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溉与栽培管理(精选8篇)
水稻灌溉与栽培管理 篇1
摘要: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 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 俗称大米。由于其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 为此提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使水稻达到优质、高产的作用。
关键词:水稻,栽培,管理
1 水稻高产田的灌溉
水稻要想夺取高, 首先就要在有水源保证灌溉的地区种植以求发展, 要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及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实行科学管水。但随着品种类型及栽培技术的更新, 与之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则不一样, 早期时代, 针对常规高秆中稻的倒伏与增穗, 采取“浅———深———浅”型灌溉技术, 获得增产10%以上的效果。中期时代, 为适应矮秆品种高肥, 密植, 争多穗、大穗的特点, 推行“浅灌———湿润———晒田”相结合的灌溉技术。进入70年后, 由于杂交水稻问世, 促使高产栽培技术发生较大变革。高产灌溉技术也经历了“浅———湿———晒田”到浅、深、薄、晒、足、浅、活、落干的方式, 但还不适应杂交中稻分蘖有余、成穗不足、大穗有余, 结实不足的弱点, 故进而发展到如今推广采用的“浅湿型”的浅灌晒田技术, 符合了杂交中稻的高产要求。较好地做到在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 依靠分蘖成穗, 在一定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 起到了促根、助蘖、壮株、控叶的作用, 有利发挥杂交优势, 提高分蘖成穗比重, 协调好穗、粒矛盾, 达到亩产500千克以上水平。杂交中稻的具体灌排指标, 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 在保灌条件下是:移栽时田内保留不超过10毫米的微水层。返青期30毫米左右, 分蘖期浅水10~30毫米, 播种后70天左右开始晒田,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阶段, 保持10~40毫米浅水层, 乳熟和黄熟期采取40~0毫米间歇活水灌溉, 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
土壤类型不同, 灌溉方法不同, 例如:地下水型稻田 (冷、阴、烂泥田) , 因长期被水分饱和, 水冷、土温低, 还原物质多, 易引起僵苗, 故灌溉方法应以提高土温, 增加氧气为前提, 除开明沟、暗渠排除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外, 在水稻生长期间, 应采取湿润灌溉为主、浅灌勤灌和多次晒、晾、搁田的方法。
对于缺水型的“高;田”、“望天田”等, 则应注意蓄水肪旱, 采取长期水层灌溉。如果遇旱需要灌水, 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前期间, 歇灌溉, 孕穗、抽穗期有水层灌溉, 灌浆期间歇灌溉的抗旱灌溉法。
2 稻田晒田
水稻分蘖盛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 是我国稻田灌溉技术中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措施。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 稻作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栽培技术的改进, 这项技术愈来愈广泛地为人们所采用, 更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协调水稻生长与发育, 个体与群体, 地上部与地下部, 水稻与环境等各项矛盾的有效措施, 是高产水稻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3 晒田能更新土壤环境
晒田的作用是更新土壤环境通过晒田可提高土温, 增加土壤空气, 且使氧气深入下层土中, 扩大好气性微生物活动范围, 其数量显著增加, 促进有机质矿化。但因晒田时无水层覆盖, 铵态氮很容易被氧化或逸失, 而磷向难溶性转化。所以, 在晒田过程中耕层内的有效氯、磷含量却反而降低, 然而复水后则迅速提高。土壤有效养分这种先抑制、后促进的变化, 抑制了水稻群体的过分发展, 促进了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顺利转移, 有利于培育大穗。经过晒田可以促进根系发育, 由于大量空气进入耕作层与原来被水层隔截在犁底层下的空气相互交换, 使土壤中氧气含量增多, 二氧化碳量减少, 据有关灌区试验, 粘土可提高20毫伏, 中壤提高5毫伏以上。
4 晒田可抑制茎叶徒长
晒田可抑制茎叶徒长, 增强茎秆强度, 调整了植株长相。晒田暂时控制根系对氮的吸收, 但利于对磷、钾, 硅酸的吸收, 稻株体内氮素同化作用相应减弱, 减低了蛋白质的合成, 使部分同化产物得以多糖的形式在茎鞘中积累, 使叶色由深绿变为浅绿或黄绿, 加之茎秆中水分含量降低, 抑制了细胞的伸长和茎叶徒长, 使节间变短, 特别是基部1~2节间变短, 不易倒状。最后几片叶的长度受到控制变得挺直, 封行日期延迟, 保持适当的叶面积指数, 达到适宜的高产长相。
5 适宜时期晒田
适宜时期晒田是既控制, 又促进, 先控后促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其效果决定于晒田的时间和程度, 但这两者都得主要粮据稻苗的长势长相, 结合土壤肥力、气候等确定。
一般晒田的适宜时期为水稻对水分不太敏感的分蘖末期——幼穗分化初期。晒田可以从无效分蘖期开始到二次枝梗分化期, 生产上因近些年栽培密度加大, 基本苗较多, 为控制无效蘖, 常采用“够苗晒田”, 即当田间进泥金菁菁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 便开始排水晒田。一般是, 分蘖早, 发苗足, 长势旺的早晒, 反之则应迟晒。
在某些肥力不足或冷、烂锈田, 分蘖生长缓慢, 总苗数迟迟达不到预期穗数指标, 为了不影响幼穗分化, 到了分蘖末期也应及时晒田, 使养分集中转向已有分蘖生长, 提高成穗率。高产栽培为达到中期控氮, 缩短最后3片叶及茎基部节间长度, 提高光合效率, 改变体内C/N比, 促使扩大型代谢转向积累型代谢, 防止后期倒伏等, 根据器同伸关系, 在倒四叶展时进行一次晒田, 因晒田时间需4~6天, 实际应提前一个叶位, 即在倒五叶展开始晒田为宜。如果稻株体内含氮量高, 长势旺还可提前一个叶位。
6 水稻插秧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 当苗龄为
种稻之前, 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 使其松软, 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 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 现在多用机器整地。
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 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 就可以进行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 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 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 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 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 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 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 但在土地起伏大, 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 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7 除草除虫施肥
