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移动互联新纪元

2024-07-19

开启移动互联新纪元(通用6篇)

开启移动互联新纪元 篇1

摘要:烟草农业在“互联网+”建设中与其它农业都遇到同样的技术瓶颈,就是网络建设滞后和上网终端普及程度低,而移动互联网具有无线网络容易覆盖、上网终端成本低易普及的特点和优势,是实现“互联网+烟草农业”的理想之选。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在烟草农业应用的前景,提出了按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终端层和安全技术层五个层次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架构,并结合烟草农业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基于微信和Ajax技术的“互联网+烟草农业”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烟草农业,微信应用

0 引言

自2015 年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然成为热门话题,各行各业都试图搭上互联网的发展快车。该指导意见明确了11 项重点行动,“互联网+ 现代农业”位列第三位。“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将对烟草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 烟草农业”也将成为烟草行业研究探索的新热点。

1 “互联网+ 烟草农业”的发展前景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农业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互联网+ 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这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要进行深度融合[4,5,6,7,8,9,10,11,12,13]。

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的第一个生产环节, 其业务架构如图1 所示。烟草农业是在烟草商业企业( 省、市、县烟草公司) 主导和管理下,种植主体(个体烟农、种烟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简称烟农)开展烟种育苗、烟叶种植、烟叶采收、烟叶烘烤的农业生产过程,以及烟草商业企业向烟农收购烟叶,向与烟草工业企业调拨烟叶的交易过程和烟叶复烤的加工过程,是烟草行业最重要的原料保障。

烟草农业与其它农业一样,面临着向“互联网+”转变的机遇,而这一机遇将对烟草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烟草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搭建“互联网+ 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可以将烟草农业的政策和业务的相关信息、生产组织安排的通知公告更快捷地传递给烟农,为烟农提供网上业务办理、服务申请等事项,形成烟草公司、基层烟站和烟农更高效的生产经营协同新机制,烟叶生产的组织化得到有效提高;“互联网+ 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可以支持烟农和烟技人员将烟叶生产过程的数据及时准确采集上来,烟草公司和基层烟站对生产状况的了解更加翔实,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更加精细,有效促进烟叶品质的提升和烟叶价值的提高;引入基于物联网的育苗、大田、烘烤现场监控,改变依赖现场人工管理的方式,实现远程监控和异常预警,帮助烟农减少劳动用工和提高生产效率。

(二)建立由我管理的“互联网+”烟农服务体系。搭建“互联网+ 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烟叶业务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模块化,实现烟叶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化,为业务管理人员、烟技人员的工作和烟农的种植生产提供更大的便利;实现业务数据的共享应用和主动推送,使烟草公司、基层烟站和烟技人员对烟农的生产指导和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引入社会化第三方服务,在网上的提供种植生产、防灾减害的专家咨询;引入电子商务模式,为专业化服务组织与烟农之间的有偿服务提供网上办理平台和电子支付平台,形成创新高效的专业化服务模式;电商平台同时也向涉农物资和服务供应商开放,不但为烟农也为广大农民提供电商服务。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服务模式。“互联网+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为烟农提供农业技术的图文、视频等在线培训,提供农技知识库、经验交流等服务,更直接有效地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互联网+ 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为农业科研人员、烟技人员和烟农建立了微信交流的环境,可以以个人或群组的形式直接进行文字、声音、图片以及多媒体的交流,方便烟农进行生产的技术咨询、灾害的问诊求助,也便于科研、烟技人员主动了解烟农生产状况和问题,提升技术服务的水平。

(四)打造烟草行业与烟农之间双向、即时的信息服务窗口。“互联网+ 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可以为烟农提供政策、市场、科技、物资、气象等信息,提供历年签订的合同信息、生产和收购业务数据的在线查询;同时可以开展烟农网上业务办理(如种植申请、物资需求提报等业务),逐步引导新的业务协同机制的建立,提升网络化信息服务水平。

2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从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看,目前传统的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其中智能手机占据了第一大上网终端的绝对地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 亿,较2013 年底增加5672 万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 年的81.0%提升至85.8%。

