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跑起来

2025-01-13

电动汽车跑起来(精选7篇)

电动汽车跑起来 篇1

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力量的不懈努力和勇于尝试下, 我国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在短短十余年的时候里完成了燃油汽车历经几十年才实现的成就。以北汽、比亚迪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内汽车厂商都推出了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产品, 并且在市场上能够消费者认可。如今, 在北京街头经常会看到北汽EV电动汽车驶过。可以说, 电动汽车正在成为大众代步工具的时代选择。

不过, 对于习惯了驾驶传统动力汽车的人们来说, 对电动汽车的认知还明显不足, 甚至存在误区。特别是人们对电动汽车的便利性、经济性、安全性的了解不够充分, 对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充电问题、续驶里程问题等还充满疑惑。为了能够帮助更多读者和消费者更多了解电动汽车常识, 并对电动汽车消费, 以及电动汽车对于环境和全人类生活的影响有自己的见解,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别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联合编辑并推出了科普图书《电动汽车跑起来》。

2015年3月12日上午, 《电动汽车跑起来》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正式与读者见面, 《北京市充电设施布局图》也同时发布。该纸质版充电桩地图, 涵盖了全市73个已投运的充电设施站点和123个建设完成正在调试中的站点。

据悉, 新书发布会由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汽车博物馆联合主办。现场发布的地图和图书都将向公众免费发放。

《电动汽车跑起来》是全国首本新能源汽车科普图书, 由“概述”、“政策篇”、“结构原理篇”、“推广篇”、“购买篇”、“使用篇”、“充电篇”、“展望篇”、“政策汇编”等部分内容, 以问答和解析的形式, 生动而详细地解答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政策、技术、使用等方面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如何正确看待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的问题, 编者强调:“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是电池充满电后的最大行驶距离。如果只关注这个定义的内容, 对消费者使用和评价电动汽车是不够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影响续驶里程的因素较多;二是和燃油汽车一样, 驾驶人很少把车开到最大行驶距离, 直到油、电耗尽”。

那么, 如何解决“里程焦虑”?

编者指出:“正如每个驾驶人都不会把自己的汽车开到油箱见底一样, 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只是一个指标数据。虽然越长越好, 但是在电池技术尚未实现突破的过程中, 让电动汽车跑得更远的问题也是可以通过充电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的。随着充电网络建设的日益完善, 电动汽车的驾驶人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知道自己的车还能跑多远, 同时找到合适的充电站解决‘里程焦虑’的烦恼。”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 促进大气污染治理, 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 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四部委于2013年9月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财建[2013]551) , 明确2013年至2015年继续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 选择积极性较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实施。四部委先后分两批批重北京、上海等40个城市和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电动汽车跑起来》一书问世, 对传播和普及电动汽车常识及相关政策法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电动汽车跑起来》的发布会上,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自用建桩率约为50%, 而根据北京市政府近日公布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 新建和改建的居住小区, 居住类建筑要把18%的配建机动车停车位作为电动车停车位, “未来各方面的政策都将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做好基础。”

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杨蕊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汽车博物馆将致力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后续还将举办新能源汽车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一系列活动。

2013/2014/2015年纯正电动专用车 (主要是邮政、物流、环卫等) 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贴2000/1900/1800元, 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14.25万/13.5万元。

电动汽车跑起来 篇2

脚步终是向前,水滴总会石穿。

令人难耐的假期!漫漫长假,不知如何消遣。一天,爸却对我说:“后天单位去杭州旅游,我带你去转转,收拾收拾东西,做好准备!”惊喜从天而降,而面对考试失利的我,却不能打起劲来,有气无力地答应了声,然后慢吞吞地收拾东西……

出行的第一天,只是纯粹地绕了杭州市境内外一圈,望向窗外,高楼林立,时不时几辆名车从车旁穿梭而过,嘈杂的都市环境却丝毫未让我从低迷的心情中走出来,而是越陷越深……就这样,呆滞地望着景色从眼前利益穿逝去……坐在身旁的爸爸似乎看见我闷闷不乐的样子,望子成龙了几眼,想说什么却又欲言而止。草草吃过晚饭,就一头扎进了客房,没开灯,就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到阳台,阳台外灯火辉煌,喧嚣热闹,而阳台内,黑暗沉寂,落得一地苦闷烦燥……

为什么?为什么我总是失利?我明明努力过,却总不如人意?我苦恼,更伤心……突然,几声敲门声,是爸爸。开门后,我继续在黑暗中沉寂,“今天玩得怎样?”我不语,蜷缩着坐在阳台。“失利难免,伤心必然,但永远不要拿颓废当伤心,用未来为过去的失利陪葬!”他一边说一边将灯打开。顿时,黑暗被取代,他走后,留得一片光亮,我凝视那束光,未来吗?我会有吗?

