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泵送混凝土论文

2024-05-10

商品泵送混凝土论文(共8篇)

商品泵送混凝土论文 篇1

摘要:商品混凝土广泛的使用, 由专业厂家运至现场, 经由现场地泵泵送至指定地点,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阐述如何能保证泵送后的混凝土达到预期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泵送,质量问题

1 工程情况

1.1 某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在秋季进行施工, 早晚温差大, 给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带来困难。为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必须选择离施工现场近、交通便利、质量稳定、质量体系通过认证、服务信誉好的大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对搅拌站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考察或直接指定厂家进料, 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经过考察确定两家, 其中一家为备用单位。

1.2 本工程优先选用HBT80型混凝土输送泵随施工部位和施工进度的不同需求, 混凝土泵设置在需浇筑部位相应的基坑上。

2 现场施工前控制

2.1 在施工技术上, 提前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护等考虑, 采用综合性的措施, 有效克服混凝土的裂缝, 确保混凝土质量。

2.2 各部门提前做好工作部署, 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的办法。施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有足够工作责任心, 团结协作, 搞好各项工作。

2.3 提前做好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及周围居民的外部协调, 确保施工保质保量连续施工完毕。

2.4 提前与交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 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做好浇筑时混凝土运输车辆的协调管理工作。浇筑时间应躲开交通高峰期。

2.5 现场配备完善的对讲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有问题及时传达、沟通、解决。

3 施工控制

技术控制:3.1技术部门提前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进行技术交底, 明确对商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进行资质备案。并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时匀速进场不断档。要求搅拌站按标准提供其全套商混凝土技术保证资料。3.2技术质量部门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对图纸中不明确点进行汇总后及时与设计进行确定。针对工程特点, 制定施工方法、施工步骤, 保证灌注均衡连续、有效。3.3工长对混凝土输送泵操作人员进行上岗操作知识培训。对混凝土工人提前进行泵送知识的培训学习, 特别是接管人员及后台混凝土人员加强培训, 勤于检查混凝土输送泵及泵管连接, 确保泵管连接安全可靠, 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工艺标准要求组织所有的混凝土施工员和操作者进行培训, 并做好书面的技术、质量、安全等交底。

4 实施过程及控制措施

4.1 主要控制方法及措施

由于该工程混凝土浇筑强度等级多、抗渗等级高并有特殊要求, 并有限制膨胀率及干缩率要求。在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上, 要全方位、多角度考虑, 满足不同施工部位混凝土的性能和要求。

4.2 商品混凝土的运输

4.2.1 选用搅拌站应距现场25公里以内, 采用混凝土罐车进行场外运输, 要求每辆罐车的运输、浇筑和间歇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每辆罐车运输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4.2.2混凝土送至现场如有离析现象, 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运输车到达现场后, 第一车和最后一车混凝土坍落度必须进行检测, 中间混凝土搅拌车不小于2h至少进行一次抽测, 每次浇筑混凝土不少于3次。从搅拌车运卸的混凝土中, 分别取1/4和3/4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 两个试样的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3cm。当实测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及时通知搅拌站, 由搅拌站驻现场技术人员负责添加减水剂调整坍落度。4.2.3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前, 应中、高速旋转拌筒, 使混凝土拌和均匀。

4.3 混凝土的泵送

4.3.1 混凝土泵布置要求:a.设置在场地平整、坚实, 具有重车行走条件处。b.混凝土泵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在使用布料杆工作时, 能使浇筑部位尽可能地在布料杆的工作范围内, 尽量少移动泵车即能完成浇筑。c.多台混凝土泵或泵车同时浇筑, 选定的位置要使其各自承担的浇筑量接近, 最好达到同时浇筑完毕, 避免留置施工缝。d.混凝土泵或泵车的停放地点要有足够的场地, 保证混凝土搅拌车供料、调车的方便。e.停放位置接近排水设施, 供水、供电方便。f.混凝土泵作业范围内, 不得有障碍物、高压电线, 同时要有防范高空坠物的措施。g.混凝土泵的转移运输时要注意安全要求, 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3.2泵输送管配管布置:a.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 少用弯管和软管;b.便于管道清洗、故障的排除和装拆维修的方便;c.接头严密, 有足够强度, 可快速装拆;d.混凝土输送管道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 水平管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台垫、吊具固定;e.混凝土输送管道应定期检查, 特别是弯管和锥形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 以防爆管;f.用钢管架子固定铺设, 每2m支设一道。见图1;g.泵管与拖式输送泵接口部位附近, 该处受到的冲击力最大, 采用埋入地下的混凝土墩固定;h.泵管由水平转向竖向或由竖向转向水平的转弯处受到混凝土的垂直压力和泵送冲击力, 必须进行固定;i.用架子管提前搭好布料杆的放置平台 (平面尺寸应大于布料杆底座展开四脚尺寸, 以保证布料杆工作时的稳定) , 方便墙体、顶板分流水段浇筑时随时移动, 严禁将布料杆放置在模板上;j.接布料杆:放稳布料杆后连接混凝土输送管和布料杆上的泵管, 接好后转动布料杆, 检查布料杆的稳定性, 同时逐个检查输送管的每个接头, 确保安全可靠。

4.3.3 泵送的控制:a.模板和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b.注意保护钢筋, 设置足够的钢筋撑脚或支架。布料杆应设钢支架架空, 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骨架上;c.混凝土浇筑前应提前选好泵车放置的位置, 固定好混凝土输送泵;d.开机泵送:待各种隐蔽验收合格, 输送管道铺设完毕, 开机泵送;e.混凝土输送泵启动后, 应先泵送适量水湿润混凝土输送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道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f.经泵送水检查, 确认混凝土泵及输送管中没有异物后, 采用与将要泵送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泵。水泥砂浆分散布料, 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g.开始泵送时应使混凝土泵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反泵状态, 泵送速度要先慢后快, 逐步加速, 同时要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 待其运转正常后, 方可正常速度进行泵送;h.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i.混凝土泵送供应应保证连续工作, 如中断, 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j.当泵送出现困难时, 不得强行输送, 应立即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排除, 一般可用木敲击弯管部位, 并进行满速泵送或反泵, 以疏通管路;k.混凝土泵送过程中, 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 以防止吸入空气, 产生阻塞。不得将拆下的输送管内混凝土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 以避免再次浇筑质量不合格;l.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 应立即用压力水、压力空气或其它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m.清洗管道时, 在布料杆出口处作业的所有人员应远离管口, 以防棉球冲出后伤人, 待棉球冲出后, 立即通知后台停水;n.混凝土输送泵操作人员, 严格按照泵车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每次混凝土泵泵送结束后及不同配比混凝土泵送结束后, 应立即作好输送泵的清洗工作;o.泵送工作完成后, 要严格清理泵体和输送管道, 并将拆下的管道码放整齐, 以便下次使用。

