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精选12篇)
对症下药 篇1
2007年年末,当“拐点论”溅起一池波澜的时候,我隐约感到国民经济可能出现问题。但是,由于房地产问题被政治化、道德化,当时的舆论形势已经不允许我们多说话。尽管我不希望看到不当舆论对这个行业的伤害,偶尔也做一些校正性评论,但立即就会遭到人身攻击,甚至有人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你再说房价不能下跌我就舍身炸碉堡,开车撞死你”。我不怕被撞死,但感到这样的“民意”让人心寒。应该说中国的政治民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一边倒的舆论让我们领教了另类的霸权。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愿意公开为这个行业说句公道话,连该学科的学者也都黯然无语了。但是,我们不能用声音的高低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更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可以不尊重经济规律。当房地产市场死掉的时候,人人不能愉快地活着;当我们昨天试图惩罚这个不听话的市场时,今天我们却遭到了市场的报复。
一、房价大跌会有大害
房价上涨表现为基本的经济规律(这在经济学上是能够给出科学解释的),它的下跌只发生在特殊情况下(战争、瘟疫、地震、特殊的政治事件、经济危机、严厉的调控、税制调整等)。所以,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这么长的历史,所谓的房价下跌或者“泡沫”破灭事件是屈指可数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的下跌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伤害(如香港1998年开始的下跌、日本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下跌等),所以,即使出现了连续上涨过猛的情况,最科学的调控目标是使涨幅平缓下来以消化前期涨幅,而不是让它下跌。因为房地产是价值量巨大的资产,当它价格下跌的时候,消费者会进入集体观望状态,需求大量沉淀;而由于生产周期长的原因,供应一般不能立即停下来,往往会继续增加,直接的结果就是摧毁这个市场以及相关的产业链,如建筑、钢铁、水泥、家电等行业。这与一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与交易量的变化完全不同。
英国有句谚语:“治好了病,治死了人。”在房地产宏观调控过程中,我最担心这样的情况发生。2008年4月,针对深圳、广州等个别城市房价下跌的现象,我郑重写了一篇供领导参阅的短文《高度关注房价变化,避免经济下滑和社会动荡》,向高层反映自己的看法——如果房价下跌的现象扩散,局面恶化,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危害。其一,房价大范围明显下跌,将使大批开发商投资回收困难,甚至资金链彻底断裂,开发商与建筑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无法及时清算;其二,房价大范围明显下跌,将使所有存量商品房特别是新购商品房受到拖累,出现资产缩水状态,其业主尤其是新买房业主的财产遭受损失,不满情绪、买卖纠纷大面积滋生;其三,房价大范围明显下跌,将使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其四,房价大范围明显下跌,将导致就业形势严重恶化,失业率上升,相关产业链中上亿人的就业受到威胁;其五,房价大范围明显下跌,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明显下降,政府运行困难,地方经济活动受到影响,更没有钱搞住房保障。现在,除第三条说的情况还不太明显外,其他四条都已明显出现了。钢材价格大跳水,已经下跌了一半,许多钢铁企业停产半停产。水泥企业的命运类似。有些曾经很富裕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借钱开工资了。
在我看来,尽管国际金融市场出了大问题,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发生,但中国经济原本能基本自保的。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房地产业遭遇严厉调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再加上“拐点论”、“汶川地震”、“深圳赌局”、“08奥运”一系列叠加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出了问题,中国经济也因此出了问题。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汉森·W·鲍德温在《明天的战略》一书中说:“一个人除非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否则就注定要重蹈覆辙”,我想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一边讨论着当年香港、海南的教训,一边制造着危机,尽管直接诱因并不相同。
二、房地产市场得了什么病?
这半年多来,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被反复问及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也象祥林嫂一样重复着同样的回答:房地产市场的确生病了,病得很严重,越来越严重!
市场是由供求双方构成的,但双方都病得不轻—
消费者首先“绝食”了。此前的几年,商品房一直供不应求,排队买房子、求官员买房子、求内部人买房子是很普遍的现象。一些楼盘曾出现一天卖出上千套的情况。有些消费者为了能买上心仪的房子,甚至提前几天排队,风餐露宿。开发商为了保证内部人或者熟人能买上房子,不得不半夜售楼。这种场面在全世界都未出现过。但是,进入2008年以后,在一系列因素的叠合影响下,房价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个体的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消费者开始“绝食”,出现集体观望。尽管地方和中央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有些政策的力度还很大,但消费者根本不买帐。有人就曾针对国家救市政策在网上留言:对不起,总理,我们就是不买!
