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遇阻

2024-09-17

测试遇阻(精选4篇)

测试遇阻 篇1

1 问题的提出

1.1 分层测压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在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中, 油层压力的监测和控制在实施有效地油藏管理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油田加密调整和稳油控水等重大措施的实施, 开采对象由以主力油层为主, 逐渐转变为主力油层、差油层和表外储层同时开采, 以往建立在全井关井、笼统测压基础上的全井笼统压力测试资料无法反映不同性质油层的压力水平及其开采动态变化特点,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分层压力监测系统, 以便实施针对性的调整。

通过开展分层段压力监测试验, 最终目的在于研究和掌握多套井网条件下合理利用正常生产油水井以及为数不少的低产井和关停井, 合理部署分层压力监测系统, 研制可靠的分层测压工艺管柱, 探索更为科学的资料解释方法。对正确评价高含水后期油田各类油层的开发效果及潜力、制定合理的开发政策、预防套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油井测压的目的是通过测定各个层段的地层压力, 了解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分层系统的动态变化, 为正确评价油田各类油层的潜力, 制定合理的开发政策提供决策依据。[2]

1.2 分层测压现状

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每年分层测压工作量达70井次、200层以上, 包括油井分层测压、水井分层测压以及长关井分层测压三种类型。

(1) 长关井分层测压, 首先在地面将堵塞器式电子压力计投入偏心配水器偏孔中, 然后下分层测压管柱, 关井3天以上, 然后捞出压力计, 测压合格后起出分层测压管柱。 (2) 油井分层测压比长关井分层测压多了一道检泵换封的作业工序, 如果结合躺井或进行措施作业时安排测压即可减少一次检泵换封作业, 避免更多地影响正常采油生产。 (3) 水井分层测压就是捞出井下偏心配水器中的水嘴、投入压力计, 关井3天后捞出压力计, 测压合格后, 再投入水嘴恢复注水。

以上三种分层测压都需要频繁投捞压力计 (水嘴) , 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油井、长关井分层测压关井3天后捞出压力计时受井筒中死油的影响, 遇阻、掉卡频繁;油井、长关井分层测压封隔器没有反洗通道, 遇阻后只能灌柴油或降粘剂后反复通井, 掉卡后需反复打捞, 再不行就只好作业起出。

2012年分层测压73井次, 出现问题40井次, 其中遇阻18井次, 挤柴油或降粘剂后反复通井均无效后作业返工,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影响原油生产, 增加生产成本。分析测试遇阻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遇阻问题势在必行。

2 研制洗井装置

2.1 技术分析

通过测压管柱及死油堵塞井深分析发现, 死油在井口以下600米左右, 如果在测压管柱600米以下连接一种可以反洗井的工具, 而且在最上一级测压层之上设计一台保护封, 当发生死油堵塞测试遇阻时, 从油套环空注入热水反洗井, 将管柱内死油融化, 则可以解除遇阻完成测压, 而且因为保护封的存在, 不会影响最上测压层的压力准确性, 不至于作业返工。

2.2 工具研制

根据技术分析,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KXJ-115洗井装置, 它由工作筒、弹簧、挡板、钢球、主体等部分构成。弹簧的预紧作用确定洗井开启压力, 开启压力设定为1.5-2MPa;挡板的存在保证洗井时钢球的上行高度不至于脱出其所在的空间, 即挡板上行到工作筒下部台阶面时, 钢球最低点不超过主体上端面。洗井结束后, 依靠弹簧的作用推动钢球回位再次密封洗井通道, 可承受35MPa内部压力。

将该洗井装置连接在测压管柱最上面一级封隔器之上, 该级封隔器将洗井装置与最上一级需测压层位隔开, 确保洗井时不影响测压测的原始固有压力, 保证测压的准确性。

下测压仪器如出现死油遇阻, 则通过油套环空注入热水, 带压热水以洗井装置设定的1.5-2MPa开启节流压力打开洗井通道, 将死油融化洗出地面, 从而解除测试遇阻, 完成测压操作。

