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设备

2024-08-22

移动互联设备(精选10篇)

移动互联设备 篇1

摘要:在世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种移动交互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iPhone、HTC、GALAXY、OPPO等纷纷抢滩国内外市场。其中最为成功的莫过于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与谷歌公司”Android系统手机联盟, “它们的成功对我国移动交互设备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交互设备,iPhone,借鉴

从2007年开始, 全球用户已开始逐渐挥别过去简单、实用的按键型手机, 转而向触屏式、智能化手机过渡。而开始这一趋势的一方面来自于3G技术的飞速发展, 更重要的原因是苹果公司i Phone的横空出世, 良好的品牌口碑、优异的产品设计、史无前例的操作方式和用户体验, 使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迈出了一大步。

本文旨在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著名移动交互设备成功之道的分析与总结, 同时结合国内移动交互设备发展现状, 提出我国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1. 国外移动交互设备现状

1.1 苹果i Phone

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 1976年由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Paul Jobs) 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phen Gary Wozniak) 创立于加州。2007年它向全世界推出i Phone;2010年它的市值便超越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科技类公司, 2011年i Phone的市场占有率已大大超过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如此迅速的成功却并非偶然。

首先i Phone具有强大的操作系统。2010年6月苹果公司发布最新i Phone 4操作系统i OS4, 不但保留过去系统自然流畅的使用感受, 更是根据用户需求新增多任务处理、文件夹、整合型电子邮件、i Books、主屏壁纸更换等功能。此外, 良好的用户体验、数据的视觉优化、先进的电容式触屏技术又再次为该系统锦上添花。

其次i Phone依托于苹果公司强大的品牌价值。苹果公司向来以特立独行著称, “创造需求, 从不满足需求”是它的座右铭, 加之其超凡的整合能力, 全新的产品一旦投入市场便可非同凡响。

i Phone的成功还有其固有商业模式的优势。首当其冲便是“极度饥饿式”营销策略, 通过前后期的宣传反差集聚市场强烈的刚性需求, 使之销售一发不可收;其次i Phone的App Store商业模式良好的盈利分层制度吸引程序开发者针对其进行大量的软件开发, 最终使用户、程序开发者、苹果公司三方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 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i Phone不光外表工艺质量绝无瑕疵、品质卓著, 并且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感受。在近距离通话时, 屏幕自动黑屏以省电节能;锁屏时通过光线闪动的暗示使用户下意识推动滑块以进行解锁;用户滑动整屏应用程序时给予用户舒适的弹性反馈等。

史蒂夫·乔布斯的个人魅力同样是i Phone成功的重要原因。他反传统、极度自信, 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现在的苹果公司早已充斥着乔布斯的个性特征。苹果产品之所以具有数量庞大的拥护者, 很大程度上是用户对于苹果公司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精神的认可, 更是对乔布斯“反传统”个性的认可。

此外, 苹果公司还有某些与众不同之处。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其“软硬兼备”的特质——i Phone的所有部件均由自苹果公司自行生产, 包括芯片、系统程序、应用程序、外观设计等, 它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整合, 因而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创新, 所有的这一切造就了i Phone今日难以撼动的辉煌。

1.2 谷歌Android系统手机联盟

美国谷歌公司是由两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 (Larry Page) 与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1998年在加州成立的。自2005年收购美国Android公司后, 将其主营业务范围延伸至移动交互设备操作系统开发及移动互联网运营上。2007年11月谷歌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基于Linux平台的全开源移动智能终端“Android操作系统”。

根据Android系统全开源的特点, 各类通讯科技公司均可在其基础上开发各种移动交互设备操作系统及用户界面, 所以一经推出便深受移动通讯市场的高度认可并成立“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 共同致力于开发开放源代码的移动交互设备系统, 联盟成员中包括移动通讯设备制造商、芯片企业以及运营商等, 且目前加盟成员已达几十家并一直呈上升趋势, 成为足可与苹果i Phone相抗衡的产品。

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凭借其全开源的特性, 不但“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成员可使用, 其他移动交互设备企业同样适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制造大国, 拥有数量巨大的移动设备终端制造商, 面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如此广阔的前景和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 纷纷投身其中。

1.3 差异性比较

苹果i Phone i OS系统相对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最大的优势便是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盈利能力, 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虽然也有数量不菲的应用程序, 但由于过于开放, 加之软硬件不兼容问题严重, 导致其盈利能力被大大的削弱。因此未来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走势可能会相对封闭, 从追求“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成员的数量转移至质量和盈利上面。而在苹果i Phone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增加符合国内用户需求的本土化应用程序, 同时在设备性能与功耗间进行取舍平衡, 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2. 国内移动交互设备市场现状

2.1“山寨机”横行

由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价廉物美, 能够实现国内手机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因而成为首选。但事物发展皆具两面性, 由于国内一些企业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不重视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服务, 更不了解树立品牌所需要的时间与积淀, 因此很有可能如同此前2G时代的移动电话制造业那样, 国内智能移动终端市场“山寨”份额依旧。

2.2“品牌机”崛起

作为国内最大的创新型科技公司——联想, 其对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敏锐嗅觉及定位做的最为出色。2010年4月联想集团推出其最新移动互联终端产品“乐Phone”, 表达了在国内市场要与苹果i Phone一决高下的雄心。此外, 联想联手国内多家著名互联网网站, 包括如人人网、新浪网、腾讯网、淘宝网等, 共同为“乐Phone”定制相关服务, 为其成功上市增加筹码。除联想以外, 国内的OPPO、魅族等知名品牌均在不同时段推出主打智能手机, 以争夺国内移动交互设备市场份额。

3. 未来我国移动交互设备发展

全球最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往往出现在经济和科技最为强大的国家, 虽然目前我国在移动交互设备研发上依旧跟随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 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未来移动通讯行业的新高潮很有可能来自于中国。虽然我国目前在移动交互设备领域里依旧存在着创新性不足, 资金政策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只要坚持技术创新, 我国移动通讯领域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Matt Jones、Gary Marsden.移动设备交互设计[A].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第三版.

[2]李莎莎.苹果公司推出iPhone引起电话全新变革[J].办公自动化, 2007年5月第五期:P10~12.

[3]蒋之炜、潘荣.基于交互式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前期定位研究[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0年5月第10期:P8~9.

移动了!你互联不如我互联 篇2

2012年11月到12月份之间,在全国拥有200多家门店的连锁快捷酒店品牌布丁酒店将自己原有的电子商务部改名为在线营销部。“过去的电子商务部架构是围绕酒店官网搭建的,而新的部门则会对PC端精简,将技术和运营人员投入重点转向移动端。” 布丁酒店市场部高级总监章蔚说。与此同时,过去大量电话客服人员也将转到移动端的营销、客服上面。

快捷酒店,这个在中国诞生不过十年的酒店细分品类依托互联网的兴起得以迅速成长,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携程、艺龙等在线旅行服务平台。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这些酒店开始重新检视自己的渠道战略。在2012年上半年,布丁酒店来自移动互联网的预订量占总预订量的3%,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是8%,增长速度超过了PC端。对它来说,是时候把那些运营着移动酒店预订应用的公司添加进渠道合作伙伴名单里面了。

对于中国最大的在线旅行服务商携程来说,这是它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2年第三季度)》预计,2013年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而这些智能手机用户开始越来越多通过今夜酒店特价、快捷酒店管家等移动应用来寻找自己在旅行中要下榻的地方。

这些移动应用是携程的新对手,这些对手像是来自于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蚕食它的地盘。携程终于要做出反应了,4月25日,从美国学成回归的携程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主持了携程无线春季版手机客户端的发布会,提出了“大拇指+水泥”的携程新战略,即移动互联网与携程既有模式的融合。梁建章称这是携程的“二次创业”。

作为“二次创业”的一部分,携程成立了专门的无线事业部,由携程副总裁江浩担任无线事业部CEO。携程在2010年上线移动应用,当时无线相关的员工只是研发中心的一个组。而现在新的无线事业部则拥有140名员工,而且权限更独立,与机票、酒店、旅游度假、商旅管理事业部并列。

这种故事不仅发生在在线旅行服务领域,在线餐饮服务、社交、音乐、浏览器、新闻、招聘等等垂直领域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情。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那些主流应用中,有的是由传统互联网公司转型或者渗透而来,比如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更多的应用则是由新创立的创业公司所提供,诞生之初,它们与传统互联网上的那些大公司在同一垂直领域中平行存在,捉对厮杀,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它们也开始依靠自己在移动端的累积侵蚀传统互联网大佬的地位。

