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代码证

2024-07-15

机构代码证(通用11篇)

机构代码证 篇1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颁发的, 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在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方面应该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划分和标识。

1 组织机构代码证管理的现状

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是由组织机构和自然人组成的, 对两大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是要对其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验证。对组织机构及自然人分别赋予唯一的、终生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及政府行政管理实现现代化、网络化的一项主要的基础性工作。代码证管理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1 管理时效的滞后性

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掌控的组织机构的基本信息来看, 目前代码证年检的方式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本无法随时反映各组织机构信息的变化, 导致他们掌握的组织机构信息严重滞后。经过年检的与未经年检的混为一谈, 不便于查收与管理。

1.2 法律规范制约不足

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各自制定组织机构代码证管理办法, 至今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 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管理的方式。没有一个管理的评定标准来制衡。这说明组织机构代码证管理工作仍处于无序状态, 其法律的权威受到质疑。

1.3 没有坚持实施自愿原则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调整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发放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 组织机构应坚持自愿原则, 不得强行发放, 强制收费。”而某些代码证管理部门却在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申办、换证及审检过程中没有任何提示自愿原则, 实际上实行的是强制收费, 没有体现上述通知中的自愿原则。

1.4 代码数据输入的失误

代码的生命在于应用, 而应用的前提在于代码的数据质量。代码的数据质量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代码应用工作。由于输入人员的出错及资料的更新较慢等其他原因, 使代码数据质量管理只能是被动的事后处理, 不能有效地建立代码数据质量保证机制。

1.5 机关人员设置的不稳定性

代码办证人员变动比较频繁, 有的还使用临时借用人员, 更主要的是这些人员知识有限, 直接上任, 没有机会培训, 经常会出现业务上的问题而影响工作质量, 因而也影响数据的质量。比如组织机构单位的性质, 由于现有的科、工、贸公司经营业务范围非常广, 很难确定应如何归类, 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才能胜任。

2 改进代码证管理的措施

在国外, 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普遍实行对组织机构统一赋码的制度, 如美国、加拿大统一称为税号;牙买加、丹麦称为注册登记号;澳大利亚、智利称为企业代码。称谓上的差异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机构设置上的科学合理。我们认为, 当前有些基层在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必须尽快予以纠正。

(1) 建立各级代码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规范工作程序, 并确保质量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使各项质量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 具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减少和预防质量缺陷。

(2) 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机构编制主管机关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按各自职能分别负责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代码赋予的工作, 履行由本机关核准登记或批准成立的组织机构的代码。

(3) 机构组织中实施各司其职的原则。合理分工, 分块管理, 这样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员工之间互相加强监督和管理。

3 加强社会与大众的监督机制

地方性的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存在多收漏收现象。年检的费用与其他收费应公开区分, 便于协调机构内部部门的条理性。国家的组织机构的标准是:统一划分, 分步实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优势均补。其运行机制是:政府启动, 官督民办, 市场运作;数据集中处理, 强化增值服务。而现实中由于机构的办公不透明化和缺少系统性, 加上缺乏大众的监督, 导致代码证管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4 代码数据采集及录入要规范和完整

代码数据库是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核心, 代码数据库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代码应用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代码数据库的质量, 应严格按照国家中心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办理, 规范和完整代码数据采集及录入。对以前的数据, 必须结合年检和换证工作进行完善。在数据规范方面应注意各数据项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数据的必录项。针对失效信息或滞后信息要及时的更新与处理, 保证数据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

由于代码工作数据出入较多, 员工的技术水平有限, 所以要提高代码工作人员素质, 做到凡从事代码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省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 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不得随意更换人员, 确实需要更换的要到省中心备案并随岗培训后方可上岗。

参考文献

[1]崔金勋, 许强.对现行组织机构代码证管理办法的质疑[J].会计师, 2007, (3) .

[2]骆庆.组织机构代码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8, (1) .

[3]朱国英.浅谈组织机构代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1) .

机构代码证 篇2

1、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发放范围:

① 依法建立的国家机关、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

② 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成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

③ 经社会团体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成立的社会团体;

④ 经外事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核准登记的驻地办事机构;

⑤ 其他依法成立或者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组织机构。

2、办理代码需带证件:

办理组织机构代码业务(新力、变更、到期换证、年检等)需要如下材料:

1)a)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有效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b)机关批准成立的有效批文或三定方案复印件;c)有效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d)有效的社团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或编委成立批文复印件;e)有效的民办非企业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f)驻地办事机构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g)有效的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副本及工会法定代表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h)相关登记批准机构批准成立的有效批文或证照的原件及复印件;

2)法人代表(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复印);

3)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面复印);

4)单位公章;

5)如果相关证照上没有登记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的姓名,还需提交任命文件复印件;

6)企业分支机构、机关非法人、事业单位、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其他机构还需提交主管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7)外资法人企业还需提交预赋码通知单上联原件及复印件和批准证书复印件;

8)如办理代码证变更、到期换证、年检等业务时还需提供原代码证正、副本原件;

9)变更单位名称还需提交工商局变更通知书复印件;

机构代码证 篇3

【关键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改革

前言

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及其电子副本是组织机构信息的载体,在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被广泛使用的今天,代码数据信息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年检可以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修正和补充,以确保其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并最大程度降低年检成本。

1、当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存在的问题

1.1各地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规定差别较大

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组织代码管理机构均对代码证书的年检作出了相关规定,造成各地对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的时间、标识方式以及年检日期的标注等方面的差异性长期存在,这样无疑会使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管理在整体上呈现较为混乱的局面,使得不同地区的代码互用变得复杂,甚至无法判断异地代码证书是否处于有效状态,不利于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标准化、统一化管理,限制了对代码证书的深入应用。

1.2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机构年检方式局限性较大

不同地区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在年检时采用的年检方式不同,主要有集中年检、滚动年检、全年年检三种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年检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1集中年检

采用集中年检的优势在于可以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工作集中在某一固定时间内完成,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证书的年检工作,工作效率较高;但同时由于业务量的骤增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较大,容易出现应付了事等不负责任的情况,无法保证年检的工作质量,很多时候管理部门不得不增加在业务高峰时段的投入以应对业务量的增加。对于年检客户来说,则需要面对长时间等待、甚至增加额外成本的可能。

