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2024-06-06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共12篇)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篇1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电力客户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供电可靠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更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 成为当前供电企业需要深入探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 从营销管理学的观点来看, 提高供电可靠性能有效提高供售电量,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是供电企业增供扩销的一项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基础工作。

其次, 从供电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 通过分析供电可靠率低的原因, 就可以找出在规划、设计、基建以及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促进这些工作的提高。

再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行业已大量采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技术设备, 对电力可靠性的要求很高, 就必须以较高的供电可靠率作为保障。

2 供电可靠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2.1 规划建设方面影响因素

2.1.1 建设施工的影响

近年来, 城市建设改造的力度加大, 电网建设项目较多, 主网及配网建设施工期间涉及的交叉跨越, 同杆架设, 安全距离不足等工程, 需要将运行线路停电配合, 造成供电可靠性指标下降。

2.1.2 网络结构薄弱影响

目前公司配网单电源线路仍较多, 其中城区181条单电源线路在故障或停电工作时无法转供;在城区配网中, 仍存在250条供电半径超过5km的线路, 停电影响范围较大, 影响供电可靠性。

2.1.3 线路负载率影响

据统计, 在城区配电线路中, 负载率超过70%的重载线路有110条, 比例高达14.7%;过载线路有50条, 占6.7%, 造成了配网转供能力不足。在局部城区, 由于配网联络关系复杂、局部存在联络死角等问题, 难以进行转供。在2006年至2008年间, 因为上述原因, 造成的停电次数高达2373次, 影响用户数31894个, 总共停电时户数为373233, 对RS-1的影响为0.088%。

2.2 生产管理方面影响因素

2.2.1 预安排停电中重复停电的影响

预安排停电是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最主要因素, 全口径约占59%。由于配网工作数量庞大, 停电需求不断出现, 是造成配网重复停电的根本原因。按全口径统计, 预安排停电次数近几年总体变动较大, 2002年为1.002次/户, 而2004年为2.054次/户, 增加一倍多。预安排停电次数的变动一方面是受配电网建设及改造的规模影响, 另一方面还受客户接入及配合城市建设的迁改随机性较大影响。

2.2.2 故障停电中设备故障的影响

故障跳闸对全口径指标的影响约占41%。在故障跳闸中客户侧故障原因约占27%, 公用设备故障占18%, 自然气候占23%, 外力破坏占15%、其它因素占17%。从配网跳闸分析数据看, 配变故障占14%, 断路器故障占12%, 隔离开关故障占8%, 跌落式熔断器故障占18%, 避雷器故障占6%, 电缆故障占5%。对部分中压设备的统计可以看出, 这些设备故障共影响2007年全口径RS-1指标0.074个百分点。如改造完成后故障率减半, 将可减少52635.65时户数影响, 提高RS-1指标0.037个百分点。

2.2.3 开展带电作业的效果分析

从带电作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效果看, 2007年昆明供电局开展了867次作业, 共减少约41818时户数, 使该局RS-1指标提高了0.0505个百分点。

2.3 客户管理方面影响因素

2.3.1 预安排停电中客户接入停电的影响

2006-2008年, 全省因客户设备接入系统、检修等因素, 共停电487次, 影响46533时户数, 平均每年影响RS-1指标0.011个百分点。如能统筹停电安排, 按每年减少20%停电次数估算, 每年可减少停电32次 (减少3102个时户数影响) , 提高RS-1指标0.0022个百分点。

2.3.2 故障停电中客户侧故障停电的影响

2006-2008年, 因客户侧设备故障因素共停电1896次, 影响135881时户数, 平均每年影响RS-1指标0.033个百分点。反映出客户侧设备管理、运行维护薄弱及设备装备水平低等问题。通过加强用电检查, 加强客户侧安全管理, 如将停电次数每年降低15%, 每年可减少停电95次, 减少15097时户数, 提高RS-1指标0.005个百分点。

2.3.3 故障停电中抢修管理问题的影响

2007年公司各州市所在地城区、郊区和边远山区抢修超时率分别为0.8-1%、1-1.5%及2-2.4%, 分别影响RS-1指标0.0003、0.0005、0.0008个百分点。虽对供电可靠率影响很小, 但通过加强抢修管理和应急管理, 建立电力故障快速响应机制, 也可有效地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提高供电满意度, 并适当提高供电可靠率。

2.4 供电可靠性指标分析的主要结论

2.4.1 运行检修和规划建设是影响可靠性的两大因素, 分别影响指标33%和24%。在实际停电检修、改造及故障处理过程中, 因配网结构不够坚强, 局部线路工作无法隔离转供导致停电范围扩大, 影响了可靠性指标。因此, 规划建设对可靠性的实际影响大于24%的统计值, 提高可靠性率应从规划源头抓起。

2.4.2 预安排停电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大于故障停电, 全口径比例接近6:4, 城市比例接近7:3。因此供电可靠性的管理重在对预安排停电的管理, 关键是有效提高统筹安排能力减少重复停电。

2.4.3 用户原因和配网设备故障原因并列影响因素的第三位, 均对指标产生约10%的影响。从故障停电影响分析看, 客户侧故障是造成配网故障跳闸的第一位原因, 占27%, 从各运行单位的实际统计数值看, 客户侧故障造成配网线路跳闸的比率更高达30~40%。因此, 各单位应把加强客户侧设备管理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点工作来抓。

2.4.4 从配网设备自身故障造成的跳闸影响看, 架空线路影响最大 (2007年占81%) 。今后应适当提高配网建设标准, 提高抵御雷击、大风等天气影响的能力。

2.4.5 除架空线路外, 老旧柱上配变 (大部分为高耗能配变) 、柱上油断路器、老式隔离开关、老式跌落式熔断器、GG-1A开关柜 (主要配老式少油开关) 等五类配网设备故障对全省2007年RS-1指标影响0.0708个百分点, 应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

2.4.6 近年来, 外力破坏的影响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各单位应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力度, 加强电力设施运行维护。

3 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措施

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措施很多,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管理措施, 另一类是技术性措施。管理措施是花钱少, 见效快的措施, 可优先采取。当管理措施采用到一定程度时, 技术性措施必然要跟进。具体可根据电网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1 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技术措施

3.1.1 完善配电结构规划:从目前云南电网的实际看, 配网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影响供电可靠率的关键因素。应从安全、经济上考虑配电网的优化, 按照长短期结合的原则编制一个完整的、能满足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规划。同时考虑负荷的需求、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 既要满足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 才能形成电源布局合理的、互供能力强、电能质量有保证的电网。

3.1.2 加强电网建设。充分利用城、农网建设与改造的有利时机, 加强电网建设, 完善和优化电网结构。具体实施中,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和施工工艺, 对进网的设备进行严格把关, 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网改工程。

3.1.3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增加电网的科技含量。35kV变电站的35kV和10kV断路器, 尽量采用免维护的六氟化硫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 无油化开关设备, 实现“四遥”功能, 减少中间操作时间, 提高供电可靠性。

3.1.4 积极开展带电作业, 配备带电作业工器具, 培训带电作业人员, 做到既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又保证在检修的同时不间断供电。

3.1.5 加强线路绝缘, 提高供电可靠性。利用电力电缆供电容量大、占路径小、故障率低的特点, 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 应加大铺设电缆条数。对因地理因素而不足条件的线路, 应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

3.1.6 尝试进行设备状态检修。根据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 和实际运行存在缺陷的多少及其严重性, 以及是否有同时进行的配电网施工作业等情况安排检修。

3.1.7 保证线路以灵活方式和适当负荷水平运行。在污染及雷害较严重的地区, 10kV架空线路瓷瓶可考虑采用15kV等级。

3.1.8 完善台区改造, 台架升高, 避免发生由用户引起的事故而造成停电。在台区改造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 实行规划一步到位, 分步实施。同时还要加大低压配网的改造力度, 避免出现卡脖子现象。

3.1.9 加强配网维护与巡查工作, 特别是多用户、常发故障的线路, 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提高设备完好水平。预防事故、做好事故后的抢修工作。

3.1.10 有条件的单位可依托信息化手段, 开展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对配网关键设备和环节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 遇有故障发生时, 自动切除、隔离故障设备, 实现智能组网供电。

3.2 提高供电可靠率的管理措施

3.2.1 加强客户安全用电管理与服务

1) 严格执行国家《用电检查管理办法》, 要求的项目和频次对不同电压等级客户进行用电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客户用电安全问题, 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 并协助客户制定措施进行整改。

