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精选8篇)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 篇1
【发布单位】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521号 【发布日期】2008-03-06 【生效日期】2008-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521号)
现公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 总 理 温家宝
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
二○○八年三月六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秩序,加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安全保密管理,保证武器装备质量合格稳定,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但是,专门的武器装备科学研究活动除外。
许可目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许可目录的制定和调整,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应当在许可目录所确定的范围内实行分类管理。
第三条 未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不得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但是,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的除外。
第四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鼓励竞争、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总装备部协同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对本行政区域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按照国家要求或者合同约定提供合格的科研成果和武器装备。
第二章 许可程序
第七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条件和检验检测、试验手段;
(四)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技术和工艺;
(五)经评定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六)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七)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保密资格。
第八条 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
许可目录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应当直接向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将申请材料同时报送总装备部。
第九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组织对申请单位进行审查,应当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的军事代表机构(以下简称军事代表机构)的意见,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同时报送总装备部。
第十一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或者自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做出决定。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提出申请的单位颁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做出不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提出申请的单位,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在做出决定前,应当书面征求总装备部的意见,总装备部应当在10日内回复意见。
第十二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布局的要求,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经征求总装备部意见,可以对有特殊要求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做出数量限制。
第十三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许可专业或者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格式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妥善保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严格保密管理,不得泄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合同、产品出厂证书上标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第十七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应当将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严格保密。
第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并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当接受军事代表机构的监督。
第三章 保密管理
第十九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明确责任的原则,对落实保密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及时研究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建立保密管理领导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行保密职责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
保密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具备保密管理工作能力,掌握保密技术基础知识,并经过必要的培训、考核。
第二十二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与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签订岗位保密责任书,明确岗位保密责任,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
涉及国家秘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岗位保密责任书的要求,履行保密义务。
第二十三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严格控制接触国家秘密载体的人员范围。
第二十四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在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害部门、部位设置安全可靠的保密防护设施。
第二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采取安全保密防护措施,不得使用无安全保密保障的设备处理、传输、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第二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举办涉及国家秘密的重大会议或者活动,应当制订专项保密工作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必须在有安全保密保障措施的场所进行,并严格控制与会人员的范围。
第二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在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活动中,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对外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实物样品,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
第二十八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保密档案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的管理、泄密事件查处等情况进行记录,及时归档,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实施有效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擅自从事许可目录范围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处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武器装备生产活动,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一条 伪造、变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二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未依法说明不准予许可的理由的。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不准予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发现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而擅自从事列入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第三十五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实施。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在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第四十二条 军工电子行业科研生产许可管理,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 篇2