秧苗成长的时候, 要适时管理, 并拔除杂草、可用农药来除掉害虫。
秧苗在抽高, 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 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 让稻苗成长的健壮, 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8 水稻水分管理
8.1 分蘖期浅水勤灌。
8.2 足苗期排水晒田。
8.3 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
8.4 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
8.5 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9 穗期追肥的重要性
抽穗灌浆期是水稻一生需肥量最大的时期, 前期施用的肥料、植株吸收、土壤淋失, 再加上此时水稻根系吸收能力的减弱。施肥时间建议在抽穗前15天左右。追肥数量一般看苗情施肥, 可施尿素5-10斤。对苗情偏旺或群体小、苗势弱的可作相应调整.追肥数量原则上是把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 总的施氮肥量不变。
1 0 收获
当稻穗垂下, 金黄饱满时, 开始收获, 利用收割机, 将稻穗卷入后, 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 使稻穗成为优质的稻谷。
结束语
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 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 由于其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 水稻要想夺取高产, 首先就要在有水源保证灌溉的地区种植以求发展, 要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及灌溉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实行科学管水。科学种稻, 使水稻达到优质, 高产, 增收。
水稻灌溉与栽培管理 篇2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作 者:张景波 郑福娇 陈淑洁 李锐 ZHANG Jing-bo ZHENG Fu-jiao CHEN Shu-jie LI Rui 作者单位:张景波,ZHANG Jing-bo(黑龙江省监狱局农科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25)
郑福娇,陈淑洁,ZHENG Fu-jiao,CHEN Shu-jie(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25)
李锐,LI Rui(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水稻灌溉与栽培管理 篇3
富南灌区试验站位于北纬47°38′, 海拔164m。1981-1996年灌区气象因素见表1。
2 水稻需水量计算
2.1 改进的Penman公式
改进的Penman公式有很多种, 本文中用到的改进的Penman公式是在1948年Penman公式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后, 于1979年经FAO推荐的修正公式[1,2,3], 该公式最大的特点是修正了气压和风速:
该式中包括了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
上述各式中, P0为海平面平均气压, k Pa;P为计算点平均气压, k Pa;△为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上的斜率, k Pa/°C;γ为干湿表常数, k Pa/°C;Ea为空气动力学项, mm/d, Ea=0.26 (es-ea) (1+CU2) ;es为饱和水汽压, k Pa/°C;ea为实际水汽压, k Pa/°C;U2为2m高处风速;C为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关的风速修正系数。
2.2 Penman-Monteith公式
本文采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
与改进的Penman公式一样, 该式由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构成。
式中, Rn为太阳净辐射, MJ/ (m2·d) ;G为土壤热通量, MJ/ (m2·d) 。
2.3 水稻需水量计算值
结合1981-1996年的气象资料, 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分别计算富南灌区水稻需水量, 列入表2.
从计算结果来看, 与Penman-Monteith公式相比, 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值较大, 在需水量较大的水稻需水量计算中更接近于实测值。
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在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时之所以出现差异, 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的不同处理造成的。相关研究表明, 辐射项引起的偏差与空气动力学项引起的偏差具有逐月变化的规律。
高寒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在4-9月份, 属于单季作物。水稻这种生长特性更加扩大了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在计算水稻需水量时的差异。
3 结论
通过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水稻需水量得出以下结论:
3.1 在水稻需水量计算中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出来的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这可能与其对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的处理有关。
3.2 与Penman-Monteith公式相比, 改进的Penman公式能够得到更高的参考作物腾发量。
摘要:利用1981-1996年的气象资料, 分别采用Penman公式及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灌区水稻需水量及作物需水系数值。结果表明, 与Penman-Monteith公式相比, 利用Penman公式计算的水稻需水量偏大。计算水稻需水量公式有很多种,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enman公式体系。本文采用改进的Penman公式及Penman-Monteith公式, 应用利用1981-199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富南灌区水稻需水量, 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Penman公式,水稻灌溉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康绍忠, 刘晓明, 熊运章.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4:122-129.
