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覆盖优化

2024-10-18

网络覆盖优化(通用12篇)

网络覆盖优化 篇1

1 引言

无线网络规划主要是指以网络建设为基础的整座竞卖, 主要是对无线传感的覆盖目标展开设计, 同时为该目的所进行的基站位置和配置的设计。这一过程主要有覆盖目标、容量目标、成本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一些系统采用了无线传感技术, 较之于GSM技术, 优势明显, 特别是在容量方面, 如果配上相同频率的资源, 前者容量往往是后面的好几倍。

2 无线传感无线网络覆盖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2.1 网络负载变化异常

无线传感属于一个干扰受到较大局限的系统, 干扰水平的增大将会对系统容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也对系统提供的服务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我们研究, 发现如果要保持系统性能稳定, 负载要保持在60%-70%之间。如果负载高于这个值时, 用户就会受到较大的干扰, 服务质量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小区覆盖范围就会有所减少, 并最终出现覆盖的盲点。所以, 如何进行合理的布置, 选择合适的参数, 使得所有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 是当前无线传感无线规划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2 软切换

软切换是无线传感系统独有的, 软切换技术可以使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有保证。过高的软切换会给系统带来较大的浪费, 使能享受到该用户的数量有所下降。

2.3 导频

导频对无线传感系统是极其重要的。移动台在使用导频时会区分基站, 而在判断导频过程当中, 由于相同导频的相位和导频的使用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相同导频所对应的使用距离和相邻导频间的距离若出现偏差, 将直接影响到移动台对导频型号的判定, 甚至无法判定导频到底是来自相同基站还会不同基站;如果在搜索导频是频率范围的设置不恰当, 一方面可能使移动台无法判定导频到底是来自相同基站还是不同基站, 另一方面一些位于偏远地段的移动台 (如小区边沿的移动台) 很可能无法接收到一些导频信号。

3 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的优化策略

3.1 前向链路干扰

如果有前向链路干扰, 各指标的显示结果为:前向FER高 (大于6%) , Ec/lo低 (小于-11d B) , Tx正常 (小于+16d Bm) , Rx较好 (大于-96d Bm)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⑴邻集列表丢失。若PN不仅在候选集中存在, 而且还发送PSMM消息, 移动台往往就无法开展软切换工作。此时, 该PN将对前向链路形成一定的阻碍, 从而导致目前激活PN的前向FER和Ec/Io都会有一定的下降, 并出现掉话现象。因为传播时延未被搜索到, 移动台无法将这个强导频向服务基站报告, 所以无法进行软切换。而此时, 该导频属于干扰源。我们对此问题的解决措施是:1) 将该PN放入激活扇区的邻集列表内;2) 若该PN已经在邻集列表内, 就要扩大搜索框, 提升其优先级。

⑵突发强PN干扰。在软切换发生期间, 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移动台在BTSA的某扇区覆盖区中行进, PN1常常会被地形和建筑物阻挡。这时移动台就会查找到一个很好的导频PN2, 同时发出请求把它添加到激活集里。同时, PN1突然从原来的阻挡中出现, PN2的信号将会受到PNl的巨大功率所阻挡。然而, 在该PN加到激活集前, 前向FER和Ec/Io的性能会出现下降并出现掉话现象, 具体如图1所示。

根据这一情况, 我们主要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引入软切换, 从而使突发强PN干扰小区逐步消除, 具体可以用以下几种措施:

1) 增大导频功率, 使突发PN可以进行软切换。

2) 调整天线方向角、导频功率等, 把信号反射至原来的阻挡区域, 从而达到覆盖的目的。

3.2 导频信号功率不足

在实际施工中, 因为导频信号功率不足而造成覆盖时, 各指标往往会是:前向FER高 (大于6%) ;Ec/Io低 (小于-11d B) ;TX较高 (大于+16d B) 。然而, 在此情形下, 几乎无法接收到导频信号表明已经不存在系统丢失了, Rx的值不稳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⑴切换失败;⑵捕获失败:移动台在捕获多径导频信号时, 没有接收到较强的信号。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在捕获导频过程中, 搜索范围过小而前向干扰又较大造成的;为了解决信号覆盖问题, 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1) 我们知道, 服务基站的发射功率的大小, 一定层度上决定了接收范围的大小, 以每步长增加2d B的方式设置最核心的服务基站的发射功率是常用的措施之一。缺点就是如果小区的面积相对较小, 那么以每步长2d B进行设置, 服务基站的发射功率增幅较小, 并不一定能满足要求;2) 为了增加接收端能够收到的信号, 除了增加发射功率外, 还可以增大天线增益和调节天线的方向角, 但是改变天线的方向角后, 其他地区信号必然收到影响。

参考文献

[1]肖青青.无线传感网络覆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2]周利民, 杨科华, 周攀.基于鱼群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覆盖优化策略[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06) .

[3]郑伟, 刘静, 曾建潮.人工蜂群算法及其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0 (06) .

网络覆盖优化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如今我国的国民素质日益提升,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远离城市、身居偏远地区的农民们却由于消息落后,教育方式陈旧,经济发展迟缓,文化建设有限而没有和时代共同进步。农村人民和外界交流的途径较少,这造成了农村很难接收到城市中快速更新的信息,进而导致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加快农村广播电视覆盖优化的脚步,由此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更新农村的教育模式,让农民们接收和城市居民相同的行业信息和文化熏陶,以此缩小城市农村之间的文化差距,为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2.2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网络覆盖优化 篇3

数据业务是3G网络承载的主要业务,而目前数据业务大的吞吐量还是由上网本或者是采用移动终端连接上便携式电脑使用所产生,真正直接用手机上网的吞吐量还不大,由于上网本的“移动性”不强的特点,故大部分EVDO数据业务大部分来自于室内,比如主要办公场所、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大且业务使用时相对静止的场所。

相对2G而言,EVDO对无线环境的要求更高,室内的覆盖特点是损耗比较大,传播空间复杂,容易泄漏,高层室内导频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靠室外基站的穿透性覆盖室内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室内分布的覆盖对3G而言尤为重要,针对性地控制室内信号覆盖,使覆盖均匀,防止泄漏和导频污染,克服主要的覆盖问题,从而提高用户上网速率改善用户感受。

3G室内分布规划的注意事项

目前主要的室内分布覆盖问题,如泄漏、导频污染、RSSI异常等都与室内分布的规划有着一定的关联。

由于物业协调、美观等客观原因,室内分布的施工不一定能根据信号覆盖设计时理想化的需求布放来做,所以首先要了解施工受限的情况,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条件受限情况范围内的覆盖,选择合适的天线布放位置、选用合适的天线类型、根据无线传播特性设计好合适的天线口功率等优化手段有效控制好覆盖。