由于国际形势变化, 近几年来武器装备科研任务增多。武器装备科研任务具有产品精密件多、复杂件多、工艺技术要求高、设备设施多、生产周期长、加工难度大、试验风险大、新材料新技术大量应用等特点, 研制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风险, 再加上很多单位因多年来安全投入较少, 电气设备老化、基础设施陈旧, 职工整体安全意识不高等因素, 承制单位中重伤以上安全事故每年都会发生, 因此, 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1 评价方法和流程
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安全评价以《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 (GJB2993-97) 规定的研制程序为基础, 应用WBS原理将整个工程项目按照系统、分系统和分系统单元 (或称“工作包”) 进行分解;以分系统单元工作包中的研制流程或工序为最小单元利用LEC法进行分析评估,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分系统工程的风险性, 进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预防措施。
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安全风险评价程序为:项目资料准备 (研制合同技术要求、项目研制组织设计等) 、WBS分解、危险源辨识、LEC法评价和制定控制措施。
2 项目WBS分解
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即工作分解机构, 对武器装备项目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所应完成的工作自上而下逐级分解所形成的一个层次体系。该层次体系以要研制和生产的产品为中心, 由产品 (硬件和软件) 项目、服务项目和资料项目组成。它完全限定了武器装备项目的工作, 并表示出各项工作之间以及它们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
在武器装备项目研制生产过程中, 随着研制进度、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危险源的部位和种类也相应发生改变, 应用WBS原理对项目进行分解是研制生产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基础。武器装备研制WBS分解按照产品结构分为系统、分系统和分系统单元 (又称“工作包”, 可理解为最小的可交付成果) 进行分解, 每一个分系统单元研制工作大概可以分为产品设计 (如总体设计、电气设计、结构设计、专业化工程设计等) 、试制加工、外协采购、装配调试、试验验证等研制流程, 工作包可视为研制流程或工序的组合, 因此, 在项目研制安全评价中以研制流程或工序为最小单元进行危险源辨识。
在工程资料齐全、能够完整定义一个项目的前提下, 对科研项目进行WBS分解, 如图1所示。经过WBS分解后, 就以工作包单元1某个工序 (如试验) 进行危险辨识。
3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3.1 危险源辨识
进行工作包工序危险源辨识时, 注意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 工序相关的相关方及其活动;
(二) 工序相关的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三) 工序相关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活动的变更;
(四) 工序作业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五) 工作区域、过程、装置、设备设施、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 及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辨识方法采用工序—设备—人员分析法, 配合查询资料、现场观察、人员观察、发调查表等进行辨识。同时还应考虑工序、设备设施、人员等所处环境方面的危险源 (温度、湿度、照明、色彩等) 以及管理缺陷 (规章制度、标示等) 。
3.2 危险源评价方法
对所辨识分析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 明确项目安全管理重点。
评价方法采用是非判断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D=LEC法) 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危险源素首先采用是非判断法进行评价, 如果不能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然后再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补充评价。
(一) 是非判断法
符合下述四种情况之一的风险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不符合法律、法规;
相关方反复的合理抱怨要求;
曾经发生过事故又无合理措施;
直接观察到如安全设施损坏、有害气体泄漏等潜在危险。
(二)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D=LEC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 (工业卫生) 类危险源、相关方 (可施加影响) 危险源等危险因素, 当危险等级D值>70时, 判定为重要危险源。列为重要危险源, 说明该危险因素危险性大, 需要增加安全措施, 或减小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或减轻事故损失, 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计算公式为D=L×E×C, 其中: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按下表选择各因子的数值:
经过辨识评价后, 形成武器装备科研项目的重要危险源清单, 明确了项目安全管理的重点。
常见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危险程度较高的环节包括试制加工、带危险品 (如火工品等) 的产品装配调试以及各类大型试验验证, 另外还包括临时危险品处置、高处作业、大型吊装作业、特种作业等易造成较大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危险作业, 可能发生事故的主要类型包括:火灾爆炸、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高处坠落等。
4 危险源控制
对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 应通过制定并实施目标、方案以及采取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与响应等三个控制途径进行重点控制。
在确定具体控制措施或考虑改变现行控制措施时, 应考虑依如下顺序降低风险:
a) 消除;
b) 替代;
c) 工程控制措施;
d) 标志/警告/管理控制;
e) 个体防护设备。
重要危险源控制途径和具体控制措施对应原则为: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示警告和管理措施——目标和方案;管理措施、个人防护——运行控制;管理措施——应急。
对于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等级D值在20~70范围内的危险源原则上采取作业文件的控制方法。
对于武器装备科研项目运行控制, 要突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管理上要重点抓好安全技术交底、试验安全管理等制度, 技术上要落实好现场防火防爆、防触电、防物体打击、防高处坠落、防中毒窒息等防控措施。
5 结语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一般情况下, 各分系统单位是项目推进的主体单位, 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单位。各分系统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 根据任务情况不断梳理现场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危险危害因素防控, 完善各类安全规章制度, 细化检查要求, 强化监督检查工作, 使项目安全管理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为繁重的武器装备科研项目的推进筑牢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GJB2993-9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S].
[2]冯兆瑞, 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7:206-207.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 篇3
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有关用不同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的报告。一种方式致力于消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另一种方式试图改变云层或地表,以便让它们将更多阳光反射回太空。这份耗资60万美元的报告部分得到了美国情报机构的资助。但罗博克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其他机构没有充分说明它们为什么对这一研究感兴趣。2009年,CIA设立了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中心。这个决定遭到一些共和党人的严厉批评。共和党人认为,CIA应关注更迫切的恐怖袭击问题。该中心于2012年关闭,但CIA说,它将继续监测气候变化对人道主义和美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罗博克说,三年前接到两名自称CIA顾问的男子的电话后,他开始怀疑CIA可能同气候变化科学有关联。他说:“他们说:‘我们为CIA工作,我们想知道,如果其他国家要控制我们的气候,我们能察觉吗?’我认为,他们想的是:‘如果我们想控制其他人的气候,他们会发现吗?’”
