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率分析(精选12篇)
覆盖率分析 篇1
一、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率目标计算虚高
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实践中,对于城镇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户数(即“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的分子)统计口径过宽,除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双限房之外,还包括非严格保障房意义的棚户区改造房,甚至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福利房。
而城镇常住人口家庭户数作为分母,又存在口径过窄的问题,仅包括城镇常住居民,没考虑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口中的住房困难人群。分子口径过宽和分母口径过窄共同导致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0%虚高,有效覆盖率目标并没有达到20%。
(二)覆盖率目标各地趋同
2010—2011年,我国大多数省市区和部分县市陆续编制“十二五”住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规划。其中,多数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中把覆盖率目标确定为20%左右。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别,同时房价水平以及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尽相同,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应该有所差别。如对于部分一线城市,房价普遍较高,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慢于房价上涨的速度和GDP增长速度,中低收入家庭买房或租房的成本过高;同时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也普遍较多,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这类群体在不断扩大,住房需求的缺口也在扩大,在这种情况下20%覆盖率显然远远不够。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商品房价格较低廉,人口流失严重,并且可以根据情况以补贴的形式对低收入人群进行保障,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10%左右就足够。趋同的覆盖率目标,会导致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应出现地区间的不平衡,有的地区过高,浪费资源;有的地区过低,催生社会矛盾。
(三)覆盖率目标结构畸形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的设定上没有按类型设立分类目标,没有确定各种类型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导致非严格保障房意义的棚户区改造房比例偏高,有效的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大幅“缩水”。如2011年我国新开工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合计仅占38%,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总计占22%,而棚户区改造房所占比重达到了40%;2011年上海市建设和筹资建设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包括经济适用房500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棚户区改造房)800万平方米和公租房20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比重占53%,公租房建设比重仅占13%;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五年内,计划建设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总计27万套,其中廉租房1万套、经济适用房3.2万套、公租房3.5万套、限价商品房1.3万套,而拆迁安置房达18万套,占67%。在少数地方,为了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率,除了加大棚户区改造房的比重外,甚至把中小型普通商品房也纳入到保障性住房体系中。显然,若剔除非严格意义的保障房,有效的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总体水平偏低。
二、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保障性住房需求的因素
1. 直接因素
(1)商品房市场住宅交易均价和房贷利率
商品房市场住宅交易价格和房贷利率决定着居民住宅房贷月还款额的大小,而房贷每月还款额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对住宅的需求,过高的房贷金额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无法负担,导致这类人群不得不去市场租房居住,或者申请保障性住房,因此商品房市场住宅交易均价以及房贷利率将直接影响居民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
(2)住宅租赁市场平均租金
住宅租赁市场租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低收入人群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市场租金水平越高,则更多买不起商品房的中低收入人群无法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租房问题,则需要保障的对象数量就越多,最终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人群也会越多。反之,如果住宅租赁市场的租金是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负担的,那么他们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也将减小。
(3)家庭剩余收入
家庭剩余收入是测度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可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剩余收入=家庭可用于住房消费的最大支出金额=家庭可支配收入-非住房必须支出-个人税
此方法最早由国外学者Stone提出,它强调了家庭可支配收入、住房成本和非住房必需品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家庭可支配收入可以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家庭人口数(即家庭户规模)来代替,而非住房必需品支出可以理解成扣除住房支出的消费支出,这里的非住房必需品具体包括食品、衣着、家庭用品、交通、娱乐以及医疗保健等。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在支付了非住房必需品消费后仍然能够满足住房支出的基本需要,则认为该家庭具有住房承受能力,否则被视为无住房承受能力[1]。
2. 间接因素
从宏观层面看,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调控政策、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就业与工资、城镇化水平等;从微观层面看,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资源配置、投资与成本、供与求情况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商品房市场住宅交易均价和房贷利率、住宅租赁市场平均租金、家庭剩余收入,最终对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的大小产生影响。
(二)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的因素
1. 建设资金规模
目前,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渠道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为主,渠道单一,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规模偏紧。严格意义的保障性住房具有福利性和公共性,这决定了其出资主体和责任主体必须是政府,然而,政府财政收入能够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保障房建设所需资金。银行贷款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主要是通过政策性银行进行融资,然而,这种对政策性银行的依赖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地方债务,而且由于政策性银行受行业信贷投放比例控制,不能提供充足的贷款支持。商业性银行虽然有较为充裕的资金,但是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利润微乎其微,贷款程序复杂严格,其放贷能力也受到了极大制约。由于廉租房、公租房投资回收期较长,与银行资金使用时间周期不匹配,银行对于廉租房、公租房的贷款意向普遍较低。同时,地方政府参与不够积极、社会保障和社会捐赠有限以及金融工具缺失等问题突出,所以单纯依靠这三方面来源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很难真正实现住房保障的目标。
2. 建设土地供应规模
我国政府对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开发商严格规定其利润控制在3%以下,建设活动被政府限定在低盈利甚至亏本经营的范围内,受这种体制的限制,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对划拨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而且,保障性住房建设所用土地的一部分是由国家无偿划拨,地方政府不得改变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再加上地方财政紧缺以及在高额的土地税利益的诱惑下,许多地方政府大规模出租土地寻求利益,任由房地产商大规模兴建商品房,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日渐短缺,加剧了房地产市场中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尤其是一线城市,由于人多地少,可供建筑用土地有限,这给建设保障性住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成为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的障碍之一。
(三)其他因素
1. 建设标准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区位选择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发达、周边配套不齐全、人口密度小,不少符合保障性住房资格的住户因负担不了生活成本而拒绝入住。大部分地区的一些经济适用房还存在功能或用材标准过高的问题,例如部分经济适用房出现复式层、大阳台、落地窗以及高档外装修的现象,这样的经济适用房背离了“经济”二字,使中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击完成任务”,使得保障性住房质量难以保证。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了保障性住房产生较高的空置率,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实际的覆盖面严重不足。
2. 准入与退出机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保障性住房准入机制不科学,出现权力寻租以及骗购骗租现象,导致社会保障性住房资源严重浪费。同时,一些已取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然而,由于目前缺少相应的法律措施以及动态监管手段,有关部门无法掌握这些家庭收入的变化,使得这些家庭仍然继续享受着保障性住房。在我国保障性住房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一方面出现了一人多房的现象,影响了保障性住房的有效流动,限制了这一稀缺性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配置;另一方面造成了保障性住房资源未能真正供给于最需要的低收入家庭,降低了保障制度的成效,严重违背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初衷。
三、科学制定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的对策建议
(一)目标要分层
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制定时应该确定一个最小值和一个最大值。目标最小值是指政府应该至少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数量,即最起码给城镇家庭剩余收入在平均值以下的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
(二)目标要分类
保障性住房具体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双限房,因此,政府应制定各类型的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
(三)目标要有效
1. 剔除两类住房
在计算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时,需要剔除棚户区改造房以及单位福利分房等非严格意义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量。
2.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机制,保证保障性住房的流动性,充分节约社会资源。对于经济条件转好的保障房租户拒不退出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也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租户主动退出。实践证明,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的后续保障机制很有必要,如果他们退出后仍然买不起商品房,这时就应给他们提供经济适用房或限价商品房,这样不仅能有效保证租户退出后有房可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租户的居住条件,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退出激励措施。因此,要达到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目标,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各种情况,且需要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
3. 政府要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
为了防止保障性住房空置,政府应充分考虑住房的选址、设计方案、造价以及质量等因素,需出台一些配套措施,例如关于住房选址的指导性意见、房屋质量意见、土地供给意见等。同时,关于保障性住房土地供给方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地供给问题,它还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因此,在加大土地供应量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进涛,孙峻,李红波.城市居民住房承受能力测度研究——剩余收入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74-77.
[2]刘玉静.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研究及政策建议[D].山东大学,2012.