为确保混凝土质量, 还需要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认真贯彻ISO9000标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不断改进, 不断完善, 不断提高。只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科学管理, 才能保证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3]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2003.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篇2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分析;常见问题;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81-01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泵送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本文将对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

1泵送混凝土常见问题分析

1)泵送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问题。出现泌水、离析的原因有: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Ⅰ级粉煤灰易泌水;水泥细度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水泥用量小时均易产生泌水现象;掺非亲水性混合材的水泥易泌水;同掺量下,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比低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更易泌水;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砂率小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单粒径碎石比连续粒径碎石的混凝土泌水大;混凝土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超掺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

解决泌水、离析的方法有,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减少针片状碎石的含量;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改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2)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较大。产生塌落度损失较大的原因: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加入泵送混凝土种的外加剂一般有高效减水剂,但高效减水剂与水泥有相容性问题,某些水泥不能配置低水灰比高流动性的混凝土;施工现场与搅拌站没有协调好,造成压车、塞车时间太长,导致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过大。

解决的方法有:施工前,做好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夏季高温施工时,除用湿草袋等遮盖输送管,避免阳光照射外,合理配制混凝土量,避免长时间运输,可适量增大混凝土塌落度。

3)泵送混凝土出现抓底或板结问题。严重泌水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大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现象;水泥用量大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现象;砂率小易使混凝土出现板结现象;混凝土外加剂减水率高,泌水率高,保水、增稠、引气效果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单位用水量;提高砂率;掺加适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外加剂的引氣、增稠、保水功能等措施来防治混凝土出现抓底、板结现象。

4)泵送混凝土出现堵管问题。混凝土浇筑时时常发生堵管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由于搅拌机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造成混凝土未充分拌合均匀,或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和易性、泵送性差,易造成堵管;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塌落度和砂率过低时,水泥砂浆润滑不足,和易性差,混凝土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增大而容易堵管;管道布局不合理,弯管过多易造成堵管。

为避免发生堵管现象,我们可以检查石子粒径、粒形是否符合规范、泵送要求;泵送混凝土前,先要用砂浆润滑管道;检查入泵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砂率是否适合,有无大的水泥块,拌合物是否泌水、抓底或板结等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检查混凝土的初始塌落度是否大于20cm,若是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而引起的混凝土堵泵现象,则应首先解决混凝土损失问题;检查管道布局,尽量减少弯管,特别是低于90°的弯管。

2泵送混凝土的配制

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有较大的塌落度和较好的粘塑性,不会发生泌水、离析等现象,并要求混凝土在管道中所受摩阻力小,不产生堵管现象,具有良好的可泵性。配制可泵性良好的混凝土应注意下列问题。

1)骨料的选用。骨料选用对泵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以卵石和河砂最为合适。碎石由于表面积大,在水泥浆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管内阻力大,使用碎石比卵石的泵送能力差。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泵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管道内径的1/4~1/3。如果混凝土中细骨料含量过高,骨料总面积增加,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才能全部包裹骨料,得到良好的泵送效果。细骨料含量少,骨料总面积减少,但骨料之间的间隙未被充满,不利于输送压力的传送,泵送困难,直接影响混凝土泵送工作的正常运转。

2)水泥用量。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是影响混凝土在管内输送阻力的主要因素。水泥的单位含量少,泵送阻力就增加、泵送能力就会降低。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泵送时能顺畅,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

3)水灰比、塌落度的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应限制在0.4~0.6,最小不得低于0.4,水灰比大,混凝土稠度减小,流动性好,泵送压力会明显下降,但由于在压力作用下,混凝土过稀,骨料间的润滑膜消失,混凝土的保水性较差,容易发生离析而堵塞管道,因此应正常掌握水灰比。适宜的塌落度为80~180mm。但在泵送混凝土时塌落度不是一个定值,它与管道材料和长度有关。

3泵送混凝土施工操作要点

管线布局方面,输送管线设计布置应尽量短,尽可能直,转弯的地方尽量减少,并设置大角度的缓弯,管线接头应严密,少用锥形管,以减少阻力和压力损失。在混凝土泵送前,应先向泵送水,清洗管道,再泵送水泥砂浆湿润内壁。

泵送开始后,必须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混凝土搅拌站供应能力应比现场混凝土泵工作能力高出约20%,以保证受料斗内有充足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造成阻塞。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吸入空气,应立即采取反泵回吸并重新搅拌。

料斗中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要停止泵送,重新搅拌到达要求后方可使用,否则容易造成堵管。如遇特殊原因中途需要停止泵送,停顿时间不宜超过15~20min,每隔4~5min使泵交替进行4~5个行程的正转和反转运行,以防混凝土在管道内发生离析。若停顿时间过长,必须排空管道内的混凝土,并正确留置混凝土施工缝。

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输送管明显振动、油温升高等现象时,不得强行泵送,应立即停泵检查,查明原因后采取措施排除。可先用木槌敲击输送管弯管、锥形管等可能堵塞的部位,将这些部位混凝土敲击松散,便于通过管道恢复正常泵送,避免堵塞。输送管道发生堵塞时,可利用输送泵反泵功能进行反抽。如果进行了2~3次自动反抽堵塞还未排除,则可根据接头处有无脱开倾向和输送管晃动情况,查明堵塞部位,拆卸混凝土输送管进行排除。对于输送管路,如夏季高温日光直射时,可用湿草帘等加以覆盖,避免由于管道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脱水加快而形成阻塞。冬季气温很低时,也应覆盖保暖,防止混凝土拌合物长距离泵送时受冻。

4结语

好的施工工艺要配合良好的施工技术才能取得满意的施工效果。在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时,应提高对其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全面了解和把握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严格施工,有效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斌.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山东水利,2001.

