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泵送混凝土

2024-08-12

非泵送混凝土(共10篇)

非泵送混凝土 篇1

1 概述

施工过程中, 根据要求, ±0.00以上标准层混凝土施工时, 要求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在6~8cm之间, 无法使用泵送。采取本文论述的主要施工措施, 确保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

2 混凝土浇灌方案

受限于垂直运输时间和工作时间, 每标准层无法连续浇筑, 因此必须留置垂直施工缝。

施工缝设置原则为: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 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施工缝的布置位于H轴, 穿过核心筒 (电梯间位置) 走道楼板, 两端分别到达10、17轴400mm处转向J轴, 在越过J轴600mm后再转90度延伸。

施工缝处钢筋应加强, 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请设计院给以确认。

为保证实际施工时施工缝位置准确, 在梁板模板支设完毕时, 即在模板上放出施工缝位置, 绑扎钢筋时, 在施工缝处设置铁丝网, 浇灌混凝土至施工缝处时混凝土不会随意流淌, 施工缝留置准确, 也便于清理。

3 混凝土浇筑

3.1 柱、墙混凝土浇筑

3.1.1 柱、墙浇筑前, 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

凝土结合处, 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 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3.1.2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 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 连续进行。3.1.3浇筑墙体洞口时, 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大体一致。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 特别是墙厚较小, 门窗洞口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 应采用Φ25振动棒, 其它墙梁部位采用Φ50振动棒, 考虑到墙窗洞下位置的混凝土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 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 待混凝土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振捣时, 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 并从两侧同时振捣, 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3.1.4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3.1.5浇筑粱板混凝土时, 墙、柱节点区, 按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 分界面在墙柱边500处。

3.2 梁、板混凝土浇筑

3.2.1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 浇筑方法

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 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 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3.2.2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 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 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3.2.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 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 使其获得初步沉实, 再继续浇筑。3.2.4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3.2.5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 才允许继续浇筑。3.2.6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 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 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 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3.3 楼梯混凝土浇筑

3.3.1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由于楼梯

踏步采用封闭式模板, 故在踏步面开门子洞。底板混凝土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 不断连续向上推进。3.3.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4 混凝土成品保护

浇灌混凝土时, 为保证已绑好的钢筋不受踩踏, 板面上放铁马凳, 上铺模板, 搭起走道, 人员均在走道上行走, 以避免踩踏钢筋, 要保护钢筋和垫块的正确位置, 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不要用重物冲击模板, 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枋上蹬踩, 已浇筑的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 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以避免人为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

3.5 混凝土的养护

3.5.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用麻布带加以覆

盖浇水养护。3.5.2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灌完毕后12小时开始, 时间为14天, 覆盖麻袋, 浇水充分保温保湿;墙柱混凝土在浇后24小时后拆掉模板。挂上麻袋, 浇水养护, 时间为14天。3.5.3安排专人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3.5.4 安全及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4 质量保证措施

4.1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严格执行市住宅局关于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 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应为大厂旋窖、有准用证的名牌水泥, 石子为级配碎石, 粒径为10~30mm;砂为中粗砂, 其砂率控制在38~45%之间, 含泥量不大于3%;减水剂为优质名牌产品, 所有原材料按规范要求分批检验, 并挂牌标识。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泥用量不能小于300kg/m3;混凝土坍落度为6~8cm, 不加粉煤灰, 水灰比 (包括外掺材料) 不超过0.5, 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4~5小时, 混凝土配合比在正式生产前必须连同原材料检验报告一同送监理工程师和甲方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认可, 未经审定的配合比报告不准正式投入生产。

4.2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使用专用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 途中运输时间为从混凝土倒入混凝土车的时刻起至进入现场倒进料斗的时刻止, 时间间距不能大于一小时, 超过一小时现场不能签收。混凝土在倒入混凝土车内或倒入现场混凝土料斗内过程中, 严禁加水和外加剂, 途中运输车不断地搅拌混凝土, 避免离析。到现场时, 每车混凝土必须检验混凝土坍落度, 并作记录。运输时间的认可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测定须有混凝土厂家派现场的代表与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监督、并签字, 监理单位抽检。

4.3 完善浇筑指挥系统

收料员应挂牌标明混凝土的标号、使用部位、混凝土数量、浇灌时间、值班人员、各方联系电话等, 同时应对照技术要求对送至现场的混凝土进行签收。试验员做好坍落度的检查及记录, 对每一车混凝土的出厂时间、到达时间、坍落度检测结果、数量及验收人员签名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予以退回。按规范要求, 留置混凝土试块。最少有1组为同条件养护。

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浇灌路线进行施工, 连续浇灌, 以保证混凝土浇灌不出现冷缝。出现问题及时与项目部负责人联系。

4.4 各配合工种要到职到位, 尽心尽责, 电工

要保证照明及用电的安全及连续性, 木工和钢筋工应及时调好模板及钢筋, 发现严重问题应及时报告, 机修工应保障和及时排除机械故障, 同时, 水电等安装工种也应派人跟班检查, 发现有损坏的线管等, 应及时维修好。

4.5 尽量避免雨天施工, 雨天施工应备足雨

布, 如雨势过大, 应留置施工缝, 停止浇灌, 并用雨布保护未到终凝的混凝土。

4.6 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待其终凝后 (≥

1.2N/mm2) , 才允许上人上荷载到平台进行下一道工序, 不得在终凝前扰动混凝土。

5 安全措施

5.1 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水鞋、戴手套。

5.2 电源线不得拖地, 电缆不与钢筋直接接触。

5.3 所有施工机械必须由电工、操作工预先调

试, 正常运转后方可投入使用。机械设备的防雷接地确保牢固可靠。

5.4 靠近外架处施工时应注意检查防护是否牢靠。

5.4 楼板上的洞口应预先用钢管、木枋或安全网做好防护及醒目标记。

5.6 夜间施工应准备足够的照明灯。

5.7 上岗前, 工长、班长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6 结论

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 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 其作业面尤为狭窄, 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 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 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

摘要:在无法适用泵送混凝土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高层住宅,施工技术

浅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篇2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配料;管道敷设;管道堵塞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在我国 发展 很快,并已在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工程中广泛地应用,经试验 研究 和工程实践说明,泵送混凝土不仅与砂、石、水泥、泵送剂等材料标准有密切关系,并须有连续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泵输送管的选择布置,泵送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泵送与浇筑等要求较高。

1.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

1.1骨料的级配

骨料级配对泵送性能有很大的 影响 ,必须严格控制。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泵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管道内径的 1/4~1/3。如果混凝土中细骨料含量过高,骨料总面积增加,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才能全部包裹骨料,得到良好的泵送效果。细骨料含量少,骨料总面积减少,包裹骨料的水泥浆用量少,但骨料之间的间隙未被充满,输送压力传送不佳,泵送困难。

