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自控系统

2024-08-27

电气与自控系统(精选12篇)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1

1 电气火灾综述

狭义地说, 电气火灾是由电气线路、用电设备以及配电设备等发生故障引发的火灾事件。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各种家电设备逐渐增多, 造成用电电路故障释放热能引发的火灾事件。广义地说, 电气火灾可以概括地分为四类, 即:漏电火灾、短路火灾、过负荷过载、接触电阻过大火灾。

1.1 电气火灾的原因

引发火灾首先要有足够的热源和火源, 电气火灾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纳为短路和漏电, 当电气安装不当或者违规操作时, 就会引发电火花或者较高的温度, 一旦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就会发生火灾。

首先, 最常见且多发的电气火灾是接地电弧性短路, 这种故障是由于接触不良所产生的, 当接触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太大, 连接点温度升高, 高温会促使导线进一步氧化, 氧化之后又提高了电阻。这样的过程在发生火灾时, 是一个非常短的过程, 不断的恶性循环导致产生高温, 并将绝缘层软化。

电弧性短路是非常危险的电气火灾原因, 这是因为, 一般的电气装置都具有保险丝, 在发生电流异常的时候自动熔断;但是电弧性短路虽然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 但电流并不大, 因此火灾的灾害性才比较大。

其次, 设备和线路老化也是电气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在老旧的建筑当中。一方面, 这种电气线路出现时间较早, 在规格和设计上与现代的电气不匹配, 另一方面, 线路严重老化、破损, 容易导致短路或漏电现象。

1.2 电气火灾的特点

电气火灾与其他明火火灾具有不同的特点, 具体如下:

首先, 电气火灾发生的范围很广泛。毫不夸张地说, 设计到电气系统线路分布的区域中, 都有可能引发电气火灾, 而随着电气线路的不断蔓延, 在高层建筑以及各个角落都充满了隐患。

其次, 电气火灾具有一定的隐密性。一般来说, 火灾现象发现的越早就越容易控制, 但电气火灾由于最大的隐患集中在线路敷设的隐蔽处, 如电缆强、吊顶等位置, 一旦出现问题, 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之后就会发生火灾。

再次, 电气火灾一旦发生就会迅速扩大。这是因为电线作为第一可燃源, 其温度是非常高的, 尤其是处于短路状态的电线, 远远比一般明火起燃速度快。

1.3 电气火灾的危害

就火灾本身而言, 都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如果发生在山林等区域也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电气火灾的危害除了这些之外, 还会通过电气线路进行蔓延, 当电力线路没有中断的时候, 会造成建筑内人员触电、群死群伤等重大事故。

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原理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要发挥作用, 首先需要在系统中设置警报参数, 具体的参数值与所监控的电气系统的整体负荷量有关。当设置数值过大的时候, 就失去了监测意义, 而数值过小有会影响对系统监测的准确度。当电气设备中加载的电流、温度等参数超出设定参数值的时候 (视为异常现象) , 终端探测器 (电磁原理) 感应到电流、电阻等异常变化, 同时开启温度效应检测, 对信息进行实时采收。

所有收集的数据都会传送到监控探测仪内, 经过仪器设备可以放贷信号, 进行A/D转换, 同时系统内部的计算程序给出运算和分析的结果, 与设定好的警报值做出比较, 确定是否给出警报开启的信号。

3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作用

利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可以准确的对电气线路的故障进行判断和排除, 尤其是可以预防电气火灾隐患, 在出现异常情况是及时发出警告, 是现代高层建筑在轰对电气火灾预防的有效手段;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包括监控设备、探测设备以及系统本身。系统本身是hi用来设定探测参数和布局要求的, 电气火灾的监控设备, 用来收集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探测器用来感知不同的参数变化。

简单地说,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可以提供电气线路故障、异常状态, 防范于未然。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一般作为一个服务于建筑内部的配电系统存在, 因此预警系统也存在一定工作范围。这涉及到监控、反应与行动三方面的问题, 如果监控范围过大, 容易造成行动滞后的问题, 确认需要较长的时间, 会延误最佳的扑救时间。

4 结语

在现代城市高层建筑、工矿厂房等大型生产生活建筑中,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要素之一。尤其是随着电气环境的日益复杂, 电气设备的日渐增多, 对电器火灾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一方面, 在配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同时, 需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 避免因为人工疏忽导致监控系统失灵;另一方面,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也需要不断的优化升级, 以适应更多的防护需要。

参考文献

[1]孙伟.电气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管理平台开发[D].浙江大学, 2007.

[2]赵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3]范大勇.浅谈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J].建筑电气, 2007, 04:43-45.

[4]邹军, 裴善勇, 李华嵩.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电气应用, 2013, 10:14-17.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2

1.低压配电系统安装的意义电气系统中往往会含有复杂多样的电气设备,目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电气设备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也为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对相关安装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整个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但要将准备工作完善地做好,还应当要保证安装过程中施工图纸的严谨性。再整个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图纸进行施工,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转,不仅能够达到业主的用电要求,而且还可以确保电气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调试与安装,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

2.低压配电系统安装的原则安装低压配电系统时,必须要保证各个设备的配合的合理性,优化资源配置。依据我国电压在运用过程中的各项相关规定,改进与完善相应的安装方案;其次,要详细分析及掌握好电压的运行状况,科学合理的选材;最后,在建筑的各个楼层内,优化配电的测量,配电区域内通常采用大容量电器,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放射式的配电形式,通过核心区域往周边区域进行配电,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配电系统。依据相关的安全性原则,对配电系统进行优化,确保低压配电系统安装工程正常与顺利完工。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3

摘 要:依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要求,利用地方企业与学院拥有的资源,从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课程的改革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重点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改革;汽车电路;电气系统;过程控制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将教学内容单元化,由浅入深逐级形成能力。实施教学全程控制,确保全体学生达到各种能力标准,以满足企业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相关专业技能及社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及掌握汽车电气系统主要电器部件的功能、结构、使用性能及检修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获得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维护、故障诊断、零部件装调、全车电气系统线路识图及全车线路检测调试等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行业规范,突出学习方法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有效交流等交际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改革

本课程开发设计以长安汽车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与企业达成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聘请包括长安汽车公司国家二级技师(电工)李虎等在内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设计和建设,邀请他们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另一方面组织本门课程主讲教师、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到企业调研,同时参与企业培训学习,深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等信息,同时交流学习人才培训的机制和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以能力标准为基础,引入过程控制,分解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能力培养,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融入具体教学单元中。教学过程分解为“资讯描述”“任务分析及计划拟定”“计划评价与检查”“任务实施”和“能力鉴定”五个步骤,从而实施“五步”教学法。

在过程控制流程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思考、分析和反馈能力的培养。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并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做出及时调整或修正,既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完整性,又突出教学环节的关联和过程的控制,同时注重信息的反馈,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最终获得相关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

