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前景

2024-11-23

培养前景(精选5篇)

培养前景 篇1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运动,在当今世界体育项目之中仍然是影响力之最、开展活动之广的具有其本身特有的丰富内涵和感染力的一门体育“艺术”。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之中,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推崇。随着我国高校校园的不断壮大以及体育运动场地设备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运动项目之中,足球运动的盛世开来以及大学校园足球联赛的蓬勃高涨,这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非常专业的裁判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裁判素养的走球裁判员,而在当前,我国的足球裁判员主要是源于我国各大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大学生是培养我国足球运动员的重点培养对象以及体育发展事业的后备力量。足球比赛的顺利进行和开展离不开足球裁判员的公正的裁判态度以及敬业的足球精神。因此,充分发挥我国高校体育院校自身发展优势以及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足球裁判员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1 足球裁判员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培养优势

1 . 1 足球运动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足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竞争对抗体育运动,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精彩激烈的全国大学生联赛的盛况举行,使得足球运动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大学生生活之中,可以分外感受到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喜爱和追捧,特别是对于足球裁判员这一特殊身份的足球运动角色,在高校大学生之中的足球爱好者占有很大的分量和意义,同时更愿担当此胜任以及热爱竞赛裁判工作。因此,培养大学生足球裁判员的计划大势所趋,同时符合当前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1 . 2 高校体育院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体育教学设施

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中,许多足球教师已经成为国家“一级”甚至“国家级”足球裁判员的殊荣身份,他们不论是在足球理论知识上还是在足球裁判理论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指导,同时也经常参加国内各省市地区的高校足球比赛的裁判执法活动,因此,在具有丰富的足球执法经验和指导理论。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师在长期的从事体育教育事业之中,其本身就具有过硬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足球裁判员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足球裁判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 . 3 高校足球联赛的蓬勃发展, 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实习环境

在高等体育院校中,各高校以及高校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级别的足球体育比赛,因此为培养学生裁判员提供了良好的临时执法机会以及大学生心理训练的培养,再加上不同院系的学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也会举办或大或小的体育比赛,也会培养学生裁判员提供了多方面的培训机会。由于校园内的比赛水平以及比赛激烈程度都各不相同,这更利于发展学生裁判员的实践能力和裁判标准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对学生进行反复培训和锻炼,进而使学生的裁判理论和实践执法逐渐地上升到一个深的层次和较高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临场执法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交际圈的扩充,这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 4 有利于推动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效益

在高等院校中,足球体育教师不仅仅在教学方面有着很大的工作任务,而且在担任足球裁判这一责任上其工作量也是很大,因此,培养大学生裁判员可以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来,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尽可能的做出多的贡献,同时也会基层的足球裁判员提供了很大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裁判员。除此之外,还为足球运动的理论发展推向另一个发展局面,通过学生裁判员的中间地带为社会、为社区的群体足球运动创造出新的生命力,从而使我国足球运动不仅仅在高等院校中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而且还在社会上使足球运动展现出亮丽的一环。

2 当前高校大学生足裁判员能力的素质要求

2.1 专业的业务素质

由于足球裁判员其本身具有的特殊的多元化以及系统化双重特性,这就要求学生裁判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裁判原则性和竞赛制度,同时要要求其不断地提高各种竞赛项目的掌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把握,从而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足球比赛都表现出自身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此外,还要加强足球裁判专业的业务能力的提高,针对大学生裁判员业务能力的显现主要体现在裁判员的基础能力,其中包括其自身的体力方面的表现、裁判姿势的规范与否、识别判罚能力的准确可靠性以及在赛场上出现的特殊状况做出的正确处理等等。

2.2 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公正严明的足球裁判员必须具备基本的道德准则以及职业的执法动机,从而才能使一场足球比赛画上完美的句号。职业道德每个裁判员最基本也是必须具备的道德准则,是每个参与比赛的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育公平竞争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足球裁判员自觉形成的职业内在素求,而其这种内在自身约束力的标准与否,将直接体现出一个足球裁判员能否以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投身于足球事业之中,同时也决定了其最终能否加入到优秀的裁判员行列之中。