[2]王华生.混凝土技术禁忌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商品泵送混凝土论文 篇3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对工期进度、原料质量稳定性、施工工效以及改善环境等因素的日益关注, 泵送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突飞猛进, 不仅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占据绝对优势, 并且在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相比普通混凝土, 泵送商品混凝土具有大坍落度、高砂率、较小粗骨料粒径等特点, 这使其硬化后的收缩变形显著增加, 更容易产生裂缝、孔洞等病害, 尤其是在冬季施工中。由于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以及施工工艺的特点, 混凝土冬季施工造成的工程病害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与成本控制, 因此, 必须根据泵送商品混凝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目前, 有关泵送商品混凝土的病害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业内技术人员的关注。

1 工程概况及检测

河南省周口市某在建工业厂房为框架式网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32500m2, 上部为网架钢结构, 下部为两层圈梁的框架结构, 桩基基础。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于工期原因, 该厂房东部顶层梁及柱段 (标高10.400m) 混凝土浇筑时间在12月底, 当时气温较低, 一直保持在零度左右, 且伴随雨雪天气, 因此, 多数梁顶面以及梁柱节点上端出现了较多较密的裂缝, 现浇板开裂渗漏现象严重, 见图1~图4。通过现场框架混凝土质量检测发现, 主要混凝土病害集中在混凝土强度偏低、构件上部顺筋裂缝较多和现浇板开裂渗漏严重三个方面。

2 工程病害分析

2.1 混凝土强度偏低

根据规程规定, 现场随机抽取了柱、梁、现浇板等混凝土构件, 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检测, 并钻取混凝土芯样对回弹强度进行了修正, 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观察从梁和柱中钻取的混凝土芯样断面发现, 混凝土的颜色发白, 水泥凝胶体较为疏松。

通过查看施工日志, 并询问现场监理人员得知, 该批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日期为2013年12月20晚、12月23日、12月27日和2013年1月4日, 当时温度持续在-1℃~4℃之间, 且间歇存在雨雪天气, 为典型的冬季施工期[1]。同时, 施工方为了赶工期、保进度, 在下雪时依然按照常规程序浇注商品混凝土。综合外观检查和取芯检测, 确认混凝土强度偏低主要是因为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外界雨雪的掺入, 相当于加大了用水量, 提高了水灰比, 同时混凝土内部结冰冻胀损伤所致。

满足水泥水化所需的用水量应不超过水泥重量的25%, 多余的水仅为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需要, 在混凝土密实成型后, 多余的水分要蒸发掉。在在混凝土强度发展初期, 其内部孔隙中含有尚未与水泥结合的游离水, 当温度降至-2℃~-4℃时, 混凝土内部的游离水开始结冰, 体积将增大约9%, 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冰晶应力, 使得强度尚低的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和孔隙, 同时损害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并且该过程是不可逆的[2]。另外, 根据试验分析可知, 在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水量的前提下, 随着实际用水量的增加, 混凝土强度逐步降低, 每增加5kg水, 强度降低约1.2MPa[3]。

2.2 构件约束裂缝

混凝土构件上的裂缝多出现在上部, 主要表现为梁顶面横向开裂, 梁上部沿架立筋顺筋裂缝, 梁柱节点处柱角冻伤裂缝。认真观测横向贯穿裂缝发现其具有裂缝间距较为均匀, 裂缝宽度上宽下窄的特点, 裂缝宽度最大可达3mm。裂缝间距与箍筋间距几乎相同, 裂缝深度达到箍筋表面处, 而沿架立筋顺筋裂缝宽度约为1.5~2.0mm, 与梁的长度相同, 这些裂缝都是典型的约束裂缝。梁柱节点上部混凝土不同程度出现冻伤, 具体表现为混凝土疏松, 颜色发白, 骨料与凝胶体粘结力较差, 表面起皮以及不规则表面裂缝等。采用超声脉冲方法检测出混凝土的受冻深度达到10~15mm, 这些裂缝都成为导致构件内钢筋锈蚀的潜在威胁, 必须进行处理方能保证结构安全。

产生这些病害的根本原因是混凝土拆模过早且保温养护措施不到位。现场梁柱的表面零星地散落着一些毛毡, 并未将混凝土浇筑表面包裹完整, 致使表层混凝土因失水加遇冷快速收缩, 而箍筋、架立筋通过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约束混凝土收缩, 使得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受拉, 加之养护龄期较短, 混凝土强度较低, 从而沿钢筋方向开裂。施工方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节约模板周转成本, 按照非冬季施工习惯过早拆除了模板, 从而导致构件受冻损伤, 产生不规则裂缝。同时, 因缺少及时足够的保温覆盖层, 新浇混凝土在养护初期遭受冻结, 当气温恢复到正常温度后, 即使养护到一定龄期也不能达到设计强度。国外运用热测量法对-1℃~-45℃负温下混凝土内部裂缝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混凝土结冰量一方面取决于所达负温温度, 另一方面取决于预养时间[4]。所以, 冬季施工中构件浇注后应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保温养护。

2.3 现浇板开裂渗漏严重

现场检测发现, 楼板底部出现多条不规则贯穿性裂缝, 大部分集中在板跨中, 走向清晰, 向板边板角延伸, 裂缝宽度约为0.10~0.15mm, 缝边白色水渍明显, 表明裂缝已经上下贯通。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拆模过早、养护期过短和过早堆放网架构件所致。过早拆模或仅仅用顶柱代替原支设模板, 改变其受力状态, 将导致早期裂缝的产生[5]。另外, 商品混凝土一般都掺加了适量的缓凝剂或者缓凝型减水剂以及粉煤灰, 因此, 初凝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长很多。因早期强度低, 所以过早的拆模并在其上堆载施工势必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加之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较普通混凝土要大得多, 硬化后干缩变形显著, 而板的表面积较大, 水分蒸发速度较快, 冬季浇注时板面覆盖不及时将极易产生干缩裂缝, 这种裂缝往往是上下贯通的。根据GB 50204-2002_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当板结构跨度为2~8m和>8m时, 在混凝土强度相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和100%时方可拆除模板[6], 而本工程的施工方则没有遵守该项规定。

另外在现场还发现, 混凝土浇筑时铺料方法不正确。为了减少接管次数, 浇筑人员往往在某一处泵送相当数量的混凝土, 同时用插入式振动棒使混凝土液化, 使其自然流淌、摊铺, 而不是人工用铁铲将混凝土摊铺均匀。人工铁铲摊铺势必造成混凝土骨料沉积, 浆体外流, 使浆体聚集区产生收缩裂缝的风险大大增加。

3 商品混凝土冬季病害的防治

针对本工程中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出现的病害, 除了原材料与设计原因外, 施工不当往往是引起工程病害的重要因素,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冬季病害进行防治。

(1) 规范混凝土浇注工序

当平均日气温降到5℃及5℃以下或者最低气温降到0℃和0℃以下时, 必须采用特殊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混凝土浇注温度任何情况下均不应低于5℃。应加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岗位知识培训, 明确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区别, 严禁随意加大用水量, 纠正坍落度大就是水灰比大的错误认识。严格执行正确的混凝土浇注及铺料等施工方法, 如遇雨雪天气, 应及时快速搭建管棚, 以保证浇注的顺利进行。

(2) 重点关注混凝土板的浇注

商品混凝土的大坍落度特性导致了干缩变形大, 较自拌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针对板结构特性, 建议分两次对表面进行处理, 两次表面处理不但能够提高板的密实度还可以减少板面裂缝的产生。板的第二次表面处理要在混凝土终凝之前且表面不见明水时进行, 这样才能将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排挤出一部分, 从而减少干燥收缩变形量, 避免裂缝的产生。

(3) 切实落实冬季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浇注以后, 要及时进行覆盖养护, 避免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导致的体积收缩, 同时降低混凝土板的温、湿梯度。养护时可先在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封闭, 再用保温棉毡进行覆盖, 并安排专人定时看护测温。要向施工人员明确冬季施工的特殊性, 严格按照相关规程确定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 杜绝习惯性思维造成的随意施工。

4 结语

针对本工程出现的混凝土冬季施工病害, 查找并分析了病害出现的原因,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可为同类型冬季施工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 104-201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Boris A.Krylov.Cold.Weather Concrete.CRC Press.1997:41-58.