3 应用效果

在双4-508井 (如右上图) 、下T6-234井、下泌T342井等7口测试易于死油堵塞遇阻井的应用, 测试遇阻后通过从油套环空注入75-80℃热水反洗井融化死油解除堵塞, 成功完成测试操作, 避免作业返工, 减少作业费用和误工损失。

现场应用表明, KXJ-115洗井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 取得了很好应用效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每年油水井分层测压工作量很大, 由于井筒中死油的影响, 测试遇阻、仪器掉卡事故频繁, 严重影响原油生产, 增加操作成本。本文概要介绍了该厂各类分层测压操作方法及存在问题, 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研制的洗井装置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 取得很好应用效果。

关键词:分层测压,测试,反洗井,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哲, 王武, 杨万有, 朱丽霞.大庆油田分层测压配套技术.

创业遇阻,坚持还是放弃? 篇2

对于创业者而言,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放弃意味着前期投入的损失, 坚持意味着投入更多的资源。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 不少时候增加投入可能意味着更大的损失。关于坚持与放弃的后果, 曾有人进行过这样的计算: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 反复尝试100次, 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大约是63%。因为如果成功率是1%, 意味着失败率为99%, 而99%的100次方约等于37%。但创业中的坚持, 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因为如果不能在每次尝试中学习和进步, 结果可能是1%的100次方, 成功率变为零。

为什么放弃, 为什么坚持?

以前我们讨论过个体特征、创业过程, 以及所处的环境, 这些因素都会对创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个体特征方面, 已有的研究关注创业者的经验、能力、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本、认知, 以及人格等个体特征对新生创业者坚持 (或放弃) 创业的影响, 强调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认为个体的这些特征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好地管理和运作创业机会和过程, 从而促使创业得以持续和坚持。换而言之, 放弃还是坚持, 和创业者自身密切相关。在个体特征上具有以上这些优势的创业者, 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时, 更倾向于坚持而非放弃。

而关注创业过程的研究, 则强调创业是一个动态过程, 通过亲身参与创业活动, 创业者加深了对创业项目和环境的认识, 获取了新的信息和知识, 这些新的信息与知识, 升级了创业设想阶段所获得的信息与知识, 成为选择坚持或者放弃创业的依据。因此, 放弃还是坚持, 应根据具体创业的实践, 而非最初的创业计划。事实上, 在很多创业案例中, 实际的创业行为与最初的创业设想大相径庭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包括业务与商业模式, 计划与实际都有很大出入。这非但不会对创业产生不利影响, 反倒使得创业得以持续下去, 增加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另外, 由于创业需要与环境发生信息和资源的交互, 环境特征同样不可避免会影响创业能否坚持。不少研究表明:相比而言, 动态环境下新生创业者感知到更多的市场机会, 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坚持创业, 成功创建新企业的概率也增加。这比较容易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相对变化与多样化的环境中, 创业行为更为常见, 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因为通常在这样的环境下, 创业者可选择的市场机会与资源也相对更丰富。和上面谈到的内容一样, 尽管创意与资源选择可能发生了改变, 但创业行为却能得以继续。

选择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前期投入、心理预算、创业计划准备、创业类型等等, 这些因素也与坚持或放弃的选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换而言之, 这些因素也会对创业的放弃与坚持产生影响。南开大学商学院创业管理研究中心, 依据过去两年面向新生创业者获取的跟踪调查数据, 围绕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投入时间与新生创业者的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 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相比之下, 投入时间越长, 新生创业者越倾向于坚持创业, 这显然与创业信息的获取、对创业本身难度的认识与创业者的信心有关。然而, 投入资金对是否坚持创业的决策却并没有显著影响, 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按常理, 创业者前期投入资源会影响后期决策, 投入越多, 继续下去的可能性越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至少创业初期不是这样, 这与创业者对沉没成本的理解有关:如果沉没成本很高, 但预期收益不理想, 放弃的可能性更大——创业毕竟不是赌博, 而创业初期投入的成本并不是很高。

