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2024-10-15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共12篇)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1

0 引言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 移动通信基站很容易遭受直击雷、静电感应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而导致设备故障和损坏。对于地处位置空旷, 相对高度较高的郊区基站和高山基站来说, 由于需要长距离高压架空线独立供电, 通信基站供电设备更容易遭受雷击。通过广东某市移动通信基站雷击故障统计 (表1) , 可以看出:由于现代通信基站内部已经做了较为完善的雷电防护措施, 雷击供电设备 (尤其是变压器和高压计量器) 引起的故障, 是导致损坏和通信中断的主要原因。

1 通信基站10KV配电线路雷击概率分析

虽然移动通信基站的线路通常并未架设在山地最高处, 但是由于线路一般采用裸线架空敷设, 架空距离较长, 受雷电感应和电磁脉冲影响很大, 其遭受雷击的概率也很大。

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年平均雷暴日为92天。根据IEC62305-2部分所提供的公式来计算:年平均雷击概率Ng=0.1TD=92×0.1=9.2次/km2·a。依照通常的移动基站设计, 假设某郊区移动基站发射塔高H=50m, 供电采用10k V架空线引入长度为L=2000m。则:移动基站发射塔的雷击截收面积为Adt=9=70650m2, 10k V架空线的雷击截收面积Adl=9πH2=72000m2。

发射塔的年预计雷击次数NDt=Ng×Cd×Adt×10-6=6.50次/年

架空线路的年预计雷击次数NDl=Ng×Cd×Adl×10-6=6.62次/年

由此可见2km长距离的配电传输线的雷击概率已经于50m高的通信杆塔的雷击概率相当。

2 通信基站高压配电设备的雷击损害

移动通信基站高压配电设备易遭雷击损坏的主要是10k V变压器和高压计量器。10k V变压器通常采用y/y0-12型接法, 高压计量器主要是电压电流互感器构成的电量计量器。10k V配电系统的绝缘耐压通常是75k V, 而雷电造成的过电流大部分是低于20k A的。因此很多人认为对于高压配电线路来说只有占雷电比例较少的强雷电才会导致配电系统故障。然而实际上由于配电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较低强度的雷电流虽然不能直接击穿配电系统的绝缘保护, 却能造成配电系统故障甚至烧毁配电设备。

2.1 10k V变压器雷击损坏原因分析

2.1.1 逆变换造成的雷击损坏

若高压线遭受雷击, 雷电波沿高压线从高压侧侵入, 当高压侧的避雷器动作时, 雷电流通过接地线导入大地, 并在接地电阻上产生一个高电压, 造成接地线电位抬高, 由于低压侧的中性线是接地的, 因此高电压回加在低压线圈上并形成回路产生过电流, 并通过电磁感应使高压侧出现一个过电压。

2.1.2 接地引线电感引起的电位抬高引起的损坏

10k V线路变压器的绝缘电压大约为75k V。一般高压侧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到变压器外壳的长度为7~8m, 连线电感约为9μH。如取雷电流的幅值为10k A, 取波头为2.6μs, 则雷电流的陡度为di/dt, 引线电感的电压降达到Ldi/dt=34.6k V, 它与避雷器的残压50k V叠加在一起, 共同作用在变压器的主绝缘上, 对主绝缘产生威胁。

2.2 高压互感器损坏原因分析

通信基站10k V供电线路通常使用三相四线制式, 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不接地, 不过为了取得高压计量器内电压互感器的对地绝缘状况信号, 互感器的中性点是接地的。一般采用Y型接法接电压互感器的等值电路如图2。图中Cl为线路每相的对地电容, L为电压互感器的铁芯线圈电感。正常情况下, 铁芯不饱和, 线圈感抗大于线路容抗, 即XL>XCl, 二者并联后相当于一个等值电容C'。当线路遭受雷击时, 雷电流沿线路侵入配电系统, 加在线圈上的电压增加, 使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 由于铁芯电感线圈是一个非线性电感原件, L的电感值却由于铁芯饱和而不断下降。当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后, XL

3 防范措施

3.1 架空电力线路防直击雷措施

为高山移动通信基站架设的电力架空线应当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 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电力线应处于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 避雷线 (除终端杆处) 应每杆作接地一次。通过避雷线的保护, 架空电力线避免遭受几百万伏甚至几千万伏直击雷电压击中, 大大降低变压器以及高压计量器损坏的概率。

3.2 防感应雷措施

1) 为高山移动通信基站架设的专用变压器, 应当在高压侧进行埋地处理。埋地距离不小于200m, 可更换铠装线或者套金属管。若施工存在困难, 无法进行埋地处理则应当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 终端前第一、第二或第二、第四杆上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 同时在第三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大保险丝;

2) 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分别加装避雷器。高压侧应当换装更大通流量的氧化锌避雷器, 低压侧则应当加装残压更低的SPD;

3) 采用中性点全绝缘的互感器做计量器, 或者使用V型接法的互感器, 避免谐振的产生。若必须采用中性点接地的互感器, 则可以在二次侧开口处并联消谐器来降低产生谐振的几率。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2

湖北移动通信设备厂,始建于一九七八年,工厂原名湖北省邮电器材三厂,于二OOO年三月二十八日更名为湖北移动通信设备厂。工厂自一九八三年开始生产微波铁塔,一九八八年成为邮电部定点通信铁塔生产厂。目前工厂的铁塔年产量为22000多吨。在过去十几年中,工厂为国家一级通信干线建造了大量的微波通信铁塔,亦为各省各地提供了成批的移动通信基站铁塔,还参与了铁路、航运、广电、石油、电力等系统的通信建设。

工厂现有员工610余人,汇聚了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制造、运输、安装、维护等全方位的人才,集设计、营销、制造、施工、维护于一体,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厂的生产设施齐备,注重工装机具与制造工艺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工厂所属的银箭通信铁塔施工公司拥有铁塔基础施工队二十八支,铁塔安装施工队三十五支。对于铁塔工程的现场施工,特别强调质量与效率,是铁塔工程施工强有力的保障。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3

关键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89-02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课程是我校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对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设备的电路组成有较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技能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近代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课程的内容也随着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发展而调整,课程模式及教学方法则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更新,经历了从学科课程到项目课程的变化。

所谓项目课程,指的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课程内容组织并非围绕一个个工作任务来进行,而是围绕一个个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进行,严格地说是围绕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来进行的。

项目课程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定义任务的职业能力、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编制专业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教学方案、开发项目课程教学资源。下面以“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课程为例,阐述项目课程开发的步骤和方法。

一、定位通信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

通过我校对通信企业、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重点是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及技术部的一线人员)、往届及应届毕业生进行座谈、访谈、岗位观摩、问卷调查等方面展开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就业企业、工作岗位、岗位能力要求等。通过调研,确定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岗位为通信产品生产、组装、调试、检验;工程施工;通信产品营销;通信产品客户服务;手机维修;智能手机系统操作平台的应用、开发等。通信技术专业部分岗位分析如表1所示。

二、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

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根据培养目标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标准。部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如表2所示。

三、项目课程开发

1.课程内容分析与课程标准制定

邀请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与通信技术专业教师一起,对上述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内容分析,根据岗位任务能力分析和专业课程要求,确定“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课程结构和基本内容。在确定课程基本内容之后,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

