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管理

2024-10-25

装备管理(通用12篇)

装备管理 篇1

信息 (information) 已是现代社会中普遍使用的词语。一般地, 我们可以把信息广义地定义为“事物之间发生的且见诸于人的普遍联系”。不难理解, 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对于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 只有当这种联系对某个接受者的思维或行为发生影响时 (或者说具有某种使用价值时) , 才称其为信息, 这是狭义的理解。

由信息的定义可知, 只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相互发生联系、进行相互作用时才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着信息的发射方、信息的接收方、传播信息的媒介 (载体) 及发射方与接收方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一个系统内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这个过程形成一个循环, 称为信息循环, 是信息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1 信息的概念

1.1 信息的基本特性

1.1.1 无限性和相对性:

信息的无限性基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无限性。由于人们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所能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对系统的运作关系最大的那些信息。

1.1.2 时效性和时滞性:

任何信息从发射源到达接收方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信息接收方所得到的信息都已经是发射方既往的情况, 存在一定的滞后。如果这种时滞过长, 接收方根据所得信息作出的反映和处理将会缺乏针对性, 即失去时效。

1.1.3 可存储性和可传输性:

信息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存储, 也可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传输。信息在离开发射方后即可借助载体进行独立的运动, 不再受发射方的控制。

1.1.4 共享性:

一个信息可以同时为多个潜在的信息接收者所享用而不影响信息内容本身。

1.2 信息资源和信息化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 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过去,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人们的社会活动比较简单, 规模也比较小, 往往只需根据既往累积的一些经验就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对信息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频率与数量不断增加, 所要面对的信息量急剧增长。在现代社会中,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 除了物质资源, 包括再生资源 (如动、植物等, 又称第一资源) 和非再生资源 (如矿产等, 又称第二资源) 之外, 还有信息, 人们称之为信息资源或称第三资源。现代医院除了要重视学科建设, 提高诊疗水平外, 还必须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

正是由于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因此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等信息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飞速增长, 要维持这种增长则必须得到高效信息活动的支持。所谓信息化, 就是指人们信息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长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化将把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

必须注意信息化并不仅仅是计算机化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不是计算机, 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在信息活动中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计算机和网络使得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加, 但是最终利用信息作出决策的是人。技术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是信息化的三项关键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在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组织管理和人的素质相对落后, 因此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此除了应该加快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使用者素质的培训外, 在信息化建设中也不应操之过急, 追求一步到位, 应讲求循序渐进, 选用合适各医院自身条件的信息技术, 逐步发展。

1.3 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形式

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可以把系统内外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看作是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一般把这个过程称为信息循环。管理者调查研究事物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也可以看作是信息循环的过程。把管理的过程看作是信息循环的过程即所谓信息管理。 (图1)

(1)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收集、验收、汇总、整理等活动, 要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并进行初步的整理。

(2)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筛选、分类、排序、分析、评价等活动。筛选主要是指去除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分类是把各种信息按其来源、性质等进行有序分类;排序是指明确信息传输和利用上的优先级, 最紧急和最重要的信息最快进行处理。

(3) 信息存储:收集到的并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有时不是马上就要应用或者不适合、不能马上应用, 因此需要暂时存储起来。常见存储形式有书面保存、计算机保存等。

(4) 信息传输:各种不同的信息应分别传输给各自潜在的使用者以供应用, 常见传输形式有书面传递、口头传达或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

在信息处理的循环中, 要遵循所谓的“4R”原则, 即"The right data to the right person in the right amount at the right time”, 意指“应该使信息的潜在使用者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得到他能力范围内的适当数量的准确信息”。这也是后述开发医院信息系统的指导性原则。

1.4 医院信息

医院系统的信息可以分为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两大类。这两类信息对于进行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诊疗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都是信息收集、分析、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信息处理过程。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 医护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诊疗护理工作, 医院各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也将缺乏针对性, 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1.4.1 医疗信息。

是指医护人员从病人及其家属身上获取的关于病情发生发展变化的信息, 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回报、技术检查等。诊疗护理的过程就是医护人员以自身的知识、经验结合这些信息来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1) 医疗信息的特点: (1) 信息的类型多样且复杂:不仅包括病人生理方面的信息, 还有心理、社会、家庭等方而的信息。 (2) 信息获取比较困难:医疗信息能够直接获得的很少, 往往要结合医务人员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等进行判断, 比如一些内脏病变、脑部病变等;很多信息需要医务人员耐心仔细询问才能得到。 (3) 信息往往不太准确:医疗信息的获取过程有较强的主观性, 医务人员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会影响到信息的判断, 不同的医生可能对同一检查结果会有不同结论;不同病人在描述可能是相同程度的症状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如疼痛到底痛到什么程度, 不同痛阈的病人有不同描述;凡此种种定性指标很难有确定标准。 (4) 时效性要求高:医疗信息有较强的时效性, 病人几个小时前的病情和症状可能与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 医务人员要及时利用医疗信息作出判断和治疗处理决策并付诸实施。 (5) 医疗信息收集要求连续进行:病人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医务人员必须连续观察这一过程, 从而帮助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规律, 有助于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

(2) 医疗信息分类体系: (1) 诊疗信息。主要包括:门急诊诊断治疗记录, 住院病人诊断治疗记录 (包括病例、会诊、病例讨论等记录) , 临床检验送检单和检验报告单、登记记录检索, 医学影像检查, 临床病例送检单和病例诊断报告、登记记录检索, 内镜检查申请、报告、登记检索, 电生理检查申请、报告、登记检索, 药物处方 (医嘱单) 和临床药学信息, 手术通知单、手术记录, 麻醉记录、术后复苏记录, 输血申请、配血单、输血记录和血库信息, 营养医嘱 (处方) 、饮食护理记录和营养治疗信息, 康复医疗处方、治疗记录, 假肢、支具和辅助器具处方及安装记录, 核医学检查申请单、检查报告、登记检索, 放射疗法申请单、治疗记录, 其他医疗检查、治疗处方、记录, 各专业学科诊疗操作规范和技术常规。 (2) 护理信息。主要包括:护理检查、诊断和护理计划, 各种对病人的护理观察记录, 责任制护理、整体护理执行情况记录, 医嘱执行情况记录, 护理值班、交接班病情观察记录, 护理方式、病人心理、护理并发症记录, 对病人进行咨询指导和预防知识教育情况记录, 病房护理评价记录, 护理操作常规和技术规范, 护理质量、差错事故情况记录和讨论情况登记、上报材料等。1.4.2管理信息。 (1) 管理信息的作用:信息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要素;信息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有效工具, 信息交流是协调医院各部门运作的纽带。 (2) 医院管理信息分类体系:医院决策辅助信息, 医疗管理信息, 护理管理信息, 科教管理信息, 药品管理信息, 器械设备管理信息, 物资材料管理信息, 环境卫生管理信息, 情报资料管理信息, 财会管理信息, 医院经营管理信息, 人事工资管理信息。

1.5 医院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 就是把医院管理过程作为医院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通过信息为管理服务, 把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的充分利用基础上。医院信息管理有双重含义, 即可以分别理解为“医院信息的管理”和“医院的信息管理”。前者指对医院信息进行的管理, 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反馈等;后者指一种管理模式, 指有别于传统经验管理的一种基于信息利用的管理模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应用。

1.5.1 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充分、合理利用信息为医院服务的能力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判断医院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医院分工越来越细, 科室之间的合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病情信息的挖掘也日趋深广, 信息的流动量和流动频率也不断增加, 客观上要求医院实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能通过对信息的充分利用来提高诊疗工作的水平。信息管理能帮助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1.5.2 医院信息管理的内容。

医院信息管理遵循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这样一种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通过信息的管理为管理决策和临床决策服务。目前, 我国医院信息管理中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利用的信息内容有限。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医院管理者本身素质不高, 通常只是收集上级部门要求的一些常规统计数据, 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来为医院决策服务没有明确认识, 不懂得应收集哪些资料来为医院管理服务;同时在资料收集中又存在重复和浪费现象, 往往不同部门多次收集同一资料, 没有从医院全局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利用信息。 (2) 信息处理的手段相对落后、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正方兴未艾,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处理方式,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信息处理的效率还不是很高, 管理者一般无法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随时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只能得到定期的一些报表资料。

针对上述问题, 医院信息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管理、监督医院日常运转所需的信息内容。利用这些信息, 可对医院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并分析影响因素, 以期能改进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2) 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保证医院信息处理全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为信息的及时、有效、准确利用提供保证。 (3) 探索更有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只能处理非常有限的信息, 效果和效率都比较低下。当前应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 提供技术支持。 (4) 普及信息和信息管理知识, 提高管理者素质。在医院信息管理中, 归根结底的因素是人的因素, 例如资料要由人输入计算机, 信息的分析决策要由人来进行。因此在全院普及信息和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 提高职工和管理者的素质, 则是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2 医学装备信息的内容

医学装备是医院进行正常医疗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学装备都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按照这些管理办法和制度对医学装备进行管理。在医学装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接触和产生大量的信息, 包括规划计划、选型论证、安装验收、使用保管、计量维修、档案资料、统计报表、检查考核、事故处理、调剂报废及经费管理、效益评估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医学装备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医学装备进行有效调控的基础数据。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的全过程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各有不同。

2.1 医学装备前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 (1) 计划信息中长期规划、当前购置计划, 财务预算计划、资金来源等。 (2) 合同信息合同号码、批准证号、装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价格、技术指标、功能特点、配件种类、消耗材料、化学试剂、资料图纸、订货日期、到货日期、电话传真等。 (3) 管理信息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固定资产管理手续、财务手续等。 (4) 进口信息外商名称、注册证号、代理授权证书、招标程序、专家论证、外贸合同、付款方式、运输方式、运费保险等。 (5) 到货信息报关免税、商检索赔、单据验收、安装调试等。

2.2 医学装备中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 (1) 出入库信息建账建卡、建数据库、使用分类代码等。 (2) 使用信息项目内容、使用制度、操作规程、使用部件、性能状态、开关时间、人次数量、标本数量等。 (3) 档案信息申购资料、定货卡片、合同发票、货单运单、进口批文、使用手册、维修手册、故障记录、维修记录、计量记录等。 (4) 计量信息人员状况、送检免检、强制检测等。 (5) 维修信息装备名称、损坏部位、调换零件、工时费用等。 (6) 考核信息计划执行、库房管理、档案资料、效益评估、维护保养、使用维修、调剂报废等。 (7) 效益信息诊疗人次、科研成果、培养人才、课题数量、教学任务、收入支出、开发服务等。