由于消费者“绝食”,开发商就患上了“贫血症”。开发投资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自有资金外,还可能有银行贷款、建筑商垫资、民间融资等。投资总是要回收的,否则这些负债就会变成呆坏账。投资回收越快,资金越安全,企业的财务成本也越低。由于消费者“绝食”,开发商资金链突然绷紧了。代理商手足无措,一些资金紧张的开发商不得不采用优惠或者其他降价措施来解决问题,如送装修,送家电,送汽车,送阳台、地下室、车位。有的公司承诺无理由退房,还有的干脆采取明降措施。一些降价活动没有带来交易量的大增,反而引起许多麻烦。前期业主要求退房、售楼处被砸、开发商被起诉等等,已经算不上特别新闻。
生病是令人痛心的,但最令人痛心的是明知有病而不知道为何得病。今天这种供求对峙局面的形成,仅说“调控生效”、“泡沫破灭”、“价值回归”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不管大家是否同意,在此斗胆把我认为的本质原因说一说——
一是企业的本质属性与买者的自利性之间的冲突。企业就是个盈利组织,只要遵纪守法,逐利是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市场经济的天然要求。每个公民办企业,都是为了赚钱。但是,当自己不办企业,而是处于买者地位时,消费者就从自利性出发,弄出了另外一套价值标准,希望企业(含开发商)扮演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角色,承担社会责任,少赚钱、不赚钱。
二是传统的、普遍的仇富文化与市场经济本身对企业家、对财富的尊重之间的冲突。五千年灿烂文明,为什么没有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是与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仇富文化连在一起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财富的大集中,当然也不会率先孕育出资本主义机器大文明。当作为资本密集型和较彻底民营化的行业——房地产业率先富了起来的时候,开发商在汹涌泛滥的仇富情绪下变成了魔鬼,连最隆重的春节晚会都恶搞他们。
三是市场经济本身要求的自由民主与相对集权的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企业是一个盈利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的本质属性要求它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拥有经营自主权。但是,由于这个行业管理机构众多而且权力巨大,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开发商的经营自主权不断受到伤害。比如,对开发商来说,它拥有对商品房的自主定价权,这是公司法、价格法等法规赋予它的天然权利;但是,我们时常会看到有的城市公布商品房成本,有的城市搞“一房一价”,限制开发利润。
一个处在市场体制下的社会,如果政府不尊重经济规律,政府与市场之间就会摩擦不断,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如果大众不尊重企业家和社会财富,这个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当然也就没有了前途。希望我们能从惩罚“暴利”的狂热中猛醒,回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上来。
三、“董氏药方”的内容
在舆论欢呼房价下跌的时候,决策者却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感受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厉害。除了明确表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以中央政府的名义终结了“要不要取消房地产业支柱地位”的争论外,还出台了一些措施,试图拯救房地产市场,避免出现玉石俱焚的局面。从前期的政策来看,源于舆论的压力,只想救消费者,让他们不要“绝食”,要吃饭,对开发商却没有“输血”的意思。此时消费者的“自利性”被无限激发,他们盼着出台更多政策,甚至盼着房价象当年香港的房价一样,一泻千里,然后抄底。所以,仅从政策力度看,不可谓不大,但消费者根本不买帐,市场波澜不惊,当局愕然。
前不久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全力保增长,并推出了举世瞩目的救市计划和许多政府投资项目。这种姿态是积极的,但方案并不完美。其一,公共投资和民间资本的效率差别是很大的,公共投资免不了又会造成重复建设、低效建设,甚至产生大量腐败,尤其是对那些仓促上马的项目。各地官员闻风云集北京抢钱、争项目。民间资本正嗷嗷待哺,启动民间投资,让民间资本和公共投资有机结合才是正道;其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生态环境建设等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大。修公路用什么?用石子、沙子、水泥、沥青,修铁路用什么?用钢材、水泥、石子、枕木。产业链都很简单、很短。这与房地产项目的拉动作用完全不同。前不久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聂梅生会长交流时,我说:“铁路、公路、基础设置涉及的产业链简单而短小,如未长成的小萝卜根”。她说:“对,房地产涉及的产业链如同花生的根,庞杂发达”。今天,我不敢说像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次,只有房地产业能够救中国,但是,继续让房地产业发挥积极作用是理所当然的!
我不是一个好医生,但我基于自己的理解,想为房地产业的稳定开个“药方”,彻底改变开发商和消费者预期——
其一,宣布2009年停止或大量减少商品房建设用地供应。现在的任务是消化市场存量,如果继续放地,不但会继续加重观望,没人要地,而且市场交易量也不能明显恢复,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命运会更惨。如果暂时停止或大量减少供地,可能会有人拿地,商品房交易量也会因消费者预期改变而恢复,开发商资金链会重新接上,政府也会有土地出让金和税费收益。
其二,宣布停止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对有资格获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补助机会的城市家庭给予货币化补助,鼓励其购买小户型和二手房,鼓励租房居住。要以买卖或租赁合同作为领取补贴的依据。大量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对市场交易的恢复不利,而且还易产生腐败等很多副作用。放弃实物补贴、实施货币补贴是世界性潮流,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其三,对购买商品房利率优惠和税费优惠的时间做出明确界定,形成有时间条件的优惠。政策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会因时间限定而大大强化。如可将利率优惠措施限定于2009年“五·一”之间,对契税税率优惠、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个人卖房)的免征也给出时间限定。
其四,根据2008、2009两年的开发规模,确定合理的开发信贷规模,并要求各家银行必须完成或基本完成放贷任务,防止“烂尾”现象大面积出现。银行由于看不清市场演化趋势,被“次贷”危机吓着了,存在明显惜贷情绪。这样,开发商的困境就难改变。现在决不能让银行为了一己私利而使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一句空话,也只有房地产市场稳定,金融业才能健康发展。
其五,放松首次购买非普通住房和第二套房的贷款条件。宏观调控政策具有相机抉择性,现在的形势与过去完全相反,任务变为鼓励而不是抑制需求,有购买能力的恰恰是已有住房的中高收入阶层。除首次利用贷款购买自住房外,其余情形均继续严格执行“9.27新政”和“补充文件”,就无法快速、有效启动需求。在第二套房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合理的改善性需求,或是给父母养老居住的,购房者信誉高、还款能力强。即使买房子出租,发展租赁市场,帮助了低收入阶层,也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中央政府能采用这样的思路,我相信会有效缓解供需对峙局面,使市场恢复运行,避免危机发生。尽管它不能解决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能治本,大致是能治标的。
四、结语
有人可能感觉我的政策建议有些狠,那让我们听听英国的哈利法克斯的说法吧——“治理国家是一项残忍的事业,只有好心是办不成事的”。
还有人会感觉我的政策建议虽然有效,但太粗暴,也违反了买房者的意愿,那就再听听法国大文学家雨果的感悟吧——“即使是一座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
对症下药 篇2
初中
“男儿当自强”这无非是一句鼓励的话,但是又是一句有分量的话,
对症下药
。来源:
但是我却万万没有想到,一个男孩竟然连自己的尊严也可以不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繁荣的都市,可是也难免有一些行乞者,今天在集市场(非常热闹的地方),我看见了让我气愤的一面,一个20来岁的男青年,居然跪在集市门口,你有可能会说,你不是说也有行乞的人吗,可是在我面前的青年,并不是一个残疾人,他是一个健康的饿人呀!而且是有一定文化的人,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他为了钱,连自己的`尊严也不要了吗?你或许会同情他,会说我很冷酷,但事实并非这样,我也心痛呀,我又何尝不想帮助他?可是他有手有脚,难道就不能自食其力了吗?
