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应用

2024-10-24

面向服务应用(通用12篇)

面向服务应用 篇1

摘要:一体化联合作战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指挥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介绍了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概念和体系结构。从面向服务的指挥信息系统构建需求出发,提出基于SOA的指挥信息系统结构框架及其系统应用及集成优势,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面向服务架构

0引言

随着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的快速变化,大量的专用与通用指挥信息系统[1]应运而生。目前指挥信息系统大多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C/S)技术体制,部分系统则逐步走向以通用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基于构件[2]的软件体系结构,因此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程度还不高,对联合作战部队的联合作战行动的支持还不够,并且C/S软件体系结构的应用模式局限在局域网内,战略、战役级指挥信息系统中的态势信息、作战指挥命令难以延伸到作战部队、单兵和武器系统,无法形成指挥控制的闭环;另外,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随着作战任务的变化能够灵活地动态重组形成面向任务的联合作战部队,因此也要求各个指挥信息系统能够随着作战任务的变化具有动态重组的能力,而现有的基于构件的C/S软件体系结构的技术体制不支持在运行时对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的配置和重组,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发展新的软件体系结构。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已逐渐成为继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构件等技术以后的主流技术架构,被认为是信息规划、应用集成和系统工程的最新范式,能最佳地实现业务敏捷性和保持信息系统灵活性,也是实现系统互操作和复用的理想架构[3,4]。SOA能够适应军事领域内复杂、异构、多变的应用需求,既可以对已有系统进行集成,也可以满足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在规划资源与规范和改造现有系统等方面可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1面向服务的架构概述

SOA是一种面向接口的软件架构,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SOA也是设计和构建松散耦合的软件解决方案的方法,能够以程序化的、可访问的软件服务形式公开其业务功能,并使其他应用程序通过己发布的和可发现的接口来使用这些服务。SOA包括3个角色:服务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SOA还包含3种操作:发布、查找和绑定。这些操作定义了SOA的角色之间的契约。SOA模型如图1所示。

SOA的核心是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以“服务为中心”的方法,可以将功能作为服务交付给终端用户,或用于构建其他的服务。SOA技术和组件化的设 计思想是 系统集成 的最佳选 择。SOA中的服务概念,与对象、主体(Agent)的粒度不同,关注的层次不同。它在业务领域是实现业务及其流程基本的、直接的元素,在信息技术领域采用同样粒度的服务来封装软件实现细节,提供服务功能。服务相关概念在业务领域和信息领域的一致,为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提供了沟通线索,使面向服务的业务分析与系统分析具备了统一元素。

2面向服务的指挥信息系统集成框架设计

2.1需求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受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任务转换、信息资源需求变化而变化。传统的系统设计和集成架构都是以军兵种各自应用需求为中心,造成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平台不兼容,当相关系统数据交换部分需作更正时,接口程序需逐一修正,且系统未来功能扩充难度大,维护不易,复杂的系统架构极大影响系统效能。系统内部各分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紧耦合关系造成了系统低效的互连互通互操作。但如果抛弃已有业务系统,重新开发,则之前所有业务系统都必须重新规划、设计和开发,将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基于SOA构建指挥信息系统[5,6,7],整合和复用系统资源,改变了传统系统先开发后集成的模式,实现了开发和集成的统一,采用分布式应用和以总线为基础的集成方式,通过抽象可重用的服务并采用统一的接口规范和协议标准,开发松耦合方式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以服务的方式统一了信息系统的软件形态,具有语言独立性和跨平台支持能力,比较好地解决了指挥信息系统中各个军兵种指挥信息系统,战略、战役和战术信息系统之间的硬件平台、网络环境的差异,为建立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实现战略、战术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提供了基础。

(2)服务之间的调用和信息交互是通过消息实现的,使信息系统的应用业务之间的关系由紧耦合转变为松耦合,从而能够快捷、灵活多变地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支持信息系统在运行时进行动态的重组,实现了联合作战中指挥信息系统随部队编成、编组的变化灵活地重组业务处理的需求,同时也提高指挥信息系统的抗毁性。

(3)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将指挥信息系统划分为一个个服务,各个业务处理能力都封装在服务中,服务的良好封装性不仅提高了应用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和逻辑安全性,而且增强了单个服务的复用性,实现了指挥信息系统中各个软件能力的分离,能够方便实现软件能力的复用和软件版本的独立升级。

2.2框架设计

将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单元转化为服务,并使得构建在不同系统中的各种服务能以统一的方式进行交互,支持实现功能层次上基于服务的信息灵活共享,指挥信息系统自下而上的面向服务架构[8,9,10]如图2所示。

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1)资源环境层

资源环境层为各个层次提供可采用统一方式访问的系统数据资源,采用通用数据结构描述系统数据资源。为系统提供将数据实体持久化到数据库的服务,可基本上满足应用程序功能持久化的需要。

2)数据访问服务层

通过数据综合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分布数据源的统一管理。通过统一的数据访问,解决信息访问不标准、不规范问题,而且可通过服务方式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数据访问服务层还可以实现不同军兵种范围内信息交换需要,通过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信息可以被及时地传送到其他系统或应用中。

3)公共组件服务层和业务组件服务层

公共组件服务层和业务组件服务层是面向服务的指挥信息系统集成架构的主要服务层次,统称组件服务层,在组件服务层中,利用总线服务技术,将可复用的公共和单一业务功能封装起来,将它们由业务应用提升为业务服务。

4)业务流程集合服务层

业务流程集合服务层又称为服务展现层,主要根据军兵种作战应用需求和业务流程,将架构中提供的公共服务、业务服务和共享数据服务按照不同的具体军事业务需求进行综合集成,展现给用户。

3面向服务的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策略

指挥信息系统在升级换代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技术体制的基础上,以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军事需求为牵引,面向指挥控制领域加强一体化顶层设计,建立一体化的软件体系结构,完善指挥信息系统的能力和体系,逐步向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加速提高我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和分步骤实施是重要的发展策略。

1)一体化顶层设计

指挥信息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技术体制和相关的标准规范建设应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总体技术体制保持一致,结合各个军兵种的需求,以联合作战为目标,建立面向领域的需求模型、软件技术参考模型,一体化设计中将战略、战役、战术的指挥信息系统加以统一考虑,形成无缝的、统一的技术体制。加强标准体系、标准研究,以标准化带动软件的产品化。

2)分步实施逐步实现软件的服务化

新型指挥信息系统与现有指挥信息系统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软件服务化是在软件构件化基础上进行的,与软件的构件化并不存在着矛盾。依据美军的经验,服务化必须在指挥信息系统构件化比较成熟时进行才比较有效。在面向服务化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完善通用信息平台,将各个指挥信息系统分解为各个符合规范、标准的构件,再逐步增加指挥信息系统对服务的支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软件的服务化,将指挥信息系统建立在以网络为中心的、可动态重组的技术体制上。

3)加强战术指挥控制和专用装备的研究

加强火力支援系统、炮兵射击指挥系统等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研究,提高指挥控制末端的指挥控制能力,提高与信息化装备的铰链程度,发展指挥控制专用装备,逐步将成熟的指挥控制软件与通信系统嵌入到硬件中,形成一体化的专用信息装备,提高作战部队的数字化程度。注重包括通信、预警、定位功能的单兵指挥控制装备研究,使作战部队能够直接使用指挥控制态势信息和接收指挥作战命令。

4结束语

文章从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出发,基于SOA设计面向服务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SOA以提供业务服务和技术服务为出发点,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集成各种异构功能系统;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现有应用系统体系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军事和业务功能需求。基于SOA的应用系统体系架构可有效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问题,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和灵活性。未来可基于SOA架构实现各级、各类系统综合集成,实现系统和服务的即插即用、按需的信息共享、协同的作战指挥、柔性的重组抗毁,并与信息化武器系统紧密铰链共同完成任务。

面向服务应用 篇2

篇一:“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学习心得

我镇召开“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后,我积极参加局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学习了领导在全局“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对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联系和对照自己的思想、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实际,对自己的政治业务学习、纪律作风、敬业精神、工作能力进行自我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将自己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对于理论学习,虽然能按单位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参加集中学习和讨论,但在现实中,实际上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多,有时感觉工作思路不清、理论水平不高也正是缺乏学习的原因。

2、工作方面,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待提高。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在平时工作中,有时还不够大胆,主动性差,遇到问题等领导指示多,不积极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解决问题。另外,与同志们的沟通交流还不够,有时候存在“差不多就行了”等思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根源

通过参加“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主题活动的相关精神学习,经过认真查摆和深刻反思,认为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是:

1、工作缺乏计划性。由于刚参加工作,只是满足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不求做到尽善尽美。学习上,特别是对理论学习认识不足,总认为理论的东西与实际上工作有很大差距,只要把工作搞好了,不管什么理论不理论。缺少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造成工作思路不宽、路子不多。

