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情况

2024-08-24

运动情况(通用12篇)

运动情况 篇1

0 引言

投掷项目包括推铅球、掷铁饼、掷标枪。虽然各项目中的器械形状、重量以及技术形式各不相同,但合理的技术动作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按项群理论的划分,投掷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目。投掷运动中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过程均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平衡等动作阶段构成,在投掷过程中,运动员将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力集中到投掷臂对器械施力,以最大的速度及最佳的初始条件将器械投出。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运动员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投掷练习。近几年来,我国投掷运动发展很快,已达到世界水平,并在国际上取得较好的名次。但也有相当多的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的运动性损伤,从而影响其正常训练,缩短甚至结束运动生涯,严重阻碍了投掷运动水平的提高。损伤问题已成为影响投掷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运动损伤容易产生部位的统计与分析

1.1 铅球运动员易出现的伤病及分析

铅球运动员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所占比例达77%。运动员在投掷铅球时人体各个环节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活动,在这一进程中需要运动员做出“超越器械”动作。所谓超越器械,从其形态上看是把器械留在身体后面,增大投掷力度的“工作距离”,而从肌肉工作性质上看,是使肌肉在做投掷动作之前,先做退让性收缩,在超越器械时运动员背弓躯干及整个身体的扭转,使进行投掷用力的肌肉拉伸产生弹性势能。铅球运动员长期反复或固定于一种动作,一旦错误形成就会对腰部关节产生重大伤害,这样腰部损伤的发生就会明显提高。其次是膝关节的损伤,所占比例达64%。膝关节可作屈伸、半屈或屈90°时做轻微的旋转运动,在投掷铅球过程中,下肢稳固的支撑才能保证人体对投掷方向产生良好的用力状态,因此铅球技术动作从预备动作开始到最后用力阶段,膝关节都处于弯曲的状态,在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时右腿弯曲(以右手推球为例)程度可达90°,这时右膝关节必须承担大部分体重,而且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腿的蹬转会对右膝产生更大的负荷。铅球运动员技术练习以外还要从事跳跃、奔跑、力量训练及经常变换体位,完成特定的动作,所以膝关节受到的力大而复杂,这是造成该关节损伤的一个外在因素。

1.2 标枪运动员易出现的伤病及分析

标枪运动员肘关节的损伤最为严重,达88%,首先从调查访问中发现,从事标枪运动不久的运动员,常在初春季节早期训练时,由于韧带粘滞性大、技术不熟练,又因为求胜心切,引起神经高度兴奋,在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易引起前臂屈肌抗张力较弱的起始部位 (相应肌肉起点) 出现损伤。其次,在投枪的“挥臂鞭打”动作中,由于肘关节突然过伸,鹰嘴尖击鹰嘴窝底部而产生鹰嘴尖部小骨折,或在长期撞击、磨损的基础上猛力撞击引起骨折。第三,从事多年训练的老运动员,由于超负荷的关节运动。如急骤的伸屈外翻、反复的旋转、撞击、研磨等动作均可使关节软骨磨损,引起创伤性骨关节炎。久而久之,关节面边缘出现了反应性骨质增生,形成骨唇或骨刺,其易折断成游离体,关节腔内刺激物出现,肘关节损伤疼痛。肩关节的损伤占82%,标枪运动员肩关节肌肉力量差、柔韧性差,以及肩不负荷过重、活动幅度超过正常范围、技术动作不正确等,都是肩关节易出现损伤的原因。

1.3 铁饼运动员易出现的伤病及分析

铁饼运动膝关节损伤占56%,完整旋转掷铁饼技术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此阶段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用力技术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高低,过渡阶段技术特点是向前转送髋部,投掷臂尽最大可能后留。在右脚着地瞬间至左脚着地瞬间,左膝关节、左踝关节随着左脚的快速落地,易发生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内侧副韧带呈扇形,分深浅两层,有纵行与斜行两种纤维。深层架于关节隙上下,较短,与半月板中后部的外缘紧密相连。浅层,前纵束较长,起自内上髁及内收结节处,下行止于鹅掌下的胫骨髁约两横指处。后上斜束起于前纵束的后部,下行止于胫骨髁后缘,并延伸于半月板。后下斜束为半膜肌腱下端的一个束构成。前纵束的作用是防止膝外展,膝全伸及全屈都较紧张,只有在150°位稍松弛。后方的两个斜束有防止膝旋转不稳的作用。在运动中,半月板在伸膝向前,屈膝时向后。前交叉韧带比后交叉韧带短,故前交叉韧带于伸膝时最紧张,内侧副韧带在伸膝及全屈时较紧张,随着右脚的转扣着地,右脚不停顿地旋摆,左髋带动左大腿促使左脚尽快摆压着地,由于此时膝关节角。

2 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2.1 科学安排训练计划掌握合理的技术动作

教师应以重视和加强技术动作为本,重视专项技术训练。在日常训练中,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专项高级理论知识,不仅能讲清动作方法和要领,而且能做出正确、无误的动作示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生物力学原理,引导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讲明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其预防的方法。为了有效预防损伤和发挥肌肉群的力量,必须针对性地矫正错误动作,按照正确有效的技术要求,逐步进行练习,在正确技术未掌握之前,投掷次数不宜过多,投掷强度不宜过大。

2.2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做好准备活动

人体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必须在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下才能实现,如运动负荷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则人体能力就不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应随着运动员机体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逐步增加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增加过快、过猛,不仅不能增强体质,而且有损身体健康,甚至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在训练前应进行慢跑,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逐步由一般性活动过渡到专项性活动。另外,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根据个人器官系统的功能状况、气候条件而定。若机体兴奋性较低,就应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一般以身体感到发热为宜。

2.3 提高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投掷运动由于有器械的参与成为田径比赛中最具危险的项目。训练、比赛时应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集中注意力,尽量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所造成的运动损伤,安全、有效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运动成绩。

2.4 加强医务监督

科学的训练或比赛与医学的关系甚为密切。对运动员进行体检,参加重大比赛前、后,都要进行身体补充检查和复查,体检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比赛,伤病补愈者应取得医生同意后在参加比赛,同时要注意训练强度不易过大,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

3 小结

运动员应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保护意识。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应加强对生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学习,全面了解各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关节损伤与投掷技术动作的特殊要求以及技术动作的错误有关,应加强基础技术教学和训练,使运动员掌握正确合理而有效的投掷方法。S

摘要:结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中的技术训练、训练方法、负荷安排和场地等, 从多角度对投掷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损伤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

关键词:投掷,运动损伤,预防

参考文献

[1]蔡存义.运动创伤的力学因素[J].体育世界, 1991, 20 (9) :34-35.

