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2024-10-10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共12篇)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1

在目前的档案馆中, 针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保存的过程中, 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 从而衍生出了数字档案。针对数字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保存的过程中, 合理的采用相关的技术, 可以使得我国档案馆中能够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得到报障。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信息保存技术来说, 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 从而确保数字档案可以得到完整的保存。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目前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载体方面存在的问题。数字档案信息主要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 这种数字化的档案主要被记载在相应的载体上, 比如光盘和磁带等。这些载体相较于纸质载体来说, 更加容易受到侵蚀和损害, 其即使在理想化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寿命依然不长。而且数字档案信息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出现缺失的情况, 这样就无法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1.2 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是档案利用者对于数字档案的主要要求。而数字档案的存储信息相较于传统档案来说要更多, 其中包括各个方面的信息内容, 这些数字档案信息在经过详细的整理后, 就能够对档案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就目前我国档案馆的数字档案信息来说, 相关人员在收集和整理数字档案信息的时候, 并没有严格的对信息进行筛选, 在工作上也存在马虎大意的情况, 收集的信息并不全面, 没有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校对和核验, 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并不具备较强的可靠性, 而且没有及时的进行存储, 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性下降。

1.3 保存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在对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时候, 通常都需要借用到一些软件和硬件, 虽然档案馆类型有所不同, 但是软硬件的要求却相同。然而, 我国很多的数字档案信息存储系统只能够针对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保存处理, 而且很多的数字档案信息保存载体上也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应用的寿命相对较短, 这就使得软件和硬件的应用存在问题。同时, 就以保存形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在将传统的档案信息保存形式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保存形式的过程中, 所应用的存储技术载体相对复杂, 转化的过程也相对繁琐, 而且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所消耗的成本费用也相对较高。

2. 应对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问题的措施

2.1 存储载体。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对于载体的要求相对较高, 要想使得数字档案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 就需要合理的采取合理的措施, 尽可能的提高载体的稳定性, 使得载体的寿命可以延长至10 年以上, 并且很多的研究学者开始针对数字档案信息载体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缩微胶片, 其信息保存的寿命可以达到300 年之久, 是目前档案馆最为青睐的一种载体。而美国还研发出一种具有更高密度的保存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应用粒子来对信息进行存储记录到相应的材料上, 数字档案信息在光盘上被设定为只读, 而且这种技术具有极大的容量, 但是成本费用却只需要传统光盘的50%,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型而高效的保存技术将会不断的出现, 从而使得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能够得到更为理想化的存储。

2.2 迁移技术。目前, 部分档案馆中开始利用反向兼容技术进行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这种技术的应用, 对于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存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所谓的方向兼容就是合理的利用新的软件来代替老就的系统, 进行数据的读取, 在数据读取的过程中, 并不需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简化了数据应用存储的步骤, 有效的防止了信息丢失情况的出现。

虽然反向兼容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说, 反向兼容智能够对兼容到前两代的功能, 但是软件以及硬件的升级换代最长时间为一年半, 而在经过了多年之后, 较早的一些数字档案信息就无法利用现今的软硬件进行读取, 而迁移技术的应用, 则能够很好的弥补反向兼容技术应用上的不足。档案馆在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过程中, 会有着诸多的选择项, 其可以保存原始记录的复件, 也可以保存相应的功能, 同时可对一些不需要的细节进行过滤。这样有选择性的存储, 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的质量, 也可以使得档案信息利用人员能够更快更方便的找到相关的数字档案信息, 并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使得数字档案信息与原始的档案信息之间没有较大的差距。

2.3 转换技术。要想使档案馆大规模数字档案信息保存工作变得切实可行,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有更快、更低廉和效果更好的转换技术。转换技术的提高可以解决混合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保存与利用的问题, 使档案馆将某些格式的数字档案信息存储在稳定性好的载体上, 然后再按需要转换成数字格式以便于分析和再利用。

结语

总之, 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就不但需要各级各类档案馆千方百计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而且需要档案馆自身去积极行动, 在吸取借鉴传统保存中存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期能够有效的保障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使得保存技术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 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嘉莉.浅论档案载体的变化及其保存方法[J].科技视界, 2014 (11) .

[2]陈嘉莉.浅论信息化时代档案的存贮问题[J].科技信息, 2013 (07) .

[3]金芳.数字档案信息存储技术研究[J].黑河学刊, 2012 (10) .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2

文献标识码:A

档案记录了一个单位的基本管理信息和科技信息,在其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旦遭到泄漏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困扰,甚至会影响到生产和科技成果的保密,直接威胁其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的具体内容。

一、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防范

要想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首要环节是设置访问权限,对访问用户进行监督和控制,避免档案信息的盗用和泄漏。系统将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用户在登录档案系统时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将作为系统识别用户身份的主要途径,系统还会根据用户的登陆端口判断是否为默认的登陆地址,如果不符合系统设定,那么用户就无法登录。通过验证的用户会看到系统开放的访问目录和文件,这是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设定的,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看到文件的具体内容。同时,系统会为用户指明其可以行使的功能,如阅读、修改、下载、拷贝等,用户只能按照规定要求操作,如果存在违规行为系统将不予执行,以保护文件不受用户的非法删除和盗用。系统还会自动生成工作日志,包括用户在不同时间的访问记录、具体操作等,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数字化档案传输的安全控制

一是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如果用户连续多次登录失败,或者是存在非法侵入档案系统的行为,即被系统判定为非法访问的用户,系统会以图像、声音的形式报警,并自动追踪其网络地址,档案管理人员要随时监控后台系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是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网络环境中信息服务器的端口往往使用自动回呼设备,静默调制解调器加以保护,并以加密的形式来识别节点的身份。自动回呼设备用于防止假冒合法用户,静默调制解调器用以防范非法用户的自动拨号程序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网络可以对服务器端口和用户端采取控制。用户必须携带证实身份的验证器,用户的.身份通过验证之后,才能进入用户端,然后,用户端和服务器再进行相互验证。三是信息加密控制。数字化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完全公开性,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信息加密方法有很多,加密的强度基本上由加密使用的密钥长度来决定。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的,它以很小的代价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

