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2024-10-11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通用9篇)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篇1

平面设计发展前景市场需求旺, 服务领域广泛, 已经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设计是艺术的龙头和灵魂, 产品的风格、品位取决于设计。然而现在所谓的平面设计人员, 经过专业科班训练的并不多。国内高等学校开设的设计专业起步较晚, 授课老师普遍偏向于年轻化, 专业平面设计人才的培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故此, 平面设计这一行业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就必然需要培养大量优秀的平面设计师来服务于平面设计行业, 填补社会的需求。

平面设计专业涵盖范围比较大, 并且依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应用到的地方无所不包。生活中对广告宣传有需求的地方, 就会有平面设计的存在:每个人所读到的杂志, 报纸也是平面设计;大家每天行走的道路周边的广告牌、站牌也是平面设计;就连大家每天看的电视网络, 各种美工制作设计, 还是平面设计。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平面设计行业对从业者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对人才的选择方面却并非严格。

笔者所在的城市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 这里的许多平面设计行业还仅仅停留在凭借着加工与材料的差价赚取利润, 平面市场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习气。压低价格才能得到微薄的利润, 完全不考虑设计的能力。咸宁的平面设计业遍布于咸宁的大街小巷, 通常是有个小门面, 买上两台过时的电脑, 就可以开门做生意, 甚至可以边接生意边招聘工作人员。这些小门面的作品就是粗糙的成品, 纸上有颜色有文字被当作宣传页、有底色有文字就可以成为店面招牌。这些门面里的员工的意义就是即时学习然后马上付诸行动, 来制作一些粗糙廉价的作品。此类在某些意义上尚处于一个起步的初级阶段的平面设计却遍布于整个咸宁。

造成这些小公司蓬勃发展的原因我认为有三点:其一是此类公司的设计与制品捆绑, 如印刷厂将设计与印刷捆绑, 写真公司将设计与输出捆绑。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就是价格竞争。那么此类的设计不可能出什么精品, 纯粹是量产化的粗浅产品。其二是客户对印刷品要求不高, 满足宣传的作用即可, 并不需要能称之为艺术的设计品。其三是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 因为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比较低, 只要学会相关的软件即可, 甚至可以三个月速成。员工自身缺乏审美的能力, 缺乏创造的能力, 而公司不会有人可以教授其诀窍, 因为公司的整体水平如此, 故这些员工永远只能是熟练工而已。

这种处于低层次的设计业在中小城市目前还享有很大的市场, 因为市场的需求正好与其大众化的需求对口, 高档的设计品在那里只会是曲高和寡。但是因为竞争激烈, 此类公司众多, 行业利润明显偏少, 在小型城市, 平面设计师的工资在600~800左右, 中型城市在800~1500左右, 而大型城市已经不会再为这样的行业提供什么机会了, 工资甚至不如中型城市。

随着行业整体的发展, 这个层次的行业正在走向末路, 并不是不存在低端市场, 低端市场永远存在, 但是这个市场缺乏行业自律机制, 正在被同行的恶性竞争所搞垮。成了赚取制品费的微利行业, 而设计成了制成品的附属, 和制成品抢夺利润, 其前途可想而知。例如, 5000P的彩印带制作收费700元, 则设计费最多占据50元。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 十年前可能打工是在工地搬砖头。目前社会整体进步了, 更多的人为了自己有个好的未来, 纷纷加入到计算机领域, 而最简单入行的就是平面设计, 所以此行业成了僧多粥少的微利行业。而员工本身的设计素质低, 就拖累了整个行业, 慢慢就会为社会所淘汰。

作为平面行业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危机, 工作压力大,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需要了解, 新理念、新信息需要了解和消化, 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需要学习。大家都很忙, 忙于应付, 忙着赶进度, 很少有时间能静下来思考思考。透过种种表面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 为什么有的设计师设计生命常青不衰, 有的则昙花一现, 有的则永远没有个性……设计行业如同世间万物的因果关系, 所有的现状、现象和它内在的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每一个人, 面临着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思考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微妙的、量化的, 只有达到量化的积累, 才会有质的突破。真正的设计理念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而设计理念的形成就像传说中的得道修仙一样, 需要的不仅仅是百般的锤炼, 更有长期的坚持, 不懈的努力, 建立新设计之路是甚远且有可挖掘宝藏, 能够修得正果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和目标。

而现在的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就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地步。我们都是专业的美术学院, 专业的学校专业的老师教授, 但是我们并没有走设计的路, 反而是在各种材料差价上踟躇徘徊, 停滞不前, 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误区。虽然这样也能满足我们暂时发展的必要利益保证, 但是长久下去只能让我们的发展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我们文章开头谈到市场亟需专业设计人才。我们不应该再停留在这个产业链的最底层, 而是必须在这个行业里寻求突破。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篇2

关键词:小型建筑;设计创作;整体和尺度;细部和材料

一、前 言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今天,建筑师们大都热衷于大型项目的创作,认为这样才能发挥自已的能力,而忽视中小型建筑。回顾现代建筑发展史,我们发现第一代建筑大师们的传世之作,几乎都是中小型建筑。如:赖特的流水别墅,密斯的巴寨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朗香教堂等等,而当今一些国际大师如安藤忠雄、博塔等也都是由中小工程设计起步。由此看来,小建筑中不乏大名堂,低标准建筑中也能出现独具匠心的珍品。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师应遵循“有创无类”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建筑创作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建筑规模大小,关键在于是否精心。在一个城市中,中小型建筑是大型建筑的背景和依托。这部分建筑在建筑创作中所占比重大、范围广,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中小城市,这类建筑所占的比例更大。应该说这部分建筑创作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建筑整体水平的真正提高。

二、设计好小型建筑,关键在于把握三个方面

(1)把握整体与尺度。在各种有形的艺术产品中,都十分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筑是供人在内部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空间处理。人们由远而近,由外至内的不同体验,需要建筑向人们提供各阶段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这要求优秀作品既要有整体逻辑的清晰性,又要有不同细节的丰富性。在建筑作品中,其整体性应包括:环境关系的分析、总平面功能安排、外部与内部空间造型、以及庭院处理、家具设计等。具有整体性的建筑物应该是造型与结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大尺度外装修部分与小惊讶家具设计上都有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品质,建筑的细节处理包括材料选择、构造节点、母体手法的复现等。它也属于建筑的整体性范畴。起到深化主题,完善整体逻辑的作用。一座建筑设计成功与否,其尺度控制也尤为重要,在体验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时,人们是通过一系列的片段积累产生出对建筑物或外部空间的整体印象。设计必须重点考虑是接近人体尺度的建筑处理,空间序列、室内设计,其中细部划分和处理往往起到说明建筑物尺度关系的作用,柯布西埃当年提出的“模数表”概念也就是试图找到建筑物与人体尺度的最佳比例关系。

(2)细部处理——工匠精神。日本建筑师卢原义信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中国的整体本位建筑,常常不太注重细部,中国的豪华旅馆外边看上去十分华丽,但你走进去经常会碰到细部处理问题。”翻翻日本建筑杂志,看看他们的大众化建筑,发觉平面功能,立面开窗划分,形体错落等等都不比我们的建筑强多少。但为什么日本建筑比我们的建筑耐看,看着就比我们好呢?“精细”也许是最好的答案,精细最明显地表现出三个方面,即:用料精细,细部处理精细,环境设计精细。细部处理在大中型建筑物中有重要比重,在小型建筑中细部处理就更加不可忽视。实际上有些小型建筑或小品就是大中型建筑的细部。在大型建筑中除了细部处理还有一些空间关系,造型组合可以欣赏。但在小型建筑中,离开了细部处理,建筑物的尺度关系往往错位,给人以空洞乏味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细部构造处理时不能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地套用标准节点构造图集代替独特设计。在建筑物的适当部位加细部处理或以一定尺寸划分墙体或线脚,是建筑师处理建筑尺度的常用手法。要熟练地运用这些手法,体现出建筑适度的尺度感,既需要长年的经验积累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亦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要更好地设计细部,表达细部尺度的关系和真实情况,设计出独特的构造详图,更需要我们全心的投入,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好的建筑离不开精心的设计,细部能使建筑更富魅力。