没有一个人上天对他不公,是 由于他自身,他并不想努力,反而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
作文
这样的人值得去同情他吗?不,不值得,或许你的好心会使他变本加厉,因为他会觉的,我不做事也可以有钱,那我还做了干吗?他 宁肯出卖他的灵魂,他的尊严,也不愿自己去努力。你说这是不是在害他,那你有可能就会问我,那怎么办。当然我不强迫你们这样做,但是你们或许没有听过这句话:给一个人一条鱼,不如给他一副鱼竿”或许你明白了我的意思,鱼总是会吃完的,一副鱼竿,则可以每天有鱼吃。给他们钱,不如给他们找一个工作。
我不得不说那个他没有出息,不知道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想。
振作起来吧,振作起来吧,不要屈服于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人生。
“教育门诊”对症下药 篇3
人人生而不同,学生在智力、智力发育快慢及兴趣爱好各方面都存在普遍差异,于是对于目前“统一教学”仍是国内基础教育的主体教育模式的现状来讲,关注学生个别化的学习情况,“辅优拉后”是教育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难题。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为学生创设了教育“门诊”,让学生各式各样的疑难杂症有了把脉问诊、开方治疗的去处。
教育门诊的“主治大夫”是周建云老师。周老师说有时学生碰到难度大的习题,只需教师在方法上指导、稍加点拨即可解决。而如果缺乏指导,学生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为此,他和学生约定,放学后到指定的教室咨询答疑,开设一个“义务门诊”服务。这样学生不再为放学后找不到老师而发愁。
教师们见贤思齐,纷纷加入“义务门诊”志愿者队伍,从一个教研组延伸到各个教研组。根据教师报名的情况,年级组负责协调,挂出每一年级教师“义务门诊、挂牌服务”告示牌。每天下午4:15开始教师在指导的地点“坐堂”,解答任何一个班级、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到最后一位学生满意离去。现在,“义务门诊”已不仅仅解决上课“没听懂”的问题,已发展为师生沟通的一种形式。“义务门诊”的形式和环境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教师的真诚关心,使学生愿意袒露心中的秘密,在老师帮助下排除心理困惑,克服自卑,增强信心。“义务门诊”也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反映的问题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时反馈调整,加强课堂教学针对性。
“义务门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与其相结合的任课教师与学生长谈话制度、班主任与学生笔谈制度、教师家访制度、学生参与教育评价制度等。这些制度使教师将责任和诚信融于教书育人之中,树立了新时期教师的形象。学校还辟出五处场所作为“义务门诊”的专用教室,并结合年终考核,对坚持参加“义务门诊”的教师给予奖励。
虽然大境中学的教师队伍不断地变化着,有的退休,有的调动工作,但“义务门诊、挂牌服务”每学期都有新的进展,至今有近百位教师参加过门诊挂牌服务。这个从1到100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和诚信得到广泛群众性认同的过程。
“义务门诊”开设以来,大部分同学已养成这样的习惯:放学后到“门诊”室走走,学会怎样解题,也学会怎么主动学习。自己的任课教师不在,可以听听其他老师意见;也可选择与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交流;更可将问题写在纸条上,压在老师的办公桌上,让老师抽空或在“门诊”时间给予特约帮助。学生会干部史晓穆同学说:“‘义务门诊’成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纽带,各个学习程度的同学都能在这里获得需要的指导,老师们的奉献精神也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对症下药 篇4
华佗给病人诊疗时, 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 州官倪 (ní) 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 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 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 给倪寻开了泻药, 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两人看了药方, 感到非常奇怪, 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 病情一样, 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佗解释道:“你俩相同的病症是表象, 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饮食引起的, 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 着了凉引起的。俩人的病因不同, 我当然得对症下药, 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 没过多久, 病就全好了。
后来, “对症下药”这一成语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 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对症下药成语故事 篇5
华佗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华佗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摸清病症对症下药 篇6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视教育的这种差异性。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遗传素质,以及教师不同的教学习惯,造就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现象。但是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名学困生,要让每一个生命体获得爱戴、尊重和呵护。
毕业班教学是小学段至关重要的工作,这个阶段既要对小学段的知识进行总结,又要做好向中学的过渡。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农村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学困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对这群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和以后良好的成长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农村小学毕业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摸清学困生的教育背景,便于对学困生量体裁衣
要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力求做转化工作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计划有序,首先必须对学困生的教育背景进行深入透彻地了解。笔者经过多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所致:
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困生。在农村,学困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在老人身边的孩子,老人只操心孩子的温饱问题,根本顾及不了孩子的教育,所以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上为零。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是人一生中接受最长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在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父母与孩子相聚甚少,孩子从父母身上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无法良好成长和发展,学困生的形成是在所难免的。
2. 自身因素。数学基础太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刻苦钻研与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习惯,形成了学困生。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逻辑很严密的科学,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段的学习中,不能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在后期的学习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每学年欠下太多的知识债务,造成了数学知识断层,就很难学懂新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加上缺乏刻苦钻研与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习惯,自然而然就走向了“学困生”的行列。
3. 学校因素。中途频繁更换老师,一部分后进生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沦为学困生。在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中途换老师是司空见惯的事。新教师大部分都难以坚持到最后,所以就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教学。而且他们的教学形式各异,在短时间里,教师与学生在互不知情的状态下,怎么能够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呢?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既影响了班级的整体质量,还让一部分后进生彻底沦为学困生。
以上三种因素造成的学困生,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对于缺乏家庭教育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家校通联工作,并给予学困生父母般的关爱,让学困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父母一样的关爱,只有这样,学困生才不会疏远教师,不会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才能亲信教师,喜欢教师的课堂,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其次,对于基础差,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刻苦钻研与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习惯,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帮助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其降低要求,从最简单最基本数学知识学起,每天安排适当的练习,让学困生顺利而轻松的完成,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困生在一次次小小的成就感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有了自信,学困生才会主动参与教学,学习才会好转。第三,对中途频繁更换老师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在心理上进行疏导,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将以前的教师给学生心灵留下的阴影彻底抹掉,让学生重新看到光明。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和真诚让学困生感觉到温暖,看到希望。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一颗诚挚的心,一定能让学困生看到希望的曙光。