由以上这点也可以看出, 影响创业者坚持还是放弃创业的决策中, 非理性成分非常明显。这在许多相关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例如, 有研究显示:当创业过程中投入或者风险大于心理预算时, 新生创业者就会放弃创业, 避免持续投入带来更大的损失。而在技术创业这个较为特殊的领域, 由于新技术商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确定性、反复和非线性的过程, 受不确定性的影响, 新生创业者难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技术型创业者经常是偏爱自己的技术甚至高估技术优势, 从而倾向于延续先前决策和行为, 选择继续创业, 而不会轻易放弃。这类的案例在IT行业经常可以看到, 盲目的坚持也曾导致了不少创业的失败。

如何正确地坚持

事实上, 非理性的决策也包含了显著的理性。激发创业精神是重视和鼓励创业的重要因素, 创业精神一般外在表现为创新、承担风险和超前行动, 与坚持或者放弃直接相关的是承担风险。在和不少创业者交流时发现, 创业者承担的风险准确地说是“可承担的损失”或者说“可计算的风险”。

可承受损失指的是创业者的底线, 创业者根据所拥有和所能掌控的资源确定可承担损失。创业者通常会在可承受损失的范围内大胆地尝试, 但如果超过底线, 多数创业者会选择放弃。尽管有可承受的损失这一底线, 但创业者还是要承担风险, 甚至冒险, 他们会将这些投资投向新领域、不确定性强的领域。他们在可承受损失的范围内大胆尝试, 不会等待所谓万事俱备再采取行动, 而通常会选择在小范围试点的过程通过不断校正进行风险控制。

可承担损失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这也是创业者区分于赌徒的重要因素。赌徒经常忘记可承受的损失, 赔了想捞回来, 赚了还想赚更多。而创业是要成就一番事业, 不能是长期的赌博, 即使偶尔有赌博的心态, 也是在可承担的损失范围内的“赌博”。

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敢于承担风险、挑战自我的进取意识,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着态度等, 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但这并不是鼓励创业者盲目地坚持, 而是强调应该正确地坚持。

城市电网建设遇阻的危机沟通策略 篇3

一、危机的核心

危机是指能够潜在地给企业的声誉或信用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一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通常是深远的, 往往对组织、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信誉等造成不良后果, 一旦失控则使企业深陷困境。

南京城市变电站建设遇阻表面看是建设项目遇阻的孤立事件, 但深入分析其实质根源, 显然已触及电力企业能否优质安全保障供电的核心问题, 将其定性为危机事件恰如其分。如果一个项目遇阻还可通过其它途径弥补, 那么大批电网建设项目困难重重、难以实施的话, 必然对经济发展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二、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种危机对电力企业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电力企业的社会声誉受到明显损害。电力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是安全优质保供电, 但电网建设遇阻却引发了一股电力设施危害健康的不良导向。有些社会舆论片面强调电力行业福利待遇好, 不了解电力行业的系统性、复杂性、专业性, 不了解电力职业的危险性、艰苦性、高难性, 更不清楚电力企业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不当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对电力企业声誉造成了无形侵害。

二是危及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电力行业为经济和社会提供最基本最可靠最清洁的能源, 这是其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电网建设遇阻已经或仍在进行, 电力供应一旦跟不上快速增长的需求, 必然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导致社会大众对电力设施辐射危害的误解加深。国家颁布的技术法规和设计标准中都明确了电磁辐射的严格标准, 一般情况下的电磁辐射远远符合国家标准, 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任何伤害。但由于居民对电磁辐射标准并不清楚, 科学知识的匮乏导致“谈电色变”, 加上某些媒体误导的推波助澜, 一般性解释收效甚微。

四是政策处理难度加大耗费了企业额外的成本并干扰了正常调度。变电站建设危机发生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来处理危机, 如建设周期延长造成的成本增加, 大量协调和沟通成本开支增加等, 电力正常调度工作也深受影响。