[3]王金海.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施工技术, 2005, 34 (4) :48-50.

[4]施士升.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 1997, 30 (4) :35-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204-2002 (2011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商品泵送混凝土论文 篇4

由于泵送商品混凝土机械化程度非常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施工材料,这些高效的特点适应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被建筑行业广泛的采用。但是,有利也有弊,泵送商品混凝土由于技术方面的局限、管理的不到位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很多令施工人员苦恼的地方,其中采用商品混凝土建造的建筑裂缝现象大增的情况特别严重。

1 泵送商品混凝土及早期裂缝产生的特点

泵送混凝土施工是一种技术性强,要求严格的先进的施工方法,因此对于施工具有很严格的要求。比如说对塌落度的要求、对石子粒径的要求都及其严格。

泵送混凝土泵的输送能力强,速度快,能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提高工效,这种便捷高效的特点也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早期裂缝产生在时间上是在施工完成后的早期阶段,时间短,速度快,据数据显示,一般在结构尚未受力或尚未承受结构荷载的3~5天内发生,属于非荷载裂缝;早期裂缝分布的面积广,占结构裂缝的80%以上;早期裂缝对于建筑的承重能力影响不大;但由于早期裂缝明显,不知情者无法接受这一视觉上的纰漏,因此往往对建筑施工不满意。

2 泵送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环境因素,很难避免,有些是人为设计上存在的漏洞,这个稍加注意可以避免。其中按照受环境影响产生的裂缝可以分为化学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等几种。我们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现象来分析一下。

2.1 化学收缩裂缝

化学收缩是指由水泥水化反应而引起的混凝土体积变小。水泥水化反应所产生的C-S-H凝胶的体积小于水泥与水的体积之和。对于硅酸盐水泥,每100Kg水泥加水完全水化以后,其体积总减少量可达7~9ml。因此,施工后水泥经过水化反应,混泥土的体积将变小,由此而产生裂缝。

2.2 塑性收缩裂缝

该裂缝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几小时内发生、硬化前始终处于塑性状态时刻。其实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例如浇筑混凝土后,没及时覆盖其表面;早期混凝土养护不好;其表面游离水分因风吹日晒蒸发极快,是其体积极具收缩,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使其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2.3 沉降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是指由于密度等原因,物质在沉降过程中而引起体积缩小的现象。混泥土浇灌之后,混泥土尚处在较柔软的阶段,物质的移动不受约束,因此受密度影响,骨料与水泥相互分离,产生了发生沉降与泌水现象,混泥土在沉落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裂缝。

2.4 干燥收缩裂缝

干燥收缩时混凝土一直在进行的,即使其进入硬化阶段或是达到28天龄期,也不能认为其终止,有的工程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年。所以水泥基于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便是干燥收缩,其硬化时是固体状态,浇筑时是流动状态,其不仅是一个化学过程,更是一个物理过程,一旦未能进行较好的养护,干燥收缩裂缝就会产生。随着含水量的改变,混凝土固体水泥浆体积也会变化,对于这一现象起约束作用的便是骨料,其会使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高于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富含空隙是硬化水泥浆体的特点,水灰比小于014是理论上较为理想的养护条件,其可以使孔隙率降至最低值28%。但实际应用中,混凝土采用的水灰均较大,且难以完全水化,所以其浆体空隙大多大于等于50%左右。

0.2%-0.4%为混凝土的一般收缩值,0.2%-0.5%为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值,随着时间增长其收缩量也逐步增大,初期收缩最快,后日趋缓慢,一般两年之后呈稳定状态。约束以及收缩变形是收缩裂缝形成的必要条件。收到风吹日晒而造成其表面水分流失过快,引起体积收缩较大,内部适度变化较小,表面收到内部约束等施工中养护不当事最常见引发原因,所以其构件表面会产生较大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混凝土抗拉极限时,干缩裂缝就会产生。除此之外,出现干燥裂缝的另一原因是平卧薄构件水分增发过快,使其体积收缩受到台座或者地基垫层约束。混凝土原材料收缩量、振捣也是干缩裂缝的形成原因之一。若混凝土为含泥量较大的粉砂配制,也会增大器收缩量,产生干缩裂缝。干缩裂缝是表面性裂缝,其走向没有规律可循,纵横交错,其宽度较小,多处于0.05毫米至0.2毫米之间。

3 泵送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措施

3.1 化学收缩裂缝控制

采用化学收缩裂缝控制主要用以下材料:(1)砂石骨料采用碱活性小的;(2)水泥选用低碱,并且外加剂也选用低碱或者无碱;(3)为了有效抑制碱骨料反应,要选择合适的掺合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中含有很高的减水剂和胶凝材料,其特点主要有:水胶比低、早期和后期的强度较高、流动性较高等。另外,高性能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缩和早期水化放热速度,在变形敏感的结构中,其很容易出现裂缝。将高效能化学减缩剂渗入到混凝土中,此时的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下可使混凝土开裂时间得以推迟,混凝土早期的减缩率达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七十五,后期减缩率达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与此同时,混凝土裂缝的宽度也减小了很多。尤其将高效能化学减缩剂渗入到高性能混凝土中,使水泥水化热大大降低,使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得到抑制,另外,也使混凝土各阶段的收缩以及砼坍落度损失得以减少,最终达到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防止目的。

3.2 塑性裂缝

首先,在选择硅酸盐时对其有一定的要求,即选择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其次,为了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有所增加,将渗入其的减水剂一定要严格控制,进而使用水泥量和用水量得以减少;第三,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用水均匀浇湿;第四,将一些塑料薄膜及时覆盖上,从而确保混凝土在凝固之前一直保持湿润,并且在表面喷洒养护剂做好养护工作;最后,遮阳和挡风设施也要设置好,进一步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3.3 沉陷收缩裂缝

