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转让价格

2024-12-2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土地转让价格(共3篇)

土地转让价格 篇1

随着我国植物品种权立法的完善和申请授权数量的增加, 在育种者获得植物品种权后, 如何完善植物品种权交易运作机制, 促进植物品种权的合理流动, 实现植物品种权价值最大化, 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品种权的市场流动方面, 品种权的转让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因此研究品种权的转让行为特别是所转让的品种权的价格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关于植物品种权转让的相关概念界定

1.1 植物品种权转让的概念

植物品种权的拥有者可以拥有的权利包括转让权, 这种权利是指品种权人可依法转让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 也可依法转让品种权。而本文研究的是植物品种权的转让这种市场行为。品种权的转让是拥有品种权的种子企业 (也可以是育种单位、个人或科研机构) 通过品种权的转让来获得一定收益, 这是一种理想的价值实现手段。

1.2 植物品种权转让的方式概述

植物品种权的转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 一次买断方式, 即在品种权转让合同中一次算清品种权的受让方应当支付的品种权买断费用数额;第二, 收益分享方式, 即按照转让品种权一定时期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来确定品种权费用的数额, 按期付费;第三, 收益分享和买断相结合的方式, 该方式融合了一次买断和收益分享两种形式。

2 植物品种权转让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植物品种权自身价值

植物品种权的自身价值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植物品种权先进性。所谓先进性是指具有品种权的种子与同时期其它品种的种子相比是先进的。品种权越先进, 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就会越高, 因而品种权的转让价格也就越高。

第二, 植物品种权垄断性。品种权具有双边垄断性, 即无论从转让方还是受让方的角度来讲, 品种权都具有垄断性。对品种权的转让方而言, 品种权的垄断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品种权属于知识产权, 具有无形性, 它的垄断性需要法律的保护来实现;其次, 在市场上的种子企业中, 有些品种通常被少数企业或品种权人所垄断;再次, 由于品种权的外溢性强, 品种权转让方一般不向潜在的买主提供品种权的详细资料, 因此这些潜在的买主无法对品种权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样对品种权的受让方而言, 品种权也存在垄断性。这种垄断性主要来自于品种权的专用性, 因为品种权主要面向的是种子企业等, 受让方具有一定的行业及范围限制, 这样品种权的受让方具有较高的谈判地位。在具有双边垄断结构的市场上, 品种权的最终转让价格是由转让方和受让方通过谈判确定的, 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品种权买卖双方垄断力量的对比, 品种权卖方垄断力量越强, 价格就越高, 品种权买方垄断力量越强, 价格就越低。

第三, 植物品种权的保护期限和剩余保护期限。品种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 因此具有时间性, 即指品种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也就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的保护期限。当品种权超过了保护期限, 它就不再具有垄断性, 成为了一种社会财富, 它带给品种权人的价值也就微乎其微了。因此在品种权的转让行为中明确品种权保护期限和剩余保护期限才能合理确定品种权的价格, 保证双方利益和交易的公平合理性。

第四, 植物品种权的生命周期。品种权的生命周期同样也可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和品种权的研发速度相关, 一旦市场上诞生出一种更优秀的品种, 这种品种权就会慢慢开始被淘汰。品种权的寿命越长价格越高, 寿命短的品种权价格就相对低一些。

2.2 植物品种权转让方

植物品种权转让方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植物品种权研发成本。品种权的研发成本指的是品种权研究开发机构为研发新品种所耗费的费用, 它是在研究开发品种权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

第二, 植物品种权转让成本。品种权的转让成本指的是品种权在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通常包括品种权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谈判费;为受让方提供的品种权方面的服务包括有关品种权保护的法律费用;执行品种权转让合同的其它相关费用, 如支付中介机构的的费用等, 这项费用更容易在品种权网上交易转让的形式中发生, 因为网上需要提供一个品种权的交易平台供品种权买卖双方进行磋商。

第三, 品种权沉没成本。品种权的沉没成本指品种权的转让方为研究开发此项新品种及持有品种权的成本, 包括研发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资金成本等。品种权研发呈现反复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这使得品种权的研发成本比较高, 失败品种的研发成本要摊入到研发成功的品种上来。再者, 拥有此项品种权的种子企业通常已从该品种权的使用中获得了一定的回报, 且此项品种权可许可给多方使用, 因此品种权的沉没成本是分摊到每一个受让方头上的, 各个品种权受让方可能只肯支付包含一部分沉没成本的转让价格, 这一部分的多少受品种权的剩余保护期限、品种权的寿命周期、品种权的买方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 品种权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卖方因转让品种权而失去了在一定地区和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 从而带来投资或销售利润的损失;二是卖方因转让品种权而失去的再次以更高价格转让品种权的机会。