覆盖率分析 篇2
XXX商务酒店
无线WIFI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目 录
1、市场背景及需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市场常见施工方案比较.........................4
3、施工设备之隐形嵌墙式............................5
4、施工设备之吸顶式.............................6
5、施工管理软件的特点优势.....................7
6、网络拓扑图例和现场模拟图例........................................11
7、部分施工案例................................13
一、酒店为什么要部署无线网络
1)随着Internet的发展,互联网沟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店作为外出游玩或者办公人士的暂居地,无论休闲娱乐、搜索资料、收发邮件、远程办公都成为客人的一个基本的需求。无疑,商务酒店已经从传统的客栈模式转变成以商务为主、集娱乐、休闲、一体化的多功能中心。因此一个好的上网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客户衡量一个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2)随着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速度普及,成为了人手一个必备终端,上网需求显得无处不在,从而使WIFI 上网成为所有酒店(国内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外)必须考量的基础服务之一,目前很多酒店实现了客房WLAN覆盖,如果客房没有WIFI 无线上网业务,将可能失去部分客户。
1.2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为了融入现代信息无线网络酒店环境的趋势,各酒店行业加快进行了商业级无线AP对整个环境的无线全覆盖升级,更多的需求应用于目前日益增多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所以更多酒店业把WLAN无线网络覆盖作为酒店服务的标准之一。而实现WLAN良好服务则主要有以下需求:
所有无线AP支持802.11b/g/n协议 无线最大速率可达300Mbps 所有无线需绿色环保 支持无线功率可调 无线网络统一SSID管理 需安装简便且美观大方 统一无线设备需无缝漫游 无线覆盖范围大且成本低 需具备长时间大吞吐稳定工作
二、市场常见的解决方案描述
A:普通无线路由器或无线AP覆盖: 在需要无线接入的地方安置普通无线路由器或普通无线AP.优点: 设备成本最低, 家用无线路由器价格在百元左右, 普通无线AP价格也仅三佰元左右.缺点: a.覆盖效果差,盲区多,需要增加无线接入设备数量.b.单台设备无线接入在6个用户左右, 无法满足大量用户的接入需求.c.无线接入设备数量越多越容易造成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干扰.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d.必须就近取电, 安装在天花板内部不便检修,对信号影响大;安装在外部又影响美观.e.管理不方便, 必需手工对每台无线接入设备进行设置并且备案, 难于规划, 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排除故障.需重新上到安装位置,调试。排故障 f.无线接入设备出现故障需要重启时, 必需到其安装位置断电重启, 效率低 g.设备可靠性差, 性能低.B:企业级无线AP+AC(AP控制器或由统一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特点: a.企业级设备用户接入大, 一般支持20个无线接入以上.b.设备可靠性好, 性能高.c.通过AC可以很方便管理AP.d.可以选择企业级无线接入认证设备, 提供高级别无级安全.e.可自动调节无线发射功率, 减少设备间无线干扰.f.可由软件实现前台统一管理,修改密码,查看各个发射点状态,方便排除故障
C:我公司DG企业级无线热点AP方案概述
DG无线覆盖方案是综合评价上述其它覆盖方案优劣后设计开发的一种更具有高可靠性,性价比高,易于管理.专业的DG Controler管理软件可以安装在任何一台电脑上,方便管理1台~1000台DG AP设备,省去了昂贵的AC设备.DG AP采用企业级的POE供电方式,只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方便连接AP,不用单独电源布线,节省了工期和成本.300Mbps/s无线传输速率,30个无线接入为用户提供了高速上网要求.DG无线覆盖方案配合本公司专注研发的热点管理软件可以实现无线接入自动授权,自动通知.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无线覆盖无法比拟的.比如,客人入住酒店登记后即可自动授权其使用无线网络,并且可以以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到他,退房后自动取消其网络使用权,这一切不需要人工干预,由管理软件自动完成.而其它无线方案要么直接告诉客人酒店无线加密密码,要么手动授权.前者安全性低,容易发生对酒店网络的攻击事件,员工也可以轻易获取密码随意上网;后者操作麻烦,还需要另行通告客人.另外客人在登录酒店热点的授权页面还可以专门针对具体酒店定制,可以起到宣传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酒店及酒店其它服务的广告效果.(客户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以上三种方案之一)
实现无线WIFI的专业性设备
3.1隐形嵌墙式覆盖 W30AP
产品概述:W30AP是专为酒店设计的Wi-Fi接入点,为用户提供便捷的WLAN服务。标准的86盒安装,借助现有的建筑架构,无需耗费较多时间及成本即可轻松完成无线网络组建。同时,可以有效缓解由于前期WLAN网络规划复杂,后期由于建筑结构、装修材料变化引起的Wi-Fi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外型美观小巧,能够与房间内的任何装饰相匹配。支持标准802.3af PoE供电,有效保证安全性。支持USB充电,有数据线即可替代充电器给手持设备充电。支持多种加密机制,保证您的数据安全的传输。支持X86平台的统一管理软件,无需昂贵的设备,在电脑上就可对WLAN中的AP进行统一的管理。产品特点:
※ 入墙式设计,安全美观又实用
W30AP采用标准86盒安装设计,可以直接在原有插座的地方进行改造安装,无需重新对墙体进行改造,在保持墙体原有的美观之外,在一些公共场所更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具有良好的防盗功能。※ 300Mbps 无线传输速率
2X2 MIMO技术,最高传输速率达300Mbps。使用IEEE 802.11n无线局域网标准,能帮助您处理日益增多的无线业务。※ USB充电功能,手机、Pad随时充
支持5V 500mA USB供电功能,随身携带一根数据线即可替代充电器给手机、pad等手持设备充电,为您免去忘带手机充电器的烦恼。特别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在酒店就能够更好的为旅客提供服务。※ 易于部署维护,省心省力
室内环境复杂,墙体厚实,单台AP难以达到完美覆盖。W30AP专为这种复杂环境设计,一个客房放置一个AP,即能达到完美覆盖,又便于维护。※ 支持集中管理
支持基于X86平台的统一管理,在PC上即可通过提供的管理软件对局域网内的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AP进行IP、SSID、加密等的统一管理。※ 标准PoE供电
支持标准802.3 af PoE供电,免去电源适配器,安全无忧。
产品图片:现场效果图
3.2吸顶式AP DG W300AP
DG W300AP是一款基于802.11n(正式标准)的企业级室内吸顶式无线AP, 工作在2.4GHz公共频段,采用MIMO、OFDM等先进技术,功率最大达到20dBm;最高可提供3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支具有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接收灵敏度高、传输距离远等特点
DG系列产品支持AP工作模式,具有无缝隙漫游(WDS)、多个设备使用同一个SSID、AC集中式管理虚拟AP等无线功能;可将分布于建筑物内的WIFI终端接入进来,应用范围广泛,拥有超强的免维护特性,基于以太网线供电技术,易于安装使用;由于无需铺设专用馈缆,可减少传输损耗、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酒店、学校、企业办公、茶餐厅等为室内无线覆盖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性价比极高的解决方案。
◆
性能优异:符合IEEE 802.11a/n标准,采用MIMO、OFDM等先进技术; ◆
远距离以太网供电(POE),方便网络设备灵活布局。
◆
带宽管理:支持链路的WMM(Qos),保证语音、视频业务优先级;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
天线校整:WEB界面自动显示接收电平值,方便工程施工、测试; ◆
网络管理:基于AC控制器方式管理,支持配置文件导入/导出和软件升级; ◆
多重安全措施:支持WEP,WPA,WAP2,AES,TKIP和802.1X; ◆
动态频率选择(DFS),能探测和避让军用雷达信道;
◆
全方位自动扫频功能,能依周围无线环境状况,能自动扫描选择最佳信道; ◆
超强抗干扰及多路径效应的能力,空中接口速率可达300Mbps;
产品图片
现场效果
4.软件控制管理介绍
图片示例解析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1.DG Hospot: 与酒店管理系统无缝连接,客户上网自动授权,自动通知.2.自动验证码管理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3.手动生成验证码管理
4.短信通知管理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5.热点登录验证: 验证前打开任何网页都将被重定向到热点登录页面,必须使用有效验证码登录才可以上网.热点登录页面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6.产品优势
a.美国原装进口,专业无线方案公司设计,质量可靠,性能稳定,非常适合商业无线接入.b.最大300Mbps/s,30个无线接入,非常适合商业对无线速度和接入容量的需求.c.POE供电,不用单独电源布线.d.吸顶安装,美观大方,不影响酒店原有装璜.e.DG Controler软件管理,不需要昂贵的AC设备,减少酒店投资.f.DG AP价格实惠,扩展性强,降低投资风险.7.软件优势
a.DG Controler AP管理软件操作简单,已由本公司汉化翻译,无需专业人士.b.DG Controler带有AP地图功能,方便查看AP工作状态,轻松发现AP故障方位 c.DG Controler可以安装在任何一台电脑,管理员可以通过WEB界面登录管理.d.DG Hotspot热点管理软件由本公司专注开发,轻松管理热点,自动授权,自动撤消,自动短信通知.e.无线 有线上网身份及时登记,监护。及时配合国家网监部门的工作 8.服务优势
a.专业热点解决方案设计.b.专业人士现场施工指导.c.酒店热点登录界面专业制定.d.电话技术支持,远程支持,现场支持.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施工示例图:
一、网络拓扑图:
二、现场模拟图
无线网络 无限精彩
以上方案的优点
1、施工简单,无需复杂布线 入墙式或吸顶设计 美观大方; 2、300M无线上传和下载速度;
3、百兆LAN口,支持POE供电; 4、2X2MIOM技术,高功率射频,无线传输范围广且成本低;
5、发射功率可调,绿色节能
6、支持AP、无线中继、无线点对点网桥、无线点对多点网桥模式
7、配合网管软件即可集中管理;
8、解决了国家网监部门的对广大酒店网络接入客户端的行为控制,监测。
成功案例:
温州王朝大酒店
西安金翅鸟演艺 锦江之星
仟佰度时尚宾馆 七天酒店 七天影城
外滩十八号酒吧 锦江大酒店
如家酒店
覆盖率分析 篇3
【关键词】重选;周期性位置更新;周期性路由区更新;深度覆盖;RRC连接;ECIO;弱覆盖
引言
联通WCDMA采用2.1G频点,相对于GSM频点,3G的穿透、绕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3G深度覆盖不足现象。常规评估网络覆盖是基于DT测试、投诉测试,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低下。同时DT一般仅限于路面覆盖,无法有效评估深度覆盖。投诉测试是补救措施。本文介绍一种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评估3G网络深度覆盖情况的方法—基于用户的覆盖分析。
