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生态经济圈(精选3篇)
武陵山生态经济圈 篇1
摘要:本文分析了武陵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与面临的问题,认为发挥绿色信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特点分析了绿色信贷的设计与风险管理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信贷,武陵山片区
一、引言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要本着为当代人和后代人均衡负责的宗旨,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为国家、民族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保留、创造坚实的自然物质基础。早在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绿色信贷开始在我国发起。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推出的“绿色信贷政策”,希望在金融信贷领域确立环境准入门槛,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序发展和盲目扩张的资金来源,以推动可持续发展。2012年,银监会制定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信贷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
武陵山区是贫困地区,有着强烈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信贷,是当前武陵山区推进“精准扶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武陵山区生态经济与绿色信贷发展
1、武陵山区生态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文明建设、农田生态文明建设、荒漠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等。
武陵山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人文资源,充分利用其既有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生态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泸溪县的柑桔,桑植、鹤峰、龙山的百合、生态烟叶和高山茶叶,分布湘鄂的大鲵等,已成为武陵山区的主导产品和知名品牌。另外,武陵山区是农村新能源开发的示范地区,20%以上的农户使用了沼气能源、太阳能和节能灶,循环经济开始凸显。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张家界市旅游收入占GDP50%以上,武陵源区95%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旅游。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武陵山区生态旅游经济圈正在形成,原始森林度假、自然风景观光、天然温泉沐浴、地震遗迹考察、稀有大鲵观赏等生态旅游人次规模逐年扩大,区域联动不断加强。伴随张家界世界旅游精品的打造,武陵山区将成为我国以生态旅游为特征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
2、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武陵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片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人均耕地面积为0.8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因此,片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生态环境制约。同时,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要求武陵山区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要求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0%以上,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下降;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和较强的救援处置能力。
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更为有效地配置和利用金融资源,提高资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用效率,发展绿色信贷是重要手段。
3、绿色信贷是武陵山片区金融扶贫的重要内容
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其目的是引导资金、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邓聿文,2007)。
近年来,武陵山片区金融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以湖南来凤、龙山两县为例,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两县全面推进区域发展“十个一体化”。经国家相关部委批准,两地农信社共同打造了全国第一个跨省免费支付结算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双方可以为对方居民办理贷款、还款业务。来凤、龙山两县农信社还启动了资金汇划、票据业务等同城化业务,每年可为当地百姓节约手续费近500万元,实现货币信贷跨省互贷金额1亿元以上。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结合“精准扶贫”,片区金融机构创新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推进“惠农通”农村普惠金融等金融服务,以绿色信贷推动了金融扶贫。
三、对开展绿色信贷的几点思考
1、商业银行应建立绿色信贷服务专业化队伍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领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跨行业的领域,细分行业较多、学科交叉较多、地域特色显著,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客户在该领域的风险普遍具有独特的表现。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绿色信贷团队,统一研究并管理绿色信贷业务十分必要。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评审等部门设立专人或机构负责绿色信贷的政策研究、市场调查、产品开发、营销组织、风险管控、业务合作、对外协调等职能。
