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人员

2024-08-01

养老护理人员(共12篇)

养老护理人员 篇1

摘要:目前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在专业素质?文化程度、理论技能等方面参差不齐, 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悬殊较大?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特别是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关键词:养老护理人员,素质,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高, 老龄化社会和养老观念的变化, 社会对养老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重庆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33.41万人, 占总人口的11.56%, 65岁及以上人口已高于全国的比例。这些老年人中, 不少要进入养老服务机构。随着高龄老人比例的不断增大, 人们养老理念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养老服务机构。为了适应新时期养老护理服务工作, 养老服务机构应高度重视自身队伍建设, 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使养老护理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 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员素质现状

养老护理是指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藉的一种新型职业, 养老护理员直接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和照料陪护, 是养老服务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 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悬殊较大, 表现为养老护理人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 工作热情不高, 缺乏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 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技能掌握不够准确, 导致业务技能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 护理服务失准;养老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理论知识, 更加缺乏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健康维护、营养与饮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观察、常见症状及老年病护理等方面的技能知识。这些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养老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 新时期养老护理服务工作对护理服务专业人才的素质建设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

2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素质

第一,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作为一名养老护理服务工作者, 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规范养老护理员如何运用公共的行为标准, 处理与老人之间和老人亲属之间、与同事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养老护理员的职业信念内涵:一是养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无论老人条件如何均同等地对待;二是必须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三是养老护理服务的工作既是一项繁杂的体力劳动又需要花费相当的脑力;四是必须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守则是:尊老敬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自律奉献。养老护理工作又脏又累, 既辛苦又默默无闻, 没有一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 没有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宽广襟怀, 是不可能干好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新时期养老护理工作者应树立长远的目标, 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要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因此, 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为老人服务的过硬本领和相关的新知识及理念, 是养老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

第二,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养老护理人员顺利开展工作的根本保证。它要求养老护理人员不断丰富护理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 熟悉相关学科护理的知识, 具备一定的熟练掌握各种老年人生活照料的方法。掌握基本护理技能, 包括—服常用药物的给药方法, 生命体征的观察法, 常用清洁、消毒法, 冷热疗法及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等。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实践中学习, 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 以推动养老护理工作的开展和自身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三,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养老护理人员从事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人”的工作, 只有懂法、自觉地学法、守法, 才能更好地保护老人权益不受侵害, 更好地维护个人利益。养老护理员应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关知识。要增强法制观念, 加强防范意识, 避免工作失误, 远离职业犯罪。

第四,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创新意识。新时期养老护理工作要求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需要我们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 学会护理各种老人的方法, 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需要我们陪伴老人, 负责老人的心理照料, 经常与老人交谈, 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 关心、开导、安慰老人。在思路上创新, 在工作方法上创新,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并培养锐意进取的精神。克服排泄照料、心理照料, 常见疾病护理、临终护理工作中的难点。

3 提高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第一, 强化护理理论培训, 不断更新照料技能知识结构。国家民政部规定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护理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够持证上岗, 并明确提出了聘用专业社会工作者, 提高规范优质社会服务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较大距离。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应根据目前养老服务机构现有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及鉴定工作。民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养老护理业务培训力度, 针对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状况, 结合养老护理服务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制定出护理服务详细的多样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形式。以县级为单位每年开展一次职业技能大赛, 按初、中、高级评选县级技能能手;省市按级别评选省市级技能能手 (目前有国家级技能能手) 。适当按职业技能级别增加工资待遇, 使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拓宽护理服务知识面, 学习掌握护理服务相关领域的知识, 开阔操作视野, 增长护理服务技能。

第二, 加大资金的投入, 切实改善硬件设施。县级民政部门在县办养老服务机构中, 按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基地和鉴定站设施设备标准, 配置一些提高养老护理服务操作技能的设施设备。要注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不断改善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硬件环境。加强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整个养老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但必须有资金的保障才能实现。事实证明, 只有在不断增加现代化硬件设施设备投入的基础上, 养老护理员才能真正熟练运用护理服务业务技能、达到提高管理和护理服务水平的效果。

第三, 稳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队伍。由于受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服侍老年人又脏又累, 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加之, 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流动性大, 年龄结构偏高, 福利待遇偏低。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和护理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护理服务人员难“招”始终是一个突出问题。为此, 作为民政主管部门须抓紧做好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稳定工作, 从维护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 加强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及教育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 在待遇方面,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规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 使他们安心于养老护理服务工作。再就是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进出管理制度, 促进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把好技能人才引进和使用关, 注意引进聘用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 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到养老护理服务队伍。并敢于大胆使用具有专业护理理论知识和专业职业技能特长的年轻人, 逐步稳定养老护理服务工作人员队伍。

第四, 加强部门间、系统间合作, 增进相互间的交流。加大省市养老服务机构间、系统间合作工作的力度, 推进养老护理服务创新工作的发展。区县民政部门和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交际面。通过各区县间的相互交流, 不断增强各地养老服务机构利用职业技能资源进行转化, 创新护理服务的知识经验。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动态交流方式, 把科教、技能作为养老护理发展之本,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高端通讯等高科技手段, 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服务人员的信息源和创新思维, 促使养老服务人员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发挥出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养老护理人员 篇2