2.3 医学装备后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调剂信息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调剂原则、保管维护等, 以及报废信息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资产处置、财务处理等。

此外, 根据医学装备信息不同的来源, 又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来自国家机关的信息国家公布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国家规定的特定产品目录、特定产品招标办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指导装备机型、进出口商品检验、海关报关免税的规定和政策等。 (2) 来自医院内部的信息。如:医院的等级、规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医院的医疗项目、科研项目、教育项目、增设项目、调整项目;医院的经费来源、政府投资、自筹经费、使用情况;医学装备使用科室的要求、用途、目的;医学装备的安装环境、房屋水电、安全防护条件等。 (3) 来自厂家的信息。如:国内外厂家的基本状况, 包括如厂名厂址、独资合资、工商执业证书、产品合格证书、在国内注册证书、代理授权证书、资信名誉、其他医院的评价等;装备质量的情况, 包括厂家技术力量、服务维修力量、装备的档次、精度、升级换代的情况等。 (4) 技术信息。如:装备新技术的应用、维修技术要求、操作使用程序、线路图、安装图以及更新换代技术进步的状况等。 (5) 来自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信息。如: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变化、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或减少、国家地区卫生规划的调整;医疗技术的新发展, 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

3 医学装备信息的收集

3.1 厂商信息

收集来自国家和单位内部的医学装备信息比较容易。这里重点介绍收集生产医学装备厂家的信息和医学装备技术质量信息的方法。 (1) 订阅。这是收集市场信息的主要方法, 除了我们日常见到的报刊外, 现在有专门传递信息的各种报刊可以订阅。如科学器材导报、国外科学仪器及医疗器械等。 (2) 交换。医院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市场信息资料。 (3) 索取。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生产厂商、公司、集团印制大量有关资料, 如产品目录、厂商介绍等, 可以向其索取, 国际上有若干种可以赠阅的商业信息方面报刊。 (4) 网上查询。利用各类检索工具, 进行网络查询。

3.2 市场信息

国外市场信息与国内市场信息是基本相同的, 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时效性短。国外厂家之间竞争激烈, 各厂家都竞相将科技新成果应用于医学装备之中, 以形成竞争优势。因此, 样本、资料的内容很快就过时了, 应及时、不断地收集, 才能满足需要。二是系列化强。国外厂家的样本、资料向世界各地方发送。有的大型厂家其样本、资料已经系列化, 内容简洁, 数据详尽。三是定期发送。国外很多厂家, 大多会把列入其发送样本、资料名单内的单位或姓名, 实行定期资料和信息发送, 因而可积极向此类公司提出申请获取相关资料信息。

3.3 样本资料

国外医学装备除通过在我国举行的展览会、厂商设立的样品陈列室、考察国内已进口的设备或向国外派出考察团 (组) 外, 均不能见到实样, 主要是通过样本、资料了解情况。因此, 收集样本、资料就成了进口医学装备首先要做的事情。其收集方式主要包括: (1) 国内收集。如:国内专业进出口公司, 国内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内中外文报纸, 利用外商来华参展的机会直接索取, 以及查询有关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网站等。 (2) 国外收集。如:利用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 厂商目录, 国外产品介绍刊物, 采购指南, 期报刊广告, 来华展览会, 以及向厂家直接索取该资料等。

4 医学装备信息的整理及分类

医学装备信息的整理及分类是医学装备信息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收集来的大量资料, 若不分类或不及时分类, 就不便利用, 在一定时期后, 这些样本、资料也会失去使用价值。国外产品换型很快, 因此, 国外资料更应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分类利用。如何整理和分类, 简要介绍如下:

4.1 整理

4.1.1 分检综合目录。

一般国外厂家有定期综合目录。为了使用和分类方便, 首先把此种目录与其他目录分开。

4.1.2 按外文字母分放。

英文可按A、B、C...Y、Z, 如在每堆内还要细分, 可再按字母分堆, 如X线机第一次可放在X字母堆内, 如再细分, 可以按归类字母先后把X线机细分, 这种方法比较易分易记, 不会分乱。

4.1.3 加盖日期。

有些资料有明显的日期。有的在背面边沿有印刷的简写日期。如3/2002, 表示2002年3月出版。有的无任何日期, 为了日后利用时知道资料的时间, 可以加盖收集日期。

4.1.4 处理过期资料。

应不断去掉过期的资料或已被更新的旧资料。哪些该处理, 哪些该保留, 要依据使用者来定。

4.2 分类

国外信息分类应根据不同情况来定, 特别要根据使用者的业务熟悉程度而定。如使用者很熟悉国外厂家产品内容, 就可以按生产厂来分, 如使用者不熟悉业务, 只有按仪器类别来分;如样本很多, 最好按单位器材编号的分类目录来分, 查阅方便。现介绍如下:

4.2.1 按厂家分类。

把收集到的目录, 按厂家名称第一个外文字母排序, 如Beckman, BioRad, Bruker, Baker就可以排在B类堆。Aloka可以排在A类堆。如A类堆中还要细分, 可再按第二字母排序。

4.2.2 按产品分类。

把收集到的资料按产品外文字母排列, 如英文按A、B、C...等分堆。先分大堆, 再分细类, 如把分光光度计分在S类堆, 再根据其后序英文字母分细类。

4.2.3 按分类代码分类。

可按卫生1999年颁布的《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 (商品、物资) 分类与代码》[WS/T118-1999]分类。使样本资料号与现有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分类代码一致, 便于查阅。

4.3 国外资料整理

国外样本、资料的利用与国内基本相同, 但也有其特殊的使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样本、资料, 现介绍如下:

4.3.1 产品名称。

一般样本、资料上均用外文名称, 有的厂家有时把两个以上的外文名称字头相连拼成一个新字, 作为产品名称, 通常在外文字典中查不出, 有些此类名称因沿用很久, 少数外文字典也予以收入。利用时要特别注意。

4.3.2 型号。

国外样本、资料对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用外文字母。国外产品型号仅用字母, 如Kodak厂的Sajelight Lamp B型。 (2) 用数字。国外产品型号仅用数字作为型号, 如Corning厂的血气分析仪为Corning 178型。 (3) 外文字母+数字。国外产品型号有用外文字母F数字表示, 如Rdiometer厂的血气分析仪的型号用ABL—500。以上型号表示方法中一般外文字母顺序越靠后的表示产品越新, 用数字表示型号的数字越大, 表示产品越新。

4.3.3 价格。

国外产品报送价格, 有时已包括必须配件在内, 在比较价格时要特别注意。总之, 要弄清价格包括什么内容。

4.3.4 其他。

在填报需要的国外产品时, 不但要填名称, 有的厂家要求填产品号 (Code NO) 、目录号 (Cat NO) 、部件号 (Part NO) ) 等, 这样更不易误订。

4.4 医学装备信息系统管理

医学装备信息管理, 就是要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活动。通常可以分为收集、传递、贮存、交换、处理、检索和转换等七个部分。 (1) 信息收集。是指原始信息的收集。它要求全面合理、详尽可靠, 并要保持信息的连续性。收集信息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即:具体的业务方法和系统方法。业务方法的程序为:摸清业务要求→明确调查目的→拟定调查内容!→开展正式调查;系统方法的程序为:了解系统总目标→确定数据总模式→制定调查内容→开展正式调查→检查校验→进行结构安排→贮存入库。 (2) 信息贮存。经过加工整理后的信息, 一部分经过使用后贮存于计算机内;一部分不经过使用直接贮存。信息贮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加以利用, 并有助于提高经济、技术和行政的管理水平。贮存的信息通常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它能起到咨询、参谋和顾问作用。 (3)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通路是由信源、信道、信宿三部分组成。信源是信息的出发者、传递的起点;信道是信息传递的通道, 它包括信息传递的媒质和传递方法;信宿是信息传递的终点, 作用是接收信息和利用信息。 (4) 信息交换。信息交换是人类知识积累的重要方法, 人们通过信息交换而获得新的信息, 使研究不断深入, 认识不断深化产生新的信息组合, 进而形成新概念。 (5) 信息检索。信息检索就是利用手工或计算机, 从资料、档案、图书或计算机数据库中, 找出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6) 信息处理。对信息加工的过程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通常采用的是数字信号处理法。它是用计算机对数字或符号序列表示的信号进行处理, 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来实现。 (7) 信息转换。信息的转换是信息处理的高级形式。它将信息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以自然界客观物质为信源产生的自然信息可以转换为以人脑为信源产生的语言、文字、图像、图表等人工信息形式, 也可以转换为计算机的代码, 以及广播、电视、电信的信号。而代码和信号又可以转换为语言、文字、图像和图表等。

装备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装备管理,提高装备资产经营效益,根据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心装备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心对各单位占用的装备按照优化配臵、合理流动、有偿使用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所属各单位只有使用权,没有处臵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确保装备的安全完整。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心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装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中心装备管理委员会是中心装备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生产协调科是装备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五条 中心装备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和中原油田装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标准;

2、负责组织制定装备管理工作办法、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3、负责装备管理的技术标准、装备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以满足中心生产发展、市场开拓等工作需要;

4、负责审定重大装备改造中长期规划及计划的立项、经济技术论证和方案,并监督装备项目实施的效能情况;

4、组织开展本单位的装备检查工作,发现设备缺陷和隐患要积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做到文明生产;

5、认真组织检修计划的实施,严把检修质量关;努力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6、组织本单位装备方面的业务、技术学习和考核;

7、负责本单位装备的防冻、防腐及油水润滑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八条 各单位装备管理员职责

1、在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下,协助主管领导做好本单位的装备技术管理工作,并对生产岗位(班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指导;

2、贯彻执行中心装备技术管理规定和技术规程,指导操作工人精心维护、正确操作设备,详细掌握本单位的装备运行状况;

3、合理组织装备送修,做好检修质量检查验收工作;

4、负责本单位设备的油水润滑及防腐管理工作,当装备存在超标(超温、超压、超负荷)、带病运转现象时,有权指导操作工人停用维修;

5、负责解决本单位装备运行操作中的技术问题,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填写设备事故报告;

6、协助领导组织本单位装备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消除装备缺陷及隐患,提高设备完好率;

7、做好设备档案、技术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做好设备事故分析上报工作;

8、统计、编制本单位装备、月度检修计划及大修、更新改造计划,并及时上报下月检修计划;负责设备检修后的质量检验、试车、验收及检修报告、记录的归档整理工作;

