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模型

2024-07-14

三环节模型(通用8篇)

三环节模型 篇1

石油化工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其耗能量在我国的行业耗能中排第五位, 仅次于冶金、建材、化工和电力。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 而我国能源资源短缺, 供应形势严峻, 节能压力巨大,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 对石化企业进行有效改革,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节能减排力度迫在眉睫。装置能耗是石化企业能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 大型炼油厂工艺装置能耗占全厂能耗的比例达到85%~90%[1], 因此对装置进行科学有效的用能分析评价, 找到用能薄弱环节, 从而发掘节能潜力以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对于节能改造意义重大。用能过程的合理性, 质量的匹配性仅仅用装置能耗这一指标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一套能够科学反映能量变化规律, 并具有工程应用切实可行性的分析方法体系。三环节模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能效评价模型, 在石油化工过程用能分析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家节能中心最新发布的《炼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指南》, 也将三环节分析法纳入其中作为用能工艺、工序能效水平的评价分析方法。本文对三环节模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并总结了其目前的应用情况及特点, 以期为石化企业的能效分析作参考。

1 三环节模型

质量和能量是物质的两个最基本属性, 所有工艺过程均同时发生物料及能量两种变化;传统的工艺过程用能分析方法总是循着物料变化的线索, 从单元操作的角度进行分析, 而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 加工过程、物料品种、加工方案等不完全相同的用能过程, 却有着共同的能量演化规律[2]。按照能量演化线索对石油化工过程能量利用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工艺过程的用能特点:

(1) 多数工艺过程的核心部分为热过程 (热加工工艺) , 其用能主要是通过热、流动功、蒸汽的形式进行, 而这些形式的能量由电和燃料转化而来, 一般通过转换设备如炉、机泵等进行能量转换;

(2) 转换设备提供的转换能进入工艺的核心环节 (包括塔、反应器等) , 推动工艺过程完成, 部分能量转入产品中, 其余进入能量回收系统或者通过排弃带出;

(3) 能量在核心环节得到利用后, 质量下降, 但温度和压力还较高, 可通过换热、换功设备进行回收重复利用, 从而大幅度减少了供入能量, 其中回收设备主要有膨胀机、换热器、液力透平等[3]。

基于以上的用能特点, 华贲等[4]提出了用能过程的三环节:

(1) 能量转换和传输环节:通过能量转换设备将外界供给的一次能源 (或二次能源) 转换为工艺过程得以直接利用的能量;

(2) 能量利用环节:是工艺过程的核心环节, 完成原料到产品的变化过程;

(3) 能量回收环节:通过换热、换功等过程从能量利用环节所排出的能量中进行回收。

对三环节的能量利用情况进行热力学定量计算分析, 建立系统科学的能量平衡模型及平衡模型, 对能量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有效分析评价, 是过程系统节能的基础[5]。基于石油化工的特点对三环节原始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 并以能流图的方式形象地表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环节用能分析法的能效指标分别为:

三环节分析方法把石化复杂的用能过程简化为三个环节, 揭示了能量利用的本质, 其突出特点是按照能量变化规律而非物料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工艺过程用能, 将原料及产品的化学能差异放入热力学能耗中来处理, 不记原料的化学能;将用能过程分为能量转换及传输、能量利用、能量回收三部分, 对能量使用的数量、质量变化情况分别进行分析评价, 解决了石化企业装置能量平衡和平衡的方法问题。运用三环节分析方法时需要装置设备全面的能量平衡工艺参数及标定结果作为基础数据, 通过对现有、扩产改造后的装置进行能量综合分析, 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工艺装置用能情况, 发掘节能潜力, 从而找到节能降耗主要的方向, 以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2 三环节模型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2.1 三环节模型的应用

三环节模型在国内各石化企业中应用广泛, 方向晨等人根据装置的现场标定数据, 利用三环节法对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了能量平衡分析以及用能评价;分别计算了三个环节的能效指标, 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能量平衡标准》[6]及中石化《炼油厂能量消耗计算与评价方法》进行能量平衡计算, 完成了整套装置的能量平衡分析测试;从能量平衡表中找到了关键能耗部分及用能特点, 例如总输入能值较大, 燃料及升压用电占能耗比例较大, 低温余热及可回收利用能较多等, 根据这些用能水平特点, 进一步分析得到装置能耗的影响因素, 如催化剂和操作条件、流程、设备和技术选用等;根据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得到装置的用能薄弱环节—能量回收环节, 而装置的核心环节—工艺利用环节决定着回收环节可回收能和由转换环节供能的数量, 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改造措施, 即从减少工艺总用能入手, 随后进行回收环节及转换传输环节的改造[7]。王春花等[8]利用三环节模型对国内某炼厂延迟焦化装置进行了严格全面的热力学定量计算分析, 建立能量平衡模型及平衡模型, 并绘制了能流图及流图, 找出了用能瓶颈;根据各个环节的用能分析分别选取切实可行的节能改造措施, 如转换环节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加热炉效率, 优化分馏塔取热;回收环节通过优化换热网络等方式提高能量利用水平;通过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共同分析, 更加全面而准确地判别装置的用能水平。因此利用三环节模型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装置的用能情况, 为装置的节能改造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