我们教学团队自行制作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资讯。

2.课程教学网络资源的使用

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学生上网检索资料,可以自学、自我测试,也可利用相关教学仿真软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第二课堂拓展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结合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调试课程及专项技能训练的需要,组织学生自制开发实验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五、考评方式多元化

加大能力考核,完善和细化相关考核方法。在课程开发中,注重能力鉴定与考核方法、工具的设计开发。取消统一考核的方式,依据课程涵盖的学习情境确定多个考核单元逐一考核,不同单元设计不同鉴定方式,如案例分析、故障模拟、现场演示、观察等。针对每个学习情境开发独立的鉴定方式,设计教师和学生分别使用的能力鉴定表。鉴定方式以过程鉴定为主,同时包括工作过程中的观察、口头提问、书面提问、模拟(角色)扮演等。另外,允许补考。 一个能力单元考核未能通过,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再学习或请教师再指导,然后再次考核鉴定,直到最终达到要求为止。

课程结合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调试工段中典型工作任务的调整,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建设上,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重点关注遇到汽车电气系统故障时学生的诊断思路和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的工作能力及与顾客有效交流的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美英.高职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11).

[2]刘颖.《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

[3]陈凡主,尹向阳.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诊断与维修[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4

1 牵引系统和辅助系统的特点

1.1 牵引系统的特点

在地铁车辆电气系统中, 牵引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接地故障检测系统、牵引逆变器模块、线路滤波元件、高速断路器等。

1.1.1 线路滤波器

线路滤波器主要是用来平滑输入电流, 抑制接触网和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 进而降低接触网对车辆和其他系统的影响。线路滤波器对由车辆变电所断路器断开或雷击故障所引起的瞬时行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能够保证发生突然接地故障时, 不至于损坏牵引系统的其他设备。

1.1.2 牵引机电

牵引机电采用逆变器供电方式的三相鼠笼式一部交流牵引电动机, 通常采用架承式悬挂方式。

1.1.3 牵引逆变器

牵引逆变器由DUC控制板、GDU单元、逆变桥、制动斩波相、支持电容、过压保护电阻和其他辅助元件组成。

1.1.4 高速断路器

高速断路器安装在逆变箱中, 能够有效地保护由于接地、短路等造成的过流情况, 其保护范围要与变电所的保护相协调。

1.2 辅助系统的特点

辅助系统通常包括蓄电池组、DC/DC变换器、DC/AC逆变器三部分。

1.2.1 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由若干个额定电压的电池单元组成, 对蓄电池的保护方式有:蓄电池充电器对充电电压的控制;高分断/低电压能力熔断器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对充电时的过电压、过电流的保护;蓄电池要与充电器隔离;蓄电池分断接触器, 使蓄电池和负载隔离。

1.2.2 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即蓄电池充电器, 是地铁车辆的直流供电。通常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蓄电池充电器。如果1个蓄电池充电器发生故障, 将会由其他的蓄电池充电器供电, 让辆继续运行。

1.2.3 DC/AC逆变器

DC/AC逆变器即辅助逆变器, 辅助逆变器从架空接触网上受电, 用作辅助电源, 为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风扇电机和车辆内的所有交流负载供电。

2 地铁车辆电气系统中牵引的故障分析与检修

2.1 牵引系统的故障分析

牵引系统的故障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非正常运行状态

由于地铁车辆运行时处于制动、过三轨无电区、启动状态, 并且车辆在上下班高峰时段经常会处于过载的运行状态。这时会导致车辆制动, 制动会导致电网的电流和电压发生较大的波动。这种负荷状态与牵引系统的短路状态十分相似, 可能会导致继电器保护装置的误动作, 对地铁车辆的电网系统造成损害。

2.1.2 非金属性短路故障

非金属性短路故障主要指的是发生在非金属性状况下的短路故障, 例如雨雪覆盖或淹没轨道的状况。这时, 雨雪可以作为供电系统在启动阶段的导体, 三轨由于整体绝缘支座固定在道床上, 与接地扁铜之间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但是, 随着地铁车辆运行时间的增加, 支撑件上会出现污秽或绝缘支座绝缘保护老化的情况, 由此产生的泄露电流经过绝缘支座流向接地扁铜, 然后通过变电所地网重新流回变电所负极。这种由于绝缘故障导致的短路故障是非金属性短路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此外, 在三轨供电系统中, 还有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性短路故障, 即电弧短路故障, 它是指带电体对导体放电而引起的短路, 例如第三轨对地放电。

2.1.3 金属性故障

金属性故障指的是钢轨和三轨间发生的金属接触, 或是绝缘支座 (支座底部设置了接地扁铜, 与整个供电系统的地网结构连接, 主要用于三轨和大地的绝缘) 被击穿, 导致接地扁铜和三轨直接发生短路的情况。例如供电系统在进行停电检修工作时, 检修人员并没有将放置在钢轨和三轨之间的金属工具带走, 这会导致系统重新送电时发生钢轨与三轨之间的直接短路故障。

2.2 牵引系统的故障检修

地铁车辆牵引系统故障检修通常采用故障仿真分析进行检修。地铁牵引系统故障的位置通常位于供电臂原理牵引变电所的远端, 通过对近远端断路故障进行仿真分析, 分别得出近远端断路点的馈线电流, 从中能够看出电流的稳态值会随着故障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即随着故障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并且故障点离接触网末端越近, 电流上升的速度也就越慢, 它能够诊断出直流牵引网电压有没有发生突变。模拟仿真分析为了避开牵引变电站子模型的初始阶段存在的暂态过程, 通过设置以下模拟实验进行故障仿真分析, 即设置1台地铁车辆在0.05 s启动, 在0.11 s时分别在2 km、3 km处设置远端故障模拟试验, 以此模仿实际的短路故障。通过分析直流馈线电流仿真结果, 能够得出类似的指数函数, 即距离接触网末端的距离越远, 电流上升的越慢, 电流的稳定值就越高。通过故障仿真分析, 检测地铁车辆直流馈线的电流大小和上升率, 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牵引系统有没有发生故障。

3 地铁车辆电气系统中辅助系统的故障与检修

3.1 辅助系统故障的主要表现

3.1.1 电容器故障

逆变器内部安装有起到稳压作用的铝电解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的氧化膜在电容工作时很容易被损坏, 虽然其自身有一定的自愈性, 但是, 当氧化膜的破坏速度大于其自愈速度时, 氧化膜来不及修补, 就会导致氧化膜被损坏甚至是击穿, 导致电容器失效。

3.1.2 电力半导体器件故障

逆变器经常在强烈的电浪涌环境中工作, 逆变器失效通常是由电力半导体器件失效引起的, 但是, 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对电力半导体器件的保护, 所以, 导致电力半导体器件失效。

3.1.3 弱电半导体器件故障

逆变器中存在许多弱电半导体器件, 只要其中的一个器件失效, 都会降低整个系统的性能, 甚至会使整个系统丧失功能。导致半导体器件失效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内因, 由于器件自身的固有可靠性;另一方面是外因导致的故障, 主要包括温度失效、机械过应力失效、静电损伤失效、过电应力失效、湿度失效等。

3.2 辅助系统的故障检修

辅助系统的故障检修方法通常采用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法, 主要表现为: (1) 训练创建网络。将采集到的辅助系统的信息样本输入到尚未训练的网络中, 对样本数据进行ANN训练, 经过自学获得期望得到的诊断网络。 (2) 网络诊断。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前向计算的过程, 即根据诊断输入对系统进行诊断的过程。通过特征提取和预处理, 对辅助系统的信息样本和故障数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然后在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检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为了保证地铁车辆电气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应该正确认识电气系统中牵引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常见故障, 并运用相应的检修手段准确地找出原因,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保证地铁车辆整体的可靠性, 使地铁车辆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旭.地铁车辆辅助逆变器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 2013.