2、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将催生新的技术和产业,金融机构应在生态产业新领域寻找突破点。针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一现状,一是银行应准确量化从事节能环保产业企业的节能项目运营质量和节能效益,努力开发专利权质押融资、收益权质押融资、碳资产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融资等创新产品。二是加大节能环保融资产品的创新。结合国家建筑节能认证、能耗审计、以及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等政策,进一步加强对节能优秀工程、重点节能企业以及环保服务企业的分析研究,在有效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创新推出符合节能环保领域需求的各类融资产品。三是积极创新和探索减排领域相关融资产品。认真调查研究低碳节能环保的运行规律,密切跟踪国家应对清洁发展机制(CDM)审批政策、气候变化、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结合绿色环保信贷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适合的融资及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推出以核证减排额为还款保障的新型融资资产品。四是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信贷领域的金融租赁业务。充分挖掘国有商业银行目标客户对余压余热利用装置、低温余热发电设备、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及稀土永磁电机、变频电机等高效节能设备以及除尘、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的金融租赁需求。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积极探索和创新碳排放领域相关融资产品、节能融资产品、绿色信贷领域的租赁业务及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循环项目与低碳项目的研究、实施和发展,利用金融手段鼓励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另外,银行应提升绿色环保信贷领域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以风险管理为前提明确严控制度政策
首先,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带来的系统性信贷风险,尤其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钢铁、铁合金、铜冶炼、电解铝、铅锌、水泥、平板玻璃、电石、焦炭、火力发电、化工、造纸、纺织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信贷风险。加快转变信贷观念,以“绿色信贷”建设为抓手,积极实施现有融资客户的结构调整和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工作,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其次,对于已介入的列为国家环保产业政策限制类的项目(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风险、贷款质量和贷款迁徙变化情况,加强贷后管理,逐步退出。对已介入的列为国家环保产业政策淘汰类的项目(企业)、商业银行行业信贷政策确定退出类企业和产品涉及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企业,特别是不符合能耗标准的企业和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的企业,要加快已有融资的退出步伐,认真落实资产保全措施,尽快退出或清收转化,以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4、建立环保信息的沟通协调机制
商业银行各级业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当地环保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逐步建立起绿色环保信息的常态沟通机制。通过互访、定期沟通等形式及时了解环保政策的要求和标准,掌握企业节能环保违法信息,配合环保单位纠正、制止、制裁企业的节能环保违法行为,逐步形成环保与信贷的协调机制,开辟节能减排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5、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和中小城镇快速发展
对于积极服务于新兴产业和中小城镇的金融机构,政府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如通过财政贴息、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份额、调低再贴现利率等风险补偿手段鼓励这类金融机构,提高其行为积极性,并对同业机构产生示范扩大效应。政府要对新城镇化中金融机构的配合进行顶层设计,规制同业间的过度竞争,形成金融合力,强化对新兴产业和中小城镇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协会: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货指引的通知[Z].(银监发〔2012〕4号)
[2]邓聿文:为企业节能减排构筑“绿色信贷”[N].上海证券报,2007-7-20.
[3]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iwuling.com/column/tongjishuju/wenhua/2012/0322/2105.html.
[4]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武陵山生态经济圈 篇2
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
情况简介
一、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1、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行政区域涉及36个县市区,其中,湖北省16个、河南省10个,安徽省10个,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2800多万。
2、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包括大别山山脉的武汉市新洲区、黄陂区,随州市的广水市,黄冈市有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蕲春、团风6个县市,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安陆市
3、湖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决定设立“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建设“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体要求,以“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使大别山革命老区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解放思想的试验区、艰苦奋斗的创业区、民生改善的先行区,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湖北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1、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主线,以土家、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渝鄂湘黔4个省(市)毗邻地区,其范围包括湖北省恩施州、长阳县、五峰县,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石柱县,贵州省侗仁地区及遵义市的道真、务川、正安、凤冈县,共52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国土总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00多万人,土家族、白族、侗族、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占武陵地区总人口的63%。武陵山区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1
