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2024-09-21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共12篇)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1

0 引言

中国的电视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进入到了今天的“上天、落地、入户、入心”和数字化、跨国界、多频道竞争的新传播时代。科教电视包装作为提升媒体品牌效益和收视效应的重要手段,其数字化包装设计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1 色彩设计

颜色设计是电视包装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协调、鲜明、抢眼,根据频道、栏目、节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颜色必须与整个节目、栏目或频道的基调相吻合,能保持和节目、栏目、频道的风格相一致。如Discovery探索频道,其主色调以蓝色为主,凸显一种冷静、客观的形象;CCTV-10科教频道,主色调是红色;北京有线台的科教频道,以淡蓝、淡黄为主,立足于城市观众和青年观众。

1.1 色彩设计与电视频道的贴切性

色彩设计作为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的重要部分,它直接表达着电视频道的风格主张与理念诉求。电视频道的色彩设计必须贴切地反映出频道的内容特性、频道理念、频道品格以及目标观众的审美趣味。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色彩设计必须从频道目标观众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频道、栏目(节目)色彩与观众之间的知觉对话与感官交流,注重频道、栏目(节目)色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心理研究。色彩设计还应从色彩的心理感应、色彩的冷暖联想、色彩的隐喻、色彩的象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与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目标观众的审美特性相吻合,最终引起目标观众的情感共鸣,强化频道的品牌形象记忆。以辽宁电视台青少频道为例,其主要观众群为10~18岁的青少年,他们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活无忧,他们多喜爱明亮的色彩,因此频道将主色调定为嫩绿,配以黄、橙、红等对比色为辅助色。整个色调明朗活泼,富有清爽美感和阳光活力,较好地表达了频道的定位和风格。一般来说,确定好频道的色调后,栏目(节目)包装在色彩上可以向频道靠拢,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颜色。如央视10套科学教育频道的主色调为活力红,其下栏目的色调却并不完全相同:《百家讲坛》栏目片头的颜色为藏黑色,配合冷色调的光线;《讲述》片头为暗黄色,老照片、老胶片一样的颜色。

1.2 色彩设计自身的调和性

色彩的调和是相对于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不能显示调和。两种以上的色彩在配置过程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有所差异和对比。在科教电视频道、栏目(节目)色彩设计中,应从4个方面来考虑色彩调和性:注重通常采用单一色彩体系。即以某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配以其它辅助色的搭配方法,这种单一色彩体系比较容易建立电视频道的统一形象识别和色彩记忆;注重色彩对比规律的应用。在色彩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两种以上的颜色组合搭配。不同色的搭配调和,一般从色相、明度、纯度、补色、面积等多方面的色彩对比关系出发;注重互补色规律的应用。互补色的配合是色彩调和的主要方式,观众在接受某一颜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平衡;注重配色中的主次之分和面积大小原理,若采用单一色彩体系,首先应该确立哪种颜色是频道主色,哪些是辅助色。与此同时,色彩面积也是影响色彩调和的主要因素,应避免面积相等的色彩搭配。

2 画面设计

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中涉及到大量画面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对节目画面的选取还要考虑画面构图,其中画面构图是画面设计的重点。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作品中涉及到大量包装元素和动画的使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元素、动画、特效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层来进行编辑。这些层之间必须有清晰的层次区分,才不会混淆主次,扰乱画面。为了保证画面构图的层次感,在画面上对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包装元素的使用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主体在内容上占有统帅的地位,在构图形式上起着主导作用。在包装时首先要考虑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和大小比例,然后再决定和相应安排其余的视觉形象,如陪体、环境、空白等的形象大小、数量多少和位置所在。

第二,前景元素在包装画面中也有其特殊作用,如可以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比如用花朵、柳絮、枫叶、冰柱、芦苇等做画面的前景,可以给观众以鲜明的季节印象,还可以用来与主体形成某种蕴涵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

第三,后景元素位于主体之后,可以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及现场氛围,并帮助主体揭示画面的内容和主题。从结构形式上说,它可以使画面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第四,环境在画面中除了能够陪衬、突出主体之外,还能够起到表明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地方特色,表现特定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等作用。

第五,选择和处理后景时,应注意后景的影调、色调应与主体形成一定的对比,应尽量避免主体与后景的影调、色调相近或雷同。后景的清晰度和趣味性不应超过画面主体。这就要求包装中的背景图或动态背景颜色不宜太过鲜艳,动画效果不宜太过复杂。

3 光效设计

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中光效的运用可以帮助体现神秘的科学世界和帮助突出主体。炫目的光效设计原则是:第一,明暗诱导。利用由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的一些共性来衬托。第二,瞬间捕捉。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第三,抓突破点。突破图形图象本身的视觉平衡点来达到视觉要求。运用图片素材本身来寻找设计的突破点,依据图形自身所产生的空间感,光感,等一些突出的地方,来加以利用,从而突出设计的主题。第四,运用三维文字光效。三维文字是电视节目片头中常用的元素之一,尤其用于节目片名的展现;三维文字的发光效果同样是节目片头制作中常用的效果之一,发光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节目的名称在极短的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节目片头中的光效发光方式因节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常用的制作原理是一样的。如果使用3DS Max制作光效,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特殊的渐变材质模拟光束,二是用体积光结合聚光灯制作光效。体积光结合聚光灯制作光效的基本原理是,让聚光灯作为体积光发光的“光芯”,另外,为了模拟出物体表面的发光效果,使用“无光”材质遮挡不需要体积光透过的部分,这样就会产生类似物体表面发光的效果。光线的放射与收缩需要设置关键帧动画。

4 字幕设计

科教电视字幕的设计和使用,主要目的在于方便观众对相关节目信息的接收和正确理解。为维护频道整体形象,其字幕系统的统一设计和规范使用十分必要。银幕上的文字设计,大致分为3种字体。一是书法类,将书法艺术体用于字幕的创作设计,拓展了影视片字体的变化形式;二是采用电脑系统字库里的字体进行设计。这类字幕共同的突出特点是清晰、整洁,广泛应用于人物介绍,说明时间地点,能起到注释说明和强调的作用,在电视片字幕字体的设计中占据着较大的分量;三是美术字字体。美术字是在印刷体或手书体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和艺术处理的字体,这种字体可根据剧作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创作,对于科教电视等来说,能起到活跃画面,引起观众注意的特殊效果。

字幕的字体设计要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尽力体现出个性化色彩,与整个电视包装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字幕系统的设计,应坚持3个原则:简洁醒目、美观、风格统一。此外,字幕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当巧妙应用平面构成的艺术法则。在画面中,字幕系统时常不是画面的视觉主体,只是辅助信息的表达。因此,在构图布局上,时常被放置于画面的左右两侧,或者屏幕的下方。字幕系统的面积大小也应仔细考虑,避免喧宾夺主。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百家讲坛》栏目,其字幕系统的设计,在具有信息表达功能的同时,在视觉上呈现动态美感,将中国传统书法篆书、魏书、楷书、甲骨文等作为包装的字幕原素,凸显节目的文化底蕴。

5 动画设计

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作品中,静止的画面元素用的比较少,一般在只有最后的画面落幅是静止的,使用的多是运动画面,这些画面动画是通过大量包装元素的运动来实现的,进行动画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这些元素的运动设计。

5.1 运动的表达属性

点、线、面作为动画设计的画面主体,它们必须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来演绎表达具体的主题含义。事实上,运动不仅是表达设计主题含义的必需,也是确立设计风格与个性的重要手段。画面元素在运动演绎中打破了现实时空的制约,创造出新的荧屏视觉。电视荧屏客观上是平面二维的,但是它依靠视频设计的运动,对荧屏空间的分割与延伸,达到了以平面空间来表现立体空间、以二维空间再现三维空间的效果。[3]

5.2 运动方式设计

动画设计中常见的运动方式有3类: (1) 文字跳转; (2) 画面元素的分解、集聚、嫁接、相互融合; (3) 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等。包装设计师通过运动方式的设计,表达具体的主题信息、塑造个性运动风格、激发观众的心理认同、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