首先,在夯实、加固松软土和填土地基;其次,确保模板支撑牢固,且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以致地基均匀受力;再次,地基不能被浸泡,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地基遇水;第四,不能提早拆除模板,且一定按照相应顺序进行拆模;最后,要有预见性,尤其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4 干缩裂缝预防

首先,为了降低水泥使用量,应选用像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这些收缩量小的水泥;其次,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将水灰比控制好,这是因为干缩和水灰比成正比。另外,还掺加合适的减水剂;再次,混凝土搅拌与施工中的配合比要进行严格控制,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相比,混凝土的用水量一定要小;第四,做好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极大养护时间。在冬季施工过程中,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增长,并且在其表面涂养护剂。

总而言之,为了防止泵送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产生,要准确认识泵送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原因,针对具体原因实施相应措施。

摘要:泵送商品混凝土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容易发生早期裂缝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对泵送商品混凝土及早期裂缝产生的特点、泵送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泵送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泵送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特点,原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建峰,汪宠.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J].浙江水利科技,2009,(01).

[2]张毅超,吕波.浅谈泵送混凝土施工中砼裂缝的产生及预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6).

商品泵送混凝土论文 篇5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商品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均质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裂缝控制技术的难度增加了。大量的施工实例及调查研究表明,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情况比较普遍,且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率在7~10%,有的高达15%左右,这些裂缝的存在,常常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结构产生有害的影响,严重的裂缝将会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应该引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非结构性裂缝的成因分析,提出了裂缝的控制措施。

1 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非结构性裂缝控制成因

1.1 泵送商品混凝土特性

泵送商品混凝土由干硬性、预制化转为泵送高流态整体现浇施工,水泥用量、水用量增加,体积稳定性成比例下降(温度收缩变形显著增加)。此外,泵送商品混凝土及水泥向早强、高强发展,水泥强度不断提高,水化速率加快,水泥用量不断增加,抗压强度显著提高而抗拉强度滞后于抗压强度,拉压比降低,弹性模量增长迅速,容易引起裂缝。

水泥标准的修订,使水泥的活性、细度和早期强度均有所增加,导致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显著增加[收缩由(200~300)×10-6增加到(600~800)×10-6]。而且为了满足泵送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骨料粒径减小,砂率提高,坍落度加大等客观因素导致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

1.2 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还未硬化,仍处于可塑状态时产生的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塑性状态时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的,一般宽度为0.1~3 mm,从外观分为无规则网络状和稍有规则的斜纹状或反映出混凝土布筋情况和混凝土构件截面变化等规则的形状,深度一般3~10cm,塑性裂缝的出现,开始是比较浅的,裂缝的宽度也比较小,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

1.3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泵送商品混凝土在硬化后,水泥石的毛细管空隙,在干燥过程中失水,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产生体积收缩,体积收缩增大,混凝土会产生开裂。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时,由于周围约束存在,使混凝土产生约束应力,如果这个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就会产生收缩开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停止养护开始的,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增多。干燥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缩减愈合,因此如果裂缝宽度不大于规定指标,对结构不致构成危害。

1.4 温度变化影响

混凝土与其它材料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释放出较多的热量,混凝土为热的不良导体,散热较慢,混凝土板内温度较板面高,这使内部混凝土体积产生较大膨胀,而外部混凝土随着气温的降低而收缩,内部膨胀和外部收缩相互制约,在板面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从而产生楼板裂缝,也可能深入甚至贯穿板面,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防水性和耐久性。温度裂缝还受季节施工的影响,如果冬季施工中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寒潮袭击),混凝土表面急剧降温而收缩,而内部混凝土降温慢,表面混凝土将受到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拉应力,严重时产生裂缝。

1.5 施工过程影响

施工单位为满足进度要求,往往现场混凝土浇筑后没有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就开始后续施工或堆放临时荷载,此时混凝土尚处于凝结硬化初期,抗拉强度低,遇模板支柱松动下沉或施工时局部堆料较多,在薄弱部位产生不规则放射网状裂缝。泵送依次分层浇筑混凝土时经常需要拆装管路,牵动软管布料及排障等,操作人员来回在钢筋上走动会踩动钢筋或碰动预埋件。另外,输送管道下部的模板和钢筋,因不断受到泵和输送管的脉动冲击,使配管下面的钢筋和模板沿混凝土运输前进方向变位和移动,使初凝后的混凝土形成裂缝。

2 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非结构性裂缝的控制对策

2.1 泵送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2.1.1 水泥品种的选择

优先选用C3A含量低的中、低热的普通水泥或复合、矿渣水泥等,除冬季施工外,不宜选早强型水泥,也不宜采用火山灰水泥,因为火山灰水泥需水量大,易泌水。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C3A)不宜大于8%,使用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商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2.1.2 掺合料品种的选用

要求商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包括掺合料),商品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增加,这就意味着产生裂缝隐患存在。为减少和控制产生裂缝的根源,必须掺入矿物掺合料,如磨细矿渣粉、沸石粉、粉煤灰等,来降低及延缓水化热,增加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增强混凝土抗裂性。

2.1.3 骨料

宜选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符合标准要求的中砂为宜。在不影响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前提下,尽量控制砂率,不要太大,—般不应大于40%,在37~40%内为宜。

—般板类结构钢筋含量不多,易于浇筑成型,所以粗骨料以连续粒为好,单粒级不宜配泵送混凝土。此外,楼板类结构混凝土内含粗骨科应比梁柱结构混凝土的含石量多些,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2.1.4 商品混凝土用外加剂

选具有引气、缓凝的泵送剂、减水剂等,宜选用收缩率比较小的聚羧酸盐类减水剂或减缩剂。此外,根据施工气温、环境、混凝土强度考虑混凝土缓凝时间,一般最少缓凝4 h以上,夏天高温季节缓凝时间可适当延长些,主要是缓凝初凝时间。

2.2 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控制

2.2.1 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时,必须采取措施,如采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度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

(3)按规范要求加强振捣,不能过振、欠振、漏振。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大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 h应当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2.2.2 进行抹压控制

(1)混凝土振捣完毕,待混凝土初凝前或接近初凝时,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进行三次抹压:第一次用2 m长的木刮板刮平;第二次用铁滚筒滚压,用以提浆,使上下层混凝土均匀;第三次在收水以后,再用木抹子搓压,弥合已出现的干缩裂缝。

(2)如果发现干缩裂缝出现,混凝土表面开始硬结,人工抹不动时,可采取平板振捣器进行二次振捣的方法,使混凝土进—步密实化。混凝土表面处理,其关键是要掌握混凝士初凝时间。此外,二次振捣会破坏混凝土结构,其实混凝土在初凝前后,在水泥晶胚开始形成时进行二次振捣,反而有利于水泥晶胚为中心形成新的更密实的混凝土结构,更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2.2.3 抛石控制