2) 加强业扩服务与管理。优化办电流程, 推行业扩一站式服务, 强化办电时间到位率检查, 缩短装表接电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 在合同中明确客户安全用电的义务与责任, 并对有关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按照国家、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和客户供电可靠要求严格把关, 确保客户工程质量达到电网接入需求。

3.2.2 加强客户停电综合管理

1) 建立综合停电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年初上级下达指标, 结合当年大修、预试、技改计划, 计算出各类计划在全年指标中所占比重, 作好工作安排的协调配合, 科学安排停电计划, 并及时分解到每月和每条10kV公用线路, 使每项停电工作对指标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强化客户停电一支笔审批机制, 严格停电计划变更管理、临时停电管理。

2) 建立与重要客户、大客户的计划停电协调沟通机制。营销部门牵头与客户沟通, 做到电网检修与客户受电工程检修同步进行, 避免重复停电。

3) 涉及客户停电的工作, 各供电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 认真履行停电通知义务, 积极拓展停电通知渠道和方式, 确保客户及时了解停电信息, 提前安排好生产生活, 避免造成损失。

4) 制定停、送电工作各环节的时限规定, 有效把控工作时限, 提高停、送电和检修工作效率, 杜绝超时现象, 有效缩短客户停电时间。

3.2.3 建立电力故障快速响应机制

1) 加强抢修管理。加强配电班组建设, 加强员工在岗培训, 提高抢修员工素质。提高配电班组抢修工器具装备水平, 推广带电作业、红外检测等不停电的检修技术, 提高抢修速度。

2) 推行抢修服务外包, 弥补供电企业抢修力量不足, 供电局要腾出精力加强管理, 对抢修工作进行有效检查、监督, 提高抢修工作质量和效率。

3) 加强应急管理。结合用电检查工作情况, 协助、督促重要客户、大客户制定停电应急预案, 并开展演练。合理配备发电机 (车) , 快速解决客户 (尤其是大型小区居民客户) 的停电问题。

3.2.4 开展低压客户停电时间统计分析工作

1) 健全基础资料和客户档案。要求按照“户归变、变归线、线归站”的要求和配变全覆盖原则, 调研和清理客户的供用电信息资料, 为开展低压客户停电时间统计工作打牢基础。

2) 尝试依托负控系统实现客户停电时间统计到户。对负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建设, 增加客户停电管理模块, 提高系统覆盖面, 准确统计客户停电时间、次数和类别, 实现客户停电时间精确统计到户。

3) 加快推进低压集抄技术的应用推广, 从技术手段上实现对低压客户停电时间精确统计, 并通过集抄的远控技术实现对低压客户快速送电、复电, 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统计其停电时间。

4) 建立客户停电时间定期分析机制, 找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制约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做到有的放矢, 实用管用, 有效提高供电可靠率, 缩短客户停电时间。

3.2.5 开展配网建设投资界面清理工作

深入开展配网业扩工程投资情况调查, 摸清配网资产现状, 制定客户业扩投资界面和运行维护界面划分办法, 规范配电网的投资和产权管理, 提高配网装备和运行管理水平, 降低故障率。

总之,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远和艰巨的任务, 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加强电网运行维护, 强化综合停电管理, 才能取得实效。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篇2

南方电网生„2009‟31号

关于印发公司《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 综合工作试点及推广方案》及《供电企业提高

供电可靠性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省公司:

为切实贯彻落实“把提高供电可靠率作为总抓手”,落实安全生产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管理思路,明确2009-2013年公司地(市、州)级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综合工作方向,规范和指导供电企业系统而科学地开展提高供电可靠性工作,根据2009-2010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排,公司生产技术部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指导思想,组织制定了《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综合工作试点及推广方案》,及配套使用的-1-

《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工作标准(试行)》(Q/CSG 21012-2009),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省公司按照试点及推广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首先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分别组织广州、深圳、珠海、南宁、桂林、昆明、贵阳、三亚等8家供电局先行开展试点实施工作,并不断总结试点进程经验;随后于2010年1月开始,组织其他地(市、州)供电企业,全面启动提高供电可靠性综合工作的推广与实施。

开展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综合试点及推广工作,是南方电网公司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任务艰巨,意义深远。通过方案的实施,要求供电企业统一思想、规范管理、内挖潜力,不断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水平,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提高管理效率与优质服务水平;要求供电企业各部门密切配合,系统有序推进电网规划建设、生产管理、市场服务、科技信息等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的协调共进。为此,要求各省公司、试点及各推广供电企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迅速行动起来,尽快组织本单位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和研究工作方案及工作标准,掌握精神、领会要点,按照工作方案的部署,及工作标准的要求做好本企业现状调研、规划制定、方案编制等先期实施工作,全面系统推进,确保实现2009-2013年提高供电可靠性工作目标,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特此通知。

附件:

1、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综合工作试点及推广

方案

2、供电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工作标准(试行)

二○○九年九月三日

主题词:供电可靠性方案标准通知

抄送:公司领导,总经理助理、总法律顾问、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公司战略部、计划部、市场部、安监部、农电部,南网总调。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篇3

关键词: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从企业来看,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国家来看,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标志着科技实力的提升,提高供电可靠性既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电力企业自身的要求。

1.探索供电可靠性的价值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在生产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是包括发电、输变电和配电在内的整个电力系统与用户联系、向用户供应电能的枢纽。现在系统中运用最多的就是网状式的结构。用户在使用电力的时候,对自己使用的电力有自己的判断,如果用户使用电力是可靠的,就说明电力系统的运行是可靠的,从另一方面而言也代表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运行和管理的质量。

2.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 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工作要综合很多因素,要对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上到领导,下到员工,都要积极的配合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将现实工作管理到位,各个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之间的监督和配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指标。

同时要建立供电可靠性分析制度,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析问题,只有我们定期的进行检查,分析数据,认真的形成报告,才能为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除此之外还能为下季度的工作提供指导[1]。

最后要有预防计划,在停电之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停电措施,合理进行安排,保证电力的平稳运行,保证最大程度的综合性用电。

2.2 管理体系的综合指标

为了完善管理体系,落实制度措施,严格将可靠性指标列为综合性考核指标,在上级下达的变电站停电时数指标和考核制度的指导下,应制定以下的考核办法:①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严格的执行力度保证管理有效的前提,借此来开展可靠性的管理工作。②为了使可靠性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要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不仅可以具体落实人员责任,也可以为以后季度管理工作提供指导。③将供电可靠性承包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站,按照各站实际的工作情况,给各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定量规定工作任务。工区要定期检查分析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检查结果要分配专人按季写出可靠性分析总结并向上报告。

2.3 加强设备巡视,减少设备停电次数

供电设备的质量对其供电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优质的设备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停电事故的发生机率,大大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鉴于目前供电设施的条件,要想使供电可靠性得到更好的保障,就更换更高质量的设备,比如六氟化硫和真空断路器、微机保护等设备。

电力系统持续稳定的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持续仔细的维护,电力系统由各种复杂的电气设备组成,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工作,这就大大增加了供电系统的故障发生机会。为了使电力设备持续正常的运行,需要对供电设备做好巡视检查工作,配置专门人员,制定完善的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制度,使安全隐患尽早的发现并得到解决,降低故障率。

2.4 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

在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中,让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是首要的任务。根据电力系统长期实践工作的总结,电力管理工作中应该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两票三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现代化智能化的设备被投入到电力系统中使用,以往的运行规程和工作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设备的运行要求,电站人员应该及时的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并做好检查和记录工作。同时,现代电力设备广泛应用了智能计算机,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这为我们的检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由于设备太过复杂,单一的检修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很可能会造成事故隐患的遗漏。因此,要整合各个工作环节,使设备在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人员全方位配合下进行检修工作,要使各部门的检修工作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一项定期的规定的任务。检修期间,运行人员应积极配合检修工作,对工作内容和范围要做出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比如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红外线热成像仪发熱点等,将检修工作做的更细致。

3.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

电站的长久运行和发展不能够只依靠定期的规定的几次检修工作,而是要将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治理归为电站运行的常态,要建立能够随时监测隐患,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问题的一整套机制,并且能够保障在事故发生时,各相关部门人员能够做出迅速响应,能够及时对事故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3.1 员工培训