[2]陈玉民, 郭国双, 王广兴, 等.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5:45-65.
水稻节水灌溉与雨水利用思路 篇4
1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就是俗称的大米,是我国百姓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生长过程中对水量和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由于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增多,使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非常明显。想要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灌溉要求,达到水稻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就必须保证水量的充足,农业部门不仅要增加水资源的来源渠道,还要对节水技术加以优化,通过设备的完善和大自然雨水的利用,保证水源充足,做好浇灌工作。
所谓的水稻节水技术是一种减少水资源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并避免浪费的一种技术手段,是稻田水分高效管理和调节用水的主要方式[1]。水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一是耕作用水,二是生态用水,三是生理需水,多方面的用水需求使得原本就不多的水资源更是不够分配。与此同时,水稻在阳光下还会发生光合作用,这时候对水资源的需求即为生理用水。为了满足高效生产,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用最少的资源量做好水稻灌溉工作,就必须通过技术优势强化生产,控制水资源的使用,降低无效用水的数量,并按照水稻实际情况将技术划分为“浅、湿、控”等环节,找到水稻生产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确保粮食高质量生产[2]。
2 雨水利用的科学方法
雨水是来自大自然的水资源,对雨水的使用无需花费资金,且来源广泛,具有很好的浇灌作用,且肥力较好。在当前农业水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我国水稻生产必须强调节约用水,一方面通过完善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要发挥雨水的重要作用。
2.1 水稻节水灌溉利用雨水的可行性
水稻可以在淹水的土壤中生长,据调查,在水稻的抽穗灌浆期间,持续2 h的耐淹水深达到了400 mm。而且水稻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持续时间的耐淹水深也不一致。为了做好推广工作,提高生产量,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在灌溉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借助自然的馈赠,充分利用雨水,并调节好使用情况和水量,并通过拦截蓄水的目的保管雨水,保证水量浇灌维持在90 mm左右[3]。
2.2 规划好田地实验区域
实验区是水稻生产的一个主要区域,在寻找这片地区时,要充分考量各种因素,做好目标定位,水稻的生产规模不能太大,且实验区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和物品,如量雨水的工具、水位检测工具等。水稻生长的整个地区,还要派专人记录降水和排水的具体数量,利用水资源平衡设备计算出雨水的利用率,保证精准性。用实验区的雨水利用率来代表该地区的雨水利用率,然后再计算出这个地区的节水灌溉的雨水利用率。地区的雨水利用率也是雨水使用情况的主要参考依据,实验区雨水利用率可以代表整个雨水使用情况,在雨水灌溉之后,再借助节水设备进行浇灌。此外,还应以其他单位为基础,对雨水情况作出详细的统计,计算出整个地区的雨水平均使用情况。
2.3 对雨水利用率进行分析和计算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很多省份陆续开始推广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希望借助科学手段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一系列数据显示,当时的水稻节水技术使用面积多达500万hm2,且各地区基本上都能够对雨水的利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除了少部分地区存在问题以外,大部分区域都能够掌握详细的用水情况。
从1998年开始,节水灌溉的稻田雨水利用率比没有采用节水灌溉的稻田高出20%左右,到了2000年,节水灌溉的稻田雨水利用率达到了67%,比没有采用节水灌溉的稻田高出将近24%。因此,降雨的偶然因素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若是把几年的资料全部放在一起,那么便可以减少降水偶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节水灌溉的稻田雨水利用率达到了60%左右,比起没有进行过节水灌溉的稻田提高了15.6%。另外,雨水的利用不但和水稻灌溉方法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且也和当地降水的频率、降水时间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降雨的频率小,降雨强度大,那么雨水的利用率就非常低;反之,如果降雨的频率非常大,降水的强度很小,那么雨水的利用率就非常高[4,5,6]。简言之,我国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对降雨数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环境、降水量、土壤结构、体系和管理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南方雨水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大,但强度却很小,北方则正好相反。
3 结语
水稻节水灌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雨水的使用效率,如果将水稻每一个生育期的耐淹水深作为拦蓄雨水的尺度,那么雨水的利用率会更大。与此同时,通过拦截雨水、利用水资源的方式也可以防止出现洪涝灾害。特别是对灌溉的控制,因为在水稻的生长期会保留水层,可以在下暴雨时减少稻田蓄水量从而避免洪水灾害。在此基础上,在节水灌溉利用的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经历,也不需要任何措施的辅助,只要通过技术培训就能够掌握。正由于这个原因,水稻节水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生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业部门关心的焦点,水稻作为百姓的主要粮食来源,怎样提高其产量,保证水资源浇灌满足需求,就成为了现代化农业需要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大面积的水稻生产用水需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农业生产部门必须利用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新的节约设备,宣传节水的新方法,并切实突出雨水使用方式,降低水量使用量,确保水稻的高产。
摘要:众所周知,目前水资源短缺现象异常严重,生活、工业用水量持续增多,用于种植灌溉的水源自然很匮乏。一味地使用灌溉用水,对传统农业生产会带来影响,造成浪费现象的出现。雨水是另外一种获取水资源的方式,通过利用降水资源,有助于保护环境,维持土壤的平衡。基于此,结合我国水稻用水灌溉的现状,简要阐述节约用水和利用雨水的有效办法,从而保证农作物的高产和质量。
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雨水利用,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玲.水稻节水灌溉与雨水利用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43):163.
