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覆盖率

2024-07-22

功能覆盖率(通用10篇)

功能覆盖率 篇1

盐池县全境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50.6 mm, 多集中在7—9月, 且多为暴雨, 而年平均蒸发量达到2 000 mm以上, 加之扬黄灌区平均用水量只有4 500~5 250 m3/hm2, 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与水资源的限制, 客观上成为该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是造成粮食生产起伏波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水土流失, 是制约该县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49.8万hm2, 占总面积的65%, 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2 t/hm2, 平均每年侵蚀表土层总厚度为0.15~1.27 cm。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是造成径流增加, 二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 盐池县2010年起结合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进行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的效应研究[1,2,3,4,5], 以期为节水与培肥的同步实现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具备宁夏中部带典型气候特征的盐池县青山乡青山村。以小麦—青饲玉米为供试作物。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主处理设为5个水平, 分别为:覆盖秸秆0 kg/hm2 (A0) 、3 000 kg/hm2 (A1) 、4 500 kg/hm2 (A2) 、5 000 kg/hm2 (A3) 、6 500 kg/hm2 (A4) 。副处理设4个, 分别为:调整碳氮比 (每1 000 kg秸秆+尿素10 kg) (B1) ;不调整碳氮比 (B2) ;施氮 (施入尿素, 相当于调整秸秆5 000 kg/hm2碳氮比的需量) (B3) ;不施氮 (B4) 。3次重复, 每个小区面积333.4 m2, 随机排列。

1.3 试验实施

从2009—2012年连续进行4年定位试验。于2010年6月下旬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后及时用秸秆粉碎机切碎秸秆, 将≤10 cm的秸秆均匀抛撒在地表, 直接用免耕播种青饲玉米, 如此重复3年。副处理所用尿素在秋深翻时同风化腐烂的麦秸与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一起翻埋入土。

1.4 分析测试方法

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氮、磷含量分别用碱解扩散法和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生物活性由宁夏农科院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用环刀法测定;微生物区系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结合选择法测定;秸秆的腐解速率用尼龙袋法测定;秸秆覆盖的截持降水量用蘸水法测定;田间CO2浓度用红外线CO2分析器测定。本文涉及的主试验和分析测定项目均取样或定位于施氮和调整碳氮比副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据2011—2012年对土壤温度的测定, 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能缩小昼夜温差, 平抑地温, 5~10 cm土层的温度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 由于田间采用了秸秆覆盖, 可以有效阻挡阳光的直射, 一天中各个时间段, 各土层低温均比无秸秆覆盖要低, 秸秆覆盖平均气温较不覆盖的低0.5~3.1℃。

2.2 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通过连续3年不定期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采取秸秆粉碎并覆盖于田间, 在强光辐照下能减少土壤水分蒸腾, 而在雨天可以强化降水渗入至土壤, 在青饲玉米生育期间保证了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秸秆覆盖使0~2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0.43~3.12个百分点, 且秸秆还田量越大, 土壤含水量越大。此外, 还可以节约灌溉用水30~50 m3/hm2。

2.3 对农田水土保持性能的影响

秸秆覆盖层一方面可承接降雨;另一方面能吸持达本身重量2.9倍的水分, 因而减轻地表降雨强度, 避免集中降雨对地面的直接打击冲刷, 减缓地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在雨强为33.6 mm/h的条件下, 秸秆覆盖小区平均径流量0.52 m3, 输沙量为11.2 kg;而未覆盖小区径流量0.82 m3, 输沙量17.2 kg, 因此秸秆覆盖的减沙效益达53.6%;同时由于秸秆覆盖对土壤形成的保护层, 可减少地表扬尘65.7%, 产生保土功能。

2.4 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秸秆粉碎覆盖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中腐殖质与团结构的比重增加, 从而使土壤结构得以改善。据2013年测定, 覆盖区较空白区0~10 cm土壤容重低0.18~0.26 g/cm3, 10~20 cm土壤容重低0.09~0.11 g/cm3, 0~20 cm土壤孔隙度增加5.3个百分点。

2.5 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据2012年的测定, 在试验地连续进行3年秸秆粉碎覆盖农田试验, 土壤耕层内含有机质15.4 g/kg、全氮1.13 g/kg、全磷1.12 g/kg、全钾19.6 g/kg、碱解氮107.6 mg/kg、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89.8 mg/kg。由此可以看出, 钾肥含量增长最快, 是因为秸秆是有机肥料中含钾最多的, 如果能把大量秸秆通过还田的方式回归到土壤耕层中, 可以延缓土壤钾素的大量亏损, 是解决我国钾肥资源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

2.6 对土壤生物活性和CO2浓度的影响

2013年在青饲玉米孕穗期取玉米行间0~20 cm耕层土样测定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秸秆粉碎覆盖农田蚯蚓有0.1~0.2条/m2, 空白区没有蚯蚓。与此同时, 参与土壤碳素和氮素转化的细菌数量和转化酶活性最为明显。秸秆在腐解过程中, 释放出大量的CO2, 能够提高田间CO2浓度。据2012年8月3日测定, 5 000 kg/hm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区青饲玉米高20 cm处CO2浓度为215 mg/kg, 比空白区高18.3%。

2.7 对农作物产量和生产成本的影响

由于秸秆粉碎覆盖还田, 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条件因而苗齐苗壮, 同时出苗草3~5 d, 延长了青饲玉米生育期, 因而产量提高较明显。覆盖秸秆3 000、4 500、5 000、6 500 kg/hm2平均产量分别较无覆盖区提高44 550、51 975、7 260、8 844 kg/hm2, 增幅分别为2.70%、3.15%、4.40%、5.36%, 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果。此外, 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后直接免耕播种, 减少了翻耕、秸秆搬运2道工序, 节约机耕费600~75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具有保持水土、蓄水保墒等覆盖效应, 同时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营养水平、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6];还具有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作用, 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乃至同类地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配施氮肥是机械化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实施的重要措施, 以秸秆1 000 kg+尿素10 kg为宜。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应采取机械化手段以提高工效, 减轻劳动强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存在地温偏低、对免耕播种机具性能要求较高等缺陷, 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2009—2012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青山乡进行了4年的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的整体功能效应研究, 结果表明, 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具有蓄水保墒、保持水土等覆盖效应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营养水平、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同时还具有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作用。

关键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整体功能效应

参考文献

[1]杜守宇.宁夏旱作农业[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4.

[2]农业部农机化推广总站.农机化适用新技术读本[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0.

[3]贾广平.凤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 (2) :65-66.

[4]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中国保护性耕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5]胡高峰, 郑宁卫, 胡占强.高茬粉碎玉米秸秆还田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274, 276.

[6]张军昌, 闫小丽, 薛少平, 等.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 2012 (12) :57-61.

