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进化

2024-08-17

社区进化(精选10篇)

社区进化 篇1

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同时降低, 使得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在本世纪的前30年是我国老龄化快速增长期, 这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卫生医疗反方面尤为突出。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年轻劳动力的短期或长期离家而流入大城市, 使得农村出现大批空巢老人, 空巢化现象不容忽视。老龄化人群与空巢化人群相互交叉或并存, 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央提出公共卫生服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思路, 政府重点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始终把公共卫生服务放在首位, 通过改革、调整利益关系等办法, 降低虚高的医疗费用。我国当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3.26%,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8.87%。预计到2050年,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4亿左右, 约占总人口的1/3。同时, 我国人口正逐步走向高龄化, 到2050年,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占老年人口的1/5。此次调查以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老人为对象, 通过调查研究老龄化、空巢化形势下如何提高卫生服务水平, 以此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据调查萧山区进化镇区域面积87.1平方公里, 辖25个行政村, 常住人口51000余人。2011年末进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411人, 占总人口的18.4%以上, 按照人口老龄化标准, 进化镇已经是老年型地区。

基本调查情况:本课题的调查对象是进化镇60岁以上老年人,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查阅文献法, 样本总量为200, 总共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185份, 男女比例为99:86, 有效问卷率为92.5%。访谈法:对特殊老人进行访谈。查阅文献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1 农村老龄化, 空巢化的态势下存在的问题

有喜有忧:老龄事业长足发展, 但老有所医、健康管理、保健服务滞后等现象不容乐观。当前老龄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作, 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地位比较突出, 老龄事业发展步伐较为快速, 但老年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1.1 老有所医仍然滞后

此次调查发现, 老有所医仍然是老龄事业发展中难啃的“硬骨头”, 经过调查目前镇内还没有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 镇社区服务中心还没有老年病科, 缺乏专业的老年人医疗、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 12个村社区服务站还不能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如得知患重病, 您如何选择?

1.2 爱老敬老的氛围日渐浓厚, 但健康管理仍然滞后

发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慢性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四类是老年人医疗费增长的一大因素。

您患有哪些疾病?

1.3 保健服务仍然滞后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紧急救助服务及精神慰藉等, 虽然已经将医疗保健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重要内容, 但在实施过程中, 医疗保健服务并非由专业的执业医生 (医师) 提供, 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医疗保健的需求。老年人对预防与保健知识缺乏, 提高了致病的可能性。

您对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是否了解?

2 农村老龄化、空巢化态势下社区卫生健康问题缘由

成因分析:客观环境欠佳、管理职能分割、健康意识不足等种种因素不容忽视

当前, 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是新形势下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既有客观的, 也有主观的, 概括起来,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客观环境欠佳

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随着“医改”的推进, 镇村二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然而, 城市和农村之间医疗资源供应缺口和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扭转,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上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医疗资源, 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很难建立起来。同时, 由于进化尚属欠发达镇街, 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仅12393万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 教育、交通、水利等等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在短时期内投入大笔资金用于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不现实。

2.2 管理职能分割

目前, 老年人医疗保健和养老福利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分割现象, 医疗保健服务由镇社会事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养老服务由镇综治民政办组织实施, 长期照料护理服务没有明确的科室组织实施, 分散在医疗、民政、居家等处“适者生存”, 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整合体系, 造成了医疗卫生和服务资源的分割。

2.3 健康意识不足

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口的慢病状态被自认为健康状态, 只有当疾病所造成的生理感受超出一定数值时, 才认为是慢病状态。同时, 由于老年人医疗费用远高于一般人群, 医疗、住院费用高, 加上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部分老年人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思想。

3 农村老龄化, 空巢化形势下共筑健康防火墙

难题破解: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体系建设、普及健康知识、筑巢关怀等措施势在必行。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当前, 我镇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各种问题已严重地制约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 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刻不容缓。

3.1 加强政策扶持

应对老年医疗卫生服务问题还是要坚持党政主导原则, 十八大的召开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以, 减少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党委、政府在解决老年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加快对相关问题研究、相关政策调整、相关措施实施, 如加快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老年产业培育与发展, 充分发掘老年自给自足的能力, 提供方式途径, 将智力资源转化为物质资源, 做好老年教育, 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与推广。党委、政府应致力于拓宽筹资的渠道, 以补足人口老龄化带来储备资金缺口。与银行, 企业, 各利益集团形成良性资助。

3.2 完善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区域卫生规划, 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完善三级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老年常见病、慢性病治疗, 急性后期、亚急性期功能康复, 老年精神心理治疗, 老年专科疾病治疗等服务;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好区域内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完善、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服务, 吸引专业医师的社会爱心诊治和健康公益活动, ;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老年居家基础医疗护理及心理慰藉等服务, 引进居家看护服务系统, 形成完善的老年医疗服务网。同时, 建立信息相互交换、业务相互交流的良性机制, 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 实现老年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废而有料”的愿望。

3.3 普及健康知识, 形成互动模式

预防与保健工作是重中之重, 改变重医轻防观念, 以缓解社会医疗资源压力, 有效预防慢性病是促进老年人健康的重要举措。为此, 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 宣传慢性病预防知识, 做好预防与保健工作, 为健康防火墙巩固基石。如利用村宣传栏、印发宣传册等介绍老年慢性病的危害、预防、护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村老年居民健康生活意识。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 为得到良好的效果, 必须定期与老年人作相关交流互动, 了解其卫生与健康状况是否得到一定的改善。老人与老人之间通过授受的方式提高宣传的效果, 真正做到深入思想与行动中去。组织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老年文体活动, 建立老年活动中心, 棋牌室, 歌舞社等等, 丰富老人的娱乐生活。

3.4 为空巢老人筑巢送温暖

空巢老人无子女或者子女成人后外出工作等等, 导致家中空留独居老人或独自带着孙儿孙女, 长期无人照顾, 忽视身体健康问题。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两方面完善针对空巢老人的特别关怀。温暖人心, 作为儿女, 应在父母年老时尽孝义, 常联系, 常回家看看, 解决老人实际的生活困难, 并鼓励黄昏恋。社区以及社会需要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怀, 社会各界人士和力量加入到这一志愿服务中去, 社区为老人专门建立信息档案, 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上门服务, 帮忙打扫、清理屋子, 陪老人说说话, 谈谈闲。老人个人需减少对子女的心理依赖, 通过参加社区活动, 与老年朋友一起培养广泛的兴趣, 形成夕阳红, 老来俏等思想, 保持健康年轻的心态。为空巢老人提供医疗上的特别服务, 尤其是为行动上受限制的长期无人照料的老人提供居家看护系统设备,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 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 空巢化问题日益突现, 引发了一些矛盾。围绕着老年人的卫生健康服务展开调查, 发现老有所医、健康管理、保健服务滞后等现象不容乐观。分析缘由发现存在客观环境欠佳、管理职能分割、健康意识不足等种种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体系建设、普及健康知识、筑巢关怀等措施特别为空巢老人采取筑巢关怀行动, 提高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老龄化,空巢化,预防与保健系统化服务,筑巢关怀

参考文献

[1]张诗曼, 任秉元.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2) 295

[2]张英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应社会老龄化进程[J].江苏卫生保健, 2007- (9) 03-0035-02

[3]孙小淳.老龄化社区规划探析[J].安徽建筑, 2011.06-0014-02

[4]徐州, 耿闳, 曾智, 徐婧.顺应新医改政策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J].湘潮 (下半月) , 2011.11-0094-02

[5]陈脖, 牛素枝.老年人传授的态度、动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杂志.2010.11-1568-03

[6]汪冬, 葛万成, 王云光, 宣蔚晶, 顾文良.老人居家看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3-35.6923-6926.

[7]周悦, 崔炜.我国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1, 01-0033-02.

[8]崔维珍, 王金东, 张桂敏.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概述[J].四川精神卫生, 2011.04-0256-04

[9]何林霞, 李芳.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服务情况的研究进展[D].全科护理, 2011.21.1959

社区进化 篇2

摘要:从整个动物演化的情况来看,脊椎动物是从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有颌类是从无颌类进化而来。在泥盆纪时代,鱼类就出现了四大类:棘鱼类(Acanthodii)、盾皮鱼类(Placodermi)、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及硬骨鱼类(Osteichthyes)。关键字:动物进化

泥盆纪

1棘鱼类

在地质年代上是出现最早的鱼类,化石出现在志留纪,最初发掘出来的棘鱼化石仅仅是一些棘和鳞片,到泥盆纪时,已达最高峰,化石也较完整。棘鱼是原始有颌类的一种,上颌(腭方骨)与下颌相咬合,体长仅是几厘米的小鱼,如梯棘鱼(Climatius)体呈纺锤形,歪尾,偶鳍除胸、腹络之外,在胸、腹鳍之间,腹部两侧尚有五对较小的鳍,奇鳍和偶鳍基部较宽,各鳍前均有一小棘,棘鱼的名称由此而来。体表覆盖一层细密的菱形鳞片,头上排有规则的小骨板保护头部,鳃孔不外露,头侧各有5个鳃小盖,其上覆盖着一块大的骨质鳃盖物。

棘鱼曾一度被划为盾皮鱼类的一种,是由于它的细密的鳞片和头上的小骨板,现在对这点还有不同的看法。也曾经把棘鱼类划为软骨鱼类,是因为它有歪尾。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棘鱼接近硬骨鱼类的祖先——古鳕鱼类,是因为它的鳞片、部分骨化的骨骼及鳃盖等这些特征。2盾皮鱼类

体外被有盾甲,盾皮鱼类由此而得名。有颌(有典型的下颌和与头骨愈合在一起的上颌),有成对鼻孔,偶鳍和歪型尾,骨骼为软骨。它是在志留纪与泥盆纪时期,沿着和早期的鲨类与硬骨鱼类不同的进化路线发展起来的有颌脊椎动物。随着泥盆纪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只少数延续到石炭纪。