2、不注重在工作中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不够大胆主动,对常规性工作抓得比较紧,能自觉要求按时完成,对在新形势、新时期的其他工作研究探讨的不深入、不主动。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根据查摆出来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工作、纪律、作风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具体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加强学习。作为一名基层服务的工作人员,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既要学习业务知识,又要虚心向各位同志学习,如果不深入系统的学习,必然会导致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近而影响工作实践。

2、工作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敢于提出新的工作思路。二是克服自满思想,不满足于现状,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工作中不断的自我加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篇二:“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学习心得

下湖黄华南

开展“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是努力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积极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顺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下面我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是抓认识,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加强”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作为我局工作职能的深化和延伸,作为推进廉政建设和强化行政执法的治本之策,努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在提高各股室的工作效率、推进政策和决策的实施上,体现在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服务的水平上,不断推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的开展。

二是抓学习,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切实以干部能力促机关效能。进一步抓好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推动机关干部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精神,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三服务”的水平。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关干部队伍。

三是抓制度,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效。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公公示制》、《限时服务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效能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设立效能建设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聘请”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监督员,为检查考评”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定硬尺子。

四是抓结合,坚持把”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相结合,用效能建设促进和推动其他建设,用其他建设的成果检验效能建设;使各个活动融会贯通,相互提高;坚持把”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与当前工作、自己的实际、上级的要求相结合,讲实际、求实效,不就活动抓活动,空对空的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面向服务应用 篇3

关键词:面向服务;移动应用;数据管理;Web Service

中图分类号:TP311.13

当今世界,移动设备正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设备,人们使用移动设备浏览网页,与人交流以及发布信息。可以说,移动设备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设备广泛使用使得移动应用也受到人们的欢迎。迄今为止,已有41万苹果移动应用可以供用户下载,70万Android应用由用户选择,6万Win8应用要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体验。在移动应用的开发和维护当中,数据的管理是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案进行数据的管理,展现一个可维护,可重用,易使用,安全的平台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1 移动应用的数据管理的发展

移动应用发展的早期,一般使用文件系统来管理数据,移动应用只需要从本地文件中进行加载和存储数据,不需要和服务器进行交互,适合在网络无覆盖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的问题;而且,文件系统不能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数据库存放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没有有害的数据和不必要的冗余,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共享。而移动数据库扩展了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它是由客户与服务器的节点动态连接的。移动数据库的数据在地理上是分散的,逻辑上是集中的,用户要实现数据处理和查询功能可以使用终端和节点服务器的连接。

基于SOA的移动应用数据管理就是服务器提供一套访问数据的Web Service,移动应用可以使用这些Web Service从服务器下载数据,并保存在本地文件存储中,支持在离线状态使用。根据移动应用的具体业务,移动应用还可以使用Web Service将某些数据保存到服务器上,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数据的同步。

2 面向服务的移动应用数据管理的设计

在将软件应用移植到移动应用时,需要根据移动应用的业务的常用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来选择移动应用的功能。面向服务的移动应用的主要功能包括: 根据用户的查询请求,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并进行本地缓存;根据用户的保存请求,保存数据到服务器中;在离线状态下可以使用移动应用的功能。除了满足移动应用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也很重要。面向服务的移动应用的非功能需求包括:(1)安全性。(2)可重用性。(3)可维护性。(4)可移植性等。

为了实现移动应用的功能需求和相应的非功能需求,以移动销售助手为例,该系统的业务实体有:账户,销售订单,联系人,销售机会,合同和活动。除了业务实体,其他的主要实体有:国家,地区,活动类别,机会团体,销售地区等。对于业务实体数据的加载,需要根据系统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由于主数据是在系统中被其他业务实体所使用的数据,是在整个系统中共享的数据,所以,主数据的加载需要在应用启动的时候进行。

系统的E-R图如下:

3 面向服务的移动应用数据管理的实现

在面向服务的移动应用的数据管理的实现中,系统体系结构包括如下4层:客户端,VPN(虚拟专用网络),Web Service和服务器组成。客户端需要登录VPN才能访问服务器的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移动销售助手为例,在访问销售订单时,详细过程如下:

(1)用户选择查询账户下的所有的销售订单。

(2)系统生成查询字符串。

(3)系统以查询字符串通过Web Service请求服务器。

(4)服务器响应请求,将销售订单列表以xml格式返回给应用。

(5)应用解析xml并显示销售订单列表。

具体代码如下:

DataServiceQueryquery= (DataServiceQuery)ctx.SalesOrderCollection.Where(soLoop => so.ID == soLoop.ObjectID && so.ProcessType == soLoop.ProcessType);

LoggingEventSource.Log.Debug("Backendcall: '" + query.RequestUri.ToString() + "'");

odataSalesOrderList = await query.ExecuteAsync();

SalesOrder odataSO = odataSalesOrderList.First();

OdataUtil.MapSingleSalesOrderOdataEntityToVOWithSingleSalesOrderPassedIn(odataSO, ref so, parentAcc);

加载活动类别主数据的详细过程如下:

(1)用户选择启动应用。

(2)系统在启动应用时,生成查询活动类别的字符串。

(3)系统通过Web Service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4)服务器将联系人的列表以xml格式返回给应用。

(5)应用解析xml并将结果加载到内存。

具体代码如下:

rootAccount.Categorys.Items.Clear();

string partUriString = "GetActivityCategoryList";

Uri uri = new Uri(partUriString, UriKind.Relative);

LoggingEventSource.Log.Debug("Backendcall: '" + uri.ToString() + "'");

MSAExceptionHandler.ResetError(rootAccount);

IEnumerable< Category> categories = await ctx.ExecuteAsync< Category>(uri);

foreach (Category category in categories)

{

Category domainCategory = rootAccount.Categorys.Create();

domainCategory.CategoryCode = category.CategoryCode;

domainCategory.CategoryName = category.CategoryName;

}

4 结论

可见,采用面向服务的移动应用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克服文件系统管理带来的问题,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独立性。采用客户端,VPN,Web Service和服务器的系统体系结构能很好的解决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另外,该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移动应用,具有高度的重用性和可移植性。

参考文献:

[1]饶元.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模型与集成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10):1570-1576.

[2]张斌.移动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5:12-13.

面向服务应用 篇4

关键词:SOA,协同商务,服务设计,BPEL4WS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应用平台,这些平台的应用日益增多,对系统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大,SOA作为一种新的架构思想和技术为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整合,带来了许多发展机会[1]。服装行业作为商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的上下游企业和中间物流企业,需要更多协同和处理,协同商务的发展为解决基于多方关联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本文设计的平台就是基于该行业的应用展开的。

1 基于SOA的协同商务平台设计

1.1 总体结构设计

我们通过引进了中间件技术分表现层,构件管理及业务应用和数据访问层四层对系统平台进行了设计如下:

1)表现层:完成界面和与最终用户交互的功能;

2)构件管理层:在这里利用EOS平台的核心功能构件管理功能对整个构件组合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通过EOS中间件实现将业务构件和应用相结合同时组合得到我们所需的应用系统。

3)业务应用构件层:各种构件库存在内部,供构件组合时所需。

4)数据访问层:提供一定的业务处理逻辑构件和相应的接口供构件管理层和表现层使用;通过数据集成构件,将分布在不同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集成),使业务逻辑层具有统一的访问接口。

1.2 系统功能设计

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1)在线品牌服装电子商务服务管理功能。2)情景互动,社区服务功能。3)前端用户区管理,提供用户综合产品搜索,分类导航,新品区,品牌区,特卖场,童装,女装,男装,运动装区域。

通过情景互动功能,提供了多个系统门户和入口,能够将企业中的部门、员工和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经销商、终端客户、银行等机构都放到一个平台上来运作。通过品牌服装电子商务功能的这些模块可以对知识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和供应链等企业职能,进行全面覆盖,而且各模块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形成一个网状信息架构。通过前端用户区,以WEB的方式实现,使得用户使用时既充满趣味,又能作为各类服装企业网上销售的有力工具,同时将服装制造商,品牌商,用户,物流企业很好的集成。打破了物理形态上的地域限制。从而提高服装行业商务服务的水平。

1.3 基于BPEL4WS的服务组合设计

设计了构件库组合以外,很大一部分也涉及到了服务组合,服务组合很好的体现了SOA的架构思想[2]。在SOA的核心技术中,除了服务和数据消息模型外,最重要的就是服务的编排和流程。一个完善的系统,用来将已有的服务组装起来定义真正的业务流程。BPEL(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是服务编排的核心技术,也是具体业务流程的表现[3]。我们依据BPEL4WS来设计服务流程,结合需求分析的情况,将信息管理服务,资金流管理服务,物流管理服务三块设计出符合快速组合的应用系统的要求。