装置的工艺流程、复杂程度不同, 其用能情况也差异巨大, 此时三环节模型可能不具备普适性。对于操作参数少、工艺相对简单的用能过程, 如常减压、催化重整等, 三环节模型有着大量成功的应用, 而对于流程复杂、能流多的工艺过程来说, 需要对该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 以适应用能分析的需要。肖云鹏等人结合催化裂解的特点对三环节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由于该装置规模较大, 实际的用能环节划分时, 一些设备分属于两个甚至三个环节, 能流构成十分复杂, 因此在原有三环节模型的基础上, 添加了回收再循环供应能量流、反应热、散热能量流、回收驱动能, 见图3;改进后的模型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实际能流情况, 对于修正后仍然难以界定的能流, 可以依据具体用能情况分别对每个设备进行个案分析, 按照功能划归相应的环节[9]。通过对全装置能量三环节的整体统筹核算, 完成了对催化裂解工艺用能水平的定量评估, 发掘了节能潜力, 找到了正确的节能方向。

2.2“三环节”-“三箱”组合用能分析

三环节模型除单独应用于用能分析外, 还可以与其它方法联合应用, 有专家学者将三环节分析法与三箱分析法进行有机地结合, 得到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三环节法将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整体, 各环节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 其优点是能够清晰地得到装置用能情况;三箱分析法是利用灰箱、黑箱、白箱法对整个用能系统和主要设备进行用能分析, 其优点是可准确地找出系统和主要耗能设备的用能薄弱环节, 在满足用能分析需要的前提下可减少复杂生产系统测试工作量;“三环节”-“三箱”组合分析法综合二者优点对工艺过程进行用能分析, 基本思路是先利用三环节模型进行装置用能分析, 再利用三箱模型对各环节进行分析, 其模型见图4。

组合分析法的基本过程为:首先建立工艺过程三环节模型 (S) , 经过能量平衡及平衡计算, 对整体用能水平做出分析评价, 找出薄弱环节;根据各个环节的能耗特点, 对用能薄弱环节建立灰箱模型 (G) , 一般环节可建立黑箱模型 (B) , 分别分析用能状况;对采用灰箱模型的环节所用设备, 能效水平较差的采取白箱 (W) 模型进行分析, 其他则采用黑箱模型;不同生产系统其用能特点不同, 采取组合分析法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改进[10]。

通过对某炼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实际分析, 表明了该组合方法结合各自的优势, 互为补偿, 能更全面地进行综合用能评价, 不仅清晰地解释了三个环节的用能状况, 还准确判别了系统、设备用能薄弱环节, 并为提出节能改造方案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3 结论及展望

三环节用能分析法将能量平衡法与分析法结合起来, 相比于简单的能量平衡分析法、熵分析法等方法更为优越、全面, 可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来得出有效能损失的大小、原因及分布状况, 表征了用能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 对节能潜力有了更准确的判断, 能科学地判别用能合理性、主要能损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等信息。大量成功的应用案例表明三环节模型在石化工艺过程用能分析中的切实可行性, 该方法的计算分析过程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 掌握现有装置的全面用能信息、工艺参数等数据是进行全面分析的关键。对于不同的装置, 工艺流程不同, 复杂程度也不同, 在利用三环节模型时应注意适当地进行改进。三环节法也存在着分析法本身的局限性, 不能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供、用能之间的匹配问题, 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无法提供更多地改进信息。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式也注定了节能减排不可能是孤立的, 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将经济指标与节能有机的结合。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石化工艺装置的用能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要全面、科学地评价装置的用能水平, 需要不断地对现有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对装置用能水平的影响, 另外, 将不同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互相结合, 互为补充也会使用能分析更为完善、全面。

参考文献

[1]侯凯锋, 蒋荣兴, 严錞, 等.大型炼油厂能耗特点分析及节能措施探讨[J].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9, 39 (9) :46-50.

[2]华贲.工艺过程用能分析及综合[M].北京:烃加工出版社, 1989:72-82.

[3]陈安民.石油化工过程节能方法和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5:66-69.

[4]华贲.工艺过程用能分析及综合[M].北京:烃加工出版社, 1989:72-82.

[5]李有润.过程系统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24-49.

[6]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企业能量平衡标准[S].SH2600-92, 1992.