三、实物与环境的安全控制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依托存在的,如果外在的硬件设施遭到破坏,那么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就会遭受极大威胁。为了分散风险,应定期备份档案信息,将重要的信息分开存储,这样当系统瘫痪时就可以实时还原,不用担心文件的遗失;或者是将档案信息存储到两个服务器上,任何一个服务器都可以当作主服务器,并将两台服务器分开设置,平时只使用其中一台服务器,另一台备用,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应为机房布设两条供电线路和一条后备稳定电源,防止突然断电造成当前的操作中断、数据丢失,使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正常运行。此外,机房要设置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环境的温湿度,并做好通风散热工作,防止硬件系统的故障带来的数字化档案信息风险。

四、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控制

档案管理人员是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才能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全面、精密管理,反之,则会造成档案信息的遗失和泄漏。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从传统保管到信息利用的角色转变不及时、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也是现实问题,因此,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保密条例、计算机技术、档案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使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档案信息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实施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策略也变得尤为重要。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针对安全管理漏洞不断完善管理方案,使安全管理策略始终保持预见性和先进性,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岗位制度,将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计恒.数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17):78-80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3

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都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迈进,由于各个国家间经贸和科技文化交流不断的增进,来往的次数也不断的增加,让国内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下。出现了大量数字文件,面对这样大量电子文件出现,如何做好电子文件收集和管理,是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为了处理好这些电子文件,就应该不断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适当的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将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大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在档案信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档案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发展。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建设中的前提工作,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中,需要制定档案数字化的计划和目标,结合现在得人力、物力、财力,对档案实行数字化的管理,在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时候,档案应该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在对数字化应用的时候需要对电子档案制定一个标准,保证电子档案的格式更加地规范和统一。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现如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让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了全面、协调的作用,为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履行好相应的职责,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工作做到最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行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根据相关调查,档案在馆藏中数量最多,不管是种类的数量还是文体的数量,都是多样的。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电子文件,而档案管理的工作正在朝着以前纸质文件向现如今由纸质版与电子文件共存的形式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档案馆藏出现了纸质版与电子版文件同时存在的特点。所以,相关部门为了将档案数字化融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来,在档案数字化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在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利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是必然要求。再利用数字化管理档案的时候,需要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要求,对电子文件的格式需要进行规范和统一,减少电子文件的重复使用,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因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部门研究纸质的档案扫描设备,可以对不同的文件载体进行数据转换,从而更好的保存转换过后的电子文件,避免电子文件数据的缺失。

实行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数字化核心和本质。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和归档。在档案对电子文件的管理中使用的软件各式各样,电子文件的形式也是各式各样,这就出现了数据没办法实现共享,在一定的程度上,阻止了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合理,有序的做好电子文件的数据收集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对电子文件实行合理的归档方案,建立档案部门和电子文件管理部门,这些部门需要做好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并且严格的执行,对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归档的方法,归档的要求需要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子文件能够更好的归档。首先,需要将电子文件实行归档制度,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将电子文件进行收集和归档。因此,需要建立档案部门和电子文件部门,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统一,相互负责,把信息的管理和规划做到更好。并且将制定的这些制度,要执行下去。从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归档方法,归档范围,来提高电子文件的归档效率。其次,对于电子文件中的数据收集体系需要强化,因为在电子文件中文件开源渠道很广,为了电子文件的质量,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管理,不断的提高数据收集的交换系统。所以应该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各个方面的能力,对于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档案管理的创新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动力

档案工作作为服务工作的一类,检验档案信息的唯一标准就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在管理方面加强服务意识,增加创新精神。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一,加强档案制度的创新,不断的完善档案的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的服务制度也需要加强,服务范围也要逐渐的变宽,设立更多的服务机构,提供一些档案的咨询服务平台。第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

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不断的创新,改变之前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档案管理的方法。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增加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第三,档案的服务体制要创新。为了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人员激励机制,这样可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四,保持档案的教育创新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于培训的方式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对档案管理人才大力的培养,使这些人才更适合档案管理的需要,来促进档案信息化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中和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时候,在这过程中的工作有着复杂的特点,所以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迈进,同时也能够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浅探 篇4

1 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数字信息自身的特性、网络共享面临的风险以及档案部门馆际合作带来的风险等因素, 决定了安全技术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1 数字信息的特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它是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于硬盘等存储介质当中的信息, 它对存储使用设备、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元数据等都有很强的依赖性, 一旦这些因素发生改变, 如硬盘遭受病毒破坏、数据标准被人为篡改等, 就可能导致大量档案信息丢失, 且难以找回, 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数字信息不同与纸质信息, 它非常容易被更改。此外, 数字化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容易被窃取、信息结构比较复杂等等, 也容易给信息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1.2 档案信息共享带来的风险

数字化信息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网络共享。网络共享就意味着将信息面向全社会公开,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被复制和伪造、数字信息被窃取、数据库被攻击、网络被入侵等风险。

1.3 馆际合作带来的风险

在网络环境下, 档案馆比以往更需要加强馆际合作, 因为网上信息没有围墙, 没有地域性, 完全共享, 在加强馆际合作的前提下, 档案馆必须定位于各种联机检索终端和各种网络享用别人的数据库,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自身数据库的建设, 力争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在这种信息交换的背景下, 信息的泄露、信息的篡改等很容易发生, 因此, 有必要加强馆际合作时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常见的安全技术手段及其运用

电子档案信息常用的安全技术有数字水印、数字证书、防火墙等, 不同的技术其作用和应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2.1 数字水印技术

