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方法

2024-07-31

录取方法(精选9篇)

录取方法 篇1

从2002 年复旦大学开启我国高校转专业先河以来[1], 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意愿逐年加大, 越来越多的大一学生投入转专业申请大军中。转专业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籍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之一。转专业涉及的专业多, 学生范围广。不同专业差异较大, 学习难易程度也大相径庭, 各科目老师评分也各有差异, 仅按照原始总分进行评分排序往往不尽合理、有失公平, 需要对原始分进行一定的换算。同时, 转专业名额指标往往有所限制, 在保障指标要求前提下, 如何高效、准确、合理地完成录取工作也是值得思考的。在考虑专业差异、学习水平差异的前提下, 探讨跨专业学生转专业绩分的换算, 研究开展转专业志愿录取工作的流程, 对保证这项工作公平顺利地完成有着重要意义。

1 转专业评分标准计算方法

学生提交转专业申请后,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往往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结合工作实践, 提出两种适合于转专业工作的评分标准计算方法, 以便计算每个学生的转专业绩分。

1.1 二次平均法

利用修正后的学生转专业绩分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排序, 以此作为转专业评分标准。二次平均法假定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可以比较简单地平衡不同专业间的差异。

1.2 标准分法

原始分和标准分都是常用的计分方法。原始分是考试后综合考虑卷面和平时成绩的分数, 受教师个人评判标准的影响较大, 而标准分是通过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 代表了该原始分在所有考生的原始分中的相对位置[3]。标准分是一种既能保持原始分数的特征, 又能相互比较、合理相加的分数[4], 能准确反映被测试者的实际水平, 能够消除一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5]。标准分常用Z分数表示, 有正有负。因此, 在转专业评分过程中, 采用符合百分制习惯的T分数形式, 把每个学生每门课程的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 再将一学年所有课程标准分按课程学分进行加权平均, 最后进行排序来决定转专业绩分名次。标准分法计算公式为:

利用标准化后的分数进行排序, 能很好地消除不同课程教师阅卷评分中存在的差异, 并且具有可加、可比的特点, 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2 转专业录取流程

2.1 转专业名额规定

2005 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 也制定了相应的转专业的细则, 基本都有转专业人数的限制。《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闽教学〔2014〕13 号) 》中也明确了转专业名额, 规定了一些专业转出人数不超过当年该专业实际招生数的5%或10%, 其他专业转出和转入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当年该专业实际招生数的15%以内。

由于对不同专业转入和转出人数有相应的规定, 因此在进行转专业录取工作时, 既要满足规定人数指标的要求, 同时又需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转专业意愿。

2.2 转专业录取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转专业的意愿, 各高校可结合自己情况, 允许学生填报两个甚至多个转专业的志愿。在转专业录取环节, 有两种录取原则, 分别是成绩优先录取和志愿优先录取, 体现了两种指导思想。在实际录取工作中, 不同高校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

(1) 成绩优先。成绩优先录取的指导思想是优先保证转专业绩分高的学生能优先转专业, 即按学生转专业绩分排序, 从高到低依次逐一处理该生的转专业申请。某个学生因受转入转出指标限制导致第一志愿无法录取时, 考虑其第二志愿, 若第二志愿也无法录取, 则该生转专业申请自动失效, 转而受理转专业绩分排序后一位学生的转专业申请。

(2) 志愿优先。志愿优先录取的指导思想是以优先保证第一志愿的录取率, 其次再参考转专业绩分排名。不同专业按照申请转入人数从高到低排序, 作为录取专业顺序。排名第一的专业第一个开始录取, 在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的学生中按学生转专业绩分从高到低录取, 每个专业录取人满或者尚未录满但已无人填报该专业, 就结束本专业的转入录取工作, 转而开始下一个专业的转入录取工作。

不论用哪一种录取原则, 在每一个录取环节, 都需要同时校验转入和转出指标的限制, 一旦有一个指标受限, 该录取步骤自动中止。按不同的录取原则录取, 最终结果有较大差异, 因此在转专业工作开始前就因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3 基于VB的转专业操作程序设计

转专业评分及录取工作计算繁琐, 手工操作工作量大, 费时费力且易人为失误。利用VB计算机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即可按照要求完成转专业工作, 高效而且准确。

3.1 主要技术

由于学生成绩记录基本由EXCEL文件记录并保存, 因此利用VB对EXCEL的调用。VB对EXCEL的调用实质是将Excel作为一个外部对象来引用[6]。在VB工程中添加对EXCEL类型库的引用“Microsoft Excel 10.0 Object Library”, 声明各层对象 (Application对象、Workbook对象、Worksheet对象、Range对象、Cells对象) , 将对象引用赋予变量后, 就可以在VB程序中使用EXCEL对象的方法和属性, 最后从内存中释放该对象即完成了调用[7]。VB后台计算转专业绩分, 并根据用户选择的录取原则, 利用程序流程自动完成录取工作, 最终将结果以EXCEL文件的形式输出。

3.2 程序流程图

程序按照不同的录取原则分流运行, 程序流程图见图1所示。

4 结语

学生对转专业热情日益高涨。为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爱好, 更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专长, 转专业工作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考虑到大学里专业门类多, 差异大的特点, 在转专业过程中, 提出了二次平均法和标准分法这两种转专业绩分的计算方法。同时, 对转专业录取原则进行了分析, 提出成绩优先和志愿优先的两种录取原则, 在保证满足相关指标规定的前提下, 满足学生的转专业意愿。为了解决转专业录取人工处理计算量大, 工作繁琐的问题, 提出利用VB语言调用EXCEL的方法, 设计了一套转专业录取程序, 能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成转专业计分及录取工作, 大大提高了效率,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雷.高校转专业政策的改革与前瞻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 (, 4) , 1-4