[2]陈萍, 刘素兰, 常兰英.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1996 (4) .

[3]樊玲.田径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昌吉学院学报, 2005 (3) :85-87.

[4]张凤俊.浅谈运动损伤的预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6 (4) :62-64.

运动情况 篇2

调查问卷情况汇总

本次调查下发问卷共20份,收回20份,共涉及以下几项内容:

1、学校是否把学生体育锻炼纳入教学计划 家长调查结果达到

100%

2、学校是否经常开设体育运动。家长调查结果达到100%

3、学校每年是否开一次体育运动会。家长调查结果达到100%

4、学校是否经常开设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家长调查结

果达到100%

5、学校每年是否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家长调查结果达到100%

6、你们孩子每天睡眠是否达到或大于等于8小时 家长调查结果

运动情况 篇3

本文以运城市运城中学、康杰中学、安邑中学、盐湖五中、盐湖二中五所学校的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种类、比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中考体育制度;中学生;运动损伤第一章前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轻者如:擦伤、肌肉拉伤、脱臼等,重伤者如:骨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它不仅会给参加体育活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严重者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同时也会影响运动者的正常生活。中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自身练习来获得的,在复杂的学习过程中,要完全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及措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而方法和措施的确立必须从损伤的原因上查找。本文通过对运城市五所中学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损伤的现状,找出影响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旨在强化学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运城市运城中学、康杰中学、安邑中学、盐湖五中、盐湖二中五所学校的高一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在图书馆,中国知网中收集相关有价值的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文的设计和构思提供有力证据。

2.3.2访谈法。为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几率、项目。特地访问了高一学生、初中體育,并系统分析了发生损伤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为自己的论文奠定厚实的基础。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参加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35.45%是在考试前的的0-1个月开始受伤率最高有35.56%人,47.27%的学生是在考试考试前的1-3个月受伤率达到44.44%,有20.90%训练了3个月以上受伤率20.00%,由此可见,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学生训练的时间越短,当然强度就会越大,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3.2各运动项目导致运动损伤的比例

在中考体育训练项目中立定跳远是最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项目,达到68.89%,1000米、800米次之,达到57.78%。这两项受伤率占大部分。另外,掷实心球占15.56%、一分钟跳绳占11.12%、坐位体前屈占6.67%。仰卧起坐的受伤率最低。

3.3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接受调查的150名学生中有45位学生在运动中受过伤,受伤率达到40.9%。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于损伤的认识不够,体育课中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损伤发生也不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另外有些损伤也是由于一些外部因素造成。下面对于发生损伤的原因作一具体分析。

3.3.1内部因素。许多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都是见篮球就抢,见足球就踢,见单杠就上,忽略热身运动。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占 64.44%。疲劳与动作技术分别占到64.44%、60.00%。一些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也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受伤的比例较高。正确的运动技术,可以使人体的各运动器官达到最省力和最佳的力学状态,而错误的动作技术常常违反运动生物力学特点和人体运动解剖学结构,不仅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还使人容易受伤。另外准备活动不仅可以转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其达到适当的水平,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避免惯性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他的体温,增加肌肉伸展、灵活性和弹性,从而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在身体疲劳时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因此在运动时就特别导致受伤,占总受伤人数的64.44%。另外由心理因素(55.56%),自身素质(40.00%)以及忽视放松练习(66.67%)导致的运动损伤也占有一定比例。

3.3.2外部因素。运动损伤的外部因素主要在于场地、器材因素占总受伤人数的71.11%,营养因素次之占55.56%。场地器材的良好状况与损伤发生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塑胶操场的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受伤的概率远远小于没有塑胶操场的学生,可见场地、器材的重要性。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大部分呢学生选择在早上、中午或用吃饭前后时间进行运动。

3.4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方法

在发生损伤后有一半的学生采取及时就医的方法,这说明学生在思想上比较重视,也有31.11%的学生认为忍忍就过去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发生运动损伤后不要着急,先找教练指导,情况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处理,不要自己强忍,避免损伤的进一步扩大。踝关节损伤处理必须及时有效,在发生损伤后要及时用凉水冲洗或用冰敷,防止受伤部位进一步的肿胀,切忌不要用手揉。康复练习中跳绳活动对恢复踝关节的力量和提高踝关节的坚韧性、灵活性有良好的作用。另外多次踝关节损伤容易造成习惯性扭伤,因此在以后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膝关节边缘损伤者可进行保守疗法(按摩、理疗、外敷中药等),严重者,早期的手术是非常重要的,后期的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腕关节、肩关节、腰部损伤主要还是以外敷膏药为主,加上适当的按摩。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运动损伤部位以擦伤、挫伤最为常见,以肌肉、韧带拉伤次之。以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关节损伤为主,其中踝关节损伤最为显著,膝关节次之。这与学生喜欢立定跳远、1000米、800米是分不开的,大部分学生在落地时不会落地缓冲,最容易导致踝关节膝关节受伤。

(2)在运动损伤产生的各种原因中,准备活动不足和技术动作错误以及身体的疲劳是主要的损伤原因。在技术动作不娴熟的情况下,长时间的训练造成身体疲劳而受伤。

4.2建议

(1)从运动损伤的致伤项目和损伤部位入手,我们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重点加强学生课余活动锻炼。易伤部位如膝、踝关节应加强柔韧性练习以及力量练习,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2)重视体育准备活动,使学生形成的习惯之前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锻炼,使身体兴奋状态,尤其是脆弱地区的活动。

(3)重点加强基本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过分追求结果而不择手段。

(4)端正学生的运动态度,在有对抗性的激烈运动中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碰撞,文明竞赛。(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章苗春.中考体育测试引起运动损伤的调查[J],中国校医,1999,13,(6):436—437

