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下一章(共8篇)
移动互联网下一章 篇1
一、“真实”的“网红”时代——网红现状
阿根廷艺术家阿玛莉亚·乌尔曼曾在Instagram做过一个故事性极强的实验, 并把此次实验的作品命名为《优秀&完美》, 阿玛莉亚利用Instagram这一社交平台, 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大量上传自己用iphone手机拍摄的自拍照, 并且按照一定的剧本。照片中的阿玛莉亚的形象经过精心编排, 令受众以为这是一个来自洛杉矶的“时髦女孩”。染发, 学习钢管舞, 隆胸手术以及失恋后吸毒戒毒的这些照片均按照阿玛莉亚的剧本设定定时上传。事后阿玛莉亚解释道:“一切都是按照剧本走的。我用了一个月时间做调查, 这个剧本包含开端、高潮和结尾。我染了头发, 换了穿衣风格。我在演戏:那不是真实的我。”阿玛莉亚·乌尔曼的艺术实验获得了成功, 大多数受众并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 反而成了阿玛莉亚的忠实粉丝, 在Instagram上为她积聚了大量人气, 拥有8万多人的粉丝关注量。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和生活中, 人人都是表演者, 在特定的情境、不同的舞台上认识到别人对我们的期待, 以及我们对他人思想、感情和行动的期待, 不断根据自己身处的舞台以及交往对象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互联网传播的过程中, “拟剧理论”有了新的含义。阿根廷艺术家阿玛莉亚·乌尔曼的艺术实验中可以窥见“网红”群体的一角。真实的网红时代中总是加了或多或少的滤镜, 生活在自己精心编排的“剧本”之中。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 对自己进行一定的包装。他们或直播自己精彩的生活见闻, 或者是录制化妆视频分享穿衣经验又亦或是简单粗暴地发表社会评论。他们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 投其所好。
依据现阶段网络自媒体的发展状况, 对活跃在微博、微信等一线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红进行分析, 根据其成因或者特质的不同, 大抵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 因身份背景的特珠性而成为“网红”
身份背景的特殊性一般因个人职务、工作性质的不同, 家庭关系的特殊, 以及个人特点的不同又有着不同特点。
此类“网红”的典型代表有:因大热韩剧《太阳的后裔》而走红的男演员宋仲基。因为电视剧的热播, 宋仲基已经占据微博话题榜榜首达一月之久。另外还有被称为“国民老公”的王思聪, 因其身份地位的特殊性, 也已成为“资深网红”。
(二) 颜值型网红
颜值型网红的大受追捧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大力发展密不可分, 受众的审美情趣越来越趋同, 而锥子脸、大长腿的网红脸则恰好符合了这一发展趋势。此类网红的典型代表有“奶茶妹妹”章泽天、王思聪的女朋友雪梨, 还有最近在微博上大热的晚晚。
(三) 因个人能力突出走红的“才华型网红”
才华型网红基本上是凭借自身独特的才华, 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包装宣传自己, 被广大受众所认识了解, 从而因个人能力的突出被受众追捧, 进而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此类网红的典型代表有:papi酱、谷阿莫, 以及早些年的后舍男孩等。
(四) 因特殊事件而走红的“意外型网红”
互联网传播的及时性打破了传播的地域限制同时拥有更高的时效性。而特殊事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意外性, 往往出人意料。手机媒体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 使得此类事件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情侣鹅”分别事件, 还有因多次举报明星吸毒而受到关注的北京朝阳区民众, 均是此类网红的典型代表。
(五) 因娱乐背景的不同而走红的网红
网络媒体强调了受众的用户参与与体验, 交互性的特质使得受众是信息接受者的同时又是信息的制造传播者, 极大地增加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度。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受众的“天性”得到解放, 因此网络传播中各类娱乐人物层出不穷。比如活跃在微博社交平台上的各类搞笑段子手、以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为代表的专门揭露娱乐圈明星八卦的公众账号、还有因受各类奇葩事件恶搞追捧意外成为网红, “叶良辰事件”便是此类的代表。
二、网红的发展历程分析
白皮肤、高鼻梁、锥子脸是大多数“网红”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 网红群体大多与“整容女”挂钩, 肤白貌美大长腿是其特征之一, 而在大多数受众心中, “网红”更是低俗文化传播重灾区。分众理论认为, 在大众传播面前, 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 他们在媒介接触、内容选择、接触和理解中有着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尽管网红群体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 但这并不妨碍其背后拥有庞大的粉丝团体。纵观网络传播的发展史, 网红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 以韩寒、安妮宝贝为代表的网红1.0时代
网红早期的萌芽阶段,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并未像今天这样大量广泛普及, 受众的上网成本较高, 网络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网络表达意识弱, 属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这一阶段中, 韩寒、安妮宝贝等一部分因个人才华出众迅速脱颖而出, 在互联网刚刚开始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时代的网红属于“文字的一代”, 他们大多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以自己的文学作品获得受众追捧, 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 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网红2.0时代
海德格尔说过:“由于技术之本质并非任何技术因素, 所以对技术的根本沉思和对技术的绝对性解析必须在某个领域内进行, 此领域一方面与技术之本质有根本的不同。这样的一个领域乃是艺术。”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 随着技术发展, 受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转变, 很大程度上与受众这一“年轻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轻一代独特的审美体验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标准。
这一阶段中, 移动终端迅速发展, 更多的90后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力, 上网不仅仅只是满足获取信息的追求, 娱乐的需求更加成为主流, 芙蓉姐姐、凤姐等敢于在互联网中“秀”自己的人, 推动了这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网红2.0时代是“图片时代”, 很多人在互联网中以发表图片的方式成功宣传了自己, 使自己被受众所熟知, 但同时这一时代中的大众传播内容开始出现“低俗化”的倾向, 受众的审美情趣渐渐发生转变, “审丑时代”逐渐来临。
(三) 以papi酱为代表的网红3.0时代
这一时期背景下, 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迅速走向发展成熟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 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 相比之下, 台式电脑为3.80亿, 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 成为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更加多样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互联网进行交互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全面,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发展, 带来了更加自由的互联网传播, 任何人、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热点, 只要存在话题度。
网红3.0时代是全媒体的时代,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作者与传播者, 这一时期的网红们具有更加多样的特质, 与受众的距离更加接近, 同时传播的内容更加良莠不齐, 有papi酱这样传播正能量价值观的微博博主, 也有各类挑战道德界线在色情灰色地带不断挑战的群体。
三、网红背后的经济学反思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以及智能手机i Pad等电子产品的大力普及, 自媒体新时代下的网红们拥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他们在互联网上晒自拍、晒产品以及放送视频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巨大的商机。互联网的传播特质使得“粉丝经济”在自媒体时代中大放异彩, 而在互联网中拥有巨大粉丝关注量的网红们, 过高的人气关注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经济利润。2016年3月23日, 在微博拥有800万粉丝关注量的“网红papi酱”获得了1200万元的投资, 身价估值3亿元。Papi酱的成功开启了“网红变现”的新时代。
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其著作《论自由》中写道:“倘若不伤害到他人的话, 人们应该可以自由的去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 一个人对社会负责的唯一一种行为, 就是影响到他人的行为。”在倡导言论自由, 提倡自由主义的今天, 网络传播的自由度不断加强, 同时网络传播的内容也更加无序化。网络传播的内容在不断影响甚至重构受众的价值观, 拥有高人气的“网红”往往并不是依靠高质量高水平的内容吸引受众, 更多的是传递一种“三俗”的价值观念。因此加强网络监管与制定一定的行业规范十分必要。
在全民皆媒体的今天,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受众可以凭借移动上网终端随时随地直播并且一切皆可直播。基于此, 受众在进行媒介参与时应该加强自身的价值判断, 并且怀有一定的判断标准, 对大众传媒的一些传播行为及现象加以反思和甄别。
参考文献
[1]严立新.行为经济学理论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世界, 2013 (11) .
