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分析技术

2024-12-25

数字化分析技术(精选12篇)

数字化分析技术 篇1

测绘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作业, 通过测绘人们能够清楚的知道某个物体的空间位置或者某个矿产的储量多少。一直以来测绘都是各种工程项目进行的先头兵, 测绘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测绘成果的准确性。传统情况下人们采用手工测量的方式,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且获得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对测绘技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卫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在测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现了对各种数据信息的电子采集, 然后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实现了测绘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该文就传统测绘技术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1 传统测绘技术

1.1 钢尺和比例尺

传统测绘技术中常采用钢尺和比例尺相结合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 测量过程中首先将要测量的土地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地块, 然后分别测量每个地块的尺寸, 将每个地块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即得到需要测量土地的总和。这种测量方法在规则形状的土地测量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1.2 经纬仪和钢尺

测量过程中如果地块的形状出现不规则的现象, 用户不能够通过钢尺获得其相应数据信息, 这时需要采用经纬仪。首先将经纬仪架设在要测量的不规则土地的拐点处, 测量其角度, 然后利用钢尺测量其相应的长度, 通过公示计算得到要测量区域的面积总和。但是由于测量过程中建筑物的形状非常复杂, 在拐点测量时遇到的困难较大。

上面两种方法是传统测绘中经常使用的技术和工具, 测量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那些折线较多或者弧形的土地, 每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不相同, 容易引起纠纷和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 土地管理工作中对土地测量结果的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测绘工作的需求, 新的数字化测量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在测绘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数字化测绘技术

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先进的3S技术和4D技术在测绘行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逐渐代替了传统测绘方式和方法, 使得测绘技术逐渐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跟传统测绘技术相比, 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2.1 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数字化测绘技术中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且向着小型化和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且测绘作业不受恶劣天气或者气候环境的影响, 能够全天候进行测量作业。测量获得的各项数据信息在计算机中进行高速处理, 极大的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和降低的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

2.2 测绘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在先进的仪器设备的辅助下, 测绘工作的成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传统测绘技术中人们很难得到较大面积大比例尺的地图, 现如今这种地图的绘制已经成为可能, 发达国家甚至正在建立1:1 000或者1:2 000的数字化地形图。

2.3 测绘产品形式多样化

传统情况下, 测绘所得到的结果只有一种, 即纸质地图。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图也由原来的二维逐渐发展到三维立体和电子地图, 赋予了地图全新的表现形式, 且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同时数字化测绘技术还能够完成对各种矿产储量的预测和分析, 为矿山的开采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

2.4 测绘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传统测绘中主要依靠手工测量, 测量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导致测量结果的精度较低。数字化测量技术中采用先进的GPS技术和GIS技术等设备, 其精度能够达到微米级, 并且这些仪器中对测量中的各项误差进行了修正, 降低了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提高了测量精度。

3 数字化测绘技术中常用设备

3.1 全站仪

全站仪是数字化测绘中最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 集先进的光、电、磁和机等技术为一体, 采用内存卡或者电子手薄完成对采集到数据的存储。全站仪具有双路传输通讯功能, 既能够接受来自计算机的外部指令信息, 又能够向计算机传输数据信息。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全站仪有日本的POWERSET系列和瑞士的TCA100以及我国的NTS-200, 全站仪在工程测绘、矿山测量以及土地整理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3.2 3S技术

3S技术主要指遥感技术、GPS技术以及GIS系统,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应用较早, 具有测图速度快、成本低和精度高的特点。GIS技术能够取代传统的地面测量工作, 利用先进的GIS系统完成对要测量区域中的地表移动监测以及高程监测等工作。GPS技术是利用先进的GPS卫星和用户天线对各个测量点进行精确定位的方法, 由于GPS信号在大气传播过程中受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影响, 用户接收到的信号会存在一定的延迟误差和钟差,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误差模型, 对GPS信号中的误差进行修改, 以提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精度。

3.3 ISS技术

ISS技术是指惯性测量系统, 是现阶段土地测量、矿山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定位技术。它利用惯性导航的原理, 完成对测量区域的经纬度、高程以及方位角等参数测量的技术, 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在地下管线的测量、井下工程测量以及地震监测等方面。ISS系统能够为用户提高较高的导航精度, 但是其定位精度较差,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ISS技术和GPS系统相结合的问题, 希望能够利用GPS系统较高的定位精度, 实现二者优势互补, 提高导航和定位的精度。

4 结语

传统测绘技术中常采用钢尺和经纬仪进行工程测绘工作,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各种先进的数字化设备逐渐代替了原有人工测量方式, 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定位服务。目前数字化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测量学中, 测量过程中只需要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某点的测量数据信息, 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低的劳动强度, 降低了传统测量中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王铁军, 刘显涛.浅谈测绘产品从模拟到数字的拓展.测绘软科学研究, 2001 (4) :15-18.

[2]吴庆华.GPS技术及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9 (30) :61.

[3]焦明连, 高光军.数字连云港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6, 29 (3) :45-47.

[4]李成钢, 黄丁发, 周乐韬, 等.GPS参考站网络的多路径误差建模技术研究[J].测绘工程, 2007, 16 (1) :7-11.

数字化分析技术 篇2

收集了近几年来有关CAX的一些新闻报道,从各软件厂商新产品的变化和发生在软件厂商间的并购活动信息中分析了CAX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软件、硬件平台平民化,CAD/CAE分析桌面化,PDM/PLM普及化,基于知识的设计技术、逆向设计技术、动态PDM/PLM技术和GRID技术将进入工程应用.