(1)课程内容的选取

基于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维修企业真实工作,以智能手机的维修服务作为典型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项目,四个项目均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之间采用相对独立、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结构形式,从简单到复杂的手机维修服务为主线展开,项目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进行确定的,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专业能力迁移和关键能力迁移。项目一是“认识手机维修行业人员行业规范”,项目二是“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手机)的性能检测”,项目三是“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手机)的快速检修”,项目四是“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手机)的主板维修”。每个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包括领取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评估和反馈这一完整工作过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明显地体现出学生个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包括思维及行动)。

(2)编制课程标准

在确立了详细的课程内容后,从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等多方面编制完整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如表3所示。

2.编制项目教学方案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具体学习任务,共有15个学习任务。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详见表4。其中:学习任务1之“认识前台服务规范”是认识行业规范;学习任务6之“手机拆机”和学习任务7之“手机的快速修理”是按行业规范拆卸与安装各种类型手机;学习任务7之“手机的快速修理”采用了手机维修行业的新方法——模块化维修;学习任务15之“4G手机常见故障检修”都是手机维修的新知识。

四、开发项目课程教学资源

项目课程作为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其实施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持,多媒体技术带来了课堂的再次革命。“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课程组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有:教材、配套学材、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方案、技能点录像、示范课录像、练习考核题库、微课资源等。

五、结语

项目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企业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也是一项创造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智力和精力。

参考文献: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4

1目前移动通信机房的能耗状况和存在问题

1.1移动通信机房能耗状况分析

移动通信的耗能一般有三个方面, 分别是耗电、耗油、耗材。其中电耗为其主要能耗, 站到总耗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 移动通信行业中节能最主要的就是对电能的节省。移动通信公司的耗电在主要有两个方面:日常办公用电和通信网络运营用电。日常行政办公用电占总体用电的比重较小, 这一方面的节能需要移动通信公司加强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通信网络的运营是耗能最大的, 必须要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来降低能耗。

通信机房的用电是通讯运营中的能耗的集中点, 通信设备用电和机房环境用电是通讯机房用电的两个主要用电部分。机房环境用电包括空调用电、照明用电、监控用电。而通信设备用电又分为通信机房主设备和配套电源设备两部分的用电。主设备又包括:传输设备、交换设备、数据设备等;配套设备一般指电源设备和蓄电池。在通信机房总的用电量中, 主设备用电和机房空调的用电量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用电量来说较多, 占到总用电量的百分之九十。所以主设备用电和机房空调的用电是节能减排技术需要重点应用的两个方面。

1.2移动通讯机房用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通讯机房中还有很多技术陈旧、能耗高的通信设备在使用, 这些设备会增加不必要的耗电量。还有很多电源设备缺少智能化控制功能, 部分电源设备由于技术落后, 供电效率很低这也为供电系统的能耗增加负担。由于很多通信机房内的制冷效率很低, 这也是增加空调系统能耗的一方面。同时, 很多无线基站机房的空调系统缺少智能监控系统, 无法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化, 所以为了要保持机房一直处于标准温度, 需要长期开放空调, 这就是耗电量大量增加, 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在此情况下, 在保证通信机房正常运作的情况下, 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来减少能耗是必然选择。

2节能减排技术在移动机房中的应用

通信枢纽机房和无线基站机房是移动通信机房的两大种类。其中通信机房枢纽机房占地面积大、设备多所以能耗相应很大。而无线基站机房内的设备较少, 与移动枢纽机房相比起单位耗能较少, 但是无线基站的数量很多, 我国的无线基站大概有四十一万个, 总体来说无线基站的总耗能量也是相当之多。由此可见, 节能减排技术在无线基站机房和移动通信机房的应用对节省电能有着重要意义。

2.1节能减排技术在在无线基站机房中的应用

无线基站机房的节能减排工作要重点放在配套电源设备、无线设备和空调设备上。首先对于无线主设备, 采用分布式基站组网技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分布式基站组网技术是利用光纤技术的优势, 减少射频馈线造成的损耗。然后是配套电源设备的节能减排, 基站通信电源有着负载率不高的特点, 为了减少电源模块的空载损耗, 可以利用监控模块来控制冗余电源模块。最后在机房空调的节能减方面, 可以采用采用一体化空调节能系统, 不仅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还可以使空调的寿命得到延长。

2.2节能减排技术在移动通信枢纽机房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枢纽机房内包括空调设备、通信主设备、配套电源设备, 在这些设备中, 由于机房通讯设备和空调通讯设备的耗能比较大, 所以节能减排的应用主要针对这两种设备。通信主设备是急需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的, 由于这些主设备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时期安装和建立的, 所以存在新旧不一和功能不齐全的问题。为实现节能减排, 需要及时更换旧的、工作效率低、耗电量大的主设备, 用新设备来代替。新的设备要拥有集成高、低能耗的效果。

通信机房中空调的耗电量很大, 因此通讯机房空调设备的节能减排是需要重点处理的。机房空调节能又包括设备本身的节能和空调环境的节能两个方面。在空调的选择上面, 可以使用融入节能技术的空调, 例如变频空调。变频空调能耗低, 运转频率高,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 也在通讯机房中应用广泛。在机房空调环境的节能方面, 为达到节能效果, 应对机房内空调内部设置做适当的优化, 优化送风方式, 下送风的方式节能效果很好, 应广泛使用。解决机房空调内机柜的排列问题也是实现空调节能减排的关键。相邻两排机柜的排列方式应采用背对背和面对面的排列方式, 这样的排列方式节能效果很好, 很实用。

移动通信枢纽机房内配套电源的节能减排也是很重要的。首先需要设计高效率和安全可靠的电源系统, 节能的供电系统要求尽量减少供电环节, 以减少能耗。然后对设备的选型和配置要科学合理。电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要采用节能的运行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对电源的工作模块进行合理调整。为减少能耗, 也可以根据机房内设备的重要程度来确定不同等级保护方式, 用来减少电源的冗余。

3结束语

通信机房的高能耗的问题直接制约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解决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工作对通信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移动通信机房的节能减排的重点要放在无线基站机房和移动枢纽机房的通信主设备、机房空调和配套电源上面。针对这些情况, 目前也有了很多节能的措施, 例如机房空调环境的分散集中供电方式、分布式基站组网、多密度载频、蓄电池恒温箱、基站一体化空调节能系统等, 这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可以有效为通信机房的节能。通信公司在未来的网络建设中应遵循节能减排的原则, 做到最大化的节能减排。

摘要:我国乃至世界目前都存在着能源危机,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能源危机开始影响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领域开始重点关注通信技术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如何降低通信机房的能耗,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是通信技术领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蓉.机房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分析[J].科技与生活, 2012 (17) :105-105.

[2]张媚.移动通信工程中机房的节能减排技术分析[Z].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2014 (09) .