第二天,我们到达了杭州著名的瑶琳仙境,游览的路上,心情依然不佳……低着头漫步,却看见前面的一处岩石上有一个很深的洞,走近,才发现洞顶的钟乳石,总有源源不断的水滴滑下,撕扯着湿润的空气,落进已蓄了浅浅的水的石洞,溅起水花,就这样不停地敲击着岩石,如同人的心房不竭地有力舞动,厚重而朴实,几千年如一日的动作,只为换来石穿!我敬畏起水滴来,只因它们勇往直前的魄力与坚定的脚步!水滴们不放弃,一次又一次的接力,一圈又一圈的坚持,日日夜夜的奔跑,只为了自己不大的梦想:我要把石头滴穿!连水都不轻言颓废,我又何必用颓废葬送我的未来!

原来,奔跑才是获得成功的最佳途径,勿须拐弯抹角,只要靠着信念向前迈进,足矣!以前我总说尽力了,努力了,可是,我真正努力奔跑了吗?我真正尽力奔跑了吗?没有!而现在,我想奔跑,我要奔跑,我必须奔跑!拉住走在前头的爸爸,坚守地说:“爸,我会奔跑,我会跑出美好的未来!”爸看着我们,欣慰的笑了……

新年,跑起来! 篇3

从工作到家的例行生活让人忙来忙去,一天下来,懒在沙发甚于跑步机。在跑步机上锻炼,机器领跑灵动的身体,于我无论如何都有点怪诞产生的疏离。然而,人有奔跑跳跃的天性,旅游恰好,像是回应了蛮荒的祖先出外打野食,多少唤醒点自然机能。

一次长途旅行的运动量不可小觑。我记得在伦敦,常常出门就是一整天,陌生之地,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觉就走多了,每天从早上九点走到晚上十点,回到旅馆累成一根面条,但睡一觉,第二天又能出发,背着包雄心勃勃地四处位移。因为可以省钱,因为迷路,暴走是旅行常态,遇到点事,或许还要快跑、攀爬。在外数日,身心之强健,超乎日常,若非旅行这么好玩的运动,哪来如此澎湃的动力?

因为运动,我特别喜欢新年第一期,编辑部采写的厦马故事。各地都有迎新玩法,新年的第一个周六,厦门玩的是马拉松。一波凌厉的寒潮刚袭过,全国多地挨冻,杭州雨夹雪,连广州都降到了五度以下。厦门,在杭州与广州之间,不愠不火地持续着相对暖冬的生活调子,海边仍有不少人散步,路边的大排档还可以吃喝到深夜,这种相比之下的好天气,有助于马拉松带来T恤跑鞋的冬季活力。

而在海峡对岸的台湾,2013年的第一天,便有台北县太麻里沙滩上的比基尼路跑;1月5号,与厦马同步,南投泰雅森林马拉松,主打赛德克·巴莱原乡卖点——此种不约而同,总是特别能让我们会心一笑。让我想到不久前与台北华山文创园区的陈甫彦先生面聊两岸旅游发展诸种可能性时,他带来的礼物,一本当期有厦门专题报道的台湾杂志,与我们送出的礼物,一本当期有台北专题报道的《海峡旅游》间,令人心中一暖的巧合与机缘。运动往往是社交最好的助推剂,厦门的马拉松,除了“大陆最美的环岛马拉松”这一卖点,是不是也可以发挥下因地缘而先天具备的两岸资源?

想起每年马拉松时,我总喜欢站在路边,看跑的人脸上一股跟自己角力的痛快劲,看围观的人不能自已地喊着加油,帮着角力。马拉松带来的生命奔腾的原始乐趣,上帝都会笑。而通过马拉松,我们收获更多——城市收获口碑与品牌;参与者收获身份认同、归属感,甚至公民意识;海峡两岸收获一场“相逢一笑”,何乐不为?

