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装备的代码管理论文

2024-07-21

医学装备的代码管理论文(共7篇)

医学装备的代码管理论文 篇1

信息 (information) 已是现代社会中普遍使用的词语。一般地, 我们可以把信息广义地定义为“事物之间发生的且见诸于人的普遍联系”。不难理解, 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对于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 只有当这种联系对某个接受者的思维或行为发生影响时 (或者说具有某种使用价值时) , 才称其为信息, 这是狭义的理解。

由信息的定义可知, 只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相互发生联系、进行相互作用时才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着信息的发射方、信息的接收方、传播信息的媒介 (载体) 及发射方与接收方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一个系统内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这个过程形成一个循环, 称为信息循环, 是信息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1 信息的概念

1.1 信息的基本特性

1.1.1 无限性和相对性:

信息的无限性基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无限性。由于人们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所能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对系统的运作关系最大的那些信息。

1.1.2 时效性和时滞性:

任何信息从发射源到达接收方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信息接收方所得到的信息都已经是发射方既往的情况, 存在一定的滞后。如果这种时滞过长, 接收方根据所得信息作出的反映和处理将会缺乏针对性, 即失去时效。

1.1.3 可存储性和可传输性:

信息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存储, 也可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传输。信息在离开发射方后即可借助载体进行独立的运动, 不再受发射方的控制。

1.1.4 共享性:

一个信息可以同时为多个潜在的信息接收者所享用而不影响信息内容本身。

1.2 信息资源和信息化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 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过去,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人们的社会活动比较简单, 规模也比较小, 往往只需根据既往累积的一些经验就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对信息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频率与数量不断增加, 所要面对的信息量急剧增长。在现代社会中,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 除了物质资源, 包括再生资源 (如动、植物等, 又称第一资源) 和非再生资源 (如矿产等, 又称第二资源) 之外, 还有信息, 人们称之为信息资源或称第三资源。现代医院除了要重视学科建设, 提高诊疗水平外, 还必须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

正是由于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因此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等信息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飞速增长, 要维持这种增长则必须得到高效信息活动的支持。所谓信息化, 就是指人们信息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长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化将把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

必须注意信息化并不仅仅是计算机化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不是计算机, 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在信息活动中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计算机和网络使得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加, 但是最终利用信息作出决策的是人。技术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是信息化的三项关键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在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组织管理和人的素质相对落后, 因此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此除了应该加快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使用者素质的培训外, 在信息化建设中也不应操之过急, 追求一步到位, 应讲求循序渐进, 选用合适各医院自身条件的信息技术, 逐步发展。

1.3 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形式

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可以把系统内外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看作是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一般把这个过程称为信息循环。管理者调查研究事物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也可以看作是信息循环的过程。把管理的过程看作是信息循环的过程即所谓信息管理。 (图1)

(1)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收集、验收、汇总、整理等活动, 要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并进行初步的整理。

(2)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筛选、分类、排序、分析、评价等活动。筛选主要是指去除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分类是把各种信息按其来源、性质等进行有序分类;排序是指明确信息传输和利用上的优先级, 最紧急和最重要的信息最快进行处理。

(3) 信息存储:收集到的并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有时不是马上就要应用或者不适合、不能马上应用, 因此需要暂时存储起来。常见存储形式有书面保存、计算机保存等。

(4) 信息传输:各种不同的信息应分别传输给各自潜在的使用者以供应用, 常见传输形式有书面传递、口头传达或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

在信息处理的循环中, 要遵循所谓的“4R”原则, 即"The right data to the right person in the right amount at the right time”, 意指“应该使信息的潜在使用者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得到他能力范围内的适当数量的准确信息”。这也是后述开发医院信息系统的指导性原则。

1.4 医院信息

医院系统的信息可以分为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两大类。这两类信息对于进行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诊疗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都是信息收集、分析、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信息处理过程。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 医护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诊疗护理工作, 医院各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也将缺乏针对性, 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1.4.1 医疗信息。

是指医护人员从病人及其家属身上获取的关于病情发生发展变化的信息, 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回报、技术检查等。诊疗护理的过程就是医护人员以自身的知识、经验结合这些信息来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1) 医疗信息的特点: (1) 信息的类型多样且复杂:不仅包括病人生理方面的信息, 还有心理、社会、家庭等方而的信息。 (2) 信息获取比较困难:医疗信息能够直接获得的很少, 往往要结合医务人员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等进行判断, 比如一些内脏病变、脑部病变等;很多信息需要医务人员耐心仔细询问才能得到。 (3) 信息往往不太准确:医疗信息的获取过程有较强的主观性, 医务人员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会影响到信息的判断, 不同的医生可能对同一检查结果会有不同结论;不同病人在描述可能是相同程度的症状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如疼痛到底痛到什么程度, 不同痛阈的病人有不同描述;凡此种种定性指标很难有确定标准。 (4) 时效性要求高:医疗信息有较强的时效性, 病人几个小时前的病情和症状可能与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 医务人员要及时利用医疗信息作出判断和治疗处理决策并付诸实施。 (5) 医疗信息收集要求连续进行:病人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医务人员必须连续观察这一过程, 从而帮助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规律, 有助于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

(2) 医疗信息分类体系: (1) 诊疗信息。主要包括:门急诊诊断治疗记录, 住院病人诊断治疗记录 (包括病例、会诊、病例讨论等记录) , 临床检验送检单和检验报告单、登记记录检索, 医学影像检查, 临床病例送检单和病例诊断报告、登记记录检索, 内镜检查申请、报告、登记检索, 电生理检查申请、报告、登记检索, 药物处方 (医嘱单) 和临床药学信息, 手术通知单、手术记录, 麻醉记录、术后复苏记录, 输血申请、配血单、输血记录和血库信息, 营养医嘱 (处方) 、饮食护理记录和营养治疗信息, 康复医疗处方、治疗记录, 假肢、支具和辅助器具处方及安装记录, 核医学检查申请单、检查报告、登记检索, 放射疗法申请单、治疗记录, 其他医疗检查、治疗处方、记录, 各专业学科诊疗操作规范和技术常规。 (2) 护理信息。主要包括:护理检查、诊断和护理计划, 各种对病人的护理观察记录, 责任制护理、整体护理执行情况记录, 医嘱执行情况记录, 护理值班、交接班病情观察记录, 护理方式、病人心理、护理并发症记录, 对病人进行咨询指导和预防知识教育情况记录, 病房护理评价记录, 护理操作常规和技术规范, 护理质量、差错事故情况记录和讨论情况登记、上报材料等。1.4.2管理信息。 (1) 管理信息的作用:信息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要素;信息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有效工具, 信息交流是协调医院各部门运作的纽带。 (2) 医院管理信息分类体系:医院决策辅助信息, 医疗管理信息, 护理管理信息, 科教管理信息, 药品管理信息, 器械设备管理信息, 物资材料管理信息, 环境卫生管理信息, 情报资料管理信息, 财会管理信息, 医院经营管理信息, 人事工资管理信息。

1.5 医院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 就是把医院管理过程作为医院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通过信息为管理服务, 把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的充分利用基础上。医院信息管理有双重含义, 即可以分别理解为“医院信息的管理”和“医院的信息管理”。前者指对医院信息进行的管理, 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反馈等;后者指一种管理模式, 指有别于传统经验管理的一种基于信息利用的管理模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应用。

1.5.1 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充分、合理利用信息为医院服务的能力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判断医院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医院分工越来越细, 科室之间的合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病情信息的挖掘也日趋深广, 信息的流动量和流动频率也不断增加, 客观上要求医院实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能通过对信息的充分利用来提高诊疗工作的水平。信息管理能帮助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1.5.2 医院信息管理的内容。

医院信息管理遵循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这样一种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通过信息的管理为管理决策和临床决策服务。目前, 我国医院信息管理中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利用的信息内容有限。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医院管理者本身素质不高, 通常只是收集上级部门要求的一些常规统计数据, 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来为医院决策服务没有明确认识, 不懂得应收集哪些资料来为医院管理服务;同时在资料收集中又存在重复和浪费现象, 往往不同部门多次收集同一资料, 没有从医院全局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利用信息。 (2) 信息处理的手段相对落后、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正方兴未艾,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处理方式,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信息处理的效率还不是很高, 管理者一般无法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随时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只能得到定期的一些报表资料。