[2]刘强, 汪卫冉, 周萍, 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生活用水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6) , 1108-1113

[3]方轶群, 史先平.关于标准分原理应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成绩评价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0) , 11-12

[4]李琳, 石伟, 黄玲娟, 等.在高等院校课程考试中采用标准分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154-156

[5]刘子龙, 张卓.基于标准分的学生评教结果的优化处理[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8) , 52-54

[6]邓兴勇, 祝昕刚.VB应用程序调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J].科技资讯, 2008, (5) , 135-135

[7]刘红坤, 孟德东, 王小丽.用VB调用Excel实现SPD表自动编制[J].计算机时代, 2014, (1) , 42-43

录取方法 篇2

1. 获取通知书前请核对个人相关信息是否准确无误,比如姓名、考生号、身份证号等;

2. 请勿轻易相信其他非官方账号的信息,如果实在需要了解相关信息,请及时向学校或招生部门咨询;

3. 如遇到查询不到、查询不准确的情况,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应,以便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录取方法 篇3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指标体系

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是全国统一组织的笔试, 考查重点在考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因素、逻辑推理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初试成绩难以判断出考生是否具有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力, 因此还需对考生进行复试, 复试是由招生单位结合学科特点, 考查考生在初试中未能体现出来的是否具有攻读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复试通常采用面试或笔试之后加面试进行, 复试笔试内容通常为2~3门能体现各学科专业特色要求的科目;复试面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相关领域了解和研究兴趣、英语口语和英语应用能力等;英语能力含一般的听说能力及专业英语能力, 表一为复试采用笔试后加面试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表示每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综合成绩, 一级指标包括初试和复试成绩。二级指标在初试成绩指标下包括各门初试课程的成绩, 在复试指标下包括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和英语能力指标。

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量化

设有F位考生进入复试, 录取Q位考生, 1.2Q≤F≤1.4Q

1. 用误差消除法使复试成绩量化。

复试笔试内容为体现2~3门能体现各二级学科专业特色要求的科目, 由各科目方向联合出题, 复试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计, 第i位考生的复试笔试以C1i表示, 权重c1。

复试面试时, 一般被面试对象数量较大, 为了减少面试专家组的工作量及缩短面试工作的进程, 复试面试分P组进行 (1≤k≤P) , 每组由M位学生组成, 即F=PM, 同时每组由N (3≤N≤5) 位专家组成考核面试小组, 每位考生面试时间约30分钟, 面试中关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相关领域了解和研究兴趣方面, N位专家面试单独打分, 该部分按百分制计, 权重c1, ;复试面试中英语口语和应用能力, N位专家面试单独打分, 该部分按百分制计单独打分, 该部分按百分制计权重c3。

因为复试面试分组进行, 同一专家组的面试学生具有可比性, 但是, 各组之间由于面试专家不同, 打分的标准与尺度存在差异, 为消除由于分组引起的差异, 采用均值及平均偏差来的方法来修正, 办法如下:

第k组i位学生复试面试成绩为Dki, 则:

N表示第k组面试专家数, C2ij表示第k组j位专家对i位考生专业面试成绩评分, C3ij表示第k组j位专家对i位学生的英语能力面试成绩评分, C2、C3专业面试权重和英语面试权重。

第k组共M位学生的面试成绩平均值为, 则:

第k组共M位学生的面试成绩的平均偏差为△Dk, 则

复试学生分成P组, P组学生面试成绩总平均值DP

P组学生各组偏差的均值, 则

根据式1至式5, 第k组的第i位学生复试面试成绩修正值为Dki

则第k组的第i位学生复试成绩

2. 录取综合成绩量化。

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复试成绩的量纲是不同的, 初试为500分制, 复试成绩经过权重的处理后, 是百分制, 因此须规范化。方法为初复试成绩归一为百分制, 再加权求和, 第i名学生的入学考试综合成绩为, Ai=bBi/5+cCi, 0≤Ai≤100, 如果共有F位考生进入复试, 录取名额为Q, 则按该综合成绩排序, 即可录取Q位考生。

三、全日制硕士生研究生招考录取成绩分析

现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统考生招生录取为例, 分析硕士生入学考试录取成绩情况。

1. 硕士生招考初试成绩分析。

2011年报考统考生报考人数541人, 录取统考生人数116名。电气学院的入学初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理论、数学、专业基础课, 其中英语、政治理论、数学为教育部统一出卷, 专业基础课由电气学院出卷;英语和政治理论满分100分, 数学、专业基础课满分150分。

2011年报考电气学院的统考生541人, 其均值和标准差见表二, 从平均值来看, 说明数学和专业基础课难度比外语和政治小;从标准差看, 数学与专业基础课的

从统计学中数据处理中相关性来分析, 初试4门考试成绩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 从此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看出, 数学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说明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专业基础的理解与掌握相当重成绩参差远远大于外语和政治理论, 如此大的成绩参差, 说明数学、专业基础课从反映考生的知识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依存度见表2。要;外语、政治和数学有一定的相关度, 但没有数学与专业基础课之间那么高的相关度, 说明教育部统一出卷的这三门课确实较全面地反映了考生基础理论的实际水平, 入学硕士生的基本素质得到了保证。