[2]杜芳.地铁机车建模及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故障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杜永红.轻轨车牵引电机矢量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5

电气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所以施工中,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安装和调试,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首先,需要对低压配电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安排,充分利用资源,严格按照国家低压标准进行。第二,低压配电系统安装前做好现场条件的调研工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对于三线四项式或者二相三相制的低压配电系统,在现则安装方法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方式。第三,低压配电系统安装中,需要大量的测量工作,在设计的施工中,通常选用较大容量的电量,所以在需要在施工前做好核心的确定,尽量采用树干式配电方法,将核心区域与周围的区域形成一个完善的配电系统。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6

【关键词】电气监控系统; DCS控制系统; 整合;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DCS控制系统技术在我国热电厂中广泛应用开来,这不仅提高了热电厂的自动化工业水平,在与电气监控系统的整合使用中也效果显著,大大提升了电气监控系统和工艺监控系统运行的协调性及安全稳定性,降低了其投资与维护的风险费用及人工成本费用。

一、热电厂电气监控系统概况

电气系统是整个热电厂设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气监控系统主要是针对电站电气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的一种应用技术系统,其监控的对象主要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即发电机组,变压器组、厂用电系统。而厂用的电气监控系统监控对象主要包含工艺与电气两部分,这其中电气部分包含主厂房厂用电系统和辅助厂房厂用电系统,而工艺部分则主要指的是高压电动、低压电动和成套设备等[1]。浙江衢州巨化集团公司热电厂#10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设备包含有35kV配电装置、10#锅炉、汽机的发电机变压器部分及6kV厂用电源部分、380V厂用电源部分等(包含通讯接入的网络接口设备及规约转换)。

二、DCS控制系统

DCS控制系统目前采取两种控制方式,即部分DCS控制方式和完全DCS控方式。部分DCS控制方式是通过DCS的I/O通道或网络通信将控制指令发送到电气控制装置上,从而由DCS控制软件来实现低层次的电气逻辑,这种控制方式其控制设备相对完全独立,即使脱离了DCS系统,各电气控制系统仍然可以安全运行,对速度功率要求不高的装置,可以大大减轻DCS的负担。而完全DCS控制方式则是由DCS的硬件与软件来完全实现电气逻辑,其主要包括发电机同期逻辑,厂用电自动切换逻辑,发电机励磁调节器甚至简单的继电保护逻辑等,而由于它的控制逻辑都在DCS中实现,因此电气控制装置非常简单,组态灵活,修改逻辑方便,可以适应不同的运行方式,并且电气控制装置与DCS的可靠性完全相同,但具体应用起来这些功能对速度的要求相对较高,费用太大,对DCS的负担也较重,甚至有可能影响其他子系统。

在浙江衢州巨化集团热电厂#10机组中,分别设置了DCS控制主系统和分系统。其中主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电气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和汽机控制系统。而DCS控制分系统则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炉后脱硫、脱销、除尘、输灰等控制系统以及输煤栈桥控制系统。其主系统与分系统的DCS控制系统均要求采用相同的软件和硬件,并且为了达到减员目标,主系统与分系统的具体操作员站必须保持统一一致,即在主系统与分系统的任何一台操作员站上做到只是画面的切换就能对汽机、电气、锅炉等所有设备以及炉后脱硫脱硝除尘输灰湿式电除尘和输煤栈桥等所有设备进行操控和监视,而无需重新登录或改变环境。

三、电气监控系统与DCS控制系统的整合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电气监控系统中接入DCS控制系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DAS方式。第二种是硬接线方式。第三种则是硬接线与通信方式联合的方式。第四种是全通信方式。

以浙江衢州巨化集团公司热电厂#10机组为例,其电气控制系统与DCS控制体系统的整合方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系统,即主厂房电气设备的控制(包括380V厂用电源、6kV厂用电源及备用电源、发电机断路器、35kV主变断路器、35kV升压站及35kV联络线等)由DCS控制系统控制(采用大量硬接線与少量通信方式相联合的方式)。而二次保护装置、自动装置及通讯装置由电气专业来做,控制部分与主厂房汽轮机、锅炉的控制融合在一起,共同由DCS来控制。第二部分分系统,炉后环保系统(脱硫、脱硝、布袋除尘、湿法电除尘、输灰等)与输煤栈桥系统合起来,由DCS来控制(主要采用硬接线方式),而原来炉后环保系统(脱硫、脱硝、布袋除尘、湿法电除尘、输灰等)、输煤栈桥系统的控制是由电气专业用PLC来做而实现控制的,现在用DCS来做从而实现控制。分系统与主系统有通讯联络,主系统能看到分系统的运行情况,但主系统暂时不能操作分系统设备。

四、整合后的成效

在巨化集团中,由于#10机组(园区热电厂)设置一台全厂单元长站,并且采用相同的控制系统,从而能更全面地了解全厂的安全生产情况,即主系统(机、电、炉)的DCS控制系统、分系统(炉后脱硫脱硝除尘输灰、输煤栈桥)DCS控制系统的数据最终都整合到一台上位机上,在单元长站上能够监视全厂机电炉、脱硫脱销除尘输灰和输煤栈桥的所有生产运行情况。两种系统相合整合后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对设备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主厂房原先电气设备的控制、保护、自动装置、通讯等是由电气专业自己来做的,独立性很强;而现在控制由DCS来完成,电气专业只提供保护自动装置、通讯等,而且炉后环保、输煤栈桥的设备控制也改由DCS控制系统来完成,这样整合使用后各设备之间协调性增强,操作起来更为流畅简单,而且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都比较高。

2.可以对项目工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电气控制系统与DCS控制系统的整合使用,对工程项目中的进度管理、成本控制方面可以进行有效地研究分析,对工程造价可以进行有效地估价预算,在操作人员的安排利用上也可以做到节省人力资源,从而使项目工程成本得到精确的分析与控制。