罗博克回答说,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在平流层制造大到足够改变气象的云,卫星和一些地面设备将会发现这种企图。根据1978年的《禁用改变环境技术公约》,利用天气作为武器的行为受到禁止。
另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和很多科学家一样,罗博克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操纵天气以对抗气候变暖。地球工程学技术包括人工降雨和将镜子送入太空以反射阳光和冷却地球。在人工降雨过程中,人们借助飞机喷洒化学物质来制造雨水。罗博克对打电话的人说,在较大规模上操纵天气的任何尝试都是可察觉的。
他在圣何塞举办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年度会议上说,过去就已存在将天气当作武器加以利用的情况。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科学家通过向云层喷洒颗粒物来增加雨水,从而阻碍敌人的前进。CIA也曾在古巴制造人工降雨,以破坏糖类作物的收成。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高我院科研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院技术支撑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规范和加强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分为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下简称重大研制项目)、院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下简称院级项目)和所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下简称所级项目),采取国家、院和研究所等多渠道支持的方式进行推进。
(一)重大研制项目是指能有效推动我国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对我国科技创新重大突破起关键作用的大型(千万元以上)科研装备或系统研制项目。重大研制项目主要采取院自上而下组织的方式进行推动,通过组织策划推荐到国家有关部门,经批准后实施(详见《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二)院级项目是指对我院战略布局调整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升相关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百万至千万元)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院级项目采取研究所自由申请和院自上而下部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进。
(三)所级项目是指对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能有效提升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型(几十至几百万元)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所级项目采取研究所自主部署、院择优“后支持”的方式进行推进。
第三条计划财务局具体负责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条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应有独到的设计思想、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明确的验收指标,并能产出实用的实验装置或样品仪器。
第五条院级项目的基本条件:
(一)满足解决国家或我院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战略需求。
(二)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能够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发展,明显提升实验手段、带动学科发展、开拓研究领域。
(三)应用新原理、新技术,具有原始性、集成性创新特点,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或有推广应用前景,能够提升国家相关产业或行业的技术等级,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研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第六条院级项目的申请单位必须是院属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研究所”)。院鼓励研究所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的合作,合作方式可采取联合设计制造、关键部件委托设计加工、自主设计委托加工等多种形式。
第三章 立项程序
第七条院级项目由研究所按组织申报。研究所联合国内外相关技术力量,结合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组织相关力量研究提出院级项目建议,经过初步论证后,填写《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行文报计划财务局,申报时间为每年5月。
第八条院级项目由计划财务局按差额评选原则组织评审,分为形式审查、书面评审和综合答辩3个步骤。
形式审查主要审核申请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书面审查由计划财务局聘请同行专家依据申请材料对研制项目的意义、目标、创新性和经费预算等进行初步评审;综合答辩由申请人做专项报告并进行答辩,计划财务局组织专家组进行综合评审,采取差额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
第九条对科学仪器发展或科研工作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计划财务局将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选择能体现我院综合优势的项目进行统一部署。
第十条计划财务局根据评审结果提出院级项目支持计划,报送主管院领导审批。审批通过的院级项目原则上院资助总经费的2/3左右,其余部分由研究所自筹经费解决。项目《实施方案》由计划财务局和项目承担单位共同签章,一式三份分别由计划财务局、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留存,作为项目实施、经费拨付及验收依据。
项目总经费超过500万元的院级项目须由计划财务局组织详细的技术方案论证。第十一条所级项目由科研人员向研究所提出申请,填写项目《实施方案》,研究所自行论证、自筹经费、自主实施。申请院“后支持”的所级项目须将《实施方案》和论证意见等有关材料报计划财务局备案。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院级项目实行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一)落实自筹经费,协调相关单位的人员、设备、房屋、水电等资源条件为研制项目提供支撑。
(二)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帮助项目负责人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大事项须及时报告计划财务局。
(三)检查和督促项目负责人履行职责,对不称职者,提请计划财务局撤换。
(四)协助项目负责人对实施过程重要的技术细节进行方案论证,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第十三条承担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从设计图纸、部件加工和采购、工艺安装等各环节的技术及管理规范,形成完整齐全的档案,技术文件应达到研制的科研装备能够复制的要求。
第十四条项目负责人应当建立内部管理体系,按《实施方案》中的进度安排及考核指标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分解结构和组织分解结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员分工和协同关系,稳步推进项目的实施。
第十五条项目实行中期评估制度,承担单位应及时向计划财务局提交中期评估报告,计划财务局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核拨下一经费。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期间,若因科研工作变化、技术方案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加工协作条件或进口限制等客观原因,不能继续实施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停止,并向计划财务局报告,经批准后终止项目,清理财务账目,交回剩余经费。
第十七条院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计划财务局视具体情况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核减或停拨经费、及时调整或终止项目,情节严重的停止承担单位1年以上院级项目申报资格:
(一)自筹经费或其他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正常实施。
(二)未经批准变更项目负责人。
(三)项目负责人工作不力,不能完成项目验收指标。
(四)验收时间无故拖延。
(五)其他不能完成《实施方案》有关目标和要求的情况。
第十八条 项目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执行期满前1个月之前向计划财务局正式行文报告,说明已完成内容、财务收支情况、延期原因、拟采取的补救措施和新的完成时限。计划财务局研究决定是否终止、结题或延期。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研制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
(一)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预算编制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包括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自筹经费指承担单位、参加单位或使用单位等自行筹措的用于该项目的经费;支出预算按编制,应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