盾皮鱼类是比较复杂的类群,它是由许多种类共同组成,下面简述几类: 2.1节颈鱼类(Arthrodira)

通常称为泥盆纪的装甲鱼或颈部有关节的鱼类。头与体躯前部有骨甲,两只大眼在头甲的两侧,一对鼻孔位于头的前端,有一背鳍,歪尾,脊椎骨仅有椎弓和脉弓。代表种类为节颈鱼(Coccosteus)。2.2扁平鱼类(Petalichthyida)

代表种类为大瓣鱼(Macropetalichthys)。有一个强壮骨质头盾,类似于节颈鱼类的头盾,脑也与节颈鱼类相似,头盾之后是胸盾和一对胸棘,体被大鳞片组成外部甲胃。大瓣鱼与节颈鱼类有亲缘关系,在早期各自沿着不同的途径向前发展。2.3褶齿鱼类(Ptyctodontida)

是小型的眉皮鱼类,头甲退化,胸甲也退化,除胸棘外,尚有一个大的背棘,头骨显得短而高,上下颌短,有发达齿板,适于食软体动物,脑颅的构造和银鲛有颇多相似之处,有人则认为是银鲛的祖先。2.4硬鲛类(Rhenanida)

是一类体型平扁,头部宽阔,体表具有小结节,似现代鲨的楯鳞,口端位有尖利的牙齿,眼与鼻孔都位于头部的背面,胸鳍大,和近代鳐和相似,但颌的构造仍是原始的,内部结构比软骨鱼原始,只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沿着相似的路线发展进化的结果。

促使棘鱼类和盾皮鱼类绝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促使这些类群衰落的主要原因,则是早期的硬骨鱼类与鲨类的兴起和发展,它们有更好的适于游泳的结构,超过了同时代的棘鱼类和盾皮鱼类,在同一水域环境生存的棘鱼类和盾皮鱼类,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了。3软骨鱼类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从有化石记录开始以来,就已明显的表明,它们是两个系统,从两股道上发展来的。盾皮鱼类是软骨鱼类的近亲,棘鱼类则是硬骨鱼类的近亲。

由于软骨不利于保存化石,除少数情况外,保留下来的大多是一些牙齿和鳍刺。软骨鱼早就分为两个支系:一支为鲨鳐类;另一支则为全头类。3.1裂口鲨(Cladoseiache)

代表最早阶段的软骨鱼类,化石最早发现于上泥盆纪。体长约1m,呈纺锤形,体被楯鳞,2背鳍,第一背鳍有一棘,至尾,偶鳍基部宽,末端尖,胸鳍大,腹鳍小,没有发现鳍脚构造,颌弧的悬挂方式为双接型(除上颌直接联在脑颅外,尚通过舌颌骨与脑颅相接)。3.2弓鲛类(Hybodonti)

中的弓鲛(Hybodus)是作为鲨类进化中的中间类型的代表。化石在泥盆纪末期出现,到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才兴旺起来。颌弧和脑颅联接方式为双接型,偶鳍基部变窄(运动显得更加灵活)和出现了鳍脚。在分类上已归人鲨目。3.3现代鲨

类如:扁鲨、六鳃鲨科等的化石,在侏罗纪就开始出现,和现代鲨类变异不大。现代鲨类颌弧与脑颅联接方式由原始的两接型改变为舌接型(上、下颌通过舌颌骨与脑颅相联)。大多数为海产,极少数到淡水中生活。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支为纺锤形体型、迅速游泳的种类,即鲨类;另一支为扁平体型、底栖、少活动的种类,即鳐类。

3.4全头类(Holocephali)

则是从下石炭纪开始出现,可能是从原始的,祖先型的鲨类中发展出来的辐射分支,属于食软体动物类型,其亲缘关系尚不能确定。4硬骨鱼类

一般认为从棘鱼发展而来。从最早的化石记录开始就分成两支:一支为辐鳍类,发展为现代硬骨鱼类的主体;另一支是肉鳍类,由其中的总鳍鱼类演化出陆生脊椎动物。

4.1辐鳍类(Actinopterygii)

化石由泥盆纪开始,发展至今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阶段为软骨硬鳞类(Chondroste)以古鳕鱼类(Palaeonisci)为代表,泥盆纪开始出现,石炭纪是它的全盛时期,到三迭纪渐渐被全骨类代替,到白垩纪绝迹。体呈纺锤形,被菱形硬鳞,骨骼大部分为软骨,脊索发达,上颌固定在颊部,歪尾,上叶覆有鳞片。

4.2全骨类(Holostei)

比软骨硬鳞鱼有明显的进步。椎骨骨化,上颌不再固定在颊部,歪尾,鳞片变薄。化石在三叠纪开始出现,全盛时期是中生代,到中生代后期渐被真骨鱼类取代。现代生存的只北美的雀鳝和弓鳍鱼。4.3真骨类(Teleostei)

是辐鳍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是沿着全骨鱼类所取得的那些进步性,继续向前发展,所以它能繁荣昌盛,至今不衰的分布在全球各个水域,占领各种生态环境。化石在侏罗纪开始出现,在白垩纪和第三纪时期,广泛的辐射发展,成为各种生态类型,使它们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4.4肉鳍类(Sarcopterygii)

或称内鼻类。包括肺鱼和总鳍鱼。肉鳍类的化石从泥盆纪早期已出现,在以后的地质年代从未得到大的发展,中生代末期已接近绝灭,至今残存的肺鱼有三属,而鳍鱼则仅有矛尾鱼留存在到现在。古总鳍鱼的一支演化出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4.5硬骨鱼类

是最进步的鱼类,也是现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认为,硬骨鱼类是从棘鱼进化来的。棘鱼是早期有颌鱼类,早志留世(距今4亿年前)便已出现,一直延续到二叠纪(距今2亿5千万年前)。这是一种小型鱼类,曾被认为与盾皮鱼类有关,与软骨鱼类有关,近年来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才确定它与硬骨鱼类有关。

拉蒂迈鱼是空棘鱼类的唯一的现生代表,而扇鳍鱼类则全为化石种类。后者曾被认为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但近年被我国学者所否定。肺鱼类从泥盆纪(3亿6千万年前)开始出现,直到现在还有澳洲肺鱼、非洲肺鱼和南美肺鱼为代表。顾名思义,肺鱼是可用肺呼吸的,这可是陆生脊椎动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征,肺鱼曾被认为可能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后来这“祖先”地位被“具有内鼻孔”的扇鳍鱼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扇鳍鱼类内鼻孔的被否定,扇鳍鱼类祖先说动摇了。于是有关学者又回到肺鱼中去寻找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了。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推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推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物信息,经过千万年的沉积,形成化石,成为研究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史的根据。

鱼类的化石并不十分丰富,但它们依然能够展示出古今各种鱼类发生、发展的过程。最早的鱼类化石沉积在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岩石里,距今已有大约4亿年的历史了。通过对岩石的研究,人们知道这种最早的鱼类生活在咸水环境里,或者说是生活在海洋中,它们的身体外面披有铠甲一样坚硬的外骨骼。这些原始的鱼类浑身布满了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于它们没有颌,所以被称为无颌类。它们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鱼类,因为穿了甲胄,它们无疑地不能过游泳生活,只能生活在水底沉积物中。应该说,它们是一群不会游泳的鱼类。无颌类的内骨骼没有被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具有软骨骼,像现在我们见到的软骨鱼类鲨鱼和魟鱼一样。

大量完整的无颌类化石是在泥盆纪找到的、泥盆纪可算是鱼类初生时代,中生代的诛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1.3亿-1.6亿年),是鱼类中兴时代,新生代时,各种古今鱼类共存于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鱼类家庭达到全盛。

在无颌鱼类的基础上,最早的有颌鱼类也发展了。最初的颌是由几个硬骨鳃弓改造过来的。鳃弓最初埋在肌肉里,在进化过程中,颌与头部背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坚固、更有效率的进食器官——咀嚼器。

原始有颌类也称作盾皮鱼,它们在泥盆纪盛极一时,但到泥盆纪末已大部灭绝了,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演化来的,它们分别朝不同 的方向发展,但尚未找到十分清楚的证据证明这个推论。一些盾皮鱼仍具有扁平的身体,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但是大多数都变成流线型,甲胄也减少了,这种变化使它们获得了很强的游泳能力。软骨鱼类也脱去了沉重的甲胄(但仍有背板的痕迹),发展出更加强劲有力的适于游泳的肌肉组织。有些科学家认为,软骨鱼类是“原始”鱼类,但它们是否真正地比硬骨鱼原始,还有待证实。

有关脊椎动物颌的发生与进化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进行的胚胎学研究开始的,它揭示了进化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颌的出现,说明动物的某个新的重要的特征的出现可以使一个类群的生活领域扩大到以往不能生活的地区。这以后,鱼类得到了迅速扩展,成为今日最普遍的游泳生物类群。

硬骨鱼最初生活在淡水里,后来逐渐向海洋伸展,终于成为海洋鱼类的优势类群。在进化过程中,它们产生了内部硬骨骼,把僵硬的甲胄变成了薄薄的鳞片,从而使动作敏捷灵活,提高了运动速度。

硬骨鱼有两个类群,其中辐鳍鱼类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大大超过另一种鱼——内鼻孔鱼类。内鼻孔鱼类包括一些形态和构造都很特殊的原始种类,它们具有内鼻孔构造,可以把嘴闭上而并不影响呼吸。内鼻孔鱼类今天能见到的只有肺鱼和矛尾鱼。矛尾鱼隶属空棘目腔棘纲。它被誉为活化石,在1938年以前一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已经灭绝了的种类。第一尾矛尾鱼是1938年被一名渔民在非洲东南海岸捕到的,这一发现轰动世界。以后又陆续捕到,证实这一古老鱼类仍生活在现代的海洋里。腔棘鱼的重要特征是,鳍成叶状,具有肌肉,并有相连的辐棘,从而使一些鱼可以在陆地上爬行。它们与两栖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人们认为两栖类就是由它们演化而来的。