作 者:陈月根 CHEN Yuegen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学院,北京,100086 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 16(4) 分类号:V423 关键词:CAD   CAE   数字化  

★ 浅谈当前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基础与特征论文

★ 技术委托开发合同

★ 互联网开发技术个人简历

★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个人简历

★ 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教学设计

★ 设计和开发策划书

★ 摩托车广告词精选

★ 新版摩托车买卖合同

★ 数字化制造与现代化管理

数字化分析技术 篇3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土地测量;应用;方法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土地测量技术的进步,在进行土地分布、地形及面积的测量和制图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测量学和遥感技术是土地测量技术当中的具体内容。我国传统的土地测量技术以人工的实地考察和绘图为主,然而现阶段对于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提高了土地测量过程中的精准度,还节省了人力物力,有效提高了我国的土地利用率。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一)数字测图的应用

人们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等活动中,会使用到当地的数字地图,数字地图就要将原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扫描仪及数字化仪等工具来辅助进行。在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进行,扫描矢量化和手扶跟踪数字化技术,而两者之中前者的准确率更高,但是这种手段准确率的确定需要依靠原始地图准确率来确定,同时误差是一定会存在于扫描的过程中的,所以该数据还需要在最后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来完善数据化地图的精确度和可靠性[1]。

伴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测量技术当中应用了数字摄影技术,同时航空测量还会应用到针对大面积地区进行测量的过程中。现阶段航空测量数字成图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地面的影像资料是通过摄影来得到的,之后进行外业判读和内业建模等方法,最后绘制数字化地图是通过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数字化采集的措施

当测量工作是针对一个能够构成封闭抒情的单位来进行的时候可以应用测界址点的手段;而当测量工作是针对其他物体而进行的时候需要应用的手段是测量地形点。要想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记忆,测量踩点工作需要将不一样的物体设计成相对应的不一样的属性的点。针对每一个点进行测量工作的过程中,要逐个完成,并将它们所产生的数据以内业的形式进行转换,这样做能够避免由于需要测量的地物过多而导致绘图产生困难[2]。

(三)处理和调绘数据

采集数据过后,这些数据要被及时的录入电脑。不同的测量仪器会导致不同的数据格式的导出,这时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格式将他们进行规定,现阶段采用的是SCS格式,所有数据都应该被转换成该格式,方便以后的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地图绘制工作要在这些数据被有效转换之后来进行。工作者绘制初始数字化地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之前打点的顺序来进行,如首先是房屋,然后是街道和树木等顺序,这样就会使绘图工作更加的轻松有序。处理过内业数据后,大部分的地图就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打印出原始的数字化地图并与实际景物进行比照,并进行完善和补充就可以促进整张数字化地图的形成。

二、数字化测绘在土地测量中的主要内容

(一)地形图数字化

在现有原始地图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电脑和扫描仪等以矢量化处理的方式將原有图件进行转换,形成的矢量数据再以多样编辑的形式来形成数字化地籍图。当经济有限和时间紧迫的时候,运用地形图数字化的方法来绘制数字地图是非常使用的,通常可以首先将原始的图纸进行草描,矢量处理图形,然而在扫描过程中是很难避免误差的,地图行程后可以与具体实物相对比,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3]。

(二)地面数字测图

现阶段我国各测绘单位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地面数字测图,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地区不存在合理的小比例尺的时候来应用的。通过地面数字测图,可以将不到五厘米的物体精确度展现在地面数字测图当中,有效应用这种测图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其高精确度的特点,然而它还具有很大的劣势,那就是巨大的人力、物力及经济的消耗[3]。

(三)航测数字成图

在进行大面积的土地测量的工作过程中就要及时采用航测数字成图的方法。将航空技术应用到测绘技术当中,能够将外业测量工作有效转到室内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将电脑内部的相关材料进行充分利用,数字化地图的绘制还需要将网络材料与其他各种材料进行结合来完成。这一测量方法的具有制图快、高精确度和低成本等特点,而缺点则在于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测量面积较小的时候来使用。

(四)数字化地球

电脑是这一测量方法的主要媒介,充分运用电脑软件,将全球进行统一地理坐标的标记。电脑要能够保存整个测量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和地形信息。当需要应用这些数据的时候,使用者要通过互联网对这些数据进行查找。这一测量方法的优势在于便利,相应的缺点则是这是一项复杂而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同时在进行数字化地球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参与[4]。

(五)计算机辅助作图

计算机辅助作图时数字化测绘的重要手段,同时还需要有效应用测土仪,整个制作过程速度较快,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储存工作需要在土地测量成图以后来进行,计算机能够帮助人们对于重要的地区和地物进行检索和查找信息的工作。

结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必须加强土地测量的精确度,以便更好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数字化测绘技术被充分应用到土地测量当中,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提高了测量过程中的精确度,还能够充分降低人力、物力及各方面成本。土地信息资料库的有效建立,对于我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树魁.浅析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与应用[J].门窗,2014,07:410.

[2]张飞.论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119.

[3]王洪波.数字化测绘技术特点及在工程测量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9:196.

数字化分析技术 篇4

1 信息化测绘技术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必不可少

GPS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随处可见,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 小到普通人民出行汽车导航, 大到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而正是测绘技术的使用测量记录了空间位置的数据, 才使得人们出行, 国家发展顺利。数字信息化测绘技术能够为私人、企业、国家提供实时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无论是小地区的发展还是大国家经济建设都需要完善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因此, 不断更新改进数字信息化测绘技术, 完善测绘体系, 提高测绘质量是我国现阶段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2 传统测绘方式的不足和落后

数字化测绘带动了测绘技术、设备和测绘仪的改革发展和更新, 在以前传统测绘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 对理论进行了整合改进。传统的测绘工具和设备基本都是以手动化的标尺为主, 运用平板仪, 钢尺对测量目标地点进行测量, 然后用数学运算按一定比例进行折合, 再借助比例尺在图纸上绘制出平面图形。这是传统测绘技术中最基本的测绘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一般土地面积较小, 地形结构较简单的地形进行勘测是有效的。除了这种最基础的测绘方式, 传统测绘技术还改进研发了其他几种测绘方式, 比如应用到经纬仪, 计算出角度进行测量等, 这些方式都是将难以测量的部分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来进行测量。但这些改进后的测绘方式依然不能脱离传统测绘技术的本质, 对于一些特殊、复杂、工程量大的测绘工程仍然相当于杯水车薪。

3 数字测绘显著的优势

由于3S技术的发展和4D技术的新出世, 使得数字化测绘技术取代了传统测绘技术成为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中使用的标准测绘方式。实现了微型定点的测量方式, 如上文说道, 传统的测绘方式无疑都是一些人工测量。而数字化测绘方式大多依靠先进的设备, 从而减少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相比起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与落后,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具体体现在这些方面:

3.1 测量过程被简化, 使效率大大的提高。

从测绘仪被研发出世以来, 市面上各种测绘仪层出不穷, 类型多样, 功能齐全, 测量的过程基本都是全自动化进行, 在相同的时间内, 测量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基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些设备在人类所不方便到达的地方也能进行测量, 带有红外线夜视功能的设备在夜晚也能使用。测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整合, 减小了误差和庞大的计算量, 结果也更加精确快速。并且, 各种测量设备的外观也更加小巧, 方便于携带, 测量质量的提高在过程中就能够体现出来。