挖掘电视媒体覆盖率的潜在价值 篇2

2007年11月16日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据悉,2007 年7 月,美兰德开展了继1999 年以来的第9 次全国卫星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11月调查结束,并随后在京召开了调研成果发布会。此次调查表明,我国数字电视异军突起,农村市场价值与电视传播价值全面凸显。

主持此次调查的专家组表示,在历年调查的基础上,本年度调查有了更大的改进和突破。一是调查对象更加全面。二是增加了观众的生活消费状况等调查内容。三是调查点及样本量不断增加。四是对城市有线电视公共网网络状况进行了普查,以便卫视对网络进行价值评估,从而提高入网的有效性和价值。

对卫视至关重要的覆盖率

众所周知,覆盖率作为衡量电视频道传播价值的“通用货币”,在推动和促进电视频道收视以及广告营销方面的关键作用已经被市场所证明,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传媒人士运用到日常的媒介分析计划工作中。

在我国卫星电视落地调查越来越深入准确的环境下,作为落地的主体——各个省级卫视频道,也理所当然地对此相当重视。

广西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凌红认为,电视台一般都用收视率来评估一个媒体的影响力,实际上,在收视率的背后,覆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凌红指出,广告主与广告公司主要关注两个指标:一是卫视频道在城市的覆盖水平;二是该频道所覆盖的人群是不是与其广告投放目标人群相一致。举例来说,一个“宝马”的广告主,它所关注的电视媒体必须覆盖到有消费力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而一个普通的牙膏,它的广告主所关注的是电视媒体是不是广泛覆盖了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对于现在的省级卫视来说,随着大量的广告主开始关注大众传播,关注一个频道是否覆盖到二三线城市,电视频道的覆盖工作也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凌红也提出了一个媒体覆盖的现实问题,那就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体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要花很大的成本来做频道覆盖。好一点的城市,一年要花几百万的覆盖费用,而一般的中等城市也要几十万,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

关于这个问题,作为卫视覆盖专业执行机构,成都东银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王俭,在总结2007年的卫视覆盖情况中指出,2007 年,我国卫星电视覆盖在中心城市、重点地市落地经费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降的趋势,落地经费支付逐步趋于理性。同时,“覆盖长尾理论”得到共识,卫视频道已经开始关注覆盖结构的比例关系,其中,县级覆盖由于专业执行机构的强力参与,扼制了新一轮涨价。

同时,王俭对2008 年进行了展望,指出在明年,中心城市落地经费使用将趋于理性,优化落地城市结构、合理配置落地经费已成为许多卫视的共同选择。同时,地、市、县覆盖引入代理机制,将有效控制落地经费,提高落地效率。

最后,作为对卫视覆盖服务的专业执行公司,王俭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东银推出的“3+3”战略。即抓好基础覆盖(县级、企业台)、代理覆盖(地市、集合竞价)、特色覆盖(军队、宾馆)这三个实施业务。同时,培育外包级CRM系统、收视率提升系統、媒体日常评估系统这三个服务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东银除了为电视媒体的广告主客户提供日常服务外,还在提升收视率这一服务上,推出了手机群发节目推广系统,地面频道滚动字幕预告系统,这对有效提升电视媒体收视率是一个全新选择。

覆盖率:广告主媒体选择的第一要素

葵花药业广告媒介总监李玉荣表示, 医药企业自2005 年开始,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就呈递减态势,卫视和省级频道的广告投放量逐年增加。知名医药企业采用点面结合传播策略的比重在增加,企业更加注重实效性广告。

在关于媒体覆盖对葵花媒体价值判断的影响上,李玉荣认为,葵花药业的媒体策略是点面结合型:卫视交叉覆盖,重点市场以优势省级频道与地市台补充。因此,媒体的覆盖率就成为在进行媒体选择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对于覆盖率,葵花首先考虑覆盖全面性,即指媒体覆盖网络必须具备全国传播价值,单频道覆盖人口必须在3 亿以上才具备全国传播的基础。其次,还要考虑针对性,主要指媒体覆盖必须与产品受众群体及重点目标市场高度吻合。如针对高端产品,葵花药业更加关注高端市场,采用的是高端上扬型媒体传播策略,要求媒体强势覆盖具有高端消费特性的中心城市;而对于中低端产品,葵花药业着重关注中低端市场,会选择中低端下沉型媒体传播策略,要求媒体在二三线城市及县城乡镇要强势覆盖。

李玉荣最后指出,事实上,影响广告主媒体选择的因素不仅仅一项,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如该媒体的收视率、媒体公信力、媒体稳定发展力、媒体受众与产品目标受众的吻合力、媒介的性价比等等。诸多因素对广告主来讲都会对策略有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覆盖却始终是第一要素。一句话:覆盖率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的覆盖率却是万万不能的。

数据市场的隐忧:如何挖掘收视率背后的能量

对于葵花药业提出的不能完全看覆盖率一事,旅游卫视总编辑靳智伟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其认为,对于广告主来说,其所面对的市场是要购买、要消费的人群。而电视媒体就是要圈选受众,卖给广告主,这叫做转移支付,所以本质上来看,电视是在卖市场的能量。

这个能量是指一定人群的个人资料,包括受教育程度、地域特征、性格偏好度,个人财富(如纯收入、可支配收入、月消费水平等)等。能量又受到特定个体价值判断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个人资料形成市场的偏好度,偏好度是受人的价值判断来支配的,这样才形成真正的市场。

而广告主经常看到的市场分析是:职业构成,年龄构成,教育程度,性别等。这样的分析实际上不能代表市场的能量,因为同为职业构成中的白领阶层,彼此之间的消费观念极有可能千差万别,完全不同。这种偏差度是由个人资料在价值判断的驱使之下进行的市场行为。

所以,虽然广告主有收视率、覆盖率等诸多媒体评估指标,但同时也存在收视率数字的误区。同样的广告费投入,同样的收视点,在不同城市可能效果会截然不同。

因此,就媒体覆盖来说来说,覆盖率高,收视率高,永远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不能单纯来看数字,对哪些区域、哪些人群进行了有效覆盖,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国基教授也指出,覆盖是电视频道收视与广告创收的基础,如果覆盖率调查不解决,抽样范围不能扩大,收视率调查与广告投放过程中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功能覆盖率 篇3

城市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为人类社会提供的产出构成生态服务功能, 主要包括: (1) 净化环境:净化空气、水体土壤、吸收CO2、释放O2、杀死细菌、阻滞尘土、降低噪声等; (2) 调节小气候: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改变风速风向; (3) 涵养水源:雨水渗透、保持水土等; (4) 土壤活化和养分循环; (5) 维持生物多样性; (6) 防护和减灾功能:抵御大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城市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的数量组成结构、镶嵌格局、分布特征、与周边人工景观的联系以及管理水平等。它涉及多因素、多层次、多尺度[1]。对区域尺度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进行评价, 需要较详尽的过程数据, 而由此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模型评价的准确性。因此, 有许多研究结合其他理论方法来进行公共绿地服务功能等[2—4]

本研究尝试将多因子层次覆盖评价模式应用于公共绿地服务功能的评价中, 以北京市规划市区内公共绿地作为研究案例, 评价其服务功能等级, 为多因子层次覆盖模型在区域尺度乃至更多尺度上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研究结果也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以北京市规划市区内的公共绿地作为研究对象, 规划市区东起定福庄, 西到石景山, 北起回龙观与北苑北, 南到南苑, 面积约1 097km 2, 涵盖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全部, 及石景山、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大部分区域。公共绿地以《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资料汇编 (2005) 》数据为准, 共计486块公共绿地。

2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主要选取的数据包括2007年TM影像, 2005年绿化普查数据。栅格运算涉及的条件运算, 在Arc/Info8.3的Workstation中GRID模块中完成, 统一设定个栅格大小为100m×100m。

选择影响城市公共绿地服务功能的的各项因子为:热岛, 容纳避难人口数量, 绿地率, 每年吸收二氧化碳数量, 每年释放氧气数量。

2.1单因子数据处理方法

热岛:利用2007年TM影像6波段的DN值对城市不同地区热岛状况分别进行提取, 一级热辐射区即强热岛 (与郊区 (北京市六环以外地区) 地表DN值相差27~44) , 二级热辐射区为次强热岛 (与郊区相差23~26) , 三级热辐射区为中间区 (与郊区相差18~22) , 四级热辐射区为比较凉爽的区域 (与郊区相差1~17) , 五级热辐射区为最凉爽的区域将一级与二级合称为热岛区。本研究取热岛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为热岛因子。