2. 硕士生招考录取成绩分析。

在确定考生录取综合成绩的过程中, 录取成绩中各部分成绩的权重设定相当重要, 它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 也直接影响录取综合成绩的结果。为了客观公正, 电气学院采用由分管研究生教学院长、各学科研究生教学主任组成的专家兼领导小组成员估测、平均加权及协商法来确定, 如设某一级权重为α, 第k位专家, 对某一级权重的估测为αk, 则N位专家对这一级权重的估测值

根据估测值再协商讨论, 得到该级权重, 且该权重值在复试前录取方案中公示。电气工程学院确定最终确定硕士生入学考初试总成绩权重0.65, 复试总成绩权重0.35;初试总成绩各分值权重等同;复试总成绩中, 复试笔试部分权重0.4、复试面试部分权重0.5、英语能力权重0.1。

电气工程学院在2011年报考的514位统考生中, 可招统考生计划为116名, 进入复试的有154名, 根据上述复试成绩量化方法, 得到C1, C2……C154, 又据上述录取综合成绩量化方法即可得录取成绩A1, A2……A154, 按录取成绩排序, 即可得录取名单。把进入复试考生的初试成绩与其复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其相关系数如矩阵表四, 看出复试成绩与初试总成绩的相关性小, 说明复试与初试是考查考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初试是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复试是考查专业素质、事业心心理素质、协作性等综合素质, 考核是否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工作的能力, 复试与初试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四、结论

运用本文介绍的硕士生录取综合成绩评价方法得到考生的复试成绩、录取结果排序, 操作性强。本方法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招生中给予应用, 录取结果科学、可信;运用该方法得到的参加复试考生的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的进行相关性分析, 较好地证明了初复试的考查考生能力的互补关系。

摘要:目前的统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统考生招生录取通过初试和复试过程完成, 而如何保证录取工作的科学、公正、有效,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根据硕士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了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 采用权重估测法、面试成绩分组误差消除法及加权加法合成法相结合的评分方法, 构建录取成绩的合理化量化方法, 为公正录取硕士生提供实用方法, 并通过电气工程学院录取实例, 分析了初复试考察考生能力的互补关系。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量化,初复试成绩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素芹, 宋洁绚, 戴进军.我国研究生招考重点政策评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0) .18.

[2]路征, 刘欢.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制度漏洞及对策[J].南方论刊, 2006, (10) .

提高留学加拿大硕士录取率的方法 篇4

加拿大的大学对学生硬件要求非常高,且录取缺少灵活性,入学条件较统一,无论学生申请哪种专业,学校除综合考察学生的全面情况外,还非常看重申请者的毕业院校和专业实力和声誉。对于有意申请加拿大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中国学子来说,该如何准备?如何提高成功申请率?

留学加拿大硕士录取率一:申请者要有名校毕业背景

据加籍博士、资深顾问Melody介绍,名校毕业背景是申请的敲门砖,加拿大高校熟悉中国各大学的情况,更加看重申请者的毕业院校、专业的实力与声誉,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情况,包括英语水平、大学成绩、工作和实习经历。以多伦多大学为例,多伦多大学的.金融专业录取要求十分严苛,IBT要达到 95 分以上、GPA(平均分数)也要在3.5分以上,而且录取条件必须是中国知名大学,如GPA(平均分数)3.0的清华大学的学生,在申请上比GPA(平均分数)3.3、3.4的非211的学校学生更有优势。

留学加拿大硕士录取率二:申请者研究和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加拿大大学重视学生的研究和交流能力,并将其视为研究生录取前提条件之一。申请人要认真梳理自己的宏观研究和交流能力,同时利用申请前后的时间差,参与在校或跨校的科研活动项目,积累研究经验并取得优异成果。申请者个人成果和能力必须较系统地在“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中表达出来,因为此类材料能证明申请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对于能否获得录取至关重要。此外,申请人还需明确研究方向,这需要结合申请者自己的研究兴趣、专业优势、研究能力以及对所申请的加拿大大学的专业认识、甚至包括对未来导师专业取向的研究。如果本身的研究兴趣、专业优势与未来的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那极有可能被拒。

留学加拿大硕士录取率三:理工科院校学生录取机会多

在选择硕士课程的问题上,申请者也要提前做好比照,在国内大学所修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等同于加拿大大学本科同专业或相似专业的课程设置,否则很可能被拒。加拿大大学不鼓励学生转专业,申请者要慎重选择专业。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的理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加拿大大学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接近,因此理工专业的申请者也更容易被加拿大大学研究生院接受。

留学加拿大硕士录取率四:GRE或GMAT提升申请竞争力

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 篇5

古人参加科考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牵扯到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庄。据说,古代参加科举应试,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也有比较聪明的人专门等候在门口,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就前去向这家人报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到点碎银打赏,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沾上点酒喝。这样的等待在古代称之为候榜。这些场面在《儒林外史》里有过详细的描述。

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每个级别的考试都有捷报,只要合格被录取了,就有人来专门报喜。捷报的格式大都比较简单,除了写有应试考取功名者的名字以及考试的名次,此外就是某某县府的名称了。