[7]方向晨, 张英.加氢裂化装置用能分析及节能途径探讨[J].化工进展, 2008, 27 (1) :151-155.

[8]王春花, 陈梓剑.延迟焦化装置的用能分析及优化改进[J].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 2010, 26 (5) :700-705.

[9]肖云鹏.改进“三环节”模型优化催化裂解工艺能耗[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0, 41 (10) :76-81.

[10]王志国, 马一太.“三箱”-“三环节”组合用能分析方法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3, 34 (5) :49-52.

三环节模型 篇2

殷 华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预习设计

一.估算

22×3≈ 38×5≈ 41×6≈ 32×4≈ 二.口算

30×2=

30×20=

32×20=

32×30= 三.竖式计算

42×3=

23×4=

32×12=

56×11=

三.思考窗口2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27×23 =

2.“美化家园”花坛大约用了多少盆花?

22×28≈

课堂教学

一、预习展示 1.估算

22×3≈ 38×5≈ 41×6≈ 32×20≈

2.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30×20= 23×20=

32×20= 10×32= 3.计算

32×12=

56×11=

4.尝试:“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么列式?怎么笔算? 学生列式

27×23 =

(盆)

重点交流竖式的算理及计算过程。

7

× 2 3 1 „„27×3的积 4

„„27×20的积 6 2 1

关注学生竖式的书写及进位书写的方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你觉得在计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生:千万别忘记加上进位后的数。

强调让学生注意两点:

①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②乘完后,不要忘了加上进位数。

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并与以前知识的不同,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等。

那么如何估算呢?同学自主讨论!

22×28≈560 22×28≈660 22×28≈600(3)全班交流(29页第一个红点)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说出自己计算和估算的过程,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三、类化练习自主练习1、2

四、限时作业

限时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先估算,再计算

18×14=

25×31=

22×48=

43×29= 44×28=

29×33=

81×12=

62×18=

集体交流,同桌交换互批。综合矫正。

五、总结

课堂三环节反思出精品 篇3

一、课前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人生产前要备料, 农民生产前要备耕, 教师上课前要备课, 学生上课前也要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里, 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和备课工作。

在预习指导上,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 提出预习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二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教材, 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三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边划、边记;四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反馈, 以便进行针对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上课质量如何, 首先取决于备课质量。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 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又博采众长, 体现了集体智慧。在个人备课方面, 我坚持“三读四备”制, 即:读课程标准、读教材、读考纲, 备内容、备方法、备材料、备学生。在“读”的方面, 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读教材2~3遍, 明确所授内容的知识构架, 开列知识要点清单;其次精读课程标准, 明确所授内容在本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具体要求, 做到定位准确, 把握得当;最后是要通览平时收集的素材, 结合所授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 做到以事明理, 事理结合, 实现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与要求。在“备”的方面, 一是要针对所列知识清单, 结合课程标准与考纲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也就是要让学生搞清楚本课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掌握到什么程度, 做到学习有目标, 自我检查有尺度;二是要进一步设计教学方法, 也就是要认真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特别是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必须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借助什么手段去突破, 做到使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能够接受。在这一点上, 要切记不能耍花架子、摆花样, 搞形式主义, 应当务求实效;三是要在具体的备课当中高度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我的做法是: (1)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按照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编写预习提纲。 (2) 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 认真分析学情, 准确判定哪些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解决, 哪些问题学生正处于迷茫状态, 哪些问题必须由教师讲出来。这样就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确切。 (3)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首先是要做到提问准确明了;其次是要做到少而精, 以最少的提问覆盖最多的问题, 收到最高的教学效率;最后是要注意提问的价值。也就是说提问要有较强的实效性、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一定的启发性。同时, 还要注意提问的梯度与难度。 (4)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 (如基础型、过关型和拔高型) 的随堂训练, 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课堂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二、课中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大胆将预习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此基础上与重点讲解相结合,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首先将编写好的预习提纲发给学生并在黑板上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公示;其次是要求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完成预习提纲中的问题, 再用5分钟时间进行自测。教师在这一时间内要进行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以适当指导, 也要注意哪些问题是共性的困惑, 哪些问题是个性的困难, 以便适时调整设计好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 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和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使教师摆脱了“满堂灌”的苦恼, 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无效劳动,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 课堂小结也是课中必须认真把握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知识框架, 在微观突破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把握。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将所学知识纳入体系, 更是以后复习的重要依据。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课堂小结当作整节课的重复叙述或完整再现, 而应该是对所授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提炼。一句话,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当慎之又慎, 精益求精。