二、解析学困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比较透彻地解析学困生的性格特征,才能对学困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引导。
农村小学毕业班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且在各学段欠下的数学知识债务太多,加上自己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学习习惯,在一步步滑落到班级后尾的时候,学习的信心就会严重丧失,从而一部分学困生就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做事极端,滋事生非,搞恶作剧,无法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学习,与教师产生敌对情绪,暴躁就成了这类学困生的性格特征。另一部分学困生则表现得很守纪律,但少言寡语,平时的表现就如平静的湖水一样,天生内向的性格,加上学习又赶不上去,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更加投不起头。不管是性格暴躁的学困生还是性格内向学困生,他们的内心其实都是很脆弱很自卑的,而且他们在一个班上经常是老师批评和同学歧视的对象,特殊的境遇,让两种不同性格的学生走向了极端,一种想以“大闹天宫”的方式发泄自己内心的郁闷,一种则彻底将自己的心门封锁,成了作茧自缚的人。只要抓住学困生的这些性格特征,教师才能既有针对性又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引导。
1. 对性格暴躁的学困生,教师要引导其正视眼前的现实,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从思想上彻底转变对自我的错误认识。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充分的心理疏导,让其认识到学习落后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现在的落后并不等于一生的落后。教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反面教材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让其深刻认识到不良性格造成的严重后果,会让人付出惨痛的代价。教师切忌施行“以暴制暴”和用“武力”征服的错误方式,这种方式只能将其推下悬崖。只有让性格暴躁的学困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眼前的处境,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才能将其心里的包袱丢下,才能以轻松自然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
2. 对性格内向的学困生,教师设法将其封锁的心门打开,让阳光照进去,让温暖灿烂的阳光驱散心里的阴霾,让其以乐观的心态和灿烂的笑容面对生活,充分认识到健康快乐的生活,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其实,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其内心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内心自卑和屡屡败退,以及被教师忽视和同学歧视,造成的心理阴影被少言寡语的性格统统封锁在自己的内心里面,长时间压在心上,已经对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怎么能够进行正常学习呢?对于这种性格的学困生,教师要用“纸条对话”的方式让其将自己心里的苦闷全部释放出来,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然后从学困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并搭建便于展示自己亮点的平台,通过自我展示来肯定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有心面对学习。
三、了解学困生的数学基础,便于给学困生“对症下药”
虽然都是学困生,但是各自的学习基础有着不同的差异。为了对不同基础的学困生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一定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情况。小学毕业班学困生的数学基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毕业班学生经历的学习时间漫长,所学的内容繁多,加上在各学段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扎实的掌握和深刻的理解,在半生不熟的学习状态下,草草结束了一学段的学习,长时间不回顾,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遗忘。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杂乱无章,无法形成数学知识框架,对学习数学造成了阻碍,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就会遇到种种困难。
2. 运算能力不强。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运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主要是通过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来完成的,而且加减和乘除运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一种运算掌握不扎实,另一种运算就很难掌握。由于学生在最初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算技能没有得到提升和巩固,致使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处处碰壁。
3. 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差。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高度体现。数学学困生的最大问题是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学到的数学知识完全是“书本知识”。“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式,把数学知识“原汁原味”地吞进肚里,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解决实际问题成了学困生数学学习的拦路虎。
4. 还有一部分学困生,不仅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含糊不清,而且还不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甚至缺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不清,就会影响到运算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而,这类数学学困生占有很大的比例。
当比较清楚地了解了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病症”以后,方可抓住要害,“对症下药”,引导才能有所成效。首先,教师要对学困生的学习降低标准,放宽要求,教学放慢进度,在不影响新教内容的前提下,发动班上的学优生,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实施“一帮一”补救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困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运算能力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辅导和强化,让其较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提高运算能力,掌握一定的数学运用技能。其次,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时机,在新课教学前抽取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基础运算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对以往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回顾温习,或与新知识进行链接整合,既达到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又温习了旧知识,还使新旧知识形成了有机的联系,何乐而不为呢?第三,对学困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算技能的提高,以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要结合特定的情境、典型的习题以及可靠的教学手段,才能收到成效。教师要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搜集典型而又代表性的习题,并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生活化,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才能让学困生逐渐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数学学习才会有所成效。
直面教学,对症下药 篇7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症下药
一、摒弃吹嘘作秀, 还原真实朴素
新课程标准的渗透, 意欲把课堂搞活, 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领悟, 以为故弄玄虚就能制造气氛, 以为琴棋书画就能诗情画意, 要这样要那样, 结果课堂搞得不三不四, 有甚者还吹嘘卖关, 惺惺作态, 为了达到所谓的效果, 完全把语文的真实朴素抛之脑后。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一次公开课上, 老师讲授《落花生》第二课时,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 老师要求学生按小组讨论怎样做个“花生式”的有用人。学生开始讨论, 教师在教室巡查指导, 其中有一小组表情尴尬, 无从下手, 老师从旁经过看到这一幕, 并没有停下来指导。讨论时间结束时, 这组的组长举手说老师路过我组怎么不帮帮我们啊。在这种尴尬气氛下, 老师有些脸红了。
是啊, 怎么不帮帮他们, 这值得我们深思。老师已经习惯了“作秀”, 习惯了形式, 可学生却变得敢于质问, 敢于说“不”了。课改最大的成功不仅仅是改革老师的教学, 更值得注重的是学生的改变。我们应该怎样来面对这一改变?