3.2 结果高度精确, 数据合理有序。

从测量的结果来看, 得到的数据较传统测绘技术来说更为精确, 数据更加科学规范。

3.3 测绘结果显示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测绘结果只能够在图纸上突显出来, 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是以3D四维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图像上的信息也更加全面完善。并且传统的手绘图受工具和认为因素影响较大, 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将图像以微米为单位呈现出来。

4 一些测绘设备或技术介绍

4.1 3S技术。

上文中也有提到过, 3S技术推动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和产生。遥感, GYS和GPS就是3S的含义, 这种技术在早期就被应用到测绘技术当中, 其优点在于成本低, 效率高, 对于测量工程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测绘工具。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3S主要受控于卫星接收信号传送, 这样就会受到地球上大气层的限制。大气层中存在电离层和对流层, 大气中的电离过多就会影响到信号的接收问题, 此事可能会出现误差和延迟。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前确认检查。

4.2 TSS技术。

这种技术常被用于一些矿山和大型工程的的测绘当中, 它是一种利用惯性进行定位的技术。在测绘过程中, 用于测量一些比较大的数据, 比如测点的经纬度, 宏观高程等大型参数, 因为其惯性定位的属性, 也被应用到地震监测的工作当中, 用来确定震源经纬度即深度等。这种技术的惯性体现出了它在一些方面的作用, 同时也决定了它在另一些方面的不足。它只适用于大型工程的测绘, 对于地域较小的测量, 它毫无用处, 精确度差会让测绘结果产生更大的误差。

4.3 全站仪。

全站仪相对于上面两种测绘技术来说, 漏洞和不足之处较少, 它被广泛的使用于数字化测绘技术当中。它的优点在于集电, 磁和光于一身。自身带有数据储存功能, 能够在测量的过程中将数据存下来。另外, 它还带有双向通讯传输功能, 不仅能接收计算机的指令信号, 还能够将自身储存的数据传送出去。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类技术的普及, 数字化测绘技术目前在多个行业被广泛的使用。为了节约人工和时间成本, 数字化测绘技术登上新舞台, 传统的测绘技术早已不能够适用于现在的测绘工作, 特别是一些特殊复杂的地形。数字化测绘技术立足于传统测绘技术的本质之上, 是对传统测绘技术的创新和强化, 拥有更多的优势, 但仍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也将对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改进, 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增强我国的科技发展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让我国更好的立足于国际舞台。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不断发展, 计算机和卫星信号这类高科技技术的研发, 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些高科技技术也带动了其他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测绘工程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传统的测绘技术和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世界上高速发展的测绘技术形势了, 工程的建设在要求高效率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要求更加精确、完善的数据结果。这不单单是对测绘技术方面的要求, 同时也体现了经济社会一切都有更高的追求。可以这样说, 测绘技术的发展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发展, 测绘技术已经逐渐告别以前传统复杂的测绘方式, 现在, 测绘技术更倾向于简单快捷, 高效高速的数字化测绘方式了。因此, 本文通过对现代具有明显优势的数字化测绘方式进行介绍, 分析和讨论, 使人们能够了解其作用, 发挥其优势, 并应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实际应用,显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宁津生, 杨凯.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测绘科学, 2007, 32 (02) :5-11.

数字化分析技术 篇5

为深入探讨数字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从艺术哲学和技术哲学层面上提出并阐述了“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和“艺术的自身要素技术”的概念,得出了数字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主要在艺术形态演化和艺术家整体艺术素质的.层面上影响数字艺术的发展,数字艺术的自身要素技术则直接影响数字艺术的水平、发展方向和作品的具体创作的结论,提出了应当以此为基础探讨数字艺术人才技术素质培养的内容和形式的建议.

作 者:于占元 于静宜 YU Zhan-yuan YU Jing-yi 作者单位:于占元,YU Zhan-yuan(大连工业大学,管理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于静宜,YU Jing-yi(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数字化分析技术 篇6

摘要:随着数字环境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模拟视频信号已不能满足当前保管、利用视频档案的需要,对传统视频档案的数字化已是时势所趋。目前,国内外视频档案数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出台了一些标准与规范,对这些标准规范进行梳理,有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视频档案数字化技术

一、国外视频档案的数字化项目

各国基于本国国情和实践需要制定了相关的视频档案数字化标准。

1998年由美国5所知名大学发起成立了视频发展协会the Video Development Initiative (ViDe),该协会立足解决视频档案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致力于探讨视频数字化进程,推荐传统视频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参数设置以及文件存储格式,并形成了相关标准,成为国外视频数字化的参考依据。

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对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做出了系列规定,并且加入了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the Library's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rogram (NDLP),在该项目中,美国国会图书馆对音频及视频的数字化及存储方面进行研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的视频数字化起到了引导作用。

英国档案馆根据其进行的数字化指导项目《Moving Here Project Digitisation Guidelines》对视频档案进行数字化,旨在对文件的数字化进行逻辑引导,制定数字化标准。其中视频数字化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作用。

澳大利亚档案馆在视频数字化方面制定了系列标准,其数字化的原则更偏重于保证视频档案的原始性,保证其内容尽可能地与模拟视频信息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对视频有损压缩的色彩空间、音频数字化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国外视频档案数字化的参数设置

视频档案数字化主要涉及到压缩编码格式、动态分辨率、视频画面色彩率等方面。

1.压缩编码格式

各国有不同的观点。ViDe及美国国会图书馆使用MPEG压缩编码。美国国家档案馆对保真度高的无损压缩视频档案推荐使用Motion -JPEG 2000 或者 Huffyuv.格式,对那些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如商业活动中公众需要使用的有损压缩视频档案,则推荐使用MPEG-2、MPEG-4 、DV等编码形式。

在英国国家档案馆中,根据数字化指导项目《Moving Here Project Digitisation Guidelines》,视频档案的利用和存储需要使用MPEG-2格式进行编码,而提供公众利用的网络在线视频档案的编码可使用MPEG-4。

对于用于保存的视频材料,澳大利亚档案馆要求最好是信息无丢失,即保证视频材料的的原生信息,对此采取两种可行措施:一是对视频材料进行使用较多硬盘空间的无损压缩,另一种是采用占用硬盘空间较少的有损压缩来存储。澳大利亚档案馆采取Motion-JPEG2000的压缩形式,对于作为凭证复本的视频材料进行保存时,澳大利亚档案馆选择MPEG-2的压缩形式。

2.动态分辨率

动态分辨率对视频的成像清晰度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决定视频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参数。