一、基于用户的覆盖分析
基于用户的覆盖评估是通过分析每个小区上驻留用户的数量、覆盖情况(即ECIO值),从而评估小区的覆盖情况。用户数量越多、用户分布越均匀,评估结果越准确。
首先我们定义,当小区有一定的驻留用户数量,且处于弱覆盖用户比例超过一定门限,该小区即有较大概述存在覆盖问题。
我们分两种情况分析3G用户的覆盖情况,一是重选至GSM小区的用户。3G网络以ECIO为做重选测量量,一般异系统重选测量门限是-12dB或者-14dB。即当UE的ECIO<-12/-14dB且持续一段时间后,UE启动异系统测试,并进行R准则排序,满足条件则重选至异系统。所以我们判断,驻留在GSM小区的3G用户其相应的ECIO<-12/-14dB,这类用户为弱覆盖用户。
二是驻留在3G网络中的3G用户,统计这些用户空闲状态下的ECIO值,根据ECIO值是否小于-10dB来判断是否处于弱覆盖。
将上述2种统计得来的结果综合分析,即可知道每小3G小区当中有多少用户处于弱覆盖,占用户总数的比例,从而实现基于用户的覆盖分析。
二、周期性位置更新
周期性位置更新是网络在特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UE的任何消息,即特定的时间段内,UE没有和网络发生交互。系统则会采取强制登记措施,要求UE在一特定时间内,登记一次,这种位置登记过程就叫做周期性位置更新。
利用周期性位置更新这种特性,我们从系统侧收集用户驻留信息以及相关的覆盖情况。针对驻留在GSM小区上的用户,我们只需要了解用户驻留的小区号即可。驻留在3G网络中的用户,我们还需要收集用户发生周期性位置更新期间的ECIO值。下面我们将分两种情况分别介绍如何收集用户驻留信息和相关的覆盖情况。
三、驻留在GSM小区上的用户覆盖分析
1:利用周期性位置更新特性,从核心网提取所有驻留在GSM网络上用户的信息,信息包括用户当前所驻留的小区。
2:从上述用户中,区分出3G用户,这里所指的3G用户不仅仅是3G号码,还需要具备3G终端,有能力在3G网络驻留。
核心网利用GSM用户周期性位置更新或者最后一次业务可以获取用户所驻留的小区,但这类信息有一定的延迟性,如核心网当前记录A用户驻留在1小区上面,但一段时间后(不超过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长)A用户一直处于空闲态,且在同一个LAC中移动,则A用户实际驻留到2小区,而核心网还是记录A用户的驻留小区依然是1小区,这对覆盖评估准确性有很大的影響。针对此问题,我们结合福州用户生活习惯—凌晨3-6点之间,绝大多数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相应的用户终端处于静止状态。即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最后一次周期性位置更新时所上报的驻留小区,也是当前驻留的小区。
四、驻留在3G小区上用户的覆盖分析
相对于GSM网络,WCDMA网络核心网增加了PS域,相应的在WCDMA无线网络增加了路由区这个概念。新增加的PS域也需要保留最新的UE信息,以保证下发寻呼的准确性,这就涉及到周期性路由区更新。
福州周期性路由区更新的定时器为36分钟,即用户36分钟内无业务发生,没有和网络侧交互,则定时器到期时,UE将主动发起周期性位置更新。PS域据此获取UE的驻留信息,以保证寻呼成功率。
通过EXCEL处理,即可得到每个小区驻留多少用户,有多少用户的ECIO>-10dB、-12dB、-14dB。经处理好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下表可以获知,每个3G小区ECIO<-10dB、-12dB、-14dB的用户量,这代表了3G覆盖区域内存在弱覆盖。
结合驻留在GSM上的3G用户情况和驻留在WCDMA上的覆盖情况,即可获知每个3G小区内处于弱覆盖的用户数和总用户数,通过计算可得每个小区处于弱覆盖用户的比例。当3G小区有一定的用户量(福州取值28个),且小区中处于弱覆盖用户的比例超过一定门限(福州取值10%)时,则筛选出来优化处理覆盖问题。
案例:
按上述方法,我们评估福州主城区内的深度覆盖情况。发现福州仓山师范大学-2处于弱覆盖用户的比例高达38.3%,且有一定的用户量,同时分析周边小区福州仓山滨海大厦-3、福州仓山政法学院-1,这两小区的弱覆盖用户比例也大于10%。由此我们判断这3小区当中存在3G弱覆盖,安排测试人员对该区域进行DT、CQT测试,发现该区域内新建一高层小区,小区存在内存在局部弱覆盖,室内存在大面积弱覆盖。经协调沟通后,在该小区内新加一宏站。加站前后室内覆盖情况恢复正常。
加站后重新对上述3个扇区进行复评估,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
覆盖率分析 篇4
(1) 概述。
为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 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 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现实国情, 我国于1991年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上海率先实行。“住房公积金是一种长期性住房储金。在职工工作期间, 职工个人和所在单位均应按职工个人工资和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逐月缴纳, 归职工个人所有, 作为职工个人住房基金, 专户储存、统一管理、专项使用。”具有强制性、互助性和独立运作特点。自1994年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以来, 公积金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 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全国共成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343个。
(2) 发展现状。
1999年4月3日, 国务院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262号令) , 把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了法制化高速发展轨道, 此后住房公积金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 覆盖率不断提高, 归集规模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年末, 全国累计缴存总额达到20699.78亿元, 缴存余额为12116.24亿元。2008年年末, 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为7745.09万人, 同比增加557.18万人, 以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在岗职工人数11184.05万人计算, 覆盖率为69.3%。
(3) 缴存扩面存在的特点。
第一, 进展缓慢。虽然住房公积金制度得到迅速发展, 但制度覆盖范围有限, 缴存扩面进展缓慢。2002年以来, 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一直维持在60%~70%, 缴存职工人数平均年增长率仅为2.4%。第二, 分布不均衡。一是目前公积金建制单位大部分集中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非公企业覆盖情况不理想。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就业人员还没有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二是各地覆盖面区域间不平衡, 一、二线城市公积金覆盖率比三、四线城市高。
2 造成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进展缓慢的复杂成因
(1) 公积金制度本身局限所致。
一是制度吸引力被削弱。公积金制度成立之初是作为一种住房实物和住房资金的转换机制而出现, 它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住房建设资金短缺和住房供给严重不足问题, 如今市场化住房体制已经确立, 住房矛盾发生改变, 如何建立健全完备的住房保障体系, 实现“住有所居”成为新任务。然而, 公积金制度完善的滞后性制约了其在住房保障领域内的作用, 受益面难以惠及中低收入职工群体, 社会颇有微词, 公积金制度本身优势和吸引力整体上被削弱。二是条例界定本身存有争议。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 住房公积金是指各类性质的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关于“在职职工”的含义, 各界解读不一, “在职不在岗”等特殊人群公积金该如何操作。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一条规定, 住房公积金是为了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 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改革, 大批进城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类人成为新新市民, 这部分人的公积金权益该如何保障。
(2) 政策法律支撑体系薄弱, 强制力不足。
一是公积金制度立法层次低, 强制力不足。虽然有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一些若干地方规定的支持, 但公积金制度法律支撑体系十分分散与单薄。例如, 目前对欠缴、未缴公积金等违法行为的追究难以实现, 原因在于上述行为既不归属于劳动法范畴, 也得不到劳动仲裁的支持, 唯一的解决渠道是依靠公积金管理中心信访机制, 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执法权限不配套。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机构定位是隶属于政府的事业单位, 这就造成了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具备执法权。权限不清晰的窘境导致, 当职工到中心信访维权时, 中心的职责不是执法而是协调。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职工的维权时间成本高, 为怕麻烦, 少折腾, 部分职工宁愿放弃本应该享有的公积金权益。
(3) 宣传不到位, 单位和职工认知欠缺。
从笔者一线的工作经历获知, 很多职工把公积金等同于社会保险基金 (简称社保基金) , 认为公积金就是社保基金, 或是误以为公积金是可以有选择地缴纳, 非强制性, 只有效益好的单位才会为职工缴纳公积金, 缴纳不缴纳公积金, 演变成职工衡量企业良莠的参考依据。本应该享有的权益, 变成了一种选择性“被赐予”。此外, 对于参加公积金制度能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它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及社保基金之间的实质区别, 绝大多数职工都是一知半解, 不知者甚多。
(4) 职能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机制, 监督有限。
当前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升缴存扩面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通过职工信访, 以点带面;二是通过公积金年度基数调整, 与相关部门数据进行比对, 核查遗漏;三是阶段性获取工商部门企业注册信息, 发信、发函督促新建立企业及时开户。这三种方式虽然都有一定成效, 但相对被动, 这种事后督查形成的劣势是公积金管理中心对企业动态信息的掌握较为滞后。另外企业改制、集团重组、委托人力资源代理等现象的产生也增加了公积金管理中心督查的难度。总而言之, 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缺乏联动监管平台和机制是公积金覆盖率难以较大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3 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的可行性分析