“在市场上,有医疗经验的退休医护人员被养老机构回聘时几乎都可以做到管理层,在现阶段,主要的养老机构人才需求是来自于酒店管理、护士以及地产行业。”一家提供养老咨询管理的美资企业负责人韩易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与老龄化并肩而来的“银发经济”正在面临专业人才短板的危机。

正处于探索投资阶段的养老行业人才包括项目开发建设、投资发展、养老设施设计等经营性及护理、照料等服务性两大类,据了解,目前缺口越来越大的是服务性人才,一线护理人员尤为缺乏。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在英美国家,优质养老机构的人员配比甚至达到了一名失能老人配备1.5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大约在1000万人。但根据现有公开数据,当前全国养老机构人员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缺口已达千万级别。

“其实养老护理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并没有医院那么高,在国外,普通人员经过3到6个月培训拿到相关资质后就可以上岗,但是目前国内提供这种培训的医学院还很少。”上述管理人员告知记者,由于现阶段养老机构的工资待遇、员工福利等方面并不如传统医院,专业的护理学生来养老院容易形成“大材小用”的状况,因此很少有医学院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就业比例维持在1%以下。

在英美国家,护理人员的护理等级严格区分,但在国内业内呼吁的护理员等级和薪酬挂钩制度一直未落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提升水平、晋升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一名接受了正规院系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到养老公寓工作,薪酬上体现不出优势,因此很难留住这些有专业背景的人。

记者通过了解得知,在现阶段,一线城市相关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收入在4000元左右,而三甲医院的护士平均月薪可达7000~8000元人民币,还不包括其他的福利待遇,收入差距高达一倍。而在英国,医院护理者的平均年收入约为25000英镑(约合25万人民币),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平均收入约为20000英镑(约合20万人民币),收入差距较小。

“很多养老机构现在是通过‘先上车后培训’的方式来解决人员资质问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招不够人,行业内护理员本应是持证上岗,眼下变成了“先把人招来、再统一培训”的步骤。

更多的情况是从酒店管理这样的相关行业来挑选人才。

“因为更多的需求是给老年人提供服务,酒店管理者可以把提供星级酒店的经验运用到养老社区的管理上。”韩易明对记者表示,目前养老机构中多数的专业医护人员是从医院退休者中返聘,而这些人大多也会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

离退休人员异地养老问题探讨 篇3

我国的现状是:离退休老年人异地养老存在很多困难,严重困扰着这些人安度晚年的愿望,长期这样将影响到社会安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异地养老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领取手续繁杂,有的地区养老金还不能异地领取。2.现有住房不能上市交易,也是制约离退休老年人异地养老的一个条件。离退休人员现居住的房产是原工作单位的,虽然在房改过程中已购得住房所有权,但由于种种条件制约,暂不能上市交易,所以使得他们对异地养老或住进养老院无论是经济上或是精神上均有一定的负担。3.医疗保险问题。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离退休人员必须在单位或所在地社保机构指定的定点医院看病,否则不能报销。这对于离退休老年人随子女在异地养老的问题形成了很大的障碍。4.其它福利。职工退休后,需要单位来办的事情很多,与原单位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些都是离退休人员异地养老的阻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所占比例为30.8%,北京市占到3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独居老人的比例由1987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1%,10多年翻了两番。因而异地养老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加以重视。

要解决离退休人员异地养老的问题,牵涉较多部门的工作和利益,为推进社会化管理的深入,使离退休人员真正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使他们心情愉快,自由选择养老地方,安度晚年,是政府责无旁贷要解决的事情。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统一由社保机构组织管理。其办法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养老金、医疗费纳入一张IC卡,通过计算机实现全国联网,离退休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地到养老所在地银行领取养老金,还可以提供查询服务。2.全国应统一规定,均可凭手中持有的IC卡及有效身份证件在当地社保机构指定的定点医院看病,原所在地的社保机构和单位根据医疗单位所出具的治疗单和证明应予以认可报销。这样可使异地养老的离退休人员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使他们免受奔波之苦,延误病情,真正安心度晚年。3.对于离退休人员,其公有住房已经房改并取得住房所有权的,应允许立即上市交易。如果能允许他们居住的公房立即上市交易,无疑可以减轻离退休人员的经济负担。

护理专业人员介入居家养老的思考 篇4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渐明显,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城市家庭功能的急剧弱化,使“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多,城市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困境,而社会养老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又难以一蹴而就,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就是在城市养老模式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践的不断推进,护理专业人员如何介入居家养老,是摆在护理专业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居家养老的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

居家养老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指老年人虽然在家中居住但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也就是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自理能力的、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1]。实质上,居家养老是一种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实现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有效结合的现代化养老模式。

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养老是居住在自己的家庭里,而非集中居住在养老机构,是区别于集中居住在各种养老机构的一种分散在居住家庭的养老形式,是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角度而言的。家庭养老是就养老费用和生活服务是由谁提供或承担而论的,是区别于由社会供养的一种由家庭供养的养老形式[2]。因此,家庭养老并不都是居家养老,也有些家庭养老是由老人自费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费用而到福利院或者托老所去养老。