ViDe采用MPEG进行压缩编码,因此对MPEG-1 (ISO/IEC 11172)和MPEG-2 (ISO/IEC 13818- 2)的动态分辨率做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MPEG-1 (ISO/IEC 11172),视频支持352 x240分辨率时应达到30帧/秒;而MPEG-2 (ISO/IEC 13818- 2)压缩编码时采用 “CCIR 601”( 数字视频CCIR 601编码标准),分辨率为720 x480时要求达到30帧/秒。

美国对于动态分辨率基本没有做出统一的标准,而只是规定了动态分辨率的最小值。以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为例,推荐动态分辨率最小值为720x486时应达到30帧/秒,以保证成像的清晰。

英国档案馆在动态分辨率方面根据其利用形式有所区分。视频档案的长期保存动态分辨率要求较高,720x486分辨率时应达到30帧/秒;供公众网上利用的视频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分辨率为320 x240时应达到30帧/秒。英国档案馆还从动态图像信号所产生的数据量来进行规定:当视频档案作为专业保存特藏时,数据量则为5Mb/s,当用于网络在线利用时,数据量最少为28Kb/s。

澳大利亚档案馆根据视频档案保存的要求对动态分辨率作出相应的规定。在其国家档案馆中,采取在PAL标准制式下720 x 576分辨率来进行保存,此时要求达到30帧/秒,确保视频档案的原生性及画面的流畅清晰。

3.视频画面色彩

对于视频画面色彩的选择,ViDe采用RGB组合的变形模式YCbCr。Y表示图像色彩的亮度,CbCr表示图像色彩度,即RGB。

参考ViDe标准,部分国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美国国家档案馆对色彩的深度要求与视频档案原始度尽量保持一致,对于黑白原稿的视频采用灰度模式进行数字化,彩色原稿采用真彩色。

澳大利亚档案馆采用YUV 4:2:2的色彩空间,要求在数字化保存的过程中尽量不改变磁带视频内容的色彩,任何对色彩的修改只允许在视频文件的复件保存中进行。

4.其他参数设置

视频档案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还涉及到视频数据传输速率和音频等方面,部分国家对此作了相关的规定。

视频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视频传送或处理的数据位数。ViDe对此未作限定,只要求在100-400Mb/s。美国国家档案馆针对ITU-R Rec. BT.601-4(常叫做"CCIR 601")以4:2:2采样到D-1录像带上,这种形式的视频数字化的数据传输率要求为270Mb/s;而以4fSC (four times frequency subcarrier)采样到D-2录像带上,这种形式的視频数字化的数据传输率要求为143Mb/s。

澳大利亚档案馆对视频数字化过程中音频方面进行相关规定,要求保证音频的质量,采样精度至少为16 bit,从模拟视频进行捕捉转换成数字视频档案时,更适宜采用24bit,采样频率则采用国际标准的48KHz。

三、国内视频档案数字化的技术现状

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档案部门都将视频档案数字化工作纳入工作计划。2010年1月国家档案局出台了《数字声像档案著录规则(征求意见稿)》,该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内声像档案收集整理、数字化、编目加工、交换和对外提供利用等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青岛市档案馆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率先对视频档案数字化技术提出了具体标准。

青岛市档案馆制定的《档案资料数字化标准(试行)》规定,视频档案采用MPEG-2进行压缩编码,采集比特率为4Mb/s,视频图像色彩采集分为黑白、彩色两种。在存储方面,对于MPEG-2格式、比特率4Mb/s以上的影像文件可以作为电子档案直接存储;对于无法转换格式的视频文件应按原格式存放并将有关的软件、压缩算法和计算机系统信息一并存档。

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录像档案数字化技术要求(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录音档案数字化技术要求(试行)》,其中将数字化视频档案分为采集格式和存储格式两种。采集格式要求采用无损AVI格式,动态分辨率为720X576时应达到25帧/秒,视频速率为28800kbps;在用于存储时,要求为MPEG-2格式,动态分辨率为720X576时应达到25帧/秒,视频速率为9100 kbps。两者均要求音频设定为224k/通道,音频速率为立体声(STEREO)、48KHz。

四、建议

比较国内外视频档案数字化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视频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还相对欠缺。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的视频数字化指标,并结合视频数据的技术特征,我们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压缩编码。对于馆藏级的视频档案,可以采用Motion-JPEG2000进行压缩编码,以对视频档案长期保存。对于提供利用、网上试听的视频档案复本,可采用MPEG-2,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利用。

2.动态分辨率。可以采用720 x 576分辨率时30帧/秒的标准,以确保视频图像成像的流畅与画面的保真度。

3.视频画面色彩。色彩空间推荐采用YUV4:2:2。对画面色彩深度尽量与模拟视频保持一致。彩色视频通过模数转换后选用RGB模式下的真彩色,黑白视频选用灰度模式进行保存。

4.视频速率。对于长期保存的高保真视频,选用50Mb/s的视频速率;对于网上提供利用的视频相对要求较低,可采用2000kbps以上的可变速率。

5.音频要求。推荐采用立体声,48KHz/16bit。

参考文献:

[1] The Video Development Group (ViDe)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digital video file creation. http://www.vide.net/resources/whitepapers/video/video.pdf

[2] http://www.archives.gov/records-mgmt/initiatives/dav-faq.html (检索日期:2010-12-15)

[3]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Guidelin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Heritage.

[4] 青岛市档案馆:档案资料数字化标准(试行),第五章 影像档案数字化标准,2003。

[5] 广西档案信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录像档案数字化技术要求(试行),2010。

[6] 档案行业标准:数字声像档案著录规则(征求意见稿),2010。

数字化时代天线发射技术发展分析 篇7

1 数字时代电视广播发射技术特点分析

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技术在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电子生产质量提升的前提下获得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克服模拟电视只能传输1路模拟视频及1路音频信号的缺点之外, 实现了远程传播、移动接收。此外, 数字电视所具有的电视激励器数字化极大地提升了图像、声音的品质, 减轻了噪声, 提升了画面的传播质量。另外, 与模拟信号相比, 数字电视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在保持同样的清晰度与音质情况下, 用户所能接受的节目数量提升了4~6倍。另外, 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技术在同一信道中, 对于附加数据承载能力强, 也可承受其他信息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 在进场与远场的接受效果具有一致性。数字电视发射技术也为数字电视的智能化鉴定了基础, 电视不再简单视为信息接收器, 更是信息发送装置, 短信息的收听与发送、电话的接听与拨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 使电视更加智能, 电视功能的多样性也极大挽回了因互联网受众。因此, 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也成为大趋势, 服务对象也从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由定点用户向移动用户转移, 数字电视广播发射技术也会逐步取代模拟发射系统, 成为电视收看的主要承载技术。