[2]温志强.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机制的构建[J].经济管理, 2011 (7) .
[3]高小平.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2008 (11) .
[4]孙翎.复杂网络视角下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管理[J].经济管理, 2010 (1) .
[5]陈庆修.从安然事件看企业危机管理[J].管理评论, 2002 (5) .
[6]温志强.城镇化背景下基于利益视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 2014 (2) .
移动互联网下的外语教学 篇2
【关键词】互联网+ 移动教学 蓝墨云班课
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首次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御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蓝墨云班课教学的研究
利用一部手机,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们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英语学习。So cool,so easy。手机,能离开我们的生活吗?离开手机会是怎样的感觉?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就让我们把手机带进课堂,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玩手机,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让我们英语教师变得更时尚,紧跟时代的步伐吧。
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转变什么观念?要明白,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我们上课也不要离开网络。现在的课堂教学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年代,而是提倡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时代。不然我们上课靠什么去吸引学生呢?所以,我们教师的思想要先变,变了之后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再变。其次要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我们要会的不仅仅是PPT的制作,还要学会用软件来制作手绘视频,比如Easyketch,Adobe Captivate,CrazyTalk等,有了这些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才能更加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要实现多平台教学相互补充,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即o2o模式)。这里就体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我们和学生的沟通不仅仅在课堂上,有了网络,我们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发展到QQ群,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的社交平台。这样的好处就是能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状况。也能避免那些比较害羞的学生不好当面开口。有时候在网络上,他们还会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这就体现了在线下的学习。在使用手机教学的过程中,让我们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和管理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培育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才是课堂中的主人。
今年四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高职高专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在那里,第一次听说了蓝墨云班课,当时感觉很好,回到学校后,在课堂上我就用上了云班课。正好赶上那时进入英语等级考试的复习阶段,所以,有关移动教学的内容是和等级考试相关的。
英语教学在上学期中引进了蓝墨云班课,利用这个平台,使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课堂电子签到,教学过程自动记录,成绩管理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师生同频互动,作业布置提交批改移动终端化,实践教学监控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通过移动互联终端,数字化互动辅助教材自主学习,课堂电子签到,课堂内与教师同屏互动,移动终端提交作业,答疑等。
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在互联网+时代下,在云班课堂中,这些高科技的手段对我们传统英语课堂的颠覆性改革。让我们做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
三、蓝墨云班课在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及研究
以15级道桥三班为例。首先,在上课前,申请好班课号码,然后告诉学生,学生用自己的姓名和学号注册,让老师识别起来比较容易。学校要求每次课都点名,这样很浪费时间。现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机签到,又快又准,还节约时间,如果怕学生作弊,我们还可以用手势签到,在课堂上光明正大的让学生使用手机,提升他们的兴趣,增强对老师的认同感。使用签到得功能,那是整个课堂的闪亮点,一下子就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同学都极其兴奋。他们认为这样很时尚,很COOL。教师的地位是不是也在他们心中得到了提升呢?
在课堂上,利用云班课,我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做英语等级考试试题为例。进入添加活动中的头脑风暴,编写好题号和给学生的经验值,学生获得的经验值越高,排名越靠前,这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有些同学为了经验值还是很努力。对于50多个人的大班,我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试卷收上来统一批改,但是,利用云班课,让大家把每篇听力,阅读理解,或者翻译的题发到头脑风暴中来,利用同学们做下一道题的时间,我就在手机上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经验值。这样的好处有一个,能及时知道同学们做题的效率,准确判断出哪些题重点讲,哪些题只需要稍微提点,哪些题不讲,甚至还可以马上提醒某个同学的某题做错了,让同学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重视,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做题中来。老师对学生的学情状况也了如指掌。在进行课文第六单元学习的时候,课文的逻辑性比较强,调理很清晰,我就叫同学们拟出提纲,并把拟好的提纲翻译出来。这样就能检测出他们是否看懂了课文。让我知道哪些句子是难句,分析一下句子成分,详细的讲解一下,能让我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握好重难点。以前的状况就是在教室巡视,看看个别同学的作业,走了一圈下来,发现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动笔。睡觉的,玩手机的。现在,我们大家一起玩手机。从提交的情况看,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同学们上传的答案在我结束活动后,他们都能自己查看,可以及时找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和同学取长补短,同时也了解了同学的学习状态的能力。
在课后,我会及时上传关于课堂学习的资料。比如试卷的答案分析,这样能帮助在课堂上没有学懂的同学在课后继续学习,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同时,对于成绩好的同学,也可以利用答案分析中提炼出的阅读中的难词,积累更多的词汇,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差生跑不动,好生吃不够的情况,做到了根据学生的自身要求,各取所需。做到了线上线下统一学习的方式。在线下交流的同时,我还会了解哪些同学没有查阅资料。对于没有查阅资料的同学我还去及时的提醒他,从数据显示来看,课后有大部分的同学都翻阅了资料,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是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呢?因为在以前,上课认真的同学听一下,下课或许能复习一下,对于差点的同学,课堂上不一定能更上节奏,那就更別说课后了。所以,这样的课堂能不继续吗?我们能放弃吗?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答疑讨论的活动,有什么问题直接提问,我也可以随时查看。或者还可以先预设一个话题,比如:怎么做好英语三级考试的准备?让他们先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比老师告诉他该怎么做效果要好。很多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比起当面和同学交流,这样的方式更放松,更能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拉进了我和同学之间的距离。用电脑使用云班课时,还可以把在各个网页,微信中看到的好的资源,也发布到班级的资源库中去。把地址直接复制到云班课中的链接栏,我们还可以设置标题,分组,写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不要忘记设置给学生奖励的经验值。还可以出通知提醒学生做题,参与活动,查看通知也是有经验值得!
