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的互联网进化(精选5篇)
金融业的互联网进化 篇1
经历过新经济时期的繁荣之后,从2007年开始,美国出现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创,世界经济也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但是,我们却对美国的次贷危机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短期的低谷并不能解释美国长期以来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可以放心的对美国从大危机到新经济的金融政策进行反思和回顾,并进行客观的分析,以期对美国长期以来的金融调控机制和金融可持续发展过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美国金融调控机制的显著特征
即使有了金融调控的成功经验,又能借助信息网络有效揽控机制,但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发展状况表明,美国也无法完全掌控金融变化形势。有限理性是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市场在金融调控和金融活动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市场对对方和自己在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得益情况并非完全清楚,而且对对方博弈策略的选择过程也不是完全清楚。博弈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采取某种博弈决策的依据完全来自于对当期博弈的了解以及过往的博弈经验。具体地讲,也就是美国政府在做出监管与否的决策时,并不完全清楚当下金融市场具体的状况(也许会有很多学者不认可这一点。但是,如果仔细看看2004-2006年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情况,就会发现2年时间内,美联储对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达到17次之多。这说明:如果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情况了如指掌,又何必在两年内连续17次将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从1.0一直上调至5.25)。美国政府在做出决策之前,会对金融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期获得足够的信息,但是尽管如此,信息仍然是不完全的或不对称的。美国政府的监管与否,力度如何,何种方式的博弈策略的选择只能依靠本身对博弈对方以及自身的信息的有限掌握和对过往博弈信息的综合。除此之外,由于经济世界的普遍联系性,美国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也会遇到更多的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某些利益集团的个人利益等。
这对作为美国政府博弈方的对手美国金融市场要做出某种有关金融创新的决策就更加复杂。首先,金融市场不像政府是一个机构,拥有共同的意志。金融市场能够作为一个博弈方参加到博弈中来更多地要取决于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原则——“看不见的手”。如果没有这个原则,金融市场只能是一盘散沙。参与金融市场的各个经济单位虽然不是完全理性人,但却都是经济人。正因为各经济单位对经济利润的追求,才使得“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原则能够发挥作用,金融市场才能够作为一个博弈方参与到博弈中来,金融市场作为博弈方才能够拥有共同的博弈决策偏好。和美国政府相比,美国金融市场作为博弈方参与博弈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博弈方群体庞大,各微观经济单位的理性程度、偏好方式、决策目标都不尽相同。这样一个博弈组合方的整体决策的选择将非常困难。其次,和美国政府相比,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博弈方进行策略选择的时候,对博弈信息的掌握有着天壤之别。金融市场上的微观群体在做出决策之前不可能对整个美国金融情况做系统的调查,只能通过自身当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有限的理性分析而获得相对有限的博弈信息。通常情况下,主要还是对市场上的大群体或者某些垄断者的模仿。最后,金融市场上的微观群体本身就有强弱之分,它们所要面临的不是同一个美国政府机构机制,因为美国政府的某些措施偏好会根据它们的实力大小而有所不同。这就使得金融市场上的小群体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加“迷茫”。
在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新经济奇迹得以形成的众多原因中,美国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即是美国独有的优势之一。在以高新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中,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的制度创新,在美国由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理论界以及业界针对当前美国所爆发的危机来寻找危机内部的成因,他们所总结的原因涉及美国经济与金融的各个方面。学者们在对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的讨论中,达到一个共识:危机的根源在于忽略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泛滥。由于金融创新似乎成为一柄“双刃剑”,以往的金融创新理论已经对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详尽的论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金融监管的力度大小及方向就是美国金融调控的实质。根据美国长期以来的金融调控体现出来的特征,我们将美国的金融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大危机之前的自由放任发展阶段、大危机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分业经营阶段、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金融创新阶段、以及随后的金融危机阶段。这四个阶段的特点可以简单的描述为:监管少、创新少;监管强、创新弱;监管强、创新强;监管弱、创新强。
二、美国金融调控机制的进化博弈模型建立
美国金融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通过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相互博弈来完成的,政府在这个动态博弈中主导了金融监管,而市场主导了金融创新。很明显这是一个双人博弈,博弈方1为市场,而博弈方2为政府,而有着两个博弈方分别所主导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则为该博弈的两个可选策略,并且该博弈不是只进行一次就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美国政府存在,这个博弈将无限地进行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博弈还是一个完美且完全动态博弈。
在本文所要构建的博弈模型中假设的是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也非常合乎现实。有限理性意味着博弈方往往不会一开始就找到最优的策略,会在博弈过程中学习博弈,必须通过试错寻找较好的策略。有限理性也意味着一般至少有部分博弈方不会采取完全理性博弈的均衡策略,意味着均衡是不断调整和改进而不是一次选择的结果,而且即使达到了均衡也可能再次偏离。按照这个思路,人们可以很容易理解美国的金融发展已经经历的4个阶段中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优势地位的反复。