1.2.2滚动年检

滚动年检即是按照证书编号的尾数来确定年检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将全年的年检业务进行分流,缓解集中年检的工作压力,并且保证工作质量,进而增加数据的时效性。然而虽然这种年检方式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工作中受客户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极难保证每个客户都按时年检,经常出现漏检的情况,因此降低了这种年检方式的可操作性,容易出现数据信息堆积的现象,善后工作量极大。

1.2.3全年年检

全年年检的时间安排较为灵活,按照规定,如果客户在去年年初进行了年检,则在今年年底进行年检也是合理的,因此使得业务处理时间较为充裕,避免突击式年检和数据信息的堆积,但同时由于年检周期过长也导致数据的时效性无法保证。

2、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制度改革措施

2.1促进年检制度标准化

为提高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工作效率,并提高代码信息的通用性,应当促进年检制度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应当统一年检时限。在考虑各地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设定统一的年检时限;其次,统一年检标识。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中心设定年检统一样式,各级代码机构自行采纳;再次,完善年检标准体系,促进年检法制化建设。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管理中心应当制定行业内统一的管理规定,逐渐消除代码管理的地方性差异,不断完善年检标准体系,并在实际成熟时将其纳入法律范畴,促进法制化建设,有利于组织机构代码作用的发挥。

2.2促进CA证书与组织机构代码的协同作用

2.2.1CA证书用于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简介

作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的IC卡通过技术手段将其与CA证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促进二者的协同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门,在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优势,通过与CA证书的结合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通过使用CA证书技术,可使客户通过USB Key等内置证书的载体在电脑上利用互联网授权数据的传输,因此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对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年检,是优化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流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2.2.2基于CA证书技术的组织机构代码年检流程改进

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的一般流程是:(1)提交年检申请材料;(2)受理年检的部门对年检材料的审核;(3)审核结果合格则材料录入系统,不合格的退回;(4)将纸质材料扫描后上报;(5)材料合格则做年检标识,不合格的退回;(6)纸质材料归档。从流程上来看,传统的年检工作步骤较少,易于操作,但是一旦遇到材料不合格等问题就必须重新整理后再次到现场办理,但由于客户需要亲临现场办理,因此效率大打折扣。

在当今网络发达的社会,如果利用互联网完成对年检流程的改造,使大部分工作不用到现场进行,只需要在网络条件下完成,则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改进后的流程为:(1)通过CA进入代码网络年检平台;(2)提交组织机构代码年检相关信息及扫描件,等待审核;(3)审核通过的,上报至省级代码机构审核,等待通知,审核未通过的,拒绝受理并标明原因;(4)生成受理通知书;(5)客户携受理通知书以及加盖单位公章的代码年检申请表和其他材料到柜台办理相关业务;(6)经核对原件信息与提交的信息相符的,进行年检标识,并存档,不符的直接退回材料,不予受理。

通过对改造前后的代码年检流程对比可知:使用了CA证书技术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的步骤相对复杂,但除了第(5)步外,其他步骤均在网络条件下即可完成,不受地理位置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因此操作较为灵活,客户可通过电脑操作提交资料,而对于提交上来的资料、数据处理也是工作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由于CA证书的引入,使得在互联网环境下数据的传输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对于客户来说减少了年检所耗费的时间,间接降低了年检成本,而对于代码机构来说,既不必采取突击式年检,也不必为数据信息堆积担心,且有效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是个一举两得的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制度是代码机构管理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在年检时限、年检标识、年检流程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创新,以提高年检工作效率,并保证代码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冯劲涛,叶硕.加强高校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秘书之友,2011,(11)9:1-20.

[2]赵继业,梁大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制度改革探讨[J].标准科学,2013,(3):93-96.

机构信用代码 篇4

机构信用代码, 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以金融业务为基础, 按照一定规则赋予每一个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不变的编码。机构信用代码以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准号为基础编制, 共18位, 包含有准入管理部门类别、机构类别、行政区划代码等内容。

2什么是机构信用代码证?

机构信用代码证是承载机构信用代码的证书。机构信用代码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式样和内容, 记载机构信用代码、机构名称、注册地址及发证单位等信息。

3机构信用代码证有什么用?

机构信用代码证已逐步在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业务、信贷业务、账户业务、现金业务、票据业务、外汇业务等领域推广应用, 将成为金融系统及其他经济领域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手段, 成为机构的“经济身份证”。机构在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 出示机构信用代码证, 可以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4哪些机构可以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从事经济活动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均可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

5机构在哪里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

机构可按当地人民银行规定, 向当地人民银行或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

6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需要费用吗?

机构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不需要任何费用。

7申领机构信用代码证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机构申请机构信用代码证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 机构信用代码申请表;

(二) 机构成立时的批准文件或登记证书、营业执照等;

(三) 机构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纳税人的, 出示税务登记证;

(四)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及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

(五) 机构介绍信或授权书;

(六)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8机构信用代码系统记录哪些信息?

人民银行建设了机构信用代码系统对外提供服务, 机构信用代码系统记录机构的基本信息, 如名称、登记注册部门、注册地址、成立日期等, 以及机构已有的其他代码, 如登记注册号、纳税人识别号等。机构信用代码系统通过存储机构的信用代码和其他已有代码, 实现机构信用代码与其他代码的索引和关联查询功能。

9怎样查询机构信用代码系统信息?

机构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 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查询机构信用代码信息。

10机构信用代码的使用优势有哪些?

(一) 经济性强。机构信用代码以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准号为基础, 与机构的经济和信用活动密切相关。机构信用代码系统已应用于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通过机构信用代码可以便捷查询企业的信用报告。

(二) 覆盖面广。机构只要有经济活动, 就必须开立和经常使用存款账户, 机构信用代码涵盖了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机构。

(三) 实用性高。机构信用代码系统将机构信用代码与其他机构代码建立起对应关系, 通过查询机构信用代码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到某机构在其他部门领取的代码信息。

(四) 便捷性高。全国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均连通了机构信用代码系统, 机构在开展经济活动、办理金融业务时, 均可对机构信用代码信息进行查验和更新。

11怎样修改机构信用代码系统信息?