三、课后

从时空上讲,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 更是进一步巩固所授或者所学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重要环节。为此, 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 精选习题, 巩固提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 分层次设置课后练习, 进行针对性训练,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的吃”, 也都能“吃得饱”, 从而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二, 创新讲解, 规范作业。习题讲解中, 我坚持实行“小教师”制并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在讲解习题时首先让学生出示自己的答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再由别的同学对“点评”进行点评, 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是什么”, 而开始更多地思考“为什么”与“怎么样”;也不再是只简单地看重某个知识点, 而开始更多地关注推理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一部分学生摆脱了“读书不求甚解”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在批改作业上, 我的做法是一看书写、格式, 二看要点内容, 三看逻辑关系。也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要点齐全、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密, 实现规范化、条理化和科学化。第三, 课后反思, 提升自我。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 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 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是促进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

初中语文“三环节”教学方式探索 篇4

一、“三环节”教学方式的基本做法

1. 预习课。

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来进行代替和分析阅读的实践。应该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将疑难的生字和词,利用字典词典类的工具书,独立解决,将比较精彩和重点的段落画出来,与教师之前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相结合完成作为。无论是对于作者的思路,还是文章结构,都要大致地理清。预习的重点就是要读懂,教师应该要求将课文熟读,能够进行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将课后的比较容易题做一下。

2. 赏析课。

进入去和跳出来是赏析课的两部分。进入去,对于课文比较精彩重点的地方,教师将学生带进去,为了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力,教师设疑,评点,讲析,使学生被情所感染,无论对思想的教育,还是艺术的熏陶,都能够很好地接受。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教师就要将作者借景抒情的主要特点抓住,让学生进行点评,使学生感到好像自己登上一了小山,来到了济南冬天的水边,从而体验作者对济南山水的情感。

跳出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课文中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对文章进行审视,让学生从读文章,学写作这个角度上来看,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从课文中跳出来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作者对文章的选材立意和谋篇布局,还是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学习的重点,文中对于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大量运用,以及生动质朴的语言特点。

3. 写作课。

在所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既是对课文进行借鉴的一个过程,也是对课文教学的深入了解。通常情况下,命题、半命题以及自由命题三者互相结合,是作文经常采用的方法,每次进行写作课练习时,将一两点要求进行突出。

二、“三环节”语文教学方式的好处

1.“三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在语文自习课上,学生将字词独立寻找答案,进行解决,比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将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这样的做法,将字词教学的游离性避免了,使语言的环境自然地联系了。对于课文中字词意义的辨析进行增加的过程,不但使学生的记忆力加强了,还使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通常情况下,传统教学的方法是教师将课文讲完以后,学生对该课的学习,也结束了,而新型教学法是将写作练习课这一环节增加了,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基本技能,都给学生提供了巩固提高及运用的过程。不但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2.“三环节”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是预习课。赏和写的前提就是读,无论是对于学生思想教育,还是艺术熏陶,读都是一个接受的过程。通过实践证明,对于所学的语文课文,学生不能够熟记,教师就是讲解和分析再好,学生接受理解及运用起来也非常难,读写的水平也很难提高上去。对于语文课文,学生若能够做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赏析课上,教师稍微进行点评,学生就可以达到心领神会,对于写作的练习,学生就能够向课文进行方法借鉴,学习语言。

对读进行深化,就是赏析,赏析对写作是进行启导,对三环节教学而言,是中心的环节。在进行课文的欣赏评点时,教师作为向导,将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寻找里面的内涵,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向课文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以及表达语言的过程。

3.“三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环节”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后,学生通过赏析课,可以被文学作品的情所感染,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对于学生的收获都很大。每堂课都有新的收获,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作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会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写作的实践中进行运用,写作的方法可以借鉴,内容也有一定的依据,进行写作练习以后,文笔比较好的习作可以编辑成一个册子,致使学生的写作兴趣都非常高。

综上所述,“三环节”教学方式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学非常有利,既可以使学生的写作内容得到丰富,又可以将学生的认识能力及思想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

摘要:预习、赏析及写作,是教学方式的三个方式,这三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加强,还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都非常有利,同时,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提高,也非常有利,从而使语文的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三环节,赏析,写作

参考文献

[1]胡志勋.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索[J].学周刊,2012,11:21.

油田联合站能耗“三环节”评价 篇5

油气集输系统是油田生产的重要环节, 联合站是油气集输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联合站对各计量站或转油站来液进行集中处理, 包括油气水分离、原油处理 (脱水) 、原油稳定、轻油回收、天然气净化以及采出水处理和回注等。联合站具有系统庞大、设备多、能耗高、用能环节多且复杂的特点, 是油田生产的主要耗能单元。油田的节能改造, 必须对联合站用能进行科学分析。三环节法是从系统的整体用能出发, 沿着系统用能过程的三个环节逐渐深入, 既能得到对过程用能的宏观评价, 又能得到每个设备的效率对系统能耗的影响, 因此, 该方法适合于联合站这样复杂系统用能的分析与评价。