(3)材料选择与搭配。阿尔瓦·阿尔托曾经说过:“即便是最普通的砖,只要应用得当,它也将成为构成人类最有价值、最显著的纪念碑的元素,也将会创造出幸福、安宁的环境。”阿尔瓦·阿尔托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巧妙应用了地方材料创造出诗意的建筑。不仅阿尔瓦·阿尔托,在材料应用方面,F·L赖特,路易斯·康,安藤忠雄都是优秀的典范。而我们自己呢?在应用材料前是否对此材料的性能、价格、艺术表现力等都有所了解?没有足够的材料知识又怎能设计出好的建筑呢?在此,重点谈下作为外装饰用的材料。外装饰材料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选择是否得当同样影响一个建筑的形象。如果说以建筑来形容一个人的话,那么细部就是“五官”,材料就是“衣服”。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不同性质的材料运用在不同性质的建筑中,会反映出建筑不同的性格特征。例如:浅色代表淡雅,深色代表庄重。遗憾的是我感觉我们对外装饰材料的应用大都不尽人意。细部的设计,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用,质感的对比,装饰的式样,乃至一个小小的线脚处理都是我们建筑师不容忽视的。在外装饰材料中,低造价的用水刷石、清水砖,中档的用马赛克、面砖、喷涂,高档的用花岗岩、不锈钢、铝板、幕墙。目前大部分的设计中都不尽人意,不管用什么材料总是不能把握其性能,材料间的配合与艺术处理也不佳,更有些盲目追求豪华,滥用好材料而达不到好的效果。同样用清水砖和水刷石,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什么就能使人感到亲切,为什么就耐看呢?关键还是在于得当地、艺术地应用了材料:墙砌线脚,砖砌装饰,水刷石与清水砖的巧妙搭配,水刷石的分缝与色彩处理等等均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我们在一般的设计中又有谁肯花时间细细推敲这些细节呢?我们的建筑师一味在抱怨材料低廉,设计费不同而不肯花时间去推敲。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又肯花时间去推敲,我们的建筑,至少所穿的“衣服”会有较大的改观,从而也会使我们整体的建筑形象有所提高。不管用什么材料,我们必须把握其性能,把握好材料间的配合与艺术处理。材料间的搭配犹如我们选择衣服、色彩、质感和首饰间的搭配,我们要充分研究,掌握其性能,使材料间的搭配自然和谐,使整体既丰富又不显做作。在实际中主要处理好颜色、尺度、质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对比。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配合为总体设计意念服务,力求达到最佳得组合效果。在小城市中的建筑创作对小型建筑得体会尤为深刻。在这些小型建筑设计,大多为临街小建筑,经过不断推敲和实践,最后只能从建筑的“面”和“衣帽”着手,选用不同的材料和精心设计,充分应用装饰的手法,还要能够巧妙强调建筑物的比例、外形,并且能在不破坏整个结构即优秀的建筑设计既要有独特的概念,也必须有细致完善的执行。包括尺度、比例、细部节点、材料、色彩、质感等等。两者不可偏颇。每一项工程无论规模大小,造价高低,其品质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为了建设好我们的城市,我们要注意城市“小”设计,精心的做好城市环境的细胞——建筑小品和建筑物的设计。

三、结 语

浅论城市中小型景观桥梁的设计 篇3

桥梁是一座可供行人、车辆跨河越谷的建筑物。桥梁美学的其中一个内涵就是桥梁景观, 景观桥梁分为3个层次: (1) 景观环境与桥梁设计; (2) 景观桥梁表面处理与夜间照明; (3) 桥梁景观效果预测。桥梁由于它能横跨江河、峡谷, 广受关注, 无论是历经沧桑的古老桥梁还是现在的大跨度、大长度的桥梁都往往成为审美的对象, 因此, 对桥梁的要求不仅仅是能通行, 欣赏价值, 美的价值也非常重要。

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段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改革开放造成人口涌入城市, 打乱了建国后国家对城市布局的规划, 造成了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逐渐增多, 城市中的桥梁也逐渐增多, 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2.1 城市中桥梁的重要性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很多桥梁建筑。目前, 经济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准, 但是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便利的交通之上, 因此, 桥梁在城市的发展中尤为重要。在目前城市中小型桥梁的设计中, 设计师们不仅要考虑桥梁的交通功能, 更多的是景观功能, 以给人美的享受。重庆是一座世界性的桥都, 在重庆这座城市中, 不光是跨江大桥, 各式各样的中小型桥梁也在这座山城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桥, 重庆还以摆渡的方式渡过大大小小的江河。是桥梁支撑起了这座山城的发展, 重庆也以形形色色的景观桥梁而变得更加美丽灿烂。

2.2 城市中景观的作用

在城市景观中, 景观不只是假山、花草、树木, 还可以是街道、广场、建筑或是桥梁等。城市的景观设计是在人们聚居的环境中, 利用原有的或创造新的景观增加城市的美感, 这种美可以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感,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3 城市中景观与中小型桥梁的结合

城市中景观与中小型桥梁的结合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我国古代景观的设计中就有体现, 可以说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与桥梁的结合是随着发展的不断演变而来的。特别是在近代, 在我国特有的园林景观设计 (见图1) 的基础之上, 吸收西方景观设计的优点, 形成了一套非常适合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3.1 为什么要进行景观与中小型桥梁的结合

中小型桥梁的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给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注入了诸多活力, 中小型桥梁的使用让城市景观更好地融入环境中。桥梁景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桥梁本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桥梁本身的结构两方面入手。在环境方面, 充分利用桥下的景观设计与其周围环境的融合, 让设计变得具有统一性;在桥梁本身结构方面, 主要是靠桥梁的独特造型与功能的相互结合来充实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尤其是近几年, 桥梁技术和美学的不断完善以及有机结合, 使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朝着越来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桥梁的设计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具有时代性, 是一个时代的特性, 与城市景观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1]。

3.2 中小型景观桥梁的特点以及优势

中小型景观桥梁的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不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但它一定会利用其别样的风格吸引过往的人群。正因为它仅仅是为了要融于城市环境、景观之中的这种特点, 才使城市景观的形式美更加突出, 更加迷人。

3.3 中小型景观桥梁的造型设计

对“融合”的追求是中小型景观桥梁造型的重点, 即中小型桥梁的设计一定要“融”于城市景观设计中, 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单体和群组出现的两种风格的景观桥梁, 是中小型桥梁设计中常见的形式。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 确定我们需要的桥梁的形式:拥有独特造型和特殊艺术表现力的单体景观桥梁, 能带动城市景观品质得到提升;群组景观桥梁是在不同的区域环境基础之上,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 完成与环境、空间的整体结合。

4 现代景观建筑的发展

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景观建筑学, 它的设计领域包含了诸多学科。其实, 我国在很久之前就有类似景观建筑方面的设计, 古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国古代园林的高度发展为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无论是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设计技术方面, 景观建筑一般是在公园、风景区等景观场所, 利用建筑、规划、园林等设计理论, 结合诸多学科设计而成。我国从事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等专业的设计师, 也会对城市景观建筑进行设计。类似景观建筑设计的园林, 不仅是我国, 在国外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在中世纪之后, 欧洲的景观建筑也逐渐与园林关联密切, 例如, 纯法式别墅建筑景观;美国园景观建筑等。

4.1 中小型景观桥梁的发展

景观桥梁建筑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赵州桥, 就是桥梁景观的典范。自此桥建成后, 唐朝中期的宝带桥、北宋时期的万安桥、清朝时期的玉带桥等都是我国那个历史时期景观桥梁建筑的典范。

就景观桥梁的概念来讲,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所关注, 并不比国外晚多少。

在国外, 两千多年前的西方, 就有建筑大师对桥梁提出了“美观”这概念;一千多年前的法国, 加尔德水道桥的建成, 表明了国外景观桥梁达到了另一个层面;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 在桥梁上开始雕刻诸多的装饰;1960年以后, 国外提出了“景观桥梁”这一概念。

4.2 中小型景观桥梁设计的趋势

城市景观桥梁不会独立于环境而存在, 中小型景观桥梁也不例外。景观桥梁与环境相辅相成, 众所周知的悉尼歌剧院与悉尼大桥就是这种关系。这里的环境不仅是指桥梁所处的自然环境, 城市的人文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此, 城市景观桥梁在日后城市景观方面的应用, 必定是今后景观桥梁设计的重点。随着电的普及, 人们对城市夜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景观桥梁的夜景是集建筑设计艺术与科学照明于一身, 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城市夜晚拥有的独特魅力, 同时也是人们对多样化城市景观要求的必然结果。