容纳避难人口数量:指按照每平方米草地可容纳0.5人计算, 每块公共绿地可以容纳避难人口的数量。

绿地率:指园林绿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每年吸收二氧化碳数量 (吨/年) :指公共绿地内所有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

每年释放氧气数量 (吨/年) :指公共绿地内所有植物每年释放氧气的数量。

2.2多因子层次覆盖模型评价方法

各因子并非单独影响公共绿地的服务功能, 而是通过或加强或减弱的相互影响, 综合作用体现服务功能。根据北京市公共绿地特征, 并结合单因子作用结果, 选用因子权重大小依次为热岛、容纳人口数、绿地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多因子层次覆盖分析模型见图1[5]。并根据各因子的权重大小依次确定两因子复合后引起的服务功能等级。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热岛与容纳人口数量因子的复合原则, 将两因子影响下生成的公共绿地服务功能分级图进行叠加, 结果见图2。由于热岛和容纳人口数量因子影响, 服务功能等级为2级面积占58.5%, 3级面积占39.3%, 4级与5级之和仅为2%, 服务等级为1级的没有。根据热岛、容纳人口数量复合因子与绿地率因子的复合原则, 将三个因子影响下生成的服务功能分级图进行叠加 (图3) , 结果表明服务功能差与中等的面积分别占33.3%与52.5%, 服务功能好的面积占12.0%, 很好的面积占2.1%, 总体来讲叠加绿地率因子后, 公园服务功能等级明显提升, 服务功能差的公共绿地面积明显减少。根据热岛、容纳人口数量、绿地率复合因子与吸收二氧化碳因子的复合原则, 将四个因子影响下生成的服务功能分级图进行叠加 (图4) , 考虑绿地植物产生的生态效益, 北京市公共绿地服务功能水平都有所增加, 服务功能为2级的面积仅占有18.9%, 服务功能为4级的面积增加到23.8%, 服务功能中等的公共绿地面积变化不大, 占总面积的55.2%。

图5是热岛、容纳人口数量、绿地率、吸收二氧化碳以及释放氧气因子根据复合原则生成的公共绿地服务功能等级的分布图。共分为4级, 在北京规划市区内的公共绿地没有服务功能很差的。各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是:服务功能差的公共绿地面积占到23.6%, 服务功能中级的占45.1%, 服务功能好的占29.1%, 服务功能很好的占2.1%。

4 讨论

虽然基于对北京市公共绿地特征客观的选择了评价其服务功能的参数, 并从多因子层次覆盖评价角度, 对复合因子及多因子综合作用下研究区公共绿地服务功能状况进行评价, 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具有一定准确性且方便, 但在确定各因子对服务功能的贡献大小及两两因子在层次覆盖模型中的复合原则中具有一定缺陷, 需要在应用中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李锋, 王如松.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规划与预浏研究——以扬州市为例阴.生态学报, 2003;23 (9) :1929—1936

[2]胡良军, 李锐, 杨勤科, 等.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0;8 (1) :1—8

[3]Fistikoglu O, Harmancioglu N B.Integration of GIS with USLE in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2;16:447—467

[4]Bryan B A.Physical environmental modeling, visualization and query for supporting landscape planning decisions.Landscape Urban Plan, 2003;65 (4) :237—259

功能覆盖率 篇4

我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于2007年年底如期完成,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的覆盖率达到98%。

截至2002年年底,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77%,还有410个县尚未实现“两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年。为此,我国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到2007年年底,410个攻坚县中,368个县实现“两基”目标,其余42个县达到“普六”标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主要采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实施攻坚任务。

我国2006年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任教。2006年和2007年共招聘特岗教师3.3万名,覆盖13个省份、395个县、4074所农村中小学。(北京 吴晶)

农业部决定将2008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

农业部前不久决定将2008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广泛深入地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率先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受农业部表彰的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建设400个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大力开展“6789”活动,即集中连片创建667平方米(1亩)产600公斤的小麦、700公斤的单季稻、800公斤的玉米、900公斤的双季稻666.67化顷(万亩)示范片。

通过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依靠科技挖掘增产潜力,把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把小面积实验产量变成大面积推广产量,实现粮食大面积区域平衡增产。(北京 梁宝忠)

玉米新品种通过审定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邮编:110161,电话:024-88431678)选育的极早熟玉米新品种“沈甜6号”,前不久通过了辽宁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春播生育期79天左右。株型平展,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35~40克。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青枯病,感丝黑穗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770.1公斤。(辽宁 付永军)

安徽选育成功“浙平4号”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邮编:230031,电话:0551-2239504)选育的油菜新品种“浙平4号”,前不久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生育期220天左右,分枝多,角果着生密集,角果长,顶端自动封顶、角果四射呈“菊花状”。千粒重3.9克。苗期耐寒性强,后期抗倒伏尤其突出,菌核病的发病较轻。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200公斤。(安徽 杨经芝)

水稻新品种在福建问世

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邮编:354200,电话:0599-5628968)选育的水稻新品种“泸优125”,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全生育期145.1天,结实率78.68%,千粒重28.2克。感稻瘟病。糙米率81.7%,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2.2%,粒长6.9毫米,垩白率13.0%,垩白度3.4%,透明度1级,碱消值3.4级,胶稠度9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4%,蛋白质含量6.0%。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638.09公斤。(福建 程学先)

大豆新品种通过审定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邮编:274000,电话:0530-5646314)选育的大豆新品种“菏豆16号”,前不久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生育期106天,亚有限结荚习性。单株粒数87.6粒,百粒重16.7克。籽粒圆形,黄色种皮,脐褐色。粗蛋白含量35.7%,粗脂肪含量21.2%。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83.4公斤。(山东 黄莉海)

湖北选育成功茄子新品种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邮编:430065,电话:13807191931)选育的茄子新品种“鄂茄子2号”,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认定。

该品种极早熟,早中熟,分枝性强,生长势较强。果皮光滑油亮,转色快,果肉白绿色,茄眼处有红色斑纹。果长35~40厘米,横径3.5厘米,单果重180~220克。肉质柔嫩,皮薄子少耐老,耐储运。耐热性强。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量为4000公斤。(湖北 谈太明)

小麦新品种在河北问世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邮编:056001,电话:0310-8762034)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邯麦11号”,前不久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生育期240天左右,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中等。容重801.2克/升,千粒重40.6克。粗蛋白含量14.82%,湿面筋含量33.2%,吸水率56.1%,形成时间2.6分,稳定时间2.5分。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555.55公斤。(河北 刘立群)

河南选育成功花生新品种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邮编:450052,电话:0371-67378663)选育的花生新品种“郑农花7号”,前不久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生育期125天左右,百果重224.1克,百仁重90.1克,出仁率68.6%。感网斑病、叶斑病、根腐病,抗病毒病,高抗锈病。籽仁蛋白质含量22.23%,粗脂肪含量56.34%,亚油酸含量38.0%,油酸含量39.4%。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荚果316.03公斤、籽仁216.35公斤。(河南 邹清华)

“中农棉51”通过审定

杨凌中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邮编:712100,电话:029-81916893)选育的棉花新品种“中农棉51”,前不久通过了陕西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生育期128天,铃重6.3~6.8克,衣分42%。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早熟性好,不早衰,稳产性较好。整齐度85.8%,马克隆值5.1,比强度28.2厘牛/特克斯,纺纱均匀指数139。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皮棉122.7公斤。(陕西 何长明)

