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平台

2024-09-24

移动互联平台(共12篇)

移动互联平台 篇1

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得以实现的关键是, 实现对用户长期的、高忠诚度的、规模化的黏着, 把这种黏着转化成为规模性的流量, 在此基础上各种商业模式才能得以成立。也就是说, 平台只有对用户的牢牢锁定, 才能搭建后续的商业模式, 这是关乎平台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法则一:没有规模, 一切免谈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只有足够多用户使用, 这个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规模经济才能得以体现, 边际成本才能降下来。从平台商业模式的角度看, 平台需要实现用户规模的正反馈发展, 也即用户使用的人足够多的时候, 会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比如, 当相当一部分人使用了Google或者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之后, 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把使用搜索引擎作为一种标准。再比如浏览器, 当足够多的用户使用了某一款浏览器之后, 通过口碑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款浏览器。因此, 无论一个移动互联网平台商家推出的是什么样的业务和应用, 必须具有可扩散、可传播、便于被更多用户所选择的基本特点。

法则二:让用户建立起“体系性的依赖”

需要注意到, 取得规模效应往往是一个结果, 从用户的微观使用行为来看, 规模效应依赖于用户长期的、保持较高频度的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只有一个用户深度的沉浸到某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去, 他才能有兴趣去深入的去探索这款应用能够带给他的乐趣, 进而才能通过这款应用后面所藏着的要么是广告、要么是电子商务、要么是数字消费实现商业回馈, 也就是才能给移动互联网的厂家带来相应的商业回报。

我们为什么强调的是体系黏着呢?因为可以看到, 单一的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往往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个真正能黏着住客户的平台化商业模式, 需要整合相关业务、应用或资源, 形成对于客户的整体黏着, 不断提高用户的转移壁垒。这里的潜台词是, 如果用户有一天拒绝使用这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 那么他不仅是放弃了这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 他事实上还会失去围绕在这款移动互联网旁边的许多相关的资源, 这将极大的增大用户的转移壁垒。体系黏着就是要通过自身体系的丰富化, 不断的加大用户的转换成本, 使用户难以转移。

最典型的体系黏着的例子当属微软。从Dos时代一直到windows时代, 为什么全球大量用户始终保持着对微软操作系统的忠诚呢?这是因为, 并不仅仅是用户要持续的使用这一款操作系统, 事实上有很多款可以替代的操作系统。但是问题在于, 微软通过自身平台化的策略, 不断在完善自己的体系架构, 使得对于一个用户来说, 他所使用的不仅仅是一款操作系统, 而是基于这款操作系统大量的应用软件, 包括文档处理、游戏、网络、通信等等。而在各种各样的应用中, 用户逐渐养成了自己的消费行为习惯, 当这种习惯一旦得以固化, 意味着用户选择新的操作系统的操作成本实际上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他要去适应新的操作系统,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去适应这款操作系统相伴相生的其他应用。

法则三:从核心出发, 建立防火墙或增值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突出特点就是, 没有明确的业务领域的划分, 彼此介入、彼此竞争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 事实上与它竞争的不仅是同类产品, 还包括大量的在客户需求方面相邻的替代性应用。如果用户的行为被其他替代性平台所取代, 这就意味着用户将会弃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而转投它门。例如, 邮件不仅是与其他邮件平台进行竞争, 事实上还要与即时通信、微博、SNS进行竞争, 因为后面的几款应用同样可以满足人们之间在线沟通的需求。一款游戏也是如此, 事实上游戏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同类别的游戏, 也包括其它类型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讲, 一款角色扮演游戏事实上也与其它棋牌类游戏、社交类游戏产生竞争关系。

这种彼此介入、彼此竞争的特点, 给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商家提出了要求, 那就是, 如果想要牢牢的锁定客户, 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应用, 更重要的是要围绕用户的相关行为, 快速的进行行为份额的切割与价值开发, 以形成对于自己核心应用的保护带, 甚至探索出自己未来的主要业务方向。

移动互联平台 篇2

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市场的杀手级应用,不仅被用于个人交流中,很多企业和团队也将微信作为其沟通平台。语音沟通、实时对讲、文件传输、微信群等功能,让微信成为一个方便的办公社交应用。但是基于微信产品的标准化,员工在使用微信作为办公社交应用时还存在着一些困扰。

微信通讯录中,生活中的好友和工作中的同事合作伙伴混在一起,手工区分只能采用备注的形式,效率低工作量大。微信的通讯录中不支持企业组织架构的导入无法满足联系人的存储和管理等需求;与此同时考虑到人员的流动,管理者经常需要更新公司的通讯录,这项工作繁琐而复杂,在人力和资源方面都容易造成困扰。

微信企业号的发布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可能。微信企业号不同于服务号和订阅号,它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员工打造的标配移动办公应用,将会议、电话、通讯录、空间等能力开放在给企业,让企业可以与微信的这些特有能力进行集成绑定。而作为国内首家基于微信企业号开发的应用——畅移云工作平台完美的在微信上植入了工作的属性,从最基本的沟通工具通讯录这一功能模块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在办公应用移动化前进的道路上做出的革新。

畅移云工作平台集成于微信,用户无需额外注册,只要用自己的微信号绑定企业号之后通过审核便可使用云工作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同时畅移将根据企业的组织架构将绑定企业号的员工进行分组。与员工不仅可以直接在通讯录中进行检索,同时进入“通讯录”子账号,在对话框中输入同事的姓名或者是直接发送语音,系统会自动返回员工的“微名片”,包含所属部门、职位、手机、座机、邮箱等信息,相当于将企业的通讯录随身携带。而动态管理模式确保通讯录的使用安全,离职人员可以即刻取消权限。

企业级应用相对个人应用更看重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的保护,畅移云工作平台基于畅移基于腾讯服务数亿互联网用户十余年经验的技术团队保驾护航的“微信云”设计开发,全天候,无死角的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技术方案。企业在使用畅移云工作平台时,所传输的数据都经过加密 , 在服务器上以加密的格式存储,畅移使用256位的AES加密(与主要金融机构采用的同一安全级别)。同时畅移还会和付费客户签订的保密协议,对用户隐私做出承诺。

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生态透视 篇3

基本问题当然还是同一个:以HTML5为代表的Web化浪潮,将带来移动互联网的改朝换代。今年以来的新趋势,或者说沿着原来的趋势,明晰化的新的动态,主要是两个方面:从电信方面说,他们所无法理解的Web化,正以更通俗明了的压力形式,推动他们不自觉地行动,表现为他们拿出资源与所谓的OTT合作;从互联网方面来说,分享经济和A2A趋势,正在形成所谓OTT的新内涵,又在推动OTT向新方向发展。

让我们看看,在这样的形势下,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未来走向同以往会有什么不同。

移动互联网是什么的新争论

今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更加深入的一个突出迹象,是人们对“什么是移动互联网”这个问题开始从清楚转向不清楚,表现为原来没有争议的,现在开始有了明显分歧。

一种极端的意见认为,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本来,中立说法是,移动互联网等于电信+互联网。说移动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套到这个式子里,就等于说移动互联网等于电信。那互联网又是什么呢?只能回到电信“远古”的说法:互联网是电信增值业务。按这种说法构筑产业生态,就成了互联网企业挣钱,电信企业管钱,互联网企业向电信企业交买路钱——不管价值来自CT还是IT。这是一种“4月心态”(4月电信人密集提出微信收费),只不过把微信替代成整个OTT业务。

另一端的意见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化。同样,其中隐含着去电信化的意思。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到OTT时代后,互联网对电信再也无所求,电信只能成为管道,互联网企业除了流量费,不必向电信分利。这种看法在电信业也有镜像式的反映,在今年六月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会议上,许多专家忽然一齐对“去电信化”这个说法提出异议。不过听下来,更多是在说,电信争不过互联网,就不要去做互联网的事,还是退回电信,做自己的事,挣自己的钱。这与电信人的4月心态已大相径庭。可算是一种6月心态(6月的时候,微信无法收费的态势已经明朗)。据此构筑移动互联网生态链,电信势必沦为哑管道。

在7月22日的“OTT破冰,运营商与OTT的共赢与创新研讨会”上,两种意见就尖锐地摆在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知名专家面前。之所以把这种认识分歧说是“更加深入”,是因为原来自以为很明白的移动互联网定义,认识只不过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初级水平上。现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人认为是山,有人认为是水,并不代表认识在退步,只不过是把以前没有发现的矛盾暴露出来了。

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如何从产业链角度定义移动互联网,直接影响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定位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封闭平台为何不可行?