“互联网+”在农业的应用要比其它产业的难度大得多[3],除人的素质和传统习惯的因素外,最大的瓶颈在于农村互联网网络建设的滞后和上网终端的普及程度低。传统接入互联网的网络是采用有线网络,由于建设周期长、费用高,部分农村至今还没有网络线路。上网终端以往主要是采用电脑,由于成本高和使用要求高,在农村难以普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智能化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3G、4G通信技术的应用,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正面临着重大机遇。在人均年收入较低、消费支付能力有限、电脑普及率和互联网接通率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网民更愿意选择手机作为上网的主要终端。就目前的中国农村智能手机普及率来看,中国农村信息化已经跨越了信息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因此移动互联网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今后将会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采用3G和4G通讯技术、微信、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破解“互联网+”在农业应用的技术瓶颈,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有效推进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从技术角度来说[14],“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主要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终端层4 个层面的技术以及贯穿这4 个层面的安全技术,如图1 所示。

应用层的应用模式主要包括Web应用、原生客户端应用、本地+Web的混合应用,而支持这些应用的软件环境有浏览器、Widget、Java/BREW等中间件。其中Web应用随着移动浏览器Java Script执行效率的大幅提升、HTML5 标准支持的完善正在不断兴起。近年来微信的使用如潮水般兴起,基于微信的移动应用由于具有跨平台和轻量化,用户接受程度高,以及微信环境中具有众多的社交、电商、支付等应用作为支持,正在日益成为移动应用的发展方向。

平台层是业务与应用提供的主体,并以规范的接口开放平台能力给各类开发者使用。 平台技术方面,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大规模海量计算与存储、IT技术的互联网化服务交付提供支持。平台开放主要还涉及开放API接口、认证授权、服务组合、开发测试等技术。各种平台技术共同支撑组成面向开发者的生态服务环境。

网络层和终端层主要由通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家分别提供,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不再详述。

安全与应用、平台、网络、终端均密切相关,包括多个层面的安全,具体涉及网络流量攻击、网络接入签权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防攻击、防钓鱼等系统安全技术;PKI、加解密算法等信息/数据安全技术;版本保护、应用签名、内容识别和过滤等应用与内容安全技术;防垃圾短信、防骚扰电话、隐私加密、查杀病毒等终端与业务安全技术。

3 移动互联网在烟草农业的应用模式

移动互联网在烟草农业的应用,要按照“互联网+”发展思路,结合烟草农业的实际,搭建一个以APP、微信和云计算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 烟草,覆盖从烟叶种植生产、收购加工和工商调拨的全流程,为烟草商业与种植主体提供一个电子商务和生产服务的平台,为工商企业提供一个烟叶交易和业务协同的平台,促进烟叶生产经营管理的组织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和烟叶生产服务模式,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烟草农业的增值、减工、提质。

3.1 总体架构设计

“移动互联网+ 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架构如图2 所示[15,16],包括用户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器端的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和后端业务应用。用户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运行在用户的智能化移动终端上,以微信的方式运行。移动应用服务平台由“移动应用管理中心”及“移动应用服务中心”两大中心组成,前者负责应用注册、发布、升级的管理以及对微信菜单、消息推送和内容发布的管理,而后者负责为移动应用提供服务端的服务调用支持。

3.2 应用功能设计

“移动互联网+ 烟草农业”信息化平台的用户涵盖烟草企业(省市县级烟草公司和烟叶站点)、服务主体(包括烟技人员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应用方式以移动互联网的微信方式为主,对烟草企业同时提供兼容计算机的应用方式,方便用户在办公室的使用。

3.2.1 种植主体应用(微信应用)

合同网签:与电子合同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烟农种植申请、烟叶收购合同草签工作的前移。

灾害申报:实现灾害受灾情况的申报,对接生产过程管理及灾害补贴发放管理。

生产技术在线咨询:实现各类生产技术疑难及业务问题的网上咨询,支持文字、语音和图片等多种形式。

公共资讯:实现各类公共资讯信息的定向查询。

我的烟叶:实现各类烟叶业务和烟叶交售信息的查询。

投诉建议:在线提交投诉和建议。

3.2.2 服务主体应用(微信应用)