在平时就要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此外,要提前做好事故预案,应急物品应当储备到位,做到发生事故,立即响应。同时,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也要实现常态化,不管是针对人员,设备还是电网,都要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争取发动所有人员的力量,适当的实行奖励制度,对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的人员或者单位做出奖励,让事故隐患无处可逃[3]。

3.2 减少对用户的停电

用户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中,企业要想不被淘汰,用户的满意程度是关键。而停电时间是用户对企业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企业应当尽一切可能来减少对用户的停电。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部门应当对各个站点做出定量的停电要求,超出停电次数和时间的要追究其责任,一般要求不少于每站每月一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此外,对计划内的停电,各电站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电站工作人员要提前和用户沟通,确保在用户已知的情况下停电,并且做好送电的准备工作。

4.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读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量”,还要求“质”。这个“质”就是指供电的可靠性。所以变电运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对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智雄.变电所运行管理的探讨[J].农村电气化,2011,10(05):45-46

[2]林英.优化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J].华东电力,2012,14(02):47-48

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篇4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网,措施

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企业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实际上就是用户能以多大的可靠程度得到供电企业供给电能的问题,是供电企业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根据国家电监会供电可靠性管理要求,供电可靠性主要进行的是10 k V供电的各类用户可靠性管理工作。10 k V配电网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供电基础设施,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根本点在于减少和消除影响配电网停电的各类因素,以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时间。

1 影响用户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配电网网架不合理

从1998年开始至今,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配电网逐步建立了辐射型、部分负荷集中、线路单环网的供电系统。

但是,仍然在某些区域存在110 k V和35 k V变电站布点与区域负荷中心不一致的矛盾,供电的半径过长,供电的面积过大,导线截面积小,卡脖子线路,负荷点间距大且呈散落分布,线路的控制开关较少,停电往往是一停一大片或一停一条线。大部分配网线路为单一电源和辐射型结构,配电网可转供率低。

2)设备及线路故障

10 k V配电网点多,面广数量大,由于线路通道不畅、违章建筑、树线矛盾、交叉跨越、外力破坏、自然灾害影响等,在运行中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与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3)配电网设备水平较低

配电网设备水平较低,断路器数量少,保护设备简陋,线路绝缘化率低,尤其是农网一般只设有跌落式熔断器,线路往往一处故障引起全线路停电。断路器无油化改造仍在继续,线路安全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低。低压配电网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标准较低,线路布局紊乱,对10 k V线路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4)计划检修停电

计划检修停电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10 k V配电网用户大部分为单一电源供电、线路控制开关少,负荷转移能力弱,检修停电范围较大,停电用户数多。普遍存在检修时间长、检修能力弱、出现问题反映慢的问题,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5)工程施工造成停电较多

配电网预安排停电中改造施工停电较多,说明配电网结构还有待完善,其转供能力不足,工程施工造成较多用户停电,需要加快完善配电网结构。

6)新人员业务水较低

由于部分新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较低,在检修和处理各类故障时机动能力不足,用时较长,造成用户停电时间加长,给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造成了不少困难。

7)供电可靠性管理流程不够规范

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能型非常强的工作,牵涉到调度、运行、生技、营销、用户、95598热线、基层县局、运行班组和供电所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由于管理流程不够规范,给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

2 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 完善配电网结构

合理的配电网结构是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基础,针对目前10 k V配电网辐射型布置和单一电源等不合理特点,应通过大修、技改、县城电网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等途径完善配电网结构。具体措施如下:

(1)统一规划建设配电网,确保配电网规划与建设一盘棋。进一步加强主配网协调建设发展,逐步解决配电网重载、过载问题,对新建的110 k V和35 k V地区负荷变电站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和重要用户,减少供电半径,一般的10 k V线路供电半径应控制在15 km范围内。在变电站布点及主网结构合理的前提下,通过新建35/10 k V线路工程,增加10 k V环网手拉手线路,提高配电网转供负荷的能力。应提前规划合理选点建设10 k V开关柜,根据负荷发展情况,预留开关柜。终端配电房及环网点配电房都预留一面开关柜,负荷密集地区可适当增加,以减少工程接火导致的用户停电现象。

(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考虑建设事故或计划检修情况下相邻10 k V线路互为备用的运行方式。经过这么多年的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大多数线路导线截面积增大,在满足当前负荷的情况下,都适当留有裕度。如果在相邻的两条10 k V线路上某一处或两处装设联络断路器,当线路出现故障或计划检修时,通过运行方式改变,除故障段或工作段外的线路设备仍可保证正常运行。

2.2 加装断路器来合理分段10 k V线路

在线路的合适位置安装断路器,将10 k V线路合理分段。在县城地区大型商业、金融等负荷比较密集地区1 km设置一分段,郊区3 km设置一个分段,农网线路按照负荷分布情况在干线上安装2~3个断路器,并在大支线首端和中间安装1~2个断路器,小分支线首端安装断路器,这样可将线路分成若干段,当线路出现故障或计划检修停电时,可以减小停电范围。同时做好线路断路器的保护整定工作,按照线路末端最小短路电流整定,干线断路器动作电流值前后应当配合。建立线路断路器定值档案,当线路负荷增加时,要及时调整线路断路器动作电流值。

应当结合增供扩销的实施方案,计划在工业负荷较为密集以及负荷增长较快地区的10 k V线路安装备用隔离开关或电缆分支箱。通过采用电缆线路用户接入的方式,预先在线路上新建3个接线箱,以后对工业区的用户接入时只需断开电缆分支箱的开关,无需对线路进行停电,对用户不造成影响。当用户故障时,也只需断开电缆分支箱开关即可将故障用户隔离。

2.3 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建设坚强配电网

建设坚强配电网是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减少停电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因此要积极通过大修、技改、城农网改造等工程对配电网设备进行重点改造,在改造中要提高建设标准,加大先进设备的应用水平,重视设备的选型更新,加大推广先进设备的应用力度,大力推广采用高科技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推广采用免维护、免维修设备,如全密封S11型以上节能变压器、真空开关、永磁开关、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带开关电缆分接箱等。通过先进设备的应用,减少设备的检修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在改造中施工前要抓好设备、材料质量检查验收关,保证入网设备质量合格,避免因设备材料制造问题而引起线路停电。

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并充分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建设配网自动化过程中,要重点加强馈线自动化,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自动隔离故障,自动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把故障停电时间缩短到最小程度,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4 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配电网计划检修停电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综合停电管理工作,严格管理临时停电。在安排年度和月度检修计划时,应统筹兼顾,加强检修的综合协调管理,充分利用主网停电检修的机会,合理安排配电网和重要用户线路同步检修,将基建工程接入与设备检修停电结合起来一并停电。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次数,缩短检修时间,避免重复停电,实现综合作业,提高停电工作效率。严格执行检修时间定额制度,控制好操作时间和检修时间,重点抓好“三个严管”,即严管重复停电、严管临时停电、严管延时停送电。针对一些检修时间较长的工作,推广采用联合检修的模式,尽可能减少停电时间。同时,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

计划停电审批流程中应串入带电作业可行性分析环节,要求设备运行单位应首先考虑带电作业。

2.5 推广带电作业

目前,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量大,线路T接送电和新增业扩用户接入较多,而带电作业对于解决这一矛盾,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效果非常明显。对配电网检修工作中处理设备发热、更换绝缘子、设备清扫等工作中推广开展带电作业,特别对于一些基建工程需要在设计阶段考虑带电作业的可操作性。经过实践证明,带电作业能够较好的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2.6 开展设备状态检修,提高检修质量

积极利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评估诊断设备,重点加强配电网设备状态评估,对10 k V设备状态良好的可以采用长周期的形式安排状态检修,减少盲目检修,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和时间。认真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落实设备检修责任制,严格执行检修作业指导书工序,在检修现场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检修的质量,缩短检修过程和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2.7 防止线路设备故障发生

1)加强线路设备运行管理工作

做好线路设备的运行巡视工作,建立详细巡视记录,对查出的各类缺陷,按轻重缓急程度安排逐步消除。对设备易发热的部位编号建档,落实管理责任,并根据季节特点做好设备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开展夜间巡视和特殊巡视,做好线路设备的防汛、防高温、防冻、防线路交叉跨越事故措施的落实工作,必要是增加巡视次数,对线路交叉跨越点进行测量,对各类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线路设备故障发生。