按照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观点,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应是由电信运营商建立的像苹果商店那样的封闭平台,核心资源是电信管道,互联网仅作为App存在,电信运营商掌控产业链的关键在于控制结算平台。这样就可以把互联网的小命牢牢攥在手里。

这种见解充满了书生气,表现在远离实际。首先,封闭平台偏离互联网实际。苹果在App Store模式中控制移动产业链,确实得力于控制应用结算平台,这点比谷歌精明。但苹果对产业链的半封闭控制,首先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拥有Store这一IT核心平台。没有IT平台,App们不会聚集到这里,更无论要通过苹果结算。在移动互联网(ICT)IT平台比CT平台对获取利润(而非规模和收入)更为关键的当下,电信运营商仅靠管道(CT资源),已经搞不定整个产业链。正如互联网专家质疑的那样:互联网App在OTT中(几乎已)无求于电信运营商,他们凭什么要让你控制结算呢?言下之意,莫非你在人家交了流量费(成本)之后,还敢在人家赢利时给人家断网不成?虽然我个人认为App还没有完全到无求于CT的程度,但就获利平台这一点来说,IT平台强于CT平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从双方净利润后者急速下滑(例如跌到2.6%左右),前者急速上升(至少两位数以上)就可看出。

这种见解之所以脱离实际,理论上的毛病出在,把赢利的宝,不是押在创造价值上,而是押在分配价值上,由于舍本逐末,自然偏离事实的基本面。正如对财务看得比较透彻的联通张健的说法,电信运营商现在问题“不是收入和规模下降,而是利润增速下降”。从创造价值的观点看,这是典型的投入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个人认为,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对CT的投入大,对IT的投入小造成。持传统电信思维的人,往往按收入和规模大小,嘲笑互联网。但他们没有看到,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和规模,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几乎原地踏步;而互联网企业,几年就超过了联通和电信。症结在于,CT平台利润贡献越来越小,IT平台利润贡献越来越大。电信运营商之所以无法像苹果那样封闭整个产业链,在于他掌控的CT平台,只是ICT中的一半,另一半(IT)敞着口,不受他控制。这是电信运营商对OTT失控的价值根源所在。CT人不愿面对也要面对,否则成书果子了。

其次,封闭平台的思路更偏离了电信运营商的实践。持传统电信思维的人,在处理OTT关系时,不仅偏离ICT的正轨,甚至正在偏离CT的正轨。CT的正轨是什么,只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看看国际上各个运营商在做什么,就不难看清。从2011年3月起,Sprint率先与IT人(谷歌)合作VoIP起;2012年Orange、Telefonica、德国电信纷纷与IT人(Facebook、谷歌、微软等)在OTT上合作;一直到2013年DoCoMo与Line的合作(其中Xi按键一项,就可以让电信运营商将OTT堤内损失,从堤外全捞回来),这一系列战略调整方向是一致的。与国内CT人思路的区别在于,国外电信运营商解决OTT问题的着眼点,不是向互联网人“收费”,而是在IT投入上合作,也就是把重心放在创造价值,而非分配价值上,以做大蛋糕,解决分蛋糕的矛盾。

这个潮流的总方向,我概括为“缺什么补什么”,在ICT中缺IT,于是补IT。由于OTT是IT走强带来的,因此合理对策是自己补强IT,或与IT合作互补。而传统电信思维却是反其道行之,“缺什么不补什么,不缺什么补什么”,表现为在ICT融合中不补IT,反补过剩的CT。在电信花园已被打破的情况下,仍然幻想建立封闭平台,修补自己的土围子。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现实和环境变化的想法。

如果国内CT人真正融入国际CT业的主流思路,移动互联网平台开放就成为必然选择,而以往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开放平台,也将拓宽思路。打开新局面。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认识基础

OTT这个提法是从电信业兴起的,它从根上是不科学的(我们采用OTT只是入乡随俗)。因为它扭曲了ICT的价值创造结构,把IT与CT共同创造价值,歪曲为只有CT创造价值,IT一旦获得价值,一定是从CT那里剥夺价值的结果。

OTT真正的来源,并不是CT管道,而是IT的“管道”即Web。侯自强先生7月22日说得好:“互联网从1995年开始商业化,不论电信还是广电,过去20年就两件事,一是IP化,二是Web,即互联网化。”这点中了传统电信思维的盲区。“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认识,在OTT时代看漏的正是Web。

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核心,就是Web。Web在IT专业角度看,不是口语中那个网页,而专指HTML5。电信人只字不提HTML5,反映了他们的知识结构缺陷。ICT中缺了IT,就跟人缺了钙一样,立不起来。HTML5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灵魂,搞移动互联网连什么是互联网都不懂,抽掉了互联网这个灵魂侈谈移动互联网,难怪这样的与互联网无关的所谓“移动互联网”,在我们互联网人看来,无异于一堆行尸走肉般的皮囊。

HTML5为什么重要呢?在于导致互联网通向应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电信人说越顶传球,说的是越过了CT去接近客户应用。他们脑子想的,还是个李鬼牌的互联网,是电信以自我为中心,对App实施中央控制,把App当作边缘增值节点的传统互联网;HTML5代表的却是李逵牌的互联网,是以客户为中心,App节点自组织、自协调的去中心化的真正的互联网。用侯自强先生的术语表述,CT人只在IP问题上接受了互联网,但在Web问题上没有接受互联网。用老话讲,叫组织上加入了××,思想上没有加入××;身子在后一个阶段,思想还停留在前一个阶段。田舒斌在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会议上的总结一针见血:“对去电信化来说,去中心化是同题所在”。可以说旁观者清。Web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识下,电信人把去中心化误解为别人越过了他们网络“中央集权”的顶,另建了一个中心。他们试图用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把消费者再夺回来。对于OTT背后的A2A潮流来说,这注定药不对症,而且倒行逆施,只能加速最终消费者的流失。其实,去中心化应用(Web App)对互联网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巨大的挑战,它意味着搞了十五年的顺风顺水的李鬼互联网即将终结。IT人与CT人在OTT时代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俗话说,回头是岸。互联网、Web化并不是电信运营商天然的敌人,如果CT、IT双方能沿着时代潮流的正确方向携起手来,将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共赢的局面。所谓正确方向,在我看来,就是打造一个以“去中心化应用”(Web App)为新内涵的移动互联网的这一方向。

共生共赢新局面下的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

OTT时代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去中心化应用”(Web App)的问题。如果电信人在这里开了窍,就可以同互联网人共生共赢。

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为什么能轻松地绕过电信马其诺防线,造成电信迅速失血沦为管道的危局呢?深层原因在于,App发生了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变化。以往的应用,是本地应用(或叫原生应用),本质是中心化结构的;未来的应用,是Web App,本质是去中心化的,表现在现象上,就是具有自组织的特性。例如,微信是以动态通讯录为路由结构(AS)进行自组织的开放平台。

这将引发一场应用重组的变革。应用重组的平台重心,落在IT而不是CT上。我预言这场变革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与CT、IT的合作共赢密切相关:

一是分享经济的兴起。

分享型经济(Sharing Economy)的要点是“使用所有权”(access over ownership),俗称以租代买,技术上叫云计算(例如SaaS中软件所有权开放,通过使用权收回租金)。这将带来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理念。电信业的基础设施(电信网)与互联网业的基础设施(Web网,即语义网)都将以IaaS的模式运作。电信业除了获得流量费之外,通过与互联网业合作,可以通过按使用收费的方式,获得一些新的电信级OTT服务收入,(如VERIZON的“提速服务”,香港PCCW的“定向流量包”等)。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企业不依赖电信运营商是相对的,“不依赖”只是针对基础流量而言,是指交个令CT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流量费。但如果双方肯在高端用户上合作,互联网企业还是有求于电信运营商的(德国电信与Spotify合作就是例子,将来中国在Web游戏上会形成大的增值市场)。除此之外,在大数据背景下,IT与CT还可以携手开辟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就是在主机托管式的低附加值业务之上,面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的初加工服务。从全产业链视角看,CT与IT的关系,也可以沿分享型经济方式,形成产业大合作。利益点在于CT以保值增值定位着眼于基础设施投入,同IT的高风险高收益定位的轻资产运作,形成互补关系。

二是自组织结构平台的兴起。

这一点是整个平台的重心,又是CT的盲区。以往平台是中心化的,现在从结构上转变为自组织结构,对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微信可以说是第一个以自组织为核心特征的平台,下一步的OTT探索还会向自组织支付、自组织广告……自组织管理的方向深化。企业组织将向海尔模式现在的管理3.0方向演化,以适应平台的演化。同以往平台的根本不同在于,节点开始全息地具备以往平台特有的调集资源的功能。例如,百度现在的开发应用策略,就正在向这个方向演化。DoCoMo提供自媒体服务时,就开始从提供服务,向提供自服务功能转向。DoCoMo能做到,说明电信运营商在OTT时代也可以争取主动。

三是平台的生态化。

阿里提出的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模式,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如果只考虑建平台,却不致力于生态建设,OTT成本承受力与可扩张性就无法保障。生态化首先在技术上意味着要向语义智能化方向求发展,从生产力上解决原有平台不能实现低成本差异化的问题,在这方面,IBM“智慧运算”的思路值得借鉴;其次在业务上,资源利用模式的着眼点,应从面向企业内部,向面向整个生态转,通过广泛分享资源,调动合作伙伴的轻资产潜力。前段时间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增值业务过深,有许多教训,不打不成交,将来也许会成为合作的财富。

四是应用服务的支撑业务的机会。首先,CT与IT应共同致力于双方交界地带的业务拓展,主要包括基础技术支撑层、基础业务支撑层和应用服务支撑层的拓展,延长产业链,以撑大做蛋糕的架子,电信运营商与支付宝等电子商务业务的合作就属于这种情况;其次,CT和IT可以向业务性质拓展上求新增长点,例如,目前挣ICT的钱只是小钱,OTT要求ICT服务商从技术服务商,向数据应用服务提供商转型,这里存在十倍速增长的新空间。

五是应用的感应化。

移动互联平台自动答疑模式之分析 篇4

新型教学模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教学活动,从一言堂变为引导、解答学生问题为主;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这种围绕学生及问题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改进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认知和接受程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新的教学理念也有不足,由于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并且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去引导、促进每个学习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于同一个班级,每个个体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理解力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问,这些问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有些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有些则是无关的。对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要去完成教学框架下的教学内容,还要解答各种问题,很难照顾到每个个体的需求。因此,对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受到了制约。为了解决问题,大多数高校利用网络答疑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1 传统网络在线答疑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驱动下,课后答疑成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网络在线答疑就应运而生了。目前,高校都有网络教学平台,例如我院的世界大学城、教学论坛等,在上面既可获取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又可到相关空间或版块发帖提问,请相关老师解答,将有限的课堂互动环节延伸到网络上。

这样的好处是利用现在广泛存在的网络工具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习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习。但也有以下一些问题:

1.1 对问题的回答不及时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提交在教师的网络教学空间,有些可能提交到专业的学习模块,或者其他与教学相关的版块中,这些问题提交的地方比较分散,并且无法要求教师必须解答,或者教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回答,因此,对于学生学习热情是不小的打击,学习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1.2 问题的提交与解答受时空限制

问题的提交、解答或回复查看受到了一定的空间限制,目前大多数在网络答疑平台,主要的应用是针对WEB页面开发的,问题的提交、解答和查看主要是在能上网的PC机上完成。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电脑,并且随时能上网。

1.3 问题的提出与解答的实效性无法把握

在网上提出的问题来自不同的学生,但相当一部分问题是重复或与教学无关的。又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回答过的问题,在后面又被提出,并且问题被提交在不同的版块或空间, 对于老师来说,要一一去鉴别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只针对方便的问题去回答,或有选择的回答,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能及时得到答案,达不到通过网络答疑来学习的目的。而且一个老师的回答也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答案的实效性也得不到保障。

如果可以较好的解决以上三点问题,将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当代大学生网络应用情况调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相比2013年2月增长了1.5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按照职业分类统计图如图1所示。

从上网设备来看,2014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比例继续保持增长,从81.0%上升至83.4%,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略有下降,今年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传统PC上网比例(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我国网民上网设备分类统计图如图2所示。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高校在校生不一定人人都有电脑, 但绝大多数都有手机,且利用3G、WIFI等无线网络上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解决前面提出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移动互联平台结合手机等智能终端来进行课后自动答疑学习。

3 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自动答疑系统的优势

考虑目前在学生群体中比较普及和流行的利用3G智能手机上网来获取信息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手机平台上使用的学习系统,实现自动答疑的功能,显然比传统的网络答疑更方便快捷。这种新型的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自动答疑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

3.1 解决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受环境限制的方法

目前,基于无线网的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重要互联网接入设备,其平台的开放性、便携性及充分满足个性化的软件应用, 使其成为主要的互联网应用创新平台。利用基于无线智能终端的移动网络平台,设计开发移动APP自动答疑应用系统,可不受时空局限,可随时随地的提问、解答及查看,将很好的解决答疑延时、受电脑和网络等固定设备的限制的问题。

3.2 解决回答问题的不及时性

整个系统基本工作流程是基于前端移动手机端及后台服务器端,前端用户登录后可进行提问,由后台服务器去预先搜集整理好的历史问答库中进行问题匹配,如果匹配到相同或相似提问,则将相关答复返回给用户客户端,这样提问者能最快捷得到答案;如果历史库中无有效的问题回复则将用户提出的问题转发至指定专业或课程的教师账号下,由相关教师进行异步回答,并将答复返回给提问者,同时将该问题及答复转到后台历史答疑库进行保存,方便以后有类似问题时自动解答。

3.3 解决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对于提问的有效性问题,系统在历史库中搜索相关的关键词,如果问题与课程无关,则直接投放到公共讨论区,这样其他同学也可以来讨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数据仓库中不仅有答疑知识库,而且还有教师个人信息库,如专业特长、研究方向、发表文章、所授课程等内容,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提问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定某一位老师的解答,并可以根据不同答案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会返回到后台数据库中,每一种评价对应着—个分数,系统进行累计计分,并返回一个分数最高的答案呈现在某一个特定区域作为该问题在某一时刻的最优答案。

4 结束语

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自动答疑系统可以将一些重复的劳动交由系统后台服务器自动计算完成,将教师从一些冗余的问题解答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教师人工回复的工作量,并且为学习者提供准确而有效的问题解答内容。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和轻松的学习条件对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

移动学习是一种创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它将广泛的移动互联应用及智能答疑功能结合,通过设计开发出具有良好互动体验的友好操作界面以充分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随着用户的体验加深,不断完善的学习资源及应用环境,将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未来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兴手段。

摘要:在各学校推进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课后问答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答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目前的网络答疑大多受环境及答疑时效性等问题限制,使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我们把传统的网络答疑方式应用到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完成提问的自动答复,使之不受时空等约束,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将极大的激发学习兴趣。

移动互联平台 篇5

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从艾瑞最新调查数据发现,2011年,在以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中,每天使用智能手机通过App访问移动互联网的新用户和成熟用户占比分别为63%和75%。可见,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App已成为智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