2 数字时代天线发射技术发展探讨实例

2.1 功放模式采用大功率LDMOS晶体管成为重要趋势

与双极型晶体管相比, LDMOS管的增益效果更加明显, LDMOS管的增益最高可以达到14 d B, PA模块在采用LDMOS管之后其增益可以达到60 d B左右, 从而显示出功放本身的具有更佳的可靠性。此外, 通过对LDMOS增益曲线的研究, 其曲线表现更加平滑, 在承载数字信号过大时失真程度较小, 因而其能够承受过激励, 更适合发射数字信号, 在拥有如此高的发射效率下, 单个功率放大器所采用的晶体管相对数量就更少, 也就意味着设备制造成本的下降。同时, 最新生产的LDMOS FET能够对UHF波段实现全覆盖, 其所具有的较高的温度特性温度系数值, 可以有效防止热耗散现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采用LDMOS固态器件技术的发射机将成为业界应用主流, 对于电视广播技术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2.2 自我诊断系统在天线发射技术中的应用创新

在当前互联网大发展的前提下, 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受其影响, 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成为天线发射技术在数字时代的重要体现。例如, 在新设计的数字电视发射集中, 采用功率放大器、RF合成器及电源相结合的方式, 弃用了电缆采用插拔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传统方式。这种设计模式使整机更加紧凑, 在维护过程中更加方便, 在利用微处理器应用的前提下, 对发射机状态以及组件应用能够实现有效监控。同时, 采用LCD应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GUI使用户操作更加简单、直接, 用户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更加了然。另外, 采用先进的故障自我诊断系统, 对于故障位置的精准定位, 有利于及时解决播放事故, 加快设备的维修与降低维修费用, 促进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成熟与应用。

2.3 冷却系统采用多元化设计提升设备稳定性

当前, 数字时代的天线发射技术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适应性, 能够在不同的地域实现设备的可靠运转, 以提升用户体验的良好满意度。因此, 发射机设备商提供了风冷及液冷形式, 用户可以依据发射机功率以及机房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的冷却方式, 从而有效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 发射机的使用环境对于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液体冷却在降低温度方面比空气冷却法效果更加明显, 设备体积更小, 后期维护更加方便。这种设计有效改变了传统仅有风冷的降温方式, 冷却液在封闭循环系统中的运行也降低了维护费用, 降低了运行噪音, 提升了机房的环境质量, 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保障天线发射技术的有效应用。

3 结语

当前, 电视数字技术正蓬勃发展, 在技术层面获得更多保障前提下, 需要相关科技人员注重推广与安装成本等方面的费用降低, 进而提升数字电视本身的吸引力。数字时代下, 天线发射技术所应用到的技术是多方面, 既需要电子硬件设施制造水平的上升, 也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进步, 以提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智能化、人性化, 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分析 篇8

1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优越性

1.1 自动化程度高

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进行地图的测绘, 这不仅有效的简化了绘图过程中繁琐的作业流程, 而且有效的降低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的配合下即可绘制出高精度的地图, 而且能够及进进行更换, 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即可完成地图测绘工作。由于整个过程中不需要手工作业工序, 有效的降低了误差, 不仅成图的周期较短, 而且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1.2 测量精度高

在当前数字化地图测绘过程中主要采用RTK或者全站仪, 通过采集碎步点的数据, 并在距离测量中充分的发挥光电测距技术的优势, 确保了测量的精准度, 特别是在碎步测量中, 其最终结果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1.3 便于图件的更新

近年来, 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 有效的克服了纸质地图存在的更新难的弊端, 特别是在当前城市房屋改扩建及地籍和房产信息变更过程中, 只需要输入相关信息, 计算机即可完成对数据的处理, 实现图修改和更新, 确保了数字化地图的现势性和可靠性。

2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

2.1 原图数字化

在现在地形图中, 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化软件、绘图仪及数字仪, 确保了原图数字化的实现。在原图数字化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两种方法。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相对于手扶跟踪数字化来讲其具有更好的精度, 而且工作效率也较高, 但相较于原图的精度, 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所形成的数字地图与原图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差距, 其只能对成图时候的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进行表现。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采用扫描矢量化后数字化方法成图时的精度, 则可以选择修测和初测的方法, 从而使其在测量过程中能够获是更高的精确度, 并进一步用现代测得的精确度来对之前的数据进行代替, 以便于能够进一步提升精度。

2.2 航测数字成图

在航测数字成图过程中航空数字摄像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是利用摄像机来对地面的情况进行记录, 然后通过计算机和航测软件来进行数字建模, 并进一步通过专业的绘图软件来确保数字地图得以绘制出来。利用航测数字成图技术成图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部分野外测量工作在室内即可完成, 测量的精度较高, 不会受到季节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能够在城市密集地区确保大面积成图。

2.3 地面数字测图

在地面数字测图技术应用过程中, GPS卫星、全站仪和计算机都是不可或垲的重要测图设备, 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将各种地形、地貌特征及地籍要素等在屏幕上进行显示。这些数字化地形和地籍测绘成果在底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 计算机通过对各种要素进行统计、汇总和叠加, 有效的确保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数字测图, 不仅有效的确保了测绘作业的规范性和科学化, 而且测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有效的提高了测绘产品的精确度。

3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价值

3.1 经济效益显著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在大型工程建设、道路铺设和地质勘测等诸多方面。以公路的修筑过程为例, 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平原地区通常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在平原地区修筑公路往往要面对房屋密度大、电线和各种管道布置复杂等情况, 不仅勘测的工作量较大, 而且所需的数据量也较大, 利用传统方法处理数据极易导致失误的发生;当在山区等地形复杂的条件下铺设公路时, 传统方法下需要较多的勘测人员, 而且人员作业时时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使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以后, 可以实现在电脑上选线定线, 随时对方案进行调整, 测量成果可以长期保存等。

3.2 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我国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数字化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给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其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当前我国在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 已利用卫星来进行监测, 从而及时、准确的实现对土地资源使用情况的掌握。而且在当前各地开发建设过程中, 在具体规划时也会借助数字化地图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确保了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另外, 在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出行时, 也会借助导航和定位系统来作为路标的指引,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迷路的可能性。