在设计时,根据具体室内分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布放位置很关键,尤其是选用合适的天线类型。比如大型写字楼,窗户一般比较大,玻璃材质,损耗小,如果采用普通的全向吸顶天线,太靠近窗户,容易泄漏,太远,窗户边又不能很好地压制室外的信号,极易造成导频污染,如果施工允许,可以在靠窗的位置选用定向的吸顶天线,朝着室内方向辐射。其它元器件的选择也很重要,例如根据不同馈线、耦合器、功分器的损耗特性选择合适的型号。

设计时一定要计算好各种介质、墙体的损耗,需要覆盖的地方要克服损耗,防止泄漏时要充分利用好损耗。室内墙体的材质比较多,不同的材质损耗不一样,所以在RRU和干放的功率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损耗,同时要考虑上下行的平衡,有效控制好覆盖。

3G室内分布存在的主要覆盖问题和优化措施

1.室内分布RSSI异常和优化方案

RSSI异常会导致接入困难,掉话率升高,对EVDO数据业务而言,相当于C/I的I变大,即C/I减少,也就是说数据速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RSSI异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RSSI过高(长期高于-95dBm)

◎RSSI主分集差异大(主分集差异大于6dBm)

◎RSSI偏低(RSSI长期低于-120dBm)

新建室内分布开通后,从OMC上监控RSSI,发现RSSI异常现象比较普遍,某局开通的40个室分中,有18个RSSI较长时间大于-85dBm,室内分布RSSI异常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原因有不同处理办法,主要是要掌握处理的一般流程。

图1室内分布RSSI处理的一般流程

通过如下一个比较典型的室内分布处理案例来了解处理思路及过程:

(1)首先,利用凌晨时间中断室内分布系统与RRU的连接,即只保留BBU+RRU,观测1个小时,RSSI恢复正常,说明,BBU+RRU没有问题,问题出现在室内分布系统内。

(2)连接上室内分布系统与RRU后观察RSSI,又恢复异常状态,保持在-73dBm左右,保留一层楼的室分(这层楼里的室分部件种类最全,直接接到RRU上),关闭其余各层楼室分,逐一重新拧紧所有室内馈线接头,未见RSSI异常现象改善,说明接头连接没有问题。

(3)通过以上的排查,只剩下对室分系统内的元器件的排查了,这些元器件既含有有源器件,也有无源器件,一般情况下,有源器件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决定先从有源器件排查入手,即排查干放,在去掉干放的情况下,观察系统RSSI值,发现有明显的改善,恢复到-100dBm左右,回到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问题发生在干放上。

(4)查看干放类型是 SGR-R331C-2,是2W的干放,此种类型的干放修改参数需要用笔记本连接上干放,参数设置界面:

关键的参数就上下行的输入/输出功率,问题很可能就是参数的设置和实际输入/输出功率不符导致,根据设计文档,干放下行输出功率是2W,即33dBm,干放增益33dB,也就是说干放的下行输入功0dBm,所以这款干放的下行输入功率一般要求-10dBm~0dBm,用功率计测试实际下行输入功率1W,远远超过干放输入功率范围,为保证干放的输入功率一般要求-10dBm~0dBm范围内,为保证干放前端的正常覆盖,不能过多地调整RRU的输出功率,于是在干放输入端加衰减器,接上衰减器后,干放的输入功率调整到-5dBm。为保持上下行的平衡,下行功率一般比上个功率大3~5dB。上行最大增益设置为“0”,明显错误,修改为“20”,观察1个小时的RSSI,保持在-98dBm,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问题得到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情况会导致室分RSSI异常,比如接头松动,馈线、耦合器、功分器问题等等,需要在日常维护优化时及时处理,总结经验。

2.信号泄漏及优化

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安装方面的限制,个别天线太靠近窗户或者门口,没有考虑好墙体材质的损耗,个别天线的功率设置不当,造成室内信号泄漏严重,使软切换增多,影响室外的掉话率。

首先要从室分的设计着手,结合室分的具体建筑结构,仔细计算每个点的覆盖,即规划好每个天线的安装位置,室分覆盖大部分采用吸顶天线,不容易控制覆盖的方向,要仔细计算好吸顶天线到门窗的链路损耗,尤其1~5楼靠门窗的天线口输出功率设置。

工程完成后,不但要测试室内信号的覆盖情况,也要围绕室内分布建筑物30米内做详细的泄漏测试,一般情况下,室外10米处接收电平强度要小于-85dBm,而优化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室内分布在室外30米远接收电平有-65dBm高,对于泄漏的室分信号,及时处理。

在已经安装好的情况下,无线参数优化也是有效控制泄漏的一种办法,主要是优化室分信道功率的设置和RRU、干放功率的设置,即大都采用降低功率,拆除部分天线、加衰减器的做法降低室内的信号,避免泄漏,但是,这样造成的恶果是室内信号的强度下降,EVDO高速率赖以SINR高的无线环境被破坏,造成DO速率下降。另外,室内信号减弱,室外的信号没有改变,相对而言导频干扰程度变大,导频数量的增多,直接导致DO速率的下降,众所周知,DO的性能里,更需要关注用户的实际感受。

正因为吸顶天线的覆盖方向难控制,安装的位置特别重要,如果是安装在门窗等容易泄漏的地方,很容易造成对室内分布系统信号对室外小区产生干扰。为了有效地控制信号的覆盖方向,建议采用小功率的定向天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靠门窗的位置安装定向天线,让信号往室内方向辐射,选用的定向天线的前后比高的天线,加上利用墙体阻挡,可以有效地防止室内信号的泄漏。

3.高层室内分布导频污染及优化

高层室内分布导频污染主要是由于多个室外导频信号从较远处覆盖过来,一般情况下,市区内的站点天线一般不能过高(不高于30米),即低于高层,而大多数天线的上旁瓣没有很好的抑制,室内天线一般都有设置较大下倾角,故上旁瓣就会向上或者水平方向自由空间传播比较远。这些过远飘过来的信号不稳定,高层室内门窗处极易造成频繁地切换,从而导致掉话,当导频数量超过3个,且信号强度相差不大时,DO上网速率都比较低。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天线的前后比,前瓣下倾,自然后瓣上倾,如果天线后方有高的建筑的话,前后比不高的天线也是造成高层导频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造成的原因上来说,抑制室外信号强度,加强室内分布信号的强度是主体思想,首先要控制好室外信号的覆盖,一般通过压低室外天线的下倾角,调整天线方位角,减低天线挂高等优化方法,天线选型方面,室外基站天线尽量选用上旁瓣有抑制功能且前后比较大的天线,室内天线据上面所述,选用小功率的吸顶定向天线能比较有效压制室外信号的相对强度。另外要注意天线辐射方向的反射,避免反射引起的导频污染,如市区内很多建筑表面是玻璃,很容易形成大的反射面,增加对高层室内的导频污染。

