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精选8篇)
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篇1
一、室内覆盖系统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一) 室内覆盖系统的网络环境。
对一般高层建筑而言, 其移动通信环境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建筑物高层, 周围基站多, 电磁环境恶化, 信号干扰严重, 易形成通话盲区;其二是建筑物中层, 可接受多个基站信号, 但信号常重叠, 虽强度较大, 但易频繁切换, 造成用户不能正常通话;其三是建筑物低层, 信号因受周围建筑物阻挡强度较弱, 像地下室、地下商场这类场所信号更弱, 基本为覆盖盲区, 用户难以通话甚至不能接入。
建筑物内部信号很容易受到各种墙体的阻拦而大幅度衰落, 致使室内形成弱信号区或盲区, 此外像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带等各种环境也很容易削弱电磁波的传导, 致使到达室内的信号更弱。而在超市、商场这类移动用户量大, 通话频率高的通信热点区域, 由于基站所提供的载频常常不能满足忙时话务量需求, 因此话务呼损率较高, 不仅有损企业形象, 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室内覆盖系统却能有效克服建筑物屏蔽, 增强信号强度, 扩充网络容量, 改善网络指标, 有利于话务量和话费收入的增加。
(二)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
室内覆盖系统由为系统提供通话所需载频的信源和把信号功率传递到各覆盖区域的天馈覆盖系统这两个部分组成, 其建设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预测合理话务, 这对建设合理的室内覆盖系统有很大影响, 话务量预测太大太小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预测一定要合理。二是确定室内传播模型, 墙壁、地板、房顶、室内物体甚至是人都能影响室内电磁波的传播, 因此一定要根据地磁场分布的实测数据正确选择传播模型。三是选择信源, 话务量大的覆盖区可通过采用增加蜂窝设备或在原有设备上增加载频作为信源, 以满足话务量需求, 话务量较小的覆盖区则可选择现有较空闲的载频作为信源, 以光纤接入或无线耦合方式将载频引入室内覆盖系统。四是选择覆盖方式, 覆盖通常选用光纤分布系统和射频分布系统, 前者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损耗小, 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 地下隧道、酒店、大型写字楼等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都可选用该方式。
二、直放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一) 无线直放站。
无线直放站是以射频空间耦合方式从基站引入信号, 因此基站必须位于能良好接收基站信号的地方。建立无线直放站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选择合适的信源, 保证输出功率和信号质量, 保证整体覆盖效果。二是选频方式, 在电磁环境相对干净区域, 可采取性价比高的宽带选频方式;在施主信源小区不能占主导时, 可采用选频特性优良的载波选频。三是隔离度, 这是无线直放站工程中最关键的一项指标要求, 一般通过增大两幅天线的距离或利用地形、地物等来解决施主天线和用户天线不能满足直放站增益需求的问题。
(二) 光纤直放站。
光纤直放站主要适用于离基站较远的公路、村镇、旅游区等地区, 建设光纤直放站也要注意信源选取和控制上行噪声, 此外还要注意光纤传输距离, 一般光纤直放站的最大传输距离不能超过15km, 而由于光纤直放站安装在野外, 因此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雷、防盗措施以保证它的安全。
(三) 移频直放站。
移频直放站具有有效扩展和填补移动通信覆盖盲区、双向放大GSM基站上下行链路信号、无限转发等功能, 它能较好地解决乡村屋顶、电线杆、铁塔等这些受安装条件限制地区的网络覆盖。和上述两种直放站一样, 移频直放站也要注意信源选取, 保证施主基站的话务容量有冗余, 避免因接入移频直放站系统而导致网络堵塞, 同时保证移频直放站的安全性, 并控制上行噪声上升不大于2.4d B, 在选取链接频率时应与运营商进行频点的协商, 并进行扫频测试。
三、结束语
室内覆盖系统和直放站作为基站系统的延伸和补充, 其技术不断发展对于优化和完善移动通信网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今后的网络优化和建设实践中, 要根据网络的实际特点灵活的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 以促进网络运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奕.室内覆盖系统和直放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电信快报, 2004, 15 (12) :9-12.
[2]赵刚.直放站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其干扰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篇2
室内无线网络覆盖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为了建设北京地区室内无线接入网,更好的完善
大厦/楼宇内的无线接入状况,甲乙双方经协商,就乙方为大厦/楼宇内建设室内覆盖系统特立协议如下:
一、乙方对双方约定区域进行无线网络的重点覆盖。
二、乙方通过室内覆盖系统布放方式,将无线信号较均匀地分布于本合同项下建筑物室内,用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通信服务。
三、甲方向乙方提供专用220V供电电源,同时提供避雷接地及保护接地。甲方应在乙方设备安装施工完成后随即提供电源。双方同意选择以下 种方式确定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电费标准:
A:鉴于乙方为甲方所辖楼宇通信质量改善和通信能力的提高所做的投资,甲方同意在本协议有效期内不向乙方收取室内覆盖系统发生的电费。
B:乙方为所安装的设备安装独立电表,并根据电表统计的实际用电量向甲方支付电费,电费单价:
元/度。如遇国家电费价格调整,甲乙双方可经友好协商进行调整,另行签署补充协议。
乙方收到甲方提供的符合国家税务规定的发票后,以(支票、网银)方式以
为周期向甲方支付上述电费。
甲方银行及税务信息如下: 户名:[ ] 开户行:[ ] 银行地址:[ ]
--1--账号:[ ] 纳税人识别号:[ ] 地址、电话:[ ]
四、发票采用以下第 种方式:
A:甲方就本合同约定的属于增值税范围的非免税业务事项向乙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同税率业务分别开票(如果对业务不能清晰划分,按照其中最高税率业务开具增值税应税业务全额发票)。具体付款金额以实际结算单为准,结算单应做价税分离,分别列示不含税金额、税率、税额、价税合计。
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向乙方开具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如甲方未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则结算总价调整为按合同税率计算的不含税价款,乙方按照此价款与甲方结算;如甲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低于合同约定,则结算总价调整为按合同税率计算的不含税价款与已开具发票的可抵扣税款的合计数,乙方按照此价款与甲方结算。