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十条研制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原则是: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研制项目经费应当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充分体现研制项目的特点与重点。
(二)权责清晰,规范管理。经费管理各方权责清晰、各负其责,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专款专用,追踪问效。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面向结果的经费管理与使用追踪问效机制。
第二十一条研制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研制活动相关的费用,包括部件与器件费、材料费、加工费、测试化验费、燃料动力费、组装调试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管理费、专家咨询费等。
第二十二条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在目标与经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若需要调整的专项经费使用额度超过核定预算总额的15%,由承担单位提出调整申请,报计划财务局核批后实施。若项目经费超支,原则上由承担单位、参加单位或使用单位自行筹措。
第二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及时编报决算,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项目结余专项经费按照国家和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验收及后续管理
第二十四条院级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规定,完备相关技术文件、财务决算报告等,并于1个月内向计划财务局申请验收。
第二十五条 计划财务局审核承担单位提交的申请验收材料,组织专家按照《实施方案》进行验收。计划财务局根据项目验收专家委员会的验收意见,提出“通过验收”、“项目结题”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
(一)通过验收:全面完成《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技术文件等档案齐全、经费使用合理。
(二)项目结题:研制项目基本完成,但因客观原因不能完全实现预定功能或不能达到规定技术指标,项目承担单位应当组织技术委员会讨论,确认无法继续完善时,及时向计划财务局申请结题。计划财务局组织专家现场测试、审核财务支出,经计划财务局批准后按项目结题处理,按比例交回剩余经费。
(三)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通过验收:
1.因人为因素、管理不善等主观原因未能实现《实施方案》规定的任务;
2.技术文件等档案不齐全,管理混乱,提供的资料或数据不真实。
3.支出与预算严重不符,经费使用不合理。
第二十六条 承担单位不是使用单位时,验收应在使用单位进行。承担单位应在验收合格后1个月内,向使用单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并提供相应技术资料和培训服务。
第二十七条已在计划财务局备案的所级项目,研制成果和研制技术水平符合院级项目要求的可由研究所正式行文计划财务局申请“后支持”,计划财务局参照院级项目验收程序组织验收,择优“后支持”,支持力度与院级项目相同。
第二十八条 计划财务局对验收后的院级项目进行追踪问效管理。在项目验收后3年内,使用单位须提交报告,包括运行、科技成果产出及开放共享情况等。
第二十九条 研制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使用和管理等,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办发〔2002〕30号)执行。
第三十条 研制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成果的推广应用方案和既定效益目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满足相关科研需求同时,提高研制成果的商品化水平,推动成果转化或技术转移。
第三十一条项目研制过程中及完成后3年内使用该仪器产生的专著、论文等,均应标注“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资助”和项目批准号(Supported by the Instrument Developing Pr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rant No.××××)。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5日印发的《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研制和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计字〔2001〕184号)同时废止。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篇5
项目名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审批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规则》
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 审批对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审批期限:10个工作日
联系人:省国防科工委经济运行处 汪明华 联系电话:0371—65907153 审批程序:
一、受理
● 申请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1、法人资格;
2、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和经济实力;
3、相应等级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
4、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5、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6、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申请从事武器装备总体和系统科研生产的,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工程组织、协调能力。● 申请单位需提交的材料: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五份和电子 版文件。
2、相关证明文件及材料一式二份:(1)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保密资格证书;(4)消防达标文件;
(5)安全生产达标文件或者安全生产评价报告;(6)环保验收达标文件;(7)其他辅助证明材料。● 职责分工:
1、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公室(简称许可证管理办公室,设在经济协调司)负责第一类许可(包括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受理工作;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第二类许可的审查受理工作。
省国防科工委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材料审查要求》,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提交的证明文件和材料,进行审查。
1、在接收申请材料后,应即时向申请单位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2、经审查,申请单位所申请事项不属于武器装备许可范围或不符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工作指南》要求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单位不受理,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3、经审查,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单位当场更正。
4、经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应当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经审查,申请材料齐全、规范、有效的,或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在5日内做出受理决定,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6、经审查,发现申请单位申请的许可专业(产品)属于一类许可的,告知申请单位直接向国防科工委许可证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事项告知书》。
二、审查 ● 职责分工:
1、国防科工委有关司负责第一类许可(包括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审查工作,并提出审查意见;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第二类许可的审查工作,并提出审查意见。● 现场审查:
省国防科工委在对申请材料审查完毕,做出受理决定后,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现场审查规则》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工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展现场审查。
1、原则上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组成专家组。将专家组成员名单报许可证管理办公室备案。
2、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现场审查通知》发至有关单位和专家组组长,同时抄报许可证管理办公室。
3、由专家组组长制定现场审查计划,在开始现场审查10日前将现场审查计划发至许可申请单位。
4、根据专家所在地等情况,根据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编制现场审查费用预算表。