针对上述问题, 医院信息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管理、监督医院日常运转所需的信息内容。利用这些信息, 可对医院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并分析影响因素, 以期能改进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2) 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保证医院信息处理全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为信息的及时、有效、准确利用提供保证。 (3) 探索更有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只能处理非常有限的信息, 效果和效率都比较低下。当前应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 提供技术支持。 (4) 普及信息和信息管理知识, 提高管理者素质。在医院信息管理中, 归根结底的因素是人的因素, 例如资料要由人输入计算机, 信息的分析决策要由人来进行。因此在全院普及信息和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 提高职工和管理者的素质, 则是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2 医学装备信息的内容

医学装备是医院进行正常医疗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学装备都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按照这些管理办法和制度对医学装备进行管理。在医学装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接触和产生大量的信息, 包括规划计划、选型论证、安装验收、使用保管、计量维修、档案资料、统计报表、检查考核、事故处理、调剂报废及经费管理、效益评估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医学装备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医学装备进行有效调控的基础数据。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的全过程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各有不同。

2.1 医学装备前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 (1) 计划信息中长期规划、当前购置计划, 财务预算计划、资金来源等。 (2) 合同信息合同号码、批准证号、装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价格、技术指标、功能特点、配件种类、消耗材料、化学试剂、资料图纸、订货日期、到货日期、电话传真等。 (3) 管理信息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固定资产管理手续、财务手续等。 (4) 进口信息外商名称、注册证号、代理授权证书、招标程序、专家论证、外贸合同、付款方式、运输方式、运费保险等。 (5) 到货信息报关免税、商检索赔、单据验收、安装调试等。

2.2 医学装备中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 (1) 出入库信息建账建卡、建数据库、使用分类代码等。 (2) 使用信息项目内容、使用制度、操作规程、使用部件、性能状态、开关时间、人次数量、标本数量等。 (3) 档案信息申购资料、定货卡片、合同发票、货单运单、进口批文、使用手册、维修手册、故障记录、维修记录、计量记录等。 (4) 计量信息人员状况、送检免检、强制检测等。 (5) 维修信息装备名称、损坏部位、调换零件、工时费用等。 (6) 考核信息计划执行、库房管理、档案资料、效益评估、维护保养、使用维修、调剂报废等。 (7) 效益信息诊疗人次、科研成果、培养人才、课题数量、教学任务、收入支出、开发服务等。

2.3 医学装备后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调剂信息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调剂原则、保管维护等, 以及报废信息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资产处置、财务处理等。

此外, 根据医学装备信息不同的来源, 又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来自国家机关的信息国家公布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国家规定的特定产品目录、特定产品招标办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指导装备机型、进出口商品检验、海关报关免税的规定和政策等。 (2) 来自医院内部的信息。如:医院的等级、规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医院的医疗项目、科研项目、教育项目、增设项目、调整项目;医院的经费来源、政府投资、自筹经费、使用情况;医学装备使用科室的要求、用途、目的;医学装备的安装环境、房屋水电、安全防护条件等。 (3) 来自厂家的信息。如:国内外厂家的基本状况, 包括如厂名厂址、独资合资、工商执业证书、产品合格证书、在国内注册证书、代理授权证书、资信名誉、其他医院的评价等;装备质量的情况, 包括厂家技术力量、服务维修力量、装备的档次、精度、升级换代的情况等。 (4) 技术信息。如:装备新技术的应用、维修技术要求、操作使用程序、线路图、安装图以及更新换代技术进步的状况等。 (5) 来自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信息。如: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变化、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或减少、国家地区卫生规划的调整;医疗技术的新发展, 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

3 医学装备信息的收集

3.1 厂商信息

收集来自国家和单位内部的医学装备信息比较容易。这里重点介绍收集生产医学装备厂家的信息和医学装备技术质量信息的方法。 (1) 订阅。这是收集市场信息的主要方法, 除了我们日常见到的报刊外, 现在有专门传递信息的各种报刊可以订阅。如科学器材导报、国外科学仪器及医疗器械等。 (2) 交换。医院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市场信息资料。 (3) 索取。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生产厂商、公司、集团印制大量有关资料, 如产品目录、厂商介绍等, 可以向其索取, 国际上有若干种可以赠阅的商业信息方面报刊。 (4) 网上查询。利用各类检索工具, 进行网络查询。

3.2 市场信息

国外市场信息与国内市场信息是基本相同的, 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时效性短。国外厂家之间竞争激烈, 各厂家都竞相将科技新成果应用于医学装备之中, 以形成竞争优势。因此, 样本、资料的内容很快就过时了, 应及时、不断地收集, 才能满足需要。二是系列化强。国外厂家的样本、资料向世界各地方发送。有的大型厂家其样本、资料已经系列化, 内容简洁, 数据详尽。三是定期发送。国外很多厂家, 大多会把列入其发送样本、资料名单内的单位或姓名, 实行定期资料和信息发送, 因而可积极向此类公司提出申请获取相关资料信息。

3.3 样本资料

国外医学装备除通过在我国举行的展览会、厂商设立的样品陈列室、考察国内已进口的设备或向国外派出考察团 (组) 外, 均不能见到实样, 主要是通过样本、资料了解情况。因此, 收集样本、资料就成了进口医学装备首先要做的事情。其收集方式主要包括: (1) 国内收集。如:国内专业进出口公司, 国内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内中外文报纸, 利用外商来华参展的机会直接索取, 以及查询有关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网站等。 (2) 国外收集。如:利用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 厂商目录, 国外产品介绍刊物, 采购指南, 期报刊广告, 来华展览会, 以及向厂家直接索取该资料等。

4 医学装备信息的整理及分类

医学装备信息的整理及分类是医学装备信息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收集来的大量资料, 若不分类或不及时分类, 就不便利用, 在一定时期后, 这些样本、资料也会失去使用价值。国外产品换型很快, 因此, 国外资料更应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分类利用。如何整理和分类, 简要介绍如下:

4.1 整理

4.1.1 分检综合目录。

一般国外厂家有定期综合目录。为了使用和分类方便, 首先把此种目录与其他目录分开。

4.1.2 按外文字母分放。

英文可按A、B、C...Y、Z, 如在每堆内还要细分, 可再按字母分堆, 如X线机第一次可放在X字母堆内, 如再细分, 可以按归类字母先后把X线机细分, 这种方法比较易分易记, 不会分乱。

4.1.3 加盖日期。

有些资料有明显的日期。有的在背面边沿有印刷的简写日期。如3/2002, 表示2002年3月出版。有的无任何日期, 为了日后利用时知道资料的时间, 可以加盖收集日期。

4.1.4 处理过期资料。

应不断去掉过期的资料或已被更新的旧资料。哪些该处理, 哪些该保留, 要依据使用者来定。

4.2 分类

国外信息分类应根据不同情况来定, 特别要根据使用者的业务熟悉程度而定。如使用者很熟悉国外厂家产品内容, 就可以按生产厂来分, 如使用者不熟悉业务, 只有按仪器类别来分;如样本很多, 最好按单位器材编号的分类目录来分, 查阅方便。现介绍如下:

4.2.1 按厂家分类。

把收集到的目录, 按厂家名称第一个外文字母排序, 如Beckman, BioRad, Bruker, Baker就可以排在B类堆。Aloka可以排在A类堆。如A类堆中还要细分, 可再按第二字母排序。

4.2.2 按产品分类。

把收集到的资料按产品外文字母排列, 如英文按A、B、C...等分堆。先分大堆, 再分细类, 如把分光光度计分在S类堆, 再根据其后序英文字母分细类。

4.2.3 按分类代码分类。

可按卫生1999年颁布的《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 (商品、物资) 分类与代码》[WS/T118-1999]分类。使样本资料号与现有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分类代码一致, 便于查阅。

