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精选8篇)
胆碱酯酶 篇1
摘要: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晚期常发生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 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肝硬化病人亦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对象, 应注意定期检查。
关键词:胆碱酯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
目前临床上对肝硬化有多种生化检测指标。ChE活性的检测不仅能够敏感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而且有助于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2], 在肝硬化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现将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在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1 ChE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胆碱酯酶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 体内分为2种:一种为乙酰胆碱酯酶 (AchE) , 另一种为丁酰胆碱酯酶 (BuChE) , 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 红细胞, 和血清。BuChE主要分布于肝, 胰, 心, 肠和血浆。人血浆BuChE主要由肝脏合成[3], 文章中所提到的胆碱酯酶是指丁酰胆碱酯酶, 又称假性胆碱酯酶。血浆ChE半衰期为10d, 肝脏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体内血清ChE, 与其他酶活力增高反映病理改变的情况相反, 血清ChE测定的临床意义在于酶活力降低[4]。因此当肝细胞受损时ChE合成减少, 血中ChE活性下降。肝细胞受损程度越重, 肝细胞合成ChE越少, ChE活性下降越明显[5,6]。
2 肝硬化患者ChE检测的意义
众所周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 功能繁多。体内全部白蛋白, 部分球蛋白, 多种凝血因子等均在肝脏合成。当肝脏受损时, 反映肝脏功能的生化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 血清中Alb含量测定是评价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肝硬化患者ChE水平与血浆Alb含量呈正相关[7]。但由于Alb测定使用溴甲酚绿比色法, 受抗凝剂, 黄疸, 脂血和肝硬化患者易产生腹水, 反复输注Alb等影响。Alb浓度常常不能真实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另外Alb半衰期为15~19d, 使其测定结果常有波动, ChildB, C级患者计分常会出现交替变动, ChE短于Alb, 且不受反复输注白蛋白的影响[8,9]。因此, ChE检测比Alb检测更有意义。能更真实的反映肝功能变化情况及评估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
3 ChE活性测定在Child~Pugh分级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目前Child~Pugh分级是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最好指标, 分级项目由肝性脑病, 腹水, 胆红素, 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组成, 分为A、B、C三级, 每项均有相应的评分标准。Child~Pugh分级有助于判断预后, ChildA预后最好, ChildC预后最差。熊锋宝[7]等采用酶速率法, 共测定106例ChildA~C级肝硬化患者的ChE水平结果如下:随着ChildA~C级。血清胆碱酯酶逐渐下降, 尤其在ChildB, C级中下降最明显。孙宏勋[8]等人将肝硬化患者严格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划分A, B, C三级, 分别检测其ChE水平后结果示:肝硬化患者各级中ChE活性均明显下降, 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下降, 下降幅度依次为A级4000U, ~4000U, ~2000U, ~1000U, <300U。例数分别为106例, 96例, 134例, 68例, 16例。2年内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分别为2例 (1.9%) , 4例 (4.2%) , 12例 (9.0%) , 32例 (47.1%) , 16例 (100%) 。ChE下降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可见, 胆碱酯酶减低的程度与肝脏实质损伤呈正比, 胆碱酯酶持续性降低提示预后不良[7]。
血清Ch E活性与Child~Pugh分级中的各项指标以及Child~Pugh分级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血清胆碱酯酶水平的下降程度是以A级
胆碱酯酶 篇2
随着农业发展,农产品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的使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得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严重超标,农药残留引起的中毒事故频繁发生.我国农产品往往因农药残留超标难以跨越国外“绿色壁垒”,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满足进出口贸易的需要,研究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1]).