甲方应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合同规定将发票提交至乙方,乙方凭发票办理结算手续。如果由于甲方未在规定时限内送达发票、导致发票无法在有效期内进行认证的,甲方应负责更换该增值税发票,并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B:甲方就本合同约定的属于增值税范围的免税业务事项向乙方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并提供税务机关出具的免税证明文件。具体付款金额以实际结算单为准。
C:甲方应就本合同约定的属于非增值税范围/转供电的业务事项向乙方开具地税发票,具体付款金额以实际结算单为准。
五、本合同项下通信设施占用资源事宜采用长期合作方式,本协议有效期自从
****年**月**日起到
****年**月**日止。
六、甲方责任:
6.1甲方无偿提供用于乙方安装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所需场地、相关机房空间、机柜设施等,并为乙方传输线路施工提供便利条件,不得向乙方收取除电费外的任何费用。
--2--6.2甲方提供建筑物平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在设备的安装、调测及开通期间,甲方应提供必要的配合,保证施工的完成。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进行传输的施工工作(包括光缆敷设等),以保证乙方的工程进度。如乙方在传输施工中遇到非技术性问题,甲方应协助乙方共同解决。
6.3甲方提供为保证乙方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正常运行所用的电源、乙方建设的无线网络所需的路由。
6.4甲方负责通信设施所在场地使用期间的常规维护,避免发生漏水,协助乙方及时排除供电线路及避雷接地、保护接地的故障,保证符合通信设施所在场地使用要求。甲方应与乙方共同维护通信设施所在场地的安全消防工作。
6.5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随意挪动、中断或终断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由于甲方原因导致乙方设备丢失、损坏等情况,应由甲方承担相应费用;如甲方进行工程施工等工作可能影响乙方上述设备的,甲方应提前向乙方通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甲方需要停电,应提前48小时告知乙方。
6.6合作期间,应配合乙方进入基站及设备安装地点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抢修。甲方应配合乙方将来可能进行的设备增容、改造、升级等工作,并提供相应施工条件。
6.7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大厦/楼宇产权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如属物业管理方式,而非产权方直接签定合同的情况,甲方应向乙方提供产权方出具的,同意甲方签订为大厦/楼宇安装无线覆盖系统的合同的授权委托书。
6.8合作期内,如该大厦/楼宇被整体出租、出让,甲方应保证使新的承租人或所有人继续履行此合同。
6.9甲方不得向第三方转让全部或部分乙方应付账款,否则,该转让行为无效。
七、乙方责任:
7.1乙方负责提供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
7.2乙方负责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施工、安装调测。7.3乙方按照确定的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进行施工。对已安装的设备需要进行改动前,应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同意后方可施工。
7.4乙方负责对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的更新改造、升级。
--3--7.5乙方负责完成乙方网络接入到甲方建筑物内的施工工作,并由乙方负责相关光缆进入甲方建筑物前的投资建设。
7.6乙方投资建设的无线网络设备和线路等设施,资产归乙方所有。7.7乙方遵守甲方的防火、防盗、治安等规定。
7.8对于设备故障的处理,除特殊情况外,乙方自接到甲方通知后的24小时内予以修复。
7.9乙方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规定。7.10乙方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及相关通信设施对甲方原有设备不产生不良影响。
八、任何一方不得擅自终止合同。在合同期内,如遇政府整体规划、开发等特殊情况,甲方应提前通知乙方,乙方酌情调整。
九、本合同未尽事宜,需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以书面形式做出补充约定,补充约定与合同协议有同等效力。
十、争议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或意外情况,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争议解决前,双方应继续严格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终止合同的履行。如遇不可抗力所造成的合同终止,甲乙双方损失自理自负。
十一、双方因履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通知都必须按照本合同中的地址,以书面信函形式或双方确认的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进行。采用信函方式的应使用挂号信或者具有良好信誉的特快专递送达。如使用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通知日期即为通讯发出日期,如使用挂号信件或特快专递,通知日期即为邮件寄出日期并以邮戳为准。
甲方:[ ] 乙方: [ ] 地 址:[ ] 地 址:[ ] 邮 编:[ ] 邮 编:[ ] 联系人:[ ] 联系人:[ ] 电 话:[ ] 电 话:[ ] 传 真:[ ] 传 真:[ ]
--4--
十二、本合同一式
份,甲方
份,乙方贰份,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签字代表:
签字日期:
年
月
乙
方:
签字代表:
签字日期:
****年**月**日
--5--
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篇3
1 建设模式
目前, 地铁公众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由铁塔公司统一建设, 三家运营商负责基站信源设备的接入。地铁公众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简称为地铁室内覆盖系统) 设计采用多系统接入平台POI (Point Of Interface) 设备, 站厅层、站台层候车区及连接通道采用全向吸顶天线, 车行隧道区间采用漏泄电缆进行覆盖。为了减少系统间的相互干扰, POI采用上、下行 (A路、B路) 两个平台, 分布系统采用双缆的方式。系统可实现各运营商LTE-MIMO功能。
2 主要设备选用
高品质的POI设备和泄露电缆在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须对其严格把关筛选。
2.1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
POI相当于性能指标更高的合路器, 具有将多系统基站信源进行合路并输出给室内分布系统的天馈设备, 同时反方向将来自天馈设备的信号分路输出给各系统信源的作用。
POI信源端端口要求能覆盖输入系统的上下行频段, 系统采用12频POI;POI的天馈端端口采用双输出口。目前, 信源端接入11套通信系统, 包含联通WCDMA、联通FDD LTE1.8G/2.3G;电信CDMA800、电信FDD LTE1.8G/2.1G;移动GSM900/1800、移动TDD LTE1.9G/2.3G;地铁数字电视。主要技术指标为插入损耗≤6d B;驻波比≤1.3;互调抑制≤-150d Bc;带内波动 (d B) ≤15;端口隔离度符合各个系统要求。
2.2 泄漏电缆
室内覆盖系统采用辐射型泄露电缆, 选用1-5/8"漏泄电缆,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3 建设方案
