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敬老情

2024-10-21

十年敬老情(共5篇)

十年敬老情 篇1

10年前, 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分配至陕西省三原县劳动保障局锻炼, 从此开始了我的社保工作生涯。我学的是法律专业, 可被安排到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工作, 整天面对枯燥的统计表、调查表、传真数据和汇报材料, 心里感到很烦, 就有了换个工作的想法。但是, 一位工伤职工待遇问题的顺利解决, 改变了我对社保工作的认识。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 一对父女走进了办公室。年轻姑娘在工作中被机器轧伤了手臂, 可企业老板不管不问, 姑娘的父亲欲哭无泪, 眼神里充满了企盼。我和同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详细询问了姑娘受伤的时间、地点和用工企业名称。在调查过程中, 我和同事4次前往该用工企业, 依据劳动法律法规调解, 终于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受伤姑娘争取到近5万元的医疗费用, 并要求企业继续留用受伤姑娘。当看到企业老板和受伤姑娘握手言和, 当看到受伤姑娘欣慰的笑容时, 我突然感到社保这份平凡工作中的伟大。

两年锻炼时间到了, 领导找我谈话, 说考虑到我学习的是法律专业, 打算将我调到其他专业对口单位工作。回想这两年我在社保部门的工作经历, 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些享受到社保福利政策群体的幸福眼神和那些急需社保帮助群众企盼的目光, 我向领导表明了决心:继续留在社保系统工作。

10年来, 我工作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但不论在什么时候, 我都没有放弃自己当初的选择。10年过去了, 当初那个受工伤的姑娘伤情早已痊愈, 现在仍在原单位工作且已为人母, 那家企业也发展壮大, 成了县上的利税大户。我经常想, 我个人所经历的10年, 正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稳步发展的10年, 我有幸和千千万万名社保工作者一道, 工作在宣传党的社会保障法律政策的第一线,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广大劳动者谋取社保福利, 维护基层劳动关系和谐, 见证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我丝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十年敬老情 篇2

50年前,在国家最需要石油的时候,老一辈胜利人挺身而出、为国分忧,以强烈的报国情怀、高昂的创业激情,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的翩翩少年而今已花甲古稀。老了,该坐下来享受金秋的收获,品味人生的甘美了。老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因而,如何养老,是每位老人以及老人的子女都要面临的选择。随着两个人赡养四位老人现象的普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让赡养者疲惫不堪。而机构养老的种种弊端也日益凸显。人们将目光投向社区,如何结合物业实际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成为当前大物业概念中的新课题。

我们对xx小区人口比例进行了前期摸底,截止目前xx小区常住居民有2239人,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人口达到1046人,老龄人口占小区总人口数的47%,远远超过13.26%的全国人口老龄比例。他们中有的儿女陪伴颐养天年,但孤寡、空巢老人也不再少数,昔日的老石油们如今已集体步入老年,在儿女照顾老人有孝心而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xx物业公司于2011年底成立助老服务中心,力求发挥物业专长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提供帮助,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们以“做精管理,做优服务”为主旨,以实际行动做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想老人所想,帮老人所需,打造以下三个方面的敬老助老项目:

首先是亲情化便民服务,助老服务中心从老人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出发,开发助老服务平台系统和一键通便携话机,搭建起物业与居

民的桥梁纽带。我们将通过引进超市、亲情探望、上门理发等多种服务形式,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化服务。家住xx10号楼的王大妈一人独居,身体不好,她满是辛酸的给我们讲述了今年1月日清晨她不慎跌倒的事情。当时可能由于起身不稳,她的头部撞到了缝纫机的角上,她在地上坐了一个多小时也哭了一个多小时,这其中有身体的疼痛而包含更多的是心里的痛。王大妈对我们的助老服务非常认可,觉得社区为老年人想的很周到。

我们还依据公司实际为老人提供绿色健康服务,一方面在小区内开设老年餐厅,每天会有营养搭配的套餐,为老年居民提供温馨便捷的进餐场所。另一方面我们还将逐步实现绿色养殖配送,让大家吃上绿色蔬菜和放心猪肉。70多岁的王大爷腿脚不好,又是一个人,小女儿为了老人的吃饭问题,每隔一天从井下回来给老人做饭,其余的时候王大爷就只能凑合,当我们提到全面开展的助老服务项目时,老人最关心的就是老年餐厅,他说孩子们都工作忙,要是有个餐厅我能吃口热饭,也就不用孩子们总往这里跑了。

通过初期的走访我们发现许多老人已不满足于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渴望晚年的日子能过得更精彩、更舒畅。助老中心将通过成立老年协会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定期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小组活动,提升老年人的心灵境界,解决心灵困惑,形式各样的互助会给老人一种自信的感觉,让他感到有人需要自己的帮助,从而在精神上得到自强。