认为本机构在机构信用代码系统中的信息有误的, 机构可向发放机构信用代码证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异议申请, 并提交证明代码信息有误的相关证明资料。

12机构信用代码与其他机构代码有什么关系?

机构信用代码与其他部门各类机构代码互不矛盾、互不替代、互不影响。机构信用代码是现有各类机构代码连接的桥梁, 通过机构信用代码可以把现有各类机构代码连接起来, 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13建立机构信用代码制度有什么意义?

(一) 辅助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机构信用代码具备的唯一性及机构信用代码系统丰富的客户背景信息查询来源, 有助于金融机构识别机构客户身份, 提升反洗钱工作效率, 逐步解决机构身份资料多头发放、各自独立、难于相互印证的难题, 减少金融机构多头核实信息的工作环节和成本投入。

(二)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机构信用代码与结算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准号密切相关, 覆盖所有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往来的经济主体。通过机构信用代码, 能够便捷、迅速地实现银行内部、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 为各类经济主体享受全国范围内统一、优质的金融服务提供便利。

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 篇5

一、事项概述

1、事项名称: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

2、办理单位:西安市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

3、办理窗口:组织机构代码(一层08号)

4、承诺时限(工作日):即办

5、收费标准及依据:不收费

6、咨询电话:883250697、投诉电话:852***10

二、法定依据

《陕西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

三、办理程序

1、递交《西安市组织机构代码证申报表》

2、对申办单位提供的材料和填写的申报表进行审查

3、申办单位到收费处缴费

4、申办单位到企业登记收件窗口领证

五、申报材料

1、组织机构代码证申报表

2、企业:持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证照

事业单位:持各级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发的事业法人登记证书。

社会团体、民非企业:持民政部核发的社团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证书

工会:持总工会核发的工会法人登记证。

3、单位公章(公章不便携带的可先领表后加盖)

4、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二代身份证需正反面复印)

5、经办人身份证(二代身份证需正反面复印)

6、原申领的代码证(正本及所有副本含IC卡)

7、银行开户许可证、国税、地税税务登记证

8、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需提供上级主管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有效证件(或材料)和代码证书的复印件

机构代码证 篇6

关键词:组织机构代码 社会活动 应用研究

0 引言

组织机构代码制度,是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制度。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我国改革与发展进程在当下阶段的迫切需要。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对象和主体是组织机构和人。政府转变职能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对这两大主题的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1989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国务院在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组织机构代码在我国电子政务中的基础性地位。

1 组织机构代码的含义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其含义包括多个方面。

1.1 组织代码相当于单位的身份证号,是各类组织机构的法定识别号码。它使用代号和数字表达从而给单位数字化,满足计算机管理信息的需求。

1.2 组织机构代码的每一个代码对应数据库中单独的单位及其信息组合。

1.3 组织机构代码是由代码证书承载,相当于单位的“身份证”。

1.4 组织机构代码在办证时采集各单位基本信息,形成了代码信息网络系统,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每个单位的单个信息都经过标准化处理这样便于统计、分析、分类查询。

2 组织机构代码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应用

组织机构代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应运而生,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颁发流程严格,单位提交的组织机构的法定批准证件、公章、法人代表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件、主管部门代码证书等原始证件,需要严格审查,这样保证了机构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以及准确性。组织机构代码在社会中不断跟进,组织机构代码已在税务、银行、工商、统计、公安、劳动、人事、外金贸、公积金管理、法院等众多领域和部门广泛应用,成为各组织机构在工作及一些商务领域的必需的身份证明。代码数据库成为企业诚信、证书授权中心认证、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2.1 组织机构代码具有唯一性、终身性,是社会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办证流程严格在申请时需要提供组织机构的法定批准证件、公章、法人代表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件、主管部门代码证书等原始证件。以此证明机构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样无论组织机构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机构地址和经营范围等信息如何改变,或者该机构重组、兼并、改制,组织机构代码号是始终不会变的。组织机构代码号的唯一性的特点可以防止欺诈和冒名,满足了人们对机构身份确认的需求。进而代码证成为最有效最简单的身份证明。组织机构代码具有终身性,使得企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变更时号码始终唯一,这一特点在银行领域尤其重要可以避免有些企业故意伪造工商登记号码、税务登记号或者改变名称等不法手段来逃避还贷或者重复贷款。为落实企业账户实名制、打击诈骗、洗黑钱等金融犯罪等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2 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成为各部门信息之桥梁。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信息垄断及封闭,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由于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特征使得它能衔接和整合各部门业务数据库,这样便成为了连接各个部门实施信息共享的桥梁。例如通化市依托政务中心,加强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和效能监察“四个平台”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项目全部纳入中心统一管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各种事项由过去的“串联”审批变为网上并联会审,大大缩短了审批所需工作日,平均审批和办理时间比原来提前了10天左右。另外通化市还建立县乡“三资”监管平台,安装“谐农”管理软件,对乡镇、村“三资”管理实现远程动态监控。在全市78个乡镇、984个行政村全部安装电子触摸屏,并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政务在网上公开、资金在网上运行、监督在网上实施。

建设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可以将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业务数据实行动态联网,从而实现通过电子政务来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以及完善宏观调控的战略任务。

2.3 为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统计。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中包含各单位机构类型、注册资金、职工人数、经营范围等信息。政府部门通过检索、统计、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本地区各类单位的具体特征及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统计各单位的人员增减、产业布局及结构比例,从而进一步了解各行业的发展快慢及发展水平。通过各地区信息情况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针对一些不足地方及时进行调整政策。这样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

3 组织机构代码的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3.1 加强组织机构代码管理,推动组织机构代码应用。在信息时代下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尤显重要。各技术监督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需加强对组织代码的管理,对本单位部门开展工作有极大帮助和益处。准确的信息资源为我们搞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有极大帮助,我国各级政府职能业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机构代码这一信息工程,强化利用代码资源基本信息库这样才能广泛推动社会更深层的应用组织机构代码。

3.2 提高人员素质,保证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质量。质量是组织机构代码的生命,针对代码个体来说代码质量包含唯一性、准确性及代码的载体的质量。代码数据库质量包含数据库的完整性、应用程度等。服务质量包括微观和宏观服务质量两个层次。代码因素的各质量因素都离不开人员因素,所以各技术专业人员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保证代码事业的继续发展。