3.3 有利于国防安全

在我国北斗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的借助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 其取得了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北斗系统的建设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摆脱对GPS定位系统的依赖, 因为GPS定位系统美国具有垄断地位, 这样完全依赖于GPS定位系统, 则会给我国的国防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借助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下建成后的弱斗系统会对我国的国防安全带来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4 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测绘技术需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这就加快推进了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发展, 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基础上或以获取较高精度的数字化地图, 使地图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数字化地图已成为我国未来地图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欧柳环.数字化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探索[J].广东科技, 2012 (05) .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篇9

煤矿企业是我国的用电大户, 其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以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正常运行,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煤矿开采用电质量、保障煤矿用电需求也是广大煤矿企业管理者一直关心的问题。而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用到煤矿企业的电力供应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企业的供电质量, 弥补传统变电站的缺点与不足, 其不仅可以高效支持煤矿开采工作的用电需求, 同时也将对我国电网日后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1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概述

数字化变电站是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的, 能够实现变电站间信息的共享, 满足当前经济运行发展的需求。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可靠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数字化变电站是当前变电站自动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数字化变电站通过对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进行全面分析, 以高速网络作为变电站的研究基础, 对变电站信息实现数字化、标准化,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字化信息的共享效果和操作效果, 对我国数字化变电站信息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讲,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控制电网运行, 保障配电质量。变电站在电网中一直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后, 其使变电站的整体功能更加地具体、精准起来。因此现代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最首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控制电网的运行, 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等给予严格的记录与控制, 保障配电的质量, 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与安全。 (2) 推进变电站自动化, 加强对变电站的掌控。传统的变电站在管理及运行上都需要依靠人力, 这样不利于变电站工作的展开, 同时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用后推进了变电站自动化的进程, 使得变电站可以进行自动化运作, 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也加强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对变电站的掌控, 提高了变电站的工作效率。

2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立的基础, 其包含了多方面的技术内容, 是现代科技应用于电网运行的具体体现。就煤矿企业而言, 其在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电力系统对其供给大量的电能, 一旦电力供给不足将直接导致煤矿企业井下工作的瘫痪, 甚至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为了有效保障煤矿企业的用电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企业开始对变电站进行一定的改革, 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 以期提高电网的电力运输水平, 保障煤矿企业井下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1 IEC61850

IEC61850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替代了传统的规约, 为变电站提供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标准。简单地讲, IEC61850标准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分层式的划分, 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分为了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次在工作的过程中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 通过不同的逻辑接口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对这三个层次进行信息的交流。相较于传统的规约而言, IEC61850标准具有着诸多的优势, 其更适于现代变电站的发展要求。具体来讲, IEC61850标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层次化管理。现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很多种类型, 不同的类型在技术的应用, 标准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 IEC61850标准是当前最先进的模式之一, 其符合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对变电站的各项信息给予科学的分层, 使其在物理和逻辑等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2) 简易的建模方式。建模对设备的运行, 部件的选择等都有着一定的帮助。因此建模工作是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其有益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转。IEC61850标准在建模技术的选择上以简易、统一为标准, 采用了现代先进的建模技术, 收集了大部分设备以及部件的各项数据, 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简易方便。 (3) 自我描述功能。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和输送大量的数据, 在传统的规约下处理数据是一项麻烦而繁琐的工作, 运用了IEC61850标准后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处理繁琐问题。IEC61850标准具有自我描述功能, 针对各项数据都配以具体的描述信息, 减少了数据处理的麻烦, 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的水平。

2.2 管理系统自动化

管理系统自动化主要指在进行变电站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变电站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防、管理、控制, 对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提供相关故障报告分析, 对故障处理提供依据。常见管理系统自动化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资料、数据信息分层内容、分流交换自动化操作等。在进行管理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定时检修, 提高设备正常运行的效果。

2.3 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其是现代变电站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系统。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用后, 推进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简单地说,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充分依托IEC61850标准。上文我们已经提到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其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立的基础。目前我国部分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都是以IEC61850标准为依托, 在这一标准的支撑下进行数据的处理、信息的传播、模型的建立等。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IEC61850标准的应用让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网络资源充分地结合到了一起, 更加智能化, 科学化。 (2) 控制的层次化。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变电站的各项工作进行控制与管理。与传统的控制方式不同, 现代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对变电站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采用分层化的控制方法, 在IEC61850标准的影响下, 自动化系统中的各物理层次之间都具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通过层次化的控制, 其可以有效地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及信息的沟通, 同时还可以自由地与其他的机器进行瞬间切换, 有效地减少切换过程中的程序与漏洞。

2.4 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其是进行变电站系统自动化的保障, 目前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局域网, 专门为变电站系统自动化提供有效的信息传导服务。变电站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 与其他的一些信息传播具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其具有超强的信息量, 瞬间就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其次其信息长度具有短小的特点, 因此变电站在网络技术应用上更加注重网络对信息的瞬间处理能力以及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变电站网络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可控制性, 以保障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3 结语

综上所述,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现代新兴的一种变电站应用技术, 对我国变电站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 企业要想有效提高其运行水平, 保障企业顺利进行, 有关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进行有效应用, 提高变电站的工作质量, 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房波.浅谈数字化变电技术在一次安装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0) :67-69.

[2]陈进.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中华民居, 2013 (9) :34-39.

数字化分析技术 篇10

1 飞机蒙皮数字化制造工艺

1.1 飞机蒙皮数字化制造设计步骤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数字量传递,即应用专门的拉形机以及多点模具,在CAE有限元分析工艺设计,结合蒙皮设计要求,计算出蒙皮拉形工艺系数,最终完成蒙皮的数字化制造。飞机蒙皮数字化制造步骤为:第一步,建立用料模型,用料模型包括板料以及工装的模型两大类;第二步,制订蒙皮拉形计划,界定在蒙皮拉形过程中的控制系数;第三步,对蒙皮拉开进行仿真生产,分析和总结仿真生产结果,如果结果不符合设计方案,则调整模型控制系数,直到仿真生产达到设计要求。

1.2 飞机蒙皮数字化制造工艺流程

飞机蒙皮数字化制造工艺流程经历以下几个过程:(1)对蒙皮板材进行三维数字建模;(2)对蒙皮模具拉形进行工艺仿真分析,以及应用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进行拉伸工装;(3)拉伸成形工艺分析与模拟;(4)数控操作,送料进行工装;(5)在数字数控机的操控下,进行数字化立体切割;(6)蒙皮制造出来后交付使用。