3.1 分区方式
一般情况下, 地铁站内采用3扇区配置。地下车站站厅及出入口通道分为1个小区, 站台及两端隧道分为2个小区, 整个站台加隧道区域从中间位置分为2个小区。站台层切换带尽量控制在中间区域, 由于地铁车辆进出站时速度较慢, 可以达到时良好的切换。
3.2 覆盖方案
站厅、办公区域和换乘厅采用上/下行分设若干全向吸顶天线, 天线覆盖半径为15米的有限区域。换乘通道同样采用全向吸顶天线来满足系统的覆盖要求。
站台类型为岛式站台 (即站台在中间, 列车轨道在两侧) , 车行隧道区间采用泄漏同轴电缆方式覆盖, 站台人行候车区采用全向吸顶天线加强信号覆盖。站台类型为侧式站台的 (即列车轨道在中央, 站台在两侧) , 车行隧道区间不具备条件安装泄露电缆, 所以采用吸顶天线覆盖。
车行区间信号覆盖采用上/下行链路各一条漏泄电缆的方式, 连续覆盖隧道。隧道出入口向洞口延伸200米泄露电缆进行信号覆盖。泄漏电缆沿隧道壁固定安装, 最好在地铁窗口高度 (2米左右) 位置安装。这样, 信号辐射直接对着列车车窗位置, 穿透性较好。由于LTE采用MIMO技术需要2路相互独立的泄漏电缆, 泄漏电缆间信号应互不相关, 一般建议泄漏电缆之间间距在0.5米以上。
3.3 泄露电缆链路估算及开断
由表2可见, 综合2G、3G以及LTE各系统的覆盖需求, 隧道单边最远距离在200米左右, 双边最远距离在400左右。因此, 每隔400m左右就需要开断漏缆一次。
4 配套建设
4.1 电源配套
基站电源系统一般由交流配电设备、组合式开关电源架, 蓄电池组及基站接地系统组成。地铁站内基站电源系统采用共用方式设计, 满足三家运营商的设备供电要求。
隧道内开断处有源设备采用集中供电模式, 在每个断点处新增交流配电箱, 均从就近地铁站内基站机房引电。交流导线应采用阻燃型电缆, 在室外敷设时, 应采用铠装电缆;采用直埋方式时, 应穿钢管敷设。
4.2 传输配套
地铁基站机房之间敷设2条144芯光缆至控制中心。基站与有源设备之间的传输连接采用48芯光缆, 在每个断点处新增ODB, 分纤方式为3家均分的原则, 每段每家至少8芯。
5 地铁室内覆盖建设的特殊性
实际工程建设中, 应与地铁方充分沟通。地铁建设前期与地铁方明确建设需求。在地铁建设过程中, 应进一步参与协商落实。地铁民用机房是地铁房屋建筑的一部分, 涉及到强电、暖通、给排水消防等多个专业, 需与各专业确认;区间泄露电缆和隧道内设备的安装位置也需与各个专业协调。地铁公众网络分布系统建设应与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同步建设、统筹考虑。地铁站厅层和站台层天馈系统的电 (光) 缆的走线路由, 考虑与专用系统合用管道、桥架。
6 结束语
本文对地铁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重点进行研究和总结, 对系统的建设、规划以及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供后续建设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篇4
关键词:覆盖瓶颈,多普勒效应,宏站,扇区,下倾角,微蜂窝
前言
目前,城市建设腾飞,大量的高层楼宇、居民小区、地铁等建筑,给移动通信网络的室内覆盖带来了技术难题,网络优化和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成为移动运营商的重点和难点。伴随多元化的各种场点建设逐年增多,移动用户对手机通话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室内覆盖系统的瓶颈问题投诉也在增加。因此,解决高层建筑、居民小区及地铁等室内覆盖瓶颈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1 移动城域网室内覆盖现状
目前,移动城域通信网络室内覆盖所面临的实际环境和技术难题如下:
覆盖面积越来越小。现阶段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城区单个基站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小。天线挂高普遍不超过30m,最小站距在200m以内。
高楼层越来越多。城区内建筑物特点是大型建筑多、楼层高并且位置相对集中,居民小区也向高层发展。在这些区域的楼宇中,高层室内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往往都不是附近基站的直射信号,多数是反射、绕射信号,或者是远处基站越区覆盖信号。这样一来,用户在拨打手机时会出现信号不稳、通话质量差、掉话率高、接续困难的情况,在室内临窗区域尤为突出。
场点建设多元化。通过实际测试发现,随着楼层的升高和地下设施、地铁等场点建设的多元化,手机可接收到多个扇区的信号,各个扇区信号的场强大致相同并且不稳,缺乏主服务小区,由于通话质量差而引起的频繁切换,造成掉话率升高。
高速电梯的发展。高层住宅多配有高速电梯,由于快速移动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比一般的低速电梯更为明显,对无线信号的均匀引入提出更高的要求。
2 高层室内覆盖优化。
室内覆盖欠佳,用户投诉最多的地方是房间、客厅、办公室;其次是地下停车场、电梯、地铁、体育场等大型娱乐场所,根据无线信号传播的特点,要解决室内覆盖问题,不能仅局限在室内分布系统范围内解决问题,更要注重室外信号的优化,才能彻底解决室内覆盖问题。
2.1 高层窗口优化
对于相对封闭的环境,通过在室外加装定向板状天线加强对高层窗口边缘覆盖,同时考虑对周围宏站的干扰,高低层分区覆盖,合理设置邻区关系。对室内微蜂窝频点进行优化,降低对宏站干扰,控制宏站信号覆盖范围,设置一定的下倾角,避免对高层楼宇重叠覆盖。
(1)增加吸顶天线。适当采用室内定向吸顶天线加强覆盖和防止信号泄漏。
案例:某广场地下停车场信号弱的投诉时,测得信号场强在-90dBm以下,投诉地点被改作办公场所和休息室,增加的房间隔墙阻挡了原信号。因此,通过增加吸顶天线来增强覆盖,覆盖信号明显改善。
(2)压制室外信号。加强高层窗口处的室内信号电平,压制室外信号,保证载干比和通话质量。
案例:某小区C网用户投诉窗边通话质量差,通过测试发现该处没有主导频信号,切换频繁,主要原因是室外信号不好,而走廊内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也覆盖不到窗边,导致窗边的切换掉话现象严重,通过增加吸顶天线压制室外信号的方法改善了通话质量。
(3)采用板状天线
对于高楼密集的区域,室内分布系统多采用微蜂窝或光纤直放站做信源,可以利用这些高质量的信源,除解决本楼自身的覆盖外,还可以引出室外小板状天线向外发射信号,只要规划好G网频点和C网PN,就能改善大楼高层的窗边导频污染状况。具体实施时天线的位置、角度、型号及发射功率都应根据现场情况制定。
(4)压制越区信号
窗边存在很远处基站传来的越区信号,本身信号质量差,没有合理设置邻区关系,实际形成干扰源,此时必须压制越区信号,具体可通过调整基站天线下倾角的方法解决。
案例:某银行用户反映信号不稳定,经现场拨测,终于找到了PNl92 (基站) ,当占用这个PN通话时,信号时好时坏,又不能同附近的基站进行切换,直至掉话。将该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半, 就解决了问题。另外,该站越区覆盖距离长达8.5 km,天线的下倾角从9°调到l3°后,最远接入距离达到3.9km,减少了越区距离。
(5)调整发射功率
有些区域宏蜂窝基站密集,不可避免会相互干扰。因此,必须调整基站发射功率。
案例1:某地区为解决城中村覆盖问题,原来在周围建了很多基站,导致高层信号杂乱。
案例2:在处理该地区某小区G网23楼投诉时,发现该处有几个强度相近的信号,导致切换频繁,通话质量差。调整个别基站的发射功率并提高邻频场强的差距后,窗边通话质量得到了改善。
2.2 降低室内信号泄漏
根据不同楼层合理设计室内布线系统,降低造成信号泄漏天线的发射功率,向室内缩进天线布放位置,利用障碍物避免信号直接辐射到室外,改用室内定向吸顶天线向室内方向覆盖等;调整参数降低小区发射功率;临时设置室外小区对室内小区的速度敏感切换和小区重选惩罚电平、惩罚时间。
(1)调整优先级参数。室外信号的优先级比室内信号高,会导致用户在室内通话时仍用室外信号,通话质量不高。这时就需要调整优先级参数,如调整G蜂窝的C1、C2等参数,在室内优先选择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调整后,通话质量明显提高。
(2)调整搜索窗参数。该方法多用于光纤直放站的室内分布站点,并且室内、室外用相同的基站扇区信号的情况。由于光纤信号传输有时延,若搜索窗未设置好,就会出现掉话现象。