(1) 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政策, 公积金制度是公积金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石, 而制度是需要与时俱进才会永葆生命力和吸引力。当前公积金制度新使命应该是维护缴存职工多渠道享受公积金制度带来的优惠, 满足职工基本住房需求, 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具体措施是:第一, 修改完善公积金管理条例, 明确制度定位, 由原来的支持基本住房消费向支持基本住房消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并重转型, 增强公积金制度惠民的公平性;第二, 扩大缴存政策辐射范围, 将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城镇劳动者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 使每一个就业者都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政策, 最终实现城镇劳动者全体缴存;第三, 合理调整增值收益使用方向, 拓展公积金作用面, 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贴息特困缴交职工, 使有限的资金惠及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第四, 严格执行“控高保低”, 在设定最高缴存基数上限的同时, 明确规定个人缴存基数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所在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若职工扣除公积金后工资收入低于最低标准的, 个人承担部分由单位缴交, 通过动态的浮动机制调动职工缴交积极性。
(2) 建立行之有效的利益引导机制。
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的关键策略是利益引导机制, 把公积金制度的核心竞争力落实在可操作中。具体办法是:第一, 创新贷款品种。目前我国公积金贷款的品种比较单一, 鉴于当前购房层次的需求, 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不同年限和比率的还贷方式, 特别是针对中低收入职工的贷款品种, 如可开设还贷递增抵押贷款、分段固定利率贷款等, 缓解职工尤其是新就业职工前期还贷压力;第二, 差别化信贷政策。充分考虑受益群体之间的经济差异, 在积极支持缴存职工通过贷款购买首套自主住房以外, 严格抑制投资性住房贷款需求, 贷款按购房面积和购房贷款次数实行区别对待, 面积越大, 利率越高, 贷款次数越多, 利率上浮越多, 有效避免“贫济富”, 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能力, 又有利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第三, 低价配租。积极拓展公积金在保障性住房上的功能, 对低收入无房缴存职工, 在公积金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试行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优先配租给缴存职工, 并在租金上予以补贴和优惠, 但需严谨设置进出机制;第四, 储蓄奖励。公积金制度应该是“普惠式”的制度, 对从未使用过公积金的缴存职工也需要周全考虑, 方法是这部分特殊群体在销户提取时按照不低于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水平, 给予合理的利息补偿和奖励, 变“我要你缴”为“我主动要缴”, 从而让全民总动员自愿加入到这一制度中来。
(3) 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手段。
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的重要保障是强有力的法律制约。建议从三个方面重点开展:第一, 立法保障, 加快公积金立法步伐, 把公积金写入劳动法或者是未来住房保障法中, 有了立法的保障, 公积金才能够有法可依, 违法不难究。第二, 成立专业稽查大队。集中专业力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对那些无视法定义务, 应建未建、应缴未缴的企业, 一旦查处, 在书面警示无效的情况下, 坚决依法处罚, 决不姑息。对已经享受过贷款又无正当理由停缴的职工应取消其贷款资格。第三, 增加企业违法成本, 联动查处。目前我国企业不按照规定缴交公积金的违法成本较低, 除加大经济处罚力度以外, 可尝试与相关部门联动, 对违反规定的企业不予相关证书年检、政策性优惠等。
(4)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平台。
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的有效机制是建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一是与社保、工商、税务、工会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共享企业基本信息, 多方位监控企业最新动态, 提高公积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二是建立全国公积金系统内部网络平台, 以监管系统为基础, 以投诉机制为渠道, 整体掌控跨区域集团与分公司、驻外办事处、借调等原因产生的公积金欠缴、漏缴等问题。
(5) 加大宣传和正面舆论引导。
覆盖率分析 篇5
基于遥感的唐山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土地类型变化较为显著,研究该地区土地类型变化的趋势和驱动因素对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选用三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对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调查,分析研究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研究的结果对唐山市的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 者:王琳 张永彬 汪金花 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交通与测绘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刊 名:矿山测量英文刊名:MINE SURVEYING年,卷(期):“”(4)分类号:P237关键词:唐山市 土地利用/覆盖 动态监测 遥感图像
浅谈汽车覆盖件冲压的有限元分析 篇6
关键词 : 有限元; 数值模拟; 汽车覆盖件; 拉延
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设定
一般汽车覆盖件工艺设计流程具体分析如下: (1) 根据产品图及产品冲压工艺设计,进行详细的车身产品工艺性分析。为了实现拉延或创造良好的拉延条 件,必须合理考虑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部分形状以及压料面形式、拉延筋布置等重要工艺因素。其中包括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工艺补充面三维设计。(2) 在满足产 品使用的前提下,将过剩的质量要求及时反馈给产品设计部门,进行研讨,力争把产品完善到最简单、最合理的工艺要求,以克服产品的过剩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工 装投入。(3) 利用计算机进行车身产品的冲压工艺性分析,进行图面形状的分析探讨和尺寸公差的分析研究,在充分理解、把握产品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考 虑用户使用和维修,利用塑性加工原理、冲压工艺知识和模具设计结构的有关知识,设计冲压工艺过程图。在设计过程中,同时要分析冲压工艺方案,发现不足之 处,进行必要的修正。(4) 模具设计人员按照冲压工艺过程图的基本要求进行模具设计,模具CAD设计包括上、下模座,工作部分零件,导向部件,定位零件 和进出料装置等设计。数控编程和模型人员按照冲压工艺过程图和模具图进行数控编程和模型制造,最后按照冲压工艺过程模具图要求进行机械加工和模具装配调 试,最终调试出合格的产品。
选用某轿车内部地板零件产品图,此零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中小型车身结构件。由于零件拉延深度深,并且具有局部 反拉延,因此成形过程估计会出现问题,为了验证问题所在我们利用CAE软件进行模拟成形计算。对于复杂冲压零件的成形过程,不但同一时刻不同位置的板坯所 承受的变形方式和变形程度不同,而且不同时刻同一位置的板坯所承受的变形方式和变形程度也不同;另外,冲压工艺边界条件的设定对变形路径和各部分的变形程 度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一般划分网格时,首先建立一个拓扑结构模型。这一步骤是连接分离的型面,使你可以在网格划分的时候得到连续的网格 (两个相连的元素在分界线之问共同享用相同的节点)。系统能通过你所定义的公差自动辨认普通表面之问的分界线,以建立我们所说的拓扑模型。建立好拓扑结构 以后,应定义网格划分的参数,并进行网格的自动划分。一般情况下要求用户最少确定四个参数,包括最小元素大小,最大元素大小,两个相连的元素之问的法向夹 角,网格的弦高。最小元素的大小影响着网格划分中最小元素的尺寸。当模型的型面比较平坦时它最大元素的大小则受最大元素参数的影响。两个相连的元素之问的 法向夹角所起的作用是规定了两个相连元素之问的最大法向夹角,即当两个元素的夹角大于用户给定的值时,这两个元素会分裂为更多的元素,故它影响着倒角和小 圆角部分的网格密度,它的值越小网格则越密。例如:一般我们在划分模具网格时,它的拉延圆角最好有五行元素,这时调整法向夹角的参数就可以达到目的。弦高 的大小则影响着大网格半径表面上的网格密度,它的值越大,则网格越少。在汽车覆盖件模拟中,板料数据一般都是曲线,因此板料的网格划分与模具的划分不一样。
2. 汽车覆盖件冲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经过计算后, 板料的FLD如图2所示。在FLD图中,红色表示破裂,粉红色表示起皱,而在应变云图中红色表示正应变,深蓝表示副应变。从FLD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处破 裂,分别是大鼓包处,凹坑底部,最下方的小鼓包处,右上方的直壁处。通过主应变和次应变云图可以看出在突起的鼓包顶端处为双向拉应变发生破裂,并目_从板 料轮廓的变化发现在有拉延筋的地方板料儿乎没有流动,形成过度胀形,凹坑底部破裂处也同样出现胀形过度问题。而模具拉延直壁处的破裂却是不同形式的,该处 的主应变为拉应变,次应变为压应變,为明显的拉深破裂状态。之所以只有这个直壁角破裂是因为这个角离大鼓包最近,并且通过成形过程的模拟我们发现这个直角 壁首先成形,从而在凹坑成形前破裂。其它四个角由于拉延高度低并且没有复杂的凸凹变形,都有足够的板料流动量,板料的流动情况良好,所以没有破裂。
3.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改进方案
在去掉拉延筋,变化压边力后还是无法缓解,于是决定改变模型,我们把拉延直壁消除降低了模具拉延高度;把型面中那一个接近大直角型面过渡改为一个小缓 坡,减缓了陡峭程度;由于模具进料困难,所以去掉拉延筋,然后设定压边力为400KN,摩擦系数为0.12,进行模拟后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与未改前的情 况有很大的不同,破裂情况明显改善,尤其是右上角直壁处的破裂变得很小,这是由于降低了它的拉延高度。
4. 结论
世界上每年的钢材有半数以上被轧制成板料和管料。金属板、管的成形和加工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及许多民用工业中都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因此,提高相应 的成形技术和制造水平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大课题。因此,文章在汽车覆盖件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的方法,对汽车覆 盖件拉延过程中的成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 黄小明, 胡世光. 汽车覆盖件拉延筋的单元模拟试验研究[D].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21(2):67-71.