9、协助设备主管领导搞好技术培训,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

第三章 装备的范围与管理

第九条 装备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原有物质形态保持不变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皿、工具等。

在价值上符合装备标准,使用年限较短,容易损坏,更换频繁的备件及生产购臵的专用工具、卡具、模具、玻璃器皿等,可以列为低值易耗品,但要视同装备管理。

第十条 装备的列资。装备列资凭装备处出具的《装备分配通知单》和相关财务凭据,由财务资产科负责到油田主管部门申请列资,办理列资手续。

第十一条 装备的计价

(一)装备原始价值

装备原始价值是指在取得某项装备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买价、进口关税、增值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装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

(二)装备资产净值,是指装备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已提折旧额

6或倾倒等现象发生,使用其它机械具有也应符合安全规定;设备在拉运合作途中,要用绳索绑牢拉紧,以防在拉运过程中偏移翻倒。裸装设备严禁在地上拖拉、碰、撞以免损坏。

开箱验收的内容为:设备开箱验收应由生产协调科及使用单位联合进行,开箱前首先要进行外观检查,箱子编号是否符合,外表是否损坏,开箱应在规定的位臵,以免撬坏设备;开箱后仔细清点随机配件、工具、技术资料等是否齐全完好,交使用单位妥善保管。技术资料由使用单位建立设备档案保存;开箱后仔细检查设备各部位仪表、油水、电气线路,设备外表,是否完好,设备出厂标牌是否相符合,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供货部门反映,以便索赔。

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的安装基础必须严格按说明书施工和验收;设备安装必须达到牢、稳、正、平、全、灵、通等七字要求;设备安装完毕,由生产协调科组织有关单位联合验收。验收时做好记录,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整改合格后,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做好交接手续;设备安装验收合格后应按技术规定或说明书进行运转,并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做好记录,如有质量问题,立即通知生产厂家进行处理;在设备投产使用后,使用单位应建立运转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保修期中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安装单位处理,若责任不明由生产协调科组织解决。

第十八条 装备的使用管理。装备使用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装备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以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为载体,坚持使用与维修相结合,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检查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基础管理。对各类设备的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设备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监督操作人员执行人员执行“设备管理标准”的状况,对违反操作规程或造成设备事故者,按照设备事故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2、操作使用管理。设备的使用保养必须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要求进行,设备操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操作时做到“六个禁止”、“三快”、“四勤”、“六清”。即:六个禁止:(1)未做好开机准备禁止启动;(2)禁止带负荷启动或停机;(3)机油温度低于45℃,禁止带负荷;(4)禁止超负荷运行;(5)禁止高速下猛减油门;(6)无特殊情况下禁止带负荷高温下突然停机。三快:发现问题快、反映问题快、解决问题快。四勤:勤看、勤问、勤摸、勤听。六清:(1)对设备结构原理清;(2)使用性能清;(3)设备运转动态清;(4)交接手续清;(5)环境卫生清;(6)工具清。

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以“十字作业”为重点的维护保养制度,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四懂”、“三会”等基本理论知识。十字作业即:清洁、润滑、坚固、调整、防腐。四懂: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懂原理。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设备操作人员积极参加设备竞赛活动,掌握设备技术状况,认

106、送修实施。设备送入修理厂时,送修单位必须与修理厂办理交接手续。设备修理过程中,送修单位必须派人现场监督,对修保项目、内容、质量把关,需调整的项目必须报中心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总成件需更换时,需由主管部门与送修单位共同鉴定,单价在5000元以上的必须报中心主管领导审批。未经审批私自同意更换的不予结算。设备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或不符合修理标准的,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要求承修厂家返修,各类设备大修出厂保修期为:汽车行驶10000公里之内(或三个月),其他设备运转不满500小时。

7、异地修理及事故车辆修理。因公外派车辆途中出现机械故障,原则上由车辆单位派人抢修或拖回中心按程序修理,无法拖回确需就地修理的,先报中心主管部门同意,回中心后凭修理厂家出具的修理发票、车辆修理明细表、派车路单经生产协调科初步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核销。

事故车辆的修理按照保险公司规定的修理权限严格执行。

8、修理费用管理与考核。修理费用由财务资产科实行专项核算,生产协调科负责总体控制。所有结算凭据都应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核销,各单位应严格核销手续,建立详细的修保台帐和修理费用台帐。作为设备管理专项考核内容之一,对于未经审核核销修理费用的,一律按私自送修处理。

1000元以下的车辆修理项目完工后,凭设备修理技术鉴定表、完工验收交接资料予以结算;1000元以上(含1000元)车辆修理项目凭设备修理技术鉴定表、合同、完工验收资料和合同履约反馈表予以结算。

不按照中心制度运作,违反程序私自送修设备、加工、购臵设备零配件的,按发生的修理费用等额扣减该单位奖金,并在年终总结评比时,进行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按照局有关制度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一条 装备的闲臵与报废管理。

(一)设备闲臵管理

1、设备闲臵标准

各种设备连续停用一年以上,或新进二年以上不能投产或变更计划后不用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

下列设备不得作为闲臵设备处理:①在用和备用的设备;②在建项目的设备;③正在维修或改造的设备;④特种储备、抢险救灾、经核定封存的生产必须的设备;⑤国家明文规定淘汰的耗能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职工人身健康安全的设备以及不准转让的设备;⑥待报废设备。

2、闲臵审批程序

凡符合闲臵、报废条件的设备、车辆,设备使用单位可以按要求填写《闲臵、报废设备申请表》,报生产协调科汇总并初步审核,经中心研究批准后,由生产协调科上报油田主管部门。

(二)装备报废管理。

1、装备报废条件

各单位所占用的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报废条件的,可申请报废。1)机器设备、生产装臵报废条件:

314

第四章 设备润滑及油水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中心完善油水润滑管理网络,在油田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油水润滑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生产协调科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油田及中心有关设备油水润滑管理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建立润滑档案。

2、对设备油水润滑进行分析化验,为各单位设备油水润滑管理进行指导监督,为各级设备检查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3、做好设备用油、用水的计划、定额、消耗等基础工作,掌握油料消耗情况,及时填报有关报表,对于管理好的单位有权提出奖励措施。

4、对于各单位油水润滑检测监督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润滑油(脂)、软化水、防冻液等有权决定停止使用并进行处罚。

5、试验并开展新技术推广和组织润滑技术培训工作。所属各单位装备管理员为兼职油水润滑管理员,主要负责本单位设备油水润滑指导管理工作,同时要主动配合中心油水润滑监测工作。

第二十四条 中心所属各单位要建立润滑管理岗位责任制,油水使用管理制度、设备润滑管理资料、设备润滑流程图、主要设备“五定”润滑图表。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润滑油,使用代用油品的特性应和设备指定用油特性相符。

各单位对本单位设备的润滑及润滑监测工作要实行“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应及时将油品加注和更换情况记入运转记录,作为设备运转、保养基础资料。

第二十六条 润滑油要密闭输送、密闭加注。油料要实行“三过滤”:从领油大桶到岗位贮油桶、从岗位贮油桶到油壶、从油壶到加油点;“一沉淀”:48小时沉淀。

燃料油、润滑油必须严格按季节使用,不得随意更换。设备的冷却水应采用软化水,禁止使用未经软化处理的自来水及污水。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每月对设备用油用水进行检查化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处理整改,并做好检查、处理情况记录。

生产协调科每季度设备大检查时,将对设备用油用水进行重点检查。发现缺油、缺水、油水化验指标不合格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罚。各项检查指标作为年终评选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设备冬季安全运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基本要求。

1、冬季运行时间为本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遇天气突然提前变冷,可根据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2、入冬前各单位应做好自查自改,对设备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系统进行相应调整。

3、在冬季设备日常运行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718年组织一次大检查的形式进行。各生产单位应每月进行一次本单位范围内设备检查,生产协调科将不定期对检查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装备检查整改通知单》,督促各单位进行整改。

第三十五条 各单位应根据《装备检查整改通知单》,对查出问题及时组织进行整改,并按要求如实反馈到生产协调科。

第三十六条 检查结果的运用。不定期抽查结果在中心范围内进行通报,季度设备大检查通过装备检查公报排序公布,对第一名进行表彰奖励,对检查不达标者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

生产协调科将对各种检查结果及装备各项管理、运行指标进行统计汇总上报中心设备管理委员会,作为年终评先依据。

第七章 设备事故管理

第三十七条 事故等级划分及分级管理权限

1、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千元以下(不含1千元)。由三级单位自行处理,报生产协调科备案。

2、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由生产协调科管理,报油田主管部门备案。

3、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不含10万元)。由中心管理,由中心安委会处理,报油田主管部门备案。

4、重大事故:造成主要机件损坏,但可以修复者或直接经济损失10-100万元(不含100万元)。由油田主管部门管理,油田有关部门组织处理。

5、特大事故:一次造成大型成套设备报废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上者。特大事故由油田安委会提出处理意见并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三十八条 事故上报要求。

1、小事故及一般事故:发生事故单位当月报生产协调科。

2、大事故:发生事故单位当班报告生产协调科,24小时之内书面报告生产协调科。

3、重大、特大事故:发生事故单位在事故发生半小时之内报告生产协调科,由生产协调科报告中心领导、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4、各种等级事故单位必须在当月上报书面材料,包括事故月报表、责任者的书面检讨和对事故的处理意见。

凡不按上述要求上报、处理的,一经发现,将对事故单位进行处罚。

第三十九条 设备事故调查。

1、事故发生后,按管理权限都应成立调查组,其成员应具备事故分析调查所需专长,与所发生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2、设备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经济损失。

(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3)提出事故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3、事故涉及者及目睹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及时保护现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不准隐瞒假象。

1226、以上5项基础资料中,1-3项一式两份,生产协调科与经营单位各保存一份;4-5项由各单位设备管理员负责收集、统计、保管。

第四十三条

各种基础资料实行专人管理,资料管理要求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完整;填写要做到字迹工整、笔画清晰、卷面整洁;动态资料上报要及时,资料归档要分类保管、逐次登记。对于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油田和中心有关设备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考核、处罚。

第九章 设备财产保险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 加强设备财产保险的管理,切实提高投保资金效益。中心车辆设备的投保由生产协调科按照油田有关规定,统一管理。所属各单位需进行财产投保时,必须提出申请,中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价论证,下达批准投保通知书,未经批准不得自行投保,财务资产科不予以支付保费。