1.3.1 信息流管理服务设计

1)业务过程分析

信息流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涵盖了每个数据的流程及业务流通,通过服务的组合和设计,我们可以快速的建立流程管理系统。而且不受流程变化的影响,灵活快捷的紧跟发展步伐。

2)服务提供者类型的定义

模型中4个服务提供者类型,即伙伴的定义如下:

其中4个伙伴分别对应与:平台用户(user)、查询服务(inquire)、商品管理(goods manager)、订单处理(Purchase service)、财务管理(finance Service)。服务链接类型和角色名称描述了每个伙伴。这些信息标识了业务流程和伙伴必须提供以使得该关系获取成功的功能,也就是用户交易流程和伙伴需要实现的Port Type。

3)链接的定义

在流程中定义一个伙伴时,需对此伙伴指定的它要遵循的链接类型及其所承担的角色,下面代码定义了用户交易流程与商家的WEB服务间的链接类型:

4)流程活动的序列描述

BPEL4WS流程定义的核心部分是对流程完成功能的活动进行序列化描述,我们针对信息管理这个活动的序列化描述如下:

5)应用的组合构件包

实现该服务功能我们用到的构件包有计算构件库,业务构件库,应用构件库中的系统管理构件包,报表管理构件包,订单管理构件包,商户管理构件包,查询管理构件包,客户服务管理构件包,平台服务管理构件包,智能构件库中的服务组合,商品管理及信息流管理构件包。通过这些构件的组合完成了整个平台系统的信息管理。

1.3.2 资金流管理服务设计

1)业务过程分析

根据资金情况我们可以分为:电子订购,电子支付、客户支付三个过程管理

2)服务提供者类型的定义

模型中4个服务提供者类型,即伙伴的定义如下:

其中4个伙伴分别对应与:会员服务(club-user)、平台服务(platform-service)、商家活动理(shop-service)、投递服务(Post-service)。

3)链接的定义

4)流程活动的序列描述

5)应用的组合构件包

实现该服务功能我们用到的构件包有计算构件库,业务构件库,应用构件库中的消息管理构件包,会员管理构件包,查询管理,定单管理,积分管理构件包,虚拟货币管理构件包,社区管理构件包,广告管理,EOS系统构件包,资金流管理构件包。完成了对整个电子订购,电子支付,客服支付三个过程的管理功能。

1.3.3 物流管理服务设计

1)商业过程分析

物流管理环节是协同商务的重要环节,这个关系到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平台的诚信度和今后实际运行的效果。这里我们包括物流系统建设、物流过程及结果管理等。

2)服务提供者类型的定义

其中4个伙伴分别对应与:快递服务(Post-service)、支付服务(Pay-service)、订单查询活动(Order-service)、关联服务(Postservice)。

3)链接的定义

4)流程活动的序列描述

5)应用的组合构件包

实现该服务功能我们用到的构件包有计算构件库,业务构件库,应用构件库中的系统管理构件包,EOS系统构件包,报表管理构件包,商户管理构件包,查询管理构件包,物流管理构件包,后台管理构件包。通过这些构件包的组合完成了整个物流的派送服务功能。

2 结束语

本文从结构,功能,服务三方设计分析了百分协同商务平台,这些都是SOA的核心技术,对中小型服装商务企业快速建立协同平台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OliverSims H P.Business Component Factory[M].JohnWiley&Sons.,Inc.,1999.

[2]海红.侯秀萍.赵云峰.构件集成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5).

面向服务应用 篇5

学院中专部校企合作汇报材料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下,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从而形成能够适应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关注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第一次提出了制定校企合作法规,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注重行业、企业参与指教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2010年12月2号—3号,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我校作为学院的一个中专层次办学的教学机构,我们坚持“开放办学、特色发展、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模式、新途径、新办法,根据学校的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招生专业方面进行了调整,在技能培训方面不断强化,在服务鹤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列,为鹤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能人才。现就具体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积极引进企业入校参与办学

引入小型的企业,如电火花、线切割等为主的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结合,企业搞生产,老师做实践教学、学生做实验、实践,弥补了我校模具、数控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的状况,规模虽小,但毕竟是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考虑如何进一步巩固、扩大。

二、根据企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大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课时比重,突出了技能训练。我们采取了“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年理论教学,第二年实践教学,第三年顶岗实习,用知识来指导实训,在实训中接受和巩固专业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这个结果说明我校的办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了一致。

为了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必须接受市场指导和考验,广泛开通人才需求信息渠道,我们坚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是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二是请企业有关人员参与我们 的办学,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了解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具体要求。

根据企业的需求,我校不仅做到由市场指导生产,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并与相关企业携手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保证了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取得了企业的充分信任。

三、瞄准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市场。我们每年开展企业用工调查,了解技术工人队伍现状和需求趋势,反馈企业用人信息,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工作,根据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做到社会、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怎样的人才。比如:根据鹤壁市五大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师资情况,我们适时增加了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厂热工仪器及自动装置维

护与调试、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方向)等专业。(2008年市热电厂刚投入运转,需要大批的专业技能人才,我们招收了电厂热工仪器及自动装置维护与调试专业44名,但两年后,企业用工满或者就业准入支部不规范,致使进入电厂工作的学生很少。)

2010年我校与天海集团开展了定向培养,已初见成效,正在沿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着、尝试着。

灵活的办学机制不仅使各企业能及时招到急用人才,学校也因为“产销”对路而得到发展。稳定的校企关系带来稳定的就业渠道,几年来,学校就业率年年达到98%以上,毕业生已供不应求。

四、发挥职教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面向“三农” 延伸服务 篇6

日前,记者采访了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徐红光。徐红光思维敏捷,谦逊平和,其求真务实、开拓超前的工作作风,深受县委书记刘家坤的好评。在以徐红光为首的联社党委带领下,太和县联社围绕改革、发展的目标,认真做好三大业务。一是做大做优负债业务。积极吸收各类低成本存款,优化存款结构,巩固农村储蓄阵地;二是做大做稳资产业务。树立营销观念,细分信贷市场,改善信贷资产结构。面向“三农”,巩固农村市场;面向城镇社区,延伸金融服务,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培育黄金客户;三是做大做强中间业务,做实利润。

信贷支农 深入到户

近年来,太和县联社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全面服务于“三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主力军作用。

徐红光告诉记者,联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面向“三农”定位市场。要求信贷人员深入到村、组、户,谋划发展项目,安排生产资金,建立完善了农户经济档案,办理了小额信用贷款证。在农户小额信贷发放上突出“四优先”,即社员贷款优先、守信户贷款优先、农户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2006年,全县信用社累放农户小额贷款4895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李兴中中药材生产加工、税镇木线板材、双浮毛发、赵庙“三粉”、赵集树苗、朴人商厦、六本食品、三泰面粉等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商贸企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先后发放涉及医药、运输、加工业流动资金22989万元,办理贷款证177622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5%,发放小额信贷21480万元,新增农户小额信贷占各项贷款的70.2%,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队伍建设 主抓培训

安徽省太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的队伍建设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全面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服务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县联社先后举办了综合业务、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信贷业务操作与管理学习等多个培训班,为服务 “三农”做足了内功。

内部改革 激活潜能

徐红光强调,2007年票据兑付是太和联社的工作重点,县联社以专项票据兑付促进了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经营机制转换。目前,徐红光和他的同仁们正认真对照票据兑付政策,精心准备,力争年内成功兑付。

主要工作:一是提高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质量。2007年在巩固已有信贷五级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二是改革分配制度。在2006年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基础上,全面推进了客户经理业绩工作制,彻底打破了平均分配制,激活了员工的内在潜能;三是改革经营管理方式。为实现由传统组织形式向流程银行的根本转变,为客户提供快捷、满意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面向服务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SOA,SOAD,企业逻辑,敏捷性,虚拟企业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及政府部门信息系统中资源异构及需求变化而引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存在大量的遗留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当时的开发商、建设目标、面向的用户和应用范围都不尽相同,致使系统使用方式各异,所处理的数据、采用的流程及输出结果也都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业务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IT架构的更新、升级和维护。同时,企业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遗留系统中依然运行良好的模块。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实现企业内部、外部各种数据、应用资源的协同共享,在IT技术的支持下,在一定的时间内结成动态联盟。如何让应用能够适应这些异构、动态的资源,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系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用户的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用户需要一种开发方法,该方法能够支持根据业务需要快速构建应用,实现从业务需求到软件应用的便捷过渡,以适应动态变化的新需求。同时,用户业务的变化也向现有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应性要求,要求它们能够随需求动态变更,即时演化。

1996年,Gartner Group明确地第一次提出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的理念。那时SOA只是一个远景目标,当时的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持SOA思想的具体实现。然而,随着面向对象、XML、Web服务和分布式对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大型软件系统与软件产品线的关键技术。