2.3 良好的心理素质

足球运动其本身就有激烈的身体对抗以及赛场状况的复杂多变,而其运动本身自有的特殊性质,就要求足球裁判员在比赛中要有过硬的执法能力的以及非同寻常的心理素质,因此,足球裁判员不仅在之前的素质要求之上,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足球比赛之中,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并且要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心和高度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注意和观察两方的比赛竞赛状况,这就要求足球裁判员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提高,使自己始终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境界之中。

3 培养大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主要途径

3 . 1 选出裁判人才, 制定培养计划

首先,各高等院校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或比赛、或考试、或推荐,挑选出符合标准的大学生足球裁判员,同时制定出一定的教学计划和以及科学地培训计划,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流程,保障培养体系的顺利开展,让每个大学生裁判员做到心里有数。其次,歌体育院校领导要积极的申报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培训计划报表,在经费上要保障培养体系的完整性,为顺利展开培养计划做好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而使高校成为培养足球裁判员的重要基地;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经常组织一些资深水平的专业裁判人员举办足球裁判培训班货裁判理论知识讲座,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高级别裁判机会,为中国足球储备更多的裁判力量。

3 . 2 加强实践经验的指导和点评

在经过一定的较系统、较组织的足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则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裁判技巧的掌握之后,大学生裁判员要置身于实践比赛环节之中,强化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裁判技能、临场执法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加上和巩固,针对临场裁判的不足教师要及时的给与指导和改正,同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不同级别的裁判工作,尽可能地学生提供一些较高层次和水平的足球比赛裁判工作的培训和锻炼,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裁判能力以及毅力等方面的深入提高,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飞速发展,足球战法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传统的集体战术转变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全攻全守战术,使得足球比赛在赛场上对抗程度愈来愈高、速度愈来愈快。竞争愈来愈激烈,在另一方面,也对足球裁判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其必须加强自身裁判能力以及判罚的公正性和严谨性,进而才能使足球比赛顺利进行,使足球运动战术科学地以及可持续的进行发展。

培养前景 篇2

人才培养及其前景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了目前我国对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产生的原因的同时给出了建议。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前景的展望,对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抱有极大的信心。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人才 培养模式 职业前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文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形式,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医疗环境、推动医师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以及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医务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机构中,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以利他主义精神和专业工作方法,为在生命历程中遭遇困难,受到疾病困扰的社会成1员提供服务,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效果。

1921年美国著名医务社会工作者浦爱德在协和医院创建“社会服务部”,并训练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初步形成的标志。2然而直到2000年之后,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才真正建立。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开设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以培养面向医疗卫生领域为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正式确立。随后,国内多家高等医学院陆续开设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具有一整套理论体系、共同的伦理守则及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职责范围。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专业工作者是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

可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实情况是,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匮乏,尽管近几年不少高校开设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但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医疗机构没有医务社会工作者岗位,使大多数本专科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习环节,培养的学生大都理论脱离实际,能力较差,所以也难以被用人单位选择。所以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逐渐变成了医疗卫生领域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指高等医学院校所培养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与要求,同时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有社会需求,能为社会提供切实的服务,能为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一目标要求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应该培养具有广泛服务技能和基层事务管理能力的实务型、应用性人才,其培养应该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相适应,并且能够按照社会分工的要求来培养具有多样化能力的专业人才。

继2002年福建医科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后,国内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如:山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等)相继开设了该专业。可见,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开设已经成为一种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培养目标笼统,专业定位模糊。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对于其培养的医务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清晰界定。大多数培养体系采用西方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即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方式最终将使得与其他普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较大区别,难以体现自身的专业优势。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严重缺乏。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中,课程设置