2 飞机蒙皮数字化拉形技术以及工艺过程

飞机蒙皮制造工艺过程中,对蒙皮进行拉形是其关键环节,为此,本文重点介绍飞机蒙皮数字化拉形技术以及工艺方法。

2.1 多点拉形技术

多点拉形技术是将板料拉形成三维曲面的一种新技术,它是传统板料拉形方法的创新。多点拉形技术的思路是把刚性模具进行规则排列调整,生成三维曲面,代替传统刚性面,从而完成板材的柔性化。多点拉形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分段成形,实现快速化、自动化、数字化三维成形曲面板料。

2.2 多点拉形模具的调形

在进行多点拉形模具调形中,可以应用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实现多点拉形模具的调形。调形的关键是对基本体高度的调整,从而生成模具型面。调形依据工作流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串行调形与并行调形两种方法。其中,串行调形指的是按顺序调整一个或者多个基本体而完成调形过程,这种调形方法低效又成本高。并行调形法是以控制单元的方式同时进行高度调整,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由最大调整行程决定,与并行调整的单元数量没有关系。和串行调形方法进行比较,并行调形法的效率更高,时间能够成倍减小。在实际运用中,还可以将两种调形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混合调形方法,美国RTFF蒙皮拉形设备就是应用混合调形方法的一种设备,八个基本体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基本体采用串行调形方法,而不同单元采用并行调形方法。

2.3 多点拉形步骤

多点拉形包括四个步骤:(1)多点模调整高度。利用加工板材的CAD模型分析,求出各个基本体的调整高度,打造加工板材的多点模。这个步骤受计算机控制实施;(2)板材弯曲。使用夹钳与拉形机的共同作用下,将板料弯曲,并且贴模;(3)板材两端拉长。贴完模之后,利用拉形机继续对板材两端拉长,减小板材回弹性,提高精度性;(4)卸下多点模。这个过程是恢复到起始阶段的时候,卸下拉形机,卸下夹钳,卸下多点模。

3 关键工艺技术

3.1 数控拉形机

蒙皮拉形机是其中拉形最重要的装备之一。近几年来,蒙皮拉形机逐步应用数控蒙皮拉形设备,代替传统点控式拉形机。例如我国北航就制造的数控蒙皮拉形机就很具有代表性,对于提高板材成拉形的质量效果比较好。由于现代飞机对精度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降低蒙皮板材的回弹性,进一步对拉形轨迹改良,这对于提高数控蒙皮拉形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数控蒙皮拉形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3.2 可重构柔性多点模具

应用此技术设备,能够用一套多点模具调节后应用于不同模样蒙皮的生产制作,这样能够减小生产模具的费用,加快蒙皮的生产速度,为蒙皮数字化生产开辟新路径。而掌握重构柔性多点模具的设计原理是进一步研发更先进可重构柔性多点模具技术设备的基础。2004年北航与沈飞公司共同合作研究柔性多点模具,我国可重构柔性多点模具已经进入工程应用时期。

3.3 外形数字化检测技术

应用了可重构柔性多点模具后,原先需要使用实体模具并不需要了,传统蒙皮检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下的检测需要了,因此,有必要对检测技术升级,而蒙皮外形数字化检测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实践生产应用中,开始采用光学非接触方法来检测蒙皮外形,当前立体视觉法的数字化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最广,而为了支撑此类光学非接触测量,还需要柔性化支撑装置,可以采用离散钉柱类柔性化支撑装置,从而提高蒙皮外形检测的精度。

3.4 数控切边技术

数控切边技术与传统样板划线切边技术相比较,实现了数字化控制零件刻线和数字化切边,提高了刻线与切边的精度,有效避免蒙皮工装进程中需要二次修边。

参考文献

[1]李东升,罗红宇,等,飞机蒙皮的数字化成形制造技术[J]塑形工程学报.2009,(01):82-86.

[2]曾元松.先进航空板材成形技术研究应用进展[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2,(07):11.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 篇11

关键词: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一、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概述

现代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浓缩有现代高科技技术的产物,在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史上,国外的先进国家由于其雄厚的财力和物力,因此在攻坚一段时间之后便迅速掌握了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核心部分,并且在掌握核心技术之后通过自身的知识产保护措施不断开拓市场,并且逐渐处于垄断的地位。之后许多先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一系列标准以期在未来能够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随着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视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由于我国在数字电视关键技术上的缺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数字电视行业都是处于薄利甚至亏损的一种状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行业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并且逐渐制定一套现代化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标准,努力将我国从原来的数字电视消费大国转变为拥有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技术强国。

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的系统。所谓的现代电视传输技术应该是包含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解码这两部分组成的,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将信号通过一系列的编码等技术来使信号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然后经过调制技术来为最后的发射做好准备。所谓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是现代数字电视技术的最基础的一方面,现在很多国家由于信号转制方式的不同导致最后制定的标准也相差很大。

二、国内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分为基带传输和载波传输两种。其中的基帶传输指的是将电视数字信号通过一定方式转换为可用于传输的一种转码,然后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在基带传输中所传输的信号基本是一种二进制型的脉冲信号。但是对载波传输而言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载波的形式来进行信号传输,并且在传输过程中所用的主要技术是QAM技术和QPSK技术。

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之所以发展的这样迅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传输速度特别快,传输速度快的原因主要是现在数字电视模拟的信号所占的带宽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带宽越宽所能接收的电视节目也就越多。其次是现代数字电视的画质比较清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受到电视用户的青睐。再次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接收数字电视的便捷性大大提高。然后是现代数字电视可以和计算机通过一定方式相连接,并且在现在计算机发展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数字电视的发展。

三、国外现代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

国际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就是第一代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第二个时代就是移动、互联网、无线三网联合的时代。随着美国在09年推出的ATSC-M/H的标准,标志着国外的电视标准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用户的可供选择也变的多了起来。并且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这套完美的体系彻底的解决了移动和现代的互联网之间的一系列兼容的问题,在移动和互联网优异的结合之后,移动的用户的实际接收也更加流畅,同时接收的质量也更加优良,并且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移动接收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由于移动的可接收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在车内的应用更加促进了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国外先进国家都已经开发出新的先进的技术,来进一步抢占市场的份额。现在的国外的有着先进技术的很多个国家都已经将目光集中在如何提高数字电视技术的传输过程中的完整的效率,因为在信号的具体传输过程中信道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的问题,因此很多个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家都对这一领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好长一段时间国外的有着先进技术的国家将花费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来投入到这一方面。