2.3 植物品种权受让方

植物品种权受让方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品种权预期收益。为估计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 就要调查种子市场的情况, 根据科学的方法对潜在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量、利润总额、投资回收期等估计出引进品种权后的预期利润, 预期利润越大, 品种权价格越高, 反之越低。

第二, 应用新品种权后可避免的损失。如果一个种子企业不引进新品种而其竞争者引进了, 该种子企业将丧失一部分市场, 同时企业还要对原有市场进行维护, 这也需要花费广告和推销费用, 该费用越高, 品种权价格越高, 反之越低。

第三, 引进品种权后能节约的研究开发费用和时间。由于各个种子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方面资源各有差异, 所以研究开发新品种的费用也会不同。如果种子企业自己研究开发该品种权花费的费用越高、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则该品种权价格越高, 反之越低。

第四, 品种权配套投资。这部分投资主要包括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引进、品种权引进之后所付出的保护成本, 如付给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保护费用和企业自己的反侵权费用付出。品种权所需配套投资越大, 买方投资总额就越大, 买方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品种权商品价格就越低。

3 植物品种权转让的价格区间

价格区间是品种权交易双方进行谈判磋商的基础。品种权具有一次性创新的特点, 无法通过比照同种品种权的价格来确定其价格, 又由于品种权的垄断性, 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发现其真实价格。因此评估出一个价格区间, 有利于品种权交易双方在协商交易价格时有价格谈判的回旋空间, 促进成交, 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3.1 植物品种权转让方的价格区间和定价原则

从品种权转让方看, 其对价格的最低要求就是收回成本, 因此, 品种权转让价格首先应该能补偿为研发该新品种而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 以维持品种权的再生产能力;其次还应能补偿在进行品种权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交易成本, 以及品种权研究开发中的资金占用成本在未来的收益, 即品种权转让方要回收研制品种权的费用在未来的收益和品种权转让的机会成本。因此品种权价格主要取决于品种权转让方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和预期新增利润。故其定价原则为:

品种权价格=品种权的全部开发费用+转让过程所耗费的费用+预期利润

3.2 植物品种权受让方的价格区间和定价原则

从品种权的买方看, 交易价格的上限, 亦即最低支付额, 首先应该能补偿实施品种权而发生的配套投资。因此从买方的角度看, 品种权价格主要取决于配套投资和预期新增利润的大小。品种权的新增利润包括植物新品种使用后生产成本降低的新增利润、产品质量提高后的新增利润、销售量增加后的新增利润。故买方的定价原则为:

品种权价格=预期新增利润+配套投资

4 植物品种权转让方的定价策略

植物品种权转让方的定价策略可以分为三种:高价策略、低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表1给出了这三种不同定价策略的优缺点。

4.1 高价策略

高价策略是指品种权转让方为追求最大利润, 对品种权的转让使用费要求得很高, 以期在品种权的有效保护期内获取较大利润、收回成本的定价策略。

4.2 低价策略

低价策略是指品种权转让方为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规定较低的品种权转让价格, 以利于在短期内将其品种权迅速渗入市场的一种定价策略。

4.3 差别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策略是根据需求中的某些差别而使品种权价格有所差异的定价方法。这种差别表现在:同一品种权对不同的品种权受让方制定不同的价格;同一品种权在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价格;根据品种权的剩余保护期限制定不同的价格。

摘要:植物品种权的运作包含创造、运用、保护和实施四个方面, 在品种权的运用中, 品种权转让属于品种权交易实施中重要的运作方式之一。论述了品种权转让的概念及转让方式, 然后从品种权自身价值、品种权转让方和品种权受让方三方面分析了品种权转让价格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品种权转让价格的区间, 最后提出了品种权转让方在品种权转让过程中的定价策略, 以期对品种权转让市场买卖双方进行价格的制定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品种权转让,转让价格,价格区间,定价策略

参考文献

[1]周衍平、陈会英、何艳琴、刘纪华, [J].我国植物品种权交易运作方式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08.