4.3 国外资料整理

国外样本、资料的利用与国内基本相同, 但也有其特殊的使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样本、资料, 现介绍如下:

4.3.1 产品名称。

一般样本、资料上均用外文名称, 有的厂家有时把两个以上的外文名称字头相连拼成一个新字, 作为产品名称, 通常在外文字典中查不出, 有些此类名称因沿用很久, 少数外文字典也予以收入。利用时要特别注意。

4.3.2 型号。

国外样本、资料对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用外文字母。国外产品型号仅用字母, 如Kodak厂的Sajelight Lamp B型。 (2) 用数字。国外产品型号仅用数字作为型号, 如Corning厂的血气分析仪为Corning 178型。 (3) 外文字母+数字。国外产品型号有用外文字母F数字表示, 如Rdiometer厂的血气分析仪的型号用ABL—500。以上型号表示方法中一般外文字母顺序越靠后的表示产品越新, 用数字表示型号的数字越大, 表示产品越新。

4.3.3 价格。

国外产品报送价格, 有时已包括必须配件在内, 在比较价格时要特别注意。总之, 要弄清价格包括什么内容。

4.3.4 其他。

在填报需要的国外产品时, 不但要填名称, 有的厂家要求填产品号 (Code NO) 、目录号 (Cat NO) 、部件号 (Part NO) ) 等, 这样更不易误订。

4.4 医学装备信息系统管理

医学装备信息管理, 就是要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活动。通常可以分为收集、传递、贮存、交换、处理、检索和转换等七个部分。 (1) 信息收集。是指原始信息的收集。它要求全面合理、详尽可靠, 并要保持信息的连续性。收集信息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即:具体的业务方法和系统方法。业务方法的程序为:摸清业务要求→明确调查目的→拟定调查内容!→开展正式调查;系统方法的程序为:了解系统总目标→确定数据总模式→制定调查内容→开展正式调查→检查校验→进行结构安排→贮存入库。 (2) 信息贮存。经过加工整理后的信息, 一部分经过使用后贮存于计算机内;一部分不经过使用直接贮存。信息贮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加以利用, 并有助于提高经济、技术和行政的管理水平。贮存的信息通常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它能起到咨询、参谋和顾问作用。 (3)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通路是由信源、信道、信宿三部分组成。信源是信息的出发者、传递的起点;信道是信息传递的通道, 它包括信息传递的媒质和传递方法;信宿是信息传递的终点, 作用是接收信息和利用信息。 (4) 信息交换。信息交换是人类知识积累的重要方法, 人们通过信息交换而获得新的信息, 使研究不断深入, 认识不断深化产生新的信息组合, 进而形成新概念。 (5) 信息检索。信息检索就是利用手工或计算机, 从资料、档案、图书或计算机数据库中, 找出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6) 信息处理。对信息加工的过程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通常采用的是数字信号处理法。它是用计算机对数字或符号序列表示的信号进行处理, 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来实现。 (7) 信息转换。信息的转换是信息处理的高级形式。它将信息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以自然界客观物质为信源产生的自然信息可以转换为以人脑为信源产生的语言、文字、图像、图表等人工信息形式, 也可以转换为计算机的代码, 以及广播、电视、电信的信号。而代码和信号又可以转换为语言、文字、图像和图表等。

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医学计量 篇2

关键词:医学装备,管理,医学计量

1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目的及管理的意义

医学装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学装备的量值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开展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医院诊断、治疗工作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学装备已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所必须的十分重要的工具, 是医院应用医学装备最新技术, 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 医学计量是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技术基础

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贯穿于设备运行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渗透于医学装备管理的各方面, 医学计量是保证医学装备量值准确可靠的技术基础。如果医学量值失准就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错误, 从而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计量参数超过阀值可能会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 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 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计量是医学装备的技术基础和手段, 设备安装、调试、验收都需要通过计量检测验收才能保证设备质量, 计量是医学装备技术保证的核心。

3 医院计量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

3.1 医学计量领域管理的分类

在医学计量领域, 根据医学装备的计量参数特性分为:医学热学、生物力学、医用电磁学、医用生物化学、医用声学、医用超声学、医用光学、医用激光学、医用放射学等专业。

3.2计量的基本特点:统一性、准确性、广泛性、法制性、保障性。

3.3 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医学热学 (体温计、保温箱、培养箱) ;生物力学 (血压计、氧气表、压力表、呼吸机、麻醉机、输液泵、体重称等) ;医用电磁学 (核磁共振、心脑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高频电刀、心脏除颤器等) ;生物化学 (血细胞计数仪、酸度计、血气分析仪、血氧饱和度仪等) ;医用声学 (声强计、听力计等) ;医用超声学 (超声诊断仪) ;医用光学 (分光光度计、验光镜片、验光仪等) ;医用激光学 (激光手术和治疗设备、激光诊断仪器等) ;医用放射学 (X射线机、CT、ECT、加速器、DSA等) 。

4 医学计量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4.1 医学计量是科学诊断的保证

医学计量测试仪器对人体组织进行检测, 通过对病理、药理的定量测试分析, 以数据为依据, 进行诊断与治疗。医生从简单地运用米尺、体重称测量人体的高度、体重, 使用血压计、体温计测量人体血压、体温, 到复杂的心电图、脑电图机对人体心、脑疾病的诊断, 都是通过医学设备的检测而完成的。超声、DR、CT、MRI、PET等检测是通过数据转换为图像。医生对疾病的准确诊断, 除了依靠自己的医疗经验外, 最重要的是依靠科学的计量检测仪器, 因此, 医学计量是重要的科学诊断手段及保证。

4.2 医学计量是药物治疗的科学依据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都是通过计量器具对药物进行组分测定的, 药理检验, 确定治疗范围, 服药方法、药量及注意事项等, 只有计量器具准确一致, 才能对药物进行正确测定, 若计量器具不准确, 用药量就会偏离处方规定的份量, 轻者影响疗效, 重者会导致其他病变,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 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是保证药物治疗的科学依据。

4.3 医学计量是理化治疗的正确保证

在理化治疗方面, 计量器具是进行治疗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理化治疗是直接依靠医疗仪器实现的, 治疗仪器不准确会给理化治疗带来严重影响。如直线加速器对肿瘤的放射剂量需要准确的照射剂量与控制, 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如果剂量不够, 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效果, 如果剂量超标, 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4.4 医学计量是生化检验分析的基础

计量测量仪器是检验分析仪器的基础, 检验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诊断治疗的结果, 无论是生化分析还是其他设备的常规检验, 都离不开计量测试仪器, 必须保证校验数据的准确。

4.5 医学计量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参数

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对挽救生命垂危病人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这些设备如果数据失准, 能量超值或不足, 呼吸压力值不准, 监护参数有误, 会造成病人危机。

5 医学计量的法制管理

计量的法制管理是指国家用法律、法规对计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国家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都属于计量的法律法规。贯彻计量法制意识, 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强化计量器具和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医疗隐患和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医学计量的管理制度

计量的管理制度是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计量工作质量和计量管理水平, 保证计量工作全面、正常地开展。

(1) 必须有专职或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管理工作。我院是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对医院计量设备统一编号, 单独建账, 对计量设备建立检测档案, 做到账物相符。对计量设备制定周期检定时间表, 积极配合检定部门, 完成计量检测工作, 杜绝漏检发生。

我院每年常规检定计量设备的时间是每年九月份, 每年都有650 台以上医疗设备进行检测, 按照计量设备检测的分类内容, 由佛山市计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派相关工作人员到我院现场进行检测,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 派医院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对需要检定的设备到临床科室进行检测, 防止漏检。

(2) 对新购置的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对新购置的医疗设备按照购置合同, 对需要检测的设备一定要经过佛山市计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防止新购医疗设备按照平常验收, 只看外观有无破损、附件是否齐全, 开机使用是否正常, 主观验收的现象。忽视医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及相关参数的验收, 这需要计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设备的技术及相关参数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报告与厂家提供的检测数据报告是否要慎重考虑是否投入使用, 否则, 会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