2 居家养老的内容

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3个基本方面。居家养老是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养老的新形式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劳务养老由社会承担,精神生活养老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的养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3]。目前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偏重于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而医疗保健服务较少,精神慰藉服务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更趋向于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4]。

3 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

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有:(1)由居家养老服务站(社)指派服务员上门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2)依托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向老人提供日间照顾服务(日托所)。(3)结合社区服务对一些高龄独居老人开展爱心助老活动。

4 护理专业人员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

4.1 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规范专业办学

有条件的高等护理院校和护理职业教育机构,可以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等专业。尽快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制订统一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办学规范,编写统一教材,使办学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专业化。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热心为老人服务的专业人才。为了专业的顺利开展和发展,可以申请有关部门对相关院校和机构在招生、收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加强老年护理教学,将重点从医院转向社区,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实训基地,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高等护理院校和护理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并加强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从而有利于加强老年护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老年护理的技能和特点,也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专业人员匮乏且带教经验不足、带教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等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自身发展。

4.2 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专业人员的作用

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大力普及卫生保健站、老年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专业人员就近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咨询等服务,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益。

4.3 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

目前为居家养老提供社区服务的人员基本上是城市下岗职工(以女工为主)、农民工等,他们虽然经过短暂的服务技能培训,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

有条件的高等护理院校和护理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参与到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中,对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并定期到各个社区举办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班,以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的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心理和护理素质。

4.4 开展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相关研究

2001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老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发布。2002年2月1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该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养老服务人员工作“无操作规范”、“无国家标准”的历史已宣告结束。但是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职业准入制度,从而影响了服务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建设。

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从职业准入制度到对居家养老护理服务质量的控制和评估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大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 1998, 9:10~11.

[2]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 2000, 3:59~60.

[3]杨文忠.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家庭养老模式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5:61~63.

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 篇5

发布日期: 2013-01-21访问量: 4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发布2012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199号)以及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2013年市区社会保险缴费缴费基数的通知》(扬人社[2012]447号)文件精神,2013年1-6月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有所调整,具体调整金额如下:

一、2013年1月至6月,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有两个档次,档次一为2150元(扬人社[2012]447号文件第二条规定),档次二为3832元(2011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按20%的缴费比例计算,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金额最低为430元,最高为766元。

二、按文件规定,从2013年1月起,灵活就业人员需补缴本结息(也就是2012年7月份)之前的养老保险费,需按201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3832元)确定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补缴金额为766元/月。

对于持有《扬州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领取证》、《特困职工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特殊困难人员的补缴,经审核后,可按办理补缴手续时公布的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基数的20%即460元/月进行补缴。

养老护理人员 篇6

关键词:养老保险;就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43-02

一、灵活就业人员概念特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编写的《中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中对灵活就业的概念做出了如下界定: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几个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灵活就业人员的主要特征有:(1)工作时间上不固定。灵活就业没有正规就业在工作时间上的严格规定,完全依据所从事职业的特点而定,时间长短没有规律可循,比如建筑业工人的工作时间一般根据完工时间的要求和天气的状况而定,搬运工的工作时间依据所要搬运的对象的多少和空间位置等。(2)收入报酬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性,所从事工作的业务量的不确定性,所以收入报酬很不稳定,忽高忽低,特别是一些临时工、季节工。(3)工作关系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很少具有连贯性和长期性,用工单位很少会与其签订用工合同,导致灵活就业人员不得不为寻找工作而长期奔波。(4)职业不稳定。提供给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转业成本也几乎为零,再加上工作量的不稳定性,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为了生活都曾经从事过很多职业。

二、盐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以下是我市近四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分析表。

近几年我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蓬勃发展,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增速明显,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为社会保险基金总量提供了更加稳固有力的保障,有效填补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

取得以上成绩主要是我市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特点,做了很多工作:

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缺少单位组织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社会保险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险责任意识和广大劳动者的自我保障知识和意识。另一方面定期到繁华街市发放社会保险知识传单,深入社区街道小区等基层组织,采取面对面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提供政策保障。我市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如盐发[2000]4号《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文件规定了下岗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及缴费标准。缴费基数在本市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60%~300%的范围内任选,缴费比例原则上按20%执行。规定在建立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前国家和省认可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并同自谋职业以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文件的出台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政策保障。

3.开发软件提供技术支持。我市配合金保工程全面上线,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过程中涉及到的开户、登记、缴费、转移以及领取退休金开发出整套的业务程序。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及技术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这部分特殊的参保群体的利益。

4.成立专门机构独立办公。我市专门成立社会保险灵活就业参保大厅,开设政策咨询窗口、登记、参保、转移、缴费等窗口一条龙服务。成立专门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险代理科室,为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及发放养老金手续。

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存在的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低

由于灵活就业的不稳定性,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进行精确的统计,有的学者根据各省市的统计年鉴估算出中国灵活就业人数,基本上确定在8000万~1.3亿之间,占中国总就业人口的1/6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已市民化的外来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只有4%,而尚未市民化的农民工更不可能进人社会保险范围。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公有制企业职工,但平均36人中仅有1人参加社会保险,未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中90%以上是农民工。