既然是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分析美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博弈,那么就必须引入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模型。现将美国金融发展的4个阶段,按照各自的特征归入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对于一个博弈而言,最重要的是这个博弈的得益。同样一个博弈,各博弈方得益不同将直接改变博弈的最终均衡策略。因此,可以美国从1947年到2007年的金融年产出的相关数据的某些特征来度量各个不同时期的博弈方1与博弈方2的不同策略的得益。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使得金融市场能够稳定的发展。因此,如果一个金融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波动性比较大,我们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金融监管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金融监管的得益小,反之亦然。
注:表中各时期所对应的创新、不创新、监管、不监管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力度而言。
一个国家的金融创新如果非常活跃,那么它的直接效果就是该国的金融产出比重增大。因此,如果一个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金融产出在GDP中的份额增大,结论就是:金融创新效果显著,金融创新的得益大,反之亦然。现将美国金融发展的4个时期金融年产出占GDP份额年均增长额权重作为各个时期的金融创新得益,将美国金融发展的4个时期的金融年产出占GDP份额的方差均值倒数的权重作为各个时期的金融监管的得益,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表中各数据参照IMF金融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据的可得到性和统计口径的不同,我们的数据选取是从1947 -2007年,但是并不会对我们的分析产生大的影响(由于大危机之前的美国金融市场的特征是监管少、创新少,因此我们假设其得益为0)。表2中给出的分析只包含了大危机之后到70年代末的分业经营阶段、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金融创新阶段、以及随后的金融危机阶段。根据表2 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博弈的得益矩阵,如表3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表2数据计算得出。
根据博弈的得益矩阵,通过最基本的划线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博弈中只有一个纳什均衡策略,并且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如果是在两个完全理性的博弈方之间进行这个博弈,那么该博弈的均衡策略就应该是(监管,创新)。现在我们分析的是美国政府与金融市场之间的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博弈。美国政府和金融市场主体的有限理性意味着博弈方没有追求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能力和坚持这种策略的信心,因此博弈结果往往不是上述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假设在博弈方1位置博弈群体中,采取“创新”策略的偏好为X,那么采取“不创新”策略的偏好为1-X;同时,假设在博弈方2位置博弈群体中,采取“监管”策略的偏好为Y,那么采取“不监管”策略的偏好为1-Y。这样在博弈方1位置博弈的“创新”、“不创新”两类博弈方的期望得益U1Y、U1N和群体平均得益U1分别为:
U1Y = Y*0.56233 + (1-Y)*(-0.01822) =0.58055*Y-0.01822
U1N=Y*0.13904 + (1-Y)*0=0.13904* Y
U1=X*U1Y + (1-X)* U1N =0.12466*X*Y-0.01822*X+0.45589*Y
在博弈方2位置博弈的“监管”、“不监管”两类博弈方的期望得益U2Y、U2N和群体平均得益U2分别为:
U2Y =X*0.45166 + (1-X)*(0.40930) =0.04236*X+0.40930
U2N =X*0.45589 + (1-X)*0 = 0.45589*X
U2 = Y*U2Y + (1-Y)* U2N =-0.41353*X*Y+0.45589*X+0.40930*Y
现在分别对两个博弈方群体进行进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得到在博弈方1位置博弈的博弈方偏好类型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
dx/dt=X*[ U1Y- U1]
=0.12466*X*Y-0.12466*X*X*Y+0.01822*X*X-0.01822*X
=X*(1-X)*[0.44151*Y-0.01822]
=0.44151X*(1-X)*[Y-0.04127]
≈ 0.44151X*(1-X)*[Y-0]
在博弈方2位置博弈的博弈方偏好类型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
dy/dt= Y*[ U2Y- U2]
=-0.41353*X*Y+0.41353*X*Y*Y-0.40930*Y*Y+0.40930*Y
=Y*(1-Y)*[0.40930-0.41353*X]
=0.41353Y*(1-Y)*[0.98977-X]
≈0.41353Y*(1-Y)*[1-X]
首先对博弈方1位置博弈群体的复制动态方程作一些分析。根据该动态方程,如果Y=0,则dx/dt始终为0,这意味着所有X水平都是稳定状态;如果Y≠0,则X=0和X=1是两个稳定状态,其中Y>0(Y不可能小于0)时,X=1是ESS,如图1所示。
同样,对博弈方2位置博弈群体的复制动态方程作一些分析。根据该动态方程,如果X=1,则dY/dt始终为0,这意味着所有Y水平都是稳定状态;如果X≠1,则Y=0和Y=1是两个稳定状态,其中X<1时(X不可能大于1),Y=1是ESS,如图2所示。
进一步可以把上述两个群体偏好类型比例变化复制动态的关系,在以两个比例为坐标的坐标平面图上表示出来,如图3所示。
根据图3中所反映的复制动态和稳定性,不难看出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ESS)有O(0,0)和A(1,1)两点,其他所有点都不是复制动态中收敛和具有抗扰动的稳定状态。从图3可以看出X和Y在进化博弈的过程中,最终将会收敛于两点:O与A点,O点是个很特殊的点,X与Y在这点都等于0。在这些博弈中,含义就是两个群个体通过长时间的进化和学习,最终会有可能偏好于不进行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只要一开始博弈就完完全全落在这个点,那么从理论上讲,这种不创新也不监管策略是有可能的。不过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至于两群体复制动态的另一个收敛点A点,它包含了非常重要的经济含义:只要一开始博弈双方的策略偏好不落在O点,那么经过复杂的学习、调整和进化后,最终博弈的双方的博弈策略偏好终将落在A点。也就是说,只要通过长期的进化、调整和学习,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市场最终将完全偏好于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如果把博弈方群体的策略偏好理解成博弈方的策略行为强度的话,模型最终给出的ESS均衡解就是强创新与强监管。这与完全理性条件下博弈的子博弈纳什均衡完全一致,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有限理性的美国政府与美国金融市场通过学习是能够掌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策略的。
三、美国金融调控机制的ESS分析
(一)动态周期性分析
在建立模型进行分析的一开始,本文就已经考虑到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市场的有限理性。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市场对对方和自己在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的得益情况并非完全清楚,而且对对方博弈策略的选择过程也不是完全清楚。博弈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采取某种博弈决策的依据完全来自于对当期博弈的了解以及过往的博弈经验。