3.3 积极做好组织机构代码的年检工作。由于社会各机构每年注册、注销变量较大所以必须在保证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准确性、时效性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年检工作。

①精心准备,及早安排。为避免年检中出现扎堆拥堵现象,质监局提前对年检日程做了详细部署,实行错时年检,并将年检通知、应提交材料通过媒体对外公布,使各组织机构对代码证年检一目了然,有效减少了往返次数,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做好年检工作打牢了基础。②积极沟通,强化协调。积极与银行、工商、税务、编办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做到信息共享,从源头上堵住代码证漏审现象的发生,促使各单位自觉办理代码证年审。③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要求组织代码工作人员在年检过程中对符合要求的单位做到“受理、审核、发证”一条龙服务,当场办结;对提交资料不合格的单位,一次性告知其不能办理的理由,从而彻底杜绝了推诿扯皮延误年检时限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年检的工作效率。④创新形式,高效便民。针对代码证书集中的银行、邮政等单位,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服务等形式提高代码年检效率。同时,实行电话预约登记制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企业提供最便利的快捷服务。

4 结束语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发展是国家电子政务统一发展的新阶段,责任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组织机构代码应用不断深入,代码信息在我国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经济宏观调控及有效管理维护经济秩序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不断完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及挖掘代码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更好的推动代码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我们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工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2]李琳.广西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应用的探讨[J].廣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6.

[3]吴同敬,张良,朱亚玲.组织机构代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用中的探讨与研究[J].标准科学,2010(11).

组织机构代码的科学考评与分析 篇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我们认真领会国家代码中心的相关精神, 结合山西省的工作实际, 通过程序化制定出有效可行、科学标准的考评办法, 随后, 再通过采用目前先进的数据库统计手段将考评办法加以实现和落实, 达到较为理想的考评效果。在此基础上, 针对一些部门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的不同要求, 需要建立较为灵活、可靠和人性化的查询手段, 我们采用表格和图形的直观表现形式, 对数据做出最为基础的分析和数据过滤, 为相关部门提供第一手的数据。

组织机构代码年度检验

从事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人员都知道, 代码之所以能够在许多的业务部门被广泛应用, 离不开全国代码基层办证点工作人员每年对现有信息的有效维护, 这一项工作是将机构信息的变化录入到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年度检验”。

年度检验是保证代码信息准确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只有认真地做好年度检验工作, 才能保证数据库的及时、准确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有些办证点没有按照要求做好信息录入工作, 只是完成手工贴标, 造成了信息和办证依据信息不一致。为了保证年度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我们在考评中加入了“年度检验率”。

年度检验率是本年度实际完成年度检验的机构数量与本年度检验应检验机构数量的比值。通过这个比率来检验本地区的组织机构代码的年度检验工作情况。如发现年度检验率较低, 省中心就检查该办证点是否在年度检验工作中, 存在违反规定的操作, 真正做到随时监督检查。

过去, 年度检验率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方法, 也没有成型的统计软件, 必须要利用人工进行统计, 不仅速度慢, 准确性也差。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积极与业务窗口人员沟通, 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出了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 并通过软件来实现。

统计公式为:

年度检验率= (本年度实际检验机构数量+本年度换证数量) /本年度应检验机构的总量。

本年度实际检验机构数量以代码数据库中njrq (年检日期) 大于要统计年度的1月1日, bzrq (办证日期) 小于要统计年度的1月1日的数据量;

年度换证数量为njrq (年检日期) 大于要统计年度的1月1日, bzrq (办证日期) 大于要统计年度的1月1日的数据量;

本年度应检验机构的总量为数据库中njqx (年检期限) 大于统计年度1月1日的数据量。

年度检验率计算方法的确定, 对于组织机构代码科学考评和分析起到了关键作用, 形成了统一的考评标准, 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数据分析的主观影响, 也为山西省组织机构代码科学考评和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电子档案扫描

电子档案作为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的溯源依据, 主要是将机构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过程中, 所提供的办证依据通过电子扫描仪扫描进入国家代码中心电子档案扫描系统, 形成以tif图片和电子档案数据库信息为基础的庞大数据库。山西省电子档案数据库通过近8年的累积, 已经达到400万条的规模, 但是我们也看到, 随着办证机构范围的不断扩大, 在日常工作中, 办证点档案的漏报、漏扫的现象屡屡发生, 极大影响了山西省的电子档案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此外, 国家代码中心也将电子档案扫描完成量列入考核项目中, 要求每个代码中心年度电子档案扫描率不得低于95%, 档案抽查合格率也有了特定的要求, 电子档案从质量到数量上都提出量化的考核指标。

电子档案扫描率, 是指将本年度上报电子档案的数量与本年度代码信息操作中应该产生档案的数量的比值。

对电子档案扫描率的统计主要目的是让市、县办证点的工作人员清楚有那几条档案没有扫描, 或是漏报和漏扫了。因为以前采用手工的统计方法, 无法具体到每一个代码的档案操作上, 所以对电子档案的考核只基于宏观, 这样不便于我省电子档案扫描工作的整体提升。我们所作的尝试是将代码信息数据库和电子档案数据库相结合, 对代码信息数据库中t_czjl中操作类型进行分类, 将档案按照操作类型纳入到统计模型中, 然后与电子档案数据库中已上报的档案比较, 形成了实现单个代码的统计模式,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 实现了扫描率的统计微观化。

通过对电子档案扫描率统计方法的电子化和程序化, 山西省140个办证点的电子档案扫描率统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并可以随时下发, 提高了对漏报、漏扫档案的有效和及时防范。

码段核查

目前,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采用的是非集中赋码。各省所赋码段均为国家代码中心划分, 每次划分数量为5 000个。但是, 目前国家代码中心将赋码与上次划分码段的电子档案扫描率挂钩, 要求扫描率必须达到80%以上, 也就是必须扫描上报4 000份申请码段。如果没有达到4 000份档案时, 国家代码中心就不再下发新的码段, 这样就会影响到各省的赋码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准确了解申请码段的扫描情况, 我们采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库和电子档案数据库比对的方式, 使用数据库惟一标识———机构代码字段将两个库连接在一起, 将已赋码段和已扫描码对比, 得出已赋出机构代码, 对没有上报电子档案的数据信息, 导出后以excel文件形式下发, 起到督促的作用。这样就完成了对申请码段档案的核查。