我国的各级档案馆 (室) 馆藏有许多珍贵资料, 如科技成果、科研文献、国家政策、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信息。这样一些档案信息实行数字化管理以后, 许多会以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存在, 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使得一些信息会对外公开, 就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先进的处理工具如photoshop等工具对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篡改, 引发档案资料的真伪、版权等问题。数字水印技术主要就是针对这类问题使用的。运用数字水印技术, 可以避免如下问题:在图片、影像档案资料上打上数字水印, 一方面可以防止其团体或个人非法使用该数字档案或对该数据档案宜称拥有版权;另一方面, 加了水印的档案资料和没有加水印的图片表面上看起来一样, 但事实上就有真假之分, 而一般的伪造技术难以伪造出水印, 因此使用数字水印可以有效防止伪造数字档案。通过使用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档案的版权保护和真实可靠性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2.2 数字证书技术

以数字证书为核心的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档案内容的非公开性。加密技术通过信息的变换或编码将机密敏感信息变换为难以读懂的乱码型信息, 以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的目的。其运作原理如下:对网络上传输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 确保其网上传递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 以及交易实体身份的真实性, 签名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从而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2.3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主要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防止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非法的访问并防止病毒入侵。如使用防火墙对传输中的文件进行检测过滤、通过设置I P访问范围, 使得安全范围以外的I P不能访问档案信息网络这样就能避免外来的信息窃取、系统攻击、病毒破坏等安全隐患。使用防火墙监测引擎可以对网络通信的各层实施监测, 当用户的访问请求到达网关的操作系统前, 监测引擎就会抽取有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并做出进一步处理动作, 确保系统管理的安全;使用防火墙安全预警, 对于一些非法的网络入侵和网络攻击发出警报等, 此外, 还可以使用防火墙对访问用户实行等级管理, 不同等级的用户访问档案信息网络的权限有所不同, 这样就能确保机密档案信息不被普通用户访问等等。不过, 防火墙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它无法抵御来自内部的攻击, 也无法抵御因底层系统中的弱点而造成的危害,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与其他安全系统配合使用。

3 安全技术运用的保障措施

安全技术的使用是需要一定管理环境的, 且要保护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仅仅依靠技术也难以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围绕安全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从而更好地发挥安全技术的效能, 更大范围地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1) 稳定运行硬件。

确保数字档案馆的硬件设备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 必须保证运转正常, 因为数字档案所有的服务方式都是依赖计算机进行的。

(2) 规范管理软件。

在软件方面, 要设置严格的权限体系, 利用者被严格的区分为不同的使用、操作权限, 可以通过这种权限体系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如登录认证、功能菜单权限、操作权限、工作组权限、硬件钥匙等。

(3) 保证传输安全。

在电子档案的传输过程中, 需综合使用防火墙、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完整性校验数据备份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确保传输过程的信息安全和准确性。

(4) 加强技术交流。

由于各档案部门之间存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在保障技术研发中要体现合作、沟通理念, 充分发挥兄弟档案部门之间的作用, 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 以开放式的理念开展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保障技术研发。

(5) 重视专业人才。

档案信息化管理, 专业人才是关键!在技术保障建设中,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要适应技术保障的特点, 进行高层次与专用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 尤其要大力加强适应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技术保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技术在不断发展, 除了本文所提到的三种安全技术此外, 还有一些其它可以供数字档案信息利用的技术, 如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内容监控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反病毒技术等。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将会有更多安全技术运用到数字档案信息的保护当中, 我们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媛.数字档案馆隐私权保护问题考量[J].山西档案, 2008 (4) .

[2]杨玉莲.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深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06 (4) .

[3]康巨滋, 田园.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统计, 2006 (1) .

[4]戚文静, 刘学.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5

09涉外一班蒋 艳20091001101

“数字档案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

2010年,在国家档案局提出“三个体系”建设目标的推动下,辽宁档案信息网实施第七次改版工作,对原有网站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资源整合与结构改建。新版网站开通后,以典雅2大气的风格、丰富专业的内容、积极和谐的互动、务实的应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好评,网站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辽宁档案信息网馆藏

辽宁档案信息网馆藏是有辽宁省档案馆现珍藏唐(开元二年)、明(洪武二十五年至崇祯十六年)、清(万历三十五年至宣统三年)、民国(光绪二十五年至民国二十年)、伪满(1907年--1945年)、国民党时期(1945年--1948年)、革命历史时期(1927年--1949年)等历史时期档案、资料,以及新中成立前后东北大区(1946年--1954年)、辽宁地区(1949年--)党政机关档案、资料142万卷(册)。以此为来源,建立了丰富辩解的网络途径。

二、辽宁档案信息网的内容分类

新版网站重新重新规划为档案业务工作类栏目、档案资源服务功能性栏目、馆藏特色专栏、在线服务四大板块,由20个一级栏目、58个二级栏目、53个三级栏目,涵盖了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容大致可以分为

1辽宁档案事业(辽宁省档案事业概况,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主要省级档案机构职能,国家档案法规,辽宁省地方法规,“十五”期间的指标思想和奋斗目标)

2档案馆简介

3馆藏各时期档案档案

唐代档案(开元二年)

明代档案(洪武二十五年至崇祯十六年)

清代档案(万历三十五年至宣统三年)

民国档案(光绪二十五年至民国二十年)

伪满时期档案(1907年--1945年)

国民党时期档案(1945年--1948年)

革命历史档案(1927年--1949年)

东北大区档案(1946年--1954年)

辽宁地区档案(1949年--

4档案开放利用(辽宁省档案馆近年利用档案效果简介,利用开放档案的手续,开放档案的期限和范围)档案征集接收(档案接收进馆范围及规定,档案资料征集范围,征集办法)6档案史料出版物

7日侵东北罪证展览

第一部分 野蛮入侵 夺地掠权(1894--1906)

甲午逞凶 辽东遭劫

日俄肆虐 生灵涂炭

胁迫签约 攫取利权

第二部分 全面侵略 武装占领(1906--1931)