辣椒新品种在江苏问世

徐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邮编:221004,电话:0516-83762392)选育的早熟长灯笼型辣椒新品种“徐研1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基于覆盖率的集成电路验证 篇5

关键词:芯片验证,代码覆盖率,功能覆盖率,随机激励,定向激励

0 引 言

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提高,各种验证方法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和推广。目前,传统VLSI验证方法采用高级语言搭建验证平台(Testbench),采用直接观察结果或自动比较器检测结果。验证工作的结束标志是“用例执行完成,结果检测正确”。但是,面对千万门级、功能复杂的设计,在验证的过程中常有这样的问题:是否遗漏有什么缺陷没有测试或没有测试出来;是否对已经充分验证的部分还进行冗余的验证;验证到底进行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对哪些部分进行重点验证;多少功能规格确信可以使用;在传统的验证环境中,面对这些疑问,验证工程师很难给出满意的回答。为了解决此问题,在传统验证平台的基础上采用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驱动、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结合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验证方法,以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转发芯片项目。

1 传统的验证方法

1.1 推行验证与设计分离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面对千万门级的芯片设计,提高芯片开发效率迫在眉睫,从设计和验证两方面把握芯片的功能规格——推行验证与设计分离,已成为ASIC开发的必然选择。如图1所示,设计工程师从芯片规格出发,制定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编写RTL级代码;验证工程师根据芯片规格提取验证特性,再根据验证特性提取测试点,然后通过测试点编写测试用例,进行仿真验证。由验证工程师发现问题,设计工程师解决问题。

设计与验证分离是验证方法学的较大进步,从设计和验证两方面保证芯片功能的“零”缺陷,使验证方法得到迅速发展。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结合的验证方法就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1.2 传统的验证架构和方法

传统的Testbench架构如图2所示,测试用例控制激励产生器(Generator),产生测试点所描述的激励,通过总线功能模块(Bus Function Model)将激励按照接口要求的时序、协议发送到被测设计(Design Under Test),同时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也收到同样的数据,之后通过监视器(Monitor)接收数据,并通过检测器与参考模型的输出相比较。检测器(Checker)报告测试执行结果,通常报告正确与否及其相关信息。

传统的验证方法首先根据芯片规格提取测试点,然后根据测试点编写测试用例,最后通过EDA仿真工具执行测试用例,当所有测试用例的自动检测结果正确,即表示芯片的功能已经正确实现。

此验证模式相对已经很完善,对于一维、二维及三维的验证空间,验证工程师比较容易通过定向激励将这些验证空间覆盖。但是规模大,复杂度高的芯片项目验证人员总是会有疏漏,测试点交织的多维验证空间很难考虑,而且通过定向激励花费的验证时间非常多。验证人员编写的测试用例,不能保证每个测试点可能的交织情况都能够被测试用例覆盖到,通过监视器和自动比较器不能保证DUT执行测试点期望的激励。因此,失败的风险非常高。降低风险、增加验证的可靠性已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的首要任务。

2 基于覆盖率的验证方法

2.1 覆盖率介绍

如同高级语言做验证的演进过程,鉴于目前验证的缺点和难点,覆盖率随着芯片规模的增大和验证难度的提高脱颖而出。覆盖率主要包括代码覆盖率、功能覆盖率和断言覆盖率。提出这些覆盖率的目的是快速高效地寻找所设计芯片中存在的缺陷,力争实现“零”漏测,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正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带有覆盖率模型的验证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在验证平台中增加了功能覆盖率模型、收集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的命令。代码覆盖率基于RTL代码,对RTL代码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报告,反映设计工程师编写代码的执行效率,代码覆盖率可以通过EDA工具自动收集,即反映执行比例,又能明确没有执行的行、条件或状态机。功能覆盖率用于收集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点的情况,主要包括激励执行、响应结果等是否到达覆盖率组中的功能点或交织功能点,反映执行功能点的比例和具体没有执行的功能点。

在验证过程中打开功能覆盖率和代码覆盖率报告查看覆盖率的执行情况,有没有执行,验证工程师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覆盖率驱动的验证结合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衡量验证工作的完成情况,指导验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随着覆盖率驱动逐步往下执行,验证工程师很明确没有执行及冗余和需要重点测试的功能点等。

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驱动、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的验证融合了覆盖率验证的优点,并且归纳了编写测试用例的方法。

2.2 基于覆盖率的芯片验证步骤

覆盖率驱动的验证步骤主要包括芯片规格确定、验证特性提取、测试点分解、覆盖率模型编写、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分析。图4所示为基于覆盖率的芯片验证步骤。覆盖率模型的编写随着测试点完成,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测试用例的执行逐步完成。一个芯片规格对应一至多个验证特性,一个验证特性对应一至多个测试点,一个测试点对应一至多个测试用例,一个测试用例也可以覆盖一至多个测试点。

覆盖率驱动的验证项目开发中,首先由整个项目组确定芯片规格,然后验证工程师根据产品需求规格提取验证特性(Verification Feature)。验证特性是将需求规格翻译成验证工程师熟知的验证功能点,需求规格一般可分解为多个验证特性,验证特性是从验证的角度描述需求,说明了某个需求规格对应需要验证的多个特性(方面),它不仅包括需求规格中定义的芯片功能、性能,同时还包括综合功能、容限容错、可靠性、缺省功能特性和协议符合性等。

之后验证工程师根据验证特性提取验证测试点,测试点将指导测试用例的开发和覆盖率组的编写贯穿验证的整个过程,采用等价类的思想作分解。分解测试点是很重要的环节,需要整个项目组的专家、验证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等共同评审。确定测试点之后,开始编写覆盖率组,这时要考虑各个测试点、测试点的交织情况,覆盖所有需要验证的功能点及其可能交织的多维空间。之后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用于覆盖测试点,覆盖率组用于量化功能点的测试情况。按照此顺序一般要执行两轮或三轮才能到达覆盖率的要求。

覆盖率驱动的验证能够衡量验证测试点的覆盖情况,所以在验证过程中,特别是第一轮验证,趋向于采用受约束的随机激励,即激励的变量在适当范围随机,相比传统的验证采用定向激励,受约束的随机激励自动产生可能交织功能点的激励,测试用例的个数较少,验证周期短,验证效率高。在随机激励执行之后,分析覆盖率报告,再根据覆盖率报告编写有针对性的定向激励,覆盖没有被覆盖的点,这样覆盖率将很快达到要求。在验证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随机和定向激励结合,更快地覆盖所有功能点、代码的每一行和每一个条件。

图5所示为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转发芯片项目中以太报文过滤的分解示意图,测试点包括包长检查、CRC检查和Vlan/Tag检查、DMAC检查和Type域检查。

2.3 代码覆盖率

代码覆盖率指RTL代码的执行情况,包括语句覆盖率、条件覆盖率、状态机覆盖率等。语句覆盖率指RTL代码语句执行比例;条件覆盖率指RTL代码if…else…或case判断语句条件的执行比例;状态机覆盖率指RTL代码有限状态机的执行、翻转等情况的执行比例。代码覆盖率非常直观地反映实现芯片功能的RTL代码是否都已执行,帮助设计工程师分析代码。很多EDA工具支持代码覆盖率自动收集,每一轮执行测试用例后分析覆盖率报告,分析没有覆盖到的点的原因,并编写针对性的向量覆盖这些没有覆盖的点。其中,代码覆盖率也能指出哪些代码是冗余的。