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认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巨大的潜在用户、触摸屏的高效体验等因素酿成了App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之一,不仅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中国,App也已成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之一。2011年6月22日,App下载量报告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正因如此,APP的价值已被移动互联网巨头所重视。搜狐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千方百计想通过APP在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抢占先机。目前,搜狐新闻客户端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已处于市场领先位置。此外,搜狐也在不断提升其浏览器的性能,力求追上基于操作系统的客户端APP,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获得APP级的体验。行业人士指出,“搜狐在力推新闻客户端的同时,以改版的手机搜狐网布局HTML5,使得手机搜狐与搜狐新闻客户端成为搜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布局的‘双子星’。借此保证搜狐的优势内容在第一时间覆盖最广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综上所述,可见APP化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App成为智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移动互联网营销专家单仁合强表示,对广大中小型企业而言,利用好APP这个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就意味着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移动互联平台 篇6

摘 要:MOOC是一种全新的远程教学模式,本文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MOOC平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京审计学院MOOC平台建设,讨论了MOOC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MOOC在移动互联网的架构选择,以及针对移动互联网MOOC平台的优化工作。希望对国内高校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MOOC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MOOC;移动互联网;碎片学习;APP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07-04

一、 引言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程,人们通过网络来在线学习,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形式。目前MOOC并没有一种严格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包括几个特点,一为开放,即利用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学习。二为互动,不同于传统公开课、开放课,MOOC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1]。正是因为MOOC的特点,从2012年MOOC进入人们视线开始,越来越多大学开始使用MOOC形式在互联网上提供课程,人们也逐渐开始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包括南京审计学院在内的很多高校也开始建立MOOC平台或者录制课程并在师生中进行推广。

MOOC从互联网兴起,对于平台建设的研究也离不开互联网。而大多数的研究更多关注于传统互联网,即基于PC(台式电脑、笔记本等),而针对移动互联网的MOOC平台研究文献则不多见,鉴于此,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的MOOC平台进行研究,结合我单位在MOOC平台建设中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建设经验,期望对当前国内高校的MOOC实践提供参考。

二、 MOOC、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及二者的结合

1.MOOC平台的特点

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模式,MOOC突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双方都无需身处同一地点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而相对于传统的精品课、公开课,MOOC的最大特点就是碎片化学习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互动。教学不再是被动看视频、课件,而是加入了大量答疑、交流、互助的互动内容。视频也不再是完整的一课时左右的纯讲座,而是按照每个知识点切分的短小精炼的视频和穿插其中的互动。可以认为,MOOC更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强调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简单理解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如果将传统互联网定义为基于普通个人电脑的网络,移动互联网可以认为是各种手持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包括Wi-Fi以及3/4G)进行访问的网络。[2]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并不能简单的当作传统互联网的延伸,相对于传统互联网,它有其自身独有的特性。

(1)使用人群广泛,覆盖率极高

根据2014年9月工信部报告,2014年8月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9亿户,移动宽带用户为5亿。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仅为1.9亿户,即使加上拨号用户,也仅仅2亿余户[3]。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2013年智能手机的覆盖率在中国已经达到了66%[4]。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即使无法取代传统宽带,也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之一。身边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手持各种移动设备的“低头族”。如果这一巨大的用户群体在一个现代网络学习平台设计之初时没有被考虑到,那么显然是具有缺陷的。

(2)终端情况复杂

巨大的使用基数,也带来了复杂的用户群体。在客户端方面,智能手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操作系统方面已经形成了iOS、安卓为主流,Windows Phone、黑莓等为补充的各自为阵的局面。各厂家的各种档次设备,系统性能、屏幕分辨率均不一致,同时,还需要考虑各类平板设备,如iPad等,使得在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时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在网络方面,国内目前公共免费Wi-Fi还不成熟,除了在单位、家中可以使用Wi-Fi外,大多数时候移动上网仍然是基于运营商的3/4G网络。这些基于流量计费的运营商的套餐速度各不相同,费用均比较昂贵,尤其是在对于将教学视频作为主要卖点的MOOC平台,如果在使用时不断的需要缓冲视频,或者学习一部课程需要花费巨额流量费用,将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度。

(3)随时在线以及碎片时间

如今的手机已经不是高端奢侈品了,人们已经开始抱怨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意即通过移动终端,我们具备了让用户随时在线,随时完成学习、交互的工作的基础。这是任何传统互联网服务都无法做到的。传统互联网服务,用户使用时间是集中的,例如只有上班时间和吃完晚饭的时间会打开电脑。而移动时代,手机等设备随身携带,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移动互联网,包括吃饭、乘车、走路时间。碎片化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占满了用户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却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两者结合是必然的选择

总结MOOC的特点,基于知识点的视频是主要的教学模式,15到20分钟的每段视频完全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通过移动设备来学习。互动内容较多,论坛、在线聊天、学习通知等即时性很强的交流形式,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效果要比普通PC更好。

综上,在设计一个MOOC平台时,除了传统的基于PC浏览器的站点外,基于手机、PAD等类型移动终端的MOOC平台是必须考虑的。我们可以认为,移动互联网和MOOC平台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的良好结合能够互相促进、提升各自的价值,但由于各自的特点鲜明,并不能将传统互联网MOOC的做法照搬到移动互联网。

接下来将针对MOOC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具体实现进行研究。

三、移动MOOC平台的建设

我们首先分析移动MOOC平台的架构选择。如下图为一个标准MOOC平台的基础架构:

和大多数系统一样,MOOC平台也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无论前端是传统PC还是移动设备,后端都是一致的,在进行移动互联网开发时一般不需要重新开发整个系统架构,只需针对性的做一些优化即可,因此本文研究的内容以面向学习者和教师的前端为主。

1.移动互联网主流的架构模式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虽多,但主流模式却无外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以及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在苹果设备的推动下,移动设备下的C/S架构又有一个响亮的名称:App。B/S模式使用浏览器,绝大多数移动设备都已经内置。App模式则需要事先安装一个客户端,但功能更强。

两者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对于MOOC平台来说,应当取长补短。理由如下:

(1)B/S架构易于开发,但功能弱,无法满足MOOC平台的特殊需求

作为一个成熟MOOC平台,在前端部分必然已经利用B/S模式,在基于PC的浏览器上(例如Internet Explorer、Chrome)实现了所有教、学、管理功能,这是最完整的访问模式。这也是绝大多数MOOC平台的运行模式。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移动化,B/S架构是最容易被想到的,首先已经有大量的现有开源框架可供利用,通过简单的开发修改,用户就可以利用移动设备上的浏览器进行访问,并且显示效果良好。大量的代码可以复用,因此开发速度很快。例如,基于响应式设计原则进行开发的移动网站,是真正的一次开发、多处使用,可以良好的支持各种不同的设备,甚至可以做到一套代码支持PC端与移动端。升级也很方便,只需要更改服务器端的代码即可。用户也非常容易上手,对于MOOC的初次体验者来说,使用移动设备内置的浏览器立刻就能看到令人感兴趣的内容要比需要先强制安装一个APP要更容易被接受。

但不同于传统网站,MOOC的一些特殊需求决定移动终端下的B/S模式无法很好的满足需求。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学习提醒,基于浏览器的模式就很难实现——用户一旦关闭浏览器就无法接收提醒。又例如移动学习很多时候需要使用3/4G的移动网络,B/S架构的特点决定其每次都需要下载很多重复的图片、HTML代码,这些文件带来的无谓流量会无形中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从而减少用户进行移动学习的热情,降低MOOC平台的粘性。

(2)APP模式开发虽较困难,但能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

相对而言,APP模式开发难度较高。由于需要将整个前端架构利用专用的开发语言进行重写,加之目前移动设备的多样性,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多次开发,升级也不甚方便,用户必须主动的进行下载、重新安装。但相对其缺点,APP模式的优点更加明显:

(1)良好的推送功能,提高用户粘性

移动端的推送技术是其相对于传统PC端的一大优势,也是B/S模式很难做到的。由于手机、PAD等设备携带方便,用户随身携带的几率相当高,通过推送来及时向用户发送教、学通知要比PC端更加方便和高效。

MOOC平台如果需要考虑推送功能则只能选择App模式。浏览器本身的缺陷决定了无法实现稳定高效的推送模式,而App模式利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心跳报文实现的推送,则几乎可以做到实时同步,用户可以在服务器下发通知的同时在终端设备上得到提醒,心跳报文占用的流量几乎可以忽略,这一技术在微信、QQ等APP上已经有大量的实践,存在很强的可行性。