具体到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的视频设计,运动方式的设计与运用,应该与被包装之频道或者栏目的风格内容相吻合。例如:专题类科教节目,其包装视频设计中的运动方式设计,既庄重又生动,以求体现节目内容的权威感和资讯的丰富多样;益智类科教节目,为体现节目的轻松有趣和大脑风暴的碰撞,画面元素运动幅度较大、运动方式变化快且多。

画面元素的分解、集聚、嫁接、相互融合一般多用于制作节目预告片以及一些片花制作上。通过节目画面的多种跳转形式来传递和节目内容有关的信息。

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运动方式,多用在频道总片头、栏目片头和节目片头上。这些包装要求更为灵活,可以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将各种包装元素作为运动原素,进行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运动设计。

就是典型的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运动方式,片头中通过红色线条、红色圆圈原素的旋转、不规则运动,包装元素发生不规则形变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5.3 运动与镜头的关系

运动是包装设计中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运动给电视观众带来了由静到动的体验、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视觉体验。从摄像机与被表现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摄像机的镜头可分为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两种。机位不变,镜头焦距光轴不变,这样的镜头就是固定镜头,反之只要机位、焦距、光轴中的任意一种发生变化,可谓运动镜头。在科教电视数字化的各种包装作品中,多用的是运动镜头,除了实拍的画面镜头外,在二维、三维、后期合成的软件中,通过数字模拟,在三维空间中展示摄像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来制作具有空间运动感和使观众的视点流动起来的运动镜头,视觉效果更丰富。利用三维空间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化局限。摄像机的运动使画面景观和观众的视角不断变化,使电视荧屏呈现出一个多平面、多层次、多角度、富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6 结束语

总之,科教电视作为特殊的电视传播形式,其自身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逻辑性、复杂性、跨学科性的限制,使得科教电视包装不能像综合性节目包装一样多变。科教电视的数字化包装必须在兼顾自身特性的同时,用适合科教电视传播的包装方式,通过丰富多变的创意,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向观众完成视觉传达,为树立稳固的科教品牌做基础。

摘要:引起电视观众注意是科教电视包装成功的基础, 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是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作品的目标, 持续优秀的包装有助于帮助树立长期的科教品牌形象。从色彩设计、画面设计、光效设计、字幕设计、动画设计等方面对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技术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技术,设计

参考文献

[1]白云.电视栏目包装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谭树慰.电视科普节目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3]李宏虹.节目频道化与整体化节目包装的探讨[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5 (10) .

[4]梁小山.电视节目制作 (技术类)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2

引言:

作为数字时代特有的技术类型,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借助先进的设备软件,利用模拟操作功能创造出直观的产品模型,这对企业产品的艺术设计无疑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而言,三维数字化技术是实现设计创新的基础,本文阐述了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并讨论了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陶瓷等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实践分析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1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已经不再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感兴趣,这就导致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行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而将三维数字化技术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后,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吸引学子目光,激发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热爱,可以说三维数字化技术是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沟通桥梁.此外,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手法的不足,科学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繁荣与发展.2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分析

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设计软件,对设计对象进行建模和调整,通常这些步骤都会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具体进行分析.2.1前期准备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工艺产品设计需要用到的资料和素材准备好,确定基本的设计思路,例如,对于一项工艺产品而言,它的产品图色、装饰图案、产品材料都是需要提前确定的[1].尤其是工艺产品的美术造型需要利用标准色卡进行颜色比对设计人员可综合搜集到的资料,对工艺产品进行大概的方案策划,绘制初步的产品三视图.准备阶段的产品设计图各个数据的精准性可能会存在误差,但是在这一期间不不会差生过多的影响,事实上这一阶段设计出的模型只是为后期阶段深入研发做准备.2.2设计制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设计人员需要详细的了解产品设计要求,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数据的细分,并且制作精确的设计方案.我国传统工艺产品类型多种多样,所涉及到的设计内容也样式繁多,因而在设计制作阶段需要设计师选用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工作,例如,选用相应的设计软件,在制作传统工艺产品模型期间,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不同产品的特点,对于产品的应用材料、模型结构,都要做好充分准备.2.3方案优化阶段

方案优化阶段属于对设计制作出的产品模型进行设计评价,从已经制作出的产品模型中分析产品的各项数据和表现,寻找在模型中存在的瑕疵,并且根据可优化方向做进一步的设计修改.2.4深入设计阶段

深入设计阶段基本上就是传统工艺产品模型定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设计人员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并且校对好三维模型的各项数据.得出最终的设计结果后,利用模型数据计算制造成品所需的产品材料数量,以及制作成品的各项收缩比值,这样可以促使生产产品过程中的成功率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三维数字化技术在设计中可以忽视一些实践工艺设计中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方案敲定后还要考虑实际加工艺术产品时的限制,结合当前的实际生产水平适当更改设计方案.3三维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分析

传统的产品模型设计大多是通过手工组成,或者是利用图纸绘制出模型,或者是利用轻便材料制作实物模型,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弊端.相比这两种传统的模型方法,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制作模拟模型,既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又可以轻松得到模型的数据,继而换算与实际产品的数据比值[2].当前,我国陶瓷、琉璃灯利用传统材料进行设计的工艺美术产品,已经引入了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完善了传统美术工艺产品的设计,提高了陶瓷产品与琉璃产品的造型水平,其已经成为现代化装饰艺术发展的手段.3.1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陶瓷产品

陶瓷产品的造型与设计注重产品曲面的弧度,因此在设计之中需要有严格的曲线率控制,传统的陶瓷产品,例如茶壶(图2)、茶杯等艺术工艺品在设计创造中多依赖手工艺人的技术和经验,通过肉眼观察来塑造陶瓷工艺品的曲面曲线,尽管茶壶等工艺产品的曲面设计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展现出陶瓷茶壶工艺品的艺术性就必须创造出具有最优化曲面和舒适度的艺术工艺品.利用三位数字化技术对陶瓷茶壶工艺品进行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茶壶曲面率差错,在计算曲面率数据中得到更准确数值,这比单纯依靠肉眼进行判断要准确很多.要想实现茶壶曲面精准设计,可以选择具有曲面计算功能的绘制工具,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常用Rhino软件来进行茶壶的造型设计工作.借助Rhino软件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框架设计,绘制出简单的茶壶模型,然后利用软件功能进行造型的分析和评价,再进一步优化茶壶造型设计.茶壶分为两个部分,即由壶盖、壶身组成,壶身上又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壶嘴、壶肚、壶把,所以总体来看茶壶在设计时要着重从四个节点入手.在使用Rhino软件时,应当先从整体着眼,把握这四个部件的具体规格,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每两个相连部件之间的数据,利用曲线工具、圆弧工具琢磨连接处,保证茶壶的四个部分能够组成协调的一体模型.3.2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琉璃产品

在三维数字化技术中,3D打印技术成为各方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国际上已经有人开始利用这种3D打印技术制成工艺产品.3D打印技术将三维数字化设计功能和工艺制造功能结合,能够在设计图纸定型后直接“打印”出立体产品.尽管3D打印技术刚刚兴起,但是已经引发了几轮热潮,目前在服饰行业、首饰行业、工艺产品行业中已经有设计人员利用这种技术制作出成品,当然由于3D打印技术还只是出于初级阶段,对于一些产品并不能直接利用相应的材料进行“打印”,只能以替代性材料来提前“打印”产品[3].对于琉璃艺术产品而言,当前的3D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脱蜡铸造玻璃,因而在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琉璃工艺产品时,能够借助3D打印技术完成琉璃工艺产品.传统的脱蜡铸造玻璃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环节,而使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玻璃的设计与“打印”,可以节省许多步骤,3.3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湘绣产品

