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枯病

2024-11-07

抗青枯病(共4篇)

抗青枯病 篇1

成都市新都区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 是成都市重要的蔬菜基地, 全区蔬菜面积8000hm2。近几年, 随着大棚番茄收益不断攀高,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14年, 全区番茄种植面积达100hm2。规模和效益的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长期连作、掠夺式使用土地, 导致番茄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青枯病的暴发, 使重茬番茄几近绝收, 严重制约我区设施番茄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我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 在新繁镇汪家村蔬菜合作社开展设施番茄嫁接抗病高产栽培新技术, 经过两年的示范推广, 抗病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达到了防治青枯病的目的。该技术操作简单, 成本低, 容易推广, 是重茬番茄栽培技术上的一项新突破, 值得在番茄产区力推广。

1 嫁接苗培育

1.1 砧木和接穗的选择

正确选择番茄的砧木、接穗品种是嫁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从亲合性、抗病性和抗逆性方面综合考虑, 砧木选用抗青1号, 接穗选用以色列硬皮大红番茄潘多拉为宜。

1.2 合理安排播种期、嫁接期

大棚番茄主要以提早上市, 取得最大收益为种植目的, 根据成都多年气象资料分析, 将采收期定在5月10日, 相应的移栽期为1月25日, 嫁接期12月20日, 接穗播种期10月25日, 砧木播种期10月20日。接穗撒播, 嫁接时容易获取接穗, 砧木撒播或直播在穴盘中。如果育苗棚内没有地热线, 嫁接时间最迟在12月22日前, 之后嫁接, 因温度低于15℃, 对嫁接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

1.3 嫁接必备设施

砧木、接穗嫁接前的苗期, 白天温度25℃以上, 夜温15℃以上就满足其生长。大棚加小拱棚, 或者大棚加土法稻草酿造发热苗床即可达到要求。嫁接前10~15d, 撒播的砧木必须假植到50孔的穴盘内, 便于嫁接时的操作。嫁接后, 大棚内苗床地铺放地热线, 穴盘上的砧木嫁接好后, 放在地热线上, 加盖小拱棚及遮阳网。如遇冬季极端低温, 需要在小拱棚内悬挂空热线, 提高苗床内温度, 保证嫁接的成活率。

1.4 嫁接方法

番茄苗茎部较柔软, 木质层未完全形成, 适合采用单斜面套管嫁接法。砧木苗高12~15cm, 直径0.5cm的标准即可嫁接。砧木嫁接前3d灌水1次。套管嫁接法是将砧木和接穗各切出长0.5~1cm左右的单斜面, 斜面角度约为45度, 砧木套上白色塑料套管将后两者对齐, 接穗切掉子叶, 留2~3片叶, 砧木留子叶切掉顶尖。

1.5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苗成活率高低, 与嫁接后的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第一天的管理尤其关键, 原则是保温、遮光、控水。开启地热线、空热线提温, 覆盖遮阳网避光, 不要马上灌水、浇水, 否则容易造成嫁接苗不萎蔫的假成活的现象。白天小拱棚内温度保持25~28℃, 夜间20~22℃, 空气相对湿度95%左右。

嫁接后1d (经过一个晚上) 要进行适当的通气, 上午揭开小拱棚两头进行通风, 同时检查穴盘基质的含水量, 确定是否需要补水, 下午待叶片上水滴基本晾干后, 再盖上两头。

嫁接后前3~4d是接口愈合的关键时期, 对光、温、湿度等条件要求严格, 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4~6d内相对湿度可稍微降低, 以85%~90%为宜, 一般只在中午前后喷雾, 小拱棚完全关闭, 遮阳。第4d开始, 早上适当地在小拱棚两边打开5cm的小缝进行通风换气, 嫁接苗在出现萎蔫之前再盖上两边膜。以后每天逐渐增长通风时间, 增大通风缝, 第7d后, 嫁接苗成活可完全通风, 转入常规管理。