我接触助老服务时间不长,但随着不断的学习和逐渐深入的开展

康大姐的敬老情 篇3

康克清原名康桂秀,生父是个贫苦的渔民。在她出生不到40天的时候,因为家里生活过于窘迫,父亲只好把她送给当地一户佃农罗奇奎家当了“望郎媳”。以后,罗家一直未生育,她也就成了罗家的养女。1925年,万安农村闹起了革命,罗奇奎在曾天宇、刘光万、刘冰清等早期共产党员的领导下,秘密投身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村农民协会主席。在养父的熏陶影响下,少年康克清参加了1927年11月罗塘等四乡农民组织的“万安暴动”。1928年9月,她又跟随陈毅的军队上了井冈山。1929年春,在福建长汀经曾志大姐介绍,她与红四军军长朱德永结连理。以后,跟随着毛主席、朱总司令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南北,直至全国解放。

在奶奶、婶婶的坟前三鞠躬

1951年春,时任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部长的康克清决意回家乡看望一下父老乡亲。那一天,康克清带着两个随员乘坐一艘汽轮船由赣江溯水而上,踏上了探亲的归途。傍晚时分,汽轮驶近了罗塘湾,远远瞥见了离开20多年的大禾场村。思念乡亲的康大姐,没有让汽轮船在罗塘湾靠岸,而直接驶进了大禾场村。

当康克清一行走进村里时,夜幕已近降临,她脚步匆匆跨进了自家的门。只见养父正在煤油灯下吃着晚饭,康克清高兴地喊着:“叔,叔,我是桂秀,回家看你来了。”罗奇奎站起身来,几步上前抓住康克清的手说:“桂秀哇,你回来了,可把我想苦了啊,孩子。”

康克清环顾一下四周,问:“我奶奶,婶娘呢?”

罗奇奎哽咽着说:“他们早已过世了啊。”

奶奶婶娘的去世,使康克清泪如泉涌。童年的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她们瘦小胸膛里充满着的博大爱心,想到她们在旷野寒风中劳累的背影,又想到她们常常彻夜不眠伴着纺车嘶哑的声音……回忆的镜头不断在康克清脑海中掠过,康克清百感交集,伤心不已。望着养父花白的头发,额头上刻满了生活沧桑的痕迹,她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她在想,这个家给予我的太多太多,是养父教我革命的道理,懂得分辨是非邪恶,信仰了共产主义,引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关切地问起养父的生活和家乡的变化,父女俩一直谈到三更鸡啼才歇息。

第二天吃过早饭,康克清便按照乡俗准备好祭品,由养父领着来到奶奶、婶娘的坟前。她摆好祭品,点上香烛后,便分别在奶奶、婶娘的坟前深深地三鞠躬。她泪水盈眶、边说边哽咽着:“奶奶,婶娘,桂秀这回看你们来了。现在,地主老财打倒了,人民翻身做主了。你们要是能活到今天多好啊!可是你们却撇下我走了。我想孝敬你们也来不及了……”

让老者坐上席

中午,罗塘区委邀请康克清到区政府做客吃饭。区委王书记说:“康部长,昨天县委刘彦书记就打了电话来,想不到你直接回了娘家。派几名干部去迎接你,又没有接上,真是对不起。”康克清说:“别一口一声部长了,还是叫康大姐好。我这次回家乡,就是到了娘家,大家工作很忙,别接接送送的。”席间,大家都推康克清往上坐,可她再三推辞说:“还是王书记坐吧,因为他是北方南下的远客,又是我们罗塘的父母官啊。”左推右让,大家都不肯坐上席。后来,康克清想了一下,便说:“那就让我叔叔坐上席怎么样?他年纪大,又是老农协会主席,老共产党员,我们就尊敬他吧。”话音刚落,大家一致赞成。王书记亲手把老人家扶到上席就座。吃饭的时候,大家又争着为罗奇奎老人盛饭,康克清立即站起来说:“不要争了,今天我叔叔的饭一定要让我来盛。他养大了我,教育了我。几十年没能孝敬他老人家,就让我尽点孝心吧。”

要安排好革命老人和烈属的生活

康克清十分惦念革命老人和烈属的生活情况,回家乡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她凝重地走访了附近的革命老人和为革命牺牲了亲人的烈属们。在去双龙村看望刘光万烈士亲属的路上,经过石灰桥时,康克清触景生情,向一起走访的同志介绍说:“就在这桥上,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我们100多名老百姓,真是血流成河。”她静静地伫立在桥上,边说边流下了眼泪,低着头向死难者默哀。

刘冰清、刘光万烈士都是万安暴动的领导人。当年,刘光万在暴动失利后也上了井冈山,1929年12月他以红四军交通队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1931年11月当选为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康克清一行来到双龙村时,村干部反映说,“刘光万、刘冰清家里的房子都被反动派烧毁了,他们的亲人也都被反动派杀害了。”康克清听了,又是一阵悲痛,热泪夺眶而出。是啊,胜利来之不易,多少革命战友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前仆后继英勇牺牲,他们才是革命的真正功臣啊。不一会,她又听说村前一位老太婆的两个儿子也是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当年老人家躲上山才留下了一条性命。康克清赶忙走过去慰问,并拿出100元钱(折新人民币)送给老人家。她向陪同走访的同志说:“今后,我们这里要办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要让革命老人、孤儿寡母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只有照顾好他们,先烈才能在九泉之下安息。”语重心长,感人肺腑。在场的县区领导都表示,“这一点对革命老区尤为重要,我们一定会照大姐的吩咐去办。”

她为养父物色老伴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在家住了三天,康克清就要准备回北京了。临行的前夜,她和养父又彻夜长谈。她对养父说:“你一人过得很艰难,生活上没有人照顾,把你接到北京去住。”可养父怎么也不同意。他说,“我这把年纪,哪里也不想去了。几十年,见到你回来了就心满意足了。”康克清说:“叔,你实在不愿去北京,那就找个老伴,也好有个照应。”

罗奇奎听女儿这么一讲,马上说:“使不得,我这么大把年纪还去找老伴,莫让人笑掉牙啊!”