作 者:陈进 缪吉根 李君 缪煜清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金华,321004 刊 名:分析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年,卷(期):2009 37(z1) 分类号:O65 关键词:★ 唐筛介绍信
★ 唐筛介绍信模板
★ 上海通用汽车从筛笔试
★ 上海牛娃网筛自我介绍
★ 检测实验室
★ 检测工作总结
★ 试验检测
★ 检测员
★ 核算检测
胆碱酯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例病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36岁、32岁,均为口服中毒,服用均为40%乳油制剂,剂量为120、100m L,就诊时间为服毒后1.5、2h,主要症状:神志尚清,呼吸稍促,面色如常,血压、心率、外周氧饱基本正常,两瞳孔无明显缩小,光反正常,两肺无明显干湿性音,稍恶心、呕吐,无腹痛,无明显口角流涎,无肌肉震颤,无四肢痉挛,无大小便失禁,神经系统无病理征,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为77%、81%,红细胞、血小板基本正常,电解质正常,二氧化碳结合率正常,胆碱酯酶为884、636U/L(参考范围5864~13250)。
1.2 治疗
立即给予清水机械洗胃,床旁连续血液灌流治疗。同时在大量补液利尿,促进药物代谢,保护肝肾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推注碘解磷定1.0g q1h连续3次,其后改为2.0g静脉输注q6h3d,首剂静脉静注射阿托品5mg,达阿托品化后,给予逐步阿托品减量静推维持。少量多次输注血浆,补充患者体内胆碱酯酶量。
2 结果
治疗中发现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4、17d,出院时神志清楚,无不适症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胆碱酯酶分别为2184、1938U/L。住院期间两患者胆碱酯酶均低于正常值的50%。两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蕈碱样、烟碱样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连续静脉输注碘解磷定2.0g q6h 3d后,又逐步减量维持至1周,碘解磷定总量为53g。首剂静脉注射阿托品5mg即达阿托品化,后分1~3mg,q0.5h~q1h静脉维持,1周后停用阿托品,累计阿托品用量为260、275mg。2例患者累计输注血浆量为1430、1690m L。分别于出院15、19d复诊,2例患者均未出现迟发性神经病表现,复查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胆碱酯酶为2761、2947U/L,未发现明显后遗症表现。
3 讨论
毒死蜱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主用用于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人中毒后抑制体内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 E)或胆碱酯酶(Ch E)的活性而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冲动传导,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该2例患者中毒后均出现胆碱酯酶明显减低,只达正常值15%、11%,但临床表现症状轻,无重度有机磷中毒表现,无中间综合征出现,预后较好。治疗上阿托品用量低于有机磷中毒,但碘解磷定应用时间长,虽经血液灌流治疗,并给予多次血浆输注,胆碱酯酶恢复一直不理想。此类患者治疗要注意控制阿托品量,谨防阿托品过量和中毒。胆碱酯酶复活剂应用时间宜稍长,且逐步减量[1,2]。
综上所述,对于此类中毒不能以胆碱酯酶水平为中毒程度衡量水平,医护人员应密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61-1062.
胆碱酯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 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试剂与方法
用全自动胜化分析仪测定2组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胆碱酯酶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
2 结 果
观察组胆碱酯酶活性为 (2446±866) U/L低于对照组的 (6220±1022) 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 论
血清胆碱酯酶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合成后迅速释放入血, 肝实质细胞受损时, 此酶合成减少, 酶活力下降, 其下降程度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1], 与肝脏损害程度相平行[2]。胆碱酯酶半衰期短, 不受输入白蛋白影响, 反映肝病病情更准确、灵敏, 因此它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和储备能力, 长期的血清胆碱酯酶下降提示肝病预后不良[3]。本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活性低于正常人 (P<0.01) , 由此可见, 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有助于肝功能的评估, 胆碱酯酶的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的程度, 对肝功能的评定及病情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康格非.临床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72.
[2]王宝思, 姚光粥.肝脏病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56.