2 嫁接苗定植及田间管理

2.1 定植

嫁接后第12d左右嫁接苗完全成活, 可进行定植。选晴天, 剔除嫁接苗砧木上新萌发的侧枝和接穗上黄叶、病叶, 剔除假成活苗和未成活苗。冬季番茄采用大棚加地膜覆盖种植, 定植前将棚内土壤深翻, 开厢施足底肥盖膜, 厢宽140cm (包沟) 。1月25日左右移栽, 栽植时必须将嫁接苗的接口处裸露在厢面, 避免嫁接苗上部接穗抽发寄生根扎入土壤中, 丧失嫁接苗的抗病效果。定植密度3000株/667m2, 株行距为45cm×50cm。

2.2 田间管理

前期灌水1~2次, 开花后, 为防止青枯病发生, 尽量控制水分, 土壤发白才灌溉, 切记高温时不能全田漫灌。每薹果坐稳后, 追肥1次。施尿素5kg/667m2、硫酸钾5kg/667m2, 适当配以叶面肥, 并对水浇施。

全生长期病虫害防治以防青枯病、灰霉病、蚜虫为主, 喷药2~3次, 药剂为烯先吗啉、吡虫啉。

2.3 整枝牵蔓

大棚顶部预留牵引线, 番茄株高30cm以上时, 及时用塑料编织绳绑蔓牵引至棚顶部固定。潘多拉番茄属无限生长型, 长势强植株高, 采用单干整枝, 牵绑蔓后, 抹除植株上所有的侧枝、芽, 只留主干。植株5薹果后摘心封顶, 以避免过多消耗植株体内的养分。

3 青枯病防效及产量调查

在青枯病发病初期、高发期、末期, 分别对2年和4年重茬地上栽种的番茄嫁接苗和实生苗进行发病指数调查 (表1) , 发现2年重茬地实生苗平均发病死株率50%~60%, 4年重茬地实生苗平均发病率90%~100%, 而嫁接苗发病率仅为0~0.8%。2年重茬地实生苗单产5080kg/667m2, 4年重茬地实生苗单产2411kg/667m2, 比嫁接苗分别减产43.6%、72.9%。

抗青枯病 篇2

关键词:水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2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077-02

南粳52(原名:宁9213)是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以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为母本进行杂交,并于2009年培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经3年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南粳52于2010年12月10日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01059.2),2011年3月1日获得品种权公告(公告号为:CNA007186E),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409)。

1 选育经过

优质、抗病、高产是江苏省粳稻品种改良三位一体的重要目标[1-5]。为培育品质好、产量高、抗条纹叶枯病的常规粳稻新品种,1999年以武粳13作母本,引进日本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粳稻品种关东194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杂种F1于2000年种植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试验田,混收F2代种子于2000年冬季到海南试验田加代,2001年在南京试验田种植F3并混收种子,2002年在南京试验田种植F4,分蘖期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条纹叶枯病抗性检测,同时结合田间进行抗性筛选,在抗性好的小区中进行优良单株选择,淘汰品质未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的单株;2003年在南京试验田将中选单株分单株种成小区(F5),分蘖期继续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条纹叶枯病抗性检测,同时结合田间进行抗性筛选,成熟期选择抗条纹叶枯病、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稳定小区,在其中选择单株,淘汰品质未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的单株;2004年在南京试验田选种小区种植品质合格的单株(F6),中选综合表现好的20个单株;2005年在南京继续在选种小区种植,后代选24个单株;2006年种植24个选种小区,中选14个单株;2007年种植14个小区,从中选择9个单株;2008年种植9个小区进行比较,其中编号088333小区性状稳定一致,混收种子;2009年进行小区品比鉴定,该小区编号为“JD9213”,表现抗条纹叶枯病,综合丰产性好,成熟后混收。2010年暂定名为宁9213,并推荐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參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该品种在多年的试种与中间试验中,表现出优质、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等特性。其选育过程见图1。

2 南粳52主要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经2011—2012年区试和2013年生产试验(表1),南粳5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5月15—25日播种,8月23—27日抽穗,全生育期151~158 d,属于迟熟中粳类型,比对照淮稻9号迟1~3 d,与对照镇稻14号相当;株高101 cm左右,基部节间粗短,株型紧凑,穗型较大,每穗130粒左右;分蘖力较强,生长势较旺,成穗率75%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熟色好,灌浆速度快;结实率90%左右,千粒质量 28 g 左右。