[2]郭艳花.对中考体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00,15,(2):37—38

我国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分析 篇4

关键词:柔道,运动损伤,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发生率,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

复手段等方面的著作和文章, 对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软件对整理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相关伤残互助保险的运动员的原始资料由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http://www.tyjjh.org.cn/)所有和提供。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损伤部位统计

2005~2008年我国柔道运动员损伤共发生940例次。下肢的损伤418例次,在所有损伤部位中发生率最高, 占44.47%;其次上肢211例次,占22.45%;然后依次是躯干(182例次,19.36%),头面部(129例次,13.72%)。表1显示:损伤部位多发于膝关节、腰部、耳部、肘关节、踝关节、肩关节。

2.1.1 下肢损伤

下肢损伤418例中,膝关节的损伤300例次,占71.77%;其次是足46例次,占11.00%;然后依次是踝关节(38例次,9.09%)、小腿(27例次,6.46%)和大腿(7例次,1.67%)。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137例次,占整个膝关节损伤的45.67%;其次是前交叉韧带47例,占15.67%;然后依次是内侧副韧带(38例次,12.67%)、后交叉韧带(21例次,7.00%)和外侧副韧带(7例次,2.33%)。足部损伤中,趾骨损伤16例次,占整个足部损伤的34.78%;其次是趾间关节11例次,占23.91%;然后依次是跖骨(7例次,15.22%)和跖趾关节(4例次,10.87%)。

2.1.2 上肢损伤

上肢损伤211例次中,肘关节的损伤73例次,占34.60%;其次是手43例次,占20.38%;然后依次是肩关节(37例,17.54%)、上臂(27例,12.80%)和前臂(24例,11.37%)。手部损伤中,腕骨损伤11例次,占整个手部损伤的25.58%;其次是指间关节和指骨(均为9例次,19.23%);然后依次是掌骨(7例次,16.28%)和掌指关节(3例次,6.98%)。

2.1.3 躯干部损伤

躯干部损伤182例次中,腰部的损伤106例次,占58.24%;然后依次是胸部(38例次,20.88%)、颈部(36例次,19.78%)。腰部损伤中,腰椎间盘71例次,占整个腰部发病例次的66.98%,然后依次是腰椎(20例次,18.87%)和肌群韧带筋膜(15例次,14.15%)。胸部损伤中, 锁骨17例次, 占44.74%;其次是肩琐关节12例次,占31.58%;然后是胸锁关节5例次,占13.16%。颈部损伤中,颈椎间盘19例次,占整个颈部发病例次的52.78%。

2.1.4 头面部损伤

头面部损伤129例次中,耳部的损伤91例次,占70.54%,然后依次是口腔(12例,9.30%)、头颅/头皮(7例,5.43%)、鼻部(6例,4.65%)和眼睑(4例,3.10%)。而耳部的损伤中,耳廓损伤89例次,占97.80%。

2.2 损伤类型统计

从损伤类型来看,主要以骨折、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耳廓损伤、关节扭伤、椎间盘突出症、脱位和骨关节病(见表2)。

2.2.1 骨折

骨折147例次中,肱骨骨折24例次,占16.33%;其次是锁骨骨折和趾骨骨折(均为17例次,11.56%);然后依次是尺骨骨折(16例次、10.88%)、桡骨骨折(10例次,6.80%)、腓骨骨折和指骨(均为9例次,7.02%)。肱骨骨折中内(上)髁骨折16例次,占66.67%;外(上)髁骨折4例次,16.67%。

2.2.2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132例次中,外侧半月板损伤32例次,占23.70%;内侧半月板损伤22例次,占13.60%;右膝半月板损伤64例次,占53.33%,左膝半月板损伤56例次,占46.67%。

2.2.3 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131例次中,前交叉韧带损伤47例次,占35.88%;然后依次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38例次,29.01%);后交叉韧带损伤(21例次,16.03%),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7例次,5.34%)。

2.2.4 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85例次中,膝关节扭伤31例次,占36.47%;然后依次是踝关节扭伤(28例次,32.94%);肘关节扭伤(12例次,14.12%)。

2.2.5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83例次中,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次,占79.52%,颈椎间盘突出症17例次,占20.48%。

2.2.6 脱位

脱位59例次中,肩关节脱位31例次,占22.03%;然后依次是趾间关节脱位(12例次,20.34%);肩锁关节脱位(11例次,18.64%)。

2.2.7 骨关节病

骨关节病55例次中,肘关节骨关节病40例次,占72.73%;然后依次是膝关节骨关节病(9例次,16.36%)、踝关节骨关节病(5例,9.09%)。

3 讨论

3.1 膝关节是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与曲绵域等[1,2,3]的报道相吻合,是由柔道训练与比赛中,运动员身体移动方向多变、膝关节不断地屈曲、旋转的项目特点所决定。本研究结果发现膝关节的损伤类型以半月板损伤最多,这与崔国庆等[4]的报道相一致;其中,外侧半月板损伤较内侧半月板损伤多见,这与田得祥等[5]报道的我国柔道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外侧半月板多于内侧相吻合。主要是柔道运动在投技做“背负头”、 “穿腿”等高强度对抗动作时,要求运动员膝关节在旋转的状态下,同时合并突然的伸直或屈曲动作所致[6]。Hayes CW 等[7]研究发现柔道运动员频繁地膝关节旋转伤最容易导致半月板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柔道运动员膝关节扭伤及韧带损伤在全身关节扭伤和韧带损伤中均排于首位。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全身韧带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损伤类型,这可能与柔道在使用投技背负头等动作时,要求膝关节处于屈曲90°左右并做外展外旋动作有关。然后依次是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和外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外侧副韧带损伤多见。这主要由柔道运动员膝关节处于屈曲位(45°~50°),小腿突然外翻外旋或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所致[8]。

在平时的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9,10,11,12]:(1)一般准备活动基础上进行充分的专项准备活动;(2)及时纠正运动员错误的技术动作;(3)做好运动医学知识的宣教,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4)加强膝关节的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尤其是损伤后的恢复性力量训练;(5)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本体感受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的训练;(6)重视易伤关节的防护;(7)重视训练期间和训练后的恢复,避免疲劳时进行高强度的对抗练习。