桥梁景观CI理论在现代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 占据了很大的地位, 其理论的范围很大, 建筑学、城市设计、桥梁学等都有涉及, 并且把影响城市想象的因素整理、提取, 然后创新。在设计中, 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来确定标志性颜色。

5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学会享受城市的景观。通过分析不难看出, 景观桥梁的设计对于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 特别是中小型景观桥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景观桥梁的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 使我们更容易通过它了解这个城市。

摘要:景观就是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和动植物等在一定区域内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并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或人工的地表景色。目前的桥梁在设计中不只是人们跨越障碍的工具, 更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观赏价值。论文介绍了景观桥梁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并将其与景观相结合, 探讨了景观桥梁的特点及其设计趋势。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小型桥梁,桥梁设计,景观桥梁

参考文献

小型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 篇4

关键词 电站;综合自动化;计算机监控系统;环形网络;梯级集控

中图分类号TV7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1-0066-02

该电站位于四川省境内,坐落在岷江下游,电站下辖三个梯级电站装机7台、总装机容量19.5 MW。其中第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3000kW、第二级电站2×3000kW、第三级电站3×2500kW。该电站经过多年运行,部分设备可靠性降低、技术趋于落后,不能满足电站安全和经济运行需要。根据现场调研和技术讨论的情况,结合多年从事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经验,提出了以下改造方案。

方案的设计原则:该电站运行方式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设计,从实际出发、既要满足目前电站运行的基本需要、又充分考虑了今后系统扩展以及全站三站集控接口,主要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全站辅机控制系统。

1计算机监控系统

1.1主控级计算机监控系统

1.1.1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

该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厂级控制层(主控级)和现地LCU控制层组成。厂级控制层配置两台操作员工作站,其中一台作为监控中心,可以对电站的生产、设备运行作实时监控并取得所需信息,另一台作数据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处理、存贮。现地控制层由4套LCU组成,分别是1号机组LCU1、2号机组LCU2、闸门LCU、公用LCU,它们分别完成各自范围内的监控功能。在操作员工作站和4套LCU之间建立控制局域网,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符合当前技术发展潮流。系统以环形结构局域网为核心,实现各个服务器、操作员站的数据访问,数据分散处理,效率高速度快。

1.1.2网络组成

以往很多电站的计算机网络大都采用星形网,其优点是各个网络节点与网络交换机的通道是独立的、可靠性较高;其缺点是交换机的数据流量及负荷均较重,成为全站网络的瓶颈,交换机一旦出现故障将会造成监控系统网络通信中断。所以,一般星形网络都采用冗余配置、成本较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环形网络技术正在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采用了环网型以太网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数据可以在任何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大大降低了各交换机的负荷;其次是结构简单、布线轻松、扩展灵活。第三是对交换机的性能要求大大降低。所以该电站也拟采用先进的环网技术,把全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建立在环网型以太网结构之上。具体地,在主控室放置两台网络交换机,分别连接两台操作员工作站、公用LCU、闸首LCU以及其他的工程师站。另外两台网络交换机分别布置在两套机组LCU上。各LCU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在环形以太网上、实现数据交换及共享。同时为了提高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应采用光纤网络,从电站全站的监控数据量上考虑,网络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协议采用TCP/IP。各LCU的核心设备至少应配置为水电行业应用比较广泛的中高档PLC,配置以太网通信功能。采用TCP/IP方式与服务器和操作员站进行远程通信。

由于该电站与其他两个电站构成梯级电站,监控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案还应具备可扩展性、预留今后三个电站的集控接口,便于三站方便连接成同一个网络,为今后实现三个电站的协联监控、梯调和集控做准备。三个站之间可以用光纤通道相连,在监控系统中,可以实现其中一个站对其他两个站的数据监控。当用户提供了权限后,还可以对其他两个站进行操作控制。各个网络接点的IP地址配置应做到三站统一考虑,为今后的集控实现打下基础。

环形以太网络的核心设备为环网交换机,应该选用质量好、性能稳定的工业级交换机。本方案拟采用网管环网型工业级交换机,带SNMP等多种协议,性价比高。全站共配置4套这样的交换机构成环形网络。

1.1.3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控级功能

该计算机监控系统将实现在中控室完成全站设备的的运行监视和控制功能。另一方面运行值班人员也可以在各现地控制单元(LCU)上通过现地人机接口实现对其所控设备的监视和控制。

计算机监控系统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进行设计,既可实现站内监控,又能实现远程监控,并为今后三站集控预留接口。系统网络结构应选用开放式、全分布的系统结构,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适应计算机发展迅速的特点,具有先进性和向后兼容性。充分利用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保护用户的应用资源和投资。系统的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使系统能适应功能增加及规模扩充的需要。系统具有冗余容错设计,不会因局部的故障而引起系统误操作或降低系统性能。各LCU能脱离主控级独立运行。监控系统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和可用率高,可维护性好,具有比较高的MTBF(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监控系统应能实现与调度中心通信,并支持多种通信规约。人机接口功能强,界面友好,适应电站运行操作习惯。现地级各LCU应以可编程控制器(PLC)等为基础构成;PLC的选型应是当前电站应用比较广泛的、成熟的PLC,并且PLC要求带以太网TCP/IP通信功能,方便接入全站控制局域网络。监控系统设计应满足电站监控系统国家标准:如《水力发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定(DL/T5065-1996)》和《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T578-95)》。

1.2机组现地控制单元

现地控制单元LCU共4套,包括机组LCU2套、公用及开关站LCU1套、闸首LCU1套。LCU主要完成对被控设备的就地数据采集及监控功能,其设计采用了分层设计,当它与主站级系统脱离后仍然能够在现地实现对相关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功能。当其与主站级恢复联系后又能自动地服从主站级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根据LCU分层设计模式,机组现地控制单元(机组LCU)应能独立完成单台机组从停机到并网发电整个过程中所控设备的运行监视、控制和水机保护等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现场设备信号和数据采集、机组顺控、同期并网、负荷调节、故障报警和事故操作、水机保护、数据上网等。在硬件上、机组LCU的设备应满足实时性、可靠性和通讯要求。

机组LCU应以可编程控制器(PLC)等为基础构成;PLC的选型为当前电站应用比较广泛的、成熟的中、高档PLC,并且PLC自带以太网TCP/IP通信功能,方便接入全站控制局域网络。其响应时间应满足对于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或控制命令时间的要求。具体说,可满足系统数据采集、人机接口、控制功能和系统通讯的时间要求。

1.2.1现场设备信号和数据采集

电气模拟量信号、非电气模拟量、温度量信号、开关量信号。

1.2.2机组顺控

机组开机顺序控制:包括单步开机至并网发电控制和一个命令连续开机至并网发电控制两种顺控方式。可实现停机到空转;空转到空载;空载到发电等步骤。

机组停机顺序控制:包括单步停机控制和一个命令连续停机控制两种顺控方式。可实现发电到空载;空载到空转;空转到停机等步骤。

机组事故停机及紧急停机控制:机组LCU接到机组事故停机或紧急停机命令后,启动事故停机或紧急停机程序,进行事故停机或紧急停机控制。机组快速闸门控制事故停机时快速落门。

1.2.3同期并网

同期对于并网发电来说非常重要,为了达到稳定可靠的目的,同期系统设计不但使用自动同期装置,而且应备用一套手动同期装置。平时自动同期装置作为主用的同期装置,当自动同期失效或者故障后,值班员可以使用手动同期装置实现机组的并网发电。

负荷调节应具备两种调节方式,包括数字方式和模拟方式。数字方式下,通过操作员点击界面中的增加/减小按钮,实现机组负荷的改变;模拟方式下,通过操作员人工给定最新负荷,由机组LCU实现负荷的自动跟踪目标负荷。

1.2.4控制操作安全性的要求

LCU在收到控制命令后,即对该项操作相关的闭锁条件进行检查,只有在符合要求时才能允许操作。事故停机操作、机械和电气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停机操作、断路器跳闸命令具有最高的优先权,不因控制权的设置而被闭锁。采取必要的逻辑判断以减少误启动事故停机的可能性。

1.2.5通信功能

机组LCU应具备与主控级的通讯功能,支持比较常用的各种TCP/IP协议。作为监控系统网络中的节点与电站级进行通信,向主控计算机发送数据采集和事件信息,接受其下行的控制命令并将执行结果回送主控级。机组LCU应能实现与机组调速器装置、机组励磁装置、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等设备以及各种智能仪表通信,支持流行的通信协议。