三、危机沟通的策略

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组织为达成共识所进行的信息反馈和共享过程。外部沟通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各种公共关系和途径, 建立与政府、媒体、客户、周边社区、金融机构等的良好关系, 争取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资信度。

(一) 危机沟通的基本原则

在危机沟通中需要遵循6F原则, 即Forecast (事先预测) 原则、Fast (迅速反应) 原则、Fact (尊重事实) 原则、Face (承担责任) 原则、Frank (坦诚沟通) 原则、Flexible (灵活变通) 原则。

Forecast原则:组织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作出事先预测分析, 制定全面、可行、适宜的危机预案。

Fast原则:在危机的第一时间与利益相关方及时有效沟通,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分解组织外部压力。

Fact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不避重就轻, 不回避矛盾和现实问题, 勇于承担应尽责任。

Face原则:在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激化下, 企业宁愿牺牲短期利益也要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Frank原则:本着坦诚沟通原则, 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始终将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相协调一致。

Flexible原则:积极组织各种资源, 灵活处置危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尽最大可能消除危机影响。

(二) 危机沟通的具体策略

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 电力企业应灵活运用各种策略, 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工作, 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实实在在化解危机。

1、大力开展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知识的科普宣传

首先要大力宣传企业宗旨、社会责任、企业形象、建设法规、建设理念、建设成就和技术动态等,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居民认识到电是一种清洁、高效、便利的能源, 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南京市供电公司近年来坚持在全市中小学发放《知识守护生命》等安全用电科普读物, 让广大青少年通过学校这个正规途径接受科学知识, 不失为一种宣传教育的创新举措。

其次, 要加大宣传输变电设施电磁辐射知识。老百姓“谈电色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电磁辐射, 电力设施电磁辐射的危害程度往往被误导或者夸大。国际权威机构文件中将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电场和磁场明确地定义为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 两者均属极低频场 (50Hz频率、6000千米波长) , 严格说不能称为电磁辐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 (ICNIRP) 1998年发布的《限制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的导则 (300GHz以下) 》中明确工频电场对公众限值为5千伏/米, 我国推荐值比国际导则还严, 数值上小于1千伏/米。我国的设计规范将变电站邻近居民区的工频电场强度限值规定为4千伏/米, 户内和半户内变电站较户外变电站更低。因此, 电力设施对邻近居民的健康安全完成在可控范围内。

三是, 让居民了解电力建设的基本程序和环境保护的创新实践。目前, 只有通过国家专职环评机构审查的项目才可获批建设, 源头上就迫使电力建设应满足国家环境标准。近几年来, 电力企业积极投身“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在工程建设理念和创新举措上成效明显,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如对城市变电站外观建筑美化设计, 使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变电站出线采用地下电缆, 散热器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冷却, 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采用室内GIS设备减少电磁兼容, 多重隔音防护设施降低噪声影响。

2、主动争取媒体的理解与合作

新闻媒体报道对企业形象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在城市变电站电磁辐射危机处理过程中, 企业要与媒体真诚合作, 尽可能避免媒体对企业的不利报道。

首先, 要使媒体认识到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电力企业是具有高度社会负责感的国有企业, 在开展电力建设、确保电力供应和维护人民健康方面一贯严格遵循国家各项法律法规, 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其次, 电力公司可以将城市变电站的基本建设程序、设计施工标准、国际通用标准等信息提供给媒体, 让媒体充分了解电力建设的整个过程、设计文件以及电磁辐射的控制标准。

最后, 可将发达国家高度城市化条件下的电力建设状况介绍给媒体, 让居民了解真实的国际通则。可以组织居民代表考察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 或者邀请国际知名能源专家进行咨询讲座, 让居民客观真实地看到中外差异和技术现状。

3、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作

电力企业曾经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目前改制为企业化运作的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公司。虽然在行政上不再属于政府部门, 但仍有代表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职责。变电站建设遇阻因素虽然不仅是企业自身问题, 但争取政府支持和协作也不可或缺。