1.2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不仅要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且要有一定量的水泥泵浆作为润滑剂。它在泵送过程中的作用是传递输送压力,减轻接触部件间的磨损,减少磨擦阻力。水泥用量一般为270~320kg/m3。水泥用量超过320kg/ m3,不仅不能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反而会使混凝土粘度增大,增加泵送阻力。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可添加岩石粉末、粉煤灰、火山灰等,一般常掺加粉煤灰,根据经验,粉煤灰的掺量为35~50kg/m3。

1.3水灰比、坍落度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应限制在0.4~0.6,不得低于0.4,水灰比大,混凝土稠度减小,流动性好,泵送压力会明显下降,但由于在压力作用下,混凝土过稀,骨料间的润滑膜消失,混凝土的保水性不好,容易发生离析而堵塞管道,因此应限制水灰比。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要适中,常用坍落度为8~15cm,以9~13cm为最佳值,坍落度大于15cm应加减水剂。

2.混凝土输送泵的选型和布置

2.1混凝土输送泵的选择

目前 我国使用的混凝土泵机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布料杆可行走的泵车,另一种是牵引式固定泵。泵车的机动性强、移动方便,但价格较贵。固定泵机动性差,布泵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但价格较低。

2.2泵机的布置

在选择泵机位置时,要使泵机浇灌地点最近,附近有水源和照明设施,泵机附近无障碍物以便于搅拌车行走、喂料。泵机安装就位,最好在机架底部垫木块,增加附着力,以保证泵机稳定。泵机周围应当有一定空间以便于人员操作。泵机安装地点应搭设防护棚。

2.3泵机与搅拌车的匹配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装载量有5m3和6m3两种。搅拌车在灌入混凝土后,搅拌筒做低速转动,转速为一定值,然后将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由于搅拌站与施工现场有一段运送距离,并且搅拌车的出料量与泵机输送量有一定的差值,因此存在泵机与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匹配问题。

3.现场输送管道的敷设

管道的敷设对泵送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现场布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更应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超过180°,并不得扭曲。

3.2泵机出口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弯头,转向垂直运输,垂直管与水平管长度之比最好是2:1。水平管长度不小于15m。

3.3泵机出口不宜在水平面上变换方向,如受场地限制,宜用半径 1m以上的弯头。否则压力损失过大,出口处管道最好用木方垫牢。

3.4垂直管道用木方、花篮螺栓、8号线与接板的预留锚环固定,每间隔3m紧固一处,垂直管在楼板预留孔处用木楔子楔紧,否则会影响泵送效果。

3.5施工面上水平管越短越好,长度不宜超过20m。否则应采取措施。

3.6变径管后至少第一节是直管、水平或略向下倾斜,然后再接弯道。泵送高度超过 10m时在变径管和立管之间水平管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4.混凝土的输送

4.1泵送前的准备工作

(1)在泵送前要对泵机进行全面检查,进行试运转用系统各部位的调试。以保证泵机在泵送期间运转正常。

(2)检查输送管道的铺设是否合理、牢固。

(3)在泵送前先加入少量清水(约10L左右)使料斗、阀箱等部位湿润,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浆,一般配合比为1:2。泵浆的用量取决于输送管的长度。润滑阀箱需砂浆0.07m3,润滑30m管道需砂浆 0.07m3。管道弯头多,应适当增加砂浆用量。

4.2泵送作业

(1)泵机操作人员要经过严格训练,掌握泵机制工作原理及泵机制结构,熟悉泵机的操作程序,能处理一般简单事故。

(2)泵机用水泥砂浆润滑后,料斗内的泵浆未送完,就应输入混凝土,以防空气进入阀箱。如混凝土供应不上,应暂停泵送。

(3)刚开始泵送混凝土时,应缓慢压送,同时应检查泵机是否运转正常,输送管接头有无漏浆,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泵检查。

(4)泵机料斗上应装有滤网,并派专人负责以防过大石块进入泵机。发现大石块应及时拣出,以免造成堵塞。

(5)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充满料斗,料斗内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口20cm。如混凝土供应不上,泵送需要停歇时,每隔10min 反泵一次,把料重新拌合,以免混凝土发生沉淀堵塞管道。

4.3清洗

泵机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清洗干净。清洗泵机时要把料斗里的混凝土全部送完,排净混凝土缸和阀箱内的混凝土。在冲洗混凝土缸和阀箱时,切记不要把手伸入阀箱,冲洗后把泵机总电源切断,把阀窗关好。

5.管道堵塞原因及防止措施塞

(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过多,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坍落度变化大,都容易引起管道堵塞。

(2)管道敷设不合理。管道弯头过多,水平管长度太短,管道过长或固定不牢等都可使堵塞发生。

(3)泵送间停时间过长,管道中混凝土发生离析,使混凝土与管道的摩擦力增大而堵塞管道。

5.1堵塞部位的判断

(1)前面软管或管道堵塞。泵机反转时,吸回料斗的混凝土很少,再次压送,混凝土仍然送不出去。

(2)混凝土阀或锥形管堵塞。进行反向操作时,压力计指针仍然停在最高位置,混凝土回不到料斗中来。

(3)料斗喉部和混凝土缸出口都堵塞,主回路的压力计指针在压送压力下,活塞动作,但料斗内混凝土不见减少,混凝土压送不出去。

5.2防止管道堵塞措施及解决办法

(1)在料斗上加装滤网,防止大石块进入料斗。

(2)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发生较大的变化。

(3)泵机操作期间,操作人员必须密切注意泵机压力变化。如发现压力升高,泵送困难。即应反泵,把混凝土抽回料斗搅拌后再送出。如多次反泵仍然不起作用,应停止泵送,拆卸堵塞管道,清洗干净再开始泵送。

堵管的常见原因:

非泵送混凝土 篇3

1 施工工程的介绍

通过以某高层住宅工程的施工为例,对高层住宅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这一工程的具体概况是:建筑物主要有50层,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先参考业主的意见,对混凝土施工的塌落度也是有着要求的,必须要在6~8cm之间,犹豫空间的狭窄性,必须要改变施工的方式,采用非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本文就是对这一工程的施工措施进行研究,让工程能够在不使用机泵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工程的施工。

2 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非泵送混凝土的技术施工中,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参与工程的施工方案中,在确定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将施工方案交由领导审批,只有合格才能够使用这种施工方案;b.施工单位在钢筋施工之后,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对钢筋工程进行验收,只有达到合格标准,才能够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如果没有达到合格标准是不能够进行混凝土的施工的,这样的工程极容易发生工程事故;c.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密切的配合,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如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工程的寿命就会减少;d.混凝土浇筑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找专业的浇筑施工人员,这些人有着多年的经验,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e.混凝土的施工对原材料的要求是严格的,原材料在采购的时候,需要对采购的厂家进行调查,确保原材料的标准,满足工程施工的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的物质方面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a.要准备工程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例如塔吊、电梯、水泵等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设备,这些设备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验,必须要合格才能投入使用。b.在高层建筑中还需要准备水电工程,水电设备是工程施工中必要的设备,如果没有这些设备是无法对工程进行施工的。c.混凝土的量需要准备充足,不能耽误施工的进度。d.与工程有关的人员需要到施工现场,与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协调,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 混凝土的浇筑