四、对蓝墨云班课生成数据的研究
使用了蓝墨云班课,让我的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更能有效的查看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学习起到监督的和辅导的作用。在课堂上采用隔堂討论的方式,充分发挥我讲课的才能,同学们就参与讨论法的两种各自优势,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复习阅读教材、PPT等消化吸收我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为课堂小组的讨论做好准备,能有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建构参与式学习文化。这样的效果比强制灌输给学生要好很多,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移动APP(蓝墨云班课)的作业同伴互评功能。互评式一方面增加同伴互动,帮助学习者获取多样化的作业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保证教师作业批改主动权的同时,不增加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同学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互评作业的活动不仅能提升自己,还是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真是一举两得!站教师的角度来说,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又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达到了师生双赢的局面。在结束活动以后,学生也能查阅到其他同学的答案,看看哪些同学做的好,从同学身上去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本子发下去了,可能自己的错题在哪里都不愿意去翻看,更别说同学的作业本了。
云班课的数据导出很方便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统计分析相关教学运行数据和调查相关师生的满意度基础上,研究发现,互评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效果,具体发现如下:
对云班课导出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网上作业参与度和参与讨论度均值接近85%,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参与式学习文化的养成。教师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互评满意度最高,作业互评环节对学生影响大。最后,认知、人际技能方面与学习态度效果:通过对学生相关心声提及的关键词进行初步统计和提炼分析,利用移动教学的课堂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问题多样化、伴交往能力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我进行的头脑风暴的活动最多,我可以随时查看每个同学的参与次数,他们的经验值,在数据明细中,还能看到他们的答案。其中差别一目了然。对于学习很努力了,但是基础差,考试差那么一点的学生,我会酌情考虑。自动生成的出勤统计表对缺勤的同学,缺勤的类型一目了然,也减轻了工作负担。这些数据为我们给学生打平常成绩提供了参照。同时,蓝墨云班课还提供了学生的学情分析情况,非常方便我们的教学管理。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发出了挑战。我们的课前准备会更复杂,但是我们的课堂会更生动有趣。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可以使用蓝墨云班课,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的科技信息手段。比如问卷星。问卷星是一个很强大的免费设计问卷的软件,我们可以在上面放些选择题,生成二维码。在课堂上让学生扫描二维码做题,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一眼看出每个同学的答案和掌握的情况;特别是那些上课不认真的同学,马上就可以让他起来回答问题,避免疑难杂症留到课后,成为“顽疾”。我们有很强大交流平台,比如QQ群,微博,微信;我们还有很多软件来帮助大家学习英语,比如趣配音;趣配音分了很多等级,同学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口语水平,来模仿跟读里面的句子。简单的句子比较短,语速慢,很适合练习口语和听力;中等难度的句子语速要快一些,遇见不认识的单词,通过模仿和跟读,既练习了口语,又增长了词汇量。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学外语没有想象的这样难。所有,对于我们教学而言,那就有了更多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样超强大的平台,把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用新的理念,现代的技术武装自己,拿起手中的手机,让学生感受别开生面的课堂吧。享受科技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移动互联网下的手机应用产品服务 篇3
手机应用产品也可称为应用, 它与电脑上的软件类似, 是指在手机上运行的程序,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使用体验, 从而提高手机的使用价值。移动互联网下的手机应用产品类别广泛, 如实用性应用、社交通信应用、地图导航、信息服务类应用、系统工具类应用、游戏及其它应用等, 充分体现出了移动互联网下手机应用产品的服务性, 其中智能手机影响巨大。服务产品是在服务提供者的作用下, 使用户参与并解决某种问题的过程, 它具有无形性特征, 例如网络购票等。服务设计是对于服务产品进行设计的方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使手机应用产品实现了用户、技术与网络之间的互动。
2 移动互联网对手机应用产品服务设计的影响
手机应用产品设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目的而展开的设计活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促使了手机用户的需求改变, 使其对手机的应用产品的要求体现出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以及整合化的需求, 只有了解且满足这些需求, 手机应用产品才能够得到用户以及市场的认可。同时, 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 手机应用产品体现出了许多新的特性, 例如, 手机应用产品的功能逐渐向服务型、用户体验型转变, 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商业价值, 带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此, 移动互联网促使了手机应用产品设计的变革, 使其设计逐渐向层次化设计 (服务层、产品层与商业化构建) 、整合化设计 (业务与服务的整合) 、商业战略化设计方向发展。在手机应用产品的设计实践中, 要以用户为核心进行手机应用产品层次的划分;在整合化设计中, 不是单纯地将手机服务功能进行叠加, 而要充分了解市场目标与用户需求, 进行适度合理地整合, 提升产品设计的整体效果;在进行手机应用产品的商业化战略设计时, 要站在移动互联网的角度, 对产品的用户需求、服务提供商以及业务运营商、应用推广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规划, 然后有效地体现在设计实践中。
3 移动互联网下手机应用产品服务设计流程与方法
3.1 移动互联网下手机应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的构建
构建手机应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需要结合手机应用产品的特点、服务的要素以及流程、服务产品改善性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⑴手机应用产品服务的特点。手机用户获取服务的快速性与便捷性、服务的安全性以及质量、服务的个性化程度以及针对性是手机应用产品服务的主要特点。在具体设计中, 这些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以及用户需求结合的方式实现, 并转化成与同类手机应用产品的竞争优势。
⑵手机应用产品服务。就手机应用产品而言, 其服务要素具有无形与有形之分。其中, 无形的手机应用产品服务要素主要由显性服务要素、隐性服务要素以及支持性服务要素三个方面构成。在对一个有购物需求的手机应用产品设计时, 移动搜索以及支付功能是其显性服务要素, 购物信息的评价与分享作为支持性服务要素, 而物流配送等则作为隐性服务要素。手机应用产品的有形要素是指完成这项服务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等, 例如, 蓝牙、方向感应器等。
3.2 移动互联网下手机应用产品服务设计研究
移动互联网下产品的设计主要采用从战略层 (产品驱动层) 、范围层 (产品功能规定、目标对象) 、结构层 (产品信息构架) 、框架层 (产品信息设计与处理) 以及表现层 (产品的体验) 进行分层的设计。在手机应用产品服务模型的构建中, 已完成了前三层的设计工作紧接着要对手机应用产品服务模型的框架层与表现层进行设计。
⑴手机应用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一个具体服务的应用程序是手机应用产品最终的呈现形态。而手机应用产品的操作界面是判定手机应用程序的重要因素, 是解决手机与用户间的交互的问题, 因此界面设计者要结合用户需求, 并详细了解该产品的界面, 才可能使设计产品获得成功。在界面设计时, 可以借鉴一些大公司的界面设计, 按照界面设计的原则, 如有美好的体验感、有清晰的标示等进行设计, 但界面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进行设计。
⑵手机应用产品的视觉设计。视觉设计能解决手机功能与美学效果的问题, 完美的视觉设计能够增加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使手机应用产品的可用性得以提升。在对手机应用产品进行视觉设计时, 采用对齐或者是分层等构建视觉结构的方法, 对应用产品的视觉元素 (图片、文字以及图标等) 进行颜色、布局以及比例的调整, 从而创造出能够令用户愉悦的手机应用产品视觉效果。
⑶产品的可行性测试与本地化策略。在操作时, 可采用RITE法、观察法以及纸面原型法等对手机应用产品进行可行性测试, 这样不但能够检测已有设计存在的问题, 还可为产品的升级做好准备。在对手机应用产品进行应用的推广时, 要结合区域性的文化特征 (如语言、喜欢的颜色以及计量单位的换算等) , 使设计出的产品达到国际化的标准。此外,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一次性的设计不可能完全满足移动互联网产品创新程度及其变化的要求, 还需对手机应用产品进行不断完善、版本升级或者换代, 这样才能够满足用户以及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娜, 温玉涛.移动数字通信在旅游地应用的设计构思[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3 (4) :110-114.