典型的高等鱼类都是流线型身体,这一点与许多善于游泳的原始鱼形动物并无太大差别,所不同的是,它们发展出了一套后者从来没有过的完善的运动器官——鳍。

典型的高等鱼类有一个大而有力的尾鳍,尾鳍来回摆动在水中引起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身体前进。背部有1~2个背鳍,腹面一般还有一个臀鳍,均为平衡器,当鱼游动时防止滚动和侧滑。偶鳍包括位于前方的一对胸鳍和一对位置或前或后的腹鳍。在进步的鱼类中,这些偶鳍非常灵活,起到水平翼或升降舵的作用,有助于鱼在水中上下运动;也可以起方向舵的作用,使鱼能够急转弯;还可以作为制动器使鱼能够急停。有了奇鳍和偶鳍的配合,鱼类就能够完善地适应在水中的活跃的生活方式。

在标志着高等鱼类兴起的诸多事物中,有一项解剖结构上的革新是非常重要的。在鱼类进化的初期,颌骨后面的第一对鳃弓特化为舌弓,上面的骨头特化为起支柱或连接作用的舌凳骨,将颌骨与颅骨连接起来。舌颌骨在鱼类的进化和由鱼类发展为陆生动物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舌颌骨一端与头骨后部相连接而另一端与颌骨相连接,原来位于头骨与舌弓之间的鳃裂就大为缩小;在较原始的鱼类中,这种缩小了的鳃裂保留下来转变成喷水孔,它是位于第一对完全鳃裂前方的一对小孔;在高度进步的鱼类中喷水孔也完全消失了。

高等鱼类包括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即一般所说的鲨类,几乎全部是海洋动物。它们在整个生活史中始终是软骨质的,骨骼中的坚硬部分通常仅仅包括牙齿和各种棘,大多数的化石软骨鱼类就是从这些东西得知的,偶尔也会有充分钙化了的颅骨和脊椎等被保存为化石。

已知最早的鲨类是裂口鲨属,化石发现于美国伊利湖南岸晚泥盆纪克利夫兰页岩中。身长约1米,体型似鱼雷;有一条大歪尾,不能活动的成对的胸鳍和腹

鳍凭借宽阔的基部附着在身体上;另外在尾的基部还有一对小的水平鳍。

裂口鲨的上颌骨由两个关节连接在颅骨上,一个是眶后关节,紧挨在眼睛后边;另一个在头骨后部,舌颌骨在这里形成颅骨与上颌背部的连接杆。这种上颌与颅骨的连接形式称为双接型,是相当原始的连接方式。裂口鲨的上颌仅由一块腰方骨组成,下颌也仅有一块骨头,称为下颌骨。牙齿中间有一个高齿尖,其两侧各有一个低齿尖,许多古老软骨鱼类的牙齿都是这种原始结构。颌之后有六对鳃弓(或称鳃条)。

裂口鲨的结构在许多方面都是鲨类中原始的模式,可以认为它接近鲨类进化系统中央主干的基点,后期的鲨类可能是从这里出发沿着各个方向进化出来的,它们包括:

1.肋刺鲨类:双接型的颌。背鳍长,尾鳍与身体成一直线向后直伸形成尖尾(称为圆尾型)。头后具长刺。牙齿由三个齿叶组成,两侧齿尖高。中央齿尖低;从石炭纪和二叠纪发展起来,生活在古生代晚期淡水的湖泊与河流中,是鲨类进化的侧枝。

2.弓鲛类:是现代鲨类(真鲨类)最早和最原始的类型。后面的牙齿不像前边的牙齿那样尖锐,呈低而宽阔的齿冠,具有压碎软体动物介壳的功能。最初出现于泥盆纪晚期,演化史经过了中生代达到新生代的开始时期。

3.异齿鲨类:较原始的真鲨类,是弓鲛类稍有变异的后代。出现于中生代,种类较少。牙齿具有压碎的功能。

4.六鳃鲨类:一个较小的肉食性类群,出现于中生代,也被认为是弓鲛类与真鲨类之间的连续环节。

5.鼠鲨类:现代鲨类。颌的连接方式改变为舌接型,即依靠舌颌骨与头骨的后部相连接,使颌的活动性得以增强。兴起于中生代,尤其是侏罗纪。6.鳐类:扁平,适于底栖生活,为高度特化了的现代鲨类。

以上各目组成了软骨鱼纲中最为繁盛的一大类群一板鳃亚纲。另外一个种类不多、生活在深海中的软骨鱼类群,因其独特的自接型颌骨连接方式而被分为一个单独的亚纲一全头亚纲。银鲛类是这一亚纲的代表,其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早期。

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发现了数量极多的适于研磨的齿板,统称为缓齿鲨类,其亲缘关系尚不能确定。

软骨鱼类一直是很成功的脊椎动物,虽然它们的种属从来不很多,但是所发展出来的类型,对其环境总是能够异常完善地适应。从泥盆纪到现代,它们一直生活在世界的各个海洋中(极少数在淡水水域),成功地控制着它们的对抗者,甚至压制着与它们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更高级的动物类群。

硬骨鱼侵入到了地球上所有的水域之中。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大小千差万别,适应性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它们的进化史波澜壮阔,各个时代的各群“名星”纷法登场,将一部进化史诗表演得像涨潮的大海,一浪高过一浪。在此我们只能粗线条地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背景和最简略的框架。

硬骨鱼类具有高度进步的骨化了的骨骼。头骨在外层由数量很多的骨片御接拼成一整幅复杂的图式,覆盖着头的顶部和侧面,并向后覆盖在鳃上。鳃弓由一系列以关节相连的骨链组成;整个鳃部又被一单块的骨片——鳃盖骨所覆盖,因此硬骨鱼在鳃盖骨的后部活动的边缘形成鳃的单个的水流出口。硬骨鱼的喷水孔大为缩小,有的甚至消失了。大多数硬骨鱼由舌颌骨将颌骨与颅骨以舌接型的连接方式相关连。

脊椎骨有一个线轴形的中心骨体,称为椎体;椎体互相关连成一条支持身体的能动的主干。椎体向上伸出棘刺,称为髓棘,尾部的椎体还向下伸出棘刺,称为脉棘;在胸部则由椎体的两侧与肋骨相关连,有一个复合的肩带,通常与头骨相连接,胸鳍也与肩带相关节。所有的鳍内部均有硬骨质的鳍条支持。

体外覆盖的鳞片完全骨化。原始硬骨鱼类的鳞厚重,通常呈菱形,可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以早期的肺鱼和总鳍鱼为代表的齿鳞;另一种是以早期的辐鳍鱼类为代表的硬鳞。随着硬骨鱼类的进化发展,鳞片的厚度逐渐减薄,最后,进步的硬骨鱼仅有一薄层骨质鳞片。原始的硬骨鱼类有具机能性的肺,但大多数硬骨鱼的肺已经转化成有助于控制浮力的鳔。硬骨鱼类的眼睛通常较大,在其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嗅觉的作用退为次要。

硬骨鱼类最早出现于泥盆纪中期的淡水沉积物中。之后,它们分化为走向不同进化道路的两大类;辐鳍鱼类(亚纲)和肉鳍鱼类(亚纲)。肉鳍亚纲包括肺鱼类和总鳍鱼类,它们在鱼类适应于水中生活的进化史上是一个旁支,但是在整个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上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这将在后面详述。在此我们仅概述一下作为硬骨鱼类构成主体的辐鳍亚纲。

泥盆纪的古鳕鱼目中的鳕鳞鱼属可以说是早期硬骨鱼类最好的代表。从鳍鳞鱼型的祖先类型发展出了各种类型的辐鳍鱼类,其进化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三个次亚纲所代表,这三个次亚纲各自在总体上的形态特点,正反映了辐鳍鱼类进化的趋向。

辐鳍鱼类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成功的水生类群,它们几乎占领了地球上水域中的所有生态位。它们种类繁多,大小千差万别,适应性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它们的进化史波澜壮阔,各个时代的各群“明星”纷纭登场,将一部鱼类进化史诗“表演”得像涨潮的大海,一浪高过一浪。

辐鳍鱼类在地球上的进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相应的可以由辐鳍鱼类所包括的三大类群(次亚纲)所代表,它们是原始的软骨硬鳞鱼类(软骨硬鳞鱼次亚纲)、中间的全骨鱼类(全骨鱼次亚纲)和进步的真骨鱼类(真骨鱼次亚纲)。

软骨硬鳞鱼类是最早发展出来的硬骨鱼类,它们在泥盆纪出现,在古生代晚期的二叠纪占有优势。然后,在中生代的早期和中期,全骨鱼类发展起来并取代了软骨硬鳞鱼类在水域里的地位。到现代,软骨硬鳞鱼类中只有鲟形目一个目还生存着,由分布很广的鲟鱼以及分布在北美洲和我国的白鲟为代表。

全骨鱼类在三叠纪出现,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达到了进化的全盛时期,此后它们走向衰落,只有雀鳝和弓鳍鱼两个属生存到了现代。

造成全骨鱼类衰退的原因是真骨鱼类的兴起。最早的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从白垩纪开始直到现在,它们的家族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江河湖海里真正的“主人”。我们现在最经常接触到的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鲶鱼、鲈鱼、带鱼、黄花鱼、比目鱼、海马、沙丁鱼等等几乎所有的硬骨鱼类都属于真骨鱼类。

在辐鳍鱼类的进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平行进化的例子,随着时间的发展有许多“情节”一再地重复出现了。例如,软骨硬鳞鱼类在二叠纪时发展出了一些体型又短又高的类型;然后在侏罗纪时,从全骨鱼类中又发展出了一些与之非常相似的种类;最后在新生代,真骨鱼类这种进化的相同模式又被重复了。这样的例子在其它方面也是不胜枚举。5讨论