5、组织专家组进驻申请单位,开展现场审查。在审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专家组将审查意见及相关审查资料送交省国防科工委。
三、提出是否准予许可的意见
1、现场审查完毕后,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提出是否准予许可的意见,填写《许可证申请书》中“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意见”栏。
2、将签署专家审查组审查意见和地方国防科工委(办)意见的《许可证申请书》报许可证办公室。
四、国防科工委批准
1、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和地方国防科工委(办)的意见,许可证办公室出具意见,拟写签报,与委内有关部门会签。
2、报请委领导批准。
五、许可决定的送达
1、国防科工委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后,由许可证管理办公室制发许可证发放通知,并将许可证发至地方国防科工委(办),地方国防科工委(办)通知许可申请单位领取许可证。
2、国防科工委做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后,许可证管理办公室制发通知,由地方国防科工委(办)告知申请单位。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 篇6
一、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和以色列等为代表的典型国家或地区,由于国家战略、国防工业基础、民用工业基础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由注重武器装备的“高性能、高质量”转变为注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建设与体系建设,各国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也分别走上了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军民融合成为各国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最优发展路径”。美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军转民”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军民一体化阶段,通过军民融合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美国国防与国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俄罗斯为了改变前苏联的军事畸形发展状态,出台了《国防工业“军转民”法》,推动了军民结合战略的发展,提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欧洲国家则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重新审视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策略,欧空局的成立标志着其“先民后军,以民促军”战略的确立,欧盟各国军工企业的能力不同,国防工业的发展经历与进度不同,但均选择了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军力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采取了大力发展民间军事工业、成立军民一体化公司、军民一体化公司内优先发展民用技术、以民用带动军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国防工业的稳定发展。
二、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措施
虽然在发展路径选择上,美国和欧盟的“军民一体化”、俄罗斯的“先军后民”、以色列的“以军带民”和日本的“以军掩民”各具特点,但这些国家均选择了统筹协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些国家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顶层管理机构和法律保障体系
军民深度融合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应由国家最高层自上而下推动。典型国家推动军民融合的实际切合点多为总统助理(美国)或政府总理(俄罗斯、以色列),通过最高管理层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国家行为来推进。另外,各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如美国的《军民一体化政策条款》、《武装部队采购法》、《联邦采办条例》,俄罗斯的《国防订货法》,法国的《公共采购法》,以及英国的《国防科技创新战略》等。通过顶层管理和法律保障,典型国家能够统筹利用整个国家的科技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服务。
(二)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带动军民融合式发展
典型国家在推动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将军民两用科技计划作为主要着力点。在军民两用科技计划中,军方发挥主导作用,保障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最大化利用。美国国防部的《技术再投资计划》、《两用技术应用计划》,俄罗斯的《两用技术计划》,以及法国的《航空计划》、《航天计划》都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机的诞生和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对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以军民融合型企业作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创新主体
典型国家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式,由“民技军用”逐渐扩大到民用标准规范、制造工艺、现代管理制度和手段等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融合,并将军民融合型企业作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创新主体。例如,美国波音公司既承担了防务业务也承担着商用飞机研发生产业务。这样,一方面,波音公司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保持和提高其航空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开发出新型防务机型,提高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
三、国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式发展成效与启示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 篇7
对于和笔者一样,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而言, 往往有这样的感觉, 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 好像是在进行一项重复叠加而无创新性的体力劳动。同时, 科研任务又相对繁重, 是项不折不扣的脑力劳动。而众所周知, 大学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个“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其中,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大职能, 二者本应相互依赖, 相互依存。因而为了避免前述的现象, 开展基于科研反哺式教学, 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就显得尤为必要。再者, 随着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大型化的不断强化, 以及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学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 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专业就其重要性而言, 在任何热工相关的工程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 过去的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的课程往往偏重于基本物理规律和理论的教学, 缺乏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在我国过程装备逐渐走向世界的今天,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要想站稳脚跟, 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相关的过程设备和控制系统做出最优秀和最先进的设计。因此, 在过程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领域更快更好地普及科研反哺式的教学方案就成为我们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基于科研反哺来设计优化课程的教学, 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较好地掌握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
此外, 高校的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目标。通过在学校中对大学生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使其具有较为广阔的科学视野、坚毅的科学精神和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因而, 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弱。而基于科研反哺的教学是大学生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体会, 提出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科研反哺式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1 专业教学分析
