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

2024-08-25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精选12篇)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1

1传统的水泥装备制造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质量任务列表同步生产,质量部对质量任务进行分工,质检员对生产的各道工序进行质检,并记录过程检验中的检测结果,达到对关键工序的过程质量控制;对于检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和整改件,记录设备类型、部件名称、工序名称、质检点、质量问题、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然后通过图表画出各问题的比例,及分布情况等,从而达到对关键部件的关键工序中关键质检点进行分析,并可将质量分析结果反馈给技术部和生产部,实现质量检测知识的共享。

2水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

根据图1建立相应的水泥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逻辑模型(图2)。在大型水泥装备制造企业中,要实现对制造流程数字化管理,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要求对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细致的功能分析。笔者认为,水泥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应满足以下基本功能:(1)有专用的技术准备模块来辅助完成产品BOM分解、主生产计划、物料需用计划及生产采购计划的作业;(2)有专用的生产、采购及库存模块来监控项目的物料流,并能够处理项目生产、采购及库存管理相关作业;(3)有专用的质量管理模块进行项目执行全程的质量相关作业;(4)有专用的财务模块来监控项目的资金流,并能够处理资产核算、出入库核算等财务作业。

3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

在水泥装备制造逻辑模型和管理平台功能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技术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储运管理和财务管理六个模块的数据建模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各自的数据模型。然后对平台各大模块功能设计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技术管理方面,其关键技术是面向大型水泥装备制造的BOM创建及配置技术以及产品的BOM变更及重用技术;在生产管理方面,其关键技术主要是产品零部件生产计划排定以及车间生产作业、进度监控;在采购管理方面,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供应商询价和选择方法以及供应商的年度排程;储运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仓库出入库控制、仓库存货流转控制、仓库盘点控制等。本文以技术管理为例,分析技术管理的`数据(图4)建模(图5)和关键技术。技术管理主要是对产品设计BOM[2]、主生产计划、材料需用计划、工艺方案及工程量进行管理,它是大型水泥制造装备数字化平台数据集成的起步和关键。产品BOM作为大型装备制造数字化管理平台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数据,其数据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平台后续的数据处理方式及处理性能。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水泥装备制造企业需求设计合适的产品BOM数据结构,以期尽量增加BOM的执行效率和后期可维护度。如表1所示,我们采用物料的层次码对物料信息进行排序,并反映各物料间的层次关系,通过标识字段来区分零部件,通过物料码对物料、非物料进行区分。经过在实际企业中的验证,这种BOM组织方式能够很清晰地给出BOM的层次,且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也便于快速录入以及后期BOM结构变更作业。技术管理模块实现对产品BOM的快速录入及配置、主生产计划、关键能力需用计划、物料需用计划、能力需用计划的运算和生成、产品BOM的变更、BOM数据重用、油漆方案的制定及工程量管理。该模块又包括技术任务、审核任务、BOM原始数据管理、BOM需用计划管理、BOM外协计划管理、制作明细管理、涂装方案管理、工程量管理、变更物料备库管理、技术进度管理等子模块。材料需用计划审批界面如图6所示,通过该界面,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直观明了地观察到项目产品制造所需要的物料清单,同时能够对材料的ID、到货情况、规格属性、材料类型、时间要求等信息进行查看。通过图7的产品设计BOM数据查询界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层次码有序地观察各层的物料信息,根据自己的管理习惯选择其它的排序方式进行物料重排。而对于单一的物料,可以通过物料编码很直观地了解到是物料还是非物料。

4结束语

实际应用中,该大型水泥装备制造数字化管理平台模型运行平稳,与传统的水泥装备制造流程相比,它更加高效地梳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规范了生产企业的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制造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实践证明,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泥装备制造管理过程的可视化,能够有效地辅助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轻松便捷地管理业务流程和数据。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2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 扫描技术、 数字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推进和社会信息化整体进程的加快,数字档案室已成为城镇、社区和机关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000年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开始机关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1]。 在此基础上, 2011年初制定的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 》要求 “在试点基础上推动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工作, 加强对在办公区域相对集中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文件(档案)管理中心’的指导”。 一批国家部级单位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级机关数字档案室试点工作的开展,在标准制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制度规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要实现机关数字档案室的顺利运行, 对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并对数字化档案进行高效管理, 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即是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这种系统将开发先进的管理模块、软件和档案信息资源库,并强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可以更加规范、高效地管理档案工作。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档案收集、管理、提供利用、上报移交、年检、业务指导及监督指导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部门管理、监督和指导的需求,使档案管理现代化迈上新的台阶。

2军队装备机关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军队装备机关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 就是在部队主管装备工作的各级机关, 改变以纸质资料形式存储保管业务档案资料的传统方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借鉴和运用档案数字化管理理论及先进方法,开发建设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部队各级装备机关日常业务工作及各专项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各种计划、方案、批示、报告、规章制度、法规标准、会议材料等文档资料及图片、视音频多媒体资料进行采集、归类、整理、维护,实现装备机关各种业务档案资料数字化存储与管理,并提供检索查询服务。 通过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可解决装备保障业务工作档案资料的积累、储存、管理、查询等难题,对装备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辅助支撑作用。

3装备机关业务资料管理现状及问题

军队各级装备机关负责本级部队军事装备建设与发展、使用管理、维修保障、器材筹供等装备工作,每年都会形成和保留种类复杂、数量庞大的工作资料。 从内容上讲,包括年度业务工作文件、专项活动工作文件资料;从形式上讲,包括各类报表、文本文件以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这些资料记载和反映了装备工作的发展,是装备保障业务工作的成果积累,对装备保障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给予安全存储和有效利用。

目前,装备机关文档资料的存储管理方式有两种:一是传统的以实物形式保存,手工立卷加纸质目录的档案管理方式在装备保障系统普遍存在。实物化的方式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储存管理和及时收集整理,容易造成文件失存,查询检索困难,已经不能满足文档资料储存管理需要。二是部分能够电子化的资料在各业务信息系统中分别生成和保存。部分业务信息系统生成的电子化文档分散存储于不同业务信息系统中,存档文件不能集中存放,查询不便,不利于对车辆装备保障工作文档的整体掌控和运用。

应用数据库技术, 实现数字化档案资料管理是当前条件下文档资料管理的必然趋势。 将装备文档资料全面电子化,并集中存放管理,有利于形成装备保障工作的历史积累,有利于文档资料的科学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资料信息查询使用效率。

4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设基于数据库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将装备保障系统工作档案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电子档案接收、档案资料整理加工、检索利用、档案编研、档案鉴定等功能。 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适应海量存储需求,易于管理和维护, 并具备较高的开放性,即能够提供各种接口及服务,以利于其他业务系统的调用,与相关业务系统紧密耦合,使得业务数据能自动归档到系统中,提高工作效率。

5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包含两大部分: 档案资料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检索维护系统。

5.1档案资料数据库

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数据库是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文档资料数据集合。 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数据库由目录数据库、业务资料数据库、文档资料数据库、多媒体资料数据库组成。

