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及开采方向(共3篇)
勘查及开采方向 篇1
1 矿区概况
贵州省赫章县法冲煤矿位于赫章县北西部约92 km处, 属赫章县河镇乡、德卓乡所辖, 交通较方便。矿区所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1], 区域上则位于贵州省毕节煤田最西部的德卓向斜南西端[2]。
2 地质特征
2.1 地层
法冲煤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P2m) 、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 (P3β) 、宣威组 (P3x) ,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T1f) 及上覆于上述地层之上的第四系 (Q)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 (P3x) , 为陆相沉积, 厚度大于170 m。
2.2 构造
法冲煤矿区总的构造形态为轴向南西—北东, 轴面向南东倾斜的歪向斜, 该向斜两翼不对称, 向斜北西翼地层倾角较缓, 倾角9°~16°;向斜南东翼地层倾角较陡, 倾角一般在46°以上, 局部地段地层直立甚至倒转。
煤矿区内发育5条断层, 其中F1、F3、F53条断层对矿区煤层影响微小, F2、F42条断层对矿区影响范围大, 破坏了矿区向斜南东翼煤层的连续性。
贵州省赫章县法冲煤矿矿区地质概况如图1所示。
矿区内发育的5条断层简介如下:
(1) F1断层发育于矿区外南西角, 总体走向145°, 断层性质不明, 对矿区煤层影响微小。
(2) F2断层发育于煤矿区南东部, 贯穿整个矿区中部, 断层总体走向45°, 倾向135°, 倾角75°~80°, 为一逆断层, 落差数十米, 对矿区影响范围大, 破坏了矿区东翼煤层的连续性, 如图2所示。
(3) F3断层发育于煤矿区外北东角, 断层总体走向20°, 断层性质不明, 对矿区煤层影响微小。
(4) F4断层发育于矿区南东部, 位于F2断层南东部, 大致与F2断层平行, 贯穿整个矿区中部。断层总体走向45°, 倾向135°, 倾角42°~52°, 为一逆断层, 落差数十米至数百米, 对矿区影响范围大, 破坏了矿区向斜南东翼煤层的连续性。
(5) F5断层位于矿区北部外, 断层总体走向30°, 延伸长度小于1 km, 断层性质不明, 对矿区煤层影响微小。
另外, 在F2断层和F4断层之间的夹块中, 发育有许多小断层和小褶曲。
综上所述, 法冲矿区向斜北西翼地层倾角较缓, 构造简单, 煤层的连续性未受断层破坏;向斜南东翼地层倾角较陡, 局部地段地层直立甚至倒转, 构造较复杂, 煤层的连续性受断层破坏较大。煤矿区总体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3 煤层特征
3.1 含煤性
法冲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 (P3x) , 根据岩性组合及含煤特征将其分为3段。
(1) 宣威组第一段 (P3x1) :灰色薄~中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含结核状、鲕粒状菱铁矿, 产植物化石碎片, 该段不含煤层。顶部为紫红色凝灰岩、浅灰绿色玄武质凝灰岩 (B3) , 厚0.64~2.23 m, 平均1.40 m, 全区稳定, 是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分层标志;底部为浅绿色、墨绿色玄武质凝灰岩、凝灰质玄武岩, 该段同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该段厚62.57~66.14 m, 平均64.36 m。
(2) 宣威组第二段 (P3x2) :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粘土岩及煤层, 局部含结核状、鲕粒状菱铁矿, 产植物化石碎片。共含煤2~14层, 一般3~7层;含可采煤层1层 (M18煤层) , 全区稳定可采, 煤层厚度0.85~2.19 m, 平均1.32 m, 局部含一层夹矸;其余煤层厚度较小, 均不可采。该段厚60.07~80.58 m, 平均72.51 m。
(3) 宣威组第三段 (P3x3) :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同泥质粉砂岩互层, 夹细砂岩、泥岩、粘土及煤层, 具有明显的韵律结构, 产植物化石碎片。该段底部为浅灰色细砂岩 (B2) , 厚0.75~2.86 m, 平均1.50 m, 全区稳定, 是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分层标志。共含煤5~12层, 一般8~9层;含局部可采煤层1~3层, 不稳定。该段厚为51.07~85.29 m, 平均60.64 m。
3.2 煤层对比
3.2.1 标志层
法冲煤矿共建立3个标志层作为煤层对比的主要依据, 其编号从上至下依次为B1、B2、B3。B1标志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 (P3x3) 中部, 为浅灰色细砂岩, 厚1.20~5.46 m, 平均2.84 m, 全区稳定。B2标志层位于宣威组第三段 (P3x3) 底部, 为浅灰色细砂岩, 厚0.75~2.86 m, 平均1.50 m, 全区稳定。B3标志层位于宣威组第一段 (P3x1) 顶部, 为紫红色凝灰岩、浅灰绿色玄武质凝灰岩, 厚0.64~2.23 m, 平均1.40 m, 全区稳定。
3.2.2 煤层对比
法冲煤矿含全区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4层, 其编号从上至下依次为M12、M14、M17、M18。其中M12、M14和M17局部可采, M18全区可采[3]。标志层、煤层对比如图3所示。
M12煤层:位于B1标志层之下、B2标志层之上。上距B1为4.90~16.34 m, 平均12.85 m;下距B2为4.74~16.42 m, 平均10.73 m。
M14煤层:位于B1标志层之下、B2标志层之上。上距B1为10.24~20.40 m, 平均15.56 m;下距B2为3.92~12.26 m, 平均7.04 m。