强改安奉路 扩张附属地

非法驻军设警 肆意践踏主权

攫取路矿权益 掠夺农林资源

蓄意制造混乱 侵犯边防海防

恣意杀戮 贩毒害命

屡酿事端 发动事变

第三部分 扶植傀儡 殖民统治(1931--1945)

搜罗汉奸 操纵伪满

残酷镇压 血腥屠杀

统制经济 掠夺资源

摧残文化 奴化教育

杀人魔窟 细菌部队

可耻下场 罪责难逃

8辽宁历史上的今天

三、辽宁档案信息网此次改版的主要特色如下:

1、网站定位准确,网页设计新颖大方。

网站建设的前期定位决定网站建设的方向。2007年《我国省级档案网站测试报告》结果显示,资源服务指标平均得分39.2%;业务建设指标平均得分49.3%;网站建设指标平均得分60.1%。这些情况反映了我国省级档案网站在网站资源和业务功能方面建设则较弱。为此,辽宁档案信息网新版网站建设遵循以“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为宗旨,树立以建立覆盖全省的网上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为基础,以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网上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体系为目的,以建立完善的网上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体系为保障的“三个体系”建设理念,从档案工作实际出发,全面整合档案业务工作及网上档案信息资源。为更好地展现网站特色,以可拓展性、实用性、安全性为建设原则,以“美观、稳重、大气、亲和”为设计风格,网站布局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2、栏目规划得当,档案工作面面俱到。

辽宁档案信息网改版建设初期以“服务中心工作”为主旨的要求,充分调研了国内外档案网站发展现在,结合我局多年来网站规划的丰富设计经验,在原有网站栏目设计基础上,采取相关栏目合并、失效栏目撤销、重点栏目突出、新兴栏目增设的思路,对原有网站的栏目架构进行重新整合,使得网站的结构、资源分配更加清晰合理。新版网站重新重新规划为档案业务工作类栏目、档案资源服务功能性栏目、馆藏特色专栏、在线服务四大板块,由20个一级栏目、58个二级栏目、53个三级栏目,涵盖了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改变了老网站栏目堆砌、功能零散、信息冗余的不科学状态。

3、资源高度整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辽宁省档案馆蕴藏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将这些珍贵的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和提供统一的平台对外发布利用是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工作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网站建设的意义所在。为缓解网站资源分散、功能弱化的弊病,新版网站开辟了四大服务平台。一时政府公开平台。以现行文件为主,建立了涵盖我省十四个市档案网站现行文件信息的“政府信息查阅共享平台”,实现了全省已公开现

行文件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收集、分布管理、集中利用。通过一站式搜索即可完成已公开现行文件资源的跨站查询,达到了全省现行文件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的目的,并上升为针对全文内容的全文检索。二是档案搜索引擎平台。以馆藏资源为基础,按馆藏档案类别划分为“馆藏档案”、“专题档案”、“民生档案”、“查阅平台”四个专题栏目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的档案查阅渠道。利用者只需输入想要关注内容的关键字即可在四个专题中查阅到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档案信息。三是档案新闻共享平台。以档案新闻西苑为主体,创建“全国档案新闻共享平台”以及“全省档案新闻共享平台”,通过定时对全国及各省、市档案网站新闻信息自动采集,最终实现全国档案新闻信息资源的异地共享。四是档案资源RSS订阅平台。以全省档案网站信息资源为依托,创建档案新闻RSS订阅服务及电子档案RSS订阅服务。

四、辽宁档案信息网评价

1、对于档案事业的介绍,可使人从宏观把握我们这个专业,同时使一般用户和与档案事业有关的单位、个人随时了解档案事业的发展动态。

2、那些设计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的项,基本与实体档案馆的情况一直,如档案征集、档案利用等。网站档案馆使某些项目如征集等减少了时空限制带来的麻烦,然而,对于档案案卷的查阅成了目录或概况式的了解,还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3、可看出本馆的对档案、资料的编研、信息开发与传播是较重视的4、安全体系完善,网站运行安全稳定

5、业务系统繁多,网上办公高效便捷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6

关键词: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

进入21世纪,学校数字化建设已成为评价一所学校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也决定了21世纪档案事业的发展状态和工作模式,它的出现给高校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档案数字化建设,国家档案局于1999年完成了《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教育部办公厅也要求高校档案部门积极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做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

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高校综合档案室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使传统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而形成数字化形态的档案信息。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其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成为高校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

3、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间概念,可以利用网络的传输便利,提供快速有效的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校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真实性、安全性、可读性三原则,才能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顺利推进。

1、真实性原则

传统档案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会被数字档案代替,同时,二者都应具有档案的特性,即原始性、真实性等,否则即使利用最现代化的手段保存下来的数字化档案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档案数字化,应该允许档案人员对其在一定程度加工处理,但前提是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这也是一个尺度把握。档案如果经过了合成、变形等数字化特技效果,就不能作为档案保存。对于数字档案的可加工性、真实性等问题,这也是高校档案人员所面临的新课题。

2、安全性原则

目前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数字文件在输入、存储、传输和提供利用过程中都存在数据丢失、数据失控、数137据窃取、病毒侵犯、人为破坏等不安全因素,也正是由于数字档案的易改性等原因,如何确定数字档案的法律地位也是未来档案计算机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求高校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尤其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增强档案安全意识,依靠硬件、软件的支持,保证档案原件在转化前后一致性。

3、可读性原则

档案在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数字文件,档案部门应规范档案数字化的技术系统,建立互通兼容系统,使数字档案在通用标准下顺畅转换。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应符合档案工作管理规定,同时符合电子信息运行规则。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高校档案部门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做到数据规范、标准统一、长期可读、永续利用。

三、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建设内容

1、电子文件的收集

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各部门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网络归档成为必然趋势。各部门直接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通过网络移交给档案馆,这些电子文件就成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馆藏档案的数字化