移动互联网下一章 篇4
早在20世纪70年代,桌面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显示设备、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即已推启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下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的现实研究风潮。处理范围从简单的统计数据扩展到更为复杂的网络层次、数据库、文本等非结构化与高纬度数据[1]。1986年10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图形图像处理和工作站”讨论会上,提出了“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in Sciencific Computation,Vi SC)[2]。此后,国内的各大科研单位开始在数据可视化领域投入了可观的精力,为应用领域认识和使用数据可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3]应运而生并已在移动网络[4]、移动游戏、移动即时通信[5]、移动购物、移动支付[6]等方面实现迅猛发展。然而数据可视化在移动端的发展并不顺利,张青等人在文献[7]中提出移动互联网端的可视化具有重大的信息价值但却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如何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方式;(2)如何为决策提供更为直观的依据。曾悠在文献[8]中描述了现阶段可视化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高性能的海量数据展示,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和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绘图技术;吴佳鑫在文献[9]中提出早期数据可视化模型主要以流水线模型为主,具体描述了从数据空间到可视空间的映射,包含串行处理数据的各个阶段:数据分析、数据过滤[10]、数据可视化映射和绘制,但却不缺少了用户的交互功能。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将流水线改进成回路的数据可视化模型,增加了用户和数据交互的功能;其次分析了Canvas绘图技术的优缺点,并针对移动平台,采用一种基于Canvas的数据驱动可视化工具echart.js,遵循AMD(Asyn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异步加载规范,传递JSON(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数据,实现图形界面的按需加载。该模式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能够显著提升性能。
1 相关技术
数据可视化是指利用人眼的感知能力对数据进行交互的可视表达以增强认知的技术,能够将不可见或难以直接显示的数据转化为可感知的图形、符号、颜色、纹理等增强数据的识别效率传递有效信息[8]。数据可视化涉及到数据可视化模型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技术。
1.1 数据可视化中的流水线模型
早期的数据可视化主要是以流水线模型为主,重点描述了从数据空间到可视空间的映射,包含串行处理数据的各个阶段:数据分析、数据过滤、数据可视化映射和绘制。该流水线实际上是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的嵌套组合[11]。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1.2 Canvas绘图技术
Canvas最初是由苹果公司内部使用自己的Mac OS X Webkit引擎进行设计、并组织推出的,苹果大力推广使用HTML5,促进了Canvas的发展和应用[12]。HTML5提供了画布元素<canvas>,同时HTML5定义了很多API支持脚本化客户端绘图操作。Canvas标签和SVG以及VML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不同就在于,SVG和VML使用一个XML文档来描述绘图。SVG绘图很容易编辑,只要从其描述中移除元素即可做到。而Canvas则是通过Java Script来绘制2D图形的。标签中移除元素,往往需要擦掉绘图,并进行重新绘制。而Canvas以位图为基础,决定了其在绽放处理方面要比SVG的适用性略差。Canvas不允许Java Script使用其本身之外的任何API来执行外部操纵。另外,尽管改善其特性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但是Canvas适用于图像操纵,并且基于其不需访问DOM的特点,所以对于在网页上各个方位快速移动多个项目,Canvas表现出可见的良好性能,这即使得其作用将愈显突出。
1.3 esl加载器技术
esl是一款浏览器端、符合AMD(Asyn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的标准加载器,完整描述了模块的定义,依赖关系,引用关系以及加载机制,适合现代Web浏览器端应用的入口与模块管理。
AMD(Asyn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是一种用于动态加载Java Script代码的API规范。该规范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的异步加载Java Script代码的机制,通过将代码封装进一个个模块,即取得模块的引用[11]。
1.4 JSON数据格式
JSON数据格式是一个无序的“名称/值”对集合。一个对象以“{”开始,“}”结束,每个“名称”后跟一个“:”,“名称”使用“”括起来,“名称/值”之间使用”,”将其分隔。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var user={“username”:“Jim”,”age”:25,”sex”:”male”};
这个对象包含了3个元素username、age、sex,其对应的值分别是Jim、25、male。JSON作为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不仅具有更轻巧、友好的Web客户端的格式,同时易于机器生成和解析,这些特性使得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格式,适用于服务器与移动端的交互。
2 数据可视化回路模型的研究
2.1 数据可视化回路模型
针对于1.1节中“数据可视化流水线模型”缺少了用户交互功能,本文特在此提出了一种数据可视化回路模型。模型将流水线改进成回路后,用户的交互可以出现在流程的任何阶段,如图2所示。
该数据可视化回路模型的结构分为两大类:可视化呈现和用户交互。
首先,针对可视化呈现的过程可详述如下:
(1)选择呈现维度(select)。了解与选择可视化呈现的数据集。
(2)数据的预处理(Pre-processing)。对输入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消除错误,弥补缺失的信息。
(3)抽取对应的数据集(Data mining)。在海量、清晰的数据集中抽取相对应的数据集,形成可视数据。
(4)利用Canvas、SVG等进行绘图(Plotting)。将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形成相应的可视化视图,呈现给用户。
其次,关于交互的过程则给出如下描述:
(1)用户可通过UI界面进行数据的更改,形成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
(2)用户可对数据进行过滤,颜色、大小、布局进行更改,形成新的可视化图形。
(3)用户可以更改绘制器,进行新的数据可视化操作。
2.2 移动互联网下数据可视化交互模式
本数据可视化回路模型采用异步加载的交互模式,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该模式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实现中,主要依靠服务器提供相关的数据,通过Internet向客户端传输指定的JSON数据。当手机浏览器接收到服务器端传来的JSON数据后,即通过esl.js按需加载echart-bar.js生成柱状可视图,同时一并按需加载echart-line.js生成折线数据可视图。利用如上的按需加载特性,服务器端传来的JSON数据将会渲染出指定图形,从而能够显著提升性能。esl.js加载代码如下:
3 移动互联网下数据可视化应用
3.1 Canvas数据格式