[3]郭伟伟.移动通信机房的节能减排典型实践应用[J].科技向导, 2014 (27) :174-174.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5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概述1

第一节行业相关界定1

一、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定义1

二、行业发展历程3

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品细分及特性5

一、产品分类情况5

二、行业产品特性分析7

第三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地位分析9

一、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9

二、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11

三、行业关联度情况12

第二章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6

第一节2014-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分析16

一、2012-2014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16

二、2014-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8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2

一、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22

二、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25

第三节殴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8

一、殴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

二、殴债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30

第三章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政策技术环境分析35

第一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政策法规环境分析35

一、行业“十二五”规划解读35

二、行业相关标准概述36

三、行业税收政策分析38

四、行业环保政策分析41

五、行业政策走势及其影响43

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45

一、国际技术发展趋势45

二、国内技术水平现状47

三、科技创新主攻方向48

第四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规模情况分析52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52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54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57 52

五、行业敏感性分析60 第二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产销情况分析6

3一、行业生产情况分析6

3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6

4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66 第三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财务能力分析70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70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7

3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7

5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76 第五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80第一节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分析80

一、2013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形势回顾80

二、2014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形势分析82第二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分析86

一、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86

二、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价格走势分析89第三节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的主要策略9

2一、发展国内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业的相关建议与对策9

2二、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业的发展建议94 第六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99第一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出口市场分析99

一、进出口产品构成特点99

二、2005-2014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市场发展分析100 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10

3一、2005-2014年前三季度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口量统计10

3二、2005-2014年前三季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出口量统计104 第三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出口区域格局分析107

一、进口地区格局107

二、出口地区格局108 第四节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出口预测11

1一、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进口预测11

1二、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出口预测112 第七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16第一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16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116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118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1

21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2

3五、客户议价能力124第二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27

一、生产要素127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30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13

3五、政府的作用135 第三节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37

一、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集中度分析137

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程度分析139 第四节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

41一、殴债危机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1

41二、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展望1

43三、2014-2018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竞争策略分析144 第八章2012-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148第一节A企业148

一、企业概况14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50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

53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55第二节B企业157

一、企业概况157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59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60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62 第三节C企业166

一、企业概况166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69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7

1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72 第四节D企业17

5一、企业概况17

5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76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78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81 第五节E企业18

4一、企业概况18

4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86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189

四、企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分析191 第九章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194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9

4一、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9

4二、行业市场蕴藏的商机分析197

三、行业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解读199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20

1二、2014-2018年行业供给预测20

3三、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市场价格走势预测204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07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207

二、产品技术新动态208

三、产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210 第十章2014-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投资分析215第一节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1

5一、投资领域21

5二、主要项目216 第二节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19

一、市场风险219

二、成本风险220

三、贸易风险.222 第三节行业投资建议226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226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229

三、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231 第十一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34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234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235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移动设备技巧 篇6

1/Android 4.0/

在锁定屏幕上显示拥有者信息

对于整个围绕Android系统打造的生态环境而言,代号为Ice Cream Sandwich(简称ICS,冰淇淋三明治)的Android 4.0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从这个版本开始,Android系统告别了混乱的界面,Google带来了简洁而统一的界面风格和字体。目前几大Android设备生产商相继公布了Android 4.0推送计划,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可以获得OTA更新了。

Android 4.0有许多新功能,这里我们就为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小但是非常有趣的新功能,即在锁定屏幕上显示拥有者信息。操作方法非常简单,选择“系统设置|安全|拥有者信息”,选中“在锁定屏幕上显示拥有者信息”,然后在文本框中输入我们想在锁定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即可。这里文字的字数并没有限制,如果超过一行,那么在锁定屏幕上这些文字就会循环滚动显示。

2/iPhone/iPad/

安装微软网盘SkyDrive

如果注册了微软SkyDrive账户,那么就可以将文档同步保存到微软提供的云存储空间,微软提供了25GB的免费云存储空间。值得关注的是,微软发布了iPhone和iPad上的SkyDrive客户端。打开苹果App Store,在搜索框中输入“SkyDrive”,然后进行搜索就可以找到该应用,点击“免费”按钮,选择“安装应用程序”,将SkyDrive安装到苹果的iOS设备上。安装完成之后,打开该应用,输入账户和密码进行登录。需要注意的是,目前SkyDrive还没有推出专门的iPad版本。

在SkyDrive中,我们可以预览一些常见的文档类型,可以下载照片和视频到iOS设备上,还可以将iOS设备上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SkyDrive网盘中,只需点击主界面右上角的上传按钮即可。SkyDrive中的文档可以通过email与好友分享。

首先,打开相应的文件夹或者文件,点击右上角的菜单按钮,选择“发送链接”选项,然后确定接收者的权限是只读还是可读写,最后输入好友的email地址,点击“发送”按钮即可。如果需要删除SkyDrive中的项目,则可以选择列表模式,然后在需要删除的文件上从左到右进行滑动,这时就会出现“删除”按钮,点击该按钮即可删除该文件。

3/iPhone/

使用短信或者邮件将自己的当前位置发送给朋友

有没有想过将自己当前的位置发送给朋友或者亲人,从而选择合适的地点组织一次会面?通过App Store中的GPS to SMS应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访问Google地图,然后获得当前的精确位置。打开该应用,点击蓝色的指针,直到出现精确位置对话框,点击向右的箭头,选择发送自己的当前位置,然后输入好友的手机号码即可。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7

1 移动通信设备的整体设计原理

为满足军用车辆移动通信设备安全高效的通信需求,整体设计采用较为流行的嵌入式设计技术。军用车辆移动通信设备的系统结构功能的整体组成如图1所示。

根据组成功能的不同,移动通信设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思路:

(1)其核心处理器选择的是抗干扰能力较强的S3C2410:其通信效果好,协议安全性强,各种通信接口的功能强大。

(2)算法运算模块采用Altera公司较为成熟的FPGA器件StratixII系列EP2S180-1020FBGA,完成通信协议算法的编程工作。

(3)存储设备选择的是RAM和Flash:由于设备需要存储较大容量的信息,因此需要选择扩展的DDRRAM,可保持临时文件及相关的数据缓存,Flash采用NAND Flash,用于存放程序代码和数据等。

(4)音频信号输入输出:移动设备需要满足视频和音频的功能,因此需要一个扬声器,用于语音和视频数据的有效输出。

(5)串口:这是完成各种外界设备通信必备的接口。

(6)TD/GPRS/GSM模块:该模块可实现一般笔记本和手机见缺的功能,完成人员定位,是最为关键的模块。

(7)以太网收发器:采用DM9000AE芯片,10/100 Mbit·s-1速率自适应,可完成有线网络和无限网络的通信功能。

(8)USB接口:通过USB扩展应用,可对外完成多种设备的扩展,包括3G等应用设备。

(9)电源管理:为保证电源的耐用性,采用锂电池作为电源管理,并确保电源管理的高效性,能够完成系统的信号供应和外部时钟。

(10)WiFi模块:完成无线通信的功能,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完成互联网通信端口之一。

系统平台的总体结构分为系统总体的设计、FPGA板、核心板3个部分。其中,设备采用USB接口、SD卡接口、音频接口、网口、电源接口、LCD触摸屏接口以及摄像头接口,系统可根据此硬件结构,完成一系列的功能,同时可以通过硬、软件的协调配合,完成功能的实现。

2 军用车辆通信系统硬件设计

军用车辆通信的核心芯片是Samsung公司的S3C2410,采用ARM1176JZF-S内核,数据存储空间达到16 kB并拥有同样大小的指令存储空间,其工作电压稳定,适用于波动较大的环境,工作频率达到553 MHz,在1.2 V的情况下,频率可达667 MHz。运用AXI、AHB和APB形成的64/32 bit总线设计和接口设备相连。以FPGA的封装方式进行封装,引脚规范较好。总线也可采用外边扩展的方式,对模块进行调用,其核心的硬件RTC电路设计如图2所示。