第十章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管理

第四十五条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是指中心在用的电视机、录像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扩音机、放映机及其它用于广播、宣传的电器设备、器材。

第四十六条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的配备、管理归口单位为中心党群工作部。需配备或购臵广播、宣传设备(器材),首先由单位提出申请,党群工作部同意,中心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购臵。并及时入帐、建卡。

广播、宣传设备(器材)严格实行登记制度和专人保管制度,做到设备、账目、卡片健全一致,责任落实。设备使用者应注意爱护、保养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操作,不得个人私用或长期借用,或人为损坏、丢失。发生损坏、丢失现象时,应及时向党群工作部报告,并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有关具体管理规定由党群工作部负责制定和检查实施。

第十一章 办公机具的管理

第四十七条 办公机具是指用于正常办公、处理业务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服务器、刻录机、扫描仪及其它配套设备。

第四十八条 办公机具的配备、管理归口单位为中心主任办公室。各单位需配备或购臵办公机具时,首先由单位提出申请,报主任办公室审核,中心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购臵。并及时建帐、建卡。未经批准,各单位不得擅自购臵。

办公机具严格实行登记制度。中心配备、调拨的办公机具必须及时建帐、建卡,统一管理。

有关具体管理规定由党群工作部负责制定和检查实施。

第十二章 附 则

有关教育装备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教育装备;学校教育;寿命管理;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87-01

教育装备管理主要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教育装备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具体包括教育装备的使用管理及发展管理等,教育装备的规划、购置、具体使用以及维修等方面都属于教育装备管理的范畴。教育装备管理的目标就是发挥教育设备的最大效能,并且最大程度的提升教育装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其维修费用,即实现教育装备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装备的管理涵盖发展战略、相应体制的制定、对教育装备的整体规划以及生产管理,维修管理等内容。教育装备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管理效果好坏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为此,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管理教育装备,才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一、教育装备的寿命管理

教育装备的寿命管理是教育装备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有效的寿命管理工作,能够确保教育装备发挥预期作用,降低使用装备的成本和维修成本。教育装备寿命管理的内容主要为:教育装备的论证、方案的选择、型号的选择以及使用维修等。在教育装备全寿命管理的各个阶段都有密切的联系,最主要的就是教育装备使用期的管理,它对教育装备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影响,做好该阶段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期的管理直接影响教育装备是否能发挥其最大效益,为此,应加强科学分析和管理决策,将教育装备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保证其使用的实效性和安全性,注意采取多种措施延长教育技术装备的寿命,降低其维修的费用。

二、提升教育装备管理的措施

教育装备的作用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发挥出来,为了更好的对教育装备进行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操作者的素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装备的操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操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装备的安全性以及时效性。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教育装备越来越现代化,这对教育装备操作者的能力、技术、经验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操作者的操作失误,就可能损坏教育装备,进而产生损失。为此,要提高对教育装备的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提升操作者的素质,对操作者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基本理论培训以及技术培训两方面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让操作者掌握教育装备的正确操作技术,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另外,对操作者的培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当投入全新教育装备后,就要对操作者进行初级培训,并且监督和评价其操作装备的全过程,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开展持续性培训,以保证使用教育装备的效果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优化教育装备的配置

首先,优化教育装备就是学校在配备教育资源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及本学校的實际特征而选择,确保教育装备的配置合理。其次,结合学校的规模以及课程需要,确定教育装备的数量,既要避免数量短缺而无法满足上课需求,也要避免数量过多而造成资源和成本浪费,要让学校配置的教育装备都有相应的位置和效能,发挥最大作用。再有,对教育装备的优化无法一次性完成,需要贯穿于整个装备使用阶段,并根据学校的变化、教学的调整而做出相应改变。最后,为教育装备的使用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由于不同教育装备的性能不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有不同,教育装备的管理者应该根据教育装备的性能选择不同的环境对其存放,以便教育装备能够发挥应有的效能。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中,教育装备能够发挥正常功效;反之,如果外界环境达不到教育装备的使用要求,就会造成损耗,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因此,在教育装备管理中,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重视。

3、健全装配管理的规章制度

要对教育装备进行管理就要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使用者在使用教育装备时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者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多个方面内容。其一,使用者的规章制度主要规定了使用教育装备时的操作流程、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建立相应的使用档案。操作流程的控制,主要是为了让使用者快速的学会使用教育装备,了解教育装备的特征及运行要求,正确操作。档案的记录主要是为了掌握教育装备的日常使用情况,如果装备出现故障,可根据档案记录的内容确定故障原因,选择维修措施;其二,为了更好的提升教育装备的安全性以及时效性,需要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个操作者的行为规范,采取奖惩措施,保证操作者自觉维护装备;其三,建立教育装备管理的定期检查制度,规范教育装备管理者的行为。要求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教育装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责令整改,通过使用者以及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做好教育装备的管理工作。

由上可见,教育装备的管理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教育装备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提升操作者的素质、完善规章制度等方法,让管理者与操作者掌握正确使用教育装备的方法和技术,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装备、保养装备,减少装备故障率和损毁率;另外,学校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特色合理配置教学装备资源,满足教学需要。总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强对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为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根本保证,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锦红.徐 力.林捷. 教育装备的使用管理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9:11-13.

[2] 郭永福.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装备管理科学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3-5.

[3] 艾 伦.教育装备管理的专业化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0:65-67.

[4] 赵有贵.赵星宇.教育装备优化管理与创新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03:51-54.

装备管理 篇4

一、管理存在问题

就目前而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 带动着各种产业的兴起, 先进设备更是数不胜数, 尤其是消防人员所使用的设备, 但是, 在对该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管理模式不合理。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救援, 基层消防人员也配置了先进的器材, 但是, 管理过程中几乎还是那种手工记录的方式, 根本就没有用到给他们配置的电脑, 即使对电脑进行使用, 也只是简单的进行数据输入、存储, 根本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 装备技师缺乏。消防人员经常性的会组织实战演练, 为的就是能够在实际救援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水平, 因此, 他们对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断研究, 但是, 在对其进行保养和管理方面, 却没有进行研究, 甚至出现违规存放、不按时保养的现象, 严重影响到它的使用性能。

第三, 理论知识缺乏。在对装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他们几乎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 表现的比较随意。而且, 也没有相对专业的理论人员, 无法对器材进行管理, 导致出现大量潜在问题, 在实际救援过程中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二、装备技师的作用及职责

(一) 装备技师的作用

消防装备技师可以说在器材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管理作用。要想更好地对器材装备进行管理, 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制定相对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 还应该对消防人员进行管理, 及时做好记录,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器材的数量进行检查, 并且, 还应该对战斗人员进行管理, 落实消防车的保养情况, 以免不及时保养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二, 教育作用。作为一名装备技师, 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自己所培训过的知识对学员进行教育, 告诉他们装备就等于自己的生命,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装备的重要性, 同时, 还应该教育他们严格按照装备使用规范来操作, 并定期进行保养, 以便有效防止使用不当带来的人身伤害。

第三, 保障作用。装备技师应该就自身单位的器材进行统一管理, 可以使用编号的方式管理, 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责任到人, 并且, 还应该及时对器材进行保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大量发生, 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 装备技师的职责

第一, 管理职责。身为一名消防装备技师, 首先应该对所熟悉的器材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对它们的分类和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 还应该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现有装备分给消防人员自行保管, 实行责任制, 主要就是让这些消防人员可以对自己所使用的装备引起高度重视,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它们及时保养, 以便避免使用寿命的减少。只有装备技师在管理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 才可以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二, 加强器材维护。在对器材装备管理过程中, 应该对每一个器材都进行编号, 按照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作用进行存放并记录在案, 定期对这些装备保养,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它们的使用寿命, 还可以将器材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让所有消防人员对此格外关注, 从而促使其发挥出真正消防作用。同时, 技师还应该在过程中针对消防人员的器材使用情况, 进行使用技能上的培训。当然, 要想对别人进行技能上的培训, 首先就应该要求自己具有这样的技能, 这就需要在平常生活中, 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四会, 也就是会操作器材, 会有针对性的对器材进行检查, 会对器材进行保养, 还应该会对其所出现的故障进行相应的排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所处的工作, 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来说, 对器材装备进行管理, 要学会主动, 不能处于被动状态, 这样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因此, 基于这种情况, 消防装备技师应该主动去查询相关资料, 或者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知识上的交流, 以便掌握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自身所具有的器材装备, 在购买后, 首先应该研究它的使用说明, 然后再找相关内容进行辅助, 在此基础上, 将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制, 从而在工作过程中借助这些资料进行器材装备的保养和维护。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 要想用这一工具达到相关目的, 首先应该拥有强大的器材,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 要想做好消防工作, 就必须拥有先进器材, 就目前而言, 先进器材已经存在,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它们进行管理, 保养好这些器材, 就能够更好地将其利用, 以便促进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 上述所讲相关内容还不是很完善, 还是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 器材管理人员可以对管理方法不断研究, 以便借助更多、更好地方法进行器材装备的管理, 为消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上述所讲的相关内容可以得知:就目前而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 火灾不断发生, 这就需要消防人员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 在对自身器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还是应该对方法不断研究, 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真正作用, 促使消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浅析消防装备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06) .

[2]安耀辉, 郭世东.消防装备技师在器材装备管理中的作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05) .

[3]杨政, 范桦, 金义重.对我国消防部队装备管理及建设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12) .