3.可以对项目工程的变更进行有效地控制

通过两种系统的整合使用,由于其良好的协调性,在项目工程的具体建设中,对一些工程变更的处理方式可以实行有效地控制,使其处理方式灵活多变,并且对相关合同协议的具体内容要求可以明确地编制规划,最终使其变更时更为快捷,缩短时间,使成本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

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工程的大力发展,热电厂未来电气控制自动化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中电气控制与DCS控制的整合使用意义重大,浙江衢州巨化集团公司热电厂#10机组中,两种系统技术的整合使用使整个热电厂控制水平大幅度提高,效果显著,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探究与应用 篇7

一、关于电气消防技术的基本概述

在当前的楼宇建筑中, 电气消防的工作越来越复杂, 包括为消防系统提供电力保障、突发火灾时提供应急照明、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突发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等许多方面。

消防供电设备的作用在于, 为火灾报警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源, 为消防工作提了供能源保障,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火灾的发生。需要设置合理的自动报警系统, 可以在火灾发生之初进行及时的火灾预警。督促人员疏散、消防人员赶往现场, 抢夺时间进行救援。而火灾应急照明设施的安装要遵循《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来进行, 需要设置合理的疏散逃离指示标志。保证在火灾情况下, 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脱离险境, 利于人群的疏散。设置足够数量的通风排烟, 喷淋等消防灭火设备, 降低建筑物的火灾损害。

因此, 电气消防技术的功能就是为这些方面的内容提供具体可行的执行方案和安装实施的技术支持。

二、电气消防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电气消防技术涉及的学科面广、产品繁多, 现场环境复杂多样。作为一种新型技术, 其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以下, 我们就对其进行合理的探究。

1. 消防供电设备存在源头性的问题

消防设备供电与控制流程上的合理性是保证消防设备在发生火灾时其功能的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 是将火灾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比较有效的方法。根据相关规范准确的确定消防负荷级别, 为选用满足消防需求的供电电源、配电元件及配电线路打下了基础。

如在实际应用时, 一类高层建筑自备发电, 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 并能在30 s内供电。但多数发电机未设电压监视装置, 故只能靠手动启动。这主要是由于变电所及发电机未设计必要的自动联锁装置, 因此延误了供电时间, 是对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理解有误的反应。再如消防设备电源箱为双路供电, 但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达不到PC级、AC-33iA产品规格的要求, 不能满足消防电源的及时性、可靠性要求等。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迟报、误报及漏报的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故障问题是电气消防技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故障主要表现在报警系统的不完善, 且经常出现一些误报、漏报问题的现象。而故障的源头较多是火灾探测传感器的探测参数很少, 不同参数的算法不准确, 缺乏验证的可能性。而且火灾现场的数据库也没有足够的参数, 阻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不能很好地判定烟气的浓度、对现场温度的感应不足、不能准确地评定可燃气体的浓度, 自动报警系统就容易出现漏报和误报的状况。另外, 火灾探测器也是影响自动报警系统的因素, 其自身也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运行不正常。

火灾探测传感器的安装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传感器的使用不灵, 无法感应一些如火灾过程中的辐射、声波以及气味等因素的变化, 出现了一定的探测盲区, 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生故障误报、漏报。

3. 电气消防技术的网络化程度较低

我国的消防报警主要以火灾“119”的热线电话为主, 这种火灾报警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其网络化程度并未普及。火警的管控范围主要是区域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及控制中心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三大系统。其安装的形式以集散控制为主, 只是小区域性的体系, 没有形成一定的网络化格局。由于电气消防技术的网络化发展和应用的程度不高, 火灾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受到了限制, 严重制约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施工。

4. 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没有普及

很多楼宇系统的电气消防系统应用比较少, 一些高灵敏度的火灾探测报警器没有得到推广, 只是早期的火灾报警技术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 在火灾报警系统中, 主要包括感烟式、吸气式以及激光式等三种, 这三种报警系统的应用比普通的火灾探测器灵敏度优化了几个层级。其设计原理就是, 运用激光散射原理来判断火灾的威胁是否存在。一般在火灾前的几个小时就可以感知到火灾的危险, 从而可以发出报警信息。这种技术的优势巨大, 但在现今的火灾报警中应用较少。而且这项技术也是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三、楼宇系统中电气消防技术的发展

随着智能建筑和高层建筑的逐年增多, 各学科高新技术也越来越集中应用, 电气消防技术的应用为消防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可以实现消防设备的自动巡检, 保证消防设施的可靠;实行监测现场的自动检测、确认是否存在火灾威胁, 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有助于设备的自动灭火和排烟, 向城市消防部门发出救灾的请求等众多功能。其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楼宇系统中的电气消防技术正向网络化和微型化发展

在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中引入了微机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 不单独安装一些小型的报警设备, 而是利用网络设备和资源进行消防相关工作的判断、控制, 从而起到预警或报警的作用, 简化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和管理。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网络化应用中引入高度集成化、微型化、总线 (甚至无线) 化的电子技术, 促进报警单元、探测单元以及系统内部的相互连接。并与火灾报警中心设定一定的网络协议, 进行远程数据的使用和管理。同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网络监控方面, 将多个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 促进内部资源的信息共享。

2. 引入现代高科技技术, 促进电气消防技术的智能化和多样化

现代建筑运用高科技满足了智能建筑的需求, 电气消防系统同样随着技术进步在不断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主要是模仿人的思维, 对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灰尘等数据进行采集, 并运用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相关数据的对比和判断, 可以提高预报和探测火灾的能力, 避免出现误报和漏报的情况。而且, 当发生火灾时, 需要对火灾的范围、火势以及烟气浓度等信息记性详细的描述, 以便做出最快、最准确的应急反应, 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当前的电气消防技术领域, 火灾探测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多样性的特征。其分类、品种形式也日渐多样, 种类繁多。依据不同的工作原理, 形成的包括感烟、感温、红线、紫外线探测以及各种可燃气体探测等多种类型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同时, 一种新型的纳米气体探测器的研究已经成功。其具备了响应速度快和准确性高等诸多特点, 是目前消防科研的重要课题, 促进了电气火灾报警的快速发展。

3. 工程实例中消防系统的设置

某建筑楼内的电气消防自动系统的设计, 严格地将防火区和报警区进行分类。同时, 在楼宇内设计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通过设置防火分区, 可以有效地限制火灾的规模。在报警区域的设置中, 需要在每层设置一个报警区域, 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四、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 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建筑高度不断增加, 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对建筑物的楼宇消防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无线化技术的推动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不断完善、电气消防技术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在分析电气消防安全问题的基础上, 对电气消防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合理的规划指导, 促进了电气消防安全监测结构的改造, 加强了火灾隐患的监测, 将消防事故的发生降至最低, 从而保障了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启斌.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探究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6) .

[2]李毅.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某质检楼电气消防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为例[J].广东科技, 2013 (02) .