缺少专业特色,脱离现实需求。即对于一些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特色的课程如卫生法学、医务行政与管理等课程开设较少。同时,由于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1唐文.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肖惠欣.职业化背景下的医务社会工作教育模式[J].考试周刊,2007(25):127-128

起步阶段,故国内的相关专业只能采用西方国家的教材,使得教授内容脱离中国自身实际,且大部分教学人员也非本专业毕业,缺乏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和专业素养。

三.缺乏健全的实习机制。由于国内医务社会工作还是一个新兴专业,故学生可进行

实习的专业机构少,也缺乏专业的实习督导和完善的实习评估体系。所以既导致学生无法在实习岗位上运用所学知识,又使得学校和用人单位无法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有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关问题的出现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具体来讲,主要可以从历史、政府机关、社会三个角度考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新中国建立后随着计划经济的建立,政府包揽一切社会资源及服务,并通过行政渠道向人民提供资源,排除了专业社会工作存在的必要性,所以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断,经历了近50年之后才重新开展。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尚未形成自身体系。

从政府机关的角度来看,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更没有形成培养和吸收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机制。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医务社会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必然难以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制度与医疗卫生制度之间相互脱节,沟通不畅,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从社会的角度看,医疗行业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缺乏基本的认识,医疗机构处在市场化生存环境与社会责任、社会福利性质之间的潜在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之中,使开展医务社会工作面临两难的选择。同时,在2007年11月卫生部“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和岗位设置政策研究”课题组的调研发现,大多数人对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缺乏认识。调研认为,目前我国卫生系统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现状还处于“萌芽和初始状态”。3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感不强也是影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以上对于我国现行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结合美国及港台地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启示。

各大医学院校需对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建立清晰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善师资配备,提出严格的毕业要求,考查学生的实习表现。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一方面为高校培养提供保证,一方面也保障了从业者的利益,吸引更多人员进入医务社会工作领域。

尽管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更应该看到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广阔前景。随着WTO三维健康概念的提出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范畴也逐渐扩大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领域”,包括对患者和家属、医院、社区和社会四个方面的服务。

从中可以分析得知,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评估患者现存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与患者协商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提高患者的自助能力;在医院内部改善对患者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程序;协调患者寻求和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包括介绍就业政策、经济援助政策、协调心理和人际关系等;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对患者家属进行情感支持;解决医患纠纷等。

由此可见,不论是对于现今医院中医护人员工作负担过重,专业分工不明确的现状,还是对于如今社会中严峻的医患关系考验,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出现都能够起到极大的缓解和改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我国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3 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设医疗社会工作者队伍的需求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人才,2007,8(11):44-4

5同时医务社会工作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工作方式,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将同病种的患者及家属组成小组,由医务社会工作者主持,通过相互分享、支持与讨论,帮助患者及家属的工作方式),社区工作(包括社区义诊、社区保健等等)。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良好的社区建设发展前景,无疑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的极大的空间。

在看到我国正在处于并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必将有光明的前途。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进入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新时期,此时必将伴随着社会工作的广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也必将大有作为。

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看到其巨大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协调各方面利益,充分借鉴西方及港台地区先进经验,结合我国自身实际,加快建设和完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永松,吴水珍,张良吉等.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22(2):

1-3

2.肖慧欣.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

2010.5

培养前景 篇3

美国篮球队已发展一百多年了,美国的NCAA 也已经发展了73 年,美国篮球之所以成为世界篮坛霸主,是因为美国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而该体系中NCAA大学生篮球联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通过对NCAA与CUBA联赛发展现状的对比,结合中国篮球大环境的现状,理性思考,提出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以及美国大学生NCAA联赛中的所有球队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从图书馆,网络和书店查阅关于CUBA,NCAA发展历程,赛事赛制及比赛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掌握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此次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2.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差距原因,为下一步分析创造条件。