从“满堂灌”的分析讲解, 到“听说读写”的训练, 再到“自主、合作、探究”新型课堂教学, 看似完美的教学链, 却因缺乏真实而黯淡无光。语文课应该是真实朴素的, 课堂教学要生活化、平实化, 要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言语, 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要敢于直面课堂的尴尬, 敢于面对学生的质问,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切记吹嘘, 无须作秀, 真实坦然的和学生一起学习。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应该用真诚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用真理的光辉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真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石, 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 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 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 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 教学是朴素平常的。
二、严禁喧宾夺主, 重视语言文字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融合, 我们要走出小语文的圈子, 树立大学科、大语文的观念”。语文是综合性的一门学科, 所以语文教师喜欢把音乐、美术等艺术融合进来, 希望把语文课讲得绘声绘色。可惜的是, 许多老师自己并不懂艺术, 无法将文艺完美融合, 这样拼凑式的艺术教学有些鱼目混珠, 自己讲不透, 学生听不懂。为了让学生能懂, 老师们往往口若悬河, 泛泛而谈,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 这种教学喧宾夺主, 既夺了语文本质的主, 又夺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主。
语文最基本的属性是语言文字, 新课标说:“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重点。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 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语文课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如果脱离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去融合、去拓展, 那么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了。
三、切勿自导自演, 尊重人文情怀
我们都很清楚:“听来的容易忘, 看到的记不住, 只有动手才能学得会。只是告诉我, 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 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 我就会明白。”这何止是学生的心声, 这更像是老师的弊病。在农村, 许多教师还是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几乎一节课都在自导自演, 甚至有少数老师上课时沉默寡言, 动笔板书一黑板, 学生成了观众和复印机, 教学效果极差。新课标指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自导自演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备课应处处想着学生, 预设可能生成的教学情境, 比较不同情形之间的效果。上课时, 随机应变, 不能照着教案上流水课, 根据情形可以迂回曲折, 可以缓慢前行, 可以急流勇退, 可以浪花激荡。通过讨论、比赛、演讲、编演等多种形式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尽情参与, 尽情发挥,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语文教育强调尊重人文情怀,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 做到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魅力。例如,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到自己因为是个孤儿而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侮, 为此, 他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这时, 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作文点评来安慰和帮助这位学生摆脱心理阴影, 然后私下里找到这位学生来谈话, 关心他, 鼓励他, 还要利用契机在语文课上通过思想教育, 来感化欺负他的同学。教书育人, 不可或缺, 我们要把教育的阳光撒进学生的心里。
高考改革要对症下药 篇8
现行高考制度的四大“病症”
现行高考制度的四大主要病症是:
高考的内容与高中教学的课程教材内容直接挂钩, 使高考从一开始的“教什么考什么”, 逐步变为“考什么教什么”, 使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教学变成了“应试教育”, 忽视甚至轻视了学生全面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尤其是忽视甚至轻视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高考给予学生选拔的机会少, “一考定终身”是一个突出的病症。近些年来虽然增加了一次春季考试, 但有许多限定, 与夏季考试有实质差别, 很难使学生有多次选择的机会。
录取路径或方法单一, 基本上是按高考分数一种路径或方法录取学生。这种单一的路径或方法使那些在某一学科或能力方面有杰出成绩而在综合分数上达不到录取标准的学生失去了被选拔和培养发展的机会。同时, 这种单一录取路径或方法也使高校失去了录取学生的自主权, 使高校自身的录取需要得不到满足。
与高考制度相关联的是地区之间高校招生指标的分配问题, 其中进城务工子女就地高考得不到制度保障。高校招生指标分配和地区差异是历史形成的, 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暂时合理性。但是, 从长远来说, 从高考的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看, 也必须逐步改革, 尤其是要保障进城务工子女的高考公平, 这是必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
高考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对于上述病症, 有识之士大都已认同, 也有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革的设想和建议。但是, 这些设想和建议也大都未能“对症下药”, 要么难以实施, 要么即使实施也难以从根本上奏效。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 主要是改革的思想不够解放, 改革的胆子不够大, 改革的方略不够求真务实。因此, 要真正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胆改革, 要敢于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这样, 才能使改革真正动“真劲儿”、下“真药”, 求真务实见成效。例如, 对固有的不合理的“权力”和“利益”要敢于突破, 对容易导致以高考引导高中教学的应试教育思维定式要敢于打破, 对改革的种种顾虑和惧怕要敢于摒弃等。
高考改革的四条出路
笔者提出如下改革思路:
1. 实行考教分离。
就是使高考的内容与高中课程教材的内容相分离。高考的内容以考查学生的能力、潜力和专长为主, 其内容不与任何课程教材直接挂钩。这样就使高考内容类似于英语考试中的托福和雅思, 虽然不与任何英语课程教材挂钩, 但学习了任何课程教材都能参考, 如果学得好, 就能取得好成绩。
那么, 高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谓“合格”的毕业生, 就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高中毕业后的高考由学生个人志愿到专门的报名机构申请, 可以毕业当年考, 也可以自己准备充分了再考, 而且可以多次参考。这样就使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摆脱出来, 获得一种“解放”,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上。
