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连接(精选5篇)
测试连接 篇1
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线路的接续管、耐张线夹、调整板、二线联板等连接器处, 当线路出现故障时连接器处会呈现高温状态。
输电线路导线连接器温度测试技术是利用红外远距离测温原理对连接器进行远距离测温, 并根据其连接处温度的变化判断设备状况和缺陷性质的一种先进技术。
1 相关标准
1.1 Q/GDW468-2010《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校准规范》。
1.2 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1.3 GB/T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2 典型故障分析
从发热原理来看, 电力设备有电流致热型、电压致热型及综合型。输电线路属于电流致热型, 其发热量主要由电流I及回路电阻R决定。在一定的散热条件下, 由于输电电流I基本不变, 所以温升主要决定于电阻R。而故障处往往因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比正常处大, 故线路出现故障时连接器处会呈现高温状态。
接触电阻大的原因有:接头连接不良、螺栓未压紧、导体因长期运行而腐蚀氧化、设备材质差、导体损伤、机械振动等。
3 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
红外辐射是电磁频谱的一部分, 其物理本质是热辐射, 而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波长都与物体表面的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红外测温仪接收多种物体自身发射的红外能量对其进行测量, 就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被测物体的温度。测试技术如图1示。
首先瞄准系统瞄准 (或指示) 被测部位, 通过主光学系统将被测处的红外线集中到检测元件上, 进入仪表的红外线发射面, 限制在固定范围内;然后由检测单元把红外线能量转换为电信号, 再在信号处理单元里把检测单元输出的信号, 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 变成人们需要的各种模拟量和数字量信息;最后在显示单元把处理过的信号变成人们可阅读的数字或画面。
4 测试方法
4.1 表面温度判断法
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 对照GB/T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对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的有关规定, 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4.2 相对温差判断法
当设备接头超温时, 应采用相对温差对超温性质作进一步判断。
相对温差:2个对应点之间温差与较热点温升之比的百分数。可用下式求出:
δ= (T1-T2) / (T1-T0) ×100%
式中:T1——发热点的温度;
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度;
T0——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当相对温差值小于80%时, 一般应作为三类缺陷处理;当相对温差值大于等于80%但小于95%时, 应作为二类缺陷处理;当相对温差值大于等于95%, 应作为紧急缺陷上报。
对电流致热型的输电线路, 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可减小设备小负荷下的缺陷漏判。
4.3 同类比较判断法
根据同组三相设备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
一般情况下, 对于电压致热的设备, 当同类温差超过允许温升值的30%时, 应定为重大缺陷。
4.4 图像特征判断法
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图像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利用软件进行分析) 。
5 现场操作方法
5.1 红外热像仪在开机后, 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 在图像稳定后即可开始。
5.2 热像系统的初始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20℃左右的温升范围内进行检测。
5.3 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所有应测部位进行全面扫描, 找出热态异常部位, 然后对异常部位和重点检测设备进行准确测温。
6 导线连接器温度测试实例分析 (相对温差法)
6.1 诊断判据