[2]姚林,郑华斌,刘建霞,等.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学杂志,201(45):1381-1387.
[3]吕露,冯常萍,崔远来.水稻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以荆门、桂林为例[J].节水灌溉,201(13):15-17,22.
[4]张立琴,宋天锋,张涛.浅析水稻节水灌溉模式[J].福建农业,201(49):136.
[5]费槐林.水稻良种高产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水稻灌溉与栽培管理 篇5
1.1底肥
①农肥3年轮施一次, 公顷施腐熟好的优质农肥15~30 m3。
②化肥每公顷用圣吉奥45% (16-17-12) 纳米复混肥240~300 kg.全层施肥。追分蘖肥时最好混拌土壤磷钾激活剂, 穗肥看情况迫施。底肥最好是机械深施肥。
每公顷用48% (24-12-12) 鲁中智能控释复混肥400kg, 全层施肥。最好用机械深施肥。一般不用追肥。
每公顷用48% (8-13-17) 洋丰水稻专用肥400 kg, 全层施肥。最好用机械深施肥。
每公顷用48% (13-25-10) 洋丰硫酸钾高磷复合肥175 kg, 40%黄腐酸钾30 kg (33%硫酸钾50 kg, 尿素80~100 kg, 圣吉奥土壤磷钾激活剂颗粒8 kg (粉剂15小袋, 3.75 kg) , 混拌均匀, 翻后耙前施入, 做到全层施肥。这种方法要追分蘖肥。穗肥看情况, 一般情况下不用追肥。
每公顷用64%磷酸二铵100 kg, 尿素100 kg, 40%黄腐酸钾60 kg (33%硫酸钾100 kg) , 圣吉奥土壤磷钾激活剂颗粒8 kg (粉剂15小袋, 3.75kg) , 混拌均匀, 翻后耙前施入, 做到全层施。追蘖肥, 穗肥。
每公顷用42% (21-8-13) 沃地佳水稻复混肥250 kg混磷酸二铵50 kg, 全层施肥。正常追肥。
1.2蘖肥
返青后, 水稻4叶期, 立即迫蘖肥, 每公顷追尿素80~120 kg, 或硫酸铵150 kg, 加返青客杈多10 kg, 2 kg/袋, 或者每公顷追尿素40 kg, 加追施壮80 kg, 或者单用追施壮120 kg。底肥没用土壤磷钾激活剂的可以增施土壤磷钾激活剂4~7 kg (颗粒剂8~16 kg) 。
1.3穗肥
抽穗前的20 d, 9.1~9.5叶期倒2叶露尖到抽出一半时 (这时水稻开始拔节变黄) 追施。保持水层, 公顷施尿素30~40 kg或硫酸铵50~100 kg, 40%黄腐酸钾15~20kg (33%硫酸钾25 kg) ;如水稻生长过旺, 可不施氮肥或少施。
2合理灌水
2.1护苗水插秧后、返青前, 灌苗高2℃的水, 扶苗护苗。
2.2分蘖水有效分蘖期灌3~5 cm浅水增温促蘖。
2.3晒田有效分蘖终期前3~5 d, 也就是水稻7片叶时, 田间的茎数达到计划数550~600穗1 m2的80%时, 排水晒田3~4 d, 晒田达到池面有细微的裂缝, 地面见白根, 叶挺色淡.晒到7.5叶时恢复正常水层。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长势不足的地块可不晒。
2.4护胎水孕穗至抽穗期。剑叶露出一半之前, 灌水3~5 cm, 半渗干。剑叶露出一半时, 进入温度敏感时期, 灌4~6 cm深水, 遇到17℃低温加灌到18~20 cm水, 深水护胎, 防御冷害。到剑叶叶耳露出, 恢复浅湿灌溉。这个时期井水的温度要在18℃以上才能灌溉。
2.5扬花灌浆水7月22~25~28日抽穗扬花期到定浆之前, 灌3~5 cm浅水, 自然落干 (脚窝里有水) 再灌水。到腊熟期, 间歇灌溉, 也就是脚窝里没水了就灌水, 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养根保叶、活秆成熟。抽穗后30 d不准停水, 也就是8月末之前不准停水。
2.6排水黄熟中期, 8月末到9月初排水, 洼地可适当早排, 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3本田除草
3.1插前封闭可在插前2~3 d, 水整地后趁浑水未清时, 立即施药, 每公顷用12%恶草灵3 L采用甩撤法施药。施药时田内保持3~5 cm水层, 施药后2~3 d, 换新水后插秧。
3.2插后5~7 d, 稗草2叶期前, 每垧用31%P比甲泡腾剂 (游龙) 750~1000 g撒施;或40%奇可湿性粉剂525~595 g, 药土、药肥法施用。
3.3插后5~7 d, 稗草1.5~2叶期前, 每公顷用53%的新赛龙或邦农乐或稻草清可湿性粉剂1200~1400g。采用药土, 药肥法施用都可以, 用药后保水3~5 cm, 保持5~7 d, 缺水缓慢灌水, 防治鸭舌草, 在插秧后15 d, 每公顷用20%乙羧氟草醚乳油600~750 m L, 药土, 药肥法进行封闭处理。
3.4插后封闭插后5~7 d施药, 也就是水稻返青后, 稗草1.5~2叶前用药。以下几种防除稗草的药剂任选其一:①每公顷用50%的苯噻草胺可湿性粉剂1.2 kg;②每公顷用90%金玛特乳油1.0~1.2kg;③每公顷用90%的杀草丹乳油2.25~3.0 kg。加10%的比嘧磺隆150 g~200 g;或加10%的苄嘧磺隆300 g;或加30%的威农150~200 g。