图6(a)所示为图5所示项目中报文合法性判断forward产生的代码。在执行完第一轮仿真验证后代码覆盖率的执行情况如图6(b)所示。

在随机激励测试之后的分析发现,当报文为非Vlan,且配置为Tag的语句和条件没有被执行时,验证工程师需要采用非Vlan且配置为Tag的定向激励去覆盖该语句,使这段代码覆盖率达到100%。100%的代码覆盖率表明,所编写的RTL代码都能够被可能的输入数据激励所执行,是不可缺少的。整个项目验证过程中代码覆盖率也帮助发现了一些没有被覆盖且经分析表明为冗余的代码,这需要将其删除,以保持代码清晰易读,便于后续维护。代码覆盖率分析还可以驱动设计工程师反思编写代码执行的芯片规格是否完备,在整个项目的代码覆盖率分析中设计工程师也发现了一些功能点遗漏或错误,在第二轮测试用例之前发现了问题,可加速代码的问题收敛。

2.4 功能覆盖率

代码覆盖率只能保证所编写代码的执行程度,不能保证所执行代码的功能正确。针对超长包过滤、超长和超短报文过滤、CRC错误过滤、Vlan与Tag不匹配过滤、DMAC错误过滤、Type错误过滤等测试点,需要通过功能覆盖率保证代码所实现的功能规格都已执行,只有被执行了的功能规格才是有保证可用的规格。

covergroup packetcoverage;

length:coverpoint packet.length{

bins supershort={1,62};

bins crishort={62,65};

bins common={66,2045};

bins crilong={2046,2048};

bins superlong={2048,3000};

}

crc:coverpoint packet.crc{

bins wrong={packet.errcrc};

bins right={packet.okcrc};

}

vlantag:coverpoint packet.vlantag{

bins vlantag0={~packet.vlan && ~packet.tag};

bins vlantag0={~packet.vlan && packet.tag};

bins vlantag0={ packet.vlan && ~packet.tag};

bins vlantag0={ packet.vlan && packet.tag};

}

dmac:coverpoint packet.dmac{

bins right0={packet.dmac=hostmac};

bins right1={packet.dmac[40]==1};

bins wrong={packet.dmac!=hostmac && packet.dmac[40]==1};

}

packetcheck:cross length,crc,vlantag,dmac;

endgroup

以上规格基于Synopsys 的VMM验证平台的功能覆盖率组,coverpoint包括length,crc,vlantag和dmac,每个测试点通过等价类划分为多个小的测试范围;然后通过cross交叉length,crc,vlantag和dmac实现了二维、三维、多维空间测试点的交织,这样能保证每种处理都正确。

验证工程师在完成覆盖率组模型之后,根据覆盖率报告分析没有覆盖的功能点或交织功能点;然后增加定向测试用例,覆盖没有测试的功能点或交织功能点。

功能覆盖率报告正确地反映了验证的进度,没有覆盖的功能点或交织的多维功能点。这些没有覆盖的功能点都潜藏着缺陷,也是下一轮测试的重点工作。上轮测试发现有问题的功能点、比较隐蔽的功能点等都是下一轮验证的重点。一般情况下验证人员很难察觉多维功能点交织的情况,对于复杂度比较高的芯片项目,功能覆盖率非常有益。

2.5 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

随机激励是测试用例没有预期、没有约束的激励。如果芯片的应用场景符合激励变量所有的空间,则在随机激励时不加约束。如果激励变量的某些情况不会发生,则需要受约束的随机激励将变量限制在可能的范围内,这样更符合芯片应用场景。随机激励包含没有约束的随机激励和受约束的随机激励。定向激励指制定约束的激励,比如长度、报文类型等固定的激励。

随机激励的测试用例不能完全预期,而定向激励在编写好测试用例后即明确测试覆盖点。第一轮测试时趋向于采用受约束的随机激励,如:包长在一定范围,vlan和tag随机,dmac为匹配、不匹配或广播等,这样测试用例数少,且覆盖比较广。由于有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能够检测测试用例达到的覆盖情况,所以在利用随机激励优点的同时,规避了其针对性不强的缺点。根据没有覆盖的点,第二轮及以后的测试需要有针对性的测试用例,一般采用定向激励。第二轮的定向激励覆盖第一轮没有覆盖的测试点或代码覆盖。之后,如果还有遗漏的测试点或代码覆盖,则需要继续增加定向的测试用例将其覆盖。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与代码覆盖率、功能覆盖率是密不可分,优势互补的。

2.6 MPLS转发芯片项目的应用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报文转发芯片项目采用图3所示的验证平台,采用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结合的验证方法。多协议标签交换是新兴的网络转发方式,其包含以太层交换、网络层交换的功能,因此该芯片的功能点较复杂,交织情况多。经历了芯片规格确定、验证特性提取、测试点分解、覆盖率模型编写、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分析等阶段。验证工作期间从功能点出发,采用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结合的验证方法。通过三轮的集成测试(IT)和两轮的系统测试(ST),使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都达到了100%。

项目结束时,项目的质量评估报告可将项目的问题单整理分析出来,如图7所示,通过与传统的项目相比较,问题的收敛速度加快,验证时间缩短了三个月,而且验证过的功能规格点都是可信、可用的规格点。在流片之前,芯片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 结 语

复杂性、高性能、高集成度已成为千万门以上芯片验证的主要影响因素。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随机和定向激励结合的验证方法适应今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验证的需求,芯片代码问题的收敛时间减少,适应于日益激励的市场。在今后的各个项目中将不同形式地得到应用。由于功能覆盖刚提出不久,国内外很多IC设计公司或机构没有充足的功能覆盖模型库。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功能覆盖模型几乎从零开始,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且需要有经验的验证工程师,这给项目前期的进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完备性不强的功能覆盖模型需要反复评审和修改,使其逐步完备、精练。大多数EDA公司提供的仿真验证工具都基于Verilog代码的验证和覆盖率收集,对于采用更高级的语言,如:SystemC,Matlab等编写的代码没有合适的覆盖率验证手段。只有到Verilog代码级别才能开始覆盖率驱动的验证,不能在早期发现问题,对于问题的收敛效果不是很明显。

任何新方法学的应用在前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通过覆盖率模型的逐步积累可以形成完备可靠的验证IP,如同设计IP核一样,在后续的验证项目中可以广泛地继承和应用,以节省验证花费的时间,提高验证的效率。EDA公司也在逐步推出通用的验证IP,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转发芯片项目中采用了一块通用的PCIE验证IP,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验证IP的推广对覆盖率驱动的验证有很大推动作用。随着公司验证团队的逐步成长,编写新功能规格点的覆盖率模型的水平和质量逐渐提高,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随机激励和定向激励结合的验证方法的优势将逐步体现和提升。验证瓶颈将逐步得到解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将不断丰富和沟通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贾建革,段新安,李咏雪.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和验证的发展趋势[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6):94-96.

[2]Janick Bergeron.Writing Testbenches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HDL Models[M].New York,Kluwer AcademicPublishers,2002.

[3]Accellera Organization.SystemVerilog 3.1a LanguageReference Manual Accellera′s Extensions to Verilog[M].California,Accellera Organization Inc,2004.

[4]Janick Bergeron,Eduard Cermy.SystemVerilog验证方法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5]Chris Spear.System verilog For Verification a Guide toLearning the Testbench Language Features[M].California,Synopsys Inc,2006.

[6]James F Kurose,Keith W Ross.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迟志刚,高德远,樊晓桠,等.一种基于基于功能覆盖率的验证环境的构建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5):88-90.

[8]左航,金玉丰.一种基于Vera的集成电路验证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1):94-97.