地膜覆盖机现状与分析 篇7
一、农艺种植方式和机具现状
据调查, 甘肃省各地区由于作物类别和农艺种植方式不同, 地膜覆盖方式和种植方式有多种。地膜的覆盖方式有平覆膜和垄覆膜两种;按地膜的规格, 地膜覆盖后采光面宽度有70cm、90cm、120cm、140cm等。垄作种植时, 按垄宽和作物在膜面种植位置不同, 作物种植方式可分为“全膜双垄沟”“垄作沟灌”“沟作沟灌”等型式。地膜覆盖机从配套动力分主要有人畜力牵引、手扶拖拉机牵引、四轮拖拉机牵引等三类机型为主。从覆膜作业方式上简单分有平作和垄作两种, 包含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的铺膜机。单一结构的铺膜机主要是只具有覆膜作业单一功能的机具;复合结构的铺膜机是指具有旋耕、整地、起垄、覆膜、播种等复合功能的机具。
1.单一结构功能的铺膜机具
单一结构功能的铺膜机主要批人畜力或拖拉机作为动力的地膜覆盖机。由于动力源为人牲畜力或手扶拖拉机, 牵引力相对较小, 或手扶拖拉机受轮距的限制, 要求与之配套的只能是结构简单、质量轻小、作业幅宽不大、单一功能的地膜覆盖机, 不具有整地结构、施肥结构及膜面覆土机构。因此, 单一结构功能的地膜覆盖机的作业效率低, 膜边开沟器入土深度小, 膜边覆土质量差, 铺膜质量较差, 表现在地膜铺后展平度差, 膜面松弛, 膜边覆土宽度和厚度小。在大风天气, 容易被吹开或揭开;不能一次性完成覆膜、施肥、播种和膜面覆土等作业, 还需要人工点播或下种和膜面覆土作业, 延长了作物的播种周期。但单一功能地膜覆盖机比较经济、方便, 采光面宽度相对较高等。目前, 单一功能地膜覆盖机适用于甘肃省山区或半山区、小田块地作业, 作业幅宽一般为60cm120cm, 作业速度0.2m/s-0.5m/s, 开沟深度一般为3cm-5cm, 膜边覆土宽度一般为3cm-5cm, 膜边覆土厚度一般为2cm-4cm。单一功能地膜覆盖机主要为平作玉米、单垄作马铃薯种植前的地膜覆盖。
2.复合结构功能地膜覆盖机
本次调查涉及甘肃省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共12个县、市的32个在用地膜覆盖机用户现场调查。地膜覆盖机体现出对不同地区农艺种植方式适用性。由于东、中部地区农业种植方式为全膜双沟玉米、小麦覆膜穴播和单垄马铃薯种植, 所以该地区地膜覆盖机具多以起垄、覆膜多功能复合机型为主。由于西部地区农业种植方式为平作覆膜穴播玉米、棉花、蔬菜和单垄马铃薯种植, 所以该地区地膜覆盖机具多以平作、覆膜、穴播等多功能复合机型为主。
二、东部地区机具试验调查情况
经对东部地区平凉市辖区的崇信、崆峒两县 (区) 和庆阳市辖区的西峰、正宁、环县三县 (区) 在用8台作业机具调查, 所涉及到的机具主要是甘肃省企业生产的驱动型双垄沟全覆膜作业机。该机具为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的双垄沟全覆膜机, 流程是开沟起垄→后覆膜→再膜面、膜边覆土。具有膜上土机构、土分流机构和施肥机构, 能保证两膜边和垄沟膜面均匀覆土, 还可在覆膜前进行施肥作业。
在甘肃省东部地区, 地膜覆盖技术主要用于全覆膜玉米沟作沟灌种植技术推广。该地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 一年降雨量少, 覆膜前茬作物大多以玉米、糜子、葵花等作物为主。覆盖地膜前整地方式基本上以犁耕后经过耙、耱等整地和旋耕两种, 并对田间的残茬进行人工清理, 地表碎土率较高, 平整度较高, 除埋在地表下面的杂草和作物根外植被密度小。旋耕后土壤坚实度小为48kPa-200kPa;犁耕整地后土壤坚实度小为200kPa1200kPa, 含水率一般为10%21%。使用地膜宽度为1200mm, 厚度为0.008mm。
三、河西地区试验调查情况
经对西部地区武威市辖区的凉州、古浪, 金昌市辖区的永昌县, 酒泉市辖区的敦煌、肃州、瓜州、金塔等市、县区在用作业机具25用户的田间试验检测和问卷调查, 本次试验调查所涉及甘肃省5家企业的5种产品, 均为平作覆膜机, 其中两种为单一功能机, 只具有覆膜功能;另三种为复合型覆膜机, 具有施肥、覆膜、膜下穴播、膜面覆土等功能。
经调查, 河西的武威、金昌、酒泉三市是甘肃省玉米、棉花主要种植地区, 土地平坦, 土壤以黄绵土质为主, 基本上都是水浇地, 碎土率大, 0-10cm土层土壤坚实度在500kPa-2000kPa, 土壤含水率25%以下。作业前整地方式为犁耕后耙或镇压为主, 并对前茬进行了部分清理;种植作物为平作玉米和棉花;铺膜作业一般环境温度为14℃-20℃, 地表温度为11℃-15℃, 风速5m/s以下。该地区使用地膜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膜宽700mm, 膜厚0.08mm, 适用于一幅两行玉米的种植作业 。另一种 是膜宽1450mm, 膜厚0.08mm, 适用于一幅四行玉米、棉花的种植作业。
四、机具结构功能分析
通过检测和调查, 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农艺种植方式的影响, 甘肃东中部和西部地膜覆盖机具结构有明显不同, 体现机具地域适用性一面。在东中部地区, 为了达到保墒、集雨、增产的目的, 地膜覆盖机以适用起垄、全覆膜、沟膜面带状覆土、沟播等农艺要求为主的机具, 如具有旋耕、施肥、起垄、覆膜、沟膜面纵向覆土等复合型双垄沟全覆膜作业机。在西部地区, 为了达到保温、保墒、防风、增产的目的, 地膜覆盖机以适用施肥、平作覆膜、膜边和面横带状覆土、穴播等农艺要求为主的机具, 如具有覆膜、施肥、膜面横向带状覆土、穴播等复合型覆膜作业机。
1.双垄沟全覆膜作业机作业特点
由于双垄沟全覆膜机覆膜后要进行沟膜面覆土, 所以覆膜机具有取土、上土和覆土机构。以2MSL-40/80型双垄沟全覆膜作业机和1MLFQ-120型起垄施肥全覆膜机为例。2MSL-40/80型双垄沟全覆膜作业机膜面覆土输送带所需动力是由配套拖拉机后动力输出轴通过变速箱后传递的, 双垄沟的形成是由前面两个槽式开沟铲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开沟掘土, 并通过带有刮板的输送带和膜面覆土导向槽将掘起的土撒盖在地膜的两边和两沟上部膜面上, 有亚铃形修垄辊, 保证起垄后垄形一致, 没有展膜辊、压膜轮、覆土圆盘 (或覆土铲) 。1MLFQ-120型起垄施肥全覆膜机由配套拖拉机牵引作业, 双垄沟的形成是由两个翼形开沟犁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开沟, 形成双沟垄, 通过侧送土圆盘将两侧土装入带槽的圆盘内, 圆盘转动将槽内的土运送到盛土的长槽内, 最后由带刮板的圆筒将长槽内的土壤刮拔到导槽内分流并流落在膜边上表面和沟上方膜表面, 形成膜边覆土带和沟上方膜表面覆土带, 达到覆膜的目的, 该机具正常作业所需动力来自左右两个地轮, 不需拖拉机动力输出轴来传递动力。
经对其现场作业情况试验检测和用户调查, 该两类机具覆膜作业质量和对田地的适用性影响因素基本相同, 主要受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率、整地方式、前茬作物根茬处理情况、田间残膜或杂草存留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两机具覆膜作业存在以下特点:
该两种机型正常作业都要求田地土壤流动性应好, 作业前田地进行旋耕整地作业效果较好。但要求土壤坚实度不能太小, 土壤含水率不能大于17%, 否则一方面会造成拖拉机作业打滑, 另一方面输送的土不能顺畅流过覆土导流槽, 将土均匀的覆盖在膜面上, 造成膜面覆土宽度、厚度、采光面宽度不够现象。
覆膜时, 由于该机具没有开沟器 (犁或盘) 、压膜轮、覆土器 (犁或盘) 等部件, 只是将膜平铺地表后由膜边覆土导向槽将取土机构所取的土散于膜边表面, 达到覆盖目的。而膜边没有开沟折边后覆土, 所以覆膜后在风大时膜易被吹起。
该机具覆膜时, 由于受膜边覆土机构限制和土壤流畅性等因素的影响, 机具覆膜后膜边覆土量一致性较差, 覆盖土厚度薄厚不一, 对地膜的压实程度不好, 地膜伸长率较小, 利用率差。
要求播前铺膜时间间隔长, 否则地膜不能很好与沟底贴合, 给播种带来难度。
2.平作覆膜作业机作业特点
由于武威、张掖、酒泉等三市是甘肃省西部地区玉米、棉花种植主要区域, 铺膜方式一般都以平作铺膜为主。
在西部地区, 受当地农艺种植要求, 地膜覆盖机基本都是不具有起垄功能, 基本具有平作铺膜、膜边折边侧面覆土、膜面穴播等功能的综合性机具, 以满足当地玉米、棉花的覆膜穴播要求。玉米、棉花覆膜种植时, 需要膜打孔, 行距50cm, 株距20cm, 膜下穴播种植, 膜下播深3cm5cm, 穴孔及膜上覆土等。既要保证膜孔不错位, 减少作物出土时放苗的困难, 又要保证膜孔上、膜边覆土厚度要求, 以防止刮风时膜被刮起。
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要求, 由于河西地区是水浇灌区, 播季节主要春季暮春时期, 此时土地刚刚解冻或半解冻状态, 覆膜种植有利于土壤保墒和作物种子的芽。然而整个季节刮风时间长, 气温较低, 播种时间短, 需要覆膜、施肥、播种一次性完成, 减少垄作铺膜, 尽可采用平作铺膜种植, 降低风阻力, 避免覆膜质量不好易被大风吹起或吹走。本次河西地区调查的机具主要为两类:一类是以覆膜施肥穴播机产品为代表, 产品主要功能为覆膜、施肥、穴播和膜面覆土等, 机具在市场上有很大销量, 很受用户的欢迎;另一类是单一功能的地膜覆盖机, 该类型机具机型比较旧。
3.机具特点
城区共站4G覆盖效果分析 篇8
在LTE技术中, 多种关键技术用于提升覆盖, 提高速率, 包括:OFDM提升信号抗多径衰落的能力;MIMO在不增加传输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信号发射和接受增益;干扰抑制合并通过最小化干扰功率来提升SINR, 提升覆盖;ICIC通过降低小区边缘的干扰提高用户感受从而提升覆盖等。
在网络建设中, 共站建设4G网络是最经济、高效的一种建设方式。在城区范围内, 各运营商都有较丰富的站址资源, 基站平均站间距已近至三五百米范围, 从蜂窝结构来看, 再大规模新增宏蜂窝基站几无可能;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对于电磁辐射的担心, 技术上可用又能被市民接受的站址资源越来越紧张, 充分利用现有站址也是必然的选择。4G基站可以通过升级、替换或新增等方式建设;天馈系统可以改造、合路, 也可以新增解决。
城区范围内建筑密集, 无线传播环境复杂;楼面、美化、异形塔等多种天线附挂方式形成高低不同的多层覆盖效果;用户密集对覆盖的要求更高。以上多种因素使得城区成为无线信号覆盖的重点和难点。
以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平原城市城区, 从估算和仿真两个角度对城区基站升级4G后的覆盖能力进行分析。示例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 每个基站平均覆盖面积0.3平方公里, 平均覆盖半径为374米。
一、覆盖估算
覆盖估算的目的是从覆盖的角度计算所需基站的数目。最根本的计算是规划覆盖面积与单基站覆盖面积之比。
1.1 LTE覆盖能力的影响因素
1、发射功率增大, 会使覆盖能力增强, 但功率增大也会导致小区间干扰的迅速增加。功率不是越大越好, 要看功率增加的同时信噪比是否相应的增加。实际设备的功率取值一定要在覆盖能力、频谱效率、设备成本等多方面综合权衡。2、LTE支持多种频段。高频段的传播损耗、穿透损耗比低频段要大10d B左右。所以使用高频段时, LTE的覆盖范围要缩小很多。3、多天线技术的选取对覆盖范围有比较大的影响。通常来说, 天线的数目越多, 覆盖范围也就越大, 分集模式比复用模式覆盖范围大。4、LTE增加了64QAM高阶解调方式, 高阶解调的解调门限也增加了, 因此高阶解调方式的覆盖范围就会比其他方式相对缩小。降低业务速率要求、降低调制/解调等级、降低信噪比、降低Qo S要求, 可提高覆盖范围。5、对覆盖有影响的RRM算法主要是ICIC模块和DRA模块。小区间的干扰会导致接收机底噪的抬升, 从而降低接收机灵敏度。因此ICIC技术能通过影响上下行接收机的灵敏度, 从而影响覆盖范围。DRA决定了用户使用的子载波数目和调制编码方式, 从而影响了覆盖范围。
6、CP配置影响克服多径延迟带来的干扰效果, 限制了理论上最大的覆盖范围。网络规划时, 应考虑基站的覆盖半径大小, 选取相应的CP配置。相邻小区采用不同的CP配置能减少符号间干扰和载波间干扰。
1.2 链路预算
影响LTE链路预算结果的特殊因素包括:灵活配置的信道带宽、业务边缘速率需求、系统带宽资源配置、天线配置、ICIC算法对干扰余量的影响等。这些因素作为LTE链路预算工具的输入参数, 在链路预算开始的时候必须确定下来。以下为一组LTE链路预算的例子。
链路预算仅是理论上的, 不能在实际中保证网络容量和覆盖的可靠性。覆盖目标和要求也随着不同的网络要求而各有不同的假设, 链路预算结果会因不同的输入参数有较大的变化。采用Cost 231-Hata的修正模型, 可以估算出上下行小区覆盖半径分别为387米和568米。规划区域内现有基站覆盖半径为374米, 由此可以得出简单结论:规划区域内基站叠加4G系统可以满足网络覆盖的要求。
二、覆盖仿真
为了进一步验证共站建设4G基站后的覆盖效果, 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方式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2.1仿真参数
天线选择。采用65度水平半功率角, 18d Bi增益天线。
频率选择。采用E-UTRA Band 1-20MHz频段, 上下行起至频率分别为1920MHz, 2110MHz。
基站选择。采用S (1, 1, 1) 配置, 43d Bm每通道。MIMO 3模式, 即开环空间复用模式, 在该模式下, 单用户的峰值速率将大大提高。
2.2仿真结果
最佳服务小区仿真预测
最佳小区的分布是仿真结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要求各小区覆盖区域清晰、均匀合理, 基本没有越区覆盖。
由于规划仿真参数取自经多轮优化过的现网天馈参数, 越区、过覆盖情况较少, 因此大多数小区的覆盖边界都很清晰, 主服务区域覆盖合理, 但在基站较密集的区域, 有部分基站越区覆盖, 考虑到LTE网络对小区间互相干扰较为敏感, 因此需要在建设、优化网络时, 严格控制基站的天线高度及功率过高, 防止越区覆盖的产生。
公共参考信号覆盖场强仿真预测
在LTE网络中, 无论是小区选择、重选还是切换, 都需要以RS信号强度作为参考。城区RSRP电平一般要求大于等于-105d Bm的区域不低于90%。
通过仿真统计, 96.2%规划区域RSRP电平都满足要求的-105d Bm, 但在基站距离较远的区域出现了较差的覆盖, 电平强度低于-110d Bm, 建议在网络建设或优化中重点关注。
RS-SINR指标仿真预测
RS-SINR即载波干扰噪声比:定义为终端接收的RS有用信号和干扰的比值, 是判断信道质量的直接依据, 该参数一般要求大于等于-5的区域不小于90%。
从统计看98.0%的区域RS-SINR指标大于等于-5。在建网初期网络规模较小, 小区PCI分配相比宽松, 网络负荷较轻;同时并得益于仿真参数取自经多轮优化过的现网天馈参数, 越区、过覆盖情况较少, 因此RS-SINR指标指标优于要求的90%的比例。
PDSCH-SINR指标仿真预测
LTE网络中的PDSCH信道即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DSCH的数据, 是LTE网络中的下行业务信道, 该信道SINR值将直接影响到业务的BER、BLER, 最终影响到业务质量。不同网络负荷下PDSCH-SINR指标变化如图2。随着LTE网络承载流量翻倍变化, PDSCH-SINR>=-6的指标仅降低了0.06%, 说明在承载低速率业务上, 随着流量的翻倍, LTE网络性能下降不明显, 但在高速率业务要求的SINR>=6分布上, 却下降了近12%, 且集中在小区边缘。
三、覆盖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 现有城区基站布局基本能够满足LTE网络覆盖的要求, 考虑到LTE网络对小区间干扰的敏感性, 建议严格控制LTE基站重叠覆盖区域, 以减少越区覆盖对网络性能的影响。LTE网络所能提供的容量远大于3G网络, 能够大幅提升网络平均吞吐速率, 但随着网络负载的提升, 高速数据业务服务范围下降要远高于低承载速率业务的下降, 且主要集中在小区边缘。因此对于密集城区, 如果负载较高, 可考虑开通ICIC功能, 也可以在热点区域进行FDD/TDD混合组网分担业务压力。