2)做好线路设备防雷、防小动物措施

经常检查配电线路设备防雷装置,以及引下线和接地体的锈蚀情况,测量接地电阻,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同时为低压线路安装低压避雷器。给断路器、变压器桩头加装防护护罩,防止小动物造成设备相间短路,在配电线路上安装防鸟叉(镜)等措施降低鸟类对线路的伤害。对地面配电设施和配电室加装防护围栏和隔板,投放灭鼠药,防止鼠类动物进入造成配电设备相间短路故障。

3)定期做好用户用电安全检查工作

应做好用户设备的用电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用户危及用电安全的隐患,对于发现的问题下发用电检查整改通知书,并及时跟踪予以解决,杜绝因用户设备问题造成线路跳闸,影响其他用户的安全可靠用电。

4)开展10 k V线路设备故障状态检测

积极推广使用线路故障寻址器、故障检测终端和GSM网络平台,在线路故障情况下及时提示,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减少停电时间。应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带电测量仪表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缺陷的接地网并及时处理。探索使用绝缘子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解决目前针式绝缘子或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出现裂纹难以发现的问题。开展便携式红外成像仪的应用,以便准确判断配电设备存在缺陷,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5)提高故障抢修效率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不断提高故障抢修能力,配备合格的抢修人员,配置必要的抢修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储备满足故障抢修使用的备品备件,建立全天候故障抢修值班制度,接到故障报修电话后做到城区范围内45 min、农村地区90 min、特殊边远地区2 h内到达故障现场快速消除故障,努力提高故障抢修效率,缩短到达故障现场和处理故障的时间,争取提前恢复供电,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完善事故应急抢修预案并经常演练,对发生局部和大面积的停电事件,要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8 抓好供电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管理

用户供电可靠性系统的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是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核心,是各项指标计算的依据。在日常的可靠性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可靠性数据管理“三性”的要求,及时更新配电接线图,将新增或退役的线路设备及时在可靠性系统进行注册变更,保证可靠性系统基础数据与线路实际状况相一致。对运行数据严格按照“应录必录、录必准确”的原则,严格供电可靠性停电事件的录入,在线路设备恢复送电后3日内录入可靠性系统,保证计划停电、故障停电、业扩报装等停电事件的及时、准确录入。通过加强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管理,保证可靠性指标的真实有效。

2.9 规范供电可靠性工作流程

供电可靠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牵涉的工作环节多,部门和人员多,要保证这个系统高效有机运转,就要制定《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办法》,对参与供电可靠性工作的管理机构、职责分工、评价指标、目标和指标分解等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职责清晰,责任到人。通过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规范可靠性工作流程,解决管理过程中职责模糊和流程衔接不畅造成的卡壳现象,提高可靠性工作质量和水平。建立供电可靠性指标月度诊断分析制度,由供电可靠性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召开每月的可靠性月度指标诊断分析会,对影响配网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工作目标并严格执行。

3 结语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篇5

【摘要】供电可靠性的水平是供电企业的电网状况的直接反应,而供电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不仅是县级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是企业优化供电服务,树立良好形象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县级供电企业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性及加强可靠性管理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可靠性管理,限制因素,措施

1引言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可以直观的反映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也反映了电力企业对国民经济中电能需求的供给程度。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电能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对城市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早已超过了仅供照明。此外,创建社会主义一流供电企业必须达到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性,不仅是电企确保其自身经济发展的前提,而且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重要工作。因此,加强县级企业供电可靠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县级供电企业加强可靠性管理的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工商业、居民用电需求显著增加。虽然,我国的电网建设也紧跟时代脉搏迅速发展,并且电网结构趋于合理,提高了安全性,但是,目前的电网并不十分完善,任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电网建设迟缓;线路和变压器的超负荷运作,导致出现局部停电的问题;无功电源配置器和调节手段达不到满足电能质量的要求,导致因电器设备损坏而停电的事故发生等。尤其是在夏季对电力需求量最大的时候,人们因为停电而叫苦不迭,投诉连连。近年来,大规模停电现象在国内外均有发生,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这些案例的发生,正是对保障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运作发出了警告,提醒人们要切实加强供电企业可靠性管理,逐步提高供电质量,保证经济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为用户提供安全持续的供电。此外,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集中体现了电网建设、技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而且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和用户评定供电服务质量的主要参考指标。提高供电可靠性,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科学的规划,制定规范合理的可靠性指标,提高供电可靠性,不仅是供电企业利益的核心所在,而且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力。

3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可靠性管理的限制因素

目前,县级供电企业正在加强可靠性供电管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限制供电可靠性增强的原因。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限制。其一,网架方面的限制因素,主要体现为:线路环网化率、分段数、大分线用户数的限制、装置标准的制约及网架改造本身受耗费“时户数”的限制。其二,思想观念上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供电企业的可靠性管理,不能确保与安全管理一样做到真正的全员化。配电网可靠性与管理只有企业领导层在重视,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对可靠性管理的概念较为薄弱。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靠性管理基本是贯穿全过程的主线,所以,整个流程都需要全员参与其中。其三,管理网络限制。虽然,不少供电企业都建立了可靠性管理网络小组,但由于缺乏管理人员,往往出现可靠性专职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发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可靠性外的工作占用。此外,对于事后的统计计算和分析,缺乏事前谋划和事中控制。其四,考核体制的制约。一些供电企业,只考核了10kv线路的市区供电局作为可靠性指标,没有把影响可靠性因素的其他单位列入考查范围。其五,用户的制约。目前,用户业扩工程十分繁重。而供电企业对用户业扩有承诺服务的时限考核,而仅仅为单一业扩使得主干线路停电,显然会损失不少“时户数”。

4县级供电企业加强可靠性管理的措施

4.1 建立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下属员工的关心以及各个部门之问的协调分工与密切配合。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应专门成立一个供电可靠性管理小组,合理分配层层落实,全面实施电企供电可靠性的程序化管理。首先,操作人员需要按时编制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形成电网企业供电可靠性分析制度,并定时对运行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形成的报告作为下一个阶段工作的指导依据。第二,采用综合断电模式合理安排停电开关,有效地降低非故障停电的频率。第三,完善管理体系,确保制度措施的有效实施,定期检查分析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实行奖惩制度,并由专人写出并上报可靠性分析总结。

4.2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大量事实可以证明,采用优质的设备可以大大降低了停电的可能,降低了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停电几率,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以及自动装置,都会因设备故障问题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影响正常供电。提高设备的运作水平,做好事前防范工作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的有效方法。此外,增强变电操作人员对巡视工作的责任心,及时了解每天设备的最新状况,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处理,了解设备运行周期及其薄弱环节,认真执行设备巡视标准卡,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起事故,提高供电可靠性。

4.3 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

安全运行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执行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近年来,电力企业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供电企业应及时修订新的作业运行规程,实行自查并及时完善各项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严把质量关,确保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此外,抓好安全检查质量是决定检查成功与否的关健所在。在检查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认真查找问题,理清症结根源,提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安全检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4.4 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县级供电企业应增强变电应急能力,建立全面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储备工作,通过演练使员工熟知事故隐患,提高员工应急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提示化管理,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常态化。其次,加大变电站外部环境的清理整治力度,确保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确保运行值班人员能够及时找出危险点,增强对工作中存在的危机排查能力,防止由于技艺不精及作业流程不熟悉而引发的事故,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4.5 减少对用户的停电

增强技术水平和管理措施的执行,减少对用户的停电。围绕供电可靠性目标,制定并严格执行最佳用户停电时数,优先执行带电作业和倒运行少停电方式,避免倒负荷时采取临时供电的技术措施。严格遵守由变电站运行部门根据设备状态评价结果所规定的设备日常巡视周期。对计划内或非计划内的停送电工作,运行人员必须积极配合施工部门,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值班人员应及时跟进现场工作进度,为送电做好准备工作,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好送电工作。

5结束语

供电可靠性是考核一个供电企业管理综合实力的关键,应结合城网改造及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全面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由

此,不但减少了停电造成的损失,而且能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谭庆丰.论如何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J]广东科技,2010,(24)

[2]钟志东.加强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探讨.广西电业,2008,3.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篇6

关键词:煤矿供电 供电系统 安全

煤矿矿井因为特殊的结构,内部充满了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而瓦斯爆炸会因为低压系统漏电引起,从而带来人员伤亡和矿井爆炸,为了保护矿井工作人员和矿井的安全,煤炭挖掘设备均为矿用隔爆型及增安型电气设备或者电缆,并且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增强了煤矿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煤矿供电系统安全隐患