浅谈电气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篇8

关键词:电气系统,安装调试,施工质量

1 电气系统安装的质量管理

1.1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1.1.1 施工人员的培训、优选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 他们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 要控制施工质量, 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 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质量意识。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 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 以出色的工作质量, 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 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 靠培训和优选。施工前对各专业施工班组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 使各分项工程质量达标, 实现预定管理目标。

1.1.2 严格控制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

用于电气安装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 要把住“四关”, 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优选采购人员,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购人员。

掌握信息, 优选供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 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 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 可对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家进行实地考查, 以确保所需材料符合施工要求, 并直接订货, 减少采购环节, 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 又可降低材料成木。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 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 对进场材料, 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 质保书不全的产品, 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

1.1.3 推行科技进步, 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 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 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 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 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 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 确保工程质量。

1.2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1.2.1 施工前期的管理

针对可能影响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诸多因素, 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 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针对人的因素和劳动组织的影响, 在施工前, 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合理配置相适应的施工人员, 对施工班组进行优化劳动组合。针对施工项目的难易程度, 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提出科学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选用适当的施工机械、工具, 从技术上保证施上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总之, 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要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落实质量责任。

1.2.2 施工中的管理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 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 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 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监督。首先是通过自检、互检, 在施工班组内把好质量关。根据工程进度, 在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评定工作, 把出现的质量问题处理在施工中间阶段, 以免留下难以处理的质量问题。

在施工进行过程中, 发现图纸、施工方案中在施工方法及工艺上有问题要及时变更、调整。并对施工用的电工仪表及试验器具进行定期校验, 保证其精确性。

1.2.3 电气装置的采购及现场管理

电气装置的采购应派专业人员认真采购, 签订釆购合同时, 合同中必须有保证质量, 约束厂商的条款。电气装置到现场前必须经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验收。不合格的电气装置要严格按“三包”处理。进入现场后要有专人保管。

2 电气系统安装后的调试

2.1 电气系统调试概念及内容

火电厂电气调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当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结束以后, 按照国家有关的规范和规程、制造厂家技术要求, 逐项进行各个设备调整试验, 以检验安装质量及设备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并得出是否适宜投入正常运行的结论。电气调试的主要内容是:对全部电气设备, 在安装过程中及安装结束后的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和带负荷下的调整试验;调整设备使其在正常工况下和过度工况下都能正常工作;核对继电保护整定值;审核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及装置的调试方案、重要设备的试验方案及系统启动方案;负责整套启动过程中的电气调试工作和过关运行的技术指导。

2.2 电气设备试验

2.2.1 电气设备的绝缘试验

设备绝缘试验的目的, 是检验电气设备长期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时的绝缘性能的可靠程度, 以及在承受短时的过电压时, 不至于发生有害的局部放电或造成设备的绝缘损坏。绝缘试验大致可分为绝缘特性试验和绝缘强度试验。

2.2.2 电保护装置调试试验

继电保护配置:机组在继电保护总体配置时, 着重考虑最大限度地保证机组安全和最大限度地缩小故障破坏范围,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突然停机, 对某些异常工况采用自动处理, 特别是要避免保护装置的错误动作和拒绝动作。

因此, 保护装置在调试过程中, 要求做到保护装置动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差动保护装置调试:差动保护装置是发电机—变压器组用于内部故障时, 切除外部电源而经常采用的主要保护装置。

针对现场安装和调试情况, 对差动回路的接线和装置调试,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差动回路中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配合;差动保护中的相位补偿;差动保护的极性关系;差动保护的接地点和电动机保护回路调相;差动保护装置校验时的要求。

2.2.3 其他电气设备试验项目

低压配电系统电气故障分析与研究 篇9

1 低压配电系统概述

低压配电系统,作为我国电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社会的正常生产、工作及人类生活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其顺利运行都离不开低压配电系统的无障碍运行,以为其提供必需的电能。一般情况下,我国低压配电系统主要包含配电变电所、配电变压器、高压配电线路以及相应的控制保护设备等,其中,配电变电所主要是将电网中的高电压降低,从而将输电电压转化为较低的配电电压 ;同时,为了满足供电需求,配电变压器的线路电压需达1千伏以上,而低压配电线路的线路电压则需为1千伏以下 ;此外,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相关控制设备主要表现为民用建筑的两种主要用电设备类型的三相用电和单相用电设备,其中,三相用电设备只能和三相电源相互配套,而单相用电设备则只能与单相电源相接,否则就无法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常常需有接地设置,根据其接地点的不同和设备金属外壳与相关线路的连接不同,其接地主要包含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三种形式。

2 低压配电系统电气故障及原因分析

低压配电系统因其繁复的构成与线路组合等,易产生故障,当其中的某些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规定要求时,即可能产生电气故障,影响其正常使用,甚至对人体 造成电击 伤害、损坏电 气设备、引发电气火灾等等,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一般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故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

(1)低压配电系统的漏电现象。漏电作为我国低压配电系统的常发电气障碍,主要是指 因电线或 其支架材 料年代老化或其绝缘能力不足,使得导线与导线之间或导线与大地之间通过电流的现象。漏电极易产生电火花,并产生大量的热量,为电气火灾的发生提供了火源,因此必须予以重视。一般情况下,即使低压配电系统及其线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漏电流,这是因为线路与线路之间、线路与大地因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的绝缘层而直接存在着电容,但是该漏电流十分微小,线路的绝缘几乎不会受到损伤,也不会产生电火花等现象。然而,当线路系统的绝缘体及其性能因某些因素大幅度降低或受到破坏时,导体与导体之间,或与大地相接的导体,则会发生大量的漏电现象,且分布不均,往往大量集中在同一个或几个地方。

(2)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短路故障。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线路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以避免其短路问题的发生。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线路短路,主要是指因某些特定因素,使得两点电势不等的地点相互接触,并产生过电流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时,其回路电流增大,并常于短路处产生强烈的电火花和电弧,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导线中的金属导体迅 速升温、甚至 达到熔点 而熔化,严重时可引起喷溅现象,进而燃烧导线的绝缘层和附件的易燃物,引发火灾。

(3)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过负荷。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除短路现象外,过负荷也时有发生。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过负荷现象主要是因电气线路中的电流量不断增高、以致超过导线的可承受的安全电流量而导致。一般情况下,导线自身会具有一定的电阻,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引起导线内阻产生一定的热量,同时,研究证明,导线的发热量会随着与导线所通过的电流的增长而增长,导线通过电流越大,导线电阻产生的热量就愈多,其发热就会越严重,当热量超出导线绝缘层的可承受范围时,导线绝缘层就会迅速老化,甚至燃烧起来,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4)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接触电阻过大。通常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 的接触电 阻具有其 稳定值,但因一些因素的影响,其接触电阻会大幅度增加,影响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形成安全隐患,如当不同电源线、电源线与开关、电源线与相关的保护装置及电源线与大型的用电设备相结合时,其结合处若接触不良,其局部的电阻值就会突然增加,并对通过此处的回路电流产生巨大的热量,从而对电气线路绝缘保护层构成较大的威胁。