保安装备管理规定 篇5

职责:

1、 公司负责保安使用的工作设备、器械的采购和发放。

2、 保安领班对各使用的工作设备、器械进行监督管理。

3、 保安主管负责所属工作器械的日常监督管理。

4、 保安领班负责工作器械的日常使用管理。

工作规程

对讲机管理

1、使用对讲机的各部门应将对讲机进行编号,指定对应岗位或人员使用。

2、对讲机只能在执行公务中使用,严禁用做其它用途,特殊情况须经主管领导同意方可使用。

3、对讲机应按规定频率正确使用,严禁私自乱拆、乱拧或乱调频率,否则按违纪处理,如有损坏视情节赔偿。

4、 保安员交接班时应做好对讲机的交接验收工作,分清责任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给领班或主管并做好记录。

5、对讲机充电要记录好领用时间和取走时间,各岗位队员保管好对讲机并正确使用、严禁不正确使用或用于其它用途,否则按违纪处理。

手电或照明灯的管理

1、指定使用手电或照明灯的岗位,白天由固定岗位队员负责对手电电池进行充电。

2、保安员夜间巡查佩带手电或照明灯时,严禁敲打和撞击手电等行为或作为其他用途使用,如有非正常损坏或丢失,应立即上报当值领班,由当值使用人负责赔偿。

3、夜间巡查时严禁将灯光近距离直接照射人体脸部、胸部和下体,造成人员眼睛伤害。

气象装备保障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气象预报;气象装备;保障服务;维修

一、气象装备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推动着气象装备的全面建设,社会生产多个方面都需要气象服务,也对气象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层台站必须对气象保障进行深入探索,提高对复杂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不断完善气象保障预案的设置,不断改善对中期天气趋势的预测,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提取有用的、可靠的信息,借助于以往的保障经验对复杂的天气进行保障。全台站的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数的优势,紧紧围绕保障能力提高、重大险情的处置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保障经验的交流和保障技术的提升,走出一条“保障经验代代传承,稳步提高”之路。为气象台站保障能力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围绕保障能力的提高,基层台站的气象人员必须加大在三个方面的建设,具体体现在:

1.1保障队伍的建设

预报员在气象保障中处于主导地位,预报员的预报能力和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障质量的好坏和成功与否,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同时又对本站天气有充分把握的预报员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并实施成功的保障。气象台的老预报员不仅要完成地方气象台的一些常规业务工作,并主持和参与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还要参与对年轻预报员的教导和帮助工作。因此,气象台的预报员队伍要求不仅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更要具有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考虑到年龄层次、保障经验和职务高低,气象台站必须建立年龄层次合理、保障梯队分配恰当、知识结构理想的保障队伍。

1.2保障内容的建设

气象保障的过程实际是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可以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充分掌握天气分析预报的基本原理和综合预报方法的思路和基本技能,培养预报员具有从事天气预报业务能力以及进行重要天气过程总结的能力。气象保障的过程包括天气分析、天气分析与预报综合、现场把握天气的能力和决策信心等。保障的内容涉及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大气环境、大气物理、大气探测等多个领域和专业知识。气象保障是对这些知识的实践,所以实践是最主要的。由于气象保障自身的特点,预报员必须加强对这些保障内容的建设,将保障的内容充分地运用到平时的保障过程加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和迅速的把握天气形势的变化,做好保障工作。

1.3保障方法的建设

气象保障的最终目标保证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预防并减小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保障是一项持续性的任务,有其一般性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方法。预报员在保障过程中,必须按照这个流程制作天气预报,在年轻预报员的辅导中,应该引导他们建立短期天气综合分析与预报的思路,培养他们综合分析、归纳判断各种气象信息、制作业务预报的能力。

二、气象保障农村服务建设

2.1完善气象监测预警网络体系

(1)加快气象观测网建设,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2)在各级气象台站建立灾害性天气联防预警系统。实时显示本站周边台站的预警信号信息和气象要素观测实况信息,对周边站出现的剧变值自动进行报警提醒。健全台站间突发灾害天气的联防制度,发现报警或接到上游台站联防信息后,应迅速据本地情况做出反应。

2.2开展精细化针对性服务

(1)延伸预报服务。一方面加强动力气候模式的应用研究,提高中长期预报预测能力,发布精度较高的临近天气预报。

(2)做好关键农时服务。开展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农业气象预警服务,为农业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农民采取防范措施。

(3)做好重点区域服务。重点加强海上大风和雹灾害易发区强对流天气发生规律研究,提高对海上和雹灾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做好特殊用户的服务。根据农业个性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如为运输专业户提供中长期预报服务,为蔬菜大棚专业户提供空气温度、湿度及风力预报服务。

2.3构建立体气象信息传输网络

建立由“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让农民第一时间了解到气象信息。

(1)改进常规播发渠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加重天气趋势分析的比重。

(2)分类为农民高低端用户传送气象信息。

2.4开展多形式气象科普宣传

一是开展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气象科技知识专题培训。二是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气象科技知识普及。三是开展面向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气象科技知识普及。

2.5搭建服务新平台,提升气象贴近“三农”的能力

开辟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电视节目。在每天面向公众的气象预报节目之后增加一档专门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节目。

三、气象装备维修保障思考与建议

3.1 思想上加强台站人员对装备维修保障的认识

首先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气象人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特别是在思想上认识到装备保障对业务系统的重要作用,并改变传统的维修观念,改进维修手段和方式。另外,现代设备的不断更新,维修思维和观念也必须跟上技术的发展,要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工作实际,逐步完善装备维修的技术。

3.2明确维修人员培训目标,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水平

现代设备应用自动化遥测技术,智能化程度高,且结构设计多运用模块化,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面广、理论深,而台站维修人员基本未经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培训,基本靠自学,专业技术水平相对偏低,难于胜任这些现代化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从而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经常等、靠大探中心或生产厂家来人维修。

3.3建议

可通过自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我站装备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一方面要选拔一批爱岗敬业的台站技术人员,参加装备保障技术等多方面的相关培训;另一方面,邀请大探中心或者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到台站进行讲座,充实我站所有的维修力量。

参考文献

[1]汤文宁,张大伟.现代气象装备供应保障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8,12(4).

[2]赵伟东,张焱.现代气象装备供应保障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华章,2011,20(30).

装备管理 篇7

1.1 医院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有机组织的一部分。它以其他各项专业管理为基础, 又涉及到医院管理各个方面, 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医疗质量问题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由于医院工作的特点, 决定了医院工作必须以病人为主体, 以医疗工作为中心,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这就要求对医疗质量进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是社会主义医院管理的一项根本方针。医院的工作人员, 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而“质量第一”的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体现。

1.2 质量和质量管理概念

1.2.1 质量的概念。

质量就是一种产品或一项服务工作的预定要求。预定要求就是该产品或服务项目的质量特性。质量有其客观规定性: (1) 质量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如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 。 (2) 质量是可以分析、区别、比较、鉴定的。 (3) 质量有它自身形成的规律 (4) 质量应有预定的标准, 质量标准要符合客观实际。 (5) 质量有一定的范围。

1.2.2 质量管理的概念。

医院质量管理是指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 对医疗质量进行计划、组织、控制, 以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首先要限定以什么质量为标准, 然后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工作, 并检定工作是否合乎标准。这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也就是质量控制。所谓质量控制就是检测实际的质量结果, 与标准作对比, 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质量管理的发展, 开始是质量检验方法, 基本上是事后的质量检查, 判明产品或工作是否符合标准;后来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用数理统计方法控制产品或工作质量, 如。质量控制图”、抽样检查和“预防缺陷”的概念等。近些年来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即TQC) , 其特点是强调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 统计方法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认为质量有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各个环节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 不断循环, 周而复始, 一次比一次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管理所有这些环节的活动, 形成一整套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医院质量管理方法一般常用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技术方法的具体应用, 目前尚在探讨阶段。但系统管理的思想, 即把医疗质量形成发展过程有关因素的各个环节全面进行管理的思想, 是可以结合医院质量管理的实际发挥其作用的。

1.3 医院质量管理特点及指导思想

医院质量管理必须从医院工作的实际出发, 参照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结合医院医疗的特点进行。一是坚持为病人服务的思想。用医疗技术医治疾病, 为病人服务, 是医院工作的基本特点。医院质量是属于医疗服务工作质量性质, 其核心是医疗质量。医院各项工作质量, 不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都是为病人服务。二是坚持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的思想。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任何工作疏忽和处理不当, 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此外医疗质量有其自身形成的规律, 必须按照质量形成规律进行管理, 而不能仅靠事后的检查评比, 应强调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三是要坚持系统管理的思想。医疗质量的形成是医院各方面工作综合的结果。系统质量管理就是将有关质量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诸要素全面进行管理, 并进行质量反馈的动态过程。要把全院每个工作环节及每个人的活动组织起来, 明确岗位质量责任, 分工协作, 共同保证与提高医疗质量。四是坚持标准化、数据化。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质量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 没有标准就无从进行质量管理应把每个工作环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评定制成标准, 形成标准化体系, 进行管理。制订质量标准应从客观实际出发, 特别是医生诊疗工作是一项随机性很强的工作, 每个病人多治疗对策不同, 每次均需做出判断, 有诊疗常规标准是必要的, 但只能是诊疗疾病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没有数量就没有准确的质量概念。现代质量管理要求“用数据说话”。分析判定医疗质量也应讲求数据化, 多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五是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质量管理必须讲究实际效果, 在医院主要是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效果。因此管理方法必须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科学性是指质量控制方法要从医疗工作实际出发, 合乎医疗工作规律, 反映事物的本质;实用性是指方法要可行, 而且能见实际效果, 要避免繁琐, 力求简化, 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被人们所接受。

1.4 医院质量管理的任务

医院质量管理的任务是:进行质量教育, 树立“质量第一”、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关心医疗工作质量的积极性;制订各项质量标准及质量目标, 明确质量责任, 运用一些科学方法, 对病房、门诊、医技和后勤各方面质量进行控制, 对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质量评价, 并不断总结提高, 以保证和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满足人民对医疗的合理要求。

2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与计量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方面的指挥、控制、协调等活动。通常包括制定医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装备已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所必须的十分重要的工具。医院领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树立综合管理思想, 重视医学装备质量, 将装备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是医院应用医学装备最新技术, 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1 质量管理方法与手段

随着医学工程及技术的发展, 医学装备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必要工具。现代医学技术不仅依赖于医务人员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医学仪器设备和技术, 医学装备现代化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贯穿于从设备计划申请到购置、使用、淘汰、报废等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当前,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 (1) 实施技术评估, 合理配置医学装备。卫生技术评估是对卫生系统特定的知识体系, 如药物、装备、诊疗程序、行政管理和后勤支持系统的功效、安全性、成本、效益和社会影响 (伦理、道德) 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并做出适宜选择的方法。卫生技术评估首先由美国提出, 目前很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卫生技术评估规划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医学装备的技术评估是卫生技术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 技术评估是合理配置医学装备的需要, 也是装备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2) 实行招标采购。为保证医学装备质量, 医院在采购前, 必须按有关规定, 特别是对列入特定产品目录的医学仪器设备进行招标。招标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采购手段, 是保证采购设备质量并节省购置费用的有效途径。 (3) 严格商检。对进口的仪器设备、药品等在到货后, 必须按规定及时报请国家商检部门进行商检发现质量问题, 应凭商检证书及时向国外索赔。 (4) 加强计量保证。计量是医学装备的技术基础。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 提高全员法制计量意识。全面采用国际单位制, 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仪器设备量值的准确可靠。医院要建立医学装备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和设备配置、档案和人员管理制度, 要把强制检定、设备测试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 (5) 建立有效的测量控制体系。测量控制体系是ISO的最新版本。医院建立测量控制体系, 可以通过控制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 把影响医疗质量的不准确测量所造成医疗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2 质量管理的法律依据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和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 其主要法律依据有: (1)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6)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 (7) 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8) 关于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工作的通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0)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11) 国家和部门有关技术法规及相关国际标准。