摘要:共站升级是目前4G建设的首选方式, 在城区环境下, 升级现有基站后4G覆盖效果能否满足要求。本文利用链路预算估算和计算机仿真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4G城区,覆盖,链路预算,仿真
参考文献
[1]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编委会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5
湟水谷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篇9
全球和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是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目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热点区域,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为复杂,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针对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遥感监测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21世纪以来, 为了保证中国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 以及一系列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因此, 开展中国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湟水谷地地处青海高原东部, 位居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生态环境脆弱, 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区域。同时, 该区域又是青海东部城市群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区域。然而, 针对近年来在环境治理与城镇化等人为因素驱动下, 该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的分析尚显不足。为此, 本文以位于青海高原东部湟水谷地的平安县为研究区, 研究人为因素驱动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 以便为青海高原东部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规划提供参考, 也为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遥感技术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倍受关注。遥感分类方法得到不断的改善, 有最大似然法, 神经网络分类, 支持向量机法等。随着群体智能理论的快速发展, 许多学者尝试将蚁群分类规则挖掘算法引入遥感影像分类, 获得了比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等分类算法更好的分类效果[3,4]。本文采用群智能算法, 集成粒子群与蚁群算法进行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研究, 以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1 研究区概况
本文以青海高原东部湟水谷地的平安县为研究区,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地理位置介于E101°49′~102°10′, N36°15′~36°34′之间, 属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土地总面积为735.03km2。该区平均海拔在2066~4166.7m之间, 地貌以谷地、低中山地为主。研究区北部河谷地带, 坡度较小, 经济相对发达, 人口密度较大, 是以西宁市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城市群及青海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而研究区中部、南部区域, 地形较为复杂, 交通欠发达, 经济相对薄弱, 以耕地、林地分布为主。
2 研究方法
2.1 遥感数据来源
(1) 采用的遥感数据主要为Landsat TM/ETM+/OLI影像, 主要来源于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USGS网站, 具体的获取日期、类型、轨道编号见表1。将各期实验数据经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裁剪等前期遥感图像处理工作后得到研究区遥感图像。
对TM影像进行K-T变换, 以提升植被、土壤等地物信息的判别效果, 突出地物纹理特征。
(2) 采用DEM、坡度、坡向数据作为分类辅助数据。
2.2 遥感影像分类体系与分类方法
本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参考体系主要参考文献[5]的分类体系, 将影像解译为草地、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五类。
由于研究区自然条件复杂, 区域海拔高低悬殊, 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传统的遥感分类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分类精度;近年来, 群体智能算法在遥感分类中的应用为遥感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化途径, 它无须统计分布等先验知识, 且具有较强的自学习、鲁棒性、自适应性和存在正反馈机制等优点, 在海量遥感图像数据的信息提取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对多源数据进行区域的植被区分, 采用粒子群算法[6]寻找最优断点, 实现波段的自动离散化, 再利用蚁群算法挖掘分类规则实现遥感数据的自动分类。
2.3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能够定量描述当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 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研究时段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Ub指的是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 通常其单位是年。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通过遥感图像分类, 获得研究区1995—2013年共5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 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5%以上。并通过统计分析, 获得研究区1995—2013年间各期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和各土地利用变化 (表2、表3) 。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以林地、草地、耕地为主 (表2、表3) , 各期林地、草地、耕地面积占总面积分别为97.72%、97.37%、96.79%、96.47%、95.43%, 三类生态用地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由于退耕还林和生态防护林建设, 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74.66km2和54.3km2, 年均减少4.15km2和3.02km2。而林地增加112.1km2, 占总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40.58%增加为2013年54.14%, 生态环境的建设导致耕地的减少与林地的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 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 从1995年的9.98km2增加至2013年的26.7km2, 西部大开发与城镇化的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也导致耕地的减少。
1995—2001年研究区各类土地利用/覆盖面积比例变化大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 其中以林地的增幅最大, 共增加了39.11km2, 耕地、草地面积急剧减少, 分别减少了24km2和17.77km2。这主要是由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建设工作, 耕地、草地等大量转换为林地;2001—2006年草地、耕地进一步减少, 分别减少了26.18km2和19.7km2, 林地面积增加41.70km2, 呈现明显增加趋势;2006—2013年林地、耕地、草地变化幅度明显小于1995―2006年的变化幅度, 说明随着大规模生态退耕工程的结束, 以及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推行, 耕地减少得到控制。总体上来说, 1995—2006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于2006—2013年。
3.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1995—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18年间共有约261km2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了变化, 占总面积的35.55% (表2、表3、表4) 。
1) 草地
1995—2013年, 草地面积减少了54.3km2。2001—2006年期间减幅最大, 面积减少26.18km2, 年变化率为-2.84%;在2006—2009年间变化幅度最小, 年变化率为-0.46%。区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 生态林的建设导致草地的减少。
2) 耕地
1995—2013年,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其变化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6―2009年达到最大值, 年均减少3.65%, 2009―2013年减幅速率明显放缓, 为1.91%。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后退耕地还林政策的实施, 致使大量的耕地转变为林地。另外,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速, 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侵占了大量耕地。
3) 林地
由于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 林地面积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2001―2006年间变化速率最快, 年变化率达2.47%, 随着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 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建设。
4) 建设用地
1995―2013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率最快的是建设用地, 年均增加9.31%。从变化速率上看, 2001―2013年大于1995―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 2000年以来研究区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
4 结论
1995—2013年, 在生态环境治理与快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驱动下, 青海高原东部湟水谷地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显著, 并呈现显著的阶段性。
1) 1995—2013年, 在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推动下, 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面积增加并得到有效保护;快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导致建设用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该区域有限的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高任务逐步加重。
2) 1995—2001林地增加39.11km2, 增幅最大, 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24km2和17.77km2, 这都得益于2000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2001—2006年耕地面积也减少约19.7km2, 林地增加41.70km2, 表明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成效显著效;2006—2013年各类土地变化量小于1995―2006年, 随着大规模生态工程告一段落, 人为因素驱动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区域缓和。
3) 1995―2013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 说明在西部开发、区域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下, 18年间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01―2009年期间, 由于退耕还林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
参考文献
[1]史培军, 宫鹏, 李晓兵, 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3-35.