水稻节水灌溉试验 篇6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试验采用小区条田对比, 不设重复, 每处理面积667m2。试验设2个处理, 处理1为节水灌溉:泡田期灌水5cm, 插秧花达水, 秧苗返青期、分蘖初期灌水5cm, 分蘖中前期不建立水层, 分蘖中后期灌水2cm, 分蘖末期再灌水5cm, 此后地表无水就灌水5cm, 间歇灌溉至乳熟期, 到蜡熟末期停灌;处理2叶龄灌溉 (CK) :泡田期灌水5cm, 插秧花达水, 秧苗返青期灌水5cm, 分蘖期灌水5cm, 此后地表无水就灌水5cm, 间歇灌溉至乳熟期, 到蜡熟末期停灌。
试验地设在红旗岭农场第一管理区第二作业站16号地, 土壤类型白浆土, 有机质含量2.5%, 氨态氮5.58mg/kg、硝态氮14.75mg/kg、有效磷23.51mg/kg、有效钾64.11mg/kg, pH值为5.95。前作水稻, 公顷施尿素210kg、磷酸二铵130kg、氯化钾90kg。上年秋翻地, 春水耙。秧苗素质良好, 插秧时间5月19日人工手插秧。6月4日人工手撒虫地乐防治潜叶蝇。单排单灌, 除水分管理外, 其它措施本田常规生产。
收获期每处理取样5穴进行考种测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方式的用水量
节水灌溉比叶龄灌溉分蘖中期少灌溉5cm和3cm, 据调查从返青期至乳熟期 (除泡田用水和自然降水外) 节水灌溉公顷灌水3800m3, 叶龄灌溉每公顷灌水4600m3, 节水灌溉比叶龄灌溉每公顷少灌水800m3, 节水灌溉比叶龄灌溉节水21.1%。
2.2 不同灌溉方式对生育期的影响
月·日
通过生育期调查 (见表1) , 节水灌溉比叶龄灌溉返青慢1d, 原因在于节水灌溉移栽期至返青期水层比叶龄灌溉浅, 昼夜温差大, 水温、泥温低, 致使返青慢;节水灌溉比叶龄灌溉成熟期提前1d, 原因在于节水灌溉分蘖期至成熟期水层变化利于壮根、壮秆, 加快了生育进程。
2.3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节水灌溉处理比叶龄灌溉处理平方米穗数增加明显;株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千粒重没有变化;产量略有增产。说明节水灌溉在节水的前提下仍能小幅提高产量, 对水稻生产没有不良影响。
3结论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篇7
水稻灌溉通常分为秧田灌溉和本田灌溉两部分, 本田灌溉又包括了泡田灌溉和生育期灌溉。在先进的旱育稀植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前, 湿润育秧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水稻本田插秧整地时, 习惯上多采用深水或浅水泡田, 需要较多的泡田灌溉水量, 一般泡田定额在1500m3/hm 2左右。目前, 正在示范或推广的抛秧技术、水稻旱栽技术, 改变了水稻移栽对泡田的要求, 节水效果较为显著。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稻苗移栽本田后, 田间保持5mm~25mm薄水返青复苗, 在返青和以后的各个生育阶段, 田面不建立灌溉水层, 以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 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 下限则是水稻不同生育阶段, 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70%, 水稻控制灌溉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技术, 控制灌溉技术在显著减少水稻棵间蒸发和田间渗漏耗水的同时, 有效地减少了水稻蒸腾耗水, 使水稻蒸腾和光合作用处于一种新的协调状态。对水稻根系生长和株型形成具有显著的促控作用, 可消除或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 具有良好的保肥改土作用, 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率高, 既节水又增产。
因此,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保肥、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优点。
控制灌溉技术显著地减少了水稻生理生态耗水, 增加了天然降雨的有效利用率, 水稻全生育期灌溉用水量大幅度降低。薄露灌溉、薄浅湿晒灌溉及叶龄模式灌溉等是这类技术的典型代表, 它们的主要原因是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和要求, 确定各次灌水、湿润、排水、晒田的起讫时间及强度, 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排水, 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1 水稻薄露灌溉
薄露灌溉是一种稻田灌薄水层, 适时落干露田的灌水技术。每次灌溉20mm以下的薄水层, 灌水后要自然落干露田, 露田程度和历时则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要求而定。连续降雨期, 稻田积水层超过5d时, 要排水落干露田。薄露灌溉改变了稻田长期淹水的状态, 有效地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 促使水稻生长发育, 形成高产基础上的增产。能减少水稻腾发和田间渗漏, 显著地减少灌溉水量。