2.3 医学计量的作用及意义

在医疗卫生领域, 计量测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体各种生命体征参数的获得是通过医学计量技术而实现的,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计量测试。对体温、血压、心电、脑电、检查, 对放射剂量以及各种化验, 均属计量测试范围。计量技术是保证医学装备量值准确可靠的技术基础。如果医学量值失准就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错误, 从而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计量参数超过阈值还可能会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装备采用高新技术, 测试水平不断提高, 计量保证能力已成为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医学要发展, 计量须先行, 如果计量技术基础不好, 就很难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2.4 医院计量机构的作用和任务

近年来, 通过《计量法》的贯彻执行和计量意识的提高, 促进了计量工作在医院中的开展, 医院相继建立了计量机构, 使计量工作延伸到医疗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 逐步形成了医院的计量管理模式。

2.4.1 计量机构的作用。

医院计量机构是医院测量控制体系的执行机构。其任务是组织协调医院各科室开展计量工作, 实现对医院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 把计量工作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保证医学装备计量特性满足质量要求, 为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 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充分发挥计量的技术基础保证作用。

2.4.2 计量机构的任务。

(1) 贯彻计量法, 监督检查本部门执行情况。 (2) 负责测量设备 (指医学装备, 计量术语亦称计量器具, 下同) 的管理, 对本院各科室测量设备按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项目造册登记, 归档管理。 (3) 宣传计量法规, 提高全院人员的法制计量意识, 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 (4) 对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周期检定, 医院未建计量技术机构的, 应按就地就近的原则, 送当地计量技术机构检定, 以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 (5)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维修后的医学装备, 必须经检定后才能投入使用。

2.4.3 计量机构的设置模式。

医院计量机构的设置有多种模式, 具体模式要根据医院条件和可能而设定。常见模式是在医院设置计量管理委员会和计量室。医院计量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医院主管院长、医务处、设备处 (医学工程科) 、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和有关规章制度, 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制定本院医学计量工作方针、政策和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院医学计量工作计划、规划;负责确定并实施本院测量控制体系。对体系进行审核和评审, 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组织建立本院计量室和必要的测量标准;在主要科室设置计量监督员, 组成医院计量监督队伍, 实施对医院设备的定期计量检定;建立计量工作奖励、处罚制度, 并组织执行。医院计量室作为医院职能部门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 统管全院计量工作。一般以医院设备处 (医学工程科) 为基础, 由有关科室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对全院医学装备的计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全院医学装备的计量检测 (应由政府计量部门授权) 或组织定期送检工作;负责对全院医学装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并按强检与非强检项目分类造册登记;按测量控制体系要求开展工作。2.4.4计量管理制度建设。计量管理制度是医学计量管理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计量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改善计量工作秩序, 提高计量工作质量和计量管理水平, 保证计量工作全面、正常地开展。做好医院计量管理工作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规章, 并严格贯彻落实。具体内容包括:计量管理实施办法、主管院长计量管理职责、专职计量人员职责、医院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职责、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计量器具购置、流转和报废制度、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制度、、计量工作奖惩制度等。

2.4.5 计量室业务管理。

一是要建立计量器具明细表, 计量器具明细表包括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及一般计量器具 (包括配套仪器) 全院建总册, 各科室建分册。通过计量器具的登记统计, 不仅使全院仪器家底清, 同时也为计量器具的管理提供方便, 其内容有:计量器具名称及型号, 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分度值、出厂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和备注等项。二是要编制好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表, 编制和执行本单位的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表是很重要的工作,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周期最长时间, 对于使用频繁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单位的检定周期。对照计量器具及配套仪器台账, 做好顺序编号, 按计量器具使用情况及结构特点定出检定周期, 然后编制周期检定日程表。工作中一般都应根据实践结果, 对周期检定表进行反复修订, 以便适应本单位的情况, 达到最好的效能和经济效益。三是要编制好计量器具履历表, 以便为修订计量器具检定周期提供充分依据;为总结经验, 提高计量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分析医疗质量、分清责任提供依据。

3 医学装备的性能测试

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 如果是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 特别强调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 但列入国家计量强检范畴的医疗设备毕竟有限, 还有大批医疗设备不能通过一般计量的手段检测其售后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所以为提高设备质量的控制面, 开展用前性能验证、自检和自测、修后测试等是对计量的补充。

3.1 性能测试的定义和特点

当医院添置新的设备时, 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同样, 当设备维修后、巡检时, 甚至是使用前, 也要对其多项性能进行测试后才能使用或重新投入临床使用。如果性能达不到设计指标或出厂指标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会影响医疗保健效果, 甚至造成危及病人生命的医疗事故。性能测试是有别于电气安全测试的, 它是在电安全性基础上的医学装备的功能验证和测试评价, 如生化临检等实验室诊断设备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影像设备的成像质量、放射治疗设备的输出能量准确度、均匀度和焦点、呼吸麻醉设备的机械通气性能等, 所以性能测试是对医疗设备主要技术性能的测试、验证和评价, 往往需要一台或多台专用的测试设备或多种技术手段来保障, 而且多数是现场的测试、环境条件的控制和约束没有计量那么严格, 满足机器的运行环境即可。测试的性能指标和技术方法可以参考国家检定规程、国家标准、国际流行标准、企业标准、注册标准甚至是厂家的出场说明书, 也可以参考专业学会、学术团体或专业实验室推荐的方法。性能测试的技术层次因医院的情况不同而异, 财务状况好的、设备规模大的医院可以配备高级的专用性能测试仪, 如加速器的三维水箱、呼吸机的测试仪等。相反, 状况一般的较小医院也应该重视其装备的质量, 可以购买一些简单的、价廉的测试仪表或模拟器如潮气量表、心电、血氧模拟器和除颤放电测试夹等, 多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开展性能验证、检查或关键指标的单项测试或静态测试等, 也能排除大部分安全隐患, 提高医院整个装备的质量和医疗水平。

3.2 常用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3.2.1 除颤起搏分析仪。

临床使用除颤器抢救心脏纤颤或骤停的病人时, 如果除颤器充电时间太长或和释放的能量与设定值不符, 都可能造成抢救的失败。国际通用要求有许多衡量除颤器的指标和参数, 如:能量精度、能量损失率、充电速率、同步时间延迟, 所以, 除颤起搏分析仪应该能够测量经皮肤起搏脉冲的幅度和宽度, 检测除颤能量、充电时间, 检测起搏电流、起搏能量、起搏速率等技术指标。

3.2.2 心电图机模拟器。

心电图机为准确地将病人的心电波形记录下来, 国际标准规定心电图机的频率响应特性在不同频带范围和不同波形 (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下测, 其输出响应应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 并对心电图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和系统中误差等作出要求, 如果各项指标达不到要求, 所记录的心电波形就不能体现病人实际的心电波形, 造成诊断错误。所以, 心电图机模拟器不仅可用于测试心电图机、监护系统, 最好还应该可以用于多种波形的识别、临床教学, 模拟噪声、血压、呼吸波形、心排出量等。

3.2.3 监护系统的测试。

现在的监护仪已经不再只是显示心电和心率, 它同时能自动分析病人的心电波形, 自动捕捉判断心律失常的波形, 测量血氧、脉搏、体温、血压、呼吸和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多项生理参数, 所以仅一个心电模拟器往往不能胜任测试, 还需要配置无创血压分析仪、血氧模拟器和温度测试仪等测试仪器才能够完成测试。对监护系统的测试可保证其能准确无误地显示众多生理参数和波形, 保证准确无误地分析、判断心律失常。

3.2.4 通用电气安全测试仪。

该测试仪能够测试在正常和电源地线开路、极性颠倒情况下设备机壳对地漏电流, 心电导联间的漏电流, 导联隔离电流及接地阻抗等参数, 同时还可以测试接地线路故障切断器的报警门限、触发点和模拟接地阻抗等。

3.2.5 无创血压分析仪。

该分析仪应能够真实地模拟成人、婴幼儿的血压, 通过机械模拟产生正常人血压、高血压患者及多种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波形。如果配听诊插件或接声音传感器, 可检测用示波法和柯氏音法测量血压的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各种血压监护仪的性能, 如血压测量的准确性、袖带峰值压力、充气和放气时间及速率等。

3.2.6 数字压力计。

由于压力参数在医院使用比较广泛, 所以, 配备一台多功能的数字压力计作为静态压力参数的校准是很必要的, 如水银台式血压计、血压表、负压吸引器、心肺机、透析机和呼吸机、麻醉机的静态压力测试都用得上。3.2.7高频电刀分析仪。高频电刀在医院中出的事故比较多, 有时尽管是使用方面的问题, 但医学工程部门进行性能上验证和测试是必要的, 对于电刀的安全使用和医疗事故的责任区分是非常有用的。高频电刀分析仪采用可选择不同测试负载, 使其能够正确地测试不同厂家生产的高频电刀的输出电流、峰值电压、输出功率、漏电流及射频泄漏电流等参数。

3.2.8 输液泵分析仪。

主要用于测试输液泵、注射泵的流量控制精度、液滴速率、平均滴速和偏差等。

可见, 将来医学装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定期对现有的装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查和性能测试, 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淘汰那些性能无法恢复的医学装备, 同时也对新购的设备进行检测, 拒收那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设备的电气安全测试和性能测试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设备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后, 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是必然趋势, 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则必须有制度和法律作保障。

3.3 质量保障与医学计量的关系

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 计量学是工程与技术基础科学下的二级学科, 是研究有关测量理论和测量技术实践的一门科学, 其范围涉及非常广泛的科技、生产、商贸和生活领域。

装备管理 篇8

一、加强领导, 搭建合理有效的工作平台

1. 领导重视

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 区教育局设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新课改启动后, 我区教技中心与区教研室、区教科室相互整合, 形成“教研—教科研—教育技术”三位一体的新教研室, 承担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装备建设的规划、规范、协调、服务和监督等职能。

2. 队伍健全

目前, 我区教技中心有具体工作人员3人, 包括2名专职人员和1名兼记账的资料统计员。同时, 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理化生、小学科学、中小学体育、艺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研员具体参与教育技术条线工作, 资料员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条线的资料整理和统计工作。各学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育装备工作, 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分管装备;各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均配备管理员。整支队伍结构合理, 数量充足。