(3) 对维修后的计量医疗设备的管理:对维修后的计量医疗设备要重新检定合格后, 才能投入使用。要求我们维修人员定期到临床科室巡检, 对计量设备定期保养、维护, 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检测校准。

7 特种医疗设备的计量检测

7.1 主要特种设备的检测

我院主要针对供应室的脉动真空灭菌器、手术室、检验科、口腔科的台式 (立式) 灭菌器、高压氧舱、口腔科压力空气储气罐、锅炉等特种设备进行强检, 这些压力容器的类别属于Ⅰ类。对新购买的压力容器首先把压力表和安全阀、氧压力表、精密氧压力表送到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所佛山分院检定, 取得合格证书。其次, 还要带上生产厂家的“特种设备产品质量证明书, 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安装说明、图纸、上岗人员的特种设备工作人员证”等资料, 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 才可以使用这些特种设备。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后, 每一年对这些设备强检一次。 强检时间以各医院与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约定的时间为准。

7.2 特种设备配件检测

主要是对氧压力表、精密氧压力表、安全阀、普通压力表的检定, 其中氧压力表、普通压力表每半年强检一次, 精密氧压力表、安全阀每年强检一次。

7.3 特种设备报废

报废必须到广东省特种设备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 审批同意后方可报废。

8 结束语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篇3

1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范围

这类装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动洗胃机、输液泵、注射泵、供氧及负压装置、气管插管装置、简易呼吸器等。

2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调配及故障处置流程;指导临床使用科室日常保养和技术指导;定期组织预案调配及故障处置演练。

3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处的状态

A类:应急预案保障下的紧急救援工作, 需要各科室应时刻处于待用状态;B类:职能部门对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C类:达到100% 完好率, 随时可正常使用。

3.1 A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

临床使用科室对A类装备应做的工作主要包括: (1) 组织人员学习预案及流程; (2) 使用人员掌握操作规程并可熟练操作装备; (3) 做好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对装备使用和完好情况进行记录; (4) 遇有故障必须及时报修。

对于A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设立应急预案: (1)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①科室因业务需要 (抢救患者) 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②装备发生故障时。 (2) 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应明确组织结构与职责:医院应成立“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 (图1) , 统一指挥应急保障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由医院统一领导, 医疗设备科具体负责, 职责是负责预案启动后装备的调配、外借、紧急采购供应、维修及协调处理等各项工作。

临床医务人员对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1)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装备的学习和培训, 熟知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 (2) 装备应在固定位置放置, 医务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3) 使用科室应每日检查设备状况,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医务人员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 应立即向医疗设备科修理组报修, 并在《医疗设备使用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4) 医疗设备科分管工程师每月巡检, 并做好二级维护保养工作; (5) 对配有蓄电池的装备, 使用科室应定期放电、充电, 使蓄电池处于良好状态, 工程师巡检时, 须检查电池状况; (6) 在使用装备过程中, 医务人员应随时观察装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3.2 出现紧急情况时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处置方法

科室因业务工作需要 (抢救患者增多) ,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全部处于在用状态, 仍需要此类设备时, 应联系医疗设备科调配中心进行紧急调配或医院相关科室进行院内紧急调配。当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到达现场, 服从医院统一指挥, 协调设备中心及全院各科室调配设备, 如无法满足使用时进行院外调配 (向本市其他医院、供应商联系借调或应急采购) 。在用的装备发生故障时, 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装备, 并采取紧急替代措施。如简易呼吸机替代呼吸机, 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等。并向医疗设备科报修, 同时向调配中心申请紧急调配或院内紧急调配。医疗设备科工程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修, 对不能立即修复的装备, 应将搬离工作区, 不易搬动的应挂上“故障暂停使用”的标识;同时向医疗设备科科长汇报状况。

3.3 对于B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职能部门应对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医疗设备科对B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对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并做好二级维护保养。故障维修工作由医疗设备科分管工程师按照工作制度每月定期巡检、安全检测, 填写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监管记录表。

临床使用科室对B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1) 填写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记录本”; (2) 临床使用科室每日检查装备性能, 每班交接, 对故障及时上报医疗设备科; (3) 临床使用科室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 做好日常维护及保养, 保证装备表面清洁、结构完好等, 确保装备处于完好状态; (4) 临床工作中装备出现突然故障, 应及时汇报科主任, 并第一时间通知医疗设备科, 及时报修, 实时监管。

3.4 对于C类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管理

保证装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完好率100%;故障装备及时报修并尽快修复;对不能及时修复的情况, 在修复之前由医疗设备科调配中心提供备用机。

总之, 我院通过对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细致科学的管理, 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也使我院急救、生命类医学装备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 同时也间接预防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帅万钧, 晁勇, 李玉鑫, 等.医院急救设备专管共用模式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3, 37 (6) :460-463.

[2]唐伟.急救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重庆医学, 2007, 36 (4) :378-379.

[3]曹江丽, 张崇英.急救设备中心化管理中的工作探讨[J].医疗装备, 2012, 25 (7) :36-38.

医学装备的代码管理论文 篇4

1.1 医院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有机组织的一部分。它以其他各项专业管理为基础, 又涉及到医院管理各个方面, 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医疗质量问题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由于医院工作的特点, 决定了医院工作必须以病人为主体, 以医疗工作为中心,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这就要求对医疗质量进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是社会主义医院管理的一项根本方针。医院的工作人员, 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而“质量第一”的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体现。

1.2 质量和质量管理概念

1.2.1 质量的概念。

质量就是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工作的预定要求。预定要求就是该产品或服务项目的质量特性。质量有其客观规定性: (1) 质量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如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 。 (2) 质量是可以分析、区别、比较、鉴定的。 (3) 质量有它自身形成的规律 (4) 质量应有预定的标准, 质量标准要符合客观实际。 (5) 质量有一定的范围。

1.2.2 质量管理的概念。

医院质量管理是指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 对医疗质量进行计划、组织、控制, 以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首先要限定以什么质量为标准, 然后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工作, 并检定工作是否合乎标准。这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也就是质量控制。所谓质量控制就是检测实际的质量结果, 与标准作对比, 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质量管理的发展, 开始是质量检验方法, 基本上是事后的质量检查, 判明产品或工作是否符合标准;后来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用数理统计方法控制产品或工作质量, 如。质量控制图”、抽样检查和“预防缺陷”的概念等。近些年来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即TQC) , 其特点是强调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 统计方法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认为质量有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各个环节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 不断循环, 周而复始, 一次比一次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管理所有这些环节的活动, 形成一整套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医院质量管理方法一般常用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技术方法的具体应用, 目前尚在探讨阶段。但系统管理的思想, 即把医疗质量形成发展过程有关因素的各个环节全面进行管理的思想, 是可以结合医院质量管理的实际发挥其作用的。

1.3 医院质量管理特点及指导思想

医院质量管理必须从医院工作的实际出发, 参照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结合医院医疗的特点进行。一是坚持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用医疗技术医治疾病, 为病人服务, 是医院工作的基本特点。医院质量是属于医疗服务工作质量性质, 其核心是医疗质量。医院各项工作质量, 不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是为病人服务。二是坚持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的思想。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任何工作疏忽和处理不当, 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此外医疗质量有其自身形成的规律, 必须按照质量形成规律进行管理, 而不能仅靠事后的检查评比, 应强调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三是要坚持系统管理的思想。医疗质量的形成是医院各方面工作综合的结果。系统质量管理就是将有关质量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诸要素全面进行管理, 并进行质量反馈的动态过程。要把全院每个工作环节及每个人的活动组织起来, 明确岗位质量责任, 分工协作, 共同保证与提高医疗质量。四是坚持标准化、数据化。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质量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 没有标准就无从进行质量管理应把每个工作环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评定制成标准, 形成标准化体系, 进行管理。制订质量标准应从客观实际出发, 特别是医生诊疗工作是一项随机性很强的工作, 每个病人多治疗对策不同, 每次均需做出判断, 有诊疗常规标准是必要的, 但只能是诊疗疾病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没有数量就没有准确的质量概念。现代质量管理要求“用数据说话”。分析判定医疗质量也应讲求数据化, 多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五是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质量管理必须讲究实际效果, 在医院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效果。因此管理方法必须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科学性是指质量控制方法要从医疗工作实际出发, 合乎医疗工作规律, 反映事物的本质;实用性是指方法要可行, 而且能见实际效果, 要避免繁琐, 力求简化, 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被人们所接受。