SOA是以服务为基础的松耦合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结构。基于SOA的应用可被视为一组相互交互的服务,这种基于服务的形式功能描述为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基础,有效地支持了异构资源服务化、动态升级和演化。SOA满足企业下述关键而迫切的需求:

1)保护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资(Protect existing assets);

2)协同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组成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

3)提高企业组织和业务的敏捷性(Improve Agility)。

2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组成

2.1 SOA实现平台的基本组件

SOA提供了一种构建分布式系统,将应用程序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给其他终端用户或服务的方法。SOA实现平台的组件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系统功能,另一类是面向系统功能的质量。图1按分类方式给出了SOA实现平台的组件。

2.1.1 SOA的功能性组件

1)传输(Transport):用于将来自服务请求者的服务请求传送给服务提供者,并且将来自服务提供者的响应传送给服务请求者。

2)服务通信协议(Service Communication Protocol):定义服务通信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可以就将要请求的内容和将要返回的内容进行沟通。

3)服务描述(Service Description):定义服务描述的语言和描述的模式,用于描述服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调用服务以及成功地调用服务需要什么数据。

4)服务(Service):描述实际可供使用的服务。

5)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一组服务的集合,为满足业务需求按照特定的顺序和规则调用服务,业务流程可以看作是粗粒度的服务。

6)注册中心(Service Registry):服务和数据描述的存储库,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服务注册中心发布他们的服务,而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注册中心发现或者找到可用的服务。服务注册中心还可以给需要集中存储的服务提供其他的功能。

2.1.2 SOA的质量保障组件

1)策略(Policy):一组条件和规则,在这些条件和规则之下,服务提供者对服务请求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策略既有功能性方面,也有与服务质量有关的方面。

2)安全(Security):保障SOA应用的安全性,比如:身份识别、数字签名、消息的加密和解密、访问授权、信任联盟管理等。

3)事务处理(Transaction):保障SOA应用的状态一致性。例如:如果要使用一组服务来完成一项业务功能,则所有的服务必须都完成,或者没有一个完成。

4)管理(Management):实现服务运行时的监控和管理。

2.2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的协作

图2展示了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的协作。这些协作遵循“查找、绑定和调用”范例。其中,服务请求者查询服务注册中心来查找与其标准匹配的服务,如果服务存在,注册中心就给请求者提供接口契约和服务的端点地址。

2.2.1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的角色包括:

1)服务请求者(Service Consumer)

服务请求者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软件模块或需要服务的另一个服务。它发起对注册中心的服务查询间接获得服务描述,然后遵从服务描述的接口和地址约定实现和服务提供者所提供服务的交互。

2)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

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来自请求者的请求。它把包括服务接口、服务访问地址等信息的服务描述以及服务的其它一些相关的信息(如服务提供者信息,服务质量特征)发布到服务注册中心。

3)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 Registry)

服务注册中心是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它包含一个可用的存储库,并帮助服务请求者发现和定位合适的服务,提供服务间接寻址功能。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的每个实体都扮演着服务提供者、请求者和注册中心这三种角色中的某一种(或多种)。

2.2.2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的操作包括:

1)发布(Publish):发布服务描述,使服务请求者可以发现和调用它。

2)发现(Find):服务请求者定位服务,方法是查询服务注册中心,找到满足标准的服务。

3)绑定和调用(Bind and invoke):在检索完服务描述之后,服务请求者继续根据服务描述的信息来调用服务。

2.2.3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的构件包括:

1)服务(Service):可以通过已发布接口使用服务,并且允许服务请求者调用服务。

2)服务描述(Service description):指定服务请求者与服务提供者交互的方式。服务描述可以指定一组前提条件、后置条件和服务质量(QoS)级别。

3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应用及优点

3.1 面向服务应用的分析与设计

面向服务的分析与设计SOAD(service 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是专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范型设计的软件建模和开发方法。它建立在早期包括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以及业务过程管理在内的开发过程基础之上的。在面向服务的分析与设计领域,Zimmermann总结了SOAD的一些通用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可以作为SOAD的设计基线;Arsanjani给出了一种面向服务应用的体系参考模型(SOA application model)及相关的系统体系结构文档(system architecture document,SAD)的模板。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对SOAD的认识和研究才刚开始,现在简单介绍SOAD过程架构:

1)服务识别(identification):服务识别的目的是定义系统功能,并把系统功能合理的组成服务。

2)服务编目和聚集(service categorization and aggregation):把服务进行分类编目有利于服务的使用,通过服务聚集可以把细粒度的服务组合成更大粒度的服务。

3)服务和构件规范(specification):包括子系统分析、构件规范和服务规范活动。

4)服务实现(service realization):包含的主要活动是服务到构件的分配和服务实现决策。

3.2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在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从IT的视角来看,企业逻辑(enterprise logic)可分解为两个对等部分:业务逻辑(business logic)和应用逻辑(application logic)。业务逻辑是源自企业业务领域业务需求的文档化实现,一般被构造到表达这些需求的流程中,还包括任何关联的约束、依赖及外部影响。应用逻辑是组织成不同技术方案的业务逻辑自动化实现,根据组织的IT基础实施、安全约束、技术能力及厂商依赖范围购买或定制的系统,表达了系统的业务流程工作流。企业中的内部改组、公司合并、业务增长等业务逻辑的变化会影响其自动化的应用技术,而应用技术基础的变化同样会影响使用其技术实现自动化的业务逻辑。企业的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的依赖越多,变化导致的破坏和代价就越大,企业组织的适应性、敏捷性越差。

SOA通过引进服务,建立了一个夹在传统的业务与应用层之间的高级抽象形态(服务接口层)。服务通过抽象封装物理的应用逻辑和业务流程中的业务逻辑,将企业模块化,形成位于公共连通层内的孤立逻辑单元。通过标准的服务抽象层,获得企业的业务与应用技术领域的松散耦合关系。从而允许每个领域独立地发展,企业组织更能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变化。SOA服务接口层包含三个抽象层:应用服务层(application service)、业务服务层(business service)、编排服务层(orchestration service)。应用服务层建立了用来表示特定技术功能的底层基础,其目的是要在新的或遗留应用环境之内提供处理数据相关的可复用功能。业务服务层是SOA的灵魂,它通过业务服务模型实现业务逻辑,以便以纯粹的形式表示业务逻辑。编辑服务层包含一个或多个流程服务,依照业务规则和逻辑来组合服务,促进敏捷性和复用性。

3.3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应用的优点

从SOA的投资者和使用者———企业的角度考虑,SOA可以为他们带来的实际益处如下:

1)有效的保护企业投资,提升现有的IT资源的作用,促进IT资源复用

SOA的标准统一的接口、松耦合本质给SOA的应用带来了复用性和灵活性,也使得软件的开发是迭代进行的,不需要彻底重建系统,将开发力量集中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组件来创建服务上。对企业的已有应用系统来说,无论其支撑平台是J2EE、.NET或者是其他遗留系统,应用系统中的功能都可以被封装为服务并被有效复用。有了这种机制,企业可以持续地把现存的IT资源转化为可复用的服务,然后企业在构造应用时就可以通过服务的组合来实现。

2)提高企业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现代企业的内在的品质。SOA通过对业务逻辑和应用逻辑的抽象,在松散耦合的、可组合的、可互操作的和可复用的服务的标准环境中,可以建立更具适应力的自动化环境。依据业务规则和逻辑,协调和组织多个服务来快速构造新的业务,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3)支持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源协同组成动态虚拟组织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现代企业需要能够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在原有实体企业的业务和职能基础上,通过系统间的互操作,支持更广泛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传统的紧密耦合的企业间合作已经很难满足上述需求,需要新的技术支持。SOA是一种用于构建分布式系统的方法,其组织形式是开放和松散耦合的,它可以整合资源、技术和人力优势,由多家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企业组成新的企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

4 总结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能够改变企业IT架构的僵化现状并满足现代企业在业务敏捷性、遗留系统复用以及动态虚拟组织等方面的需求。由于其观念、实现的技术和标准等原因,开发出完全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软件要有很长一段路走。但是相信面向服务体系结构最终将对企业和IT的发展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Thomas Erl.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M].Pearson Education,2005

[2]Arsanjani A.Service-Oriented modeling and architecture:How to identify,specify,and realize services for your SOA[M].Whitepaper from IBM,2004.

[3]Patterns: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Web Services[M].ibm.com/redbooks,April2004.