紧急缺陷:温差超过30℃;重大缺陷:温差超过20℃;一般缺陷:温差超过15℃;
热隐患:电气设备表面温差超过10℃;
注:如发热点的温差值大于10℃时, 应引起重视, 且必须在一周内, 在负荷高峰时段对该设备进行不少于2次红外测温, 如设备温度仍大于10℃但不够成一般缺陷时, 则对该设备纳入“设备热隐患记录”中, 在下一个测温周期中重点测量。
6.2 实例一
教罗羊大新#012红外测温情况见表1。
6.3 实例二
绿屯书#020红外测温情况见表2。
6.4 实例三
方维线#070红外测温情况见表3。
7 检测注意事项和要求
7.1 红外测温的环境温度要求一般不宜低于5℃、空气湿度一般不大于85%。
7.2 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辐射率 (可参考下列数值选取:取:瓷套类选0.92, 带漆部位金属类选0.94, 金属导线及金属连接选0.9) 。
7.3 在安全距离保证的条件下, 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检设备, 线路检测一般需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7.4 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 宜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
7.5 正确选择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
7.6 DL/T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规定:
接续金具或跳线联板温度高于导线10℃即认定有热缺陷并应进行处理。
8 结束语
输电线路导线连接器温度测试技术具有不接触、不停电、大面积快速检测等优点, 为及时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起到关键性作用, 同时对合理安排检修计划, 有效保障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测试连接 篇2
在“检查IP配置”中,我阐述了如何确定哪个IP地址是我们的系统使用的主地址。接下来,我们会验证IP地址配置是正常工作的,以及本地TCP/IP堆栈没有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执行的测试是PING本地主机地址。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步骤。其中一个是输入下面的命令:
PING LOCALHOST
当我们输入这个命令时,Windows将PING地址127.0.0.1。不管我们的机器的地址是什么,Windows总会使用127.0.0.1作为本地主机地址。因此,对于上面所列出来的命令,另外一个替代的命令是:
Ping 127.0.0.1
输入这个命令时,我们应该可以查看到一个成功的PING,如同使用其它的PING命令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图A所显示的例子。
PING本地主机地址对诊断远程主机连接问题没有什么作用。然而,它却可以允许我们确认我们的本地TCP/IP 栈运行是否正确。当我们PING本地主机地址时接收到目的主机无法到达的错误信息时,这往往意味着TCP/IP的配置是不正确的,或者本地TCP/IP栈的某个部分出错了。
依据我的个人经验,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删除计算机的TCP/IP协议来处理这个问题,然后重新设置。
PING默认网关
在本系列的前面的部分文章中,我提到有几种不同的TCP/IP配置部分需要文档化,它们是故障修复过程所必需的。其中有默认网关的IP地址和主DNS服务器的信息,
假设我们尝试连接的是远程网络或者在企业网络的不同分片上的主机,那么我们下一步需要尝试的是PING默认网关。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在PING命令后添加默认网关的IP地址来完成。比如,如图B,请注意我的TCP/IP配置列出了我的默认网关地址是147.100.100.100。然后,我会直接PING这个地址。这就验证了本地机器可以连接到默认网关。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本地网络的连接工作正常,至少在IP地址层上是正常的。
PING DNS服务器
目前,我们已经确定在本地计算机和默认网关之间的IP层连接是正常的。然而,这并不保证主机名被解析到正确的IP地址。在这一系列的文章的第一部分“使用PING命令来修复网络连接故障”中,我已经探讨了如何使用目的主机的正式域名和PING命令来验证DNS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还有几种其它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简单地测试DNS名字解析。
其中一个是,我们可以PING DNS服务器的IP地址,如图C所示。这并不保证名字解析是正确工作的,但是它肯定可以验证本地机器能够连接到DNS服务器上。