(3)对小区重选和切换参数适当优化。有时用户无法通话不一定是无线信号的问题。
案例:如处理某广场的重复投诉时,就发现由于用户集团网的数据没有做好,导致网内互拨经常断线,属于交换数据问题。
2.3 室内信号的优化
如果测试天线输出及室内分布系统正常,而依然存在室内弱覆盖,此时需加装室内天线,增加天线的发射功率,提高天线的输出信号强度,并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调整;布线系统设计时预留一定功率余量。
案例1:如某小区26层,投诉用户的门外有吸顶天线,但输出信号较弱,通过增加干放的方法,使得每面天线的输出信号强度增加3dB左右,取得较好的改善;
案例2:又如另一小区,在投诉用户门外加装一面全向吸顶天线还是有问题,更换增益较大的小板状天线后问题得到解决。
2.4 进出室内脱网掉话
如果用户从室外走进室内时会突然没有信号或掉话,则需要检查室外信号邻区关系。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新建微蜂窝站点,且邻区关系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因此,要合理设置室内站与主覆盖小区的邻区关系。同时避免相邻室内站的同频同BSIC现象和避免由于上下行不平衡造成的掉话。
3 大型密集写字楼室内覆盖优化
3.1 对建筑物室内覆盖性能进行预测
现有的无线设计软件主要是为室外基站规划设计开发的,它所能设计的室内覆盖是基于室外基站的信号,通过考虑地貌特征和建筑物穿透损耗要求,对建筑物室内覆盖性能进行预测。因此,室内覆盖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依赖室内覆盖性能进行预测和长期积累的有效经验,进行设计,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
3.2 市区采用室外宏蜂窝覆盖策略
市区的大型写字楼的结构复杂,高端用户量大,网络性能直接影响网络的品牌效应,良好的室内覆盖不可避免地将依赖于室内覆盖系统。在密集市区,市区的室外宏蜂窝覆盖策略,主要考虑对于大面积的居民楼及一般商业楼的覆盖,此时20dB和15dB的穿透损耗余量可以分别满足密集市区、市区居民楼及一般商业楼的室内覆盖要求。在一般市区和郊区,由于成本的限制,不会考虑太多的室内覆盖系统,这些地形也不会有大量高层楼宇,室内覆盖主要来源于室外宏蜂窝基站的穿透损耗余量来达到室内覆盖。
3.3 室内覆盖网与大网建设同步进行
设定正确的穿透损耗值是控制网络投资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密集市区、大型商场、地下停车场、VIP工作场所、政府机关大楼等重要建筑物,取高穿透损耗方式并非覆盖首选,建议直接考虑部署室内覆盖网络,并且应与大网建设同步进行,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 居民小区室内覆盖优化
4.1 增加宏基站
居民小区是国内城市环境一大特点,主要特点为集中、密集、高层、集群,而多以6-8层居多,尤其是近年新建小区还向10层以上发展,有的多达20层以上(高层室内覆盖可参考上述第2项)。这类环境的覆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密集型居民小区楼层较高,且高度差不多,搂宇排列往往呈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居民小区的覆盖要以室外宏基站为主,如对每一栋楼做室内覆盖,成本显然太高,然而小区的结构使得室外基站天线不论朝着那一个方向打,都可能会有盲区死角,需要在网络设计时特别考虑。某些区域楼外信号较弱,此时不能完全通过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需要就近增加基站覆盖。
案例:如处理某地区C网投诉,因为某个基站北迁,导致这一区域覆盖较差,在附近增加C网基站后,覆盖恢复正常。
4.2 选用直放站或拉远单元做补充覆盖。
居民小区地理环境相对独立,周边大都无密集商业区,也就是说,周边室外宏站扇区往往会有富余容量,较好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实测室内盲区大小的具体情况,设立室内分布系统,选用直放站或拉远单元来做补充覆盖。
4.3 定期检测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
平时要维护好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测。遇有投诉,首先应该检测楼内无线环境是否正常。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到室内吸顶天线下拨测,仅此就能发现不少问题。有些是室内分布系统,如干放、直放站、天馈等的故障,有些则是施主基站或覆盖此地的基站故障。如果测试天线正常,室内分布系统无故障,但覆盖问题依然存在,则需要优化室内信号和室内分布系统。
案例1:某医院G网用户投诉无信号,在一楼走廊吸顶天线下测得接收场强Rx为-85 dBm,比室外信号还弱,因此判断吸顶天线的输出不正常,后来证实是该点的室分干放故障,更换干放后再测Rx为-40 dBm,网络恢复正常。
案例2:某大厦的C网用户投诉拨打过程中存在掉话现象,处理过程中在吸顶天线下测得接收场强Rx为-42d Bm,属正常,但发射调整值Tx_Adj很高,达到+20d Bm,一拨打就掉话,因此判断是上行线路出现问题,后来查明是覆盖此处的干放上行功放故障,更换后Tx_A dj为-3 dBm,恢复了正常。
5 隧道、地铁的室内覆盖
隧道本身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在设计该室内系统的覆盖时,可不考虑与宏基站的覆盖重叠而导致的相互干扰问题,通过室外宏蜂窝的穿透实现对隧道内的覆盖显然不可行,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特殊的室内覆盖系统。在充分分析了隧道的特点后,可以考虑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覆盖问题。
5.1 直放站
直放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由室外施主宏蜂窝基站提供容量,市区的隧道出口大都不在密集街区,因而施主宏蜂窝基站富余容量可以有所保障。视具体情况的不同,光纤和射频直放站均可考虑。在这种情况下,需选择正确的宏蜂窝作施主站,该站与射频直放站的接收天线间在视距上无遮挡,施主站在满足隧道外话务量要求的同时,有一定的容量余量。
5.2 调整施主信源
案例:处理某机场C网用户经常掉话的投诉时发现室内分布系统没有故障,但室内很多区域存在切换,边缘区域由于切换频繁导致通话质量差,与设计方案有明显出入。分析显示,由于附近刚建立一个宏蜂窝而导致该处有明显的强导频信号出现,但是室内信号选取的导频信号较弱,调整施主天线选取新的强导频作为施主信号后,问题得到解决。
5.3 泄漏电缆
泄漏电缆是隧道覆盖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泄漏电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泄漏电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泄漏电缆的传输损耗大,仅适用于覆盖要求高而均匀的场景。由于线性损耗对馈线首末端的信号强度影响很大,耦合损耗导致在距离电缆起始处较近的区域有良好的覆盖,但在超过50m的区域里几乎没有覆盖。泄漏电缆的解决方案与分布天线系统解决方案各有利弊,泄漏电缆通过信号泄漏方式实现对室内的良好覆盖。与天线相比,它提供的是一种功率较低,但辐射均匀的“拔碜”幢覆盖。
6 结束语
移动通信城域网室内覆盖的深度发展,要适应城市建设向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解决室内覆盖的瓶颈问题具体实施时,要立足首先优化室外信号,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具体情况和环境,解决和优化室内信号。而解决室内覆盖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基站,提高发射增益,压制室外干扰信号、正确使用和调正天线的位置、角度、型号及发射功率等,都应根据不同场点的现场情况制定。
参考文献
[1]吴志忠.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张辛平.电信新技术及应用[M].北京:台海出版社, 2000.