本应用根据2014年5~10月淘宝天猫的销售信息数据,包含男装、女装、童装、内衣、家纺等数据。首先定义数据集对象和数据化对象,数据集对象是指所有维度的可视化对象接收的数据;数据化对象则表示了指定维度的数据对象。将数据集对象过滤抽取出数据化对象,完成在浏览器中的图形渲染,得到数据可视化结果。可视化对象由多个Canvas组件构成,考虑到代码重用性,即根据可视化图形的不同Canvas组件定义不同的模块,模块分为接收数据Canvas组件和不接收数据的Canvas组件两种,通过对固定组件进行不同组合,可以得到多样的数据可视化结果。
对于不同模块图形的渲染,可以不局限于使用每一Canvas组件,考虑到Canvas性能和esl.js按需加载的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且所需的echarts图表在移动端渲染可视化要求涉及的图形界面。
数据集对象需要完成对数据源的预处理,从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源一定是JSON格式数据,数据集对象则需要提供特定的API构造成可视化对象option,并调用echarts指定方法进行图像的渲染。可视化对象数据的定义格式如下:
其中,{}表示对象,[]表示数组,相应的模块并非全部需要,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设计符合期望的可视化产品。
3.2 移动互联网下数据可视化的实现
文字描述较为抽象,而图形图像的展示相对来说要更为生动、形象和直观。通过数据可视化将数据进行更加清晰的展现,有效地传递信息,帮助用户从中发现关系、规律、趋势。本文基于echarts.js提供了丰富的Canvas类库,将数据的格式封装到option对象中,调用echart.js类库中的setoption()方法进行指定数据可视化的渲染。同时将电子商务的部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其中一组结果示例如图4所示。通过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明白看出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总体趋势。从折线图中就已真实反映出:富安娜家销售金额在5~10月有大幅度的增长,水星家纺5~10月销售金额有小幅的下降,梦洁家纺、恒源祥多喜爱、北极熊家纺5~10月份销售金额在2 000万元左右,表现平稳。数据可视化目标就是让用户和系统之间可以进行和实现交互,echarts.js作为一个优秀的可视化工具,提供了一套对数据交互的事件,当用户点击数据视图按钮时将可直接呈现可视化背后的数据,如图5所示。通过将数据呈现给用户,用户可对这些数据进行修改,而后进入新的一轮的数据可视化渲染,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指数。
4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下一章 篇5
1 我国家装行业发展阶段
家装行业在我国发展起源于上世纪, 是住宅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三个时代----- 游击队、小型装饰公司、集成家居, 至今这三种模式依然并存。住宅市场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成熟, 行业发展成体系, 住宅产业化带动了家装产业化。在我国, 家装与住宅建筑分离, 发展较为缓慢, 家装行业近十年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装修”阶段是第一阶段。此阶段的主体是装修游击队。装修游击队的水平较低, 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住房政策改革时期, 装修停留在对房屋表面如房顶、地表、墙壁进行施工且多为手工操作, 后来逐步成长为装修公司, 安装和修缮是其中的两大业务。
第二阶段是“服务”阶段。随着初期的“装修”市场逐渐扩大, 至九十年代中期, 经济发展对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装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渐打开, 经营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技术部门等受到重视, 诸多新技术与新材料应运而生, 装修质量和服务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企业扩张渠道并加盟连锁以抢占市场, 出现工厂化辅助生产的模式, 行业竞争力加大。家装行业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第三阶段是“产品”阶段。20 世纪末,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装修加入更多时尚元素, 家具市场开始更好地融入装修行业, 新式厨房、成品衣柜、精致房门、拼接地板占领市场。家装行业丰富化, “轻装修重装饰”的风潮兴起。家装公司将更多精力投入新式产品研发, 家装产业从服务业扩展到制造业。
2014 年, 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16 万亿元, 比2013 年增加了2690 亿元, 增长幅度为9.3%, 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2 个百分点, 体现了建筑装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
现今, 家装行业进入“市场阶段”。游击队、小型装饰公司、集成家居, 这三种模式并存。企业将重点放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上, 各行业界限逐步打开, 市场上涌现出多种O2O家装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 家装公司就是材料商、设计师、工队长与客户之间的中介。消费者在进行家装时不再费时费力。家装企业以互联网技术和新型营销手段为基础, 着力为普通大众打造符合个人意愿的现代化家居。各装修材料的供应商与家装企业的业务接触范围逐步扩大, 整体化、集成化的装修是大势所趋, 家装企业集团为普通大众打造个性化的家居不再是难事, 整体家装时代已经到来。
2 家装行业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2.1 装修行业面临“去中介化”的抉择
在网络时代, 企业与客户沟通更加便捷, 各大社交媒体使信息更透明。传统的装修公司面临转型压力, 传统的交易方式处于艰难的位置。
在企业和客户联系更加方便的网络时代, “去中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从服务性行业中可见一斑。携程在投入市场初期, 收益可观, 通过聚合酒店、航空公司及旅游景点等来增强其议价能力。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 酒店、航空公司以及各景点可直接通过网络与消费者沟通, 通过积累强大的会员库来推行相关业务, 媒介更直接, 广告费用得以节省, 携程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从以携程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和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行业的发展中不难看出, 传统的交易模式正在被逐渐侵蚀。可以预见, 家装行业同样面临“去中介化”趋势带来的市场冲击。
中介类公司在市场上存活日趋艰难。家装行业分为半包公司与全包公司, 业务单一、门槛较低的半包公司很容易被取代。客户完全可以通过天猫、工厂网等平台避开半包公司直接与设计师、工队长交流。这种淘汰趋势类似于淘宝的出现淘汰掉中间代理商, 对于半包公司而言, 如果不进行业务转型, 前途堪忧。对于业务稍丰富的全包公司, 情况也不容乐观。未来的客户会二级分化, 一部分愿意选择一站式装修, 但一站式装修有一定难度, 更多人需要选择代理解决问题。
家装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对家装材料的设计和安装, 材料代理商同样可以满足。未来势必会有一场材料代理商与中介公司的较量。以万科的装修为例, 在万科指定采购材料的情况下, 全包型家装公司只能赚取材料总额的5% 的总包管理费, 利润不可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去中介化”。在网络时代, 只有充分攫取各方面资源, 积极谋求转型机会, 家装企业才有可能免于覆没。