浙江仙居县皤滩镇有一个始建于南宋时期的何氏里大学士府在国内颇为著名,何氏家族在历史上出过许多达官贵人以及文人学士。康熙时期的帖学四大家之一何焯就隶属这个大家族。何焯25岁时以拔贡生的身份进京,后因直言耿直的性格而受到排挤,以致六次应考不第。直到41岁时,康熙南巡,后因朋友推荐为官,而后参加考试才成为举人,不然又要遭到他人的陷害。何焯次年参加考试,顺利考取为进士。何氏里大学士府有关于何焯的捷报。

官报厅在学士府的正南面,两边的木板墙上就贴满了当时的捷报,有中举人的捷报,有中得头等状元的,也有中进士第四名的捷报。这些捷报上端印有一条欲飞的腾龙,下面是云山雾海,捷报正中央写有某某年高中乡试或者殿试第几名。捷报的样式因朝代的不同而略有异同,但总体而言是差不多的。

明代登科进士录取数量考究 篇6

一、明代进士录取情况考察

明初, 会试最初完全根据考生成绩来确定。当时南方受战乱破坏较小, 社会相对稳定, 士子能静下心来看书, 因此在考试中有很大的优势。加之南方士子比较重视诗词歌赋, 文化素养相对较高, 这就造成了科举取世中的“比累科所选, 北人仅得十一”局面, 南北录取悬殊较大, 最终酿成“南北榜”事件。鉴于此, 大学士杨士奇向明仁宗提出了南北分卷录取的设想, 提出“长才 (材) 大器, 俱出北方, 南人虽有才华, 多轻浮”的观点, 建议明仁宗在试卷糊名的地方标注上“南”、“北”字样, 录取60%的南方士子, 录取40%的北方士子。杨士奇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明仁宗还为不易划分到南、北省份的士子留下了10%的名额, 称之为“中卷”。从此, 采取55%的南卷、35%的被卷、10%的中卷成为惯例, 南北分卷取士的制度就这样被确立了下来, 成为大明王朝基本的进士录取制度[1]。

各朝在录取进士时, 录取额也不尽相同。根据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的《中国科举史》、中华书局2006年版的《明代历科会试、殿试、庶吉士录取名数表》等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 从洪武四年 (1371) 到建文二年 (1400) 明初三十一年间, 共录取进士881人, 年均28.4人, 科均146.8人;永乐年间 (1403—1424) 年均79.7人, 科均209.2人;宣德年间 (1426—1433) 年均39.4, 科均100人;景泰年间 (1250—1454) 年均61.1人, 科均110人;天顺年间 (1457—1464) 年均77.4人, 科均275人。成化之后, 进士录取率明显增加, 年均上升至100人以上, 科均全在300人左右。其中正德年间、天启年间、崇祯年间年均取士均达110以上, 科均最多时超过350。由此我们可以看中, 从总体上来看, 明代会试竞争很激烈, 录取数额虽然整体上呈增加趋势, 但增长很缓慢。成化之后, 进士的录取数额相对稳定, 人数维持在300位左右[2]。另外, 明代的进士某科登科的人数与科会试录取人数也不相同, 说明取士政策相对灵活, 士子若不能参加当年殿试, 可于下一科补试, 确保人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明代科举制度原因探析

一是官缺。明王朝初建时, 各级管理机构需要大批官吏为新王朝服务。当时在中央朝廷被倚重的人才主要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 地方官吏就需要大量人才了。朱元璋采取广开言路的方式, 多方招揽儒生入仕, 荐举制、科举制相继被采用, 又相继被否定。胡惟庸案、空印案之后, 数万官员被杀, 儒生不敢入仕, 朱元璋重开科举制, 对进士的录取做了严格的限制:以八股取士, 只录取大批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举人、进士。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 原来的儒生认为他是非法篡位, 不肯为其服务, 于是大批官吏又被残酷屠杀, 重新选拔高级官吏势在必行, 所以明成祖时期取士人数加多, 明朝科举取士最多的两次均为472人, 都发生在明成祖时期, 况且每次都是对官员进行大规模屠杀之后迫切需要官员时才超额录取。由此可见, 官缺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进士的录取数额。到了明朝中期, 社会稳定, 经济稳步发展, 明王朝的各项制度也日趋健全和完善, 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稳定了下来, 所以成化年间将进士的录取额控制在300左右。明朝后期, 政治腐败, 政府对内面临着财政危机, 对外面临着外敌入侵危机, 中央王朝试图改变这种内忧外患的状况, 发起了“张居正改革”。改革需要大量能挽救当前形势的人才, 所以政府对科举制进行了局部调整, 不再录取文风浮夸的士子, 对文风朴实的士子较为看重, 体现了明王朝对干实事人才的需求。同时, 政府重新恢复了荐举制度, 将之作为科举制度的辅助选才形式。总体而言, 改革之后对人才的选取基本按“唯才是举”的原则, 人才选拔务实性特征显著, 为明代后期的短暂繁荣提供了人才基础[3]。