会这样呢?答案可能很复杂,但是生存竞争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从过去到现在,鱼类之间的竞争始终是非常激烈的。由于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和自然选

择的结果,新的类型不断出现,新类型中总有一些在应付环境,以及与其它鱼类竞争方面更有优势,这样就使得整个硬骨鱼类家族呈现出不断产生出“更高级”类型的趋向。但是适应于水生生活的条件限制是非常严格的。例如,流线型的体形是快速游泳的鱼类必不可少的,而高体形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身体结构对于那些在珊瑚礁丛中生活的鱼类又特别重要。同样,巨大的嘴对于大多数肉食性鱼类来说是有优势的。因此,当更进步的鱼类替代他们那些效力较差的前辈的同时,它也面临着与前辈相同的适应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是需要以相似的方式去解决。这正是硬骨鱼类浪潮式进化模式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参考文献:

2、《鱼的休眠—夏眠》生态掠影网站 贴友:阿猪 发贴时间: 2006-6-6 10:47:09;

3、《淡水鱼类的护幼习性》生态掠影网站 贴友:阿猪 发贴时间: 2006-6-6 10:45:39;

4、《海产鱼类的求爱活动》生态掠影网站 贴友:阿猪 发贴时间: 2006-6-2 14:20:18;

5、《鱼类生殖期的搏斗习性》生态掠影网站 贴友:阿猪 发贴时间: 2006-6-2 16:05:27;

6、《鱼类绚丽多彩的颜色》生态掠影网站 贴友:阿猪 发贴时间: 2006-5-23 10:59:16;

威锋网:果粉社区进化论 篇3

创始人杨彬和彭源是不折不扣的“果粉”,两人从高中时代就是朋友。搭建起威锋网时,彭源已经做过三年的手机设计和产品规划。彼时杨彬还在一家知名的硬件制造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熟悉整个行业。于是彭源拉杨彬“入伙”,两人辞职创立工作室,一直把威锋网做到了现在。

威锋网上线后的半年内,每天在线用户只有一二十人。这是个令人担忧的数字。但两位创始人坚信革命化的智能手机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果不其然,随着iPhone由小众产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威锋网用户数也一路攀升,迄今已有1000万注册用户,日均PV已达2000万。

威锋网以最初的论坛为核心,目前已逐步扩展出资讯、游戏和原创板块,已构建起一个完整的iOS生态圈,供果粉学习、交流和娱乐。

谈到网络社区,广告、电商和游戏是三种公认的有效变现模式,这也恰恰是威锋网商业模式的进化路径。

杨彬透露,威锋网上线七八个月后,就已开始商业化运作。最初的广告形式类似于分类信息平台,为一些出售硬件设备的小商家提供广告位。随着公司体量的增长,合作的广告商已逐渐升级为一线配件厂商、高端数码品牌以及软件应用。

威锋网用户同时也是一些高端周边配件发烧友。这些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消费习惯更感性化,倾向于“只买好的,不怕贵的”,但却经常苦于没有购买正品的可信任渠道。察觉到这一点后,杨彬和彭源决定自建一家B2C电商网站——威锋商城,出售苹果产品周边配件、电源、耳机、音箱等产品。

由于直接与Moshi、Speck等厂商合作,再加上在果粉中的影响力,威锋网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以较低价格拿到产品。“我们大概有3000多个SKU,很多产品是独家的。同款产品售价低于很多天猫商家。”

过去几年里,电商领域不乏新进者,但多数已在巨头的价格战中沦为炮灰。威锋商城却受益于威锋网庞大而忠诚的用户群,没有亏损过,每年流水接近2000万元。

背靠日渐成熟的营利模式,威锋网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的开支已经达到了7000万元,除了天使轮融资获得的400万元,其他都是用的自己赚的钱。”彭源说。

接下来,威锋网的赢利模式将进一步升级。目前威锋网正准备与游戏产品交易平台CP达成合作,加载发行和代理游戏的业务版板块。

在彭源看来,目前距离游戏市场的爆发期还有三到五年的时间,但游戏已经开始细分化。无论在线时间,还是在游戏上花费的金钱,威锋网的用户数据往往较高,是RPG这类重度游戏的目标用户群。“这是一个很大而且在高速增长的市场,未来游戏业务将成为威锋网用以赢利的核心业务。”

社区进化 篇4

1.1 提出

关于生命信息学的明确概念是在一篇题为《创立生命信息学, 迎接生命科学的"信息时代"》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来的。该文讨论了生命信息学的概念、研究途径与方法、若干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把生命信息学研究看成是信息科学技术与医学及生物学、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新阶段。生命信息学 (Life Informatics) 是信息科学与整个生命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其宗旨是运用信息科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关于全部生命现象的各学科中共同的信息问题。如果说, 传统的生物学主要研究"活着"的物质, 那么生命信息学主要研究"活着"的信息, 生命信息学的基本思想就是把生命活动看成是生命信息调节与控制的过程。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它的对象不仅包括生物学中主要讨论的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学两个层次, 也包括社会科学的个体心理和社会思维两个层次;不仅包括人类信息, 也包括动植物、细菌、病毒甚至人工生命中的信息。

生命信息科学是研究活体生物与环境进行定量信息交换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范围包括 (1) 质量信息生命科学:研究活体生物与环境进行质量信息交换, 并以质量信息交换的方式来达到干预活体生物生命过程的目的; (2) 能量信息生命科学:研究活体生物与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 并以能量信息交换的方式来达到干预活体生物质量系统及其生命过程的目的[1]。

1.3 生命信息特点

主要有 (1) 区别于一般的物理信息, 生命信息由于对准了活体的信息交换窗口, 表现为信息载体的能量很小, 如微瓦、毫微安、高斯量级的磁场等, 即能对活体的生理、病理起重要作用; (2) 生命信息有一定的物理属性, 明确的频率范围或严格的数字序; (3) 生命信息作用于活体时必须考虑活体作为负载的特点, 一般有特制的生物元件来完成人--机藕合。

1.4 生命信息进化理论

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 神创论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达尔文的理论既没有受助于近代物理科学技术, 更没有得益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其研究方式主要是观察、比较、分析、记录。其研究对象只是动植物的器官、机体及其生存环境, 显然只是生命硬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生命进化的主导和记录是生命信息。生命信息进化论从生命进化的起点, 即无机物的信息过程开始, 沿着生命进化的历史顺序, 逐一地考察每一个大的跃迁中信息过程的进步, 直到人类文化形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 再到以Internet为"神经网络"的全球脑 (Global Brain) 和地球智力圈 (Noo-sphere) [2]。

考察生命信息现象, 可以从历史的纵向上看, 也可以从现实的横向上看。在纵向上它是一条层层相连的进化链, 在横向上它有一组环环相扣的进化圈。历史的一维加上现实的三维, 合成四维时空, 可以称之为"宇宙信息四维模型"。宇宙信息并不守恒, 而是呈增长趋势。在人类社会文化与科技层面上, 生命信息正在爆炸式增长着。如果假定宇宙大爆炸时生命信息量为零, 之后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其空间形状像个漏斗。或者说随时间的演变, 它像一个不断增长着的冰淇淋, 我们又称之为生命信息的"冰淇淋模型"[3]。

2 生命信息进化机理

在整个生命进化现象中, 信息进化是根本、是灵魂, 因为生命信息进化是生命物质进化的主导和记录。从无机物几近于零智能的层次, 进化到人类大脑智能最高的层次, 延伸出机器的"人工智能", 属于跨越物种的智能增长。在某个物种内部, 一个生物个体必须不断地"学习", 适应环境变化, 其生存能力与时俱增。生命信息的进化的机理是什么呢?

2.1 物理、化学、生物与社会进化的层次

达尔文的杰出贡献是提出了大量进化的事实和较为合理的生物进化的机理, 并且在与神创论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事实上, 生物进化只是宇宙进化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生物进化已经进化出了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组织和以指数方式增长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体系。而在人类社会与文化层次上的进化机理不是自然的和随机的因素在起作用。生物的运动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力在起作用, 也不是完全的随机过程。一般地说, 生物总是有求生的目的和趋利避害的生存策略, 他们总能进行某种形式的"自我设计"。它们的行为不仅是对于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而是有目的、有意图地去了解环境、研究环境、改变环境。

如果说, 在物理学领域中是盲目的力在起作用, 那么在化学的层次上, 就表现出起反应的分子自身的意向、识别、选择、作用。这里, 不仅仅是外因和随机作用的结果。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之一的法国化学家Jean-Marie Lehn从生物学中借用"识别"的概念, 明确提出"分子识别"所需要的"化学信息"都存储在相互作用的分子的化学构造当中。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根据自身和对方提供的化学信息寻求最佳的偶合状态, 从而决定了化学反应的机理和产物的组成与结构。他进一步指出, 在"分子识别"的概念范畴内, 化学反应便从原来的随机模式变为智能模式。所以, "我们可以把分子识别过程看成是分子间化学信息的选择性和处理过程[4]"。

2.2 信息进化

传统的进化论、系统论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而以信息为中心概念的信息科学不可能建立在传统的系统论、进化论的基础上。但这并不表明我们要与传统的进化论对立而为。其实一切物种在自始至终的进化过程中都已经包含着本系统内的信息进化, 只不过达尔文时代的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结果传统进化论就少了信息的成分[5]。

信息进化的具体机制 (生物的进化也循此规律) 有两个方面:一是同化, 即复制、传播、留下后代, 它使信息得以延续。二是异化, 即多样化, 它使信息得以发展、增值, 以利于更有效的传播[6]。造成多样化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引入外信息, 多样化使得信息团在传播权的竞争中有更多获胜的机会。生物的有性生殖, 交叉学科, 洋为中用, 均反映此规律[7]。