1.3公用LCU现地控制单元

1.3.1公用现地控制单元

把一些分散的公用设备和开关站的自动控制纳入公用LCU集中管理,在设备现场设手动操作箱。对开关室的断路器及隔离刀闸位置进行监视,同时进行防止误操作的操作闭锁。公用LCU将各设备的信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输和共享。

1.3.2调速器压油装置自动控制

调速器压油装置可根据油罐压力和油位实现自动控制,同时实现两台油泵电机的自动切换。采用压力开关检测油压,当发生事故低油压时,发出信号并实现紧急停机处理。

1.4闸首LCU现地控制单元

闸首LCU作为电站监控系统整个光纤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可实现与中控室之间远距离的数据交换。这些信号主要包括拦河闸门的开度、上游和拦污栅水位,以及今后从中控室发出的远方启闭闸门的信号等等。满足要求的LCU的设备很多,但考虑到性价比、技术性能、兼容性、可扩展性,以及在电站的应用广泛性,应采用一款中高档的PLC作为闸门LCU的主设备,该PLC应该带有以太网口、并具有足够的内存、功能扩展应方便。闸首LCU还应配置至少两路模拟量输入模块以接收拦河闸上游水位和拦污栅后水位信号。

从长远来讲,中控室的值班人员对远在两公里以外的闸门进行远方操作、或者闸首LCU根据采集到的库区水位信息自动控制闸门的开度是有实际意义、也是可行的。例如当库区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自动提升闸门,当水位降低到某个值则自动关闭闸门等。故此、在选择闸首LCU的PLC的型号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今后的功能扩展。

自动控制设计应做到分层设计原则,包括现地手动控制和远方自动控制。通常情况下使用自动控制模式,当自动控制模式出现故障后,应可以转换到手动模式运行。

2辅机控制系统

2.1机组润滑油、冷却水和刹车系统自动化元件

2.1.1机组润滑油系统

对上导、下导、水导油槽油位进行测量并上送到监控系统中对应的机组LCU,用来监视和报警。

2.1.2机组冷却水系统

机组冷却水主供水阀的开、关需要进入机组自动控制流程,使用电动球阀,由机组LCU控制。由于水泵房离厂房距离较远,水压有一定损失,应考虑对厂房内冷却水进水总管压力进行监测。对上导、下导和水导冷却水进水侧压力和出水侧流量进行监测,并上送到监控系统中对应的机组LCU,用来报警或参与控制。

2.1.3机组刹车制动系统

刹车控制设备应能实现手动制动、手动落风闸、自动制动、自动落风闸等功能。当刹车和反向充气时,控制屏的面板上要有压力指示、以便运行人员进行制动操作。同时,装设压力传感器监测气源压力、风闸上、下腔有无压力,并将信号上送到机组LCU。采用集成制动阀块,将机组制动的手动、自动工作回路集成于一体,取消所有中间管道、减少漏气点和占用空间,方便操作、提高可靠性。

2.2 前池闸门控制

该电站前池设有两套快速闸门、分别对应1、2号机组,其作用是在机组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切断水流、保护机组安全。两套闸门均为卷扬式平板闸门,每套闸门由一台电机带动。

拟在前池设两套现地控制箱,每个控制箱对应一个进水门,由其实现闸门的开度测量,提升或下降闸门等功能。通过控制箱内PLC485串口与机组的串口服务器连接,可实现与中控室之间远距离的数据交换。这些信号主要包括快速闸门的开度、前池和尾水水位,以及从中控室发出的远方启闭闸门的信号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快速闸门应能接受监控系统的命令,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快速落门。自动控制设计应做到分层设计原则,包括现地手动控制和远方自动控制。

3系统特点

系统各配置和设备选型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系统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系统高度可靠性,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使用现场环境。选用开放式、分布式的系统结构,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具有先进性和向后兼容性,充分保护用户投资;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设计,环形网络结构,不会因为局部的故障而引起系统误操作或降低系统性能。各LCU能脱离主控级独立运行。由于采用了分层设计,当远方自动或者远方手动出现故障后,仍然可以切换到现地手动运行。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网络节点监视功能,可以非常方便的监视每个网络节点的在线情况,整个系统设计均考虑到今后三站的集控连接。

4结束语

对于电站来说,由于其控制要求的特殊性,全站综合自动化设计首先要以高度安全可靠和高度的实时性、稳定性为前提,并具有冗余和可替换性。每个子系统的设计均应做到分层设计,当自动模式出现故障后,应能方便的切换到手动模式运行。

参考文献

[1] 周强焱. 现代水电厂综合自动化信息化改造的尝试[J]. 水电站设计,2004,04.

[2] 谢德祥. 大桥水库水电厂综合自动化改造综述[J]. 四川水力发电,2002,01.

[3] 邓诗军. 水电厂综合自动化工程概述[J]. 华中电力,1990,05.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篇5

关键词: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中小型桥梁建设工程不断增多,然而,我国桥梁建设暴露出许多的缺陷,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所谓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是指结构对化学侵蚀、气候、物理作用等所造成破坏过程的抵抗能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应力腐蚀、钢筋的锈蚀、疲劳、脆化;混凝土损伤(破碎、裂缝、磨损等);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削弱等。长期以来,人们主观地认为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而却忽视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从而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相对滞后,进而影响到我国桥梁建筑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桥梁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所涉及范围广、时期长、修复费用高、数量大等对交通运营影响严重,并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影响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分析

1. 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

随着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投入使用的时间越长,在各种暴露条件下越容易受到氯化物等介质的侵蚀,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寿命。尤其是来自海洋环境和除冰盐的绿化物污染引起的钢筋锈蚀,严重威胁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因为,氯离子容易在桥梁混凝土结构内部快速扩散,并直接影响到桥梁内部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程度、组成、特征、内部孔结构的数量等。

2.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影响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碳化则是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前提条件。调查显示,混凝土碳化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环境温度:随着桥梁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将会加速桥梁结构碳化速度;(2)环境中CO2的浓度:CO2的浓度越高,为桥梁混凝土的碳化提供碳源,碳化速度越快;(3)水灰比:水灰比的合理性与桥梁混凝土结构的探讨息息相关,水灰比越大,密实性越差,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越大,渗透性也就越大,因而碳化速度也就越快;(4)水泥品种:水泥品种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碳化,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比矿渣水泥混凝土碳化速度慢;(5)施工质量及养护:施工质量及养护是保障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前提,混凝土浇注、振捣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同时,混凝土早期养护不良,将会导致桥梁结构过早地失效,水泥水化不充分,使表层混凝土渗透性增大,这些自然影响混凝土的碳化速度。

3. 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

钢筋是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耐久性的保障,钢筋锈蚀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结构的耐久性。桥梁结构中钢筋锈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密实度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主要包括保护层对外界腐蚀介质、氧气和水分等渗入的阻止和混凝土的高碱性使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3)混凝土液相pH值:p H值小于4时,酸性介质对钢筋锈蚀速度急剧增大,当p H值大于10时,碱性介质对钢筋锈蚀速度很小。

二、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策略

1. 提高混凝土自身耐久性

混凝土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设计的基础,提高混凝土自身的耐久性是提高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前提。然而,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自身的材料组成,例如,水泥用量、水灰比、强度等级等。研究表明,结构混凝土的基本要求、不同使用环境下以及增加耐久性设计内容等都会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应根据桥梁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通常在混凝土中掺人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以便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还应该考虑桥梁结构尺寸,必须保障截面和配筋合理,若截面过小或配筋过密,造成骨料分布不均,混凝土浇注困难,不利于结构的耐久性。

2. 加强桥梁工程建设中的过程质量控制

城市中小型桥梁工程质量与道路、通航等多种因素相关,同时,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施工中必须严格按施工工序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中小型桥梁结构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如施工中没有充分重视桥梁放样,使得高程控制、轴线不准确,将会影响桥梁与道路的连接与通航的舒适度;或者没有严把质量关,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按施工顺序进行将直接影响桥梁的安全。由此可见,在中小型桥梁工程中必须明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点部位和关键部位,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只有施工质量过关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施工,依据设计文件和工程验收规范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做好工序验收、质量交接。其次,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薄弱点的重点控制,切实地提高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