据有关资料介绍,如发现干缩裂缝出现的快又多时,可采用抛石法来控制和弥合干缩裂缝,即在混凝土楼板面层上抛大中石子(20~40 mm),然后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每立方米混凝土抛石子150~200 kg,平均每平方米抛15 kg左右,抛石作法以消除混凝土早期裂缝很有效,亦可用粗砂或豆石满铺—层来约束干缩裂缝的产生。

2.2.4 加强早期养护

由于商品混凝土楼板的表体比较大,而且在高处,过大的风速会加快水分的蒸发,加剧混凝土的干缩,使得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大。因此,必须加强早期保湿养护,防止因水分大量蒸发而产生干缩裂缝。当混凝土初凝后,即表面收水后,用手轻按混凝土无手印时,就可浇水或保湿养护。早期养护对混凝土板的收缩影响很大,有资料显示,养护14 d的收缩比养护3 d的收缩可降低约20%左右。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确保养护期,一般养护时间在7 d以上。

2.2.5 严控楼板面加载时间。

在以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以前,不得上人和进行下道工序,以防止产生贯通裂缝。春季施工时,混凝土达到1.2 MPa,一般需要30 h,夏季施工时一般需要20 h。同时,留置好混凝土试块,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GB50204-2002规定的拆模强度等级不得拆模。

3 结语

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的非结构性的裂缝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发生的比例比较大,影响因素繁杂,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各种问题发生的随机性也很大,对于裂缝的控制主要涉及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施工、养护等诸多因素。通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严格遵守强制标准,按施工程序及规范的要求施工,裂缝可以控制在最少范围内。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泵送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非结构性裂缝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综合分析了此类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防止该类裂缝出现的各种措施,以有效减少和避免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关键词:泵送,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非结构性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孙跃生,仲朝明,等.混凝土裂缝控制中的材料选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冯乃谦,顾晴霞,等.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韩素芳,耿维恕,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泵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养护,工程应用

一、引言

当前, 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在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控制成了关键,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泵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控制、施工工艺日趋先进, 管理水平日趋科学化。所谓泵送混凝土就是通过专用混凝土输送泵和管道靠泵压力将混凝土直接输送到浇筑点, 这是业内人士众所周知的, 勿需多述。但是如要完全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全过程, 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施工效率, 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还必须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材料、计量下料等细节进行控制;还有, 混凝土的养护是获得优质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部分, 否则很难获得优质的混凝土产品。笔者多年来从事火电厂建设、民用设施建设, 积累了一点经验, 现就泵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泵送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一) 水泥

应确定水泥的品种、密度、表比面积、标准稠度用水量、已含矿物掺和料品种及含量、水化热、细度、凝结时间。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GB/T175, 选用的水泥强度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相适应, 水泥产品一定要进行双控, 采购入库的水泥在取得出厂合格证的同时, 还应在出库前送试验室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同时确认各组分的含量是否发生较大变化, 以便及时调整配合比。如:已含矿物掺和料含量发生变化时, 应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矿物掺和料的掺量, 确保矿物掺和料占胶凝材料总量的比例不变, 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

(二) 砂子

确定砂子产地、松散堆积密度、表观密度、5mm以上颗粒的含量、氯离子含量、含水量等。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 筛除5mm以上颗粒后的细度模数应在2.3至3.0之间, 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

当氯离子含量超标时, 会对钢筋有锈蚀作用, 最终破坏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当含水量发生变化时, 应调整混凝土搅拌时的加水量, 以确保水胶不变;当5mm以上颗粒的含量发生变化时, 应调整石子用量, 以保证混凝土的浆骨比不变。一般泵送混凝土的砂率不宜小于35%, 并不宜大于45%。

(三) 粗骨料

确定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颗粒级配、级配后的空隙率等。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 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钢筋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混凝土板厚的1/2, 同时不应超过管径的1/4, 其空隙率应充分给予重视, 以不同粒径的二级配或三级配后的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不大于42%为宜, 在水胶比和浆骨比一定的条件下, 砂石比的变动主要可影响施工性和变形性质, 对硬化后的强度也会有影响。

(四) 掺和料

确定其品种、密度、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等。

泵送混凝土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和料, 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掺用矿物掺和料, 既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水泥用量, 又能减少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 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 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也有所改善。选择掺和料时, 应着重关注掺和料的细度和需水量比。这两个因素控制不好, 会给混凝土的强度和可泵性带来不利影响。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工程性质、环境和施工条件来确定。一般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少于300kg/m3, 对于地下和水下工程, 尤其是大体积工程, 矿物掺和料可用到最大掺量。

(五) 外加剂

确定其品种、浓度、减水剂的减水率、引气剂的引气量等。

泵送混凝土应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 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 应根据施工需要及对混凝土性能要求、建筑物所处环境条件, 适当选用相应性能的外加剂。只有选择合理的外加剂, 才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离可泵性, 合理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否则会适得其反。外加剂的掺量不能只凭其说明书上描述的掺量范围随意掺 (占水泥质量的0.5%~2.5%, 这个也太大了, 其实它是针对多种水泥而言) , 一旦确定了所用水泥的品种、牌号、强度等级, 就必须经过试验, 找到其与所用水泥的最佳掺量。只有这样, 外加剂才能发挥出它特有的功效, 这才是我们所期望的。

当使用液体外加剂时, 建议用部分已计量好的水将外加剂稀释, 然后再加入到搅拌机里已搅拌均匀的水泥、掺和料、砂子、石子的混合物上;当使用粉剂外加剂时, 可用部分已计量好的水将外加剂溶解, 必须搅拌均匀, 或者将粉剂外加剂与已计量好的水泥混合均匀后, 然后加入到搅拌机中。

不能使用已变质的减水剂, 有的外加剂有沉淀产生, 但经过搅拌仍可用的, 不属于变质范围。

当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 其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

(六) 拌和用水

一般应采用可饮用的自来水或洁净的淡水。

三、混凝土拌和物生产控制

(一) 计量

生产过程中, 必须保证原材料称量的准确, 建议每个台班应不少于一次校准, 并严格控制各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值, 每盘用料称量偏差一般控制如表1。

(二) 水胶比

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在水泥强度相同的条件下, 混凝土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因此, 拌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试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进行配料, 严禁随意更改水胶比。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60。