2.灵活就业人员对养老保险缺少认识

灵活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大都很低,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他们对养老保险缺少基本上的了解。根据媒体行业对于灵活就业者的调查,完全不知道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种社会保险的占9%,60%的人只知道有养老、医疗保险,但具体内容不清楚。绝大多数人对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政策不清楚。

3.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增幅趋缓

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企业经济复苏,用工量急剧增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频率加快,致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减少;二是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偏高,盐城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居民收入相对还是不高的,灵活就业人员多数属于收入不高的那类群体,1 800元的缴费基数对于这类群体来说,算是高标准了,这就造成许多低收入的参保人员被动选择停保;三是文件规定累计缴费十五年,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就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这让许多本不富裕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了缴费满15年后就停缴了

4.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相关配套的法律缺失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还是一个新生的制度,与之配套的法律很少,即使有了一些规定和办法,由于缺少法律的强制性,在实施上往往大打折扣。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更是一个新兴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地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问题,地方政府只是量力而出,试探性地制定了自己的办法,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造成朝令夕改,严重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期待。

四、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建议

1.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对稳定的全面的政策法规。对缴费年限、退休年龄、补缴标准等做出相对稳定的规定,不能朝令夕改。

2.降低缴费基数,最低可参考全市当年最低工资,并以此为基数。比如我市今年特困基数为1560元 /月,可参考900元 /月。

3.银行联网缴费,降低缴费成本。部分本地在外打工人员可以减少来回路费,降低缴费成本。

4.提高大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定期培训前台服务的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5.成立专门政策咨询科室。除了12333电话咨询外,灵活就业人员亲自到社保大厅专门咨询的人数日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市区窗口工作中,政策咨询占整个业务接待工作的20%,平均日接待人次达50人次,最多达100人之多,既影响了窗口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办理,也降低了政策咨询质量。可参考上海市社保中心,成立专门的政策咨询科室。

灵活就业人员长期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未来生活的不可期性加大,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隐患,特别是我们已经预期到人口老龄化迫在眉睫,為了减轻未来政府的压力,我们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以争取把众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其中,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养老护理人员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市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的新入行256名培训人员为研究对象, 按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2012年1月~2012年6月117例培训人员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为 (41.2±3.4) 岁, 男13例, 女104例;2012年6月~2012年12月139名培训人员为试验组, 平均年龄为 (40.3±3.8) 岁, 男19例, 女120例;研究中将两个试验组的培训人员均为自愿参加此次教学调查研究, 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课程进行教学, 讲解护理知识、养老护理相关注意事项、临床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月进行临床实践等。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在采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 增加对养老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知识讲解, 针对老年人常规的突发病症以及一系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进行详细讲解, 并指导急救护理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考察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突发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突然摔倒或急性胃炎等。

1.2.3 调查方法

该研究设定教学过程为半年, 学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养老护培训人员进行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评价, 调查的形式以考试的方式, 并同时进行临床实践总结分析。考试满分为100分, 分为临床实践打分和理论考试。

1.3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 分析过程中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试验培训人员考试及实际操作调查结果对比

试验组培训人员掌握及运用急救护理知识的能力 (包括:急救护理知识、突发状况分析、护理措施情况和技术操作等) 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护理知识及综合技能的各分数段考察

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知识及综合技能 (包括:急救护理知识、突发状况分析、护理措施情况和技术操作等) 各分数段考察,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学员分数构成看, 试验组学员分数较高。

3 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人护理人员的增加需求对他们的护理技能、应付突发状况的临时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随之提高[3]。我国护理人员的发展程度与美国比较有一定差距, 这一方面是在美国的发展比较早, Duke大学在1966年开办了老年护理专业[4], 在美国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也相对较完善, 1982年在美国护理调查中护理人员被分为三项[5]:负完全责任的首要护理者、接受援助的首要护理者和不负主要责任的次要护理者。虽然美国老人护理的发展现状很快, 但老年护理人员的参与者还是有限[6]。虽然中国养老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想达到适应社会需求仍然很难, 且目前中国的大学还没有开设老年护理专业, 因中国养老护理人员资格认定标准才出台不久, 护理人员的分级还没有明确规定[7]。护理人员的男女比例相差较悬殊[8], 在护理领域里男性护理人员相对来说比较少, 待遇相对较低是可能受限制原因。

老年人或多或少都会伴有些常见病, 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类疾病等等[9], 如果疾病突发严重者会导致死亡[10], 对养老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增加急救护理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指导既对现代护理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急救护理知识的讲解和时间指导能够加强护理人员对突发疾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前预防有利于进一步争取抢救时机。

综上所述, 教学中增加急救护理知识的讲解, 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老人的突发疾病, 第一时间分析到老年人所发生的疾病类别, 并采取有效的抢救或辅助临床的措施。

摘要:目的:本研究考察在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教学中增加急救护理知识讲解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应用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市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的256名培训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培训, 试验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增加急救护理知识讲解, 培训结束后以考试及临床实践打分的方式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试验组急救护理知识分、突发状况疾病分析分、急救护理措施情况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数段60100之间试验组的各人数统计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教学中增加急救护理知识的讲解, 增强了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突发疾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和及时采纳抢救或辅助临床措施。