3. 规划完善

区教育行政部门坚持将装备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每年有教育装备工作计划和总结。区教育局每学期召开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议, 总结上学期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并布置下学期有关工作任务, 定期表彰教育技术条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彰显特色,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1. 积极探索

我区在2005年就开始探索建设数字化校园, 结合区情下发《锡山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意见》 (锡山教[2005]26号) , 从“硬件网络架构”和“软件系统配备”两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设要求。2009年, 我区根据工作进程制定并下发了《锡山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 (锡山教[2009]36号) , 从“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和“成果与效益”四个方面提出了评估要求, 在全市率先开启了较高层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为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在2009第11期的“区域巡礼”专栏中刊登了我区3篇文章 (区教育局、天一中学、安镇实验小学各1篇) , 专题报道我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到2011年年底, 我区共有20所学校提出数字化校园评估申请, 经过区级评估16所学校通过验收, 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4.4%。我区安镇实验小学在实践中开发了“新坐标”中小学数字校园系统, 在区内外学校得到广泛使用。天一中学和安镇实验小学凭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经材料评审和现场答辩等环节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

2. 制定标准

2012年, 锡山区政府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入了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 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无锡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 (试行) >的通知》 (锡教发[2012]76号) , 为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新的标准。为全面落实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 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转发<无锡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 (试行) >的通知》 (锡山教发[2012]20号) 。2012年上半年, 全区新增计算机1 134台, 新增班班通多媒体设备70套,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达1 300万余元。2012年下半年, 我们汇总了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自查表数据, 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锡山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锡山教[2012]56号) , 区教育局在12月底根据各校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不低于40%的配套资金补助, 下半年全区投入资金达450万元, 确保全区中小学全面建成数字化校园。

三、强化管理, 做好教育装备各项工作

1. 规范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使我区中小学实验室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区教育局修订下发了《锡山区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 (锡山教[2007]22号) 。同时, 教技中心对学校开足开齐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有具体要求和措施, 定期检查学校各类专用教室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情况, 督促学校做好日常使用和维护的记载, 评估器材的使用效益。2011年区教育局下发《锡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教学计划》 (锡山[2011]35号) , 规范各校开展实验教学。

2. 建设队伍

我区在2003年就下发了锡山教[2003]53号文件“关于印发《锡山区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意见 (试行) 》和《锡山区中小学图书馆 (室) 建设意见 (试行) 》的通知”, 用专门篇幅强调“实验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图书馆 (室) 工作人员素质”等工作。

2011年区教育局成立由16名教师组成的区实验与图书中心组, 利用实验与图书中心组的力量, 组织实验室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区级培训, 颁发合格证书。2012年上半年在江苏省怀仁中学和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全区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活动, 来自全区中小学120多位实验室与图书馆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厚桥中学李强老师作《锡山区中小学实验室基本管理规范》的讲座, 江苏省天一中学陆群燕老师作《图书分类编目基础》的讲座。2012年下半年组织图书馆管理人员实地参观洛社初中和钱桥中心小学, 实验室管理人员参观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和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参加考察的教师表示, 应该结合本校的特点和优势, 灵活地开展工作,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3. 活动引领

教技中心每年围绕装备管理和使用开展专项活动, 师生获奖丰厚。2009年我区厚桥中学李强老师获得省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展演第一名。天一中学物理学科《共振与驻波两用演示器》 (作者邓一波、蒋建明) 自制教具作品参加于2012年8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 (天煌杯) 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 获得二等奖。东湖塘中心小学吴恺沄同学的作品《荆棘与鲜花并存, 坎坷与辉煌同在》在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获得金奖。在第1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 天一中学学生祝方韦等6人获一等奖。

四、结束语

今后, 我区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学”的理念, 切实加强领导, 健全队伍, 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 确保学校各项设备按标配置、运转正常、使用充分, 使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窦玉满.扎实抓好装备管理全力提升使用效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20) :1-3.

运用“六化”管理 彰显装备效益 篇9

学校于2010年9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其工作重心是“三好”:装备管理好, 师生使用好, 效益发挥好。近年来,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在这种条件下, 如何有效管理教育装备, 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管理中形成了“六化”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装备配置科学化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高效实施, 但设备、仪器的配备要恰到好处, 不是越多、越先进就越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种类、数量、功能都在增加。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步骤装备, 同时根据学校“多元发展, 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 科学有效地增添或升级部分设备。如我校配置的移动网络教室, 使教师的网络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它的优点是移动快速, 安装快捷, 组网方便。又如杀毒服务器使得整个学校的网络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视频点播服务器使得教师点播课件、视频更加方便、快捷!总之, 我校的教育装备配置不仅走向了科学化, 而且还颇具特色。

二、装备资源利用数字化

当前,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优质的教育资源应及时共享。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学校资源器、FTP服务器、学校教师群等平台, 把原来封闭的资源变成共享资源, 师生间、校际间、主管部门与基层学校、学校与社会都能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充分发挥装备资源的数字化优势。近年来, 我校逐步完善、充实学校网站发布平台、FTP师生作品服务器、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电子阅览室、棠湖小学教师QQ群、学校教育技术群等, 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装备管理网络化

我校运用网络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在校园网覆盖的地方, 都能及时对各类装备进行灵活管理, 尽量做到信息化、无纸化、准确化。仪器、设备的盘点、入库、出借、赔偿、报损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由软件远程管理操作。同时, 各种设备的数量、型号、存放位置等, 只需通过网络一查, 即可一目了然。我们要求管理人员利用网络做到“物物有人管, 物物可查询”。通过网络化管理, 使我们的管理人员工作更轻松, 装备数目统计更准确, 网络管理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四、装备使用效益最大化

1.特色小组服务——装备使用及时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越来越多, 广大教师的应用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但设备的应用始终需要一个过程, 特别是年龄大的教师, 在学习和运用这些设备时需要反复操作, 慢慢吸收。

为了进一步运用好这些设备, 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运用技能都得到提高, 我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核心, 成立了各类特色服务小组, 如课件组、设备维修小组、摄录组等。这些小组的组长由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特长的教师担任, 各学科、教研组成员参与其中。如我校何军老师虽是美术教师, 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强, 由他担任摄录组组长;刘曾花老师的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运用、视频制作技术熟练, 便担任课件组组长;罗涛老师特别喜欢硬件组装, 他很乐意担任设备维修组组长。

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应急机构, 其服务理念是:教师们遇到问题一分钟响应, 三分钟内应答, 十分钟内到达现场, 查明问题, 及时给予教师们答复和处理。特色小组在这些服务活动中, 把每次服务当做对教师们的一次小小的培训, 不但使得设备效益得到发挥, 而且服务小组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

2.常规活动——装备使用普遍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有教师普遍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其效益才会得到进一步发挥。我校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上的充分应用作为教学的常规工作, 从上至下, 不论年龄、职位, 大家都要尽量合理运用。现在, 全校教师已经慢慢形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习惯, 在学校的各种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 到处都可以看到教师们使用设备的身影。例如:品德与社会教师利用电子白板, 结合生活实际, 每天课前播放礼仪教育故事;一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识字教学时, 运用电子白板自带的识字Flash动画, 使得教学更直观, 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如, 我校每月定时利用校园电视台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 充分发挥了校园电视台的宣传作用。利用实物展台, 教师们评讲试卷时, 将试卷投影在屏幕上, 可以进行放大、缩小、批注等操作, 灵活方便, 充分发挥了设备的展示功能!

3.菜单培训——装备使用针对性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不断更新, 让每个教师样样精通, 齐头并进是不可能的。在工作中, 我校根据学科特点、教师的年龄结构、岗位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菜单式培训。通过培训, 达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样样会使用, 组组有能手, 人人有专长。

如青年教师青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课件, 我们的培训团队就为这些教师“量身定做”了电子白板运用高级培训, 让他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电子白板, 而且还学会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二次整合。

又如, 部分班主任喜欢利用摄像机、照相机记录孩子们平常的活动, 但又苦于拍摄技术不好、视频制作没人指教。为此, 我们专门对这些教师进行了视频摄、录、编培训。通过这些个性化培训, 教师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自己工作的帮助。当召开家长会或班级总结会时, 教师利用自己所学技术制作各种活动视频影像, 展示给家长、学生观看。直观的视频资料将教师的工作成绩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 教师的工作得到肯定, 设备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

每次校本培训前, 我们根据教师们的困惑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列出培训菜单, 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以便进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

4.大型活动——装备使用全员性

大型活动是对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有效的检验。因为活动不仅要求设备管理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而且还要求这些设备的性能和效益发挥得尽善尽美。近几年大型活动的开展, 我们始终坚持“人尽其能, 物尽其用”的原则。如几届双流县政协会、双流县艺术节及每年的元旦庆祝活动、兄弟学校间远程互动教学活动等都要求全程直播, 需要涉及校园电视台、多功能厅音响系统、广播站、校园网、视频摄录编等设备和技术。每次活动开展时, 设备管理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摄制组老师的双机位拍摄;编辑老师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编辑;网络直播设备也由网络管理员及时进行跟踪……整个直播活动井井有条。通过大型活动, 多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组合运用, 使得各种仪器、设备的效益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五、装备使用考核制度化

为了进一步管理好设备, 激励管理员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年度目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效益发挥奖励制度》《校产、装备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使用制度》《现代教育技能七项要求》《校园电视台活动奖励制度》《多功能教室使用制度》《校产损坏、赔偿制度》等。通过定时检查、每月汇总、期末汇总评比等措施, 对班级和设备管理员进行装备管理考核, 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通过制度化的考核, 让装备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 激励了教师, 规范了装备的使用。

六、装备使用安全常态化

“安全无小事”, 我校非常重视设备的安全使用, 制定了《设备使用安全制度》, 强调如没有遵守安全制度, 教学中发生了安全事故, 考核将一票否决, 要求设备管理安全常态化。

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设备使用前要做到“一看、二摸、三查、四用”的基本步骤;另一方面要教育和督促学生安全使用设备, 并在每节课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我校针对安全管理制定了《功能室安全责任书》《电子白板安全使用责任书》《师生绿色上网制度》等, 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师生心里有一根安全意识的弦, 只有这样, 才能营造一个让大家放心的学习环境!近年来,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七、结束语