我国刺绣艺术产品可以说是传统艺术产品的突出代表,刺绣的种类有许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湘绣艺术.传统湘绣需要绣工手工制作,手工湘绣在制作前也会绘制出效果图,但是由于手工绘制图与实际的刺绣图案存在较大不同,实际上也会影响湘绣的设计和制作效果.对此,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采用具有多项功能的设计软件,可以在屏幕上设计出湘绣艺术产品模型,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创造的湘绣模型与人们最终制作出的艺术成品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若要提前观察湘绣艺术产品的制作效果就可以通过设计模型进行预览.并且在预览中对模型进行纠错和改进,当湘绣产品的规格尺寸出现问题时,可以直接利用修改软件进行改正[4].例如,在设计湘绣作品《牡丹》时,共需要绘制4朵牡丹花,每朵牡丹花的标准色都有细微差别,利用三维数字化软件Rhino先将牡丹花的造型设计出来,然后利用分类功能绘制牡丹花的用色图表.牡丹花花色偏艳丽,多为粉红色,所以选取的主色调为粉色,在设计期间可以在模型上标明每朵花的主色型号,这样可以避免在成品制作过程中出现混淆.一幅湘绣绣稿,除了图案设计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绣线颜色和绣线类型,湘绣绣线有许多不同分类,如果在设计之中没有精准把握好绣线的分类,容易在绣制过程中引发失误.所以现代湘绣艺术产品在设计上会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提前做好效果图,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数据,可以提高湘绣工艺产品的制作水平.结论:综上,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应当加快引入三维数字化技术,促进传统工艺设计手段与现代化的设计技术相结合.相信未来三维数字化技术会更加成熟,3D打印技术也可以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大放异彩,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质量.参考文献:

关于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数字化技术;应用

引言

在设计工作实践中,需要大量的表现图和信息化的资料来表达建筑设计的意图,希望在未建成之前,就能看到其设计效果,及时地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修改。

一、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总括

数字化技术指的是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数字化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的媒体有多种,如字符、声音、语言和图像等。数字化技术的实现,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无论是字符、声音、语言和图像;也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都使用世界上共同的两个数字0和1编码来表达、传输和处理,到了终端,即用户手上,又原原本本地还它本来面目。这无异于消除了世界各个国家,一般说来8个0和1,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信息单位,称之为1个比特,简写为1b。每秒传送1千比特为1kb/s,每秒传送1兆比特表示为1Mb/s,再大就是每秒1千兆,表示为1Gb/s,等等。

二、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数字化的定义之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含义。在应用层面和文化层面上都有着自己的影响。它不仅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信息交换的功能,还对已加工的自然物和未加工的自然物都提出了更新颖的要求。不仅使得信息传播去代替物质传播的梦想成为现实,更让一些旧的传统建筑设计逐渐向新兴建筑靠近,更被其取代。这种隐藏在内部无形的数字化作用去发挥着有形的功效。

其次,数字化技术采用了各种技术来实现朝向、采光和消音等数字化控制,运用有限元分析法来解决建筑设计中的数据问题,真正的做到全面化,并且使用CAAD技术和CAD技术为客户提供了鲜明的设计样本。

不得不提的是,数字化的优势或许可以发挥建筑的功能,与此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建筑类型设计。

三、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有哪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传播,数字化技术在更大的层面上对建筑设计发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上,更重要的也是设计概念和设计手法的转变。CAD技术和CAAD技术的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充分的展现出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框架。

1、可行性。最重要的是噪声对建筑环境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噪声不仅会危机人类的身体健康,更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困扰。而传统的建筑只是关心周围的自然条件是否适合我们人类居住,却没有考虑到噪声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行业把寻求解决和降低噪声的不利因素放在规划的要素之中,对周围的各种噪声进行处理,例如,设计绿化带、选用吸声声音的环保材料、创造建筑外层保护膜等,以此来减少噪声污染,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

2、思维概念。传统的设计图之中,知识借助自己自身的有限的想象力去完成建筑设计的初步构思,他们的设计构思从一种抽象的概念发展成草图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这种不断的耗费可能会使得建筑师的灵感的消失,存在很多的不足。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则为建筑师们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設计中介,改善了以往的材料和颜色的设计特点都不能完全的展现在客户面前的情况,能够把建筑的色彩和造型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来现,清晰的设计和搭配组合都能够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清楚的摆在客户的眼前,而对于不满意之处,设计师们也能够根据客户的心意和实际情况立即修改和调整,节约双方的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3、方案优化。方案优化真算得上是建筑中的一项中心环节,对于之前凭借着自身的想象力和许久的工作经验得出的设计图,在这个环节中加入数字化技术,并且通过一系列的网络盛行的绘图软件去加工改造,全方面的考虑和规划设计图构思的颜色、效果、质感等,不断的根据外部环境去改变建筑物的组合方式,真正的做到全面有效,把建筑设计中所要注意的房屋朝向,光照时间和建筑红线都纳入考虑之中。同时,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也能够使用CAAD技术对建筑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改造,提高合理性。目前来说,这种组合形式所形成的方案优化,已经被全世界的设计师所工程采纳和接受,并且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和发生了作用。

4、技术改进。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制图软件的不断普及,设计师们能够使用CAD技术为建筑提供标准库和构造图库,并且运用图片生成功能和编辑功能来实现绘图过程中的位移、缩小、放大等一些列步骤,按照不同的设计内容把不同的绘图信息存放在不同的图层当中,这样设计师们就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去选择和搭配,从而做到实际施工时图纸的改进。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数字化技术能够记录建筑师在绘图过程中的所有的设计数据,它内部包含了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这样才具备了使不同类别的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充分一致性,为建筑师们反复检查和验证提供的便利。当设计草图完成之后,CAAD技术则自动生成绘图设计的检查报告并且进行全方位的审议。由此一来,CAAD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就溢于言表,耗费的时间和设计师的工作内容都相应的减少。但这些功能并不是CAAD的全部作用,还不夸大的说,它的运用对建筑行业是一种跨时代的巨变。

四、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不足

一方面,虽然数字化技术能够综合分析和改进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但是面对规模较大的设计时,却需要整体的测量和建造,而如今社会的数字化技术却具有其局限性,软件发展水平差强人意,在这方面的效果明显不佳,这就依旧要依靠建筑设计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采用传统的建筑方法去解决。

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是人脑思维的模拟所产生的,但具有这种技术的高水平的人才却表现出明显的缺乏。当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建筑行业中后,对建筑师和工作者的高技术知识和以便找出设计过程中的弊端。

再者,要想提高数字化技术,必须首先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使相关人员的行为得到显著的提高。企业和公司应当在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同时,加进现代化科技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现今的企业管理机制不到位,影响了数字化技术的利用和企业的收益,必须尽快的落实相关政策。

五、总结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4

一、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主要特点

1. 数字化设计技术有一个统一的产品定义模型。

对传统的设计技术而言, 在设计阶段, 具有相同产品的不同设计模式, 这样使设计的本身十分困难复杂, 并且进行不同的模块之间的转化时, 很容易造成一些数据的丢失。而数字化设计技术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数字化设计是一种单一的数字化产品定义模型, 同时, 也是面向产品周期管理的一种基础设计。数字化设计技术根据各个模型的特点, 不断的完善自身, 使其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实现并行设计。

对于产品的设计,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工合作, 从而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字化设计模型, 从而提高了设计的速度与质量。

3. 数字化设计技术对实物模型的依赖比较小。

数字化设计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设计, 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 去掉一些不合理因素, 最终能够制造出实物模型,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计的成本, 同时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二、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应用现状

我国传统的农业机械化设计, 主要是针对设计的对象, 满足设计对象的要求。但是对于数字化设计技术, 则是利用各种软件技术对产品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这样会降低产品生产的周期, 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降低设计的成本, 提升机械产品的质量。现今, 我国的农业机械设计十分广泛, 并且具有很多的种类以及市场潜力。但是, 农业机械设计技术水平却很低, 主要是利用传统的设计方案, 其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 对于农业机械产品设计来说, 急需一个改革, 需要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 而数字化设计技术则是满足了这一需求, 在农业的机械产品设计中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数字化技术, 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机械设计效率以及质量。对于农业机械的设计, 必须要根据农业生产的特性, 来进行设计, 结构必须稳定, 在设计中, 一定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很多的农业生产机械, 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不是很大, 因此,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数字化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 将虚拟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设计中。

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满足农业机械设计的要求, 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数字化设计技术中虚拟技术主要是指, 利用计算机的图形系统以及各种控制设备, 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设计, 采取先进的技术, 将设计的图像更加逼真的呈现在眼前。将虚拟图像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设计中, 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些十分复杂的结构部位, 可以进行精确的设计。同时利用虚拟图像以及声音定位系统, 可以降低农业机械设计的难度。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应用虚拟技术, 可以模拟机械的运动过程, 对于一些力学系统可以进行完整的分析, 从而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

