同时要注意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 为学生就业创建有利的人才交流环境, 切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资讯, 使学生掌握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现信息分享、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高职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重视, 高职学生就业情况事关重大, 直接会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 学生个人的发展, 学生家庭的利益产生影响, 而且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围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职类学校的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类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中目前的现状;其次, 是对高职类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根据上述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类大学,大学生涯规划,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益飞.浅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指导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2 (57) .
[2]魏洪秀.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4) .
[3]吴丹.浅谈高职学院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 (01) .
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 篇4
【关 键 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体系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多以及高职招生人数的猛增,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择业观不切合用人企业的需求、用人企业的人才观念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不符等。归结起来,高职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管理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1903年,美国学者帕金斯提出了职业指导概念,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职业指导理论和方法。诺斯威尔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指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人格、个性特征,考虑社会需求及自身专业、兴趣等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选择职业生涯目标与道路,并制定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采取的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实质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大学生在充分认识和考量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途径和策略,由此激发自己学习的方向性、目的性、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一目标明确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具有巨大的差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特殊性,要求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明确自身定位,规划自己在校期间和今后的行动方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包括动手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建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还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重视不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也随之改变。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代替,学生从就业责任的客体转换成了就业责任的主体,在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前,家长、学生和学校都还没有完全跟上变革的步伐,教育体制也还正处在相应的变革之中,一些学校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和学生个人的事,与学校关系不大。这导致目前高职学院只注重对毕业生的就业辅导,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招生、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较低层面上,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积淀和发展。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往往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只是关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和职业技能,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本质扭曲,学生的能力评估和发展、积淀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被忽略。[3]
2.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滞后。课程建设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础。只有系统开设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让职业生涯设计走进课堂,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培养他们职业发展的意识和理念,才能做好其他相关工作。目前许多高职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几乎都存在教材内容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不合理、教师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收获不大。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不够专业。在西方,职业指导提出是在20世纪初,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三次思想转折,最终形成成熟、完善、国际化的职业生涯指导理念、机制和做法。国内开始介绍和学习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理论的学习、消化、本土化还有一个过程。这体现在实践领域就是我们目前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不管是学校进行的还是社会进行的都远不够专业。这表现在高职学院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运行机制没有建立、硬件设施没有齐备(办公场所、测评软件缺乏)、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个性化全程化辅导等等。学生因得不到系统的、科学的、个性化的指导而导致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或规划能力不强这也是必然的。
三、构建与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途径分析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1.构建和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管理体系。高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分管校长、教务处、学生处及各系(部)主任为分级目标责任人。在高职学校努力营造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各级领导重视,校系齐抓共管,师生员工关心和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真正为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构建和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选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制定好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规定相应的授课时数等。在具体的课程方面,高职学校应该注重一下几种课程:①就业指导课程。由思想政治教师上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及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的綜合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予以分析并加以解决。②创业指导课程。高职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工作,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各项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③职业生涯辅导、职业咨询。通过职业生涯的辅导,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前提下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评估,来促进自身更系统地发展。职业咨询是针对学生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施加一种直接或间接帮助的活动[4]。
3.构建和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系。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系建设尤为必要。目前,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都是职业实践的很好形式。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新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各院校还可邀请成功校友回校座谈,邀请校外知名职业人士来校讲座,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单位实习,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职业实践活动等等[4]。
4.建设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建设要立足于长远的师资建设。首先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门人才。特别是课程讲授、咨询辅导等方面的老师,高职学校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其次要加强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培训,使他们获得专业资格认证。这些人员包括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负责招生就业的教师、思政课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其他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等。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互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旭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陈贤忠、虞志方.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M].合肥:黄山书社,2006.
[3]侯建,王铮,靳京阳.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山东社会科学,2011(S1).
