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自适应测试(精选4篇)
多维自适应测试 篇1
摘要:本文根据生产中实际案例, 在DFT设计的基础之上, 为Intel公司65nm NOR闪存芯片的一种特殊失效模式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测试方法, 同时提出了测试参数根据产品本征特性自适应调节的概念。
关键词:测试,DFT,自适应,测试效率及有效性
测试的目的, 即检出无法满足规定的质量或可靠性指标的缺陷产品 (Defect) 。但测试也会造成错判——将缺陷产品判为通过 (Under-kill) 或将非缺陷产品判为不通过 (Over-kill) 。通常使用Under-kill DPM (即每百万成品中Under-kill产品的数量) 和Over-kill rate (Over-kill产品占所有测试产品的比率) 来衡量错判率。研究测试方法的目标, 就是在最短的测试时间内, 达到Under-kill DPM和Over-kill rate最低。
本文的工作, 是针对Intel公司65nm NOR闪存芯片的一种特殊失效模式 (fail mode) 而设计的的测试方法, 同时提出了测试参数自适应调节的创新概念。
1 失效模式简介
所谓闪存 (Flash Memory) , 就是一种能够在掉电模式下长时间保持数据的半导体存储芯片, 其基本存储单元 (cell) 是由一种阈值电压 (Vt) 可变的MOS管构成的[1~2];若干cell按一定结构排列构成一个块 (block) , 所有block组成整个存储阵列 (Array) 。
在Intel 65nm NOR Flash生产中, 我们遇到一种只有当block数据在1/0混合pattern下才会发生的读 (Read) 错误, 且错误集中在32根相邻的Row上。
Intel公司设计了一种称为Mgn的Test Mode[3], 能通过产品的Vpp pad直接测出指定cell的实际Vt值。在pure 1的pattern下, 测出block中所有cell的Vt值, 发现Read错误的32根row具有相对较低的Vt (图1) 。
由此可得:当pure 1 pattern下Mgn测得相邻3 2 r o wV t相对较低时, 同样的32row会发生Read错误。我们的测试方法就是利用此失效特性设计的。
2 传统测试方法Tail Analysis
此方法实质就是对每个产品重复我们之前所作的失效分析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Vtlw (确保多数正常cell的Vt>Vtlw) 。当测试的block存在Vt
Tail Analysis具有较低的错判率, 但是生产中的测试仪器是多个端口 (每个端口对应一件产品) 共享逻辑运算资源, 而使用Tail Analysis, 每个端口需独享逻辑资源。
在Tail Analysis的基础上, 我们充分结合仪器和产品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3 自适应测试参数调节方法
3.1 检出潜在失效Block
检出存在Vt
3.2 组内采样Mgn测试
对失效产品pure1 pattern Vt分布作进一步分析可得, 没相邻32row中各个row之间的Vt基本差不多 (图2) 。
因此, 每组32row只需采样一根row, 测试时间缩短为1/32。
3.3 组间比较
记录每组i中Vt
3.4 Vtlw自适应调节
个体产品内Vtlw调节:根据半导体产品特性, 一个Flash内各block的Vt分布比较接近。因此, 当单件产品内连续有N个block存在cell Vt
批次产品内Vtlw调节:晶元生产时一个批次内所有产品的本征特性相对比较接近。据此, 当一个批次内连续有M个产品需要调节Vtlw时, 测试程序将Vtlw自动调低ΔV'tlw, 并沿用新的Vtlw-ΔV'tlw至该批次所有待测产品。
Vtlw自适应调节能更准确的检出潜在失效block, 节省了测试资源。
在使用了新的测试方法后, 我们的整体测试时间缩短为Tail Analysis的~1/800, 而Over-kill rate则仅为~0.01%, 同时Under-kill DPM近乎为0。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测试参数调节的理念, 改变了由测试说明书固定参数设置的传统做法, 而是充分考虑到半导体器件本征特性随工艺过程改变, 且个体内和批次内产品本征特性趋同的特点。该方法所涉及的Flash存储芯片及测试仪器皆为业界通用器件和设备, 因此这种自适应方法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可根据各产品Test Mode设计应用于不同类型产品的测试。
参考文献
[1]David A.Hodges, Horace G.Jackson, Resve A.Saleh.Analysis and Design ofDigital Intergrated Circuites--In DeepSubmicron Technology.