2.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总结整理,找出CUBA发展的不足,学习NCAA的相关经验,提出适合中国大环境的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CUBA赛事与NCAA赛事的比较

NCAA 篮球联赛经过70 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联赛、64 强淘汰赛和决赛(4 强赛) 3 个阶段。NCAA 联赛的赛程分为东部、西部、中西部和南部4 区,每区有16 队,由高种子球队与低种子球队分别进行对抗赛,采取单淘汰制,连胜4 场取得全区冠军后,即进入最后4 强,由4 支分区冠军队伍中再产生总冠军。参加NCAA 联赛的每支大学球队都要进行60 场以上的比赛,所以影响广,参与的学校多。在美国,社会广泛宣传NCAA篮球联赛,又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不菲的经济效益。NCAA 的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是NBA 造就球星的血库,使NBA 长盛不衰,球星辈出,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1998 年诞生的CUBA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从参赛学校61 所发展到166 所,至今已举行13 届,目前已形成各省预赛,每个省的冠军队分别参加东南区、西北区、西南区、东北区全国的4 个分区赛,分区赛的冠亚军队分别进入全国8 强,分2 个区分别进行交叉淘汰赛,2 个区的冠军队进行主客场赛,最后决出总冠亚军队。

3.2 两种赛事运动员选拔,训练,比赛等方面的对比

3.2.1CUBA与NCAA运动员的选拔与组队

篮球运动源于美国,NBA代表了世界篮球运动的最高水平。作为NBA 摇篮的NCAA ,关键在于有一个合理和完善的运动员人才选拔体系。NCAA 运动员基本来源于中学,许多大学都设有奖学金,以吸引有运动天赋的中学生,通常由教练员深入到各社区、中学和美国中学生联赛的现场观看比赛选拔队员,并对优秀篮球运动员发出邀请信。我国普通高校目前篮球队的类型有: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的篮球队、传统学校的篮球队、一般学校的篮球队、有些还是根据比赛任务临时组建的篮球队。运动员的选拔根据CUBA联赛规定,专业队注册队员不能参赛,入学年龄必须是18 - 22周岁高中毕业生,因此,运动员主要来源于各省市青年队未注册的集训队员、省少体校的队员、省市学校大中小学一条龙挂钩的培养体系输送的人才;另一部分是中学传统校的篮球特长生(一般二级运动员) 。

3.2.2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

美国大学生篮球队和中国大学生篮球队全年的训练基本上相同,均围绕比赛任务而制定计划,美国NCAA 联赛是每年的11 月底至次年的4 月底。中国的CUBA 联赛是每年的11 月份开始至次年的5 月总决赛结束。NCAA 大学球队的运动训练时间,每天控制在4 h 以下,每周不得超过20 h。在赛季每周50 h ,非赛季平均每周训练18 h。每周训练6次,平均每年训练2 200 h。按每天8 h 工作日算,合275 个工作日。这样大的训练强度与职业队相差无几,从而造就了高水平的篮球队。

4. 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

4.1 高校训练管理体制

高校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决定了CUBA 篮球后备人才从事竞技能力训练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多数高校篮球队基本上是在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领导下开展作。大学生篮球协会作为高校篮球运动领导和决策者, 对CUBA 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 CUBA 参赛运动员来源

CUBA 运动员进入高校生源主要来自高中篮球传统学校和省市体校, 运动员的录取80% 是特招录取, 16. 7% 是免试录取, 正常录取只有3. 3% (见表1)。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CUBA经过十年发展,拓宽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开创了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相结合的育人途径;但在落实“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CUBA联赛宗旨的实际中,仍然客观存在“质”和“量”的问题。通过落实CUBA人才培养战略,培植CUBA文化,突出“校园篮球”的“专业性”,强化CUBA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选拔机制,培养“后备军”的后备力量,加速CUBA联赛的“市场化”,实现自身造血功能,使CUBA真正成为培养中国篮球运动人才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凌平.美国NCAA篮球联赛的发展历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