电动汽车跑起来 篇4

关键词:跑操,单班练习,多班练习

一、分析困难阶段

1.学校班多、学生多、体育教师少。60个教学班 (每个班70人左右) , 4000多名学生, 7名体育教师, 合理组织大课间活动, 我们体育老师的任务非常艰巨。

2.场地小。大课间可利用的场地面积12000平方米 (长150米, 宽80米) 即6条跑道的400米塑胶田径场和标准足球场场地一块, 学生人均3平方米。

3.时间紧:大课间只有25分钟, 学生需要短时间集合, 快速分散。

二、摸索、教研阶段

1.改变传统的集合、起跑方式

以前学生到足球场各班列队集合, 各班依次起跑, 这样造成最后起跑的几个班等待时间长, 练习强度小且场地不够用。现在学生直接到跑道指定地点集合;起跑时, 教师利用广播器材指挥各班统一起跑 (口令为“向前看齐”——“出操”) 。

2.改变传统的队列组合

为有效地利用场地, 由传统的4路纵队改为6路纵队, 各班统一安排女生在前、男生在后, 6路纵队比4路纵队的集合队伍减少3米, 各班行进队伍长度可以控制在10米左右。

3.划分场地

60个班在只有6道的400米场地上同时进行, 必须合理划分场地。把400米跑道分成内道 (123道) 和外道 (456道) , 内道安排23个班, 每班约17米, 在1道上用线段做标记;外道安排24个班, 每班月18米, 在第6道做标记, 足球场的周长平均分成给13个班, 每班约27米, 在底线和边线上做标记。这些标记既是学生集合的起点又是学生跑操结束时的终点 (塑胶道上跑操的学生跑2圈, 足球场上的学生跑3圈) 。

4.时间的合理利用

要求学生集合的时间为7分钟, (前5分钟放进行曲, 后2分钟用广播组织各班整队) , 前5分钟之内必须到达指定地点集合整队, 等待教师广播指挥。学生跑操时间13分钟 (这13分钟没有音乐) 。学生解散5分钟, 解散时学生自由退场。

5.口号的改变:传统的1-2-3-4, 改成文字口号与传统口号相结合的口号方式。如“自尊自爱激情澎湃!自信自强斗志昂扬!”“万年太久之争朝夕!”等既可以展现班风, 又可以鼓舞士气。

三、练习阶段

1.单班练习。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 使队伍行进匀速、步调一致、口号响亮的一种队列练习方法。单班练习多用于体育课热身活动, 单班练习效果直接影响课间操的质量, 重点是控制行进速度, 控制本班行进时队伍长度, 所以单班练习时上好课间操的保障。

2.多班练习。以单班练习为基础, 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几个班同时练习一个教学内容的练习方法。多班练习需要体育教师提前研究练习内容, 根据练习内容具体分工。如体育课大多安排在下午, 有时七名体育老师同时上课, 这时就把全体学生调到跑操出发点上, 由一名老师发出“出操”口令, 几个班同时起跑出操, 体育教师跟班跑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评价该班。多班练习能更好的激励学生的斗志, 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3.教学比赛。多班练习时队末的班级在外道先出发, 其他班级在内道参观, 各班依次从其他班前面通过, 让学生观察、评价其他班级, 教师总评。同时教师表扬跑好的班级, 指正跑差的班级。班级间的教学比赛有利于各班取长补短, 有利于各班的交流合作。在跑操练习是搞教学比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使枯燥的队列练习有意义。跑操教学比赛可以在同年级间开展, 也可以在不同年级间开展。

四、评价阶段

1.体育教师队课间操时发现问题 (集合慢、出发晚、队伍长) 及时评价, 每天课间操解散前对本次跑操进行总结, 提出问题和表扬。对存在问题比较多的班利用体育课或利于第三节课进行单班练习, 跑得差的班比较多时, 利用课外活动或公共自习课进行多班练习。有一次, 利用3节自习课对高三6个文科班进行练习, 第一节课单班练习, 第二节课进行多班练习, 第三节课进行教学比赛。

2.表扬阶段。课间操经过一段时间后, 要对几个队伍整齐、口号响亮的班进行表扬,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意识、树立荣辱观、树立其他班学习的榜样。

五、其他具体问题

1.见习生的安排。每次课间跑操, 学校教学区不留人, 伤病学生到操场指定的场地集合, 等待专门教师检查请假条。

2.班主任的工作:学校要求班主任到操场组织本班学生, 并和学生一起跑操。

3.开始阶段的提示和结束阶段总结。利用广播在开始和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提示、鼓励、批评、表扬等让学生态度认真, 集合积极, 作风硬朗。

4.广播的使用。学生集合7分钟时间 (前5分钟放音乐, 后2分钟组织队伍) , 学生跑步时没有音乐, 让学生听自己的脚步, 喊自己的口号。

让自己跑起来作文 篇5

——题记

一个闷热的下午,我结束了自己这一天的生活,怏怏不乐地向家走去,偶然的一次失误,让我在这天的考试中名落孙山。

傍晚时分,车已然不多,偶尔几辆,也总是一掠而过。路灯此时已经亮了,昏黄色的灯照在我后背,在我面前映出一条长长的影子。我一边走,一边踢一个易拉罐,“当啷——当啷——”地响。最后,我实在累了,便在旁边一个没有人的公交站,坐了下来,就着路灯光,把一本书翻出来看,刚打开这本书,一句话就映入我的眼帘——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看见这句话,我想起了一件事……