另外一个方法是使用Nslookup命令来验证域名解析是正确工作的。我们只需简单地输入Nslookup,后面加上远程主机的正式域名。Nslookup命令就应该能够将域名解析到一个IP地址,如图D所示。
测试连接器互调的新方法 篇3
关键词:同轴连接器,无源互调,开路测试,互调计算
0引言
在微波网络中, 同轴连接器是引起互调的主要来源。同轴连接器的非线性特性是引起互调的主要原因[1,2,3,4,5,6]。准确确定同轴连接器的无源互调对整个射频系统设计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大多数的连接器生产厂家采用的测试方法都是一起测试两个同轴连接器, 具体办法是根据需要测试的连接器制作一个圆桶状工装, 然后将待测量的连接器的内导体锯短使之与外面的介质相齐平, 将两个连接器的内导体互相连接安装在工装里, 一端接互调仪, 另一端接低互调负载, 测量两个连接器级联的互调值。这种测试方法有三个缺点:
(1) 对不同的连接器要制作不同的工装, 程序比较麻烦, 耗时长;
(2) 这种测试方法是抽样测试, 虽然在工艺或者其他方面保证了互调的稳定性, 但是毕竟不是个个测量, 难免存在漏网之鱼, 这会给用户带来困扰;
(3) 在这种测试方法中, 引入了一个新的接触面, 就是内导体对内导体的平面, 这对测试系统的残余互调会造成影响, 但是很难确定影响的大小。基于传统的测试方法的种种缺点,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连接器的互调测试方法——开路测试法。这种测试方法是让连接器的一端开路, 另一端接互调仪。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同轴连接器的基础上确定同轴连接器的无源互调值。本文首先建立一个连接器的测试模型, 然后根据这个模型, 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测量连接器模型在开路和接负载两种情况下的负载反射系数和源反射系数在不同频率的值。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微波无源网络中同轴连接器在网络中开路和接负载两种情况下的互调。最后, 用互调分析仪测量连接器的互调值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1互调测量及产生原因
本文中所有PIM的测量都是采用Jonitcom公司的PIM 分析仪, 外型如图1所示。其简化的测量系统图如图2所示。
该系统中两个大功率载频f1和f2通过双工滤波器发射到DUT, 终端接50 Ω负载。PIM产生的杂散信号在DUT中产生, 并在两个方向传播——“前向”到匹配负载, “反向”到双工滤波器。发射激励信号的频率和被测的IM产物的频率由双工滤波器的TX和RX通道决定。接收机测量反向传播的IM波功率。PIM测试分为两种, 一种是传输测试法, 如图3所示, 另一种是反射测试法, 如图4所示。本文采用反射法测量, 发射功率均为43 dBm。当载频为f1和f2, 测量的IM产物的频率[7,8]为2f1-f2。
研究发现连接器中的非线性失真产生于沿着连接器的方向上的某一个特殊点 (很象适配器上的金属和金属的连接接点) [9]。在这个基础上, 对被测器件分析。DUT非线性产生的IM形成两个电压波:V-DUT为反向传播IM电压波, 它由DUT的反向端面发出;V+DUT为前向传播IM电压波, 产生于DUT的前向端面。如图5所示。电长度lback, lDUT, lfront决定PIM的值。lfront为DUT反向断面到DUT内部第一个非线性点的距离, lDUT为DUT中第一个非线性点到最后一个非线性点之间的距离, lback为最后一个非线性点到DUT前向端面之间的距离。源Vfront和Vback表示出现在DUT端面的测量系统的残余IM以及负载的电长度lload和负载阻抗Zload。不同的电长度lback, lDUT, lfront也对应着不同的反射系数, 为了便于分析, 引入图6的模型[10]。源反射系数, 负载反射系数包含的信息不但表明了被测器件的各种电长度, 还表明了在不同负载下的匹配状态。
通过上面的讨论, 所有IM源的电压在相位上叠加, 在点源上形成的V (i (t) ) 可以用N级泰勒级数近似表示[10]:
那么PIM产生的功率的表达式为[9]:
式中:
2测量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对比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给出了两个频段的PIM值的计算与测量结果对比。
频段1:800 MHz的通信系统的发射频段为869~894 MHz, 接收频段为824~849 MHz。如图7所示。
同理得到第二个频段:1 800 MHz通信的发射频段为1 805~1 880 MHz, 接收频段为1 730~1 880 MHz。如图8所示。
在800 MHz频段内, 测量的接50 Ω负载的PIM值的范围是-69.3~-70.5 dBm, 差值为1.2 dB, 计算的接50 Ω负载的PIM值的范围是-68.8~-69.5 dBm, 差值为0.7 dB, 可以得出计算和测量的值相差很小。测量的开路状态的PIM值的范围是-88.4~-89.2 dBm, 差值为0.8 dB计算的开路状态的PIM值的范围是-88.1~-89.1 dBm, 差值为1 dB。接负载和开路, 两者PIM大约差19 dB。