2. 为学生提供多次高考机会。
逐步实现高考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 为多次高考提供基础。
所谓标准化, 就是建立旨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潜力和专长的考试内容、试题和方法的标准化题库, 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 为多次高考提供充分有效的试题和标准、方法。
所谓专业化, 就是使考试机构成为专业机构, 使高考成为专业活动, 为此, 应加强考试机构的专业队伍建设, 提升专业化水平。
所谓统一化, 就是逐步使考试机构成为一种类似于托福、雅思考试机构的统一性考试机构, 由国家统一领导和管理, 在各地设立分支实施机构, 通过为高考提供有效服务, 得以生存和发展。
有了这“三化”, 就能为高考提供多次机会, 例如可以每季度一次, 考试成绩一年有效等。
3. 扩大高考录取的路径和方法。
为了更多地发现和选拔杰出的专长人才, 使高考录取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 对于高考录取, 可以采取多种路径和方法。首先是坚持以按高考成绩录取为主, 这是大局和根本, 必须坚持好。其次是允许高校破格录取在某一学科成绩优异的考生。这样的考生在某一学科或能力上有杰出的表现,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其他学科成绩一般, 总成绩达不到录取标准, 但可破格录取。再其次, 推荐入学。对于在创新、创造等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学生采取推荐入学, 甚至免试, 但要有公认的、权威的鉴别标准与方法, 并经由类似公示这样的程序, 以接受必要的监督。例如, 可以通过这样的选择程序:由社会权威专家联名推荐, 或社会权威专业机构推荐, 或名师名校长联名推荐等。在推荐基础上, 高校对代表其专长、能力和潜力的作品、产品等标志性成就进行检查分析或笔试、面试, 对录取的初步结果进行必要的公示。对于后两种录取路径和方法不设比例, 但严格坚持标准。
4. 逐步有效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地高考的问题。
对症下药 妙手回春 篇9
症状一:本末倒置, 头重脚轻
表现: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 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只顾做题, 题做了不少, 但收效颇微, 没有达到以习题为载体, 促进知识细化的目的。
处方:抓好基础、全面复习, 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复习时, 要做到三个回归:一是回归课本, 以“本”为主;二是回归考试大纲, 以“纲”为导;三是回归高考题, 以“练”为辅。真正把考纲所列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对“双基”的掌握。因为双基是素质的核心, 双基是应用的基础, 双基是能力的源泉, 双基是创新的翅膀。
症状二:志大才疏, 眼高手低
表现:好高骛远, 不能脚踏实地, 眼高手低, 过高估计实力, 不顾实际学情, 有“瘦驴蹦高槽”之嫌。
处方:要放低身价, 给自己准确定位, 注重基础, 注意细节, 学生在平时练习和考试答题时心里要时时装着两个人:一个是精明的命题者;一个是挑剔的阅卷者。 感念“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把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收于囊中, 并争取攻克难题, 所谓“不失小节, 大节可保”是也,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症状三:粗心大意, 审题不清
表现:读题不认真, 更有甚者题未读完即开始答题, 风风火火, 急于求成, 致使时间白白浪费或失误丢分, 反而坏事, 欲速则不达。
处方:功夫在平时, 习惯成自然, 平时训练做题和应考时就得特别仔细。审题要抓关键, 如:看清是正确、错误;大、小;强、弱;可能、一定能;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物质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等题干要求。审题时做到以下几方面:①读:默读题干与问题。②画:找题眼画记号。③联:联系题目主干信息、题干与问题之间, 题目与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缺什么桥梁。④挖:挖掘隐含信息。⑤悟:有丰富知识经验积累和沉淀, 在遇到问题时才会产生灵感, 才会悟出方法、悟出技巧。
症状四:基本功不过关, 书写不规范
表现:在试卷上出现错别字, 专业术语使用不当, 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 化学式写错, 书写潦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处方:1.平时加强基本功训练, 特别是专业术语中一些字的书写。化学中常见错别字有:①乙稀 (烯) , ②消 (硝) 化反应, ③笨 (苯) 环, ④脂 (酯) 化反应, ⑤酚醛树酯 (脂) , ⑥木碳 (炭) , ⑦炭 (碳) 元素, ⑧化和 (合) 物, ⑨巨 (剧) 毒, ⑩溶 (熔) 化, (11) 熔 (溶) 解, (12) 退 (褪) 色, (13) 法 (砝) 码, (14) 钳 (坩) 锅 (埚) , (15) 钥 (药) 匙, (16) 用酒精灯烧 (加热) , (17) 摇 (振荡) 几下试管, (18) 石棉瓦 (网) , (19) 长劲 (颈) 漏斗, (20) 卒 (萃) 取。
2.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如N和H, Cu和Ca等要严格区分, 注意一大二小的书写原则, 如Cu不能写成CU。
3.掌握化学式书写规律:如CH4、NH3不能写成H4C、H3N, OH-不能写成OH+, (NH4) 2CO3不能写成 (NH3) 2CO3。
症状五:全面扫荡, 得势不得分
表现:每题都做, 只求快, 但得分不多。
处方: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 保证得分。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 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 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 不是在考场上解决的问题, 适当放慢一些, 就会准一点。③难与易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 看到易题不放松, 一举拿下, 看到难题不胆怯, 拿多少算多少。
症状六:无机推断, 难以突破
表现:典型物质的典型性质掌握不熟练, 看不出明显的突破口。
处方:无机推断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解题思路一般为:整体浏览扫描→反复推敲辨析→深挖细找抓关键→找准突破口→意向猜测举例→全面分析验证 (正推法、逆推法、论证法、筛选法) →最后确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 中学阶段可作为突破口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1) 特殊反应形成的转换关系:单质A+单质B转化为化合物C;化合物C+单质B转化为化合物D。单质A可以是S、N2、P、Na、C等。化合物甲+单质A转化为化合物乙+单质B, 单质A可以是Na、Mg、Al、F2、Cl2、H2等。化合物甲+化合物乙转化为单质A+化合物丙。符合该形式的有①归中反应, 如SO2和H2S反应。②歧化反应。如Na2O2与H2O或CO2的反应。③CO还原氧化物, 如CO与CuO的反应。
(2) 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汞, 非金属是溴。物质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磷燃氯中烟雾茫, 铜丝有烟呈棕黄, 氢燃火焰苍白色, 钠燃剧烈产白霜。有颜色的离子是:一阴三阳, 红蓝绿黄。 (MnO-4、Cu2+、Fe2+、Fe3+) 。沉淀有颜色的如AgI为黄色, Cu (OH) 2为蓝色等。
(3) 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如显碱性的气体唯有NH3;与碱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然后变灰绿色, 最后变为红褐色, 只能是Fe2+;遇到KSCN显血红色, 遇苯酚显紫色, 只能是Fe3+等。
症状七:有机反应, 忽视小节
表现:有机题丢分主要是在有机方程式的书写, 主要表现在:丢掉小分子物质, 方程式中写分子式。