2.3 生命物质进化与生命信息进化

生命的本质既是物质的, 更是信息的。在一定意义上说, 达尔文进化论基本上是关于生命物质进化的理论。与生物性状和物种进化的理论相平行, 存在一个生命信息进化论 (Life Information Evolution) 。生命信息进化是生命物质进化的主导和记录。从无机物几近于零智能的层次, 进化到人类大脑智能最高的层次, 延伸出机器的"人工智能", 属于跨越物种的智能增长。在某个物种内部, 一个生物个体必须不断地"学习", 适应环境变化, 其"思维"能力与时俱增。人的心脏是物质生命的引擎, 大脑则是信息生命的发动机。人类社会机构和国家, 其自组织能力, 包括手段与工具的水平, 显然是在不断地增长着。对于DNA以及细胞, 结论是一样的, 只不过关于智能的行为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在人类社会中, 物质生产必须以消耗能量和原材料为先决条件。但是, 信息生产对物质材料和理化能源要求极少, 它并不消耗信息原材料, 也不消耗信息能。相反地, 智能是一种增长式能源。知识的无消耗式生产和智能的不断增生是信息产品爆炸式增长的内在机理。

2.4 由物质生命科学走向信息生命科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分子层次上的信息生命科学取得了实效。伴随21世纪的脚步, 物质生命科学正在走向信息生命科学。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说, 物质的决定论是感知问题, 是认识世界, 而信息的决定论是实践的问题, 是改造世界。物质生命与信息生命的关系很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实现物质生命科学的"信息转向", 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 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我们物质生命体的结构组织、新陈代谢完全是信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了符号级别上的信息活动, 我们就可能成为植物人;而没有了DNA级别上的信息活动, 我们就成了死人。整个生物界都不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装置, 每一个生物个体都在不同的级别上进行信息和智能的生产与创造。在20世纪中叶以前, 大体上自然科学就是关于物质的科学, 而社会科学是关于信息的科学。通信、计算和控制科学的出现, 带动了科学的学科信息化, 正在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连接起来。工具信息化的过程卓有成效, 观念信息化的作用正在显现。生命科学的信息化需要一个"信息生命"的概念。我们需要认识和承认:人有两条生命, 物质生命和信息生命。

2.5"智能"概念的泛化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智能"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和其他生物不可以有智能, 机器更不会有智能。而在美国和英国的词典中, 对智能 (Intelligence) 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人"的能力, 而是首先泛指从经验学习和理解的能力、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 然后指出也包括人类精神的能力 (mental ability) 。科学的目标是揭示客观现象的规律性。

在计算机科学界,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界, 人们普遍地认为:所谓人类智能, 不过是人类具有的一种高级的信息感知和处理的能力;高级的能力是从较低级的能力进化而来的, 如果没有低等的动物智能作为基础, 决不会凭空冒出人类智能来。否认进化论, 就只有接受上帝造人的学说。人脑的智能不仅有生物信号处理, 还有人类特有的符号处理。但是, 计算机、机器人同样可以进行信号和符号的处理。1997年5月的"人机大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以2.5/3.5的总分败给了名为"深蓝"的计算机。童天湘教授指出:"机器战胜世界冠军, 就其效果而言, 与人的智能行为是同等的[8]。与别的电脑程序一样, "深蓝"只是忠实地执行它的制造者的指令。我们说, 人工智能将是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促进人类智能进化的技术手段之一。

2.6"宇宙智能谱"

如果丢掉人类沙文主义偏见, 可以认为动植物也有某种类似的智能, 细菌、病毒、DNA都有"智能", 只不过智能程度更低罢了。无机物最基本的信息运动能力是人类高级智能进化的起点。如果把人的智能级别定为1的话, 无机物世界中的智能级别几乎是0, 动植物的智能水平在0与1之间, 构成一个逐渐递增的谱带, 称之为智能谱 (Spectrum of Intelligence in the universe) [9]。

宇宙信息的进化可以从无机信息、生物信息到文化信息的跃迁看出来, 但是更要从宇宙中信息处理能力 (智能) 的逐步提升进行考察。这种智能的进化的事实集中表现为:在宇宙间存在一个智能由低到高进化的谱带, 即"宇宙智能谱"。这几乎已是国内外研究者的共识。中国学者钟义信指出:"可以想象一个连续的智能水平空间, 按照事物的相对智能水平, 把人、机器、动物、植物等都安排在这个空间中的适当位置, 一切事物都具有某种水平的智能, 只是智能水平的高低程度不同而已:人具有最高的智能水平, 无生命的事物具有最低的智能水平--无智能, 其他则介于这两者之间[10]。"我们在生命信息学研究中提出宇宙信息进化的四维模型, 把宇宙智能谱作为一个基本的事实和出发点。

3 讨论

如果说信息进化的本质是智能进化。那么, 智能进化的机理又是什么呢?

物理学的能量同物质本身是共生的, 它表现于运动和做功的过程之中。类似地, 智能与信息也是分不开的, 它存在于信息运动的过程当中。由于信息的拷贝使得智能也得到永生。如果我们把信息载体的度量作为信息度量的替代, 可以直观地看到信息量的增加。用计算机的术语讲, 智能是用信号语言或符号语言编制出来的"程序"能力。DNA序列就是用遗传信号编制出来的程序,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认识模型、思想方法、操作规程都是用科学文化符号编制出来的程序。在这些程序中, 体现出信息主体的目的、策略、方法、技巧等等。这些程序能够复制、能够修改, 就是它适应环境、与时俱进的机理。在进化着的版本的接力赛中, "智能"得到永存, 得到提升。这是生命信息进化的内在根据。智能进化的内在动力是人工选择。

参考文献

[1]顾涵森, 吴度民.生命信息科学概述[J].自然杂志, 1988, 11 (5) :339-349.

[2]李宗荣, 周建中, 王乘等.关于生命信息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发现[J].医学信息, 2003, 16 (10) :538-539.

[3]李宗荣.关于信息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科技导报, 2001, (4) :3-6.

[4]宋心琦, 周金渭.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401-412.

[5]陈联伟.关于生命信息科学发展的一些见解[J].医学信息, 2003, 16 (5) :218-219.

[6]吕乃基.论知识的演进历程[J].科技导报, 2003, (7) :16-18.

[7]高兴亚.论宇宙中生命的信息属性[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4 (4) :304-306.

[8]童天湘.从"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7 (.9) .

[9]金新政, 姜璐, 田爱景等.理论信息学:信息时代中"进化论"的理论基础[J].卫生软科学, 2005, (12) :363-367.

时尚进化论 篇5

达尔文同志发现的进化论是真理,不过真理不是处处都是适用的。那我不知道时尚算不算生物,反正它也符合进化论。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时尚的确如此。过去戴个金耳环就已时尚到极点甚至就被当成“资产阶级”拉下去批斗了。现在不怕了,别说大人,咱中学生就敢明目张胆穿耳洞!过去那种老式耳环早已不知去向何方,取而代之的反而是耳钉,巨型耳坠那些曾无人问津的玩意儿,这难道不算一种典型的适者生存?曾风靡一时的染发已不是啥希罕玩意,现在染发的少了,七七八八的发型倒多了。这也叫优胜劣汰吧?!

衣服乃必须之物,岂有不穿之理?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时尚一族八成要裸奔。裸奔之所以没被列入时尚一栏,也算天要绝它。物尽天择,呜呼哀哉……

弱肉强食乎,看一下那些时尚装饰店抢生意就知道了,因此发财的不多,倒闭的倒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时尚”这家伙还有生物进化的另一重要特点,“对环境适应力越来越强,且拥有更强能力”。适应力表现在它的传播方式与生存方式上。过去的时尚,一般在成人并且大量在富人间传播,现在的时尚却把目标转换成了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粱爷爷曾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万一“少年”时尚了,那中国岂不悲乎?!生存方式没啥好说的,寄生。有了虚荣心,时尚就可以活,不需虚荣就能活的少之又少。能力则是它对人的伤害:冒毁容之险,为在脸上打眼,忘疾病之患:只图个好看。为了时尚某些人可以不顾身体。这与自宫行为无异,但可悲的是,你乐滋滋地自宫了,还不知练的是哪方神功。欲练此功,必先自宫,那——

欲变时尚,必先……

总之,时尚已越来越强悍,如果还有人想时尚,学习孟子:

天将降时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父母,劳其金钱,损其大脑,榨干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进化计算浅析 篇6

运用达尔文理论解决问题的思想最初源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Lawrence J.Fogel提出进化编程, 而美国的Michigan大学的John Henry Holland提出了遗传算法。德国的I.Rechenberg和H.P.Schwefel提出了进化策略。这些理论约独立发展了15年。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 提出遗传编程这一分支, 进化计算作为一个学科开始正式出现了。进而, 遗传算法、进化策略、进化规划和遗传编程这四个分支间交流频繁, 扬长避短, 并融合出了新的进化算法, 从而促进了进化计算的蓬勃发展。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 Nils Aall Barricelli开始使用进化算法和人工生命模拟进化工作。

2 进化计算及其原理

进化计算是指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产生的一种群体导向随机搜索的技术和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进化机制和自然选择法则。计划算法的基本框架是简单遗传算法所描述的框架, 但是在进化方式上有比较大的差异。简单的进化计算采用简单的编码技术来表示复杂的结构, 并通过对一组编码来表示进行简单的遗传操作。这些简单的遗传操作包括复制、交换和突变及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来指导学习和确定搜索方向。对于进化计算来说, 最典型的方法有4种: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 、进化策略 (evolutionary strategy简称ES) 、进化规划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简称EP) 和遗传编程 (genetic programming简称GP) 。这四种方法虽然在基因结构表达方式以及对交换与突变作用的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是它们都借鉴了生物界中进化与遗传机理来解决各类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

2.1 遗传算法 (GA)