在线服务响应: 即时解答烟农的在线咨询,同步支持文字、语音及图片等多种交互方式。

生产督导:实现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预检等生产全过程的动态数据的实时、高效采集。

我的烟农:实现对所服务的烟农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如合同、生产、交售等。

服务商城:实现烟叶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服务的网上申办和服务费用的电子支付等功能,为烟农和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物资和服务的网上采购及网上支付服务,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的网上发布及交易功能。

公共资讯:实现各类农业政策、新闻咨询、公告公示信息的查询。

3.2.3 烟草企业应用(微信应用并兼容计算机端应用)

信息发布:各类惠农政策、公示公告、新闻动态等信息的发布和主动推送。

资讯查询:实现各类资讯的分类查询。

业务查询:实现计划合同、收购等各类业务信息的多维查询。

在线业务办理:办理烟农的合同网签、灾害申报等网上业务。

服务响应:对一线烟技人员不能解答的烟农在线咨询进行处理,同步支持文字、语音及图片等多种交互方式。

投诉建议办理:受理投诉建议,反馈办理结果。

4 结束语

以无线宽带网和智能手机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 不但为使用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也为传统业务向互联网+ 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移动互联网具有无线网络容易覆盖、上网终端成本低易普及的特点,尤其适合农村的互联网普及推广。以移动互联网为钥匙,开启“互联网+ 烟草农业”的大门,必将对烟草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化腾,张晓峰,杜军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2]官建文,唐胜宏,许丹丹等.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付博.移动互联网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索[J].

[4]王爱宝,仝建刚,崔勇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郑凤,杨旭,胡一闻等.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及其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6]钟志勇等.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方倍工作室.企业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开启移动互联新纪元 篇2

随着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的逐步丰富, 3G、4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终端目不暇接的更新换代, 这个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带领我们大步前行, 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

10月8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 (TD-LTE) (4G) 产业化的八大专项通知。《通知》一经发出, 不仅使得4G概念股暴涨6.62%, 而且迎来APP开发行业、互联网金融创新者的欢呼雀跃。对于他们来说, 网速的提高, 就意味着跳舞的舞台将变得更加宽广, 展示自我的机会也将更多。

远航前初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今年6月底,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报告》指出, 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 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 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 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

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良好势头, 使移动互联网在拉动信息消费的诸多方式中被寄予厚望。

当所有行业都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浪潮时, 金融业也无法作壁上观。唯有“移动”起来的金融, 才具备在下一个周期继续参与竞争的生命力。这其中, 应用社交化的趋势和大数据, 将对金融行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并将使金融行业逐步“移动化”、“社交化”, 产生新的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金融模式。这种金融模式将具有成本低廉、便捷的特点, 能够使人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享受金融服务。

“移动金融”让人随时随地获取财经金融信息, 能够降低金融信息传播成本。一方面, 互联网使金融信息传播快速, 充分透明。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显示:2013年1月财经金融类网站总访问次数达381539万次, 月总页面浏览量达381539万, 月总访问时长达9122万小时, 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获取金融信息重要的渠道之一。同时, 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如手机微博和手机即时通信等, 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财经金融信息, 金融供需信息几乎完全对称, 并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流沟通。移动互联网将改变用户获取金融信息的方式, 使金融信息充分透明。

划桨之力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移动信息技术进步、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基础的, 并且移动互联网使金融产品随时随地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年底, 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用户规模达2.21亿, 其中手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达5407万;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 其中手机支付用户5531万。手机网络商务应用, 如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等使金融产品交易随时随地进行, 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易, 并且交易成本较低。例如股票、期货、黄金交易、中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和个人投资渠道等信息能快速匹配, 各种金融产品能随时随地交易,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移动互联网提高了金融数据收集能力, 大数据则为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思路。对于金融企业来说, 简单的数据收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对金融数据进行复杂分析, 才能快速匹配供需双方的金融产品交易需求, 才能发现趋势和隐藏的信息, 才能让金融企业洞察和发现商机。