在互联网模式下, 不少家装O2O平台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互联网形式变幻莫测, 早期的做装修公司、设计师、工队长与客户的平台市场趋近饱和。一方面, 各资源储备达到了一定量, 有了质的变化, 对后来者形成了一定壁垒, 类似平台难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 目前的平台服务模式粗放, 大多用户的需求集中在信息传递、价格便宜、选择性强、质量保障方面, 要求相对较低, 平台遭遇发展瓶颈。
2.2 O2O平台的单一业务模式难以占领市场
在“互联网+”被大力提倡的今天, O2O平台十分火爆。目前的互联网家装平台仅提供信息服务, 致力于吸引流量, 业务模式单一, 抗压能力弱。一旦有互联网巨头进入并将线上线下相结合, 中小平台将受到巨大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O2O平台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转变发展策略。
参考蘑菇装修的用户特征, 互联网装修的主要人群集中在20岁—40 岁, 他们活跃于社交媒体, 追求个性化、品质化, 对一站式的家装有着强烈需求。迎合此类人群的需求是关键, 产品形式转变是重点。
2.3 网络用户粘性不强
网络购物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 传统的消费习惯仍是限制家装电商发展的原因之一, 加之移动端的可视性与可触性缺失, 网络用户粘性不强。
家装产品多为中大型产品, 用户在消费时会考虑再三, 网上虚拟空间没有触感, 消费者习惯于就近当面购买。凯恩国际总经理助理谢永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用户现场体验环节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也是家装电商的软肋。从货源以及价格优势来看, 传统家居的货源更有质量优势, 对进货价格有更可控的议价空间。多名消费者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网络购买家居大件确实不太放心。家装门户网站一起装修网日前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 超80% 的消费者不会选择直接网购大件家装产品。消费者担心实物与网络图片的差异, 产品的非标准化特性, 也是家装电商发展的阻力。
相比于实体空间的直观性, 虚拟空间想要快速占据市场, 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不可否认, 比起实体店, 网上家居店的营销成本低、客流量大, 且可直接服务全国范围内的消费群体, 但是家居电商企业目前最困难的还是在于如何改变传统的消费者心理, 增强用户粘性。
3 推进移动互联网下家装行业快速发展的策略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 挑战与机遇并存, 探索出一套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3.1 推行多重供需对接模式创新
眼下家居电商化正是家居流通行业从传统零售模式走向变革的起点。家居电商必须兼顾线上购物的便捷性与线下体验的专业性, 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O2O团购采取线上邀约线下交易模式, 将物品挑选及付款过程移到线下完成。不同于普通日用品的线上销售, 家装电商最终还是须依靠实力雄厚的线下实体店。应用O2O模式, 才能打开消费市场。
为发展好O2O模式, 家装电商可以结合B2B2C平台、O2O团购、资讯平台等几大业务模式将家装网购进行网站优化, 从页面设计、购物流程、支付手段、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刷新网购体验。B2B2C平台汇集了家居行业的品牌商、生产商, 消费者可以在线挑选商品、下单, 由物流进行配送。
在运用O2O模式使企业实力达到一定高度后, 运用F2C模式 (从工厂到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越过代理中间环节, 抵御材料代理商带来的压力, 自主掌握定价权, 进行跨行业颠覆, 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在移动电子商务中, 营销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互动营销的方式, 找准不同顾客群的个性化需求, 拓展个性化服务。比如, 消费者可以扫描不同媒介上移动二维码直接获取该产品的相关信息。相比过去消费者直接从传统报纸或传统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互动营销可以给予消费者更现代化、更流畅的体验, 直接、快捷、方便地获得最新产品的所有信息。这种方式改善了企业的服务渠道, 促进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体验。短信网址、移动商圈、移动搜索、无线网站及蓝牙互动营销等互动营销方式也能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更有效、方便的沟通, 消费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企业也能实现营销目标, 进一步实现企业价值。
3.2 加强移动互联网中的服务增值
加强个人专业化服务是拓宽市场的重大途径之一。现代家装的发展要迎合当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的享受型支出增多, 开始关注以绿色、新意、高质量为主题的现代家装。家装公司在实现行业产业化、规范化的过程中, 必须以人的需求为中心, 面向市场发展。在商业模式中, 盈利能力与客户价值成正比。当前家装网站的商业模式中最主要的矛盾, 是如何为客户提供差别性的产品或服务。家装网站想要完美全面地表现出顾客关注的产品与服务, 必须在消费者的兴趣点上拓宽企业的增值业务。
今后的家装网站应拓宽的增值服务应着眼于以下方面:一是提供信息收取的费用, 即帮助装饰装修、家居建材公司建网站, 在线上开展业务, 用专业化打败对手;二是提供交易平台服务收取的费用, 即装饰装修、家居建材公司在平台上进行交易, 为其提供相应的比价搜索服务;三是网站自身规划装修风格和理念带来增值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四是开放广告租出, 目前很多装修网站是由房产交易网站发展而来, 其间关系相当紧密, 装修公司作为房屋的主要设计施工单位, 拥有第一手的房屋实际情况的资料, 房产中介公司作为房屋买卖租赁的直接经手人, 拥有最有效率的装修潜在消费者资料, 二者结合, 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五是在线家装建立专业垂直搜索引擎, 家装公司可以对不同信息进行专业化分类, 去除劣质信息, 精准化提供信息并收取合理费用。
3.3 着力于特殊的消费体验建设
家装企业可以进行大量市场调研, 深入掌握有关客户的消费背景和抱怨点, 将新兴技术如3D家装技术应用至家装市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生成较为真实的模拟环境, 通过人机接口, 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的直接交互。虚拟场景在沉浸感、交互性与实时性方面的综合效果优势是传统二维效果图及二维和三维动画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现有户型展示和装修效果展示通常采用效果图或三维实时渲染的方式实现。采用效果图的方式展示户型, 需要厂家根据实际户型, 使用信息化技术制作逼真的效果图, 放置在展示厅供消费者观看。此类方式存在局限性:消费者必须到现场观看, 限制了用户数量;不能自由地切换视角, 不能和户型交互;不能及时地改变户型中的某个家具或墙纸;效果图的制作成本比较大且不可复用, 费时费力。
基于移动设备的3D技术可以通过对户型进行建模, 生成场景的光照贴图, 在Unity3d中建立虚拟的展示场景。用户可以在其中更换装修风格, 调整装修材料。此技术可以突破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的瓶颈, 使用户随时随地能够看到逼真的装修效果, 并且支持场景的交互操作, 可大程度地方便商家和客户。
参考文献
[1]贺晓娟.住宅装修工业化设计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
[2]郭燕春.家居卖场电商化步履蹒跚[N].中国商报, 2013-10-18016.
[3]廖卫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 2013 (03) .
[4]单力.电子商务在家装行业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08.