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进化博弈中的每一个博弈方的策略偏好的不同(注意是方向的不同,而不是强弱的不同)主要根据还是对手的策略偏好。如果美国政府采取的策略偏好是强监管,那么金融市场的策略偏好在一开始将是不创新,而后会对博弈进行学习。之所以后来策略偏好会变化成创新,原因在于当金融市场进行学习博弈的时候,美国政府也在学习博弈。精炼地讲,一个博弈方的策略偏好的变化是博弈中另一博弈方的反应函数。正因为这样才会有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到之后的金融分业经营时期,再到新经济时期的结束,最后到次贷危机的爆发。各个时期在历史上的出现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是美国政府与美国金融市场进行博弈的必然。
从图4中可以看出博弈决策过程的周期性,当所有的策略组合轨迹都出现在45°角的左上方时,紧跟着出现的是一段45°角右下方的策略组合轨迹。并且,它们的变化方向始终不变,都是朝着ESS稳定策略的方向运动。在图中我们会发现会有很多的波峰和波谷出现。每一个波峰或者波谷的出现代表着美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繁荣或者衰落,美国经济大危机、新经济时期的到来以及目前次贷危机的爆发都是图4中的某些个波峰与波谷。它们是美国政府金融调控出现重大方向性调整的分界点。
(二)波动进化性分析
这种动态波动趋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时期的波动从长时期来看将会逐渐趋于平缓,最终达到ESS组合,这就是所谓的进化。正如前面我们的模型推导出来的结果一样,最终将收敛于A点。作为博弈方的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市场能够像生物一样进行进化的关键原因在于作为博弈方的它们具有学习的能力。但是,它们的学习也只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因此注定博弈的过程将无限延续下去(针对短期而言,是无限的。针对长期而言,是有限的)。而在整个博弈过程中,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并不是无迹可循。
如图4所示,有限理性的博弈双方的策略组沿着途中的曲线运行。在开始阶段,轨迹的振幅相对比较大,这意味着博弈方的行为理性相对不充分。美国政府所主导的金融监管的力度,也就是金融调控的力度变化幅度非常大,而美国金融市场说主导的金融创新的力度的变化也非常大。当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发生时,美国政府从危机中意识到应该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在当时的条件下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监管调控。在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金融市场面对严格监管了近60年的金融环境逐步采取了金融创新的策略,并且创新力度空前。这些都揭示了图4中的博弈方策略组合轨迹的振幅。
但是,并不是整个博弈过程中的各个博弈周期中的博弈方策略组和轨迹的振幅都是按照一样的幅度进行下去的。在经过前面周期的博弈之后,博弈方都对博弈过程进行了学习。之后的博弈方策略组合轨迹的振幅会逐渐变小。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发生后,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的力度和美国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调控力度相比,虽然力度空前,但是还是比不上30年代后的金融监管力度的。
人们已经清楚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博弈与完全理性条件下的博弈之间的区别,在于当有限理性博弈双方的策略组合与ESS组合一致时,有限理性的博弈方会由于各种原因改变自身的策略,从而使得博弈双方的策略组合又一次离开ESS组合。从图4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图4中,不同周期的博弈中,博弈双方的策略偏好都曾收敛与(1,1),也就是(强创新,强监管)的ESS组合,但是随后美国政府与美国金融市场的决策都离开了这个完全理性的均衡策略组合。在短期中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限理性的博弈方需要学习博弈。但是,当博弈的过程足够长,博弈方将达到ESS组合,并不再离开它。
四、结论
在美国金融调控进化机制中,美国政府和美国金融市场,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博弈对手的博弈策略采取反应;并且在每个博弈周期中都会学习博弈对手,从而在面对下一次博弈的时候能够采取更优的决策。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是采取更优的金融调控,从而使得美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加的平稳,波动性更小。美国政府的金融调控进化机制是美国金融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美国正在经历大危机以来最为严厉的一次金融危机。学术界、金融界以及政界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前景感到悲观,甚至对资本主义的信心也开始动摇。本文认为大可不必这样悲观,原因在于美国政府的金融调控进化机制的存在。美国金融市场次序必将更加的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必将更加合理,金融企业必将更加理性。
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完善,金融市场次序得到了合理的整顿。但是,有太多的例证可以说明中国的金融企业表现得还不够理性,中国政府对金融的调控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中国的金融市场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充分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带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必将使得金融安全存在各种隐患和风险。要想规避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需要中国政府所主导的有效金融调控。中国政府和中国金融市场在金融调控博弈中同样需要学习才能够进化,使得中国金融得到更优的发展,最终达到博弈的ESS策略组合,形成中国自身的金融调控进化机制。
金融业的互联网进化 篇2
计算机编程语言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永恒话题。
移动互联网EMBA总裁班分享Facebook 的工程师路易斯(Louis Brandy)和他的同事们在过去两年里重新打造了垃圾信息清除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从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中移除掉恶意的、有攻击性的或是其他不受欢迎的信息。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全球有超过 15 亿用户在 Facebook 上发布信息——为了搞定这个问题,路易斯和团队做出了一个不寻常的选择:他们使用了一种被称为 Haskell 的编程语言。
Haskell 90 年代初,由学术人员组成的某个委员会发明了 Haskell,将其作为一种语言设计上的试验,许多年之后,Haskell 仍旧处在主流编程语言之外的状态。在互联网最大的软件代码平台之一 GitHub 上面,Haskell 位列最受欢迎编程语言的第 23 位。即便如此,Facebook 仍旧选择这种语言用来设计其庞大复杂的反垃圾信息系统。笔者在 Facebook 位于加州 Menlo Park 的总部采访了路易斯,试图理解这个技术选择从整体来看对于程序语言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可能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幼稚,但是针对一种程序语言某些优点优于另一种语言的直接讨论,都不可避免地会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尖刻,尤其是还会涉及到一个更广泛的软件开发者社区。程序员决定使用某个编程语言基于一系列的技术原因,但是同样也有个人因素在内——两种原因又互相联系。如果笔者的采访对象过于称赞 Haskell ——或是过分批评——那么有许多人会叫喊这不公平。他们很可能无论如何都会这么做。