胆碱酯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脂肪肝患者, 均经B超或CT检查,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同时又有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 或有长期酗酒的不良嗜好, 临床表现可伴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不适等症状, 经临床确诊为脂肪肝, 其中男52例, 女性8例, 年龄35~55岁, 平均45岁。对照组100例, 取来自本院健康体检人员, 其中男70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47岁。经各项检查排除心、脑、肾和内分泌疾病, 同时经B超或CT检查, 肝脏影像学表现正常, 无饮酒、吸烟嗜好。根据脂肪肝常见的病因把患者分为四组: (1) 肥胖性脂肪肝22例: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20%为肥胖; (2) 糖尿病性脂肪肝15例:空腹血糖>7.8 mmol/L; (3) 酒精性脂肪肝10例:患者有长期大量酗酒史; (4) 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13例, 包括药物及遗传等因素造成的脂肪肝。检测前一周停用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 1周内戒烟酒。
1.2 仪器与试剂
胆碱酯酶 (ChE) 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ChE正常值范围:4000~11 000 U/L。仪器用西门子ADVIA1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标本采集
患者要求空腹12 h以上, 采集静脉血3 ml, 严禁溶血, 分离血清, 及时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剂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脂肪肝患者胆碱酯酶测定值均高于正常体检人群。肥胖性脂肪肝人群组ChE平均含量为 (9.5±1.7) ×104 U/L;糖尿病脂肪肝人群组ChE平均含量为 (11.0±1.9) ×104 U/L;酒精性脂肪肝人群组ChE平均含量为 (9.1±1.5) ×104 U/L;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人群组ChE平均含量为 (10.8±2.0) ×104 U/L, 健康对照组人群ChE平均含量为 (6.3±2.1) ×104 U/L。这四组的ChE平均水平与健康人群ChE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肝脏在脂质储存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 超过肝湿重的5%或以上时, 病理检查肝细胞在光镜下可见脂肪小滴称之为脂肪肝。肥胖导致的脂肪肝多见, 另外还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还有长期过量饮酒的患者, 因为酒精会损伤肝细胞, 影响肝细胞对脂质的代谢利用, 同时还有药物、环境因素及遗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都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3]。人体内胆碱酯酶由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和拟胆碱酯酶 (PChE) 两部分组成, 二者均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 生成胆碱和乙酸[2]。AChE来源于神经细胞和新生红细胞, PChE主要来源于肝脏, 血清中主要含PChE, AChE含量甚微。本组检测血清ChE主要指PChE,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 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工作中, 多见肝功能受损患者表现出胆碱酯酶水平降低的现象, 但在脂肪肝人群却表现出相反现象。笔者发现, 脂肪肝患者除有三酰甘油明显增高及胆固醇和αpo-B明显升高外, 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升高, 甚至一部分测定结果高出正常值范围。肝脏是合成和降解胆碱酯酶的场所, 但这一代谢过程可能受到脂类代谢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体内胆碱酯酶增高。有研究推测, 高脂血症时脂肪酸合成和转换增加, 导致肝中酰基CoA积累, 继而产生酰基胆碱等, 因此, 胆碱酯酶活性升高可能系过多底物诱导肝合成酶增加的结果[1]。脂肪肝患者ChE平均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血清ChE活性明显增高是脂肪肝突出的生化特征之一, 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对脂肪肝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同时提醒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 在发现高水平胆碱酯酶检测结果时, 应警惕罹患脂肪肝[4]。
摘要:目的:观察脂肪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方法:对60例脂肪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胆碱酯酶水平检测, 同时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进行对照。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是脂肪肝最突出的生化特征之一。
关键词:脂肪肝,胆碱酯酶,火车
参考文献
[1]杨文东, 纪永利, 赵登贤.脂肪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观察[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 15 (1) :33.
[2]范建高, 朱军, 李建新, 等.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13 (2) :83-88.
[3]李玉中, 胡宏, 陈艳君, 等.肝病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4 (4) :285-286.
胆碱酯酶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注:G4组ALT、PAB、CHE与G3、G2、G1、G0, 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选择肝组织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218例, 其中男126例, 女92例, 年龄24~65岁。正常对照组60例,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3~54岁, 肝功能正常, 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在肝组织穿刺活检当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液5m L, 分离其血清, 于-80℃冰箱贮存备用。
1.2 检测方法
CHE采用速率法, 试剂从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购买;PAB应用免疫比浊法, 试剂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购买;穿刺针采用18G的quick-cut针, 要求肝组织长度≥1cm, 用4% (v/v) 中性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HE, Masson和网织纤维染色, 由3位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进行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ALT、PAB和CHE指标分别在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中的变化
见表1。
2.2 血清ALT、PAB和CHE在不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中的变化
见表2。
2.3 血清ALT、PAB和CHE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相关性
血清ALT、PAB和CHE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13、-0.459、-0.497;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7、-0.360、-0.413。
3 讨论
PAB由肝脏合成, 半衰期为1.9d, CHE是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 半衰期为10d。慢性肝炎与肝硬化、PAB、CHE合成均减少[2,3], 因二者半衰期均较短, 故能够敏感而特异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那么它们在判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上有无价值?