在关节损伤的康复阶段,膝关节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和平衡协调性的力量训练有利关节稳定性及本体感觉的重建,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损伤关节的复发率[11][13,14,15]。

3.2 骨折是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损伤类型。主要是以肱骨骨折、锁骨骨折和趾骨骨折为主。肱骨骨折中,以肱骨内(上)髁撕脱性骨折最多见。多与该项目对抗中在肘关节处于屈曲外翻位情况下反复突然使用前臂屈肌机群强力收缩用力; 在倒地时肘关节处于过伸外翻位且手掌根先着地及在做寝技对抗时肘关节处于过伸外翻位情况下被对方身体压伤等因素有关。在投技对抗过程中摔倒或被摔倒,肩前外侧部先着地是引起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损伤的主要机制。

3.3 腰部是躯干部损伤发生例次最高的部位,而腰部损伤中,腰椎间盘的发生例次最高,损伤类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柔道运动投技背负头等动作中,常常要求腰部在屈曲姿势下,突然变向和带动发力完成进攻动作,因而腰部关节、韧带承受的负荷要大于正常状态,极易的引起腰部急性损伤,而急性腰扭伤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诱因。长期的腰背部力量训练及反复背负头等动作一方面加重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使得腰部在屈曲位或旋转位施加压力易引起椎间盘突出。

肌肉做为外源性稳定系统的构成之一,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对表层的运动肌训练的较多,却忽视了深层稳定肌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传统的力量训练的补充,兼顾深层稳定肌和表层运动肌在内的力量的训练 ,最为关键的是核心力量训练在力量训练中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16],其主要作用在于能稳定运动员的脊柱、骨盆,保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研究证明,核心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能预防腰背部损伤的发生以及利于伤后康复,这与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有关[17,18]。

因而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核心力量的练习、注意主动肌与对抗肌力量的协调发展,保持较佳腹背肌的肌力比(2/3)以及训练后的充分恢复,一方面能减少了腰部急性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对椎间盘的挤压,降低椎间盘内压,从而预防减少腰椎间突出症的发生。

3.4 肘关节、肩关节的损伤是柔道运动员上肢损伤的主要部位。肩关节脱位、趾间关节脱位及肩锁关节脱位是柔道项目全身关节脱位中发生率较高的损伤类型。主要与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不足及本体感觉训练程度有关。肩关节易伤还与球窝关节活动范围广、稳定性差的解剖结构有关。柔道运动中,骨性关节病也很常见,其中,肘骨性关节病最为常见,与肘关节是上肢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有关。

易伤关节周围肌肉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特别是动态稳定的重要因素。日常训练中,在侧重核心稳定下加强肘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及平衡协调性的训练,特别是对本体感受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的训练以及训练后注意充分的牵拉等恢复,能有效地减少上肢易伤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1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膝关节、腰部、耳部、肘关节、踝关节及肩关节是柔道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骨折、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耳廓损伤、关节扭伤及椎间盘突出是柔道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4.2 建议

1110趣味运动会报名情况 篇5

十女生:

班十班个人项目

男生:

负责人:王煜文、李英男

负责人:毕斯曼、张嘉伟

100米:毕斯曼、谢佳钰 800米:冯羽嫣、贾宇 跳远:刘梦瑶、李美育 100米:张洋、李明哲 800米:盖天睿、马绍杰 跳远:杨云轩、关双梁 拼搏一番,步步领先!

实心球:袁小童、吴艳乔

实心球:李正、姜佳良

团体项目,8x150:平子伊、吴艳乔、毕斯曼、张榕月;

绝李佳航、孙又文、宋玮、谷鹏

负责人:毕斯曼、王煜文

不快种快收:张洋、杨云轩;刘列子、朱克意;刘思言、关双梁 负责人:张洋

一过河接力:平子伊、吴艳乔、张欣岩、张玉婷、马倩、王欣、冯春怡、杜雅琪 负责人:平子伊

般履带跑:刘轩彤、刘梦瑶、冯灿、冯羽嫣、陈越、高远帆 负责人:刘轩彤!

协同作战:谢佳钰、李美育;李佳航、李英男;姜佳良、郝晨祺;赵亮、李明哲

负责人:李佳航

定点投篮:沈伯阳、郝宇、刘博文、王煜文、邓永康 负责人:沈伯阳

注:各项目负责人须尽职钓鱼:盖天睿、杨晓娇、王颢睿、郑思涵 尽责,管理好自己的组员,负责人:盖天睿

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进彩带球:姜佳良、白凡博、云鹏 行适当训练,永争第一!

负责人:姜佳良

运动情况 篇6

【摘要】 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业余田径队员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各项目运动损伤的分布特点,以及运动损伤的性质等进行分析,提出减少运动损伤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田径训练;运动损伤;预防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它的特点在于与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术动作,锻炼者的身体状况,场地设施等情况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将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在训练过程中应重视运动损伤给学生带来的危害。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大学生业余田径运动员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在运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规律,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为尽量减少和避免大学生业余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提供参考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咸宁学院田径训练队近3年40名运动员(男18名,女22名)。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受伤原因,部位,性质,以及受伤时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等。

(2)访谈法。通过对咸宁学院田径队近3年的运动员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受伤的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咸宁学院田径队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100% 。经过统计,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从项目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损伤最多发生在跳跃项目中,有21人次,占42﹪,跑的项目次之,有16人次,占32﹪,投掷的有6人次,占12﹪,跨栏的有7人次,占14﹪。

(1)跳跃项目受伤最多的原因。跳跃项目的损伤大多为:半月板损伤,髌骨劳损,踝关节扭伤,挫伤,腰部扭伤,大腿后侧肌群的拉伤,胫骨骨膜炎等。

(2)跑的损伤分析。跑的损伤在田径运动损伤中居第二位,占32﹪,损伤多为肌肉韧带伤,踝关节扭伤,其中短跑项目主要为大腿后侧肌群的急性拉伤,中长跑主要是一些慢性损伤。