其中S3C2410的VDDRTC可与其进行直连,保证工作效率。该模块采用的电压供电不超过4 V,完成了大部分的供电功能。另外,还设计了供电中出现掉电时的工作模式,由备用电池供电,此时S3C2410中唯有RTC模块工作,其余模块均处于停止状态。

根据S3C2410的最高工作频率及PLL电路的工作方式,系统晶振的选择需要一定的窍门,可采用12 Hz的晶振,也可选择频率较高的无源晶振作为系统的时钟信号提供方,系统选用25 Hz的晶振为相关的芯片设计时钟电路。当然,也可通过CUP芯片内部集成的倍频电路,根据系统的需求产生不同频率的晶振信号。其中,系统设定了相关的放大电路和信号干扰去除电路。因此,外边的信号频率无需较高,也可满足系统的相关需求,又可进一步降低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噪声。图3是这4种时钟的示意图,此处的电容用于滤除来自振荡的高次谐波,电阻是进行阻抗匹配的。

S3C2410处理器支持多种启动方式,不同设备的启动,方式不同。其中IROM是一种高速启动的方式,对NAND Flash、SD卡和ONENAND等设备进行相关的控制。这是顺序的启动方式,S3C2410处理器通过运行其本身固有的程序,计算EINT15、EINT14、EINT13这3个引脚状态,根据所得引脚的不同状态选择启动设备。S3C2410处理器的启动由XSELNAND、OM[4∶1]、EINT[15∶13]这3种引脚状态判断,完成SROM、NOR、NAND、ONENAND、SD以及IROM的初始化。当NAND作为启动设备时,XSELNAND需要设定为高。

3 系统软件设计

完善的硬件配置需要用有效的软件作为平台,为保证新一代军车通信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配合其特有的存储能力、功耗、硬件系统的体积大小和相关接口。系统的软件设计终端是基于ARM Linux架构的。其软件结构如图4所示。

驱动程序设计包括:

(1)页面驱动程序设计。良好的页面处理程序化。Qt/Embedded的底层图形引擎基于Framebuffer。其是一种驱动程序接口,通过设计操作性较强的界面程序,对相关设计进行驱动,设备是/dev/fb0、/dev/fb1等。设备对操作的用户而言是相同的,封装后区别较小,客户相当于对一个内存进行操作,完成存储功能,通过内存映射程序完成相关操作,对内存内部的各个地址单元进行有效的访问,访问过程是双向的可以通过读的方式访问,也可以写入数据,并随即反应在屏幕上。

(2)数模转换驱动设计。语音和视频信号是模拟波形,因此在设计驱动程序过程,必须保证信号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语音信号在传递时需要转换成数字信号,对模拟信号中的相关位进行数字化转换,转换结果要有效保持。保持的区域需要预定大小,若太小将发生溢出。数模转换工作需要专门的模块完成。该转换芯片也需要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该程序并不复杂,只需安装芯片的具体实现过程,完成编写即可。对声音的采集则需要固定的驱动程序完成转换。因此视频转换和声音转换均需要驱动完成。

(3)数据采集驱动程序设计。该部分是完成数据采集功能的模块,系统中的多数模块均会调用此模块,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其中,声音信号的采集驱动程序设计较为特殊,其涉及到模数转换的过程,是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转换的结果仍要保存在内存中,由于语言信号结构复杂,因此在嵌入式Linux下,语音的采集和播放可通过OSS(Open Sound System)的API接口来控制声卡实现模数与数模转换。

OSS无需使用指定的操作程序,因此使用时更加便捷,只需利用接口将操作程序与应用系统相连接即可实现交互运算。系统利用文件进行信息传递的,无需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程序调用。利用read/write进行数据传输,通过ioctl进行指令传输。OSS系统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图5进行描述。

4 军用车辆通信系统测试

在军用车辆通信检测系统中,任意选取N个功能进行系统测试。测试中需要启动车载IP视频电话,从而选取合理的网络,利用该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需要对IP视频电话分别进行声音和图像的测试。在进行声音测试时,需要得到声音的质量、带宽和滞后时间等相关参数,从而判断声音传递的效果。随后对视频图像进行测试,获取图像的质量、带宽及传递滞后情况。

通过音频和视频的测试,可得到IP视频电话的测试结果,从而判断IP视频电话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4.1 测试结果

在数据传递网络中,对上述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步骤,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4.2 系统缺陷以及处理方式

军用车辆通信系统中的IP视频电话需要在软、硬件同时符合系统要求时才能正常使用。在系统测试时,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因软、硬件或者应用程序等问题所导致的,其处理方式如下:

(1)用户无法正常进行网络连接,不能进行数据传递。处理方式:检查用户之间的硬件是否连接,假设已正常连接,则需要检查IP地址配置是否错误。假设硬件连接和应用系统均无任何时候问题,则需要检查软件设计是否符合通信要求。

(2)视频无法正常显示。处理方式:假设视频无法正常显示,则需要检查视频功能的设置以及图像采集设备是否正确连接,然后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测试程序本身配置是否存在问题,最终检查网络数据传递是否正常。

(3)音频无法正常传递。处理方式:检查音频传输功能的设置是否存正常以及网络连接、声卡硬件和驱动是否正常。

cat/dev/dsp>xyz

cat xyz>/dev/dsp

用第一条命令能够将传递信息保存在xyz文件中,从而实现录音功能。使用第二条命令可播放音频,从而进行音频检测。

(4)音频传输与视频传输无法同步进行。处理方式:检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带宽是否足够使用,发送和接收的线程能否正确对音频和视频进行同步数据传递。

5 结束语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防冲突大型移动通信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嵌入式为基础,设计出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系统硬件,通过合理的编写相关的驱动软件,完成优质高效的软件设计,确保系统的高效工作。后期的实验显示,设计的硬件与软件能够较好的兼容,并能够高效地完成通信工作,各功能实现效果良好。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的军用车辆移动通信设备中,通信安全性较低,数据收发存在缺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一代防冲突大型军用车辆移动通信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嵌入式为基础,设计出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系统硬件,通过合理编写相关的驱动软件,完成优质高效的软件设计。以确保军用车辆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后期的计算机模拟测试显示,设计的硬件与软件可较好地兼容,完成优质高效的通信工作,各个功能实现效果良好。为新一代的军用车辆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思路。

关键词:军用车辆,移动通信设备,防冲突,嵌入式

参考文献

[1]孙天泽,袁文菊,张海峰.嵌入式设计及Linux驱动开发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Samsung Electronics Conpration.S3C6410A32-bit RISC microprocessor user's manual revision[M].Soul:Samsung Electronics,2002.

[3]谢文军,吕岑,宋晨.激光外差多普勒二次谐波测厚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8):91-94.