注:S4组PAB、CHE与S3、S2、S1、S0, 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ALT变化无规律
本研究发现, ALT、PAB和CHE与炎症分级都具有良好相关性 (P<0.01) , 随着炎症程度加重, PAB和CHE逐渐下降, 并且G4与G0、G1、G2和G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意义 (P<0.05) , 文献报道与其一致[4,5]。说明除常规指标ALT可以反映肝脏炎症分级程度之外, PAB及CHE也可以较好反映肝脏炎症分级程度。CHE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相关性 (P<0.01) , PAB有较弱相关性 (P<0.05) , ALT变化没有规律。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PAB和CHE逐渐下降, 并且S4与S0、S1、S2和S3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意义 (P<0.05) 。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PAB及CHE与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在反映早期肝硬化方面它们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 (PAB) 、胆碱酯酶 (CHE)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8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PAB和CHE检测, 且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结果 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P<0.01) ;CHE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相关性 (P<0.01) , PAB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弱相关性 (P<0.05) , ALT变化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没有相关性与规律。随着炎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 PAB和CHE都逐渐下降, 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P<0.01) 。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 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PAB,CHE
参考文献
[1]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2]卓晶明, 闫明先.联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25 (4) :209-211.
[3]邹正升, 辛绍杰, 齐心, 等.γ-球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 6 (特刊7) :212-213.
[4]张顺才, 方国汀, 顾秀英, 等.前白蛋白在估计慢性肝炎炎症程度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 6 (2) :135.
胆碱酯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ACST患者作为病例组 (S组) , 其中男17例, 女15例;年龄25~70岁, 平均 (53.22±11.54) 岁;32例中预后良好25例 (病情好转或痊愈) , 预后不良7例 (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 。选择同时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C组) , 其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28~69岁, 平均 (51.67±10.10) 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1 病例纳入标准
(1) 诊断符合《肝胆外科学》[1]关于ACST的诊断标准; (2) 发病48 h内入院; (3) 年龄20~72岁。
1.1.2 排除标准
(1) 慢性肝病, 肝硬化, 急性肝外伤; (2) 有机磷接触; (3) 恶性肿瘤伴机体状况严重下降; (4) 活动性肺结核。
1.2 处理方法及观察指标
S组入院后连续监测生命体征, 早期解除梗阻, 减压引流胆道, 控制感染, 预防脓毒症及休克;入院时急查血白细胞计数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 、降钙素原 (PC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白蛋白 (ALB) 、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另外取血应用酶法检测胆碱酯酶 (Ch E) , 参考范围4 000~11 000u/L, 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EⅡ) 评分, 追踪患者预后。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C组签署知情同意书, 清晨空腹留血查Ch E、WBC、Neu%、PCT、ALT、AST、ALB、TBIL、DBIL等指标。比较上述组间、组内指标差异, 分析血清Ch E与WBC、Neu、PCT、ALT、AST、ALB、TBIL、DBIL、APACHEⅡ评分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描述,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血清Ch E与其他指标的关系选用Pearson相关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S组血Ch E和ALB明显低于C组, WBC、Neu%、PCT、ALT、AST、TBIL和DBIL显著高于C组。见表1。
2.2 S组Ch E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
S组Ch E与ALB呈正相关, 与WBC、PCT、ALT、TBIL、DBIL及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 与Neu%和AST无明显相关。见表2。
2.3 S组中Ch E及其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S组中有25例预后良好, 7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Ch E和ALB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WBC、Neu%、PCT、TBIL、DBIL和APACHEⅡ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 ALT和AST则较预后不良组无明显差异。见表3。
3 讨论
人体内Ch E主要分为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 前者能特异性降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后者的功能还不完全明确。血清Ch E主要来源于丁酰胆碱酯酶, 其活性检测已经成熟应用于临床评价有机磷中毒程度和肝脏合成功能, 而近年来关于脓毒症、内毒素血症等炎症疾病的研究表明, 血清Ch E活性检测可能还有其他重要的意义。