1.4 医院质量管理的任务

医院质量管理的任务是:进行质量教育, 树立“质量第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关心医疗工作质量的积极性;制订各项质量标准及质量目标, 明确质量责任, 运用一些科学方法, 对病房、门诊、医技和后勤各方面质量进行控制, 对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质量评价, 并不断总结提高, 以保证和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满足人民对医疗的合理要求。

2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与计量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方面的指挥、控制、协调等活动。通常包括制定医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装备已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所必须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医院领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树立综合管理思想, 重视医学装备质量, 将装备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是医院应用医学装备最新技术, 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1 质量管理方法与手段

随着医学工程及技术的发展, 医学装备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必要工具。现代医学技术不仅依赖于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医学仪器设备和技术, 医学装备现代化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贯穿于从设备计划申请到购置、使用、淘汰、报废等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当前,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 (1) 实施技术评估, 合理配置医学装备。卫生技术评估是对卫生系统特定的知识体系, 如药物、装备、诊疗程序、行政管理和后勤支持系统的功效、安全性、成本、效益和社会影响 (伦理、道德) 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并做出适宜选择的方法。卫生技术评估首先由美国提出, 目前很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卫生技术评估规划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医学装备的技术评估是卫生技术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 技术评估是合理配置医学装备的需要, 也是装备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2) 实行招标采购。为保证医学装备质量, 医院在采购前, 必须按有关规定, 特别是对列入特定产品目录的医学仪器设备进行招标。招标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采购手段, 是保证采购设备质量并节省购置费用的有效途径。 (3) 严格商检。对进口的仪器设备、药品等在到货后, 必须按规定及时报请国家商检部门进行商检发现质量问题, 应凭商检证书及时向国外索赔。 (4) 加强计量保证。计量是医学装备的技术基础。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 提高全员法制计量意识。全面采用国际单位制, 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仪器设备量值的准确可靠。医院要建立医学装备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和设备配置、档案和人员管理制度, 要把强制检定、设备测试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 (5) 建立有效的测量控制体系。测量控制体系是ISO的最新版本。医院建立测量控制体系, 可以通过控制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 把影响医疗质量的不准确测量所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2 质量管理的法律依据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和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 其主要法律依据有: (1)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6)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7) 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8) 关于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工作的通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0)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11) 国家和部门有关技术法规及相关国际标准。

2.3 医学计量的作用及意义

在医疗卫生领域, 计量测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体各种生命体征参数的获得是通过医学计量技术而实现的,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计量测试。对体温、血压、心电、脑电、检查, 对放射剂量以及各种化验, 均属计量测试范围。计量技术是保证医学装备量值准确可靠的技术基础。如果医学量值失准就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错误, 从而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计量参数超过阈值还可能会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装备采用高新技术, 测试水平不断提高, 计量保证能力已成为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医学要发展, 计量须先行, 如果计量技术基础不好, 就很难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2.4 医院计量机构的作用和任务

近年来, 通过《计量法》的贯彻执行和计量意识的提高, 促进了计量工作在医院中的开展, 医院相继建立了计量机构, 使计量工作延伸到医疗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 逐步形成了医院的计量管理模式。

2.4.1 计量机构的作用。

医院计量机构是医院测量控制体系的执行机构。其任务是组织协调医院各科室开展计量工作, 实现对医院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 把计量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保证医学装备计量特性满足质量要求, 为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 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充分发挥计量的技术基础保证作用。

2.4.2 计量机构的任务。

(1) 贯彻计量法, 监督检查本部门执行情况。 (2) 负责测量设备 (指医学装备, 计量术语亦称计量器具, 下同) 的管理, 对本院各科室测量设备按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项目造册登记, 归档管理。 (3) 宣传计量法规, 提高全院人员的法制计量意识, 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 (4) 对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周期检定, 医院未建计量技术机构的, 应按就地就近的原则, 送当地计量技术机构检定, 以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 (5)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维修后的医学装备, 必须经检定后才能投入使用。

2.4.3 计量机构的设置模式。

医院计量机构的设置有多种模式, 具体模式要根据医院条件和可能而设定。常见模式是在医院设置计量管理委员会和计量室。医院计量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医院主管院长、医务处、设备处 (医学工程科) 、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和有关规章制度, 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制定本院医学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和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院医学计量工作计划、规划;负责确定并实施本院测量控制体系。对体系进行审核和评审, 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组织建立本院计量室和必要的测量标准;在主要科室设置计量监督员, 组成医院计量监督队伍, 实施对医院设备的定期计量检定;建立计量工作奖励、处罚制度, 并组织执行。医院计量室作为医院职能部门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 统管全院计量工作。一般以医院设备处 (医学工程科) 为基础, 由有关科室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对全院医学装备的计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全院医学装备的计量检测 (应由政府计量部门授权) 或组织定期送检工作;负责对全院医学装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并按强检与非强检项目分类造册登记;按测量控制体系要求开展工作。2.4.4计量管理制度建设。计量管理制度是医学计量管理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计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改善计量工作秩序, 提高计量工作质量和计量管理水平, 保证计量工作全面、正常地开展。做好医院计量管理工作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规章, 并严格贯彻落实。具体内容包括:计量管理实施办法、主管院长计量管理职责、专职计量人员职责、医院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职责、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计量器具购置、流转和报废制度、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制度、、计量工作奖惩制度等。

2.4.5 计量室业务管理。

一是要建立计量器具明细表, 计量器具明细表包括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及一般计量器具 (包括配套仪器) 全院建总册, 各科室建分册。通过计量器具的登记统计, 不仅使全院仪器家底清, 同时也为计量器具的管理提供方便, 其内容有:计量器具名称及型号, 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分度值、出厂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和备注等项。二是要编制好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表, 编制和执行本单位的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表是很重要的工作,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周期最长时间, 对于使用频繁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单位的检定周期。对照计量器具及配套仪器台账, 做好顺序编号, 按计量器具使用情况及结构特点定出检定周期, 然后编制周期检定日程表。工作中一般都应根据实践结果, 对周期检定表进行反复修订, 以便适应本单位的情况, 达到最好的效能和经济效益。三是要编制好计量器具履历表, 以便为修订计量器具检定周期提供充分依据;为总结经验, 提高计量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分析医疗质量、分清责任提供依据。

3 医学装备的性能测试

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 如果是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 特别强调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 但列入国家计量强检范畴的医疗设备毕竟有限, 还有大批医疗设备不能通过一般计量的手段检测其售后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所以为提高设备质量的控制面, 开展用前性能验证、自检和自测、修后测试等是对计量的补充。

3.1 性能测试的定义和特点

当医院添置新的设备时, 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同样, 当设备维修后、巡检时, 甚至是使用前, 也要对其多项性能进行测试后才能使用或重新投入临床使用。如果性能达不到设计指标或出厂指标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会影响医疗保健效果, 甚至造成危及病人生命的医疗事故。性能测试是有别于电气安全测试的, 它是在电安全性基础上的医学装备的功能验证和测试评价, 如生化临检等实验室诊断设备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影像设备的成像质量、放射治疗设备的输出能量准确度、均匀度和焦点、呼吸麻醉设备的机械通气性能等, 所以性能测试是对医疗设备主要技术性能的测试、验证和评价, 往往需要一台或多台专用的测试设备或多种技术手段来保障, 而且多数是现场的测试、环境条件的控制和约束没有计量那么严格, 满足机器的运行环境即可。测试的性能指标和技术方法可以参考国家检定规程、国家标准、国际流行标准、企业标准、注册标准甚至是厂家的出场说明书, 也可以参考专业学会、学术团体或专业实验室推荐的方法。性能测试的技术层次因医院的情况不同而异, 财务状况好的、设备规模大的医院可以配备高级的专用性能测试仪, 如加速器的三维水箱、呼吸机的测试仪等。相反, 状况一般的较小医院也应该重视其装备的质量, 可以购买一些简单的、价廉的测试仪表或模拟器如潮气量表、心电、血氧模拟器和除颤放电测试夹等, 多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开展性能验证、检查或关键指标的单项测试或静态测试等, 也能排除大部分安全隐患, 提高医院整个装备的质量和医疗水平。