[4]MARK I M.电磁兼容和印刷电路板理论设计和布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王勇.嵌入式Internet的技术实现及其安全问题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8

关键词:安全模型,攻击,安全

0引言

目前,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防火墙和反病毒类软件被广泛采用,但类似于防火墙或者反XX类软件(如反病毒、反垃圾邮件、反间谍软件等),都属于被动型或者说是反应型安全措施,在攻击到来时才会产生相应的对抗动作,只可作为安全体系的一部分。但在目前很多企业的网络中,除了存在大量的台式机等固定的设备外,还有很多的移动设备,另外人员多、复杂,不安全因素相对更多,难管理;网络能否正常工作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加之大量企业机密严禁泄露,一旦泄漏事件发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需要网络体系具有较高安全等级,必须要建立一种具有主动性的安全模型,防护未知攻击,保护网络安全。

1通用漏洞批露介绍

CVE本质上说是应用程序内部的漏洞,它可以被黑客利用,用来攻击网络、窃取信息,并使网络瘫痪。据2004年电子犯罪调查显示,90%的网络安全问题都是由于CVE引起的。目前,主流网络安全体系采取的防护方法包括:防火墙、VPN、反病毒软件,以及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火墙可以检测数据包并试图阻止有问题的数据包,但不能识别入侵;VPN是在两个不安全的计算机间建立起一个受保护的专用通道,但并不能保护网络中的资料;反病毒软件与其自身的规则密不可分,面对黑客攻击,基本没有反抗能力;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纯粹的受激反应系统,在入侵发生后才会有所动作。这四项基本的安全措施面对黑客所采用的“通用漏洞批露”(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CVE)攻击方法显得无能为力。如用户发现微软IIS CGI文件名处理漏洞:

1) 如果用户构造一个特殊的HTTP请求,要求IIS执行一个可执行目录下的″.exe″或者″.com″后缀结尾的程序。IIS会试图加载这个程序,攻击者通过在文件名中添加一个特殊字符,导致加载程序错误地检查了另外一个不同的文件。如果此文件满足一定条件,IIS会自动调用″cmd.exe″对其进行解释。初始文件名的其他部分被当作批处理文件的参数传递给″cmd.exe″,攻击者可以使用″&″等符号来执行任意命令。

2) 如果系统中安装了一些脚本解释器(php.exe,perl.exe等)以及映射,当用户要求执行对应的CGI脚本程序(.php3,.pl等等)时,IIS会将用户提供的文件名交给脚本解释器解释。如果攻击者在文件中使用某些特殊字符,将使该解释器打开一个WEB目录以外的文件,依赖于解释器的处理方式,攻击者可能获取文件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建议用户确保没有不必要的批处理文件,并保证批处理文件不与任何的虚拟可执行目录在同一个驱动器上。

如果系统包含某个可执行目录,就可能执行任意系统命令。下面的URL:http://www.victim.com/scripts/..%c1%1c..%c1%1c..%c1%1c..%c1%1c../winnt/system32/cmd.exe?/c+dir,就可能列出当前目录的内容。

利用这个漏洞查看系统文件内容也是可能的,如下面的URL:http://www.victim.com/a.asp/..%c1%1c../..%c1%1c../winnt/win.ini

2移动设备多的网络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措施

很多企业的网络中移动设备多,人员复杂,由此而带来的问题是:不安全因素增加,维护人员难管理。因此建议采取具有主动性的网络安全模式,采取综合措施,对上述四种安全措施的综合管理,使企业的网络可以从上述四种安全措施中获得最大的安全性,也为网络添加一个漏洞管理系统。这样,防火墙可以正确的拦截;反病毒程序更少机会被激活,因为攻击系统的病毒数量更少;IDS成为一个备份系统,因为很少人能入侵系统而激活报警机制。使用漏洞管理系统来防止CVE带来的入侵则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2.1制订安全策略,严格执行

良好的网络安全从安全策略开始,全体人员都必须照此执行。对一个企业来说,基本的规则包括从指导员工如何建立可靠的密码到业务连续计划以及灾难恢复计划(BCP和DRP)。比如,应该有针对客户的财产和其它保密信息的备份策略,比如一个镜象系统,以便在灾难发生后可以迅速恢复数据。在有些情况,BCP和DRP需要一个“冷”或“热”的站点,当灾难发生或者有攻击时,可以快速将员工的工作重新定向到新的站点。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在网络受到破坏的时候也能迅速恢复到正常运转,减少因网络被破坏而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另外,企业网络中很多移动设备安装了很多点对点的传输程序(如BT、eMule等)以及即时消息软件,但相应的防范措施却很缺乏,是网络安全漏洞的根源。必须强制所有终端安装反病毒软件,并开启Windows XP内建的防火墙,或者安装商业级的桌面防火墙软件,同时卸载点对点共享程序以及不必要的聊天软件。网络最大的威胁来自移动的笔记本或其它移动终端,还在于它们具有网络的接入权限,可以随时接入公司的网络,也可以随着员工迁移到其它不安全的网络并暴露在黑客的攻击之下,当这些设备再次回到公司的网络环境时,就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给企业的网络增加很多受攻击的几率,使企业网络安全面临巨大考验,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可能由未经验证的用户的访问而被感染。通过安全策略,让网络针对无线终端具有更多的审核,比如快速检测到无线终端的接入,然后验证这些终端是否符合安全策略,是否是经过认证的用户,是否有明显的系统漏洞等。

2.2开启无线网络加密功能,为无线路由器打补丁,并使用其自带的防火墙功能

在无线网络系统中,无线网络加密(Wireless Encryption,WEP)应处于开启状态,设置为最高安全级别,管理者的用户名和密码需要经常及时更换。但是由于在大多数无线路由器中,都包含有目前尚未被修补的CVE,黑客仍然可以利用这些CVE进行攻击。建议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及时更新产品的固件,如果无线路由器有内置防火墙功能,一定配置并开启这个防火墙,同时限制同时接入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数量。

2.3合理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体现了国家或企业对网络资源的监护,然而,不法入侵者通过修改防火墙的控制参数,或是通过电子欺骗手段穿越防火墙,达到破坏企业网或访问禁区的目的。为此,需要为防火墙设置智能化的规则,关闭可能成为黑客入侵途径的端口。比如1045端口就是SASSER蠕虫的攻击端口,要建立规则,屏蔽所有系统上的1045端口。另外,当笔记本或其它无线设备连接到网络中时,防火墙也应该具有动态的规则来屏蔽这些移动终端的危险端口。

2.4下载安装商业级的安全工具

目前与安全有关的商业软件相当丰富,可以下载相应的产品帮助保护企业网络,微软也针对系统的漏洞不断给出升级补丁。通过了解系统补丁的级别,可以排除对系统进行有效攻击的可能。因此,通过此排除过程,可以重建事件,并生成合理的假设来描述突发事件。所有这些工具都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的安全等级,应该充分利用。

2.5禁止潜在的可被黑客利用的对象,留意最新的威胁

“浏览器助手(BHO)”是最常见的可被黑客利用的对象。它一般用来监测用户的页面导航情况以及监控文件下载。BHO一般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装在系统中的,它可以将外界的信息存入系统,威胁网络安全。有些人利用BHO对象开发出了间谍软件,并尽量将起隐藏起来,间谍软件不断变种,很难被流行的间谍软件检测程序发现。BHO是通过ADODB流对象在IE中运行的。通过禁止ADODB流对象,就可以防止BHO写入文件、运行程序以及在系统上进行其它一些动作。

3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犯罪和信息安全的威胁不衰退,并且趋向于金融领域。因此,即使做好上述安全措施,仍需要时刻留意网络上的最新安全信息,以便保护自己的企业。如弥补已知的漏洞,系统上已知的漏洞被称为“通用漏洞批露”(CVEs),它是由MITRE组织汇编整理的漏洞信息。通过打补丁或其它措施,可以将网络中所有系统的CVE漏洞弥补好。目前通过工具软件,快速检测系统的CVE漏洞并将其修补好。对于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企业,针对移动设备多的网络,必须彻底贯彻执行一个良好的安全策略,由于移动办公用户的存在,造成企业和网络经常处在变化中,需要时刻比黑客、蠕虫、恶意员工以及各种互联网罪犯提前行动,要具有主动性的眼光并在第一时刻更新安全策略,确保系统已经安装了足够的防护产品,阻止黑客的各种进攻尝试,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9