根据水稻的生育期, 露田程度略有差异, 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 见表1。
2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
进行薄浅晒科学灌溉, 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具体田间水分控制标准为: (1) 薄水插秧、浅水返青:插秧时为15mm~20mm的薄水层, 插秧后田间保持20mm~40mm的浅水层。 (2) 分蘖前期湿润:每3d~5d灌一次10mm以下的薄水, 保持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 (3) 分蘖后期晒田。 (4) 拔节孕穗、抽穗、扬花期薄水;拔节孕穗期保持10mm~20mm薄水层, 抽穗扬花期保持5mm~15mm薄水层。 (5) 乳熟期湿润:隔3d~5d灌水约10mm。 (6) 黄熟期先湿润后落干:水稻穗部勾头后自然落干。
在北方辽宁等省, 所采用浅湿灌溉的田间水分控制标准为: (1) 插秧和返青期浅水保持30mm~50mm浅水层。 (2) 分蘖前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浅湿交替:每次灌水30mm~5 0 m m, 田面落干至无水层时再灌水。 (3) 分蘖后晒田。 (4) 乳熟期浅、湿、干、晒交替;灌水后水深为10mm~20mm至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左右再灌水。 (5) 黄熟期停水, 自然落干。
“薄、浅、湿、晒”模式中, 分蘖后期晒田是一项有利于高产、节水的重要措施。对于晒田的程度, 一般低垄田、黏土田、肥田、禾苗生长旺盛的田要重晒, 可晒5d~8d, 晒至圭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70%~80%为止, 若是遇上阴雨连绵, 可利用职权雨水蓄水灌深水控蘖, 随苗体长高, 水层加深, 以不浸没主茎最上面叶枕为度, 当在50%主茎倒二叶露尖时放浅田水;对烂泥田、冷渍田, 则要重晒或多晒。地势高、土壤透水性强、肥力低、禾苗生长差的稻田, 要轻晒, 晴天晒3d~5d, 遇阴雨则延长, 土壤含水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90%即可。
3 水稻叶龄模式灌溉
根据水稻生育进程叶龄模式而进行的灌溉, 称之为水稻叶龄模式灌溉技术。即根据水稻不同叶龄期与抽穗至成熟的生理生态耗水规律, 以叶龄进程为主轴, 产量形成为目标, 调节器官协调生长为依据, 实行高产灌溉, 准确掌握各次灌水、湿润、排水、搁田 (晒田) 的起讫时间与强度, 在不同生育期将稻田水分控制在高产所需的适宜范围。既可以以水有效地调控水稻氮碳代谢与生育, 使其沿着茎蘖动态的叶龄模式与叶色变化叶龄模式指示的生育轨道发展, 又能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其关键为按叶龄诊断进程和各部位器官的生长状况, 制定高产的水肥运筹策略。
4 水稻旱育稀植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项旱育秧、本田稀植及对稻田水层管理有一定要求的水稻栽培新技术, 其重点是旱育秧及稀植。秧田水分管理是旱育秧区别于其他育秧方法的主要环节, 创造接近旱地条件的育秧环境是其主要目标。水稻旱育秧稀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地、省时、省水、高产、低投入、高产出等优点。就全国范围而言, 这项技术分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暖地旱育稀植及暖地水稻应用寒地型旱育稀植等3种类型。
5 蓄雨型节水灌溉模式
为了充分地利用降雨, 在不影响水稻高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蓄雨水以提高降雨利用率。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正是根据不同生育阶段, 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 在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 适时适量地科学供水的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通过灌溉技术的革新, 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水量地浪费, 减轻农民负担, 促进农民增收, 这对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战略意义。
浅谈水稻灌溉技术 篇8
1.1水田的蒸发量