路易斯是这么说的,他认为 Haskell 非常适合处理 Facebook 上的垃圾信息,因为这种语言在同时处理许多不同的任务时,非常高效——而且能够让工程师可以随时对这些计算任务进行编程。Facebook 这个社交网络实在是庞大了,垃圾消息的发送者变幻方法的速度很快,Facebook 的反垃圾引擎需要一边设计完善,一边能够正常运作,而且要快。“延迟是最关键的,我们希望能够马上阻止垃圾消息的攻击,”他说道,“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检查,Haskell 在这一点上很有帮助。”
移动互联网EMBA总裁班分享前瞻
如果我们认为 Facebook、Google 和 Amazon 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话——也就是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许多其他在线服务也将会遇到这几家公司现在遇到的问题——Facebook 的 Haskell 项目无疑为整个程序开发领域指出了一个方向。这并不意味着 Haskell 在未来几年会大量普及,因为 Haskell 和传统编程语言相比差异太大,经常有程序员用起来有问题;毫无疑问,这一点将会阻碍广泛普及。但是 Facebook 的工作标志着,其他编程语言将会向 Haskell 的大方向上靠拢。
一些新的程序语言已经在这样做了。Google Go 和 Mozilla 的 Rust 能够让开发者设计大规模并行代码,迅速搭建项目。一些编程项目也在为其他语言设计类似 Haskell 的软件库,比如“反应式”(reactive)的编程项目 RxJava。
对于一些程序员来说,像 Go 和 Rust 这样的编程语言并不像 Haskell 那么高效,但是它们更容易学习。而且 Go 和 Rust 至少也在贯彻 Haskell 社区过去 25 年来始终坚持的理念。“Haskell 推进了许多程序语言的发展,”资深程序员 Mathias Biilmann 这样认为,“我想未来也会继续如此。”
纯函数式(purely functional)Biilmann 在旧金山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为网站设计软件。有一次,他在设计一个能够让用户打开网站时自动调整图像大小的工具,发现 Haskell 是最理想的编程语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并发运行程序的时候效率非常高。在一个互联网站点为如此多用户完成如此多不同任务的世界,Haskell 的这个特性非常有价值。“你会收到特别多的图像缩放请求,”Biilmann 介绍说,“必需要能够处理许多并发链接才行。”
Haskell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是一种“纯函数式程序语言”。从本质上来讲,开发者基于一系列函数功能设计程序,每一个函数都能够独立于其他来运行。也就是说,你能够用任何需要的方式执行计算,而不需要依序运行程序。
这样做会改进速度,也能帮助开发者想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大部分编程语言是,你要写:‘首先,做这个。之后,再做那个,’”他解释说,“一旦你用上百个线程同时来做这件事的时候,人类就很难弄清楚到底在发生什么,程序执行的先后顺序又是什么。”
随时编码
这些基本的语言特性正是 Haskell 吸引 Facebook 的地方,后者需要一种程序语言来帮助工程师编写“规则”,判断网站上的垃圾信息。判断垃圾信息需要从来自 Facebook 庞大计算中心中的大量机器提取数据,Haskell 提供了一种快速实现的方式。“在 Haskell 里,同时运行两个函数是很安全的,你知道不会有任何副作用。可对于大部分程序语言来说就不行了,”路易斯说,“Haskell 能够让你将看起来依序排列的代码提出,同时运行他们。”
移动互联网EMBA总裁班分享不仅如此,Facebook 的工程师还可以在不必担心代码将如何运行的情况下去编写“规则”。“我们希望从并发的状态中抽象出来,”Haskell 大师 Simon Marlow 介绍说,“尽管并行处理对于效率很重要,我们却不希望写反垃圾系统的工程师去担心这一点。Haskell 很擅长抽象化。”
nstagram 也使用 Facebook 的系统处理垃圾信息,该公司的工程师介绍,在遭受垃圾信息攻击的时候会随时编写规则,“如果我们使用的是纯函数式的编程语言,完全没有副作用,那么就能更快做出行动。”
对于更大范围的程序世界来说,这一点也很重要。现代互联网服务一定要快速进化,不仅是为了服务不断扩大、变化的用户群,而且要保持竞争状态。
“不是坏事”
现状是:Biilmann 已经不再用 Haskell 了。Haskell 并非完全实用。使用该编程语言的人不够多,而且很难改变这一点。“Haskell 就像一个来自未来的程序语言,但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Biilmann 说道,“它解决了所有声称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它太过与众不同,不可能成为通用语言。” 如今,在设计需要并发性能的服务时,Biilmann 更倾向于使用 Go 或者 Rust。他说这两种语言不如 Haskell 强大,但是发展方向是对的。而且对于主流程序员来说更适合。“如果今天我要重写图像缩放器的话,很可能会用 Go,”他这样说,“Go 解决了 80% 的问题,而且基本上没有学习曲线。”
移动互联网EMBA总裁班分享在 Facebook,路易斯承认 Haskell 的并行计算风格并不适用于所有任务,而且对于一些程序员来说,学起来很困难。但是他很有信心,未来几年这项技术会变得更加重要。“这种技术肯定有潜力,”他说,“每家公司基本上都在写类似的代码。你必须这么做。你会看到许多程序语言出现,感觉和它一样,在底层机制上。”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进化及风控 篇3
目前,除银行外,一些电子商务公司或P2P公司纷纷介入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也经历多轮进化来到3.0时代,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当此之际,研究供应链金融的起源、模式与发展,是构建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和风险管控的应急之需。
供应链金融起源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等金融企业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由此进行担保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存货、应收款等抵押或质押,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贷款,并通过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或服务,降低贷款风险的间接资金融通。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贷款服务,对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管理或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本息能够回收。
供应链金融源起于银行在争夺优势企业贷款资源进入饱和状态后,为了继续扩大银行贷款规模与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关系,协助解决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型企业融资,向银行申请或银行创造的基于供应链管理与风险控制的贷款模式。供应链理论发展及20世纪70年代中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发展与80年代末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信息技术发展,使供应链管理与控制成为可能,供应链金融才得以大力发展。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金融模式,按照提供抵押物的不同,分为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保税仓融资模式(也称“厂商银”)。按照提供贷款主体方不同,分为物流商主导、综合企业集团主导及银行主导三种模式。物流商主导与企业集团主导都是由物流商或企业集团控股的金融部门实施。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进化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起步自银行始。2003年平安银行率先提出“1+N”模式,形成供应链金融最原始的1.0时代。“1+N”模式中的“1”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N”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后,多家银行相继跟进,并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中国银行的“融货达”、“融信达”、“TSU”、“供应商融资项目”,兴业银行“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2012年,平安银行又发布了其供应链金融2.0版本,媒体称之为供应链金融2.0时代,即银行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提供线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较之线下供应链融资方案,供应链金融2.0的核心优势是银行、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协同与多方信息的可视化。