异频覆盖和交叉硬指配是目前处理高层导频的常用办法。在频点够用的情况下,将高层楼宇DO服务载频与周边宏基站的DO载频不同,使用纯净的异频信号来覆盖楼宇内部,从而避免了室外基站的同频干扰。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发生异频(硬)切换,需要用伪导频进行过渡。

3G业务对无线信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室内分布又具有独特的无线环境,从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看,优化的关键是根据室分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运用一定的优化技术手段尽量克服泄漏和导频污染问题,日常维护优化时及时处理象RSSI异常等问题,才能更好地保证用户的3G业务感受良好。

无线小区网络覆盖的预测与优化 篇4

一、目前网络覆盖中存在的问题

无线小区的划分和服务区的组成应按用户区域分布覆盖区形状及业务要求, 并根据地形电波传播特点、话务分布、经济指标等方面, 综合考虑确定采用什么样区域划分及组成。由于电波传播的损耗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并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 从而使得现行网络覆盖中存在如下问题:

1.网络建设周期短, 建设速度快, 由于经验不足, 留下许多工程隐患。

2.网络最初规划、设计不完全合理, 无线传播中存在许多无法完全确定的因素, 这些因素影响着无线覆盖。

3.网络投入营运后:

(1) 终端用户的变化 (地理分布) ;

(2) 网络运行环境的变化 (城市建设发展) ;

(3) 网络结构的变化 (覆盖范围, 系统容量) ;

(4) 新业务的开拓。

这些状况都需要进行网络调整, 这个调整过程也可称为网络优化过程。

二、网络覆盖的环境分析

无线网络能够覆盖的环境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 一般城市市区的蜂窝网的小范围覆盖。

2. 城市郊区、县城、乡镇、风景点、公路、铁路等低话务量地区广度覆盖。

3. 城市室内、商场、地铁、地下停车场等深度覆盖。

在不同的网络覆盖的环境中, 基站应对于以下不同业务区采用不同的覆盖要求:

(1) 公路、铁路的基站。

应用环境具有话务量低、用户高速移动的特点, 必须重点解决覆盖问题, 一般可采用带状覆盖, 采用双向小区在穿过乡镇、县城时可采用三扇区体制或全向体制。在覆盖中天线的选择很重要, 天线的方向图应和覆盖地区相匹配。

(2) 途径郊区、村镇的道路覆盖。

此时对话务量及覆盖均具一定的需求, 可采用01、02、S111、O+S型基站, 天线的选择主要考虑覆盖距离, 选择不带内置电下倾天线, 如基站附近有覆盖要求时, 应考虑避免塔下黑, 可采用内置电下倾天线或赋形天线。

(3) 郊区覆盖。

若接近城区, 基站数量不少, 频率复用较为紧密, 此时应注意控制覆盖及干扰, 若接近农村, 则覆盖为主, 建议不采用全向站, 要采用定向站, 可采用65°、90°的定向天线。天线下倾角由垂直波束与主要覆盖区的距离、天线挂高来决定, 天线挂高由覆盖区大小及下倾角共同决定。

三、网络覆盖的预测及实现

由于覆盖区内地理特征、自然特征差别较大, 这些严重影响了覆盖效果, 在网络设计阶段, 必须对一些典型结构做一些预测, 称为覆盖区内功率强度预测。下面介绍理论型覆盖预测公式, 以多射线模传播损耗为例:

式中, LO为自由空间单射线损耗, L (diff) 为屋顶绕射损耗, L (mult) 为环绕基站天线周围建筑物多次反射的损耗。

经验公式:okumura-Hata模型

a (hr) 为移动台天线修正系数 (d B) , hr为移动台天线高度 (m) 。

对大城市

对小城市

上式适用于:1≤d≤20 (km) , 30≤HT≤200 (m) , 15≤F≤1500 (MHz

对于F=900MHz, HT=30m, Hr=1.5m, 中等城市中的移动台天线修正系数a=0。上式Lf=126.42+35.22logd (km) , 自由空间传播比较:Lf=91.25+20logd (km) , 与平面反射传播型比较:

可以看出, 经验公式比理论公式的路损要高。

从okumura-Hata经验公式中可以看出基站天线有效高度增益因子为13.82log HT (m) , 显然小于双射线模。路损变化与覆盖距离的关系较前面两种模式复杂, 它与基站的有效高度有关。

四、结束语

小区无线网络覆盖设计方案解析 篇5

无线局域网指的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网络,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随着802.11a/b/g/n成为工业标准,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移动IP接入的需求迅速增长。无线局域网WLAN作为有线以太网的延伸,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凭借无线接入技术本身具有的应用灵活、安装速度快、建设周期短等优势,以及地理应用环境的无限制特性,WLAN必将作为一种高速无线数据接入手段与有线网络一起,构成灵活、高效、完善的宽带网络,那么我们生活的小区中该如何覆盖组网呢?

1无线网络方案设计及实施方案

1.1网络设计原则

依照802.11a/b/g/n无线局域网的国际规范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标准,在进行实际的网络设计时,我们会遵循下列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二〉开放性原则

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三〉可伸展性原则

网络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

四〉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

五〉可靠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网络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六〉可管理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使得网络管理人员能方便及时地掌握诸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统计、网络故障等信息,能简便地对网络进行配置和调整,确保网络工作在良好状态。

2.1无线网络实施目的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已遍及世界各国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们为追求更加快捷、高效的生活而选择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XXX区作为XX市顶级的住宅区,主要客户为企业老总、高科技人士、金融证券人士等,他们对网络应用的需求很多。如:随时查询政府各项信息,汇报工作报告;查询和讨论课题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通过网络来发布商业信息,实现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应用。XXX区的无线网络建设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将XX社区精心建设成为一个高端的住宅小区,引入了无线网络覆盖。可摆脱线缆的约束,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新的上网体验和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以上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酌情更改。

无线接入在物理布局、通信距离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一般物理分布分散,环境复杂,通讯的距离较长,若使用有线接入,则存在布线困难、施工不便、费用高、周期长等问题。采用无线方式,无须布线,架设方便,运行、维护成本低,周期短。无线应用灵活,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网上冲浪。

1.2.1无线局域网频道分配与调制技术

OFDM是无线局域网802.11g采用的技术,可在2.4G的ISM频段提供最高达54Mbps的速率。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组网分两种拓扑结构:对等网络和结构化网络。

对等网络也成Ad-hoc网络,它覆盖的服务区称独立基本服务区。对等网络用于一台无线工作站和另一台或多台其他无线工作站的直接通讯,该网络无法接入有线网络中,只能独立使用。

对等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必需能同时“看”到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否则就认为网络中断,因此对等网络只能用于少数用户的组网环境,比如4至8个用户,并且他们离得足够近。