本节主要分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特点, 反映了我们在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专业特点
相对于一般的工科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应用背景极为深厚, 其培养人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能源和化工行业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过程装备日益趋向于大型化、多元化、精细化和自动化, 过程装备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就需要更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这使得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在热工和化工行业中, 具有纯机械学科或者纯动力专业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本专业的理论框架既包括了以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过程原理和燃烧学等为基础的过程装备设计和制造知识, 又辅以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和管理学的理论。因而, 本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学科交叉多, 信息含量大。其培养目标是本专业的学生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综合和系统性知识和理论, 并能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于能源、化工、轻工、环保、医药和食品等部门, 将学生培养成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的统筹性人才。
1.2 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由前述可见,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与其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是不同的, 它有着自己特殊的问题和需求。
本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因为知识点非常多, 学科交叉多, 信息量大。而同时相关专业课与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流体力学, 化工原理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本专业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 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公式, 尤其是数学规划理论的公式推导比较复杂, 部分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有畏难情绪, 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科研反哺发方式, 引入横向科研工作的工程案例的讲解, 使他们懂得学以致用,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 本专业的本科生还特别关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在这方面, 他们不但希望教师能在学期开学前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 而且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比较完备的教材、讲义, 并能适时地介绍一些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的发展情况。同时, 他们也希望教师最好能对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既要涵盖学科基础知识, 又要反映学科前沿内容, 从而使他们懂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也同样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科研反哺的方式, 结合自身科学研究以及中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的发展情况, 反映学科前沿内容。
最后, 当前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也对本专业的本科生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需求:创新能力。而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部分本专业的学生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较强, 但其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发挥出来, 其学习和科研仍处于被动的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或者说抑制了他们创新潜力的挖掘。可见,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尤其是科研反哺的方式与他们多进行沟通和探讨, 从而形成互动, 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和保持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改革
根据上节所分析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性质, 结合社会对本专业本科生教学需求。可以发现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求, 结合作者的教学体会和经验, 提出了基于科研反哺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议。
首先, 要实现科研反哺于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及时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 把握学科发展动态, 不能只顾埋头苦干, 更需注重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不断提高和改进自身科研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成果。最终将这些相对完善的研究内容、成果和研究方法带入教学领域, 不断地充实教学的形式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这样一来, 一方面使得科研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服务本科教学, 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科研前沿方向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 同时以实际行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 科研反哺与教学的灵魂在于科研精神融入高校教育理念的过程, 其本身就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而不是单纯和机械的重复和模仿, 这样也就避免步入把高校教学工作当作一项重复叠加的体力劳动的误区, 体现了高校教师的个人价值。
其次, 不可否认, 国内许多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科研先行”的发展理念。而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所缺失, 尤其是对教学工作评价存在一定的盲区。而近期, 四川大学设立了数百万的“卓越教学奖”, 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教师将科研反哺于教学的考核和奖励的机制的必要性。因而要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学校的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教师将科研反哺于教学的考核和奖励的机制, 体现公平和公正。通过制度, 一方面鼓励和帮助高校教师将科研工作融入教学过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另一方面, 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目标管理, 而非只专注于日常事务管理。具体机制可包括:
(1) 鼓励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特色和优势 (横向或纵向项目, 工程案例或理论成果) , 将科研工作中掌握的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课堂教学中,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设立相应教案评估制度的自主性, 并将其与教学考核相结合。
(2) 建立科研成果进教材的工作机制, 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逐步、有序地融入教材, 同样辅之以相应相关的考核、评估和奖励。
(3)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支持高校教师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进行拆分、细化和简化, 从而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
(4) 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科研哺于式教学在探索阶段的不确定性, 让参与教改的教师吃“定心丸”, 从而提高教师相关工作积极性和可行性。