在过去的几年中,SNS网站人人网的竞争对手发生过几次变化,先是开心网,然后是微博,而它现在的主要竞争对手则是来自移动端。

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元素可以让移动应用避开跟传统互联网公司的直接竞争,构建自己的用户基础。比如对基于传统互联网的人人网来说,它的社交关系的搭建是基于熟人关系,而移动应用陌陌就选择以陌生人的社交关系为基础搭建自己的业务模式。

“地点是有属性的,比方说在办公楼,都是白领。”王力说。做移动社交的陌陌希望用户之间能建立起关系进而在这个社区中持续交流,而陌陌认为利用“地理位置”这个属性,能让人们的关系重新组织起来。

相比固定位置的PC,在移动中“附近的世界”会不断更新。比如你可以在地图应用中查找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也可以临时查找附近有什么样的餐馆可供挑选,在去往目的地的途中也可以看看这段线路上有什么“不期而遇”。

“以你为圆心,在移动的过程中,附近的所有东西都可以以此为联系。”陌陌运营总监王力说。继发现附近的陌陌用户功能之后,陌陌在2012年10月发布的新版本中,增加了群组功能。

基于PC的互联网上,比如IM工具中也有群的功能,但需要用户主动寻找。但移动的场景就让用户增加了发现新人群的机会。比如你在从家到办公室这一路上,沿途的地理位置以及基于这些位置组建的群组就能呈现给用户,一个个基于单位办公楼的群组,或者路上一个酒吧或健身房的群组等等。

人人网也在做自己的移动客户端,但是,在利用地点组织关系上,它就背负了PC端的束缚。传统的SNS意味双向确认的好友关系,而在移动场景下用户周围的人海都被摒除在“朋友关系”之外,因为这些陌生人在过去都没有和你建立好友关系。在人人网的手机客户端上可以观察到它对地点的使用思维—在“附近”这一选项中可以发现优惠券、热门地点和好友。但是这个好友名单中的人,他们都是你过去确认关系的好友,但很有可能他们当中很多人与你不在同一个城市。这意味着“附近”这个词失去了意义。

这与人人网过去的定位有关。最早叫做校内网的人人网先是大学生的校园SNS,2009年千橡借助更名来向更广阔的用户群拓展,但仍然是一个需要双方确认的SNS。对于人人网来说,如果移动端加入向用户推荐附近的陌生人功能,是否会扰乱用户的关系圈子?加入地理位置特性从技术上讲对大公司来说并不难,但改变产品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定义的初始逻辑就意味着它需要一个有很大风险的自我颠覆。

当然,人人网和陌陌之间虽然存在着竞争关系,但它们彼此都不是对方最大的威胁,另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才是它们共同面临的最大威胁—5月14日,人人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一舟称,人人网最后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微信。

如果说人人网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很难说有多少胜算的话,在另一垂直领域,同样基于传统互联网诞生的大众点评网在新对手面前就可以表现得更从容。

在解决“去哪里吃饭”这个问题上,移动应用“食神摇摇”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移动应用之一。在向用户推荐餐馆时,大众点评采用的是目录式呈现的方式,让用户从中挑选判断,但是食神摇摇选择的方式不一样,它通过让用户摇手机的方式帮助用户决策去附近哪家餐馆吃饭,只需用户摇一下手机就能直接得出结果。

nlc202309051428

得出结果容易,但是否与用户个人口味匹配、能否精准推荐就考验着技术实力。食神摇摇联合创始人陈超仁说,食神摇摇通过一系列的算法考虑,来为用户挑选最优结果。“假如一个新用户用的次数不多,食神摇摇得到他的数据还比较少,那么就会推荐相对大众化口味的餐厅给他。用户用的时间越久,食神摇摇就越能掌握他的使用习惯。”食神摇摇也会记录区分用户常住地区,如果你出差或旅游了,那么它就倾向于推荐当地的美食给你,比如到北京来的外地用户会被推荐烤鸭,而北京常住的用户被推荐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但是很难说它会动摇大众点评在这一领域的老大地位,因为这家创业已有十年之久的“慢公司”发现,其实移动互联网更适合自己。它找到了更适合呈现自己的设备和场景,之前的积累在移动互联网上爆发了。在手机上找附近餐馆盘活了它过去积累的商户数据。2012年,大众点评移动端的浏览量超过了PC端。

因为与PC相比,智能手机增加了很多的特性,除了地理位置元素外,便捷的拍照、语音、重力感应等也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玩法。移动也把读图时代推上了新的层面,手机拍照将内容生产的成本降低,过去PC上也可以看图,但现在更多的记录,让看的内容丰富起来。比如Instagram,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就把图片与社交做成了10亿美元的价值。

除了帮助用户筛选距离远近的餐馆和各类商户之外,手机拍照让大众点评的餐馆美食照片数量增加。很多用户都有给美食拍照的习惯,过去PC端导入照片并不方便,你需要用数据线连接起手机和PC,然后批量导入PC,再上传到网站中。而现在手机应用便能直接将图片传入大众点评每家餐馆的美食图片分享中,这种便利也激发了用户为网站创造内容的积极性。

在PC互联网时代积累的商户数据和点评信息是大众点评的壁垒与核心资产,在时间面前,新进入的创业者很难短时间内逾越。但移动的新机遇依然会吸引创业者。

接下来陈超仁想做的是用语义分析技术让一些合作伙伴网上的信息更加结构化,比如能系统地分析微博用户发出的餐馆美食评论和照片,进而按照用户提到的次数、称赞的次数等等来为餐馆打分,最终补充自己的数据,让推荐的结果更优质。

然而这些技术都并非不可逾越的壁垒。摇一摇这种交互方式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大众点评的手机客户端也加入了这样的功能。在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虽然大公司与创业公司被拉到同一起跑线上,但并不意味着二者的禀赋是一样的,新来者不得不面对先来者拥有品牌优势、技术研发资源、大量用户等既成事实。

“假如只有一间房,被超卖了,有两个客人来到前台,那么酒店前台会更倾向于将这个顾客给携程而不是创业公司。”今夜酒店特价联合创始人任鑫说。携程会利用自己的市场议价优势,来影响合作的酒店不优先考虑竞争对手。

今夜酒店特价是手机端的应用,它的商业模式是作为酒店预订的渠道,销售一些酒店晚间剩余尾房,从中获得抽成费用。过去,携程等在线旅行社和去哪儿这样的旅游比价搜索让用户坐在PC前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而现在移动端产品可以让用户用手机查找附近酒店,酒店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来销售尾房,这样PC端没有显现出来的一些用户需求就可以得到释放。

布丁酒店就在官方手机应用中推出了“夜销酒店”功能,每天下午16时以后以优惠价格销售当日的尾房。而过去在PC为主的使用场景下,人们可能根本找不到上网的地方,从而放弃了订折扣房间的努力,随便找一家附近的酒店住下。布丁酒店市场部高级总监章蔚说,“夜销功能每天给布丁带来的订单大概有200单,增长非常迅速。”

但之前在电子商务公司新蛋网工作的任鑫刚创业时就发现,在PC互联网上,携程成为酒店在线预订的主要渠道,很多酒店并不敢得罪这家能给其带来大量客户的强大渠道商。

最初为了避开携程的优势领域,今夜酒店特价选择同携程“看不上”的那些酒店谈合作,比如在携程上排名并不十分靠前的以及那些没有与携程合作的,但是这样推进得很辛苦。除了自己推广之外,今夜酒店特价也选择与旅游比价搜索去哪儿合作,接入到去哪儿上酒店夜销频道,提高自己的销量,先生存下来。

如今,今夜酒店特价也在销售正价酒店预订,以此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而携程单独做了一个“携程特价酒店”的应用,却没有把这一模块加入到大而全的一站式服务手机应用“携程无线”中。

任鑫觉得,携程的特价酒店业务是自我矛盾的,因为这会与携程正价销售的酒店预订业务产生冲突。如果携程大力推新业务,特价酒店会冲击正价酒店预订的价格体系,新业务在大公司内会遭到主业的压制。而这个自我矛盾则是创业公司能够抓住的市场空隙。“一家创业公司并没有过往的包袱。”任鑫说。当然,有时候他也会感叹,有想不通的地方,问问携程的朋友,也许就能想通了。