矿井中主要由低压供电系统为煤矿的开采提供动力,因此,供电系统的负荷分配、设备型号、谐波污染等等都将是矿井安全存在隐患的因素。

1.1 主变压器过负荷运行 由于目前市场上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加,加之煤炭行业的内部竞争,许多煤矿的生产量已经超过了应该承受的范围。产量的上升就需要更换大功率的采掘设备,但是很多矿井都是只更换设备,没有及时进行供电系统的整改,在低压系统中增加大功率设备,导致中央变电所的主变电器容量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增加,使变压器在过电压的状态下长期运行,引起变压器绝缘老化、变压器过热、供电性能降低,从而导致变压器烧损引发火灾。

1.2 供电电源不合理 矿井内的通风机、主排水泵、提升机等都是同属一类的负荷,这些设备的供电必须安全可靠,在《煤矿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以便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回线路可以完全担负起矿井所需的所有负荷。两回线路应该来自于不同的电源线路。但是,在实际的矿井设计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来设置线路,尤其是部分矿井本身就建设有发电厂,矿业部门为了节省电费,提高经济效益,基本上是两个回路引用一个区域发电厂或者变电所。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两条回路同时发生断电。在矿井中如果主扇风区停止半个小时以上就属于特大事故,所以一定要保证矿井内具有合理的供电电源。

1.3 谐波污染 目前各类矿井中使用的开采设备和控制设备都是高科技产品,集中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提高了矿井电气的自动化水平,电气网络中的半导体设备产生一定的谐波分量,这些谐波分量会直接反馈到矿井的低压供电系统中,污染电网。谐波的污染就会导致供电电压产生严重畸变,造成各类继电保护出现误动和拒动现象。

1.4 防爆电器的防爆性不合规范 要有效保证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保障相关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在文件中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能量电弧的分支线路空气开关。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部分煤矿企业因为改造资金不足和相关企业法人的忽视,这些开关设备仍然是矿井的主要电源控制开关,这对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和井下从事煤炭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1.5 人为误操作 煤矿企业为了提高煤炭的生产量,经常在矿井中进行多工种同时作业,这就给安全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开采中,现有的技术装备和工人操作技能素质水平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加之井下安全用电制度的不完善,井下电工疆场出现误操作或违章作业,这样不仅会导致工作人员触电伤亡,同时会出现设备带电作业,其产生的电火花就会引燃井下的可燃气体,造成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2 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主要措施

2.1 供电可靠性保障措施 矿井的供电可靠性就是要求实现对矿井的连续不间断供电,矿井中的第一类负荷断电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主通风机断电则很容易引起瓦斯爆炸,而排水泵断电会导致淹井,而提升机更是矿井工作人员的唯一安全出口,所以用电的可靠性关系着矿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财产安全。

在供电可靠性的保障中,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保障矿井有两回电源线路,来自不同的发电厂或者变电所,如果矿业单位内部有自己的电厂,要确保投入使用的运行设备完好,运行方案要精心设计,避免出现两条回路同时断电。矿井的用电可靠性还要依赖电厂的配合,电厂要采取措施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恢复矿井的电网供电。没有两条回路供电电源的矿井,必须设置备用电源,能在电网故障发生时,保证通风和排水设备的供电。

2.2 供电安全性的保障措施 煤矿的井下工作环境恶劣,井下长距离输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供电安全性,主要采用的措施有提高电压等级、分段供电、增大电缆截面积、配置相敏装置等,实时进行用电方案的调整,保障井下供电安全。

2.2.1 优化井下供电结构。合理的井下供电结构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让井下的开采工作安全可靠、节能、经济。井下的分支回路都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不能在分支上接上其他负荷,所以要在开采中及时调整供电结构,优化配电线路的结构,减少供电和配电的过渡环节。

2.2.2 完善保护装置。矿井下的高压电动机和动力变压器等高压控制设备应该具备一定的过负荷、接地、短路和欠压释放的相关保护,所以需要完善继电保护装置和方案,改善保护设施。因此,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网则都需要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并且必须用该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以此来提高设备的分断能力和动、热稳定性;同时,要选择正确的熔断器熔体,保障在电路故障的情况下发生不熔的情况。保护装置必须保证配电网路中最大容量的电气设备或同时工作成组的电气设备能够启动。

2.2.3 加大煤矿供电设施投入。煤矿的供电设施要随着设备的改进做出相应的改造,严格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更换。发现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遭受破坏,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和处理,严禁继续使用。陈旧的设备要加大监控力度,有效减少故障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洪美,姜红年.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探讨[J].能源技

术与管理,2010,(1):140-141.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

01.056.

[2]刘湘涛.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综合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63-63.

[3]张钧旭.煤矿供电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7):133.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篇7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基础管理,规划,建设

0 引言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直接反映供电企业对用电客户的供电能力,也反映电力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企业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生产运行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能直观反映一个供电企业运营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准。江门供电局2012年全口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2.21 h/户,同比减少3.08 h/户;城市供电可靠率首次突破“四个九”,累计完成99.994 6%,用户平均停电时间0.48 h/户,同比减少1.03 h/户;在连续2年获得供电可靠性B级金牌后首夺“全国供电可靠性A级金牌企业”称号。下面笔者就江门局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的一些经验进行探讨。

1 加强基础管理

(1)推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差异化实施策略。江门局推行提高供电可靠性差异化实施策略,深入开展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的宣贯应用。(2)强化供电可靠性指标管理。积极开展供电可靠性数据核查和管理交流,规范可靠性数据管理。定期开展可靠性培训工作,对新调整的县区级供电可靠性管理人员进行持证上岗培训。强化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责任传递机制,将供电可靠性指标和过程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区县供电局和供电所,并纳入考核。(3)加强可靠性过程管控和指标分析应用。每月通报供电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协调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确保可靠性指标和年度计划可控、在控。总结和完善供电可靠性理论计算成果,分析各县区供电局供电可靠性存在的薄弱环节,指导各县区供电局落实差异化措施。(4)加强输变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和分析。完善主网生产管理系统数据的管理工作,配合省公司开展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系统与生产系统接口建设。开展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系统、主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核查,规范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数据管理,深化输变电可靠性指标分析和应用。

2 做好电网规划

统筹考虑安全、投资、效益等因素,做好主配网滚动修编,着力提升规划的前瞻性、适应性、效益性和可实施性。做深做细配网“一镇一册”规划,完善配电网规划项目库,实现规划与项目前期有效衔接。提前介入,积极推进电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1)完善500 kV、220 kV和110 kV电网网络结构。江门地区220 kV及以上主干电网线路满足N—1比例达95%,110 kV电网线路满足N—1比例不低于97.5%,220 kV主变容载比均不低于2.03,110 kV主变容载比不低于3.13。(2)完善配电网网络结构。按照配电网典型结线技术标准规范配网接线方式,配网接线选择简单、清晰的典型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的运行方式,有利于转供电操作。

3 加快电网建设

(1)加快主网建设,补强电网短板。近几年,江门局重点投产了一批基建项目,完善了地区主网的结构。解决了多个变电站单线单变的问题,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些变电站由于主网结构薄弱无法满足主变或线路N—1而影响用户供电可靠性的问题。

(2)加强配网线路建设和技改工程。加强配网线路建设和改造方案的审批管理和配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按主干线分段原则,在10 kV线路上合理安装分段开关、分支线开关,缩小故障停电影响范围。根据负荷发展情况,超前考虑在开关房内预留备用开关柜、架空线路上安装备用引落,减少工程接火引起的用户停电。