二是应试人数的多寡。对于人才的发掘, 中国历朝历代都尽可能地向公平看齐, 确保真正的人才能够人尽其用。明王朝总结了历朝历代在人才选拔中的经验, 形成了在当时来看最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公平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从范围上来看, 除了女人、贱民、商贾之外, 所有人都可以参加考试, 士子不必担心地位、财产、血统、职业等不合格而不能投考, 最大可能地扩展了考生的范围, 确保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从取材标准上看,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八股文是取才的唯一依据, 考试是取才唯一的手段, 这一点是不以血统、地位、财产而转移的, 在摒弃过去依靠血统和家族来取才的弊端的同时, 也为广大寒门之弟提供了入仕的机会。从取才的公正性上来看, 权力干涉科举的事情不再发生, 因为整个国家最高权力代表皇帝, 在取才的时候无私可徇, 取才就是为了皇家服务, 所有考生都是“天子门生”, 所以取士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保证了相对的公平。一方面是科举出身带来的光明前途, 一方面是国家通过多种渠道保证考试的公平, 天下的学子便有了努力的方向, 一切学习活动都以高中进士为要, 很多人甚至将科考中举当做终身努力的方向, 因此每年参加考试的人都很多, 科考成为整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三、明代进士录取制度的影响

1. 实现了少数精英控制多数平民。

明代选官的途径较多, 除了进士, 还有监生、吏员等杂流入仕, 但二者的待遇可谓“天壤之别”。朝廷重要部门的官员选拔“非进士不能任”, 形成“非进士出身者不得进入翰林, 非翰林出身者不得进入内阁”的传统。即使是小小的七品知县, 如果出身进士, 也是地方最高行政官, 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 待遇异常优厚。利益意味着责任, 进士出身的官员虽然位高权重, 但必须担负起政府的职责, 忠心耿耿为朝廷办事。因此对官员的约束也是朝廷的一大任务。除了设立专门的检察机构和御史、科道官外, 朝廷对官员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朱元璋在制定科举考试的时候, 就明确表明必须依据儒家的传统典籍四书五经来取士, 旨在以儒家经典来对选拔人才进行道德教化。这样一来, 凡是通过层层考试上来的学子, 或者进士, 在得到国家赐予的待遇之前, 首先必定是熟读四书五经, 学子们长年累月浸淫在儒家经典中, 便逐渐树立起儒家正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存天理, 灭人欲, 忠君爱国, 在思想上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 并最终成为明王朝统治的绝对重视的支持者。通过这种精英式的人才选拔方式, 皇帝选中了最能忠实执行自己意志的人才, 并通过他们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实现了对大多数人的统治[4]。

2. 失败者也不危害社会。

进士都是科考的佼佼者, 政府给予他们优渥的待遇和权力, 这对士子来说固然是一件高兴的事。但进士录取额的严格限制, 又使得科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更多科考失利的失败者。对这些失败者而言, 他们有的生活充满了压力, 只是勉强填饱肚子的穷秀才;有的屡试不中, 承受着世人的怀疑与嘲讽;还有的在成功之前要面临巨大的代价, 如公乘亿考了30多次, 连考30多年, 才最终登第, 这30年来所承受的失望与痛苦, 非常人所能理解。虽然有考场失意的士子批判八股文, 如归有光、方苞等, 但他们只批判八股文, 不批判科举考试本身;考场得意的人, 即使是思想激进的人, 也不会骂科举, 如中国历史上公认反孔孟思想的李贽。士子的不满仅仅停留在对八股文的不满上, 况且大多数士子并未将生活重心放在对八股文的谩骂上, 而是埋头苦读四书五经, 认真揣摩八股文的写法, 长年累月为博得功名而努力, 因为下一个三年他们还有机会高中呢!更有甚者, 有的读书人不去埋头读书, 将注意力转移到运气上, 去庙里烧香拜佛祈求高中在士子中相当流行, 很多士子甚至对八字、占星、推算等颇为擅长。当时流传着一句话, “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功五读书”, 也就是说, 考场失败的读书人从来不会像历史上的黄巢和张元一样转而作出危害国家社会的事, 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儒家传统道德和孔孟正统思想, 除了忠君爱国, 以及一些自视甚高的学子骂骂八股文, 他们不会有太过激的行为。

3. 人才有序流动。

在对明清48份进士登科录中的资料进行汇总后分析, 发现明代进士中, 祖上三代没有获得过任何一个功名的人占47.5%, 祖上三代有过一个或更多官员的占2.5%, 祖上三代获得过一个或一个以上较高功名或官职的人占51%。从这份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 由于科举考试面对的是所有人, 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国家官吏人才的平民占半数以上, 说明人才在社会流动性方面是扩大的, 多数贫寒士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寒窗苦读之后变成了人上人。人才的这种流动性, 一方面与明代科考后所获得的丰厚待遇有关, 另一方面, 这也与儒家传统经典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关, 强烈的主体参与性和社会责任感号召广大读书人为了实现抱负奋发努力。尽管由于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考生不断考试导致“乡间有90%的人至少没有充分的经济机会去利用科举去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但从总体上看, 对于“有适当志愿与力量的人, 这一条出路总是开着的”, 广大士子总算是晋升有道。科考每三年一次, 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才流动的源源不断, 有序进行。

摘要:纵观明代进士录取额的情况, 发现明代科举制实现了少数精英对多数平民的控制, 且连续的科考又为科考失利者提供了希望, 又通过人才的挖掘和晋升改善了管理阶层的整体素质, 使得整个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关键词:明代,进士,录取额

参考文献

[1]常成.明代进士录取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0.

[2]何忠礼.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J].历史研究, 2000 (6) .