军队强化通信装备管理研究 篇10

1.1 军队维护管理装备存在较大的难度

在各项试验任务中,军队承担重要的作用。其通信体系能够对武器飞行试验阶段的各种信息进行指挥,并且加以引导,从而实现测量数据的高效传递, 确保实况图像能够真实准确地发射出去,使摄录传输的职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军队引入了大量的高端技术设备,比如程控交换机、时统控制平台、数字化同步传输系统、调度、数据网系统、保密机等。这些设备的引入为军队创建高新技术装备体系提供了条件,并且利用通信多重手段创建试验通信网络。然而,虽然设备得到更新、技术得到优化、网络得到完善,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思想还停在传统维护管理层面, 一些滞后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引进的军队通信装备虽然具有自动化、集成化、高传输效率、高可靠稳定性等优势特征,然而军队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维护制度,若是出现故障,会给军队通信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技术不成熟,投入经费不足,或者由于市场各方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密,不能对全套资料和电路图进行统计,只能压缩故障,将其返厂进行维修,利用备板继续工作。上述这些故障,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军队装备维护管理的难度。

1.2 通信队伍建设不稳定

由于部队生活过于清苦,部分骨干技术人员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长期下去,有些技术人员就准备辞职,转业率较高。专家与骨干离开工作岗位后,虽然会有技术人员顶替空缺职位,但是接班人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训练, 加之军队通信系统比较复杂,而且各种通信装备的技术含量高,若想熟练掌握,必须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接班人没有工作经验,优势不明显,从而导致军队整体的技术水平不断下滑。军队基地任务量比较繁重, 部分军队培训的管理人员对大量引进的通信装备没有树立起责任意识,仍然沿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因循守旧,不能适应新的技术,而且针对性不强,缺乏创新,管理训练方式比较滞后,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3 军队通信训练管理机制不完善

军队在通信训练中, 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管理机制。而且大部分的单位一年只会开展一次大规模检查,对日常培训和维护管理完全不重视,长期下去,就会严重打击到军队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军队的维护管理明显滞后于通信设备的应用发展。由于军队维护管理的方式过于落后,没有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区分维护的要求比较模糊,不能熟练地应用先进监控设备和技术仪表,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军队通信装备维护管理的水平。

2强化军队通信装备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更新军队通信装备维修管理理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军队通信装备越来越先进,而构成技术却逐渐趋于复杂,管理维修中心在故障查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新型通信装备的集成化水平, 军队维修管理中心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故障进行压缩,传递至板、机、块。而且修复高度集成性装备的难度较大, 所以军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创建新型的维修理念,对通信系统进行统一的维护管理、更换和保养,搬走多余的配备,保证整体系统能够持续正常运行,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正常系统运行和单板损坏之间的关系。

2.2 全面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军队在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实施维护制度,会导致设备故障;或者技术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没有对设备进行充足的分析,而且没有较强的责任心,从而出现人为误操作。当出现类似设备接口接触不良或者线路不准确等问题时, 技术人员应该从大系统层面考虑,对其综合关系进行考量,逐步进行压缩,合理排除故障。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加大维护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解决能力。再者,各级人员必须严格遵照军队通信装备维护管理的相关条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低级别的不良故障。

2.3 科学实施军队通信装备的预防性管理维修

军队在源头对可能出现的军队通信装备故障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装备维修管理的及时性、高效性和经济性,这是预防性管理维修的定义。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可靠性的系统分析手段,定期对整体通信系统网络的服务运行状况进行核查分析,对各类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细化查找, 在军队管理通信装备维护管理工作中,积极使用预防性维修成熟理念,促进军队通信装备可靠度的提升, 不断增加应用效益, 使通信综合保障功能得到发挥,推动军队通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3结语

装备大型化与精细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理念;制度;执行;过程

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者,去粗也,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这段话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上最恰当不过了。

企业精细化管理就是企业对各种因素进行规范、控制和整合、运作的过程;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精髓在于对各种业务流程细化、标准化。总之,精细化管理是通过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段,使企业各个组织、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河钢集团宣钢公司通过不懈努力淘汰落后产能,逐渐向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迈进,但地理位置、铁矿资源、交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人员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亟待优化。我们装备大型化及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对管理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更严苛的素质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关乎宣钢目前生产生存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必然选择。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广泛深度认知的基础上,更需要我们加大推进力度,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树立理念加强认知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发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曾帮助资源极其匮乏的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从日本企业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精细化管理所孕育的巨大能量。

精细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企业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依托于常规管理,建立在基础管理之上,同时又在不断带动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精细化管理只有被接受、认同的情况下,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要在职工中倡导“从最常规的工作入手、从最实际的行为开始”的思想,从规范日常行为、扭转传统习惯开始,采取渐进式推进手段,根除那些“差不多”、“过得去”的陈风陋习。

二、结合实际 創新管理

推行精细化管理虽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在自身工作实际中,仍有很多行业特性的东西、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完全生硬套用进来,必须用实践证明和尝试,找出更适合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合理、有效模式,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以基础工作为依托,脚踏实地的推进精细化管理步伐,真正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三、细化制度 刚性执行

当前宣钢正处于一个跨越发展的历史契机,企业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各种因素得到规范、控制和整合,才能最终实现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奋斗目标。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各种业务流程的优化、细化、标准化,目的是为提高效能,而抓制度、重落实是优化流程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我们虽然在探讨和尝试精细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在细节的把握上还差强人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够细化;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制度一旦形成文件,必须“刚性”执行。在制度面前都一视同仁,制度就是一道高压线,绝对不能触动,没有下不为例,更没有只此一回,否则就形同虚设了。

四、注重过程 精益求精

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必须以数据、信息、程序、规则来说话,执行的过程中,手勤、嘴勤、脑子勤是必不可少的,所有员工必须用勤奋、汗水、专注,忠诚于自己的工作,敬业于自己的岗位,精心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优质服务,使得每个环节每一过程都达到效率最优。

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不仅要抱好“西瓜”,更要捡好“芝麻”。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先从细节之处着手。企业生产更是如此,钢铁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多工序叠套、众工种相交的连续过程,只要每一个环节,力求精益求精,每道工序力求精工、精管,努力为下道工序提供满意服务,为上道工序提供便利条件,宣钢就会成为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一定会让宣钢用最小投入,产出最大效益。

在宣钢大型化、现代化进程中,装备规模、生产模式、岗位设置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企业都不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重新梳理、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抓制度落实,能精则精,可细则细,通过对全新装备的认识和长期不断的对标经验积累,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实现从操作到驾驭的飞跃。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大、做强成于做精、做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宣钢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因为我们的工作正在做精准、做严细、做扎实。

(作者单位:河钢集团宣钢公司炼铁厂)

军队强化通信装备管理研究 篇12

一、新时代军队通信装备的特征

随着现代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其正在全面迈向现代化、规模化以及智能化的道路。在军队用所使用的通信装备是具有高度集成化系统的特征, 同时, 在装备应用时需要具备高效的稳定性。目前, 通信装备在技术层面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 并能够具备智能化的程序运算。而在装备的操作方法层面则日趋便捷化、简单化、高效化、及时化。伴随着现代通信科技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使得军用通信装备的性能日趋完善, 各通信装备之间形成了的网络化特征, 大大增强了不同型号通信装备之间的联系, 使我国军队通信装备不断朝着科学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二、军队通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通信装备规模加大, 增加维护管理难度

最近几年, 尤其是军队将数字化电子技术引入装备制造业之后, 我国军队就逐渐组建了一只以高新科技作为生产核心的装备产业链, 大量更新了各类军用装备, 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大多数空白。也使得我国的军用通信装备具有了高度的自动化、科学化、稳定化、标准化、微型化等优势特征, 但随之而来的维护管理问题也同样给相关人员提出了挑战。维护的经费问题, 因保密原则而导致的维护困难, 返厂维修后的测试问题等都加大了装备的管理难度。

2.2通信队伍建设不稳, 管理训练需要优化

虽然军队有着较为完善的预备队伍培养制度, 能够及时提供后补团队, 但团队内成员的训练周期短, 而军用通信系统又比较复杂, 各类型通信装备技术含量较高, 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率要求较高, 也就导致了通信队伍整体素质的下滑。军队各项军事化训练比较多, 也就导致了对通信专业技能训练时间的不足, 训练管理方法不够全面, 完善程度不高。

2.3训练激励机制欠缺, 评价管理不够健全

军队在日常的通信技能训练中表现了军队日常管理通信训练进程中, 体现出了激励与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一般仅开展了全年总评, 而忽略了日常训练中的管理评估工作, 长此以往就会对军队整体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而较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 军队的各类管理模式、激励与评价机制就显得过于老旧, 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军队强化通信装备管理的措施

3.1全面更新军队通信装备维修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军队各类通信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 技术的不断革新, 也进一步的增加了通信装备故障检测工作的难度。新类型军用通信设备已经具备了高度的集成化, 这也就使得在检测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再采取过去板、机、块的压缩故障式检测方法, 应该针对装备的高集成性特征进行维护。为此, 军队应该树立起新时期全新的通信设备维护管理理念, 对通信设备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检测、维护以及保养等工作, 裁剪多余的设备机器, 促进维护工作的整体化运转。

3.2全面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杜绝低级别故障发生

在军队进行装备日常保养维修以及试验工作时, 如果发现因没有履行相应维护规范而导致的设备故障, 或者由于维护工作人员个人技能不足、责任心较差、工作疏忽等事故, 相关维护人员应该以大系统层面作为基础, 对综合关系进行考察, 对引发故障的可能原因进行逐步排除, 最终保证装备故障的准确修复。即是说, 需要对相关维护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严格的培训, 同时对各装备的操作进行监察, 严格杜绝低级故障的发生, 保证装备的使用效果。

3.3开展军队通信装备的科学预防性管理维修

需要对军队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能够建立其科学化的预防性管理机制, 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装备故障进行预防, 以此全面提升通信装备维护工作的高效性、快速应对性以及经济性。

四、结语

军队通信设备的维护工作影响着相关装备在使用时的性能, 在和平年代其作用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军队有关人员需要做到居安思危, 即使在和平年代也需要对军队工作保持足够的高度, 一切工作以战时标准要求, 对通信装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同样需要这样做, 以此保障通信装备能够保持高效性、稳定性、及时性等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文元, 张勇军, 李德龙, 陈立江.通信装备战时随装携行备件优化方法[J].兵工自动化, 2011 (03) :46-47.

[2]陈立峰.军事通信领域本体构建与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 7:101-102.

上一篇:地热资源下一篇: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