3.1 垂直运输时间的计算。

混凝土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计算垂直运输的时间,这样可以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涉及到很多的环节,需要对这些施工环节进行把握,将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计算准确,在使用塔吊垂直运输的过程中,记录运输的时间,在标准的时间下,让每一个标准层的混凝土的面积为200m3,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准时完工。

3.2 作业限制时间。

有很多的工程或受到地域的限制,在本工程中就需要考虑到地域的限制,有些施工是比较困难的,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有些工程的施工是比较顺利的,这样使用的时间就比较少,如果在本次工程的施工中,对工程施工的时间进行了限制,每天的工作时间为凌晨6点到晚上的11点,每天都要有17个小时的施工时间。

3.3 标准层施工段的划分。

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已经对这次工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这次工程的施工特点,有些施工的浇筑可以采用分块浇筑的方法进行,分块浇筑需要留有适当宽度的施工缝,这样的施工方式在本工程中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3.4 施工缝的预留。

施工缝在工程的施工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高层住宅的施工中需要对施工缝进行预留,因为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工程施工的难度加大,会影响施工的进度,这样施工人员就会采用分块浇筑的方式,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如果无法实现连续浇筑就要采用分块浇筑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的质量,施工缝的预留对施工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浇筑的顺利也要从次梁开始,向着楼板的方向进行施工,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缝位置能够真正吻合实际施工标准,在梁板模板支设施工完成之后,要在模板上留出准确的施工缝位置,从而避免混凝土在浇灌过程时出现流淌的现象。

3.5 混凝土浇筑顺序

3.5.1 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3.5.2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

3.5.3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3.5.4 浇筑混凝土时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

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3.5.5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4 安全及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4.1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执行市住宅局关于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应为大厂旋窖、有准用证的名牌水泥,石子为级配碎石,粒径为10~30mm;砂为中粗砂,其砂率控制在38~45%之间,含泥量不大于3%;减水剂为优质名牌产品,所有原材料按规范要求分批检验,并挂牌标识。

4.2 混凝土运输。

对于混凝土的运输过程,要配有专门的混凝土运输车辆,要对运输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左右,如果超过规定的时间,施工现场就不能正常签收和使用。其次,混凝土在倒入车内时,禁止添加水和其他外加剂,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搅拌作业,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非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高层住宅标准层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是高层住宅标准层质量的保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建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徐英辉,肖旺成.非泵送混凝土浇注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4).

非泵送混凝土 篇4

【关键词】墙体;建筑结构;现浇混凝土;泵送混凝土

在现代化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高层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表面经常会因为混凝土气泡而产生外观影响,甚至是影响到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工程施工建设中,由于绝大部分建筑工程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墙体施工技术,这一施工技术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美观性、强度和刚度要求更为严格,国内有关的工程规范也对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为此在施工中明确墙体表面气泡的影响,探讨有关气泡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混凝土表面气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在当前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预拌混凝土,经过现场苯送至施工操作层进行混凝土浇筑,当墙体模板拆除之后,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混凝土表面有着许多气泡存在,这就使得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麻面问题,不仅影响到结构美观性、整体性,甚至是给混凝土结构抗冻性和耐久性造成巨大的影响,就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原材料

1.1、水泥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水泥可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拌合中采用较小水泥用量或者表面积小的水泥,则最终使得拌合物内部的气泡很难上升溢出,这就使得内部气泡较多,给混凝土结构麻面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1.2、模板

在工程施工中,如果所选用的模板表面不够光滑、表面脱模剂的粘接度大而将气泡黏住,也会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气泡没法及时的溢出;若是在工程施工中采用钢模板在,则需要采用油性脱模剂,在振捣的过程中内部自由水以及气泡也应当向着两侧部位滑动,这就容易使得从混凝土内部溢出的气泡存在模板表面,在拆模的时候则紧随着模板拆除而排出。

1.3、混凝土和易性差

在混凝土拌和的时候,如果材料和易性不佳的话,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离析泌水问题,最终导致硬化之后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麻面和蜂窝。

2、搅拌时间

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拌和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在搅拌的时候时间过短的化,则很容易导致混凝土材料搅拌不均匀,这就使得内部气泡的密集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因而不利于气泡的排放,若是搅拌时间过程,则容易引起混凝土内部含有气泡的增加。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做好搅拌时间的合理控制便显得十分重要。

3、温度变化

一般而言,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混凝土在硬化的时候必然会受到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而产生温度变动。同时在这个环节也极容易受到周围温度、湿度的影响而产生收缩和膨胀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还会造成混凝土出现收缩或者是膨胀裂缝,且该类气泡是一种随着温度变化而扩张和合拢的特征。在这些气泡扩张和收缩的时候,如果环境温度过低,那么气泡体积会变小,承载力变大且不容易形成联通气泡破裂,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强度小于气泡强度则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导致周围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但当水泥浆体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则不在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若此时恰逢气泡体积最大则将导致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且该类现象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更为明显。

4 施工工艺

墙体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分层厚度浇筑,其每层浇筑厚度一般为300-500mm,施工中若浇筑层厚较大则会导致气泡行程过长,因而在正常的振捣时间不能将气泡完全排出因而增加了表面气泡现象发生;

泵送混凝土一般搅拌和浇筑地点距离较远,因而在其出仓到浇筑时混凝土坍落度已发生较大损失,粘稠度已明显增加,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泡排放。

二、气泡的防治措施

1 原材料控制

水泥。水泥的选用应首选硅酸盐水泥,应严格禁止采用为了增加水泥细度而在粉磨时增加木钙等助磨剂生产出的水泥,避免由于助磨剂的存在引起引气作用导致产生大量气泡而形成墙体表面气泡;

骨料。应选用强度高、连续级配好且含泥量不超过0.8%及不含杂物尤其是有机杂物的粗骨料,其骨料粒径应控制在0.5-25mm范围内,应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大粒径骨料,使其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其细度模数不应低于2.5,含泥量不能超过2%,并且不应含有杂物。

2 降低粘稠度

混凝土粘稠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气泡的产量及外逸难易程度,而其粘稠度受水灰比、砂率以及胶结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等影响。其中水灰比是影响气泡尺寸和间距的重要因素,在混凝土墙体拌合物水灰比配置时应尽量采用高等级水泥以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拌合物粘稠度与自由水量,同时由于混凝土内气泡尺寸随水灰比降低而减小,随水灰比增大而增大,且水灰比越大其气泡间距也越大。

3 控制和易性

为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应尽量按照实验确定的配合比使用电子计量对原材料进行科学计量投料,拌合过程中严格控制拌合时间,并随环境温度变化及气候影响来随时抽检粗细骨料的含水率,以便于及时调整用水量,以尽量保证其最终坍落度控制在160±20mm范围内。