[2]存储器的存储原理, 2008, 10, 10.中国IC网 (www.ic37.com) .
[3]郭炜, 郭筝, 谢憬.SOC设计方法与实现.
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研究进展 篇2
1 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优点
1.1 使评测过程具有灵活性
由于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出题时, 是根据应试者的自身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试卷的生成, 这就可以做到题目都是应试这能力范围之内的, 有效的避免了被应试者在考试过程中, 因为题目难度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而导致答题节奏不稳, 情绪上产生较大波动影响其他题目的发挥。因为是根据应试者本身水平出题, 可以更大程度上帮助测试方了解应试者的综合水平, 在测试过程中具有相应的灵活性。
1.2 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精确度
由于传统的出题方式, 并不能很好的区分题目的难易程度, 因为出题者对题目都是掌握的, 所以对题目的难易程度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 并且调整其在试卷中的比例。这就导致了对应试者自身能力测量的一个不准确性。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可以根据应试者自身水平调整难易程度, 这样无论应试者的成绩如何, 都能对其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是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1.3 避免作弊情况
由于计算机自适应系统是随机出题, 考生在考试时也是随机抽题, 所以可以有效的避免, 应试者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的情况。由于应试者抽到相同试卷的概率很低, 是考场内交头接耳作弊的情况也得到了抑制。
2 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前身是“比内测试”, 这一种测试模式是根据被测试者的年龄来为其选择专门相对的题库, 如果被测试者完成这一题库的测试, 将会对其进行难度更大的测试, 这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人工版本的子算计自适应系统。后来经过教育学家的不断研究, 并且对比内测试进行不断地分析, 终于发明了以回答问题的错误率作为标准来评判应试者水平的测试方法。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发展, 美国科学家罗德首次提出了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概念。这个观念已经提出就意味着试卷考试时代的结束。并且因其具有很多传统测试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 迅速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经过不断地对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已经从单一的了解应试者的能力演变成了一个对应试者综合能力以及各项能力指标进行评判的过程。
3 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使用现状
3.1 在国外的使用情况
目前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而且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教育测试、职业测评、人事管理等方面全都采用了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用, 甚至在认证测评和职业测评中也应用了计算机自适应系统。
3.2 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由于计算机自适应系统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 所以我国目前对其应用的范围不如欧美国家广。我国主要研究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专家基本都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目前我国对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重视程度很高, 已经将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应用到了汉语水平测试当中, 随着出题的更加合理化和灵活性, 已经受到了很多业内的认可, 被应用到更广的范围只是时间问题。
3.3 在高校中的发展情况
目前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在高校的发展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我国部分大专院校,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水平测试时, 都是采用计算机自适应系统, 根据被测试者的综合水平进行出题。
4 选题策略的研究
4.1 提取法
在以前的题目区分方式上加以改进, 将题目分为两类, 即普通和难度较大两类, 如果应试者完成了较简单的一类题目, 此时才会给其提供难度较大的题目, 这样即可以避免能力不够者无法完成较难的题目, 也可以节省出题的时间和题库资源。
4.2 抽样法
抽样法是一种节约题库资源的方法, 具体抽样的过程是, 先从题库中抽取一小部分题目, 在从这一小部分中随机抽取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 然后在从题库中抽取除这一小部分题目之外的题目, 这样可以给题目做出一种随机的组合, 可以减少题目的曝光率, 并且可以全面利用题库中所有的资源。
4.3 分离法
在出题过程中, 有些代表性较高的题目, 出现的几率过高, 导致了这些题目的曝光。如果将题目的管理过程与题目的选择过程独立的区分开来, 这样使得二者之间尽量减少联系。这样可以平衡题库中题目的曝光率, 使得部分题目曝光率过高的现象得到控制。
5 结论
计算机自适应系统的目标是建立最好的、最全面的评测方案。对被测者进行综合的、准确的评估, 达到一个人才选拔目的。这种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现实考试相结合的评测方案, 对我国的人才选拔和人才水平评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其选拔制度必须是先进的、科学的, 只有将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应用到我国社会的更多领域当中去, 才能做到更科学的、准确的人才选拔和培养, 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把好人才选拔这一大关。
参考文献
[1]路鹏.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李俊杰.基于技能空间的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3]王鹏.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自适应测试选题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3.