也是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中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包括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的8个县市,宜昌市长阳和五峰2个土家族自治县等共十个县市。
武陵山生态经济圈 篇3
1 生态绿心战略与首位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
实现生态保护与首位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是当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无论是从区域环境角度出发, 还是从城市功能定位出发, 生态绿心是协调融合发展的路径, 生态城市更是打造生态绿心与构建首位城市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生态城市是一种融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 即把城镇化看成由各种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自然要素组合而成的复杂开放的系统, 形成“社会—经济—自然”融合的复合系统, 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发展持续的人类居住区。因此, 生态城市是生态绿心与首位城市互动发展的追求目标所在。
1.1 生态绿心战略对首位城市建设有着内在的推动作用
首先, 生态绿心对首位城市环境的优化作用。生态绿心战略为首位城市建设营造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宜居宜业宜学宜商的外部环境, 使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到生态绿心战略的意义和作用。生态绿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在环境和物质基础, 又是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天然优势产业, 通过对生态资源及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发展, 为首位城市的构建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怀化在打造武陵山片区首位城市的进程中, 发展生态绿心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并不矛盾。相反, 生态绿心的打造可以推进首位城市的建设。其次, 生态文化丰富了首位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生态文化是生态绿心战略的基本属性, 生态文化对首位城市文化建设有着一种强大的诠释和促进作用, 对首位城市在文化方面的积重弊端, 有一种积极的抵制和抗争本能。生态文化能够不断地提高城市社会群体的地方文化意识, 不断地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加大对文化资源保护的投入与建设;生态绿心战略还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从被动转向主动, 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在构建首位城市的过程中, 怀化要全力打造五溪文化品牌, 弘扬五溪文化精神, 把以五溪文化为主线的多元文化融入首位城市的建设之中, 为城市注入了灵魂。现在, 横亘千古的五溪生态文化已经成为了解怀化的一个窗口, 担负着宣传怀化构建首位城市的文化内涵。再次, 生态绿心对首位城市的空间改造、扩容、功能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打造生态绿心, 能有效地改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质量, 并积极地推动其空间容量的合理扩大, 从而科学地完善城市空间的功能体系, 大大完善首位城市综合功能体系建设的前进步伐。生态绿心战略对首位城市的空间影响, 体现在对城市原有空间的改造上。城市郊区的主题公园、生态绿心景区、生态绿心度假区等, 对城市空间结构、质量的改造, 特别是城市空间容量的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加, 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所以, 加大城市生态绿心空间合理规划与合理布局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找到最佳结合点。最后, 生态绿心战略对首位城市的人口集聚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生态首位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生态首位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依托现有城市, 根据生态学原理, 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在“生态文明”指引下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生态绿心战略, 就是构建怀化生态文明城市的具体要求所在。它能够吸纳、集聚和消化更多的人口集中于城市, 推动构建首位城市的步伐。生态绿心对于人口集聚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发展及其产业联动效应所产生的对城市人口的吸纳与消化能力上。生态首位城市为生态绿心和生态文明找到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而使生态绿心战略实现了从规划目标飞跃到具体构建的现实路径。
1.2 首位城市的构建对生态绿心战略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首位城市的构建是实现生态绿心战略的建设点和增长点。首先, 首位城市的构建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生态绿心战略的最主要表现。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质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也开始日益重视, 生态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途径, 并且正在我国迅速生成和增长。完善的生态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基础, 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 可以发展出主要如生态公园、交通运输、餐饮、观光、商贸、旅行、娱乐、消费等多种依托生态资源的经济体。此外, 还可发展各种层次的辅助服务机构和组织, 这都是城镇化过程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多方支点。其次, 首位城市的构建能够促进生态产业的拉长与开发。生态资源除了能够提供森林树木、吸收CO2、释放氧气之外还能提供很多生态产品, 如动物、林果、花卉、次生动植物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资源特色, 可以发展不同的生态产业, 最主要的有野生动物资源产业、林果深化加工产业、次生动植物开发产业等等。挖掘生态资源, 开发生态产品, 又是生态城市和经济建设的生态体现和价值选择。最后, 首位城市的构建促进使生态环保产业化。