2014年7月10日,平安银行在深圳推出橙e平台,将线上供应链金融全面升级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集成服务,媒体称之为供应链金融3.0时代,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也称“N+N”模式(N个核心企业与N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除银行外,其他企业从2013年开始也纷纷突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其中,有电子商务企业,如京东白条、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有P2P企业转型;有行业门户网站转型,如上海钢联、365网;有部分上市公司及部分供应链管理软件提供商等。除了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好外,其他企业仍在尝试,处于概念或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除了银行、电子商务企业做了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外,由于我国信用环境、供应链稳定性、供应链信息系统管理、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及银行偏好不动产抵押的风险控制意识,供应链金融发展并不理想,未能真正实现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2.0版本及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对电子商务平台商家或消费者提供的贷款,都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预示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开始出现,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仍属间接融资,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无实质差别。
笔者将这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定义为狭义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提供间接融资,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控制风险的金融业务。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狭义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更注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创建供应链或将成熟的供应链引入到电子商务平台;风险控制强调大数据、云计算,不关注仓单、存货或应收、预收款抵押。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长期以来,传统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中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企业及担保。如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即制造商实力不强,销售或资产规模不大,财务状况不良好,即使有核心企业或核心企业愿意提供担保,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都不会提供融资。
二是动产抵押或应收/预付款质押。传统供应链金融强调,取得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必须提供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接受的仓单、存货、应收款或预付款抵押或质押,否则,即使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实力强大,在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都不会获得融资。2015年10月8日,华为、中兴一级供应商深圳福昌电子因欠款人民币2.7亿元宣布破产即是此情况。
三是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跟踪。即使供应链各企业采用了ERP软件,但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链企业ERP系统及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统未联网,因此,在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后,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派人了解与跟踪该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确保不出现异常,确保融出的资金安全。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实施风险管控:
首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替代抵押或质押。京东为什么能为它的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提供贷款(或赊销),原因就是它的后台可统计、分析该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与还款能力。
其次,使用虚拟货币。发展虚拟经济要使用虚拟货币,2009年1月诞生的比特币,使虚拟货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供B2B2C的电子商务平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闭循环,在该闭循环中使用虚拟货币,可防止互联网金融的道德风险,减少资金挪用、侵占或转移的风险。
万达加速互联网进化 篇4
没有人不羡慕万达的线下流量。2014年,除去酒店和旅游度假区,仅万达广场的客流就有16亿多,预计2020年将超60亿。而中国的人口也不过13亿。体验式消费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如果适当加乘互联网,万达的能量也许会被几何式放大。
王健林本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离互联网那么远——接近他的人士告知,他也用微信,当不理解订阅号上关于“O2O”的内容时,他会立刻叫来下属当面问清楚。
5月1日,王健林再次成为亚洲首富,超越李嘉诚、马云。此时的他无法感到轻松,因为他正主导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进行第四次转型,也许是万达历史上最难的一次。
在此前的三次转型中,从地方转向全国,从住宅转向商业地产,从单一房地产转向综合型企业,王健林一砖一瓦地建造起了这个千亿级别的房地产帝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与其说是第四次转型,不如说更像是万达的“自我革命”,要去房地产化,从房地产转向服务业。这其中,看起来最为棘手的一部分,就是万达的O2O融合实验。
而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万达帝国,如何玩转这一盘O2O大棋?