多维自适应测试 篇3
工程装备是我军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战场建设和作战工程保障任务。工程装备的故障主要产生于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的状态性能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1]。目前, 液压系统故障检测主要利用故障诊断的方法, 较少从测试性设计方面考虑液压系统故障检测。
测试选择是测试性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目的在于减少测试点设置, 以尽可能小的测试代价满足系统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要求。传统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和检测的测试点布置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 从而导致重复测试, 故障检测不全, 测试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液压系统故障的基础上, 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液压系统测试选择问题进行求解, 为工程装备液压系统测试性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方案。
1 测试选择的数学描述[2]
为描述各级系统故障和测试的对应关系, 采用故障——测试关系矩阵进行描述。设系统的待检测和隔离的故障集合为F={fi}, i=1, 2, …, m, 即系统待测试的故障有m个;能够对故障进行测试的测试集合为T={tj}, j=1, 2, …, n, 即可采用的测试一共有n个。则系统对应的故障和测试关系矩阵表示为:
在该矩阵中, 元素作aij为布尔变量, 当测试ti可测得故障fj的信息时, 对应的元素aij=1, 否则aij=0。矩阵的行向量Fi=[ai1, ai2, …ain]表示第i个故障的测试信息, 列向量Tj=[t1j, t2j, …, tmj]T表示第j个测试所能测试到所有故障的信息。
2 建立转向液压系统故障测试矩阵
2.1 某型工程装备液压转向系统
转向液压系统是工程装备液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由执行元件:液压缸 (2个) , 控制调节元件:溢流阀 (5个) 、单向阀 (1个) 、换向阀 (1个) , 动力原件:液压泵 (2个) , 辅助装置:滤油器 (1个) 4个部分组成 (图1) 。该系统具有一般液压系统具有的4个部分, 以该系统为对象进行测试点的选择方研究不失一般性。
2.2 液压系统测试点
对系统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该系统存在的主要故障有13个。在分析系统故障的基础上, 对系统进行测试点的初步布置。依据测试点布置的原则, 在所有故障单元的进出口均布置测试点。该系统共布置了14个测试点。根据测试点所测信号的不同, 分别测试油液温度、液位高度、油液污染度、压力、流量、振动、噪声等参数。故障属性和对应的测试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得到该液压系统的故障测试矩阵如下:
3 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测试选择问题的求解
1) 编码:
采用二进制编码, 每个二进制数字代表一个测试, 因此, 编码的长度为备选测试集中测试的个数。
2) 生成初始群体:
群体规模过小, 算法相应的进化代数就多, 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群体规模过大, 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 但是算法运行时间开销较大。群体规模一般取50~200[3]。
3) 交叉率和变异率:
遗传算法的交叉算子提供了全局搜索能力, 变异算子则提供了局部搜索能力, 其收敛性主要取决于这两个算子。因此, 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是影响遗传算法收敛速度的关键参数。在标准遗传算法中, 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为定值。若pc过小, 则搜索过程缓慢, 甚至停止不前;若pc过大, 则可能破坏遗传模式;变异概率pm过大, 可能导致成为随机搜索;过小, 则不容易产生新的个体结构。因此, 针对个体的不同适应度值, 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4], 对交叉算子和变异算进行改进:
式中:pc——交叉概率;
pc_max——最大交叉概率;
pc_min——最小交叉概率;
pm——变异概率;
pm_max——最大变异概率;
pm_min——最小变异概率;
fmax——种群个体的最大适应度;
favg——种群平均适应度值;
f ′——在要交叉的两个个体中较大的适应度值;
f——要变异的个体适应度值。
将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作以上改进后, 优良个体的保存概率增大, 提高了进化的稳定性。
4) 个体适应度。
合适的适应度函数是算法的关键, 在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尽可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最优测试集应使测试费用最小。因此, 适应度函数是测试费用的减函数, 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的增函数, 将适应度函数定为[5,6]:
式中:Ci——第i个测试的测试费用;
Ts——某一测试集;
γ*FD, γ*I——系统要求的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
γFD, γFI——所选测试集的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
λ——奖励因素, 当满足系统测试性要求时给予奖励。
5) 问题求解
考虑该选择的规模较小, 选取参数为:初始群体个数M=20, 最大进化代数G=50, 交叉概率最大值为0.9, 最小为0.4, 变异概率最大为0.08, 最小为0.01, λ取值为1。系统设计要求测试性指标:γ*FD=0.95, γ*FI=0.95。为减化运算, 假设各个测试的测试费用相等, 均设为1。经编程运行后, 搜索得最优测试集Ts={T1, T2, T3, T4, T6, T7, T9, T10, T12, T13, T14}, 适应度值f=3.0459, 测试性指标γFD=100%, γFI=100%。历代适应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该算法在第8代找到最优解。测试选择的规模越大, 越能体现算法的优越性。
4 结论
通过对工程机械转向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 建立了故障——测试矩阵, 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自适应遗传算法有效解决了该液压系统的测试选择问题。该方法为液压系统测试点的选择和布置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以某型工程装备转向液压系统为对象, 在系统故障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故障测试矩阵, 并利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自适应遗传算法有效解决了该液压系统测试点选择问题。为其他液压系统测试性设计过中测试点的布置选择提供了借鉴, 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工程装备,测试性设计,测试选择,自适应遗传算法
参考文献
[1]刘雪霞.某型工程装备液压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D].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2008 (1) .