与携程相比,同样来自传统互联网的旅游搜索引擎去哪儿的转型更早,它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iPhone端的应用,当时iPhone刚刚发布,而国内iOS开发工程师还不多,去哪儿找到外包开发公司,通过技术外包,在2010年上线了自己第一版iPhone应用。

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迅猛也超出了去哪儿总裁庄辰超的预料,他在2010年底曾希望公司新成立的移动部门在来年能达到40人,然而2011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就已实现了。随着人数的增加,去哪儿的移动部门逐渐成型,至2012年10月,移动部门成为与酒店、机票等并列的事业部。

在这过程中庄辰超发现,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面对的产业链并不重合。去哪儿在2011年下半年为移动部门新配备了无线方面的推广人员,2012年则为其单独配备商务人员。这是因为去哪儿的应用需要移动部门与手机厂商谈预装,需要看苹果iTunes中的应用排行榜,需要与运营商打交道。如果有无线互联网时期做SP的经验,那搞定这些会相对容易。

nlc202309051428

对接入旅游搜索的供应商来说,在移动端与PC端,用户的行为也产生了差异。用户在不同平台使用习惯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各平台转化率。比如在去哪儿上,每天移动端约60%的订单为订购当日酒店,而PC端订单的入住日期为未来3至14天的酒店;这样的不同也出现在机票产品中,移动端订单的提前量比PC端有明显缩减。也由此,去哪儿会根据平台差异性对合作伙伴有不同的收费。同样的库存,去哪儿会因为不同端的转化率和效率而卖出不同的价格。

在PC上,携程与去哪儿有流量入口的暗战,但由于去哪儿尚未进入OTA(在线旅行代理商)领域,并未与携程直接竞争。然而在移动端,由于手机屏幕小的特点,去哪儿这样汇集多家在线旅行社产品信息的旅游搜索会比单个网站提供的选择更多。因此,在移动端,携程与去哪儿的入口之争会比PC端更激烈。据携程无线事业部CEO江浩说,携程也开始开放平台,比如上面的产品信息也许是来自合作伙伴的产品库存。

跟去哪儿比起来,要拥抱移动互联网,“鼠标+水泥”的携程有着比去哪儿更为沉重的包袱。“把复杂的网页做到小屏幕上是很痛苦的,需要做很多减法。”江浩说。除了根据用户需求、使用行为习惯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设计产品之外,原有网页上呈现出的业务以及后台系统的打通,都需要无线部门考虑和平衡。

携程的移动客户端依然延续了携程的大而全的一站式服务的思路,此外携程也采用了应用矩阵的思路,在“携程无线”这个应用之外,还就各业务推出了细分领域的客户端,比如携程特价酒店、携程旅游、驴评网、铁友等,希望能提高对用户的覆盖率。

要变的还不止这些。携程过去采用了“互联网+呼叫中心”的模式,大量人力投入到呼叫中心的客服和地面推广团队中。截至2012年底,携程有超过1000名客服人员。而移动互联网在推广和预订下单等方面则可以替代人力。随着携程会员数量前几年的增长,它所采用的地推团队也在收缩。除五个一线城市的机场,携程在其他地区的地推团队也将被裁撤。

移动应用的迅速普及,意味着留给携程这样的传统互联网大佬的转型时间并不多。对那些刚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中国合伙人”们来说,“创业精神”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转型对于“创业精神”的需求甚至要强过创业本身。况且,十年前他们是作为拓荒者出现,但是现在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新对手在起步之时,就已经站在他们建立起的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的肩膀上。也许它们彼此之间的胜负还难以预料,但用户都会是最后的赢家。

移动互联设备 篇3

● 调查概况

本调查以网络形式在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上向全国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主观填空题。最终回收问卷608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587份。样本中, 男生302人占51.45%, 女生285人占48.55%, 比例接近1∶1。被访者均处于大一至研究生阶段, 符合高校学生标准。被访者所在高校分布区域分别为:广西143份, 广东87份, 湖南65份, 北京89份, 上海78份, 河北61份, 其余省份64份。本次研究主要从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的使用情况、影响因素、资源呈现形式和学生对其态度等方面来进行调查。最后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堂中移动互联设备的使用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 67.29%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过手机进行个人学习, 18.23%的学生使用过笔记本电脑, 9.37%的学生使用过平板电脑, 3.58%的学生使用过掌上电脑。显然, 智能手机由于体积小、易携带等特点已普遍在课堂中应用, 成为最大众化的移动学习设备。

此外, 各地高校使用移动互联设备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以相较而言更高端的平板电脑与掌上电脑为例:在55个使用平板电脑的被访者中, 北方高校占63.64%, 南方高校占30.91%;21个使用掌上电脑的被访者中, 北方高校占52.38%, 南方高校占33.33%。显然, 北方高校使用更高端设备进行个人学习的居多。由此可见, 移动互联设备的应用与地域性及地区经济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移动联网方式

联网方式关系到移动互联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对其广泛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调查发现, 高校课堂中移动互联设备最主要由无线连接方式接入网络, 占53.8%;其次为有线接入占25%, GPRS连接占19.6%, 其他连接方式占1.6%。可见, 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和成效。

3.影响移动互联设备在课堂上应用的因素

除了联网方式这个外在因素外, 还有很多其他内在因素也会影响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的有效应用。统计结果显示影响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注意力被分散 (49.91%) 、网络不稳定 (41.91%) 、学习资源杂乱 (37.82%) 、设备费用昂贵 (29.64%) 、存储空间有限 (29.13%) 、设备操作不便 (2 4.7 0 %) 、设备屏幕不够大 (19.25%) 、其他 (1.19%) 。可见, 设备本身的软硬件问题是比较受关注的, 当然人为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进一步调查显示, 影响的人为因素主要有:教师组织力度不到位、个人兴趣问题、个人注意力被分散、受周边人群积极性的影响等。学习者想学而教师没有积极组织或教师积极组织而学习者本身毫无兴趣, 这些问题反映出不管是在硬件条件上还是在人为因素上, 移动互联设备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规范和推进。

4.移动互联设备上资源的呈现形式

硬件是基础, 软件是关键。不论使用何种移动设备, 学习者直接接触的是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 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使用体验, 影响最终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 移动互联设备在课堂上常见的资源呈现形式有音视频动画 (34.8%) 、纯文本 (34%) 、网页 (15.6%) 和图片 (14.2%) , 很明显文字类占比仍然很高。而学习者最感兴趣的资源呈现形式依次为:音视频动画 (43.44%) 、网页 (25.89%) 、图片 (19.25%) 、纯文本 (4.60%) 、其他 (6.82%) (如下图) 。具有吸引力和丰富内容的形式会被多数人接受, 学生喜爱这种即视感带来的视觉冲击, 因为它能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 动态的音视频类型和夺目的图片或图文网页类型受到极大的欢迎, 而纯文本类型由于过于单调只有极少部分被访者对其感兴趣。可见, 当前移动互联设备的资源呈现方式与学习者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学习者对课堂中使用移动互联设备的认知与总体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4.26%的被访者对移动互联设备不感兴趣, 其余皆持中立 (56.73%) 或非常肯定的态度 (39.01%) 。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移动互联设备可以辅助课堂学习表示赞同, 其在高校课堂中普及具有巨大的可能性, 相信会成为大势所趋。

● 结论与反思

1.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学习中有一定的普及

从上述调查可知, 学习者对移动互联设备持否定态度的极少。虽然在各种不同设备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但普及度还是较高的, 可以说其在高校课堂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 智能手机在课堂学习中的接受度相对更高, 但是手机的使用存在的各种隐患也不容忽视, 如屏幕太小、容易受游戏干扰等。因此, 未来可以把关注的焦点更多放到智能手机的课堂应用上。

2.对移动学习的内涵仍需探讨

Dye等人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 其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给出了以下定义: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较为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 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目前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 (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来更为灵活方便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2]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多数学习者表示曾经在课堂中进行过移动学习, 而通过进一步访谈反映出:60%的被访者认为教师没有要求使用, 而个人使用移动互联设备进行学习就是移动学习;20%的被访者认为只有教师要求统一使用移动互联设备进行交流学习才叫做移动学习;剩下20%的被访者则认为, 只要是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就是移动学习。可见, 对移动学习内涵理解的不同会导致调查统计数据的不同。