3.2 常用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3.2.1 除颤起搏分析仪。

临床使用除颤器抢救心脏纤颤或骤停的病人时, 如果除颤器充电时间太长或和释放的能量与设定值不符, 都可能造成抢救的失败。国际通用要求有许多衡量除颤器的指标和参数, 如:能量精度、能量损失率、充电速率、同步时间延迟, 所以, 除颤起搏分析仪应该能够测量经皮肤起搏脉冲的幅度和宽度, 检测除颤能量、充电时间, 检测起搏电流、起搏能量、起搏速率等技术指标。

3.2.2 心电图机模拟器。

心电图机为准确地将病人的心电波形记录下来, 国际标准规定心电图机的频率响应特性在不同频带范围和不同波形 (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下测, 其输出响应应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 并对心电图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和系统中误差等作出要求, 如果各项指标达不到要求, 所记录的心电波形就不能体现病人实际的心电波形, 造成诊断错误。所以, 心电图机模拟器不仅可用于测试心电图机、监护系统, 最好还应该可以用于多种波形的识别、临床教学, 模拟噪声、血压、呼吸波形、心排出量等。

3.2.3 监护系统的测试。

现在的监护仪已经不再只是显示心电和心率, 它同时能自动分析病人的心电波形, 自动捕捉判断心律失常的波形, 测量血氧、脉搏、体温、血压、呼吸和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多项生理参数, 所以仅一个心电模拟器往往不能胜任测试, 还需要配置无创血压分析仪、血氧模拟器和温度测试仪等测试仪器才能够完成测试。对监护系统的测试可保证其能准确无误地显示众多生理参数和波形, 保证准确无误地分析、判断心律失常。

3.2.4 通用电气安全测试仪。

该测试仪能够测试在正常和电源地线开路、极性颠倒情况下设备机壳对地漏电流, 心电导联间的漏电流, 导联隔离电流及接地阻抗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测试接地线路故障切断器的报警门限、触发点和模拟接地阻抗等。

3.2.5 无创血压分析仪。

该分析仪应能够真实地模拟成人、婴幼儿的血压, 通过机械模拟产生正常人血压、高血压患者及多种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波形。如果配听诊插件或接声音传感器, 可检测用示波法和柯氏音法测量血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各种血压监护仪的性能, 如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袖带峰值压力、充气和放气时间及速率等。

3.2.6 数字压力计。

由于压力参数在医院使用比较广泛, 所以, 配备一台多功能的数字压力计作为静态压力参数的校准是很必要的, 如水银台式血压计、血压表、负压吸引器、心肺机、透析机和呼吸机、麻醉机的静态压力测试都用得上。3.2.7高频电刀分析仪。高频电刀在医院中出的事故比较多, 有时尽管是使用方面的问题, 但医学工程部门进行性能上验证和测试是必要的, 对于电刀的安全使用和医疗事故的责任区分是非常有用的。高频电刀分析仪采用可选择不同测试负载, 使其能够正确地测试不同厂家生产的高频电刀的输出电流、峰值电压、输出功率、漏电流及射频泄漏电流等参数。

3.2.8 输液泵分析仪。

主要用于测试输液泵、注射泵的流量控制精度、液滴速率、平均滴速和偏差等。

可见, 将来医学装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定期对现有的装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查和性能测试, 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淘汰那些性能无法恢复的医学装备, 同时也对新购的设备进行检测, 拒收那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设备的电气安全测试和性能测试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设备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后, 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是必然趋势, 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则必须有制度和法律作保障。

3.3 质量保障与医学计量的关系

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 计量学是工程与技术基础科学下的二级学科, 是研究有关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实践的一门科学, 其范围涉及非常广泛的科技、生产、商贸和生活领域。

医学装备的代码管理论文 篇5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1]。物联网从架构上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医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内部, 基于物联网的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务人员的管理, 以及病人医疗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药品信息的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2]。从长远角度来看, 伴随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远程护理、患者的跟踪和定位、医疗垃圾的处理等方面[3]。

1 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现状

大型综合医院的医学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大。目前医院对医学装备的管理主要是采用条形码技术, 将医学装备的基本资料, 包括设备名称、科室名称、购买时间、启用时间、经手人、管理人等资料通过条形码的方式附于设备表面, 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管理。条形码存储的只是设备的基本资料, 且是在设备采购、出库或者转移时才进行登记管理。因此, 现有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功能比较简单。同时, 只对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条码管理使得医疗装备在配置、使用、维修和报废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多, 存档和调用不方便;医学工程科无法实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医学装备在使用过程中信息反馈滞后等[4]。

2 基于物联网的管理模式

2.1 管理目标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首先, 信息化使管理工作具有实时性, 可以实现医疗装备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输, 有助于工作人员对设备信息的实时查询;其次, 信息化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 医疗设备的嵌入式标签管理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了解设备的使用信息, 以便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5]。

2.2 主要功能

现有的医疗装备管理系统已经搭建起一个医疗设备管理平台,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设备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可以将两者的优势有效地结合。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对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使用期和轮换报废期进行管理[6]。物联网的主要功能, 见图1。

2.3 实现方式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对医疗装备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设备本身固有的信息称为设备的基本信息, 包括设备名称、科室名称、购买时间、启用时间、经手人、管理人等。同时, 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信息, 称为设备的使用信息, 包括设备的开机时间、运行状态、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等。物联网技术从系统架构上分为3层, 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系统构架, 见表1。

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设备信息采集和录入模块、存储模块、传输模块、管理分析模块、交互模块。通过嵌入式的无线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芯片对设备的使用信息和工作状态进行实时采集, 并定时回传至服务器。管理者可根据回传的资料对设备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3.1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技术, 是实现物体识别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输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RFID技术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 在医疗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设备采购入院后, 将设备的基本资料写入配备RFID技术的标签中, 并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使用信息, 将两种信息进行存储。使用带有RFID扫描头的掌上电脑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 甚至智能手机, 可扫描并读取设备的基本资料和运行状况[7,8,9]。

3.2 存储技术

装备的标签本身需要一个小型存储原件, 以便对设备的信息进行存储。设备需存储的信息包括: (1) 设备本身的基本信息, 是固定存储、不可更改的; (2)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使用信息, 是不断产生的, 需要定时进行整理并对原有信息进行更新。因此, 需利用微型存储器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通过网络定期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3.3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医院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对医疗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设备信息进行传输, 现有的无线网络使用的频段主要集中在2.42~2.4835 MHz,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遵循的相关标准有IEEE 802.11。

3.4 终端技术

医疗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需要长期不间断的监控, 因此固定终端是必不可少的, 固定终端可以随时接收设备传回的信息资料, 经过分析后如有故障会预警给管理员, 提示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或者预防性维护等处理[10,11]。

移动终端指的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中, 终止来自或送至网络的无线传输, 并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部分。现有的移动终端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 是一个综合化的移动信息处理平台。搭载有RFID扫描头的移动终端能够直接读取设备信息, 也可以借助无线网络获取设备的基本资料和运行数据, 并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分析, 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上报给管理员。

固定终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医疗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而移动终端更加便携, 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实时获取, 两者搭配使用使得医疗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12,13]。