[2]田仲, 石君友.系统测试性设计分析与验证[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3]黄友锐.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4]王小平, 曹立明著.遗传算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5]苏永定, 钱彦岭, 邱静.基于启发式搜索策略的测试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 2005, 31 (5) :46-48, 78.
多维自适应测试 篇4
平时测验在语法课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测验, 教师可对教学实施过程监督, 得出形成性评价, 提高课程考核信度。平时测验还可对教学组织进行诊断、总结、导向。
目前, 语法课主要采用纸笔测验 (Paper and Pencil Testing, PPT) 。该测验面向试题, 在这种考试中, 所有被试作答同一试卷。对于每个考生而言, 只有一部分题目与自己真正能力相匹配, 其余的题目要么偏难, 要么偏易, 因此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怀疑。总体而言, 纸笔测验的落后之处主要表现为:不能提供被试更具体的知识掌握情况;考查的项目较多;考试时间必须同定;数据分析不方便;不同测验的结果没有可比性;阅卷费时;测验结果公布不及时等。
因此, 有必要改进语法课的测试方式, 使得测试过程更科学、高效、结果更可信。本文将着重论述自适应测试方法在英语专业语法课平时测验中的应用。
二、自适应测试简介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Computer Adaptive Testing, 简称CAT) 是面向被试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因人施测”, 使不同水平被试都能接受一组跟自己特质水平相适应的试题。“所谓‘自适应’就是测验本身要自动地适应被试的具体情况, 在被试作答过程中及时根据作答资料估出被试的可能水平, 并针对这一水平迅速决策, 从大型题库中调取难度恰当、性能优良的题目继续施测。直到施测的题目足够多, 测验信息量累计和达到指定值为止” (秦川, 2008)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实施必须解决四个问题:1) 题库建设;2) 选题策略;3) 参数估计;4) 测验终止规则 (Howard Wainer, 2000) 。
与以往纸笔测验相比, 自适应测验具有以下优点:第一, 效率高。自适应测验对每个被试可用比常规测验少的试题而获得与之相比更佳的测验效果。在自适应测验中, 高水平和低水平的被试接受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测验题目, 没有无效试题, 每道试题都是高效的。第二, 效度、信度高。自适应测验提供题目参数的同时, 提供了每一个被试在完成题目时的特质水平。这就使题目参数与被试的特质水平有效地联系起来, 从而使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第三, 测试步调灵活。在自适应考试中, 每个被试的考试长度可能都不一样, 对于每一道题目, 被试都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而不会存在因答题时间不够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三、CAT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1. 确定教学重点
英语专业语法课教学工作量大、课时短。以我校英语专业语法课教学为例, 48课时内要完成《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章振邦, 2009) 所涵盖的40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有鉴于此,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有必要先对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了解, 以便确定课堂教学重点。单元前测可以诊断学生的“症候”所在, 为“因材施教”做好准备;单元后测则能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供师生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在确定教学重点时, 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较之传统的纸笔测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首先, 通过题库设计, 自适应测试可以准确反映出哪些知识点对学生而言较易、哪些较难。而纸笔测试只能提供被试的最终成绩, 对班级整体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无法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其次, 较之纸笔测试, 自适应测试效率更高, 能迅速统计出被试得分及失分趋势, 帮助教师及时作出判断。比如, 动词的时和体 (tense and aspect) 一直被认为是语法教学的重点, 但经过诊断测试, 我们发现学生对动词时、体的规则掌握扎实, 但在语言输出中的应用情况不令人满意。因此教材中大篇幅的时、体规则便可简化处理, 而动词时、体的交际应用能力则应强化。
2. 了解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有同感, 大学语法重复了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内容。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法毫无新意, 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在专业学习中处处碰壁。因此, 教师在面临一个班级整体时, 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需求, 了解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以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提高效率。