[4]郑秧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EB/OL].http://www.dhyedu.com/sz/show.htm?id=6202
出国留学规划与指导 篇5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青春期, 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相互交织, 是一个迅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大学生希望正确认识社会, 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自我设计愿望强烈, 但自我评价片面;要求独立, 但又心存依赖;等等。此外, 由于大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恋爱”等人生的一切基本问题, 常常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也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正是以上诸多矛盾和职业生涯的盲点, 导致大学生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又往往具有盲目性, 难免遭受挫折。现代教育理念, 实际上就是注重开发学生潜能, 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正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 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指导生涯规划, 使学生终身受益, 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国外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早, 近100年来, 随着工业化迅速发展, 不断增加对产业工人的需求, 人群大量涌向城市。人们的职业更新加快。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 促进了职业指导的产生。美国、英国、法国的学校职业指导开展得比较早, 发展得也比较成熟和有特色。它们代表了欧美学校职业指导的三种导向。
国内, 从事职业指导始于80年代末。职业指导在高职教育中已有了较系统的研究, 我们借助网络技术上网查阅过中国期刊网等核心期刊网, 各省类似的研究颇多, 特别是高校的职业指导研究较多, 但由于地域差距较大、社会经济环境迥异、学生的特点和阅历不同, 因而职业指导的侧重点、内容、形式、方法等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我们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的调查与比较, 发现现行职业指导的内容在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就业心理、专业能力、求职技巧、自主创业等指导方面的不足。对此, 我们结合吉林省经济、我院各专业发展趋势等有针对性地在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的教学与科研中开发适合我院学生需要的职业指导教材, 课程的内容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采用以案例为载体, 以职业引导为目标, 以生涯规划为切入点, 注重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的普及, 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并把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渗透到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之中, 改革职业指导教学模式、组织形式, 从就业心理、专业能力、求职技巧等方面入手, 同时, 结合一年一届的生涯规划比赛和创业大赛, 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 全球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也为我们在职业指导与高职学生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提供了探索与研究的平台, 使我们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肩负起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合理的定位, 谋求得到更好发展, 取得更好成就的一种设计与安排。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由他所从事的职业高低优劣所决定的, 而在于他能否找到适合自己,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的职业, 学以致用, 人尽其才, 发挥自己的长处, 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与满足。作为当代大学生, 要学会主动适应社会发展, 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正确的价值取向,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确立科学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目标, 全面地认识自我, 挖掘潜能, 发挥优势, 完善自我, 提升能力。职业院校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 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引导学生合理地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体现一定价值观的职业理念和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职业历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 职业院校在指导学生设计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 应以价值观为尺度, 确立以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生价值、自我价值及终极价值为维度的价值评价体系, 统筹规划, 促进学生与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生的理想、追求、目的、意义及其价值都是通过职业的发展与创造来确立和实现的。而青年时期职业理想的树立, 职业信念的坚定、职业目标的确立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一枚:《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9。
[2]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5。
[3]钟谷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篇6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早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在西方国家职业指导中的常见方法,于近期被应用到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从大学生角度看,有两种倾向都将导致就业成功率的下降。一种是缺乏自信,“饥不择食”;另一种是“好高骛远”,脱离社会需要。[1]不管承认与否,大学生的第一份职业从广义上讲就是择业的结果,但这种择业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愿,学校的推荐或者社会单方面需求的结果,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可能并不完全相符。而我们提倡的是科学择业,即求职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在入学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后好找工作,缺乏主动择业的观念。大学生毕业时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自信,脱离实际,对求职单位和职业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心态,“只要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2]这与科学择业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科学的择业观倡导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础上的“人职匹配”,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这种观念。
2.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利于缩短不断就业的时间。
经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对第一次择业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双选的基础上能够找到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降低了因人职不匹配而导致的处于失业状态的可能。
3.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设计与就业指导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大学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一定要慎重考虑所选的职业是否与自己的性格、兴趣相符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否有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功用。
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择业就业不再那么盲目,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职业,有计划、科学地进行适合的选择,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在社会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这就使得社会分工有了最大程度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社会国家的就业情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理解上的误区
1. 众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意义尚不明晰。
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通过对所带班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中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提高没有设计的占29.2%;有设计的占60.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9.9%。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即使对职业规划有设计,也未免又过于理想化。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还停留在理想层面,目标远大,但缺乏可操作性。[3]
2.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
有些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事情无法预料,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正是因为社会发展飞快,我们才应该未雨绸缪,为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有备而来应万变之势,因为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并坚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将期望值较大的职业发展目标从理想变为现实。
3. 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同时对自己职业发展期望值过大。
主要表现为择业过程中就高不就低,只注重“钱”而忽略“前”,只看好东部而鄙弃西部,只想着城市而忘记乡镇,只期待进大企业而不考虑小厂家,这无疑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无比的压力。[4]
4. 对学历和能力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区分,误将现在所学的专业等同于职业。
学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表现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和所接收的知识量,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的考察才能见得分晓。而能力牵扯的方面就太多了,不单单只是学习能力,还有诸如社交、运动、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进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标志。
首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上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表现得越来越丰富。而大学生的职业意识,高校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不协调,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改进就业指导的方式,运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学习,使大学生明白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制定出有序合理的学习计划,全方面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5]
其次,各高校应引进职业测评的体系,兼顾专业讲师的授课,从而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做好职业测评。职业测评在不同场合也叫人才测评、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职业测评应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其素质状况、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心理特征作出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来的业绩表现,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准确了解,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通过职业预测,大学生可以认知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求职择业中经常面临的“我是谁”的问题。让受测者了解自己个性特点以及适合的岗位特质,职业测评能针对大学生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助其扬长避短,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随着就业指导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大学生也应不断提高对职业测评技术的认识,在坚持理解和实践原有的好的就业指导方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职业测评工具,使自己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更科学、更理性。
再次,从高校层面来讲,高校要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如何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是搞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要突破口。
一要与用人单位强强联手开展职业教育。除了为大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外,学校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职业导师,为大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二要加强与人才市场或第三方职业生涯教育单位合作,建立沟通平台,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三要盘活校友资源。校友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很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对在校大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的建议对学校改进职业指导工作也有实际意义。此外,校友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总而言之,秉持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态度,充分利用和开发广泛的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路子,是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前提。[6]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有效的就业指导会让学生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职业成功最有效率的途径。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大力推进改革, 从制度上扶持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 从而在学生个体和高校两个层面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目标选择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龙立荣, 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11.
[2]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3) .
[3]刘晓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高教论坛, 2005.6.
[4]周一届.实行完全学分制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4.3.
[5]孔垂谦.从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谈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教育与职业, 2004,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