在1 800 MHz频段内, 测量的接50 Ω负载的PIM值的范围是-119.1~-120.0 dBm, 差值为0.9 dB。计算的接50 Ω负载的PIM值的范围是-118.1~-120.0 dBm, 差值为1.9 dB可以得出计算和测量的值相差很小。测量的开路状态的PIM值的范围是-109.0~-109.9 dBm, 差值为0.9 dB, 计算的开路状态的PIM值的范围是-109.8~-110.5 dBm, 差值为0.7 dB, 接负载和开路, 两者PIM大约差10 dB。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 这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PIM值和真实的PIM值十分接近, 并且随频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可以看出, 在开路的时候所测量的PIM明显要比接负载的时候所测量的PIM要大, 增大的PIM值是因为匹配不好所造成, 当然, 相同的负载状况在不同的频率下呈现的匹配状态是不一样的。
3结语
本文以连接器模型为基础, 利用负载反射系数, 源反射系数估算同轴连接器在微波无源网络中的PIM失真值。由此得到在不同负载下同轴连接器的PIM值。文中分别计算和测量了在接50 Ω负载和开路两个状态的PIM值。根据计算和测量数据的对比结果, 由负载反射系数, 源反射系数估算同轴连接器在微波无源网络中的PIM失真值与真实测量值很吻合, 这说明了用负载反射系数, 源反射系数估算同轴连接器在微波无源网络中的PIM失真值的方法是有效的。提出了一种新的对于连接器互调的测试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测试时不需要对连接器做专门的工装, 而且可以不做破坏性实验, 实现连接器的个个检验, 而不是传统测试方案中的抽检, 从根本上保证了连接器互调的可靠性, 真正实行了检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UI P L.Passiveintermodulationinterferenceincommunicationsystems[J].Electron.Commun.Eng., 1990 (2) :109-118.
[2]DUMOULINJ G.Passive intermodulation and its effect onspace programs[C].London:IEEE Colloquium on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Measurements, 1998.
[3]HELME B G M.Interference in telecomm systems from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roduct generation:an overview.proc.22nd antenna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ssociation an-nual symp[C].Philadelphia:AMTA, 2000.
[4]HIENONEN S, VAINIKAINEN P, RAISANEN A V.Sensitivity measurements of a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near-field scanner[J].IEEE Antennas Propag.Mag., 2003, 45:124-129.
[5]DEATS B, HARTMANN R.Measuring the passive-I Mperformance of RF cable assemblies[J].Microw.RFEng., 1997, 36:108-114.
[6]刘光曙.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和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9.
[7]ARAZMF, BENSON F A.Nonlinearities in metal contactsat microwave frequencies[J].IEEE Trans.on Electro-magn.Compat., 1980, 22 (8) :142-140.
[8]CARVAI HO N B, PEDROJ C.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in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ircuits[M].Norwood:ArtechHouse, 2003.
[9]GOLIKOV V, HIENONENS, VAINIKAINEN P.Passive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measurement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tennas[J].Veh.Technology Conf., 2001 (4) :2623-2625.