通过“自适应”题库的选题功能, 自适应测试能对题库提供给不同学生作答的题目进行难易度归类分析, 从而了解他们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 针对对虚拟语气这一知识点的单元测试, 有的学生难度较低的题目统统过关, 而对题库提供给他们的虚拟语气中倒装句的使用, 或者含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 或者虚拟语气中时态的交叉使用等则显得力不从心。由此, 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能够为师生提供更为具体、个性化的反馈信息, 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也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 而这一点也是纸笔测试难以实现的。
3. 引导未来教学
自适应测验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同情况为被试提供不同的测试项目, 并且能对被试所作答的试题进行快速统计分析, 因此自适应测试的反馈信息比纸笔测试更为详细、高效, 师生可以据此及时准确地了解本单元的教学效果, 对以后的教学重点、教学节奏、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 在完成副词单元的教学任务后, 通过自适应测验, 发现课堂教学中对“副词位置对句子意义的影响”讲解速度较快、不够深入, 导致50%的学生在完成2个此类中等难度的题目后题库就不再为被试提供相同测试点难度更大的测验项目。而在所有被试必答的起始题目中, 一个有关副词位置的测试项目全班正确率也只能达到20%。再比如, “兼有两种形式的副词” (如:right, rightly;close, closely) 原定由学生课下自学, 通过自适应测试, 只有25%左右的被试能顺利通关。基于这些测验结果, 教师及时调整这一单元的教学方式, 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CAT实施建议
1. 系统设计
CAT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和考试管理三大功能。用户管理包括考生注册、考生信息查看、修改、删除;教师和管理员的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查看。题库管理包括增加试题、删除试题、修改试题、浏览试题、查询试题。考试管理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 主要有考生身份认证、抽题、考生能力估计、控制考试结束等功能。
2. 题库建设
题库不仅提供考试的题目, 而且还提供必要的试题参数, 因此它应该是在严格遵循教育测量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建设优质题库是CAT编制中最基础且工作量最大的工程。一定规模的题库是在语法教学中推行CAT所必不可少的, 能否对学生的测验给出一个准确、公平的评价是判断语法题库设计好坏的标准之一。题库由大量具有必要参数的试题有机组合而来, 每道试题除了本身的内容外, 还要具有表征试题属性的编号、知识点、答案、难度、区分度等多种指标, 试题以一定结构存放在题库中。题库不仅要有足够的总题量, 还必须保证各知识点有足够的题量, 一般建议每个概念至少要包含10各试题, 每一单元课程内容至少要包含50题。
3. 成绩分析
在完成计算机测验后, 教师要及时收集数据, 进行归类分析, 总结规律, 发现问题, 据此对教学工作相应地调整。学生也可根据系统提供给自己的反馈信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以便指导以后的学习。
五、结语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要求, 语法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功能语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兴起, 外语教学更强调在真实或者模拟真实语境下的语言习得, 而对语言基本规则、结构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不少学校英语专业压缩语法课时。而另一方面, 教师们普遍注意到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语法功底并不扎实, 影响到学生口头及书面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能利用有限课时保质高效地上好语法课成为语法教师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测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影响。而计算机自适应测试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传统纸笔测试的弊端, 有利于提高语法课堂教学效率、因材施教。为保证自适应测试顺利实施过程,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CAT软件使用方法, 同时要求有较大规模的语法测试题库支持, 在此基础上进行测验结果分析和信息反馈。
摘要:英语专业语法课面临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矛盾。测验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之一, 对课堂教学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发挥其“因人施测”的优势, 有效克服纸笔测验效率低、信度低的弊端, 并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 使教学过程更加个性化。
关键词:自适应测试 (CAT) ,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第5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3]Wainer, H. (Ed.)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A Primer (2nd Edition) [M].Mahwah, NJ: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