2 三环节理论

华贲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为基础, 从能量在过程系统中的变化规律入手, 提出了反映能量系统结构的“三环节”结构模型[1]。“三环节”把整个工艺过程中的用能[2,3,4]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三个环节, 即能量的转换和传输环节、能量的工艺利用环节和能量的回收环节, “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 能量转换和传输环节

通过加热炉、锅炉、电动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等设备把外界供给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通过转换或传输, 以一定的形式、数量、品位的能量提供给体系和工艺物流。该环节的评价指标是能量的转换效率:

undefined

式中 ηU——转换单元能量转换效率。

EP=EU+EB+EW+EUO (2)

(2) 能量工艺利用环节

能量利用环节即工艺系统核心, 主要由各用能单元组成。工艺过程的总用能EN和工艺过程热力学能耗ET的大小反映了能量利用环节的用能水平。由于热力学能耗ET是转化到产品中的能量, 一般是一定的, 因此工艺总用能EN则是影响利用环节用能效率的重要因素。

用能效率可用式 (3) 表示:

undefined

式中 ηT——利用环节的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平衡方程:

EU+ER=EN=ET+EO (4)

(3) 能量的回收环节

能量回收环节的功能是尽可能多地从待回收能EO和驱动能EUO中回收循环能ER和输出能EE。

其能量回收率ηR评价指标可用式 (5) 表示:

undefined

式中 ηR——回收单元的能量回收效率。

能量平衡方程

EO+EUO=ER+EE+EJ (6)

3 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评价

东辛采油厂采油三矿102联合站于196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 设有原油计量、脱水、稳定、化验、外输、污水处理等12个生产岗位, 担负着采油三、四矿十个采油队、十三个断块全部来液的原油脱水、污水处理、原油稳定及原油、污水外输、天然气外供任务, 设计原油脱水能力312×104 t/a, 原油稳定能力80×104 t/a, 污水处理能力3.0×104 m3/d。

3.1 东辛102联合站工艺流程

东辛102联合站工艺流程复杂, 所涉及到的设备比较多。是联合站处理中质原油一种典型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2。

3.2 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评价

根据三环节理论, 我们把东辛102联合站的整个过程用能划分为三个环节, 即能量的转换和传输环节、能量工艺利用环节和能量的回收环节。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东辛102联合站能量的转换和传输环节。转化与传输无非是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将电能转化为输送油气需要的动能或压力能, 其中燃料化学能到热能的转化由加热炉来实现;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或压力能由泵机组和压缩机组来实现。因此, 只需统计各个单元子系统的加热炉燃料消耗量及相应的低位发热值, 并记录加热炉实际运行时的热效率;统计各个环节耗电设备的耗电量, 对应的泵机组或压缩机机组的效率。假定电脱水器将电能转化为电势能, 转化效率为100%。能量的转化和传输环节用能量的转化效率来评价。

机泵损失:

undefined

式中 Qdij——第j台i类设备的耗电量, kW·h;

ηdij——耗电设备的机组效率, %, 其中电脱水器转化效率为100%。

加热炉损失:

undefined

式中 Grij——第j台燃料为i的加热炉的燃料i的消耗量, kg/h;

Crij——燃料i的低位发热值, kJ/kg;

ηrij——加热炉运行热效率, %。

井排来液能:

undefined

式中 Gij——井口i采出油气水量, kg/h;

Cpij——井口i采出油气水的比热, MJ/m3·K;

tij——采出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选的基准温度为0℃;

ρij——井口i采出油气水的密度, kg/m3;

pij——井口i的采出压力, Pa。

输入能流:

undefined

分子能流:

Qs=Qjs+Qrs (11)

能量转换效率:

undefined

东辛102联合站的能量工艺利用环节:东辛102联合站工艺环节众多, 主要包括油气初步分离、油气输送、原油脱水、原油沉降、原油稳定等。因此工艺环节的处理相对复杂, 但采用三环节分析却避免了这一现象。只需要计算工艺环节的主要能耗、产品输出、待回收能输出、实际回收量等参数即可, 用能量利用效率来评价。

回掺能:主要是指换热器回收的油 (含有少量水) 的热量, Qhc=GhcCps (thc-t0) V+GhcCpy (thc-t0) (1-V) (13)

式中 Ghc——回掺的油水混合量, kg/h;

Cps——回掺水的比热, MJ/kg·K;

thc——回掺油水混合液的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是0℃;

V——油水混合液的含水量, %;

Cpy——回掺油的比热, MJ/kg·℃。

管线和设备的散热损失:包括三相分离器、沉降罐、缓冲罐、稳定塔和净化罐的散热损失。

undefined

式中 Qsbi——第i台设备、管线的散热, MJ/h。

供入能流:Qgong=Qin+Qhc-Qs (15)