处方:有机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区分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方程式中只能写结构简式, 由于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体, 因此有机方程式中不能写分子式。
(2) 注意一些基因的连接方式, 如—CHO不能写成—COH, —OH不能写成OH-, 尤其注意官能团在物质左侧的书写规律, 如三硝基甲苯中苯环左侧的硝基不能写成NO2-。
(3) 碳只能形成四个共价键, 不能少写或多写H。
(4)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不用= 。
(5) 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凡是方程式不配平的, 一律不给分。
(6) 消去反应、缩聚反应、酯化反应等切记不要丢掉小分子物质, 否则一分不得。
病症八:化学实验, 一头雾水
表现:对实验题无从下手, 失分严重。
处方:近年的高考实验题, 基本都是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因此要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重温一遍, 抓好“操作要点”、“实验细节”、“现象描述”。对于一个实验,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还能怎样?”“怎样更好?”等方面展开讨论, 还要抓解题规律, 如顺序的连接、气密性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症状九:化学计算, 想说爱你不容易
表现:懒于动手计算, 依赖于计算器, 计算能力差。
处方:明确空白只能得0分, 只要书写, 可能就不是0分, 做到分层推进, 每分必争。
(1) 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 尤其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2) 掌握一些计算方法:守恒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等。
(3) 掌握计算题的解题规范:
设未知→写方程式 (或关系式) →找关系量→列比例式→计算求解→答。
(4) 掌握主要题型的解题关键:
①多步反应计算:关键是列关系式, 体现原子守恒。
②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关键是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列关系式。
③过量计算:关键是判断过量, 以不足量为据进行计算。
④混合物的计算:一组分子不参加反应, 只按参加反应的进行计算;各组分平行反应, 可联立方程, 可用十字交叉、极值、均值等方法求解;各组分相互反应, 属过量计算, 按不足量求解。
症状十:心理脆弱, 功亏一篑
表现:因怯场而出现不适症状, 导致发挥失常, 兵败于心魔。
处方: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复习质量、复习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 每个学生都要把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炼贯穿于总复习的全过程。不要因为一两次考评自己的成绩不够理想, 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不牢固, 审题能力差, 应变能力弱, 甚至认为自己笨, 天生不是学化学的料, 从而对学好化学失去信心。所以要加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 增强心理抗压抗打击能力, “艺高胆更大, 胆大艺更高”, 胸有成竹, 镇定自若, 以准备失败的心情去迎接胜利。
对症下药,从“心”声开始 篇10
在医学界, 正式开展音乐对人体机能影响的研究始于18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研究认为, 患者不仅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人, 而且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复杂心理的社会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患者, 心理因素不解, 仅用药物治疗效果是不会很好的。而音乐疗法.就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聆听艺术音乐或自然音乐, 如各种鸟鸣、海浪、雨滴、泉水、松涛, 使人体产生生理上的共振, 激发情志, 陶冶情操, 开发潜能, 使情绪得以宣泄, 缓解紧张或失常的心理状态, 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愈能力。目前, 音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音乐疗法这种能动的、情绪的、精神的综合力量将为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 抑郁型
糖尿病患者多出现抑郁情绪, 对于情志郁结所致的各种病症可选择开郁类音乐处方。本类音乐多节奏鲜明, 优美动听, 具有愉悦情志、舒肝解郁的功效, 可调畅抑郁情绪, 使精神心理趋于常态。我国的民族乐曲如《光明行》、《喜洋洋》、《步步高》、《春天来了》、《雨打芭蕉》、《阳关三叠》、《高山流水》等, 国外的乐曲如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B小调) 》、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第二部分、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 (C小调) 等, 都属于这类处方中的曲目。
2. 失眠型
糖尿病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恐惧、失眠等心理障碍, 可选择安神类方。本类音乐处方多情调悠然、节奏舒缓、旋律典雅、清幽和谐的曲目;具有宁心安神、远志除烦的功效, 可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用于情志焦躁的各种病症。音乐宜选择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烛影摇红》、《江南好》等民族乐曲, 以及国外的乐曲如莫扎特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奏鸣曲《梦》、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 (G小调) 等。
3. 暴怒型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愤怒、易激动等情绪, 可选用制怒类方, 本类音乐多低沉伤感, 凄惨悲哀, 具有抑制狂躁、愤怒, 减轻情绪亢奋的功效, 可用于情志偏激易怒、狂躁者。我国的民族乐曲有《江河水》、《汉宫秋月》、《塞上曲》等, 国外的乐曲有韩德尔的组曲《焰火音乐》、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中的《风暴》、鲍罗廷的《鞑靼人的舞蹈》等。
4. 消极型
糖尿病患者易产生悲观、消沉, 甚至绝望的情绪, 本类音乐处方高亢激昂, 曲调雄壮, 具有激昂情绪、振奋勇气、增强信心的功效, 可以减轻患者低沉消极、悲观失望的情绪。我国的乐曲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等, 国外的有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 》 (降巨大调) 、瓦格纳的歌剧《汤豪芬》序曲、奥涅格的管弦乐《太平洋2316》等。
5. 紧张型
精神紧张也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想想当你得知自己患上糖尿病, 并需要改变生活习惯, 包括饮食、运动及日常活动, 你有何感受?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常识, 使自己的情绪回复平静重新的生活。但是, 你会像其他人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遇到令你精神紧张的情形, 例如:交通堵塞或繁忙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家庭或工作上、人际关系或经济问题遇到困难等, 都是令人情绪不安的原因。这种时候听一些班德瑞的音乐, 会对紧张情绪有很好的缓解, 像是《森林中的一夜》、《童年》、《安妮的仙境》、《追梦人》等, 都可以让你感受到空灵、放松与惬意。踏下心来, 享受安静、享受美好。
6. 压力型