康克清说:“《婚姻法》马上就要颁布,老人再婚,不管年龄多大只要双方同意,到政府去登记就可以结婚。”说到这,她忽然想起什么,又说“叔,你记不记得,当年双龙村就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和一个60来岁的寡妇要求结婚,族人指责他们是伤风败俗,不准他们结合。后来成立了村农协会,你当主席,还支持那个老头和族长斗,帮助他们成了亲啊。”

“你说的这事,我记得。可是,我这把年纪也不必要了……”说着,养父的眼睛湿润了。

“叔,这事情我来帮你办,你不要固执。”第二天临走时,她又同乡妇联主任说到养父的事情,特别叮嘱这位妇女干部帮养父物色一个老伴。

后来,康克清回到北京不久,便接到了养父来信说“在乡妇联的帮助下,已找到了一位合适的老伴。”

重阳节敬老情横幅标语 篇4

2、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3、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4、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5、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自己

6、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7、树敬老之,促社会文明。

8、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

9、你对老人好,老人对你亲。

10、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11、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12、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自己。

13、忠心献祖国,孝心敬父母。

14、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

15、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16、老人当自强,生活更美好。

17、老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

18、让老人幸福,促社会和谐。

19、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

20、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21、老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

22、重视老龄问题提高社会意识

23、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

24、热烈庆祝江苏省第22个敬老日

25、重视老龄问题,提高社会意识

26、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27、关心老年人生活发挥老年人作用

28、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

29、孝亲敬老是人高尚品德的体现。

30、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31、对老人尽孝心,给儿女做榜样。

32、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33、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34、老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

刘法桢的敬老情 篇5

刘法桢离休前在计划生育战线上工作奋斗了近30年,成为全国计划生育系统的先进模范,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诸多殊荣。她常说“这军功章里有我婆婆的一半”。

刘法桢的婆婆李延今年已104岁了。1955年,李延和丈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东北来到南方跟随儿子儿媳生活。她不知道即将在一起生活的这个南方媳妇好不好相处,她做好了如果难相处就回东北去的打算。让李延没想到的是,这次南方之行,结下了半个多世纪浓浓的婆媳情……

为了让公公婆婆尽快适应南方的生活,找到主人的感觉,刘法桢把家交给公公婆婆管理,管钱、管物、管生活,让老人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当时,刘法桢与王凤章夫妇生有两个孩子,刘法桢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加上公公婆婆和一个外甥,全家仅靠夫妻俩每月仅有的130多元工资生活。公公婆婆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硬是将这些孩子一个个养大成人。

刘法桢处处关心体贴婆婆,她带领着全家人想办法让婆婆生活得舒心。婆婆在吃的方面有许多禁忌,刘法桢在安排每餐的饭菜时,必会注意做两至三道老人爱吃的菜。为防老人因偏食而营养不够,每天早、中、晚饭后,刘法桢必定将备好的“21金维他”和钙片送到婆婆手中,从不间断。老人曾风趣地称刘法桢“是我的老护士长”。在公公去世后,为不让婆婆感到孤独,刘法桢每天都会陪老人下棋、玩纸牌、打麻将,陪老人说话、看电视。今年104岁的李延老人颇有几分孩子气:像孩子一样对亲人充满依赖,像孩子一样喜欢漂亮衣服,像孩子一样挑食……而她所有的这些“毛病”,都得到了儿媳的“娇惯”。

今年5月,婆婆由于肺部感染導致呼吸困难,送入医院后便下发了病危通知书。在医生的尽心治疗和刘法桢带领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百岁老人转危为安,主治医生连称“奇迹”。这何尝不是半世纪“婆媳情”所创造的奇迹?

当问及和婆婆相处融洽的经验时,刘法桢说:除了给老人生活上的照顾,更多的还是精神关怀。婆婆爱清洁爱漂亮,刘法桢就常为婆婆买衣服;婆婆喜欢穿布鞋,刘法桢就买回不同花色的布鞋,让婆婆不但要穿得舒服,还要穿得美;婆婆是东北人,思乡情切,刘法桢就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用于送老人回乡探亲。老人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她就把老人的弟弟接来与老人团聚……久而久之,刘法桢成了老人的主心骨,一天见不着心里就没着落。

现在,婆婆已是104岁的长寿老人,四代同堂,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在刘法桢言传身教下,小辈们都很尊重老人。每逢双休日,一大家人团聚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

上一篇:创面处理下一篇:现代超市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