结构化网络由无线访问点(AP)、无线工作站(STA)以及分布式系统(DSS)构成,覆盖的区域分基本服务区(BSS)和扩展服务区(ESS)。无线访问点也称无线hub,用于在无线STA和有线网络之间接收、缓存和转发数据。无线访问点通常能够覆盖几十至几百用户,覆盖半径达几百米。

基本服务区由一个无线访问点以及与其关联(associate)的无线工作站构成,在任何时候,任何无线工作站都与该无线访问点关联。换句话说,一个无线访问点所覆盖的微蜂窝区域就是基本服务区。无线工作站与无线访问点关联采用AP的基本服务区标示符(BSSID),在802.11b中,BSSID是AP的MAC地址。

扩展服务区是指由多个AP以及连接它们的分布式系统组成的结构化网络,所有AP必需共享同一个扩展服务区标示符(ESSID),也可以说扩展服务区ESS中包含多个BSS。分布式系统在802.11标准中并没有定义,但是目前大都是指以太网。扩展服务区是一个Layer 2网络结构,对于高层协议比如IP来说,它是一个子网。

1.2无线局域网络技术

1.2.2影响无线局域网性能的因素

a、传输功率;

b、天线类型和方向;

c、噪声和干扰:授权用户,微波炉,有意干扰等;

d、建筑物结构:引发多路经,穿透效应等;

e、无线访问点摆放的位置。

1.2.3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性

由于无线局域网采用公共的电磁波作为载体,因此与有线线缆不同,任何人都有条件窃听或干扰信息,因此在无线局域网中,网络安全很重要。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分几种:

服务区标示符(SSID):

无线工作站必需出示正确的SSID才能访问AP,因此可以认为SSID是一个简单的口令,从而提供一定的安全。如果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那末安全程度将下降;由于一般情况下,用户自己配置客户端系统,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该SSID,很容易共享给非法用户。目前有的厂家支持“任何”SSID方式,只要无线工作站在任何AP范围内,客户端都会自动连接到AP,这将跳过SSID安全功能。

物理地址(MAC)过滤:

每个无线工作站网卡都由唯一的物理地址标示,因此可以在AP中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实现物理地址过滤。物理地址过滤属于硬件认证,而不是用户认证。这种方式要求AP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目前都是手工操作;如果用户增加,则扩展能力很差,因此只适合于小型网络规模。

连线对等保密(WEP):

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钥匙长40位,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用户的加密钥匙必需与AP的钥匙相同,并且一个服务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共享同一把钥匙。WEP虽然通过加密提供网络的安全性,但也存在许多缺陷:一个用户丢失钥匙将使整个网络不安全;40位的钥匙在今天很容易被破解;钥匙是静态的,并且要手工维护,扩展能力差。为了提供更高的安全性,802.11i提供了WEP2,该技术与WEP类似。WEP2采用128位加密钥匙,从而提供更高的安全。WEP2目前不保证互操作性。

端口访问控制技术(802.1x):

该技术也是用于无线局域网的一种增强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当无线工作站STA与无线访问点AP关联后,是否可以使用AP的服务要取决于802.1x的认证结果。如果认证通过,则AP为STA打开这个逻辑端口,否则不允许用户上网。

802.1x要求无线工作站安装802.1x客户端软件,无线访问点要内嵌802.1x认证代理,同时它还作为Radius客户端,将用户的认证信息转发给Radius服务器。802.1x除提供端口访问控制能力之外,还提供基于用户的认证系统及计费,特别适合于公共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局域网络产品的兼容性:

WECA是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有10多个成员,包括3Com,Symbol,Senao,Cisco等,目的是保证各厂家的所有802.11产品的互操作性,所有通过认证的产品将颁发Wi-Fi证书,贴Wi-Fi标志。Wi-Fi代表Ethernet for WLAN。目前有40多个厂家的100多个产品通过了Wi-Fi认证,因此它们之间的互操作将得到保证。

2.2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2.2.1应用需求

整个小区有28栋7层楼,每栋有18户。楼与楼之间间距有20—30M。我们设计的方案要实现小区内所有业主在房间内和户外实现无线上网。

2.2.2功能需求

XX社区是XX市一流小区,希望采用的无线网络覆盖也是一流的。所以我们采用是先进的、具有一定领先水平的技术,能平滑升级,与营运商的实施计划一致。无线网络的优点在于移动性,我们将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用户进行管理。本次方案将做到具有以下性能:可扩充性;兼容性;安装简便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布线方便;具有用户认证的功能。

2.2.3方案选型

根据业主要求和平面图分析,采用室外覆盖的话,室外空旷区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室内盲区会比较多,某些业主屋内信号可能较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信号强度优化布点。

1.2无线局域网络技术

1.2.2影响无线局域网性能的因素

a、传输功率;

b、天线类型和方向;

c、噪声和干扰:授权用户,微波炉,有意干扰等;

d、建筑物结构:引发多路经,穿透效应等;

e、无线访问点摆放的位置。

1.2.3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性

由于无线局域网采用公共的电磁波作为载体,因此与有线线缆不同,任何人都有条件窃听或干扰信息,因此在无线局域网中,网络安全很重要。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分几种:

服务区标示符(SSID):

无线工作站必需出示正确的SSID才能访问AP,因此可以认为SSID是一个简单的口令,从而提供一定的安全。如果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那末安全程度将下降;由于一般情况下,用户自己配置客户端系统,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该SSID,很容易共享给非法用户。目前有的厂家支持“任何”SSID方式,只要无线工作站在任何AP范围内,客户端都会自动连接到AP,这将跳过SSID安全功能。

物理地址(MAC)过滤:

每个无线工作站网卡都由唯一的物理地址标示,因此可以在AP中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实现物理地址过滤。物理地址过滤属于硬件认证,而不是用户认证。这种方式要求AP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目前都是手工操作;如果用户增加,则扩展能力很差,因此只适合于小型网络规模。

连线对等保密(WEP):

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钥匙长40位,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用户的加密钥匙必需与AP的钥匙相同,并且一个服务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共享同一把钥匙。WEP虽然通过加密提供网络的安全性,但也存在许多缺陷:一个用户丢失钥匙将使整个网络不安全;40位的钥匙在今天很容易被破解;钥匙是静态的,并且要手工维护,扩展能力差。为了提供更高的安全性,802.11i提供了WEP2,该技术与WEP类似。WEP2采用128位加密钥匙,从而提供更高的安全。WEP2目前不保证互操作性。

端口访问控制技术(802.1x):

该技术也是用于无线局域网的一种增强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当无线工作站STA与无线访问点AP关联后,是否可以使用AP的服务要取决于802.1x的认证结果。如果认证通过,则AP为STA打开这个逻辑端口,否则不允许用户上网。