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篇5
1 福职院覆盖解决方案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方案室外覆盖较为简单, 而室内覆盖采用室内分布式系统覆盖加上室内补点覆盖的方式进行。
1.1 室内分布式系统覆盖
因为它结构比较复杂, 所以一般用于大中型企业的室内覆盖使用。目前, 该技术主要用于酒店、机场、会议中心、会堂等重要场所或中等面积盲区覆盖。一般不用于需求较高数据传输量的场所。
要求:系统设备设计为安装在室内运行。
我们使用终端天线来进行室内覆盖, 下行信号来自覆盖范围内的不同系统基站, 它们首先在多通道滤波合路器中完成合路, 接着这些下行信号穿过耦合器、功分器到达终端天线。为了在一定区域完成信号覆盖, 我们首先在每层楼确定终端天线的位置和数量, 再选用不同耦合度的耦合器来进行功率分配。在某些狭长形状地带场合泄露电缆可以用来替代室内小天线进行施工, 比如地铁、隧道、有厚实水泥墙的长甬道等。
实施中的一些体会:
(1) 一般情况下, 在空旷的没有砖隔墙的会议中心, 我们会使用2d Bi的全向室内小天线, 同时天线口辐射功率调为10d Bm W。这样在天线半径30米范围内, 覆盖信号电平可以达到-75d Bm/WLAN[3]; (2) 如果是在教室、机房等拥有密集隔墙结构的情况下, 我们依然使用2d Bi全向室内小天线, 同时天线口辐射功率调为10d Bm W。因为一般教室分布在走廊两侧, 进深大约8-10米, 在这样的范围内, 教室信号可以达到-70~-85d Bm。一般来说, 天线信号距离教室门距离最好小等于4米; (3) 在分配信号能量分配时, 要尽量做到均匀; (4) 为了保证上行信号有效介入网络, 在设计中, 我们尽量要避免每个天线到基站的回路中出现两个以上的耦合器或功分器; (5) 室内分布式系统覆盖, 适用于会议中心, 教室等接入流量要求不高的场所。特别是礼堂等较为开阔的空间的覆盖, 非常适用于该方案。在布点后的测试环节, 只需要对不满足无线网络良好覆盖的小天线进行简单调整, 就可以达到无线信号良好的覆盖效果。该方案还可以在满足容量和覆盖需求的前提下, 避免AP频率干扰, 降低AP投入。
采用室内分布覆盖, 存在以下问题:
(1) 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 我们增加或者调测天线的发射角度, 来进行天馈优化, 实施难度大大增加。我们发现有时候综合成本高于增加布放AP的成本。 (2) 如果室内原来没有PHS/GSM/DCS等室内分布系统, 那么新建室内分布WLAN系统成本高于直接布放AP。
1.2 室内补点覆盖
福职院主要使用上述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无线局域网覆盖。而该技术如果存在盲区, 要实现盲点覆盖, 会牵扯大量的工程改造, 改动很多现有天线的位置, 同时负载匹配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采用独立的无线接入点去弥补现有盲点, 起到对室内分布系统的辅助作用。这种室内补点的方式在较好满足用户区域覆盖、缓解容量等需求的同时, 大大减少了施工工程量[4]。
适用场景:在整体校园网络室内覆盖时, 由于系统结构设计复杂, 无线信号难免存在盲点。这时采用上述室内分布系统, 在盲点布设独立的WLAN信号源AP, 即可以实现无盲点信号覆盖。这样的方法可以满足校园一些不规则建筑内的覆盖需求, 又增加了机房, 宿舍区存在中度接入流量的需求。
2 使用H3C WSM进行RF覆盖及无线网络规划、构建
2.1 采用H3C WSM无线业务管理器进行网络构建与管理
WLAN网络用户接入非常的灵活同时网络接入的切换具有不可见性, 导致管理员对网管的需求比传统有线网络强烈。同时WLAN网络在接入层网络网络维护工作量很大。原有H3C IMC管理平台能够全面系统的管理有线网络, 现在IMC管理平台内置WSM无线业务管理器, 它被设计用来管理无线网络。这使得用户不用重新选择部署新的网络管理平台, 只需增加一个组件, 即可统一一体化管理无线有线网络。这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成本与管理的投入[4]。
H3C IMC管理平台被设计成一套跨平台的分布式系统, 它采用组件式的结构, 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需要添加的组件。我们通过在管理平台中添加WSM无线业务管理器, 拥有了管理所有无线设备的功能。在WSM中, 我们可以添加胖AP、瘦AP、AC设备、移动终端等无线设备, 并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在WSM组件里,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查看添加的所有设备的状态, 并对它们进行图形化的配置管理。这大大减轻了用户的维护成本和工作量。
WSM还可以与H3C IMC的其他组件互相配合, 实现无线设备的故障管理、性能监控、版本管理等。使用WSM无线业务构建的校园拓扑图见图3。
2.2 使用WSM进行RF范围、覆盖管理
在现实无线网络部署和维护过程中, 无线信号覆盖管理, 无线设备射频范围, 无线网络扩容规划问题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H3C WSM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障碍物, 用户可以在拓扑图中精确查看障碍物对射频信号衰减的影响。同时在拓扑图中完全添加现实工程中的障碍物后可以直观查看到当前工程的射频覆盖情况。同时看到射频型号的速率、强度、使用信道等信息, 对分析信号覆盖情况也有很大帮助。
可根据用户的需求, 将虚拟AP加入位置视图拓扑, 并查看信号覆盖范围, 帮助用户在建设或扩容WLAN网络之前, 通过评估具体位置中AP信号覆盖情况, 对AP型号选择和布局进行详细的网络规划。如果需要增加的AP型号和天线系统中没有, 可以自定义增加。用户可以选择手工网络规划或者自动网络规划, 如果信号覆盖情况与预期效果不同, 可根据需要调整虚拟AP的位置、Radio和天线配置, 直到达到预期效果。增加AP计算器功能, 通过设置要求的使用参数后, 自动计算所需的AP数量。
3结束语
文章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先介绍了室外与室内覆盖方式的选择、以及各自的特点, 然后使用H3C WSM无线业务管理器从RF覆盖及无线网络规划、构建几个方面给出网络构建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光宇.中国联通忻州分公司WLAN项目方案设计和测试[D].北京邮电大学.