4 施工工艺

拌合。高温季节应对粗细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并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以避免由于搅拌不均匀导致外加剂等在内部不均匀分布,而导致其在混凝土内片面其作用而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前需进行二次调配时则更应加强对混凝土的搅拌以保证其均匀性;

运输。混凝土运输应有必要的夏季防晒、防雨,冬季保温、防雨雪措施,以避免造成坍落度或温度损失过大而不能满足入模要求,应选用平坦的道路进行运输避免由于道路不平导致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

浇筑。应根据结构类型、钢筋配置状况及混凝土品质等选用合适的浇筑方法,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为了使内部气泡及时外排应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应控制在300-500mm范围内;混凝土入模时不可集中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其下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等下料避免出现自由下落高度过大;

振捣。振捣分振动台振捣和人工振搗两种,振捣台振捣虽效果好但其成本高且不易施工而一般不采用;人工振捣可以实现边角及有弧度的部位振捣充分,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气泡现象,振捣过程中应保证插点均匀排列,并当墙体厚度超过250mm时采用梅花形布置,墙体较薄时采用一字型布置。

三、结语

在混凝土墙体施工时应从原材料、控制混凝土粘稠度、和易性以及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工等方面严格控制,才能最终对墙体表面气泡现象进行有效预防,实现混凝土墙体的外观及结构质量,最终实现其经济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慧春.水泥混凝土构件表面气泡的防治措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03):111-112.

[2]项翥行.建筑工程常用材料试验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85—96.

非泵送混凝土 篇5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均质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裂缝控制技术的难度增加了。大量的施工实例及调查研究表明,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情况比较普遍,且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率在7~10%,有的高达15%左右,这些裂缝的存在,常常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结构产生有害的影响,严重的裂缝将会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应该引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非结构性裂缝的成因分析,提出了裂缝的控制措施。

1 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非结构性裂缝控制成因

1.1 泵送商品混凝土特性

泵送商品混凝土由干硬性、预制化转为泵送高流态整体现浇施工,水泥用量、水用量增加,体积稳定性成比例下降(温度收缩变形显著增加)。此外,泵送商品混凝土及水泥向早强、高强发展,水泥强度不断提高,水化速率加快,水泥用量不断增加,抗压强度显著提高而抗拉强度滞后于抗压强度,拉压比降低,弹性模量增长迅速,容易引起裂缝。

水泥标准的修订,使水泥的活性、细度和早期强度均有所增加,导致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显著增加[收缩由(200~300)×10-6增加到(600~800)×10-6]。而且为了满足泵送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粒径减小,砂率提高,坍落度加大等客观因素导致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

1.2 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还未硬化,仍处于可塑状态时产生的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塑性状态时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的,一般宽度为0.1~3 mm,从外观分为无规则网络状和稍有规则的斜纹状或反映出混凝土布筋情况和混凝土构件截面变化等规则的形状,深度一般3~10cm,塑性裂缝的出现,开始是比较浅的,裂缝的宽度也比较小,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

1.3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泵送商品混凝土在硬化后,水泥石的毛细管空隙,在干燥过程中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产生体积收缩,体积收缩增大,混凝土会产生开裂。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时,由于周围约束存在,使混凝土产生约束应力,如果这个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产生收缩开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停止养护开始的,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增多。干燥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缩减愈合,因此如果裂缝宽度不大于规定指标,对结构不致构成危害。

1.4 温度变化影响

混凝土与其它材料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释放出较多的热量,混凝土为热的不良导体,散热较慢,混凝土板内温度较板面高,这使内部混凝土体积产生较大膨胀,而外部混凝土随着气温的降低而收缩,内部膨胀和外部收缩相互制约,在板面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从而产生楼板裂缝,也可能深入甚至贯穿板面,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防水性和耐久性。温度裂缝还受季节施工的影响,如果冬季施工中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寒潮袭击),混凝土表面急剧降温而收缩,而内部混凝土降温慢,表面混凝土将受到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拉应力,严重时产生裂缝。

1.5 施工过程影响

施工单位为满足进度要求,往往现场混凝土浇筑后没有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就开始后续施工或堆放临时荷载,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凝结硬化初期,抗拉强度低,遇模板支柱松动下沉或施工时局部堆料较多,在薄弱部位产生不规则放射网状裂缝。泵送依次分层浇筑混凝土时经常需要拆装管路,牵动软管布料及排障等,操作人员来回在钢筋上走动会踩动钢筋或碰动预埋件。另外,输送管道下部的模板和钢筋,因不断受到泵和输送管的脉动冲击,使配管下面的钢筋和模板沿混凝土运输前进方向变位和移动,使初凝后的混凝土形成裂缝。

2 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非结构性裂缝的控制对策

2.1 泵送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2.1.1 水泥品种的选择

优先选用C3A含量低的中、低热的普通水泥或复合、矿渣水泥等,除冬季施工外,不宜选早强型水泥,也不宜采用火山灰水泥,因为火山灰水泥需水量大,易泌水。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C3A)不宜大于8%,使用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2.1.2 掺合料品种的选用

要求商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包括掺合料),商品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增加,这就意味着产生裂缝隐患存在。为减少和控制产生裂缝的根源,必须掺入矿物掺合料,如磨细矿渣粉、沸石粉、粉煤灰等,来降低及延缓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增强混凝土抗裂性。

2.1.3 骨料

宜选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符合标准要求的中砂为宜。在不影响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前提下,尽量控制砂率,不要太大,—般不应大于40%,在37~40%内为宜。

—般板类结构钢筋含量不多,易于浇筑成型,所以粗骨料以连续粒为好,单粒级不宜配泵送混凝土。此外,楼板类结构混凝土内含粗骨科应比梁柱结构混凝土的含石量多些,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2.1.4 商品混凝土用外加剂

选具有引气、缓凝的泵送剂、减水剂等,宜选用收缩率比较小的聚羧酸盐类减水剂或减缩剂。此外,根据施工气温、环境、混凝土强度考虑混凝土缓凝时间,一般最少缓凝4 h以上,夏天高温季节缓凝时间可适当延长些,主要是缓凝初凝时间。

2.2 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控制

2.2.1 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时,必须采取措施,如采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度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

(3)按规范要求加强振捣,不能过振、欠振、漏振。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大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 h应当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2.2.2 进行抹压控制

(1)混凝土振捣完毕,待混凝土初凝前或接近初凝时,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进行三次抹压:第一次用2 m长的木刮板刮平;第二次用铁滚筒滚压,用以提浆,使上下层混凝土均匀;第三次在收水以后,再用木抹子搓压,弥合已出现的干缩裂缝。

(2)如果发现干缩裂缝出现,混凝土表面开始硬结,人工抹不动时,可采取平板振捣器进行二次振捣的方法,使混凝土进—步密实化。混凝土表面处理,其关键是要掌握混凝士初凝时间。此外,二次振捣会破坏混凝土结构,其实混凝土在初凝前后,在水泥晶胚开始形成时进行二次振捣,反而有利于水泥晶胚为中心形成新的更密实的混凝土结构,更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2.2.3 抛石控制