(3)跨栏跑损伤分析。跨栏跑的损伤主要有摔伤,占14. .29%,踝关节的扭伤,挫伤,占14.29%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占28.75%,大腿后侧肌群的拉伤,腹股沟的拉伤,占42.86% 虽然跨栏跑的损伤在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损伤程度往往较为严重。跨栏跑技术较为复杂,衔接步骤难,对起跨腿,攻栏腿和摆臂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对运动员素质要求较全面,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严格。又由于其受心理因素(畏惧,过度自信,对自己信心不足)等影响,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跨栏跑的损伤较多,且比较严重。

(4)投掷项目的损伤分析。投掷项目的损伤一般发生在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背部的拉伤,腰部的扭伤,以及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拉伤。铅球的损伤除了上述共性特点外,还有指关节的损伤。标枪的损伤最多,由于其器材本身的特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好的爆发力,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又由于标枪运动是反关节运动,所以运动员受伤部位主要在肩,肘,腰,膝处,其中肘关节损伤最多。

2.从损伤部位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田径运动损伤,下肢损伤最为常见,占64﹪,其中踝关节及大腿后侧肌群损伤最常见;上肢损伤居第二位,占18﹪,主要为肩,肘关节损伤,多发生于投掷项目;躯干损伤最少,占16﹪。在各部位损伤中,最多见的是踝关节的损伤,占30﹪,主要发生在跳跃项目和跨栏跑项目中;其次为大腿后侧肌群部位的损伤,多发生于短跑和跳跃项目中。大腿后侧肌群的损伤多为股后侧肌群的拉伤,主要原因是解剖结构弱点,肌肉形状均为扁细长条型,收缩力差;肌肉的柔韧性差,运动时易拉伤。

3.从运动成绩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高校业余田径训练这一块,运动水平高的同学其受伤次数往往高于运动水平低的同学。以参加田径训练而又未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同学为参照组,参加田径训练而又未入选大运会的同学所受损伤占30%,高于一般同学,参加大运会的同学所受损伤占50%,远远高于参照组的同学。调查显示,高校业余田径运动员运动成绩越好,其受伤的机会就越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因为有些同学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刻苦练习,疲劳,局部负担过重等原因造成的。忽略了身体自身的发展规律,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损伤的发生。另外,训练营养跟不上,不能保证机体所需摄取的养分,也是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损伤成因分析

(1)解剖学特点与技术原因。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也会导致一些运动损伤的发生。由于大学生业余运动员训练年限较短,运动技术水平比较低,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损伤也相当高。各关节的解剖学特点(如膝、踝关节)与如专项技术特点(如掷标枪的反关节运动)等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技术原因。

(2)肌肉力量不足。跳跃项目中,由快速跑转为腾空,对起跳腿的爆发力有较高要求,如果下肢力量不足,就会增加落地技术难度,由于大腿后侧肌群较弱,平时对这部分肌群的锻炼较少造成的,导致损伤发生。

(3)局部负担过重。局部负担过重主要是由于:过分突出专项练习,训练的内容单一,导致身体相应部位负担过重而引起损伤;运动量过大或超过当时身体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伤后,病后,身体机能状态较差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在素质薄弱环节,易出现损伤。高校业余训练,队员都比较年轻,如果长时间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伤害就会比较大,易出现肌肉撕裂,骨折,肌腱劳损,以及过度性损伤。

(4)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调查显示,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占24% 。由于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时间紧,任务重,队员有时难免会出现急燥的情绪,不认真对待准备活动,导致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的基本内容结合的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机能没有改善。另外,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准备活动距离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等都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5)上下肢不协调。上肢力量太弱,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训练水平不够,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等都容易导致上下肢不能协调用力的情况发生,上下肢如果不能协调用力就会导致动作僵硬变形,导致摔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建议

1.重视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重视准备活动是防止各种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准备活动是通过各个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为正式运动做好准备。准备动形式可以多样性,既避免单调枯燥,又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与最后练习内容紧密相联。

2.坚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整体机能水平

(1)坚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结合专项特点,优先发展力量素质。

(2)加强易拉伤部位的练习。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预防关节扭伤,就要增加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可应用专门器械练习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3)重视训练后的恢复与营养。科学化训练是争创运动成绩的必由之路,而恢复训练则是科学化训练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对运动员只有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不采取有效的恢复手段,运动员就会出现过度疲劳而引起各种伤病。在训练完之后,应做一些积极的放松练习,如按摩,泡热水澡,中医药放松等。训练期间的营养也非常重要,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会消耗掉机体的许多能量。训练期间的营养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四、结语

参加高校业余田径队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要从事运动训练,还要学好其它各类学科课程,二者缺一不可。在实际学习中两者又很难兼顾,往往顾此失彼。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发生运动损伤,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他们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习成绩和运动水平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美,李惠玲.对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处理[J].田径1998(8)

[2]赵玉珍.师范院校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分析[J].北京高校体育.1986(3.4)

[3]张雪临,李军,冯勇.学生田径作业伤情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6(2)

[4]王安利.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田径.2001(2)

[5]毕红星.试谈田径运动损伤的预防[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1)

[6]马根深.田径运动中常见损伤及其防治[J].自然科学版.1999

运动情况 篇7

1 关于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想要做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就内部因素来说,指的主要是进行跆拳道联系者的本身的自身素质。自身素质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外部因素,指的是跆拳道运动者进行训练的时候,其周围的训练环境、训练方法、还有人工环境等等因素。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造成的。因此,想要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对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解。

在笔者看来,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即是指运动员的身体、年龄、性别、体力、疾病、营养情况、柔韧性等等。心理因素,只要是指运动员的性格和心里情况。

外部因素,主要指方法方面的因素还有环境方面的因素。方法方面的因素,指运动中间存在的种类还有程度,这是质。还有量,即是指运动的强度还有时间和频率。环境因素,只要指的就是,季节、天气、气候还有海拔等等。同时,还包括有比赛进行时候的人工环境,包括运动器材和设备的情况、运动员的护具使用情况、防护器材的有效性等等。