(2)节省流量,提高用户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学习一门课需要成百上千元的流量套餐,再好的课程用户也不会感兴趣。利用APP模式,用户在免费的Wi-Fi网络下安装好APP,今后学习时只需下载相应的学习内容。例如,提问时只需要传送问题本身的内容和极少的控制报文,而不需要像B/S模式一样传输大量的图片、HTML代码等,这将大大节省用户学习过程中的流量消耗。同时,利用APP来实现视频的缓存功能,让用户在免费Wi-Fi下提前下载视频,这都是B/S模式无法实现的。

2.移动MOOC平台的选择以及理由

综上所述,无论是B/S还是APP,都是各有优缺点。而实际上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中,除了完全无法通过B/S实现的应用(如QQ),几乎都提供了多种模式,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于将移动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手段之一的MOOC平台来说,同样应当双管齐下。

首先,通过响应式设计等技术手段,对页面进行优化,使得通过浏览器可以实现基本功能,对于初次体验者以及在Wi-Fi等流量不敏感环境下的使用者,可以利用每台设备上都有的浏览器打开MOOC平台,进行体验或者完成一些基础工作。

其次,在有足够资金、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开发MOOC平台APP,实现MOOC平台的绝大多数功能,对于长期学习者来说,APP模式的效果和效率都更高。

同时,也可以考虑基于微信等已有较大装机量并且提供开放接口的APP来实现基本的推送等功能,如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习信息推送、利用QQ来实现集中讨论等。

在我校的MOOC平台中,我们主要实现了基于Android/iOS系统这两大主要平台的APP端方式。通过APP,可以实现绝大多数的学习功能,并且正在开发基于微信的通知平台,用户即使不安装平台APP,也可以通过微信来实现基本的互动以及接收通知功能。

四、移动MOOC平台的优化

在确定了移动MOOC的模式之后,需要研究其特点以及针对性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适应移动网络的特性。

1.视频文件的优化

移动终端的屏幕、设备处理能力、存储空间,以及电池容量等,决定其不能像传统设备那样无限制的传输与播放,必须从视频格式开始针对性地进行优化。目前主流的移动设备播放任意格式的视频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对于非硬件支持的视频例如RMVB等,就必须通过CPU,利用软件解码来播放,这对于电量来说是一大考验。如果不对视频进行一定的优化处理,通过移动设备进行MOOC学习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因此采用主流的、能够被大多数设备硬件解压的视频格式是最佳选择。

在众多类型中,最广泛的就是基于H264视频编码,AAC音频编码,使用MP4封装的视频文件。能够被大多数的苹果、安卓设备硬解压,意味着在主流智能设备上都能流畅播放,同时也支持字幕。硬件解码,也比其他格式更加省电。同样,在分辨率、码率的选择上,也要针对移动设备进行考虑,过高的码率、分辨率不仅对低端移动设备毫无意义,更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2.流媒体协议的优化

MOOC的教学视频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是流媒体模式。传统模式下,为了适应各种用户,在制作MOOC课程资源的同时,一般会将视频文件转码为多种分辨率、码率,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自动或者手动的选择,提高用户体验度。视频协议一般采用HTTP或者RTSP等,由于现代浏览器的兼容性较强,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

但移动互联网需要格外注意不能照搬PC模式。在流媒体的实现上,主要限制与挑战包括:

(1)流量、计费的限制,几乎所有的用户在使用3/4G网络时都会面临着套餐流量限制,超出套餐的流量费用极高,而视频又是流量的消耗大户。当在移动网络下使用MOOC时必须考虑流量费用的问题。

(2)相对恶劣的信道环境。由于信号的衰减、信道拥塞等原因造成的连接不畅,频繁的缓冲不仅会降低用户体验,更会造成无谓的流量消耗。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性的一一提出解决方案。

(1)App端的优化

如果是B/S架构的前端,由于更多取决于浏览器本身的功能,因此并没有太多可优化的地方。对于采用App模式,则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使用户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App应当支持预读缓存功能,即可以在高速免费的Wi-Fi环境下将视频事先下载保存到本地,当在低速收费的3/4G环境下观看时只需要交互少量的控制报文即可,免去了全部下载视频的困扰。

其次,用户使用APP的接入点是不断变化的,3/4G和Wi-Fi网络下的体验差异很大,APP必须能够精确的判断所处环境,选择相应的操作。例如,在Wi-Fi下,自动播放高码率视频,3/4G下,则使用低码率视频。这些对应的操作可以自动完成或者主动判断后提醒用户。

(2)针对移动网络的优化

首先是视频分段。在传统浏览器中播放视频时,一般都会将视频进行分段,例如,将一段20分钟的视频切分为4段5分钟左右的分片。优点在于,加载很快,无论服务器还是客户端都只需要每次加载一段小视频而非整个文件,并且方便拖动。

如果网络情况不好造成连接中断(这在移动互联网中非常常见),客户端需要进行重新连接,这对双方都会造成不必要的开销。因此在移动端,对于视频分片需特别进行优化。例如,适当减小单个分片的大小,加快文件下载速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MOOC的一个特殊形式即所谓的“随堂提问”。在MOOC课程设计中,往往会针对视频的教学内容随时提出针对性问题,学生须回答后方可继续,针对回答结果正确与否,又会采用视频回退或者继续但提示的操作。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学习者开小差。随堂提问是根据讲课内容来确定的,插入点即视频的断点每个知识点都不一致,在进行视频分片的同时,也可以充分考虑这一特性,例如,利用用户答题的时间进行视频缓冲,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最后,视频播放一般都会采用CDN(内容分发网络)以加速视频播放速度。一般的CDN都会针对各大运营商进行优化,但往往很少考虑移动网络,在选择CDN服务商时需要尤其注意这一特点。例如通过DNS协议,在传统互联网上可以很容易判断用户所处的网络以及位置从而向其发布最近的节点。但在移动互联网上却很难进行判断,错误的判断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延迟。

3. 我们的实践

在我们的APP中,主要针对性的做了以下优化工作:

利用iOS/Android系统自带的API,实现了判断3/4G网络和Wi-Fi的功能,从而实现在不同网络下运行不同业务逻辑,例如,用户在3/4G网络下使用视频时,系统会提示用户当前状态,以免造成无谓的流量损失。在Wi-Fi下,又会自动提示用户提前缓存视频。

在流媒体服务选择方面,尤其考虑移动网络的优化,选择了在移动端具有较好功能的Bokecc视频CDN服务。视频只需要一次上传,服务器转码后就可以自动实现PC浏览器和移动客户端的流畅播放。

在软件开发方面,从一开始就考虑到移动网络视频格式的需求,选择了兼容iOS/Android的MP4格式作为转码后视频格式。

上述工作完成后,经过在各种设备、网络环境下的测试,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五、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与MOOC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有了一定的了解。移动互联网作为目前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对于MOOC的助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我校的MOOC平台建设中,我们已经部署了基于iOS/Android系统的APP应用,可以通过该应用实现大多数的学习、交流功能。今后将针对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进行更多优化操作。

参考文献:

[1]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4.4.

[2]2014年8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2014年8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二)[DB/OL].工信部网站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6142618.html,http://www.miit.gov.cn/n112 93472 /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6142612.html.

[3]THE MOBILE CONSUMER,A GLOBAL SNAPSHOT,FEBRUARY 2013,Nielsen.

[4]肖志辉, 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 ,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2009(10).