[3]朱保炯, 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曾被北大录取的特殊人才 篇7

罗家伦:得到蔡元培和胡适力挺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并“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解放思想,创新学术。

这一年夏天,北大在上海招生,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参加了考试的阅卷工作。在招生会议上,只是一个普通教授的他激动地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只考了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

当时,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元培明确表态,支持胡适的意见。在蔡、胡二人的执意要求下,这位除了会写作文几乎毫无特长的考生,最终被北大外国文学专业录取了。他,就是罗家伦。

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罗家伦与同学傅斯年、徐彦之一起创办了新潮社,并出版《新潮》月刊。同年,他被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亲笔起草了印刷传单中的白话宣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

1920年,罗家伦从北京大学毕业赴美就读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和哲学,1921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并于1926年回国参加北伐。

从北大毕业8年后,罗家伦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命为国立清华大学的校长。他的革命思想,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充和:看不懂数学题

同样也是数学考零分,却得以破格跨进北大校门的,还有合肥才女、“张家四姐妹”中的老四张充和。

张充和3岁前就学会了背唐诗,七八岁开始学作对子、写诗。

1933年9月,19岁的张充和来到北平,参加姐姐兆和的婚礼。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二年夏天将举行大学入学考试的消息传了出来。亲人和朋友都劝充和参加,她自己也觉得不妨一试。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国文、历史、数学和英语。对于前两门,张充和信心十足,因为自幼基础打得牢。但她从未接触过数学,看不出数学证明题和代数方程式的意义何在,也不明白该从何入手。

1934年,数千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北平。考试当天,家人为充和准备了圆规和曲尺。“我没用。”她说,“因为我简直连题目都看不懂。”

张充和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国文、史地、英语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更是拿到了满分,总成绩相加,居然超过录取分数线。

此时,胡适已升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在看到张充和作文的第一时间,他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的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北大终于答应破格录取张充和,而她也成了北大中文系当年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当时北京有报纸报道了此事,不过说该生名“张旋”——那是充和有意用的假名,连她的中学文凭也是假的,是弟弟宗和托在宁夏当中学校长的朋友帮忙出具的。充和这样做,一是怕用真名考不取,给家人丢脸,二是不想让北大方面联想到她是兆和的姐妹,因为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而沈从文与胡适私交甚笃。

叶曼:一边哭一边写作文

在罗家伦和张充和之后,另一位名叫叶曼的女生也因胡适的赏识被北大破格录取。叶曼70多年前曾是北大法学院政、经、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适相当器重的女才子。她还是南怀瑾盛赞的弟子,三毛、林清玄等著名作家推崇的前辈,也是当今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大学者之一,在台湾几乎家喻户晓。

1936年,叶曼参加了北大、北师大和清华三所高校的考试,其中,清华是她心目中最向往的高等学府。可结果,叶曼并未在清华的录取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至于北大,则以试读生的名义录取了她。

叶曼在多年后这样回忆自己的“高考经过”:那一年,北大国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你生平最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或“喜欢的一件事”,或“感动的一件事”。当时,叶曼的父亲刚过世不久,她便选了“最悲哀的一件事”。“我简直是一边哭一边写这篇文章,真的是用真情写的。”

胡适看了这篇文章,大为赏识,但因其他评委一致认为,这考生的其他科目确实差了点儿,胡适只好让步:“好了,想办法能让她来就行。”而他所想的办法,就是给叶曼安了个试读生的名号。这种做法,最终成就了一代才女。

付贤智:化学考满分

现代高考制度,最终形成于“文革”之后。在这种全国或某些地区统一命题、完全依靠高考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下,北大仍破格录取过在某些科目上非常优秀的学生。付贤智就是其中之一。

付贤智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加尚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6年11月,他调任大竹中学教师。

高中“提前录取”应坚守改革初衷 篇8

谈及上海高中“提前录取”的做法, 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其与高校自主招生作比照, 而实际上它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做法确有诸多相似之处。“提前录取”需要经过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的程序;需要参加招生学校的统一测试;测试合格者在参加统一招生考试后降分录取。事实上, 不论是上海高中的“提前录取”还是高校的自主招生, 都以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为主要特征。

要不要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 对此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在目前的招生录取中, 高中学校不是权力太小了, 而是权力过大了, 应该进一步加强权力约束才是。现实果真如此吗?其实, 在高中的招生录取过程中, 基本是由地方招生主管部门根据学生报考志愿和考试成绩统一划线投档, 学校并没有实际的招生录取权力。从长远看, 逐步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 真正给初中学生和高中学校提供“双向互选”机会,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应当成为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条件和时机是否成熟?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做基础。在很多人看来, 目前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 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因此要慎谈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即使在教育系统内部, 教育主管部门对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也存有顾虑, 担心改革造成混乱;很多高中校长因为担心来自社会的干扰、压力和质疑, 对招生自主权也是望而生畏。然而, 制度环境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当前不妨鼓励部分地方和学校先行先试, 待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再行推广。

如何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由高中学校依据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自主制定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认定办法, 类似的改革尝试在一些地方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而上海的“提前录取”做法也与此有着相同的寓意。凡纳入“提前录取”的高中学校, 可以结合学校特色发展需要, 自主制定招生录取方案, 在初中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的基础上, 由高中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推荐或自荐意见自主择优预录取。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就是要给予高中学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 从这个角度看, “提前录取”具有积极的改革意义和探索价值。