面向服务应用 篇8

企业应用集成 (EAI) , 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实现的、组织内部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EAI通常的应用范围是单一组织的内部, 以区别于跨组织的B2B集成;其次EAI的集成对象是多个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接口或流程接口, 而非通常属于IT基础设施的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同时EAI拥有一系列专用的方法和工具。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 各种不同运行平台、不同架构的信息系统被部署在不同的业务领域, 大量关键业务信息被封闭在这些相互独立的系统中,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深入, 一个解决方案形成一个“烟囱”或“孤岛”, 多种异构系统共存几乎是普遍现象, 从而在企业内部产生了进行应用集成的需求, EAI技术随之产生。

EAI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基本属IT技术驱动、定位于异构环境下多数据源、各种遗留系统间的整合, 侧重于从技术角度去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2 SOA

2.1 SOA概念

SOA的概念最早由Gartner公司在1996年提出, 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尚不具备实施SOA的条件, 并未受到广泛关注。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兴起与组件技术的成熟, 为SOA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SOA逐渐成为近2年信息技术领域最热的话题之一, 但对于什么是SOA, 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SOA是一种架构模型, 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还有人把SOA定义为一种IT战略, 它将企业应用中的分散的功能封装成可以共享的基于标准的服务, 这些服务能够迅速地被组合和重用, 以满足业务的需求;多数人则认为SOA是一种应用框架, 它将业务应用划分为单独的业务功能和流程, 即所谓的服务, SOA使用户可以构建、部署和整合这些服务而无需依赖其运行计算平台, 从而提高业务流程的灵活性。

OASIS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定义, SOA是对分布的甚至是跨职能域的一系列功能进行组织和利用的模式, 它提供统一的方法去定义、发现、组合并利用这些功能, 以产生与事先期望及前提相一致的结果。显然OASIS的定义超越了IT领域的范畴, 但也许这才是关于SOA最科学的定义。由此可以发现, SOA的概念和模型适用于任何一种生产者/消费者的组合环境, 包括业务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

2.2 SOA特征和优势

虽然IT界在SOA的定义上存在很多不同角度的尝试, 但对于SOA的以下基本特征还是存在相当程度的共识。

首先, SOA应当具有松耦合、可重用、粗颗粒度、可配置、模块化/组件化和协同工作等特点;其次, SOA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标准, 无论是通用标准还是工业标准;再次, 服务应当具有可识别、可编目、可精确定义、可交付、可监控、可跟踪等特点。

由于SOA的以上特点, 显然将会带来以下两大好处。

一方面, SOA将带来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SOA的灵活性体现在它将业务流程和相关的IT基础设施中的元素看作安全的、标准化的组件 (服务) , 通过对这些组件 (服务) 进行重用和组合, 即可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目标和业务优先级。SOA的可扩展性是面向未来的业务系统的, 由于架构的松耦合特性, 可以通过增加少量服务, 以配置的方式在不影响现有应用的前提下, 快速生成新的复合应用。同时这也意味着, 在完成SOA框架的建设后, 现有应用可以逐个改造纳入SOA体系。

另一方面, SOA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化投资的回报率。由于实施SOA后主要的业务作业及IT底层操作被封装为公共服务和共享服务, 这些服务被大量重用在不同的业务应用场景中, 业务应用功能的实现将更多地由开发转为装配, 特别是企业级流程的定义将完全在流程引擎上通过配置而实现, 从而大大降低了在购置或开发应用软件时对相同功能的重复投资, 而且由于松耦合的特点, 大型软件也将变得易于调试。当然由于SOA需要更好的IT治理环境, 从而会导致运维成本的上升, 但如果考虑到企业由此而获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快速应变的能力, 即所谓的业务灵活性, 显然企业管理者将更愿意把资金投向相关的信息化项目。

3 EAI与SOA实施案例分析

3.1 采用EAI方式实现电力营销与财务系统集成

2004年, 江苏电力在与埃森哲公司合作过程中, 对信息系统建设状况进行了评估, 发现原有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缺乏数据交互, 导致财务不能及时获取准确的应收账款和实收账款的有关信息。鉴于当时财务与营销系统均建成不久且运行稳定, 决定在对原有系统不进行大改动的前提下进行应收与实收账务信息的集成。

该项目于2004年2月启动, 首先进行了需求分析, 明确了7个集成功能点和相关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平台技术选型, 选择了IBM公司的Message Queue和Message Broker作为EAI集成平台, 形成了基于消息传输的HUB式架构, 开发了营销和财务系统与MQ的数据处理接口, 并在Message Broker上通过编程完成了流程定义。同时为便于管理, 通过中间件提供的接口开发了所有流程的监控与管理工具, 可以对信息传递的情况进行实施监控和异常处理。整个开发过程历时5个月, 在试运行半年后在江苏电力13个地市供电公司进行了推广实施。

该项目具有典型的EAI特点, 主要以IT技术为主导, 原有系统基本保持不变, 业务流程基本保持不变, 通过中间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松耦合, 可以通过在中间件上的编程进行集成逻辑的调整, 项目周期短。但是技术方案完全基于IBM的特定产品及专有技术。

3.2 采用SOA理念建成信息化应用集成平台

2005年, 江苏电力做出了企业管理向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扁平化转变的重大决策。为适应由此带来的管理流程的变化, 江苏电力在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全面实施SOA的信息化战略。经过认真细致的产品评估选型, 江苏电力选择了BEA作为SOA实施合作伙伴, 基于WEBLOGIC系列产品完成了SOA框架的设计, 并完成了服务总线、服务目录 (服务库) 、流程引擎、流程监控平台的开发部署。同时, 江苏电力确定将35 k V以上电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为首期实施目标, 组织各有关业务部门的骨干人员进行了数月的流程分析与优化设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 项目各方初步完成了发展规划、工程、财务、物资、招投标等应用系统在SOA框架下的服务化改造, 并对其他相关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 实现了一批符合规范的业务服务, 完成了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统一编码等一批公共服务的部署。在此基础上, 通过在流程引擎 (BPM) 上的配置, 较容易的实现了各业务应用的跨部门横向集成, 即企业级业务流程的集成和整合, 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共享、流程互通和门户集成目标。

从江苏电力SOA一期建设的历程看, SOA项目从决策时起就是一个企业级的项目, 是企业信息化为适应业务管理变化而做出的响应, 业务流程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调整, 所有相关系统的流程都经过了彻底的分析和改造。项目前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相当繁重, 而后期的配置部署则相对容易, 对流程变化的适应性尤为突出。

4 EAI与SOA的区别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EAI与SOA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差异。

4.1 驱动力的差异

EAI主要是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去解决应用之间的接口互通问题, EAI的发展也是完全由信息技术发展来推动的。而SOA的理念远远超越了信息技术的范畴, 它首先需要业务应用经过标准化、服务化改造, 面向应用。或者说SOA应该是业务应用驱动的而不是技术驱动的。

这样的说法比较表面, 具体驱动力的差异落实到实施上体现在实施分析对象上的差异。EAI的分析对象是中间件和接口, 主要把中间件的功能实现要求分析清楚, 梳理集成接口技术和数据细节, 采用中间件的功能管理这些原模型和元数据。SOA的分析对象是业务应用“服务”, 分析的立足点是企业业务应用整体。先是建立企业业务应用的构架和模型, 然后分析现有业务应用系统与应用架构和模型的差距, 再分析跨系统应用需求, 也就是梳理应用集成整体需求, 然后建立应用目标模块视图, 定义模块功能, 在采用标准的中间件技术封装模块, 定义服务, 建立服务契约。另外中间件的技术功能通过一个SOA目标架构设计确定部件之间的功能界面, 把各个部件“工具化”, 无法实现工具化的功能尽量设计成面向“应用”的配置模板。通过多层模型把中间件功能“标准化、工具化”, 同时把这些工具通过定制的方法完整、整体地管理起来 (目前的中间件产品尚没有面向应用的管理功能) 。

对于分布式的业务应用, 事实上如果没有业务流程管理 (BPM) 工具的部署配合, SOA实施后的成效就会降低, 跨层级的流程互通实施就比较困难。

4.2 实现方式的差异

EAI的核心是通过接口之间的消息转换, 完成集成。EAI并不倾向于对传统的应用系统进行彻底的改造, 而往往是通过在原系统上附加接口的方式实现集成。应用系统依然保持其固有边界和内部处理逻辑, 在EAI实施中, 应用系统内部的处理过程往往被忽略, 集成工作所关注的主要是接口部分。而SOA则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并将每个应用系统拆分为若干服务纳入这一框架中, 通过定义方式把这些服务动态地组成应用, 原应用系统的边界将被打破或调整, 所有的应用被融合为一个整体, 因此SOA的实现是经过一个破而后立的过程, 在“破”和“立”的过程中逐步完成面向服务的架构。如果把应用系统比喻成大石块, EAI是把这些石块直接砌成墙, 而SOA则是把石块按照一定的规则雕琢、切割, 有些“服务”需要打碎做成混凝土灌注“公共服务”, 然后砌成墙。这一差异是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 和面向服务的集成 (SOI) 之间集成实施策略和工作思路上的区别