2. 可以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协同。

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之间相互关联, 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 可以有效实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的协同。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 提升农业机械设计技术, 在设计中应用协同理念, 从而对设计的周期以及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善, 提高设计的效率, 优化设计方案。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协同设计, 可以有效的促进设计结果的精确, 保证产品的质量。

3. 重视创新型设计。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5

考核方式:读书报告(论文)的形式

1.报告论文参考题目:

主要针对课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中涉及的各类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进行说明,可以针对课程所教授的关键技术进行选题和展开。包括:

1.快速成型方法RPM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

2.快速成型方法RPM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3.先进制造技术的进展及其与模具加工的关联

4.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在模具CAD中的作用和发展

5.并行工程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6.先进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

7.模具CAD/CAE/CAM一体化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8.模具CAD/CAE/CAM一体化中的集成技术

要求:

1.所有的论文均需要围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或者结合冲模、塑模、体积成形模具等某种类型模具的先进设计开发技术进行阐述,例如《RPM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模具CAD/CAE/CAM一体化中数据交换的发展》,《电铸法在微型高精度模具中的应用和开发》,等等。

2.字数在3000字以上(4页),打印稿。

3.符合期刊论文的要求,具有以下部分:标题、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包括一般的引言、具体实质内容、结论)、参考文献等。

4.能够就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某个关键技术在所学专业中的应用、研究、发展进行论述,内容要有衔接,条理清晰。

5.能够反映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技术特点。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6

摘要: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有着先天的优势,当然也有一定的不足。数字化绘图一般分为建模、渲染、后期制作三个步骤。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园林设计更加的真实,富有立体感,层次感,是现在园林设计常用的技术手段,它与其他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得园林设计更加的完美。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园林设计;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从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而数字化技术更是强化了这种改变,人们也在这种改变中更加重视这门技术,数字化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领域所应用。同样园林设计中也在运用数字化技术,而且越来越受重视。

一、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

1、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设计相比,数字化技术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它将设计人员从繁杂、笨重的传统设计工具中彻底解放出来,省去了许多时间与人力。而且而且它还能节省各种传统设计中资源消耗,更加经济。而且数字化图纸查看、审核、修改等都很方便。这些都是传统设计不能比拟的地方。

园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了经济、环境、社会、艺术、美学、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园林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资料、数据和信息,传统的处理手段即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也未必能得到准确合理的因素组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这些资料、数据、信息都可以以数据库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提取运用更加方便。

此外,计算机技术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设计人员可以在网络中获得可供利用的网络资源,为设计提供灵感与便利,同样,设计人员也可以将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心得等与他人共享。资源共享为设计的完美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使得园林设计工作可以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大家可以更便利的对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设计更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数字化技术的不足

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有着传统设计手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缺乏生动性。园林是一门时间与空间的艺术,中国园林尤其是自然式园林,“虽由人作,苑自天开”的特点决定了总平面图的地形复杂多变,道路设计要求“曲致蜿蜒、灵活生姿”,应用植物种植中的孤植、丛植、群植创造丰富空间。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的园林设计图案大小、线条粗过于规整,失去了生动性也失去了园林设计当中的趣味性,因此计算辅助设计技术在园林设计中尚存在一定缺陷。二是空间感不强。在国内一般都是在AUOTOCAD上完成园林平面设计,然后再导入3DSMAX(SketchUp)建模渲染,最后用PhotoShop作后期处理,这已成为一个模式。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物力。關键问题在于二维与三维关联性差,效果与真实场景出入较大。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缺少三维技术的参数化,实体造型与渲染、动画融为一体的功能。

二、计算机绘制园林图纸的一般步骤

1、建模

计算机建模过程等同于手工表现图中的透视线条稿。不同之处是,手工初稿只有一个特定的视点,而计算机模型可以从不同视角观看,得出不同视点的画面,直至满意为止。园林表现图中有一部分物体的表现需建立三维模型,如建筑、道路、水体、地形等。常用的一些配景,如人物、汽车、天空等可以直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合成。

建模是绘制园林图纸的基础,对后期的制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视点、设计图形的时候,一定要与园林建造地的地形、环境等实际情况相结合。一切设计若不能与现实融合,达到美观、实用、科学、合理的效果,那就真的变成了纸上谈兵了。

2、渲染

渲染过程类似手工绘图的上色过程,在手工上色时需分出物体间的素描关系和表现物体的质感,渲染过程中通过“灯光”体现素描关系,通过赋予模型材质来体现物体的质感。

3 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过程类似于手工绘画的最后修改润色过程。由于渲染所得透视图的影像文件还有很多内容尚未完成,譬如植物、天空及其它必要配景尚未添加。后期处理过程对于园林表现图来说相当重要,耗时也最长,其应用软件Photoshop是一种平面影像处理软件。植物和其它配景透视效果的获得,是参考渲染图中建筑、道路等的透视变化,依靠经验将调入的配景影像进行大小与色彩的调整而得到的。

三、虚拟现实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它通过集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构建一种人为的虚拟环境,这种环境,用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作用来感知,并通过自己的视点直接地、多角度地对环境进行观察、发生“交互”作用,使人和计算机很好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园林设计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园林造景对于环境变化的前瞻性和周围景物的关联性要求很高,因此在动工之前就必须对完工之后的环境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设计者会通过沙盘、三维效果图、漫游动画等方式来展示设计效果,供决策者、设计者、工程人员以及公众来理解和感受。以上的传统展示方式都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但有一个缺点是共同的,即不能以人的视点深入其中,得到全方位的观察设计效果,而运用VR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使用VR技术后,决策者、设计者、工程人员以及公众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设计效果,身临其境地掌握周围环境和理解设计人员的设意图,这是传统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设计者置身于一个相对真实的模拟空间,使得园林设计能够突破“平面、立面、剖面”的常规模式,让设计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直观地面对设计对象,更加深入地研究环境中各设计要素及空间之间的关系和比例,设计出更加完美、更加人性化的作品。但由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占很大比例这一特殊性,虚拟现实技术要想完全与其融合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已经制作出一些园林景观的虚拟现实作品,尽管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但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大园林景观设计者的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的应用能够不断的发展。

除了虚拟现实技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园林设计当中。在设计者将图形做完最后的艺术处理之后,常用Authoware软件对规划设计的最终方案进行打包、封装制作来形成园林规划设计的多媒体演示系统。利用Authoware给文字说明、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及视觉模拟动画图像配上特色的音乐背景和精彩生动的解说,带给人们强劲的园林艺术冲击。

结语

现在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学习、研究和运用数字化是时代的必然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园林设计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设计带来了更多便利,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全面的把握园林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技术对园林设计并不仅仅是对于各种软件、各种技术的运用,同时也是一将艺术品的创作,所以数字化设计人员除了要熟练运用各种技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基础与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注重自己的修养与素质的提升,这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另外,现在的园林设计专业软件并不发达,对于这类软件的重视与开发也是限定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红阳,园林设计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3.08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7

关键词:管道,全生命周期,设计,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 国际油气储运设施建设总体处于高峰期, 市场潜力巨大, 为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企业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且国内油气管网建设已由高峰期转向成熟期, 随着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线、陕京一线至陕京三线、中缅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油气管网的建设完工, 形成了国内能源管网大动脉, 基础干线管网建设已趋于稳定。在该背景下, 要求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单位调整发展思路, 兼顾国内管道建设同时,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并在该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将设计、建设、管理等水平提高, 并且提出有自身特点及市场竞争力的管理方法、设计技术。

油气管道设计工作在管道建设、运维阶段为所有工作的源头,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从设计阶段入手探寻新方法、新技术对提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 缩小与国际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单位技术的差距及开拓国际化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且设计管理水平的进步对于石油管道建设单位节约内部开支, 增收企业效益有其自身便捷性和易实现的特点。

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石油、化工、水利、电力等行业未来建设管理发展趋势, 本文从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 简述了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的理念, 同时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解释, 并总结性提出要重视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 以信息化、数据化为核心开展整体技术管理工作。

2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管道从需求、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至报废或回收再利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与过程。对于管道类实体, 它是一种技术, 也是一种建设理念, 它支持并行设计、制造, 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或软件为实现手段 (如图1所示) 。