机构代码证 篇8

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配套建立的一项国家基本管理制度。它将我国所有合法单位的基本信息汇聚于国家层面的统一平台上进行集中管理, 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单位实名制制度”, 保证了国家对各类单位法人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管理。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单位法人的身份证号码, 在我国20多个社会监管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2005版《组织机构代码登记手册》中规定:纸质档案资料应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准进行归类保存, 一个代码对应一份档案。基于这项规定, 一直以来沿用了一户一档归档方式, 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序, 以从小到大排列放置。一户一档, 在这份档案中包括了该单位的新办、换证、变更、年检等资料。一户一档法的优点是查询方便。只要查到这份档案, 该单位的所有资料一应俱全、尽收眼底。缺点是归档太麻烦, 工作量相当大。批处理所占用的人力、物力巨大。随着组织机构代码新增户增加, 每年年检工作量也会不断增大, 代码资料的归档工作量的增加更会突飞猛进。因此, 如何简化入档流程, 减轻人工工作量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细化档案分类

将所有需要归档的资料按所申办的事项分为申报资料、注销资料、年检资料。区分主次轻重, 分类归档。并在保存期限上区别开来, 重要档案资料永久保存, 次要的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办理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事项需填写提交的表格有3种:《申报登记表》、《年检表》、《注销申报表》。

《申报登记表》———在组织机构需要变更以下内容: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机构类型、地址、有效期、颁发单位时使用。该表及所提交资料 (简称申报资料) 反映了组织机构在新办、换证、变更、迁址等状态中所有变化活动情况, 这些因涉及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所记载的信息变化, 需要为组织机构更换代码证书的资料, 被视为重要的档案资料。作为单位的身份证号码, 组织机构代码会伴随组织机构活动“一生”, 作为重要的纸质档案资料, 也应是终其一生地陪伴组织机构“生死”, 故笔者认为申报资料需要永久保存。

《年检表》———用于组织机构在年度审验或经济行业、经济类型、注册资金发生变化时。经过历史的衍变, 年检只是“由于组织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经济行业、经济类型等信息项发生变化, 为确保代码所标识的对象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避免政府管理部门在应用组织机构代码过程中产生歧义”而设立。这一环节产生的纸质档案资料 (简称年检资料) , 因仅反映了组织机构正常活动情况, 不需变更代码证书中所记载的信息, 无需更换代码证书, 只需长期保存即可。

《代码注销申报表》———组织机构注销代码时使用。在登记批准机关核准注销后才使用, 一个组织机构“一生”只用一次。这种表格使用率很小, 所产生的档案资料也很少。这类代码档案只要按照《组织机构代码档案管理办法》第12条:对有效档案、废置档案、涉密档案实行分类保管的原则, 与有效档案资料分类长期保存即可。

从表格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申报资料因涉及到代码证书所记载的信息变更而在档案中处于重要地位;年检资料则较申报资料而言处于次要地位。在相关单位运用代码时, 除要求共享平台与实时动态相符外, 一般不会查询代码纸质档案。而公检法机关需要查询代码档案时, 一般也只是限于查询代码证书所记载的信息及变更情况。年检资料除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整改数据时查询外, 其他单位查询的概率微乎其微。然而这类档案资料数量最大, 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 且随着每年新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档案中占有相当大的空间。按现行一户一档方法:分检、排序、入袋……归档工作量相当巨大。因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年检资料与原档案分离, 实行立卷归档。

按类别分类归档法探索

1.申报资料、注销资料的归档

为方便查询, 将新办、变更、注销产生的纸质档案资料沿用一户一档的方式、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序, 从小到大排列, 按有效档案和注销档案分类保存。保存期限:永久。

2.年检资料立卷归档

方法:将逐日产生的年检资料加装目录索引排序装订, 以一日一卷或多日一卷立卷归档, 以时间为序排列。保存期限:长期。

立卷归档流程:年检资料在微机操作人员输入上报完毕后, 从数据库内导出年检资料所对应的相关数据制作《组织机构年检目录》。表内除应包括序号、组织机构代码号、机构名称及页码编号外, 还应在每个组织机构后面标明该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手工年检日期和计算机年检操作日期。以《组织机构年检目录表》作为卷内的目录索引。照此目录电子档案扫描人员扫描上报后, 在《目录》表中填写录档日期和页码编号后打印, 并按《目录索引》顺序装订成册。一周后加装档案封皮。立卷过程中, 应在卷面及卷侧特别标明:档案年度、类别、年检日期、建档日期、录档日期以及卷号, 以便于查询。

立卷方法:整理装订厚度一般为3 cm~5 cm, 也可视单位年检数量而定。年检数量大的代码管理部门一般以年检高峰期间日平均年检数装订成一册;数量小的也可以每100户为一册装订, 不宜过厚或者过薄。每册上必须有封面, 封面内容包括:立卷部门、档案年度、档案类别、案卷名称、年检 (起止) 日期、建档日期、录档日期、归档日期、保存期限、归档号 (该类档案本年度流水号) 。卷内目录的填写应与年检资料的排放顺序相符 (如果该页内容从数据库内导出, 则按序排放) 。页码编写:年检表后所附资料作为该页的附件页码, 如第16份年检资料的页码应标注为:16-1, 16-2, 16-3……以此类推。卷宗装订应牢固、平整, 不得有折角、缺角、错面、掉页, 连续编号装订后加装封面、目录与封底。并由装订人员签字。

为便于查询, 还应建立年检台帐。年终, 微机操作人员在计算机内收集齐全年的《组织机构年检目录表》, 填写完相应的日期后, 按代码号大小顺序排序, 打印当年年检台帐 (同时留存电子版) 。将年检台帐装订成册与全年年检卷宗一起交档案室保存, 以便于年检档案资料的保管与查询。