(1) 目录数据库: 将各类档案信息按照一定格式录入到计算机中保存形成的数据集。 即过去手工抄写的案卷目录、文件目录等检索工具的内容,录入计算机,形成机检目录,以备查询利用。

(2) 业务资料数据库: 是装备保障业务数字资源的数据集合。 具体地讲就是借助数字设备及第三方软件将以纸质等载体形式存在的、 需要存档的重要业务文件转化为可用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的电子文件信息的数据集合。 具体包括:装备保障维修文档资料、 器材筹措供应文档资料、 训练工作文档资料、科研学术项目情况及文档资料、经费管理文档资料、专项重大活动文档资料等。

(3) 文档资料数据库: 具体包括已经颁布实施的装备保障系统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的数字化文档。

(4) 多媒体资料数据库: 业务工作或重大活动形成的需存档的图片、音像资料等多媒体数据集合。

5.2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检索维护系统

(1) 装备保障档案资料分类管理功能。 能够进行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数字资源分类管理,能够完成类别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数字档案录入功能。 系统能对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内容进行录入、上传。 在录入时可设立多级目录,分类存放各部门文件。 用户端可上传、浏览文件,并可设定共享单位,指定共享、不共享或有限共享,显示上传时间及用户名。

(3) 数字档案检索功能。 可以基于资料文件名、创建者、编号、属性、创建时间、更新时间、目录和关键字(主题)等属性组合搜索, 从海量文档中快速准确定位所需文档。 支持联网远程访问,使资料得以多人共享,方便协同查看,工作人员需要访问调阅某些文件时,只需登录系统即可查看,再也不用重复传输及复印,节约了成本。

(4) 统计功能。 主要根据发文时间、资源上传时间、资料类别等进行统计。

(5) 用户级权限管理功能。 系统应能够创建用户,并根据用户的不同等级,实现对访问各类档案数据的授权和管理,并确保用户不能越权访问数据。

(6) 系统管理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系统数据的备份、查询用户登录系统情况等。 系统管理功能的使用者是系统管理人员。

(7) 系统帮助功能。 一是系统操作使用的电子教程,二是系统版本说明。

6系统建设中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6.1档案文件的系统分类

工作文件资料涉及装备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业务资料,也有首长重要批示和讲话、上级机关下发的各类文件及法规标准、 行政规范;既有手写文档资料,也有油印和打印资料,还有照片、 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料。 总体数量庞大,种类复杂,需要按照档案电子化需求重新进行梳理分类, 构建装备保障档案资料分类框架体系,为下一步方案管理和查询奠定良好的基础。

6.2档案存储与检索技术

一是要科学设计各类档案资料的存储方式和存储结构,做到低冗余、全覆盖、安全高效;二是对于文档、资料进行存储时, 是将其转换成图片进行存储, 并没有直接存储该文件资料的全部文字性内容,同时音视频文件在存储时,存储的只是具体二进制文件,为了进行检索,还需要在保存文档时,对文档的主要内容进行描述,比如采用关键字方式对该资料(文档图片、音视频) 进行描述,如何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字进行文档匹配,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保证系统的检索速度等都是建设系统时需要研究的内容。

6.3档案资料数字化过程控制

装备管理办法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装备管理,提高装备资产经营效益,根据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心装备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心对各单位占用的装备按照优化配臵、合理流动、有偿使用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所属各单位只有使用权,没有处臵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确保装备的安全完整。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心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装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中心装备管理委员会是中心装备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生产协调科是装备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五条 中心装备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和中原油田装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标准;

2、负责组织制定装备管理工作办法、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3、负责装备管理的技术标准、装备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以满足中心生产发展、市场开拓等工作需要;

4、负责审定重大装备改造中长期规划及计划的立项、经济技术论证和方案,并监督装备项目实施的效能情况;

4、组织开展本单位的装备检查工作,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要积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做到文明生产;

5、认真组织检修计划的实施,严把检修质量关;努力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6、组织本单位装备方面的业务、技术学习和考核;

7、负责本单位装备的防冻、防腐及油水润滑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八条 各单位装备管理员职责

1、在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下,协助主管领导做好本单位的装备技术管理工作,并对生产岗位(班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指导;

2、贯彻执行中心装备技术管理规定和技术规程,指导操作工人精心维护、正确操作设备,详细掌握本单位的装备运行状况;

3、合理组织装备送修,做好检修质量检查验收工作;

4、负责本单位设备的油水润滑及防腐管理工作,当装备存在超标(超温、超压、超负荷)、带病运转现象时,有权指导操作工人停用维修;

5、负责解决本单位装备运行操作中的技术问题,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填写设备事故报告;

6、协助领导组织本单位装备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消除装备缺陷及隐患,提高设备完好率;

7、做好设备档案、技术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做好设备事故分析上报工作;

8、统计、编制本单位装备、月度检修计划及大修、更新改造计划,并及时上报下月检修计划;负责设备检修后的质量检验、试车、验收及检修报告、记录的归档整理工作;

9、协助设备主管领导搞好技术培训,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

第三章 装备的范围与管理

第九条 装备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原有物质形态保持不变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皿、工具等。

在价值上符合装备标准,使用年限较短,容易损坏,更换频繁的备件及生产购臵的专用工具、卡具、模具、玻璃器皿等,可以列为低值易耗品,但要视同装备管理。

第十条 装备的列资。装备列资凭装备处出具的《装备分配通知单》和相关财务凭据,由财务资产科负责到油田主管部门申请列资,办理列资手续。

第十一条 装备的计价

(一)装备原始价值

装备原始价值是指在取得某项装备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买价、进口关税、增值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装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二)装备资产净值,是指装备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已提折旧额

6或倾倒等现象发生,使用其它机械具有也应符合安全规定;设备在拉运合作途中,要用绳索绑牢拉紧,以防在拉运过程中偏移翻倒。裸装设备严禁在地上拖拉、碰、撞以免损坏。

开箱验收的内容为:设备开箱验收应由生产协调科及使用单位联合进行,开箱前首先要进行外观检查,箱子编号是否符合,外表是否损坏,开箱应在规定的位臵,以免撬坏设备;开箱后仔细清点随机配件、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齐全完好,交使用单位妥善保管。技术资料由使用单位建立设备档案保存;开箱后仔细检查设备各部位仪表、油水、电气线路,设备外表,是否完好,设备出厂标牌是否相符合,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供货部门反映,以便索赔。

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的安装基础必须严格按说明书施工和验收;设备安装必须达到牢、稳、正、平、全、灵、通等七字要求;设备安装完毕,由生产协调科组织有关单位联合验收。验收时做好记录,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整改合格后,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做好交接手续;设备安装验收合格后应按技术规定或说明书进行运转,并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做好记录,如有质量问题,立即通知生产厂家进行处理;在设备投产使用后,使用单位应建立运转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保修期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安装单位处理,若责任不明由生产协调科组织解决。