高校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馆藏档案数字化就是是指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将以纸张等为载体的传统介质的档案转化成二进制的数字编码形式,形成结构有序的档案信息库,使其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传播,提供快速、便捷的利用服务。通过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化建设,建立起数字化的档案馆,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3、专题数据库的建立

专题数据库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档案全文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高校档案馆应建立以下数据库:档案案卷目录数据库、文件目录数据库、档案文献数据库、论文数据库(优秀本科论文、硕士、博士论文) 、学生档案数据库(学生学籍和成绩) 、科研获奖成果数据库、科研专利数据库、教师业务档案数据库、名人档案数据库(对学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院士、博导、教授等)及档案馆编研的资料数据库,如基础数字汇编、学校大事记、干部任免及先进人物、先进集体评选情况等。

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

数字档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概念,实现了有形化向数字化的转变。高校档案工作者须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与工作方式的更新,由原先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扩展为“档案信息处理”模式,在加大了档案工作量的同时工作效率也须加快,须树立良好的数字档案工作理念,满足高校教育事业迅猛发展过程中对档案事业的利用需求。另外,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逐步将档案网络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在人才、物力等方面提供方便,实现高校档案信息的高效率回报。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须实现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高校档案从业人员在掌握档案文书知识的基础上, 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知识, 如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情况与使用方法, 了解档案信息资源分布、查找与发布等知识,具备一定处理数字化档案的技能, 并应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及时了解档案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信息, 并实现日常电子档案的维护、管理与利用。针对这一点, 须加强在职档案人员的培训工作, 可建立档案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 并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档案业务骨干到高等院校进修, 同时在引进档案人才方面须引进一些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 以充实档案工作人员团体, 调整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结构组成, 更好地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服务。

3、建立管理制度

首先, 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宏观管理方案和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统一行业规定, 落实到《档案法》中, 实现档案数字化的全球发展。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计划要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照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缩微影像数字化转化技术规范》等电子档案工作标准与规范, 使得高校数字化档案建设进一步有章可行、有法可依。

其次,高校数字档案管理应在国家数字档案管理规则下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制度。高校档案部门要以国家《电子文档的归档与管理规范》为依据,拟定出电子文档的分类标准与要求,实现网络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及时接收、归档、管理和利用,并不断健全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为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达到科学保管与利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2003年第5期

[2]张照余:数字化档案的文件格式选择档案学通讯, 2003年第6期

关于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 篇7

1.1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根据访问控制的内容可分为入网访问控制和网络的权限控制两种。

入网访问控制是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 同时也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从哪台工作站入网。用户入网访问控制有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就是防火墙。但防火墙只能防止外部的攻击, 而不提供内部的保护, 当非法用户绕过防火墙进行入侵时, 防火墙的便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 因此, 还必须有第二道防线, 那就是对访问者进行身份鉴别, 主要是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

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 它指定用户和用户组只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 限制用户可以执行的操作, 防止用户越权操作。

1.2 安全检测技术

安全检测技术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目的是实时地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网络安全检测系统可分为两类。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保护关键应用的服务器, 实时监视可疑的连接, 系统日志检查, 并且提供对典型应用的监视, 如服务器应用。

1.3 加密技术

加密是实现信息保密的重要手段, 它把有关的原始数据作为明文P, 经加密算法E的变换, 成为所谓的密文C, 使无关人员几乎无法读懂、无法应用, 其函数式为:E (P) =C。加密原理可以用图1来表示。

到目前为止, 己经公开发表的各种加密算法多达数百种。按照收发双方的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 可以将这些加密算法分为私钥加密算法和公钥加密算法。

在公钥加密算法中, 加密方和解密方使用相同的密钥, 即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或等价的, 即从其中一个容易推出另一个。这种算法的主要缺点在于密钥的安全性容易受到攻击。在私钥加密算法中, 加密方和解密方使用的密钥互不相同, 而且不能从其中一个推导出另一个。

1.4 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安全漏洞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已知的攻击手段对系统进行主动弱点扫描, 以求及时发现系统漏洞, 同时给出漏洞报告, 指导系统管理员采用系统软件升级或关闭相关服务等手段避免受到这些攻击。

1.5 安全审计技术

安全审计主要是针对与安全有关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记录、存储和分析。审计的记录用于检查网络上发生了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活动, 哪个用户对这个活动负责。

1.6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是利用不可靠的公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媒介, 通过附加的安全隧道、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实现与专用网络相类似的安全性能, 从而实现对重要档案信息的安全传输。

2 技术保障方案体系框架

以现在流行的B/S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 它采用基于的三层体系结构, 如图2。因此, 其安全性涉及到数据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涉及数据库管理服务器安全性和数据传输安全性应用程序安全性和客户端用户权限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数据库管理属于数据层的问题, 服务器安全性和数据传输安全性属于网络层的问题, 而应用程序安全性和客户端用户权限则属于应用层的问题。

2.1数据层安全措施

数据层的安全性实际上就是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采取用户标识和鉴定、存取控制和密码存储等安全性措施。

2.1.1用户标识和鉴定

用户标识和鉴定是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其方法是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

2.1.2存取控制

在数据库系统中, 为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他有权存取的数据, 必须预先对每个用户定义存取权限。

2.1.3定义视图

在关系系统中, 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 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这些数据的用户隐藏起来, 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2.1.4审计

用户识别和鉴定、存取控制、视图等安全性措施均为强制性机制, 将用户操作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1.5数据加密

加密技术是用于构建安全Web应用程序的重要技术。非对称加密使用公钥/私钥。对于使用私钥加密的数据, 只能使用相应的公钥进行解密, 反之亦然。顾名思义, 公钥是指可以提供给很多人的密钥。相反, 私钥是特定个人所独有的。向用户传送公钥使用的分发机制是证书。通常, 证书颁发机构 (CA) 对证书进行签名, 以便确认公钥来自声称发送公钥的主体。CA是一个相互信任的实体。数字认证的典型实现包含证书签名过程。图3中显示了此过程。