据有关资料介绍,如发现干缩裂缝出现的快又多时,可采用抛石法来控制和弥合干缩裂缝,即在混凝土楼板面层上抛大中石子(20~40 mm),然后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每立方米混凝土抛石子150~200 kg,平均每平方米抛15 kg左右,抛石作法以消除混凝土早期裂缝很有效,亦可用粗砂或豆石满铺—层来约束干缩裂缝的产生。

2.2.4 加强早期养护

由于商品混凝土楼板的表体比较大,而且在高处,过大的风速会加快水分的蒸发,加剧混凝土的干缩,使得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大。因此,必须加强早期保湿养护,防止因水分大量蒸发而产生干缩裂缝。当混凝土初凝后,即表面收水后,用手轻按混凝土无手印时,就可浇水或保湿养护。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板的收缩影响很大,有资料显示,养护14 d的收缩比养护3 d的收缩可降低约20%左右。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确保养护期,一般养护时间在7 d以上。

2.2.5 严控楼板面加载时间。

在以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以前,不得上人和进行下道工序,以防止产生贯通裂缝。春季施工时,混凝土达到1.2 MPa,一般需要30 h,夏季施工时一般需要20 h。同时,留置好混凝土试块,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GB50204-2002规定的拆模强度等级不得拆模。

3 结语

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的非结构性的裂缝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发生的比例比较大,影响因素繁杂,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各种问题发生的随机性也很大,对于裂缝的控制主要涉及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施工、养护等诸多因素。通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严格遵守强制标准,按施工程序及规范的要求施工,裂缝可以控制在最少范围内。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泵送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非结构性裂缝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综合分析了此类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防止该类裂缝出现的各种措施,以有效减少和避免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关键词: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非结构性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孙跃生,仲朝明,等.混凝土裂缝控制中的材料选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冯乃谦,顾晴霞,等.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韩素芳,耿维恕,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绿色泵送混凝土的研究 篇6

绿色泵送混凝土主要是利用新疆当地量大、面广和环境危害大的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等作为细掺料,采用优质高效外加剂以及天然砂石等原材料与普通42.5R水泥配制成绿色泵送混凝土,配制的绿色泵送混凝土具有可泵性、强度达到C60、工业废渣粉煤灰掺量达到胶凝材料的30~35% (代替30~35%的水泥) 。

1 试验原材料

1.1 水泥

采用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2.5R普通水泥,细度80μm筛余0.3%,初凝时间157 min,终凝时间217 min, 28 d抗压强度51.6 MPa, 28 d抗折强度6.1 MPa;采用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52.5R普通水泥,细度80μm筛余0.3%,初凝时间147 min,终凝时间232min, 28 d抗压强度61.5 MPa, 28 d抗折强度9.1 MPa,化学成分见表1。

1.2 粉煤灰

采用新疆红雁池电厂干排一级粉煤灰,细度为0.045mm,筛筛余1.0%,比表面积8 870 cm2/g,需水量比92%,含水量0.2%,化学成分见表1。

1.3 矿渣粉

采用新疆钢铁公司生产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细度为0.045 mm筛筛余0.8%,比表面积4 050 cm2/g,流动度比107%,7d活性指数57%,28d活性指数90%,化学成分见表1。

1.4 骨料

(1) 细骨料。采用乌市乌拉泊砂石场水洗河砂,细度模数2.7,属中砂,含泥量2.1%,含水量0.9%,表观密度为2 680 kg/m3。

(2) 粗骨料。采用乌市乌拉泊砂石场水洗河卵石,最大粒径25 mm,含泥量2.1%,含水量0.9%,表观密度2740 kg/m3,针片状含量5%,压碎指标2%。

1.5 外加剂

采用复合外加剂。

1.6 水

采用普通自来水。

2 粉煤灰掺加量对配制的绿色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粉煤灰单独掺入配合比中替代水泥量达到3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替代量超过3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有下降趋势。但当粉煤灰替代水泥量较低时,即20%以下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表现较低,即掺10%时,28 d抗压强度为58.9 MPa,掺20%时,28 d抗压强度为60.4 MPa。

3 单掺、双掺和复掺细掺料与外加剂对绿色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表2中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配合比单独外掺外加剂较双掺外加剂和粉煤灰的抗压强度偏低,其28d及以后的抗压强度也较复掺 (即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 的高。

4 不同工业废渣掺量对绿色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工业废渣细掺量对绿色泵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基本一致的。编号4是掺入30%的粉煤灰替代配合比中的水泥,编号7是掺入30%矿渣粉替代配合比中的水泥,两者替代水泥量是相等的,表现出掺入粉煤灰的抗压强度较掺入矿渣粉的略高。

5 绿色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拌和性能的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粉煤灰工业细掺料的掺入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即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均相应的延长。外加剂的掺入可增大混凝土塌落度,利于运输和泵送;外加剂和工业废渣细掺料的掺入可减少混凝土的分层泌水现象,编号8, 9掺入外加剂和工业废渣细掺料的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编号为1的拌和物湿密度基本相同。

总之,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配制的编号为8, 9的绿色混凝土较编号为1的普通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水胶比,高的坍落度,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并且配制绿色混凝土不分层泌水。

6 绿色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比较

表4的试验数据表明,绿色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着养护龄期的提高不断地增长,并高于同龄期的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提高,轴心抗压强度亦相应的提高。早期绿色泵送混凝土的轴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基本接近,差距较小,但到后期较普通混凝土有较大的提高,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比值也有所提高,表现出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细掺料的后期强度效应。粉煤灰细掺料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与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相类似;一般是早期偏低,后期逐渐提高。

7 绿色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的比较

从表5列出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绿色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提高,其抗折强度也不断提高,但提高的很缓慢。编号8、9绿色泵送混凝土的折压比分别为1/7.1和1/7.3,与编号1普通混凝土的折压比1/6.5基本接近。

8 绿色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劈裂抗拉的比较

从表6中可以看出,随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提高,其劈裂抗拉强度随之提高,但提高的速度缓慢。表中编号为8、9的绿色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编号为1的普通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基本相近,但其拉压强度比较编号1的普通混凝土偏低。

9 绿色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试验

从表7中可以看出,掺入粉煤灰等细掺料的绿色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早期收缩值大,但到后期 (56天) 收缩值基本相近,收缩曲线随着龄期的延长趋于平缓。

1 0 绿色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比较

1 0.1 抗渗试验

将编号为8、9和1的3组混凝土试块,均逐级加压至2.0 MPa并且恒压8 h后无渗水现象,经破型测定编号为8、9的绿色混凝土透水深度介于10~22 mm之间,编号为1的普通混凝土透水深度介于66~80 mm之间,表明本研究的绿色混凝土达到了P 20级的抗渗等级,并优于普通混凝土。