标准遗传算法可视作一个达尔文进化系统。遗传算法的实现过程类似于自然界的进化过程。首先寻找一个对问题潜在解进行数字化编码的方案;然后初选一个种群。初选种群有三种方法 (1) 随机产生 (2) 获得近似解 (3) 用户指定解。接下来, 通过适当解码过程之后, 用适应性函数对每一个基因个体做一次适应度评估。用选择函数按照某种规定择优进行选择。在模拟这样生物进化过程中, 通过维护一个潜在解的群体执行多方向的搜索, 并支持这些方向上的信息构成和交换。以面为单位的搜索, 较以点为单位的搜索更能发现全局最优解。

2.2 遗传编程 (GP)

遗传编程是采用层次化结构的计算机程序来表达问题, 每一个层次对应问题的一个解, 也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一个计算机程序, 利用进化去搜索一个可以表示计算机程序的树型结构空间, 使用一些遗传操作动态地改变现有的结构, 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的计算机程序。

2.3 进化策略 (ES)

进化策略作为一种求解参数优化问题的方法, 模仿生物进化原理, 假设无论基因发生任何变化, 产生的结果总是遵循零均值、某一方差的高斯分布。早期的进化策略的种群中仅包含一个个体, 而且只使用基于正态分布的变异操作。在每一进化代, 变异后的个体与父体进行比较。在变异后的个体与父体中选择较优。

2.4 进化规划 (EP)

进化规划所有的优化设计都是由按某种特定的目的而相互密切关联的部分组成, 衡量它的成功程度是着眼于整体行为来看, 并不是简单地由个别组成部分的好坏来决定的。因此只有对环境行为响应才具有选择价值。

3 进化计算应用

计划计算具有效率高、易于操作、简单通用、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等典型职能特征。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进化计算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通讯等众多应用领域。

4 进化计算的前景及展望

计划计算的搜索策略是以目标函数为指导的搜索方式。进化算法一般采用天然的并行结构, 借助交叉和变异产生新个体, 不断产生新个体, 扩大搜索范围, 因此它不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点, 并能以较大的概率找到全局最优点。进化计算能够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优化问题, 特别是能够解决使用其他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计划计算具有较强的全局收敛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 并且不需要借助问题的特征信息。一旦将进化计算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 可以发挥二者之所长。进化算法用于神经网络优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用于网络训练, 及优化网络各层之间的连接权值;二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进化计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必将为人类带来更大的收益。

摘要:进化计算是智能计算中涉及到组合计算的一个子域, 是基于对生物进化过程的模拟。本文主要介绍进化计算的起源、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进化计算可以解决较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 随着对其投入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 进化计算必将为人类造福更多。

关键词:进化计算,遗传算法,进化策略,进化规划,遗传编程

参考文献

[1]黄天辰等.进化计算及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09.3 (30) :119-121

[2]张煜东等.进化计算研究现状 (上) .[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12 (22) :1-5

[3]王宇平.进化计算的理论和方法.[M]科学出版社, 2011

进化博弈综述 篇7

关键词:进化博弈,进化稳定策略,模仿者动态

进化博弈理论是生态学家Maynard Smith and Price (1973) 在结合生物进化论与传统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以进化博弈理论的最基本均衡概念——进化稳定策略的提出为诞生的标志。进化博弈理论创立之初是生物学家用来研究生物进化的。近些年来, 由于它在生物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被引入经济学, 成为经济学常用的博弈论的一个热点领域。传统的博弈论由于对参与者完全理性的假定, 得出的结果往往与实际相差很远。这也要求博弈论学者有时必须假定参与者的理性是有限的才能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博弈论。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进化博弈的出现无疑给博弈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克服了传统博弈论在理论和应用上遇到的尴尬局面。

一、进化博弈的均衡概念

传统的博弈论中有许多均衡概念, 例如, Nash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练贝叶斯均衡、恰当纳什均衡、完美纳什均衡等等, 对这些均衡的研究一直是博弈论的核心内容。

同样作为进化博弈论均衡概念的进化稳定策略在进化博弈的研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过, 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典博弈论的各种均衡都是建立在参与人是理性的基础上, 而进化稳定策略则是进化博弈考虑参与者为有限理性的基础上的均衡结果。进化稳定策略都是完全理性博弈的纳什均衡, 是纳什均衡中对有限理性有稳健性的一部分。因此, 进化稳定策略可以看作是对纳什均衡的一种选择精练。

1. 进化稳定策略的定义

进化稳定策略是Maynard Smith and Price (1973) 以及Maynard Smith (1974) 在考察种群个体适应性由各个个体行为共同决定的环境下, 个体对成功策略选择效果时提出的。进化稳定策略的基本思想:假设存在一个全部选择某一特定策略的大群体和一个选择不同策略y的突变小群体, 这个突变小群体进入到该大群体而形成一个混合群体 , 如果突变小群体在混合群体中博弈所得到的支付大于原群体中个体所得到的支付, 即: , 那么小群体就能侵入到大群体, 反之就不能侵入到大群体。其中, ε是突变小群体在整个大群体中的比例。是收益函数。

通常把Maynard Smith and Price (1973) 定义的进化稳定策略称为原初进化稳定策略, 定义1:一个策略是进化稳定策略, 如果对任意的u2∈A满足 (i) E (u1, u1) ≥E (u2, u1) |且 当E (u1, u1) =E (u2, u1) 时, 有E (u1, u2) >E (u2, u2) |成立。其中, A是进化博弈的策略集;E是群体中个体博弈时的收益函数。

2. 进化稳定策略的拓展

原初进化稳定策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它是建立在许多理想化假定之上的, 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博弈论理论家们对进化稳定策略的概念在不同的条件下做了改进和拓展。

1982年, Maynard Smith对把定义1的条件做了适当的放松给出了如下定义, 定义:一个策略是不确定性稳定策略, 如果对所有的备择策略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i) E (u1, u1) ≥E (u2, u1) |且 当E (u1, u1) =E (u2, u1) |, 则有。

针对原初进化稳定策略只适用于对称博弈的缺点, Selten (1980) 通过引入角色限制行为提出了适用于非对称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概念, 后来Swinkels (1992) 给出了考虑突变策略组合的进化稳定标准, 定义了适用于非对称博弈的策略稳健性概念。

二、进化博弈的动态概念

进化博弈理论从有限理性的个体出发, 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认为现实中个体并不是行为最优化者, 个体的决策是通过个体之间模仿、学习和突变等动态过程来实现的。动态概念在进化博弈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许多博弈理论家对群体行为调整过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1. 确定性模仿者动态

Taylor and Jonker在考察生态演化现象时把一个生态环境中所有种群看作一个大群体, 把群体中每个种群都程式化为一个特定的纯策略。群体在不同时刻所处的状态用混合策略来表示。假定群体中每一个个体在任何时候都只选择一个纯策略。Sk={s1, s2, …, sk}表示群体中各个体可供选择的纯策略集;N表示群体中个体总数;ni (t) 表示在时刻t选择纯策略i的个数。x (x1, x2, …, xk) 表示群体在时刻t所处的状态, 其中, x1表示在该时刻选择纯策略i的人数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即 。以f (s1, x) 表示群体中选择纯策略si的个体所得期望支付。f (x) =∑xif (si, x) 表示群体的平均期望支付。这样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微分方程:

显然上述模仿者动态仅仅考虑到纯策略的继承性, 而没有考虑到混合策略的可继承性。Bomze证明了如果允许混合策略也可被继承, 那么在模仿者动态下, 进化稳定策略等价于渐进稳定性。另外, Hines、Zeeman、Hofbauer等提出并证明了如下的重要结论,

定理:在模仿者动态下, 对称博弈中每一个进化稳定策略都是渐进稳定的。

这个定理表明:对于任意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 都存在它的一个领域使得始于该领域的模仿者动态的轨迹都收敛于该进化稳定策略。然而, 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模仿者动态可能收敛于一个非进化稳定策略的策略点。

2. 多群体模仿者动态

把进化博弈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经济问题时, 经常会遇到单一对称群体和随机配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很多经济问题中经常需要处理多个体相互作用或来自多个群体的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正如Friedman所说:进化博弈理论能够很容易地构建适用于满足这些特征的模型。

Selten通过引入角色限制行为而把群体分为单群体与多群体。多群体时, 不同群体中的个体有不同纯策略集、不同群体支付及不同群体演化速度。多群体模仿者动态方程:

其中, 上标表示第j (j=1, 2, …, K) 个群体;K表示有K个群体;xj1|

表示选择第 (i=1, 2, …, Nj) |个纯策略的个体占该群体总数的百分比;xj表示群体j在某时刻所处的状态, x-j表示第j个群体以外的其他群体在t时刻所处的状态;sji表示群体j中个体行为集中的第i个纯策略;x表示混合群体的混合策略组合;f (sji, x) 表示混合群体状态为时群体j中个体选择纯策略sji时所能得到的期望支付;f (xj, x-i) 表示混合群体的平均支付。多群体模型并不是对单群体模型的简单改进, 由单群体到多群体涉及到如均衡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Selten还证明了“在多群体博弈中进化稳定均衡都是严格纳什均衡”的结论, 这说明了在多群体博弈中, 传统的进化稳定均衡概念就显示出其局限性了。

在生物学上, 拥有一块领土的生物种群抵抗外来入侵种群的斗争。在经济学上, 先占领市场的一方阻止可能进入市场的潜在竞争者的博弈, 也就是熟知的市场阻入博弈。另外, 在市场中顾客和商家之间的博弈。这些例子在进化博弈的框架之下, 都可以通过区分为代表不同角色的群体, 用多群体模仿者动态来解决。