糖友患病后, 精神有压力的不良影响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反应, 如呼吸、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血糖升高等等, 使人感到胸闷、头痛、头晕、疲乏;二是心理反应, 如有的人感到焦虑不安, 有的人对既成事实仍表示怀疑, 甚至否认它的存在, 有的人则表现为恐惧、愤怒等。无论是什么样的压力, 都能使人体的血糖升高, 尤其是胰岛功能较差的糖尿病病人。而要想把血糖控制的平稳, 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在感觉压力大的时候, 都会找不同的途径进行发泄, 而听音乐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有的老人爱听戏剧, 跟着音乐大声的哼唱出来便觉痛快不少, 青年人喜欢听摇滚类的歌曲, 把自己与世外隔绝, 安静的思考以后的人生之路。而我们糖友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 将声音调大, 喉咙放开, 把心中的压力一起的宣泄出来, 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减压的方法。
7. 内疚型
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人居多, 他们当中近四成的人有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 认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 常年治疗又造成家庭经济拮据。有的患者因无法正常饮食表现出愤怒和拒绝。其实这是很没有必要的, 既然得了这个病, 就要勇敢的去面对, 而且现在的医学如此之发达, 只要自己严格按照五驾马车进行监控, 把血糖控制平稳, 没有并发症的侵扰, 糖尿病就没有那么可怕, 也根本不用有内疚的心理。如果心情一时调整不过来, 就可以自己安静的找一些振奋的歌曲进行自我调试。也可以听一些老歌, 让自己置身于年轻时代, 追忆似水年华。
8. 孤独型
走出误区 对症下药 篇11
理念误区一:有效=高分
尽管不少老师在学校这样那样的考核中名列前茅,学生考的分数也不差,但是从其课堂教学来看,却仍然差强人意。
课堂现状一:满堂灌型
上课了,简单地组织教学后,授课教师说:大家把课文读一遍,把生字词画下来,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来,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这也无可厚非,语文教学本来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但接下来,老师就利用现成的课件,出示字音、词义,让学生读记,更有甚者,再组一个词或再造一个句。这就美其名曰培养能力了。但接下来,却是老师借助课件把一个个问题出示,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也好,个人思考也好,解答出来,一堂课就算完毕。
细细分析这个教学案例的弊端:之中未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又是高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完全可以和篇目文本产生第一认识,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课本,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经验解决学习中浅显的问题,并提取相应的工具性的基础知识。但授课教师无视这些,却一味地利用自己的口味,做好一锅饭,让学生从头到尾嚼一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丧失了,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上课老师仍然是“一言堂”的堂主,师生关系处于离合状态,该参与的参与不进来,该让的舞台让不出来。
药方:从你的语文课上,学生取得了哪些成就感或幸福感?为何他们一脸茫然?来,改头换面,好好读一读新课改的理念,大胆试一试,哪怕碰几次钉子,也合适!只有你转变了,指挥棒的方向调整了,学生才能取得相应的转变,切记:学生的参与度有多高,你的有效教学就有多深。
理念误区二:好课=顺溜
近来听课,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深思:不少老师的课相当顺,一点疙疙瘩瘩、磕磕绊绊都没有,有如平原,毫无一点“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艺术曲折性。
课堂现状二:蜻蜓点水型
一上课,老师进行了简单的组织教学后,点明题意,咱们要学哪一课,然后学生打开书,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完一遍,接着解决生字词,接着老师布置再读一遍,时间已经过去25分钟。还剩下15分钟的时间,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来,有感情地读读,发表发表自己的见解,留下一个书面作业,这节课结束了。
药方:老师,你该探讨合理而有效的语文课堂结构了,不是学生表面的热热闹闹就能体现出你授课水平的高低,一堂课该教给学生什么?这篇课文是什么题材?不同篇幅的文章应如何教学?语言风格明朗还是深奥,又该怎样因材施教?属于该文的核心特色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怎样教?是不是在我们的指挥棒下,学生读了、说了、讨论了、记了就把作者的本意揣摩到手了呢?殊不知,这样下去,学生必然是涸辙之鱼,在浅水中喘息,毫无发展的空间。何谈有效教学呢?
理念误区三:无视课堂组织
应该说,无论我们怎样组织教学,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出现走神现象。此时,作为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就应发挥出来,而不是听之任之。要知道我们的教学锦囊妙计再好,教学设施再强,如果落不到实处,送不到学生耳中,那无异于纸上谈兵,学习的有效性发挥不出来,那就等于无用功。
课堂现状三:定位被动型
听课中发现这样的老师也不少,老师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非常陶醉,可下面不少学生却窃窃私语,心不在焉,有的则是人在神离。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之一,也体现在一个教师高超的课堂组织水平上。有的老师说: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
药方: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学生的纪律混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尊重学生吗?师道尊严何在?只关注大多数学生,无视这一部分小群体的存在,殊不知会使整个课堂无形中失去严谨的一面,有效教学将大打折扣。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时,但不少学生仍在门外嘻嘻,岂不是与有效教学相背离了吗?同时,老师是怎样给自己定位的,更体现了理念上的明确与否。切忌:民主不等于放任,尊重学生个体也不等于不要纪律。还是要适当地委婉,甚至是幽默地把学生拉回到学习的氛围中来,才能更好地体现有效
教学。
总之,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瞻前顾后,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邯郸学步。要拥有可贵的实践精神,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善于学习借鉴,乐于潜心提炼,才能在教学有效的天地中独具匠心、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河南“对症下药”治理大气污染 篇12
根据对污染源头的解析, 河南确定了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的“六控”举措。各省辖市、省直管县 (市) 政府和7个省厅部门向省政府递交《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环保监管区域包干责任制。
河南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 出台省《排污许可管理暂行办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建成全省统一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系统;出台河南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完善大气环境保护经济政策。
【对症下药】推荐阅读:
对症下药-对症下药的故事-对症下药的寓意-对症下药的意思11-10
对症下药06-06
朱志明谈培训:培训师如何对症下药05-11
对症用药抗感冒11-05
对症选择感冒药05-23
对症治疗辨证施治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