1 0.2 碳化试验

将编号为8、9和1的混凝土试件放入人工碳化箱碳化28 d,经试验,除混凝土试件表面完全碳化以外,破型后,编号为8、9绿色混凝土和编号为1的普通混凝土均无碳化,其碳化深度为0。

1 0.3 抗冻性

将编号为8、9绿色混凝土中掺入了高效减水剂和30%的粉煤灰,其抗冻性超过对比编号1的普通混凝土。在-20℃时编号为8、9绿色混凝土抗冻等级满足300次冻融循环要求,其相对动弹性模数分别为90.2%和92.4%。而编号为1的普通混凝土的抗冻等级仅满足100次冻融循环要求,其相对动弹性模数分别为95.2%,冻至150次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数下降很快,达49.6%。

1 1 社会效益

此成果利用了工业废渣可节约水泥降低成本,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抗渗和抗收缩等方面的耐久性能,改善预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避免混凝土因泵送困难和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给商品混凝土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免增值税可获得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此成果直接利用了工业废渣,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开发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的新途径,不仅形成新的经济增长领域,而且改善和提高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保证了建筑工程材料持续健康地发展;此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使预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发挥出优异特性,而且会促使我区混凝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摘要:绿色泵送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 是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 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 选用优质原材料, 在严格的质量管理的条件下配制成的, 可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及大跨度高等级的建筑工程中, 除了水泥、水、集料以外, 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细掺料与外加剂, 并充分增强绿色程度, 即添加一定数量的工业废渣, 以节约更多的资源、能源, 既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又保证了混凝土的耐久性、适用性、各种物理力学性能和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绿色,泵送,高强,高性能

参考文献

[1]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2]朱清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研制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9.

[3]谷章昭.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M].

[4]陈君泰.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复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M].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篇7

1 施工特点

1) 施工快速、周期短。如1998年福大化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综合楼承台地梁混凝土体积252 m3, 要求一次浇完不留施工缝, 原计划用一台0.4 m3搅拌机要2天3夜才能完成, 实际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仅用8 h就完成了。2) 质量好。由于泵送施工采用流动混凝土, 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 故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不易被钢筋阻挡, 稍加振动混凝土就可达到密实, 拆模后其混凝土表面的光滑程度比普通混凝土好得多, 质量比普通混凝土好。3) 节省人工, 提高功效。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减少了二次倒运, 减少了工人工作的劳动强度。据经验统计泵送混凝土施工的速度达到了8 m3/工~15 m3/工, 比普通的混凝土浇灌施工方法提高功效3倍~5倍, 可比正常施工浇灌方法节约人工1/2~3/4。4) 方便施工, 不受场地条件限制。泵送混凝土施工只要合理布置好管路或浇筑泵车的线路, 就可把混凝土浇灌到任何地点, 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如:施工现场狭小, 道路不良的地方都不必担心会影响泵送施工。5) 对混凝土的特殊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 除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有严格的要求, 还对骨料的最大粒径、试配、砂率、水泥用量有一定的限制。为使混凝土流动, 还需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外加剂。6) 需要严密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性比较强, 故对施工人员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施工技能, 具有科学的施工管理措施, 否则, 一旦发生事故将措手不及。

2 施工工艺

2.1 泵送方式及泵送管的选择

混凝土输送泵有固定式和泵车两种, 选用时主要根据工程对象和具体条件而定。施工时场地较空旷, 便于泵车移动的浇筑地点可选用泵车;而对于场地狭窄的地方则采用固定式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管的直径 (国产) 一般有100, 125, 150等三种规格, 并配拐弯角度的短管有15°, 30°, 45°, 60°, 90°, 采用时主要根据混凝土中骨料粒径和场地情况而定。一般要求管径大于最大粒径的3倍。

2.2 管路布置

对于泵车的管路布置要求:一般是整个线路布置尽量短、顺直, 少用弯管;如要使用弯管, 其曲率半径尽可能大。

对于固定式泵送混凝土时, 在垂直管中, 混凝土泵的输送压力不仅要克服混凝土在管内流动的摩擦力, 同时还要克服混凝土在输送高度范围内的重力。故在布管时垂直管道应加以固定, 固定间距为3 m左右。垂直管在楼板预留孔处用木楔子楔紧, 在墙及柱上每节管子不得少于一个固定点, 垂直管下端的弯管, 不能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应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的管重量, 否则会影响泵送效果。

2.3 配合比设计

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样, 主要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最重要是必须满足泵送要求,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 低于200号不适宜配置成泵送混凝土。因低标号的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较少, 对于混凝土流化后的和易性较差, 不能满足泵送需要。2) 为避免混凝土流化后的分层、离析现象的产生, 对泵送的混凝土中的砂率要求要比普通混凝土高4%~6%, 有时甚至更高。3) 对每立方米混凝土中, 其细骨料须过0.315 mm筛孔微粒含量之和不少于15%, 粗骨料宜用连续级配的石子, 其最大粒径的选择要同时满足输送管的内径, 结构截面最小尺寸与钢筋间最小净距对骨料的要求, 并随泵送高度的变化递减, 应严格控制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注意避免使用碱性骨料。4) 采用粉煤灰作为外加剂。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可起到代替部分水泥的作用, 同时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得到改善, 故可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事实上, 根据这一推理已将粉煤灰广泛用于流态混凝土和其他混凝土中。5) 水胶比与胶结材料总量不仅对混凝土可泵性有影响, 而且影响混凝土强度与耐火性。水胶比过大或胶结材料过少, 混凝土的保水性差, 压力下容易离析泌水, 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层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一般来说, 水胶比在0.45~0.60或胶结材料总量在450 kg/m3左右。6) 含砂率。细骨料的含砂率是泵送混凝土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一直采用的混凝土设计标准是低坍落度, 低砂率。实践证明, 随着含砂率的增加, 强度和坍落度都随之减小, 但影响幅度较小。试验证明含砂率低的混凝土比较容易离析, 不易于泵送, 含砂率太高需要增加水泥的用量。

3 泵送施工注意事项

1) 事先必须对泵机操作人员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及技术交底。2) 在安装泵送管时, 应检查管中是否有残留物, 尤其是弯管, 如有则应清除。管道接口处应加密封橡胶, 避免混凝土出现漏浆现象。3) 要求管道布置应牢固, 以减少泵送混凝土时其压力受到损失。4) 泵送混凝土时, 首先要在储料斗内装入清水并把水从管道内泵出, 起到清洗管道的作用。再向料斗内加入水泥砂浆 (水泥∶砂=1∶1或1∶2) 润滑泵机和管道。5) 夏季施工时, 对暴晒的水平管段采取覆盖、淋水降温等措施, 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冬季施工时要对泵管采取防冻措施, 如用草袋包扎等。雨季施工时要经常测定骨料的实际含水率, 及时调整粗细骨料与水的实际用量, 以避免坍落度的波动, 防止强度的损失。运输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雨水自出料口反流进混凝土中。6) 暂时中断泵送混凝土时, 要采用倒泵, 使管中混凝土形成前后往复运动, 以保持良好的可泵性。高温季节施工, 倒泵时间间隔应小于5 min。7) 有条件时, 最好设一台备用泵, 以防止泵机临时出现故障。8) 泵送混凝土完毕应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布料器及管。管道拆除后, 应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9) 对施工中途新接驳的输送管, 应清洗管内杂物, 并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管道。