[2]李巍屹.利用GSM室内分布系统实现WLAN覆盖[J].电信科学, 2004 (3) .
[3]何熹.基于WLAN技术的楼宇内网络建设方案及其高频电磁辐射测试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 .
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篇6
如何做好室内覆盖已成为4G时代运营商网络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相比3G网络, 4G室内分布系统更注重精细化的室内覆盖, 系统指标不仅要关注场强覆盖值, 而且还要关注容量、信号质量、切换、频率、干扰, 以及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等因素。在具体的工程实施阶段, 还需要注意系统融合、坚实、美观, 工程调测量要大于传统室分问题。在系统演进方面, 4G室分网络覆盖精度也由面演化到点;场景化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也越分越细, 而满足用户应用体验则是检验室内分布建设的最好的标准。
满足用户应用体验是检验室内分布建设最好标准
根据4G室分建设特点,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六方面的问题。
首先, 在覆盖方面, 合理确定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目标是4G覆盖规划的基础, 不同目标数据速率的解调门限不同, 导致室内保障覆盖区域也不同。因此要确定室内的有效覆盖范围, 首先需要确定小区边缘用户的最低保障速率要求, 由于环境复杂, 4G系统的室内边缘场的确定需要格外精细。而由于4G采用时域/频域的两维调度, 不仅要确定满足既定边缘最低保障速率下的小区覆盖, 还需要确定不同速率的业务在小区边缘区域占用的无线资源块数量和信噪比要求。
其次, 4G的资源调度更复杂, 覆盖特性和资源分配紧密相关。在4G网络中, 为了应对不同的覆盖环境和规划需求, 可以灵活选择用户使用的无线资源块和调制编码方式进行组合。在实际网络中, 业务占用的无线资源块数量、用户速率、调制编码方式、信噪比之间相互影响, 导致4G网络调度算法比较复杂, 在进行室内发布系统规划时, 合理地确定无线资源块、调制编码方式, 使其更符合实际网络状况是室内分布建设的又一个重点与难点。
第三, 干扰问题是4G室分需要考虑的, 不同系统以及相同系统小区间干扰影响4G室内分布覆盖性能。作为后进入系统, 4G室分要与以前存在的系统协同发展, 既要不影响以前系统应用, 又要满足自身的设计要求, 多系统室分性能需要权衡。已有系统天线及线缆的利用和共建共享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四, 4G室分的链路预算相对2G、3G网络的链路预算更复杂, 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速率需求、系统带宽、天线配置、MIMO配置、公共开销负荷、发送端功率增益与损耗计算、接收端功率增益与损耗计算等多个参数配置。
第五, 随着4G室分的建设, 室内分布系统所应用的设备越来越多, 巨量的设备每时每刻都消耗着巨量的能源, 节能减排问题引起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节能减排首先需要使用具有节能技术的设备, 其次是网络资源的合理调配, 努力避免不必要的网络资源超配, 再者是选用新型应用型节能技术, 同时还要避免不必要的场地及工程建设资源的占用等问题。室分建设的节能减排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
第六, 4G室分系统可以应用的系统设备有基站、小基站、RRU、MRRU、Femto、直放站、干放、微型功放设备等, 每种设备都有其多种应用场景, 因此在4G室分建设中, 多技术方案的应用应该成为趋势, 也只有这样, 4G室分系统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来满足用户的业务体验需求, 4G业务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由此可见, 一个好的4G室内分布系统的打造离不开精细化的建设过程, 进入4G时代, 可供网络建设者使用的设备是多样的, 运营商应该根据实际需求, 合理使用最佳解决方案, 最好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种新型4G室内分布应用
4G时代, 移动宽带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室分系统建设的变化, 室内覆盖的要求从信号强度需求性覆盖演进到用户业务需求性覆盖。如果众多用户集中于城市的某个热点区域, 即使用户终端显示的无线信号强度足够好, 但却无法使用其所需要的业务;或是在某些区域一些业务可用, 另外一些业务使用情况却不佳, 这样, 用户的业务体验就会出现问题。实际的业务需求, 使得4G的室分建设方案更加注重精细化。因此, 除了使用室内基站及RRU等系统设备作为室内分布通常解决方案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室内场景, 使用一些新型有特色的4G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1.微功率信号增强器的应用
微功率信号增强器系统 (又称手机伴侣) 是在一种在微小范围内, 用于扩大基站覆盖范围、填充覆盖范围“盲区”的一种有效的设备。该设备具有成本低、不需要传输等网络资源、易于安装维修、对网络性能影响小以及小增益和微功率的特点, 是室内微小区域延伸覆盖的理想解决手段, 并可定点提升用户4G业务应用感知。在4G时代, 如果使用40d B甚至更低增益的微功率信号增强器, 即可有效解决室内“点”覆盖需求, 如将该系统用于室内, 作为室外基站或是一般室内发布覆盖的延伸, 可以迅速有效地改善用户业务体验。
2.室内均匀场天线覆盖技术的应用
室内均匀场覆盖技术是采用电磁场耦合技术, 在普通同轴电缆 (1/2英寸或7/8英寸) 上小孔直接耦合的新型室内型微天线, 通过天线辐射, 实现移动通信信号的室内覆盖。本技术可以省去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布线所需要的大量功率分支器及信号耦合器, 而且不需要剪短电缆及做电缆接头, 减少了制作及安装工艺, 节约了大量生产及建设时间和资金。同时由于减少了电缆接头、耦合器、分支器等器件, 省去了这部分器件的电波损耗 (平均节省50%的功率) , 无线网络功率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应该说明的是, 使用本技术方案, 还可以达到泄漏感应电缆的覆盖效果。