3. 强化对中小型桥梁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

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强化对中小型桥梁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桥梁投入使用后,将桥梁维护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程,定期进行检查和及时维修,对已破坏损伤的构件要及时更换或加固,确保桥梁的安全、正常使用,保持原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于确实需要提高荷载等级而不能任意改变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等的桥梁,应进行承载力检测和评估,并及时进行后续维护工作;加大引进新工艺(如体外预应力、粘贴钢板植筋、)在桥梁结构维修和加固中的应用,新材料(如钢纤维、碳纤维)、这些新材料、新工艺可有效地提高现有桥梁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还要求相关路政管理部门加强桥梁通车管理,尤其是限制超过桥梁承载能力的过往车辆,减少超重荷载对桥梁结构的损伤,确保中小型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4. 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要符合相关标准

(1)混凝土桥梁结构构造与裂缝控制。

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时,混凝土构件应尽量减少暴露的表面和棱角,确保桥梁结构整体具有光滑、平整的表面,而对于那些处于严重侵蚀环境下的构件截面棱角宜做成圆角;构件的细部设计应将混凝土均可无离析地充分浇筑和捣实,并要充分地考虑所有钢筋和预埋件周围以及模板内所有角落里,不得有石粒靠在密集的钢筋网上,防止环境侵蚀介质渗入;结构的形状和布置应有利于排水、通风和避免水汽在混凝土表面集聚。

(2)桥梁混凝土材料设计。

对于中小型桥梁结构设计中所选取的材料应该根据其容量和桥梁设计要求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主要涉及到高性能(H P C)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或高强(HSC)。高性能、高强混凝土通常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透性特种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通常具有高强、快硬、抵抗侵蚀能力高以及改性复合等特点。此外,桥梁混凝土材料设计也是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水胶比、强度、外加剂、水泥用量及掺合料用量等指标,同时,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裂缝性能等耐久性技术指标。其实,耐久性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设计的重点,在很多设计环节都融入了耐久性设计理念。例如,在桥面铺装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能够极大地提高桥梁混凝土的韧性,采用预应力构件,控制好构件裂缝等。

5. 做好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

在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施工建设中,应该做好桥梁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质量和分部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将工程质量的评价视为整个桥梁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据报道,在我国以往的城市中小型桥梁工程质量事故中,往往都与质量评价工作息息相关,相当大部分的原因是桥梁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检验、不及时和不准确。此外,还有监理方不能科学、施工方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原因等。由此可见,做好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对于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每道工程质量验收评价中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更严重后果的产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施工企业应当自觉地严把互检、自检、项目部验收关,只要评价工作合格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工序,或者只有整个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的评价工作符合相关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于已经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工程的质量合格与耐久性符合相关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小型桥梁工程建设是市政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不断发展的要求,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关于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提高城市中小型桥梁建设的耐久性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重视质量设计,通过正确、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严格的施工来保证桥梁的耐久性,并做好使用阶段实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城市中小型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水平,保证和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铮,王洋,邹友林.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问题及对策[J].广州建筑,2006(01).

[2]朱平华,金伟良,倪国荣.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04).

[3]李启游.我国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评估现状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4]孟超.试析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民营科技,2008(02).

[5]吕由.桥梁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及研究现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6]朱云飞.砼桥梁结构耐久性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篇6

为改善城市河流水质, 2004年起, 深圳市的多条河流建设了多座小型水质处理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 这些设施对削减河道污染负荷、改善河流水质发挥了较大作用。但近几年来, 随着河道综合整治的推进和地下排水管道的完善和变迁等边界条件的变化, 使已建的处理设施运行工况已发生了变化。然而, 原工况下的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如何, 新工况下的运行效果是否达标, 处理设施是否需要继续运行等, 这些对决策者来说都缺乏相应的评估依据, 故对各座水质处理设施进行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后评估成为决策者的当务之急。

1后评估概念

项目后评估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 (或规划) 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 通过分析评价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2后评估原则

(1) 可信性原则。

后评估所依据的资料、信息、情况必须充分, 使用的基础数据务求准确、真实, 以免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不可信。

(2) 独立性原则。

项目后评估工作不受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和项目前期设计人员的干扰, 保障评估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 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重的原则。

在总结问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实际可行的对策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透明性原则。

把项目后评估的过程与评价成果公布给公众, 使后评估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

(5) 反馈与监督性原则。

后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把评估结果反馈到决策部门, 作为新建项目的立项和评估依据, 也作为调整投资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3后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保障后评估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首先必须保证后评估行为存在可行性,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主体可行性。

主体可行性是指必须保证后评估对象可以配合开展评估活动。以深圳市河流水质改善设施为例, 要对各水质改善设施进行后评估, 必须保证各水质改善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这是最基本的后评估条件。

(2)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指后评估对象必须经过多年的运行, 为后评估积累了充分的原始资料, 保障后评估内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对于河流水质改善设施而言, 必须具有设施多年的原始运行、维护和管理资料, 才能使后评估方案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4后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后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是指通过收集并分析信息或资料, 以确定是否需要对设施进行后评估。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 从处理设施运行有效性入手, 分析后评估的必要性。

处理设施运行有效是河流水质改善的保障, 也是评定各处理设施在设计工况下工艺合理性的依据, 或新工况下工艺改善必要性的依据。而进行后评估, 能够也必须对处理设施运行有效性进行分析。

(2) 从处理设施运行的适应性入手, 分析后评估的必要性。

在河流的各种边界条件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原工况下设计的处理设施是否仍适应目前的运行工况, 进水是否能够适应、是否需要进行工艺改善, 这些都需要通过后评估进行分析。

(3) 从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合理性入手, 分析后评估的必要性。

一般处理设施都会花费较大的运行费用以保障正常运行, 但这些费用的构成是否合理、数额是否正常, 有无节约的空间, 这些必须通过后评估来评断。

(4) 从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完整性入手, 分析后评估的必要性。

为了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决策者都会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 以监督设施运行维护的工作开展情况, 但这些监管考核是否到位、监管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如何、有没有起到预定的监管效果, 是否需要进行补充完善, 这些都需要通过后评估进行及时客观的判断和总结。

5后评估内容

(1) 处理设施基本状况概述。

通过收集处理设施初始设计资料、进出水指标、管理制度、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处理设施所在河道所开展工程的相关资料等, 为处理设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 处理设施运行工况分析。

通过对进出水水量和水质的分析, 评估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及其运行对河道水质改善的功效;针对河道已实施或正在实施工程 (导致运行边界条件发生变化) , 预测其对设施运行工况的影响。

(3) 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优化。

根据对处理设施运行工况的分析和边界条件的变化, 提出相应的运行管理优化方案。

6后评估指标

水质处理设施的后评估是为决策者评估处置设施的处理效果以及下一步的决策服务的, 因此, 后评估指标应该全面涉及决策者所关心的各项内容, 主要包括处理设施的处理水量、污染物去除率、处理工艺适应性、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设备维护保养情况、监管措施实施情况、设施运行费用情况、设施运行产生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1) 设施处理水量。

通过多次对处理设施进水口进行权威的流量监测, 统计出处理设施平均的处理水量, 并与设计进水量进行比较, 评估处理设施是否达到目标处理能力。

(2) 设施污染物去除率。

通过多次对处理设施进出水口进行权威的水质监测, 统计出处理设施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率, 并与各污染物的设计去除效率比较, 评估处理设施是否达到目标处理效率。

(3) 处理工艺适应性。

通过对设施出水水质和污染物去除率的评估, 可以判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是否适应运行工况。而如果处理设施涉及生化处理, 还可通过进水水质的BOD5/COD的比值判断工艺的适应性。判断标准如表1所示。

(4) 设施运行管理情况。

主要评估各设施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责任、分工是否明确, 运行记录是否齐全, 设备是否正常出水等。

(5) 设备维护保养情况。

主要是通过查阅各设施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和查看现场设备, 评估处理设施的设备保养制度是否完善, 保养内容是否齐全, 保养频次是否足够, 保养执行情况是否达标, 保养记录是否完善等。

(6) 监管措施实施情况。

主要是评估监管考核是否到位、监管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如何、有没有起到预定的监管效果, 是否需要进行补充完善等。

(7) 设施运行费用情况。

通过对日常运行产生的费用金额和费用构成进行分析, 评估费用金额的真实性、费用构成的合理性, 有无可压缩的空间等。

(8) 设施运行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

主要是评估设施运行后对所在河道的水质改善, 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教育、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据此判断项目的决策宗旨是否实现。