1 NAT地址复用模型

NAT444方案又称LSN (大規模NAT) , 目前处于草案阶段。

通常运营商为客户分配一个公网地址, 客户侧网络可以配置一个NAT设备, 在客户内部网络启用分配私网地址, 通过NAT技术共享一个外部公网地址。客户网络内私网地址通过NAT转换为外部公网地址后, 经由运营商网络访问外部网站。

NAT444模型是在传统的业务模型上增加一层NAT转换, 在运营商网络内部直接引入私网IPv4地址, 为客户CPE (用户驻地设备) 侧外部地址分配私网IP地址 (例如10.0.0/8) , 在客户内部网络启用另一端私网地址 (例如192.168.0.0/24) , 客户网络内部主机通过两次NAT转换后访问Internet。

NAT444模型如图1所示。客户内部NAT先进行一次地址转换, 将一个内部IPv4地址转换为外部私有的IPv4地址, 然后运行网络内部NAT设备将该外部私网地址在转换为公网地址。这个模型仅需要在运营商网络引入LSN设备, 对于客户网络内部NAT没有任何影响。

NAT444基本可以满足运营商部署需要, 其可扩展性主要取决于LSN设备的NAT转换能力和规模。由于该模型在运营商网络内部引入了私网IP地址, 因此, 可能导致客户内部私网地址和运营商内部私网地址出现重叠, 例如运营商分配给客户NAT外部地址与客户内部地址存在重叠, 从而导致数据路由问题。

目前针对地址重叠问题, 有两种解决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专门从IPv4地址空间中预留一段未分配的公网IPv4地址, 专门用于运营商内部, 可以在各运营商内部复用, 从而避免与客户网络内部IP地址重叠;另一种方案是在运营商网络内部直接使用IPv6地址, 为客户直接分配IPv6地址, 该方案又称NAT464方案, 但是由于目前很少有NAT设备支持IPv4到IPv6的地址转换, 因此, 现阶段不具备应用前景。

在NAT444模型的基础上, RFC6333引入了DS-lite (轻量级双栈) 架构, 见图2, 这个架构主要是针对固定宽带运营商部署NAT的方案。该方案主要思想是:在客户侧和运营商LSN设备之间引入IPv6隧道, 但客户内部地址发送IPv4数据包时, 通过IPv6的隧道将数据包发送到LSN, LSN设备从IPv6隧道中获取IPv4数据后, 通过一次NAT44转换为公网IPv4地址发送给Internet。LSN根据IPv6隧道的端点来区别用户, 这个方案可以避免前面的地址重叠问题, 也不需要进行IPv6到IPv4的地址转换, 具备很好的扩展性。

对于固定宽带运营商而言, 仅需要通过升级CPE设备就可以支持DS-lite方案, 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对于移动网络而言并不适合, 未来移动终端更多会集成IPv6和IPv4双栈功能, 并不会具备IPv6隧道功能。因此, 对于移动网络而言, 未来引入IPv6和NAT-444的业务模型可能如图3所示。

移动客户终端启用IPv4和IPv6双协议栈功能, 当需要访问IPv6网站时, 通过IPv6地址直接访问, 但需要访问IPv4地址, 以私网IPv4作为源地址发送请求, 数据包经过LSN设备进行一次NAT44的转换后访问外部网络。

因此, 我们认为, 在移动网络中引入IPv6和NAT444的方案为:私网IPv4双栈模型。客户同时获得一个公网IPv6地址和一个私网IPv4地址, 私网IPv4地址通过LSN转换后访问Internet。

2 NAT映射方法

在RFC4787中针对NAT的映射进行规范和说明, 其中NAT内部IP、端口和外部IP、端口的映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3种。

2.1 端点无关映射

当host A向host B新建一个连接后, NAT形成一个映射关系: (A:2001→Z:5010) , 即内部IP地址A、端口2001映射到外部IP地址Z、端口5010。端点无关映射是指在对于来自外部其他IP的访问 (host C, 任意端口) 到 (IP地址Z、端口5010) 的访问, 其连接数据将都直接通过该映射转换为到 (IP地址A、端口2001) 的访问。也就是说, 任何外部IP到映射 (IP、端口) 的访问时, 不会检查来访数据包的IP地址和端口号。端点无关映射见图4。

2.2 地址相关映射

当host A向host B新建一个连接后, NAT形成一个映射关系: (A:2001→Z:5010) , 即内部IP地址A、端口2001映射到外部IP地址Z、端口5010后。地址相关映射是指, 仅允许来自host B (任意端口) 到 (IP地址Z、端口5010) 的访问, 其连接数据将都直接通过该映射转换为到 (IP地址A、端口2001) 的访问。也就是说, 当外部数据包访问映射的外部 (IP、端口) 时不会检查来访数据包的IP地址是否与建立映射时的目的IP一致。地址相关映射见图5。

2.3 地址和端口相关映射

当host A向host B新建一个连接后, NAT形成一个映射关系: (A:2001→Z:5010) , 即内部IP地址A、端口2001映射到外部IP地址Z、端口5010。地址和端口相关映射是指, 仅允许来自host B (特定端口1234) 到 (IP地址Z、端口5010) 的访问, 其连接数据将都直接通过该映射转换为到 (IP地址A、端口2001) 的访问。也就是说, 当外部数据包访问映射的外部 (IP、端口) 时, 会同时检查来访数据包的IP地址和端口, 是否与建立的映射的目的IP和端口一致。见图6。

上述3种NAT映射方式对于端到端的通信存在明显的区别。常见NAT设备主要应用环境是家庭或企业环境, 出于安全的考虑, 往往采用第3种NAT映射方式, 严格限制外部对内部的访问。

对于很多P2P (点对点) 应用程序而言, 穿越NAT是比较困难事情, 往往采用通过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大洞的方式在NAT设备先建立一个映射通道, 再通过该通道转发数据。对比上述3种方式, 采用端点无关性映射最能满足此类P2P应用需求。

因此, 在移动网络内部部署大规模NAT设备时, 适宜采用端点无关性映射来减少对各类业务的影响。

3 静态映射与溯源问题

在移动网引入NAT设备后, 我们接收到部分用户反映银行类客户端某些功能无法使用。通过抓包定位分析, 发现银行客户端一次会话过程中会产生多个TCP (传输控制协议) 连接, 银行的服务器端会对每个TCP连接的源IP地址进行校验, 如果发现一个用户连接来源于两个不同的源地址, 服务器会中断该TCP会话,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NAT地址映射的机制。

传统NAT设备地址转换基本原理是将每个源IP发送的一个连接 (TCP端口) 转换到一个外部IP和一个对应的端口, 是按照连接为基础, 为每个连接分配一个外部IP和端口, 因此可能存在一个用户多个连接映射到多个外部IP和端口的情况。