测试连接 篇4
测试是所有电子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而且其技术要先于其他电子技术的发展, 在现在无处不连接的时代, 测试行业会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秘书长崔建平用中国测量仪器产业发展研究为主题带领现场观众一起走进一天的会议主题, 重点强调了测量仪器的重要战略意义, 它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军事上的“战斗力”、社会生活的“物化法官”, 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各个学科融合, 测量仪器开始推入更广的应用领域, 未来发展会呈现出测量功能软件化、硬件平台通用化、系统结构模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和全程操作智能化五大发展趋势, 未来国家对七大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视也给测试仪器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伴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建, 卫星通讯测试成为关注焦点。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陈建云即从北斗卫星导航入题, 展开卫星导航产品模拟测试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测试原理与技术和应用的具体介绍。Agilent高级应用工程师叶伟斌介绍了宽带雷达和卫星通信信号的产生和分析, 通过列举典型实例来说明安捷伦将软件和硬件结合来解决雷达测试中出现的复杂信号的产生、仿真和分析, 同时介绍了脉冲压缩技术和直接数字合成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测试中遇到的困难。
R&S亚太区军工航天测试方案业务发展总监Fabricio Dourado结合R&S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典型案例, 对关于毫米波、特殊的有源模型测试和用户定制解决方案和测试系统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产品经理李洋介绍了电路可靠性设计和电路板测试诊断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讲解了边界扫描平台解决互连测试、簇测试、存储器测试中难题的优势, 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在测试应用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测试连接 篇5
现场链路损耗测试可为带状光缆安装后的性能提供量化的测量数据。安装后的链路测试之所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测试, 是因为其提供端到端, 点到点或配线面板到配线面板的光功率损耗测试。
1 带状光缆的设计
当在数据中心部署24芯以上的主干光缆时, 带状光缆正成为光缆设计的首选。典型的带状光缆由排列在中心束管中的12~216芯光纤构成。12芯光纤带由具有易识别性且符合TIA 598光纤色谱标准的12芯光纤组成。在室内数据中心应用中, 使用特殊的阻燃外护套可以使光缆设计满足NFPA-262对带状水平光缆和UL-1666对带状垂直光缆的燃烧测试要求, 图1为典型带状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2 带状光缆的端接
因受到12芯光纤带现场端接的限制, 长期以来, 设计者和安装人员一直对在数据中心中使用带状光缆心存芥蒂。
但随着诸如带纤分离工具、带纤分支组件和可现场安装的12芯光纤带连接器等一系列创新性产品的出现, 现在我们可以使12芯光纤带与单芯、双芯连接器或MTP连接器很容易连接。MTP连接器是一种类似SC单芯连接器大小的12芯插拔式光纤连接器。不带导向针的MTP连接器通常用于主干光缆, 带有导向针的MTP连接器主要应用于互连跳线、分支跳线或MTP连接器模块。通过使用这种高密度连接器可以显著加速网络布线进程, 错误最小化并有效提高光纤配线架面板的空间利用率。当今, 预连接形式的MTP连接器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既有用于与12芯带纤熔接的尾纤形式, 又有用于主干光缆两端的预端接形式。我们还可以使用无需注胶和研磨的现场安装MTP连接器, 5分钟内便可完成12芯带纤的现场端接。MTP连接器规格符合TIA/EIA-604-5互连性标准。