EAI和SOA在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实现方式上也迥然不同。EAI本身不定义业务流程, 而是由各个应用系统去实现流程, 再把这些流程以消息传递的方式衔接起来, 很难做到对流程实例的监控和管理。而SOA则可以通过业务流程引擎 (BPM) 实现流程的定义、运行和监控, 服务只是流程环节的实现, 流程不再固化在程序中, 也不再限于某个特定的应用系统, 而可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被动态地定义和执行。

4.3 实施范围的差异

从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看出两者在实施范围上的差异, EAI的主要工作是在信息技术领域, 而且工作重点主要是接口与集成所用的中间件, 而SOA是业务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同步推进, 既涉及业务流程的调整, 又要对应用系统的所有环节进行分析改造。

从企业应用横向看, EAI可以是局部性的项目, 仅限于有集成关系的应用系统, 为了实现企业不同阶段业务集成需求, 一个企业内部会有多种EAI集成方式, EAI集成缺乏整体性。而SOA从设计开始就是全局性的, 一旦实施, 企业信息化的所有方面都将被涉及, 甚至尚未存在的应用系统也将被涵盖在SOA框架之内。

从企业信息化资源纵向看, EAI主要涉及应用系统和中间件, 基本不涉及业务流程和IT基础设施, 而SOA既要实现业务与IT的融合, 又要把大量的IT基础设施作为公共服务纳入统一的框架中。

4.4 最终效果的差异

EAI相对较易实施, 见效较快, 可以完成应用系统在部分功能层面的整合, 而SOA实施难度大、周期长, 一旦成功, 企业可以获得一个灵活而强大的一体化的信息系统。EAI的实施风险比SOA小得多。但是EAI在支持和推动业务改进方面远不如SOA, 特别是在业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EAI很难迅速完成调整, 而SOA则可以迅速满足业务变化带来的新需求, 带来了业务与IT的双重敏捷性。

5 结语

面向服务应用 篇9

关键词:信息化,SOA,面向服务,Web服务

一、引言

传统的企业架构由技术和业务2个层次构成, 技术层与业务层之间并不能直接通信, 这使得信息技术无法实时满足业务需求。SOA通过在两层之间定义了一个新的层次———服务层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分布在网络中的软件资源看作是服务, 这些服务是从业务需求开始的, 而非始于技术。因此, SOA摆脱了面向技术的解决方案, 与其他企业架构方法相比, SOA让信息技术变得更有弹性, 能够更快地响应业务需求, 从而实现更好的业务灵活性, 使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变化并有效地做出响应。

二、SOA的概念及结构模型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 (称为服务) 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 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使得构建在这种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可以用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的结构模型一般分为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服务中介3个部分。服务提供者主要是定义所提供给他人访问的服务, 生成WSDL接口文件, 并把服务接口和其他一些相关信息 (都是XML格式) 注册到服务中介。服务中介提供服务的注册与发布。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中介查询服务地址和服务接口, 再将自己的应用绑定到想要的服务上以使用服务。由于三方可能使用不同的平台, 所以使用SOAP可在它们之间传输消息。

三、SOA的主要开发技术

SOA是一种面向商业应用的模型。要实现该模型需要一种对应的技术手段, 可以用Web Service、CORBA、DCOM等技术实现。

(一) Web Service

Web Service是一组软件组件, 包括XML、SOAP、WSDL、UDDI等技术。Web服务通过HTTP使用SOAP (一种基于XML的协议) 以便在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通信。服务通过WSDL (Web Service Definition Language) 定义的接口公开, WSDL的语义用XML定义。UDDI是一种语言无关的协议, 用于和注册中心进行交互以及查找服务。Web服务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自治。Web服务是可重用的软件模块, 与结构体、对象等软件模型相比, 是一种典型的“暗盒模型”, 不必关心服务实现的具体细节, 只对它的使用者提供被称为契约的精确定义接口即可。

2.松耦合。传统的软件设计模式要求各个单元之间紧密连接, 连接的复杂性要求开发者必须对连接的两端元素有完全的了解和控制能力, 而Web服务是松耦合的, 它只需要很简单的协调, 并允许自由配置。

3.粒度。Web服务封装了离散的功能。一个Web服务就是一个自包含的“小程序”, 完成单个任务。一些Web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应用。

4.开放性。Web服务所有的公共协议完全是基于开放的标准协议进行描述、传输和交换的。

5.可集成。Web服务的开放性可以延伸到Web服务集成。由于Web服务采取简单的易理解的准Web服务协议作为组件界面描述和协同描述规范, 从而完全屏蔽了不同软件平台之间的差异, 无论是CORBA、DCOM, 还是EJB, 都可以通过标准协议进行互操作, 实现当前环境下的可集成性。

(二) CORBA

CORBA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是由OMG (对象管理组织,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提出的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和对象技术规范, 其核心是一套标准的语言、接口和协议, 以支持异构分布应用程序间的互操作性及独立于平台和编程语言的对象重用。

(三) DCOM

DCOM也采用通用的分布式系统解决模式, 与CORBA十分相似。通过对象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在一个可用的命名目录 (活动目录服务) 中发布其对象, 对此分布式对象感兴趣的客户必须知道此服务器提供的多种服务。所有本地调用的方法均通过一个称为代理的客户代理来完成, 它将完成方法参数和数据的串行化并发送到一个称为桩的服务器对象上, 这个桩负责代表客户调用方法并正确地返回结果。由于DCOM规范是二进制的, 它可以将不同编程语言编写的二进制组件加以集成, 如C++、Java、Visual Basic等。

通过以上3种技术的介绍可以看出, Web Service具有更好的可靠性、扩展性以及协议开放性, 所以它是SOA的一个最佳实现。尽管CORBA有一个通过IDL (接口定义语言) 定义的平台, 而近几年出现的网格是一种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分布式系统, 服务成为连接CORBA与网格的纽带, 它们之间正在相互融合, 所以CORBA没有成为SOA的技术热点。DCOM不能跨平台, 只适用于Windows平台。

四、基于BPEL4WS的Web服务实现技术

BPEL4WS的作用是将一组现有的服务整合起来, 从而定义一个新的Web服务。因此, BPEL4WS基本上是一种实现现有服务整合的语言。整合服务的接口也被描述为WSDL Port Type的集合 (如图1所示) 。

与传统的编程语言来实现WSDL服务一样, 每个Port Type的每项操作并不映射成BPEL4WS中的一个独立的逻辑块, 服务的整个类型 (即该服务的Port Type集合) 由单个BPEL4WS流程实现。这种与调用接口操作的外部用户相对应的特定“入口点”在BPEL4WS描述中指明。

在下面这个示例中, 客户发出一个贷款请求, 请求得到处理, 然后客户可以知道贷款是否得到批准。处理请求步骤将包括向启用Web服务的物流处理机构发送申请并将决定告诉客户。

首先使用WSDL创建服务描述, 然后建立流程, 其中的行为包括:获得消息、调用金融机构的Web服务以及应答客户。在BPEL4WS中用活动定义了这3个操作。流程被部署之后就一直在等待, 直到有人启动它为止。通常在receive包含了一个名为“create Instance”被设置为真的属性, 这是进入流程的一个入口点。贷款批准流程如图2所示。

清单1:贷款定义WSDL

清单2:贷款批准者WSDL

清单3:贷款批准WSDL

以上只是讨论了一个简单的可调用的Web服务流,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加入另一个伙伴、通过链接和条件实现的控制逻辑、使用赋值的数据操作、嵌套活动和作用域、相关性集合以及错误处理程序等来实现一些复杂的Web服务流。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 SOA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尤其适用于企业级的应用开发。本文阐述了SOA的主要开发技术, 重点利用实例阐述了基于BPEL4WS的Web服务实现技术的应用。但Web服务应用于SOA还有许多的不足,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杜艳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与Web服务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 2004.