笔者认为, 移动学习应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课堂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资料查阅等自主行为应当属于泛在学习。这是普适计算环境下未来的学习方式, 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得所需信息的方式, 是提供学生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3], 其与移动学习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3.加强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 突出软件资源的开发

统计数据反映, 超过一半的高校已经覆盖无线网络。但是部分被访者也提出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强调了网络不稳定、无线覆盖不广、速度跟不上等问题, 这些都直接影响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和移动学习的开展, 因此, 高校未来的发展投入应侧重于无线网络的建设, 这也符合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先进泛在无线宽带网的要求。

此外, 软件资源的各种缺陷已经阻碍了移动互联设备的深化发展, 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善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例如, 在查询功能上减少操作不便性;在学习资源上改善资源杂乱的缺点, 使知识体系系统化、整体化;在练习和测试模块上提供方便的交互平台, 给予师生间答疑交流的机会。

● 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 笔者对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学习中的应用有了充分的肯定, 对存在的局限性也有了清晰的认识。相信未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互联设备教育功能的逐渐丰富, 其在课堂学习中必将有更大范围的应用及更好的辅助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12-19.

[2]李楠, 李盛聪.2006—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 2012 (18) :53-57.

盛大失意移动互联 篇4

6月6日,盛大发布了密传已久的盛大手机。这款名为“BambookS1”的手机接入了盛大创新院、盛大文学、盛大游戏等相关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盛大掌门人陈天桥意欲借手机来圈住已有的用户资源。对于盛大手机的销量,业界表示谨慎乐观。

在这之前,阿里巴巴、百度都推出了自己的千元智能手机,阿里巴巴是将淘宝、支付宝等接入手机,百度通过“智能手机+易平台”的方式将搜索植入手机。业界也疯传腾讯即将推出自己的QPhone手机,内置微信、手机QQ、游戏等应用。

6年前,盛大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并称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四大巨头。如今,陈天桥看起来却远远落后于他的同伴,马云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帝国已经成不可撼动之势,而且成长空间不可思量,腾讯建立的社交王国在移动互联网上也占据了先发优势。腾讯的市值接近600亿美元,百度是413亿美元,当前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是350亿美元,而包括盛大游戏、酷6、盛大文学在内的整个盛大集团的总体估值仅20亿美元左右。

对盛大来说,在“盒子计划”、“网络迪士尼”的梦想双双破灭之后,移动互联网是关乎未来的新梦想。但是四年时间,当初狠下血本、砸下重金的盛大创新院却没能孵化出一款拿得出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没能让盛大在移动互联网上搏得一席之地。目前,麦库云笔记的用户数量是420万,省电精灵超过百万,其他的产品如乐众ROM手机操作系统、切客、推他等只是激起了几点水花。

而腾讯借微信、百度借地图、阿里巴巴借支付宝都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个“杀手级”的应用。

“盛大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局不利,有产品,但无战术,更无战略。”DCCI创始人兼总裁胡延平告诉记者,盛大在移动互联网上,核心产品不清晰,也不知道着力点放在哪里。并且,也没有想清楚手机是什么,如何来布局产品。

创新业务失利

至于现金流,盛大也不及它的竞争对手。目前,私有化之后的盛大整体现金流为80亿元,这一金额与目前百度160多亿元、腾讯208亿元的现金总额相比,还是少了一些。

不仅如此,盛大还受到奇虎360、小米科技的挑战。在盛大之前,360与华为合作推出自己的互联网手机,意欲将91手机助手、安全应用接入手机。而雷军旗下的创业公司小米科技通过强大的营销让小米手机成为许多用户在苹果手机之后的第二选择;再通过MIUI操作系统,小米科技已经摸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自2011年10月盛大宣布私有化之后,整个盛大就开始“开源节流”,筹措私有化亟需的7亿美元资金。在节流中,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之前一直不被约束预算的成本中心——盛大创新院。到目前为止,盛大创新院裁员200多人。

这样的景象与当初盛大创新院的兴盛截然不同。自2008年成立后,领衔移动互联网投资的盛大创新院一直采用比较“激进”的风格。据一位盛大创新院的员工介绍,2009年盛大就开始布局移动互联,在深圳华强北的刷机市场,盛大与腾讯受欢迎的程度、信用程度差不多。并且,盛大也较早成立了相关基金,比百度、网易都要早。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开局之战上,盛大的投资还没有显现集聚效应。据一位盛大创新院的产品经理透露,目前麦库笔记的用户数达到420万,省电精灵超过百万。这两款应用是盛大创新院做得比较成功的产品。这与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的过亿用户与百度地图的千万用户相去甚远。其他的工具类、通讯类应用,几乎不值一提。

在应用失利的情况下,手机的成败关乎着盛大的未来。胡延平认为,手机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屏”,如果没有重视这块屏,那么就失去了下一波产业爆发的机会。谷歌、苹果、微软掌握着手机操作系统,是手机根平台。中国的这些互联网企业想要借手机成为亚平台,以免像中小互联网企业那样被APP化。

一位盛大创新院的员工告诉记者,盛大手机主要针对那些使用千元智能机的中低端市场。这些人群并不会刷ROM,而是主动接受手机嵌入的相关应用。那么,盛大将自己的文学、游戏,以及工具、通讯类应用嵌入进去,自然能够收获一批用户。并且,有了一定规模的用户数量之后,流量多了去做增值服务便有想像空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果壳电子CEO郭朝晖亦表示,果壳电子虽然是一家硬件公司,但一直想做数字文化产业的“沃尔玛”。“盛大手机会建立一个可靠、开放的内容平台来吸引内容,传播内容。一方面,盛大手机将集成盛大下属游戏、文学、视频等子公司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会开放给第三方内容供应商。”

这是盛大第三次出击硬件。“盛大是一家有硬件情结的公司,从盛大盒子到Bambook锦书,再到手机,盛大一直在不断尝试。”知名IT评论人洪波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盛大尝试硬件终端总是不成功,但这也正是陈天桥的战略高明之处——嵌入应用,就需要一个自己的硬件载体。

经历了失败的“盒子计划”和Bambook后,果壳电子从盛大创新院独立出来,初期员工就是Bambook电子书时的班底,现在员工规模扩张到300人。即便有如此规模,对需要熟悉手机市场与渠道的企业来说,人数并不算多。

盛大手机有8G和16G两种容量,定价分别是1299元和1499元。从这个价格与硬件配置来算,BambookSI手机利润空间狭小,加上专利、版权等税费,以及在出货量无法达到较大规模而显著减少成本,盛大手机还处于亏损状态。

“盛大只是一个游戏开发商,手机对它来说是新行业,一时之间,没有办法整合那么多资源。”CSDN总裁蒋涛告诉记者,手机生产需要提前3~6个月采购零配件,而如若规模不大,那么采购成本就会比较高。

目前,盛大手机并没有进入运营商的集采,或者进入运营商的推广计划,这意味着盛大手机将要花费30%~50%的成本价来进行市场推广。盛大手机也无法复制小米手机几乎零成本的成功营销,在电商渠道上,也无法做到小米手机的低成本配送。

缺乏互联网基因

自2011年10月盛大宣布私有化以来,外界将这一信号解读为盛大业务线收缩的前兆。4个月后,2012年2月,盛大宣布完成私有化。在这短短的4个月当中,盛大集团的业务线做了大调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裁员,以及由此引发了大量员工离职。

除了裁员,盛大集团也开始出售非核心业务资产。今年5月,盛大将边锋与浩方以32亿元卖给浙报传媒、8000万元将吉胜抛售给顺网科技。紧接着,华友世纪的管理层从盛大回购其原有的SP业务股份(不包括酷6)。目前,盛大集团的现金流达到80亿元。

“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通过产品获胜不同,盛大是通过资本来做大规模。”胡延平分析认为,盛大凭借资本能够很快进入某个市场,但由于产品、技术、研发等能力较弱,进入市场后,却没有办法落地。因此,并购往往会出现规模变大,但效率仍然较低的情况。