移动互联平台 篇7

据悉, 这是自2011年以来, 四川移动搭建移动互联网孵化平台, 持续为社会青年、大学生创业者、中小创业企业免费提供从技术课程、创业指导、技术孵化及信息交流的“百万青年创业计划”的活动之一, 在此过程中, 四川移动被团中央、中国移动授予百万青年创业计划首期三年优秀组织奖。

为加强移动互联人才培育, 促进高校学生就业, 四川移动先后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建设、挂牌中国移动互联网孵化基地, 通过常态化校园宣传和免费KAB课程教育等方式与高校联合推进孵化基地运营工作。特别是2013年, 四川移动还先后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宜宾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超过25场校园宣讲活动和KAB培训课程, 覆盖全省重点高校上万学生, 在四川高校学生中掀起“移动互联网创业潮”。

四川移动还利用自身优势, 以孵化园、软件园区为阵地, 联合园区管理方搭建本地移动互联网创业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常态化开发者沙龙活动柜, 挖掘社会类企业、个人优秀开发者。仅2013年下半年, 四川移动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就举办开发者沙龙9场, 话题覆盖电子商务、分发渠道、产品设计、广告联盟等多个话题, 吸引众多开发者参与关注。为切实解决西部地区创业团队的发展难题, 四川移动还从北京、上海、广州的发达地区请来了风投公司, 为创业团队带来项目资金投资、市场渠道引荐、潜在客户对接等众多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的资金链支持。

移动互联平台 篇8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 移动运营商将重点放在了挖掘用户行为规律, 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 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 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正呈爆发式增长[1]。 移动互联用户行为分析面临着新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新业务、 新产品 “ 短、 平、 快” 的特征[2]。 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海量数据处理, 构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架构迫在眉睫。

2用户行为分析

用户行为分析主要研究对象是用户的行为。 数据来源包括用户的日志信息、 用户主体信息和外界环境信息。 通过特定的工具对用户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行为进行记录, 记录的信息通常称为用户日志。

数据特点:

(1) 大数据量/海量数据, big data。

(2) 实时分析/准实时分析、 离线分析。

(3) 由于用户日志包含大量用户个人信息, 为避免涉及过多的用户隐私, 日志工具通常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加密, 不涉及具体用户行为的细节内容, 保护用户隐私。

(4) 日志信息通常含有较多的噪音, 因此, 基于个人行为信息分析得到的结论常常存在着很大的不可靠性。

用户行为分析平台主要面临海量数据处理困难、 分析模型算法复杂、 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和挑战。

根据DCCI: 2015-2016年中国移动用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15年移动互联网APP月均活跃用户覆盖率TOP10如图1所示。 该图显示了微信、 QQ、 手机百度位于移动客户端前三名。 2015年生活服务APP月均活跃用户规模如图2所示。 该图显示了美团、 大众点评、 58同城位于移动客户端前三名。

3 Hadoop下用户分析平台搭建

Hadoop有3种安装模式: 本地(单机) 模式、 伪分布模式和全分布模式。 本地模式主要是用于开发调试Map Reduce程序的应用逻辑。 伪分布模式在单机模式之上添加了代码的调试功能, 可以运行HDFS, 可以与其他的守护进程交互等功能。 Hadoop集群的运行采用的全分布模式, 下面详细介绍安装过程。

安装环境包括Linux操作系统、 远程登录协议(SSH)、 JDK和Hadoop分布式框架等。 文中大数据平台搭建的实验用机的基本配置: CPU ( Intel-i5), 内存(8G), 硬盘(2T)。 开源软件有: Hadoop (Hadoop-2.2.0)、 Linux (Ubuntu 13.04 64位)、 JDK1. 7。

3.1基础环境

利用Vmware 10.0在一台服务器上搭建的分布式环境, 操作系统Cent OS6.4 X64中配置Hadoop-2.2.0。

3.1.1 Vmware下的安装

集群包含5个节点: 1个namenode, 4个datanode, 节点之间局域网连接, 可以相互ping通。 所有节点均是Centos 6.464位系统, 防火墙均禁用, sshd服务均开启并设置为开机启动。

(1) 首先在VMware中安装一台Centos 6.4, 创建hadoop用户。 假设虚拟机的名字为Name Node。

(2) 关闭虚拟机, 把Name Node文件夹拷贝4份, 并命名为Data Node1, ..., Data Node4。

(3) 用VMware打开每个Date Node, 设置其虚拟机的名字。

(4) 打开每个虚拟机, 查看IP地址ifconfig。 现将IP地址规划如下, 如表1所示。

3.1.2规划系统目录

安装目录和数据目录分开, 且数据目录和hadoop的用户目录分开, 如果需要重新格式化, 则可以直接删除所有的数据目录, 然后重建数据目录, 路径如表2所示。 如果数据目录和安装目录或者用户目录放置在一起, 则对数据目录操作时, 存在误删除程序或者用户文件的风险。

3.2 Hadoop集群配置和启动

Hadoop集群配置在namenode上执行: Hadoop用户登录。 下载hadoop-2.2.0 (已编译好的64位的hadoop 2.2, 可以从网盘下载http://pan.baidu.com/s/1sjz2ORN ), 将其解压到/opt目录下。 配置Hadoop的配置文件。

(1) 配置/etc/profile

(2) 配置hadoop-env.sh

(3)yarn-env.sh

(4)执行core-site.xml和hdfs-site.xml

( 5) 配置masters文件, 把localhost修改为namenode的主机名

配置slaves文件, 删除localhost, 加入所有datanode的主机名

复制配置好的各文件到所有数据节点上。

3.3 Hadoop测试

Hadoop测试配置了环境变量, 此处不需要输入hadoop命令的全路径/hadoop/bin/hadoop。 执行后的结果中会提示 “ dfs/ namehas been successfully formatted”。 否则格式化失败。

(1) 启动hadoop: start-dfs.shstart-yarn.sh。 启动成功后, 分别在namenode和datanode所在机器上使用jps命令查看, 会在namenode所在机器上看到namenode,secondary Namenode, Resource Manager。

例:[hadoop@Name Nodehadoop] $ jps

(2)在datanode1所在机器上检查datanode和tasktracker。如果启动失败,检查配置是否有问题。

例:[root@Data Node1 .ssh] # jps

(3) 检查datanode1所在机器, 并查看datanode和Node- Manager。

例: hdfsdfsadmin -report

(4)停止hadoop。

例: ./sbin/stop-dfs.sh

./sbin/stop-yarn.sh

(5) 测试完成。 查看HDFS如图3所示。

http://192.168.1.150:50070/dfshealth.jsp

4结语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用户行为分析在基于Hadoop分布式平台上, 以大数据入库为测试对象, 与普通环境下的单机互联网运行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用户行为分析平台准确、 可靠地完成了用户数据分析, 通过技术优化和关键结构调整, 提高了整体功能的适应性, 保证了系统稳定可靠性。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行为分析的精确性显得十分重要。给出了移动互联网下大数据用户行为的Hadoop平台搭建方法,介绍了Hadoop集群的构造模块和组件,搭建了Hadoop集群,并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用户行为,Hadoop搭建

参考文献

[1]张第,罗晓娜,杨静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上网行为分析浅谈[J].信息通信技术,2014.

移动互联网经济平台的构建与完善 篇9

最近几年, 互联网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销售产品或者是服务的大型、小型网站, 这当中也包含了当当网这种主要通过网络营销来获得赢利的专业网站, 同时也包含了一些传统类型的网上公司, 例如阿拉斯加航线等等, 作为网上公司而言, 他们会将自己绝大多数的产品和服务放到互联网上进行, 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整个交易活动。从整体的角度而言, 互联网经济属于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中包含了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者以及中介机构等等不同的组成部分。

二、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当中, 出现了很多全新的移动商务模式,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 移动互联网经济个体所拥有的性能和功能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另外, 伴随着移动手机的飞速发展, 移动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的销售总量处于一个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平台, 让人们步入到了全民移动的环境当中。

(一) 信息交流方面。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移动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移动手机通过这种方便、快捷的传输方式进而推动着全球信息交流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移动手机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开展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 还可以免费获得移动增值的信息服务, 比如微信、微博等等, 进而推动移动消费方便性的提升。所以, 最近几年, 移动营销市场当中的销售方法和推广方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改革, 比如之前的彩信、短信服务, 最近几年的3G套餐和4G套餐服务等等。