第十八条 装备的使用管理。装备使用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装备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为载体,坚持使用与维修相结合,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检查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基础管理。对各类设备的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设备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监督操作人员执行人员执行“设备管理标准”的状况,对违反操作规程或造成设备事故者,按照设备事故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2、操作使用管理。设备的使用保养必须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要求进行,设备操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操作时做到“六个禁止”、“三快”、“四勤”、“六清”。即:六个禁止:(1)未做好开机准备禁止启动;(2)禁止带负荷启动或停机;(3)机油温度低于45℃,禁止带负荷;(4)禁止超负荷运行;(5)禁止高速下猛减油门;(6)无特殊情况下禁止带负荷高温下突然停机。三快:发现问题快、反映问题快、解决问题快。四勤:勤看、勤问、勤摸、勤听。六清:(1)对设备结构原理清;(2)使用性能清;(3)设备运转动态清;(4)交接手续清;(5)环境卫生清;(6)工具清。

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以“十字作业”为重点的维护保养制度,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四懂”、“三会”等基本理论知识。十字作业即:清洁、润滑、坚固、调整、防腐。四懂: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懂原理。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设备操作人员积极参加设备竞赛活动,掌握设备技术状况,认

106、送修实施。设备送入修理厂时,送修单位必须与修理厂办理交接手续。设备修理过程中,送修单位必须派人现场监督,对修保项目、内容、质量把关,需调整的项目必须报中心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总成件需更换时,需由主管部门与送修单位共同鉴定,单价在5000元以上的必须报中心主管领导审批。未经审批私自同意更换的不予结算。设备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或不符合修理标准的,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要求承修厂家返修,各类设备大修出厂保修期为:汽车行驶10000公里之内(或三个月),其他设备运转不满500小时。

7、异地修理及事故车辆修理。因公外派车辆途中出现机械故障,原则上由车辆单位派人抢修或拖回中心按程序修理,无法拖回确需就地修理的,先报中心主管部门同意,回中心后凭修理厂家出具的修理发票、车辆修理明细表、派车路单经生产协调科初步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核销。

事故车辆的修理按照保险公司规定的修理权限严格执行。

8、修理费用管理与考核。修理费用由财务资产科实行专项核算,生产协调科负责总体控制。所有结算凭据都应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核销,各单位应严格核销手续,建立详细的修保台帐和修理费用台帐。作为设备管理专项考核内容之一,对于未经审核核销修理费用的,一律按私自送修处理。

1000元以下的车辆修理项目完工后,凭设备修理技术鉴定表、完工验收交接资料予以结算;1000元以上(含1000元)车辆修理项目凭设备修理技术鉴定表、合同、完工验收资料和合同履约反馈表予以结算。

不按照中心制度运作,违反程序私自送修设备、加工、购臵设备零配件的,按发生的修理费用等额扣减该单位奖金,并在年终总结评比时,进行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按照局有关制度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一条 装备的闲臵与报废管理。

(一)设备闲臵管理

1、设备闲臵标准

各种设备连续停用一年以上,或新进二年以上不能投产或变更计划后不用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

下列设备不得作为闲臵设备处理:①在用和备用的设备;②在建项目的设备;③正在维修或改造的设备;④特种储备、抢险救灾、经核定封存的生产必须的设备;⑤国家明文规定淘汰的耗能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职工人身健康安全的设备以及不准转让的设备;⑥待报废设备。

2、闲臵审批程序

凡符合闲臵、报废条件的设备、车辆,设备使用单位可以按要求填写《闲臵、报废设备申请表》,报生产协调科汇总并初步审核,经中心研究批准后,由生产协调科上报油田主管部门。

(二)装备报废管理。

1、装备报废条件

各单位所占用的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报废条件的,可申请报废。1)机器设备、生产装臵报废条件:

314

第四章 设备润滑及油水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中心完善油水润滑管理网络,在油田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油水润滑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生产协调科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油田及中心有关设备油水润滑管理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建立润滑档案。

2、对设备油水润滑进行分析化验,为各单位设备油水润滑管理进行指导监督,为各级设备检查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3、做好设备用油、用水的计划、定额、消耗等基础工作,掌握油料消耗情况,及时填报有关报表,对于管理好的单位有权提出奖励措施。

4、对于各单位油水润滑检测监督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润滑油(脂)、软化水、防冻液等有权决定停止使用并进行处罚。

5、试验并开展新技术推广和组织润滑技术培训工作。所属各单位装备管理员为兼职油水润滑管理员,主要负责本单位设备油水润滑指导管理工作,同时要主动配合中心油水润滑监测工作。

第二十四条 中心所属各单位要建立润滑管理岗位责任制,油水使用管理制度、设备润滑管理资料、设备润滑流程图、主要设备“五定”润滑图表。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润滑油,使用代用油品的特性应和设备指定用油特性相符。

各单位对本单位设备的润滑及润滑监测工作要实行“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应及时将油品加注和更换情况记入运转记录,作为设备运转、保养基础资料。

第二十六条 润滑油要密闭输送、密闭加注。油料要实行“三过滤”:从领油大桶到岗位贮油桶、从岗位贮油桶到油壶、从油壶到加油点;“一沉淀”:48小时沉淀。

燃料油、润滑油必须严格按季节使用,不得随意更换。设备的冷却水应采用软化水,禁止使用未经软化处理的自来水及污水。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每月对设备用油用水进行检查化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处理整改,并做好检查、处理情况记录。

生产协调科每季度设备大检查时,将对设备用油用水进行重点检查。发现缺油、缺水、油水化验指标不合格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罚。各项检查指标作为年终评选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设备冬季安全运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基本要求。

1、冬季运行时间为本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遇天气突然提前变冷,可根据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2、入冬前各单位应做好自查自改,对设备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系统进行相应调整。

3、在冬季设备日常运行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718年组织一次大检查的形式进行。各生产单位应每月进行一次本单位范围内设备检查,生产协调科将不定期对检查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装备检查整改通知单》,督促各单位进行整改。

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应根据《装备检查整改通知单》,对查出问题及时组织进行整改,并按要求如实反馈到生产协调科。

第三十六条 检查结果的运用。不定期抽查结果在中心范围内进行通报,季度设备大检查通过装备检查公报排序公布,对第一名进行表彰奖励,对检查不达标者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

生产协调科将对各种检查结果及装备各项管理、运行指标进行统计汇总上报中心设备管理委员会,作为年终评先依据。

第七章 设备事故管理

第三十七条 事故等级划分及分级管理权限

1、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千元以下(不含1千元)。由三级单位自行处理,报生产协调科备案。

2、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由生产协调科管理,报油田主管部门备案。

3、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不含10万元)。由中心管理,由中心安委会处理,报油田主管部门备案。

4、重大事故:造成主要机件损坏,但可以修复者或直接经济损失10-100万元(不含100万元)。由油田主管部门管理,油田有关部门组织处理。

5、特大事故:一次造成大型成套设备报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上者。特大事故由油田安委会提出处理意见并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三十八条 事故上报要求。