[2]徐济成.美国篮球之树[J]篮球,1998

[3]陆淳.中美普通大学办高水平篮球队的比较[J]体育科学,2002

培养前景 篇4

关键词:高尔夫教育,培养目标,发展前景

在我国, 高尔夫是一项新兴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而高尔夫运动还涉及到旅游管理、草质维护方面的内容。相比较其它项目而言, 高尔夫运动伴随着高雅、阳光、绿色的文化内涵, 一引入中国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受到了高端人士的积极参与。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高尔夫运动也越来越受到商务人士的青睐, 随着高尔夫运动的越来越成熟, 对高尔夫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自然越来越高了。目前, 我国开设的学科也基本上以这几点为基础, 包含的专业有:高尔夫专业技能教育、高尔夫旅游及商务管理和球场的草坪维护这三个方向, 基本上为我国的高尔夫教育奠定了专业化的基础模型。

1 高尔夫教育培养目标与方向

高尔夫运动属于一个多学科的体育运动项目, 到目前为止, 还没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列入招生指导目录里面。高尔夫引入我国的时间不太长, 基础的普及度还不够高, 基本上属于高端人士交流活动场所, 相应的高尔夫教育理念也不够成熟。目前, 我国的培养模式基本上定位在大中专及本科学校统一的培养模式, 层次分类不清, 定位类似, 学生们的就业也基本上以高尔夫球场管理为主, 就业范围很窄。

高尔夫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多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 因为美国的高尔夫运动开展的时间久, 而且高尔夫的相关产业也基本完善, 所以美国的高尔夫教育培养目标虽然很简单, 但美国学习高尔夫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有着非常详尽的说明, 学生的就业范围涵盖了整个高尔夫的产业链, 其中包含有高尔夫的科学研究、高尔夫的教学、高尔夫的竞赛组织、高尔夫的产业经营管理、高尔夫的传媒业、高尔夫的场地维护及高尔夫产品销售等等, 据统计就业范围高达16类58种职业。基于此, 我国的高尔夫培养目标应着眼于拓展高尔夫产业链的基础上, 培养要有超前意识, 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选择差异化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进而在毕业后能够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随着我国的高尔夫运动的不断发展, 其相关产业链也会逐步完善, 高尔夫的培养目标及教育理念也必将越来越成熟和清晰, 学生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这项新兴的运动项目。

2 我国高校高尔夫教育的前景

通过对高尔夫运动的不断普及, 逐步消除其贵族运动的特色, 多注入包含礼仪与友谊的文化社交理念, 崇尚平等竞争和诚信自律的道德文化思想, 再加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必将有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 在2016年, 高尔夫将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 这也会极大的促进这一项目的发展, 此时加大对高尔夫运动的教育力度, 将对今后高尔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高尔夫运动现状发展前景良好

目前, 中国现有的高尔夫球场有400多家, 高尔夫的练习场地也有近3000多家, 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高尔夫球场还有大的突破, 预计能达到1000家左右, 而每一家需要的管理人才预计有300多人, 可见, 在不久的将来对高尔夫专业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 而且随着高尔夫运动的不断发展, 其相关的产业也会逐步得以发展。高尔夫相关的旅游业、制造业、草皮培养等等行业的介入, 也会为高尔夫整个行业带来生机, 而且随着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度不断提高, 在不久的将来, 高尔夫运动不会像现在这么高高在上, 会逐渐褪去贵族运动而步入普通人生活锻炼中来。