“陈天桥的个人色彩很浓,基本上采取独裁式决策,职业经理人往往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一位盛大网络的离职员工告诉记者,盛大是一个家族企业,私有化之前,占股近70%,在股权上对职业经理人没有激励。这让那些职业经理人来盛大之后,没有发挥的空间,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近一两年,盛大的高管离职消息不断。2011年2月,边锋总裁许朝军离职;2011年3月,酷6网CEO李善友等创始团队相继离职;4月,盛大在线副总裁边江离职;2012年2月,盛大游戏总裁凌海离职。此外,离职的高管还有盛大云联席CEO季昕华和何刚、盛大游戏副总裁暨18基金合伙人陈浩健与左玉龙。

在盛大内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点一直弥漫。基层员工凭借每年的经验值往往难以有上一个幅度的加薪,那些从外面跳槽进来的同等职位的员工却可以获得高薪。这使得盛大内部对员工挽留不够,很多员工选择离职。而外部的人进入盛大之后,也没有得到重用。这让盛大往往“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就让盛大的员工管理存在“恶性循环”。

由于陈天桥最终会选择“听话、执行力强”的人,尤其是战略业务,许多高管并没有“人尽其材,物尽其用”。比如,2010年盛大从人人网高薪挖来许朝军之后,让其担任边锋的总裁,但许朝军擅长的地方在互联网产品,如若让其负责切客等产品或许最后结果会有不同。原盛大在线副总裁边江对电子商务很有研究,却被放在运营部门。

此外,近两年,盛大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多点开花”让每个员工手上都有不止一个项目,牵扯了其很大精力。一位盛大网络的产品经理告诉记者,由于产品线比较多,盛大往往给一个项目组分配的员工比较少,这导致人手总是不够。“每个项目组的成员手里经常有其他项目组的事情,事情一多,往往每件事都做不好。”不仅如此,每个项目都是项目经理自己负责,很多时候由于资源紧缺找不到人来执行,因此,许多项目无法按时完成相应的指标。

一位曾经在华友世纪工作的产品经理告诉记者,每个月陈天桥都会听取产品进度的汇报,一旦他觉得某个项目不合适,或者兴趣变更,就立马派人去新的项目,老的项目立马搁浅。2010年,他每两个月就换一个项目组。当陈天桥派游玩网的团队转做LBS产品切客后,游玩网之前的那个社区就停止运营,许多用户最后连自己的资料也没有下载下来。

对于移动互联网,盛大的想法是小步快跑,通过不断迭代进行完善。这个思路原本没错,但在众多产品中却没有出现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目前,创新院研发了50多款产品,对外公布的有10款产品,其中主要包括:乐众ROM操作系统、麦库笔记、词库、语音便签、省电精灵、EverBox、通通免费电话、短信听听等。虽然牛人汇集的创新院研发出了一堆产品,但往往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度不够,这让盛大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效果”是一盘散沙。

“盛大只有运营游戏的基因,并没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更没有做产品的基因。”一名盛大创新院的产品经理告诉记者,盛大对自己的几亿游戏用户估计得过于乐观,认为新产品的推出不会没有用户。可是,移动互联网上,只有一部分用户玩游戏,而不是全部。

“盛大是一家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洪波认为,作为10年以上的互联网公司,除了大型网游之外,一直没有寻找到新的支撑性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更是百般探索,却一事无成。

在LBS、微博、云笔记、手机操作系统等方向上,盛大无一例外做过探索。“盛大并没有想清楚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胡延平告诉记者,“在移动互联网上,盛大只是有一些产品,并没有一个清楚的战术,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陈天桥给人试错的自由度很小,他往往以半年为期,半年不行之后,就换人。”一位盛大创新院的员工告诉记者,陈天桥认为半年时间已经足够,如果没有做好,那是执行的问题。实际上,互联网变化这么快,很多东西最开始是看不清楚的,试错是必须的,也要求能够给出较为宽裕的时间。

陈天桥给不少盛大员工都留下了善变的印象。在盛大员工的眼里,许多原本板上钉钉的事情,最终却会因为陈天桥的看法又变了,结果就更改了。当初,盛大准备与一家券商合资成立一只30亿元规模的基金,双方都签订好了合作协议。后来,这家券商将首期的2亿元资金打入共同的银行账户,可是陈天桥反悔了。于是,合资基金的事情就黄了,后来一些移动互联网的投资,由于这只基金没有募集成功,只好就此作罢。

复兴的机会

在6月16日举办的“盛斗士大会”上,陈天桥宣布已经将盛大在线拆分为支付、云计算、广告三大公司,而内容则由游戏、文学、视频担当,未来,盛大在线、云计算、广告将成为盛大新的三驾马车。

目前,盛大在线的核心资产是盛付通以及几亿游戏用户。盛大云计算在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等多个层面提供服务,业界反响不错。

对盛大来说,手握80亿元的现金给了其复兴的资本助力,拥有文学、支付、云计算、广告等业务资源,给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出击上带来更多突破的机会。

目前,在网络文学上,盛大文学占有70%的市场份额,处于垄断地位。盛大文学来自移动阅读基地的分成收入在网络文学总体收入中的比例达到一半,超过了其自营小说阅读的收入。云中书城的下载量达到550万,在所有Android市场的阅读类应用中排名第一。这意味着在移动互联网上,盛大文学不需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够成为一个较强的CP(内容提供方)。

“目前,盛大文学是好的内容提供方,但未来,盛大文学成为一家服务提供方,这样品牌效应能够更长久。”洪波认为,云中书城是盛大向服务方转变的重要路径,在移动互联网上,文学可以有不少新机会。

不仅如此,文学能够增强游戏用户的粘性,两种业务可以形成集聚效应。一位对网络文学与网游有过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网络文学虽然是‘没有营养的泡菜’,但可口下饭。许多人愿意为长篇累牍的文学作品付费。并且,文学与游戏的用户有很大的重合性。喜欢看文学的人,也愿意去玩游戏。在这一点上,盛大的用户可以形成粘性。”

对盛大来说,文学、支付、游戏、广告等业务顺利地迁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便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上产生积聚效应。“盛大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上继续寻找突破点,这也是盛大的机会。”洪波认为,移动互联网上,游戏用户并不在意位置,对盛大来说,存在机会。

陈天桥相当重视移动互联,盛大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探索也走在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前列。盛大创新院自成立以来就没有成本预算,仅2010年一年的花费就超过1亿元。而在盛大内部,员工都知道陈天桥对“成本”这一企业经营要素非常重视。据一位盛大创新院员工介绍,陈天桥曾经在公司的某次大会上表示,“移动这个事势不可挡,如果你不移动,我就让你移动。”

在具体执行上,盛大不仅自主研发新产品,还通过收购来获得,如省电精灵就是收购来的。据一位盛大创新院员工介绍,“盛大在投资上属于激进的打法,每年会看很多项目,投资率达到5%左右,而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投资率约在2%~3%之间。”据不完全统计,盛大投资了安智网、威锋网、魔乐手机管家、墨迹天气、豆果等移动互联网产品。目前,这些并不在盛大创新院的体系之内,未来或许会发挥战略性的作用。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的开局之战中,大众点评借助位置、高德软件借地图、语音讯飞借语音搜索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三小龙”。但在洪波看来,移动互联网有不少传感器,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方向,“移动互联网是新开的棋局,盛大作为最成功的互联网娱乐公司,其内部肯定蕴含着许多机会。”洪波认为,盛大要像那些互联网小公司那样去寻找新的价值洼地。

“虽然盛大开局不利,但一切还有机会。”胡延平认为,由于没有新产品,盛大可以有许多单点突破,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未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无法清晰描绘。

中国移动:应战移动互联 篇5

谣言止于此,2G没有被抛弃,但人们依然将更多关注和期待转移到了主推业务中(3G/4G服务)。中国移动是全球网络规模、客户规模最大,拥有基站总数超过130万个,服务全球近8亿客户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如今他面对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还有更多价值链中的利益获得者。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如何针对存量用户提升服务,适应移动模式下的商业运营,推广电子渠道逐渐成为其推动业务扩张的重要基础。

女皇预言的应验

5月2 9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前摩根士丹利互联网分析师、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尔(MaryMeeker)在Re/code举办的Code大会上发布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目前达到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的约80%。相对于其他市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关键的大多数”,因此将主导移动商务的革命。这样的分析正中中国移动的战略目的。