电力公司只有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 如实向政府部门反映实际问题、分析严重程度、提出可行对策, 从让政府部门充分意识到供电危机的严重性、紧迫性, 才能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特有的协调作用。

另外, 对电磁辐射这个敏感问题可建议政府协调建立权威评估机构, 开展科学严谨的试验分析, 及时公开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 让公众参与监督, 消除公众疑虑。

4、建立公众能广泛获得信息反馈和建议的渠道

变电站建设遇阻中也反映了公众信息反馈渠道的不畅。进行充分的双向沟通, 搭建适宜的公众信息共享平台是沟通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近几年来, 电力企业在信息沟通和发布方面加大力度, 并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如江苏省电力公司每年召开迎峰度夏情况通报会, 向媒体介绍全省电力建设和电力调度信息, 高峰期最大负荷预测, 以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下的《电力供应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 保障农业生产用电不受影响, 保障重要用户正常用电不受影响。每年召开若干次新闻通报会, 向报社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 通报年度工作、工作重点、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节能减排等内容。通过这些沟通, 及时有效地向社会各界发布信息, 化解了公众因知情不够所引起的误会。

四、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某种意义上讲:预测危机、防范危机比弥补危机、挽救危机更为重要。危机的发生都有先兆,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影响尽可能减少。

树立危机管理理念意识:预防危机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要在危机发生之前就想到危机管理。电力企业发展中必然会遇到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 树立危机意识显然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必备条件。

建立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 把危机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电力企业应在安全优质供电、项目基本建设、意外灾害防范、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建立全息预警系统, 整合各类信息, 科学合理评估, 提出防范措施。

成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是顺利解决危机、协调各方关系的组织保障。只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才能快速果断解决危机。

制定危机管理实施计划:根据危机类型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计划, 明确在各类危机的萌芽、发生、发展到消除等全过程防范措施。

进行危机处理模拟演练:通过危机处理实战模拟训练, 提高内外协调和沟通能力, 检验企业是否具备危机管理和控制的实际能力。

当今世界竞争加剧, 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大, 相关方利益错综复杂, 必然存在各种现实危机和 (下转第45页) 内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困难的作用不大, 同时外资银行对其贷款的审批和评估远比中资银行严格。

三是私募基金。国际资本市场有大量资金, 它们十分看好中国的高增长性和成长空间, 非常乐意到中国来进行私募投资。战略私募是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者, 即战略投资者。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 同时建立起有利于上市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法律框架和财务制度。其次, 可以帮助企业比较好地解决员工激励问题, 建立起有利于上市的员工激励制度。第三, 可以通过引入战略资本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从而在未来上市的时候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追捧。第四, 战略投资者 (特别是国际战略投资者) 所具有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也更有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协同效应, 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成本结构,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提升。最后, 比较而言, 战略投资者更加着眼于未来市场的长期利益, 而不像金融投资者那样往往寻求短期的投资回报。

由此可以看出, 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融资品种, 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2、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角度

对于中小型房地产公司而言, 解决融资困难的途径主要从提高公司质量和重组并购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提高房地产企业质量

2008年12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业内专家指出, 新的政策将为房地产企业“减负”。其中, “支持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特别是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 将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而对优势房地产企业提供并购融资服务, 将促使房地产行业加速整合, 提高市场集中度。不过, 专家也认为, 目前的政策主要是原则性的, 实际效果还得看实施细则的落实。

从上述专家分析可以看出, 政府在扶持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需求, 但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获得如此帮助, 还要看企业质量。只有高质量的企业, 才能获得这种机会, 利用政府的资金支持度过寒冬。而低质量的企业, 将会