如图7所示, 一个用户发起了两个连接, 目的地址是银行服务器的不同端口, 根据NAT的处理机制, NAT设备将两个连接的分别进行NAT转换, 转换后映射的公网地址分配表为202.1.1.1和202.1.1.3。对于银行服务器而言, 看到与其通信的源IP地址是2个, 就会认为第二个连接是非法连接将其拒绝。

由此可见, 这种NAT映射机制无法保证一个用户的多次会话对外始终保持一个IP地址, 导致银行服务器侧对IP地址校验失败。根本原因在于NAT设备将用户内网地址段 (10.×××) 映射到外部地址段 (202.102.17.×) 时, 映射是随机的, 会出现一个内部IP地址的多个连接对应多个外部IP的情况。因此, 在移动网络部署NAT时, 保证一个用户的多个会话始终使用同一个IP地址进行地址映射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 随着移动网络引入NAT, 必然需要通过日志对NAT映射情况进行记录。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 在NAT444模型下, LSN每条NAT日志大约150字节, 假如每个家庭每天上午的数据连接为33 000万条, 每条连接都需要单独记录, 需要大约5MB字节, 一个月大约需要150 MB字节, 以用户规模100万户计算, 每个月需要保存150 TB的存储日志, 因此, 启用NAT后, 日志功能对于运营商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简化日志存储, 同时实现单个用户对外连接始终使用同一个IP的需求, 提出了一种确定性映射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思路很简单:对于每个外部公网IP唯一的对应给一些固定的私网IP使用。例如:每个内部IP使用4032端口, 外部IP (203.0.113.1) 的端口可以满足14个内部IP的映射需要, 同时预留一部分端口 (57472-65535) 作为动态分配端口, 当14个内部IP端口出现端口用尽时, 可以从动态IP端口中选择一些端口使用。

使用确定性映射方案后, 大部分的NAT映射时静态配置, 保持不变, 仅当个别内部IP出现端口耗尽时才会使用动态映射, 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NAT设备日志的记录量, 同时也保证了一个内部IP到外部IP地址映射的唯一性。

因此, 在移动网络中部署大规模NAT时,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日志的需求量, 应该采用确定性NAT映射方案。

4 结论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10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应急救援必要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井下无线通信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煤矿,将这些设备接入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1,2]。由于煤矿井下不能使用GPS定位,所以常用的定位方法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基站定位法。井下为长距离且狭窄的空间环境,一般基站沿巷道线状安装分布,与地面蜂窝覆盖方式不同,所以如要在井下使用基站定位法,需对定位算法进行改进。基于RSSI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易受包括天线方向、遮挡物等外界影响,虽然定位精度高于RFID系统,但仍有较大的定位误差。因此,本文提出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井下工作人员活动振动信号,通过处理3个方向的振动信号,得到工作人员的行走步数,将步数转换为行走距离,以基站为参考点实现精确定位。

1 手机定位APP程序设计

手机定位APP结构如图1所示。

1.1 采集计步程序

采集计步程序负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 安卓系统智能手机编程时使用SensorEventListener的onSensorChanged事件,将返回SensorEvent对象,包含各传感器的最新数据,通过event.values获得长度为3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数组float[],其中的3个值分别代表X,Y和Z方向的数值。

根据人行走步态的特点定义了如图2(a)所示的3 个方向轴,图2(b)为三轴加速度输出数据曲线。分析图2可以看出,垂直方向的轴波形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为上向轴,其他轴波形变化幅度和周期性没有上向轴明显,所以以上向轴作为计步依据。由于使用人员可将手机随意放置携带,X,Y和Z轴都可能是上向轴,所以在进行计步判断处理前应先进行轴向判断,先采集一段时间的加速度数据,将3个轴上的所有加速度数据绝对值求和,绝对值最大的轴即为上向轴。根据统计,人行走时左右脚各走一步的频率为0.5~5 Hz[3],可以此为依据滤除高频噪声。计步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图4(a)为没有明确上向轴的情况,各轴均有符合行走规律的数据特征,所以在此情况下运用以上的计步方法,也可实现计步。井下工作人员移动方式除步行外还可以乘坐交通工具,图4(b)为乘坐地铁的三轴加速度数据曲线,可以看出,在垂直轴上的加速度有一定的周期变化,而其他2个轴上的数据曲线没有太大波动。所以计步判断时除了对垂直方向的数据进行处理外,还要判断其他轴的数据规律,防止计步误差。

1.2 通信程序

通信程序负责移动通信装置与井上定位服务器之间的通信。Android系统与服务器主要采用Http和Socket通信方式。http连接采用“请求-响应方式”,即在请求时建立连接通道,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向客户端返回数据。该方式用于BS模式的服务中。本文采用Socket通信方式和CS程序模式,终端设备与井上服务器采用不基于连接的UDP对等方式通信,定时向系统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及端口发送设备ID及自身位置信息;也可从服务器获得井下其他人员的位置信息。地理信息和位置信息都由设备本身处理得到,不需向服务器获取。采用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当设备与服务器通信出现故障时,仍可正常显示地理信息。

1.3 显示程序

显示程序负责读取手机内置矿井地理信息并在屏幕上显示,同时根据定位程序获得的自身位置信息,在地图上相应位置显示。井下地图显示界面如图5所示。

Android系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地图相关控件,如用来显示地图的Mapview,控制地图移动、伸缩的MapController等,其他公司也提供了支持离线显示的地图引擎,如Osmdroid,GMapCatcher等。本系统使用UCMap开发组件,用Mapgis将矿用CAD工程图转换为shp格式的GIS地图文件,再使用UCMap地图配置程序将shp格式的地图配置成UCMap特定的地图格式;将生成的文件拷贝到单独的文件夹下,再将此文件夹拷贝至SD卡根目录,即可使用UCMap调取显示地图。在定位程序获取的自身位置坐标在屏幕显示的坐标区域内,则使用绘图函数DrawPolygon在相应位置绘制特定符号,在函数使用时涉及到地图坐标和屏幕坐标的转换。同理,可在地图的相应位置绘制并显示井下其他人员的位置。

1.4 定位程序

定位程序负责采集周边无线通信基站的信号场强,并根据信号场强、基站位置信息,结合佩戴人员的步长步数进行运算,得到定位装置的位置,通过通信程序上传至系统定位服务器。定位流程如图6所示。

定位步骤如下:

(1)定位终端实时检测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并进行计步判断。

(2)定时检测基站信号场强,并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3)信号场强达到设定值时,认为定位终端已到达基站所在位置,对计步数清零。

(4)判断是否到达定位间隔时间,如果间隔时间已到,计算定位终端与基站的距离。设使用者的身高为T,其平均步长为N,则N =1.85(T -1.32)[4];设步数为M,定位装置与计步参考基站的距离为L,则L=MN。

(5)计算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z:

式中:W为基站信号的发射功率;wz为基站信号功率密度;Lz巷道电磁波的总衰减率。

对z进行合理性判断,如果z大于两基站间距离s,则z不参与定位运算。

(6)设基站位置如图7所示,判断基站B的计步距离d的合理性,如果d不在设定范围内,则d不参与定位运算;若z和d的值都合理,则根据z和d对定位终端到基站B的距离l进行算术平均运算。若定位终端在图7中的位置2,定位终端的接入基站为基站B,则l的计算公式为式(2),基站位置示意如图8(a)所示。若定位终端在图7中的位置3,定位终端的接入基站为基站C,则l的计算公式变为式(3),基站位置示意如图8(b)所示。若z值不合理,则l=d;若d值不合理,则l=z。