最后, 还要注重科研反哺是教学工作的实物载体, 其主要体现在教学实验条件的改善和设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项目两个方面。高校可以将相关科研项目作为依托, 使相关的纵向项目科研经费固化为实验仪器设备, 再以工程实践为基础, 应用相关的科研成果, 自行设计和建设相关的各类专业实验室。同时, 在校内外培育一批集科研、产业、教学、实习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这些基地不仅是学校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的场所, 更是科研反哺是教学中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练兵场。此外, 高校还应设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项目, 目前本校有例如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海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诸多实践项目, 而且近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经验亦可供其他院校借鉴。
3 结论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 篇8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武器装备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武器装备质量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武器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
武器装备以及用于武器装备的计算机软件、专用元器件、配套产品、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武器装备质量特性的形成、保持和恢复等过程实施控制和监督,保证武器装备性能满足规定或者预期要求。
第四条 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任务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武器装备质量符合要求。
第五条 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应当执行军用标准以及其他满足武器装备质量要求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鼓励采用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依照计量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实施计量保障和监督,确保武器装备和检测设备的量值准确和计量单位统一。
第六条 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武器装备质量信息系统和信息交流制度,及时记录、收集、分析、上报、反馈、交流武器装备的质量信息,实现质量信息资源共享,并确保质量信息安全,做好保密工作。
第七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以下简称总装备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武器装备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武器装备质量,并对保证和提高武器装备质量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论证质量管理
第九条 武器装备论证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论证科学、合理、可行,论证结果满足作战任务需求。
军队有关装备部门组织武器装备的论证,并对武器装备论证质量负责。
第十条 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论证工作程序和规范,实施论证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 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根据论证任务需求,统筹考虑武器装备性能(含功能特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等,下同)、研制进度和费用,提出相互协调的武器装备性能的定性定量要求、质量保证要求和保障要求。
第十二条 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征求作战、训练、运输等部门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维修等单位的意见,确认各种需求和约束条件,并在论证结果中落实。
第十三条 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对论证结果进行风险分析,提出降低或者控制风险的措施。武器装备研制总体方案应当优先选用成熟技术,对采用的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应当经过试验或者验证。
第十四条 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拟制多种备选的武器装备研制总体方案,并提出优选方案。
第十五条 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作战、训练、运输等部门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维修等单位对武器装备论证结果进行评审。
第三章 研制、生产与试验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证武器装备质量符合研制总要求和合同要求。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对其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质量负责;武器装备试验单位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负责。
中央管理的企业对所属单位承担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订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武器装备的性能指标、质量保证要求、依据的标准、验收准则和方法以及合同双方的质量责任。
第十八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涉及若干单位的,其质量保证工作由任务总体单位或者总承包单位负责组织。
第十九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根据合同要求和研制、生产程序制定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项目质量计划,并将其纳入研制、生产和条件保障计划。
第二十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运用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等工程技术方法,优化武器装备的设计方案和保障方案。
第二十一条 武器装备研制单位应当在满足武器装备研制总要求和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用成熟技术和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产品。
武器装备研制单位对设计方案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当进行充分的.论证、试验和鉴定,并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武器装备研制单位应当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实施工程化管理,对影响武器装备性能和安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独立的测试和评价。
第二十三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对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过程严格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更改技术状态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对可能影响武器装备性能和合同要求的技术状态的更改,应当充分论证和验证,并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设计评审、工艺评审和产品质量评审制度。对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应当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第二十五条 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应当按照武器装备研制程序,组织转阶段审查,确认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后,方可批准转入下一研制阶段。
第二十六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实行图样和技术资料的校对、审核、批准的审签制度,工艺和质量会签制度以及标准化审查制度。
第二十七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对产品的关键件或者关键特性、重要件或者重要特性、关键工序、特种工艺编制质量控制文件,并对关键件、重要件进行首件鉴定。
第二十八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试验单位应当建立故障的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应当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二十九条 武器装备研制单位组织实施研制试验,应当编制试验大纲或者试验方案,明确试验质量保证要求,对试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第三十条 承担武器装备定型试验的单位应当根据武器装备定型有关规定,拟制试验大纲,明确试验项目质量要求以及保障条件,对试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和试验结论完整、正确。
试验单位所用的试验装备及其配套的检测设备应当符合使用要求,并依法定期进行检定、校准,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对一次性使用的试验装备,应当进行试验前的检定、校准。
第三十一条 提交武器装备设计定型审查的图样、技术资料应当正确、完整,试验报告的数据应当全面、准确,结论明确。
第三十二条 提交武器装备生产定型审查的图样、技术资料应当符合规定要求;试验报告和部队试用报告的数据应当全面、准确,结论明确。