1、小事故及一般事故:发生事故单位当月报生产协调科。

2、大事故:发生事故单位当班报告生产协调科,24小时之内书面报告生产协调科。

3、重大、特大事故:发生事故单位在事故发生半小时之内报告生产协调科,由生产协调科报告中心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4、各种等级事故单位必须在当月上报书面材料,包括事故月报表、责任者的书面检讨和对事故的处理意见。

凡不按上述要求上报、处理的,一经发现,将对事故单位进行处罚。

第三十九条 设备事故调查。

1、事故发生后,按管理权限都应成立调查组,其成员应具备事故分析调查所需专长,与所发生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2、设备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经济损失。

(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3)提出事故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3、事故涉及者及目睹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及时保护现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不准隐瞒假象。

1226、以上5项基础资料中,1-3项一式两份,生产协调科与经营单位各保存一份;4-5项由各单位设备管理员负责收集、统计、保管。

第四十三条

各种基础资料实行专人管理,资料管理要求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完整;填写要做到字迹工整、笔画清晰、卷面整洁;动态资料上报要及时,资料归档要分类保管、逐次登记。对于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油田和中心有关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考核、处罚。

第九章 设备财产保险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 加强设备财产保险的管理,切实提高投保资金效益。中心车辆设备的投保由生产协调科按照油田有关规定,统一管理。所属各单位需进行财产投保时,必须提出申请,中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价论证,下达批准投保通知书,未经批准不得自行投保,财务资产科不予以支付保费。

第十章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管理

第四十五条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是指中心在用的电视机、录像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扩音机、放映机及其它用于广播、宣传的电器设备、器材。

第四十六条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的配备、管理归口单位为中心党群工作部。需配备或购臵广播、宣传设备(器材),首先由单位提出申请,党群工作部同意,中心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购臵。并及时入帐、建卡。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严格实行登记制度和专人保管制度,做到设备、账目、卡片健全一致,责任落实。设备使用者应注意爱护、保养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操作,不得个人私用或长期借用,或人为损坏、丢失。发生损坏、丢失现象时,应及时向党群工作部报告,并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有关具体管理规定由党群工作部负责制定和检查实施。

第十一章 办公机具的管理

第四十七条 办公机具是指用于正常办公、处理业务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服务器、刻录机、扫描仪及其它配套设备。

第四十八条 办公机具的配备、管理归口单位为中心主任办公室。各单位需配备或购臵办公机具时,首先由单位提出申请,报主任办公室审核,中心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购臵。并及时建帐、建卡。未经批准,各单位不得擅自购臵。

办公机具严格实行登记制度。中心配备、调拨的办公机具必须及时建帐、建卡,统一管理。

有关具体管理规定由党群工作部负责制定和检查实施。

第十二章 附 则

装备管理调研报告 篇4

随着乌海经济迅猛发展,我支队承担灭火救援任务日益繁重,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是火灾及各种灾害事故,为公众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各种消防装备及器材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消防部队的战斗力。中队能否胜任灭火救援任务,除了消防人员的个人素质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防装备及消防器材的性能和工作状态。因而加强消防部队器材装备的管理已经成为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当前我支队在器材装备管理方面的基本现状是怎样的,而消防部队又应当如何加强对器材装备的管理,实现其整体战斗力的全面提升等等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分析当前消防部队器材装备的管理现状

经过在乌海支队几个月的当兵锻炼生活,我发现支队整体器材装备较为先进,管理人员普遍责任意识不是很强,各别中队在器材装备管理方面扔存在一些问题:

1、中队器材装备管理缺乏系统、全面的制度规范和落实,器材装备的日常管理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得不到切实保障。

2、消防器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缺失;各种队现有的消防器材装备结构并不合理,器材装备种类繁杂,器材装备超期服役年限和丢失现象也较为常见。

3、最后,消防人员对器材设备的熟悉度不够,没有全面掌握不同消防器材设备的基本性能导致操作失误进而造成部分消防器材装备的效能利用率较低或损坏。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支队在器材装备管理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器材装备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因一些问题的长期积累,使得各中队器材装备管理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优化和调整各中队器材管理现状,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器材装备优势有效保证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引起深思。

二、如何加强消防部队器材装备的管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装备管理是基层部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和物质基础。要加强基层部队器材装备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消防部队的整体战斗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抓好人员管理。在对装备经常性管理中要强化官兵管装爱装的意识,加强官兵对现有器材装备经常性管理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提高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以队为家的思想观念,使中队官兵严格遵守现有装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制度不落实等问题的出现;组织机构要树立齐抓共管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作用,确保器材装备真正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拿得出、用得上,保证以执勤灭火、抢险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项切实加强器材装备管理,不断优化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有效地提升部队实战能力。

三、加强消防部队装备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装备管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保障部队战斗力就必须建立装备管理长效机制,管理工作关键在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管装用装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核心的问题是教育启发人。首先,要搞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增强全员管装爱装意识。只有寓教于管,以教促管,管教结合,才会是现有器材装备经常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收效明显。在教育的形式上,通过黑板报,思想教育,演讲,专题辅导等形式,大力表彰现有器材装备经常性管理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提倡会管会用的管理员才是合格的管理员,会管会用的兵才是合格兵的风气,形成浓厚的管装爱装氛围。其次,要加强四会训练,提高官兵管装爱装能力。在训练内容上,要突出对现有器材装备管理的一专多能知识,在训练程序上,要采取先干部后战士,先简单后复杂,有简到繁,循序渐进。最后,要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使用和保留,保持管装人员相对稳定。要真正把那些思想稳定,技术过硬,乐于奉献的人员放到技术岗位上;在培养上,要通过培训确实提人员素质;在保留上,要从严控制,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确立齐抓共管的思想,把装备经常性管理渗透到中队各项工作中去。装备经常性管理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有十分密确的联系,光靠骨干力量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因此,首先要统一思想,其次要搞好器材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协调;装备管理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在经常性上下工夫。杜绝形式主义问题。真正把现有器材装备经常性管理工作贯穿于部队教育、训练、管理、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2、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装备管理关键在人,在提高人员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落实管理制度,从而保障战斗力重点就在于人员分工。根据基层部队现有问题,中队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建立管理制度。

中队管理分工设置情况:中队干部对中队整体装备器材进行管理协调,下设维修小组、器材装备配备管理员、器材库管理人员,下设各班对装备器材进行分管,形成装备器材管理“循环”模式:

各车司机、战斗员(分管各车车辆、器材)→各班长、副班长(分管各班车辆器材,如发现损坏故障后)→维修小组(简单维修、处理故障,如装备缺失、故障严重)→中队干部(协调库房配发、联系厂家维修)→配发人员(经干部同意,根据实际情况配发)→各班班长、副班长(根据情况配发)→各车司机、分管器材人员