7后评估方法

根据项目后评估在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方法和结合处理设施评估的需要, 可以应用如下的评价方法。

(1) 统计预测法。

统计预测法是以统计学原理和预测学原理为基础, 对项目已经发生事实进行总结和对项目未来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的项目后评价方法。

(2) 对比分析法[1]。

对比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 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 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 水平的高低, 速度的快慢, 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3)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要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对项目过程中的效益和费用的计算分析, 对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的诸多经济因素给出明确的数量概念, 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凡能定量化的经济要素都应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将有关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环境方案等经济价值用定量指标表现出来。但是, 投资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总会有一些经济因素不能量化, 不能进行直接的数量分析, 对此则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准确的定性描述, 结合定量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8后评估步骤

(1) 现场踏勘。

对处理设施进行全面调查, 深入了解设施现有设备、人员、管理、运行、维护情况。

(2) 资料调查。

收集处理设施设计资料、监测数据、运行管理维护记录。

(3) 数据监测。

在收集资料基础上, 对设施的水量水质资料进行监测, 确定设施的进出水水质及水量数据。

(4) 分析研究。

对收集和监测到的数据, 根据统计预测法、对比分析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效益分析法等评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5) 编制报告。

根据分析研究结果编制项目后评估报告。

9结语

本文以深圳市河流水质处理设施为研究主体, 探索出针对于河流水质处理设施运行功效的后评估模式, 以图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和改进工作的目的, 使项目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 进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投资效益的目的。总之, 后评估模式不一, 但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达到从投资开发项目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 再运用到未来的开发实践中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杰.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估初探[J].价值工程, 2008, (1) :107-110.

[2]赵国富, 王守清.城市基础设施BOT/PPP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J].建筑经济, 2006, (12) :113-116.

[3]尹忠辉.项目后评估也能为投资管理把关[J].中国石化, 2002, (6) .

[4]孙福全, 刘彦.项目后评估及其实施[J].中国科技论坛, 1999, (4) .

[5]张军.建设项目后评估的体系与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89, (11) .

[6]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社会评价课题组.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7]王守清.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BOT[J].项目管理技术, 2003, (4) .

[8]Frank Vanclay.Conceptualizing social impacts.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2 (2002) -183-211.3-4.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篇7

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挑战, 城市需要以崭新的战略思维来挖掘自身潜力, 在世界或地区城市体系中找准自身的定位, 从而获取更大竞争优势, 以便在城市的竞争中吸引更多资本的青睐, 争夺有限的资源, 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一、城市定位的含义及作用

任何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都离不开准确而独特的定位, 城市也不例外, 没有准确的定位就谈不上城市发展战略。所谓城市定位, 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收益, 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目标群体的“消费需求”等及其动态变化, 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 并确定自身各方面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的过程。

城市定位目的, 首先是为了营销, 吸引目标市场;其次是引导本市企业或居民的行为活动;再次是为政府促进城市发展提供指导。要达此目的, 首先要做到定位科学准确, 其次要做到形象表达上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指导政府决策, 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 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 最优化地配置资源, 最有效地转化资源, 最大化地占领目标市场, 提升城市竞争力。

当前, 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城市定位问题, 一些城市在关于城市定位的探索已经走在前列, 通过准确定位, 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印象, 由此形成这个城市鲜明的品牌个性。如“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大连:浪漫之都”等。总之, 城市只有进行科学的定位, 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核心主题, 才可能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才可能保持持久的生机和活力。

二、城市定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 城市定位的方法

城市定位通常即综合运用SWOT分析方法, 来全面把握城市自身的优、劣势和面临外部的机会与威胁, 采用科学的定位策略和方法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市场进行确定。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 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 城市定位包括资源环境定位、产业定位、基本功能定位、总体属性定位、综合定位。在上述定位内容中, 产业定位是基础, 功能定位是核心, 综合定位是灵魂。

(二) 影响城市定位的主要因素

1. 政治因素

就我国的城市定位来说, 政治是第一要素, 城市的定位必须和国家政策方向趋于一致。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环境下,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只有熟悉国家的政策、方针, 才不会使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大势相违背, 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这样的城市定位才具备可操作性及生命力。

2. 资源禀赋因素

资源禀赋是一个城市的自然资本, 是支撑城市定位的根本物质基础。这里所说的资源禀赋主要是指一个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包括矿产资源及生态环境等。如桂林的山水、山西的煤矿等就均属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城市就可能借助这方面的优势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3. 城市文化因素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资本, 是支撑城市定位的人文基础。城市文化是由一个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 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积淀。它是决定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文化资本和“软实力”。如苏州城就是依靠其崇尚精细的人文优势, 吸引中新工业园区落户苏州的。

4. 竞争环境因素

城市定位, 通俗地讲, 就是通过分析的方法, 确定城市在国家和一定地域范围扮演的“角色”, 即城市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因此, 一个城市在城市定位战略决策上就必须充分考虑其竞争环境状况, “闭门造车”只会导致城市定位的重大失误, 使城市发展陷入误区。随着城市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城市竞争环境也在国际化。所以, 在城市定位战略决策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国内城市竞争对象, 也要放眼世界, 兼顾到国外城市的状况与发展动态。

(三) 城市定位的科学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是人的聚集生活的地方, 人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才创造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永远不能背离这个宗旨。所以, 城市定位的战略决策与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即必须有利于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国内有不少城市在发展战略上陷入误区, 片面强调投资、增长等物质指标, 而忽视了人的“福祉”, 造成了诸多问题。正因为这样, 2010上海世博会才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 个性化原则

城市定位应该有鲜明的个性, 要尽可能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就如同说到园林就会想到起苏州, 说到山水就会想到桂林。这种个性就是独具一格的城市特色, 是城市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 是地域的分野, 历史、文化的积淀。一个城市只有发掘、传承、创新、发展富于城市个性的东西, 这个城市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充满活力。

3. 差异化原则

城市定位应该尽可能使自己的城市卖点拥有最大的差异化, 要与其他城市有鲜明的差异。只有坚持差异化的原则, 才能塑造城市独有的定位和独特的形象, 并在城市体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才能吸引城市目标消费者的关注, 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 最终给城市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并形成记忆。

4. 优势化原则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存在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只有认清城市的优势, 并集中人财物力把比较优势做大做强, 才有可能在全球城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 城市定位的战略决策必须尽可能符合优势化原则, 即要尽可能在发掘和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比较优势上做大文章。

5. 前瞻性原则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城市同样如此。城市定位是一个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 那么, 这个目标的选择就必须要符合前瞻性原则, 即要富于前瞻性战略思维, 尽可能把握好未来的发展变化动态、趋势。以香港为例, 其品牌定位是活力与创新的“亚洲国际都会”。定位既延续了100多年以来它积淀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同时也瞻前性地预见到未来, 特别是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它所处的地位和优势的变化。

三、潮州市城市发展概况分析

潮州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传统独特, 旅游景观众多, 民资侨力丰富, 区域品牌凸现, 历代以来, 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 是“潮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旅居海外的潮籍乡亲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 潮州城市发展概况

1. 地理概况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 东邻福建, 西连揭阳, 南接汕头, 北通梅州, 濒临南海, 是广东的“东大门”。这里既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点, 又处于闽粤赣十三地市经济合作区的中心位置。在国家相继将发展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位于两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部分的潮州, 区位特点正逐渐凸显。

但是, 从地缘经济角度看, 潮州市远离广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珠三角地区, 交通不够发达, 在厦深铁路未开通之前, 距离珠三角的交通时间在4—6个小时。如果以广州、深圳为中心, 东莞、中山、佛山等地区则处于接受辐射的第一环 (1小时经济圈) , 汕尾、肇庆、惠州、江门处于第二环 (2小时经济圈) , 潮州则明显处于第三环 (4小时经济圈) 。在接受中心辐射, 获取产业转移或资源扶持上先天不足。

2. 人文概况

自西汉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 开始, 潮州历经2 100多年的朝代更迭, 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中心, 文化底蕴深厚, 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据统计, 潮州市现有文物古迹1 000多处,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是粤东文物古迹最密集的地方。这里有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有堪称“中国第一街”的太平路牌坊街。

潮州还是潮文化发祥地。潮州人多为历代从中原各地汇聚而来, 文化以中原为根, 由于长期的对外交流, 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自成体系的“潮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潮州文化保护了中原文化精粹, 又闪烁着海洋文化和周边地区文化光华, 风格独特, 特色鲜明。以潮州方言、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 誉播海内外, 被誉为“中原古典文化的橱窗”。其中, 潮州木雕、潮绣、大吴泥塑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名, 人数居全省首位。