3 低压配电系统电气故障防范措施

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常发生的电气故障及其危害需要人们广泛关注,以防范其再次发生。针对上诉对低压配电系统电气故障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做好安全检查

对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故障进行有效预防,应首先重视对电气线路的进行较为全面的安全检查,其涉及的对象不仅应包含电气线路设置的基本要求,如设备的绝缘、电阻等是否具有损坏、是否合格、是否满足要求等,还应包含对线路的保护措施的检测,如接地保护装置与相关措施、安全用具的摆放设置是否安全正确、是否符合标准等。

(2)加强对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组织管理

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组织管理失误或不恰当,作为其电气故障发生的主要主观因素,其良好的设置与不断改善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线路的故障防范至关重要。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应根据低压配电系统的不同类型、工种及规模,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同时应涉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如变电室的安全操作规程,低压配电系统的的内外维修与检测等,以促进工作人员可以充分按照要求施工,避免引起电 路使用不 当而引发 故障。其次,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故障教育与培训,使工作人员深入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电能使用不当的危险性,培训其获得用电、采电的基本知识,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以及遇到一些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故障的解决措施等,以提升工 作人员的 综合素质。最后,应设置并保留完善的技术资料与相关的施工资料,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定期的检测维修,这也是预防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故障再次发生的基本依据,如高压系统图、架空线路图以及各种维修记录等。同时,为预防低压配电系统电气故障产生,还应坚决杜绝私拉电线、长时间超负荷用电、电线断落在地上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现象的产生。

(3)加强防护装置的设置

为了有效预防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气故障发生概率,应在其电路系统中设置相关的故障妨害措施与保护装置。如为了避免绝缘导线过载,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 主要包含两种 :首先,分别在低压配电线路的主干线上和相关电气设备的电源线上装设过载保护装置 , 如热继电器、低压断路器等。其次,还可以在电气照明回路或其他容量较小的用电设备的回路中装设熔断器等。

4 结语

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 篇10

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有着多方面的特征,在针对相关系统进行诊断和检测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的结合系统电气的实际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技术,切实的提升对系统故障的诊断率,提升系统的操作运行水准,以确保系统可以处于平稳的工作状态。在实践当中,不仅需要掌握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工作特点,同时还需要对诊断维修技术加以掌握,明确技术原理和技术操作的要点,掌握基本的操作原则,针对分段诊断技术、短路诊断技术以及跟踪等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确保相关系统可以稳定运营。

1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特征分析

明确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特点,对于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可以分为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等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特性,所以需要予以掌握。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综合组合而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设备,其内部有电子负荷传感系统装置、自动变速装置设备、电子智能化设备、工业机械设备、电子检测控制系统设备以及电子燃油控制设备等等。在系统日常的运行过程之中,蓄电池、发电机以及调节器等等,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系统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故应当从根本着手、从问题的本质层面着手,对系统的一些相关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明确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方向,以更好的完善诊断检测技术,丰富检测手段。

2工程机械电气系统诊断与检测技术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相关特征和运行的特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可以明确系统的组成部分,明确系统当中发挥重要功能的相关组件。下文将针对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诊断和检测技术进行细致的探析,旨在不断的促进工作发展,为新时期我国相关系统建设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奠定基础。

2.1 分段诊断技术

首先是分段诊断技术。此项技术是当前针对工程机械电气系统进行检测和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实践工作当中,采取分段式的方式手段,更好的对复杂系统结构进行剖析,同时在发生故障之时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可以很好的改善传统技术当中的缺陷和不完善之处。分段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分为不同的小段,对各个小段进行分别的诊断,进而确定得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对各个故障进行准确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判定得出故障的主要性质和特征。

2.2 特性诊断技术

除了上述分析的分段式故障检测技术之外,在实践应用之中特性诊断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之一,在相关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元件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故障检测的历程之中可以将上述特性作为故障的分析方式之一。在运行的状态之下,相关系统的电磁线圈会伴有一定的磁性,所以此时应当采取特性诊断技术,使用相关工具,诸如刀片以及螺丝锥等等,对设备进行检验,以确定出故障的性质以及内部零部件的损坏程度。

2.3 试灯检测法

该种检测方法在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检测中比较常用而且还方便不浪费资源,主要对电气系统线路的断路情况进行检测,检测需要一个试灯,将试灯的一段连至要检测的线路,另一端连至电源上,如果试灯呈现亮的状态,说明该线路并没有发生断路故障;相反,如果试灯没有任何反应,说明电源至该线路之间出现断路的情况。

2.4 刮火检测法

该种检测法与试灯检测法的原理相似,只不过把试灯拿掉而已,同样是对断路问题的一种常规简单的检测方法。具体检测是将检测线路接电利用导线与搭线处进行刮碰,如果有火花产生,说明该线路并未发生断路的问题,连接良好;相反,如果没有任何反应,说明该线路出现断路故障。

2.5 感觉诊断法

顾名思义是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所表现出的状态和感觉,主要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嗅觉器官鼻子、视觉器官眼睛来对其进行观察,因为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出现故障时,大多都会在电气设备上表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产生火花、线路或设备过热、冒烟等。感觉诊断法不需要使用任何仪器就能有效的诊断出电气系统的故障,当然,该方法多用于经验较高的专业人士,新手或经验较少的电气维修人员很难抓住其诊断重点。

2.6 仪表检测法

该方法需要借助相应的测量仪器来测量线路后设备上的电压、电流等数值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任何线路、设备等都有着安全运行电压、电流等参数,如果局部出现故障的话,势必会影响该线路或设备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异常,尤其一些线路或设备的故障没有任何外在的表现形式,利用以上的诊断方法很难确定其原因和故障点。这时采用专用的测量仪器来对电路或设备上的电压、电流等数据进行直接的测试,通过测量仪器上的数值波动显示能准确的判断出是否是该线路或设备出现故障。

3 结束语

在进行工程机械电气系统检测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实际特点,结合具体的工作经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联合诊断,完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式,进而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效果。总的来讲,针对相关系统的检查与诊断维修,对于系统的运行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所以还需要加强对工作的分析与研究,以全面的促进技术改进和革新,更好的为我国新时期的建设事业和相关工业技术的发展打下基础。综上所述,根据对我国当前现代化的工程机械电气系统诊断检测技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从实际角度着手,对技术的难点和操作诊断重点进行细致的探讨,并且分析了系统的基本问题,对各项基本的、重要的诊断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力求以此为基础,为系统的建设发展事业打下基础,并且力争为系统的运营效益提升奠定坚实的条件。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检测与诊断,对于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所以应当予以重视。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细节,同时对相关工作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论述,力求为今后相关系统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并且为相关事业的改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研究分析,系统检测,诊断要点