[9]罗琨,赵磊.数字专用集成芯片前端验证与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17):37-39,58.

嵌入式代码覆盖率统计方法 篇6

在进行代码测试时, 常常使用代码覆盖率作为考核测试任务完整性的指标, 并且代码覆盖率也被拿来作为衡量代码质量的度量, 甚至客户常常要求交付的软件达到一定的代码覆盖率才能进行发布, 因此代码覆盖率统计尤为重要。

C语言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与普通软件的开发很大的不同点就是需要采用交叉开发的方式, 即开发工具运行在软硬件配置丰富的编译机上, 而嵌入式应用程序则运行在软硬件资源相对缺乏的目标机上。面对C语言的覆盖率工具相对Java等语言较少, 而对嵌入式软件交叉编译后的工具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嵌入式软件的代码覆盖率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1 解决方法

1.1 覆盖率工具

嵌入式开发一般使用GNU/GCC作为主要的编译器, GCOV是一个GNU/GCC的配套测试覆盖率的工具, 是一款免费的代码覆盖率测试工具, 而且可以结合LCOV生成美观的html的测试报表。当对目标代码进行测试后, GCOV编译插桩后的程序会监视目标代码的执行情况, 记录执行的代码行和未执行的代码行, 并可以记录某代码行的执行次数, 为分析代码的执行效率提供依据。

LCOV是GCOV的一个扩展工具, 该扩展工具由一套Perl脚本组成, 使基于GCOV的文本式输出实现了一下的增强的功能:

1) 基于html的输出, 使用条形图和不同的颜色来表。

2) 支持大型项目, 信息汇总页面提供三个层次的代码覆盖细节信息, 目录试图、文件试图和源代码试图, 允许快速浏览代码覆盖率数据。

1.2 原理简介

1) 概念解释

下面对覆盖率技术的常见概念进行简单介绍。主要是基本块、基本块图、行覆盖率、分支覆盖率等。

可以把基本块看成一行整体的代码, 基本块内的代码是线性的, 要不全部运行, 要不都不运行。

基本块的最后一条语句一般都要跳转, 否则后面一条语句也会被计算为基本块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如果跳转语句是有条件的, 就产生了一个分支 (arc) , 该基本块就有两个基本块作为目的地。如果把每个基本块当作一个节点, 那么一个函数中的所有基本块就构成了一个有向图, 称之为基本块图。只要知道图中部分BB或arc的执行次数就可以推算出所有的BB和所有的arc的执行次数。

打桩, 意思是在有效的基本块之间增加计数器, 计算该基本块被运行的次数;打桩的位置都是在基本块图的有效边上。

行覆盖率:源代码有效行数与被执行的代码行的比率。

分支覆盖率:有判定语句的地方都会出现2个分支, 整个程序经过的分支与所有分支的比率是分支覆盖率。注意, 与条件覆盖率有细微差别, 条件覆盖率在判定语句的组合上有更细的划分。

2) 编译选项

gcc需要静态注入目标程序编译选项, 在编译链接的时候加入2个选项 (-ftest-coverage-fprofile-arcs) , 编译结束之后会生成gcno文件, 而经过静态注入的目标程序在“正常结束”后, 会在运行目录下产生gcda数据文件, 通过gcov工具就可产生覆盖率数据结果。

-ftest-coverage

让编译器生成与源代码同名的gcno文件 (note file) , 这种文件含有重建基本块依赖图和将源代码关联至基本块及源代码行号的必要信息。

-fprofile-arcs

让编译器静态注入对每个源代码行关联的计数器进行操作的代码, 并在链接阶段链入经态度libgcov.a, 其中包含在程序正常结束时生成gcda文件的逻辑和记录弧跳变的次数及其他的概要信息。

在最终可执行程序进入用户代码入口函数之前调用gcov_init () 内部函数初始化统计数据区, 并将gcov_exit () 内部函数注册为代码出口。

当程序调用代码出口正常结束时, gcov_exit () 内部函数得到调用, 其继续调用__gcov_flush () 内部函数输出统计数据并生成gcda文件, 若程序是一个状态机程序不会自动调用代码出口时, 需要增加定时器等方式调用__gcov_flush () 内部函数强制输出gcda文件。

2 实践应用

利用GCOV和LCOV工具可以进行嵌入式代码覆盖率的统计, 需要在Makefile或者Scons文件中做下面的编译链接设置, 增加-fprofile-arcs-ftest-coverage或者-coverage, 链接的时候, 增加-fprofile-arcs或者-lgcov。

为了上述几个编译选项的使用不影响到正常的编译过程和效率。可以使用makefile中通过参数传递来支持覆盖率产生, 可以在makefile使用下面的方式:

这样, 可以使用make CODE=_CODE_COV来引入这些编译选项而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编译。

将目标机生成的gcda文件放回至编译目录下, 利用LCOV命令“lcov-directory.-capture-output file app.info”可以将gcno文件和gcda文件结合生成代码覆盖率结果info文件, 再用LCOV命令“genhtml-o html app.info-title“LCOV-app.Info”-show-details-legend”将info文件和源代码文件结合转化为可视化网页形式。如图2所示。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方法, 可以统计C语言嵌入式代码覆盖率, 统计结果为提高代码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也为衡量测试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指标, 并可以通过结果中的代码行执行次数进行效率分析。

然而, 代码覆盖率并不能保证执行过的代码质量, 也无法作为衡量生产力的指标, 代码覆盖率的数据只能表明测试用例的覆盖代码的强度, 只有保证测试用例的正确通过和较高的代码覆盖率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代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璞, 张臻鉴, 王玉玺, 等.面向实时嵌入式机载软件的测试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 1998 (2) :12-15.

[2]朱少波.基于GCC开发C编译器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大学, 2003.

[3]陈丽蓉, 熊光泽, 罗蕾, 等.嵌入式软件的覆盖测试[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2 (11) :8-11.

[4]解咏梅, 张珩, 张福新.基于覆盖率的功能验证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01) :23-24, 28.

[5]高智杰, 雷红瑛, 史国华.基于覆盖率的嵌入式软件单元测试研究[D]-2007.

[6]GCOV.http://gcc.gnu.org/onlinedocs/gcc-4.2.2/gcc/Gcov.hcml—Gcov.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研究 篇7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制度,保障对象

原标题: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现状研究

保障性住房覆盖面的大小, 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的范围及程度, 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从目前来看,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远远低于城镇中低收入人口比重, 这无疑加重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程度, 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埋下了隐患, 且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此,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 到“十二五”末, 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要提高到20%以上, 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然而, 从我国保障性住房近10年的发展来看, 实际保障覆盖情况并不乐观, 因此无论是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现实出发, 还是从实现社会保障均衡的视角, 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保障房覆盖率现状

就2013年来看,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约有7.3111亿人, 以3.01人/户的全国家庭户规模计算, 保守估计,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约有2.4289亿户。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测算标准, 我国城镇中低收入户占全部家庭户数的比重为65%, 由此可知, 目前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约有1.5788亿户。根据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13年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房666万套的数量来看, 仅仅可以得到4.22%的覆盖率。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总体水平偏低。

二、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 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小。

目前, 保障性住房政策仅覆盖城镇居民, 排斥了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等住房困难人群。包括打工者和农民工阶层, 使这类急需住房福利保障的同时又对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特殊牺牲和积极贡献的群体处于制度的灰色地带。然而,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 流动人口也逐渐增多, 这类群体在不断地扩大, 住房需求的缺口也在扩大,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类群体住房困难的问题, 将阻碍城市发展步伐, 同时也会引起社会不安等现象。因此, 解决各阶层的住房困难, 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成为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 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突出。