生态环保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持续的生态工程, 需要有组织的、科学的、专业的主体承担, 这一投入过程本身就对首位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要发挥生态环保中人们大众的的力量,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生态融入到自然———社会大系统中去, 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生态建设和生态服务的工程。突出生态绿心战略中“以人为本”的目的性和发挥人的主体参与性, 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使生态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生态保护产业中。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集中力量让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大众,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贡献。首位城市的构建就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就是通过对生态环保类基础设施的投资, 加强城镇道路、停车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瓶颈领域的投资, 推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形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基础设施。此外, 需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电网和危房改造,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建设将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 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因此, 加快首位城市建设的步伐, 必须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 把城市发展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生态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作为重中之重, 为首位城市的快速推进和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通过在城市建设中突出生态绿心和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护, 以及在城市管理中注重生态平衡, 在城市发展中塑造城市生态文明, 基本建成山水融合、生态环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来进一步提升首位城市品味、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城市, 从而实现生态绿心与首位城市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2 怀化打造生态绿心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
2.1 打造生态绿心的战略目标
“生态立市”是怀化的发展实际;“会呼吸的城市”是怀化的靓丽名片。山清水秀、绿意盎然, 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舒畅的气息, 涌动着五溪人民创建生态城市的铿锵步伐。怀化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湘黔、焦柳、渝怀铁路、沪昆高铁及拟建的怀邵衡铁路在此交汇, 在现代化的强劲助推下, 怀化已发展成为大西南的桥头堡, 大湘西南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现在走进怀化, 街道干净整洁、院落窗明几净、城市高楼林立;渠水、河水清澈见底, 整个市区越变越美, 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山水田园的立体画卷跃入眼帘。怀化决策者们提出“生态立市”的新思路:打造生态怀化,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 树立绿色怀化品牌形象, 努力探索生态良好、后发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安全、产城一体互动耦合共生共赢的发展路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实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融合、相互发展, 努力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五溪源模式”。 (1)
2.2 战略定位
“十二五”以来, 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 紧紧围绕“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战略目标, 大力实施“科技引领、交通先行、兴工活商、富民强市”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的理念深入五溪大地, 铿锵有力地实现到2020年怀化市的老百姓和全国人民一道, 一同步入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基本理念, 促进传统城市向开放循环城市、互补型共生城市、智慧型物联网城市转型, 致力于建设自然型生态城市 (生态保护、景观生态、人居环境) 、竞争型生态城市 (生态产业、社会就业、生态园区) 、共生型生态城市 (经济发展、人文生态、社会进步) 互相协调、互为依托、文明共进的现代生态文明之城。
3 怀化打造生态绿心的具体措施
3.1 外环:加强片区生态系统的构建
加强生态林保护与建设。片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所以一切围绕生态, 一切服务生态, 一切发展生态。当前, 武陵山片区积极实施“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国家文明城市”五城同创, 打造“天然氧吧”和碳汇大市。武陵山片区山同脉、水同源、史同治、经济同型、文化同根、生态同圈, 构建武陵山民族生态经济区是片区人民的共同宿愿, 也是“中国绿心”的一道天然屏障。围绕这一目标, 各市州共筑武陵山生态之梦。像怀化市颁布实施《湖南怀化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办法》、《湖南怀化市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办法》、《怀化市生态公益林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和条例, 做到不利于生态建设的规划不出台, 不利于生态建设的项目不立项, 不利于生态建设的开发不上马。抓好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流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推进植树造林和天然林管护, 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实施“绿色行动”拓展工程, 推进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和河流两岸的绿化带建设, 提高森林覆盖率。推进石漠化治理。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 有效遏制石漠化面积扩大, 逐步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功能。开展碳汇交易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试点。