(三) 坍落度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0~200mm, 坍落度损失后仍为140~180mm左右, 管道出口坍落度一般在120mm左右。现场施工时, 应当根据泵送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浇筑地点、浇筑部位选择适当的坍落度。因为坍落度过小, 会造成泵送困难甚至堵管;坍落度过大, 不但浪费水泥, 而且质量不易控制, 还容易产生泌水或离析, 对可泵性反而不利。

(四) 试验实内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实验室内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按表2控制。

当掺用外加剂时, 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至180s。在混凝土搅拌站, 当材料稳定时,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一般为90s, 同时还应根据混凝土的运输距离作相应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 混凝土强度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有所增长, 但长时间搅拌既不经济也不合理, 搅拌时间过长, 不太坚硬的粗集料在大容量机中会因此脱角、破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五) 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在施工现场, 拌和工应随时观察砂、石原材料的变化, 随时测定砂、石的含水量, 然后将试验室出具的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调整将要投入搅拌机的水、砂、石的质量。此项工作必须在保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进行。

(六)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 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措施主要有喷雾养护、覆盖浇水养护。喷雾养护表面上空形成一层雾状隔热层, 使表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减少阳光直射强度, 降低表面环境温度, 对减少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温度回升有较好效果;覆盖浇水养护, 是以保护混凝土表面温度湿度为主。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原因是干缩和温度应力, 干缩引起表面裂缝一般仅数厘米深度, 主要靠养护解决。引起表面拉应力的温度因素有:气温变化、水化热和初始温差。气温变化主要有:气温骤降、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初期内部温度较高时尤应注意表面保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包袋等, 紧贴混凝土表面起到隔温效果, 是防止表面裂缝的最有效措施。

四、工程应用

多年来, 我们在来宾电厂、柳州电厂、桂林电厂、柳州回龙冲泵站、柳州堤防工程、合山电厂、田东电厂等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 由于混凝土方量大, 一直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了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加强对原材料的进场、搅拌过程控制、浇筑后的养护等各个细节的监督管理, 从而提高了泵送混凝土生产质量, 所生产的混凝土浇筑顺利,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好、可泵性强, 混凝土成品表面平整美观、光滑、密实。柳州回龙冲泵站、合山电厂等现场抽取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和钻芯取样检测的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为创造优质工程提供了保证。

五、结论

第一,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原材料与拌和过程中各个细节的监督控制。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现场原材料的检测, 同时分析和控制各因素、各环节, 并有相关记录。

第二, 认真贯彻质量目标, 认真按照有关规范对混凝土生产质量严格控制, 是获得优良泵送混凝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

非泵送混凝土浇注方案 篇7

施工过程中, 根据要求, ±0.00以上标准层混凝土施工时, 要求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在6~8cm之间, 无法使用泵送。采取本文论述的主要施工措施, 确保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

2 混凝土浇灌方案

受限于垂直运输时间和工作时间, 每标准层无法连续浇筑, 因此必须留置垂直施工缝。

施工缝设置原则为: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 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施工缝的布置位于H轴, 穿过核心筒 (电梯间位置) 走道楼板, 两端分别到达10、17轴400mm处转向J轴, 在越过J轴600mm后再转90度延伸。

施工缝处钢筋应加强, 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请设计院给以确认。

为保证实际施工时施工缝位置准确, 在梁板模板支设完毕时, 即在模板上放出施工缝位置, 绑扎钢筋时, 在施工缝处设置铁丝网, 浇灌混凝土至施工缝处时混凝土不会随意流淌, 施工缝留置准确, 也便于清理。

3 混凝土浇筑

3.1 柱、墙混凝土浇筑

3.1.1 柱、墙浇筑前, 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

凝土结合处, 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 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3.1.2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 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 连续进行。3.1.3浇筑墙体洞口时, 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大体一致。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 特别是墙厚较小, 门窗洞口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 应采用Φ25振动棒, 其它墙梁部位采用Φ50振动棒, 考虑到墙窗洞下位置的混凝土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 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 待混凝土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振捣时, 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 并从两侧同时振捣, 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3.1.4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3.1.5浇筑粱板混凝土时, 墙、柱节点区, 按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 分界面在墙柱边500处。

3.2 梁、板混凝土浇筑

3.2.1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 浇筑方法

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 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 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3.2.2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 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 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3.2.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 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 使其获得初步沉实, 再继续浇筑。3.2.4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3.2.5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 才允许继续浇筑。3.2.6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 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 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 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3.3 楼梯混凝土浇筑

3.3.1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由于楼梯

踏步采用封闭式模板, 故在踏步面开门子洞。底板混凝土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 不断连续向上推进。3.3.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4 混凝土成品保护

浇灌混凝土时, 为保证已绑好的钢筋不受踩踏, 板面上放铁马凳, 上铺模板, 搭起走道, 人员均在走道上行走, 以避免踩踏钢筋, 要保护钢筋和垫块的正确位置, 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不要用重物冲击模板, 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枋上蹬踩, 已浇筑的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 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以避免人为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

3.5 混凝土的养护

3.5.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用麻布带加以覆

盖浇水养护。3.5.2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灌完毕后12小时开始, 时间为14天, 覆盖麻袋, 浇水充分保温保湿;墙柱混凝土在浇后24小时后拆掉模板。挂上麻袋, 浇水养护, 时间为14天。3.5.3安排专人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3.5.4 安全及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4 质量保证措施

4.1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严格执行市住宅局关于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 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应为大厂旋窖、有准用证的名牌水泥, 石子为级配碎石, 粒径为10~30mm;砂为中粗砂, 其砂率控制在38~45%之间, 含泥量不大于3%;减水剂为优质名牌产品, 所有原材料按规范要求分批检验, 并挂牌标识。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泥用量不能小于300kg/m3;混凝土坍落度为6~8cm, 不加粉煤灰, 水灰比 (包括外掺材料) 不超过0.5, 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4~5小时, 混凝土配合比在正式生产前必须连同原材料检验报告一同送监理工程师和甲方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认可, 未经审定的配合比报告不准正式投入生产。

4.2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使用专用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 途中运输时间为从混凝土倒入混凝土车的时刻起至进入现场倒进料斗的时刻止, 时间间距不能大于一小时, 超过一小时现场不能签收。混凝土在倒入混凝土车内或倒入现场混凝土料斗内过程中, 严禁加水和外加剂, 途中运输车不断地搅拌混凝土, 避免离析。到现场时, 每车混凝土必须检验混凝土坍落度, 并作记录。运输时间的认可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测定须有混凝土厂家派现场的代表与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监督、并签字, 监理单位抽检。