在我国, 住房保障计划是由中央政府制定, 然后由省政府负责, 市县等地方政府仅仅根据中央政府制定的保障计划来执行, 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不是根据本地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求量来确定, 而必须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来建设。这种地方政府忽视本地实际需求的行为导致了大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游离在住房保障制度之外。因此,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中低收入阶层对住房的需求, 强大的需求与有限的供给之间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同时, 一些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区位选择不合理, 公共交通不发达、周边配套不齐全、人口密度小, 不少符合保障性住房资格的住户因负担不了生活成本而拒绝入住。大部分地区的一些经济适用房还存在功能或用材标准过高的问题, 例如部分经济适用房出现复式层、大阳台、落地窗以及高档外装修的现象, 这样的经济适用房背离了“经济”二字, 使中低收入户望而却步。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击完成任务”, 使得保障性住房质量难以保证。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了保障性住房产生较高的空置率, 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导致实际的覆盖面严重不足。

(三) 土地供应不足。

我国中央政府对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开发商严格规定其利润应该控制在3%以下, 建设活动被政府限定在低盈利甚至亏本经营的范围内, 受这种体制的限制, 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对划拨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而且, 保障性住房建设所用土地的一部分是由国家无偿划拨, 地方政府不得改变保障性住房的性质, 再加上地方财政紧缺以及在高额的土地税利益的诱惑下, 许多地方政府大规模出租土地寻求利益, 任由房地产商大规模的兴建商品房, 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日渐短缺, 加剧了房地产市场中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结构性比例失调。

(四) 保障性住房投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主要以政府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为主, 渠道单一, 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比如, 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房建设, 廉租房是公共用品, 具有福利性和公共性, 这决定了廉租房建设的出资主体和责任主体必须是政府, 然而, 政府财政收入能够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是有限的, 远远不能满足廉租房建设所需资金, 同时也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从长远看, 这样不利于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银行贷款也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主要是通过政策性银行进行融资, 然而, 这种对政策性银行的依赖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地方债务, 而且由于政策性银行受行业信贷投放比例控制, 不能提供充足的贷款支持。商业性银行虽然有较为充裕的资金, 但是由于其贷款程序复杂严格, 即便有心支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其放贷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五) 缺乏科学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

现阶段, 一些已取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不再符合保障条件, 然而由于目前缺少相应的法律措施以及动态监管手段, 有关部门无法发现这些家庭收入的变化, 使得这些家庭仍然继续享受着保障性住房。在我国保障性住房严重短缺的背景下, 这种现状一方面出现了一人多房的现象, 影响了保障性住房的有效流动, 限制了这一稀缺性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配置;另一方面造成保障性住房资源未能真正供给于最需要的低收入家庭, 降低了保障制度的成效, 严重违背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初衷。

三、提高覆盖率的政策建议

(一) 扩大保障性住房保障对象范围。

目前, 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约占全国城镇家庭总数的65%, 要满足这65%人群的住房困难需求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任务, 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要坚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逐步改善城镇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因此, 在住房保障体制中, 住房保障对象应该是:无法从市场上获得住宅的所有中低收入居民家庭, 逐步取消户籍限制, 制定合理的收入界定标准。在确定住房保障范围和划分保障对象时, 要因地制宜, 合理地划定保障对象, 切不可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划分标准。

(二)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的制定保障计划。

需求决定供给, 因此,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该根据本地低收入家庭的数量和保障性住房需求面积来制定保障计划, 而不是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来建设。只有按照低收入人群的实际需求来制定保障性住房计划才能给民众一个稳定的预期, 也为保障计划的制度化实施奠定基础。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住房的供求关系状况有很大的差别, 住房的需求程度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因此在分配过程中, 住房保障的对象、标准等也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及时进行调整。

(三) 加大土地供应量。

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地供给问题, 它关系到城市在未来规划中发展成何种类型的城市, 因此我们在加大土地供应量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方向。比如, 在人多地少的香港, 为了解决保障性住房需求量大与可供建筑楼宇土地少之间的矛盾, 政府除采取土地划拨的形式外, 而且还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形式上采用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开发模式, 大部分层数为20~30层, 最高44层, 开发密度比商品房高出44%~72%, 充分发挥节地优势, 同时也减轻了塔式高层建筑产生的拥挤感。

(四) 拓宽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建立保障性住房基金, 由政府和单位共同出资设立, 政府的资金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发放。我国将在2014年着手进行房产税立法, 这样一来, 地方政府可以将取得的房产税收入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同时也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商业银行可以将保障性住房贷款业务与普通商品房贷款业务区分开, 简化放贷程序, 提高信贷比例来增加贷款额度, 同时银监会要将此纳入到监管范围内。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回收期长, 可以发放中长期债券进行融资, 收益的稳定性能够满足那些风险规避者的投资需要, 同时也可解决保障性住房融资难的问题。同时, 还可以引入稳健型的基金、发放保障性住房特别国债、社会福利彩票以及保险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募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五) 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 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发现, 一些保障性住房制度做得比较好的国家都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对于拒不退出的家庭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 也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鼓励住户主动退出。例如, 对于主动退出的家庭, 在购买商品房时可以获得低息或无息贷款;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动态监督, 由于保障性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资产情况是实施保障的基础, 也是执行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 因此对收入状况的动态监督是刻不容缓的。实践证明, 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的后续保障机制也是有必要的, 对于经济条件转好的公租房租户, 他们退出后仍然买不起商品房, 这时就应该给他们提供经济适用房或限价商品房, 这样不仅能有效保证公租房租户退出后有房可住,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住户的居住条件, 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退出激励措施。同时,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 对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亚琪.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予需求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3.

[2]李欣欣.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进入与退出机制的国外经验借鉴及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 2009.70.

[3]罗应光, 向春玲等.住有所居——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5.

[4]陈航.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对象划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功能覆盖率 篇8

一、加大承保力度, 创新承保模式, 提高承保效率。

二、短期险费率在2008年基础上再向下调整, 从而降低投保企业直接成本, 促进企业扩大出口。

三、提供更加全面的保前、保后服务, 提高资信调查、定损核赔等业务环节的工作效率, 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四、创新产品, 积极研发银行保单产品, 完善中小企业保单, 推行集约承保模式, 便利广大中小企业获得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五、加大与银行的合作力度, 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功能, 为出口企业贸易融资提供便利。

六、统筹调配资源, 加大资源向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倾斜力度。

七、加强与各级商务部门的沟通协作, 主动与各级商务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 共同研究支持各地外经贸发展的措施。

功能覆盖率 篇9

关键词:负控系统 智能电网 人工鱼群算法 覆盖率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016-01

随着电力网络负荷需求的不断变化,负控系统能监控每个用户节点负荷变化情况在电力网络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目前阶段,由于负控终端尚未达到覆盖每个用户节点,因此要尽可能的扩展负控终端的覆盖范围,以达到成本和覆盖率之间的最优化。由于计算机仿真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仿真。将负荷控制系统的覆盖规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结合电力网络运行的实际参数进行仿真,模拟现实中电力网络的运行,然后通过仿真系统的参数来调整负控规划方案。

1 可用于覆盖率的常见优化算法

使用数学分析进行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进行覆盖率的研究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例如移动基站的覆盖率、卫星通讯的覆盖率等等。