2.2网络层安全措施

网络层的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WEB服务器的安全性, 其二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网络层, 对于外网用户, 采用防火墙设备进行安全防范。在应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和和网络防病毒系统。

2.3 应用层安全措施

应用层的安全性则取决于系统开发过程当中的安全措施, 这种安全措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关乎到WEB服务器的安全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 因此, 应用层的安全性实质是为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的安全性服务的。

2.3.1 应用程序安全性

应用程序安全性主要是要防止恶意脚本注入和SQL注入。为了防范, 可采用如下安全策略:

(l) 验证用户输入:使用NCT内置验证控件控件进行验证, 特别是对于各种可能输入的脚本关键字、SQL关键字进行监控。

(2) 在涉及到数据库操作中, 尽量使用数据库存储过程, 这样既利于保证数据库的连接方式的安全, 也利于防止用户通过恶意的SQL对数据库进行攻击。

2.3.2 用户权限和操作对象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技术保障研究 篇8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技术保障

数字档案馆以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机为环境, 向用户提供比传统档案馆更为广泛、先进和方便的服务,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档案信息、组织信息、使用信息的方法, 日益显示出其自身的优越性, 其中信息服务是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得以共享的必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而信息服务理念具有指导性、方向性作用。

一、数字档案馆的核心理念

1. 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三性是数字档案的基本特征。

真实性指数字档案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 确认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有效性指数字档案应具备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完整性指数字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

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档一体化的理论基石。

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现行文件的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馆藏档案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 (2) 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3) 不同阶段的文件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

3. 文件连续体理论。

文件连续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 继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文件运行基础理论。

二、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1.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数字化、虚拟化。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服务资源是以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形式存储的, 不仅包括载体形式多样的本馆实体数字档案信息资源, 而且包括大量网上分布的虚拟信息资源。

2.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内容的知识化、多样化。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已从文献单元转移到档案信息知识单元, 强调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用户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档案信息知识。

3.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方式开放化、多元化。

计算机网络将数字档案馆置身于广阔的档案信息空间, 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档案信息服务的空间。同时数字档案馆可采取主动的、多元的、多层次的服务方式随时在网上发布各种档案信息资源的消息, 并为用户进行“引导”或“导航”。

三、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技术保障措施

技术是信息服务的基础性保障, 而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交流平台不仅需要信息安全与权限技术的有力保证, 还需要互动性良好、反应敏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技术的支持。

1. 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 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环境和各类辅助设施, 如信息高速公路和宽带网, 各种通信子网, 内部局域网及与之配套的软硬件设备, 如交换器、路由器、大容量储存设备、高性能服务器, 以及操作系统、高可靠性的信息安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 数字档案馆信息网络安全。

数字档案馆信息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一般的网络信息安全除了内部的物理破坏外, 主要是网络的攻击破坏。常见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非法访问。二是计算机病毒侵害和破坏。

运用现代化手段, 加强数字档案馆信息网络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安全性考虑, 把局域网中没有自接关系的用户设置在不同网段里, 将重要的内部用户放置在高级别的安全网段。二是安全存储系统技术。丰裕而有序的信息资源是数字档案服务的源与本, 因而安全策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安全存储系统技术上要掌握海量数据的加密存储和检索技术, 保障存储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访问能力。三是主动实时防护模型与技术。为保证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层次性和传输安全, 防火墙、杀毒、入侵检测“老三样”等片面的安全防护应对方式已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更要在防护的过程中强调主动实时防护模型与技术。需要掌握通过风险评估、安全检测等手段对当前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判断, 并依据判断结果实施网络主动防御和主动安全防护体系的实现方法与技术。

3. 基于Web2.0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信息主体之间的多方交流互动是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优势, 对信息交流平台技术的要求相对更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促进了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增强, 而用户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又内在地要求互联网进行跨越式发展, Web2.0的出现和迅速得以广泛应用就是明证。

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族群”平台要求集信息搜集、加工与提供利用功能于一体, 也要求既能实现显性知识又能实现隐性知识的交流[1]。而在传统的网络信息交流中, 面对着大量无序的网上信息, 人们只能使用搜索引擎这单一平台来简单的获取所需信息, 这些信息是有限的并且大部分是公共媒体发布的, 隐性知识这一重要信息源被忽略了。从Web2.0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可以看出, 与之前的Web1.0相比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首先, Web2.0极强的互动性是数字档案馆交流平台的基本要求。Web2.0共享, 而不只是信息的简单传播, 所以有人说, Web1.0时代是全民上网, Web2.0时代是全民织网, 前者只满足信息的单向传播, 而后者注重了信息的双向乃至多方互动。其次, Web2.0的平等化是“族群”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2]。Web2.0的具体技术应用非常丰富, 比较典型和广泛使用的主要有: (1) Wiki技术。Wiki既是一种运用模式, 更是一种技术,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同收集、创作某领域的知识, 发布大家都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Wiki事实上是让包括文件形成者、专家学者在内的众多熟悉档案内容的用户有机会充分参与到档案管理中来, 对已经形成的档案信息进行补充和校正, 对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各种档案编研产品, 从利用者的角度发布建议和评论等, 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3]。当然与“族群”有所不同的是:Wiki的社群是写作者自然构成的, 而“族群”则是档案信息服务上作者在用户研究基础之上, 精心设置、系统布局的成果。 (2) RSS技术。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方式, RSS是一个XML文件, 该文档包含网站最新的更新内容, 可以通过URL获得。发布一个RSS文件后, 这个RSS中包含的信息就能直接被其他站点调用, 而且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标准的XML格式, 所以也能在其他的终端和服务中使用[4]。RSS目前已经成为描述博客网站主题和更新信息的基本方法。 (3) Tag技术。Tag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信息内容分类方式, 目前广泛运用于博客空间中, 即在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后, 可以看到同一博客空间中所有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 使得网络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 (4) AJAX技术。AJAX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Web2.0技术。它使得用户可以任意修改网页上的个人信息, 且无需向服务器重新发送请求和刷新页面, 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压力。AJAX技术对于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有积极作用, 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晚, 起点参差不齐, 软硬件设备良莠不齐, 其中难免缺乏前瞻性的“样板上程”、“面子上程”, 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强。而AJAX技术正是一剂对症良药。

不论数字档案馆采取何种建设模式、技术框架、管理方式, 它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若想提供信息服务, 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庞大的档案信息对于用户来讲, 不论是查询档案, 处理工作, 还是增加知识, 都是开卷有益的。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保管和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源。技术保障是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与改进, 达到优质服务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河.Web2.0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11) .