库房管理人员(定时保养维护库房装备器材,发现故障后)→维修小组(如问题严重)→中队干部(联系厂家维修)

首先,中队车辆器材装备管理可分为常用装备以及备用器材装备。其中常用器材装备又分为车辆器材装备和人员防护装备以及其他固定设施装备,应设置装

备负责人,主要负责对中队所有车辆器材日常检查维护,根据灭火执勤需要,调整各车以及人员之间装备器材以保障灭火执勤任务顺利完成。

其次,个人防护装备方面,由每班设立检查员,对各班人员个人防护装备每日进行检查,如有装备损坏、丢失、呼救器失效等情况及时向装备配发员报告,进行调换。再将各车器材进行分工管理,负责器材分管的人员每日对分管装备进行清洗、维护、检查,确保分管器材完整好用。如有个别人员因事请假离队,班长应将其分管器材暂时交由他人分管,待归队后再做重新调整。

第三,中队设立维修小组,小组由经验丰富基层干部担任组长,成员由中队装备技师、业务骨干、班长骨干组成。主要负责对中队破损、故障车辆器材装备进行维护、维修、保养和管理,处理简单故障问题,并负责与器材车辆厂家联系,处理专业故障问题。

第四,备用装备管理方面,中队设立双人管理制度,由责任心强的中队干部和器材库管理员共同管理,备用器材装备出入库登记必须经过双人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器材库管理者须做到:

1、熟悉中队器材库内装备种类、数量以及摆放位置,认真做好每一笔出入库登记手续。

2、清楚中队器材装备账务,明确器材外借情况,妥善保管中队器材装备欠条。

3、定期对库房进行清扫、对库内器材装备进行维护,保证库存器材装备完整好用。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5

息平台培训工作

根据省厅警务保障部统一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公安装备资产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操作应用水平,2014年8月14日上午,后勤部装备处召集各分局、县(市)局及所属部分基层所队负责人和装备管理员共30人,在市局3楼视频会议室开展集中培训。这次培训的目标,是把所有警用装备数据按类别和编号拆分为单条记录,区分单警装备、公用装备和车载装备,将每件装备的使用人、责任人和存放地点细化到单个基层所队、执法勤务车和具体民警。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6

水泥工业近200年来成长与发展的历史表明了两个事实:一是至今用于粉磨作业的电耗仍占整个水泥生产电耗的70%;二是粉磨作业的效率十分低下,大量的能量都耗费在无用功上面,即使是在现今最先进的料层挤压粉磨理论指导下研发应用的辊式立磨和辊压机等技术装备,其真正用于粉磨——克服物料结构分子结合力、粘聚力、吸引力,使其粒径不断减小的机械物理过程的有用功,大概也只有其实际能耗的20%左右,即有80%的粉磨能耗基本上浪费掉了。

关于物料粉碎机理的粉碎理论的研究,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远不及熟料形成机理及其理论热耗的研究。至今人们仍然不知道,更没有较确切的数据表明,在物料粉磨作业中其理论上的粉磨能耗是多少(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因而对许多粉磨装备的所谓粉磨效率也只是一个经验性的估计值而已。众所周知,熟料形成的理论热耗是1880k J/kg左右,而且还可以按生料成分、熟料率值的不同进行准确的理论计算。两者相比,由此可知人们对粉磨机理及其理论的研究是多么肤浅,从而说明了在粉磨理论和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领域中我们还任重道远。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更广阔更活跃思考的课题,那就是采用现今这种直观的机械力做功的方法进行粉磨——使物料粒径不断减小的作业方式可能不是一种行之有效之策。是否可以在分子键、流体膨胀、电磁波、分子振盈、结构共振、微波冲击、化学劈裂、速度差转移或其他种种领域中激发人们的灵感,把粉磨作业的效率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必须在粉磨机理与理论方面进行艰苦的探索研究,基础理论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这些或许使人感到很遥远,太飘渺了。事实上,却有人始终在尝试探索之中。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这一信息,并希望能适当关注之。

下面让我们对水泥工业的粉磨技术及其装备选型趋向问题分别进行探讨。

1 生料粉磨

根据2008~2010年国外水泥工业粉磨装备主要供应商(FLSmisth,Polysius,FCB,Loesche,Pfeiffer,UBE,KHD等)销售业绩的大致统计,其平均值是辊式立磨(简称立磨,下同)占81%,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和联合粉磨系统占12%,球磨系统占7%。我国因为最近两年内国产立磨制造技术日益成熟,所以生料立磨的选用率大有提升,开始扭转过去那种只能选用辊压机系统的情况。事实上我国今后新建水泥厂或老厂技改的生料粉磨系统选型中,立磨将列为首选之势已经显露,业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没有太多争议。

当然基于各厂客户情况以及他们自己的判断与抉择,我们也应该尊重业主的意愿,这与我们推荐的选型趋向是两回事。

2 煤粉制备

在国外,水泥厂煤粉制备主要选用立磨或风扫式球磨。从2000年至今,两者的选用率大致是由60:40发展为80:20。发达国家用立磨更多一些,约达90%;而新兴国家,亚洲国家则仍然沿用风扫球磨的较多,这显然与国家的经济与装备配套等水平有关。

我国水泥厂2008年以前习惯选用风扫球磨,与生料粉磨的情况相仿。近年立磨在煤粉制备方面的优势已获较广泛的认同,前景应该会类似发达国家那样比较看好。

3 水泥粉磨

现今水泥粉磨装备主要是两种选型,一是立磨,二是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国际上最近5年新建水泥生产线水泥粉磨系统对立磨的选用率约达70%,而我们在2008年以前,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的选用率几乎为100%,只有个别企业引进了欧洲生产的水泥立磨。随着国产水泥立磨制造与应用的成功,2009~2010年水泥立磨的选用率已有显著提升,估计可能占有10%~15%。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还会逐步扩大。

对于立磨有这样一些看法:立磨水泥需水量较球磨的高,水泥粒径范围、组成及颗粒形状不太理想,强度稍差;所制成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也令人不太习惯;对外加剂的相容性也感觉不爽或者是外加剂的用量要增加,从而提升成本等等。总之,与史密斯公司30年前的老牌康比丹(Combidan)球磨机相比,立磨水泥所节省的那些电耗还不够补偿它所引发的各种成本增加的损失。有些用户好像也有这样的感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有顾虑,以致不敢或不愿吃立磨这只“螃蟹”。