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 将不断对金融业的监管方式与手段提出新的挑战, 金融业务的管理和监管体系需全面升级, 适应金融行业的移动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同时, 移动金融行业就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 融合了金融、通信、信息和IT等行业。目前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具备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较少, 对移动金融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从趋势来看,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完全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 产生全新的移动金融模式。

金融机构抢滩移动互联网平台

金融机构参与移动金融可分为几种形式:一是移动银行, 这是电子银行业务、互联网银行业务在移动终端上的实现;二是移动证券, 这是股票类交易在移动终端上的实现;三是移动电子商务, 银行或者券商打造电子商城, 让客户在移动终端上购物消费;四是移动转账, 使用手机向他人汇款, 通过移动银行实现行内或者跨行不同账户间的转账;五是移动缴费,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水、电、煤气、物业等费用的缴纳。从上述分类业务可以看到, 国内的移动金融主要是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等业务向移动终端的移植。

以移动银行为例, 多家商业银行纷纷瞄准移动金融的商机, 欲从中抢得市场先机。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移动金融2.0标准, 完全突破了传统手机银行界限, 不仅可通过NFC手机支付进行交易或消费的近场支付功能, 还能通过手机银行进行银行网点预约排队, 买电影票、机票, 预订酒店、餐厅、景点门票等的O2O金融和生活服务。

2013年8月22日, 中信银行与中国联通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手机钱包业务全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共同拓展基于NFC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 共同挖掘移动互联网金融市场价值。

平安银行也推出“移动小微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指出, 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领域和金融领域的革命性创新, 已经呈现了爆发性增长, 成为当前移动领域最热门的应用, 这在促进电子商务及零售市场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支付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 民生银行继个人手机银行和小微手机银行之后, 又创新推出企业手机银行, 标志着该银行个人和企业移动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

不需要到移动、联通、电信等营业厅, 只需在手机上打开银行软件输入手机号码, 亦或是设定每月固定充值日, “1分钟到账”模式, 让很多消费者尝到了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

而在用户普遍担心的手机信息安全方面, 金融企业也各有保障。以民生企业手机银行为例, 不仅突破了传统银行柜台服务时间限制, 通过短信验证、密码校验、权限审批机制、操作超时保护、实时关闭开通等多重防护措施, 全方位保障手机银行操作的安全性。

“店中店”模式:开启华润新纪元 篇3

经过专业咨询公司和调研公司的可行性分析和模式设计, 华润银行最终形成独特的“店中店”模式, 提出“将银行做成零售店铺”的新型经营理念——将网点开进了华润万家超市里, 营业时间与华润万家同步延长至晚上九点, 让客户在购物的同时, 可以便捷地享受银行的基本金融服务, 包括开户、个人理财/贷款、常见保险、交通罚款等。

华润“店中店”网点的外观、布局被设计成只有数十平方的零售店铺形式。据华润介绍, “店中店”这样的轻资产型网点, 面积不到传统网点的1/10, 创建成本和年度运营成本分别为传统网点的25%和12%, 这些较低的年度租金列支、人工成本、运行维护等变动成本为“店中店”实现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上自身较强的盈利能力, 从而使“店中店”模式能够较快地达到盈亏平衡。

在社区银行模式的推进过程中, 华润银行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同步优化的策略, 目前的“店中店”网点已有19家, 六月份还将在深圳数家华润超市增设“店中店”, 并计划在年底将网点总数增至45家。对于华润银行而言, 社区网点的意义远不在于它是扩张社区金融服务渠道的手段或形式, 而在于它融合了传统物理网点、自助银行和智能银行的多种功能, 为加快渠道转型、深耕零售业务提供了重要机遇, 更是零售银行商业模式变革的重要载体。

与多数银行将社区网点开进小区不同, 华润银行充分利用华润集团下属华润万家密集的物理网点和客流, 网点设置的便捷性在便利客户的同时, 也为获取大量基础客户提供了坚实的渠道基础。依托“店中店”模式, 华润银行把华润万家的零售终端渠道资源转化为自身基础客户及有价值客户获取的孵化平台, 有效阐释了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