移动互联网下一章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 在高校被普遍广泛使用
移动互联网作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媒体, 整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功能, 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 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 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访问采用WAP协议的网站。因此, 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 而且具有移动网的实时性和便携性, 尤其还具有互联网所不具有的高隐私性等特点[1]。所以, 自2008年3G牌照发放以来, 移动互联网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媒体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的工具。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最新的移动网络媒体, 因其主要网络终端是手机, 不是电脑, 而今天, 手机作为生活必需品, 其普及性要远高于个人电脑, 这就使得手机媒体拥有比其他媒体更加广泛的传播范围;同时, 由于手机的使用门槛低, 使用者众多, 服务应用丰富, 因而其传播成本也相对于其他媒介形式更加低廉;加之青年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好奇性很强, 乐于追求时尚和潮流。所以,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剧增, 呈现出广泛性, 可以说, 移动互联网很受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认可和追捧。而且现阶段, 因网络发展比较成熟, 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手机上网方便快捷, 几乎可以做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这就决定了只要手机这一载体存在, 使用手机上网就很难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被取代。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高度的重视。2009年1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指示“要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 加大对互联网、手机不良信息的整治力度,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2009年12月15日, 李长春在出席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时, 发表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 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载体, 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
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和研究中, 对于功能性强、使用便捷又深得大学生喜爱的移动互联网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此情形下, 全面分析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大胆创新, 就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全新课题。
2 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的普遍广泛使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2.1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便捷性, 使许多大学生可以即时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快捷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 不再轻易接受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味灌输, 如果教师教授的内容没有充分的说服力或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 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产生怀疑, 从而影响教师的权威[2]。他们更愿意自主学习, 且要求进行平等对话。而教育者却因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感性, 加之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压力, 在有限的精力下对移动互联网的接受较为迟缓, 还不能及时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 而且还存在着技术意识淡薄、技术水平差等不足之处。
2.2 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 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一, 消减大学生的专注力, 影响学习质量。
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便捷性、人性化服务, 使大学生们随时随地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 或进行网上学习, 或进行娱乐休闲等, 这使他们对移动互联网有了强烈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性使他们很难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一有空闲, 一有不良清绪, 一有习惯性的要求, 也许不需理由, 便随时随地进入网络空间。这种便利和随意对纪律、规则, 甚至道德都产生了破坏, 而且使大学生自控性差的弱点进一步放大, 影响学习专注度及质量。
即使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 也因搜索引擎的便捷性使大学生们可随时随地在网上搜索下载需要的学习资源, 导致他们不想动脑、动手、记忆, 满足于网络快餐文化, 长期以往在学习上养成依赖网络的惰性习惯, 不愿深入思考问题, 不愿意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甚至连考试作弊也依赖移动互联网, 从而严重影响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如果长此以往, 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各种素质将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 改变大学生世界观、扭曲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移动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媒体, 它具有信息传递、交互更快, 更便捷, 更不受限制的特点。这让大学生们看到了世界无时无刻变化的存在, 也体会到了变化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 只有变的本身是不变的[3]。对于这个变迁不定的世界, 似乎他们只有抓住手机, 不停的点击、查看、刷新, 并作出最快的反映, 才能始终紧贴在变化之上和变化的世界同步。但这让他们因此付出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更可怕的是他们会对所有的变化都见怪不怪, 对新生的事物, 模棱两可地选择了谅解、接受。这样, 在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和理论指导的情况下, 他们通常如果认同了错误的思想行为, 就可能产生错误的世界观。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 使大学生们能更容易和方便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这难免会影响大学生们原本就不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尤其是西方国家在文化殖民中刻意地、别有用心地制造的信息污染将进一步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过程中, 唯利是图的商业氛围中, 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的各种网络虚拟游戏, 煽动炒作、只重标题、心理暗示等的不良信息会因为价值链的存在而不停的出现和更新下去, 又怎能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 移动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移动互联网的娱乐性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虚拟性可以使人们不必顾忌现实畅所欲言, 进行情绪宣泄, 从而释放生活压力, 避免因情绪的压抑和积累造成心理障碍或极端行为。这种虚拟性的交流契合了大学生袒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由心理上对网络的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蔓延到对现实的厌倦与冷漠[4], 导致他们对一切冷漠, 缺少人际互动和交流,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形成了自我封闭的人格;加之, 受网际的人际信任危机的影响, 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对他人真诚性怀疑, 自身真诚性缺乏, 进一步影响人际交往, 甚至出现心理变异和情感异化等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而且在现实和虚拟空间的频繁转换, 长久一来就可能会出现个体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现象[5]。而且, 因缺乏自控性, 而不分昼夜长期沉溺便捷的移动互联网, 也必然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2.3 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从技术上看, 是移动通讯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 其信息传播自由度更大、来源更多, 有可能来自手机用户, 也有可能来自传统互联网, 更有可能来自信息供货商。技术上对移动互联网信息的监管难度将远远大于有IP地址终端的传统互联网。目前, 监管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国家、社会对移动互联网这种新型的网络媒体监管薄弱。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 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联系更密切, 交流更多, 产生的问题也更多, 对网络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所以, 其网络安全不可控性及其开放性必然加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复杂度。
2.4 对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特点, 使高校教育不必再受限于固定的有限时空, 诸如特定时间、特定教室;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 移动教学随时都可实现, 即时沟通互动, 方便快捷、价格便宜, 比传统教学成本低;移动教学虚拟性的特点, 可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学生们以匿名的方式, 抛开顾虑, 可以畅所欲言;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为解决学校、社会和家庭, 形成教育的合力, 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阵地以及传统方式提出了积极挑战。
2.5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使用, 教师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看和收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声音、影像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 从静态化变为动态化, 从而增强互动性、趣味性,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也能够通过移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 不仅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查询各种相关的学习问题, 还可以在线浏览、快速下载思想政治领域的专家讲座和在线课堂讲座等。
3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1) 教育者改变认识、更新观念, 树立互动式及引导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教育环境的变化, 新媒体的出现, 教育者就应主动认识新媒体, 及时适应其特点, 变更教育理念。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教育者起主导作用。他们将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和思想道德经过严格筛选和整理后, 有计划地灌输给大学生, 学生在消化吸收后, 外化为行动。然而,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 由于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学生自由自主式学习的可能, 以及网络平等意识的影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 充分利用3G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 将单纯的说教和单向的灌输变为互动式的交流和引导,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活泼生动, 更加民主平等, 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 教育者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学习, 提高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
教育者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教育者只有率先垂范, 熟悉和了解移动互联网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方便快捷, 同时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和存在的弊端, 才能做到真正了解移动互联网。只有这样,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 才能有的放矢, 目标明确, 实现工作的有效性。也只有在积极学习和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 才能抓住机遇, 利用移动互联网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抢占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真正做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
3) 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 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局限于对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品格的培养, 因而教育内容大多表现为格调定位较高、空泛、缺乏针对性, 因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新意和感染力, 学生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声音、影像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从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再结合大学生们的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内容, 深挖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吸引大学生的兴趣, 切实为大学生提供服务, 凝聚大学生。
4) 教育者进行积极正面引导管理, 加强网络自律教育, 培养网络自律意识。
移动互联网时代, 良莠不齐的信息恶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影响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 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把握住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树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培养起健康的心理素质, 纠正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要引导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思想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远离消极与粗俗的网络信息, 引导大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和吸收正确信息, 提高个人修养, 养成道德自律, 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 让大学生能够自主、自觉、自律地使用移动互联网, 在校园内形成崇尚健康与文明的良好风气, 保持运用现代媒介的健康心态。此外, 学校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保持和家长、社会的紧密联系, 运用合力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畅.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22 (5) :59-61.
[2]张青.教师的权威者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变化及其社会学原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25 (5) :106-108.
[3]姜奇平.世界是流动的[J].互联网周刊, 2010, 17 (2) :13-14.
[4]王海建.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1, 20 (6) :60-61.