作为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市、国家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潮州市, 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然而迄今为止通过国务院评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120座之多, 其中不乏像西安、南京、洛阳、北京这类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大气磅礴的历史文化古都, 也不乏像苏州、杭州、桂林这类美名远扬的风景名胜城市, 更有像丽江、拉萨、大理等人文独特的名城。潮州要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 其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是粤东或是广东的城市, 而是全国的, 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因此, 必须走差异化路线, 要围绕潮州的文化特色做文章, 使其优势更加显化。

3. 产业概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交融, 造就了潮州人勤劳朴实、拼搏进取的地域精神, 形成浓厚的民资民力优势和侨资侨力优势。5万多家民营企业, 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塑料制品、印刷包装……十大传统特色产业竞相发展。早在唐宋时期, 潮州陶瓷便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如今, 潮州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区和陶瓷出口基地。2004年4月, 中国轻工联合会和陶瓷工业协会把“中国瓷都”的桂冠授予潮州。以后

由于历史原因, 潮州濒临台湾, 是备战区, 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经济上以民营经济为主。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5%, 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 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国企发展盛宴中, 潮州几乎没能分到一点残羹剩饭, 缺乏大项目的拉动, 经济被迅速落下。其次, 受虚开增值税发票风波影响, 2000年以后, 潮州地区的企业在内销上遇到很大阻碍, 外贸依赖度逐年增高, 近年来受国际经济衰退影响, 发展下滑。再次, 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有十大产业, 特色明显, 但产业集中在制造环节, 利润薄, 且产业链较短, 关联度弱, 产业规模小, 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

4. 外围环境概况

潮州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据统计, 目前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人口约230万人, 除港澳台同胞外, 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现有各类潮团组织173个。在潮籍侨胞中, 有被誉为世界华人首富的知名实业家李嘉诚、受聘为50多所大学教授的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国侨领陈伟南、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等诸多杰出人士。旅居海外的广大潮属乡亲爱国爱乡, 情系桑梓, 为家乡建设发展和繁荣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广大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捐资近12亿元人民币, 兴办公益项目超过3 000宗。

然而由于时空隔阂, 潮州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已经很少有从本土向海外的移民潮形成, 潮州市对外文化交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几乎为零。随着在海外居留地的第一二代潮州人相继离开历史舞台, 潮州文化的传承日渐弱化, 使得海外潮人居留区的潮州文化日趋式微。特别是在海外出生的潮人后裔, 一方面是与故乡的血缘关系正逐渐淡化;另一方面是受当地强势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出现不会讲、不会听潮州话, 不认同潮州文化等情况, 更谈不上对潮州有如他们的先辈一样的感情。然而潮州文化恰是海外潮人在异地他乡成功的关键。近年来, 许多海外潮人社团意识到潮人后裔对于潮州文化的缺失, 纷纷开展各种传承潮州文化的活动, 以教育潮人的后裔。这是我们拓展海外文化传承的一个有利时机。

(二) 基于城市概况的SWOT分析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 潮州市的优势在外不在内, 其目标群体应立足于几千万分布世界各地 (含国内) , 且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潮人群体。

四、潮州城市定位与规划

(一) 城市资源环境定位

城市资源定位就是要让城市发展所要依托的资源特别是关键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予以大致的确定。通过差异化分析, 发现潮州市文化竞争力非常突出, 潮州是世界潮人故里, 又是世界潮人文化发源地, 是链接国内潮人与海外潮人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因此, 潮州应把握其作为海内外潮人文化发源地的地位, 弘扬潮人文化, 突出潮州城“世界潮人文化发祥地”的城市形象。

(二) 城市产业活动定位

城市产业定位就是对城市产业发展体系做出最优的战略安排。在城市产业活动定位方面, 潮州市是国家特色产业基地, 现已形成以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印刷包装等十大产业。然而, 各大产业的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 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又较低, 很难形成产业集群, 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 正面临发展的瓶颈。必须依靠潮州文化的产业化来推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 使之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 潮州市应定位于以文化产业为主导, 以特色产业、旅游业为支撑, 以文化研发与输出的第三产业化城市。

(三) 城市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收益, 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消费需求”及其动态变化, 对自身主要发挥作用和担负任务的主要领域、空间范围、目标位置做出战略性安排。在综合考虑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标、潮州市自身的基础水平以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秉赋差异, 潮州市未来的城市功能定位应是汇聚世界各地潮人, 共商发展、合作共赢。因此, 应在提高文化产业带动功能的基础上, 加强与海外潮人商团合作, 重点发展金融、信息、商贸、会展等综合服务功能, 并突出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 将潮州定位为世界潮人的文化中心城市及会议中心城市。

(四) 城市基本属性定位

城市基本属性定位是对城市各方面属性的定位, 包括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质量、城市结构等属性的定位。对于潮州的城市基本属性定位, 应看到潮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东南, 是链接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 除了两百多万常住人口外, 更应看到旅居海外的几千万海外潮人, 以此将潮州定位为大型现代服务业城市。

(五) 城市的综合定位

城市的综合定位是在各具体属性和部分定位的基础上, 通过全面与重点的综合进行的概括和提炼。要把潮州定位为“潮文化发祥地、世界潮人的根”, 打造一种“根文化”, 以此来凝聚海内外潮人的心, 使潮州城成为世界潮人心目中的“圣地”。围绕“潮文化发祥地、世界潮人的根”这个城市定位, 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 对潮州城市品牌进行整体规划, 把潮州市打造成为传播潮人文化、凝聚潮人人心的文化圣地, 成为地方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文化输出城市, 成为对世界潮人具有无可替代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成为海内外潮人之间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的会议中心城市。

摘要:受全球化及信息化浪潮的影响, 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更趋于白热化。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挑战, 城市需要以崭新的战略思维来挖掘自身潜力。潮州历史悠久, 人文独特, 文化底蕴深厚, 是“潮文化”的发祥地。基于潮州市的区位特点及城市现状, 可将潮州其定位为“潮文化发祥地、世界潮人的根”, 打造一种“根文化”, 使潮州市成为海内外潮人之间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的会议中心城市。

关键词:中小型城市,城市定位,潮州文化,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蒋筱翡.谈定位理论在城市营销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 2010, (9) :23-24, 89.

[2]黄其新.基于文化体验的城市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23) :28-29.

[3]陈向群.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J].理论前沿, 2004, (24) :26-27.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篇8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 新能源发电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其中风电以其特有的优势获得了最为迅速的发展。我国在近十年来新建了大量风力发电场, 不仅包含位于西北部的大型风电场, 也包括位于东南沿海城市周边的小型风电场。对于接入城市电网的小型风电场, 由于输电距离短、城市电网故障频发, 其低电压穿越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广东省珠海市横琴风电场位于珠海市横琴岛脑背山山体四周, 所发电量主要在横琴岛就地消化, 属于此类小型风电场的典型代表, 针对其低电压穿越能力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2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概述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 即交流电网发生故障导致风力发电场接入电网点电压跌落后, 风电场保持不脱网并在故障消除后恢复风功率传输的能力。

世界各国通用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标准如图1所示。图中U为风电场并网点交流电压值, UN为其额定值, Umin为不允许风电场脱网的最低电压值, tLVRT为不允许风电场脱网的最长时间。

故障发生后, 当风电场与城市电网的并网点电压值位于图1阴影部分以上时, 不允许风电场脱网。各个国家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标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 Umin/UN应选取为15%~25%之间, tLVRT应选取为0.5s~3s之间。只有当并网点电压下降至Umin以下或故障时间超过tLVRT时, 才允许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从城市电网切断。

可将连接至城市电网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要求归结为:

(1) 保持城市电网故障期间不脱网运行, 以防风力发电机解列引发城市电网更大的后继故障;

(2) 连续、稳定地提供无功功率以协助城市电网电压恢复, 减小城市电网电压崩溃的可能性;

(3) 释放剩余能量, 抑制故障电流;

(4) 延缓风力发电机转速上升, 防止飞车。

3 小型风电场并入城市电网实例分析

3.1 实例分析

珠海市横琴风电场采用直接接入城市电网的模式, 为横琴岛提供负荷电源。根据规定, 分布式电源接入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如表1所示。