植物制造1G的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称为蒸腾系数, 水稻的蒸腾系数大约在221~300, 与内外因素有关系。如水、肥、气、热、光等条件良好, 稻株的光合作用效率高时, 蒸腾系数就小, 反之蒸腾系数就大。生育期短的品种, 对水分的利用不经济, 蒸腾系数就大。水稻的蒸腾量也叫耗水强度。不同生育期, 耗水强度也不一样, 声誉初期叶面子小, 蒸腾量也就小, 随着声誉期的进展叶面积扩大, 蒸腾量逐渐增加。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 其后随着叶面积的下降而减小。根据调查, 一般水稻栽培, 返青期每天蒸腾量为1mm、分蘖期为1.5mm、拔节孕穗期为2.3~4.0mm、抽穗开花期为4.5mm、乳熟期为3.8mm。
1.2稻株间的蒸发量
稻田植株间的蒸发量受植株荫蔽程度的影响, 故随着叶面积的增大而变小, 和蒸腾量相反。到拔节封行后期趋于稳定, 每天为2mm左右。它受气候的条件影响很大,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蒸腾量与饱和温度有一定关系。在雨量充足、湿度大时, 蒸发量就小;在干燥少雨, 风多风大时, 蒸腾量就大。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温度高, 蒸发量就大;温度低, 蒸发量就小。
1.3土壤的渗透
土壤的渗透量因土质、水文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土质黏重的稻田, 全生育期日平均渗透量为10~20mm, 多的可达到50mm以上。地下水位高, 含水量大的稻田渗透量小, 反之渗透量就大。旱耕、旱耙, 少耕少耙, 有机肥量多, 渗透量就小。丰产水稻要求土壤有适度的渗透量、适度的还原程度, 要求既通气爽水, 又要保水保肥, 而改变土壤环境, 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 也可以为土壤补充氧气, 并将施入肥的肥料带入根系。实践证明, 丰产水稻田渗透水量以10mm为益。上述蒸腾量、蒸发量、渗透量的规律, 是水田适时适量灌溉的主要依据。
2水田的灌溉定额
水田的需要水量, 一部分靠降水供给, 一部分需要靠人工灌溉来补给, 每公顷稻田补给的水量称为稻田的灌溉定额。公式为:稻田的灌溉定额=稻田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整地泡田用水量, 上述中, 有效降水量一般按生育期间降水量的70%~80%计算。整地泡田用水量包括水耕、水耙、盐碱地泡田洗盐, 以及插秧前保持水层等, 各地差异很大。北方稻区, 每公顷为11250~15000m3, 多达22500m3。吉林省前郭灌溉区定额为15000~19500m3。其中包括洗烟碱4500~15000m3。只要科学灌水, 实行单排单灌, 按需供给, 不搞大水漫灌, 灌溉定额可以大大减少。水源不足严重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 影响以往开发的水田面积能否稳定住的大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植株全生育期需要水量为2310m3, 占总用水量的11%;蒸发量为3735m3, 占17%;而渗透量则多至15660m3, 占72%。这样不难看出水稻本身需水量不大, 大量耗水量是蒸发量和渗透量。
3稻田灌水技术
3.1一般水田的水层管理
3.1.1插秧至返青期的水层管理
水层的深浅对于插秧的质量影响很大, 田面无水或水层过深, 都不利于提高插秧质量。田面无水插秧不能进行;水层过深, 就会增加漂秧率;灌有深水层有利于插秧顺利进行, 保证插秧质量。插秧后应该适当地加深水田保苗秧苗, 为秧苗创造一个温度、湿度比较稳定的环境, 并减少秧苗的水分蒸腾, 以利于早生新根, 加速返青。在返青期, 无论温度高低, 早、中、晚稻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 至于具体深度则视稻苗强弱、大小、天气阴晴等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以2~3cm为益, 但移栽弱苗、徒长苗或移栽后遇到低温天气时, 则需要4~5cm深水护苗, 以利保温并减轻叶片蒸腾量。深水护苗的日数需要3~4d, 待苗发出一定数量的新根、生新叶、不产生凋萎现象时, 可立即排水, 保持新水层, 以提高水温, 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移栽后的水稻对温度特别敏感, 而温度全靠灌水来调节。因此返青期的用水管理在寒冷地区, 不仅关系到稻苗返青的快慢, 更关系到稻苗早期的生长,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
3.1.2整平田面是水层管理的前提
在田面不平, 难于确保均匀一致的灌水层时, 应首先照顾高处苗, 使之得浅水层, 以免秧苗干枯干死。2~3d将水层落下来使低处秧苗得浅水层, 以免秧苗淹没而死。此后隔几天采取1次“跑马水”措施, 使得高低两处秧苗均能得到合理的水分, 这样不仅能提高秧苗的成活率, 而且能促进水稻迅速生长。
3.2分蘖期的水层管理
水稻在分蘖期2~4cm浅水灌溉比较适当。
3.2.1促进分蘖
浅水灌溉时, 日光可直接照射土壤及稻株基部, 使温度提高而且氧气充足, 有利于促进低位分蘖的萌发和提早分蘖。
3.2.2有利于有机肥分解养分吸收
浅水灌溉能供给土壤较多的氧气, 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活动及其根的呼吸作用增强, 同时, 土壤的养分浓度也比深水层的高。