(上接第39页) 难以预测的潜在危机。无论是大中型国有企业, 还是小型民营企业, 都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构筑危机管理长效机制。全方位的危机沟通作为危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有效化解不利影响, 确保企业持续、健康、面临破产危机从而被并购。由此可以看出, 提高房地产企业质量是解决企业融资的关键。在经济危机时刻, 提高企业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快资金流转。针对许多房地产企业资金流转不是很畅通的问题, 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程序化的资金管理流程, 明确企业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的重要节点, 同时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以利于将整个资金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二是减少企业过度预支。以借贷方式筹措开发经营资金, 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企业不要过度预支资金, 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是靠借贷维持生计, 靠负债支撑着企业, 一旦债务发生危机, 就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应好大喜功,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举债, 将债务控制在安全值以内, 尽早处置闲置资产, 如空置房地产、闲置设备、存货等。三是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建立准确高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要有严格的成本费用预决算和审批制度, 每一笔开支都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 防止铺张浪费。

(2) 进行合理的重组整合

行业竞争加剧, 对房地产企业的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营销策划、资本运营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通过合理的整合重组, 可以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 创造规模效益, 汇聚同行力量, 开发一些大型项目, 开拓广阔的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的通常通过企业联盟、企业并购等途径实现整合。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而言, 合理的重组整合不失为解决融资问题的有

摘要:本文以近些年南京市的城市变电站建设频频遇阻的危机事件为例, 阐述了其危机本质及危害程度, 分析了危机处理中管理沟通和危机预警的重要作用, 归纳了危机沟通的六大原则, 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危机沟通中的具体策略。

测试遇阻 篇4

电测是整个钻井施工环节中重要的一环, 也是比较薄弱的一个阶段。电测顺利与否直接反映出钻进过程中打出的井身质量如何, 检验使用钻井液体系及性能参数是否合适。如果电测不顺利, 一是耽误时间, 二是浪费成本, 三是可能带来复杂情况, 如穿芯打捞等, 提高电测成功率, 不但可以缩短建井周期, 还能取得良好的钻井综合效益。所以要特别重视电测前的井眼准备工作。

2 电测遇阻、遇卡类型

2.1 沉沙遇阻

此类情况多发生在大尺寸直井 (如311.2mm的井眼) 。

遇阻原因:

沉沙遇阻多出现在直井, 主要是井眼尺寸大, 且裸眼段较长, 钻井液比重、粘度、切力偏低, 结构力不强, 悬浮能力不够, 泥浆泵排量相对不足, 钻井液上返速度低, 钻屑上返速度更慢, 循环不充分, 停泵时固相 (加重剂、钻屑) 更容易快速沉淀至井底, 一般沉沙在15米左右, 不能满足电测条件。

2.2“大肚子”井段造成遇阻

此类情况多发生在浅定向井, 且遇阻井深比较浅, 地层松软, 一般遇阻井深小于1000米。

遇阻原因:

胜利海区明化镇地层粘土胶结松散, 加之二开钻井液参数或工程措施不合适, 主要表现为钻井液滤失量大, 粘度低, 泵排量偏大, 钻井液对井壁冲刷严重, 或者由于调整井斜、方位措施不当, 长时间定点循环, 很容易在松散的地层出现“大肚子”井眼, 如果“大肚子”井段的长度比电测仪器长, 仪器很容易掉进“大肚子”里下不去, 或者是勉强下去了仪器提不出来, 特别是象中子密度这种“头重脚轻”的仪器, 有时会出现反复下井遇阻、遇卡的情况, 最终不得以放弃裸眼测井。

2.3 缩径造成遇阻、遇卡

此类情况多发生在高渗透性砂岩或砾岩, 以及岩盐层、含盐膏软泥岩和高含水软泥岩的塑性变形井段。

遇阻原因:

由于电测前钻井液滤失量大, 在高渗透性砂岩或砾岩层形成厚泥饼造成井眼缩径;在岩盐层、含盐膏软泥岩和高含水软泥岩由于地层与钻井液矿化度不同会促使地层发生吸水膨胀 (如无水石膏Ca SO4吸水转变为Ca SO4.2H2O, 其体积增加约26%) , 另外由于钻井液液柱压力不能平衡上覆应力与地应力所产生的侧向应力时, 就会发生塑性变形, 使井径缩小, 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电测遇阻、遇卡的现象, 或表现为电测时间短, 因井眼持续蠕变, 不能进行连续测井。