[2]曾永年, 靳文凭, 何丽丽, 等.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制图[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3]陈玉敏.基于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2 (27) :6-8.
[4]刘小平, 黎夏, 何晋强, 等.基于蚁群智能的遥感影像分类新方法[J].遥感学报, 2008, 12 (2) :253-262.
[5]马正龙.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动态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 2011.
卫星对地成像覆盖分析 篇10
卫星对地成像覆盖是指卫星成像对地成像传感器在某一时刻或在一段时间内能观测到的地球区域,通常情况下,由卫星轨道和有效载荷的成像几何关系所决定。实际应用中,卫星的地面覆盖特性还取决于卫星的控制、能源和管理系统以及任务管理控制。而在卫星对地成像应用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掌握卫星对地成像的覆盖情况。因此,有必要通过传感器类型和目标对象区域等方面对卫星对地覆盖的情况进行估算和分析。
在卫星对地成像系统中,线阵CCD和SAR成像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成像传感器,而STK卫星仿真工具又是卫星系统设计及其应用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对2类传感器成像几何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以SPOT光学成像星和RADSAT合成孔径成像星为例,给出了给定区域的卫星覆盖分析结果。
1 星载线阵CCD成像几何特性
卫星光学成像是指被动收集和记录地物目标反射或自身发射的可见光或红外谱段的电磁波信息,主要包括:框幅相机、光机扫描以及固体CCD扫描成像几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线阵CCD扫描成像。
线阵CCD扫描成像是先在与卫星飞行方向垂直的像面上形成一条线影像,然后卫星沿着预定的轨道向前飞行,逐行推进获取地物目标信息,从而形成二维影像的,如图1所示。因此,卫星光学成像覆盖范围主要取决于线阵CCD在垂直于卫星飞行方向上的扫描宽度。
CCD扫描成像时同一扫描行通过同一投影中心同时聚焦成像,具有行中心投影的性质。假设线阵CCD的长度为l、宽度为d,光学系统的焦距为f,在不考虑地球曲率以及光学系统非线性畸变和噪声干扰影响的情况下,地面扫描宽度WCCD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H为线阵CCD扫面成像设备对地的高度,在忽略卫星及其成像设备尺度的情况下,通常可以认为是卫星的轨道高度。
线阵CCD对地成像的条带宽度DCCD为:
侧视成像时,如图2所示,相当于成像设备坐标系旋转一个角度 θ(侧视角),地面扫描宽度W′CCD为:
W′CCD=H[tan(θ+ω)+tan(θ-ω)-2tanθ]。
式中,undefined,为线阵CCD成像的半视场角。
2 星载SAR成像几何特性
星载SAR成像是指通过SAR天线主动发射电磁波信号又接收地物目标对该电磁波信号的后向散射波而获取地物目标信息。
星载SAR在卫星飞行过程中向地面发射电磁脉冲信号,通过接收回波信号同时获取距离向和方位向信息,经处理而形成二维图像。其中距离方向分辨力是通过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实现的,分辨力的大小由SAR发射的信号带宽决定。方位向分辨力是通过对后向散射多普勒与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处理获得的,由于在回波载频中含有分布目标的多普勒频移,而该频移实际上是作为时间函数的载频相位,时间变量的系数是穿过波束移动的目标点的向心加速度,所以,方位向分辨力是受此相位信息影响的。
SAR 系统从成像方式上可以分为3种基本模式:条带式(STRIPMAP)、扫描式(SCAN)和聚束式(SPOTLIGHT)。其中,条带式和扫描式是较为常见模式。如SEASET-A、SIR-A、SIR-B、SIR-C/X SAR、ERS-1/2SAR和JERS-1 SAR等都是条带成像模式。RADARSAT-1 SAR与ENVSATASAR具有条带和扫描2种工作模式[2]。
条带工作模式下,天线波束指向与卫星垂直的方向,如图3所示。在成像区域为理想平面条件下,星载SAR成像的地面扫描宽度WSAR为:
式中,Ψ1和Ψ2分别为波束最小俯角和最大俯角。
在距离向的一次成像中,星载SAR在方位向上的宽度可以看作等同与方向位的分辨力,其大小DSAR[5]为:
式中,vs和vB分别为卫星的飞行速度和天线波束地面覆盖区的运行速度;l为天线沿方位向的孔径尺寸;ka和kn分别为在方位压缩成像处理中与加权函数相关联的波形展宽系数以及处理电路不理想所引起的波形展宽系数;M为方位处理的等效视数。
扫描模式是星载SAR宽成像带工作模式,是牺牲一部分方位分辨力而获得宽成像带的。对于正侧视的情况,通过天线在距离向的扫描来合成雷达图像,从而使成像带加宽。对于不同波束的子成像带,ScanSAR是依次分别成像的。因此,在做成像覆盖分析时,可以把ScanSAR的总成像宽度看成是每个子成像带成像带宽WSARi的和,即
WScanSAR=∑WSari。
3 STK卫星对地成像观测覆盖分析
3.1 STK软件简介
STK的全称是Satellite Tool Kit(卫星仿真工具包),是一款支持航天任务周期全过程仿真的应用软件。其核心能力是生成位置和姿态数据、可见性和覆盖分析。主要功能包括:位置和姿态、航天器与太空、陆地、海洋及太空中目标的相互关系、卫星传感器的覆盖区域以及航天器轨道和弹道计算,可见性、传感器以及航天姿态分析,实施空间任务操作仿真,以及三维场景的态势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可以快速地分析复杂的陆、海、空、天任务,并提供易于理解的图表和文本形式的分析结果。
3.2 STK覆盖分析实例
卫星SPOT2和RADARSAT轨道参数采用因特网上公布卫星轨道参数,数据文件格式为TLE(2行69位)。
3.2.1 SPOT2
第1行前42位:
1 20436U 90005A 08078.90559317.00000140
第1行后27位:
00000-0 86028-4 0 636
第2行前42位:
2 20436 98.6545 152.5389 0001819 107.1753
第2行后27位:
4.2310 14.20063253941077
3.2.2 RADARSAT
第1行前42位
1 23710U 95059A 08078.92496367 .00000144
第1行后27位
00000-0 72890-4 0 9371
第2行前42位
2 23710 98.5803 86.2237 0001097 89.3738
第2行后27位
354.1659 14.29978659645740
分析区域设定如下:经度范围为20°~52°;纬度范围为73°~135°。载荷参数分别取117 km×10 m和100 km×30 m。
通过STK软件对24小时内SPOT2和RADARSAT1对地成像覆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OT2和RADARSAT1在24小时内对上述区域均有4次以上的覆盖,大部分高维度地区覆盖次数在8次左右。
4 结束语
卫星覆盖是个复杂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与卫星轨道和有效载荷有关,而且还受到卫星的控制、能源和管理系统以及任务管理控制的影响。对星载线阵CCD和SAR成像而言,其成像均可以看成是在与卫星飞行方向上地面分辨力尺度相同的宽度进行扫描成像,其单行对地成像范围可以认为是地面扫描宽度和地面分辨力尺度形成的矩形区域。利用STK卫星仿真工具软件的覆盖分析功能,可以准确地对卫星对地成像覆盖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准确掌握卫星系统对目标对象区域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为卫星资源的应用提供量化描述,并为卫星资源的组合运用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戴昌达,姜小光,唐伶俐.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尔学.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正射校正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2004:42-60.