(二) 移动消费方面。我国有着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消费市场, 但是人们在移动消费方面所拥有的消费能力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 我国在移动消费以及移动支付方面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互联网利用数据化的具体处理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让人们可以快捷、简单地实现跨区域、跨时间的交流与沟通, 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强化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 推动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 移动应用方面。从整体上来讲, 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开创出各种各样全新的移动应用, 在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不同方面满足着人们的需求。现如今很多的人都可以通过移动手机客户端从互联网上进行商品的购买, 利用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某些移动消费, 以上的移动应用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相应需求, 进而促进了人们在移动消费和网络购物方面的需求。

(四) 消费者方面。现阶段我国网民的数量一直不断增长, 网民规模已经突破了7亿户, 而现如今移动网民的数量也突破了5亿户的大关, 这样巨大的网民规模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不过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个性化特点, 进而使得移动互联网经济个体在对某些移动应用进行研发的过程中, 会首要考虑到隐私性的要求。从即时性的角度来讲, 通常移动互联网经济用户处于这种移动的环境下, 基本上需要跨时间、跨区域的资源共享, 所以, 要求服务具有很强的即时性。而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讲, 全面保障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十分重要。一般而言, 消费者在使用移动应用的过程中, 会受到相关应用确认是否使用该软件的信息, 同时现阶段更多的移动应用开始应用认证用户的管理制度, 这样一来, 便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消费者使用移动应用的个人信息安全。

三、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和深度是不可估量的, 凡是能够数字化生产的商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 在传媒以及金融等领域互联网交易的模式越来越受欢迎。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特点有三个:一是网络外部性征, 生活中有很多外部性征的网络, 最常见的就是电话系统。假如世界上只是存在一部电话, 那么这部电话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但是电话的数量越来越多, 那么每增加一部电话它存在的价值就越高。再例如微软和英特尔联盟组成Wintel之后, 微软的产品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购买英特尔公司商品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二是研究可数字化以及传输性质的产品, 这类商品的成本非常高, 这就意味着生产这些数字化商品的生成能力非常大。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边际成本很低甚至是零的企业供给能力是非常大的。互联网经济的这种显著特点只是表明了某个产业对于某种商品的供给力, 或者说是仅仅一个企业就可以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可数字化生产的商品和供给服务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即使互联网扩张了很大的限度, 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谨慎区分社会生产方式。三是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互联网的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这样发达的经济中需要配合一个完善的配送体系以及高度发达的支付体系。所以互联网经济是一个费用很高的经济, 在一定的时间内互联网经济发展属于服务型经济, 主要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互联网经济发展是属于极端的重要性, 它所展示的无穷的攻击能力必须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在当今的互联网经济当中假设某些软件公司的操作系统兼容了, 那么该商品几乎销售不出去, 这样的例子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当中比比皆是。

四、移动互联网经济平台的构建与完善

(一) 完善法律环境。为了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便是为移动互联网经济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环境。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比而言, 我国在移动互联网经济的法律环境建设上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因此, 应当进一步学习并借鉴国外其他国家在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吸取他们在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失败教训, 再结合现阶段我国发展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具体特点, 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和网络机制, 营造一个完善、稳定、强大的法律环境。

结合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制定一个相对科学的管理目标, 放宽法律制度对于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约束, 结合具体特点建立一个最为适合移动互联网经济的法律环境。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法律政策、构建法律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 应当全面地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适当降低准入标准, 让其他的公司和企业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到移动互联网经济当中, 将那些约束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和规定均彻底清除。

(二) 保证网络安全。现如今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不单单需要从法律层面上促进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还需要结合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制定出一个全面性的管理标准。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网络管理标准, 为移动互联网经济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因为互联网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多样性, 相关终端分布与原本传统经济形势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样一来, 便使得互联网很容易遭受到网络黑客和木马软件的侵略, 给用户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经济如果想要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还需要从根本上保证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各项交易活动所拥有的安全性, 为客户的个人信息进行绝对保密, 这样一来, 便要求一个安全性比较高的网络环境。结合具体的研究可以看出, 现阶段我国移动互联网经济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 特别是在具体的程序设计方面并没有十分全面、可靠的安全性措施, 同时某些系统平台本身就有着很大的缺陷和弱势, 再加上计算机内部系统的诸多漏洞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网络环境所拥有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需要强化网络环境的建设力度, 从根本上保证网络交易活动的安全性, 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 增强在软件方面的研发力度, 满足全新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具体要求。另外,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力度, 对于移动互联网经济中的电子交易数据和信息实施加密处理, 还需要构建一些认证方面的系统, 进而保证各项移动互联网交易活动可以顺利完成。而且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 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在细化的市场中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互联网同行业当中寻找合作伙伴来适应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企业之间也应该制定一系列战略在互联网交易时代中不断盈利。在互联网当中任何能够直接获取金钱的东西都可能成为黑客盗取的对象, 所以要加强网络环境建设, 杜绝这些恶意软件的攻击。

中国人保财险首推移动互联网平台 篇10

日前, 随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人保财险”) 手机投保服务的率先推出, 中国保险业的3G帷幕正式拉开。“从公司内部的销售数据来看, 现在大家对于手机支付的认可度提升的很快。”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我想这一方面是源于3G时代的到来让大家对网络更加了解, 另一方面就是大家对支付安全问题的信任度大幅提升。目前, 关于支付安全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放心地使用手机进行投保了。”

据介绍, 目前人保财险推出的这个手机WAP保险电子商务网站 (wap.epicc.cn) 可以提供手机投保、手机支付、车险理赔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对于持信用卡的客户来说, 短期出行保险、境内商务旅行保险、自驾游保险、家财险等7款保险产品的在线投保都可通过手机进行。此外, 客户还可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车险理赔进度查询。

移动互联平台 篇11

随着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智能终端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通过智能终端获取信息的形式也日渐为大众所接收,并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目前,我院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为我院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院学生在无线网络应用方面也在不同层面提出了各自的需求。基于以上信息,学院决定开发一套基于移动终端的校园网互联平台终端。要把此系统建设成所有有关学生的系统集成到手机app上。

一、功能实现

本系统主要包含成绩查询、选择教材、图书资源查阅、网上报修、对教师进行评价、填报大学生素质拓展信息和接收通知等功能。学生移动终端主要页面样式如图1所示。

学生通过学号和密码进入app主界面,然后可以操作及使用app下的所有功能。在移动APP上实现的功能如下:

(一)学生成绩查询

学生成绩信息已经录入数据库,学生能通过手机查询当前学期及历史成绩,或通过课程名称模糊查询各科成绩,能够通过时间段查询成绩等。

(二)教材预定功能

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教材网上订购功能。全院学生通过该系统自选本学期欲购买的教材,下订单。

2.学生查询功能。学生可以查询自己历史领书情况、缴费情况、支出、结余

情况。

3.教材费用不足通知功能。在学生选定教材时,可以看到预购教材书名、ISBN、出版社、购买价格、书费余额等信息,在余额不足时,软件能提示学生及时缴费的信息,费用不足,不能选书。

(三)网上报修平台报修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报修,同时能够通过手机查询报修记录及报修进度情况。能够对维修情况进行评价。

(四)授课教师评价

学生能够通过手机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在每次课授课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评教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提出问题、改进意见。在每学期末,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评教平台对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在线填报及抢选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主要功能有:活动申报功能、活动审批功能,活动抢选功能,活动发布功能,活动验证功能,活动统计功能和活动汇总功能等。

(六)超链接管理

系统要开放一块区域放置任意多个超链接按钮或图片,能够通过后台添加,修改或删除超链接网址和图片。如门户网站,图书馆网站,火车票查询等。

(七)系统其它功能

1.能够发布及接收学院和系部下达的通知,能够接收各系统的待办消息。

2.移动端能够自动获得升级版本,通知用户下载新版本安装,点击后自动下载。

3.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修改自己的密码。

二、软件技术要求

(一)界面设计

结合各类角色操作内容,按照简洁、合理、方便和人性化的原则,设计系统中各功能界面。操作界面力求友好,充分照顾一般操作人员的使用习惯,充分结合传统表格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数据项的顺序安排。