2.2 稻米品质

经2011年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表2),南粳52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分别为84.8%、73.7%、70.8%、19%,垩白度为2.5%,胶稠度为80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6.8%,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2012—2013年南粳52经本单位试验检测,同样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2.3 抗性表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南粳52进行了抗性鉴定。由表3可见,南粳52苗期对稻瘟病B、C、D、E、F和G生理小种表现为免疫~抗(0~1级);对穗颈瘟表现中抗~感(2~3级);对白叶枯病的浙-173、KS-6-6 、PX-079和JS-49-6菌株表现为抗~中抗(1~3级);感纹枯病;经在江苏靖江市和泰州市姜堰区2点连续3年鉴定,南粳52均表现抗和高抗条纹叶枯病。

2.4 产量表现

由表1可见,2011—2012年南粳52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075.0、10 311.0 kg/hm2,较对照淮稻9号分别增产3.56%、5.22%,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产量为9 690.0 kg/hm2,比对照增产4.39%;2013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277.5 kg/hm2,比对照增产4.10%。

2012年,南粳52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试验基地大区示范,产量达到9 919.5 kg/hm2,在兴化市钓鱼镇百亩示范方种植,实收平均产量为11 730.0 kg/hm2;2013年在兴化市钓鱼镇百亩示范方种植,实收平均产量为11 880.0 kg/hm2。南粳52株高较矮,抗倒性好,适合人工栽插、机插秧、抛秧等多种栽培方式,经多点多年试验,稳产性好,大面积种植产量均在9 750 kg/hm2以上。

3 栽培技术要点

nlc202309041633

根据南粳52的生育特点,该品种适宜在江苏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促早发、攻大穗、保证粒重”,达到“穗足、穗大、粒重夺高产”的目的。

3.1 适期播种

适宜种植区域单季稻栽培宜于5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湿润育秧,宜5月5—10日播种,播种量为净秧板300 kg/hm2左右;采用半旱育秧,宜5月10—15日播种,播种量为净秧板600~750 kg/hm2;采用塑盘育秧,宜5月20—25日播种,用种量为每盘100~120 g,大田用量45~60 kg/hm2。

3.2 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人工栽插秧龄30 d左右,株行距15 cm×25 cm;机插稻秧龄18~20 d,株行距13 cm×30 cm。栽24万~27万穴/hm2左右,每穴2~3苗,基本苗插足105万~120万/hm2。茎蘖数达80%预期穗数时搁田,高峰苗宜375万~420 万/hm2,成穗率为80%左右。

3.3 科学肥水管理

南粳52要达到产量目标9 000~9 750 kg/hm2,一般需施纯氮240~270 kg/hm2、磷(P2O5)120~150 kg/hm2、钾(K2O)

120~150 kg/hm2,其中,有机肥含氮量应占总氮量40%以上。肥料运筹应早施、重施分蘖肥,拔节期应稳施氮肥,增加磷、钾肥,穗肥应及时用好促花费,根据需要施用保花肥。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以7 ∶3为好,并做到氮、磷、钾搭配使用。秸秆还田的地块,基肥宜施45%复合肥450 kg/hm2;分蘖肥分2次使用,分别在栽后5~7 d和10~12 d使用,均施用尿素1125 kg/hm2,以达到促早发,扩大群体。为保证稻米品质,应早施、少施穗肥,以促为主。余叶齡4.0~3.5时施用促花肥,施尿素75~90 kg/hm2、氯化钾105~150 kg/hm2;余叶龄2.0~1.5时施用保花肥,施尿素45~60 kg/hm2,以达到“提高结实,增加粒重”的目的。水浆管理掌握“前期应浅水勤灌、中期应干干湿湿、后期应湿润灌溉”的原则。

3.4 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前采用药剂浸种防治种传病害。生育期间密切联系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南粳52虽然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好,但仍须重视秧田期和移栽后水稻灰飞虱的防治;应防止黑条矮缩病发生,中后期和穗期要特别注意防治好纹枯病和穗颈瘟。

参考文献:

[1]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的研究与实践[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21-927.

[2]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J]. 北方水稻,2011,41(1):67-71,80.

[3]王才林,张亚东,朱 镇,等. 江苏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J]. 中国稻米,2010,16(增刊1):12-17.

[4]王才林,朱 镇,张亚东,等. 江苏省粳稻品质改良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2):199-203.

[5]王才林,朱 镇,张亚东,等. 江苏省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与对策[J]. 北方水稻,2007(3):14-18.