三、进化博弈的发展前景

进化博弈的早期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可以追溯到Fisher (1930) 关于性别比例的研究, 在经济学领域则可以追溯到Cournot (1838) 对寡头市场产量调整过程的研究, 也就是所谓的“古诺调整”。Nash (1950) 对纳什均衡的“群体行为解释”则是包含较完整的进化博弈思想的最早理论成果。进化博弈真正受到重视和获得迅速发展, 则是在Maynard Smith and Price引进“进化稳定策略”概念之后。

进化博弈在应用方面也是非常广泛的。例如, 可以研究国际政治、军事中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选择, 研究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和稳定性问题, 研究不同军事策略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人类社会制度、组织和规范的发展演变规律, 也可以研究股市中的投机者行为和股市均衡, 解释企业家选择的机制和企业文化的发展演进等。

正是由于进化博弈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给人们带来了克服理性局限给完全理性博弈分析造成困难的希望, 而且拓展了非常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因此自从1970开始许多经济学家, 包括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einhard Selten等大经济学家, 也都积极投入到对进化博弈论的研究。1980年以来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论遇到的理论困难, 更进一步加强了学者对进化博弈论的研究热情。目前这种趋势仍在进一步发展,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中进化博弈论仍然将是博弈论和经济学最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Maynard Smith, J., And Price, B.R., 1973.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 Nature, 246, 15~18

[2]Maynard Smith, J., 1982, 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 (combridgeu niversityp ress)

[3]Selten R.A note on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ifies in asymmetric animal conflicts[J].J Theoret Biol, 1980, 84:93~101

[4]Swinkels, J., 1992.Evolution and Strategic Stability:From Maynard Smith to Kohlberg andmerten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57, 333~342

[5]I.B omze, N on-cooperativet wo-persong amesi nb iology:A c 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15 (1986) 31~57

[6]D.Friedman, On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evolutionary games, Mimeo, Econom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lifornia, 1995

[7]Cournot, A.1838.Recherches sur les Principes Mathematiques de la theorie des Richesses.English edition:Researches into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wealth.Edited by N.Bacon.New York:Macmillan, 1897

[8]Nash, J.1950.“Equilibrium Points in n-Person Gam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36:48~49

数字营销再进化 篇8

在案例征集阶段, 我们得到了多家企业的广泛支持, 它们分别是青橙手机、诺心蛋糕、华扬联众、可口可乐中国区、品友互动、益普索、帖易、多盟、乐视TV、大众点评、力美科技、多盟、迈外迪、乐视TV、WEBPOWER、搜狗等, 这些企业中有品牌方、媒体发布方、第三方服务商以及硬件终端。我们也根据不同的维度, 评出几个大奖, 希望这些碎片式的案例能够为大家拼凑出一幅当下数字营销的全图。

获得奖项Top Digital中国杰出数字营销代理大奖

获奖企业Webpower中国区

案例春秋航空海外航线个性化EDM规划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廉价航空公司, 春秋航空在各方面表现出色, 但是其在EDM ( (Email Direct Marketing, 电子邮件营销) 领域一直存在数据管理、个性化营销和精准定位方面的短板, 制约了与用户有效顺畅的沟通, 影响了其邮件营销乃至网络营销的投资回报表现。

Webpower中国区帮助春秋航空海外航线进行了个性化EDM, 使得春秋航空原本庞大杂乱的会员数据变得更为健康、有效, 会员用户数量增加20%, 大大提升了用户对春秋航空的认同度以及忠诚度, 同时帮助春秋提高了销售额。

获得奖项Top Digital中国杰出移动营销大奖

获奖企业多盟

案例“畅饮加多宝, 直通中国好声音”加多宝无线端宣传策划

移动广告平台多盟, 为独家冠名“中国好声音”的加多宝, 开创了PC端与无线端双屏互动, 以及二维码广告无线端营销的新模式。

此次活动, 多盟打通了传统互联网PC端和新兴无线移动端, 完成“电脑—手机双通道”的整合。多盟帮助加多宝实现“用手机扫描瓶身二维码”作为移动端入口。引导学员在专属的WAP站进行报名, 上传作品及投票、拉票活动。开创了无线互联网营销与传统PC端的互动以及无线端使用二维码的新兴广告形式, 实现双屏联动, 以低门槛营造加多宝好声音更大影响力。

获得奖项Top Digital中国杰出社会化营销大奖

获奖企业Digitas LBi乐必扬

案例Adidas Girls女生特权日复旦活动

Adidas Girls是Adidas定位年轻、时尚、充满活力的女性产品线。为推动该概念的落地, 在复旦大学举办了女生特权日活动。活动由法国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阳狮集团旗下数字营销集团Digitas LBi乐必扬组织策划。

活动前期Digitas LBi乐必扬就通过话题发布、粉丝互动等形式预热并导入“女生特权日”概念。活动当天Digitas LBi乐必扬除了组织Adidas Girls官方微博进行实时直播外, 其亮点内容还在BBS平台进行呈现报道, 并有运动时尚潮人及草根机构意见领袖传播对活动内容转发宣传, 活动之后又在相关视频网站推出活动视频制造出二次传播的内容。

在2 个月的推广时间中, Adidas Girls新浪及腾讯官方微博增加粉丝共7 万, 新浪微博粉丝活跃度长时间保持在99%左右。同时, 品牌还得到31612次互动以及2116911次曝光, 成功打造出Adidas Girls品牌形象。

获得奖项Top Digital中国杰出社会化营销大奖

获奖企业Digitas LBi乐必扬

案例Stride炫迈口香糖社会化营销推广

Stride炫迈无糖口香糖2012 年9月9 日正式登陆中国。2013 年, Stride对快乐男声进行了独家冠名赞助。针对这一节目的受众群体, Digitas LBi乐必扬通过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发起“最炫助威, 持久挑战”为快男人气选手制作加油助威视频的活动, 激发粉丝们发起为偶像加油助威的竞争;通过对每场决赛直播, 对现场发生的热门话题进行快速反应, 发布粉丝喜爱的选手创意微剧 (视频传播) , 让Stride品牌与人气选手、快男官微、粉丝团进行互动, 让节目的受众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Stride的印象。

Digitas LBi乐必扬借助于Buzz Reader网络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微博Impression变化和消费者舆论, 诱导更多消费者参与到品牌相关的网络互动讨论中, 产生有趣的UGC内容, 促使品牌形成二次传播。

获得奖项Top Digital中国杰出移动营销大奖

获奖企业力美科技

案例全新桑塔纳上市社会化营销案例

桑塔纳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汽车车型, 在一代消费者心中留有强烈的印记。2013 年新桑塔纳上市, 力美科技为其做社会化营销推广。

全新桑塔纳目标受众为25 ~ 45岁, 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对此, 力美科技通过精确度高达96%的IP地址库, 选择一二线城市的目标受众进行广告投放, 并根据APP用户特性选择汽车类、金融财经类、娱乐类、游戏类四类APP投放, 有效控制成本, 提高转化。

在外媒投放策略方面, 通过对目标受众消费能力的捕捉, 力美选择中高端小区广告位作为主投媒体, 并提前在全新桑塔纳户外广告 (线下) 中加入二维码, 引导用户扫码后进入活动Landing Page, 以抽奖吸引用户关注、分享至新浪微博实现用户自主传播互动, 确保用户对于品牌的好感度和配合度。

获得奖项Top Digital中国杰出数字营销媒体大奖&创新大奖

获奖企业迈外迪Wiwide

案例新投放平台, 新广告形式

迈外迪是一家提供Wi-Fi平台营销传播服务的公司, 着力于开发、建设全新的互联网Wi-Fi接入平台, 帮助广告主从入口把握终端消费用户。一般来说提供Wi-Fi的场所消费人群都较高端, 如机场、高铁、咖啡厅、银行等。因此, 迈外迪先天拥有最大限度精准到达高端目标用户的条件。并且在机场、银行、高铁等使用Wi-Fi的人群, 往往处于打发时间的状态, 此时提供广告不易引起反感。

捷豹F-TAPE、诺基亚Lumia1020作为经典广告案例, 在短时间广告投放期内, 优选机场和咖啡厅资源进行匹配, 精准锁定白领商务高端人群, 大屏炫酷视觉、创新视频展示能最大限度降低用户反感的广告体验, 在26天的投放期间, 产生平均浏览页面2.87 个、平均停留时长1.32 分钟的效果, 帮助品牌商大大提升了认知度与美誉度。

进化的艺术 篇9

如果进化论能够作为人类进化的解释, 那么作为进化的人类行为, 包括社会行为都作为进化的依据。例如:择偶, 对相貌和身高等对象的形态要求。越优越的组合繁衍优秀体态的可能性会增大。对物质条件的要求能满足抚养后代所需的条件。据国外某机构的预测, 人类随着经济上等原因会导致人类进化史上的可怕景象, 即部分人由于遗传会相貌越来越趋于完美。而另一部分则会越来越丑陋。当然, 我们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 作为社会化的种群, 人类社会也在调控社会的不平等, 从悲观的角度看这种调控只是推迟了这一进程。

艺术活动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行为。也不可避免的有进化的痕迹。这不得不提到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劳动起源说。既艺术审美始于对产生工具的制作;有巫术说、游戏说等。作为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 这些学说均有参考的价值与可能。但艺术起源放之于整个人类的进化历史, 最初的艺术发展于择偶的需求更符合生物进化的历程。因为择偶的生物历程较之于其它几种学说有更为久远的时间跨度。可以追溯到我们称之为人之前的生物阶段。装饰自己、手舞足蹈、发情期的嘶吼、低鸣都是艺术发端的可能。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时期, 艺术服务于宗教和政治, 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宗教与政治提供了个体无法赋予的财富与连续性, 使得有特殊艺术才能的个体能投身于艺术活动并将技能传给后人。文明的发展导致了文明的扩张, 扩张必然带来战争, 其结果是发达的文明逐渐控制了其他周围的文明, 使得自己的文化艺术传播开来, 同时, 新的领地也带来了新的文化艺术。因征服而带来的文化艺术的融合, 类似于生物的繁殖, 雄性和雌性赋予了后代双方的特质。当战争扩展到一定的边界, 贸易促进了艺术在各文明之间的传播。在当下以贸易和市场主导的世界, 依然沿用了后一种交流的方式。但技术的发展早已让这种交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关于艺术的演变形态类似于生物界的物种大爆发。生活于孤岛的生物形态进化变异的速度与程度要小得多。而生活在大陆的生物进化与变异的速度与程度要大得多。艺术形态演变历程经历了人类技术大变革时代, 这种技术变革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缩减了时空的差距。显然其初衷并不是为了经济以外的人类社会活动服务, 但无疑大大促进了艺术的交流。西方的绘画借鉴了一些东方或其他文明的元素, 其传播到全世界的文明与西方在近代的强势不无关系。当战争带来的文明融合达到一定的时候, 贸易与交流接过接力棒继续这一历程。新的艺术形态在文明的冲突与交流中不断发生。