4 经济效益分析

从工程上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的经济效果看其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 可大大缩短工期;而且大量节约劳动力, 从开支上讲, 可减少个人工资的支付;还有流动性大、振捣密实, 可避免结构上二次修补费用;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 从而可取代大约10%~15%的水泥用量, 而且降低了水化热及流动性, 也可降低工程的成本;泵送的最大特点为其可一次性连续施工浇筑混凝土至现场, 从而减少了混凝土的二次倒运费用。但由于混凝土泵的价格昂贵、台班费用高、对材料要求高, 若采用商品混凝土需配备或租用混凝土输送车, 并增加混凝土的运费具有一次性投资量大的特点, 从而影响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范围。比如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中应用混凝土泵, 由于其利用率高, 设备占用台班少, 大量节约劳动力及通过利用率来进行对混凝土泵的折旧而达到经济效益效果;而在一般多层建筑, 其混凝土量少且分散, 由于其利用率低, 所以对企业而言是不经济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建筑事业也不断得以完善发展, 高层建筑也不断增加, 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 我们应该看到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可加速施工进度, 提高工程的质量, 减少劳动力用量, 降低原材料损耗等优点, 从而给我们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占斌.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 2006, 32 (13) :106-107.

[2]郝玉强, 赵海绒.浅析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 2006, 32 (5) :127-128.

浅析长距离泵送混凝土 篇8

1 原材料

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构成为水泥、骨料等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 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做起。在此前提下, 我们对配合比进行了设计。

2 配合比设计

2.1 对于原材料的要求

商品混凝土必须满足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的规定, 对于Ⅱ类工程“使用B类低碱活性集料配制混凝土。

(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 骨料:石子, 应用5~25mm连续级配碎卵石。针片状颗粒含量≤10%, 含泥量小于1%, 泥块含量小于0.5%。砂:应采用中砂, 含泥量小于3%, 泥块含量小于1%, 通过0.315筛孔的砂, 不小于15%。 (3) 搅拌用水:一般采用自来水、饮用水。 (4) 外加剂的类型以及要求:泵送混凝土部分的外加剂使用应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抗离析性、同时混凝土含气量不大于3%, 以减小泵送混凝土表面气泡生成概率。 (5) 掺和料要求:掺合料的比表面积、细度等各项技术参数应有利于泵送混凝土的施工, 如粉煤灰矿粉的搀和量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整体的粘聚性、和易性等。

2.2 混凝土配置强度

计算水灰比:W/C=0.46×52.5/49.9+0.46×0.07×52.5=0.47;选用W/C=0.42, W/C=0.47, W/C=0.52根据JTS202-2011水胶比水胶比≤0.35确定用水量:根据设计坍落度150±30的要求另外加剂减水率23.0%, JTS202-2011选取用水量为W=154kg。

水泥用量:选用W/C=0.33, C=154/0.33=466kg;根据JTS202-2011来选定砂率:40%每立方米基准混凝土砂、石:V=1000 (1-0.01A) -WW/ρW-WB/ρB=1000 (1-0.01) -154-466/3.1=685.68L;WS=VγρS=685.68×0.4×2.60=713.10kg;WG=V (1-γ) ρG=685.68× (1-0.4) ×2.70=1111kg因此基准混凝土每立方米用量:

计算外加剂用量:466×1.5%=7.0kg, 根据外加剂固含量计算外加剂含水量:7.0-7.0×0.3916=4.2kg, 取4kg。W=154-4=150kg。

根据JTS202-2011中高性能混凝土矿物外掺料中矿粉掺量占胶凝材料体积50%~80%, 胶凝材料体积不大于混凝土体积的35%要求:0.5≤K/466≤0.8;233≤K≤373;矿粉取250Kg符合要求250/466=0.54。

水泥:水:砂:石:矿粉:外加剂=216∶154∶713∶1111∶250∶7。

3 堵管原因及改进

3.1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或过小

坍落度过小, 会增大输送压力, 加剧设备磨损, 并导致堵管。坍落度过大, 高压下混凝土易离析而造成堵管。

3.2 含砂率过小、粗骨料级配不合理

细骨料按来源可分为:河砂、人工砂、海砂、山砂, 其中河砂的可泵性最好。细骨料按粒径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其中中砂的可泵性最好。粗骨料按形状可分为:卵石、碎石。卵石的可泵性最好。

3.3 水泥用量过少或过多

水泥在泵送混凝土中, 起胶结作用和润滑作用, 同时水泥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若水泥用量过少, 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吸入性能, 同时使泵送阻力增加, 混凝土的保水性变差, 容易泌水、离析和发生堵管。

3.4 外加剂的选用不合理

外加剂的种类很多, 如:加气剂、减水剂、超塑化剂、缓凝剂、泵送剂等,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水泥的品种, 合理地选择外加剂, 对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5 砂浆配合比不合格

砂浆的配合比也很关键。当管道长度低于150米时, 用1∶2的水泥砂浆 (1份水泥/2份砂浆) ;当管道长度大于150米时, 用1∶1的水泥砂浆 (1份水泥/1份砂浆) , 水泥用量太少也会造成堵管。

4 小结

从混凝土性能来讲:对于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比较高, 要求混凝土和易性否则的话容易引起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发生堵泵现象;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从规范角度要求120mm以上, 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 120mm的坍落度有时候也不好泵送, 这跟混凝土的标号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高标号混凝土可能要达到200mm左右的坍落度才能满足泵送要求, 但是也不是坍落度越大越好, 如果坍落度过大, 混凝土发生离析, 也一样要发生堵泵。

摘要:为克服长距离泵送混凝土泵送后塌落度小, 不流动, 不宜振捣的情况, 通过长距离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试验, 对长距离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探索, 并提出了长距离泵送混凝土施工要点以及堵管的预防处理措施。最终实现施工效率的大大提高。

关键词:长距离,泵送混凝土,可泵性试验,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非泵送混凝土 篇9

[摘要]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砂质量下降,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机制砂使用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第十七合同段为例采用机制砂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采用机制砂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求有较好的工作性便于泵送,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机制砂 泵送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Q63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57-01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应用的是天然砂,天然砂资源是一种地方资源、是短时内不可再生和长距离运输的,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不少地区出现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砂质量下降、限采或禁采天然砂的情况,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而砂的价格越来越高,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展。思南至剑河高速公路第十七合同段没有天然中粗砂,只能采用机制砂拌制混凝土,该标段桥梁上部结构设计采用高强混凝土,泵送垂直距离高,因此,采用机制砂配制高强泵送混凝土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求有较好的工作性便于泵送,因此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1 工程简介