移动互联网下一章 篇7
随着智能机的进一步普及, 移动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随身应用时代”, 一时间“碎片化”、“APP”成为了上能满足高端分析, 下可兼顾百姓热议的全民话题。面对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作为人才供给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始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 部分学校已经开始筹备移动电子商务教学实训中心, 为培养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做准备。然而, 面对专业教学人才、教材、实训思路的集体匮乏, 不少高校陷入了对移动电商教学的困惑之中。
本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 从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实践环境三个方面讨论了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需求分析
几大专业招聘网站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型城市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除了要求掌握传统网络环境下的相关技能外, 还需要掌握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电子商务相关业务能力。以百度2014年8月26日搜索的100条典型数据为例, 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技能要求为:一是技术类岗位要求掌握前端网页设计制作、宣传广告设计、用高级语言如C#、JAVA、PHP实现业务逻辑和网络运行环境搭建及维护等技术技能;二是商务类岗位要求具备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平台进行营销、利用Baidu、360、E-mail、博客、微信进行推广等互联网营销能力;三是管理类岗位要求具备执行网站运营管理、公司电子商务战略规划及进行内部管理的能力。
尽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但目前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能力大多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的构建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导向, 我们通过网上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 对相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电子商务专业两种不同方向课程体系。
(1) 技术类岗位:以中小型企业网站建设、网站维护及移动端APP开发为目标岗位的课程体系, 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及系统开发的技术专门人才 (如图1) 。
(2) 商务与管理类岗位:这类岗位应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理念和知识的营销人才、电商网站商务平台运维人才、国内国际贸易人才和管理人才 (如图2) 。
根据上述思路, 电子商务专业类课程体系设置应该考虑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技能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应该是相关商务类与技术基础课程, 如电商概论、管理学、网络支付、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专业基础课程必须能为电子商务以及相关商务与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该是所有电子商务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 如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移动开发等。电子商务技能核心课程应能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全貌, 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念、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进行职业岗位方向的初步定位。例如, 商务类岗位要求的主要是网络营销、贸易方面的课程;而技术类岗位则是网络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管理类方向主要是运营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一般可结合不同学生兴趣及职业岗位需求开设, 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
●实践环境体系构建
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实战, 能使学生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也使其毕业后能迅速找到相应职业岗位。因此, 构建实践环境体系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校的构建体系如图3所示。
实践场所由三部分组成, 即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理论和操作要点学习, 对外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提供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顶岗实践。以我校电子商务重点专业建设为例, 校内建设有3个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 可以满足技术、商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需求;设有开放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用于教师、学生、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企业交付的实际项目, 工作成员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参与指导管理, 从而切实锻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典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则可以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术、营销、管理类岗位的顶岗实训要求。
校内实训室、对外技术服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三者形成“校内通用流程实训和校外必要性实践”这一最具特色的实践基地建设格局,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衔接。
●结束语
要想培养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人才, 首先要充分了解社会对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技能要求, 然后让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师走出校门, 积极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 了解企业对移动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职责要求和能力需求。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前沿、实用的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 并通过教学改革培养符合行业前沿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 移动商务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社会对移动商务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 但高校在移动商务人才培养中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与移动商务行业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目前社会对移动商务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研究了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实践环境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贾义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SoLoCoMo应用分析[J].移动通信, 2012 (19) .
[2]郎为民, 李建军, 胡东华.移动互联网的前世今生[J].电信快报, 2012 (08) .
[3]李璐.约翰·杜尔:SoLoMo时代正值当下[J].通信世界, 2011 (46) .
[4]王汇, 王平.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07) .
[5]杨明娟.高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4) .
[6]胡捷臻, 周欢怀.依托本土企业发展优势的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Volume 8) [C].2010.
[7]雷玲.中小外贸企业如何突破电子商务人才的瓶颈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06) .
移动互联网下一章 篇8
就当前环境而言,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推行实验教学时,很多教师包括学生,都会反映:实验室硬件条件艰苦、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投入的经费有限等问题,有时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实验效果。同时,在“软件”问题上,开放性实验的管理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解决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教学问题的策略
针对目前移动互联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教学策略。
(一)积极筹备高职院校实验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很多时候会遇到实验室设备不足、更新较慢等问题,教师和学生都会面临有才无处施展、有课难以上好的尴尬局面。想要建设一个“体面”一点的实验室,少则几十万元,动辄上百万元,而且,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之迅速,使得实验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出几年就会面对实验设备落后的局面。每年,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高职院校在实验室上的投入有限,所以导致很多实验室面对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条件艰苦的难题。想要更好地推行实验教学,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研究水平,积极筹备高职院校专业云实验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将实验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解决了实验教学的硬件问题,不仅可以方便师生开展实验教学,同时还有利于教学工作中跨学科实验教学的推行。
(二)提高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质量
在学科教学中,开放性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实行的时间还不是非常久,所以对于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问题,很多研究和调研还显得不够完善。事实上,开放性实验教学是非常有益处的。开发建立一些基于云平台的APP,推广移动、开放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拟项目,完善学生动手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开展综合性实验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面对很多种选择:操作实验、综合实验、演示实验、研究实验、验证试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等等。究竟选择哪种实验类型,关乎实验成果的最终完成。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各种实验的特征和方式,有策略的选择实验类型。一般来说,这些实验中,有基础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试验、操作实验),也有高级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根据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具体水平,选择相应梯度的实验方式。基础性实验适合较低层次的实验目标,对实验新手较为有效;高级实验需要学生在完成演示、验证、操作等单项实验之后,加入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综合探究,这适合较高年级的学生进行。
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引导。学生不单纯只是完成实验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教师只需要对实验的大方向进行要求,其他工作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实验时注意安全。学生遇到实验问题、实验出现故障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急于帮助学生解决故障,而是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故障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正常情况下,在进行单项实验时,学生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小一些,教师安排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即可;在综合实验时,实验难度加大,问题和故障也会多起来,教师不妨安排学生成立小组,群策群力,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培养团队意识。
(四)注重实验成果的教学互动
在实验教学中,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过程固然重要,在对于学生实验成果的研究上,教师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都可以在学生的实验成果中体现出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实验成果进行有效评价:学生单项实验完成质量如何,出现故障是否解决,解决方式如何评价,实验是否完成等。在实验教学的评价上,还可以通过群组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多的参入进来,加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讨论,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在高职院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实验兴趣不大。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如果学生的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那么,学生很难参与到实验中来,实验教学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更要注重移动式教学,通过建立云平台、微课堂、虚拟实验等移动教学资源,注意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使每一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专业素养才指日可待。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终端来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必须要参考有效策略,及时给予解决。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课程设计中引入了这一教学方法。但是,在如此大范围的应用之下,实验教学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针对这些显现出来的问题,我们急需做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下一章】推荐阅读:
移动互联网下终身学习12-08
移动互联设备08-22
移动互联平台09-24
移动互联应用11-10
移动互联转换12-19
电力移动互联应用06-10
矿山移动互联系统12-15
移动互联创新大赛07-16
常小兵:移动互联向智慧互联转变06-27
移动互联网时代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