关键词:养老护理人员,教学,急救护理知识,突发状况

参考文献

[1] 潘奎琼, 姜继红.四川养老服务需求及其长期护理服务对策[J].西部医学, 2013;25 (1) :148~150

[2] 连文, 牟兴兰, 丁瑞娟, 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异常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西部医学, 2011;23 (12) :2441~2443

[3] Capezuti E, Boltz M, Cline D, et al.Nurses Improving Care for Healthsystem Elders-a model for optimising the geriatric nursing practic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2;21 (21/22) :3117~3125

[4] Sawamura K, Nakashima T, Nakanishi M, et al.Provision of individualized care and built environment of nursing homes in Japan[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3;56 (3) :416 ~424

[5] Hoeck S, Franois G, Geerts J, et al.Health-care and homecare utilization among frail elderly persons in Belgium[J].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2;22 (5) :671~677

[6] 尹宪明, 王琼.苏州市养老护理院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 (20) :4574~4575

[7] 黄菲, 张会君, 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1;25 (1) :189~191

[8] 安力彬, 李文涛, 谢书红, 等.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 (22) :5095~5097

[9] 刘梦清, 黄青, 李灿辉, 等.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的确立与模块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 (19) :4815~4818

养老护理人员 篇8

镇江卫校2004年增设了社区服务 (康复护理) 专业,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在社区各级医疗机构从事病员陪护, 在疗养院、福利院、敬老院或家庭中从事康复护理、社区保健工作。目前, 我校已经有4届105位毕业生, 他们大多在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康复护理工作。为了解该专业发展前景, 使人才培养符合现代养老服务要求, 笔者对镇江市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护理人员现状及需求进行了调研。

1 镇江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1.1 养老服务机构

1.1.1 养老服务机构状况

目前, 镇江市有养老服务机构82家, 其中公办机构59家 (福利院5家, 敬老院54家) , 民办机构23家。总床位数8 721张, 其中农村敬老院床位为5 864张, 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其他养老机构床位2 857张 (包括公办机构1 168张和民办机构1 689张) 。现有敬老院床位已能满足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需要, 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为66.8%。

1.1.2 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

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总入住率达57.7%, 其中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办机构入住率达100.0%。然而, 受传统观念及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条件影响, 许多子女不愿让老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尤其是条件较差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另外, 需要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一般都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 其收入普遍较低, 以上原因造成目前民办机构入住率不高, 平均入住率不足50.0%。

1.2 镇江市“十二五”养老服务床位规划

(1) 预计到2015年, 全市“空巢”和独居老人分别达42万和8.3万;3.8万人需要生活帮助, 超过1.9万人需要日常护理;需要医疗康复和心理抚慰服务的老年人分别为5.4万和3.5万人。

(2) “十二五”养老服务床位规划明确提出, 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达到2.145万张, 需要新增床位1.3万张, 平均每年新增2 600张。

2 镇江市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护理人员现状

2.1 总体情况

目前, 在镇江市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事康复护理工作的人员以女性为主, 多为初中学历;而我校社区服务 (康复护理) 专业培养的105名毕业生全部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证书 (中级) ;其他人员通过培训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证书 (初级) 有160人。

2.2 调查研究

笔者对镇江市规模较大的16家养老服务机构, 270位康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 其中市直社会福利中心2家, 7个县区社会福利中心及所属乡镇各1家。

2.2.1 康复护理人员年龄构成 (见表1)

2.2.2 康复护理人员学历构成 (见表2)

2.2.3 康复护理人员职称构成 (见表3)

2.2.4 康复护理人员专业构成 (见表4)

2.2.5 康复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情况 (见表5)

2.3 工作态度

调查发现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爱心和责任心, 热爱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最受欢迎。

3 分析与结论

3.1 康复护理人员需求量大

由于养老服务机构对康复护理人员配置没有明确规定, 因而较难得出准确的康复护理人员需求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 我国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日益健全, 康复护理人员需求量必然随之增加。因此, 康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3.2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时间较短, 现有康复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调查显示 (见表1~5) :康复护理人员年龄偏大, 40岁及以上占67.4%;学历偏低, 基本上是中专学历或是接受过短期培训人员, 高级人才严重匮乏;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偏少, 获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的人员仅占35.6%。康复护理工作直接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 因此, 培养高素质的康复护理人员势在必行。

3.3 教育培养状况

康复护理人才培养, 尤其是规范的高级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其他专业, 成为制约康复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1]。究其原因主要是康复护理教育起步晚、发展慢, 只有极少数高等医学院校或中等卫生学校开设康复护理专业, 导致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发展不平衡。同时, 缺少康复护理专用教材、统一教学大纲及试题库, 缺乏理论指导, 从而影响康复护理教育水平的提高[2]。

为此, 有关部门应加强康复护理专业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 培养高素质康复护理服务人员, 以满足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伟峰.对我国高等院校康复医学相关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康复, 2007, 22 (2) :142~143.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篇9

企业退休人员, 一般是指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并且符合退休条件, 经劳动保障部门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位审批并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养老保障除了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外, 还包括养老救助和各种非正式安排的养老保障方式, 其保障内容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以及精神关怀等方面。养老保障的范围要远远大于养老保险。