国奥村:奥运遗产开启住宅新纪元 篇4

中国建筑 闪耀世界

国奥村——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村, 作为聚全国之力筑造的奥运建筑之一, 它是当代全体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建筑水平的窗口。当国奥村出色的完成了奥运的历史使命, 一项新的殊荣正向它敞开怀抱——凭借节能减排的生态宜居住宅的典范, 国奥村再次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向世界展示前沿科技的应用带来了绿色节能减排的生态宜居生活, 将家、社区与城市互补联合, 不同侧面诠释“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之后, 国奥村在节能减排方面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先进做法也被展示出来。据悉, 国奥村共落实了三大理念项目36项, 例如: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集中式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光电板、导光管照明、节水设施和雨水采集设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 每年从太阳和再生水中获取6700万千瓦时的能量, 按燃煤发电计算, 可节约2.6万吨标煤,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

事实上, 早在入选世博之前的奥运期间, 国奥村所使用的各项国际领先节能技术, 已经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和赞誉。2008年8月13日, 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专程来到国奥村, 为国奥村颁发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国LEED-ND评估体系, 达到金级标准的绿色环保金奖——“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 这是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社区金奖。而此前国奥村一举斩获中国第四届“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评选中的“绿色生态建筑奖”白金奖及“绿色生态建筑节能专项奖”金奖。“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是目前中国国内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住宅科技奖项。国奥村获得“绿色生态建筑奖”白金奖不仅是该次评选中的最高殊荣, 同时更结束了自“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创建以来连续三届“绿色生态建筑奖”白金奖从缺的历史。

楼王出世 华丽收官

国奥村位于北京中轴线龙脉顶端的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 项目总占地27.55公顷, 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 由42栋6层或9层精装板楼公寓组成。国奥村毗邻万亩国家森林公园和122万平方米的龙形水系, 村外有了一道绿色屏障。而在国奥村内部, 1.5的容积率, 超过40%的绿化率, 整体矮板花园洋房设计, 国奥村绿色宜居色彩浓厚。

国奥村周边绿色生态配套方面, 享有独特的资源, 即紧临亚洲第一大城市公园——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122公顷龙形水系, 与国家体育场 (鸟巢)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国家体育馆等奥运中心场馆咫尺相望, 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城市绿化资源。

在收获了无数殊荣后, 作为北京国奥村的点睛之笔和收官之作, 项目的B9楼将以楼王的姿态, 应市而生。仅24套豪华精装修宅邸、楼间距阔达100米、两梯两户的专属尊贵……恐怕只有楼王才能展现出如此气概。而此次楼王的推出, 也是当代财富精英臻藏北京国奥村的最后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超前设计的产品品质, 加上重新打造的精装标准, 北京国奥村楼王有望将区域楼盘品质拉升到一个新高点。

然而, 国奥村这个“传奇”的缔造者并未就此止步——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肩负时代使命, 打造民族精品”为己任, 投身于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城市运营事业, 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绿色低碳社区。同时传承奥林匹克不断超越进取的精神, 国奥村先后在重庆、成都、桂林等城市落地生根。相信不久的将来, 低碳住宅势必会成为城市住宅的必然发展趋势, 同样也会让生活更美好。

开启移动互联新纪元 篇5

一方面,银行内部加强技术升级,积极部署实施新型安全产品及新型安全解决方案,以提高银行系统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寻求外部助力,逐渐加深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深广度,借彼之长全己之需,加快技术落地。西安银行今年8月推出的“@盾”安全产品就是银行与科技公司在移动金融安全领域深度合作的创新成果,是对银行账户安全和客户体验之间平衡度的创新突破。

加减法:寻找安全与体验的平衡点

“如何在银行账户安全与客户体验之间寻求平衡,几乎是大多数商业银行必须攻克的障碍。我们希望通过在客户端做‘减法’,在银行端做‘加法’的银行账户安全解决方案实现这种平衡。”

据西安银行科技部总经理胡博介绍,目前西安银行手机银行已成功将“@盾”安全产品应用于双因素认证,取代短信密码认证及短信令牌混合认证,只须在手机银行客户端输入一次交易密码即可实现安全便捷的线上支付。