4 加强运行管理

(1)狠抓综合停电管理。抓好主网和配网停电计划制定工作,提高停电工作的计划性和准确性。严管重复停电、临时停电和延时停送电,10 kV馈线全线临时停电实行“一支笔”审批。城网10 kV线路重复停电率不超过0.4%,农网10 kV线路重复停电率不超过0.15%,临时停电率不超过0.8%,延时停送电率不超过0.8%。严管重大停电计划,停电时户数超过200的计划停电,县区局可靠性管理人员应参与停电协调,组织研究减少用户停电时间的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加强停电时间定额管理。根据省公司发布的配网主要检修停电时间定额指导意见,制定江门局主配网主要检修工作停电时间定额,提高停电工作效率,全局90%以上的检修工作停电时间不超过定额标准规定的时间。(2)加强转供电管理。按照“能转必转”的原则,具备转供电条件的线路停电必须实行转供电,及早制定转供电方案,将具体的转供电工作落实到班组的月度工作计划中。每月通报转供电工作完成情况,并对转供电率指标进行考核,2012年转供电率达100%。深入推广10 kV线路合环转电,2012年度合环转电比率超过80%。(3)加强设备备件管理。完善设备供应商管理,健全供应商评价机制,选择优质供应商,选用可靠性高、维护量少、价格合理的设备。优化应急包设置及储备结构,推进备品备件分层定制和及时轮换补充。根据配网物资备品备件定额和储备方案进行备品备件储备,抢修使用的库存定额配网物资市区内2 h、郊区4 h、偏远山区6 h可到达作业现场。(4)推进配农网安全隐患整改。重点解决过载线路、隐患线路的改造整改工作。对各县区局配网预安排和故障停电次数最多的5回线路进行针对性整改,重点加强线路分段能力和故障高发设备的整改和建设。(5)提升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完善设备风险评估机制,综合考虑设备健康值、重要性、价值等因素,确定设备风险、运维策略和运维计划。以集约化、专业化为方向,构建高效电网运行体系,形成调度以电网运行管理为中心,负责调度、监视、操控等工作;输、变、试、配以设备健康管理为中心,负责设备巡视、维护、预试、定检等工作的专业化管控新格局,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投入。因地制宜设置配网运维管控模式。对于负荷密集、城镇化程度高的区域,合理设置区域运维中心,集中管理10 kV电网。(6)加强用户设备管理,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强用户侧存量配电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开展用户设备安全隐患评估,督促用户对发现隐患进行整改。对多次发生故障出门的用户,在产权分界点加装故障隔离装置。加强用户侧用电规范化管理,摸查恶性违章用电、未报审批私增负荷现状,形成用电管理规范化工作方案,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5 强化技术进步

(1)推进配网故障快速复电工作。江门局应用配网故障快速复电模块,提高故障信息流转效率。通过快速复电系统,加强到达现场、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非故障段复电、故障修复等关键过程节点监控。通过强化运行管理和技术支持对供电线路长、故障率高的配网线路加装故障指示器和针对性改造,提高故障定位效率和减少故障次数。另外,做好事故备品管理和应急物资配送,提高物资配送效率,缩短物资到位时间,减少由于物资配送导致的送电延迟。(2)推进带电作业。江门局2012年实现配网带电作业1 673条次,对可靠性指标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续将继续推进配网带电作业,研究开发新的带电作业项目和作业方法,不断扩大配网带电作业应用范围。(3)推进设备状态检测和检修。推广成熟的带电测试和在线监测技术,全面推广10 kV开关柜带电局放测试、10 kV电缆振荡波测试工作,提高对电网和设备运行风险判断的智能化水平,组建设备状态诊断专家队伍,提高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水平。(4)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单一靠传统的配电电网抢修模式必将无法满足供电可靠性提升的需求,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是江门局2013年提升供电可靠性措施的工作重点。2013年江门局将在全区范围内对2条电缆线路、119条架空(混合)线路进行自动化改造。项目实施后,馈线自动化覆盖89回,覆盖率达到7.73%,故障自动定位覆盖110回,覆盖率达到9.55%。

6 结语

江门局按照“精益化管理量化分析,全方位管控落实细节”的思路,围绕基础管理、电网规划、电网建设、运行管理、供电服务、技术进步等6个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工作,全面提升供电企业在规划建设、运行技术、营销服务、管理理念等各方面的水平,以达成提升供电可靠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提高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八要点[J].农村电气化,2011(7)

[2]韦苏函.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8)

提高县级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篇8

1 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让数据准确反应供电可靠性

对于县级供电企业, 其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虽然开展较早, 但没有把可靠性纳入正常的生产管理中, 在现实中对供电可靠性管理认识深度不够, 认为供电可靠性管理仅为统计管理, 将供电可靠性管理与生产管理割裂, 使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数据游离于生产之外, 存在供电可靠性数据与企业生产实际情况、电网情况相差甚远, 甚至相互矛盾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的现状。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生命就在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 对数据的分析才能反映生产实际, 才能对生产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对数据的科学认真分析和利用均是建立在数据准确的基础之上的, 数据失去了真实性就会对生产指导失去意义, 还可能误导生产。因此, 我们必须把提高供电可靠性数据的真实性, 准确反映供电可靠性水平, 作为供电可靠性管理的重点来抓。

近年来, 我省县级供电企业依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制定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一五”城市供电可靠性规划》, 针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数据准确性做了大量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有些方面仍存在偏差。今后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实施供电可靠性有关监管规定, 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 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2 加强目标管理, 完成供电可靠性由统计型向生产型管理的转变

自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开展以来, 县级供电企业大都积累了不少数据资料, 但其与电网生产管理结合的密切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供电可靠性管理中要积极引进和采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保证企业完成任务, 实现经营目标, 有效发挥各级职能作用的重要管理手段, 属于较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目标管理的实施, 有助于将供电可靠性管理从统计型向生产型转变, 更是将供电可靠性管理从被动型向主动型、目标型的转变, 能最大限度减少无序的检修停电。对供电可靠性进行目标管理, 最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目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应按每个供电区域及用户的不同情况来预测并制定合理的目标, 可以用过去若干年的平均值作为基础, 确定下一年度的可靠性目标值。这样就可以把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从事后分析、统计、汇总的被动状态, 提升到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实现了由统计管理型向实时分析、预测、目标控制的主动防御型转变。

3 加强电网规划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一个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 是其电网的网络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我国县级电网一般存在结构薄弱、技术落后、历史欠账多等问题, 虽然近几年县级电网投资规模有所增加,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 负荷已有较大的增长, 相对而言县级电网投资规模有限,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 如何利用有限资金优化县一级电网结构和提高其装备水平, 提高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水平, 有效减少停电次数, 促进配电网络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专业化, 将是县级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些工作的基础都是建立在电网网络基础上的。所以, 县级电网的可靠性管理要从规划入手, 根据本县区域电网的特点制定适宜的规划原则, 要注意把握好电网的设计标准、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 并要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完成滚动规划, 最终使县级电网网架做到:接线简单化、规范化, 层次分明, 调度灵活、动作可靠, 满足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

4 重视电网的运行管理

提高县级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是提高其供电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手段。根据县级电网的特点我们发现, 现阶段在运行管理方面影响县级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县级电网有计划预安排的停电;另一方面就是县级电网系统的故障停电。

要有效减少计划停电时间。首先, 要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完善配套的停电管理机制, 避免重复停电;其次, 加强转供电管理, 供电条件成熟应力争完成不停电转供电;再次, 要优化停电操作流程, 通过精细化管理, 加强停电过程控制, 提高职工技能素质, 减少停电时间。

浅析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篇9

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一直是生产 技术、调度部 门、一线班组不断探讨和反复讨论的问题之一。配网可靠性直接 关系到供电部门的供、售电量的大小及各项经济指标,影响供电部门的经济 效益,也影响工 厂生产的 正常性和 社会生活 的秩序,因为故障和事故造成的用户停电,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 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轻则造成产量下降,质量降低,严重时会威胁到设 备和人身 安全。例如,炼钢厂停 电一旦超 过30min,铁水就凝固,造成炉膛损毁;铁路停电会造成火车行车混乱等严重情况。因此,切实抓好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专业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本单位配网供电可靠性进行探讨。

1建立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管理制度

目前,本局已经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供电可靠性网络机构组织,但是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针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和管理制度,提高供电职工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认识,使大家重视供电可靠性各项工作要求,并自觉将可靠性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使供电可靠 性的分析和管理制度日常化,做到有序、有理。例如在配 网运行日常工作中,要求认真做好电力设备故障记录、故障停电记录、设备巡视记录、设备缺陷记录等等,对这些记录每 月、每季度、每年进行汇总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究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行之 有效的管 理制度。又如 停电管理 工作,要做好综合停电计划,避免重复停电,尤其针对在电力施工建设中各部门(包括外施工队)是否能够自觉做到相互配合,力争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要建立一种督促检查制度,使各施工队在制订停电施工计划时执行一种良好的管理制度。

2创新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南方电网的工作方针其中一条便是“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要想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全面采用新技 术、新设备、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技术创新的时代,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以一个供电所为单位,“一镇一册”推进网架优化,提高可转供率。按照“2-1”、“3-1”、“两供一备”和“三供一备”等典型结线模式的要求,对现有10kV配网线路进行改造。