2.2 高尔夫教育模式多样化的发展

高尔夫教育是依托于高尔夫运动的, 高尔夫运动的蓬勃发展, 必然也会促进高尔夫教育的蓬勃发展, 而且我国的高尔夫教育开展时间还不久, 相应的高尔夫专业人才还比较稀缺, 这时候如何能够合理的处理好我国的高尔夫教育, 需要有关部门和教育者仔细考虑。并积极的与国内现有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保持联系, 在校期间就多参与到高尔夫运动的管理运作上来, 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加上不断的实践才能为学生提高更好的教学条件, 也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与此同时, 学校还应积极的外聘一些高尔夫专业人士来校讲课, 无论是高尔夫管理人才、竞技人才还是草坪维护人才都可以邀请来校开讲座或者兼职上课,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更好更多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各个环节所需要具备的知识, 并能提出自己的困惑与之交流, 为提高高尔夫教育建言献策, 共同提高高尔夫教育。国家教育部门也应该考虑到高尔夫运动的特殊性, 应给予高尔夫专业相关政策上的支持, 尤其是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上, 应抽调专人予以完成, 逐步形成全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的模式多样化的同时, 也能不断改进和完善。

2.3 高尔夫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前景

高尔夫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主要体现在高尔夫运动源于西方, 而我国开展相对偏少,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 将西方高尔夫课程和教学内容引入国内是高尔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也有不少的学校依据自身学校的特点, 将国外先进的高尔夫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引入到学校的教学当中,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 将国外的先进高尔夫教学经验与国内的高尔夫市场条件相结合, 构建出适合中国当下高尔夫教育课程内容和专业教学体系。也只有这样, 才能在不断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寻找适合我国高尔夫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 加强对我国学生的高尔夫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2.4 高尔夫教育的合作化发展前景

在我国, 高尔夫教育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 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高尔夫教育起步比较晚, 所以高素质的高尔夫教师就会非常缺乏, 只能从体育系统的其它项目转过来, 很多的高尔夫教师都是从其它体育项目转过来的, 只是懂得很多理论知识, 实践也是临时学习的, 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专业学习, 致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难以匹配。就目前状况而言, 一下提升整体高尔夫师资力量是不太现实的, 只能选择在学校内部加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 加强其专业素养。与此同时, 可以和当地的高尔夫俱乐部合作教学, 聘用俱乐部专业的高尔夫教练来兼职教学。

合作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来实施:首先主要立足点是本校现有教师的培训, 可选派校内高尔夫教师到欧美发达国家或者国内优秀高尔夫俱乐部进修, 也可以选派教师到知名的高尔夫俱乐部挂职, 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 尽力让教师们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空间, 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的同时抓好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并积极引进年轻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充实到学校师资队伍中来;其次, 聘用校外优秀高尔夫教师来校兼职, 也可以和国外高尔夫名校合作, 并完善学校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方案, 选拨优秀学生出去参与高尔夫运动的组织活动, 锻炼学生们的实践经验;最后, 学校可以聘请高尔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 来学校为学生讲解高尔夫发展的前景, 为学生的职业做规划, 而且这部分管理者都是我国最早参与高尔夫运动项目的, 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 他们的教授能结合丰富的实践, 必将受到学生的喜爱, 能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2.5 专业人才的紧缺促进高尔夫教育的发展

高尔夫运动作为一个新型的体育产业在中国业已蓬勃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与之相匹配人才培养却没能跟的上发展, 造成了制约我国高尔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在高尔夫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都非常缺乏。人才的缺乏必将会促进高尔夫教育的发展, 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为我国培育出优秀的高尔夫专业人才, 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现在中国高尔夫协会教育委员会也已经成立, 这也会极大的促进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 利用委员会很好的整合现有的资源, 为我国高尔夫教育提供指路标, 促进我国高尔夫专业人才的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吴亚初.试论我国高尔夫运动的产业发展特征.中国体育科技, 2004, (03)

[2]卢元镇.谨慎的迂回——中国发展高尔夫运动之路.体育文化导刊, 2004, (04)

[3]杨晓生.论高尔夫运动的文化内涵.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1)

培养前景 篇5

档案人才的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必须满足更高的要求, 档案的载体、类型、样式同时也随着信息记录的形式变得越来越多,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也为档案学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式。