中国移动近年来正逐步推进原有业务和服务向电子渠道迁移,然而其电子渠道体系仍面临着诸多限制和挑战:跨渠道业务流程衔接能力不足,缺乏较为有效的跨渠道协调机制;缺乏客户互动能力,难以洞察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实时、精准的主动营销能力不足,投资回报率低。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壁垒,真正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少下属公司开始利用中间件产品满足行业的高度技术标准,例如浙江移动通过部署搭建其电子渠道业务平台,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挑战。完善的电子业务渠道目前可分担浙江移动70%实体营业厅的业务受理量,同时运营成本也降低了30%。通过搭建电子渠道业务平台,浙江移动完成了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迈进,更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更便捷的线上服务与更流畅的客户体验。

在新的架构下,浙江移动电子渠道协同平台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区:CRM系统的外部接口平台、客户交互事件处理平台以及协同处理平台。在部署过程中,了解系统现状和发展需求,对系统进行定制化设计,能够帮助增强系统整体的运维控制能力,提升其电子渠道的响应效率与事件处理能力,同时实现跨渠道协同管理。

自上线以来,新的电子渠道支撑平台运行良好,电子渠道层面的传统业务受理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通过电子渠道对实体业务的分担以及对运营成本的降低,新平台更为浙江移动带来了10%的业务收入增长,提升了20%的客户销售机会。不仅如此,凭借无缝、智能的电子业务渠道,浙江移动得以提供更完善的客户体验,市场营销的精准性也得以改善,不仅营销费用降低了10%,客户满意度也有20%的提升。

浙江移动IT信息中心规划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大行其道,对传统电信运营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将业务向移动互联网平稳的迁移至关重要。搭建一个良好的电子业务平台,对提升客户体验具有重大意义,也直接关乎着企业的竞争力。”

激发流量获得价值

的确,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飞速提升让运营商越发重视平台的效应。同时随着移动电话市场的饱和,电信运营商的注意力必须从发展新用户转移到增加存量客户粘性和经营中。即便在世界范围内,各国运营商也都在想方设法从网络建设、业务承载、服务创新、内容提供等环节上占据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地位。相比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高手机流量,中国手机用户月平均流量使用还不足100Mbps,流量提升空间巨大。因此对于国内电信行业来说,当下最明智的决策仍是培育和激发数据流量。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逐渐步入移动经济时代,用户希望随时随地便捷地访问各种交易渠道。毋庸置疑,移动运营商能够在消费者采用移动支付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前有研究显示,通过提供免费的通话、短信和Web服务(39%)、个性化的服务(33%)以及低价服务(25%),运营商便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运营商们也纷纷将自己的触角伸向移动互联领域,渴望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收益。

再回到运营商所关心的技术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应用服务、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需求响应逐渐成为业务发展的焦点,应用驱动将成为现在和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更迭日新月异,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二者都是围绕着应用的开发和创新产生发展的。这样的趋势一方面激发和迎合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应用又倒逼着网络技术的升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流量体验的需求。

4G与WiFi的较量

浙江移动的技术提升实现了电子平台业务受理的新体验。未来,更多用户不仅是被动享受服务,还希望利用各种平台创造更具个性化的应用。OTT应用的涌现,让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去运营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用户可能不再关心3G/4G或WiFi,甚至不再关心是哪家运营商,只要带宽满足应用需求就会得到良好的价值反馈。这不但颠覆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和用户关系,也不断冲击着互联网已有的生态系统。

除去终端兼容能力的不同所限,人们总是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并原意为次付出相应的金钱代价。但这与运营商真的不谋而合吗?以美国为例,由于WiFi普及好、资费门槛高、流量用不完、业务少拉动,运营商苦心建设经营的4G网络有沦为WiFi替补的危险。同样的问题在中国一样不能回避,中国移动费心经营的4G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市场和技术铺垫?面对国内大中城市的WiFi普及率的逐渐提升,如何激发消费者使用流量的热情?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获得答案。

电信运营商遇到了移动互联网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虽然中国移动关注和拥抱互联网最早,也曾经创造出辉煌的业务合作典范,目前仍主要依靠这些业务基地来探索互联网的发展,还需要更多更具勇气的移动互联领域的变革。

移动互联设备 篇6

本刊讯“天府新锐·移动互联论坛”暨四川省互联网协会移动互联网专委会成立大会11月下旬在成都召开。该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省文化厅等单位支持, 四川省互联网协会、省通信行业协会联合主办。

来自全省各地100多家互联网相关企业以及网络运营商、接入商参加会议, 就我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与文化融合方向进行了研讨。同时, 大会宣布四川省互联网协会移动互联网专委会正式成立。

据省互联网协会、通信行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 目前四川省正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移动互联网在科技与文化融合, 与产品、服务和市场融合方向的价值更加明显。省互联网协会移动互联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将更好的为政府、行业和会员服务。专委会将依托协会平台和专委会工作渠道, 与地方质监部门开展紧密合作, 联合推动实施“四川省移动互联应用名牌计划”, 在移动互联领域率先引入名牌评价。同时, 加强同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合作, 做好有关公共事务的宣传报道, 联合启动“四川造APP巡礼暨联合创始人访谈”活动。探索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在移动互联领域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引导全省移动互联产业, 带动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团队把具有四川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资源作为创意创新的结合重点, 从根本上提高移动互联产品与服务的内容特色、科技文化含量以及品牌竞争力。

移动终端:变革趋向移动互联网 篇7

在集成的理念下,移动终端先后出现了数字基带与模拟基带集成、基带芯片与射频芯片集成,再到基带芯片与应用处理器集成等,2002年TI业界首款单芯片解决方案的推出就是集成理念的最佳体现。在基带芯片架构方面,最初的“双核”原理是一个DSP进行物理层基带信号处理,一个处理器完成协议栈的处理。后来,多媒体应用使得一个处理器已经不能胜任多媒体应用的处理,尤其是在智能终端上,协议栈和应用处理运行在了两个处理器上。随着多模终端的发展和移动多媒体应用需求的进一步提升,移动终端基带芯片逐渐向多核的方向发展,形成多个DSP和多个处理器的多核架构,这在3G中高端手机中得到应用。

此外,移动终端的射频芯片都是专为某种特定应用而设计的,在多种通信协议并存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内置多种射频前端芯片来满足不同的应用,大大增加了移动终端的成本、体积和功耗,这就要求芯片厂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因此,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这两个主要的推动力不断提高射频芯片的集成度,使得集成多种功能的多频多模射频前端RF芯片,将成为今后移动终端射频芯片的主要发展趋势。

另外,数字射频技术的发展将射频部分逐渐集成到数字基带部分,而随着模拟基带和数字基带的集成越来越成为必然的趋势,射频可能最终将被完全集成到手机基带芯片中。

[处理器] 高效低耗

随着多媒体功能的丰富化,应用处理器的挑战也日益提升。10年前,当手机还只是作为通信工具时,手机处理器只用来进行协议栈的处理。此后,拍照、摄像、音乐、 导航等应用对手机处理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智能手机中,多任务处理对手机处理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网络浏览、移动IM、手机邮箱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则把对手机处理器的要求提升到了极致,200MHz、400MHz甚至532MHz已成过去, 800MHz甚至1GHz以上即将成为主流。同时,在工艺的不断提升下,处理器的功耗和成本正逐渐下降。从ARM和TI的OMAP产品系列中可清楚发现这样的规律。

ARM系列从ARM7为对价位和功耗要求较高的消费类应用提供40MHz主频低端处理器开始,ARM9将主频提高到了200MHz至400MHz,到ARM11系列不仅可实现330MHz至500MHz频率,而且能满足高性能需求,并实现低成本和低功耗。 随后,为下一代高级手机、媒体播放器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提供先进架构的ARM Cortex-A8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1GHz。

在TI的OMAP家族中,从采用双核设计的OMAP850,到内含800MHz的ARM Cortex—A8核心的OMAP3系列,目前最新的OMAP4系列基于双核ARM Cortex—A9的通用处理引擎,每颗内核的速度可超过1GHz,并可以以极低的功耗实现优异移动计算性能。

[显示屏] 不断提升体验

显示屏是手机等可视移动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多媒体应用的兴起对显示屏的尺寸、分辨率、材质、操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来满足日益提高的用户体验。