几年前甚至时至今日,仍发生在我国水泥界的上述情况和说法,笔者十分理解,而且对于这方面研究的试验数据也确信无疑。但是有关“得不偿失”的结论,笔者却不能苟同。简言之,这里包含着一个各相关方的适应与博弈问题。尤其是在我国混凝土搅拌站和外加剂生产者遍地开花、良莠不齐、无序竞争的情况下,更加剧了市场上供需双方对立磨水泥相互适应过程的复杂性。其实,所谓的立磨水泥性能问题在20多年前欧美也曾发生过,而且也有许多深入的研究报告和成果。实践表明,他们的适应期或过渡期并不太长,额外的干涉因素也远没有我国那么复杂诡异,因而10多年前立磨水泥的问题已经解决,否则史密斯公司也不会研发推出OK型水泥(矿渣)立磨来代替康比丹水泥球磨了。欧美的这段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增加了我们采用立磨系统生产水泥(矿渣)的信心。虽然所需要的过渡期将会长一些,但其发展的大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观点,至于每个水泥企业,每一位客户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做出的任何抉择以及某些学者专家的不同观点,本人真诚地表示尊重且愿意从中学习到有益的东西。

4 混合材深加工

我国水泥中混合材的平均掺入量2010年达到34%,即熟料系数为0.62,1t熟料生产1.6t水泥。主要问题并非混合材掺入很多,而是在于超过国家相应水泥标准故意多掺混合材;更有甚者,不论什么东西,只要他认为可以掺的,都当作混合材掺入水泥中,完全无视水泥标准的规定。各种假冒伪劣的水泥就是这样超标滥掺造出来的。所以关于混合材问题,首要任务是必须下大力气加强监管,刹住超标滥掺歪风并争取杜绝之。

其次,既然我们的混合材掺入量这么多,如何提高混合材的性能品质就很重要。不单纯把它看作填充料,而是设法改性成激发或改善水泥某些性能的“激发剂”,或者是能替代部分熟料胶凝性的新材料,这就是混合材深加工的意义所在。例如矿渣和粉煤灰的超细磨,可以达到纳米级的深度加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技术途径才能达到高效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目的,这正是混合材深加工课题需要研究探求的。目前在国内外有一些初步的报导,研究前景很广阔,某些未知的领域尚待发掘探索。

如表1所示,2001~2010年间,国际上粉磨装备选型率变化最大的是水泥(矿渣)立磨,由20%上升到70%;相反地,水泥(矿渣)球磨则由70%下降为13%。水泥立磨取代水泥球磨的趋势十分明显。在我国则是水泥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的选用率由14%上升为66%,立磨则由9%上升为19%;同时球磨却由77%下降为15%,球磨水泥的颓势已无可挽回。由此可见,在我国采用立磨来生产水泥,其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已经在消解之中。

2010年下半年,两家专门生产立磨的德国公司相继推出了为日产万吨熟料生产线配套的各自特大型的6个磨辊模块式设计的立磨,传动功率6800kW,生料、水泥与矿渣的产能分别可达700t/h、350t/h和250t/h,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立磨技术装备的顶峰。这个最新进展表明粉磨装备制造商对今后立磨广泛采用的利好预期。这是辊压机粉磨系统所不能及的,因为辊压机的大型化似乎早就到了顶点。看来立磨竞争力的后劲还是相当强劲的,何况我国水泥工业推广应用立磨的时机现在才刚开始光临,广阔前景值得期许!

参考文献

[1]ICR:The Global Cement Report,Ninth Edi?tion(2011).

[2]Nanocem:2009-2010General Review.

保安装备使用管理规定 篇7

一、器械使用规定

1.警棍、辣椒水是保安人员执勤时佩带的自卫防暴器械,保安员应严格保管和使用,不得将警棍、辣椒水等转借他人;

2.当值保安员应将警棍、辣椒水挂在腰带右侧,警棍在前辣椒水在后。

3.不得在岗位上随便玩耍或挥舞警棍等器械。4.处理一般问题时,不得手持警棍指着客人讲话。

5.非紧急情况或人身安全未受威胁的情况下,保安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使用警棍、辣椒水等器械攻击他人。

6.当值保安员要妥善保管所佩带的警棍、辣椒水,如有遗失或人为损坏,要照价赔偿。

7.交接班时要检查清楚后再交接,接收人发现警棍、辣椒水被损坏而不报告,应负责赔偿。

二、服装使用管理规定

1、规范

保安不能在制服外面套穿自购的风衣,皮茄克,羽绒服等便服,同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帽徽、肩章。

2、配套

按季节可分为冬、夏和春秋服装,按季节可分为冬装、夏装服和秋装服,按照规定,帽子、上衣、裤子必须配套穿着,不得将在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穿的制服随意混穿,更不允许与便服混穿。

3、佩戴

保安着制服时,只佩戴公司统一颁发的工作牌,佩戴时一定戴在上衣的左上方

4、整洁

穿冬季和秋装服装时必须内穿制式衬衣,系制式领带;衣扣要扣好,内衣不得超过外套衣领、下摆不得外露,不得挽袖、卷裤腿、披衣、敞怀,通常穿制式鞋子,或皮鞋,不得制服、跑鞋、等有损形象的穿着方式,衣物鞋帽要经常换洗,保持干净。

单位教育技术装备管理 篇8

本文从分析单位使用费用理论入手,对如何应用单位使用费用理论来指导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探讨,以期与同行借鉴、共享。

关键词:

单位使用费用;全费用;有效工作单位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

全费用指的是在教育技术装备从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到淘汰过程中所涉及到全系统、全寿命费用之和。

全系统费用是指为保证某装备正常使用而必须进行的配套设施采购、人员培训、基础平台运行等费用。

全寿命费用是指装备在寿命周期内支出的各种经费的总和,即装备从采购到淘汰处理整个寿命周期内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采购阶段、使用维修阶段、报废处理阶段等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

有效工作单位数是指教育技术装备有效工作的累计单位数,如装备寿命周期内所使用课时数、使用次数、使用小时数等。

单位使用费用=(全系统费用+全寿命费用)/有效工作单位数,其值最小才是最经济的。

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过程中,采用这种单位使用费用理论指导,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个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质量,而这种源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管理原理,又使得整个教育技术装备得到最大化的效益。

要使教育技术装备效益最大化,就要使单位使用费用值最小化。

下面就从通过全费用最小化、有效工作单位数合理最大化途径,从而使单位使用费用值最小展开分析,如何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效益。

一树立效益意识,坚持教育技术装备配置标准化原则

教育技术装备配置标准化旨在明确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设施,它对实验室的功能、数量、面积、环境、设备、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标准解决了学校配什么、怎么配、如何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其目的是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建设实验室时提供系统的科学的依据,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标准一方面指导学校装备建设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指导装备管理的科学化。

单位使用费用分析对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概念,各级主管部门和具体人员对其需要有一个认知和认同过程。

我们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效益意识,避免追求“高、大、上、新”、“追求一流”的心态,要以追求实用为原则,把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将单位使用费用作为教育技术装备的核心评估指标。

盲目“追求一流”就犹如国人追捧苹果系列手机,苹果公司针对国人心态采取了异地分阶段上市、限购销售等营销策略,引得部分民众掀起抢购热潮,但从单位使用费用角度分析,采购费用高、有效使用年限低、大部分功能用不上,单位使用费用极高,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二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坚持采购方案设计最优化原则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以最低的费用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功能,着重于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