3 带状光缆的部署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两种方法来部署MTP预连接带状光缆。第一种方法使用MTP连接器模块或配线盒。MTP连接器模块是一种小型化的金属或塑料配线盒, 内部封装一根一端为MTP连接器另一端为单芯连接器 (通常为SC或LC) 的分支跳线。
分支跳线两端的连接器在工厂内被预先装配于模块前/后面板的适配器中, 现场只需将模块安装进1U或4U的机架式配线架即可。这种模块使得分支的12芯光纤应用方便并受到合理保护, 该部署方法特别适用基于成对光纤的串行传输应用。位于模块前面板的单芯连接器可通过单芯双工跳线与机架或机柜的前面板连接构成光纤回路。当采用这种MTP预连接带状光缆的部署方法, 其检验光学性能的测试系统与普通传统安装方式的测试系统一样简单而直接。最简单的链路损耗测试使用一根参考跳线便可完成。下文中我们将对由MTP预连接带状光缆和MTP连接器模块组成的链路损耗测试方法进行概述。
第二种方法采用MTP互连来实现MTP预连接带状光缆的部署。这种方法是在1U或4U机架式配线架中装配带有MTP适配器的配线面板。MTP预连接带状光缆释放扭力接入配线架, 其预先端接的MTP连接器接入配线面板的后背板。配线面板的前面板将连接MTP预连接分支光缆, 分支光缆的另一端通常与网络设备或其他配线面板连接。这种MTP预连接分支光缆是一种带状互连光缆, 两端通常端接MTP连接器或其中一端端接单芯连接器。该部署方法特别适用并行光学传输的应用, 例如InfiniBand技术。正是因为没有配备带有单芯连接器的模块, 这种部署方法才得以成为测试MTP预连接带状光缆链路的测试方法。这种链路损耗测试方法需要使用三根参考跳线完成测试。下面我们将继续就这种无模块配置的MTP预连接带状光缆链路损耗测试方法进行说明。
4 现场链路损耗测试方法
在配备模块的部署方式中, 对MTP预连接带状光缆的测试需要以下的设备:具有SC接口的光源;具有SC接口的光功率计;C-SC跳线——三根;SC适配器——两个。
在无配备模块的部署方式中, 对MTP预连接带状光缆的测试需要以下的设备:具有SC接口的光源;具有SC接口的光功率计;带导向针MTP连接器和12个单芯SC连接器的分支跳线——两根;12芯的MTP到MTP (不带针) 跳线一根;SC-SC跳线——三根;MTP适配器——两个;SC适配器——两个。
TIA/EIA强烈建议多模系统测试时, 在光源处将跳线在测试卷轴上缠绕, 以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测试精度。
步骤一:设置单根跳线和三根跳线参考值的方法。如图2所示, 使用SC跳线将光源和光功率计相连。记录测试数据以便和稍后测试的数值进行对比。数据记录完成后, 将1#测试跳线与光功率计断开。
如图3所示, 将2#SC测试跳线的一端与1#跳线相连另一端与光功率计相连。损耗的变化值不应该大于测试跳线两端连接器的插损值。
如使用单根参考跳线方法通过模块测试串行传输信号, 在保持两根测试跳线的一端分别与光源和光功率计连接的同时, 先断开两根跳线之间的连接, 再将光源和光功率计分别与被测链路两端的模块相连, 测试并记录链路损耗结果。
如对无模块系统进行测试, 可以使用下文详述的三根跳线测试方法继续对测试系统进行配置。
将上一步所述的测试系统与被测链路之间的连接断开。如图4所示在1#和2#测试跳线之间插入3#测试跳线。此时从第一步到这一步的光功率变化表示由三根测试跳线组成连接的两个连接器对产生的损耗。这个损耗值不应大于光纤跳线出厂的规格 (两个连接器对) 。测量值中典型的最大变化量应该近似-1.0dB (18.0dBm~19.0dBm=-1.0dB) , 两个连接器对每对0.5dB。如果测试值大于上述的参考值, 清洁连接器后重新测试。如测试结果仍旧较大, 逐根更换测试跳线直到测试数据在合理的范围内。
按下光功率计的归零按钮, 功率计应显示0.0d B。如果没有归零按钮, 则必须将此时的读数记录下来并从接下来的链路测试结果中减去。
步骤二:确认需要使用的所有MTP测试跳线。先将3#SC测试跳线从测试系统中移除, 然后将一根12芯SC到带针MTP跳线的蓝色SC分支与光源端的SC跳线相连, 另一根12芯SC到带针MTP跳线的蓝色SC分支与光功率计端的SC跳线相连, 如图5所示。最后再将两端都不带针的MTP到MTP测试跳线连接到测试系统中。为确保标准测试跳线具有正确的极性, 在设置每个测试通道时必须连接相同色标或编码的跳线分支。
这时光功率计应该显示一个<1.5dB的负值。不要将光功率计归零。根据MTP跳线出厂时的规格, 一个MTP连接器对的连接损耗最大值是0.75dB, 测试系统中MTP跳线的两个连接器对的连接损耗最大值应为1.5dB。断开带针MTP跳线的蓝色SC分支, 从橙色开始依次按照颜色顺序测试其他分支, 确保测试中使用的全部连接器性能都符合规格要求。12个SC分支性能确认后, 将不带针的MTP到MTP跳线从测试系统中拿掉。这时我们就完成了对整个测试系统的确认, 可以开始对安装系统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