1.1 生理因素

1.1.1 年龄问题

在青少年时期,运动员的骨骼发育还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这种时候,身体骨骼对于外力的防御能力是不够强的。由于青少年的骨骼还有软骨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脆弱的。另外,骨头的长径生长跟骨骼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肌肉群的发育相比较,还是属于速度比较缓慢的。从医学的角度上面讲,骨头还有骨头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等形成了关节。当人的韧带受到了暴击的时候,就会出现损伤。骨还有软骨往往会首先出现损伤。根据有关研究数据,已经可以看出,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出现损伤的类型主要集中在骨折上。另外,还有扭伤、挫伤。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在成年人组,骨折位居第二位,第一位的是扭伤还有挫伤。这就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1.1.2 关于性别

众所周知,南京的身体内部,脂肪含量只占据有体重的13%左右,但是,在女性身上,这一数据却高达23%。显而易见,男女体内脂肪含量是有着显著的差距的。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另外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女性的下肢轻度膝内翻畸形性比较男性来说,更加的普遍。因此,下肢力线是不准确的。这样,在运动中,就会造成运动员小腿肌肉的积累性劳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女性出现疲劳性胫部疼痛。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差异,那就是女性有月经期。在月经期进行大负荷的训练往往会导致女性出现经期紊乱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女性出现雌性激素分泌降低的情况。长此以往,往往会导致疲劳性骨折。

1.1.3 关于体格、技能还有体力方面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体重比较轻的运动员,相比较体重比较重的运动员,出现运动劳损的几率往往会低很多。这是因为,体重者的体内,有更多的脂肪。这就导致肌肉的发大度降低。身体的灵活性还有耐久性相比较体重轻者都有诸多不如。所以,在抵御创伤的能力方面,体重的运动员也处于不利的地位。体力越好的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的时候,往往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还有,对于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差的运动员,由于动作生涩,不够规范还有到位,因此,相比较而言,也会更加容易受伤,出现运动损伤。

最后,是一些细节方面的原因。慢性贫血、痛经、感冒、睡眠质量不好等情况,都会让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出现降低,无法快速准确的保护自己。这也是导致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原因。

1.2 心理因素

运动员在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之后,注意力往往会出现分散的情况。因此,对于不能更好的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运动员来说,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更大。特别是对于年少的运动员,他们还处于青春期,精神注意力相比较而言,还是不够安定。在出现一些小的情况,就不能够进行专注的训练。在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之后,或者在心情不是很好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更好的运动损伤几率。除此以外,过分的紧张还有运动兴奋等原因,也会造成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在参加大型的比赛之前,往往会对运动员进行集训。在这段时间,由于更加强的训练程度,往往会导致高水平的运动员也出现运动损伤。

1.3 训练方法的因素

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运动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自身体力还有技术条件的原因,只有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不正确的训练方法,有时候会极大的提高运动员受伤的几率。比如,在刚刚接触跆拳道训练的时候,如果马上进行实战,往往就会造成运动损伤。在进行蛙跳训练的时候,主要目的是,帮助运动员增强腰部还有腿部肌肉的力量。但是,如果不注意运动量的话,超过强度的运动,往往会造成运动员出现膝关节损伤还有半月板损伤等情况。所以,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必须要结合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真正的得到进步。

1.4 运动量的因素

不适合的运动量,往往会使得运动员出现损伤。过高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体力消耗过大,无法进行有效的危险规避。

1.5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很多内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其中,自然环境,主要是指气候、天气等情况。人工环境主要包括保护道具的质量、训练场地的平坦程度、训练场周围是否存在可能造成损伤的物品。

2 预防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建议

2.1 对自身状态进行调节

在进行跆拳道运动的时候,运动员一定要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一个有效的调节。对身体方面的,可以进行肌肉训练,让肌肉力量更加的协调和平衡,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其次,在运动之前,要进行热身和放松。运动之前的热身,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热身,可以让运动员的体温升高,促进肌肉内部的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强肌肉的适应性,增强关节的柔韧性。同时,通过热身,还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赛前的调节,让运动员避免出现紧张的情况。

2.2 做好自身保护工作

想要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的情况,就必须对自身进行足够的保护。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必须要带好护具,检查护具的质量。出现不适的情况的时候,要及时的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查。

2.3 建立良好的运动环境

在进行跆拳道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在运动场地还有周边,要确保不会出现容易造成损伤的物品,比如一些尖锐的金属物件等。运动的时候,运动员不能佩戴项链、耳环之类的尖锐物品等等。这些对于运动员的保护,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3 结语

高校运动员竞技水平调查情况分析 篇8

关键词:高校运动员,竞技水平,影响因素

1 研究背景

1987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发文,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从此开启体教结合之路。2003年,国家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外联和组团任务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到教育部,使得推行20年的体教结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打开新的篇章。近年来,随着国家队竞技体育的战略转变,竞技动机成为体育研究者研究的热点,而竞技水平作为影响竞技动机的一个要素,在促进高校运动员竞技动机方面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 竞技水平的定义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同。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射箭及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地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和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竞技水平包括训练强度、比赛态度、后勤保障、经费投入、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

3 研究综述

田麦久(2003)[1]指出,运动员通过竞赛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竞技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林立新,王清生等(2010)[2]采用叶平等编制的CMI量表对171名参加2007年全国定向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定向运动员的竞技动机5个因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不同性别的定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感性体验具有高度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定向运动员在努力取向上具有显著差异,努力取向、感性体验能够有效地区分精英和非精英定向运动员。

马克兰(Markinad,1999)[3]报告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自我决策能调整胜任感知觉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他们观测到:自我决策水平高的时候,内部动机就强。他们同时发现,当自我决策水平低的时候,胜任感知觉的层次对预测内部动机变得很重要,特别是高水平的胜任感预测高水平的内部动机,而低水平的胜任感预测低水平的内部动机。

4 研究对象及方法

4.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条件:(1)年龄在18岁以上在校学生;(2)国家二级以上运动水平;(3)在高校参加训练至少1年。

4.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其中,该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及研制并发放《高校运动员竞技水平开放式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将重复的条目进行概念上的归类,并根据筛选出来的项目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并经过信效度设计最终问卷,对全国部分省市31所高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其中各测量指标的评价分值从0~10不等,各分值代表高校运动员的目标取向强弱,0分代表最弱,10分代表最强。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表1、表2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选择7~9分的人数最多,占总样本的60%以上,且选择1~3分的人数最少,均为总样本的1.1%。

从表3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有7名运动员、约1.0%选择最低分1~3分,有110名运动员、约15.3%选择最高分10分,其中7~9分选择人数最多,有420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58.2%。

从表4、表5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选择4分的人数最多,占总样本的34%以上,且选择1分的人数均为最低,不到总数的2%。

从表6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有7名运动员、约1.0%选择1~3分,有97名运动员、约13.5%选择最高分10分,其中7~9分选择人数最多,有416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62.7%。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2002.