3 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

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以统一建立的PBS (Project Breakdown Structure项目分解) 、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任务分解) 体系与管道标准化数据标准构建了“管道全生命周期信息化业务”的两条基本主线。该技术与上世纪末绘图方式的革命——绘图板设计向计算机制图的转变相似, 但其设计技术的变革更进一步。

设计单位通过构建基于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平台和管理平台为PLM (Pipeline Life Mangement管道生命周期管理又称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 业务提供了统一标准的设计数据与成果;同时将设计数据逐步流转至采办、施工、运维方。各方在设计所提供的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 对数据不断的完善、添加, 最终形成基于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库。对于设计而言, 数据的不断添加和完善对于设计工作的检验和今后的再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设计和服务水平。

从管道建设方案阶段开始分析, 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调研技术条件等满足后, 对财务可行性指标分析 (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主要包括该管道建设的静态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核算总投资是需要对该设备清单进行统计, 并以设备清单编制对应的设备清单及概预算清单, 从此时开始就应当建立相应的文档作为记录手段, 将结构化数据记录, 并纳入数据库, 主要有设备的基本情况 (主要为设备编号、设备类型、价格)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关注设备与采购相关的技术属性要求 (主要为设备编号、压力等级、量程、精度等) ;施工图阶段设备已完成订货此时主要关注的为设备的实际信息 (主要为设备编号、产品型号、生产厂家等) ;采办阶段主要为设备物资移交信息做准备其中包含设备的技术属性和产品信息 (主要为设备编号、出厂编号、产地、设计寿命、出厂时间等) ;施工阶段在设计采办的基础数据上主要关注设备安装后的初次检验信息 (主要为设备编号、校验时间、校验结果) ;待运维阶段主要关注运行周期内该设备的使用情况 (主要为设备编号、维护信息) ;回收阶段该阶段为管道全生命周期结束后, 对该设备做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主要为设备编号、处理方式、物资流向) 。

经过统计和分析 (如图2所示)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始于设计阶段, 并且设计阶段的结构化数据模型数量及比重最大, 该部分数据为今后各阶段数据的基础, 以PLM数据库为管道运维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模型, 为后期建设、运维提供了大量可检索、复用的数据环境,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材料, 信息利用的便捷性大大提高。

4 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应用

4.1 整体构架

目前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已在多条输气管道设计上应用, 其整体业务构架及非结构化数据模型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线路工程, 站场工程和经济分析等范围, 各专业采用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及数据间的交互构成了多专业协同的数字化设计平台设计技术。

4.2 站场工程设计平台技术

管道站场工程设计包括生产设施设计和辅助用房设计等。

生产设施设计平台技术主要以流程绘图软件、仪表自控软件、电力设计软件、三维绘图软件、材料管理软件及信息管理软件为依托, 涉及工艺、仪表、电力、消防/给排水、暖通、热工、阴保、配管、设备等专业。上述专业在设计过程中由工艺专业为龙头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将结构化数据与下游专业分享, 下游专业接收数据后开展各自专业的工作, 整体完成工作后将数据返回信息管理软件, 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流转至信息管理平台, 然后将该部分数据及模型提交给业主, 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数据的一次录入多次使用。

辅助用房设计平台技术主要采用建筑类三维软件、结构类计算软件、负荷计算软件及建筑性能分析类软件构成, 以建筑三维软件作为专业建模基础, 建筑、结构、仪表、电力、通信、设备等专业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实体设计工作, 并最终在该平台上进行数据及模型输出。

从站场工程上能够完成多专业协同设计, 并按照需求统一从模型中提取需要的图纸或数据。

4.3 线路工程设计平台技术

线路工程设计平台技术基于Acr GIS技术平台与Auto CAD技术平台, 涉及勘察、线路、线路通信、水工保护、穿跨越、阴极保护专业。该平台统一了设计数据标准、搭建了对应的设计数据路、建立了Web GIS平台, 完善了设计知识库及线路数字化设计系统并且实现了勘察测量数字化, 形成了基于项目PBS体系的、符合数据定义标准的线路设计数据, 并且达到了通过鼠标点击, 半自动设计自动计算穿越长度, 并将最终成果录入数据库的水平。

并且线路数据均能够通过Map关系直接移交至关系数据库。

4.4 经济分析平台技术

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 经济分析在管道建设的前期非常重要, 是判断是否进行管道建设的重要阶段, 对此, 将经济的范畴涵盖在全生命周期中非常必要, 以满足建设期各阶段费用信息的信息化计算和信息传承, 形成费用信息流, 以定额库WBS编码、物料编码为核心从可研阶段的估算软件、初设阶段的概算软件到生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结束后进行工程结算, 将数据形成了环装流转, 并能够做到前后不同阶段的对比工作。

4.6 先进性和创新性

4.6.1. 从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始阶段保证数据模型的客观真实性, 从设计阶段开始创建数据源至运行阶段数据的最终完善, 该过程都是在结构化数据的要求下建立的, 各阶段均无法对业务流程外数据进行修改, 对业务流程内数据的修改能够通过数据的版次及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和比对;

4.6.2. 将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化, 避免了非结构化数据及非编码工厂结构各阶段数据不统一、避免工厂结构编码差异造成数据不可溯源, 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从项目开始筹备至项目运行直到管道运行寿命的结束所有管道内单体、设备均有代码及编号, 在业务流转过程及环节中无论管理实体的变化或空间、时间的改变, 均能够通过唯一的编码机制进行实体结构化数据的溯源;

4.6.3. 通过设计阶段对结构化数据模型的统一约束及规定, 做到了数据的一次录入各阶段、各使用方的多次利用, 提高了数据使用的效率, 通过数据的移交、传递减少了数据录入降低了录入、核对、校验等综合管理成本;不同阶段的数据均来自于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 从设计阶段开始到采办、施工、运行达到了数据的共享, 取用、完善、再共享;

4.7 易推广

在结构化数据要求的规则驱动下能够保证个信息化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层面的协同和共享, 提高了全管到生命周期管理过程阶段整体效率;由于定制了数据规则, 给数据统一的约束, 保证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统一性达到了数据流转过程中的一次录入多次利用, 便于推广更及应用后整体效率的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源头, 是工程信息的最初缔造者、所涉及的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是最多的、最重要的, 设计数据数字化的实现也是最容易的, 所以设计信息是全生命周期主要的信息来源。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能够为工程后续阶段提供可靠的保障, 因此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 应重视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的核心作用, 将各种软件、设计手段的发现为依托, 实现以数据化、信息化为核心的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数字化三维城市设计建模技术分析 篇8

地图是记录、显示、计算、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人们认识和了解环境状况的重要途径。将地图从二维发展为三维是目前很多科学家和GIS系统研发人员的重点工作之一,地形的三维可视化正是利用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图形显示能力来实现三维地图的方式。传统的地形图都是用符号来标注地形的,一般人很难看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纸质地图逐渐被数字地图取代。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仍以二维信息为主,比较而言,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使信息的表现更真实、丰富、具体,而下一代GIS技术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支持“数字地球”或“数字城市”概念的实现,从二维向三维发展,从静态数据处理向动态发展,具有时序数据处理能力,因此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将是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未来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的必然选择。那么把上述的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今天的数字三维地图。

2 三维地图的制作流程

数字三维地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三维地图模型的建立。三维地图的制作需要使用相关软件通过对各种地图数据的分析,用软件在电脑上绘制出三维地形及建筑模型。其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首先以城市的建筑施工图、平面效果图为基本图,并以严格的数据精度要求进行数字化;

2)有了数字化的二维平面图以后,再建立三位数字坐标,以图纸实际尺寸比例,建立z轴方向数据;

3)在三维数字坐标中建立模型;

4)进一步细化、精化数据,设定比例精度,并以城市数字地图为背景,标识其相对方位,对模型进行美化;

5)将模型导入交互式开发工具,使地图具有交互性,并生成固定的三维视角,或可改变的三维视角游历视频;

6)进行各项动能测试,获取数据,并进行调整;

7)待功能测试完成后,将该技术一直到其他建筑,逐步完成整幅地图。

3 二、三维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

1)居民地的3维模型

在大比例尺三维电子地图中,房屋模型构造是主要工作之一。对箱体式(BOX)房屋的建模来说,建筑物可以看做屋顶面和各个铅直外墙面的组成。房基高程可以从DEM内插获得,注意房基的高程在房子轮廓线上的不同点处可能不同,应想办法使之统一。