横琴风电场一期建设规模为15.75MW, 应当通过两回以上电缆线路并入20k V城市电网。目前横琴风电场内共有5回集电线路汇集电能, 然后经过2回10k V电缆线路 (风电甲、乙线) 接入石山站10k V母线, 不符合表1的规定;不过, 根据横琴新区的规划, 110k V石山站不久将退出运行, 横琴新区也将全面采用220k V/20k V电压等级, 届时横琴风电场并网电压等级将满足规定的要求。

除电压等级要求外, 并入城市电网的小型风电场还应当满足有功功率控制的要求:通过20k 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 应当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 并能根据电网频率值、电网调度机构指令值等信号调节电源的有功功率输出, 确保分布式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及功率变化率不超过电网调度机构的给定值, 以确保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时电力系统的稳定。

本文以未来的横琴新区20k V电网为例, 研究横琴风电场并入城市电网后的低电压穿越问题。

3.2 低电压穿越方法

现代电网规范要求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得低于被其取代的传统发电方式, 所以各国的风电设备生产生及相关科研机构都对风电设备的低电压穿越运行进行了大量研究, 提出了各种低电压穿越技术。常规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技术包括不需添加硬件设备的控制改进方法和需要安装硬件设备的硬件方法。常规的控制改进方法包括改进的矢量控制、改进的鲁棒控制等方法;常规的硬件方法包括定子侧电阻阵列、直流母线撬棒电路等方法。

改进的矢量控制和鲁棒控制方法不仅包含传统矢量控制和鲁棒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有功、无功的独立控制、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的优点, 还解决了电网电压大幅度跌落时PI控制器易出现饱和的问题, 但其控制效果往往受到励磁变频器容量的限制。

定子侧电阻阵列的方法改进于定子侧开关法。定子侧开关法具备可以避免电网电压骤降和骤升对风机冲击的优点, 但它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不脱网运行, 由于其关键器件容量较小, 该方法对电网恢复的作用非常有限。定子侧电阻阵列由一系列与交流开关并联的电阻阵列构成, 其优点在于可以在电网电压跌落的情况下保持风力发电机与电网的连接, 缺点是需要使用大量大功率晶闸管, 硬件成本高、电阻损耗大。

考虑到可行性和经济性, 本文采用在直流母线安装撬棒电路的方法实现并入城市电网的小型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

本文采用的撬棒电路如图2所示, 图中, Rcrowbar为撬棒电路阻尼电阻。

该撬棒电路与每台风机直流母线电容并联, 当风电场并网点发生电压跌落致使风功率无法外送时, 各风机直流母线电压升高;该电压超过一定限值时, 撬棒电路中原本开断的串联IGBT阀组被触发闭合, 投入阻尼电阻, 消耗无法外送的风功率, 保证风机不脱网, 且释放能量、降低风机受损的可能。

4 仿真分析

通过PSCAD/EMTDC建立小型风电场接入城市电网的仿真模型, 城市电网并网点额定电压设置为20k V, 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电压等级的要求;通过锁相环环节实时跟踪城市电网频率、采用桨距角控制和换流器有功功率控制方式确保风电场输出功率满足分布式电源有功功率控制的要求。0s~1.0s, 风力发电场完成并网, 系统运行于稳态;考虑最严重的情况, 1.0s时刻, 风电场并网点发生经大电阻三相相间短路故障, 故障持续时间为0.1s。

4.1 无撬棒电路

当风电场中风力发电机未安装撬棒电路时, 仿真波形如图3、图4所示, 其中图3为风电场与城市电网并网点三相电压波形, 图4为风机直流母线电压波形。可见, 1.0s~1.1s间, 故障发生, 并网点电压跌落, 并产生电压尖峰;风电场功率无法外送, 风机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1.8倍标幺值左右, 对风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2 有撬棒电路

在风机直流母线电容处安装并联撬棒电路, 以1.1倍直流电压标幺值作为撬棒电路动作阈值。故障发生后极短时间内, 直流电压上升至动作阈值, 撬棒电路投入, 仿真波形如图5、图6所示。

观察图5可知, 1.1s时由于故障消除而产生的交流电压尖峰峰值有所降低, 三相交流电压也在1.2s左右恢复到故障前正常值;由图6可见, 撬棒电路的投入达到了吸收风电场功率的效果, 直流电压最高值由1.8倍标幺值下降至1.1倍标幺值左右, 在释放了风机剩余能量的同时抑制了过电压, 大大降低了了并网点短路故障对风机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结语

横琴风力发电场是一个典型的小型风电场接入城市电网的案例, 其低电压穿越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采用在风力发电机直流母线侧安装撬棒电路的方法, 提高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使得风电场达到了低电压穿越标准, 在故障发生期间不脱网运行, 也释放了故障期间无法外送的风功率, 抑制了风机直流母线电压上升, 减轻了城市电网故障可能对风机造成的损害。

摘要: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风力发电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拥有足够风力资源的城市新建了风力发电场, 并将风电场的发电直接输入城市电网。本文以珠海市横琴风电场为例, 分析了城市电网发生故障时对风电场的影响, 并采用了一种提高风电场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方法, 通过PSCAD/EMTDC软件建模仿真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风力发电,城市电网,低电压穿越,撬棒电路

参考文献

邹志翔, 周克亮, 袁晓冬.风电场接入对周边地区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电网技术, 2011, (11) .

于德龙, 赵海翔, 曹娜, 等.风电场接入地区的电压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 2006, (06) .

李明东.风电场实现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方案[J].中国电力, 2011, (06) .

小型城市住宅设计研究 篇9

本文对贵州东部山区铜仁市的城市旅游动力进行了研究, 是否存在旅游动力的转化呢?

1 城市旅游动力的转化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驱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外部推动力与内部推动力, 外部推动力指需求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 内部推动力包括资源因素、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 称之为城市旅游动力。

旅游是一种体验的本质特征, 决定了旅游需求的结构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 在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实现旅游的动态发展, 在整体, 动态的发展中向社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以获得社会, 尤其是政府的支持, 而在这样的动态平衡中, 政府、社会的支持与广泛关注会促进城市旅游动力的转化, 城市旅游动力的转化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2 铜仁市城市旅游动力转化分析

铜仁市位于贵州东部, 中心坐标为27°43′N, 109°11′E, 距市区65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际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其旅游发展在1998年以前是典型的自然资源优势自然吸引, 自1998年以来先后举办了8届梵净山国际文化旅游节, 旅游人数由几万人增至几百万, 1998~2008年, 由单一的自然资源优势自然吸引向多因素综合驱动转化, 主动因素在以梵净山为核心的喀斯特自然森林景观以及相应的佛教文化的吸引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 政府扶持, 举办大型旅游节,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旅游需求, 铜仁综合门户网站及旅游频道成为外界了解铜仁, 了解梵净山的主体窗口, 日均点击率已达10万人次。

2008年以后, 铜仁旅游突破式持续发展,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构建立体交通、信息网络, 旅游产品体系, 申报省旅游发展大会, 以优越的水电资源, 优美的城市景观, 改善居民素质, 形成适宜居住的城市形象, 创立城市品牌, 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个城市旅游动力系统平衡稳定, 良性循环, 充满活力。2009年与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联合举办第8届梵净山文化旅游节, 提升了以梵净山为核心的铜仁旅游品牌的形象, 2009年铜仁地区接待游客650万人次, 其中海外游客1.5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 同比增长59.8%, 157.1%, 80%。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6%, 2010年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铜仁召开, 梵净山门票由50元涨至100元, 至2010年, 铜仁城区面积从10万km2增加到23km2, 城区人口从10万发展到21万, 进出核心景区的主体交通大网络初步构建, 铜仁机场改扩建为铜仁-凤凰机场已获民航西南局批复, 湖南凤凰, 张家界, 广西桂林, 北海, 贵州黔东南, 遵义等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已经形成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具竞争力的黔湘桂旅游金三角。

3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 1998年以后, 铜仁的旅游动力发生了从单一的资源优势自然吸引向政府扶持、旅游节带动、环境建设、树立品牌等多因素综和驱动转化、铜仁旅游业向环保化, 正规化, 品牌化, 后现代化突破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继刚, 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 2005.

[2]彭华.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3]冯进松, 代媛媛.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市场论坛.2006.

[4]徐平.喀斯特地区旅游扶贫动力模型的构建--以贵州省农村社区旅游发展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9.

上一篇:给排水设计问题分析下一篇: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