1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通过不断的变革和完善, 当前由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承担。虽然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逐步完善, 但仍然存在很多矛盾与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养老保障的地域差异较大。根据2011年7月施行的社会保险法来看, 针对不同职业和层次的社会大众, 所采取的养老保险都是由个人支付的保险金及单位或者政府补贴组成, 但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由此导致各地的养老保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保障标准, 其保障水平也有很大差别。以前, 由各省自行根据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参照执行, 因而不同省份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保障水平相差很大, 如山东、江苏、广东、青海等省早已将城镇集体企业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这些企业的退休人员已经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障, 但是在部分省市还存在大量的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 吉林省预计有18万名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黑龙江省也有18万名未参保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 这些退休人员绝对数很大, 相对比例也很高。以江西省为例, 到2006年10月底, 全省经劳动部门批准招工指标或用工计划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24万人, 未参保退休人员8.6万人, 占全省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35.9%。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进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时, 也执行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安徽、重庆等省市根据国家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初步解决了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总之, 在全国范围内, 由于各省份受当地经济条件制约, 导致其对国家相关政策也是结合当地实际量力而行, 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地区养老保障不均衡问题。

(2) 企业与社会的养老保障责任有待进一步明晰。当前, 养老保险大部分是以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保险金作为基本保障金, 在2011年7月施行的“保险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由于时间不长, 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全贯彻实施, 对于员工养老保险金的责任划分不是很明确, 与社会各方面没有形成共识。最新的《社会保险法》第十条明确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但是, 当前部分企业还没有从旧的制度从脱离出来,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 终归都是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促使其不断发展, 因此在劳动者退休以后应该享受应有的养老保障, 而社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涌现, 致使问题出现时, 政府和企业互相推诿, 严重阻碍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最后,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责任划分也不甚清晰。由于企业在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上的权责界限处于模糊状态, 致使其责任划分不清晰且长期无法解决。

(3) 关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政策混乱无序, 社会保障部门在出台一项政策的同时, 由于欠缺宏观的统筹管理, 使一方面完善的同时也破坏了另一方面的完整性, 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由于制度的混乱无序, 使政策执行出现混乱。2000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后, 改变了原有政策, 把未参保的困难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排除在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尽管随后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作了微调, 对未参保困难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 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纳入低保体系。虽然按照2011年最新《养老保险法》的规定, 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应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工退休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这就为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划定了解决框架, 使退休员工在保险金方面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当前, 各省在退休人员劳动保障的资金来源、保障对象及待遇标准方面都有差异, 这种政策设计的分化, 直接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分化, 甚至把同一群体归属于不同的保障制度, 使各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差异巨大,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解决当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 协调各地区养老保障水平, 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范围, 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制度, 并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 协调发展, 减少各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差异性。同时, 相关部门应尽职尽责, 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切实保障, 并且在工作当中认真分析与总结, 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应对, 以此来平衡各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

其次, 应明确养老保障的相关构成要素, 并做到责权划分清晰。无论是政府与企业, 还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 都应明确其责权范围。在对待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上, 各部门应妥善解决并且彻查原因, 做到彻底清除遗留问题, 不为以后的工作留下困难与问题。在现实责任方面, 则应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工作。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主要由社会、企业和个人三者共同承担,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养老保障机制, 企业方面不推诿,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使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划分明确, 且互不影响。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责任划分上, 应以中央政府的政策为导向,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使养老保障政策既落到实处, 又能切实符合当地的经济现状。通过责任的明确划分, 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工作的效率, 避免上述问题的频繁发生。

最后, 政府在出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相关政策之前, 应做好各地区的调研工作, 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企业退休人员比例统一协调, 统筹规划, 宏观管理,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执行混乱现象, 制定的政策应科学、规范、高效, 政策设计统一, 尽量缩小各省市企业退休人员劳动保障在资金来源、保障对象及待遇标准的差异。

总之,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一部分, 应该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不能忽略劳动者为企业和国家做过的贡献, 同时, 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劳动保障力度, 统筹规划, 协调管理, 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劳动保障水平。

摘要: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筹资的方式, 这种制度框架的建立, 虽然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矛盾的凸显, 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并且根据凸显出来的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方案, 尽快实现社会保障职能,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制度, 消除不和谐因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建勋.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8.

[2]杨方方.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责任划分的几点看法[J].经济体制改革, 2003 (3) .

[3]尹乃春.我国社会保障主体责任的缺陷与法律完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z1) .

[4]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2) .

养老护理人员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 80岁以上老人每年以5%速度递增递[1],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有专家预测[2], 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由2000年的0.87亿发展到3.23亿, 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由2000年的7.00%上升到2050年的23.07%。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托老机构养老将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国内照护人员的素养现状与老人的需求相矛盾, 提高照护人员的素养及技能已经成为提高中国养老体系水平的迫切需求。本文综合探讨了托老机构中照护人员的素养及技能现状以及老人的需求, 为完善中国养老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0年7月至9月从沿海某一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中的100多所托老机构中按地区随机抽取14所, 14所托老机构共有老人1887位、照护人员275位, 共有67位照护人员自愿接受调查和访谈, 其中男性照护人员7位, 女性照护人员60位。