2.4“糖葫芦”井眼造成遇阻、遇卡

比较常见的是下第三系 (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 地层井壁不稳定, 或钻井液体系、参数不合适, 造成井壁不稳定。松散的、易破碎地层或层理裂隙发育的页岩与胶结牢固井径规则的地层交互形成井径忽大忽小的所谓“糖葫芦”井眼。测井过程, 极易造成遇阻、遇卡。

遇阻原因:

由于“糖葫芦”井眼的存在, 钻屑在井眼扩大部分上返速度慢, 不能顺利向上携带, 容易沉积在小井眼处;或是起钻方式不合适, 钻具碰撞不稳定井壁, 掉快落入大小井眼交错的台阶;或是页岩断面粗糙, 参差不齐, 断口呈锯齿状, 表现为仪器下井相对顺利, 上测时可能被掉快卡住或在锯齿状井段上测时张力异常, 造成遇卡现象。

2.5 井身轨迹问题造成遇阻、遇卡

由于井身轨迹差或是全角变化率大的井段, 电测仪器也不易通过;井斜角大 (井斜角超过50°的井) , 钻井液润滑不够的井, 也可能造成仪器下行困难或是遇阻, 但一般通过通井并改善钻井液润滑性能可以完成测井。

遇阻原因:

有些特殊井由于靶点多, 井斜、方位变化极大 (如葵东1-24-16井是一口4靶点的定向井) , 整趟钻具呈螺旋式“缠绕”在井中, 常规电测无法施工, 只能采用水平测井。

3 针对性技术措施

以上列举了以往施工中几种常见的电测遇阻、遇卡类型, 只要在整个钻井施工过程高度重视每个细节, 加强管理与监控, 做到防患于未然, 尽量减少采取补救措施的方法, 完全可以避免某些不必要的返工。

3.1 打出井径规则、轨迹圆滑、井壁稳定的井眼是电测顺利与否的前提

(1) 如果想电测顺利, 最基本的条件是井眼扩大率小, 没有“大肚子”井段和“糖葫芦”井眼, 井壁光滑, 井身轨迹圆滑, 井壁稳定没有掉快等等, 要达到这些条件, 打钻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不能等到井眼出现问题了再去处理, 这样会给以后电测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要做到预防为主, 对整个打钻过程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强过程管理及监控, 努力打出井径规则、轨迹圆滑、井壁稳定的井眼。

(2) 对于上部松软地层, 如果施工过程疏于管理, 极易出现“大肚子”井段, 给电测增加困难, 但只要加强过程监控, 上部井段完全可以打出规则井眼。比如:在二开前就调整好钻井液参数, 一般要求钻井液滤失量低于12ml, 粘度32-35s, 打钻期间控制泵排量为正常打钻排量的90%, 控制好井身轨迹, 避免定点循环, 待钻出200-300米以后, 或地层成型后, 再全参数钻井, 此施工措施对上部地层井径扩大率控制效果显著, 规则的井眼为电测仪器下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样就提高了电测成功率。

(3) 对于井壁不稳定的东营、沙河街、孔店组地层容易出现“糖葫芦”井眼, 钻进到该地层时及时转换为防塌钻井液体系。加大抗高温降滤失剂及防塌剂的使用量, 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和高温稳定性, 抑制地层的水化作用;选用合理的钻井液密度, 保持井壁力学稳定;控制钻井液环空流态, 控制排量, 避免钻井液过度冲刷井壁;控制不稳定井段的起下钻速度等措施 (电测前要求不稳定井段起钻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5柱) , 只要在钻井过程注意到这些, 出现“糖葫芦”井眼的几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也不易形成砂桥或台阶, 掉快也不容易剥落, 这样就减少了电测遇阻、遇卡的可能性。

(4) 对于一般定向井施工, 在满足中靶要求的前提下, 井身轨迹尽可能圆滑, 这就要求工程人员与定向井施工人员时时监控井身轨迹, 做到轨迹控制有提前量, 避免出现大的“狗腿”度, 要为电测仪器起下顺利提供保障。