四、未来现代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的数字电视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现在的电视行业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变革,随着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媒体的不断发展,国内在不久的将来即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模式,并且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享受和拥有先进网络技术带来的成果。随着电视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整合,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内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电视媒体产业。因此随着现代电视的数字的实现,这在现代历史上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并且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带动相关的产业链飞速发展,这将对周边产业产生一个强有力的助推。首先,在不远的将来,国内必将出台相关的产业激励政策,因此在不久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数字电视媒体行业将会呈现一个爆炸式前进的势头。其次,以前的电视需要一个占空间的机盒,并且不太美观,而数字电视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且数字电视可以直接接收信号,方便快捷。最后,数字媒体中采用的双向信息交流技术不仅能够方便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等信息同时还能够方便用户在网上实现购物的功能。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数字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现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技术,逐渐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现在随着我国在数字电视技术上的不断投入和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通过不断的完善使现代数字电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最后实现我国现代数字电视技术实现质的飞跃,在更高技术层次上通过自身技术的成熟完善最后造福国内的用户,可以进一步刺激我国现代自主技术的研发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匡.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究与进展[A].2003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C],2003:353-355.

[2]毕国辉.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发展趋势[J].华章,2011(12):307.

数字化三维城市设计建模技术分析 篇12

地图是记录、显示、计算、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人们认识和了解环境状况的重要途径。将地图从二维发展为三维是目前很多科学家和GIS系统研发人员的重点工作之一,地形的三维可视化正是利用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图形显示能力来实现三维地图的方式。传统的地形图都是用符号来标注地形的,一般人很难看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纸质地图逐渐被数字地图取代。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仍以二维信息为主,比较而言,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使信息的表现更真实、丰富、具体,而下一代GIS技术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支持“数字地球”或“数字城市”概念的实现,从二维向三维发展,从静态数据处理向动态发展,具有时序数据处理能力,因此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将是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未来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的必然选择。那么把上述的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今天的数字三维地图。

2 三维地图的制作流程

数字三维地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三维地图模型的建立。三维地图的制作需要使用相关软件通过对各种地图数据的分析,用软件在电脑上绘制出三维地形及建筑模型。其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首先以城市的建筑施工图、平面效果图为基本图,并以严格的数据精度要求进行数字化;

2)有了数字化的二维平面图以后,再建立三位数字坐标,以图纸实际尺寸比例,建立z轴方向数据;

3)在三维数字坐标中建立模型;

4)进一步细化、精化数据,设定比例精度,并以城市数字地图为背景,标识其相对方位,对模型进行美化;

5)将模型导入交互式开发工具,使地图具有交互性,并生成固定的三维视角,或可改变的三维视角游历视频;

6)进行各项动能测试,获取数据,并进行调整;

7)待功能测试完成后,将该技术一直到其他建筑,逐步完成整幅地图。

3 二、三维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

1)居民地的3维模型

在大比例尺三维电子地图中,房屋模型构造是主要工作之一。对箱体式(BOX)房屋的建模来说,建筑物可以看做屋顶面和各个铅直外墙面的组成。房基高程可以从DEM内插获得,注意房基的高程在房子轮廓线上的不同点处可能不同,应想办法使之统一。

2)高程相同的水平要素的建模

对诸如河流、水库等面状水系要素,一般来讲,其特点为有明确的边界条件且范围内高程值几乎没有变化,其模型构造也可通过边界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来实现,保证其法向量向上。

3)道路要素的建模

一般在地图数据库中道路是一中心线给出的道路根据道路等级或实际要求不同可以分三类建模。

体状:沿道路中心线向外扩宽,生成两边线,按指定道路高度,分别生成道路侧面和顶面三角网。

面状:沿道路中心线向外扩宽,生成两边线,道路高度为0,经过三角剖分生成道路面三角网。同4。

线状:通常为单线,将原中心线上的点进行高程值内插得到三维曲线。

4)非水平面状目标的建模

这类目标主要如植被,城区内的绿化地,紧贴地表的道路等,它们一般覆盖在起伏的山头上,其模型构造也可通过边界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来实现。

5)复杂的3维目标的建模

目前,对于复杂3维实体模型的构造基本上基于3DMAX,CAD,MultiGen等商业

软件,利用其灵活的建模工具创建3维模型,并通过.3ds,.dxf,.x,.dwg等文件实现

数据的交换。这些文件中已将模型剖分为空间三角网,我们只需将这组数据以一定的比

例、角度再通过旋转、平移、缩放在空间坐标系中定位。

6)三维地图符号的设计与建模

地图内大量分布点状目标,此类目标可以依照二维地图符号库的方法,分别建立符号模型,形成三维符号库,共三维电子地图调用。符号设计的一般原则值得探讨,用上述方法5建模。地物模型(含三维符号)与地形模型的匹配。通过DEM内插高程值获得地物基点高程或边线上若干点的高程

4 建立徐州市的数字三维地图

1)以徐州所有的建设蓝图为范本(包括建筑施工图和平面效果图),建立数字化的平面图且标注尺寸和比例,并以徐州市地图为参考背景,标明其相对方位;

2)在平面图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工具软件,如3DSMAX等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配以精确的数据标识;

3)对立体模型进行美化,如外墙、玻璃的光影效果等等;

4)对主楼附近的景观建立模型,如树、水池、草坪和周围的道路等;

5)上述模型完成以后,视频输出,利用开发环境自带的摄像头工具进行三维视角的固定路线或者随机路线遍历;

6)将模型导入交互软件开发平台,进行交互编程;

7)在开发环境中,实现交互功能;

8)导出,形成独立的软件;

9)功能测试;

10)优化;

上传网络并设计网络浏览界面;

至此,一个相对完善的城市数字三维地图便完成了,进行一些后期的改进和改良。如图2所示。

5 结束语

当今城市的发展正在向信息化阶段迈进,信息技术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于一种技术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并使之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喻建平,谢维信.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J].半导体技术,2002,27(3):33-36.

[2]张晶,韦中亚,邬伦.数字城市实现的技术体系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23-26.

[3]江文萍,杜清运.数字地图三维呆视化的若干研究与应用[C].香港:第三届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80-89.

[4]朱洪亮,万剑华.城市三维建模的数据获取[J].工程勘察,2002(3).

[5]万刚,陈刚.虚拟城市中地物几何建模技术的研究[J].测绘学报,2002(1).

上一篇:基于规则的推荐下一篇:技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