利用能流:Qli=Qin+Qhc-Qs-Qsb (16)

能量的利用效率:

undefined

东辛102联合站能量的回收环节:就是换热器进行的换热, 它的评价指标是能量的回收效率, 回收的能量为回掺能。

外输原油能:

undefined

式中 Gwsyy——外输原油的流量, kg/h;

Cp——外输原油的比热, MJ/kg·K;

twsyy——外输原油的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是0℃;

pwsyy——外输原油的压力, MPa;

ρwsyy——外输原油的密度, kg/m3。

外输伴生气能:

undefined

式中 Gwsq——外输气的流量, kg/h;

Cwsq——外输气的比热, MJ/kg·K;

twsq——外输气的温度, ℃;

t0——基准温度, ℃, 这里是0℃;

pwsq——外输气的压力, MPa;

ρwsq——外输气的密度, kg/m3。

待回收能:Qdhs=Qli-Qwsyy-Qwsq (20)

能量回收效率:undefined

3.3 东辛102联合站的运行参数

根据东辛102联合站现场运行情况, 计算出联合站的入口参数, 见表1。联合站的出口油气水的参数如表2所示。

东辛102联合站的主要设备的耗能和散热, 如表3所示。根据联合站三环节模型, 得到东辛102联合站的三环节评价结果, 见表4。

4 结论

(1) 通过对东辛102联合站耗能三环节评价计算, 从表4可以看出东辛102联合站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能量利用率较高, 第三个环节能量回收效率仅有10.6%, 是整个联合站的薄弱环节。第一个环节可以通过改造加热炉和机泵来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罐类设备的散热是影响第二个环节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因此应对罐类设备进行保温。第三个环节能量回收效率低下, 主要是因为污水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利用污水回掺和加热泵, 回收污水带走的热量, 可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2) 应用热力学三环节法对东辛102联合站耗能分析与评价, 与东辛102联合站的运行现状相符, 三环节法适于油田联合站工艺耗能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华贲, 编著.工艺过程用能分析及综合〔M〕.北京:烃加工出版社, 1989, P.72~74.

[2]华贲.过程系统的能量综合和优化〔J〕.化工进展, 1994, (3) .

[3]戴厚良, 侯凯锋, 严.能量“三环节”理论在原油蒸馏装置扩能改造中的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3 (5) .

浅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三环节 篇6

语言欣赏类阅读题是指对阅读文段的语言进行鉴赏、品析的试题。这类试题看似容易, 实则难以回答全面, 往往成为学生的失分题。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 难的问题也会变容易了。从个人在阅读教学上的体会来看, 我认为无外乎做好三环节。

一、认真审题, 弄懂题意

在做题之前, 首要的任务就是认真读题, 分析题干要求, 弄清题干中包含几层意思, 能从题干中摘取哪些信息。一般来说, 要求我们赏析的语段都有一定的特色, 我们在鉴赏的时候, 要明晰题干的要求, 弄清是从词语或修辞的角度欣赏, 还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欣赏, 抑或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只有明确题目要求, 按要求来思考答题角度, 才能少走弯路, 进而对症下药。

如:结合语境, 分析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2011·河北)

(1) 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 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2) 温丝莱特听着, 哭成了一个泪人……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和欣赏能力, 在欣赏语句时, 要在结合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 理解修饰语、修辞方法的运用和作用。解答这类题,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先评语言特色或写作特色, 如: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 再评思想内涵, 如:表达了什么观点, 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

二、联系原文, 紧扣主题

任何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都是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所以, 在完成语言赏析这类习题时, 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 确定赏析角度, 找准切入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 挖掘文中的美点、亮点、感点、妙点来考虑。一般的规律是: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联系原文, 紧扣中心, 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 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赏析。在实际教学中, 我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问题是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 答案就能从文章中找出来。

例如,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 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 (《好望角》2010·重庆)

(1) 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 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又缓缓呼了出来。 (动作描写)

(2)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 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 压得我胸闷。 (心理描写)

这类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题时, 只要联系文章的主题, 并对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就不难理解。 (1) 句对“微微颤动”“深深吸”“缓缓呼”这三个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即可。 (2) 句是一个比喻句, 完成这道题的模式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空白处应该联系文章的中心去回答。

再如, 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作简要点评 (《父亲的秘密》2008·福州)

(1) 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 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2) 每一次回来, 他都是筋疲力尽, 脸色蜡黄, 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指导学生完成这种题型时, 首先引领学生回忆基本的表达方式, 然后再找切入点。基本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 此类题型一般从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入手。大多为叙议结合, 寓情于景, 或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等, 在这些表达方式中重点考查描写的作用, 一般解题角度侧重于人物描写的方法, 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或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等。还有的涉及环境描写, 其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性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等。此题中 (1) 使用了环境描写, 写出了树林密集, 阴森的特点, 渲染出一种令人焦虑的气氛, 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 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2) 这里的肖像描写, 既写出了父亲终日寻找食物的疲惫与艰辛, 又写出了父亲尝毒蘑菇后身体的虚弱。