几个月前,我的父亲在家中发现闹钟的时间和手机上的差很多,便去调,哪知他刚煮了饭,手很油,所以一不小心,手一滑,闹钟掉到了地上,坏掉了。他十分心疼,因为这是他十分喜欢的一个闹钟。

我本以为他会因此而难过还几天,但是,没过几天,我父亲伤心的样子便一扫而光,好像前几天的事都烟消云散了一样。我问:“爸爸闹钟修好了?”“没有,没有!”父亲答道。我更疑惑了:“那为什么这么高兴啊?”“儿子,开心也是在过日子,不开心也是在过日子,难道不开心就可以解决问题吗?要学会解脱自己。”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若有所悟。

是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的担子,有些人甘愿被它压得无法前进,有些则抛掉它,轻装上阵,最后迈向成功。想到这里,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响起:“跑起来!”我听从了它,朝笔直的路上,跑!

我飞跑着,微风从我脸上拂过,帮我带走晶莹的汗珠,脚步也不再是“踢踏——踢踏——”的沉重步伐,而是“嚓嚓嚓”的轻快步伐。我浑身轻松,向家跑去,跑向成功的彼岸……

百年地铁跑起来 篇6

贝卡趴在木制的座位上,抬头看着车厢顶部老式的吊灯问:“乔乔,2.1英里是多远啊?”

乔乔有些忸怩:“1英里大约是1600米。”

“什么?也就是说,最初的地铁线路只有大约3400米长?”贝卡吃惊得差点儿翻了个跟头,继而又缓过神来,“布宜诺斯人可真够节俭的,那么老的车厢还被坚持使用。”

乔乔摇了摇头:“你以为这是为了省钱?错了!维修这些老地铁的花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知道,备用的零件已经很难买到了。之所以愿意让这百年地铁继续跑起来,主要是为了教育、文化和旅游观光。”

“贝卡,假设车上原来有58名乘客,到下一站后下去了一些人,又上来了6人,此时车上还有49名乘客。你知道下去了多少人吗?” 乔乔看着正昏昏欲睡的贝卡,想用难题给他提提神。

乔乔的提问果然奏效,贝卡条件反射地弹起。

“要想知道下车的人数,那得求出58名乘客下去一部分人后还剩余多少人。因为剩余49-6=43(人),所以下车的人数是58-43=15(人)。”贝卡擦了擦嘴角边的口水。

爱,让我们跑起来 篇7

And what has Rick done for his father? Not much-except save his life.

This love story began in Winchester, Mass., 46 years ago, when Rick was strangledby the umbilical cord during birth, leaving him brain-damaged and unable to controlhis limbs. "He'll be a vegetable the rest of his life," Dick says doctors told him andhis wife when Rick was nine months old. "Put him in an institution."

But the Hoyts weren't buying it. They noticed the way Rick's eyes followedthem around the room. When Rick was 11 they took him to the engineeringdepartment at Tufts University and asked if there was anything to help the boycommunicate. "No way," Dick says he was told. "There's nothing going on inhis brain."

"Tell him a joke," Dick countered. They did. Rick laughed. It turns out that alot was going on in his brain. Rigged up with a computer that allowed him to controlthe cursor by touching a switch with the side of his head, Rick was finally able tocommunicate. First words? "Go Bruins!" And after a high school classmate wasparalyzed in an accident and the school organized a charity run for him, Rick peckedout-', "Dad, 1 want to do that."

Yeah, right. How was Dick, a self-described "porker" who never ran more thana mile at a time, going to push his son five miles? Still, he tried. "Then it was mewho was handicapped," Dick says. "I was sore for two weeks." That day changedRick's life. "Dad," he typed, "when we were running, it felt like I wasn't disabledanymore !"

And that sentence changed Dick's life. He became obsessed with giving Rickthat feeling as often as he could. He got into such hard-belly shape that he andRick were ready to try the 1979 Boston Marathon. "No way," Dick was told bya race official. The Hoyts weren't quite a single runner, and they weren't quitea wheelchair competitor. For a few years Dick and Rick just joined the massivefiel and ran anyway, then they found a way to get into the race officially: in 1983they ran another marathon so fast they made the qualifying time for Boston thefollowing year.

Then somebody said, "Hey, Dick, why not a triathlon?" How's a guy whonever learned to swim and hadn't ridden a bike since he was six going to haulhis 110-pound kid through a triathlon? Still, Dick tried. Now they've done 212 triathlons, including four grueling 15-hour Ironmans in Hawaii.

上一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下一篇:地下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