舞阳河特大桥位于镇远县城西侧,舞阳河上游。该桥受线形、地形、地质及该桥前后隧道等影响,大桥左右两幅完全分离,左幅桥设计起讫桩号为ZK120+980-ZK121+645.92,跨径布置为(2×40m)连续T梁+(115m+2×180m+110m)连续刚构,总长656.92m;右幅桥设计起讫桩号为K120+971.6~K121+653.32,跨径布置为(2×40m)连续T梁+(115m+2×180m+115m)连续刚构,总长681.72m。

主桥桥墩采用双肢等截面矩形空心墩,3#、4#、5#主墩墩身截面尺寸分别为900cm×480cm、900cm×420cm、900cm×350cm;左线墩身高度分别为101.000m、118.980m、64.960m;右线墩身高度分别为101.153m、119.113m、65.113m;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50。

主桥跨径布置为115m+2×180m+110(115)m,单箱单室箱形截面,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55。

2 原材料的选择和控制

2.1 C55高标号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根据公路桥涵技术规范JTG/T FS0-2011和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DBJ52-55-2008的要求。(1)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30kg/m3(泵送)(2)砂率为37%45%。(3)矿物质掺量不大于25%(4)机制砂粉尘含量BM<1.4时,≤7%

2.2 原材料技术要求

2.2.1 水泥

水泥宜选用品质稳定、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见表1)

2.2.2 细集料

细集料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小、细度模数2.6~3.2的机制砂,粉尘含量≤7%。

2.2.3 粗集料

粗集料宜选用质地均匀坚硬、粒形良好、级配良好、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压碎值小于12%;碎石应该采用二级配或多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

2.2.4 粉煤灰

采用I级粉煤灰,各项目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3 配合比设计过程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在配合比方面的区别是低水灰比、多组分。由于高强混凝土多组分特点,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配合比没计方法,只能参照有关资料和经验通过试验对比来确定。根据相关研究理论认为:水泥浆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比例以35%为最优,过多的浆体对混收缩等体积稳定性不利。过低时拌和物和易性较差,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强度与用水量呈线性关系。因而对C55连续箱梁来说,配制强度在64.9MPa。混凝土的用水量宜在150~170Kg/m3。水灰(胶)宜选在0.32~0.38之间。在确定好水泥浆的体积比和用水量后,就可以计算出其它材料的用量。

混凝土配制的基本原则是按所采用的材料配制出既能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和其他要求而且又经济的混凝土。由于墩身高,泵送垂直距离大,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很容易发生堵管,造成质量事故发生。所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至关重要,不但要保证混凝土强度,控制好水灰比,以防混凝土在徐变收缩过程中产生裂纹,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工作度,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根据现场施工条件,试配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cm,砂率选择在38%-45%。

为确定工地所用的水泥、碎石、砂、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是否能满足C55高强混凝土的要求,并验证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我试验室根据相关规范,通过试配确定出初步配合比:水泥:砂:碎石:水:粉煤灰:外加剂=470:803:1021:156:50:4.74

4 施工注意事项

(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每次浇注混凝土前,首先校核拌和设备的计量情况,并进行砂、石含水量试验,计算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2)控制好减水剂的掺量,因为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主要靠减水剂,所以严格控制好减水剂的质量和掺量是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关键之一。

(3)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润湿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然后采用与将要泵送的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比的水泥浆,也可采用纯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

(4)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均匀。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待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

(5)正常泵送过程中,应保持连续泵送,尽量避免泵送中断,若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宁可降低泵送速度,也要保持连续泵送,以避免造成堵管,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注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一般中断时间不得超过1h(视气温而定,如气温过高,还需缩短中断时间)。

(6)根据混凝土拌和站到各墩柱的路线长短,调整好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使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的坍落度控制在18±2cm左右。

(7)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过程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现场灌筑能力相适应,混凝土应以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工地,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注完毕的时间尽量控制在90min之内。

5 结束语

浅谈泵送混凝土的施工 篇10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增多以往的混凝土施工工艺逐渐被淘汰, 泵送混凝土在建筑业占主导地位, 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方法不同, 泵送混凝土在混凝土泵车的推动下沿输送泵管进行混凝土拌合物的输送与浇筑, 因而混凝土不但要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规定, 混凝土的耐久性、塌落度都要满足泵送管道对混凝土的要求, 这就要求混凝土的拌合物有较好的可泵性, 故在混凝土骨料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1粗骨料:粗骨料的级配, 粒径和形状对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影响很大, 故在选择粗骨料时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 (JGJ/T10-95) 推荐的最佳级配进行, 另外要严格控制粗骨料最大的粒径与混凝土输送管之比, 一般控制在1:3-1:4之间, 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时管道堵塞, 保证泵送顺利进行。1.2细骨料:细骨料对混凝土可泵送的影响比粗骨料大的多, 混凝土拌合物所以能在输送管中顺利流动, 是由于砂浆润滑管壁和粗骨料悬浮在砂浆中的缘故, 因此要求细骨料亦应有良好的级配,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推荐的级配曲线图。根据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中砂适宜泵送混凝土故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1.3轻骨料:目前轻骨料的应用日益广泛, 但使用时要注意必须进行预湿, 否则易引起输送管阻塞, 一般预湿水量不小于15%~20%。1.4水泥:水泥品种对混凝土的可泵性有一定影响性, 一般可采用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为宜, 但均应符合标准规定。根据施工经验, 对矿渣硅酸盐水泥, 可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砂率, 降低塌落度, 掺加粉煤灰, 提高保水性等技术措施, 以保证顺利地泵送混凝土, 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对降低水泥水化热, 防止过大温差引起温度裂缝是有利的,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施工中多数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1.5配合比:混凝土泵送时, 拌制出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可泵性好的混凝土, 一般迎合指定的实验站进行试配, 一定要保证最小水泥用量, 以保证泵送的顺利进行。

2 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要保证泵送混凝土的质量, 应从原材料的选用、原材料的计量、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和检验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才能使混凝土既有良好的可泵性又符合实设计规定的物理力学指标。2.1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骨料的性能对混凝土的可泵性有明显影响, 对泵送混凝土的骨料, 除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外, 还要了解其级配情况, 另外对骨料的含泥量要严格控制。2.2混凝土的搅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在于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精度。混凝土搅拌均匀, 对良好的可泵性有利, 为此要保证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的要求, 但搅拌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使粗骨料易碎, 加气量增大。另外搅拌时间过长会加速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 使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加快, 造成混凝土泵送困难。2.3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混凝土泵送过程中, 应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 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可泵性。当发现混凝土可泵性差, 出现沁水、离析, 难以泵送和浇筑时, 应立即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泵、配管、泵送工艺重新进行研究, 并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 应按规定取样和制作试块, 并按时进行试压, 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摘要:结合工作实际, 针对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原则和措施进行了阐述。

上一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下一篇:物理探究中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