二、档案学简介

我们所说的档案学是专门以档案或者是档案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研究, 因此档案学专业的基本任务就是:

1.在研究学习档案工作和发展的基础上, 明确地提出科学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档案工作的主要方法。

2.在指导档案学习工作的实践中, 逐渐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以实现档案的价值, 并服务于社会。

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或者我们可以说基本上是属于社会科学, 这是由档案学所面向的对象性质所决定的。档案工作是管理档案, 并为社会实践服务提供档案信息的社会活动。档案学, 它是研究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也就是研究档案, 以及档案工作的规律还有档案与人们社会实践的关系, 因此我们称它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三、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档案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需要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 以及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方面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同时也必须掌握现代科技信息技术, 最终目标是把学生们培养成为能够在国家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等重要部门从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档案学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

四、档案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一) 现状。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 我国的档案学专业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在教学实践中, 都是以教师的教授为最主要的方式, 这种封闭式的知识输送模式非常不利于创新模式人才的培养。因此也就造成了学生获得的相关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 从而分析相关专业问题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相对比较薄弱。在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方面, 学生仅仅能够机械化地操作运行已存在的档案文件信息管理系统, 从而缺乏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创新和设计的能力。

2.招生结构不合理。在校的大多数学生当中, 男女的比例是十分不协调的, 尤其是女生的平均比例一般都高于男生。这是因为中国文科生的比例较大, 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知识。

3.教学内容过于老套。在当前这个阶段, 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我国档案专业的教学当中专业意识太强, 相关专业的知识以及专业以外的知识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学内容就局限在了少数核心专业课程或者主要课程上, 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过于狭隘, 以及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从而无法满足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后现代档案工作方式。

(二) 对策。1.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档案人才培养目标, 从而为社会提供各种人才的传输。我们只有真正地明确目标, 才可以实现档案教学“双赢”的目标, 那就是既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 同时也提高了档案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时代的庞大背景下, 我们应该把档案学专业的教育放到注重培养学生对档案学专业长远的发展和对档案信息的资源规划上面, 以及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地去培养学生的视野, 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2.培养路径的正确选择。目前我们国家对档案学专业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基本是集中在对高等学校等教育机构中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教育意义, 但由于诸多原因, 传统的高校在校教育是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 因此就应该立足于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优势去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从而让更多的人去选择充分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3.教学模式的创新。档案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是我国二十一世纪人才教育全新的起点。因此, 未来档案学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应根据知识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持之以恒地去改革并引导档案学专业创新的教学培养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档案信息管理能力, 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 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五、档案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今后, 我们应运用更多的途径去开展并进行档案学专业教育的长久化模式, 与此同时, 也要引进职业资格的认证体系, 充分发挥档案学专业的指导作用, 进而能够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当然我们也应该把档案研究能力以及科研人员的全面素质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鼓励对档案学专业博士的教育, 以此来充分地拓展档案学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和档案研究的力量。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 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以及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档案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遵循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则。灵活运用这种人才培养方式, 可以真正达到培养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业人才的目的, 使他们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 更专业的技能水平, 以及全面的设计能力和档案信息资源宏观规划与管控的业务水平。

摘要: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 使得社会越来越迫切对档案人员的需求, 同时也对档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教育部门应按照档案事业发展的前景来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 本文从档案发展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档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信息时代档案人才培养与档案学专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档案学

参考文献

[1]王新才, 聂云霞.信息时代档案人才培养与档案学专业发展展望[J].档案学研究, 2013 (01) .

[2]周林兴, 苏君华.档案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对策[J].兰台世界, 2010 (08) .

【培养前景】推荐阅读:

价值前景10-16

服务前景10-18

前景信息10-21

教学前景01-14

经济前景01-14

前景瞻望01-20

前景提取05-23

前景理论06-09

前景问题06-20

前景浅析08-02

上一篇:个体标准下一篇:科技期刊经营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