参考文献

[1]焦宏伟.工程机械的电气系统诊断与维修[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

[2]吕俊霞.电气设备故障的查找方法和技巧[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01).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11

關键词:主提升系统 电气事故

煤矿的主提升系统是整个煤矿所有煤炭产品从井下运往地面的主要通道。主提升系统的全部设备通常来说都具有体积大、结构十分复杂、保护系统众多以及操作要求很高等特点。主提升系统的规律性很差,类别相当繁杂,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多或少都影响着一个矿井产量的好坏。

1 电气事故的分析

矿井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地面和井下的“咽喉”,担负着提升全矿井的煤与矸石及下放材料、升降人员和设备等重要任务,在矿井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矿井提升司机对提升系统的任务进行必要地了解,确保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按提升方式及系统的不同,矿井提升分为钢丝绳提升(如缠绕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摩擦式提升机)、输送机提升、水力提升、气动提升(如松散煤炭管道提升、管道容器提升)等。

1.1 关于主提升系统的事故分类

了解矿井提升系统的组成和提升方式与钢丝绳的类型和选用要求,掌握井架、天轮和罐道的安全要求,罐笼的使用要求及钢丝绳的检验要求和换绳标准,矿车提升的安全运行要求是生产中的必要环节。

主提升系统会发生的事故可以分为三类,就是提升容器的事故,电气事故以及机械事故,而在其中电气事故是最容易发生,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最不易查询。

1.2 电气事故的分类

造成电气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说电气事故的分析和控制对于顺利开展煤矿作业是十分重要的,常见的电气事故发生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绕线圈烧毁,停止工作。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有: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而绕线圈指的是错综复杂的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接触器,而继电器的烧毁,是一种及其常见的事故,尤其是夏天的温度升高,绕线圈无法得到充足的通风而被烧坏。大多数电控系统中都有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的绕线圈,由于提升机循环工作的次数很多,线圈所承受的工作相当频繁,所以被烧毁、间断工作甚至是无法工作的可能性十分地大,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下面几点:

第一点表现为电控室温度过高,不通风或者通风不良所造成的;其次是由于所用线圈的质量太差,绝缘材料的耐热性能不高,不能承受其高压力的工作;最后是操纵提升机的司机在减速刹车及停车时不够准确,造成了造次给点动作的次数增加,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负荷。

②换向器的损坏,在电机工作时,换向器的表面会出现薄薄的一层氧化膜,会提高换向器的耐磨性能,但是在长期工作后换向器很容易发生产生换向火花或者磨损的现象,从而使得在换向器长期使用之后发生损坏、烧毁的现象。

③低频装置无法正常的工作,让原本为全自动化的机器变为了需要手动帮助的半自动化操作电器,设备的启动频繁。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所需求的低频装置电压远远超过了现场可以供给的电压,从而使得低频装置无法正常地投入和工作。

④在投入低频后,在爬行阶段减速机出现不规则的撞击声,由于提升机速度超速后,可跳闸开始贴闸调速,而运行的速度如果超出百分之五,则液压站制动油压的变化就总会滞后电压调压装置的KT线圈变化的电流,油压的变化和电流的变化跟随性极差,就导致了盘形闸制动的压力不够,才会发生不规则的撞击声。

⑤无法开车子,也可以算为电气类事故。它通常表现为主令控制器接点无法接上,其原因可能是主令控制器的接点磨损较为厉害,无法做到正常开车。

综上所述,对主提升系统常见电气事故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保障煤矿作业的安全性和顺利性,现在对主提升机的维护和运行,也有了很多规定:

①矿井主提升系统各环节的运行和维护都必须责任到人,实行包机制。矿机电科负责制定运行维护责任制、包机制度和实施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包机制度要严密细致,不留死角,提升系统发生问题要严格按照包机制追究责任。

②认真做好主提升设备及各种保护装置的维护和管理,保持设备性能良好,对丢失和损坏保护装置的要追查其责任。

主提升设备运行,需检查的部位及内容如下:

电机振动、温度、噪音、电流、碳刷、对轮情况等;测速发电机振动、温度、噪音、皮带、电压与速度的关系情况等;测速磁块、传感器、轴编码器的固定、对轮情况等;操作开关油位、油颜色、发热情况等;电控盘与保护装置的螺丝、触点、消弧装置、动作情况以及吸力线圈固定、发热情况等;电阻器螺丝齐全、紧固情况;换相器螺丝齐全、紧固,导电带、消弧装置完好无损,各接点、触点接触良好,压缩行程适中;真空高压换向器的真空管不变色,接触周期性好,过电压保护可靠。

从以上的规定来看便可知道,对于提升机系统的保护和分析关于电气事故,对于煤矿作业来说是十分具有意义的,简单来说,做好提升机系统常见事故的分析和控制,是做好煤矿作业的重要步骤之一。

2 煤矿主提升系统电气事故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人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九矿机电三队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对于多发的煤矿提升系统的电气事故来说,可以从技术改造和管理措施上来进行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技术上的落后加以提升,另一方面,加强对于提升机系统电气方面的管理措施,严格执行,以保证万无一失。

2.1 从技术改造方面对主提升系统电气事故进行控制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个关于主提升机系统常见的电气事故,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技术改造方面的方法:

①根据主提升系统中出现在电控方面的线圈所发生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两个较好的技术性措施,第一是将容易被烧毁的漆包线圈换成绝缘程度较高,耐热性能比较好的玻璃丝包线圈、晶体材料线圈等其他品种;其次就是在气温比较高的季节或者地方,将电控室的门窗打开加以通风,如果有排风扇,那么电控室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低于三十度左右的温度上。在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烧线圈的平均故障大概可以减少到两倍以上,故障间隔时期也将会相应地延长。

②对于低频装置由于电压不稳定或者电压不足所造成的不能投入使用的现象,应该为该装置装设上足够数量的装置设备,从而解决掉司机频繁多次启动的现象,减少设备磨损的现象也更加提高了司机操作的安全系数。

③根据贴闸电流选用太大,所造成的减速机在爬行阶段出现的不规则的撞击声,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来加以解决:第一是调整盘形闸瓦之间的间隙距离,同时让两升的容器处于相互交钩的状态,让滚筒静止不动。

第二是操纵制动器的手把,使得盘形油压和对应的调压装置的KT线圈相应最大值都为0。

第三是观察盘形油压和对应调压装置的KT线圈的变化跟随性,将KT线圈学的调压由差变好的那一点作为贴闸电流,从而使得调整后确定的铁闸电压更加准确无误,减少减速机爬行阶段的不规则撞击的情况,不仅如此还保证了贴闸电流的安全系数。

3 结束语

以上来看,煤矿主提升机是非常重要的矿井机电设备,它担负着升降人员,使用设备,矸石和物料等重要任务,是沟通矿井地面和井下的重要桥梁。安全保护功能及常见事故的分析与控制对于主提升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井提升技能能否正常运转,保证了矿井作业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朱凯,高峰,刘大领,赵红艳.ABB矿井提升机系统安全保护功能分析[J].工矿自动化,2013(5).