KANAI等[2]比较了156例无肝病史的菌血症患者和211例疑似菌血症患者的血清Ch E活性, 发现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而且其降低程度可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以区别于后者。LIN等[3]分析了124例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患者的入院24 h内血清学指标, 其中66例死亡患者血清Ch E活性明显低于58例存活患者, 并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h E活性可作为判断老年SI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EISM譈LLER等[4]发现肝移植患者术后12个月的死亡率与血清Ch E活性的降低程度相关, 并提出血清Ch E活性可作为一项预测肝移植术后转归的指标。KASSAB等[5]在26例脓毒症性休克患者中发现, 血清Ch E活性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而且死亡组的血清Ch E活性较存活组降低更为显著。BLANLOEIL等[6]发现骨科术后出现严重感染的11例患者血清Ch E活性较术后恢复良好的30例患者显著降低, 其降低程度与1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h E活性降低程度相近。
而BOROVIKOVA等[7]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刺激迷走神经可下调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TNF-α的表达, 并抑制其休克的进展;给予烟碱可降低内毒素刺激的巨噬细胞表达的多种炎症因子, 如TNF-α、IL-1β和IL-6等, 并提出胆碱能抗炎通路 (CAP) [8], 揭示神经系统的免疫调节功能。PAVLOV等[9]在此基础上, 发现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兰他敏可激活CAP, 减少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中TNF-α的浓度, 并降低死亡率。巴立等[10]在4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发现, 血清Ch E活性降低尚可反映病情严重度和预后, 而血清Ch E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机体主动下调Ch E活性, 代偿性增加乙酰胆碱通过CAP发挥抗炎效应。
目前为止, 血清Ch E在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 中意义探讨的报道罕见。本研究观察到32例ACST患者 (病例组) 入院时血清Ch E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减低, ALB也明显减少, 而WBC、Neu%、PCT、ALT、AST、TBIL和DBIL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Ch E活性的降低与ALB减少和ALT、TBIL、DBIL升高均存在显著相关, 证实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中, 活性降低的血清Ch E是一项评价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的有用指标。此外, 病例组血清Ch E活性降低同WBC、PCT升高亦存在显著相关, 说明血清Ch E活性变化与患者感染相关。而血清Ch E活性降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机体肝功能受损, 合成Ch E减少, 同时机体高分解代谢, 消耗大量Ch E[11];另一方面可能是机体加强代偿性抗炎效应, 主动下调Ch E活性, 增加乙酰胆碱浓度, 通过CAP增强抗炎效应[9,10]。另外, 本研究中病例组血清Ch E活性降低同APACHEⅡ评分的升高存在显著相关。其中, 预后良好组血清Ch E活性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WBC、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 说明血清Ch E活性可用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综上所述,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早期Ch E活性检测作为一项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有用指标, 其活性降低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 同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这需要在动物实验中进一步证实, 并有望为临床治疗急性炎症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3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作为病例组 (S组) , 其中25例预后良好, 7例预后不良。收集S组入院时血清胆碱酯酶 (ChE) 、白细胞计数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 、降钙素原 (PC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白蛋白 (ALB) 、总胆红素 (TBIL) 和直接胆红素 (DBIL) , 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 (APACHEⅡ) 评分, 以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C组) , 收集C组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 比较组间、组内指标差异。结果 S组血清ChE和ALB明显低于C组 (P<0.01) , WBC、Neu%、PCT、ALT、AST、TBIL和DBIL显著高于C组 (P<0.01) ;S组ChE与ALB呈正相关 (r=0.893) , 与WBC、PCT、ALT、TBIL、DBIL、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 (r=-0.591、-0.396、-0.493、-0.411、-0.392、-0.643) , 与Neu%和AST无明显相关 (r=-0.320、-0.335) ;预后良好组ChE和ALB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0.01) , WBC、Neu%、PCT、TBIL、DBIL和APACHE II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 (P<0.05或0.01) , ALT和AST则较预后不良组无明显差别 (P>0.05) 。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早期ChE活性检测作为一项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有用指标, 其活性降低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 对病情的严重度和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胆碱酯酶,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孝平, 陈汉.肝胆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67-371.[1]CHEN XP, CHEN H.Sugery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Tract[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367-371.Chinese
[2]KANAI S, HONDA T, UEHARA T, et al.Liver function tests in patients with bacteremia[J].J Clin Lab Anal, 2008, 22 (1) :66-69.