3.2.3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分蘖时期, 水稻光合作用的产物多少, 分蘖的萌动和生长, 根与分蘖相对生长常取决与对水层的伸浅和有无。在土壤水分较少或浅灌时, 光合作用产物可更多地用于根的形成上, 因此须根多, 根扎的比较深。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的影响分蘖。分蘖后期应采取措施, 抑制无效分蘖。通常有2种方法:深灌采取水层6~10cm灌溉, 降低水温、土温, 减少日温差, 消弱植株基部的光照强度, 抑制后期分蘖, 但深灌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以7~10d为益。如延长到拔节以后, 会使稻株地上第1~2节间过度伸长, 而造成早期倒伏, 导致减产。排水晒田的目的是使稻田耕层土壤水分显著减少。断水断肥, 使根系活动减弱, 进入稻体内的水分、养分减少。因此, 水稻地上、地下部分的生育都受到抑制, 从而控制了水稻的无效分蘖。晒田的适宜始期为无效分蘖期, 即分蘖高峰期, 在吉林省一般为6月末到7月初。晒田的标准是地面上产生细的裂纹, 根际周围发生新根。保水性能差和长势不足的稻田不宜晒田。
3.2.4穗发育期的水层管理
此时是水稻田营养生长期进入生殖生长期, 叶面积增大, 外界气温高, 光合作用强, 物质代谢旺盛, 尤其是水分代谢非常活跃, 因此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为了满足稻株生育中期的需水要求, 水层保持在3~4cm, 这样能为正在发育中的幼穗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和环境, 有利于枝梗的分化和粒数增多。在高寒稻区水稻减数分裂期常出现底气温, 有必要把水层加深到8~10cm, 通过深水来保护幼苗的发育, 预防障碍型冷害。水稻拔节孕穗期正植夏季, 中午水温有时可达35℃以上, 采用生育期保持水层, 从插秧后到分蘖时期保持浅水2~4cm, 在有效分蘖末期按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状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晒田或灌深水, 孕穗期加深水层, 达到3~5cm, 尤其遇到低温, 加深水层, 以保幼苗不受冻害, 最好使田间水层达到7~10cm。乳熟以后采用浅水或者干干湿湿的灌溉法, 到9月15日以后彻底排除积水以促早熟。
3.3实行浅、湿、浅间歇的节水灌田模式
3.3.1插秧至分蘖浅水灌溉
插秧时水层调节到1cm左右, 插秧后灌水4~5cm护苗3~4d, 秧苗返青后直到有效分蘖终止期 (6月28日左右) 浅灌, 保持浅水不漏地, 深水不过寸的程度。
3.3.2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幼穗分化终止期湿润灌溉或晒田
6月25日至7月5日左右湿润灌溉, 对长势过旺的田间要排水晒田7~10d, 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3.3.3孕穗至乳熟期浅灌
7月10日至8月20日灌水深度3~5cm。在减数分裂期如遇特殊天气, 气温低于17℃时要把水层加深到10~15cm, 采用深水保温, 保护发育中的幼穗, 防御障碍型冷害。低温过后恢复浅水灌溉。
3.3.4蜡熟期以后采用间歇灌水方式
9月初期停止灌水。西部烟碱稻田插秧前灌水泡田1~2d, 洗烟洗碱, 秋天排水必须晚, 至少在黄熟期排水停灌。井灌区要设置水池, 延长水路, 应昼灌夜停, 提高水温促进早熟。
综上所述:随着水田面积的不断扩大, 吉林省的水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出现泡不上田和插后干的现象。因此, 水稻节水灌田迫在眉睫, 除上述节水灌溉以外, 各地还总结了一些节水措施:全面推广旱育苗、采用旋耕整地、泡田、耙地、插秧三集中, 减少作业排水量, 提高用水效率。采用系统管理流量, 定面积、定时间、定片、定量供给水资源!
摘要:水稻在一生生育期间对水的要求分阶段性需求不同, 水稻在生长期间, 叶面的蒸腾也随着各个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株间的蒸发和土地的渗透的水量和称为需水量, 前两者又称为水田的蒸发量。
【水稻灌溉与栽培管理】推荐阅读: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12-02
水稻种植与科学管理06-28
水利灌溉管理10-21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09-13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08-28
灌溉管理工作08-05
灌溉管理制度06-01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10-07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08-14
水利灌溉工程管理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