简单的风控流程背后是基于移动互联安全需求而开发的国产创新型密码技术SOTP (Super-OneTime-Password)的支撑。据了解,该技术发布于去年底,可以在无实体硬件介质的前提下,采用软件方式解决移动设备中存储密钥的关键性问题,依据的是可重构数据原理,将密码算法与用户密钥(设备信息、个人信息、交易信息等)有机融合,利用用户密钥对原本公共算法进行重构,使不同设备、不同用户能够使用不同的加/解密算法,具有“一人一机一算法”“一次一密”等特性,实现不同场景下的交易验证需求,有效保证交易真实性。

此外,该技术还能实现本地数据的加密和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双向安全认证,为整个网络传输过程进行加密保护和完整性认证,支持多平台、多系统、多设备使用。

基于以上技术原理,用户在手机客户端安装“@盾”相当于在手机银行中置入隐形的硬件认证设备,交易过程中自动开启保护屏障,无须接收短信验证码,输入密码便可轻松完成交易。

提及“@盾”的研发初衷,胡博表示:“移动互联浪潮下,个人信息泄露难以完全避免,银行不能将安全完全依赖于用户对自身账户及身份信息的保护,更不能把安全责任完全转嫁给用户,而应主动研发更安全的金融产品,提升产品有效应对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的能力,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在上述认知的推动下,西安银行把为用户提供安全与便捷兼顾的金融服务作为发展目标,“如何在银行账户安全与客户体验之间寻求平衡,几乎是大多数商业银行必须攻克的障碍。”胡博说,“我们希望通过在客户端做‘减法’,在银行端做‘加法’的银行账户安全解决方案来实现这种平衡。”

目前,西安银行“@盾”项目已在全新5.0升级版手机银行中实现应用,用户一经开通“@盾”安全认证,则可在动账类认证时告别短信验证码。目前已上线的功能有手机银行的智能转账、手机号转账、缴话费、无卡取现、理财预约、账户保险箱、线上交易设置、线下交易设置以及个人网银的智能转账、手机号转账、缴话费交易。

平衡点:为安全与体验划上等号

“通过创新性应用‘@盾’产品设计,全新5.0升级版手机银行使用户的账户安全防护能力、账户自主管理水平及交易体验感受得到显著提升。”

与大多数有志于拥抱移动互联网实现顺利转型的商业银行一样,手机银行作为移动金融时代的流量入口,同样也是西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的一大打造重点。西安银行全新5.0升级版手机银行通过创新性应用“@盾”安全产品,使用户的账户安全防护能力、账户自主管理水平及交易体验感受得到显著提升,具体功能描述如下:

(一)账户灵活管理,渠道自主设置

在复杂的移动应用环境下,客户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避免。为了在信息泄露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障用户资金安全,西安银行手机银行5.0升级版本中新增独创性“账户保险箱”功能。“账户保险箱”功能以账户“防盗”为目标,以“我的账户我做主”为理念,使金融消费者不再仅仅是银行产品的被动接受者和使用者,而成为个人账户安全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增强了用户参与感和风险防范意识,是用户自主管理账户风险的有效手段和便捷工具。

通过“账户保险箱”,用户可对每个账户灵活设置“锁定”或“解锁”状态,锁定状态下账户只能转入资金,资金无法转出,用户可在其进行转账或消费时通过手机及时“解锁”账户,保证账户正常使用。该功能使用户能够灵活、自主管理其账户权限,并对其多个账户实现差异化权限设置,最大程度地降低账户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同时,“账户保险箱”还提供强大的渠道管理功能,用户可通过“线上交易设置”“线下交易设置”“使用地域设置”等管理功能对每个账户在POS,ATM,第三方支付渠道以及特定使用地域的开通及支付限额进行设置和修改,实现了手机银行用户对账户应用场景的自主化、便捷化管理。

线上交易设置的功能主要有已签约的快捷支付的交易限额和开关控制,未签约的所有银行开通但用户未签约的快捷支付总开关控制。线下交易设置的功能主要有用户自行设置信用卡、借记卡在ATM或POS交易渠道的开关和限额控制。其中开关主要有总开关、境外按国家控制的分开关和境内按省控制的分开关,具有单笔、日累计、月累计限额。