2)高程相同的水平要素的建模

对诸如河流、水库等面状水系要素,一般来讲,其特点为有明确的边界条件且范围内高程值几乎没有变化,其模型构造也可通过边界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来实现,保证其法向量向上。

3)道路要素的建模

一般在地图数据库中道路是一中心线给出的道路根据道路等级或实际要求不同可以分三类建模。

体状:沿道路中心线向外扩宽,生成两边线,按指定道路高度,分别生成道路侧面和顶面三角网。

面状:沿道路中心线向外扩宽,生成两边线,道路高度为0,经过三角剖分生成道路面三角网。同4。

线状:通常为单线,将原中心线上的点进行高程值内插得到三维曲线。

4)非水平面状目标的建模

这类目标主要如植被,城区内的绿化地,紧贴地表的道路等,它们一般覆盖在起伏的山头上,其模型构造也可通过边界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来实现。

5)复杂的3维目标的建模

目前,对于复杂3维实体模型的构造基本上基于3DMAX,CAD,MultiGen等商业

软件,利用其灵活的建模工具创建3维模型,并通过.3ds,.dxf,.x,.dwg等文件实现

数据的交换。这些文件中已将模型剖分为空间三角网,我们只需将这组数据以一定的比

例、角度再通过旋转、平移、缩放在空间坐标系中定位。

6)三维地图符号的设计与建模

地图内大量分布点状目标,此类目标可以依照二维地图符号库的方法,分别建立符号模型,形成三维符号库,共三维电子地图调用。符号设计的一般原则值得探讨,用上述方法5建模。地物模型(含三维符号)与地形模型的匹配。通过DEM内插高程值获得地物基点高程或边线上若干点的高程

4 建立徐州市的数字三维地图

1)以徐州所有的建设蓝图为范本(包括建筑施工图和平面效果图),建立数字化的平面图且标注尺寸和比例,并以徐州市地图为参考背景,标明其相对方位;

2)在平面图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工具软件,如3DSMAX等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配以精确的数据标识;

3)对立体模型进行美化,如外墙、玻璃的光影效果等等;

4)对主楼附近的景观建立模型,如树、水池、草坪和周围的道路等;

5)上述模型完成以后,视频输出,利用开发环境自带的摄像头工具进行三维视角的固定路线或者随机路线遍历;

6)将模型导入交互软件开发平台,进行交互编程;

7)在开发环境中,实现交互功能;

8)导出,形成独立的软件;

9)功能测试;

10)优化;

上传网络并设计网络浏览界面;

至此,一个相对完善的城市数字三维地图便完成了,进行一些后期的改进和改良。如图2所示。

5 结束语

当今城市的发展正在向信息化阶段迈进,信息技术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于一种技术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并使之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喻建平,谢维信.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J].半导体技术,2002,27(3):33-36.

[2]张晶,韦中亚,邬伦.数字城市实现的技术体系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23-26.

[3]江文萍,杜清运.数字地图三维呆视化的若干研究与应用[C].香港:第三届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0:80-89.

[4]朱洪亮,万剑华.城市三维建模的数据获取[J].工程勘察,2002(3).

[5]万刚,陈刚.虚拟城市中地物几何建模技术的研究[J].测绘学报,2002(1).

在建筑设计中的数字化技术 篇9

1 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工作的价值

1.1 创新建筑设计的思维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传统建筑设计的思维出现了巨大的质变, 以数字化技术为平台的建筑设计软件可以大大提升设计者的主观感知, 同时也会丰富建筑设计人员的理性认知, 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讲无疑是一场“思维革命”, 将建筑设计人员固定的创作思维模式做到彻底粉碎, 有力地帮助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创新思维的重构,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建筑设计坐标变得更加富于生命力和艺术性。

1.2 确立了建筑设计人员的人格化特点

数字化技术的在建筑设计工作的应用有着鲜明的特色, 建筑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想象形成富于人格化的建筑设计形式, 这样就可以使建筑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个人特点, 并会凝集建筑设计人员的感情因素,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建筑设计方案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1.3 创新建筑设计的方法

数字化技术为平台的建筑设计工作可以做到设计方法的创新, 这会扩大建筑设计的空间, 将虚拟制造与现实设计结合起来, 形成建筑设计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不但使得建筑空间不单单具有几何形态, 而且也会丰富建筑设计的六面体模式, 还会以更加多维的曲线状态呈现建筑设计的要点, 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大幅度的提高, 使得建筑设计方案更加独特。此外,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也使设计空间不再是简单的静止画面, 而变成了更加立体的动态结构, 如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使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筑设计效果等, 这种新的设计创作方法增强了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含量, 使得建筑物的物理特性及空间信息相互融合, 使得人们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效果更趋于统一。

2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当前数字化技术主要有两个的应用方向, 一是, 传统建筑设计环节中简单重复的基础性工作, 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处理能力和加工能力, 可以大大提高这些建筑设计环节的效率。二是, 传统建筑设计工作难于处理的环节, 这可发挥数字化技术和专业元件的优势, 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当前数字化技术具体应用与建筑设计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2.1 环境噪声分析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传统建筑设计对噪声往往采用忽略的方法, 除了建筑行业和社会对噪声存在长期不重视的原因之外, 没有对环境噪声的科学分析和计算手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噪声的污染, 会导致人们产生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波动, 而且会对人们从事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消极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噪声分析, 进行建筑要素和关键环节的设计与规划, 要在建筑设计中重点考虑噪声的消除问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模拟功能, 通过软件对噪声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重点地计算, 得出关于噪声更为准确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利用声音反射装置、噪声控制装备来控制噪声的形成, 减少噪声对建筑的干扰与影响。此外,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根据噪声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从传播途径上入手解决噪声对建筑与人们的影响, 采用模拟技术可以实现对噪声传播路径的检验, 确定噪声传播的主要通道, 这样就可以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阻隔装置, 设置绿色“屏障”, 以此来控制噪声的传播, 消除噪声的影响。

2.2 虚拟建筑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建筑行业推出了虚拟建筑这一新型概念, 虚拟建筑是通过数字化的模型来虚拟实际的建筑施工, 以此来探寻建筑设计的缺陷, 由于虚拟建筑只存在于计算和运行之中, 因此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 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 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有重构和解析的功能。当前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以数字化技术为平台的虚拟建筑, 以此来检验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这样使建筑设计的效率得到保障, 同时因为数字化技术的客观性, 可以有效避免虚拟建筑中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了数字化技术的平台, 虚拟建筑的方案可以得到全面调整和有针对性修改, 并可以根据软件功能形成新型、综合的建筑设计方案, 不但节约了建筑设计的人力成本, 而且也可以形成较为系统、先进、科学的最佳方案, 这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提升。

3 结语

建筑设计是思想的碰撞, 是符号的重组, 是建筑元素的重构, 数字化技术有利于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更加具体、直观的形式将建筑样式展现出来, 不仅有利于建筑设计变更, 更有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 控制建筑设计的成本。新时期应该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加快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速度, 从建筑设计的要点入手形成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新体系, 在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同时, 促进建筑设计工作向信息化、高效化、自动化的目标实现。

摘要:数字化技术及其软件是当前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平台, 有了数字化技术作为基础, 建筑设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该研究以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应用为基础, 展开了建筑设计工作和数字化技术关系的研讨, 在分析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工作创新价值、人格化特点等功能的基础上, 提供了建筑设计更好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要点, 希望对重构建筑设计工作, 加速数字化技术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建筑设计,创新,人格化,噪声分析,虚拟建筑

参考文献

[1]俞传飞.界限的消融——试论数字化时代建筑设计及其表现关系的嬗变[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 (3) .

[2]吴晓, 虞刚.关于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再思考——读《当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过程》一书有感[J].建筑学报, 2007 (5) .

[3]杨丽, 项秉仁.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实践和思考[J].华中建筑, 2007 (5) .