从过去10年来看,手机显示屏尺寸从1英寸左右发展到了4英寸,而4~10英寸的移动终端即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分辨率则直接关系到屏幕的清晰度,自128×128、176×208、176×220后,QVGA(320×240)主导的时代也将成为过去,在用户对移动视频等多媒体应用体验的更高要求下,VGA (640×480)甚至SVGA (800×600)的手机屏即将面世。

在以上所述的屏幕参数中,材质可谓最重要,材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屏幕现实速度、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以及能耗,在移动终端的不停更新换代中,显示屏材质经历了STN、CSTN、UFB、TFDB、OLED、TFT等变迁。目前,一些新材质的显示屏也崭露头角,三星等手机厂商力挺的AMOLED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此外夏普运用ASV技术来提高显示屏的图象质量,这两类产品在手机上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

另外,数字射频技术的发展将射频部分逐渐集成到数字基带部分,而随着模拟基带和数字基带的集成越来越成为必然的趋势,射频可能最终将被完全集成到手机基带芯片中。

此外,触摸屏的应用可谓是显示屏技术的最大变革,将用户体验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从上世纪70年代触摸屏诞生以来,2007年iPhone的推出成为触控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除赋予了用户更加直接、便捷的操作体验之外,还使手机的外形变得更加时尚轻薄,开启了触摸屏向主流操控界面迈进的征程。目前触摸式移动终端已是大势所趋,使用较多的是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且多点触摸成为主流。

移动互联设备 篇8

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互联网、广电、终端厂商等多方夹击下, 运营商纯管道化危机再次加剧。随着移动互联产业重心由运营商逐步转为用户, 运营商昔日的光环逐渐暗淡。在管道同质化、可替代应用增多、TD-SCDMA不利开局等一系列因素作用下, 目前中国移动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既有优势正逐步丧失。转型与变革已成为共同的呼声。

为此, 中国移动制定了“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其中, 智能管道是以通信管道为基础, 挖掘管道能力, 开展流量经营, 从而满足用户更快捷、更方便访问网络的需求, 并根据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和能力, 从而使得信息传送管道更加智能化。开放平台, 则是以移动应用商城、云计算等为核心, 打造相关应用与服务所需的平台, 为用户选择应用、使用能力、进行数据交互提供统一而开放的门户。特色业务则是进一步深入挖掘运营商的特点, 在能够充分发挥运营商优势的领域有选择地形成业务先导、品牌统一、价值创新、竞争力强的核心业务。而友好界面的展现, 是以终端和客户端为依托, 大力发展智能终端, 推动终端与业务的深度匹配, 为客户提供友好的终端和业务界面。

移动互联 传承文化 篇9

关键词 移动互联 4F思维 图书馆

分类号 G250.73

2015的春晚给中国的老百姓新添了一道大菜:全民摇一摇抢红包。短短几天时间,微信绑定个人银行卡2亿张,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移动互联让中国老百姓乐哈哈地把几十亿的流动资金送了出去。移动互联时代,各行各业都快速地将各种服务都搬到了小小的手机上,滴滴打车、购物、交友、旅游等便捷便捷再便捷的服务,让人舒服心醉。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工作、学习等行为习惯也都发生了改变。近期,央视新闻报道“死活读不下去的十大书籍”中,中国四大名著赫然在列。这种物质便利,文化皲裂的现象,引发我们进一步思索:图书馆人怎样契合移动互联思维,抓住碎片化、粉丝化、聚焦化、快速化的4F移动互联特点,创新服务手段,保存人类文化,传承人类文明。

1 移动互联网时代4F特征

移动互联思维可概括为4F思维:碎片化思维(Fragment)、粉丝思维(Fans)、焦点思维(Focus)、快一步思维(Fast)。下面以《红楼梦》为例,来谈谈如何利用移动4F思维,如何让人们将《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读下去[1]!

碎片化思维(Fragment):忙碌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时间常常是支离破碎了。人们在空闲的碎片时间里会选择怎样的休闲方式?阅读经典名著无疑是一锅好的心灵鸡汤。但是如何让人们在碎片般时间里去感受经典著作的美丽?我们可把《红楼梦》高度浓缩的精华选段,加以采集、挑选、推送,让读者在碎片的时间里阅读、聆听,在读者的心理播下《红楼梦》的兴趣种子。

粉丝思维(Fans):粉丝既是互联网的产物,也是互联网的发展动力。粉丝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红楼梦》有粉丝吗?《红楼梦》有大量的“粉丝”,遍布在各行各业,甚至跨越国界。我们读者中也有大量的红学粉丝。我们的粉丝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怎样在碎片时间里为我们的红学粉丝提供令他们心仪的资源服务?怎样把我们红学爱好者的红学佳作传播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学,爱上红学?

焦点思维(Focus):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对于《红楼梦》等经典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广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仅仅将纸质书数字化,更要善于挖掘这些经典背后的学知!面对海量的移动信息,我们要善于做减法,找到焦点战略。比如《红楼梦》中有古诗词、古建筑、饮食文化等等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聚类技术,传播给更多有相同兴趣的人,让读者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去阅读了解经典。

快一步思维(Fast):这是一个速度当先的时代,若发展稍慢一步的话,就会失去先机。比如刚刚讲到的微信红包,几天就绑定2亿张银行卡,让稍后发展的如“易信”之类的相同平台望尘莫及。据统计超过80%的人们在选择查找数字资源时,首先想到的是GOOGLE、百度等商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文化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应抓住移动互联思维特征,运用图情专业技术,建立移动资源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终身可依赖的个人知识管理学习平台。

2 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

2.1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载体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载体与传播形式发生了变革,如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孤微博等;如开放式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如文档分享平台:百度文库、新浪资料、豆丁网、新浪微盘等;如SNS社区:Facebook、QQ社区、人人网等。大量的信息以书本以外的形式存在,知识的集合不再只存在书本之上。数字时代信息载体和形式变化使得个人数字图书馆成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良好平台。

2.2 个人知识体系与社会知识的关系

社会知识是无数的个人知识社会化后汇集而成,因此社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个人知识的发展。同时社会群体的整体知识水平又影响到个体知识的吸收。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受到各种文化的包围,无时不刻不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无时无刻不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营养”、可以说,社会知识是个人知识生长的源泉。

2.3 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来源主要有:互联网、传统图书、参与培训、互助学习小组、人际网络、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等。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实现个人数字化信息收藏及传播管理的工具,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保存人们在知识活动中日积月累的各种信息;(2)个性化网络服务;(3)从收录信息资源的类型来说,个人数字图书馆比公众的数字图书馆更广泛;(4)个人数字图书馆具有固化信息的功能——实藏VS虚藏;(5)支撑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软件功能相对简单等。公共图书馆可将个人数字图书馆中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知识信息,通过评价、筛选、归类、编目、标引等方式编纂成知识要点,从而形成有价值有版权的可传播保存的知识库。

2.4 图书馆之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

信息时代计算模式的不断变化对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外包使得图书馆游离于技术之外,各种云服务商、数据库提供商对图书馆也形成一定制约,图书馆技术人才的短缺使得技术壁垒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移动互联时代依托的是移动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样图书馆需依托移动信息技术,实现直接面对读者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服务。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平台搭建便是移动互联时代为读者提供的一种良好的知识管理平台,读者移动知识体系的标准制定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前提保障。我们在读者移动知识体系标准规范及平台建设时,既要考虑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各自所特有的属性,也要考虑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的关系,使个人数字图书馆可长期持续发展,成为读者终身可依赖的精神家园及学习中心[2]。

3 移动知识体系建设

3.1 建设目标

移动知识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众多因子构成,包含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两方面,涵盖领域广泛的复杂系统。这些因子及相关领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移动知识开发和利用的整体状态。移动知识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移动知识管理指标体系。通过知识指标体系的设计,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移动知识管理指标体系结构,为资源统一描述、组织、加工、共享、互操作提供支撑。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符合移动知识管理对指标数据的各项具体要求,满足长远需求,可动态扩展、可灵活分类。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移动知识体系的建立,实现动态、灵活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和共享应用水平;(2)将移动知识管理服务领域中的搜集、组织、加工、传播、保存、统计、分析、评估等工作通过建立一个动态可调整的指标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自服务链,真正使图书馆员、专家及读者能够通过指标这种定量的语言,实现知识组织设计与系统实现的一体化,建立指标驱动的移动知识管理模式;(3)在实现移动知识评价模型等的基础上,将指标与模型相关联,实现实时预测移动知识的动态变化趋势;(4)通过对移动知识指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灵活的移动知识信息发布机制。