(二)系统自动分析,风险实时监控

手机银行5.0版本新增“实时预警器”功能。首先,该功能可对非法账户访问及非法渠道注册等问题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并及时提醒用户,可在客户信息出现泄露风险时及时预警;其次,该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电信诈骗交易特征及用户正常交易习惯进行分析,当用户进行不符合其交易习惯或具备电信诈骗交易特征的操作时,手机银行针对可疑交易的风险等级,分别采取阻断、确认、提示等应对方式,实现了交易风险的提前识别和有效预警。

“实时预警器”功能以账户“防骗”为目标,以“您的账户我看护”为理念,通过系统自动、实时地对可能发生的电信诈骗进行集中监控和预警,有效提升客户防范电信诈骗、避免资金损失的能力。

(三)创新身份认证,确保交易安全

手机银行5.0版本创新采用了“@盾”身份认证方式,可为每台设备生成并加载独一无二的安全插件,使用户设备和手机银行App进行“绑定”,防止用户手机银行账号、密码等泄露后在其他设备上进行交易而造成损失。用户使用经过认证的设备登录手机银行进行交易时,安全插件将结合设备信息、用户信息、交易信息等多重因素生成一次性认证码,与银行后台认证系统进行匹配,匹配通过后才能完成对应操作。

同时,手机银行5.0版本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以及安全问答等多重手段,为关键安全功能的设置和安全插件意外丢失、被删除等情况提供了更高级别的防护手段和认证方式,使得即使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事件,依然能够最大程度保障用户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设备安全。

(四)多重安全保护,增强防范能力

手机银行5.0版本采用了提升健壮性和防破解性的手机应用加固技术,加强运行环境、病毒和木马监测的手机清场技术以及安全性更高的关键字段国密算法加密技术。同时,通过手机ROOT提醒、越狱提醒等多种方式对用户手机进行安全监测,有效防范手机银行运行安全风险。针对外部应用市场与网络环境安全,西安银行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对钓鱼网站、伪应用等常用犯罪手法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立即通知相关市场或机构,对违法网站、应用予以封闭和下架,通过内外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防护体系,进一步确保用户账户安全。

(五)无需短信验证,提升客户体验

基于“@盾”设备认证,用户在使用手机银行进行转账、支付等交易时由系统生成的一次性验证码代替短信验证码自动完成交易认证,整个认证过程均在后台实现,用户无感知、无须等待和输入验证码,体验更加便捷;同时,交易信息传输时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有效防止验证码被截获、重放。

(六)手机安全认证,网上银行升级

基于“@盾”设备认证,用户可通过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实现交易互动。用户在没有携带网上银行UKey的情况下,可使用经过“@盾”认证的手机银行扫描网上银行中生成的交易二维码,便捷完成“扫码转账”,进一步提升网上银行交易体验;同时,通过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的交易互动,能够使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移动金融服务灵活满足用户的不同资金交易及安全需求,渠道竞争力再次升级。

“小而强”:勇当先进创新的区域银行

“心态、思维、眼界的开放形成了西安银行在银行账户安全管理上的独特思维,‘@盾’产品本身也体现了西安银行创新开放的态度。”

谈及西安银行“@盾”的创新理念,胡博坦言:“心态、思维、眼界的开放形成了我们在银行账户安全管理上的独特思维,‘@盾’产品本身也体现了西安银行创新开放的态度。”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性银行,西安银行金融系统的软硬件实力与沿海地区同业机构存在较大差距,我们时常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前瞻开放的视野创新技术与产品,所以才有了‘@盾’的投产应用。同时,我们希望以技术开放的心态引起同业对‘@盾’的广泛关注及对银行账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探讨。”胡博解释道。

作为西安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体系中具有相当历史意义的重要环节,手机银行“@盾”开启了西安银行移动互联的新篇章。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全面升级,互联网和金融的创新融合正在全面渗透我们的社会生活,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自由开放。作为西部地区同业领头羊,西安银行以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一流银行为目标,其互联网金融体系围绕跨界整合、平台搭建、用户经营3个战略方向,初步形成了清晰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布局。