802.1x要求无线工作站安装802.1x客户端软件,无线访问点要内嵌802.1x认证代理,同时它还作为Radius客户端,将用户的认证信息转发给Radius服务器。802.1x除提供端口访问控制能力之外,还提供基于用户的认证系统及计费,特别适合于公共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局域网络产品的兼容性:

WECA是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有10多个成员,包括3Com,Symbol,Senao,Cisco等,目的是保证各厂家的所有802.11产品的互操作性,所有通过认证的产品将颁发Wi-Fi证书,贴Wi-Fi标志。Wi-Fi代表Ethernet for WLAN。目前有40多个厂家的100多个产品通过了Wi-Fi认证,因此它们之间的互操作将得到保证。

2.2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2.2.1应用需求

整个小区有28栋7层楼,每栋有18户。楼与楼之间间距有20—30M。我们设计的方案要实现小区内所有业主在房间内和户外实现无线上网。

2.2.2功能需求

XX社区是XX市一流小区,希望采用的无线网络覆盖也是一流的。所以我们采用是先进的、具有一定领先水平的技术,能平滑升级,与营运商的实施计划一致。无线网络的优点在于移动性,我们将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用户进行管理。本次方案将做到具有以下性能:可扩充性;兼容性;安装简便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布线方便;具有用户认证的功能。

2.2.3方案选型

北京奥运五环内3G网络全覆盖 篇6

本报讯(实习记者 马硕)8月7日,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秦勇透露,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力争实现北京五环内3G网络全覆盖。届时北京市民有望享受视频电话和手机比赛直播等3G特色业务。信息产业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电信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如果进度不变,2008奥运会之前,不仅在北京五环内,在更大范围都可以实现3G网络的全覆盖。

从今年3月起,中移动开始在奥运城市秦皇岛部署3G网络,当前的覆盖范围为秦皇岛全城,重点覆盖旅游场所和奥运宾馆等,9月预计整个秦皇岛的TD-SCDMA放号容量为45万。该专家表示:“北京2008年3G网络全覆盖是整个奥运布局中的一部分,而北京TD-SCDMA网络的建成对全国将起到示范作用。到时普通市民可以体验先进的3G手机服务。”据悉,该网络采用了立体化的网络,融合了大型宏基站、小区分布式微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应急车等多种方式进行网络覆盖。奥运期间3G网络还有两项重要的应用,一项是用于现场调度和安全防卫的视频监控系统;另一项是基于视频的辅助裁判。

在3G终端方面,该专家表示,国产3G手机在量产、批发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国外厂商在吸收、融合后会给国内厂商制造压力。据悉中国移动将在10月启动金额达40多亿元的3G终端采购项目,而届时国产手机也会“集体亮相”。目前中国对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3G国际标准都在试验。至于未来哪家运营商选择哪种标准,该专家预计明年3月可以有定论。

有专家认为,2008奥运是中国向世界宣传自己的一个机会,这对中国3G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要实现科技奥运的目标,3G在奥运“演出”中的成败也至关重要。

传感器网络栅栏覆盖优化算法 篇7

1 线性部署下的栅栏覆盖

假定节点自身带定位机制, 能够知晓自身定位。我们用s表示感知节点位置。栅栏覆盖的重新部署需要两步, 首先寻找到栅栏带缺口, 然后通过算法合理的将周围移动感知节点部署到栅栏带缺口上。

2 栅栏缺口识别 (见图1)

3 仿真与分析

我们通过仿真评估算法的性能。设定在一个100m×300m的矩形区域中, 沿着水平中心线部署感知传感节点。感知传感节点沿着水平中心线均匀部署。其落地点存在着一定的随机偏差, 其服从正态分布, 其标准差σ分为10, 30和50三种情况。显示了静态感知节点数量为100时的栅栏覆盖概率。所有移动节点的最小移动距离是另外一个衡量指标。达到栅栏覆盖的移动距离。随着移动节点的增加, 其所需要满足栅栏覆盖所移动的距离减少。若存在足够的移动节点, 则所需要移动的距离较小。

4 结语

针对随机部署下的栅栏部署可能存在有栅栏空缺, 如何通过少量的移动节点来填补空缺, 平衡移动单个节点的能力受限及整体能耗约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基于线性部署的栅栏覆盖问题, 提出了栅栏缺口修补方法。感知传感节点在栅栏部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其中线性栅栏部署优化算法做了一定的研究, 然而对于不同地形不同部署模型下的栅栏覆盖条件等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覆盖研究 篇8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结合微机电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无线电通信、传感器技术等诸多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信息感知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具有低耗能、体积小、支持短距离通信、价格便宜等特点, 能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通信、数据处理等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方便、灵活能够实时监测、感知和收集目标区域的相关信息, 并通过无线网络上传终端实现信息的自动收集。利用各网络节点的收集、传输、处理能力, 感知目标区域的热能、音频、可见光和电磁波等信号, 进而得到目标区域的温度、湿度、压力、光感强度、噪声等信息。传感器节点在整个网络中不仅只有收集和反射数据的功能, 同时还承担数据路由的角色, 将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网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极大的延伸了人们的信息收集能力, 为人们提供真实直接有效的目标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尤其在资源少、环境恶劣的无人区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系统广泛应用与城市管理、军事国防、抗震救灾、消防反恐、环境监测、危险区域监测等诸多的区域。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网络相比较, 传统网络主要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带宽利用。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则是以收集目标信息为主要目的, 具备监测、收集、处理、传输目标信息的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更强调能源的高校利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是该技术研究的基本问题, 网络覆盖主要是指传感器节点对被检测目标区域的空间覆盖, 对于目标区域的物理信息进行感知、收集。单个节点的感知能力有限, 需要很多节点协调合作才能实现对于目标信息的收集。因此, 传感器节点的感知模型和节点的空间分布是网络覆盖的重点元素, 直接影响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能力。

1 高效能网络覆盖优化

1.1 虚拟力算法

虚拟力方法是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部署方法, 该算法最早来源于移动机器人规避障碍物的势力场算法, 是将圆盘覆盖理论与势力场算法结合起来的, 将传感器节点当成势力场中的粒子, 粒子对周围的粒子有着力的作用。当节点距离较近时, 节点之间的作用力是排斥力, 当节点之间的达到一定距离时, 节点之间的作用表现为吸引力, 在吸引力的作用下节点相互靠近。在实际部署中按照一定规则设定节点之间的距离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节点在计算节点合力后, 做出相应的移动, 从而实际部署当中网络节点过于稀疏或者密集。这样覆盖算法能够使得整个监测区域节点分布均匀, 使得网络达到高效部署。节点的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其中dij为节点Si与Sj之间的欧氏距离, dth为节点之间的最佳距离, αij为节点Si与Sj之间的向量角度。ωR (ωA) 是虚拟力系数。为节点Si受到的虚拟力合力, 它是Si受到的虚拟力的矢量合成而得。其表达式为:

其中k为网络中节点个数。

1.2 多目标多重覆盖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对目标区域进行信息采集时, 很多时候需要对ROI中的一些信息点进行多重覆盖, 以便能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然而, 网络节点能源消耗的观点看, 整个ROI被覆盖显然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因此, 在保障ROI的基本覆盖的基础上, 适当调整某些监测点的监测重数使其重数少于预定重数, 其他节点保持原来的覆盖重数不变, 这样能很大程度的节约传感器能量。在虚拟力算法的基础上, 假设监测区域内的被监测点 (Point of Interest) 对该点附近的节点有相互作用力, 根据节点间作用力的性质和节点被周围节点覆盖的情况来调整节点的覆盖情况, 以达到对一些节点多重覆盖的目的。该算法数据计算量较小, 能在满足ROI完整覆盖监测的情况下, 对某些节点进行一定数目的多重覆盖。

在监测区域内, 如果某个被监测点在n个节点的覆盖区域内, 则称该点n重覆盖, 被监测点坐标为 (xa, ya) , 传感器节点坐标为 (x1, y1) , 定义CWa为节点A的覆盖重数, 则有CWa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da, i为被监测点与节点Ni之间的距离, ri为节点监测半径。

假设被监测点 (POI) 跟附近节点有力的作用, 对周围节点有力的作用, 该点需要几重覆盖就选择该点附近的几个节点对其进行覆盖。根据覆盖重数的要求, 被监测点选择就近的几个节点, 计算节点到该点之间的距离, 判断这些节点能否达到覆盖要求, 如果能够满足覆盖要求则这些节点保持不动, 在不能满足覆盖要求时, 节点与被监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倍感知距离时, 将节点向被监测点移动, 并移动原来距离的二分之一以上, 然后, 在判断节点能否满足覆盖要求。这样能避免移动距离过大造成能源消耗。在小范围利用虚拟力算法进行覆盖处理, 使覆盖节点均匀分布。对于监测区域的其他节点利用虚拟力算法进行部署, 优化节点分布。该算法能够充分考虑到某些监测点的高密度监测, 同时能够兼顾到整个监测区域的优化分布。该算法中被监测点与周围节点力的作用表达式为:

其中dij为监测点i与节点j之间的距离。

2 结束语

无线传感器是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微机电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收集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有效地收集客观世界的信息, 特别是环境恶劣、无人区域的环境当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展开速度快、覆盖区域广、监测精度高、抗摧毁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下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是该技术研究的基本问题, 网络覆盖主要是指传感器节点对被检测目标区域的空间覆盖, 对于目标区域的物理信息进行感知、收集。单个节点的感知能力有限, 需要很多节点协调合作才能实现对于目标信息的收集, 优化感应器节点分布, 能节约传感器能源消耗, 提高目标点的感应密度。因此, 传感器节点的感知模型和节点的空间分布是网络覆盖的重点元素, 直接影响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能力。

摘要:随着微机电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无线电通信、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得到极大发展, 无线传感器具有低耗能、体积小、支持短距离通信、价格便宜等特点, 能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通信、数据处理等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尤其在资源少、环境恶劣的无人区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系统广泛应用与城市管理、军事国防、抗震救灾、消防反恐、环境监测、危险区域监测等诸多的区域。然而单个节点感知能力有限, 很多情况下需要多特殊节点进行多重覆盖, 提高对该节点的信息感知能力, 因此, 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现行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覆盖的虚拟力算法和多重覆盖算法, 以期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的提高。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覆盖

参考文献

[1]张品, 沈政, 董志远, 郑立.基于加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覆盖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 2012 (07) .

[2]匡林爱.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优化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05) .

网络覆盖优化 篇9

覆盖问题是指由于无线网络规划不恰当、地理环境因素、设备故障或性能下降等原因造成小区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不当, 从而使其性能下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可以将覆盖问题分为弱覆盖、过覆盖和无主服务小区覆盖三种。

1.1 弱覆盖

覆盖区域过小或覆盖区电平弱, 一般都会因为掉话率高、通话质量差等原因使用户感知差, 导致大量用户投诉。

1.2 过覆盖

覆盖区过大一般会造成孤岛现象, 严重时, 还会与其他站点形成较大的相互干扰, 严重影响网络指标, 使用户感知差。

1.3 无主服小区覆盖

在相近的小区重选参数和切换参数的场景下, 有2个或2个以上的小区信号电平强度相当, 没有任何一个小区的信号强度占有明显的主导优势。手机终端在空闲模式下驻留哪个小区是随机的, 或者在通话过程中, 由于电平强度相当, 可能会导致“乒乓切换”, 这样的区域被我们称之为“无主服小区的覆盖区”。无主服务小区会使手机在空闲的状态下频繁进行小区重选, 在手机通话过程中, 频繁进行“乒乓切换”, 致使话音质量变差、MOS值变差。同时, 频繁的重选还会影响数据业务的传输速率和信号波动情况, 增加用户的投诉率, 并会对其他业务造成一定的干扰, 致使C/I较差。

2 覆盖问题的原因及解决

2.1 弱覆盖的原因及解决

弱覆盖主要是由于覆盖区无站点覆盖、基站功率过小、载频或天馈系统故障、天线高度过低、倾角太大和建筑物阻挡等原因造成的。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性能数据分析, 可以采取新增基站、加大基站发射功率、更换故障载频或天馈系统、增加天线高度或减小俯仰角、整改小区等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2.2 过覆盖的原因及解决

过覆盖主要是由于天线高度过高、俯仰角过小、载频发射功率过大、天线选型增益过大等原因造成的。根据现场勘察结果和性能数据分析, 可以采取增大小区俯仰角、降低天线高度、调整天线的方位角、调整天线类型 (比如选用低增益天线) 、降低载频发射功率、整改小区 (全向改定向和改变基站位置等) 、增加相邻小区等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但是, 在调整基站覆盖范围时, 也要注意由于调整过度而导致的弱覆盖问题。

2.3 无主服小区覆盖的原因及解决

无主服务小区覆盖主要是由于小区间的重叠覆盖范围过大, 导致覆盖区域内各小区的电平强度相当所致。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站址规划不合理, 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设置不合理, 覆盖区域内各小区覆盖范围过大、交叠区域过多, 基站密度不足, 载频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等。根据现场勘测测试和性能数据分析, 可采取规划新站点、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调整天线高度、调整载频功率、调整重选切换参数等方法, 让无主覆盖区域经过调整后有一个小区可以成为电平最强的小区, 从而避免由于过多重选、切换而引起用户感知差情况的发生。