3.2 高度重视电测前的井眼准备是电测顺利与否的关键

(1) 井眼准备包括井眼是否通畅, 井身轨迹是否圆滑, 钻井液悬浮、携带、润滑、防塌等性能是否合适, 多个方面都需要综合考虑。良好的井身轨迹、畅通的井眼是保证电测顺利关键因素之一;优良的钻井液性能是电测顺利的另一关键因素。

(2) 电测前强调使用牙轮钻头及合适的钻具结构通井, 目的就是为了修整井壁、处理有台阶的地方, 对狗腿度大的井段及下钻遇阻井段必须仔细处理, 直至隐患消除, 井壁不稳定井段还必须控制起下钻速度 (电测前要求不稳定井段起钻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5柱) , 避免钻具碰击井壁产生掉快。下钻到底后大排量 (比打钻排量大3-5l/s) 充分循环, 保证井眼干净。3.2.3电测前的钻井液处理必须充分考虑钻井液各个参数, 使之能够满足各种井型要求。原则上要求钻井液滤失量小 (浅井滤失量小于5ml, 深井滤失量小于3ml) , 泥饼致密光滑, 携带能力强, 悬浮能力足够 (特别是大尺寸井眼对静切力要求较高) , 防塌能力强 (深井使用防塌钻井液体系) , 低密度活性固相含量合适, 含砂量低 (小于0.2%) 。

(3) 对于容易出现沉沙遇阻的井型, 一般情况311.2mm的直井更容易发生电测沉沙遇阻。对策是对钻井液的携带和悬浮能力处理要提前调整, 可考虑补充预水化搬土浆, 增强钻井液的结构力,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流型调节剂的使用量, 以提高钻井液动切力, 满足快速携砂要求, 完钻后通井可以使用241.3mm的钻头打一个小井眼沉沙口袋 (10-15米左右) , 这样即使有沉沙也能满足电测条件这种处理方法完全可以预防沉沙遇阻。

(4) 对于大位移、大井斜定向井首先保证钻井液的携带能力, 提高钻井液的动塑比, 采用“低打高带”方式以及短程起下钻措施, 及时携带滞留钻屑并且破坏岩屑床, 清洁井眼;其次加强净化和润滑, 连续使用各种固控设备, 及时清除有害固相, 使用高性能液体润滑剂, 形成“薄而韧且光滑”的滤饼, 降低摩阻;只要井身轨迹圆滑, 工程措施到位, 钻井液各项性能参数合适, 大井斜、大位移井一样能够提高电测一次成功率。

(5) 对于容易缩径的地层 (高渗透性砂岩或砾岩以及岩盐层、含盐膏软泥岩和高含水软泥岩) , 主要是尽量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提高钻井液的矿化度 (矿化度高的钻井液能够抑制含盐泥岩的吸水膨胀) 或是提高钻井液的液柱压力 (岩盐的变形速率随钻井液比重的增加而下降, 所以提高钻井液比重可以减缓、控制地层蠕变) , 尽可能保证井眼不缩径, 或蠕变缓慢, 延长电测时间。

4 结论

(1) 在打钻过程中, 对不同井眼的电测要求, 有针对性的进行井眼准备, 加强管理和监控, 重视施工中的每一环节, 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就一定能够提高电测的成功率。

(2) 提高意识, 把整个钻井过程当做系统工程来进行, 不能先期只顾钻井速度, 忽视井眼质量, 导致钻出的井眼不符合电测要求, 严重影响完井周期。

(3) 钻井工程人员应该加强和电测人员的联合攻关, 针对电测遇阻、遇卡的原理研究, 研制出适应性更强的电测仪器, 提高电测成功率。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胜利油田海区施工中常见的几种电测遇阻、遇卡类型, 阐述通过加强井身质量管理, 细化电测前的井眼准备工作, 从而提高电测的一次成功率, 缩短建井周期, 以获得良好的钻井综合效益。

上一篇:团结教师下一篇:速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