4 应用效果预测与分析

利用物联网对医疗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信息获取滞后的问题。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医疗装备的使用信息,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设备的使用信息上传,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该设备的运行信息, 从而可决定是否提示管理人员对装备的现行状态进行处理, 故而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更加有利于大型医院对医疗装备的管理。目前, 我院正在积极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医学装备、中心供氧系统等。从预实验看, 该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但是,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持续改进。例如: (1) 现有的装备管理体系大部分是使用条形码对医疗装备的基本信息进行存储, 装备需求简单、技术难度低、资金需求量小, 利用RFID技术后, 设备的管理费用将会增加; (2) 医院对无线网络有特殊要求, 无线网络的应用可能会对医疗装备的运行产生影响, 因此借助无线网络的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医疗装备的管理, 可以结合有限网络对管理系统进行补充; (3) 医院中使用无线网络通常涉及到隐私问题, 装备管理中一些数据资料上传至网络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外泄,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在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设备的管理更加智能化、一体化, 为设备管理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14,15]。从长远来看,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RFID技术结合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医疗垃圾管理、放射源管理、新生儿管理等各个方面, 为信息化医院的建设提供便捷, 故而物联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以及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现状, 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及其支撑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医学装备的代码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设备采购,三甲医院复审,医疗设备管理

先进的医学装备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学装备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我院设备处负责医院医学装备的采购、运行维护和质量监管等工作[1,2],其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本文探讨如何持续改进设备处的工作。

1 对持续改进方法的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管理视为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3]。美国戴明博士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总结为4阶段的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4]。

PDCA方法最早应用于大型工业企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医疗行业面临的工作任务更复杂,更难定量化、标准化,PDCA仍可应用于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5],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就是依据PDCA方法制定的。标准中有关医疗装备管理的条款共有16条,条款数量在各职能部门中名列前茅,体现了医学装备方面的管理在整个检查和医院各部门工作中的重要性。

2 PDCA理论运用案例

2.1 设备采购中的应用

设备采购是设备处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其工作特点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流程复杂、风险高。长期以来,使用科室抱怨采购周期长,需要的东西不能及时采购进来。为了尽力解决这个问题,我院设备处在2013年初与各个使用科室协商,做出计划,制订每个预算项目的执行进度表,明确每个项目的采购小组人员及分工、项目执行方式和每个执行步骤的截止日期。2013年2月份,各采购员根据项目执行进度表,按照时间顺序开始分工执行各自管辖的预算项目。

2013年6月底设备处要求每个采购员检查所负责的项目,对于进度慢的项目查找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项目主体不明确。使用科室申报项目过程中,对项目的需求并不明确,不能确切提出相关技术参数,设备处采购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与使用科室项目负责人沟通了解其需求,并查找资料,完善技术参数;(2)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资金短缺。使用科室在申请项目预算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调查或没有根据使用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申报专项资金时仓促填报,使得预算不符合项目实际用款需求,设备处采购员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实施或由于资金不足问题被迫中止,只能频繁调整预算资金,造成项目执行时间的拖延;(3)部分项目招标公示后供应商响应不积极。使用科室提出的部分特殊、个性化定制类项目或标的额不大、技术要求简单的采购项目,往往对供应商有较高的要求或因为对项目熟悉度不够,致使经营规模不大的供应商无法参与竞争,而经营规模稍大的供应商又由于项目标的额不大而对投标不感兴趣,结果做出响应的供应商不足3家,招标过程无法继续进行。找出原因后,设备处采购员逐一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及时与使用科室沟通、咨询、改变采购方式等方法,加快采购进度,并由处长督促落实。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项目是我院xx科室申请定制特殊防护用具,在此之前科室没有使用过类似产品,提出预算申请时,对于其使用的具体要求并不清楚,而且预算金额较少,约2万元左右。招标信息公示后,做出响应公司较少,4~6月,该项目无任何进展。6月份检查阶段,采购员向领导反应了该问题。设备处处长和使用科室领导沟通,决定去其他医院相应科室进行考察,借鉴其经验,最终明确了该防护用具的具体设计方案和要求,并对该项目重新招标公示。另一方面,采购员通过网上、兄弟医院咨询等途径寻找厂商信息,使其做出响应,到11月份该项目顺利结束。

2.2 三甲医院复审中的应用

迎接三甲复审是2013年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设备处从4月初开始进行三甲复审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成立了处长牵头的工作小组,形成以工作小组为主、全员参与为辅的工作模式。整个复审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2.1 制定整改计划

2013年4月份,我们对评审标准中设备处牵头负责的16项条款和6项配合条款,逐条核对找差距,提出整改措施。缺管理制度的条款,补制度;缺记录的补记录;未开展的工作如果具备条件的就要尽快开展。并对每一项措施,明确落实期限。

2.2.2 落实整改计划

2013年5~6月,为迎接三甲复审,也为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设备处新发布《关于调整医学装备委员会职责和人员的通知》、《院所计量工作管理办法》、《医学装备验收工作制度》、《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制度》《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院所医用设备绩效评价制度》共8个制度,健全了从医用装备购置申请、准入论证、审批到验收、临床使用及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责任明确,程序规范,便于操作。准备现场检查资料14盒,数量仅次于财务处、院办和档案室。协助临床各使用科室成立由科主任、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并完善小组所需的包括岗位职责,继续教育,医学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安全防护管理等相关制度。积极准备各科室检查所需物资。检查准备期间,设备处各岗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对各科室三甲检查所需的大量物资能够做到及时采购和配送,主要包括洗手液、擦手纸、档案盒、文件夹等办公用品和部分医疗耗材。

2.2.3 接受检查

2013年7~8月,接受院领导和专家组的检查。

(1)7月份,接受了医院内部检查,并实施第二轮整改。院领导分组检查各部门的准备情况,党委副书记带队检查设备处,指出的问题有:(1)对个别条款理解有误,导致准备失当;(2)与其他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个别条款无部门去落实;(3)准备的材料没有很好地整理,不方便检查。针对以上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2)8月份,接受了卫计委专家组的检查。专家组花了2个半天的时间,严格检查了设备处的工作。专家组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的问题。主要问题为:(1)化学试剂库管理不当,硫酸、酒精、氯化钠等危险化学试剂和物品混放,存储处门口及周围没有危险品标识,危险品仓库没有供水、供电,没有监控、领用手续不严格;(2)常规医疗设备没有预防性维护,设备处未对设备进行登记、状态标识和维护记录。

(3)9月份至今,针对问题,制定并落实第3轮整改计划。针对危险化学品管理问题,修订了《设备处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保管,库存量、领用量及入出库登记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向医院提交了化学危险品库房改造方案;针对常规设备维护问题,设备处向医院递交了配置工程师的申请,并得到批准,提出了采用我院大型设备管理模式,为常规设备购买维保服务,专职工程师配合、监督厂家执行维保的方案。除此以外,设备处还调研了各种状态标识,结合各种标识优点,自行设计磁力状态标识牌,发放到临床科室,解决了设备无状态标识的问题。

3 讨论

本文设备采购的案例说明了经过PDCA循环的一次改进,2013年11月份再次对预算项目进行检查,情况得到大幅度改善[6]:(1)预算执行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5.9%;(2)完成了前2年积压的100万元以上的所有预算项目。

三甲复审的案例则说明PDCA多次循环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每一循环都使管理有改革、有更新,最终促进管理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高[7]。2013年的三甲复审,我院顺利通过,并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对于医学装备方面的管理也逐渐完善[8],今后将在此基础上,推广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医学装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路秀珍,贾瑜宾.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及管理适应医院现代化需要[J].中国水电医学,2002,(4):62-63.

[2]赖东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科的科学管理模式及其发挥的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9,(7):41-44.

[3]刘立户.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周益清.现代企业管理方法-PDCA工作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4):67-68.

[5]夏志宏.PDCA循环法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运用与体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4):18-19.

[6]杨俊,钱正瑛,金伟.戴明循环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105-106,113.

[7]尹传胜,李涛,吉利侠.PDCA在医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6,3(4):17-19.