M17煤层:位于B1标志层之下、B2标志层之上。上距B1为19.94~27.33 m, 平均22.82 m;下距B2为0~1.71 m, 平均0.74 m。
M18煤层:位于B2标志层之下、B3标志层之上。上距B2为0~2.51 m, 平均0.83 m;下距B3为58.61~79.06 m, 平均71.41 m。
3.3 可采煤层特征
M12煤层:煤层厚为0.30~1.48 m, 平均厚为0.62 m, 厚度变化大。该煤层结构较简单, 含夹矸0~1层, 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可采范围分布在矿区南西部, 局部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
M14煤层:煤层厚为0.17~1.91m, 平均厚为0.66 m, 厚度变化大。该煤层结构较简单, 含夹矸0~1层, 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可采范围分布在矿区南西部, 局部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上距M12煤层0.64~4.77 m, 平均3.08 m。
M17煤层:煤层厚0~1.76 m, 平均厚0.58 m, 厚度变化大。该煤层结构较简单, 含夹矸0~1层, 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可采范围分布在矿区南西部, 局部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上距M14煤层2.89~9.26 m, 平均5.66 m。
M18煤层:煤层厚为0.85~2.19 m, 平均厚1.32 m, 厚度变化较小。该煤层结构较简单, 含夹矸0~1层, 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厚变化系数36.64%, 全区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上距M17煤层1.72~5.02 m, 平均3.24 m。
3.4 煤炭资源分布
在法冲矿区内,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向斜北西翼, 向斜北西翼煤炭资源量占煤炭总资源量84.1%, 煤层连续性未受构造破坏。向斜南东翼煤炭资源量占煤炭总资源量15.9%, 煤层连续性受构造破坏较大。其中M18煤层煤炭资源量占煤炭总资源量61.5%, M12、M14、M17煤层合计煤炭资源量占煤炭总资源量38.5%。
4 煤质特征
4.1 煤的物理性质
4.1.1 煤的物理性质
法冲煤矿内各可采煤层肉眼观察以块状为主, 局部有少量呈粒状;煤岩类型以暗淡型为主, 少量为半暗型、半亮型, 煤质较硬, 不易破碎。局部点上含少量镜煤条带, 局部点上发育内生裂隙, 裂隙为方解石脉充填。煤层视相对密度:M12为1.50~1.80 t/m3, 平均1.65 t/m3;M14为1.58~1.93 t/m3, 平均1.68 t/m3;M17为1.54~1.62 t/m3, 平均1.59 t/m3;M18为1.42~1.55 t/m3, 平均1.52 t/m3。
4.1.2 煤岩特征
根据法冲煤矿区各煤层煤岩鉴定成果, 含矿物基显微组分总量43.3%~61.2%;矿物总量38.8%~53.0%。有机组分大致可分为镜质、壳质、惰质3大类, 其中镜质组占29.8%~45.0%, 壳质组占0~14.4%, 惰质组占4.7%~7.4%。去矿物基镜质组占61.6%~86.6%, 壳质组占0~26.8%, 惰质组占8.8%~14.5%。
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 碳酸盐矿物、氧化硅矿物、硫化物矿物次之。其中粘土类占37.0%~50.6%, 碳酸盐矿物0.4%~2.6%, 氧化硅矿物0.2%~0.8%, 硫化矿物0.2%~1.0%。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油浸) :1.48%~2.14%;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 (油浸) :1.39%~1.99%。
4.2 主要煤质特征
法冲矿区各煤层主要煤质特征如表1所示。
法冲矿区内M12煤层为高灰、低挥发分、中低发热量、特低硫的贫煤;M14煤层为高灰、低挥发分、中低发热量、中高硫的贫煤;M17煤层为高灰、低挥发分、中低发热量、特低硫的贫煤;M18煤层为中高灰、低挥发分、中发热量、低硫的贫煤。
M12、M14、M17煤层灰分高、发热量较低, 煤质较差;M18煤层灰分中等、发热量较高, 煤质较好。M12、M14、M17、M18煤层均可作一般中小型电厂的发电用煤, 亦可作民用煤。
5 结语
法冲矿区向斜北西翼地层倾角较缓, 构造简单, 煤层的连续性未受断层破坏;煤炭资源量占向斜总资源量的比例为84.1%, 应作为法冲煤矿区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查施工的重点地段。向斜南东翼地层倾角较陡, 部分地段地层发生倒转, 构造较复杂, 煤层的连续性受断层破坏较大;煤炭资源量占向斜总资源量的比例为15.9%, 进一步勘查时可投入少量工程进行控制。
法冲煤矿区M18煤层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为61.5%, 全区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 是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灰分中等、发热量较高, 煤质较好, 应作为法冲煤矿开采的主要煤层。M12、M14和M17煤层合计资源量占煤炭总资源量的比例为38.5%, 局部可采, 属不稳定煤层, 煤层灰分高、发热量较低, 煤质较差, 但与M18煤层间距较小, 在开采M18煤层时可作为一个煤层组, 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进行综合开采, 以保证煤炭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区域矿产志[M].北京: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