[2]陈芳清,桂存兵,陈忠红.煤矿主提升机网络化电控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09(7).

电气与自控系统 篇12

1 联合收割机电气电路的特点

1.1 电源

为低电压 (一般为12 V, 少数为24 V) , 直流。

1.2 采用单线制

各用电设备均由一端引起一根导线与电源的一个电极相接, 这根导线称为电源线, 俗称火线。另一端则均通过联合收割机的机体, 与电源的另一极相连, 称为搭铁。也就是说联合收割机的机体是电气系统所有用电设备的一根公共导线。按照国家标准规定, 联合收割机的电气系统采用负板搭铁。蓄电池是负板搭铁, 若接成正级搭铁, 则会烧坏硅整流发电机上的二级管, 同时其他一些用电设备也不能正常工作。

1.3 联合收割机上有2个电源

蓄电池和硅整流发电机。蓄电池的主要功能是当联合收割机的柴油机启动时, 在几秒钟内向直流启动电机供给强大的电流 (200~600 A) , 使启动电机转动, 并产生足够的扭矩, 以带动柴油机运转并使其开始工作循环。另外一个功能是当硅整流发电机不工作或发出的电压较低时, 可向用电设备供电。硅整流发电机输出的是直流电, 用来给蓄电池充电和给其他用电设备供电。

1.4 各用电设备与电源均为并联

每一个用电设备与电源都构成一个单独的回路, 都可以独立工作。

1.5 开关、保险、接线板和各种仪表采用串联连接

一端或一个接线柱与火线相接, 另一端或另一个接线柱与用电设备相接。当打开开关或某处保险丝熔断或接头松动接触不良时, 该电路即断开, 不能通过电流。

2 电气系统的主要故障与排除

联合收割机电气系统出现问题时, 要对照线路图, 认真分析, 确定故障部位, 予以排除。一般方法是:先检查保险丝盒中的保险丝是否烧断, 接线处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在保险丝、接线和蓄电池都良好的情况下再去分析排除故障。

2.1 启动故障

2.1.1 不能启动

用万用表或测试灯泡检查启动电机接线柱间有无12V电压。如有, 则说明启动电机没有故障, 若没有, 则启动开关接触不良, 应修理或更换。

2.1.2 启动无力

蓄电池极桩接触不良 (称虚接) , 或蓄电池电力不足都会造成启动无力。应紧固极桩或充电, 闭合灯系开关或喇叭开关, 若灯亮度正常、喇叭响声正常, 则电力充足, 否则电力不足。判断极桩虚接的方法是启动一下发动机, 然后用手触摸极桩, 如极桩发热说明虚接。

2.2 充电故障

2.2.1 不充电

不充电可能是调节器或发电机出了故障。判断的方法是启动发动机, 在怠速状态下, 用导线 (体) 短路调节器电源和磁场端, 看电流表反应, 若无变化, 可慢加油门, 提高转速, 若有充电电流, 说明调节器损坏, 应更换调节器;若仍无反应, 说明发电机损坏, 应修复或更换发电机。

2.2.2 充电电流过大

电流表的正常工作状态, 应该是刚启动时充电电流较大, 但几分钟后表针指示渐趋于正常。若长时间指示的充电电流过大, 说明调节器损坏, 应更换新的。

2.3 灯光和指示仪表故障

2.3.1 灯不亮

灯不亮多是保险丝烧断。如保险丝完好, 可检查灯泡和导线接头。

2.3.2 指示仪表没有指示

仪表没指示, 可接通电源, 短路相应的传感器。如仪表出现指示, 说明传感器损坏;若仍没有指示, 则仪表损坏, 应换新的。

2.3.3 指示不回位

接通电源, 仪表指示最高位, 发动机工作时, 指针不能回到正常指示。断开传感器, 如仪表指示能回到零位, 说明传感器短路, 应换新的;如断开传感器, 仪表指示仍不能回零, 说明仪表损坏。

2.4 蓄电池的故障

蓄电池是根据电化学原理制成的。当蓄电池向外供电 (放电) 时,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当向其充电时, 则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它在工作时, 容易受气温条件、行驶状态、周围电气设备工作状况的影响, 所以要正确使用。若使用不当时, 可能出现极板硫化, 蓄电池跑电, 极板活性物质脱落等故障。

2.4.1 极板硫化

是在极板表面有一层白色粗大晶粒的硫酸铅。表现为蓄电池容量降低, 内阻增大, 发动机启动困难。原因主要是蓄电池长期处于全放电或半放电状态, 电解液液面低, 电解液的密度大, 电解液不纯等, 此时应查找原因并逐一加以排除。

2.4.2 蓄电池跑电

蓄电池充电后几小时, 存电就不足。主要原因是电解液中有杂质、隔板损坏、极板短路、电池表面不干净、极桩短路等。充足电的蓄电池长期放置不用, 也会逐渐失去电力。这种电能自然消失的现象, 称为自 (行) 放电。一般规定, 蓄电池每昼夜自行放电率不超过额定容量的1%, 若超过, 则称蓄电池“跑电”, 此时应根据上述可能存在的原因逐一排除。

2.4.3 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是影响蓄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在蓄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 极板上的活性物质 (正极板上为深棕色的二氧化铅, 负极板上为青灰色海绵状纯铅) 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 如在放电过程中, 电解液与活性物质不断地起化学反应, 正负极板表面的活性物质都变成细小晶粒的硫酸铅并生成水。这时体积缩小, 电解液密度变稀 (小) ;在充电过程中, 正极板上的硫酸铅变为深棕色二氧化铅, 负极板上的硫酸铅变为海绵状纯铅并消耗水, 使电解液密度变浓 (大) , 这时体积要增大。在如此反复多次的体积变化中, 活性物质会发生脱落, 这是无法避免的。但若活性物质过早地从极板脱落, 则不正常, 是故障。主要原因是:大电流放电时间过长 (如启动发动机时) ;充电电流过大;电解液密度过大或温度过高;电解液太脏;蓄电池固定不牢、振动过烈, 使极板受到振动, 此时需对照可能的原因逐一排除。

2.4.4 蓄电池外壳破裂或爆炸

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 特别是在大电流放电和过充电情况下, 电解液中的水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 若不及时从蓄电池排出, 会使电池槽内压力升高, 使电池槽胀裂, 若遇火花, 还会引起爆炸。因此, 要保持加液盖上的通气孔畅通, 使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另外, 还要避免振裂和冻裂电池槽。

2.4.5 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上一篇:猪无名高热病下一篇:生活中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