[4]白林, 胡绍学.建筑计划方法学的探讨──建筑设计的科学方法论研究 (一) [J].世界建筑, 2000 (8) .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10

1 茶叶包装设计图案创意表现基本概念

图案主要是来源于自然, 但是在实际案例之中表现, 却又高于自然, 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于自然的讴歌赞美。落实到茶叶包装的图案设计之中, 应该实用、经济并且美观, 结合市场情况和工艺水平, 完成图案设计。茶叶包装图案作为自然美的一种载体, 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同样应该保证在实际之中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也就是说茶叶包装图案不能脱离社会, 充分遵从社会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之中, 应该将这些要求结合在设计之中, 并且将自身对于设计的理解融入其中, 将创意进行完整的展现, 这才是茶叶包装的整体设计。

通常在设计过程之中, 设计人员需要满足客户要求, 设计过程中会进行相关效果图的公布, 保证客户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相应的设计图案, 并且及时提出自身要求。茶叶包装图案设计是包装设计之中的重要内容, 无论包装之中使用什么元素, 都应该在图案之中有所体现, 这也是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有效思考的方向。

所谓创意, 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解放思维, 一方面注意对于生活之中各种元素的总结, 将多元素进行总结融汇, 便能形成自我的创新能力。落实于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之中, 如何实现茶叶包装设计创意数字化?良好的创新能力便是重要内容, 通过良好的创新能力, 将现代各种元素融入到茶叶这个传统产品包装, 形成共鸣才是最好的创新模式, 也可以在新时期, 帮助茶叶焕发新的生命。

2 数字化表现的意义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人们的艺术生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艺术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 已经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 设计艺术已经逐渐转换成为了数字化艺术, 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更应该是新血液的吸收。数字化艺术设计是指利用数字平台下的各类软件进行相应的艺术设计形式。在这种大形势下, 导致相关设计具备了自身的社会性, 也导致了相应的社会审美进行了自我改进, 当然, 数字化带来的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也属于此列。社会审美发生了变化, 这就表示茶叶包装不仅要体现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 更应该加入一些现代精神, 这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思考的方向。

茶叶包装图案设计数字化表现使得相应的艺术水平得到了突破, 丰富了艺术表演手法。同样在茶叶包装的设计过程中, 不仅仅要遵循传统的茶叶文化, 同样也应该赋予新时期的生命意义, 这就离不开数字设计技术的支持。利用数字设计技术进行相关设计, 设计人员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设计过程, 同样可以进行以打印作为主要形式的小规模生产。而且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先进性, 可以有效的帮助设计人员对于生产现场进行控制。通过数字化设计技术, 很好的改进了设计过程较为漫长的问题。茶叶包装设计图案更为直接而且形象地表现了设计创意, 也更好地帮助现代设计人员进行提升。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现代数字相关软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 表现了设计人员的奇思妙想, 并且很快的将设计理念转换成为了相应的产品。针对于一些特定地区的特定茶叶, 数字化技术同样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茶叶市场之中, 这种传统产品本身有着自身的文化传承, 笔者认为,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 更应该进行数字化的设计, 使茶叶包装新颖有趣, 很好的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有效的赋予了茶叶包装个性化和生产批量小的特点, 所以说在进行茶叶包装图案设计过程之中, 数字化设计技术有着无与伦比的相关作用。

3 茶叶包装图案设计创意数字化表现的实现相关策略

在茶叶包装图案设计创意数字表现的实现过程之中, 首先便应该对于相关设计软件有所认识。前文提到过, 现代数字化设计的主要体现为CAD设计软件等, 设计人员通过CAD软件进行初期的图案制作, 保证图案较为合理, 然后进行下一步进程。从设计人员的使用过程而言, CAD软件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针对于茶叶包装设计这一领域之中尤为如此。落实于茶叶包装设计之中, 因为我国属于茶叶生产大国, 所以相关的软件设计逐渐成为了产业化模式, 也就是说通过CAD进行相关的设计, 已经成为了现代设计人员的基本思路, 同时这种基本思路也帮助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进行了有效的自我提升。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善, 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之中的CAD应用将会进一步的提升。

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设计技术来进行现代的茶叶包装设计, 数字化矢量软件最为便捷的方面便是快捷, 而且操作较为简单, 可以任意的调整图形形象而不影响图形的精确度, 而且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较快, 这就使得设计所需要的时间不间断的缩短。数字化绘图软件之中, 制图非常精确而且形象。在进行茶叶包装图案设计过程中, 需要对于图案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较为准确, 并且可以根据茶叶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相关设计。可以先从茶叶包装上的单个图案开始设计, 然后通过设计元素来进行相关的图案设计。可以利用数字设计进行初步设计, 然后进行填色预览, 这也就方便了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应的操作与进展。

在进行单一元素的重复使用之中, 传统方案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作业, 但是在数字化软件中, 往往是设计人员动用一个功能便可以完成。所以现代数字化设计软件的应用代表了先进技术, 想要真正达成茶叶包装图案设计创意数字化表现的实现, 便缺少不了相应数字化设计软件的使用。这样可以将一些现代化元素进行更好的融入, 将茶叶的大环境放置在整体构图思维之中, 都可以提前进行设计图的展现。

在进行具体茶叶包装图案设计案例中, 想要充分表现数字化, 首先应该对设计单位的具体要求, 要成熟于心, 然后是相关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 在茶叶包装之中, 应该体现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茶叶包装向消费者表达一种购买意愿, 而且将设计人员对于茶叶文化的理解融入其中, 在作品中全部展现。实际设计过程之中, 往往应用了较多的软件, 这些软件很好的帮助相关图形进行了使用过程, 并且很好地确定了茶叶包装的主色调等, 例如黑茶应该使用黑色、红茶红色等, 每一种色彩都有着自身的表现能力, 更应该进行准确衡量, 如何在对于茶叶进行准确表述的过程中, 同样还能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创意。数字化软件可以实现了信息的交换, 在设计过程中, 一共是三方, 三方的共同信息都会在设计作品之中得到体现, 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 数字化设计模式便是沟通最好的渠道。茶叶包装设计想要真正的实现自身的数字化, 离不开数字软件的使用, 也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努力。

在这里, 探讨了, 茶叶包装图案设计创意数字化表现的实现, 想要真正的促进实现, 设计软件和设计人员两个元素缺一不可, 希望我国的设计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提升, 帮助现代茶叶设计能够有较大的提升。

4 总结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提升茶叶包装设计水平?这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应经进行思考的问题, 本文针对茶叶包装图案设计创意数字化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建立相关思考, 成功进行有效的自我提升, 帮助现代茶叶包装进一步提高。

摘要: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改变更多的便是人们的艺术设计方式, 这种改变也带来了人们相应艺术审美改变。可以说数字化技术将艺术设计进行了新时代的提升, 在现代的设计过程之中, 数字化设计技术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方向, 本文针对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之中创意数字化表现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希望带来相关帮助。

关键词:茶叶包装图案,设计,创意数字化表现

参考文献

[1]陈蕊.艺术设计创意教学的数字化网络体系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4, (10) :142-143.

[2]束立茹, 王强.浅析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茶文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 (07) .177-178

[3]黄伟斌.图案设计应求“变”--以植物写生变形创意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 2013, (11) :52-53.

[4]冉剑.浅析中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J].教师, 2013, (08) :112-113.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11

关键词:数字媒体 发展趋势 融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226-02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精进,对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创意在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作品的展现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创意和思想。

3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3.1 科技、艺术与文化

在古代,技术与艺术都指的是在劳动生产中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与艺术才逐渐分化。但随着数字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又有了共同生长的土壤,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更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数字艺术只有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才会趋于更加成熟与完美。

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因此,我认为科技与艺术的灵魂都根植于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之中。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为基本指针,才会避免人类全面彻底物化的危机或毁灭的末路。因此,在数字高科技摇篮中诞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3.2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数字产业需求的是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此外,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也越来越挑剔,数字媒体作品的创意层次和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考验着作品设计与创作人才。一件作品好不好,关键看创意好不好,创意在于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灵魂与思想,只有灵魂思想饱满充实的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而一件作品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種文化精粹的体现。既然现代的数字艺术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数字技术得到展现,那么在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养,以赋予其鲜活的思想与灵魂又未尝不可呢。

俗话说,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将成为明天的必需品。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艺在作品创作,娱乐视听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遍化,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说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拥有经济政治学的背景。

总之,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逐渐融合的过程。

4 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种文化涵养缺失问题。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失了文化的底蕴,即使再精湛的艺术,运用再好的技术,创作出的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作品。因此,在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中应重视文化修养。

另外,数字媒体技艺是在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化现象。在教学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养“被复合型”人才的误区。

最后,由于缺少实践,许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就业时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激烈的数字信息市场的竞争中,二者通过互相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以完善自身价值的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将来,数字媒体技术不再只是由理工科学生或科学家才能运用的计算机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也不再是由艺术家或是对艺术感兴趣的科学家进行创作,而是将出现二者兼具的人才,即数字媒体技艺人才。笔者认为这样的融合才真正有利于数字媒体信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探索[J].装饰,2008(11):100-101.