3.2 内环:筑固城郊生态系统的屏障
围绕生态立市战略, 怀化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五城同创”作为全市人民的工作目标, 以“鹤中洪芷”圈界为城郊生态系统的屏障, 东南面至梁山康龙自然保护区, 西南面沿舞水河风光带延伸至黔城托口西海风景区, 西北面以三道坑自然保护区为屏障, 北面将中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向西扩展, 构建了“鹤中洪芷”一体化的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延伸了首位城市的发展触角。为了巩固城郊生态系统屏障, 坚持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先后组织实施了名山 (芷江) 自然保护区、崇云山 (洪江) 国家森林公园、舞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建设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 带动了生态建设的大发展和快发展, 年均新增造林面积7万多亩。十八大以来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以十八大精神为纲、生态建设为本,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精神, 严格按照怀化生态首位城市建设规划,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通过“碧水青山蓝天”工程, 让广大老百姓深受其益。同时, 通过这项工程具体到我们的工作当中, 调减商品林采伐限额, 抓好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和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等工作, 推进100公里走廊绿化工程为主的“三边”绿化, 加强公路、铁路两旁乱采乱挖林地的整治。规范河道采砂行为, 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同时, 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抓好地质防灾工作, 促进矿山和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三道坑原始次森林景区位于芷江县五郎溪乡境内, 距县城46公里, 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 地势险峻, 山峦叠嶂, 有三道坑百米高瀑布、飞龙瀑布、虎啸瀑布、横生桥、情人岩、夫妻树、万缕根等几十处景观和许多珍贵树种及众多的野生动物;第四是围绕城市建设同步建设的三边绿化工程、碧水青山蓝天工程、沅陵至通道千公里绿化提质、芷江爱国教育绿色基地等都是生态绿心战略与构建首位城市同步推进的重要项目, 正逐步筑牢加固城郊生态圈。
3.3 内核:打造城市生态系统的航母
怀化市围绕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 勾画了“碧水青山蓝天”工程行动规划;紧锣密鼓地布署了“净水、增绿、治污、除脏”的既定目标, 突出集中整治和工程治理相结合, 真正做到“防洪、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现实目标;开展“绿化工程、绿化怀化”的创建工程以及“节能减排”的持久战, 统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大局性。近些年来, 先后开展了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和青山生态系统工程, 基本建成了“三山一环多个组团”的绿化主体框架, 构筑了“乔、灌、草”的复合景观生物群落, 形成富有南方山区特色的城市森林体系。今年, 全市全社会投入100亿元, 植树2.06亿株, 造林90.6万亩。目前, 全市林木绿化率由5年前的42.99%提高到44.48%。怀化市区域内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 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 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 其中的康龙 (省级) 自然保护区离怀化市区仅15公里, 不断地拉伸了城市的生态绿心。当前围绕城市建设同步建设的三边绿化工程、碧水青山蓝天工程、沅陵至通道千公里绿化提质、自然保护区建设、钟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芷江爱国教育基地既为怀化构建首位城市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又为城市建设的绿化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使怀化的城市建设更生态, 城市生活更宜居。城市绿地工程在对原有公园、广场等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管护的基础上, 加快实施了新建城区绿化工程, 进一步完善了街旁绿化、专类公园等绿地建设。围绕太平溪和舞水河流域及沿岸, 建设公共景观绿地, 截至2013年底, 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与10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分别达到68.2%、40.3%和18平方米。怀化城区新建一批路桥, 亮化改造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新修了五溪文化广场、香洲广场、天星广场, 实施了太平溪综合治理工程。怀化高标准、精细化打造的迎丰路、红星路、天星东路、本业大道等六条精品绿化道路初展英姿。新增城市绿地68公顷,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怀化正在筹建的三个城区市民休闲公园, 无论是分布格局和规模上都是非常科学合理的。首先是位于怀化市城区西面的钟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是怀化市的一个重要生态绿心, 园内沟谷纵横、溪流淙淙, 森林景观绚丽多彩, 环境清新怡人, 动植物种类繁多, 保存完好的数千亩原始次生林以及大面积针阔混交林构成的天然植被群落, 季相变化明显, 呈现百花争春、绿叶抱夏、红叶迎秋、翠柏伴冬的迷人景色;第二是坐落在怀化市南部的康龙省级自然保护区, 离市区仅15km, 该区内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且森林植被也非常茂盛, 奇花异木多姿, 更为重要的是山崖瀑布极为壮观。康龙自然保护区良好的区位和生态优势, 为怀化市打造成城市绿心提供了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 即将成为怀化市东郊的又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第三是位于市区北面城郊的骑龙山———寨子坡森林公园, 植被茂密, 物种多样, 层峦叠翠、壑谷幽深, 连为一体, 构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距离市区仅13公里之远, 交通便捷, 新建的怀溆高速公路纵跨而过。规划区面积15km2, 区内环境优美, 植被资源环境丰厚, 地势平缓但不免险峻陡峭, 山峦叠嶂又不失开阔舒坦, 溪涧跌宕起伏, 水清甘甜, 游人在不同的季节里, 都能领略到独特的山野情趣。
通过围绕建设生态品牌的一系列措施, 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品位、对外形象显著提升, 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时也插上了绿色的翅膀, 园林绿化、环境美化、城市亮化和生态进化已经成为怀化一张靓丽的名片, 彰显着怀化首位崛起的魅力。
4 怀化打造生态绿心的保障措施