万达此次转型,极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去房地产化,做轻资产,然而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却是逆势扩张。
2014年12月23日,万达商业地产香港上市首日遭到破发,这说明了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不足。外界对于万达加速下沉的猜测不断。
“房地产行业这次的拐点不再是’V’型而是长长的’L’型,”王健林多次在公开演讲时也并不讳言,“中国房地产躺着都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他意识到,万达重资产模式负债率高的弊端将不断显现,发展速度将放缓。
为了对抗经济周期,万达要逐渐改变此前“以售养租”的商业模式,转而靠与投资方的净租金收益中分成盈利。这就是其轻资产模式。
今年1月14日,万达商业地产与四家投资机构签署协议,后者出资240亿元人民币,建设约20座万达广场。王健林解释,这种模式是准金融投资行为,在合作中,万达只做开发管理与运营,并参与租金分成。
在他的规划中,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三分之二的净利润将来自租金,那时它就不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将完全实现轻资产。
随后,轻资产化的万达像细胞分裂般开始了逆势扩张。
万达目前已开业109个广场,在中国地图上,红色的小点看起来已经占据了一半,但在王健林看来,这个量级对于13多亿人口的中国市场还远远不够。
“万达的最高目标是一年开100个万达广场。”他的目标如同他的军人作风般强悍,“进入别人都不敢去的三四线城市,把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全覆盖,占领所有物理市场空间。”
在他看来,三四线城市的投资租金回报率高于一二线城市,此外还将产生其他的边际效应。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万达将去房地产化,转型为高科技服务型公司。图/IC
北京房地产学会副会长董藩则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这恰恰是风险所在。他与王健林是老友,还打算发短信聊一下这件事情。“不仅是租金,万达更大的回报是在增值上,将这两部分回报加在一起,三四线城市的增值幅度还是明显低于一二线城市。”他还补充,“三四线城市人口是外流的,长期的增长性不行。”而从长期来看,他担心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会对万达造成影响。
然而王健林有着自己的逻辑:当万达广场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市、地级市及主要县城,万达的年消费人次将会突破百亿,覆盖七至八亿人口。这意味着,万达将掌握中国主要消费人口的全部消费数据,包括购物、文化、娱乐及餐饮。
王健林要基于O2O、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再造一个“看不见的万达”。
“万达玩互联网并无优势。”几位分析人士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一位移动互联网O2O观察人士说,“仅就目前而言,(万达)怎么和淘宝、天猫、京东这些线上购物平台竞争?如果说O2O,现在布局最强的是美团、58同城;大数据更是遥远,目前真正利用大数据变现的,Facebook算一个。”他认为,万达具体怎么做,拿什么做,仍然需要考虑。
原有的商业体系正在被改变。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增长33.2%,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而百货店只增长4.1%,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购物中心虽增长7.7%,但比上年放缓4.5个百分点。
从2007年5月成立以来,被王寄予厚望的万达百货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2月底,青岛的两个万达百货正式闭店。最近,万达更是计划将经营不佳的三四线城市的部分万达广场内的万达百货关闭,腾出空间来重新引入餐饮、体验式业态等吸引人气的商铺,涉及关闭调整的万达百货约10家。
2012年12月,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王健林与马云曾有过轰动一时的“一亿赌约”——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
事实上,在亿元赌局之后三天,万达抛出了万人招聘计划,高调进军电商。2013年12月,定位为万达广场O2O智能电子商务平台的万汇网上线运营。不过,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万汇网却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同时,自2012年5月组建以来,万达电商的动荡就一直如影相随。到2014年中旬时,前万达电商COO刘思军、马海平、COO龚义涛等一批核心高管已先后离职。
很多人都还记得龚义涛离职后接受采访的那段话:“在万达,通常先是用PPT的模式向领导请示汇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批准才能做。我们互联网企业出身的人没有这个习惯,我们的思维是发散型—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而公司的管理上,互联网企业是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极少有类似行政命令的情况。”
2014年8月,万达另起炉灶,牵手腾讯与百度,成立万达电商公司,计划5年投资200亿元,打造全球最大O2O电商公司。“腾百万”联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飞凡网。
飞凡网与此前的万汇网相似,主要目的都是为线下带去流量,并不在网上直接进行实物销售。
在沈阳举办的绿公司年会上,马云曾笑万达、腾讯、百度在电商领域的合作是“凑拢班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分析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三大巨头联手是典型的“抱团式O2O模式。”她说,“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股权15%。万达控股比例过大,平台思维依旧是万达的思维。”
但这可能并不只是万达一家传统企业遇到的问题。
苏宁是较早实施O2O模式的传统企业,但并未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因此在这一领域的大量投入导致整体利润的下滑,操作实践也并不顺利。
在百货业,银泰也早已开始试水O2O,从最初搭建的银泰网宣告失败,到与阿里巴巴联姻。2014年3月底,阿里巴巴以53.7亿元港币战略投资银泰商业,将O2O这一话题推向高潮。莫岱青认为,此前银泰与阿里的合作并不深入,主要还是相关接口的对接,以及重大节日的造势,“银泰似乎还是主要为阿里的线上服务”。
传统企业的O2O模式待解,万达也在探索自己的解决方案。
据一位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透露,在一次O2O技术总监的汇报会议上,王健林忍不住骂人了。这位技术总监优化了万达综合体的预定方案,消费者停车、购物、电影都无需排队等待。“都没人来还排什么队!”王健林一听就急了,这位来自某互联网公司的总监直接被开除。
这符合王健林一直以来对于万达式O2O的理解。IBM公司曾为迪士尼制作人流关系模式,核心理念是根据人流安排排队,并在此期间安排优惠劵的自动投放。也就是说,排队时间也是有效、可利用时间。