[2]黄新荣.Web2.0对档案网站建设的影响[J].档案学研究, 2006 (6) .

[3]冯桂珍.Web2.0在档案网站建设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 2008 (2) .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9

一、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含义

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将过去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 即将传统的纸张、图像、文字等通过扫描、压缩和转化等技术手段将图片和索引储存在计算机上, 而在需要的时候可通过各种方便查询的手段迅速的检索出所需要的资料, 由此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性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性发展的同时, 国土资源档案类型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 对于国土资源中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解决土地纠纷和农村土地承包等工作的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国土资源档案的类型不断增多, 为了更好地管理档案, 国土资源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有了更重要的优势, 各种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产生, 已逐步取代了纸质档案, 新的数字化媒体的使用, 使得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档案信息化、数字化不仅满足了国土资源部门的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

(一) 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数字化系统实现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文档 (包括历史OCR数据、OA系统数据、资料报表数据, 音频信息照片信息、幻灯片等) 数字化采集、转化、编目、加密和智能化归档;采用Client (客户机、服务器) 和Browser (浏览器、服务器) 两者结合的体系架构模式。例如我国扬中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了新的设计, 在扫描加工系统上和属性数据录入和管理模块采用C/S模式。为了加强数据管理, 数据库要求采用Oracle数据库, 同时支持SQL等主流数据库。操作系统也更加的完善, 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等。

(二) 增强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

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录用是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 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配置、合理组合和资料规范。档案数字化的建立首先要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 其次在将档案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就是对主题词、分引号等所标注的题目进行录入, 形成传统意义上的目录, 有利于以后对于档案的查阅和索引。

例如, 2011年5月,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档案数字化项目通过了工作验收, 该项目实现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系统2008年底前的全部历史档案实现了数字化, 涵盖了北京市土地管理的全部业务信息, 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高效、安全、准确的信息服务, 为档案管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建设。

数字化技术运用实现了国土资源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解决了资料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造成的资料散失遗漏问题。例如我国山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采用新型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 在档案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使得电子文件在查阅完成后能够及时收集, 快速归档;增强了查询利用能力, 提高了检索的效率;标准统一了电子文件, 规范要求了文件的使用和归还, 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快速利用;调阅管理更加规范, 更加方便, 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也使得资料得到了有效的保存。

(四)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人才建设。

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 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 档案的调阅完全在计算机上实现, 档案的资料传输和数字化转化需要有一定的数字化人才来实现。所以, 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我国只有重点培养管理档案信息化的专门人才, 才能使得国土资源信息化、数字化迈进一大步。近几年来, 我国国土资源档案馆开展了一系列的档案信息化工作, 并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对档案资料信息管理人才的选拔, 让更多的人参与国土资源资料信息化工作。而且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科普活动, 承担有关国土资源科技图书、地质标本等管理工作, 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三、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有力地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极大的提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满足了社会对高效、优质服务的需求, 实现了国土资源档案的合理储存和有效开发利用。新技术的实现使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荣剑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29) .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10

一、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实现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形势发展的需求要求必须要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档案馆馆藏有数量众多的档案文件,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2)其次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再次是社会强烈需求。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不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如果我们能够建立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目前我国档案网络信息数字化的现状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数字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信数字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数字网络信息化。

(3)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数字网络信息化,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先进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三、必须在档案管理中加快运用数字网络信息技术步伐(1)建立信息联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进入信息高速公路进入社会的大信息网络,这是实现档案社会功能的最佳手段。目前应做到两点第一档案系统内尽快实现三级联网。即市馆、区县馆、档案室三级联网,使档案信息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得以交流,为档案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第二尽快加入公共信息网使档案信息的利用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

(2)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3)拓展服务领域。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11

关键词:信息时代;数字化;高职院校;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26-01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与普及,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形势下,高职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设计与实现,也被相关人士所重视,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承载体,是学校管理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资料。所以建立网络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从几方面进行分析信息数字化对档案管理影响,通过进行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够为高职档案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一、信息数字化中档案管理的优势影响

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设计的过程中,要立足我国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在全面考察和总结之后方可进行。虽然我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国外相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的发展不容忽视,在高职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也有了巨大进步,传统纸化档案管理与时代的发展已经无法适应。其优势有几点如下:

1、满足高职档案管理发展需要。如今,市场竞争下迫切需要大量实用性人才,职业教育也不段迎合了市场需要,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所以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数字化的运用符合了这一发展要求,实现了对大批人才管理,降低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难度。在高职院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档案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信息管理水平,提高了就业几率。

2、提高了学生管理需求。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的档案录入也非常复杂,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非常重要。首先,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专业建设。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同,而且数量也不断增加,信息化档案管理使档案归类更加科学、方便、具体。为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参考。其次,信息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也提高了教学评估水平。档案的建立可以清晰的看的和分析出学生的特点,清晰而又快速的达到了评估目的。也体现了一个学校或专业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衡量高校现代化程度的时候,要充分把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作为参考。这也促使高职院校办学能力需要更加完善与发展。