2.2 研究方法

2.2·1调查问卷。

首先设计问卷--《托老机构照护人员情况调查》, 42个问题经专家讨论后确定为39个问题, 分为人口学资料、文化素质、照护技能、照护培训四个角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0多所养老机构进行抽样, 样本包含14所不同的托老机构, 这些托老机构括大型公立托老机构2所, 小型私立托老机构4所, 小型公立托老机构3所, 大型私立托老机构5所。调查员均为经过培训的护理本科生。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2.2·2质性研究。

根据质性研究的方法, 采用访谈的方式询问照护人员的工作原因和对照护工作的看法, 在征得同意后记录, 8名调查员分别分析记录资料, 然后汇总分析结果。

2.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进行统计。

3. 结果

3.1 问卷调查。

人口学资料显示:托老机构内从事照护职业的主体是女性, 几乎占调查总体的90%, 且年龄偏大, 平均年龄为45±7岁。照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大约占调查总体的85%, 其中有近45%的照护人员的文化水平是小学以下。大部分的照护人员都是由其他行业改行过来的, 其中超过40%的照护人员以前的职业背景是农民, 超过80%的照护人员的工资在每月1500元以下, 其中近44%的照护人员的工资每月低于1000元。

照护技能自评分:我们从照护人员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照护、心理照护、饮食照护三个方面共设计了9个条目 (每个条目按10分计算, 共计90分, 0~54为差, 55~63中等, 64~72为良73~81良好, 82~90为优秀) ;结果显示:托老机构内照护人员的自评得分中, 自评为优秀者低于2%, 自评为良好者约为9%, 自评为良者约为6%, 自评为中等者约为14%, 自评为差者近70%。大部分照护人员感觉缺乏老人照护的专业技能及知识。

照护培训:虽然大部分的照护人员表示曾经接受过老人照护方面的培训, 但是时间都很短, 只有一到两周, 有的只有几天, 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培训, 仅仅由老员工带着工作两天就直接上岗。单次培训率比例:17%, 多次培训率比例:56%, 但每次的培训时间少于3天。工作后, 约40%的照护人员没有接受进一步的培训, 但有超过60%的照护人员表示自己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照护培训效果:非常有效为44%, 一定效果为42%。照护培训方式照护人员更倾向于讲授和情景模拟, 希望频率为一年一次。

3.2 质性研究

照护人员的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普遍很高。李女士表述:"照顾老人是一种神圣的职业, 能够培养对老人的爱心和耐心。"在与老人相处的同时, 不仅掌握了照护老人的技能, 而且懂得怎样与老人相处, 使家庭更加和睦。照护人员从事该职业的原因差别较大, 很大一部分照护人员的回答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没有办法, 小孩在城里要读书啊。";"我没有文化, 只能做这个。"。照护人员主要来自于外地农村, 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自身又没有学历, 其他工作不容易获得, 选择在养老院照护老人也是无奈的选择。有少部分照护人员表示是为了来献爱心的, "老人在家里没有人照顾, 很可怜的, 我们都会老的。"。

照护内容简单化, 工作负担重, 不被社会和家庭所认可。"主要就是照顾老人吃饭, 洗澡和上厕所。"。"我不敢告诉家里是做这个的。"。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托老机构内的照护人员只是照顾老人基本的日常起居, 对老人心理方面的照护比较薄弱, 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识, 尤其是老人健身锻炼指导及饮食营养方面。"从早忙到晚, 没有空的时间。"。"我要看几个人, 又不是看一个。"。"我又不懂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大, 平均每位照护人员要负责大约6位行动不便甚至瘫痪的老人, 对于能够自己行走及进食的老人, 照护人员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其心理感受。

照护人员在敬业方面, 以爱心和耐心为核心素质。"照护老人耐心是最重要的, 是第一位的。"。"爱心是首要的, 没有爱心, 有本事也是没有用的。"。"我们的老板对我们讲的也是爱心和耐心。"。

4. 讨论

4.1 中国养老体系现状。

由于今后的家庭发展趋势多数为独身子女家庭, 一般情况下2个孩子赡养4个老年人, 这给正处在事业发展期的子女们来说带来了不小的家庭和社会压力[3], 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托老机构内进行养老。但是调查发现, 照护人员的素养及技能普遍偏低。在日常工作中, 照护人员的分工不明确, 繁琐且无统一的规章要求。照护人员平均年龄偏高, 社会地位及文化水平很低, 工资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照护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照护人员中的专业梯度没有体现。

综合看来, 该沿海某一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的养老体系基本还停留在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的层面上, 因此托老机构内照护人员的技能及水平需要根本且全面的提高, 养老机构中需要初级、中级、高级照护人员的合理配备。根据照护的工作性质, 照护人员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以满足照护的需求

摘要:目的:通过对托老机构内照护人员的素养调查, 了解养老机构照护人员职业素养现状, 为城市养老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对沿海某一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100多个托老机构中的275位照护人员进行调查, 以获取照护人员素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采用访谈的方式探求照护人员的工作原因和对照护工作的态度。结果:调查发现, 从事老人照护职业的主体为女性, 大部分是未经培训的非专业老年照护人员, 总体素养偏低。选择该职业的原因个体差别很大, 照护内容比较简单, 但普遍认为该职业有现实实用价值。结论:托老机构中照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及素养亟需提高, 需要对他们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以及使照护人员的专业梯度显现出来。

关键词:托老机构,照护人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红, 鲁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2]王慧.长期护理保险的必然选择--保险与护理的双重专业化经营[J].经济师, 2007年02期.