(2)推进配网自动化,提升电网智能水平。配网自动化以市中心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对政府办公、商业集中区等重点 区域进行自动化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与配电GIS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全面互联,合理布置“三遥”、“两遥”及“一遥”监控点,实现信息的安全共享。可减小故障停电范围、缩 短恢复供电时间、降低巡查故障的难度,实现配网集约化运行管理。

(3)在电力生产建设和电力故障处理过程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带电作业,在基建工程、技改大 修工程、业扩工程中推广应用带电作业,减少不必要的停电。

(4)在输、配电线路中大量采用新监测技术。如在线路安装监测设备、防雷击监控设施监视线路运行状况,帮助线路 运行人员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点,缩短停电时间。

(5)配网线路相对较长,必要时可以把线路分段并配套采用故障自动隔离技术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6)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先进性和整体水平,确保继电保护有选择性地正确动作也是从技术上提高供电可靠性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7)新装配变工程的接火、电力设备的维修、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电力设备的更换等停电的审批,要综合各方面 停电时间。严格做到少停电,停电短,确保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做好配网的整体规划建设,确保电力供应充足

本局配网规划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 展。由于本市 的配电线路大部分所处丘陵地域,配电线路电源呈单向辐射,供电半径过长、设备较陈旧落后等,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 电网改造,电压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应用电气越来越多,前几年改造的电网已 呈过负荷状况。另一方面由于珠三角的产业大转移,大量工厂进入本市,导致供电设施严重不足。城北工业园和水步工业园电源规划不足,导致富华厂、水步钛钢厂暂缓上马。因此 说本局配网规划还落后于电力发展的需要,配电线路间互带能力还比较差,供电能力不足致使电网在扩建、改造和定期检修等项 目的实施只能在计划停电状态下进行。如何做好配网的整 体规划建设是本局当前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本局为了克服上述不足,紧跟珠三角的经济大潮,充分利用现在电力销售不旺季 节,加紧步伐,努力做好配网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220kV沙栏变电站、220kV泡步站、110kV北陡站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站与站之间的联络线路进行核相和潮流分析,以增强各变电站之间的互带能 力,优化电网 结构,保证供电 的能力及 可靠程度。

4注重配网线路及设 备 的 运 行 维 护 和 分 析,强 化 安 全意识

在本局一般的配网事故中,因设备质 量、运行维护 不到位引起的事故大约占到全部事故总数的65%。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本着以“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从原来的“处理事故”解决问题转变为“预防事故”为主的工作方式,尽量减少“抢修”次数。要做到预防为主就要求我们落实加强设备和线路的巡视、轮检制度,实行设备的定期轮 换制。我们虽对变电站的设施进行了年度预防性试验,但对10kV线路上设备如避雷器、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等基本没有建立一种 常态预防性试验制度。

另外,要注重加强事故原因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本局曾发生了竹木碰刮线路的事故16条次,避雷器损坏13次,引线烧断事故10次。我们必须对这些事故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如断线故 障,在分析其原因时发现,过负荷、外力撞击、设备老化、产品质量 等是造成断线的主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便可在预防工作中拟定出明确的针对性措施进行改正、加强,如负荷监视、落实工程验收制度、定期进行设备轮检、把好进货质量关等等。

5加强安全用电宣传,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设施 也大幅度 增多,而用户安全用电的知识、电力法规知识并没有随之而同 步提高,更不用说具备自觉保护电力设施的思想。本局的配网设施,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的2年间,共发生70多起线路及设施被盗案件,先后被盗10kV线路约2.1km、0.4kV线路约1万m、UT型线夹、拉棒、拉线200套,电力钢构塔20座,配变接地引线700多台,共计500多m长,造成烧毁居民电器设备50多宗,导致供电部门赔偿约20万元,同时损失 电量约20万kW·h,严重影响了电网供电可靠性及危害用电安全,甚至给人民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危害。

面对这种情况,供电部门在着力加强保护电力设施的宣传和打击力度,宣传用电知识、电力法规知识的同时,更要教育广大群众参与到保护电力设施的行列中来,对举报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的群众给予一定的奖励。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如紧密联系公安部门,成立专门打击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的巡逻 队,从严从重打击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罪犯的行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

6结语

提高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的探讨 篇10

供电可靠性一般利用供电可靠率进行考核。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时间内, 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记做RS-1。

RS-1= (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 ×100%

由公式可以看出, 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量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在此, 就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出几点看法。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很多, 大体可分为两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1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1加大电网改造力度, 提高供电可靠性

加速电网改造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在电网改造方面下苦工夫。目前, 我局正在进行全县范围内的农网改造, 同时也已制定了详细的城网规划。

1.2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供电可靠性

1.2.1推广状态检修, 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 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

1.2.2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带电作业的研究, 减少设备停电时间。

1.2.3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 延长设备检修周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设备到期必修的惯例。

1.3开展配电网络保护自动化工作, 实现将故障区段隔离、诊断及恢复、网络的过负荷监测、实时调整和变更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的转移等来减少停电频率。

1.3.1加快对旧站 (包括开关站) 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

1.3.2积极开展配电线路自动化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10k V配电网结线主要模式,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且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改造方案并逐步实施。

1.4加强线路绝缘, 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供电主要设备安排停电对供电可靠率的影响中, 架空线路占很大的比例。提高线路的绝缘, 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

1.4.1利用电力电缆供电容量大、占路径小、故障率低的特点, 加大铺设电缆条数, 对新建的线路尽可能使用电缆。

1.4.2对因地理因素而条件不足的线路, 建议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 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5尝试将每年单一性的配电设备检修计划改为根据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 并应根据实际运行存在的缺陷的多少及其严重性, 是否有配电网施工作业同时进行等情况灵活处理, 进行状态检修。

1.6改良接线, 保证线路以灵活方式和适当负荷水平运行, 特别是多用户的线路。

1.7在污染及雷害较严重的地区, 10k V架空线路瓷瓶可考虑采用20k V等级。

1.8低压网改造, 应逐步以低压电缆取代原来的接户线, 解决因用户负荷增加而进线容量不足引起的故障。

1.9完善台区改造:台架升高, 避免发生由用户引起的事故性停电。

1.9.1在台区改造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 (容量、负载率) , 实行规划一步到位, 改造分步实施;并且要加强与城建规划、市政建设协调配合, 做好宣传工作, 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9.2加大低压台区改造的力度。

1.10加强配网维护与巡查工作, 特别是多用户、常发故障的线路, 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提高设备完好水平。

1.11尽量按照环网方式设计, 一步到位。

1.12预防事故、做好事故后的抢修工作。我县作为台风多发地区, 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 做好事故预想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2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2.1分解指标, 找出影响供电可靠率的直接原因。编制可靠性指标的滚动计划, 对可靠性指标进行超前控制。

2.2加强计划和临时停电的管理。尽量缩短停电时间, 加强协调配合及进行其他改革。统筹安排计划停电, 使输、变、配电施工一条龙同时进行;利用事故处理的机会进行预接开关或其他设备的检修工作;一次停电多方维护。

2.3制定具体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及考核方法。完善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 使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日趋完善, 尽量减少停电时间, 提高供电可靠性。

2.4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基础资料的完善, 有助于准确统计出供电可靠率, 从而找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 及时进行改善。

2.5加强配电系统的资料管理工作, 尽快使用微机处理制图, 使资料与改造同步。

2.6加强供电部门与用户之间的配合联系。注意抓好宣传工作, 减少重复停电及破坏性停电。

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篇11

关键词:配网自动 供电可靠性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99-0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已突破原有系统的局限,电力系统及相关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供电需求,不断实现用电安全、供电可靠的发展目标,积极进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配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于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及提高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便于以后相关的研究和考察。

1 影响配网供电的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1 配网结构建设尚不完善,整体规划水平较低

目前,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尚处于不断地的完善和优化过程中,配网供电的结构建设缺乏规范和完善,电网结构整体的规划水平还比较滞后,因此,不利于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除此之外,由于地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配网系统的结构建设也具有明显的局域和用途的差异性。比如在工农用电方面的配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性,使得其在配网结构、供电来源和方式、线路配置、整体线路规划、供电设备方面表现出配网结构薄弱、供电来源单一、线路互带能力低、设备调适先进性差等缺点,使得突发性停电、断电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不利于电路系统和电网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影响区域广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着力提高配网结构与配网整体规划水平。

1.2 配网改造与建设技术含量低,系统自动化水平低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配网系统与结构的建设,加强配网建设方面的技术改造与提升成为建设环节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未能认识到配网改造的重要性,在配网改造与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较小、投入资金有限,使得配网系统自动化的建设与改进过程困难重重,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而且不利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配网的建设。