[2]毛佐林.贵州省毕节煤田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报告[R].六盘水: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煤普分队, 1990.
[3]石义, 罗小平, 程永波, 等.贵州省赫章县法冲煤矿煤炭普查报告[R].六盘水: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 2011.
勘查及开采方向 篇2
一、认真开展动员部署
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投资入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清理,是实全面规范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行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局高度重视,把开展专项整改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了专项治理动员会,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二是重点组织了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及省、市、区纪委有关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引导本地本部门单位所有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熟悉、掌握党纪条规,清楚政策界限和纪律“红线”,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纪政纪有关规定,不得投资入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行为。
二、切实做好自查自纠
我局切实按照专项整改活动安排,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个人是否存在投资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行为开展了自查自纠。我局“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开展自查自纠,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全局工作人员共计9人,要求根据客观事实填写了《XX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清理自查自纠登记表》,并做好归档,汇总、上报县纪委。
勘查及开采方向 篇3
1 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发展与具体应用
1.1 在煤矿的采掘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 采掘工程可谓其最为基础的环节, 掘进以及回采的效率会对工程的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大型煤矿中, 现代化的采掘设备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电气部分通常都会运用隔爆及本质安全型的开关箱、照明灯、操作箱、三项的异步电动机以及压扣控制按键等共同构成的电气系统。在采煤作业面上基本全面地实现了电力牵引采煤机, 其良好的牵引特性以及动能, 使其能够克服阻力进行移动, 并且在采煤机出现下滑现象时还可以实施发电制动, 将电能反馈给电网。与此同时, 它还具有运行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以及反应灵敏等优点。以电力作为牵引的采煤机在现代矿井作业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煤矿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化综合生产的高度体现, 也是现阶段矿产行业中最为主要的设备之一。
1.2 在煤矿的支护设备中的发展与应用
在煤矿机械化的采煤过程中, 液压支架是最为常见的支护设备, 随着自机电一体化及煤炭生产综合机械化的发展, 支架液压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已经成为了煤矿生产高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设备不断的发展与更新, 其正在向着更先进的电液控制方面发展。乳化液泵站作为支护设备高压液体的主要来源, 必须要具有大流量、高压力的液体供给能力, 并且能够根据支护设备实际用液量对供液量进行自动的调节。将液压控制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以实现设备成组的自动移架或者定压双向邻架, 避免对支架与顶板产生过量的冲击载荷。
1.3 在安全生产中的发展与应用
安全生产可谓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首要注意对象, 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是安全生产中最能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的设备之一。在中国, 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发展应用比较晚, 所以各方面都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但是在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 通过长时间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在系统的智能化方面有了长足的长进, 有效地促进了机电一体化与煤矿生产之间的有效结合, 并且给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带性带来了不小的提升, 促进了生产的科学化管理, 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全面监控, 有效地确保了施工的安全。