1.1 人工鱼群算法

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swam Algorithm)是一种模拟鱼群行为的优化算法,它具有天然的分布式和自组织特征,是通过模拟自然界生物聚群行为来得到最优化方案的算法。人工鱼群算法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鱼群中每个个体的行为开始局部寻优,最后可以在群体中表现出全局最优[1]。人工鱼群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指定水域中食物最多的地方是鱼类密度最高的地方这一特点来模拟鱼群的觅食行为,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方案。

人工鱼群算法描述了几种鱼群的行为[1]。觅食行为,鱼群在目前所处区域中通过感知来寻找事物最丰富的区域,可以通过建立感知模型来模拟鱼群觅食的行为。追尾行为,当鱼群中少数个体寻找到食物后,周围的其他个体也会向该区域集中,从而导致更多的个体朝着该区域集中。集群行为,鱼类的活动是一种具有群体性的活动,这样有助于躲避天敌等,这种群体性行为能够被很好的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随机行为,鱼类在没有发现事物之前的活动是一个朝着随机方向活动的行为。人工鱼群算法不需要考虑问题的特殊信息,只需要对问题进行优劣的比较,有着较快的收敛速度。

1.2 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是一种进化算法的一种,是通过模仿自然界中鸟群寻找食物过程中的群体性规律而建立的模型,并且用来寻找现实问题中的最优解。粒子群算法从随机的初始状态出发,通过不断的迭代来寻找最优解,算法所需参数少、容易实现、搜索效果较好、收敛速度快、可并行实现。

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每个粒子都是问题的一个解,而且每个粒子都有自己的初始位置和移动方式。每个粒子都保存了目前为止自己发现的最优位置和所有粒子发现的未知中最佳的位置。每个粒子根据自己所知道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移动方式。

粒子群算法的优化算法有很多种,包括混沌粒子群算法等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 覆盖率算法在负控系统中的应用

负控系统在电力网络中有两个重要的应用,首先是数据采集节点,通过部署在各个电力网络节点的负控终端来实时的采集电力负荷的运行数据,并且通过中继站上传到负控中心。由于中继站的成本较高,因此在中继站的部署过程中也要通过仿真分析来确定一个优化的部署方案。在中继站的部署过程中要考虑到本区域的电力负荷、地形等因素,以便能够更好的规划部署,消除盲区。

在负控系统的规划阶段,可以使用现有的智能算法来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在本节剩下的部分中将会根据人工鱼群基本算法提出一个适用于负控系统规划的人工鱼群算法模型。在负控系统中,为了避免负控终端的资源浪费,规划的目标应该是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因此也就是使人工鱼群向食物浓度较大的方向移动。

2.1 参数设定

根据负控系统的特性对参数进行设定,根据指定区域中预先估计的负控中心的规模、中继站的数量负控终端的数量,结合该区域中的用户数量和电力负荷来确定人工鱼群的规模,根据负控系统需要覆盖的区域的大小来确定鱼群的移动范围,根据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和负控终端的覆盖范围来确定鱼群的视野,最后根据指定中继站所管理的负控终端数来确定迭代参数和密度参数。

2.2 初始化人工鱼群

根据指定区域中的用电负荷和用户数来生成n个数,为每条人工鱼的初始位置,人工鱼的初始位置要根据指定区域中电力负荷来确定。

2.3 执行算法

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使用人工鱼群基本算法对人工鱼群的追尾行为、聚群行为进行模拟,人工鱼根据自己的所在区域中鱼群密度较大而且食物浓度较高的区域移动。如果无法确定移动方向,则根据自己当前位置的食物浓度选择一个比当前浓度高的方向进行移动或者随机移动一步。如果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输出鱼群密度最高的区域,即得到最佳的部署位置。

2.4 方案分析

根据算法执行结果来设定负控终端和中继站的部署方案,根据地形等因素适当的进行调整。最后根据指定区域的实际用电数据对方案进行仿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在进行方案的优化和修改。

人工鱼群的基本算法提出后,学术界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该算法模型进行了大量的优化,并且在电力系统中有很多的应用研究,例如齐志华将人工鱼群算法应用于电力控制系统[2],吴杰对人工鱼群算法在输电网络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3]。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电力负载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负控系统将在监控电力网络中各节点的状态、动态控制各节点的运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部署负控系统能够最大化的节约电力网络的投入,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计算机仿真优化技术将会对负控系统的规划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晓磊,邵之江,钱积新.一种基于动物自治体的寻优模式:鱼群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11):32-38.

[2]齐志华.基于AFSA-SVM算法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235-238.

功能覆盖率 篇10

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对于森林资源保护以及林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可靠地准确预测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依据我国统计年鉴中森林面积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理论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的GM(1,1)灰色模型,并运用曲线拟合法拟合了二次曲线模型,用两种方法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进行了预测,并与真实值做出对比,得到两种方法的预测误差。

1灰色理论基本模型

GM(1,1)灰色模型在计算当中是对矩阵进行计算,因此运用相对应的计算软件可以高效的对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GM(1,1)灰色模型是一个一阶微分方程的模型,它的离散时间的相关相应函数是类似于指数函数进行呈现,对GM(1,1)灰色模型进行构建的具体办法如下。

首先设定一个已知原始的非负得时间序列为X(0)={X(0)(1),X(0)(2),…,X(0)(n)},并且设定累加生成的序列为X(1)(t),计算方法如式(1):

GM(1,1)模型的白化微分方程如式(2):

在式(2)中,a为待辨识参数,称为发展系数;u为待辨识内生变量,也称为灰作用量。

得到灰色预测的离散时间响应函数为式(3):

X(1)(t+1)即为所得的累加的预测值,将预测值进行还原即如式(4):

2模型预测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建筑面积的统计数据,将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作为基本数据,数据值如表1所示。根据表1的数据,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建立曲线拟合的模型以及GM(1,1)灰色模型,分别运用两种方法对我国2015年森林面积覆盖率作出预测。

2.1曲线拟合法

运用曲线拟合法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建立三次曲线模型,所得到的三次曲线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所得到的三次曲线模型对2015年森林面积覆盖率作出预测,预测得到的预测值为17.5%,这与实际数据的21.63%有较大的误差,相差值为19%。

2.2灰色预测

运用灰色理论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建立GM(1,1)灰色模型,根据GM(1,1)灰色模型对2015年森林面积覆盖率作出预测,预测的主要过程如下。

第1步,原始序列的初始化:0.129 8,0.134,0.165 5,0.188 1,0.203 6

第2步,建立原始序列的1-AGO:0.129 8,0.263 8,0.429 3,0.617 4,0.821 0

第3步,生成1-AGO的紧邻均值:0.196 8,0.346 6,0.523 4,0.719 2

第4步,发展系数和灰色作用量的计算:a=-0.131 0b=0.114 3

第5步,预测值的计算:23.69%

因此,运用灰色关联模型预测得到的预测值为23.69%,这与实际数据的21.63%相比误差较小,相差值为9.52%。

3结语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以及曲线拟合模型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模型较为准确,说明灰色关联模型在进行相对应系统的预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摘要:为了预测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率,根据我国以往统计年鉴中森林面积覆盖率原始数据,运用曲线拟合法以及GM(1,1)灰色关联的办法预测我国2015年森林面积覆盖率,并且与真实数值进行误差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的办法得到的预测数据更加准确。

关键词:灰色模型,森林面积覆盖率,曲线拟合

参考文献

【功能覆盖率】推荐阅读:

有效覆盖率07-11

覆盖率分析08-25

室内覆盖07-14

传输覆盖10-15

深度覆盖05-12

种植覆盖05-20

地面覆盖05-22

4G覆盖06-11

农村覆盖06-25

调频覆盖07-08

上一篇:地线系统下一篇:呼唤语法教学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