价值的高低可用价值指数(V)来反映,而价值指数(V)可用公式V=F/C来表达,F表示功能,C表示成本。

在教育技术装备采购方案设计中,可以邀请采购方案设计人员、咨询机构、生产厂家、供货人员、学校使用方一起组织开展价值工程的研究。

通过价值工程的研究,可以避免采购方案设计人员习惯性思维、过时的标准和规范、对新产品新技术缺乏了解、错误的理念、沟通不畅、追求稳妥、担心出错、厂家和用户缺乏协调而造成的功能浪费或全费用增加。

有的采购项目,通过价值工程的研究,可以节约投资35%甚至更多。

最优化原则是价值工程原理应用于教育技术装备采购方案设计的具体运用。

人们对某项教育技术装备采购方案设计时,要既考虑到该装备的前期配置费用,又要考虑到其后期使用维护等继生费用。

有时会在满足既定性能这一标准下,进行装备可靠性的降低,这样虽然能够降低该教育装备的初期配置费用,但是会大大提升设备的后期使用以及维护费用。

有时会在前期适当的增加一些投资,来有效地改善该教育技术装备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但是会大大的降低整个设备的后期使用以及维护费用,这样就能够使得该装备的全费用降到最低。

这就要求在进行最优化原则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该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将该装备的全费用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三坚持全系统费用管理整体性原则

全系统费用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进行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考虑主设备的状况之外,还应当对主设备之外的其它因素进行考虑,比如说使用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的费用,设备的后期使用维护费用等。

进行教育技术设备的采购时,往往只考虑到主设备的购置费用,但忽视了相关伴生费用的计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教育所需的高新设备变得越来越多,而要想充分的发挥出这些高新设备的作用,仅仅依靠主设备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对主设备配置大量的辅助设备,来保证主设备功能的开发。

而一些伴生设备的配置费用甚至还要超过主设备。

这也就要求教育技术设备的采购人员在进行设备的管理工作中,也必须充分重视伴生费用这一因素。

四坚持全寿命费用管理动态性原则

在进行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工作时,应当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整个全寿命周期进行仔细的研究。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教育装备的性能也变得更加精密复杂,这也就导致了许多教育技术装备的研制成本与生产成本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并且与其相关的使用费用和维护费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长。

但是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该装备的购置费用,却忽视了其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其他费用,导致“买得起,用不起”现象的发生。

比如对化学实验室的创建,实验室装修以及实验设备的采购都能够一步到位,这些费用比较容易控制。

但是在化学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其实验开展所需要的各种化学药品开支,是一种长期性的,难以控制的费用支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以及实验器材的消耗费用,会超过该化学实验室的创建费用。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备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全寿命中的各种继生费用。

五坚持有效工作单位数合理最大化原则

合理确定最大化的教育技术装备有效工作单位数,其意义显而易见。

全寿命费用理论的数学模型显示寿命周期费用呈U型曲线,在其最低点将获取最大的费用—效益比。

具体到教育技术装备,决定其寿命周期费用最关键的指标是装备采购费和装备使用过程的维护与材料消耗费用。

举个例子,我们购买汽车时,刚开始新车,汽车购置费用是其最大的费用,油费、维修保养费占比不大,随着汽车的使用,其耗油量、维修、保养费用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年限时,耗油、维修费用会占汽车每年使用费的绝大部分,这时汽车虽然还能使用,但其费用—效益比已很低,不如买新车划算。

所以有效工作单位数合理最大化绝不是使用时间的最大化,而是需在合理的费用—效益比下最大化。

六结束语

我国目前针对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单位使用费用模型还不完善,在实际的装备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管理难题以及不确定性,并使得教育技术装备难以有效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作用。

而为了将该管理理论充分的应用到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中,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来构建出一个适合该领域的单位使用费用模型,并使得整个教育技术装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效益。

作者:汪桥林 单位:浙江省临安市教育保障中心

参考文献

[1]刘静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10).

[2]李翔.区域教育装备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研究[D].吉林大学.(06).

【2】现代教育技术作用

摘要:

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的系统方法论。

通过系统的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发展,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过程得到促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关键词:

教育技术;现代教育;促进

“技术”一词通俗来讲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教育技术”可以定义成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的总和。

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的系统方法论。

通过系统的优化教学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发展,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过程得到促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完善。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名称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

主要的概念有四种:一是美国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

二是日本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对教育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

三是英国教育技术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在改善学习过程的系统、技巧与教学工具,是系统的利用现有经验和知识来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方法。

四是中国教育技术定义,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教育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二、教育技术的特点

通过对主流国家教育技术定义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教育技术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技术是为了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优化。

二是教育技术是有型的物质媒体和无形的智能技术所组成的方法与手段的综合体。

三是教育技术是具体化的方法论,是有型的、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四是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

这些特点反映出世界范围对教育技术的普遍观点和理解,通过总结这些特点,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与实践过程,并进一步明确了媒体教学技术和教学过程设计是现代教育实践领域的两个主要途径。

在这个两个实践领域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闭合的教学过程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活动。

教学媒体是教师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渠道,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信息。

这四个因素在教学系统中相互组合,互为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其他因素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只有使系统内的四个因素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显性因素,诸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因素,都是教育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以此来反映教育技术的实践状况。

三、教育技术的目标

诚如前文所述,由于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众多,故为了掌握和控制教学过程,教学研究者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的最终追求目标归结为“教育过程最优化”。

最优化实际上就是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要求

教育过程最优化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整体出发,合理安排、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最终达到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

例如,在选择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不但要考虑现代信息技术本身的特性,还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整体考虑,考虑教学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因素师范协调一致。

需要明确的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设计,而是从现有学情、教学条件出发的教学设计。

例如,微课在某些方面的教学效果确实优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并没有微课教学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下载平台或其他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

(二)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特点

1)最优化是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2)最优化是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所确定的相对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而不是理想状态的最优状况。

3)最优化就是教学管理的方法论。

因此,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是必须实施教学设计,以对教学各要素进行周密的考虑,确定教学实施过程,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从而真正的将教育过程最优化融入到整体教学系统中考虑。

四、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的促进

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9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 随着有关方面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截至目前, 国家发改委牵头对外开展产能合作的国家已达12个。今年上半年, 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560亿美元, 同比增长29.2%。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国家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 系统提出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个重点领域的主要任务, 全面部署了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完善对外合作机制、改革对外合作管理体制。此外, 国家发改委还建立了委省协同机制。7月, 国家发改委与河北省签署合作协议, 建立首个产能合作委省协同机制, 将河北省作为产能合作示范省。双方确定, 河北省企业在南非、塞尔维亚等国家的钢铁、水泥、光伏、玻璃等领域13个项目, 将作为首批产能合作重点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协调推动。

在推进产能合作过程中, 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不断拓展对外合作方式, 创新商业运作模式, 积极主动开展产能合作。如奇瑞汽车投资4亿美元在巴西建设汽车生产线, 在自身拓展市场的同时带动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对外投资。此外, 重庆市对外投资协会牵头组织勘查、设计、咨询、施工等企业成立“对外承包工程联盟”, 在亚非重点国家联手承揽基础设施项目, 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走出去”。