生态绿心区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的花园。目前, 怀化市的生态绿心圈是以“鹤中洪芷”一体化的前提, 这里有“鹤中洪芷”的沅江及其支流舞水、湿地、农田、森林、山体等多种自然生态资源, 是怀化首位城市建设中生态安全的一道防线。
4.1 实施规划先行
即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绿心, 实现怀化首位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鹤城区是综合中心城, 要改善基础设施, 发展现代物流商贸等第三产业;中方县是生态工业园, 是怀化最宜居的地方, 同时发展新兴生态工业;洪江市将是能源基地和工业核心;芷江县要建成现代航空港, 并顺势发展旅游、航空物流和空港服务型加工业。在城市建设发展布局上, 要以城市规划为指导, 坚持“工业外移, 市区扩张”的发展格局,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强化基础建设、突出重点工程, 坚持生态保护、优化建设氛围, 工业外移就是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 以优惠政策吸引具有拉动作用的工业大户入驻园区。不断完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 (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 建设, 为工业园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在建筑风格上, 要以小区为单元, 或欧式、或中式、或现代, 营造独具一格, 过渡协调, 中西合璧的总体建筑风格。鼓励和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 不断建设风格独特、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 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社区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 还要统筹城乡发展, 优先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经济特色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城镇, 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4.2 强化措施保障
凭借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科学合理地规划生态绿心范围, 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对其进行功能分区, 进一步明确绿心地区界线, 加大绿心保护力度, 避免盲目地过度开发和利用, 严格控制绿心区域各类建设用地审批, 对生态绿心的重点保护区, 一律禁止新增建设用地。同时, 为了加强生态绿心区的建设, 我们还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多种途径来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 增加对生态绿心的建设投入, 生态绿心将成为市民居住、休养和疗养、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的集结地。其次, 针对怀化城市内的生态绿化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但其建设规划面积还不够, 后期管理问题也是一个影响怀化市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怀化的某些区域的绿化暂时发展得不错, 但却是种而不管, 任其自由生长, 自身自灭。往往不需要几年, 绿化又会恢复现状。城市的监管力度同样也是不到位。市民的素质更是造成后期管理困难的关键。广泛开展绿化祖国、美化城市的舆论宣传活动, 增强各级领导与民众的绿化意识, 了解绿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 使其理解绿地对城市的意义和重要性, 把绿地建设提高到改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促进土地增值以及改善城市形象的高度, 让绿化、生态的概念深入人心。开展捐资建绿, 认养绿地的活动, 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绿化发展。
4.3 落实法律保障
不断明确和完善生态绿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制度, 为生态示范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怀化市政府已相继出台《怀化市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舞水河怀化段环境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打击非法排污、乱采滥挖等行为。在新建项目上, 怀化市严格把好生态环保关, 坚持否决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项目, 淘汰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在今后的生态绿心和首位城市建设中, 为了不断规范和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 根据需要, 怀化市仍可制定出台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 如《关于城市小区绿化达标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规定》、《怀化市城市生态绿心管理暂行条例》等, 以此来规范整个城市的建设, 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保障怀化市生态绿心建设成果。
摘要: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 怀化市正致力于打造武陵山片区生态首位城市, 生态绿心战略是区域发展的“基”与“石”, 也是城市建设的“肾”与“肺”。本文通过对生态绿心战略与首位城市建设互动关系的分析, 发挥怀化的生态优势, 放大怀化在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绿心”效应, 强力打造片区的首位城市, 充分发挥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二者互动融合, 加快推进生态人文城市建设, 实现怀化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关键词:生态绿心,首位城市,城市建设,武陵山片区
参考文献
[1]黄泽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的基本路径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10, 29 (10) :50-52.
[2]黄泽海.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 27 (1) :59-62.
[3]黄泽海.加快转变怀化经济发展方式——理念、模式及路径选择[J].怀化学院学报, 2011, 30 (7) :23-26.
【武陵山生态经济圈】推荐阅读:
寄武陵道友,寄武陵道友齐己,寄武陵道友的意思,寄武陵道友赏析06-17
武陵山地区09-24
武陵山片区09-24
武陵山民族地区08-16
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06-01
武陵春 警执法,武陵春 警执法刘志渊,武陵春 警执法的意思,武陵春 警执08-02
武陵地区06-01
武陵特困区05-30
武陵源区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