第三十三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对其外购、外协产品的质量负责,对采购过程实施严格控制,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和跟踪,并编制合格供应单位名录。未经检验合格的外购、外协产品,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四条 武器装备的生产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艺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经审查批准;
(二)制造、测量、试验设备和工艺装置依法经检定或者测试合格;
(三)元器件、原材料、外协件、成品件经检验合格;
(四)工作环境符合规定要求;
(五)操作人员经培训并考核合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十五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建立产品批次管理制度和产品标识制度,严格实行工艺流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原始记录的真实和完整。
第三十六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按照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进货检验、工序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对首件产品应当进行规定的检验;对实行军检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提交军队派驻的军事代表(以下简称军事代表)检验。
第三十七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建立不合格产品处置制度。
第三十八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运用统计技术,分析工序能力,改进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三十九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交付的武器装备及其配套的设备、备件和技术资料应当经检验合格;交付的技术资料应当满足使用单位对武器装备的使用和维修要求。新型武器装备交付前,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还应当完成对使用和维修单位的技术培训。
军事代表应当按照合同和验收技术要求对交付的武器装备及其配套的设备、备件和技术资料进行检验、验收,并监督新型武器装备使用和维修技术培训的实施。
第四十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对暂停生产的武器装备图样和技术资料应当按照规定归档并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销毁。
第四章 维修质量管理
第四十一条 武器装备维修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持和恢复武器装备性能。
武器装备维修单位对武器装备维修质量负责。
第四十二条 武器装备维修单位应当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实记录武器装备维修质量状态,及时报告发现的质量问题。
第四十三条 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武器装备质量评估,将武器装备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单位,并督促其采取纠正措施。
第四十四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发现武器装备存在质量缺陷的,应当及时、主动通报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及有关单位,采取纠正措施,解决武器装备质量问题,防止类似质量缺陷重复发生。
第四十五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售(修)后服务保障机制,依据合同组织武器装备售(修)后技术服务,及时解决武器装备交付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协助武器装备使用单位培训技术骨干,并对武器装备的退役和报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部队执行作战和重大任务时,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伴随保障和应急维修保障,协助部队保持、恢复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
第五章 质量监督
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总装备部联合组织对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任务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认证,对用于武器装备的通用零(部)件、重要元器件和原材料实施认证。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总装备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组织对武器装备测试和校准试验室实施认可,对质量专业人员实施资格管理。
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任务。
第四十七条 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全面考核新型武器装备质量,确认其达到武器装备研制总要求和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
第四十八条 军事代表依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武器装备合同要求,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的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十九条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总装备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查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过程中制造、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查处工作。
第五十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时,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延误报告。负责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管理的部门对重大质量事故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五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负责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管理的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武器装备论证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违反武器装备论证工作程序,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属于军队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一)因管理不善、工作失职,导致发生武器装备重大质量事故的;
(二)对武器装备重大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延误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在武器装备试验中出具虚假试验数据,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将不合格的武器装备交付部队使用的。
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依法取消其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的资格;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泄露武器装备质量信息秘密的,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属于军队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阻碍、干扰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情节严重的,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属于军队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提供元器件、原材料以及其他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武器装备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恶意串通,弄虚作假,或者伪造检验、认证结果,出具虚假证明的,取消其检验、认证资格,并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属于军队的武器装备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武器装备预先研究、专项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材料审查要求10-03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定办法》内容试题 (共86题)09-14
军工四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承制单位名录承制简要培训内容08-01
武器装备09-03
武器装备软件06-18
武器装备英语词汇汇总10-28
1消防装备——装备日常管理09-27
装备管理10-25
保障装备管理09-19
维修装备管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