[2]林立新,王清生.我国定向运动员竞技动机特征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报,2010(2):101-104.

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调查情况分析 篇9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条件:(1)年龄在18岁以上在校学生;(2)国家二级以上运动水平;(3)在高校参加训练至少1年。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其中,该研究通过访谈调查及研制并发放发《高校运动员社会认知情况调查表》,回收问卷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筛选出来的项目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并经过信效度设计最终问卷,对全国部分省市31所高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其中各测量指标的评价分值从0~10不等,各分值代表高校运动员的目标取向强弱,0分代表最弱,10分为最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2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超过400名、占样本总数55%以上的人选择7~9分,为最高,最低均为选择1~3分的人,不到总数的1.1%。

表3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有4名运动员、约0.6%选择最低分2分,有86名运动员约11.9%选择最高分10分,其中8分选择人数最多,有177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24.5%,2分选择人数最少,有4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0.6%。

表4、5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选择1~3分的人数为最少,但不同的是表4中选择4~6分的人数与7~9分的人数持平均为44.2%,而表5则7~9分最高,占总数的53%。

表6可知,被调查的高校运动员中,有3名运动员、约0.4%选择最低分2分,有63名运动员约8.7%选择最高分10分,其中8分选择人数最多,有208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28.8%,2分选择人数最少,有3名运动员,占总样本的0.4%。

3 结语

影响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的因素主要由家庭认可、教练认可、队友认可、领导认可、同行认可、同学认可、自我认可构成,多数高校运动员的社会认可的情况大同小异,其中同学认可的程度较低,其余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针对高校运动员这一特征,高校教练员可以制定相关计划来端正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的情况,从而端正态度促进运动成绩提高。

摘要:以高校运动员为特定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全国部分省市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情况进行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主要由家庭认可、教练认可、队友认可、领导认可、同行认可、同学认可和自我认可构成,多数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的情况大同小异,其中维度同学认可的程度较低,其余维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关键词:高校运动员,社会认可,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叶平,霍红,孙小敏,等.竞技动机量表在中国的标准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2):12-16.

[2]王建华.北京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42.

高血压病人运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4月选出广东省的广州、深圳和珠海5家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且能参与运动治疗、无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病程大于6个月的116例高血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复习参考高血压运动治疗的相关文献和研究, 自行设计《高血压运动情况调查表》, 调查表的内容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为病人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确诊时间、费用支付类别。第二部分为运动情况, 包括4个方面, 即运动场所、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及运动知识的来源。

1.2.2调查过程

采取方便抽样法,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5名调查员在2013年7月—2014年4月间, 对广东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16例高血压病病人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进行调查。调查表由调查员发放, 表中内容由病人自己填写;或由调查人宣读, 病人口述选择, 调查人员填写。填写后当场收回, 回收率100%, 条目应答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软件输入数据, 经双人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19.0软件,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场所

本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居住小区和公园, 共占76.7%, 小部分病人在家里运动, 很少去专门的健身机构。这与该群高血压病病人主要是61岁以上 (72.4%) , 病程较长 (5年以上60.2%) 、文化程度偏低 (小学及以下占37.1%) 有一定的关系。他们一般退休在家, 主要的任务是帮助照看孙子, 如果居住的是小区, 或者住所附近有公园, 就会选择在小区和公园进行运动, 这样可以顾家和运动两不误。而且小区和公园的环境比较好, 比起专门的健身场所经济又舒适。

3.2 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时间

在运动时间上, 梁崎等[5]认为, 每次运动最好持续30min~60min, 如运动强度大, 至少应有20min的训练。黄聪敏等[6]提出高血压病人每周要至少安排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运动时要避免清晨和晚间, 最好在9:00~11:00或16:00~19:00进行。本调查发现一半以上 (62.1%) 的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集中在上午, 其次在下午和晚上, 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在30min~60min的88例, 占75.9%。每周运动3次以上者有109例, 占94.0%。说明大部分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在时间上是科学的, 只有少部分病人的运动时间段应该调整, 这跟近年来医护人员的指导及媒体杂志的大力宣传有关。而研究中也证实了高血压病人运动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医护人员和电视、报纸、杂志, 共占89.7%。

3.3 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散步, 占50.9%, 其次是打太极/跳广场舞和跑步, 分别占28.5%和17.2%。目前大家公认高血压病病人的运动治疗方式主要为中等强度的慢跑、快走、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7,8,9], 并取得了很好的降压效果。运动强度则主要根据心率来确定[10], 最大心率=220/210-年龄, 中等强度的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70%[11]。而所调查的高血压病病人, 平时主要以散步为主, 运动时很少测量自己的心率, 一般以不出现不适症状为标准。

参考文献

运动情况 篇11

【关键词】社区;少年儿童;轮滑运动;运动损伤

轮滑运动是一种休闲运动,近年来发展成为竞技项目,是一项全世界青少年为之倾倒的运动。它起源于18世纪初,是由溜冰演变形成的运动项目,兴起于1863年在1995年的ESPN第一界极限运动会更把它推向了繁荣期,到了21世纪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运动,风行世界各地。轮滑不仅能增强臂、腿、腰、腹肌肉的力量和各关节的灵活性,对提高平衡能力也有特殊效果,而且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也有改善和加强。少年们参与其中,更会从摔倒爬起中得到启发和磨练。〔1〕近几年轮滑运动在我国社区内的发展呈现低龄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参与到其中。但是,轮滑运动的练习者经常发生一些运动损伤,给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一些预防轮滑运动损伤的方法,仅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在商丘市各社区内进行轮滑运动的少年儿童的运动损伤情况,随机对60名轮滑运动参与者的家长进行采访。其中,男孩家长50名,女孩家长10名。