三、斟酌语言, 规范答题

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身上存在一种共性的问题就是:审题能力具备了, 欣赏角度确定了, 答题思路明确了, 却总是不能得高分, 不能拿满分。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的试卷, 我终于找出了失分的原因, 那就是答题的格式不规范, 答题的要点有遗漏, 答题的语言不完整。针对此种现象我要求学生在答赏析题时要讲究一定的格式, 要先答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再通过文章的内容来支撑。先总说, 再分说;先概括说, 再具体说。当然, 题目情况不同, 具体的答题的情况也不同, 要灵活掌握。另外, 答题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 要表达出自己对句意的真正的理解。

例如, 揣摩句子:“只是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 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紫藤萝瀑布》)

这类试题虽然较为简单, 但很多学生因为不能抓住“流动、欢笑、生长”等关键动词来欣赏, 不能将表述的内容表达清楚而失分。有的学生将此题解答为“此句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颜色之美”, 从而使赏析点出现偏差。

再如, 赏析下面的句子: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 脸色惨白,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但是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最后一课》)

此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作用的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往往只作浅层次的分析, 结果因要点不全, 分析不具体, 表达不规范而失分。其实解答此类题要从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写出了哪些内容及其作用等方面入手, 才是正确的思路。

三环节模型 篇7

一、自主的学前预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新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预习不再局限于阅读教科书。在“互联网”上概念性的知识变成了可选择性的微课,微课以其短小的优势,能够把课程精华部分集中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也可以对新知识、疑问搜索,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和同学一起讨论进行自主预习。事实证明,这种预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能通过“互联网”发布预习作业,同时系统自动批阅和分析系统统计共享功能又能指引老师有针对性地去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教学是知识呈现的重要环节。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后,小组合作成为课堂互动交流最有效的方式。课堂随机发起做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协助互作,各自的讨论结果汇成解题过程发送至老师文档,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将部分情况公布,全班学生一同参与讨论、评析、反思,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自己成了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知识的有效吸收效率。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解决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体积单位表象”的建立和“体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合理”运用。一般课堂教学会让学生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但是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单位小的可以利用教具帮助理解,但是单位大的就比较难了,如果要把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进行比较教学就更难了。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讲解演示就容易了许多,电脑可以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而且可以出示不同情景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轻松自如地诱导、启发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主动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兴趣。

三、轻松的课后复习

几乎没有人只学一次就能牢固掌握所有的知识点,特别是核心知识。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后复习,能使学生不再为遗忘所困扰,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方式保存知识。例如,通过拍照或截图方式,一键就能轻松地将老师板书、重要知识点、错题、好题等分学科保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保存,可以反复看笔记,而且永不丢失,帮助学生更完整、深入地再次理解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完新课复习时,利用多媒体将复杂、枯燥的复习题设计为学生爱玩的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由易到难设计成游戏,分为不同关卡,比如,青蛙过桥、一起游童乐园、小猴分苹果、喜洋洋羊村比赛等,设置了不同的闯关,过了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不爱做作业的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也变得积极主动了。有较难的题目有许多学生都不愿意动脑筋,通过游戏也变得积极主动爱动脑筋了,不断地克服困难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很大时,学生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和成功。有的学生这样说:“这样的练习很有意思,我喜欢这种方式,一点都不觉得课后练习是一种负担。教师通过反馈不但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数学课后复习,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可以创设生动、有趣、形象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摘要:<正>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样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创新。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因其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加大了课堂容量,非常利于教师控制授课进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很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教学质

参考文献

[1]刘晨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13.

三环节模型 篇8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 它是从17世纪开始经历长时期发展而形成的一整套声乐艺术的技法, 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美声唱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元音纯正、吐字清晰、声区统一、音阶均匀、气息饱满、音调准确、音域宽广、强弱自如, 连音流畅, 句法完美, 嗓音灵活, 以及声音的“通、实、圆、亮、纯、松、活、柔、深、拢”。

二、美声唱法中“气”的训练

美声唱法中“气”的训练主要体现在气息的支持以及呼吸方式两个方面:

1.气息的支持

歌唱时气息的支持, 主要指横膈膜肌肉的支持。横膈膜是一个呈圆形的大而有力的由肌肉和腔组成的肌肉膜。处于自然松弛状态时, 呈圆拱顶状, 横膈膜置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吸气时, 肺部充满了气息, 横膈膜收缩下降, 两肋扩张, 胸腔上下扩大, 同时, 肝、脾、胃、肠等内脏器官被向下推动使腹壁及腰围向外膨胀;呼气时, 随着肺部气体的排出, 腹肌收缩, 迫使内脏器官恢复原位。横膈膜松弛上升。由此可见, 横膈膜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就是呼吸的全过程。因此, 许多声乐家都说, 横膈膜的运动, 就是呼吸的原动力。人体的肌肉分随意肌和非随意肌两类。随意肌有神经分布, 可以由意识支配。如, 手、臂、腿、腹等部分的肌肉就可以根据人的意志随心所欲地运动;非随意肌没有神经分布, 不能随心所欲地左右运动, 如, 心、胃等部位的肌肉, 横膈膜也属非随意肌一类, 无法直接控制。

2.呼吸的方式

胸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气息的呼吸方法。吸气时双肩和胸部明显抬起。这种呼吸法的弊端在于吸气浅, 气太短, 横膈膜与腹部肌肉使不上劲, 同时难以打开喉咙。影响音域的放大和声区的统一, 音色不可能有色彩的变化。随着时代和音乐的发展, 胸式呼吸法现在已很少采用, 在这一点上, 声乐家们已基本达成共识。

胸腹式呼吸是大多数声乐家所推崇的一种歌唱呼吸法。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 它比较全面地调动了胸腔、横膈膜和腹肌的整体能动性, 使他们互相配合, 协调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

三、根据汉字发音特点融合发“声”与吐“字”

汉语是多辅音的语言, 字由单音节构成。包括字头 (声母也叫子音) 、字腹 (韵母主要是元音) 、字尾 (韵尾) 三部分, 还有4个声调。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将咬字、吐字作为语言、歌唱训练的首要环节。强调“以字带声, 以字传情”。汉语的发音特点是字头咬字要“重” (指适当加强口腔肌肉的摩擦力量, 使字头喷弹有力) 、字腹吐音要圆、字尾收韵要轻。在美声唱法中汉字的发音方式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和适应。

1.字头

字头是发音的开始阶段, 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辅音开始的。如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音:d、t、n、l、z、c、s。齿音:zh、ch、sh、r。牙音:j、q、x。喉音:g、k、h。字头是字音清晰度的首要条件, 一定要咬。美声唱法要求歌唱时子音 (声母) 和母音 (韵母) 要分离, 把前嘴和后嘴分开。子音的发出要快速、敏捷, 不能影响和干扰母音共鸣腔体的形成。母音也不能随子音的发音部位走。所以咬汉字的字头要尽量轻而短, 灵敏干净, 决不能“咬死”。如果字头太重就会堵塞母音的送出, 声音位置就会受到影响。咬字器官唇、齿、舌、牙要灵活配合, 咬字、吐字的形成位置在喉咙里, 所以发声前就要做好准备, 咬字后声音才能迅速回到韵母应有的发声位置上去。

2.字腹

字腹也就是韵母。字腹要延长, 吐音要圆。汉字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a、o、e、i、u、ü是单韵母, 演唱时与意大利文的母音差不多。复韵母有:前响复韵母:ai、ei、ao、ou, 发音时, 前面的母音清晰响亮, 后面的母音音响弱化模糊, 歌唱吐字主要发挥前面母音的音响共鸣作用。后响复韵母:ia、ie、ua、uo、ue共5个。发音时, 前面的母音短而轻, 后面的母音响亮而清晰。歌唱吐字主要发挥后面母音的音响共鸣作用。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共4个。由3个母音构成一个固定的音组, 中间的母音响亮, 首位母音短而轻, 尾母音含混, 歌唱吐字主要发挥中间母音的音响共鸣作用。

3.字尾

字尾 (归韵) 。字尾要归韵, 若在歌唱时忽视归韵, 收音会闹出笑话, 就会出现语言表达和理解上的混乱。试想“香”字不归韵, 不做收音动作, 将变为“瞎”。在美声唱法中, 字尾归韵要轻、短。因为字尾后面紧接着下一个字的字头, 如果收韵过分“到位”就会影响语言的流动。

四、总结

“气”、“字”、“声”技巧的掌握要经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经验。我国老一辈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总结出了很多有利的成果。我们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践来不断掌握和提高。

摘要:美声唱法被世界多数国家的声乐家们所公认和使用, 并视为最正规的歌唱方法之一。本文从“气”、“字”、“声”三环节分别讲解了美声唱法的训练,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声唱法,“气”、“字”、“声”,训练

参考文献

[1].井源涛.美声唱法与咽音训练研究.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10月

【三环节模型】推荐阅读:

模型组织07-14

提升模型07-15

稳态模型07-17

演示模型07-17

机翼模型07-18

接头模型07-18

农户模型07-19

平均模型05-08

供需模型05-09

应激模型05-09

上一篇: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一篇:实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