档案的查询方法:已知代码号查询———先通过年检台帐, 查找代码号所对应年检时间, 然后通过年检时间查找相应的卷宗, 最后通过查看卷内目录索引, 找到相应的档案;已知数据库内的建档日期、录档日期或人工年检日期可以直接按相应的日期查找对应的卷宗, 找到相应的档案。

这种归档的办法, 优点是归档及时 (当日或次日即可完成) 、节省人力, 无需排序、分检、查找原袋、入袋。另外与永久保存的档案分离, 可以区别档案保管的重点与非重点, 而非“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档案保存到期可销毁时无需再翻找原档案袋。

机构代码证 篇9

网上申报是指在行政申报制度改革指引下,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和网络技术开展行政工作的创新模式,现阶段全面推行行政业务网上申报,对于深化行政申报制度改革,规范申报行为,增强申报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及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1 广西组织机构代码网报系统概况

组织机构代码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对我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颁发的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即单位“身份证”。代码信息应用从联网建库到建立组织机构信息快速查询系统,再到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纽带建立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互联系统,其目的是建立单位实名制制度,一是明晰每个组织机构的真实身份;二是国家统一对各类组织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政府管理部门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掌握该单位的一切活动,并采取相应监督管理措施,使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者自始至终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代码信息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单位代码、单位类型、经济类型、经济行业、业务范围、注册资金、单位法人、单位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等几十项组织机构基本信息,并在申报代码和每年的年度检验过程中,收集编办、工商、民政等法定的机构设立批准部门的批准材料,对这些信息进行检验并形成电子档案,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代码信息已广泛应用于税务、海关、工商、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及诚信体系、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广西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过程都是相对独立的闭环过程,一个组织机构在向多个职能部门提出审批申请后,各职能部门对该机构的信息,尤其是该机构的基础信息(即代码信息)都要进行审查,就整个审批体系来说,对这类信息的多次审查是冗余的,多次重复的审查浪费了职能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浪费了申报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目前广西各代码信息应用部门对代码信息的应用是独立的,在进行审批业务时,还只是通过校对纸质证书来校验组织机构的基本信息。由于没有建设基于代码信息应用的审批系统,代码信息无法成为跨部门审批系统中联系各部门数据信息的纽带,进而无法实现对组织机构合法存在的时效性、准确性进行实时验证,不能适应各代码信息应用部门审批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通过建设一个代码信息共享接口,使得跨部门的审核系统能够便捷、高效的获取代码信息和代码电子档案,便于各部门核对申报机构的基础信息,进而形成一个审批信任机制,对经过组织机构代码有效性检验的组织机构基础信息可以不再校验,提高了整个审批系统的审批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建设一个以代码信息应用为基础,在税务、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实现标准、规范的组织机构基础信息实时核准的联合审批系统,建立审批内容的部门间信任机制,减少审批冗余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杜绝失效审核。一般平台级整合阶段网上申报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网上申报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申报系统方面

申报系统从部门级系统向平台级系统提升,最后再向综合级系统发展。

2.2 系统功能方面

从单纯的“表格下载、信息查询、单体业务申报”的简单模式向“统一平台、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分布式业务申报、过程跟踪、全程监督”的综合模式发展。

2.3 推进方式方面

从缺少规划、依靠部门自觉性工作推进向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协同配合推进方式转变;从以技术系统建设为主,向更多依靠规划引导、制度创新、效能监督等工作推进方式转变。

2.4 推进层面方面

推行网上申报不但成为各地深化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工程,更作为深化行政申报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网上申报成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的重要专项工作,为推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目前,政府各职能部门均建立了各自的业务审批系统,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在业务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独立的业务审批系统,尤其是涉及代码信息应用的审批系统,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与数据交换规范,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工作机制和物理技术支撑平台,给单位身份网上快速验证的实现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涉及各应用部门对组织机构基础信息管理,能够及时交换、比对代码信息的跨部门联合审批系统,为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提供电子政务综合服务。

3 广西组织机构代码网上业务系统建模

广西组织机构代码的数据保有量为25万多条,包含机关、事业、企业等多种类型机构,2009年的颁证量为74 000多个,年检量为145 000多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西组织机构代码已经具备了网上业务申报、申报的条件:数据量多、范围广泛。广西组织机构代码结构图如图2所示。

目前,国内组织机构代码行政申报系统按运作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

3.1 纯粹的物理大厅

国内很多地方拥有组织机构代码行政申报物理大厅,这种方式只是集中办理,统一管理监督,实质还是类似传统的手工方式处理。

物理大厅式的行政申报系统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耗资大(建设费和运行维护费),效率低(大厅工作人员基本没有行政申报决定权,只能起到收集资料的作用,而申报基本还要送回部门内部进行),对现有体制冲击比较大,需要很大的执行力度,服务受时间限制。此外,由于申报事务具有季节性、时间性,而在空闲时大厅中的工作人员就显得无所事事。当然,物理大厅如果运作得好就能解决公众办事时的奔波之苦,但却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广西组织机构代码的业务系统现时模式基本类似于该模式,但其业务可以通过网络业务系统进行现场处理,因此与该模式有一定区别。

3.2 以网上一站式行政申报系统为主要方式,不建物理大厅

其特点是:投入费用比物理大厅式申报系统低,服务不受时间限制,效率高,但要求申报人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取消网下的申报活动,只是将大部分适合网上办理申报的事项都在网上进行处理。不适合网上办理的申报事项还必须在网下办理,例如有些申报事项需要现场查看(身份证或单位信息证原件等)证件,还是要到各部门单位的申报服务处进行办理。

3.3 物理大厅与网上申报系统相结合

这种方式是前面的2种方式的结合,是投入最大,但对公众来说,是最好的申报方式,而广西组织机构代码网上业务申报系统正努力向该模式演化。这种方式允许公众、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办理方式。此外,一些书面材料无法录入网上申报系统的,也需要一个场地进行验证、扫描等数字化工作。通过物理服务大厅面对面的服务,可以更充分发挥网上申报系统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加政府工作人员的负担,对现有体制冲击比较大,需要相关部门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度。

广西组织机构代码业务系统目前使用国家统一系统,网络已经实现了全区(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区90多个办证点均有网络连接,业务统一数据库管理(广西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从条件上来说,已经具备了第二阶段和第三类型的网上业务申报建立的条件,因此可以采取在现有业务系统上建立辅助申报系统的形式建设网上申报系统。