1.4 在煤矿的运输提升中的发展与应用
现阶段, 综合机械化在采煤过程运输中的应用还是以皮带传送为主, 由于带式运输的输送距离比较长, 输送量大, 运行可靠, 并且运输效率高、自动化能力强等特点, 所以, 在中国井下原煤的输送过程中, 其已经占有最主要的地位。在关系到矿井效益的环节中, 安全度与提升效率是最为主要的环节。现阶段机电一体化程度最高、自动化水平最明显的设备就要数矿井的专用提升机了, 尤其是结构为内装式的提升机, 其将驱动与滚筒结合在了一起, 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 将机电一体化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以及综合应用都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显示出了较高的一体化水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全数字化的提升机, 其可靠程度非常高, 并且利用总线方式, 在电气安装方面做到了较为明显的简化, 拥有相互兼容、配置简单等特点。在煤矿机械中同样具有比较客观的前景。
1.5 在其他装置中的发展与应用
将机电一体化应用于煤炭装载中, 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工作时间, 不仅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解放劳动力, 更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将其运用到煤矿供电中, 利用就地补偿以及集中补偿的方法, 提高了功率因数, 减少了供电系统中的无功电流以及无功功率的损耗。使煤矿的供电系统在安全方面、质量方面更加可靠, 满足了大功率机械设备的用电需求。
2 现代化矿井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意义
将机电一体化应用于矿井的掘、采、运等设备之中, 大大提高了中国煤矿生产所具有的综合能力, 为实现矿产的安全、高效、洁净以及结构优化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技术的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煤矿生产方式, 降低了工人的作业强度, 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与生产效率。因为井下作业环境的特殊, 潮湿阴暗以及颗粒粉尘对于工作者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输出, 降低了职业病的危害, 从而使人身安全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障。
3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现代化矿井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发展的潜力。将其科学、合理、有效的应用到生产中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业安全性、减少人力输出、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把握其发展方向, 将其与传统机械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充分表现出现代科技力量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以人为本的生产准则,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应用中更好地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 机电一体化与煤矿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更多的技术被应用到矿物开发生产中。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行业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开采系统, 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 实现了煤矿在生产方面的高效率、高安全以及高可靠的目的, 使产业效益得到了提高与保障。
关键词:矿井,机电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良, 赵义军, 翟德元.煤矿安全系统工程一种新的分析方法——Petri网分析方法[C]//山东矿业学院.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山东:地质出版社, 1999:55-57.
[2]徐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现状、发展及对策[C]//江汉大学文理学院.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上) .湖北:工业出版社, 2009:15-16.
【勘查及开采方向】推荐阅读:
开采方向08-14
年砂石土矿开采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06-19
煤矿开采条件安全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及应用08-29
临汾市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及对策06-03
勘查原则10-17
地热勘查05-31
勘查分析06-21
勘查理论08-25
勘查评价09-10
煤炭勘查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