[2]陆蓉之,Victoria Lu.新媒体趋势_数字媒体艺术何去何从[J].大美术, 2008(4):22-26.

[3]陈云红.跨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75-78.

[4]戴东方.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数字媒体艺术[J].美苑,2008(6):51-53.

数字化技术艺术设计 篇12

长期以来我们的飞机研制多采用串行工作模式, 即产品设计→工艺审查→数据发放→零件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零部件制造和装配→试飞和售后支持。在整个飞机研制的全寿命周期遵循这样一个串行程序, 前一阶段完成并经过评审和确认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这种模式势必导致飞机的研制周期加长, 提高飞机的研制成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我们的发展。现阶段特别需要探索一种新的研制模式———并行协同设计技术。以提高我们的研制进度, 提高核心生产力。

2串行研制模式的弊端

2.1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缺少沟通, 导致我们的设计方案可能不能满足工艺加工要求或现场生产环境等, 只有在产品设计完成后进行工艺审查时才能够发现问题, 此时设计人员再根据工艺加工要求等改变设计方案, 势必导致研制周期加长, 严重阻碍了产品的研制进度。

2.2设计选用的标准件、材料可能存在订货问题或其它问题, 这些问题在设计时均无法体现, 图纸已经完成后, 供应部门才能发现问题, 延误了产品图样的发放周期, 严重时可能导致飞机延期交付。

2.3设计全部完成后才开始工艺设计、工装设计, 这样不但增加了工艺的等待时间, 大大延长了研制周期, 有时会导致相关环节的工作大面积返工, 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3并行研制的特点

3.1工艺人员更早介入研制工作。工艺人员与设计人员并行协同开展工作, 不再采用设计图纸完成后才开始工艺设计的传统模式, 在产品开发的初期, 工艺人员便开始介入, 借助MBD技术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 采用关联技术, 使零件工艺设计和工装设计人员更方便开展工作。

3.2各部门协同工作, 更早介入研制工作。因为并行协同模式强调各部门协同并行开展工作, 而不是设计工作全面完成工艺、供应等部门才介入。借助MBD协同设计系统, 产品图样达到一定成熟度。工艺人员即着手准备工装设计、供应人员进行材料订货等工作。从而更好地确保产品研制的质量和研制进度。

3.3系统集成与优化。采用串联模式, 对各部门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是单独进行的, 单独评价设计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等, 同样也是单独评价工艺等部门工作的正确性、产品的加工能力等。采用并行协同工作模式后, 不完全追求各部门的工作成绩, 而是整体评价产品, 全局优化。

4并行协同技术应用

4.1基于产品成熟度开展并行协同设计

4.1.1总则。设计的可制造性和工艺准备的充分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研制工作的进展, 因此设计与工艺的充分协调至关重要。根据飞机制造流程、结合具体项目的研制计划。从备料、工艺准备、工装设计、和零组件加工与制造角度出发, 开展并行协同设计, 是工艺人员更早介入设计工作, 使设计工作与工艺、制造工作有机结合。共同开展协调工作对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研制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4.1.2协同设计模式。根据设计制造协同和数字样机协同要求, 对产品的成熟度定义五级, 通过特殊的流程控制达到这五级成熟度。各级成熟度协同要求如下:4.1.2.1一级成熟度。此时初步完成三维设计, 仅供制造参考和技术讨论, 其轮廓和站位可进行初步的DMU检查, 工艺工装适当关注, 可进行联合办公。4.1.2.2二级成熟度.此时产品理论外形和骨架模型冻结, 三维实体和材料定义完成, 正进行DMU检查, 工艺部门启动工装设计和工艺方案设计, 并进行联合办公;此时可生成BOM, 制造部门可进行材料准备和锻铸毛坯的准备和订货。4.1.2.3三级成熟度。DMU检查完成, 正进行MBD三维标注和技术要求定义, 此时工装设计同步进行, 工艺人员开展工艺性审查, 全面进行联合办公。4.1.2.4四级成熟度。此时通过联合办公进行产品数据的最终确认和核实审查, 全面进行工艺、工装设计和更新, 同时进行工装制造。4.1.2.5五级成熟度。零组件模型设计达到100%, 此时需全面清理各构型项产品数据配套情况, 同时进行零组件制造和部组件装配, 设计部门组织跟产, 解决现场问题, 此时数据冻结, 更改按技术状态控制程序进行。

4.2模型协同管理。航空产品全寿命周期协同设计研制中, 数据管理十分重要, 其涉及到以下几种数据集:

EBOM是产品设计人员发放到生产单位的产品结构, 是生产部门编制工艺指令及生产制造的依据;

PBOM是工艺部门进行工艺分工时, 在此基础上添加到制造单位和工艺小组后建立的BOM;

MBOM是工艺编制中从制造、装配角度建立的产品结构。在数据管理平台中, 各类BOM间不是简单的堆栈, 而是彼此间关联, 对达到一定技术状态的数模提前发放到下游用户, 下游用户可以及时得到产品结构信息、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等, 以便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 实现设计数据分步式电子审签和发放, 设计与工艺工作同步协调。

5基于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开展并行协同工作

5.1建立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在产品研制初期, 结合项目研制目标, 设计与制造部门进行多次技术、管理、数字化流程等方面的交流、论证和梳理, 通过网络搭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研制平台, 实现设计、工艺、制造、装配和检测等环节的数字化和一体化, 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下, 工艺部门按照模型成熟度协同完成工艺准备工作, 全面打造全数字量传递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流程, 实现多个知识信息流协同处理和多项作业的协同实施。

5.2实现并行协同设计。产品设计人员将设计数据发放到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人员在协同设计数据管理平台中生成EBOM。工艺人员通过协同设计平台接收来自于设计的CATIA数模和EBOM;.通过客户端导入EBOM, 在EBOM导入过程校验数据。设计人员提供给制造部门的EBOM数据包括各成熟度阶段的数据模型, 制造单位人员可并行参与到产品研制的过程中, 采用并行模式开展工作, 较传统串行模式相比可提前进行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物料选取。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及人员等准备工作。

5.3并行材料采购。产品研制采取按设计数模成熟度并行材料采购管理的组织模式, 打破常规产品研制材料采购模式。在详细设计阶段, 按数模成熟度、工艺人员和采购人员共同组建联合团队, 分期分批完成材料定额编制与材料供应商进行沟通, 并采取措施有效地规避因设计工作未完成而带来的备料风险, 节省采购周期。

5.4并行工装设计。在产品项目工装设计与制造过程中, 理顺工装设计与制造系统的流程, 在一个协同平台下, 使工装团队密切跟踪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进展, 按数模成熟度针对不同难度的工装分别制定工装研制管理流程, 并在设计与制造中广泛应用并行工程, 改变过去工装设计与制造与产品设计分布串行开展, 可能存在矛盾的局面, 使工装研制进度满足产品研制需求。

6结论

充分应用并行设计制造技术, 建立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 实现全三维数字化模型集成设计、工艺、制造等信息, 保证相互间的数据的一致关联性, 并作为唯一的数据源贯穿于产品研制全寿命周期中, 全面提高设计、制造效率, 缩短研制周期, 降低研制成本,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并行协同模式实现了设计、工艺和制造之间的并行协同工作, 阐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工艺和制造方面的协同设计关系, 总结和规划了三维数字化条件下的并行协同设计制造的方法。

关键词:并行协同,数字化技术,串行研制,并行研制

参考文献

[1]杨百龙.基于web的产品数据共享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上一篇:加速行业职业技能提升下一篇:在线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