[3]LIN QH, HE XJ, LI TL, 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cholinesterase for the prognosis of aged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J].Chin Med J (Engl) , 2011, 124 (17) :2692-2695.
[4]WEISM譈LLER TJ, PROKEIN J, BECKER T, et al.Prediction of survival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by pre-transplant parameters[J].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8, 43 (6) :736-746.
[5]KASSAB AS, VIJAYAKUMAR E.Profile of serum cholinesterase in systemic sepsis syndremc (septic shock)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Eur J Clin Chem Clin Biochem, 1995, 33 (1) :11-14.
[6]BLANLOEIL Y, DELAROCHE O.Decrease in plasmatic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comparison with the decrease observed in severe liver cirrhosis[J].Ann Fr Anesth Reanim, 1996, 15 (2) :220-222.
[7]BOROVIKOVA LV, IVANOVA S, ZHANG M, et al.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ttenuates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endotoxin[J].Nature, 2000, 405:458-462.
[8]马岳峰, 徐正宽, 刘志海.重视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 (10) :1016-1019.[8]MA YF, XU ZK, LIU ZH.Value the study of cholinergic anti inflammatory pathway[J].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9, 18 (10) :1016-1019.Chinese
[9]PAVLOV VA, PARRISH WR, ROSAS-BALLINA M, et al.Brain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 controls systemic cytokine levels through the 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J].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09, 23:41-45.
[10]巴立, 张茂, 干建新.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8) :624-625.[10]BA L, ZHANG M, GAN JX.Significance of serum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early stage of severe multiple traumas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2006, 22 (8) :624-625.Chinese
胆碱酯酶 篇8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胆碱酯酶,病理
血清胆碱酯酶 (CHE) 是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酶, 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受损时, 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浓度也发生变化。ALT、AST、TBIL、ALB、PA等指标的改变是诊断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主要实验室指标。为此笔者对7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进行总结, 以探讨CHE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肝硬化患者71例, 其中男48例, 女23例, 年龄在24~71岁之间, 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和肝病学术会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并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法为肝功能A级38例, B级17例, C级16例, 正常体检的52例为对照组 (年龄23~73岁) , 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 、胆碱酯酶 (CHE) 、白蛋白 (ALB) 用中生公司试剂检测;凝血时间活动度 (PA) 用美国IL公司ACL-200凝血仪配套试剂。
1.3 全部资料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SAS) 完成。
2 结果
表2显示, 在所检测的酶活性中, CHE是惟一一个在早期肝纤维化时活性明显改变的酶。统计结果显示, 血清CHE均值在不同程度肝损伤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F=58.49, p=0.0001;SNK检验:P<0.05) , 表明CHE降低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 病理分级S3组CHE活性已有明显降低。而ALT、AST、TBIL、ALB和PA与肝组织不同程度损伤之间差异也不同, P<0.01。CHE活性、ALB、PA在肝组织不同病理改变时降低情况较明显 (P<0.01) , 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CHE由真胆碱脂酶和拟胆碱脂酶两部分组成[1], 拟胆碱脂酶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 肝细胞变性、坏死越严重, 拟胆碱脂酶合成就越少。肝硬化时, 随着肝脏组织纤维化的进展, 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 肝细胞供血不足、功能受损, 合成的拟胆碱脂酶不断减少, 血清拟胆碱脂酶的活力也将明显下降[2]。
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步降低, 肝功能A级与对照组, B级与A级, B级与C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文献报道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的降低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关的结果是一致[2], CHE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酶, 肝细胞受损时, 胆碱酯酶的合成减少, 分泌到血液中的也随之减少, 胆碱酯酶长期降低说明肝脏的功能不良, 预后也不良[3], 因此, CHE的活性检测, 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的敏感而有效的指标, 对评价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可作为判断肝脏功能和其他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郭银燕, 杨寄华.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1, 13 (3) :120-121.
[2]邓绪乐, 邹正升.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毒性肝炎组织病变的关系.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2) :200.
【胆碱酯酶】推荐阅读:
脂蛋白酯酶06-25
氯化胆碱06-06
抗胆碱药物09-20
乙酰胆碱受体06-06
香菇不同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多态性分析10-22
胞磷胆碱注射液10-07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06-08
氯化胆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