3.室内Femto的应用
Femto又称家庭基站, 是一种低发射功率、小范围覆盖、以固定宽带接入网络为回程、主要面向家庭客户应用的家庭基站设备。Femto技术作为4G宏蜂窝的补充, 能够使运营商以更低的代价为家庭用户提供更好的无线宽带语音及数据业务。其具有的安装方便、快速部署、成本低廉等优势, 也被业界认为是一种室内覆盖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对于分散型、孤岛型的室内覆盖, 使用Femto方案有着快速部署、成本低、用户业务体验高等特点。
浅谈CATV入户室内覆盖系统 篇7
针对目前状况,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 (C ATV) 已基本覆盖了每个家庭住户和酒店房间的网络特点, 采用CATV网传送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无线信号覆盖, 实现住宅小区、酒店的信号覆盖。利用这种覆盖方式, 可以成功解决建筑物内的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
1 CATV入户室内覆盖系统简介
1.1 工作原理
CATV (有线电视) 系统是一套将天线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进行放大、分配并通过电缆传送给众多用户电视机的专用系统。
C A T V入户室内覆盖系统则是利用CATV原有网络, 通过CATV线缆传输信号的一种新型室内覆盖系统。实现原理是将移动信号经过阻抗转换器转换成适合在CATV线缆传输的信号, 再与CATV总线的电视信号进行合路, 经过CATV系统各器件传输后到达电视终端前, 通过信号分离器再将两路信号分开, 达到借助CATV系统传输移动信号的目的。
1.2 覆盖方式
通过覆盖终端来区分, 该系统有两种覆盖方式:无源终端覆盖与有源终端覆盖。采用有源还是无源方式覆盖, 由目标覆盖区域面积大小及目标覆盖区域原始场强而定。
(1) 无源终端覆盖。
楼内的室内分布系统提供移动信号信源, 通过合路器将移动信号馈入CATV网络, 在住户家中放置一台无源终端, 通过无源终端实现信号的分离, 分离出的CATV信号直接传送到电视, 而移动信号则传送至天线。如图1所示。
(2) 有源终端覆盖。
楼内的室内分布系统提供移动信号信源, 通过合路器将移动信号馈入CATV网络, 在住户家中放置一台有源终端, 通过有源终端实现信号的分离和放大, 分离出的CATV信号直接传送到电视, 而移动信号则经过放大后传送至天线。如图2所示。
1.3 应用场景
(1) 大户型居民楼。
居民楼中由于大户型结构 (200m2左右) 的存在, 使得即使在住户门口安装天线, 也无法实现信号的全覆盖。要想解决此问题, 只能入户覆盖。采用常规线缆入户覆盖方式, 因为涉及到打孔走线等问题往往会遭到住户的反对, 而借助CATV线缆将移动信号引入到住户家中, 并结合原有室内覆盖系统, 就可以达到信号的无缝隙覆盖。如图3所示, 圆弧上方为原室内覆盖系统覆盖范围, 左下和右下房间存在覆盖弱区, 采用CATV线缆对信号弱区进行入户覆盖。
(2) 无法明装天线的楼宇。
目前很多楼宇物业公司为了楼宇的整体美观, 不允许天线外露, 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为:在楼宇弱电竖井或电梯井道等内部安装天线, 对楼宇进行信号覆盖。这种方式由于天线暗装, 井道对信号屏蔽严重, 移动信号只能覆盖公共区域和用户家中的部分区域, 无法实现楼宇移动信号的全覆盖。而借助CATV线缆将移动信号引入到住户家中, 并结合原有室内覆盖系统, 达到信号的无缝隙覆盖。如图4所示, 楼宇公共区域物业不允许明装天线, 原室内覆盖系统只能覆盖电梯和部分室内区域, 采用CATV线缆对信号弱区进行入户覆盖。
(3) 酒店公寓。
酒店公寓一般已建设室内覆盖系统, 虽然2G信号强度可以满足覆盖要求, 但更高频段的WLAN信号或3G信号, 信号衰减严重, 往往存在信号覆盖弱区。在走廊上增加天线, 施工及协调业主难度均较大, 而借助CATV线缆将高频段信号引入到酒店公寓内, 并结合原有室内覆盖系统, 可以达到信号的无缝隙覆盖。如图5所示, 为借助CATV线缆传输WLAN信号, 解决WLAN信号覆盖弱区。
1.4 系统特点
优点如下。
(1) 建网速度快, 无需打孔穿线等施工。
(2) 建设成本低, 造价只有传统入户方式的30%左右。
(3) 支持多网融合覆盖, 目前支持2G、3G、WLA N, 并为LTE扩展做好铺垫。
(4) 协调简单, 对业主房屋装修无影响。
(5) 应用场景广泛, 可以广泛应用于有CATV网络的各种场所。
缺点如下。
(1) 覆盖区域必须已有室内覆盖系统为其提供信源。
(2) 对于未入住楼宇实施难度较大 (无法确定住户是否同意) 。
1.5 C A T V入户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关键点
(1) 明确覆盖区域的面积大小, 估算墙体损耗, 确定需要安装的设备数量。
(2) 确定有源还是无源覆盖方式:当末端功率大于0dBm时建议采用无源覆盖方式;当末端功率小于0dBm时建议采用有源覆盖方式。
(3) 需在安装前估算C ATV信号强度, 安装后会为系统引入大约4dB的插损, 当CATV信号很弱 (≤-50dBm) 时, 接入设备后电视图像质量会有所下降。因此在使用该系统时应保证安装前每频道CATV信号足够强。
(4) 分别根据GSM、TD在线缆中的损耗分别设计功率, GSM制式百米损耗约为18dB, TD制式百米损耗约为38dB。
(5) 设备器件功率要求。
(1) 有源终端最大射频输入应小于等于10dBm。
(2) 无源终端最大射频输入应小于等于20dBm。
(3) 合路器最大射频输入应小于等于30dBm。
2 干扰分析
在CATV网络中引入移动通信信号, 必须考虑移动通信设备及信号对电视造成的影响。下面以GSM与CATV信号合路加以说明。
(1) 工程设计标准中要求CATV信号载噪比大于43dB (带宽5.75MHz) , CATV每载波信号强度在-30~-50dBm之间, 所以当底噪小于-90dBm时, GSM信号对CATV网络无影响。在实际引入的GSM设备中, 带外 (50MHz~750MHz) 噪声小于-120dBm, 带内 (880MHz~960MHz) 噪声小于-60dBm, 由于终端滤波合路器的隔离作用, 880MHz~960MHz带内噪声到电视端口的强度小于-90dBm。所以引入GSM系统对CATV的载噪比没有明显的影响。
(2) 从交调信号来看, GSM信号与CATV信号在无源器件中进行合路, 合路器的交调小于-80dB, GSM信号强度不大于10dBm, CA TV信号不大于-10dB m, 实际测试中在可测范围内未发现有交调信号产生, 其信号电平小于-90dBm, 因此二者的交调信号对CATV网络没有影响, GSM自身的交调信号落入到CATV频段中的信号强度在测试中发现也是小于-90dBm, 综上可知引入GSM系统后在CATV系统中引入的带内杂散信号电平小于-90dBm, 对CATV没有影响。