养老护理人员 篇11

另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

父母“倒贴”子女成常态?

2012年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该市空巢老人占近一半比例。80.2%的受访者拥有自己的房产,空巢老人(独居、只与配偶居住)所占比例为47.6%;97.5%的老年人有子女,且平均拥有1.9个子女;子女及孙子女每年仅给老人2607.7元,而老人则会每年给后代4142.7元,也就是需“倒贴”1500余元。同时,老年人对子女目前的经济状况进行整体评估,认为子女经济状况一般的占52.8%,有38.1%的老人认为子女的经济状况较好或很好,认为子女经济状况较差或很差的老年人仅占9.1%。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呈现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征。老龄人口“空巢化”,使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面临很大挑战,从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都将引发对现有养老保障、医疗保健和为老服务模式的挑战;制度安排、财力准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

高龄族群崇尚“异地养老”

如今生活好了,许多老年人身体和心态都比较年轻化、时尚化了,也有空闲,于是“异地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现有的住宅,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是集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回原籍养老等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概念;是把旅游资源和养老服务有效结合,并且伴随着精神赡养的养老形式。

异地养老反映出当代老年人心态心理的调整。子孙绕膝固然是一种天伦之乐,但老人们自发组织、相互关心、彼此交流也成为被大家所认同的愉快生活方式。

异地养老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现在年轻人普遍压力过大,忙于工作而难以顾及父母,这种迁徙式的养老让老人不再孤单,也让子女感到安慰。

个人卫生支出有望降至三成以下

卫生部日前表示,2013年将努力降低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到2015年,个人支付比例将降到卫生总费用的三成以下。

卫生部门将提高门诊报销比例尤其是大病在门诊的报销比例,鼓励患者首选门诊治疗,降低治疗成本。

除此之外,基本医保将从“保医疗”向“保健康”转变,预防保健、疾病筛查、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将会纳入医保范围。按照规划,到2015年,在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将降到三成以下。

近九成子女希望

父母能住上“养老地产”

公众理想中的“养老地产”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网调显示,有近87.6%的人希望父母住进“养老地产”呢?

73.4%的人首选“医疗护理等配套服务齐全”,其次是“小区绿化风景好”,第三是“物业服务注重老年人需求”。接下来依次为:无障碍设施便捷,交通便利,价格适中等。

其实,不少人认为,老人和子女同住一个小区是最好的居家养老方式,在“一碗汤”的距离下,两代人能互相照应。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将“养老建筑常规化,常规建筑适老化”,即一个普通商品房小区,配置10%~20%的适老化住宅,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销售方式的前提下,首先在硬件上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比如,至少有一部担架电梯,楼号、房号等标识系统用颜色区分,让老人容易辨识;其次,适老化住宅要对细节设计和选材严格把关。比如,普通电源插座距地30公分,适老化住宅要提高到60公分,门的开法和开门到墙垛的宽度,要考虑坐轮椅老人的需求。

肿瘤放疗实现精准高效

在国内,常规放疗的照射方式是为了能把整个肿瘤“包裹”在射线里,照射范围往往比肿瘤的体积大。这样一来,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器官会受到伤害。有鉴于此,目前医学界推崇的放疗方式是强调精确性和个体化的调强放疗。

调强放疗可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需要放疗的病灶,特别是常规手段不能治疗的、难度大的病例,而且可以把放疗带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而最新的弧形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RAPIDARC比现有的调强放疗更加突出高效精确的特点,使单次放疗照射时间最快可缩短至2分钟。

RAPIDARC技术是利用围绕在患者身边的弧形治疗仪进行准确有效的放射治疗,放疗速度比传统的调强放疗快2~8倍。治疗速度的加快实现了治疗精度的提高,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移动的几率降低,缩短了患者在治疗床上停留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这套放疗技术还扩大了放疗适应症,对以往有肿瘤发生多处转移的患者,运用这套技术进行放疗也可以收获良好的效果。

国内首例冷冻消融房颤手术圆满完成

房颤是心房肌纤维出现每分钟350次至600次不协调、不规则的乱颤,是一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而治疗房颤新技术——冷冻消融术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得到了成功应用,两名房颤患者接受了手术,这是国内首次应用这一技术。

相比以往的射频消融术而言,冷冻消融术中患者因不用耐受高温而减少疼痛。

冷冻消融的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的热量,使得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减除心律失常的风险。

国外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和传统射频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更易于医生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有效性高,并减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疼痛度。

养老护理人员 篇12

据了解, 本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范围为2010年12月31日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 其中包括纳入西藏自治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 以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军队复员干部、随军家属、灵活就业等个体参保人员。

调整方法是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其累计缴费年限, 每满一年二类地区调整3元、三类地区调整3.5元、四类地区调整4元, 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在普遍调整办法外, 还针对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等群体规定了特殊调整办法, 并对对西藏解放和经济社会建设有功的企业退休人员给予了适当政策倾斜。

上一篇:分布式通信下一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