1.2 研究方法

对采访记录的内容进行数理统计,然后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有56人发生过不同次数的运动损伤,结果如下表1所示。

同时,调查发现,56人的损伤部位各有不同,结果如下表2所示。

3.分析

3.1 运动损伤的次数

表1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年内有91.67%的少年、儿童发生过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的损伤。其中,一年发生两次运动损伤的最多,占43.33%。另外,男性较女性的损伤发生率更高。

3.2 造成各部位損伤的原因

3.2.1 表皮擦伤的原因

表2调查结果显示,表皮擦伤最多,97次,占58.43%。主要原因是轮滑速度很快,重心很难控制,极易摔倒。

3.2.2 上肢损伤的原因

因为摔倒时,上肢直接着地受力较大,造成关节韧带拉伤、脱臼、骨折等。主要为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损伤以及上臂骨折等,共29次,占17.47%。

3.2.3 下肢损伤的原因

主要因为重心难以控制,无法落到支撑腿上,两腿外掰坐地,造成膝关节扭伤。另外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大腿肌肉、大腿内侧韧带的拉伤。共21次,占12.65%。

3.2.4 腰部、头部及其他损伤的原因

腰部、头部及其他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两人或多人猛烈撞击并摔倒。猛烈摔倒造成腰部扭伤、头部撞伤、尾骨摔伤等。19次,11.45%。

4.损伤的预防

4.1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以防为主,减少伤害

4.2 运动前,检查运动装备

包括轮滑鞋和护具,主要检查这些装备是否安全。这样可以减少一些由于器械造成的伤害。

4.3 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

热身之后要活动一下关节,主要是脚踝、膝关节、大腿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如大腿肌肉、大腿内侧韧带的拉伤等。

4.4 运动时,要到正规的轮滑运动场

不要在篮球场、排球场以及大路上进行运动,要到正规的轮滑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场地不够平整、光滑容易导致摔倒;而大路上来往车辆、行人很多,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在正规的场地内,也要遵守规则,不可在场地内追逐嬉戏、横冲直闯,以免造成撞击。

4.5 运动中,要带好护具

完备的护具可以保护身体的很多容易受伤的部位,如膝关节、肘关节、头部等。尤其可以预防这些部位的表皮擦伤。

4.6 初学者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

初学者在培训时,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4.7 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尤其是初学者,运动一定要从基础开始,不可好高骛远,追求过度的难度。如旋转、跳跃等。

5.结论

轮滑运动受人数、性别、场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极易发展和普及。轮滑运动在我国社区内的发展呈现低龄化现象,参与轮滑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小,但是运动损伤率非常高。在轮滑运动中,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做到预防为主,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http://education.163.com/edu2004.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面面观 篇12

一、传送带水平放置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 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 物体置于传送带一端的初速度为v0.

1.v0=0, 如图1所示, 物体刚置于传送带上时由于受摩擦力作用, 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μg的加速运动.假定物体从开始置于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 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显然有: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 后匀速;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v0≠0, 且v0与v'同向, 如图2所示.

(1) 当v0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 后匀速;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 当v0>v'时, 因v0>v', 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时, 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μg的减速运动, 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 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显然有: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减速;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减速后匀速.

3.当v0≠0, 且v0与v'反向时, 如图3所示, 此种情形下, 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上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μg的减速运动, 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 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 显然有:

v≥0, 即时, 物体将一直做减速运动直到从传送带的另一端离开传送带.

v<0, 即时, 物体将不会从传送带的另一端离开而从进入端离开, 其可能的运动情形有:

(1) 先沿v0方向减速, 再反向加速直至从放入端离开传送带;

(2) 先沿v0方向减速, 再沿v0反向加速, 最后匀速直至从放入端离开传送带.

二、传送带斜置

设传送带两定滑轮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物与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物体置于传送带的一端, 初速度为v0, 传送带的速度为v'.

1.当v0=0时, 如图4所示, 物体刚放到传送带的下端时, 因v0=0, 显然只有f-mgsinθ>0, 即μ>tanθ时, 物体才会被传送带带动从下向上做加速运动, 且加速度大小为:a=μgcosθ-gsinθ, 假定物体能一直加速运动到上端, 则物〗体在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

, 显然有: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直至从上端离开;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直至从上端离开.

2.当v0≠0, 且v0与v'同向时, 如图5所示.

(1) v0

(1) μ>tanθ, 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上时, 因v0

, 显然有:

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直至离开传送带上端;

时, 物体将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直至离开传送带上端.v'≥v20+2 (μgcosθ-gsinθ) 槡L

(2) μ

v≥0, 即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减速运动直至从装置的上端离开;

v<0, 即时, 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向上做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后向下做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加速运动直至离开装置的下端.

(2) v0>v'时

(1) μ>tanθ, 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上时, 因v0>v', 故物体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假定物体一直做减速运动, 则物体离开传送带时速度为:, 显然有:

时, 物体将一直减速直至离开传送带上端;

时, 物体将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直至离开传送带上端.

(2) μv', 故物体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做减速运动, 则物体离开传送带上端时速度为:, 显然有:

时, 物体将一直减速直至离开传送带上端;

时, 物体运动较为复杂.物体刚开始滑上传送带时, 因物体速度大于v', 故物体做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当物体速度减小到等于v'时, 由于继续减速其速度将小于v', 此后加速度大小变为a=gsinθ-μgcosθ, 但是只要其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 就一定能从传送带的上端滑出.

若, 则物体有下列两种可能的运动情形:一种情形是先向上做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后向上做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直至离开传送带上端;另一种情形是先向上做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再向上做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最后向下做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加速运动直至从下端离开传送带.

3.v0≠0, 且v0与v'反向, 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下端时, 物体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μgcosθ的减速运动, 假定物体一直减速, 则其离开上端时速度大小为:L, 显然有:

当v≥0, 即时, 不论μ为何值, 物体将一直减速直至离开传送带上端;

当v<0, 即时, 则在μ>tanθ时, 物体将先向上减速后向下匀速直至从下端离开;在μ

上一篇:阅读课中的情景教学下一篇:计算机测控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