[2]叶社, 应时, 李伟斋, 等.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及其系统构建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面向服务应用 篇10

1 SaaS的现状及问题

SaaS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 从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应用服务提供商) 模式逐步演变而来的[3]。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市场环境的限制, 加之包括带宽、安全、政策法规、用户习惯以及ASP软件逊色于传统桌面软件的用户体验等限制, ASP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同时也给了后续SaaS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改进的基础。

1.1 SaaS现状分析

从现有SaaS的目标在于将软件彻底的服务化, 它完全抛弃了软件产品的概念, 继承了ASP模式的理念且不拘泥于ASP模式的形式, 将重点放在软件本身的服务能力上[4]。在国外, SaaS平台和市场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中不断成熟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独立软件商已经着手开始进入SaaS领域。而在国内, 2003年后众多厂商也开始了追赶模仿之路, 除了八百客、Xtools、美髯公这些专注于SaaS的厂商外, 金碟、用友、阿里巴巴, 这类传统企业软件厂商也都踏入了SaaS领域。

从表1可以看出, 国内外各大软件厂商对于SaaS的实现大同小异。归纳来看, 在SaaS环境下软件厂商的角色可以大致分为平台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两大类。

传统的软件平台主要是指极少数软件巨头所提供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而SaaS模式下这种软件平台概念的粒度级别被大大扩展了。在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下, 软件的开发不再是一些专业人士和厂商特有的专利, 个人和中小企业完全可能借助多种途径来部署自身的SaaS应用。

1.2 SaaS实现面临的问题

在进行SaaS具体实现过程中, 由于要充分考虑其应用的可配置性和可伸缩性[5], 使用传统软件的开发方法和模式一系列问题。在文献[6]中, 提出的SaaS四级成熟度模型 (如下图从左到右) , 由于第一、二级模型与传统软件的差别不大, 所以目前SaaS部署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对应于第三、四级模型的实现上:

三级模型的主要问题在于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来保证不同租户数据间的隔离, 由于其并发量和数据量都会有显著的增加, 性能问题也是其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而四级模型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来满足SaaS应用水平扩展的需要:即在硬件上, 在用户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 无须更改应用架构, 而只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支撑应用规模的增长;在软件上, 在系统改进或用户需求增加的情况下, 只通过较少的原有架构改动, 即可将新的功能模块无缝的扩充到系统应用中。

2 面向方面思想及应用

面对SaaS实现过程中的问题, 使用现有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和技术对其进行解决, 在某些环节上已经不太适应[1]。作为目前一种成熟的软件开发模式, OO (Object Oriented, 面向对象) 是成功的, 但在构建需要可伸缩、易扩展的基于SaaS模式的系统时, 软件容易引起一系列问题 (设计混乱、可读性差、难以扩展等) , 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AO (Aspect Oriented, 面向方面) 思想可以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2.1 传统软件设计方法的不足

从软件设计上看, 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的实现看成由多个关注点组合而成[7], 从需求的角度看, 一个典型的软件系统应包含相应的功能关注点和系统级的关注点, 某些关注点会在多个模块中出现被称之为横切关注点。使用OO方法描述或构建的系统是用松散耦合、模块化实现一般关注点的形式来组合实现系统的, 这些一般关注点的实现单元习惯上称之为类。

如果横切关注点和多个类有关系, 只使用现有的OO方式, 结果会使系统难以设计、理解、实现和演进, 从而引起下面一些问题:设计混乱, 软件系统中的模块可能要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例如, 开发者经常要同时考虑业务逻辑、性能、同步, 日志和安全等问题, 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导致相应关注点的实现元素交替出现, 引起设计混乱;低代码重用率, 由于一个模块实现多个关注点, 因此其他需要类似功能的系统不能马上使用该模块。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效率;代码质量差, 混乱的代码掩盖了代码中隐藏的问题。而且, 由于同时要处理多个关注点, 使得应特别注意的关注点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难以扩展, 狭窄的视角和有限的资源总是产生仅注意当前关注点的设计。新的需求导致重新实现。由于实现不是模块化的, 就是说实现牵涉到多个模块, 为了新需求修改子系统可能会带来数据的不一致, 而且还需相当规模的测试来保证这些修改不会带来问题;可伸缩性差, 由于关注点之间的耦合较高, 造成系统升级或维护过程中较难进行可伸缩的功能扩充。

2.2 面向方面思想

AO是1996年Gregor Kiczales在PARC上提出的[8]。AO相应技术的产生也是从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出发的, 考虑一个软件设计中现实问题, 假设实现某类应用时需要实现两类事务, 一类是业务逻辑 (与必须要实现的业务特性相关) , 另一类就是支持这些业务逻辑运行的功能模块 (如日志模块、安全模块、对象池等)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程序员通过在业务逻辑中添加对功能模块的应用, 即对象间依赖来实现协调这两类事务, 这增加了代码量和对象间的耦合度。

例如以安全模块为例, 假设需求是每个 (或有选择的) 业务逻辑的调用前进行安全认证, 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每个业务功能实现中加入对安全模块的引用。AO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针对业务逻辑处理过程中的切面进行提取, 它所面对的是处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阶段, 以获得应用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低耦合性的隔离效果, 从而获得更加清晰高效的逻辑单元划分。

3 SaaS实现中AO的运用

AO并不是万能的, 也不是一种取代性的技术, 现阶段它只能作为OO的一类补充技术在特定场合发挥作用。不过采用AO方法后, 现在存在于OO中使用的一些模式就可能不再需要了, 当然, AO也会发展出自己的软件设计模式, 到那时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也许将会有大的改观。

AO的具体应用可以侧重在权限认证, 日志记录, 缓存管理, 上下文传递, 错误处理, 程序调试, 性能优化, 持久化, 线程同步, 事务处理, 共享资源池等方面。很明显, AO非常适合开发基于互联网的SaaS应用, 就目前来看, AO有如下一些具体实现工具可供我们选择:

AspectJ是对Java的一个无缝扩展, 拥有独特的语法和编译环境使得实现大范围的关注点横切成为可能。它是对AOP最小粒度级的实现;AspectC++是对C++编程语言的一个面向方面的扩展。AspectXML:是一个试探性的, 探讨性的普遍性地探索关于XML面向侧面编程方法的工具;JAC:Java分布式的面向方面的框架;JBoss-AOP:用于JBOSS应用服务器的AOP框架;Spring:实现方法不同于大多数其他AOP框架。比较而言, 粒度级别较低的AO实现 (例如AspectJ) 在现阶段并不适合与支撑SaaS应用, 但随着AO理念的发展, 未来的程序语言特性的设计也可能及其包含进去。而粒度级别较高的AO实现可以配合现有OO实现、较好的完成功能关注点与横切关注点的设计与实现, 例如Spring的AO模块允许开发者定义方法拦截器和横切点来干净地给从逻辑上分离的功能实现代码解耦合, 使用源码级的元数据功能, 用户可将各种行为信息合并到开发者的代码中。

以下以Spring的AO模块为例, 构建一个简单SaaS应用过程中的设计流程如下图。

4 结语

软件及服务的理念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和既有模式, 对基于网络的软件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有的应用看来, 面向方面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软件系统开发的各个方面, 在现有成熟的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开发过程中, 如何借助这些新的软件设计思想进行不断改进是未来软件开发人员所必须做出的选择。

摘要: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模式是目前一种新的软件应用模式, 本文首先针对具体现状, 分析了传统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及现有软件开发设计模式的优缺点。其次, 结合SaaS软件架构的特点, 总结出传统软件开发方式在进行SaaS实现过程中的不足, 最后借鉴现有AO (Aspect-oriented, 面向方面) 的设计思想, 提出了一套实现SaaS应用的设计应用方案。

关键词:软件即服务,面向方面,面向对象

参考文献

[1]张美枝, 高润月, 杨永平.基于SaaS模式下软件设计方法的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12) .

[2]Goth, G.Software-as-a-Service:The Spark That Will Change Software Engineering?[J].Distributed Systems Online, IEEE, 2008, 9 (7) :3-3.

[3]Sathyan, J., K.Shenoy.Realizing unified service experience with SaaS on SOA.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Software and Middleware and Workshops, 2008.COMSWARE2008.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08.

[4]Laplante, P.A., Z.Jia, J.Voas.What's in a Name?Distinguishing between SaaS and SOA[J].IT Professional, 2008, 10 (3) :46-50.

[5]袁志俊, 夏红霞.基于SaaS模式在线软件系统开发方案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30 (11) .

[6]Frederick Chong, G.C.Architecture Strategies for Catching the Long Tai[J].HUhttp://msdn2.microsoft.com/en-us/library/Aa479069.aspxUH, 2006.

[7]黄兴华, 胡飞.AOP技术在面向用户的软件组件测试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26 (8) .