[2]陈会英、周衍平、刑岩, 植物品种权保护与运用策略研究, 2008.

土地转让价格 篇2

【案情】

某纺织公司于2000年5月成立,公司注资为800万,其中A出资300万,B出资200万,C出资200万,D出资100万。2007年4月,该公司召开股东会议,四位股东签订了一份《股东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为:A转让其在本公司20%股份给B,A转让股份所得的报偿50万元,A所得报偿50万于2007年6月兑现,四位股东应与2007年底参加公司的股权转让和公司章程变更的正式签字仪式,本协议自四位股东签字之日生效,至A兑现50万元和完成股权转让及公司章程变更签字仪式止。该协议签订后,B于2007年6月支付股权转让价款50万元,后B多次催A履行该协议,但A反悔并认为此协议没有生效。致使B不能受让该股权,公司也无法进行股权的工商变更登记等。故该公司和B将A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该《股东股权转让协议》有效,A与B之间的股份转让合法有效。

A辩称:该协议约定要签订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但至今未签订;且A与B并未签订股权转让协议,A与B就股权转让价格未达成一致;而本案的《股东股权转让协议》并未约定转让价格,不具备股权转让成立要件,不具备可履行性;而该协议约定的50万元报偿,是因为公司没有分过红,此50万为公司对A的补偿,非转让价格。

本案焦点

A与B之间的股权转让是否成立?该50万元是股权转让价格还是公司对股东分红的补偿?以50万元转让A的20%股份是否合理?

法律分析

经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双方对《股东股权转让协议》的签字无异议,即对该协议的客观性真实性不持异议。本案协议时经股东大会决议作出,具有股东会决议的法律性质,但该协议所涉股权转让与参会股东身份重叠,故可认定A与B存在股权转让的意思表示。但该协议并未明确约定股权转让的价格,而股权转让价格是股权转让合同的并要条款。而该协议约定的50万元为A转让股权所得报偿,无法判断该转让给付主体是公司还是B,现双方各执己见,依据现有证据无法对此价格作出合理的判断。故该《股东股权转让协议》不能认定A与B明确约定了股权转让价格,A与B未达成一致意见,股权转让不具可履行性,A与B之间的股权转让未成立。驳回该公司、B的诉讼请求。

本案未约定股权转让价格,A与B之间的股权转让未成立。看似本案约定了股权转让为50万元,但其转让价格未约定B支付,只是约定为报偿而非股权转让价格。股权转让属有偿转让合同,转让价格应是该类合同的必备条款,否则无法履行。那么价格就必须是双方合意,而本案双方对价格持不同意见,且无法达成补充协议,故该股权转让合同缺少必备的价格条款,故不能以《股东股权转让协议》的成立而认定A与B之间的股权转让合同成立。

农村土地转让合同 篇3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规定,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甲、乙双方就农村土地流转事宜协商一致,制定本合同。

一、流转土地的基本情况及用途甲方愿意将位于 亩流转给乙方。乙方从事常规作物农业生产种植等一系列涉农生产经营活动。

二、土地流转期限土地流转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 月起将土地交付乙方。

三、土地流转价格与付款方式该块土地流转价格为每亩、每年人民币(大写 元整),土地流转价款实行一次性支付,即一次性付齐元全款四、土地流转和使用的约定

1、甲方应在以乙方交齐土地流转款时,及时把土地交付给乙方使用。2、乙方获得该土地流转经营权后,不得用于非农业建设,不得损坏原有耕地,乙方有权依法享有该土地的使用,经营种植和产品销售权等。

3、甲方有权享受该土地的国家惠农政策(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品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乙方享受国家及政府为其提供的惠农政策和补贴及从事温室大棚生产的各项补贴。

4、在土地流转期间,甲方无权干预乙方的经营、管理、销售等权力。

5、乙方在取得土地流转经营权后,在土地流转期内,有权将该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事项。

6、一但该土地被征用,导致本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土地的一切补偿款都归甲方所有,地面上建筑物的补偿款都归乙方所有。同时甲方应返还乙方未到期年限的流转土地款及利息(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计算)。

甲方(签章):

鉴证方(签章):

___年___月___日

乙方代表(签章):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多层次培训需求下一篇:先进轨道交通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