(3) 首先讨论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当CATV全电视信号送入电视机后, 首先进入电视机高频调谐器内 (俗称高频头) , 经过高频放大和变频后, 形成统一频率的中频信号, 送入图像中频放大电路。全电视信号 (包括图像、伴音、同步信号) 经过图像通道的三级中频放大后, 再经视频检波器进行检波, 取出图像、伴音信号, 分别送往视频放大电器和伴音通道。把送入视频放大电路的图像信号放大后, 输入显像管中实现重放图像的功能;送入伴音通道的伴音信号经放大后, 推动扬声器实现重放声音的功能。所以GSM信号主要是影响电视机高频头的动态范围。到达用户终端盒的GSM信号强度不大于10dBm, 经终端合路滤波器滤波后, 到达电视的带外信号 (880MHz~960MHz) 信号强度小于-20dBm。由于电视机高频头最大输入总功率大于0dBm, 在本身满足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大于54dB的前提下, 引入小于-20dBm的带外信号 (880MHz~960MHz) 对高频头的工作及电视机的解调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 在CATV网络中引入GSM信号, 对网络及电视没有影响, 通过同样的分析可以得出, CATV网络中引入其它制式信号, 对网络及电视都没有影响。
3 结语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 (CATV) 进行无线通信的室内覆盖, 可以成功解决由于建筑结构原因造成的低覆盖、低场强、低接通率、高掉话率等室内覆盖难点, 并且工程施工相对容易, 设备成本低廉, 在处理投诉, 尤其是高层问题产生的投诉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作为一种常规的覆盖手段, 对酒店公寓和住宅等走线困难的场景进行移动信号的深度覆盖。为打造精品网络, 奉献一流服务, 不断提高网络质量, 为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精彩通讯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大全.C AT V安装与调试实训教程[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2]陶宏伟.有线电视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苏华鸿, 孙孺石, 杨孜勤, 等.蜂窝移动通信射频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移动网络室内覆盖系统 篇8
1 TD室内覆盖组网方式
传统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多是信源加有源放大设备加室内分布系统完成。TD网络技术由于自身及基站产品的特点, TD室内覆盖解决方案除了与传统2G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有相同之处外, 更多地利用了TD射频前端多支路的特点, 采用多支路覆盖方式, 并引入BBU (室内基带处理单元) 加RRU (射频拉远单元) 的方式。因此, TD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更加全面和多样, 便于运营商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不同的建网需求, 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室内环境中, 由于电波的反射和散射, 无法应用智能天线, 所以一般采用TD信源与室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室内TD信号的覆盖。TD室内覆盖系统既有和传统2G相同的室内覆盖方式, 即采用单支路输出加干放加分布系统的方式, 又有利用TD产品射频多支路输出的特点, 采用多支路加分布系统的方式。后者充分利用了TD网络的特点, 是有别于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等其他系统覆盖方式的。
2 TD和GSM室内覆盖合路方式
依据移动GSM室内覆盖系统特点, TD信源设备的性能和TD室内覆盖建设的有关原则, 结合TD室内覆盖多期的工程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 最终归纳出以下4种TD和GSM室内覆盖的合路方式。
2.1 TD信源直接合路
将TD信源和GSM信源先直接合路, 再馈入室内分布系统, 见图1。
本合路方式较简单, 将信源直接合路, 对现有分布系统无任何改动, 仅适合较小的室内分布系统, TD信源输出功率能满足分布系统的需要。
2.2 TD信源干放后合路
TD信源先经干线放大器放大, 信号强度达到一定功率后与2G信源合路, 再馈入整个室内分布系统, 见图2。
本合路方式覆盖目标区域相对集中, 增大TD合路功率就能满足分布系统的需要, 对现有分布系统无任何改动, 但需要在信源处加入干放, 增加信源投入, 降低系统稳定性。
2.3 TD信源耦合后分区覆盖
TD信源输出信号通过耦合器, 直通信号与GSM信号合路, 覆盖离机房较近的目标区域;旁路信号经过远处的干线放大器进行放大后, 覆盖离机房较远的目标区域, 见图3。
常用的信源加干线放大器方式, 可适用于绝大多数场所。当覆盖较远区域时, 馈线损耗较大, 采用TD信源耦合方式, 可以通过直通信号和旁路信号分别覆盖离机房较近和较远的目标, 实现TD的室内覆盖。
2.4 TD RRU信源分区覆盖
TD信源BBU通过光纤与RRU相连, 每个RRU负责覆盖若干楼层或群楼中的一栋, 每个RRU在其覆盖目标区域与GSM信号合路, 见图4。
本合路方式适用于原GSM分布系统物理网络图层次结构清晰的、话务容量需求大的单体建筑物以及每栋楼话务量较大的、多栋大楼构成的建筑物群。
综上4种合路方式可以看出:前3种方案中BBU加RRU的信源方式当BBU不与其他室内覆盖或室外覆盖共享、且该室内覆盖站点话务容量需求又不大时, BBU资源有些浪费。随着TD的大规模建设和TD产业链更加完善, TD室内覆盖的信源种类将更丰富, 各个设备商的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将更好, TD室内覆盖改造设计方案将更经济合理、更符合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