3.2 体系架构

在移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当下,信息的主体——人类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繁忙的工作生活压力下,面对扑面而来、五花八门、精彩粉呈的信息,人们对信息的价值量及其精粹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大家不再关注冗长无趣的信息,不愿阅读长篇费时的文章,即便是古典名著也会觉得难以读完。面对现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例:郑州大学郭保华教授将4000汉字著成一篇韵文《中华字经》,全文共四章,每章1000字,250字,五十门类,二句一韵,仅27个汉字相同。“乾坤有序,宇宙无疆,星辰密布,斗柄指航。”朗朗四字经,孩子们边唱边学,边玩边记,记住了天地万物,记住了春夏秋冬,记住飞禽走兽,记住了三皇五帝、唐宋元明等,只需学一篇韵文便可完成小学6年的汉字量。孩子们随着汉字学习记下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地理、人文,这些百科知识将会在他们人生的路上不断地跳出、领悟、感慨、理解、成长,伴随着他们一生。《中华字经》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的创新,研究它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也给我们利用移动互联思维,传承人类文化,建设移动知识体系带来启迪。

图1 《中华字经》体系架构图

怎样建设移动资源知识体系?怎样通过对移动碎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典藏及推广利用?怎样增加资源多元保存之管道?怎样利用符合移动时代民众使用习惯的有效便捷方法,增进读者认识经典,传承文化?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图书分类法”及“汉语主题词”表、网络元数据资源描述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标识等国际国家级标准为依据,契合移动互联的4F特征,采用目录体系、数据分析、社会标注、语义抽取、分类标引、关联聚类、概念地图、评价体系等方法,对读者按标准组织管理上传的个人知识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评价、筛选、分类、组织、标引等处理,最终形成读者移动自媒体知识库,让更多的人分享、传播,最终实现传承人类优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目的。

图2 移动互联知识体系架构图

3.3 目录体系方法

资源目录体系可以用于描述和记录移动知识组织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名称、主题、分类、来源等各种属性,即资源的元数据,通过元数据描述各种资源内在及资源间、资源主体间的关联关系。这样,既可以通过资源元数据直接查询和定位数据资源,也可以在资源使用过程中通过交换服务目录及交换体系实现资源的动态交换和整合,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并且可以避免数据机械集中时产生的过时数据。根据协同数据共享的需要,基于目录体系的数据资源还可以进行梳理和整合;可对移动资源按属性进行采集、分类、加工、存储,实现资源的有序组织;可迅速、准确、便捷地为读者提供检索、定位和使用资源;可以友好地管理、展示个人知识,实现知识共建共享及有效的长期保存等[3]。

3.4 分类聚合方法

基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移动资源体系涵盖资源内容创建、对象描述、资源组织管理、资源服务、资源长期保存等环节,图书馆专业技术分类和标引的有效应用是移动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图书馆分类编目、主题标引等工作提供了知识组织的基本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核心能力。由于移动资源碎片化、粉丝化、聚集化、快速化的特点,信息聚类技术在移动知识收集利用过程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可从移动资源聚合入手,针对移动资源的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效用特征做深入的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建立移动资源间及移动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关联关系,以实现移动资源聚合的目的;其次对移动资源聚合的内在机理、路径、模式以及聚合的应用范围进行分析,揭示移动资源聚合的维度,挖掘移动资源之间的关联,增进移动资源进一步的融合;最后,将整合后的移动资源根据移动资源间的特征关系组合形成关系网络,实现智能化关联推送及有效利用和深度共享[4]。

3.5 移动资源指标体系建设

将杂乱、无规律、多形式的移动资源根据一定规则形成内在关联,运用图情资源目录、分类标引等技术及计算机数据分析、词频统计、主题聚合等方法,实现业务流程、信息编码等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系统接口标准化等,进而搭建图书馆移动资源知识体系架构。

指标体系设计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的体系建设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作为图书馆移动资源知识体系建设应用方法之一。本文的指标体系侧重于移动应用所产生信息,向知识体系的归集聚类后形成的结果集。指标体系设计主要包括指标确定方法、命名方法、分类方法以及指标的编码方法。指标的构建主要包含设计和管理两部分,从构建过程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领域:指标研究域、指标定义域和指标使用域。(1)指标研究域:对移动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对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对数据内容情况、数据分布情况、数据基本属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确定可以成为指标的数据。(2)指标定义域:对研究认可的数据进行规范性定义,使之成为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指标定义包括采集领域、采集方式、数据建设标准、加工规范等指标的基础定义。(3)指标使用域:定义好指标后,可以对指标描述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形成指标数据后进行传播及管理保存。

4 结语

浓缩的都是精华,当上下五千的中华文明以“三字经”“弟子归”“千字文”这样朗朗上口,易记易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时,移动互联时代被广泛传播点赞的精品网络作品,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一种主要方式时,当浓缩移动精品作品从引导人们进入阅读和交流转向更深层次的经典原著阅读时,当我们图书馆人紧扣移动互联思维特征,抓住时代脉博,建立读者移动知识体系,为读者提供便捷的、规范的、共享、互通的移动知识平台时,通过对经典数字资源的搜集、筛选、归类、标引、评价、典藏及推广利用,使读者从认识经典作品,到参与讨论研究经典作品,最终喜爱迷上经典作品,也许那样四大名著就不会被觉得那么难读了。

参考文献:

[ 1 ] 顾铉.移动互联网“4F”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163-165.

[ 2 ] 陈涛.图书馆整理利用网络文学作品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14(11):30-32

[ 3 ] 邹永利,范丽婷,傅钰.移动终端上文献管理工具的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馆,2014(2):43-47.

[ 4 ] 周姗姗.基于Falksonorny模式的数字资源多维度聚合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 5 ] 国凤兰,刘庆志.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5(8):36-40.

黄 红 南京图书馆技术部主任、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移动互联 篇10

我们不应就业务而业务。我们要发展业务的动力在哪里?在消费者。那么, 必须研究和注重移动互联网消费者的感知。

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 它替代不了物质资料的生产, 它解决不了人的赖以生存的物质消费, 但它可以促使生产力的提高, 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质量, 它只是一种工具。

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

移动流量的规模发展对我们基础传输的管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也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带来了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新的业务领域和方向。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 以及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产品使得传统运营商能够焕发新的活力。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张钧安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正在创造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 在大数据方面, 运营商拥有最准确、最完整的用户数据和网络数据。

随着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移动通信业务模式, 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 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将带给未来移动流量超千倍的增长, 这些变化将驱使各环节的服务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

智能终端是承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要载体, 是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窗口和门户, 4G终端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中兴通讯副总裁王炜

在运营商资产逐渐由原来的重资产慢慢转向以流量为核心收入的情况下, 怎样使流量能够货币化、商品化, 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议题。

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

网络安全的内涵还在延伸, 网络安全实际上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信息安全实际上可以把它看成是数据内容层面的安全。现在最重要的应该说是赛博安全 (被国际组织看作是‘国家正面临的非传统、非军事威胁之一’。) 既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和数据内容层面的安全, 还包括被控制对象执行决策层面的安全。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

智能终端垂直的生态目前由苹果和谷歌所掌握的, 但是水平的生态出现了很多新的探索。

华为董事, 电信业务总裁张平安

我们认为, 运营商在数字经济化时代来临的时候, 将非常有希望成为本土数字经济的使能者, 并且能够以运营商为中心建立起生态链。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侯淼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一个很深刻的改变在于开放和协作。开源系统用的越来越多,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通过专有的技术去垄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必须通过开放和协作, 去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1397万

截至今年6月, 我国移动亿户;4G用户已达1397万户, 月增长速度超过60%。截至今年7月, 全球LTE用户接近3亿户, 2013年全球LTE用户增幅达到166%。

30

截至今年6月, 中国移动已部署了超过40万个TD-LTE的基站, 覆超过40万个TD-LTE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

1998亿

2014年上半年, 中国联通的移动业务中, 移动宽带业务收入占比达到68.3%, 同比提升10.6%;3G、4G移动宽带用户同比增长40.8%, 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48%;2014年上半年, 中国联通移动手机用户数据流量同比增长82%, 达到1998亿MB。

30%

上一篇:歌曲的分析处理下一篇: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