宗教与政治的因素在今天的艺术发展中显得已经不那么重要。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能强烈的感受到它们在艺术领域的垄断性地位。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主导了世界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从来就没有脱离与经济的联系, 只是这种联系在近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的强大而变得更为紧密。艺术家幻想着自己的作品能在市场上高价出售。要获得足够的注意就得标新立异。艺术的新物种在市场的推动下不断产生。优秀的作品就像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样, 能够延续自己被关注的时间。即使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多种其他的诠释, 可以使用更为恰当而温和的词句来描绘这一进程。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市场的选择就是最终的选择, 被市场淘汰的艺术家同样会被艺术史淘汰。这是当下社会被称为商业社会的原因。

后现代艺术试图终结这一类似于生物进化的历程, 让我们回到散乱、传统、边缘、大众。这一姿态的确让我们来思考当前的状况是不是已经超越了某一界限, 因为我们把艺术形态差不多演绎完了, 就像无数次生物历程将最为怪异的生物逐渐淘汰一样。而艺术标榜的创新已经可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 对新奇的追求逐渐归于平淡。但审视历史, 例如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却不为此焦虑。在有限的程式里不断的探索以达到东方哲学的“天人合一”。我们已经创造了这么多的艺术形态。足以为人类在艺术领域的开拓而感到骄傲。后现代的思想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的方向。对文化多样性, 艺术多元化的尊重, 是建立在现代主义狂欢的重要反思。西方主导的现代艺术进程依附于西方在近代的强势已毁灭了这个星球上大多数的艺术存在。思考方式的改变改变了艺术发展进程的形态, 而艺术的发展在当下更依赖于思考而不是试验。艺术的哲学与哲学的艺术变得热门。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 书法等艺术中, 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反映自身的思考与体悟。但我们渐渐迷失在传统的创新中, 这种改变更加突出一种困境。不愿意摆脱传统的外壳, 装入西方新的观念与样式。5000年文明的伟大, 不在其表面的样式, 而是其内在的思考方式和看待自然的方式。将中国文化内在的精神赋予到任何材质与艺术形式所呈现的都是中国的文化。

艺术的进化, 既包括样式的融合, 也包括精神文化的融合。我们更愿意看到艺术进化的结果带来更为多元化的艺术存在而不是相反。我们有必要保护文明的多样性, 这是艺术进化的源泉与动力。文明的多样性能缓解我们对现状及将来的担忧。

摘要:事物的形成都具有非单一的成因, 当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对其下定义就变得尤为困难。艺术当然成为当前最难以下定义的人类活动。艺术起源在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种时空的跨越让其产生的原因早以被忘却。艺术的起源如同生物的起源一般, 留给我们的只能是猜想, 推断。人类的发展让交流变得频繁, 艺术的相互借鉴让这种本已复杂的局面变得无法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也许能让我们来讨论艺术是否在进化?多样性的艺术现状与生物进化产生的多样性是否有相似之处这样的课题。

关键词:进化,艺术,多样性,文明

参考文献

[1]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

[2]薛晓源、李惠斌主编.《当代西方学术前沿研究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著《视觉的文化奇观》[M].吴琼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刘勇谋著.《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5]丹纳著.《艺术哲学》[M].彭笑远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

[6]阿瑟·丹托著。《艺术的终结》[M].欧阳英翻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7]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视觉文化》[M].郭红兵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8]爱德华·路希·史密斯《二十世纪视觉艺术》[M].彭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7。

略论媒介的进化 篇10

媒介在进化, 问题是, 它怎样进化?它将进化成什么样子?

一、技术推进的进化

互联网如同一个生命体, 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同时, 又形成一个自我的内在环境。在初创阶段, 其内在环境, 由电子邮件、itunes播放器、留言板、聊天室等构成, 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等旧的媒介处于外部, 目前, 所有所谓旧媒介已经完全融入网络, 并与新媒介结合, 生成博客网、维基网、“第二人生”、聚友网、脸谱网、播客网、掘客网、优视网、微博网等更新一级的媒介, 这些次生的新媒介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旧媒介的影子, 电视台和电台的音频和视频直播网, 报纸和杂志的门户网, 新闻记者以及评论员个人的微博甚至纸媒的新闻门户网站也进行了视频的加载。可以说, 新旧媒介共生共荣, 已成为互联网这一生命体的内在环境的构成要素。

媒介在不断地进化,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使这一进化呈加速度展现, 形成了一个自我完成的媒介生态系统, 这一进化表现为“涌现”现象。不断创新的新技术形成的潜流, 各种媒介样式被其裹挟, 如同地壳下的岩浆, 在资本的带动下奔涌着, 寻找着火山口, 喷薄而出。

由个人化的技术运用, 到社会化的传播运用, 由点到面再到群, 网络媒体的成长性, 总有一天会通过一个口, 喷涌而出, 而在此过程中, 传播作用会不断被加固, 从载体角度来看, 媒介会不断被优化, 从竹简到帛, 再到纸, 下一步可能是光。

二、生存法则渐渐形成

类似于自然界的生物系统, 媒介系统也具有生态性, 作为旧媒介, 以及旧媒介的补充者———新媒介, 它们共生共存并共同进化, 新陈代谢在这个系统中不断发生。它们彼此作为对手, 同时又成为互相存在的外部条件。

生存手段决定生存环境和生存法则。新媒介是以跨界和杂糅为特点的, 门户网杂糅了报纸、电视、电台, 将其内容抽出, 拼装出视频、博客、播客等新平台, 而博客和微博, 是将这些拼装, 跨界化、碎片化, 形成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样的生存手段, 决定了共同进化成为媒介生态的生存法则。

新闻网站在创建之初, 是靠摘抄报纸生存的。其后, 报纸又大量摘抄已经成熟的新闻网站, 而如今报纸不断的与网络结合, 以寻求一种新的转型, 从寄生到结盟, 在这个系统内部, 各个媒介之间, 如同生物界中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 频繁的交流, 或对立或共生, 从而推动整个生态体发展。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这样形容道:“双方既是在博弈, 又是在进行某种类型的共同进化。”他认为这个由机器和信息树形成的“世界”将形成另一种文明, 并称其为即将到来的新生物文明。

凯文·凯利认为, 20世纪90年代, 大企业之间的结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网络产业当中———是世界经济日益增长的共同进化的又一个侧面。与其吃掉对手或与之竞争, 不如结成同盟———共生共栖。他的观点在今天仍然生效, 由于网络的推动, 这个时代极其迅速地表现出它的开放性, 微软与诺基亚, 谷歌与摩托罗拉, 这些大象的结盟目前还看不出结果, 但至少已经印证了这句话:“开放者赢, 中央控制者输”。

三、传播永不改变

电影《骇客帝国》中的母体类似于凯文·凯利所设想的新生物文明, 它看不见摸不到, 然而又确实存在着。它的存在是稳定的, 但这种稳定是由“持续的误差所保证的一种永久临跌状态”。

未来, 作为传统媒介的纸媒与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媒介之间的存在关系, 就是这样的, 共生共栖, 共同进化, 甚至合为一体, 但这并意味着新的可以取代旧的。广播和电视诞生后, 纸媒危机论曾一度甚嚣尘上,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 三者仍然和平共处。由此看来, 纸媒危机论是就事论事。一项调查显示: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取代了61.1%的闹钟、52.3%的GPS、44.3%的数码相机、41.6%的记事本、40.3%的固定电话、37.6%的MP3播放器、34.2%视频摄像头、28.2%报纸、27.5%收音机、24.2%桌面/笔记本电脑、20.8%游戏设备、20.1%书籍。如此说来, 在新技术面前, 一切媒介 (广义) 都面临危机?瑞典根椐最新技术设计出一种电子纸移动设备, 这一设备的整个界面没有任何的按键, 而是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子纸, 界面感觉有点类似于印刷品和海报, 可以折叠且方便携带, 它除了具有手机功能外, 还包括更多的互动功能, 包括感受温度、触觉, 反馈、光、气流等。很难说, 不远的将来, 这种设备是否可以取代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那么为这种设备提供内容的企业会是谁?是报社?电视台?还是网络公司?都是, 又都不是。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传播是人类的本能, 与生俱来并永不改变。眼需要看, 耳需要听, 只要有物的流通, 有信息的流动, 有政治的表达, 一句话, 只要人类的欲望还在, 传播就不会消失, 改变的只能是载体。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不再以年月计, 而是以天、以小时甚至以分秒计, 未来的媒介承载硬件很可能就是一束光。技术可以改变载体, 内容永远为王。作为提供商的报社, 真正消失的可能是印刷厂和发行站。碎片化、即时化、个性化, 甚至无主题化, 摆在纸媒面前的新课题将会越来越多, 但只要传播观念在更新, 去设计、拆分、打包新闻内容, 以适应新的载体, 找到面向未来的内核。

在如潮的信息中, 关键是观念的创新, 传播观念的创新。■

上一篇:流通现状下一篇:彝族民间幽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