(7)将基站B、基站C的坐标(x1,y1),(x2,y2)和l代入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点式直线方程和线段约束条件组成的方程组,可得到终端设备的当前坐标(x,y):

2 误差分析与实验测试

基于计步的测距方法在短距离测距时较为准确,但用于长距离测距时由于计步误差的累加,会使误差逐渐增大。将RSSI测距的已知位置点作为计步测距的参考点,计步测距只需测量小于两参考点间的距离,有效避免了计步累积误差,从而实现了准确测距。表1为计步算法测试数据,可见运用在较短距离内时,不同的手机放置方向和位置均可得到较为准确的计步值。

图9为RSSI测距定位与RSSI结合计步测距定位误差比较。从图9可以看出,由于20m后信号衰减变化幅度不大,而计步测距在此距离内基本准确,在综合计算设备到基站距离时,可将误差减少一半,所以结合计步测距可有效减少RSSI的定位误差。

图9RSSI测距定位与RSSI结合计步测距定位误差比较

3 结语

基于三向加速度数据的井下移动通信设备定位方法解决了智能手机在煤矿井下无法实现GPS定位,而通过基站RSSI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修正了天线方向、由于人体和其他物体遮挡而引起的定位坐标不稳定和跳变,稳定了坐标数据并提高了定位精度。所设计的设备程序不仅可定位并上报人员位置,还可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井下地图显示服务,同时可获取井下其他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J].工矿自动化,2014,40(1):1-4.

[2]孙继平.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方案[J].工矿自动化,2010,36(11):1-4.

[3]苏丽娜,董金明,赵琦.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计步器系统[J].测控技术,2007,26(增刊1):163-165.

[4]姚力,高以群,王辉.利用步长分析身高的实验研究[J].刑事技术,1999(1):17-19.

移动设备技巧 篇11

1/Android/iOS

设备死机拔电池之外的选择

移动设备死机,通常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拔出电池,然后再重新将电池安装回去,强制设备重新启动。但是越来越多的设备是无法拔出电池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或许,每一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实际上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设备,都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强制设备重新启动,根本不需要拔电池,也不需要另外想什么办法。

对于Android,由于设备的生产厂商不同,强制Android设备重新启动的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基本方法相同。在需要强制设备重新启动时,只需要按住电源按钮和音量按钮一段时间,设备就会重新启动。这里指的音量按钮由于设备的不同,可以是单按音量增大按钮或音量降低按钮,或者是两个按钮同时按住。按住的时间,一般是5s~10s左右。最为常见的Android设备,强制重新启动的方法通常是按住电源按钮和音量增大按钮10s。

对于iOS设备,在需要强制设备重新启动时,只需要按住电源按钮(苹果官方名称为“睡眠/唤醒”按钮)和Home按钮(苹果官方名称为“主屏幕”)至少10s,直到苹果公司的标志出现,设备就会重新启动。

注意,如果设备死机一段时间,那么有可能电池电量已经耗尽,因而可接上电源充电一个小时以上再进行操作。

2/iOS

可增量备份的iOS设备工具

iOS设备的备份工具可以说是有如恒河沙数。不过,大部分工具的功能都是大同小异,而且这些工具大部分只能够完整备份设备的数据,对于真正需要备份的用户来说,备份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所以只能够完整备份的工具毫无意义,只有能够增量备份的工具才是真正能够帮上忙的,例如CopyTrans Shelbee就是这样的一款工具。

移动设备通信网络 篇12

就其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手机和笔记本的发展来看, 都正处在迅猛的发展阶段, 其中手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手机的外形变化

手机的外形在发展初期体积大, 之后体积越来越小。手机有直板和翻盖之分, 天线也有外置天线和内置天线之分, 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手机大部分以直板机为主, 其中摩托罗拉采用的是外置天线, 而诺基亚则采用的是内置天线, 不过后来摩托罗拉也出现了翻盖机, 经历几年后发展到现在, 体积又有了变大的趋势, 现在市场上体积大的手机销售状况日趋火热。

2) 手机功能和业务的变化

手机在发展初期其功能和业务主要以语音为业务为主, 之后有了短消息业务、传真和数据通信业务、语音信箱业务、智能用户电报传送业务等。除以上基本业务外还有其补充业务, 补充业务是基本业务的增值业务, 它包括号码识别业务、呼叫转移业务、呼叫限制业务、呼叫完成业务、多方通信业务及计费类补充业务等。当手机发展到GPRS阶段又开展了PTP、PTM业务及一些附加业务。到现在3G时代手机的业务更是越来越丰富。尤其以苹果手机为代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3) 手机的无线上网变化

手机在初期的无线上网速率低, 并且是以时间来计费, 费用也很昂贵。而GPRS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用手机上网开辟了新天地, GPRS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接入速率 (160kbit/s) 和更短的接入时间。GPRS可提供高达115kbit/s的传输速率 (最高值为171.2kbit/s, 不包括FEC) 。分组交换接入时间缩短为小于1s, 能提供快速及时的连接, 大幅度提高一些事物的效率, 并可使已有的Internert应用 (如E-mail等) 操作更加便捷、流畅。终端用户无需拨号上网, 并且永远在线。从而结束了以时间计费的时代, 进入了以流量计费的新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业务, 能够更有效的提供短消息、WAP等业务。

与此同时, 笔记本电脑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而从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来看, 它的变化也很大, 我们也从以下几点给以考虑:

1) 笔记本电脑的外形变化

笔记本电脑的外形变化主要是指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在发展初期对它的体积和重量也没有过高的要求, 之后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发展, 用户对它的外形也逐渐有了要求。由于体积和重量较大携带起来极不方便, 所以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和重量也有了向小过渡的趋势, 直至现在的笔记本其体积和重量已经发展到很小了。

2) 笔记本电脑功能和业务的变化

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是越来越强了, 业务也越来越广泛了。最初的笔记本电脑只是替代了台式电脑在功能上并没有显示出比台式电脑的优越性, 但后来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和功能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笔记本电脑以其强大的功能及移动办公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尽显其本色。尤其在近两年, IT业普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以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促使移动办公需求继续膨胀, 这就为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创造了时机。

3) 笔记本电脑的上网变化

关于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变化就更是明显。笔记本电脑的初期上网是采用有线上网, 随后也可以进行无线上网, 但其速率不仅低而且价格也昂贵。GPRS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出现也为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无线上网速率大大提高, 费用方面也在不断下降, 从而不断地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 手机的体积有向大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笔记本的体积有向小的方面发展的趋势, 同时手机的功能和业务有向电脑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而笔记本电脑的移动性也又向手机方向发展的趋势。

基于以上几点的变化就为我们对未来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提出了新的思路。即未来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未来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应该是集手机功能和笔记本电脑于一体的综合体。既可以实现现代手机的所有功能和业务, 又可以完成电脑的所有功能和业务, 并且在无线上网方面可以实现瞬间上网, 随处上网。在能够实现以上功能以外, 还要便于携带, 也就是说体积不能太大, 但需观看视频时又不能太小, 这就为我们设计未来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外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迅猛发展, 为适应未来的需求对现代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为未来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终端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

参考文献

[1]杨秀清.移动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2]陶亚雄.现代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罗文兴.移动通信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厂达.新型笔记本电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上一篇:阅读资源下一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