抗青枯病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砧木品种分别为砧木1号 (桂林金穗蔬菜种苗科技开发中心提供) 和桂砧1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提供) ;接穗为珍红和大明星 (市场种子店购买) , 2个品种均不抗青枯病。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即:珍红/砧木1号 (A) ;珍红/桂砧1号 (B) ;大明星/砧木1号 (C) ;大明星/桂砧1号 (D) ;大明星 (CK1) ;珍红 (CK2) 。试验设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2007年8月22日分别将砧木1号及桂砧1号2个砧木品种播种于育苗盘中, 8月27日播种接穗珍红和大明星于育苗盘中, 当接穗幼苗3~4片、砧木5~6片叶子时进行劈接, 嫁接后遮阴5d。成活后选取生长一致的番茄苗定植于青枯病重的圃内,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1.25m2, 每小区定植30株, 进行抗性鉴定, 其他生产管理按常规进行。

1.3 田间病情分级标准及结果统计方法

田间开始出现病株时, 每隔7d调查1次青枯病田间发病病情, 调查时以株为单位进行发病调查, 把全株萎凋或枯死的植株拔掉, 记录无病植株数。然后统计发病株率, 以发病株率确定试验材料的抗性水平。病情调查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1级:病株顶端叶片萎蔫;2级, 植株1/3片叶萎蔫;3 级:整株叶片萎蔫。将取样植株按病情调查分级标准分成4级[1]。根据全国番茄抗青枯病育种联合攻关制订抗性水平的划分方法: (1) 发病株率0~20%的为抗病 (HR) ;21%~40%的为中抗 (MR) ;41%~60%的为耐病 (MS) ;61%~100%的为感病 (HS) 。 (2) 抗级标准:R, 0~40%;S, >4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通过砧木嫁接, 番茄的发病率大幅降低, 对青枯病的抗病性明显提高, 且不同砧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明星/桂砧1号和珍红/桂砧1号的抗性最好, 病情指数分别是3.78和2.33, 达到抗病水平;而砧木1号嫁接番茄对青枯病也有一定抗青枯病作用, 但是效果较差;大明星和珍红抗青枯病能力较差, 属于感病品种。由此可见, 通过耐青枯病的砧木嫁接可明显增强番茄的抗青枯病能力, 有效控制此病发生;同时也是目前防治番茄青枯病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砧木嫁接番茄防病效果明显增强, 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大幅降低。其中以桂砧1号嫁接苗抗性最好, 防病效果分别为88.06%和90.94%。因此, 嫁接换根可以增强番茄的抗青枯病能力;但不同砧木嫁接换根差异较大,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砧木嫁接在番茄体内产生的抗病反应不同。类似报道有嫁接西瓜抗病毒病[2]、嫁接茄子抗黄萎病[3]以及嫁接番茄抗叶霉病[4]等。本研究还发现, 通过桂砧1号嫁接番茄较大明星和珍红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因此, 通过耐青枯病的砧木嫁接, 可明显增强嫁接苗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控制田间的发病率;同时也是目前防治番茄青枯病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以砧木1号和桂砧1号为试材, 分别与大明星和珍红番茄嫁接, 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翻茄抗青枯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在青枯病病原胁迫下, 防病效果大明星/桂砧1号>大明星/砧木1号>大明星 (CK1) , 珍红/桂砧1号>珍红/砧木1号>珍红 (CK2) , 桂砧1号嫁接苗防病效果分别为88.06%和90.94%。桂砧1号作为砧木抗青枯病效果优于砧木1号。

关键词:番茄,砧木,嫁接,青枯病,抗性

参考文献

[1]何忠效, 张树政.电泳 (第二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王杰, 张大伟, 方琴.无子嫁接西瓜抗病毒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9 (4) :336-339.

[3]王茹华, 周宝利, 张启发, 等.茄子/番茄嫁接植株的生理特性及其对黄萎病的抗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 39 (4) :330-332.