3、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必然要进行网络化设计,信息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于档案管理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巨大意义。这样就区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里面注重收集和保管的特点,没有进行资源开发与研究利用,使得有效的资源浪费。导致利用率不足。在传统影响下,通过对信息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也认清这一点的严重性。通过有效的进行档案利用和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对他们的继续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信息数字化中档案管理的不利影响

如果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在高节奏的现代化经营中,弊端也会日益浮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资料,我们要充分了解信息数字化中档案管理的不利影响,

1、设备上的问题造成了大量设备的浪费。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档案部门本身即缺乏对信息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解,也不懂得该怎样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所以当那些有用的设备被引进之后,不能进行有效地利用,只能闲置在档案室里。

2、人员上的问题信息数字化下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各项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原先的档案管理人员便不再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管理人员上的变动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同时造成了档案管理安全上的隐患。

三、在信息数字化影响下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措施

综上,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必然趋势。学院应改善档案管理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在档案管理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进档案手动检索向自动化检索转变,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充分发挥档案在高职教育及管理中的特殊作用以提高档案管理成效,同时在制度建立、设备组建、人员培训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实效性。

总之。在高职院校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是复杂的,在档案管理前要充分分析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影响,进而通过在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档案信息真正的为高职院校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秦美峰.基于网络信息背景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职教通讯,2013(05)

[2] 于 淼.浅析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档案数字化信息技术 篇12

关键词: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学校档案管理,发展现状,信息化建设

一、高中学校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一) 部分领导对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支持程度不够高

根据当前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 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视度不高, 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领导对其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 很多领导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 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给予的关心非常少, 有些领导则只是稍微给予一点嘴巴上的关心, 但实际上并不关心学校档案工作管理, 最后导致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由于支持不够, 关心力度不强, 经常出现管理经费不足的尴尬场面。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依靠计算机等电子操作来管理学校的档案, 如果经费不足, 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 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档案是一个学校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 也是上级部门督导检查学校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各项工作密不可分。因此, 作为一个领导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二) 学校领导认为档案信息化即单纯的数字化

学校的领导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 将学校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简单的看成是数字化, 认为只需要简单的依靠计算机来操作就可以了, 不知道为什么档案工作需要信息化, 档案工作信息化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想要得到领导的支持, 得到的却是领导的反对, 这让档案工作管理的人员有很多时候无法正常的操作下去。

(三)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在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业务建设非常的薄弱。例如:在整理方面, 大多都将重点放在纸质文件的收集上, 对电子文件的收集却是没有多大关心, 导致很多有价值的电子文件不小心丢失。对网络的利用也是不充分的, 导致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低下。很多学校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导致在档案管理部门没有专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来进行档案管理的操作, 特别是在高中学校, 档案数字化工作滞后, 目录数据库也不够健全, 没有建立储藏档案数据库, 查找档案时使用的手段比较落后, 根本就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教育管理的要求。

二、如何改善高中学校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一) 加大领导对档案工作信息化的认识

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可以多向领导宣传自己部门的工作内容, 定期向领导交一份部门的工作内容或者工作计划书, 让领导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改变领导过去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看法, 引起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鼓励本部门的员工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 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 引起领导的注意力。

(二)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不管在什么部门都需要一个素质较高的团队, 如果建立一支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 这对档案信息化工作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在团队中培养一批对计算机熟练的精英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当团队的计算机技能有了提高, 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自然的科学知识, 这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每一个团队都是由一个个个体所组成的, 如果每个个体强大了, 那就不必担心这个团队的整体实力会弱。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本身的素质, 让他们多参加档案专业培训, 从而使他们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更加具有专业性。如学校的教学档案, 它关乎着学校教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活动,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档案信息, 所以在信息的保管及录入的时候都要引起重视, 不能有任何的纰漏。因此, 这就加大了对员工自身素质的要求, 需要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很负责任的心态。员工的专业知识也是要过硬的, 不能对其有所懈怠, 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给后续工作引起一大串的问题, 因此员工的个人失误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三) 灵活运用信息系统

一个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快速的开发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在信息化的时代, 学校档案的载体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磁盘、光盘、缩微等。从纸质到电子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和格局的改变, 导致档案的种类增多, 时间的跨度也加大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因此, 学校要充分利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了, 将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省掉很多的心思, 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 不需要人为的一个个去检测。

(四) 挖掘学校档案的服务潜在价值

学校的档案和资源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好多信息都是存在在档案之中的, 档案管理的初衷是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 而其最终目的也是和初衷一样, 为学校提供服务。在如今, 很多高中的学校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管理都只看重管理, 而对其中资源的利用却很少重视。因此, 需要挖掘学校档案的服务价值, 只有挖掘学校档案的服务潜能, 积极的探索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 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档案的真正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更好地将档案信息传递到领导、各处室和教师等, 可以通过完善检索工具, 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方便的途径去查找档案资料, 丰富档案服务的内容, 真正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在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中, 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大量的本校独有的原始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及调整, 让其成为实用的教学档案信息, 最好是能让其成为具有权威性的教学信息。这样就能更好的提供给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 也为除学校之外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便捷之路来了解学校, 即为学校建立了一个外界人士了解学校的“绿色窗口”。

三、结束语

高中学校档案的管理不仅是一般的档案管理, 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其他档案管理不具备的特征, 例如:专业性、周期性和分散性。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 灵活的运用其方便性、快捷性、开放性为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创造一条新的大陆。因此, 在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推广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一条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条道路可以使原本没有生命的档案变得富有生命力, 让档案的价值变得更大, 为广大师生更是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综上所述, 在信息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 数字档案管理应该从数字资源建设与整合、信息服务、数字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 这样才能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挑战, 让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术期刊网, 2010.

[2]谢碧慧.论信息化时代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J].才智, 2012.

[3]王成.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12.

[4]唐玉清.论信息时代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J].网络财富, 2009.

上一篇:节目主持训练下一篇:一喷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