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 篇11

截至今日,留学人员报名人数2106人,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取得硕士学位者占56%,博士和博士后者占39%,带来科技项目达900多项,人文社科类留学人员的比例超过了1/4。国内单位参会方面,已报名参会的各地政府代表团48个,此外大批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区、留学人员创业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机构报名参会,估计国内参会代表达到 3500人。

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中科院等主办单位对本届大会投入度空前提高,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带来的专场活动项目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将成为第七届留交会最大亮点。

教育部方面,除继续举办“教育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论坛”、“教育部 ‘春晖计划’支持西部专场”和以“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教育外交官座谈会等系列重大活动外,首次将“长江学者计划”等项目引入留交会,征集了50多所“211工程”高校的3000多个岗位到会上来招留学人员,其中包括“长江学者”、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岗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还将全国留学工作成就展中备受各方关注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就展”搬到留交会展出,其中包括有留学人员设计制造的电动汽车、直升机和神舟五号模型等大批实物展品展示。大会期间教育部还将安排该部领导、专家和教育外交官专题考察广州大学城等教育设施项目。

科技部方面,为在留交会上体现国家科技政策导向和向海外留学人员介绍科技部的相关工作内容,确定在会上举办的系列专场活动包括①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报告;②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研究报告;③科技园区发展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④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育环境:现状、瓶颈与整合策略。科技部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将在“中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论坛”主讲科技领域支持“走出去”战略及结合境外工作情况探讨支持中小企业走向国际的若干技术性问题,为在留交会上展示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部将在大会上举办“建国55周年科技成就展览”,还将派出“863计划”有关负责人在留交会上提供咨询服务。

人事部对广州留交会工作也个分重视,有关领导多次表示,留交会是人事部重点参与主办的活动,他们支持各地人事部门积极牵头组团参会。各地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还广泛征集适合留学人员的岗位数千个到留交会上揽才。

中科院组织了本系统25家研究所参加大会交流,这些研究所带来了一批中科院系统的重大课题和重点研究项目与海外高端留学人才对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更组织了高水平的专业团队主办留交会的品牌项目“生物医药论坛”活动,陈竺、陈凌、裴端卿等一批国际生物医药学界和业界高峰人士济济一堂,就国内外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保护、创业投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交流。

留交会的东道主广州市今年则把着力点放在组织一批企业将科技难题放到留交会上来招贤,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虽然活动安排的消息发布得较晚,但是许多企业得知后,纷纷报名参加。

国内参会单位对留交会人才、项目需求旺盛。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参会单位共向本届留交会提出人才需求过万个岗位,除了教育部征集需求岗位3000个,广州方面提供岗位2000多个,全国留学服务中心提供需求岗位3000多个,今年新加盟的协办单位厦门市带来岗位2000多个之外,西安、杭州等报来岗位一大批。大批国内企业、机构共向留交会提出项目需求400多项。

展览设计更加国际化,更符合开展交流和沟通的要求。今年留交会展馆面积40000多平方米,我们邀请了穗、港、澳地区一批专业展览公司竞投布展总体设计方案和一些重点区域的设计方案,从中择优选用了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与国际化接轨的香港一家展览公司的总体设计方案,展场的一些重点区域分别选用了广州六家展览公司的方案,并由以上公司联合布展,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给海内外参会代表提供一个格调高雅、环境舒适、气氛融洽的交流场所。

大会宣传工作方面,集中反映各地创业投资环境和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故事的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创业前沿》已经完成了拍摄工作,近期将在中央台、南方台、广州台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从11月起组织了“‘海归’人才与城市发展”市长访谈系列报道,《广州日报》也结合广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话题推出了“回国创业服务,先到广州看看”面向“海归”创业的专题系列策划,《羊城晚报》已从20日起结合大会的相关专题宣传要求推出一系列综合分析报道文章,此外新华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华儿女》杂志社、《留学生》杂志社等也都对留交会给予热情关注,海内外媒体总体关注度高,宣传报道主动有新意,策划向纵深逐步拓展。在此我代表组委会向各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向纵深推进,适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七十万海外留学人员响应党和国家“海外留学人员要为祖国现代化做贡献”的号召,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服务已成大势,吸引“海归”已成气候。留交会在“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下,致力于为海外留学人员与国内需求机构找寻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经过七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的服务,许许多多的国内单位通过留交会找到了所需的人才,获得了项目合作的机会,一大批留学人员通过留交会的渠道走上了回国创业服务的道路。留交会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水平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奉献给参会的海内外来宾,本届大会将再次让代表们在共享知识盛宴科技大餐的同时,对广州留交会有更加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交会创造了条件,让全国各地都把留学人员广交会作为引进海外智力的重要渠道。

面向服务应用 篇12

关键词:Web服务,供应链,物联网,协同应用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需要实现跨企业的动态联盟、集成合作与信息共享[1]。而现代的供应链需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企业系统的信息可视性与智能化、系统的无缝集成化等,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动态联盟、集成合作与信息共享。但供应链中存在众多的异构应用、信息孤岛与知识片断,而且目前的供应链协同主要基于分布式组件技术,这种技术架构无法突破平台差异、协议差异等限制,也不能满足业务动态多变、知识纵深共享与即时扩展的需求,如何在上述环境下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已成为供应链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平台的业务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并构建业务需求驱动的物联网(Interne of things,IOT)关键技术融合体系,本文采用以动态服务为中心的物联网多层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分成感知层、传输层、信息整合层及应用服务层构成的四层体系架构,通过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技术以及多层关键技术融合与集成应用,实现由业务驱动的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整合,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技术及Web服务技术,完成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的业务价值的层次转化,从而支持供应链分布式应用从信息感知化→服务互联化→智能化的海量数据处理的协同转变过程,提供具有可信性、有效性、协同性的业务支撑技术融合体系[2]。

1 物联网研究现状

1.1 国际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自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但受无线网络和传感器设备的限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05年《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才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此后美国、欧盟、中国等国政府机构与企业都投入巨资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

在美国,IBM公司于2008年底提出“智慧地球”(Smart Earth)理念,提倡把IT前沿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把传感器嵌入到全球的电网、铁路、公路、桥梁、建筑、供水系统等各种物体中,并通过普遍的互联形成“物联网”。在欧盟,欧盟委员会于2009年6月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并成立了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组:CERP-IOT,提供500亿欧元用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都在积极制定信息化战略来发展本国物联网的应用。

1.2 国内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各高校院所对物联网相关课题进行了攻关。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截止2008年底,我国申请的传感网专利378项。在一些技术上我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德、美、日等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并逐步成为全球物联网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等重大专项中均设有传感网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物联网研究正在走一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要的特色发展之路。

2 供应链企业业务协同场景分析

供应链的业务协同过程需要多个企业参与,包括:核心企业(制造企业)、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等企业,业务协同是个复杂的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交互过程。下面以制造业来说明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协同过程和详细场景(图1)。

以采购协同管理为例,采购管理在系统下达采购计划的基础上,需要实现与上游供应商的采购协同。同传统的采购相比,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强调协同采购的理念,它包括四大部分:企业内部协同、企业外部协同、“为库存采购”转化到“为订单JIT采购”、采购过程中的外部资源管理。采购流程及相关描述见表1。

采购协同需要完成整个采购流程功能,包括:供应商交互与管理协同服务;贸易撮合协同服务;采购合同协同服务;VMI收货、仓储与供应管理协同服务;物料主数据与详细信息查询协同服务等。这就需要构建面向供应链(SCM)的可扩展的物联网分层体系结构。

3 基于Web服务的物联网扩展体系结构

本文采用SOA体系结构与技术,通过Web服务的封装与组合、快速的服务重构完成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的业务价值的层次转化,从而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进一步扩展,得到如图2的基于Web服务的扩展体系结构。

(1)感知层:该层是物联网信息的源头,实现对物理对象的感知和数据获取。物联网的感知层节点具有数量多、成本低、计算能力弱等特点,利用多种传感器、传感器网络、RFID、二维码、摄像头、GPS、智能物体等来全面集成感知装备制造企业中的各种信息。

(2)传输层: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能力。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现有的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其他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感知层的信息传送到信息整合层中,并为上层服务管理和大规模行业应用建立起一个高效、可靠、可信的网络设施平台。

(3)信息整合层:提供对网络获取的复杂数据以及不确定信息完成重组、清洗、融合等处理,并通过SOA体系结构的建立完成信息的整合处理。在SOA体系结构中运用动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组合评价模型实现大量的Web服务综合评价;并根据具体QoS指标和Web服务运行结果指定动态服务组合的规则实现动态的Web服务组合,从而完成信息的整合处理。

(4)应用服务层:将信息转化为内容提供服务。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中心计算机群,对网络内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并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接口。

基于上述架构,可以进一步研究物联网跨层优化机制、异构网络的自治与协同方法、RFID与Web服务集成、智能评价等中间件技术等,从而实现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攻克。

4 结论

目前,物联网以RFID射频识别、EPC产品编码、传感、嵌入智能等为核心技术。在发展趋势在技术上呈现出融合化、嵌入化、可信化、智能化特征,在管理应用上呈现标准化、服务化、开放化、工程化特征。同时,以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为基础层,融合Web服务组合评价及SOA等的信息处理技术为中间层,以业务应用服务为目的的智能化协同应用技术的研发既提升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积极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官伟.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架构[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3):102-106.

[2]Tingbin Chen.Rsearch on Methods of Services-oriented Integration for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C]//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WinCOM,2007:4701-4707.

[3]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526-531.

[4]顾晶晶,陈松灿.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物联网定位模型[J].计算机学报,2010(9):1548-1556.

上一篇:外包贸易下一篇:路面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