抗青枯病 篇4

1 选育经过

1998年, 河北省农科院滨海所水稻育种室以该所育成的超高产品种冀粳14号为母本, 以抗条纹叶枯病特优米品种垦优94-7为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 自F2~F5代通过对熟期、品质、株高、结实等性状及大田自然抗病鉴定的严格选择[1], 2004年选择出了1个农艺性状、米质、抗性均表现优异的株系, 2005—2006年进行所内品系比较试验, 产量比对照品种冀粳14增产5%以上, 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 抗稻瘟病、稻曲病, 灌浆速度快, 落黄好, 米粒晶亮, 极少垩白。2007年、2008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 2009年参加河北省大区生产试验;2010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垦优0702继承了冀粳14号的丰产性, 克服了不抗病特别是高感条纹叶枯病的弱点, 融入了垦优94-7优良的品质和抗性, 成为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优良品种。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株型紧凑, 株高115 cm左右, 茎秆坚韧抗倒, 叶片浓绿, 剑叶直立上举, 光能利用率高, 分蘖力强, 主蘖穗大小整齐, 穗长16 cm, 穗粒数120粒左右, 结实率90%以上, 千粒重25 g。谷粒椭圆型, 无芒, 谷壳薄, 出米率高。全生育期175d左右, 适合京、津、唐等地作一季稻栽培, 耐寒性强, 灌浆速度快, 落黄好, 活棵成熟, 不早衰。

2.2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9 195 kg/hm2, 比对照品种垦育20增产5.6%;2009年参加河北省大区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8 946 kg/hm2, 比对照垦育20增产3.5%。

2.3稻米品质

2008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定, 糙米率82.1%, 精米率73.6%, 整精米率65.7%, 长宽比1.7, 垩白米率7%, 垩白度0.8%, 碱消值7级, 胶稠度96 mm, 直链淀粉18.0%, 粗蛋白7.35%, 除垩白米率达部颁优质米二极标准, 其余指标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是此轮区试中品质最优的品种。

2.4 抗性

经天津市植保所稻病室2008年人工接种鉴定, 采用天津优势稳定生理小种ZB17、ZC3、ZG1以及江苏ZC5、ZD5、ZF1混合接种, 叶瘟病3级, 表现中抗;穗颈瘟病穗率6%, 表现中抗, 损失率2.8%, 损失率抗性评价为抗;综合病3级, 抗性类型中抗, 为6个参鉴品种中抗性最好的。2009年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 发病率0.64%, 表现高抗。

3 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 合理稀植

垦优0702属于中粳晚熟品种, 京津唐稻区一般在4月10—15日播种, 适宜旱育秧, 干种播量150~200 g/m2, 落种均匀, 培育带蘖壮秧[2,3]。垦优0702分蘖力很强, 属穗数型品种, 采用宽行窄株栽插, 中等肥力地块行株距以30 cm×13 cm为宜, 每穴3~4株。插秧时做到不缺苗、不断穴, 保证质量。

3.2 科学肥水管理

做到氮、磷、钾配方施肥。结合整地施入底肥碳铵375kg/hm2、二铵150 kg/hm2、硫酸锌37.5 kg/hm2, 沙性土壤另加硫酸钾187.5 kg/hm2。插秧10 d左右开始追施蘖肥, 施碳铵1 050~1 125 kg/hm2, 分3次施入, 每次间隔7 d;幼穗分化期, 对叶色正常褪淡落黄地块施尿素75~90 kg/hm2。针对垦优0702分蘖力强的特点, 大田生长前期水分管理旨在控制无效分蘖, 分蘖前期要求浅水促蘖, 末期适当晒田, 以减少无效分蘖, 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幼穗分化期、抽穗灌浆期浅水灌溉;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 收割前7~10 d停水。

3.3 病虫害防治

用菌虫清、浸种灵等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苗期注意防治潜叶蝇、稻水象甲, 使用药剂有速灭杀丁、克象等。6月底、7月底用虫挫、杀虫双防治二化螟2次, 分蘖盛期和孕穗期以井冈霉素各防纹枯病1次。对底肥中施用较多农家肥的田块, 应注意预防稻曲病, 在破口前5~7d用DT或络氨铜防效较好。

参考文献

[1]孟令启, 冯瑞光, 李建广, 等.优质水稻新品种金穗1号[J].中国种业, 2006 (7) :65.

[2]朱邦辉, 徐晓杰, 石世杰, 等.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 2010, 16 (4) :60-61.

[3]王书玉, 郝成, 张栩, 等.豫粳8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11) :9-11.

上一篇:安徽淮南下一篇:圆心定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