(二)角色权限设计

实现动态添加角色,并动态赋予用户相应的角色。保证功能,角色和用户动态绑定。

系统要保证不同角色、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人员可查询及维护的信息是不同的。

具体角色的权限在管理系统里设置。

(三)系统维护管理

由系统管理员通过本模块设置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和管理信息。

1.人员组织机构维护,来自学管系统。

2.系统实现与公司统一用户管理平台集成,实现人员信息的统一管理,以及门户的单点登陆。

3.系统提供组织机构树形显示界面。

4.日志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记录登录人员重点操作信息及时间,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用户名,时间段等关键字查询日志信息并统计相关数据,可以删除半年以前的日志信息。

(四)信息录入

实现对用户录入信息的标准化控制,规范及明确各类信息标准的使用位置和方法;尽可能多地提供辅助录入和自动纠错功能,如设计下拉选单,建立标准数据字典等等。凡是能由系统提供的信息,如日期、部门等,系统通过用户登录即可获得的信息,一律不必由用户录入。

(五)流程设计

系统需对所有流程从执行效率、实现环节、流转等方面进行设计。

系统要结合业务流程情况,有对任何系统操作或工作办理的记录,方便对系统内工作过程的查询与监督;要有对工作流程的详细办理轨迹的记录,方便对业务执行的查询与监督;针对核心业务增加信息维护时效提醒机制和待办消息提醒机制。本系统尽可能的为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和便利,避免重复劳动;要明确业务维护和信息查询功能,要保证业务维护的简单、易用、准确,要保证信息查询的全面、可靠。

(六)数据及系统安全设计

数据安全的设计,要考虑存储介质的开销,进行科学而可持续的设计,避免数据的恶性堆积,合理地安排数据的转储或备份。系统数据库要符合现有保定电院信息化建设标准,系统产生的数据应以标准形式贮存于中心数据库,方便其它应用系统的读取。

三、结语

移动互联平台 篇12

目前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的水产养殖物联网平台, 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有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开发应用团队。电信和移动运营商的介入进一步让此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技术关键问题:(1) 基于二维码的智能卡数据访问。 (2)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jQuery Mobile的销售网络系统。 (3) 基于CGI技术的网络摄像机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的采集。(4) 开发完成水产品在线展示和内容发布系统, 实现在手机上操作浏览。(5) 基于数据库流转的工作流技术。

2 总体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水产养殖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是通过项目应用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的应用, 总体架构是松散的, 通过数据接入层完成的数据交换。

通过图1系统架构可以看出, 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水产养殖物联网关键技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Web应用 , 通过Web应用完成数据展示与操作功能, 课题项目平台完成了舌尖上的阳澄湖和无线农业专家展示平台。

(2)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 , 主要采用Android2.3技术开发完成。具体实现通过jQuery Mobile和App应用完成, 主要实现了在线销售和水产养殖物联在线展示。

(3) 基于CGI技术的网络摄像机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完成了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展示, 可以控制网络摄像机, 把视频信息展示出来。

(4) 数据接入层和数据库通过Web Service技术完成了数据交换, Web数据平台和移动手机终端通过数据交换完成信息传递。

(5) 通过虚拟化平台完成系统搭建 , 虚拟化软件采用了Vmware Esx平台完成。

(6) 系统安全与容灾平台作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安全防火墙设置完成, 灾备采用RAID5存储完成。

3 项目技术分析与实现

3.1 电子交易平台

框架主要由3层组件结构完成, 自下而上分别为: 数据访问组件 (DAL)、业务逻辑组件 (BLL)、表示界面组件 (UI)、实体组件 (Entity)、数据访问层工厂模式组件 (DAL Factory)。

分层组件框架有如下优点: 提高了重用性、灵活性、扩展性, 修改局部不会对整体有影响。各个分层组件之间高内聚、低耦合。

手机智能应用采用了JQuery Mobile技术, JQuery Mobile是针对触屏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网页开发框架。JQuery Mobile是一个JavaScript库, 用它能轻松建设一个移动版本的网站 (移动Web), 将现有的Web页面转化为触摸友好的网站和应用程序。JQuery Mobile构建于JQuery以及JQuery UI类库之上, 为前端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兼容所有主流移动设备平台的统一UI接口系统。

3.2 通过 Web Service 技术完成数据交换

Web Service技术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 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依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 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 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Web Service是自描述、自包含的可用网络模块, 可以执行具体的业务功能。Web Service也很容易部署, 因为它们基于一些常规的产业标准以及已有的一些技术, 诸如XML和HTTP。Web Service减少了应用接口的花费。Web Service为整个企业甚至多个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提供了一个通用机制。在文中智能终端App应用, Web页面是通过Web服务完成。

3.3 虚拟化平台构建及其安全性能实现

虚拟化不是将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这么简单, 涉及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包括: 计算虚拟化 (vCompute)、网络虚拟化(vNetwork)、存储虚拟化 (vStroage)、安全虚拟化 (vSecurity)、服务虚拟化 (vService) 等等。

在数据中心部署虚拟化可整合资源的利用、减少硬件的资金投入、减少机房空间占用、提高设备可用性、 减少电力消耗 (空调、供电)、降低管理费用等诸多好处。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形成的虚拟架构犹如一台超级计算机, 使最终用户从关心单个服务器或存储产品的性能转变为关心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整体性能。

在此涉及到的主要系统是:(1) 数据库系统; (2) Web服务数据交换平台;(3) 视频展示流媒体服务器; (4) 舌尖上的阳澄湖展示系统;(5) 水产养殖物展示平台;(6)Android应用管理平台。这些系统都需要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 如果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 存在如下问题:

1) 现有数据中心电力系统问题, 负载重, 且稳定性不高,出现过电力供应中断的状况, 严重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当前有多个业务系统服务器为单机运行, 在服务器或者其某一部件出现故障时, 极易导致系统出现宕机, 造成应用系统瘫痪, 严重威胁用户办公效率和业务高可用性。

3) 采用传统的物理架构 , 硬件多及电力、冷却系统、UPS等的消耗大, 管理复杂。

4) 操作系统崩溃后, 数据、应用等恢复时间较长。

5) 资源利用率较低, 平均不足15%, 浪费较大。

从虚拟化做起, 逐步构建云计算平台。不仅能够实现业务的高可用性, 且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包括服务器投资、电力、冷却系统及UPS等基础架构投资。该平台具有更好的敏捷性和弹性, 以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而且通过虚拟化平台的封装技术将包括虚拟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业务数据在内的所有对象封装为一组文件, 从而简化了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可以实现系统在线的克隆保护, 且没有数量限制。系统不稳定时, 能够恢复到克隆保护的那些时间点, 从而防止系统崩溃。

3.4 水产养殖物联网平台

水产养殖物联网平台采用Android智能终端开发, 实现水产养殖物联在线展示。主要展示内容有农业资讯、农业知识库、专家名录、 社交圈子, 论坛等。移动开发技术Android是基于Java并运行在Linux内核上的操作系统。移动终端和数据库之间通过Web服务完成。

3.5 技术原理

视频监控技术在向着高清化、数字化、网络、智能的方向发展, 目前一般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其图像压缩及解压缩全部采用PC机的视频卡, 使得视频前端 (如CCD等视频信号采集、压缩、通信) 较为复杂, 稳定性、可靠性不高, 且价格昂贵,PC机也需要专人管理, 操作较为繁琐, 采用了基于CGI技术的网络摄像机开发的监控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 (或高速局域网)传输的解决方案, 它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 可将监控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有网络都可以看到监控的内容。

通过CGI通用网关接口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CGI)开发完成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原型, 实现客户端、Web浏览器和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视频访问, 同时根据已经实现的技术构建基于SOA的网络监控平台。

课题采用了Android 2.3完成, Android移动智能终端系统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 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

4 结语

项目已经实现初步产业化, 获得了实际经济效益。以后的研究和发展重点将在以下方面:

(1) 虚拟化云计算平台的构建。

(2) 大数据应用系统的构建。

(3) 物联网技术与ARM嵌入式开发传感器的研发。

(4) 基于开源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 , 实现类似与京东商城的交易模式。

上一篇:芭蕾舞剧的视觉艺术下一篇:破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