4.3 完善浇筑指挥系统

收料员应挂牌标明混凝土的标号、使用部位、混凝土数量、浇灌时间、值班人员、各方联系电话等, 同时应对照技术要求对送至现场的混凝土进行签收。试验员做好坍落度的检查及记录, 对每一车混凝土的出厂时间、到达时间、坍落度检测结果、数量及验收人员签名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予以退回。按规范要求, 留置混凝土试块。最少有1组为同条件养护。

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浇灌路线进行施工, 连续浇灌, 以保证混凝土浇灌不出现冷缝。出现问题及时与项目部负责人联系。

4.4 各配合工种要到职到位, 尽心尽责, 电工

要保证照明及用电的安全及连续性, 木工和钢筋工应及时调好模板及钢筋, 发现严重问题应及时报告, 机修工应保障和及时排除机械故障, 同时, 水电等安装工种也应派人跟班检查, 发现有损坏的线管等, 应及时维修好。

4.5 尽量避免雨天施工, 雨天施工应备足雨

布, 如雨势过大, 应留置施工缝, 停止浇灌, 并用雨布保护未到终凝的混凝土。

4.6 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待其终凝后 (≥

1.2N/mm2) , 才允许上人上荷载到平台进行下一道工序, 不得在终凝前扰动混凝土。

5 安全措施

5.1 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水鞋、戴手套。

5.2 电源线不得拖地, 电缆不与钢筋直接接触。

5.3 所有施工机械必须由电工、操作工预先调

试, 正常运转后方可投入使用。机械设备的防雷接地确保牢固可靠。

5.4 靠近外架处施工时应注意检查防护是否牢靠。

5.4 楼板上的洞口应预先用钢管、木枋或安全网做好防护及醒目标记。

5.6 夜间施工应准备足够的照明灯。

5.7 上岗前, 工长、班长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6 结论

高层建筑楼高、层数多、场地窄、专业交叉施工密度大, 与工业建筑、一般民用建筑相比, 其作业面尤为狭窄, 难以满足在有限的作业面内各专业施工同步展开。要达到施工的进度要求, 必须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 合理、有序地安排各专业进入作业面施工, 保证施工质量。

摘要:在无法适用泵送混凝土的情况下, 高层建筑标准层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及技术措施。

浅析长距离泵送混凝土 篇8

1 原材料

混凝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构成为水泥、骨料等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 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做起。在此前提下, 我们对配合比进行了设计。

2 配合比设计

2.1 对于原材料的要求

商品混凝土必须满足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的规定, 对于Ⅱ类工程“使用B类低碱活性集料配制混凝土。

(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 骨料:石子, 应用5~25mm连续级配碎卵石。针片状颗粒含量≤10%, 含泥量小于1%, 泥块含量小于0.5%。砂:应采用中砂, 含泥量小于3%, 泥块含量小于1%, 通过0.315筛孔的砂, 不小于15%。 (3) 搅拌用水:一般采用自来水、饮用水。 (4) 外加剂的类型以及要求:泵送混凝土部分的外加剂使用应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抗离析性、同时混凝土含气量不大于3%, 以减小泵送混凝土表面气泡生成概率。 (5) 掺和料要求:掺合料的比表面积、细度等各项技术参数应有利于泵送混凝土的施工, 如粉煤灰矿粉的搀和量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整体的粘聚性、和易性等。

2.2 混凝土配置强度

计算水灰比:W/C=0.46×52.5/49.9+0.46×0.07×52.5=0.47;选用W/C=0.42, W/C=0.47, W/C=0.52根据JTS202-2011水胶比水胶比≤0.35确定用水量:根据设计坍落度150±30的要求另外加剂减水率23.0%, JTS202-2011选取用水量为W=154kg。

水泥用量:选用W/C=0.33, C=154/0.33=466kg;根据JTS202-2011来选定砂率:40%每立方米基准混凝土砂、石:V=1000 (1-0.01A) -WW/ρW-WB/ρB=1000 (1-0.01) -154-466/3.1=685.68L;WS=VγρS=685.68×0.4×2.60=713.10kg;WG=V (1-γ) ρG=685.68× (1-0.4) ×2.70=1111kg因此基准混凝土每立方米用量:

计算外加剂用量:466×1.5%=7.0kg, 根据外加剂固含量计算外加剂含水量:7.0-7.0×0.3916=4.2kg, 取4kg。W=154-4=150kg。

根据JTS202-2011中高性能混凝土矿物外掺料中矿粉掺量占胶凝材料体积50%~80%, 胶凝材料体积不大于混凝土体积的35%要求:0.5≤K/466≤0.8;233≤K≤373;矿粉取250Kg符合要求250/466=0.54。

水泥:水:砂:石:矿粉:外加剂=216∶154∶713∶1111∶250∶7。

3 堵管原因及改进

3.1 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或过小

坍落度过小, 会增大输送压力, 加剧设备磨损, 并导致堵管。坍落度过大, 高压下混凝土易离析而造成堵管。

3.2 含砂率过小、粗骨料级配不合理

细骨料按来源可分为:河砂、人工砂、海砂、山砂, 其中河砂的可泵性最好。细骨料按粒径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其中中砂的可泵性最好。粗骨料按形状可分为:卵石、碎石。卵石的可泵性最好。

3.3 水泥用量过少或过多

水泥在泵送混凝土中, 起胶结作用和润滑作用, 同时水泥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若水泥用量过少, 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吸入性能, 同时使泵送阻力增加, 混凝土的保水性变差, 容易泌水、离析和发生堵管。

3.4 外加剂的选用不合理

外加剂的种类很多, 如:加气剂、减水剂、超塑化剂、缓凝剂、泵送剂等,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水泥的品种, 合理地选择外加剂, 对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5 砂浆配合比不合格

砂浆的配合比也很关键。当管道长度低于150米时, 用1∶2的水泥砂浆 (1份水泥/2份砂浆) ;当管道长度大于150米时, 用1∶1的水泥砂浆 (1份水泥/1份砂浆) , 水泥用量太少也会造成堵管。

4 小结

从混凝土性能来讲:对于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比较高, 要求混凝土和易性否则的话容易引起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发生堵泵现象;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从规范角度要求120mm以上, 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 120mm的坍落度有时候也不好泵送, 这跟混凝土的标号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高标号混凝土可能要达到200mm左右的坍落度才能满足泵送要求, 但是也不是坍落度越大越好, 如果坍落度过大, 混凝土发生离析, 也一样要发生堵泵。

摘要:为克服长距离泵送混凝土泵送后塌落度小, 不流动, 不宜振捣的情况, 通过长距离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试验, 对长距离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探索, 并提出了长距离泵送混凝土施工要点以及堵管的预防处理措施。最终实现施工效率的大大提高。

关键词:长距离,泵送混凝土,可泵性试验,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全自动播出监控系统下一篇:早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