在系统的技术路线方面,可以采取先分析需求报告,建立初步的系统之后,在广西的90多个办证点中选取2~3个办证量大的市级节点进行试运行,运行一段时间并通过改善其性能之后,全区全面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技术路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

在系统建设中应遵循且具备如下技术特点:

(1)以代码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应用Web Service、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DMCA)认证技术、DOT.NET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代码信息比对,研发制定符合XML规范的标准交换数据接口,代码信息应用部门各自的审批系统通过该标准接口获取所需代码信息数据,进行组织机构身份验证,从而实现跨部门联合审批功能。

(2)研究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TIFF格式文件与代码信息应用部门的交换数据接口,实现基于电子档案开展跨部门审批的工作机制。

(3)研制基于代码信息应用的政务数据交换标准。

(4)应用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DMCA)认证技术,实现电子政务移动应用,确保数据的移动应用安全。

4 总结

随着组织机构代码业务网上申报系统的建设,将大大减轻办证大厅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各代码管理机构的办公效率,缩短公众办事周期和提高政府职能部门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特别是进行应用示范后,可在政府职能部门广泛推广,充分发挥代码信息的纽带作用,将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流程有机结合,形成一条最短的审批链,极大地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因此,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广大社会用户都将产生较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代码信息的政务数据交换标准制定完成后,将在政府职能部门搭建跨部门的联合审批系统时,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便于形成一个整体的联合审批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重复投资。E

摘要:从网上申报系统的演变过程入手,分析了网上申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就组织机构代码网上申报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相关的预测,通过分析数据、设计技术路线初步建立了一个组织机构代码网上申报系统的模型。

关键词:组织机构代码,网上申报,演变过程,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千帆,殷成亮.网上行政申报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05 (24).

[2]杨旭,曹元大.电子政务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11).

[3]施友连.网上申报建设方案与申报验证机制研究[J].福建电脑, 2006(3).

[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编.组织机构代码登记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3).

机构代码证 篇10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组织机构颁发的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无含义代码标识, 由9位数字和字母组成。

为了全面推进国家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化的进程, 从2005年开始, 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组织, 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开展组织机构代码档案数字化工作, 即将原有的传统组织机构代码纸质档案, 通过扫描、标识、索引的方法, 统一纳入到计算机数字化管理中。并先后发布了《组织机构代码档案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管理和技术规范》, 开发了组织机构电子档案业务管理系统, 对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工作制定一系列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 以有效推进电子档案建设进程。

目前,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的组织机构电子档案业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基于国家、省、市县3级结构的、相对全面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业务管理功能, 对解决组织机构代码档案电子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组织机构代码档案数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全国范围内已建档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数量已经过亿, 并且通过专用网络24小时不间断实时更新。

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的潜在问题

作为国内较早推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 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有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与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的一些问题也不断显现, 特别是在已经建立的电子档案基础上, 维护、应用的技术短板制约了未来档案数字化应用进程的开展。例如现有的代码电子档案采用数据库信息索引与TIF图像文件相结合的方式保存, TIF图像依赖于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目录结构进行查找管理, 期间一旦发生数据库损坏, 或者图像存储路径被从外部修改, 将直接导致所有的代码电子档案无法使用, 几乎不可能恢复。并且随着图像编辑工具与编辑技术的不断丰富, 各省、市、县存储于本地的TIF格式档案图像存在着被篡改的可能, 直接影响到了数字化档案的真实性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识别、鉴定、自我维护的加密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可用性, 否则将极大地制约数字化档案的应用前景, 使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应难以得到保证。

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防篡改系统

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的篡改检测与鉴真是一种通过特定数字水印技术, 将数字化资源的各类特征信息如原始信息 (重心、尺寸、面积、重量、直方图、色度、亮度、灰度、饱和度、材质、分辨率、版心尺寸, 行列投影, 连通度、边缘、校验和、存储尺寸、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形状、纹理、不变距和中心距) 、责任信息 (责任人、产生时间、入库时间) 、版权信息 (版权所有者) 等进行分析和提取, 以隐藏的形式嵌入到图像载体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不影响原数字化资源的浏览和使用, 实现了用户的不可感知性, 一旦图像发生篡改, 则可以通过隐藏在图像中或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水印信息进行验证, 从而验证原始图像的原始性及是否被篡改。由于档案图像中嵌入了档案的版权信息, 对于无法联网进行数据库验证的离线档案文件也可以实现档案的基本鉴真要求。

相对于常见的基于数字证书技术的档案加密技术而言, 在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中应用数字水印防篡改技术有着以下几大优势:

1.像素级的篡改识别

传统的数字证书加密技术是基于文件的指纹特征进行加密, 一旦文件被修改, 则数字证书也被破坏, 从而实现了对逐个文件的篡改识别。而基于数字水印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防篡改技术是针对特定图像类型文件的特征信息分析、加密的技术, 分析后的图像特征 (水印) 隐藏在图像文件中, 图像本身各项属性及应用方式完全不受影响。一旦图像文件被修改, 可以通过重新计算、比对原始文件的水印信息来具体确认图像的哪一个位置被修改过 (精确到每一个像素点) , 不但实现了图像文件本身的防篡改, 更实现了被篡改区域的精确识别, 从而达到更进一步的、逐像素级的篡改检测与验证, 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数字水印技术尤为适合组织机构代码的电子档案防篡改要求。

2.自我维护

由于现有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由数字图像文件和数据库索引信息两部分组成, 其中数据库损坏或者档案存储路径被意外修改都将直接导致全部的电子档案不可用, 其脆弱性不言而喻, 而加入数字水印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在生成的过程中还将一部分原始档案的索引、版权、存储路径等信息一并嵌入其中, 因此, 很容易实现加密后的档案图像在脱离数据库的环境下实现索引信息的重建, 实现了只要能够找回一份完整的图像文件, 就能够恢复该份档案完整信息的功能。这在某些极端的环境下, 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 为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提供了恢复档案资源的技术手段, 大大加强了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资源的可靠性与容灾能力。