科室医学装备管理员职责 篇10

1.知晓本科室各种医疗设备的用途和性能,并能熟练操作。2.能够处理医疗设备的一些常见的简单故障,对科室内医疗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工作。

3.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进行登记,并填写在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本上。

4.对新购置的医疗设备,须详细阅读说明书,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不得超过使用极限,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改装或拆卸,做好保管工作。

5.50万元以上设备须有专人保管,建立设备档案,按设备说明书规定即时保养、维护,并做好记录,妥善保管。6.积极配合省、市计量监督单位,对本科室内的计量设备进行校正检验,做到无遗漏。如发现计量设备合格证缺失,应即时报告医学装备部。

7.对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可疑不良事件,及时报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并做好记录。

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2 篇11

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强化医学装备计划、采购、使用和处置管理,保障医学装备安全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一.组织:

主 任委员 :李乐红

副主任委员:费林晶闫方任夫莉

成员:李公勇徐学芹白淑珍赵秀荣邵桂花王迎刘景发潘秀贞刘培茹徐少全杨国军王 兵孙红娟田洪广 阮兴举 刘焕芝付英勇刘兴利肖庆军刘德成李众德蒋明杰 岳 伟张书豪张振丰黄兴富黄静高洁朱胜银刘跃琛赵志国

二.职责:

1、审议医疗设备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

2、审议临床科室提交的预算计划,确定项目建议书报院 委会通过。

3、制定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政策,审议专业设备预算计划,将上述决定提交院委会通过。专业设备指医疗器械、设备,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及其外部设备等。

4、对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技术和可行性论证,参与招 标评标工作。

5、应院委会的要求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6、对医院其他涉及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作出意见和建议并提交院委 会。

7、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设备科,常务工作由设备科负责,并负责召集会议和整理会议纪要。

8.临时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职工代表、设备使用人员组成,具有表决权。

水泥装备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12

1 项目概况

Hume Cement (Malaysia) Sdn Bhd公司隶属于丰隆 (Hong Heong) 集团, 主要从事水泥及混凝土业务。丰隆集团是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均有产业, 经营范围遍及金融、保险、房地产、酒店、半导体等多个领域。Hume Cement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其进军水泥行业的成功标志。

HUME项目年产熟料155万吨, 工厂设计中预留了余热发电及建设同样一条生产线的空间。建设范围从原料破碎至水泥出厂, 包括石灰石破碎、粘土破碎、石膏及混合材破碎、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原煤预均化堆场、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原料调配、生料粉磨及储存、熟料烧成、熟料储存、水泥调配、水泥粉磨、水泥储存、水泥散装、水泥包装、煤粉制备、辅助设施等, 以石灰石、粘土、砂岩、铁矿石为原料, 燃料为煤, 运输由汽车完成。

2 装备供货情况

在HUME项目中, 由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108台 (套) 主机及辅机设备, 以及全厂DCS计算机系统、低压变频、软启、简体扫描等全套物理检验、化学分析仪器, 还包括全厂网架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等。

HUME项目中98%的机电设备均为中国制造, 是中国技术、中国制造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的范例, 更是中材装备最新技术装备的集中应用和展现平台, 详见表1。

3 项目执行情况

为保证设备选型供货的合理适用, 在项目前期对各种原燃材料进行了物理及化学实验, 以此作为设备选型配套依据和性能指标保证。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 中材装备研发设计人员不断调整设备设计, 使其技术更加合理, 总成本更加节约, 更加符合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

在设备制造过程中, 中材装备合同执行人员严格按合同约定的进度和质量要求, 对设备制造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以确保产品质量。

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 中材装备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人员参与设备安装及调试的全过程, 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在调试前, 派出了工艺、机械、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的专家对业主生产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使业主操作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生产操作和设备维护等工作内容, 为生产线短时间实现达产达标创造有利条件。在生产线正常运行后, 中材装备旗下的中材机电备件有限公司则承担长期为业主提供全天候备品备件的售后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HUME项目使用的中材装备的TRMR53.4原料辊磨、TRMK50.2水泥辊磨和TRMC32.3煤辊磨, 使得该项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水泥生产无球化。

自中材装备推出行进式熟料冷却机以来, 经过不懈努力, 该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为国内水泥工业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并成为新建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的首选, 成功应用于中国建材、华润、山水、红狮、金隅、尧柏、亚泰、金圆、豪龙、京兰、青松建化、赛马、祁连山、天山、中材水泥等国内大型水泥制造集团企业。HUME项目中采用了中材装备的行进式熟料冷却机 (第四代) TCFC5500, 标志着该项技术装备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项目设备安装调试的主要时间节点:2011年9月开始现场设备安装➝2012年7月21日实现点火➝2012年9月14日第一袋水泥出厂➝2012年10月29日原料辊磨达标达产➝2012年11月8日烧成系统性能考核结束➝2012年11月23日1号水泥辊磨考核结束➝2012年12月10日煤辊磨达标达产➝2013年1月24日2号水泥辊磨考核结束。

从项目的达标达产情况看, 项目运行指标均优于合同约定的指标, 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系统考核数据见表2) 。

为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 节能环保技术在HUME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节能高效的辊磨、低压损预热器、低阻高效旋风式分离器、低阻力的袋式收尘器、高效的第四代熟料冷却机、工况变化大的主要风机均配套变频器等。这些新技术的使用为项目运行创造了较好的节电条件。而成熟可靠的第三代窑尾预热分解技术、第四代熟料冷却技术、大推力燃烧技术等, 则取得了非常好的节煤效果, 烧成系统考核时熟料热耗为2997.1kJ/kg, 达到了先进水平。

此外, 项目所采用的辊磨技术大大降低了生产噪音;所有原燃材料均储存在密闭的库 (场) 内;凡是可能产生扬尘的环节均配置了高效袋式收尘器;设备冷却用水得到循环处理利用, 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实现清洁生产。

4 结语

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品质的水泥工业技术装备, 深谙水泥工业的行业特点、生产工艺与系统配置, 充分解读客户需求, 成功地研发设计了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类主机及辅机装备, 满足了我国水泥工业建设进程的关键装备需求。

秉持着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思路, 中材装备强调系统的配套性, 除提供专业主机外, 特别注意开发与主机配套的喂料、选粉、环保、输送等机电设备, 从而确保了系统及主机恰到好处地实现其预期目标, 力求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使系统内每台设备都在最佳工况点运行, 以发挥系统的最大效益。在当前水泥生产线中, 中材装备集团可提供大约85% (基于设备重量或价格) 的全厂机电设备。

HUME项目的建成投产, 其性能考核、稳定运转均达到了合同及业主的预期目标, 是对中材装备所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的最好验证。

上一篇:工会组织职工体检下一篇:2006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宣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