[3]杨颖,王琦.STK在计算机仿真中的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4]魏中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袁孝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覆盖率分析 篇11
关键词:地铁;移动通信网络;商用移动通信系统
近些年来,地铁建设可谓如火如荼,随着移动通信用户的不断增多,将商用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成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与必然要求。在地鐵中引入商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利用多室内的分布形式,将信号从各信号源分布于轨道每一区域,以确保每个区域内都有良好的信号覆盖,让人们在乘坐地铁时也能够感受到移动通信服务带来的便捷。
一、业务需求分析
将商用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地铁系统,其实质为地面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延伸,让乘客在乘坐地铁时,依旧享受到与地面相同的通信服务。当前,我国的公众商用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网络一般包含:中国移动GSM900MHz及TD—SCDMA、中国联通GSM900MHz及WCDMA、中国电信CDMA800 MHz及CDMA2000、T数字移动电视信号等。地铁要将这些不同制式与不同运营商、不同频段的信号源引入地下站厅、换乘通道、站台、运营隧道等地铁的不同区域内,完成全区域的信号覆盖,还需要结合地铁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人们的通信要求。
二、覆盖要求分析
结合地铁环境与移动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信号的覆盖指标应该满足以下要求括:第一,在地铁隧道正线区间的覆盖范围95%以上区域GSM、3G与CDMA信号强度应不低于--85dBm。第二,在站厅、换乘通道、站台、换乘厅公共区域的95%以上区域GSM、3G及CDMA信号强度应不低于-85dBm。第三,在地铁出入口通道,信号在5m~15m范围时,信号强度应不低于-85dBm。
针对GSM系统,出入口室外泄漏的信号强度,应该在各个出入口方向的10m处要求系统电平低于-90dBm;针对CDMA系统,则出入口泄漏室外泄漏的信号强度要在各个出入口方向的3m处EC值小于-95dBm。
信号源引入形式:当前,最为普遍的做法是把各个信号源利用分合路平台也就是POI加以汇集,之后通过漏缆与天馈系统,覆盖到对应的区域之内。而信源本身需要进行载频数的确定与频率的规划,且各个环节均由运营商予以负责。同时,地面信号源的引入点与数量需求,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由双方共同协商决定。一般来讲,移动运营商的基站,要设置在各地铁车站商用通信设备的室内,且每一个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基带信号,要由某一个站点引入,当然,也可从几个车站内分散引入,基于信号源的安全可靠性考虑,通常还是以多点集中引入为主。
三、覆盖方案分析
地铁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引入,不仅包括地下车站,也包括地铁隧道区间。而隧道区间覆盖,要能够为车厢内的乘客提供便捷的移动通信上网服务。也就是说,地铁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引入,是一个全覆盖、宽频段且无缝接入的覆盖形式。在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中,各运营商应该在地铁的各个地下车站通信机房设置相应的信号源设备,并对覆盖方案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在覆盖形式上,可选择无源小天线覆盖,也可选择宽频泄漏同轴电缆覆盖方式。而在天线的分布设置上,要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相应的天线,确保隧道区域得以覆盖。
相对来讲,由于隧道区域的空间较为狭窄,因此,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隧道效应,尤其是当列车通过时,电波更是会产生较大的衰落,进而导致信号覆盖不均匀。所以,在覆盖方案的选择中,还要结合工程区间的长度及空间狭窄等特征,尽量避免选用天线覆盖形式。另外,泄漏同轴电缆也就是LCX隧道覆盖形式,主要是一种在隧道内沿着隧道壁敷设的一种漏缆,依靠漏缆对于信号的泄漏原理,对隧道的信号场加强覆盖,该种信号覆盖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克服因列车通过所产生的阻挡衰落,且信号分布较为均匀,波动范围较小。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共享同一漏缆,大大省去架设天线的麻烦。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正以迅猛之势发展,为了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服务,需要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将商用移动通信系统引入其中,完成信号的有效覆盖,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国,李瀛生.论地铁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引入及覆盖[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2(3):47-51.
[2]张亚丽.基于车地无线通信的地铁信号系统抗干扰研究[J].工业B,2015(5).
[3]陶孟华.地铁内移动通信信号的分析和计算[J].铁道工程学报,2008(8).
[4]吴招锋,周俊,林必毅.地铁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3):19-23.
[5]朱光文.地铁信号系统中车-地无线通信技术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2):9-12.
移动基站覆盖范围缩小的问题分析 篇12
良好的无线通信的首要保障就是覆盖。无线覆盖规划是网络规划的核心, 也是通信质量的基础。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网络中, 由于各种原因会回导致基站的覆盖范围缩小, 影响用户的通信, 出现掉话、无网络等现象。本文从天馈安装、基站硬件设备、基站参数配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基站覆盖范围变小的原因。
1 天馈系统对覆盖范围的影响
1.1 天线方位角与倾角检查
天线方位角与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它们是网络无线规划的重要参数, 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 必然出现小区覆盖异常、邻区表设置错误等情况, 从而产生掉话和切换失败。在早期网络建设中, 同一扇区通常采用2副或则3副天线的配置, 此时同一扇区的天线方向必须一致, 也就是指同一扇区的天线的方位角与倾角必须相同, 如天线方向不一致, 不仅将影响分集接收的效果, 并且两副天线的覆盖范围不同, BCCH和SDCCH有可能从两副不同的天线发出, 用户有可能收到BCCH后, 却无法占上SDCCH引起掉话, 同时用户在占上SDCCH时, TCH被指定为另一副天线发射时, 用户有可能收不到信号而掉话。值得注意的是, 采用分集接收时, 同一扇区两根天线之间的距离还须不小于3米。
1.2 馈线的检查
检查每一根馈线的驻波比是否小于1.3。驻波比过高, 即反射功率偏高, 这也会导致小区的覆盖范围缩小, 甚至这会发生掉话或则切换失败, 从而使得该小区无法有效地吸收话务, 引起邻近小区的阻塞。
1.3 馈线与天线连接的检查
检查基站顶部出来的每一根馈线是否正确地连接到相应的扇区上。如果连接不正确, 不仅将直接影响小区的覆盖范围, 甚至导致邻频或同频干扰与及邻区设置不正确, 以至于系统性能下降。
2 基站硬件设备对覆盖范围的影响
2.1 载频单元故障导致基站覆盖范围缩小
一方面是载频下行方向功率放大模块故障导致基站发射出的电平低, 另一方面, 载频上行接收单元故障导致手机发出的信号基站不能正确接收, 上下行链路极不平衡。通常发生此类故障时, 故障小区的话务量会明显的变小, 并且分配失败率和上下行的质量切换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 这时可以通过Abis的监测软件, 也可以关闭小区内的其他载频, 对怀疑有问题的载频进行拨打测试来定位。一旦发现硬件故障后, 因该及时更换。由于这些故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必须通过DT测试或大量的统计分析才能发现。
2.2 基站时钟板故障导致基站的实际覆盖缩小
基站时钟板提供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信号, 在abis口链路正常的时候, 同步于PCM 2M时钟, 产生Um接口需要的比特时钟、时隙时钟和帧时钟, 如果时钟板发生故障, 将会导致呼叫不能建立或则严重的掉话发生。例如:在某市的网络优化中, 发现基站1401的无线信号较强, 但手机却频繁掉话, 并且手机不能正常从其他小区切换到该基站上, 甚至距离基站1401非常近的时候依然不能占用到该小区上。通过测试手机实地测试, 发现手机解不出BSIC码, 对于此类情况, 除开外部频率干扰的因素, 还有的就是基站的时钟出现漂移。在排除没有外部频率干扰的条件下, 更换了基站1401的时钟板后, 基站恢复正常。
3 参数设置对基站覆盖范围的影响
3.1 小区禁止限制、小区接入禁止设置
小区禁止限制、小区接入禁止这2个参数设置必须正确, 否则会认为的导致基站的覆盖范围减小。这种减小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小区覆盖范围缩小, 而是指手机有效的接入网络的范围减小。
3.2 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设置
为了避免移动台在接收信号电平很低的情况下接入系统 (接入后的通信质量往往无法保证正常的通信过程) , 而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通信质量且无谓地浪费网络的无线资源, 在GSM系统中规定, 移动台需接入网络时, 其接收电平必须大于一个门限电平, 即: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 (RXLEV_ACCESS_MIN或简称RXAM) 。但该参数如果设置过高, 在没有改变基站的实际无线覆盖的前提下, 将会导致手机有效接入网络的覆盖范围减小。
3.3 信道发射功率设置
信道发射功率设置分为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和话音信道最大功率电平2个方面。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是关系手机接入成功率和邻信道干扰的重要参数, 该参数设置过大 (指移动台输出的功率) 时, 在基站附近的手机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 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接入和通信质量;反之, 若该参数设置过小 (指移动台输出的功率) 则使在小区边缘的手机接入成功率降低;同样, 话音信道最大功率电平是关系到手机在通话状态下的最大发射电平, 一般的网络由于手机的功率控制功能已经开启, 因此话音信道最大功率电平设置将会减少上行链路的干扰。
4 结束语
覆盖决定了无线信号传播的区域, 无线覆盖规划是网络规划的核心, 也是通信质量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会回导致基站的覆盖范围缩小, 影响用户的通信, 出现无网络、掉话等现象。网优人员应从天馈安装、基站硬件设备、基站参数配置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了基站覆盖范围变小的原因, 从而改善通信覆盖质量。
摘要:无线覆盖规划是网络规划的核心, 也是通信质量的基础。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网络中,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基站的的覆盖范围缩小。本文从天馈安装、基站硬件设备、基站参数配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基站覆盖范围变小的原因。
关键词:移动基站,覆盖范围,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韩文理.天线产品在无线覆盖解决方案中的应用.高等函授学报, 2010, (5) .
[2]魏红, 黄慧根.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