3.简便易行

由于该技术所面向的资源是数字图像本身, 因此做到了与业务系统无关, 也决定了该技术在部署到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环境中时可以完全实现与现有的业务系统的并行处理, 几乎不需要人为的维护与干预即可完成数字档案的加密过程。加密后的数字档案与原有的数字档案分开存储, 在具体应用的环节中可根据需要来进行调用。

该技术的另一项优势还在于其部署的灵活性, 使用方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部署多少台加密客户端来处理图像, 各省代码分中心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制相应硬件基础设施投入, 处理能力也可以随着后期的硬件增加而扩大, 真正做到了按需使用。

4.适合国情

相对数字证书的模式, 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系统只面向具体的加密与水印技术, 其防篡改识别、验证与第三方认证机构无任何联系, 有效回避了当前国内不同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 其数字证书发放与使用均各自为政, 不能互通互认的难题, 而且在具体防篡改验证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离线脱机使用, 不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这在我国欠发达地区, “老、少、边、穷”等地区尤为适合, 避免了前期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 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数字化档案验证手段。

预期效果

1.极大提高了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

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防篡改系统将版权信息、机构信息、图像特征等信息嵌入到图像文件之中, 在电子档案的利用过程中通过对综合特征信息的提取达到对电子档案的防篡检测、档案鉴真的目的。通过该技术手段, 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已基本具备了可供验证的技术前提, 可大大提升电子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的法律效力, 实现数字化档案综合利用的最终目标。

2.为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于使用防篡改技术的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在利用活动中能够很容易验证其内容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因此容易获得利用者的认可。防篡改技术还使得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可以经多级多次传递, 仍能具备与原件一致的可鉴真能力, 从而使得电子档案的跨部门综合利用成为可能, 在某些不具备专用可信网络的环境下, 很容易通过公共互联网或者离线拷贝的形式, 实现多部门档案文件的交换和综合利用, 为电子档案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有效保证电子档案资源库的完整性、一致性

组织机构代码中心的电子档案采取市县、省级、国家等3级存储模式, 各级间的资源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并且在原有的业务系统中, 缺乏一套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系统的自我维护功能, 代码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图像本身的完整性无法进行比对, 且档案图像的应用依赖于组织机构代码业务数据库。通过防篡改技术的引入, 可实现电子档案资源库完整性检测和本地资源的原始性定期、定时检查, 将各级之间形成版权信息的数据比对, 确保在用信息和备份信息一致, 从而保证全网资源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结论

机构代码证 篇11

1 开发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信息资源是信息时代中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国家对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对于规范和完善经济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组织机构代码所含有的丰富信息资源并非仅仅只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更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开发与完善将其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在社会各个方面。笔者将开发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建设

充分利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 既可以使各行业数据库在有效的索引平台上事半功倍地建设起来, 也可以使政府利用统一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动态地获得行业和市场变化的信息, 为国家电子政务提供规范、完整, 实效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服务, 从而指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对政府各部门的宏观决策和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等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1.2 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功能

当今信息时代, 政府机构在其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政府各组成部门的资源整合、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 工作流程的优化, 超越时间区域和部门的局限, 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行政成本。

1.3 代码信息平台是建立社会监管制度的迫切需要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对于解决我国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已久的“信息孤岛”问题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各部门数据库互联架起了桥梁。各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如果都利用统一的法人单位标识, 能够很快地建立起信息贤源共享的平台。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纽带, 可以方便地查出法人主体在各个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表现, 从而建立起全社会监管机制。

2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从1989年建立代码标识制度起, 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在账户管理工作中查验全国统一代码证书的通知》, 要求全国各银行在组织机构开立基本账户时查验代码证书, 标志着组织机构代码开始应用于社会管理中, 随后在统计、税务部门也得到应用。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在组织机构代码的发展中不断改进创新, 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提高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与应用水平。在对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技术人员研制了组织机构代码证, 以此来加强对组织机构的管理, 提高代码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组织机构代码证是证明该单位具有组织机构代码的法定凭证, 包括纸质代码证书和电子副本IC卡。目前, 代码IC卡已应用到公安、车管、银行、税务等部门, 通过读写器, 读取代码IC卡中的信息, 并将行业有用的信息直接采集到应用部门的业务数据库中。现在, 代码证已应用到国家的税务、银行、海关、公安、经贸、外汇、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十几个部委的业务管理中。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在开发和利用代码信息资源中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 尽管我国的代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其仍存在着诸多的限制因素, 极大的阻碍了代码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体来讲, 在组织机构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主要体现在几方面。首先, 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较低, 数据库中的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快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代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其次, 基层代码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对于专业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 操作技术水平不高。第三, 代码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未能妥善解决, 包括代码信息资源的密级范围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时的安全协调管理工作等。

3 加强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代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促进代码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就需要不断加强对代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促使信息资源能够实现社会共享化, 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自身作用, 实现自身价值。笔者建议, 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3.1 转变观念

各级代码管理部门应认识到代码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财富, 是整个社会的资源。虽然负责登记管理的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但享用资源的主体应当是社会, 开发代码信息时应注意是否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2 加强组织管理

各级代码管理部门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代码工作, 建立代码质量管理体系, 构建一套从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建库到业务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发布与服务的完整技术政策体系, 促进代码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确保资金、人员组织的最佳化, 以此更好的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3 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

代码信息资源的质量好坏是影响代码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关键, 只有充分保证了代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可靠性与完整性, 才能使代码信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要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 需要使领导与基层人员大力重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不断采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数据库的管理中, 不断创新新技术, 并加强动态化管理, 使所有地区的代码信息资源都能够及时快捷的互相交换新信息。

3.4 开展培训, 建设高水准的专业队伍

首先需要从人力资源配置、专业培训等方面落实, 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形成人才培养制度化,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其次, 加强人员交流, 采取有效措施, 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代码信息服务工作, 带动整个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5 加大科技含量, 确保信息安全

代码信息服务业要走出困境, 市场需求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切入点。我们必须树立市场意识, 从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建设及信息部门服务对象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合理配置代码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 形成结构合理、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 只有这样, 才能开拓更广泛的社会服务空间, 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类型, 开发有针对性的信息产品, 并方便用户利用。

4 结论

上一篇:关切下一篇:软件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