1.3 配网线路管理与维护不到位,线路的运行和功能水平较低

为了实现供电安全的目标,在进行配网电路的线路设计与配置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所处区域的区域特性,预防一些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对配电线路造成的线路瘫痪、供电不安全等电力事故的发生。比如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空气湿润、树木生长茂盛、年降雨量较大,因此在配电线路设计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数据设计规范,使树木和线路保持在动态的安全距离之内,及时的对线路进行维修和管理,避免一些灾害性天气对主要供电电路系统造成的影响,比如台风、暴雨等。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和增强电路及电网系统的防雷和避雷效果,需建立合理、严格的配网管理体制,有关部门要及时的预测、反馈和收集天气信息,安装先进的防雷设施,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很多地区的配电线路的建设都还未达到这一水平。

1.4 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

影响配网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客观因素主要是配电设备和配网线路的故障问题,主观因素即是人为操作产生的不安全事故。由于目前配网供电系统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在设备的技术先进性、结构完善性、功能多样性等方面的要求还未达到相应的标准,线路的设计与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技术,部分供电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及供电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缺乏重视,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和线路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配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2 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措施

2.1 构建管理小组

构建人员可靠、责任明确的管理小组。要实现配网自动化的不断提高,促使供电的可靠性实现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要成立和构建一个责任明确的管理小组。首先,要确定小组成员。挑选企业、单位的骨干成员进行相关事务的管理,可以是技术骨干、专业带头人、同行专家等。其次,要明确成员职责。要实现各个成员分配合理,充分利用每位成员的专长、特点,实现专业、特长与岗位工作的完美接轨,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比如技术专业专门负责技术这一块儿,同行专家主要负责技术的评定和考核等。

2.2 注重人员培训

重视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水平。电力企业要根据电力事业和电力系统、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及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岗位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得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及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2.3 提升技术综合素质

确保供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技术服务水平。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定期对相关的配网供电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对配网供电线路周围的障碍物及时进行修整和清理,对于故障线路和设备及时进行调换和维修,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减少因线路障碍、线路老化等引起的潜在的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供电线路的导线类型的选择方面,一般应选择绝缘导线,采用架空电缆、地埋电缆等电缆的构建方式,尽量避免因电缆构建不合理而导致的电力故障问题。另外在配电变压器的选择方面也要合理、科学,以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线路维修方面,应合理、严格分配岗位,制定合理的值班计划,确定工作人员的职责到位,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完成线路故障和突发事故的处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在供电作业和电网开关配置方面,应鼓励带电作业,采用高效、安全的开关设备,如真空开关、环网开关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应积极推广现代化的故障指示器,以便于使故障得到及时地处理。采用先进的供电设备,推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应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产品,深入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电力技术和电力发展知识,积极展开员工的岗位培训计划,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素质的不断进步。

2.4 因地制宜突破障碍

综合考虑地域特点,实现专业技术综合利用。由于地域特性的普遍影响,使得配网供电系统的建设存在多重技术障碍。在实际的配网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由于地域的差異性,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使得农村偏远地区的配网供电的线路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供电线路和配网的建设过程中,供电企业和工作人员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比如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树木众多区域采用架空绝缘导线等,最大限度的避免供电风险的产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力企业的发展也不断面临这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实现配网自动化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自身,找到影响自身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先进的电力设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促使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明锐.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探讨[J].科技传播,2011(17).

[2]姚建国,周大平.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8).

浅析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及提高措施 篇12

1 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1 线路故障、故障修复时间

相比起主网, 配网的接线、地理分布更为复杂, 再加上配电线路操作频繁, 在配网运行中往往更容易发生故障, 影响其供电可靠性。引起线路故障的原因有:线路与树木安全距离不够而造成的故障, 雷害对线路造成的损坏, 自然老化引起的故障等。目前配电线路自动化水平较低, 基本仍需人工操作, 对线路运行设备没有监控, 不利于快速查找故障点, 使得恢复供电的时间延长。

1.2 配网的运行管理及维护

配网的日常工作涉及大修技改、线路改造、检修及试验等。如果没有事先做好合理的综合计划, 对工作任务只是按部就班地逐项停电, 很可能就会造成重复停电, 带来长时间的电力中断,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及损失。另外, 配网运行人员的巡视不到位, 消除缺陷不及时, 也会严重影响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1.3 网络结构

配电线路多采用以架空线路为主的混合结构, 一般为放射形供电方式, 很多线路没有满足N-1要求, 环网率还远远不够。一旦发生故障, 便不能有效地将负荷转移到其它线路。再加上配电线路沿线地理条件错综复杂、接线方式多种多样, 不利于运行管理及维护。

1.4 配电线路的设备水平

对于配电网的架空线路, 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裸导线, 尤其在鸟类筑巢的高峰期, 故障更为突出;部分线路导线截面偏小, 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会导致导线发热, 影响供电可靠性;另外, 老式开关、箱变、环网箱、配变等户外设备经过长时间的高温日晒、风吹雨淋, 开始老化, 绝缘性大大降低。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检修或更换, 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从而影响供电可靠性。

2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 优化网络结构, 提高设备武装力量

梳理配网线路, 实行分区分片供电, 避免交叉重叠供电, 优化供电方式, 提高线路环网率, 尽量满足检修状态下N-1安全准则, 对于一级负荷要求两路电源供电。同时线路配电半径要适中, 合理分配线路的负荷。在主干线上加装分段开关, 控制好每段用户数, 缩小检修作业区的停电范围, 提高配网调度的灵活性;在分支线路上加装分支断路器, 缩小故障范围, 减少停电时间。另外,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及时更换陈旧、故障率高的设备, 有利于增强配电网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可在电网改造中逐步使用高压电缆及绝缘导线;棒式绝缘子代替针式绝缘子;真空断路器代替油断路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替换阀式避雷器;采用全密封式变压器等。

2.2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做好配网滚动规划

电网规划应坚持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注重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定位、经济发展水平、负荷性质和负荷密度等条件划分供电区。不同类别的供电区应采用不同的建设标准。

1) 按电力统计的产业分类收集用电历史资料, 分析近两年各产业电量的发展特点及用电结构变化情况, 并对照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政策, 分析相应的原因, 掌握电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做好负荷预测的工作, 以确定其负荷增加情况。

2) 根据当前用电量和负荷增长情况, 结合本年度项目批复情况、变电站布点方案的调整等, 以解决现状中低压配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目的, 确定未来几年的配网投资项目。项目要注重对现状问题的解决以及网架的过渡, 明确项目目的及建设的必要性。

3) 配网规划项目的目的可总结如下:解决中压线路和低压配变的重载、过载;解决中压线路末端电压不合格和台区电压偏低的问题;变电站新出线、新建台区应满足新增负荷需求;改造安全隐患的中低压线路;完善中压网架;更换残旧设备或线路。

2.3 加强配电运行管理和维护

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所有的大修技改、检修及试验等需要线路停电的工作都要事先上报当地调度部门,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好最优化的停电方案, 统一指挥, 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结合起来, 尽量减少重复停电, 提高供电可靠性。

加强对配电线路的巡视。做好详细的巡视记录, 对容易发热的部位编号建档, 重点关注, 定期检查, 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消缺。在特殊天气下, 做好防风防汛特巡工作, 降低强风强雨天气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杜绝事故隐患, 确保配电线路正常运行。

2.4 大力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

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 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 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缩短事故处理时间, 减少停电范围, 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改善为用户服务的水平。

通过实现配网自动化, 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点, 分析判断故障的原因。如果是瞬时性故障, 如雷电引起的绝缘子闪络、大风引起的碰线、树枝或鸟类掉落在导线引起的短路等, 当故障消失后, 可通过线路的自动重合闸装置重新合闸, 确保电力继续供应;而对于永久性故障, 如线路倒杆、断线、绝缘子击穿或损坏等, 可通过接受遥控命令, 准确可靠跳合闸, 及时隔离故障段, 进行电网重构, 快速实现非故障区的恢复供电。从而缩短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 提高供电可靠性。

3 结语

近年来, 随着我国配网改造的不断深入, 配网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跟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需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提高设备水平, 在配网建设规划中, 按负荷类型和用户需求的不同, 合理优化配网结构, 加快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 科学引导电量增长, 提高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剖宫产围术期整体护理下一篇:创新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