在万达看来,体验式消费不会被替代,线下永远是第一位。由于许多商业体系无法创造出符合当下的核心体验消费,因此,那一类O2O模式无法长期存活。
“转型后的万达不仅是地产的运营商,更是城市生活内容的提供商。”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万达综合体只是物理空间,围绕着城市生活,万达可以在其中填充被需要的一切内容。
“实体是有魅力的,也是有感情的。”上述人士说。万达试图借力互联网,通过一站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全龄层消费,为线下的大消费帝国实现升级换代。
上述知情人士告知,成绩单不好看的万达百货并不会被边缘化,而是会进行升级。“万达百货的餐饮比例将升至60%,分布在各个区域,万达百货未来会成为百店坊,盈利模式也将发生改变。”
“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已经改变,万达以后会出现‘下厨房’的私家蔬菜店、‘哔哩哔哩’的同步院线厅、虾米的KTV,还有海底捞双色体验店、顺丰料理、星巴克夜场……”
“70至00后客群城市人才是万达最关心的。”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城市生活需要有什么,万达就在做什么。”
事实上,对于综合体内容的合作,腾百万的联手仍有值得期待之处。众所周知,腾讯有着庞大的用户群,而百度有着百度糯米等成功的产品。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百度内部人士处获得的消息称,万达下一步有诸多布局,最为重视的就是万达创投(筹)的建立,这会是一家天使及abc轮级别的公司。
“万达创投(筹)就是以万达用户为中心的内容供应商,”上述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主要以收购的形式收购关联公司,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对末端客户理解。”
其称,万达创投(筹)正在积极转化百度实验室核心技术,对万达基础硬件进行智能化升级,包括建设高级别商用wifi;另一方面,对于万达用户的数据采集、用户分析等也在进行,以后还将与微信用户结合。据透露,大众点评集团股份目前也已经转让给万达创投。
与腾讯的内容合作也在进行。2015年,腾讯视频“承包”了美国HBO的多部热播美剧,成为其在中国内地互联网视频上的独家官方授权播放平台。同时,腾讯视频也与华纳电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达成独家战略合作。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万达正与腾讯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王健林的O2O构想逐渐浮出水面。此前,重要的环节也已到位。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的股权,实现了绝对控股,为实现支付手段的互联网化打下基础。在万达2014年会上,王健林要求做大快钱的支付规模,并强调,快钱未来还会不断走向互联网金融。
一位资深移动互联网O2O观察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万达做互联网没有优势,但如果把综合体当做内容渠道运营,还是有一定想象空间。”
当万达广场拥有免费WIFI、飞凡网、APP等基础设施,提供找商家、找车位等增值服务,支付方式优化,还能满足人们从个人消费到家庭消费的吃喝玩乐等城市生活,的确很可能极大提高线下消费者的体验感和黏性。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未来会是综合体内容大战。事实上,万达、银泰,都在思考新一代综合体的互联网玩法。
凭借与阿里巴巴的合作,银泰似乎已经走在前面。
银泰董事长沈国军曾于不久前对媒体描述了“阿银”合作的新进展。银泰系与阿里巴巴将成立合资公司,未来将进行购物中心的场景布局。
他坦言,如今全国的热钱大量流入商业地产开发,造成高空置率等项目过剩问题,因此未来再开发购物中心就一定要打造创新模式,这也是未来的商业竞争力。
“新购物中心会改变传统的动线设计与商场场景布局,比如百货店内的所有品牌都要结合数字化,可以进行手机排号,数字化积分兑换和数字化促销等。同时我们也会适当降低服饰招商比例,提升具有体验式功能的儿童业态和娱乐业态比例。甚至我们现在还在与华谊兄弟谈合作,希望未来可以做商业地产与娱乐地产相结合的互动新项目。”沈国军还表示,其麾下不少公司都采取合伙人制度,高管充分放权。
莫岱青认为,未来综合体的内容之争,会是传统百货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但她也持相对保守的态度,综合体这个概念太大,现在做出来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未必成熟,因此,无论银泰或是万达,都还有待时间进行观察。
“你准备(为转型)付出多大的代价?”4月21日,在沈阳举行的2015绿公司年会上,马云向王健林提了个尖锐的问题。
王健林没有理由不懂得转型的代价。在其自述《万达哲学》一书中,他提到2000年刚从事商业地产时,因为不懂规划设计,多次失误,导致随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万达当了222次被告,打了222场官司,业务得不到发展,社会舆论压力巨大。而这只不过是万达此前转型遇到的一个例子。
他像往常那样一身正装,蓝白格纹领带系得一丝不苟。“我们也不准备付出多大的代价,代价太大了,我们就变穷了。”台下黑压压一片,听者有些哗然。
王健林的回答其实并没有所答非所问。他主导这一次转型的目标就是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而在传统企业的O2O转型中,“变穷”的先例已经有太多。
然而真正的问题是,互联网世界已经不再是传统商业世界的玩法。纵观此前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转型,都会遇到同一个难题:在互联网这个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如果不是“原住民”,“外来者”几乎很难在这个世界里竞争、生存并胜出。
“我觉得有一点靠谱,就是即使O2O没做成功,起码我们找到怎么玩儿互联网金融。”王健林说,“体验感强的项目,都很烧钱,公司的盈利方向在哪里?通过这一年多的摸索,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一个方向,那就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像大脑一样进化 篇5
互联网发展史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其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传递信号的锣、鼓、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大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公路网、铁路网、飞机航线、海运航线最终使人类四肢实现联网。
与此同时,人类大脑的延伸也一刻没有停止。结绳、算盘、数筹的出现就是早期的例证。1753年2月17日,几乎是在工业革命开始的同时,署名为CM的作者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叙述了“电流通信机”的结构。1837年英国人库克的电报机发明在人类的远程通讯史上走出了第一步。1876年Bell发明的电话构建了今天互联网的线路基础。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电子计算机使人类大脑实现质的延伸。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一一数据通信。