当然, “提前录取”是否会变成又一个“掐尖”战场,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如果参与“提前录取”的学校缺乏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 招生录取的标准和要求大同小异, 难免会落入争抢优质生源的俗套。“提前录取”应当始终瞄准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 也唯有如此, “提前录取”的改革之意方能得以彰显, 扩大高中招生自主权的探索也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参与“提前录取”的4所高中学校, 安排在同一天进行测试, 意味着学生只能选其一而不能兼报。就学校而言, 这样的安排便于将优质生源锁定, 避免因为学校之间的竞争造成优质生源流失。对于这种做法, 有人称其为“掐尖”进入白热化的体现。在笔者看来, 单单从形式上做此判断可能并不全面, 关键还要看“提前录取”是否坚守了改革的初衷。也就是说, 学生是否能真正依据自身个性化成长需求选择学校, 学校是否能真正依据自身的特色发展需要选择学生。不然的话, 所谓的“双向互选”确实有可能沦为择校与“掐尖”。

高校网上录取数据利用与管理 篇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由过去手工录取方式变成了远程网上录取模式。它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把高校招生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然而,在计算机网上录取和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系统进行衔接。如:网上录取系统的录取通知书和信封的打印功能过于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各个高校样式各异的打印要求;录取系统导出数据与“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系统”、“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衔接不紧密,造成学籍数据管理和就业信息管理的工作量增大。网上录取操作比较简单,关键是对录取系统的应用,虽然高考网上使用的高考录取客户端和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都比较完善,但由于各高校大部份网上录取和电子注册、就业信息管理分属两个部门管理,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针对高校的完整的数据处理方法。网上录取数据再开发是为了满足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对高校录取新生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为高校各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新生信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录取结束后,对本年度招生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辅导员了解学生提供材料,实现招生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有序化和高效化;同时,减轻录取通知书和信封的打印工作量,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了在录取、注册过程中数据库设计思想,并阐述了具体数据实现的方法。

2 目前在网上录取及电子注册数据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管理系统,对网上录取过程等功能的实现较为完善,包括自动分档、录取阅档以及与省招办服务器数据交换。但录取结束后对录取数据的提取和处理等功能尚需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开发,目前在录取结束后只能导出基本数据,而考生高中学习阶段在校的表现、老师的评语以及体检信息、详细的成绩等电子数据无法快速提取和直接使用。实行网上录取后,学生纸档案材料往往不能及时寄送到学校,而且有些省市将逐步取消纸档案管理,但新生开学报到前,班主任和辅导员却非常有必要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但无从查起。

2)除少数高校直接将数据库交给邮政公司代为打印以外,其它高校都面临录取通知书和特快专递封面的打印任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管理系统导出数据部分字段为代码,数据表中没有考生照片和体检表等内容。不能直接打印所需格式的通知书,只能通过招生工作人员进人系统查看。

3)录取后数据不能直接或简单修改后作为注册用数据,致使学籍注册、就业信息管理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3 导出数据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3.1 导出数据分析

利用全国高校招生远程录取子系统,完成录、退档等工作后,生成导出数据,其中包括信息表和代码表。

表1为主要数据表名称及说明。导出数据中,文件名以T_开头的文件都属信息库,以TD_开头的都是代码表。高校所需考生信息绝大部份都在考生投档单中(T_TDD.DBF)。而考生投档单中除考生号、考号、姓名、家庭地址、邮政编码、收件人等信息可直接使用外,其它字段均用代码表示。因此需将投档单中以代码表示的字段置换为可直接使用的数据。

3.2 数据库设计

以考生投档单为基础,设计符合管理需求数据库结构,新建表名称为:“新生录取表”,库结构不仅应包含招生录取管理所需字段,也应提前考虑以后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所需字段,班主任查看所需字段等,录取通知书和特快专递封面打印等需求,数据库结构如表2所示。

由于数据来源均为DBF数据库,因此采用VisualFoxpro,新建“新生录取表”代码如下:

tzhyy,zxmc To新生录取表.dbf&&将投档单中有用字段复制到新生录取表

Use新生录取表.dbf

Alter table新生录取表.dbf add xh c(12)add xb c(2)add bj c(20)add bd l(2)add zzmm c(18)add xb c(30)add cc c(4)add jhxs c(6)add xxdm n(5)add xxmc c(16)add xxszd c(10)add bxxs c(10)add bxlx c(10)add xz n(1)add tjb general(10)add zszp general(10)add pqsj c(8)add dwszd c(30)add dwmc c(100)add dwxz c(20)&&为新生录取表增加字段

4 数据整理

新生录取表中部分字段仍为代码,需将性别、录取专业、政治面貌等转换为可直接使用字段。

4.1 性别代码置换

此字段只有:“男”、“女”两种,无需表关联,直接替换即可,代码为:

4.2 录取专业名称置换

新生录取表中只有专业代码,需与专业计划库表JHK.DBF进行关联,程序如下:

除此之外也可在VFP中使用新建查询,将两表关联,联接类型为内部联接,关键字为ZYDM,查询去向为表,即可得到包含专业名称在内的新生录取表。

4.3 政治面貌置换

与专业名称转换方法相同。

4.4 将考生照片和考生体验表添加到新生录取表中

考生照片、考生体检表都以JPG图形文件形式,下载保存在录取客户端所在文件夹下的“PHOTO”文夹中,考生照片文件名是“Z”+考生号,体检表文件是“B”+考生号,将考生照片和考生体验表添加到新生录取表中代码如下:

至此,新生录取表已包含管理所需所有内容。直接使用即可满足查看学生各种信息的需要。

5 数据利用

5.1 利用“新生录取表”打印通知书

利用“新生录取库”结合Word中的邮件合并来实现通知书的打印。

5.1.1 设置主文档

将通知书中固定的内容,做为主文档建立,如入学时间、称谓、祝贺词等,如图1。

5.1.2 选择数据源加入主文档

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是把每份通知书中变化的部分,如准考证号、录取专业等,填到相应的位置,即添加数据源。

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菜单中的“信函与邮件”,在下级菜单中选择“邮件合并”命令。工作窗口右侧跳出“邮件合并”任务窗格,选择文档类型为“信函”,点击“下一步:正在启动文档”。右侧再次跳出的窗格中选择“使用当前文档”(主文档),然后“下一步:选取收件人”,在“选择收件人”视图中,点击“使用现有列表”(数据源),然后单击“浏览”按钮,在选取数据源对话框中按路径选择并打开要合并的数据源文件。设置好之后选择下一步“撰写信函”。

撰写信函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只有正确的插入了数据(Word中称合并域),才可以正确的显示每个对象的内容,将插入点移到需要插入合并域的地方,在“邮件合并”工具栏条上单击“插入合并域”按钮,显示“插入合并域”列表框,从列表框中双击要添加的域名,主文档中将出现用尖括号“《》”括住的合并域,添加完后如图2。

5.1.3 将数据合并到主文档中

合并数据源,这些合并域将用数据源中的域值(记录)代替。合并后,就可准备打印了。合并方法用“邮件合并”工具栏最为简单,选“合并到新文档”按钮将合并结果保存到一个新文档中,Word会将其命名为“字母1”。“字母1”是一个独立的文件,与主文档及数据源没有任何关联,修改主文档及数据源不会影响“字母1”;选“合并到打印机”按钮,合并结果可以立即打印出来。

5.1.4 添加照片

为了使通知书更加严密,起到身份验证的作用,可以在其中加入每个

考生的照片,通过Word中的域代码知识来实现这项操作。只需要在邮件合并的主文档中插入INCLUDEPICTURE域,并在它的“FileName”参数中插入包含图片地址的合并域便可,如照片的地址如下:

因为图片名是以“Z”+准考证号的形式命名的,将域代码和插入合并域相结合的方法填写路径,插入命令为{INCLUDEPICTURE“C:/…/PHOTOS/Z《ksh》.jpg”*MERGEFORMATINET},(MERGEFORMAT用来保存对域结果进行的格式修改)按F9刷新照片就出现在主文档中了。如果需要灵活的定位,可以考虑插入一个文本框,去掉边框等属性,并在这个文本框里通过使用INCLUDEPIC-TURE域代码插照片,调文本框的位置即可更好的调整照片的大小和位置。如图3所示。

5.1.5 插入条形码

还可以在通知书上加入一条代表着准考证号的条形码,那么新生报到注册时,只需通过扫描就可以达到电子注册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入学报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入条形码最好用专业的软件和仪器,以达到数字编号的准确性。不过利用Word“控件工具箱”中的“Microsoft BarCode Control 9.0”同样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生成的条件码如果能和财务交费、图书管理甚至食堂就餐等学校各部门的职能联网使用的话,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集身份认证、信息查询和校内消费于一身的校园“一卡通”目前已在全国范围迅速流行,通知书还可以做成“校园一卡通”的IC卡形式,为每一个学生发放一张校园卡通知书,卡上面有本人照片、姓名、身份等信息,使得这张卡具有身份识别功能,在校内集学生证、身份证、借书证、医疗证、上机证、会员证、餐卡、钱包、电话卡、存折等于一身,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的。涵盖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校快速建成信息化校园,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校园卡系统是数字化校园不可缺少的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利用“新生录取表”打印特快专递封面

鉴于高招、成人高招数据的保密性特点,除少数高校直接将数据库交给邮政公司代为打印以外,其它高校都面临录取通知书和特快专递封面的打印任务。上面介绍的通知书打印方法,同样适用于打印特快专递四联单,不再详述。

6 满足电子注册的需要

由于前期的新生录取表已经比较完善,新生报到后可由此生成“新生报到表”。除院校名称、院校代码、院校所在地、学号、所在院系、办学形式、学制等需补充以外,其它部分可直接使用。方法及代码如下:

1)复制“新生录取表”为“新生报到表”,并将固定内容及调整后专业加入数据库。

将院校名称、院校代码、院校所在地、办学形式、学制等加入数据库,代码入下:

将调整后专业替换成注册专业:有部分学生入校后要求调整录取专业,院校同意其注册为调整后专业。代码入下:

Use新生报到表

REPLACE ALL lqzy WITH tzhzz for len(alltrim(tzhzz))<>0

2)数据检查。

检查是否有重复记录,代码入下:

Select*from新生报到表into table重复学生信息.dbf group by ksh having count(ksh)>1&&检查是否有相同考生号的重复记录。

将“新生报到表”导入“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系统”编辑学号、班级名称等内容即可上报注册数据。而“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系统”又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来源。

使用该方法能简单有效地解决招生、学籍注册管理及毕业生信息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为学校学生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校网上招生数据处理系统手册[M].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02.

[2]曾刚.Visual FoxPro数据库编程实例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郝彦彬.郭文利.用Excel和Word邮件合并打印证书[J].中国计量,2005(2):75.

[4]张惠萍.Word邮件合并的应用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4(4):90-91.

上一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下一篇:实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