医院医学装备部制度管理初探 篇7

关键词:制度管理,采购管理,医学装备部制度,出入库管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被引进, 医学装备的管理也步入规范化阶段。管理体制的完善既保证了医学装备在其生命全周期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也促进了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制度管理的重要性

制度管理是科学、规范、有效管理的基础。医学装备部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有关医学装备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和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 对医学装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加以计划、指导、维护、控制和监督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件。其作用有:根据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需要, 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 正确选购医疗器械, 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技术装备;加强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形成一个科学、先进、规范的管理方法;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 在保证供应和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投资作用, 并做好引进医疗器械的科研工作;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 保证医疗器械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同时, 掌握医疗器械的安装、保养及维修技术, 及时解决配件的供应问题。

二、医学装备部职能

医院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可实行医学装备委员会、医学装备部和临床科室的三级管理模式。三者关系为医学装备委员会负责对医学装备效益管理考核, 监督问题落实改进情况, 而医学装备部负责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设备效益管理进行检查考核。

医学装备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订医学装备的设备规划、年度计划、采购计划以及医学装备的申请、论证、招标、采购、验收、安装、培训、建档、出入库、日常运行、维护、计量、应用分析、账务、调拨、更新、报废等全周期的管理, 同时还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不良事件的收集、上报工作。

由此看出, 医学装备部的制度管理方向主要为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档案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维修管理、计量管理、更新报废管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等。

三、医学装备部制度建设

(一) 医学装备的计划管理

医院所有医学装备由医学装备部有计划地统一购入。医学装备部统一汇总各使用科室月计划和年度计划, 经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订购任何医学装备。

申购医用设备和申请使用新品医用耗材时, 使用科室在提出计划申请时按表格要求认真填写统一制式的申请表, 并在表格相应栏中推荐欲订购医学装备的品名、产地、规格、型号、性能、数量等, 以供医学装备部在审核时作参考。

经批准后的购置计划一般不得随意改动。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 须书面呈报医学装备部并由主管院领导同意后方可改动。

(二) 医学装备的采购管理

医学装备部在采购医学装备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以及当地相关医学装备采购管理办法和条例, 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供应商查验供应商注册资金和资质并向供货单位索取并保存相关加盖供货单位公章的认证资料复印件。

医学装备部在采购前应做好供应商资质审查工作, 杜绝购置无证和伪劣产品, 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招标合同建立资料室存档备案, 并由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采购流程为:使用科室提出购置申请, 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学装备部进行审核, 经医学装备部部长和主管院长批准, 报医学装备委员会审核通过后, 由医学装备部组织招标采购。在申购大型医疗设备时, 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需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购置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和200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需要医院职代会讨论和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对高值耗材和医用试剂的采购实行严格的购置审批制度。

(三) 医学装备的出入库管理

在医用设备验收完成后, 库房管理员应当记录其详细信息, 登记入库建卡。出库时根据使用科室所提申请, 由使用科室负责人在医用设备出库单签字确认后领取设备卡片, 并将卡片粘贴到设备指定位置。库房管理员应当将出库单留存。

在所购低值易耗品、低值耗材、医用试剂、医用设备配件等验收完成后, 相应库房管理员填写相关信息登记入库。每周根据使用科室提出的申请计划统一时间进行低值易耗品、低值耗材、医用试剂、医用设备配件等的发放, 并由使用科室负责人在医用耗材出库单上签字确认, 相应库房管理人员应当将出库单留存。

高值耗材库房管理员建立高值耗材管理二级库, 建立高值耗材编码, 对使用科室申请待使用的产品进行预入库, 待正式使用后, 凭高值耗材编码、患者使用明细单、收费票据及发票进行入、出库, 并做好高值耗材质量跟踪记录工作。

(四) 医学装备的档案管理

医学装备档案包括管理档案和技术档案。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相关规定, 单价在5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应当建立技术档案并收集齐全, 集中管理, 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医院应当建立医学装备管理档案借阅登记制度。借阅档案必须履行借阅手续。医学装备报废后, 医学装备管理部应当归集、整理完整的技术档案移交医院档案管理室, 按照规定年限保存。

(五) 医学装备的运行管理

使用科室应当树立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的观念, 无操作规程的设备不得使用。每台设备均需制订技术操作规程, 并按规程操作, 不准违规操作, 对新上岗人员或不熟悉操作规程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机操作。

新机器正式使用前要试机运行。大型医疗设备应当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操作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取得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后方可上机操作。

使用科室的医用设备发生故障时, 要及时向医学装备部提出维修申请。如需外修时, 也必须由医学装备部专人联系。

各使用科室与医学装备部每年清点医用设备财产, 如遇账目不符, 应及时查找, 并报告医学装备部部长及主管院领导研究处理。

医学装备部应每月会同财务部、经管会、病案室等职能科室同使用科室联系, 了解设备性能、工作效率等使用情况, 并根据使用科室的实际运作情况做出大型医疗设备应用分析、效益评估、更新计划等作为参考。

(六) 医学装备的维护维修管理

使用科室应该重视医用设备的维护, 日常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负责。每天开机前关机后均应做好周密的检查, 保证设备每天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医学装备部技术人员对各医用设备进行的定期预防性检修, 主要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部件进行检查, 调整精度, 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彻底清除内部灰尘, 进行安全检查, 清除隐患, 确保良好的机器性能。日常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 医学装备部维修技术人员负责周/月保养。

医学装备部维修技术人员应主动深入各使用科室进行巡回检查, 尤其是节假日前对各自负责的设备进行大检查, 应当做到早发现问题, 杜绝设备带病工作或隐患故障, 造成损失。同时也要定期制订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 对大型医疗设备要严格执行保养制度, 减少被动维修率。

医用设备需要维修时, 使用科室需向医学装备部维修组提出申请。维修组技术人员应尽快对故障进行检查、修理, 使其恢复正常运转。因技术水平、资料不全或配件缺货以及在保修期内发生故障的医用设备应当申请外修。

(七) 医学装备的计量管理

医学装备部负责对医用计量器具实行统一的管理、建档、监督, 组织医用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制订全院的计量器具目录, 并对目录中所规定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 编制各类强检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 按周期计划进行。使用部门必须按规定周期送检或接受检定。

凡需执行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 由医学装备部统一向政府所属检定部门或政府计量部门指定的检定单位申请检定。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部门和个人, 执行强检权的部门或个人及计量监督管理人员, 必须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检定, 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检定或故意漏检。

对于漏检、检定不合格和超出周期的计量器具应按规定一律不准使用, 对计量不合格又无法修复的计量器具, 可进行维修、降级和报废处理。

(八) 医学装备的更新、报废管理

可申请报废的医用设备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医用设备使用期满, 确已丧失使用价值, 经反复修理不能满足临床治疗检查标准;修理费用过高或机械磨损过度, 更新换代仍无法修复者;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医用设备损坏, 无法修复者。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医用设备应当调整使用:无正当理由闲置半年以上、长期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的医用设备;引进新型医用设备后原设备降级使用的;因医院隶属关系改变需要划转的医学装备;因医院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的医学装备;在使用期限内, 因技术落后, 功能已不能满足本院工作需要的医学装备, 可以予以调拨。

医用设备的报废与调整统一由医学装备部办理。医用设备报废的权限为:50万元以下的医用设备由省卫计委审批, 50万元以上 (含) 至1000万元的医用设备由省财政厅审批, 1000万元 (含) 以上的医用设备由省政府审批, 并做账务处理。

(九) 医学装备的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医学装备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学装备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 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学装备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医学装备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对事后医学装备不良事件的报告。伤害事件分一般伤害与严重伤害。严重伤害的含义是指下列情况之一:危及生命;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机体结构永久性损伤;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的永久性伤害或损伤。

医学装备部应当有专人负责医学装备不良事件的监管工作。使用科室一旦发现医学装备不良事件应立即停止相关医学装备的使用, 由专人进行详细记录, 并按规定立即报告。

在可疑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未明确前, 医院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 责令使用科室对出现不良事件的医学装备该批号或该型号的库存产品暂缓放行和停用, 若有必要, 可对该医学装备进行召回。

四、结束语

医学装备是医院进行经营活动的物资基础, 是构成医院正常经营的重要组成要素。医学装备管理是医院对医学装备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医学装备的良好管理将直接影响医学装备的良好运行及医院的经营效率。因此医学装备制度管理是医学装备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医院的长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锦, 王亚拉.医疗器械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3.

[2]宋尚玲, 李树丰.实现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绩效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2:27-12, 22-24.

上一篇:创业风险评估下一篇:传播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