在跨界整合方面,整合各类外部资源和流量,逐步打造出深耕本地的“吃喝玩游购娱”的线上生态圈。目前围绕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和移动门户四大平台,除了提供理财、基金、心意存、薪金贷等金融产品服务,还推出汽车票购票、加油卡充值、旅游门票、智能停车、公交卡充值、在线观影、机场出行、公积金查询、车辆免检、洗车等生活服务,初步形成了金融和生活线上生态。

在平台搭建方面,延伸交易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兼顾各个渠道统筹发展,搭建互联网金融的多元化服务平台。目前,西安银行对内搭建了微信企业号互联网社交化运营平台,对外推出“西银在线”全功能支付网关平台、“慧管家”服务平台、校园缴费云平台、物业缴费云平台、第三方资金存管平台、“供需宝”微供应链服务平台、电商平台、“金丝路书屋”等互联网服务平台,极大地丰富了西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线,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用户经营方面,围绕用户视角,完善了西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体系。目前已经围绕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等细分方向,开展了专业化的互联网运营,为挖掘西安银行互联网金融系列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奠定了基础。

开启移动互联新纪元 篇6

第1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从四个方面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战略定位。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跨界特性以及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地位。二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三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四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第2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工作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释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 加快发展”。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判断, 也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调整, 即由“大力发展”调整为“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方针一直是“大力发展”。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991年、2002年、2005年, 国务院先后印发的三个职业教育决定所确定的工作方针均为“大力发展”。党的十八大在深刻分析世情国情基础上,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 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简称决定) 。“加快发展”方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力发展”方针的继承和发展, 是在已有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核心是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第3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决定指出, “到2020年, 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的发展目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决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表述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发展目标要形成的职业教育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中国特色”, 同时具有“世界水平”, 是现代化的。国务院决定就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打通了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升通道;首次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和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 为职业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作了制度设计;首次提出“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 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4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国务院决定指出,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方向即办学方针。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明确了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和特性定位, 有效地引领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的办学方向就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与“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有历史的承接关系, 但是赋予了新的内容。新的办学方向继续强调了“服务”, 同时增加了“服务”的对象———“发展”, 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 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 即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继续强调了“就业”, 同时科学定位了职业教育在“就业”中的作用———“促进”, 要促进解决就业总量和结构矛盾, 促进社会成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新的办学方向为新形势下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确定了定位, 明确了任务, 需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执行。

第5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

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党的教育方针从总体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围绕党的教育方针, 各级各类教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三种表述:一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2002年) , 二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005年) , 三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决定的提法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提法是对过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法的概括总结, 更体现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是指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的人才, 是既“会”又“懂”、知行合一的人才, 是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最新界定。

第6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国是一个大国, 幅员辽阔,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 我国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需要各个地区共同发展, 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推进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强大动力, 必须高度关注薄弱地区和处境不利人群的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成为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追求。新的价值追求要求我们要高度关注薄弱地区的发展, 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要面向人人, 高度关注处境不利人群的发展, 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 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7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国务院决定提出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强统筹、分类指导”、“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等五大发展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决定, 为我国职业教育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发展方式可以简单归纳为,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构建体系为重点, 用改革创新的办法, 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 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 职业教育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 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 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深化改革, 创新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尽快实现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

第8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机制

新的办学机制在国务院决定中有很多表述, 如强调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强调发挥行业的作用, 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功能;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其中有一个很重要, 也是第一次提出的, 就是要“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提出要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依法制定职业院校章程和制度, 建立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 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 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其核心就是要确立职业院校真正落实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 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

第9大突破———确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的保障机制

国务院决定在保障机制方面没有提出要实施“工程”或“计划”, 而是展现了一种新的保障机制思路。一是注重保障制度建设。强调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等。二是注重落实政府职责。明确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 明确政府和学校关系, 强调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三是注重强化督导评估。强调教育督导部门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督导, 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 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四是注重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 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 落实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 研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总之, 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发展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常态。

第10大突破———出台了我国职业教育首个中长期规划

上一篇:二三级医疗机构下一篇:硫酸链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