人类用200年的时间为互联网的诞生做好了准备,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实现四台计算机的联网,此后整个互联网就从用于军事研究目的的这4台计算机开始膨胀到现在的几百万台服务器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应用。
什么是互联网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互联网的诞生并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更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从1969年开始的40年里,台式机、笔记本电脑、3G手机的出现无一不是增加人脑与互联网的连接时间。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互联网定义:互联网是由网络线路、计算机节点、人脑和在它们之间储存和流动的数据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网络结构。这个定义是我们提出互联网进化论的重要基础。
发现互联网与大脑之间的奥妙
从2005年开始,我们发现互联网中一些有趣的现象,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无序和混乱的,而是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的发展与人脑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
您知道么?从技术的角度看,新浪、阿里巴巴、博客中国、百度知道、维基百科、SNS,甚至是Google等搜索网站都是从电子公告牌这个互联网元老变形和分离出来的结果。
从2007年开始,BBS分离出来的博客、互动问答(威客)与电子邮件、远程网络软件又开始融合起来,这一变化很重要,它会使我们发现互联网进化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一互联网虚拟神经元。
我们之前提到互联网进化的目标是使人类的大脑充分联网,但是互联网不可能直接与人的大脑连接。互联网进化过程中,将会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应对呢?我们知道知识管理对知识有一种划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例如老师把中国地图画在黑板上,并告诉大家它像个公鸡,这就是显性知识,另一位老师很会做同学的思想工作,但为什么能说服同学,她却不能描述出来,这种能力就是隐性知识。
我们对这种划分方法进行了扩充,将人脑的功能划分成1)共享知识区,例如你免费给人指路的信息。2)可交易知识区,例如医生的专业知识必须等你挂号后才能表达。3)问题区,例如你不知道如何解答某个数学难题。4)隐私区,例如你个人或几个朋友之间的小秘密。5)运动控制功能区,例如你用筷子夹菜的能力或者用手指打键盘的能力。把这些区域组合起来就形成下图左边的人脑功能区。
你在新浪或者雅虎注册过个人用户么?如果有的话,你会发现你的个人空间里拥有博客、智力互动问答、电子邮箱和一些集成的网络软件,如下图右边图示。注意到了么?共享知识区对应了博客,可交易知识区和问题区对应了智力互动问答,隐私区对应了电子邮箱,运动控制功能对应了网络软件。于是我们看到人脑的功能被映射到互联网中。
在互联网世界里,电子邮件和网络远程软件需要通过光纤、电话线里的数据通道与其他人或设备进行联系。我们把这个数据线路也描绘出来(请参见下图左图),您看到它是否与真实的神经元十分相似,在神经学中,神经元的胞体是信息处理中心,树突和轴突负责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个人空间对应了神经元的胞体,电子邮件和网络软件的远程数据线路对应了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互联网的个人空间就是一个互联网的虚拟神经元。
2007年7月笔者了解到中国水利部相关部门将在土壤、河流、空气中安放传感器,及时地将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这使我们联想到了人脑中的躯体感觉神经系统。
2007年9月笔者注意到一个项目准备在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内安装摄像头和录音器,将风景区的影像和声音传送到互联网服务器中,经过处理,这些信息将实时呈现给旅游者查看。这使我们联想到了人脑中的视觉和听觉系统。
通过上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可以说互联网正在向着与人类大脑结构类似的方向进化。这就是互联网进化论的核心思想:互联网起源和进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大脑的联网。这一目标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不断引导互联网向前发展,互联网进化的最终结果是:第一,实现人类大脑的充分联网;第二,形成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互联网虚拟大脑。
互联网虚拟大脑与生物大脑研究对比
此后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将互联网与人脑结构进行对比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原来他们之间存在那么多相同之处,安放在城市、海洋、太空、沙漠、森林等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传感器将构成互联网的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安放在家庭、工厂、旅游区、交通路口的监视器将构成互联网的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远程操控挖掘机、潜水器、家用电器、打印机、手术刀的网络软件将构成互联网的运动神经系统。
光纤、同轴电缆、电话线、无线传输媒介及其内部的信息通道构成互联网的神经纤维,搜索引擎的网络蜘蛛、互联网骨干网的路由构成互联网的自主神经系统。2008年开始兴起的云计算、SAAS正在形成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
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互联网和人类大脑在研究上非常互补,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有可能可以同时了解双方的特点,也就是说通过研究人脑结构,我们有可能发现互联网中的巨大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最终将导致神经学领域产生重大科学突破。例如我们提出了人脑中是否存在IP地址,搜索引擎的科学猜想,这需要神经学领域的科学家进行验证。
下一步研究方向
还有很多工作等待科学家们完成,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
1推动互联网进化的背后机理是什么?一些专家初步认为科学研究和商业竞争是促进互联网进化的关键动力。
2互联网进化过程中,哪些技术是过渡性产品,通过对比人脑结构,我们可以预见到哪些还未出现的技术和产品?
3通过对互联网的研究,我们还将发现人类大脑的哪些未知区域。
【金融业的互联网进化】推荐阅读:
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内在联系在哪里?10-23
互联网金融重构金融业10-21
互联网金融的作用05-28
互联网金融的出路07-26
农户金融的互联网+10-12
互联网金融的逻辑12-05
互联网金融业06-03
邮政金融与互联网金融07-13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创新09-20
互联网金融的法治路径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