3 覆盖问题处理流程

处理覆盖问题, 需要结合硬件排查和数据配置检查的方法定位, 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 检查问题基站的无线参数设置。检查需要重点关注的参数 (比如BTS发射功率) 是否设置了功率衰减, 衰减的幅度是否合理;各载频的发射功率是否一致;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设置是否过大, 重选参数、切换参数设置是否合理;手机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设置是否正确, RACH最小接入电平设置是否过大等;IRC功能是否开启。如果邻区配置不完整, 也可能会导致覆盖变弱, 这时, 就需要对不合理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2) 检查是否存在强干扰源或电磁环境较差的情况。通过性能数据、路测仪、干扰仪等分析是否存在强干扰源, 而使整个覆盖区域的底噪升高。另外, 直放站 (隔离不满足要求, 互调指标不满足要求) 或其他功率放大设备也可能会导致底噪或干扰上升。 (3) 检查设备硬件。例如, 检查设备的射频连线线缆是否可靠, 是否存在连线破损、线续连接不正确、接头处存在虚接或接头未拧紧等情况;利用功率测试仪器测试基站的功放输出功率是否正确, 合路器口的输出功率是否合格等, 并更换存在问题的连线、接头、载频、合路器等硬件设备;检查安装塔放的工作情况等。 (4) 检查天馈系统。检查天线选型是否合理, 前后比是否达标, 接头处是否存在松动或进水的情况, 是否存在无源器件互调, 并利用仪器测试天馈的驻波比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天线接反等问题。 (5) 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分析选择的站址是否合理 (过高、过低) , 站型是否合适 (比如全向改定向) , 天线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比如是否存在阻挡, 方位角和俯仰角的设置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玻璃幕墙) 。当存在多套天线时, 需要使BCCH载频与TCH载频的天线覆盖方向 (方位角、俯仰角) 保持一致, 同时, 要对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整改。 (6) 分析基站的接收灵敏度是否正常。基站的灵敏度降低, 会使上行覆盖范围变小。 (7) 基站是否进行过扩容改造, 扩容后采用不同的合路方式 (或不同的RRU数量) 也有可能会使覆盖范围减小。在这种情况下, 要尽量采用相同的合路器 (或通过增加RRU数量的方式) , 保证小区的输出功率不变。 (8) 替换现网站点时, 需要注意其与实际功率的匹配情况, 应保证现有功率不低于原站点, 否则可能会出现替换后覆盖缩水的情况。 (9) 注意前、后台数据配置的一致性。如果前、后台数据配置不一致, 可能会出现与规划不一致的情况, 进而引发网络干扰等的问题。 (10) 上、下行链路的平衡性也是影响覆盖的重要问题之一。当上、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超出±20 d B时, 需要按照 (1) ~ (9) 条的顺序排查链路中出现不平衡的原因, 避免由于上行或下行覆盖不足导致业务性能变差。

摘要:对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弱覆盖、过覆盖、无主服务小区覆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分析、处理问题的流程和解决建议, 为网络优化中的覆盖相关指标分析、覆盖问题处理等工作提供了理论分析的依据, 以便于对不同通信场景的覆盖问题进行优化。

网络覆盖优化 篇10

高速公路在优化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难点:高速公路道路弱覆盖;无主控小区;越区覆盖, 导致干扰;信号波动;基站、小区问题排查困难, 周期较长;路线长, 测试车辆不能随便掉头, 导致测试周期较长;基站分布较分散, 基站整改和射频调整周期长。

2 优化方法

高速公路优化场景单一, 目的性强, 优化方法主要是通过DT测试分析来进行 (KPI的分析和优化和其他雷同, 不再赘述) 。

2.1 DT测试

测试过程中, 要留意高速地势起伏情况和基站位置、天线高度等情况, 特别是出现低电平、电平突降、质差、掉话等异常时要简要记录当时情况 (包括地形地势, 基站可视情况下留意是否有阻挡, 是否天线挂高太低或单极化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一致) 。

2.2 DT分析

高速公路测试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质差原因分析;

(2) 掉话原因分析;

(3) 切换失败、不切换、切换慢原因分析;

(4) 未接通原因分析;

(5) 弱覆盖原因分析。

3 优化手段概述

3.1 小区、基站核查

核查高速边上覆盖高速的各基站经纬度是否正确, 各小区信号是否正常, 方位角、俯仰角是否合理。可以通过上下行平衡、掉话、切换等话务统计, 告警信息和用户投诉来辅助筛选需要核查的小区。通过多次DT测试分析, 若发现基站经纬度、小区方位角可能不合理, 也需要及时提出核查。

3.2 基站改造、加站

(1) 全向天线情况下:若通过载频功率调整仍无法解决弱覆盖问题, 应考虑用定向天线替换全向天线, 可采取单小区功分双向覆盖或增加一个小区的方式, 在不需要兼顾高速边上用户的情况下, 可选用高增益定向天线。

(2) 在人烟稀少、地势平坦区域, 可以建设大功率基站实现远距离覆盖。

(3) 地势复杂, 基站数量少, 难以通过射频调整和上述改造方法解决的弱覆盖路段, 通过加站解决。

3.3 射频调整优化

射频调整优化主要包括方位角调整、俯仰角调整、载频功率调整, 其目的是:

(1) 控制边缘小区的越区覆盖, 减少干扰和不必要的切换。

(2) 增强主控小区覆盖信号, 使MS在该小区覆盖范围内尽可能占用主控小区信号。

3.4 频率优化

高速频率干扰的主要原因:

(1) 小区越区覆盖, 频率干扰, 引起质量恶化。

(2) 基站数据错误, 导致小区频率规划虽然合理, 但产生频率干扰, 这类问题需测试中发现。

(3) 小区频率规划不当, 频率干扰, 导致质量差。

3.5 邻区优化

根据测试情况, 适当增减邻区, 或设置单向邻区。

距离原则:目标小区的邻小区列表应包含它地理上周围邻近的小区, 以保障移动台在小区间移动时可以自由切换, 避免掉话现象的发生。

强度原则:在一般情况下, 距离目标小区比较近的小区在该小区目标覆盖范围内的信号强度也比较高, 考虑到距离目标小区相对较远的小区由于强度比较大, 仍然可能与目标小区的覆盖区域发生覆盖重叠。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强度原则, 就能把该小区列入目标小区的邻小区列表。

对称原则:如果小区A被列入小区B的邻区列表, 那么小区B也应该被列入小区A的邻区列表中, 这样就不会出现切换失败现象的发生, 但是也要排除一些特殊场景小区。

3.6 参数调整

针对高速沿线小区进行参数的统一调整, 主要涉及的参数有:

PBGT切换统计/持续时间:建议设置为3/2, 需要加快切换的地方可以设置成2/1, 甚至1/1, 根据测试数据的分析来具体确定。

3.7 指标监控优化

主要进行三项指标监控优化

(1) 拥塞优化。筛选高速忙时段拥塞话统, 对拥塞较重小区进行扩容, 避免由于拥塞造成切换失败、未接通和掉话。

(2) 切换优化。筛选切换成功率低的高速主控小区, 进行重点分析优化, 特别是边界小区的跨BSC跨MSC切换。

(3) 掉话优化。关注掉话次数持续较多小区, 进行重点优化。

4 优化案例

Case1:多载频小区天馈下倾角差异大导致弱电平质量差

现象描述:

XX市乐化江桥基站地处郊外, S2/2/2配置, 路测时发现, 在距离该站约1.8公里处, 每次呼叫占用上该站第2小区TCH信号时, 接收电平均比BCCH电平低约20dBm (BCCH约-65dBm, TCH电平约-85dBm) , 通话质量较差, 多次路测有掉话发生。

告警信息:

处理过程:

(1) 分析测试数据, 并检查功控参数设置, 排除功控引起BCCH与TCH电平差异大可能性。

(2) 检查配置数据, BCCH与TCH载频配置发射功率一样。排除功率配置不一致的原因。

(3) 查询话务统计, 没有发现明显的上下行不平衡。

(4) 客户通知代维检查射频连线, 并更换载频板, 问题解决。

建议与总结:

此种为题多为天馈问题引起, 排除功控及载频功率配置的原因后, 最好的方法就是上站检查及拨测。基站维护工作很重要, 保证基站及天馈硬件的正确安装和正常工作能有效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保障用户通信。

CASE2:主控小区不明显导致话音质量差。

在蛟桥电信至财院段高速由于周边基站都或多或少受到阻挡, 导致信号弱无主服务小区引起话音质量差。

分析数据发现MS由南向北行驶或由北向南行驶时, 都会通过科技师院综合楼基站进行过渡, 上站实地勘测, 将科技师院综合楼-1方位角由30度调整为50度, 以加强高速上的信号强度, 通过科技师院综合楼-1的过渡, 切换到国际汽车城-3, 话音质量情况改善很多。

5 结语

网络覆盖优化 篇11

成都教育专网是覆盖全域成都、非虚拟的全程光纤网络,是成都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采用先进光纤以太网传输和万兆骨干路由组网技术,以市、县两级(教育局)数据网络中心为基础,通过校、县、市三级光纤联通:学校100M内网接人,县到市双上行10G带宽城域骨干连接,覆盖全市中小学和相关教育机构,是全域成都无缝融合的教育业务专用信息网络。

2008年4月,按照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加快“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要求,为了打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实现成都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成都教育现代化步伐,成都市启动教育专网建设工作02009年12月,专网市级枢纽完成建设,专网开通。

专网采用统一技术标准与建设规范,实施集约化建设,实现全域成都内部全光纤高速互通和无缝融合,具有充分的扩充能力。通过16个已完成的县级专网验收测试和近一年的运行情况表明:专网时延小、传输快、无丢包。市域内任意学校间的传输时延长<6ms,偏远学校访问市级资源的非工具下载速率不低于35MB/s,充分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区(市)县和学校已经通过专网平台积极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空中课堂、网络教研、视频会议等多样化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成都教育专网的建成,为进一步发挥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应用。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我市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网络视频教育创新应用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保障,对加快成都城乡教育均衡化、—体化融合步伐。进一步提升成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质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网络覆盖优化 篇12

在TD-SCDMA网络中, 覆盖、接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网优工程师每天都需要对自己关注的区域进行覆盖、接入性能指标的采集, 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析。发现TD网络中覆盖弱、接入性能差的小区, 需要一个具备一定TD理论知识的优化工程师, 而且需要熟悉覆盖、接入相关的指标采集, 然后每天采集相应的数据, 才能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分析。

如果网优工程师在网优平台上定义了覆盖、接入的相关指标查询, 利用网优平台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 自动生成覆盖弱、接入指标差的小区, 并形成相应图层渲染, 在次日网优工程师登陆网优平台时自动呈现渲染后的图层, 可以节省网优工程师大量的重复劳动, 直接获取平台自动生成的图表信息。

网优平台对TD覆盖的优化分析

对TD覆盖的优化分析, 首先需要网优工程师界定TD网络中覆盖弱的门限值, 统计UE在发送RRC连接请求时网管侧统计的场强, 以-90dBm界定是否弱覆盖;再统计小区级的异系统切换次数占总切换次数的比例, 把小区进行排序, 找到异系统切换占比最高的小区, 近似认为是TD弱覆盖区域。

其次在网优平台上定制TD覆盖专题的相关指标, 包括三个步骤。

1.统计RNC级RRC连接时场强

通过RNC内RSCP<-90dbm的RRC连接请求次数, 计算在弱场下起呼的次数和占总起呼次数的比例, 得到该RNC的覆盖性能, 定义RSCP<-90dBm为弱覆盖。RNC级的覆盖性能统计由网优平台自动生成。

2.小区级RRC连接时场强统计

为了评估小区级的覆盖情况, 通过提取RRC连接请求次数, RSCP<-95dbm这类型的计数器, 可以计算在弱场下起呼的次数和占总起呼次数的比例。从而得到该小区的覆盖有效性。定义RSCP<-90dBm为弱覆盖。

网优工程师制定:RRC连接200次以上, 弱场RRC连接 (RSCP<-90dBm) 占比超过20%以上的小区为TD覆盖弱小区。在网优平台定制覆盖相关的指标查询后, 网优工程师可以在次日登陆网优平台时自动获取如图1的信息, 通过图表的放大功能, 优化工程师可以快速定位到覆盖弱的小区, 为进一步优化分析提供有效的依据。

3.小区级异系统切换占比统计

统计异系统切换次数占系统内和系统间所有切换次数比例。找到异系统切换占比较高的区域, 可以认为这些区域属于弱覆盖, 需要2G来作有效补充。

计算公式为:异系统切换占比=异系统切换次数/总切换次数。

最终提取异系统切换占比高的室外小区作为异系统占比TOP小区。

在上述异系统切换占比公式的基础上, 网优工程师在网优平台上定制:RAB建立成功>100次, 异系统切换比>10%的小区, 作为TD覆盖性能弱的小区, 并在地图上呈现。

网优平台对TD接入的优化分析

TD网络中接入专题主要参考CS域接通率, 网优工程师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区域, 分别对RNC接通率与小区接通率制定不同的门限值。如某地市网优工程师设定小区级语音接通率低于98.5%和RNC接通率低于91.5%都是需要关注的, 然后可以在网优平台定制:全网小区语音接通率低于98.5%的TOP 50个小区和RNC接通率低于91.5%的RNC的区域, 作为网优平台自动生成图例的定制模板。另外, 设定TOP小区规则为:电路域RRC建立尝试次数 (业务相关) 大于200次, 接通率低于98.5%。网优平台生成相应图例。

上一篇:标准的艺术下一篇:一次性切开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