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级医疗机构

2024-07-19

二三级医疗机构(精选5篇)

二三级医疗机构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厦门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数据库,2009-2011年度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费用明细。

1.2 研究方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XP软件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及排序等处理,回顾性分析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药品占比、结构占比、基药占比及前50名药品类别分布等。

2 药品管理现状

2.1 概况

2011年度厦门市定点医疗机构总费用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费用占比57.59%,住院费用占比90.23%,在总费用中居主体地位。

2.2 药占比情况

表1可见,3年来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药占比比较稳定。但从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中,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参考值第40项,“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的标准来看,门诊药占比偏高,需要加以控制;住院药占比则控制较好,呈下降趋势。

2.3 各类药品费用增长情况

表2、3显示,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费用呈增长趋势,住院药费除了成药费有所下降,其他均呈增长态势。但是从人均药费增长情况来看,全部呈下降态势。总体来看,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在药品费用控制方面做得较好,药品总费用的增长可能是由于就诊人数增加所致。

2.4 药品使用结构占比情况

表4显示,在门诊药品使用方面,3年来结构占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抗生素,这与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政策密切相关,也是各级医疗机构认真执行的结果。结构占比增幅较大的有循环系统用药、血糖调节药和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究其原因,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高脂、高盐等不平衡膳食进食增加,生活节奏相对紧张,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增加。不过,疾病谱的变化仅是造成循环系统用药、血糖调节药费增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药品应用档次的提升,如新型调节血脂药品、抗血栓药品和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等的大量使用。

在住院药品使用方面,药品结构占比降幅最大的也是抗生素,增幅较大的有营养治疗药物、调节免疫功能药、循环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及专科用药等。营养治疗药物的增幅与近年来营养支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市面上有着丰富的营养制剂可供选择使用,部分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把握适应症,这些因素导致营养治疗药物的费用逐年增长。随着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的飞速发展,调节免疫功能药得到大量使用,而多数免疫调节剂的用药指征却很模糊,临床疗效不易评估,未经循证医学证实,未被列入规范化治疗方案,部分医疗机构也对此类药品没有严格控制,导致有些处方超说明书使用,如前列腺炎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2b等,就存在滥用现象。此外,消化系统用药的结构占比增加,主要与质子泵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有关,据某医院药剂科人员统计分析,该院外科病房不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较为严重,多存在无使用指征及超疗程使用等现象。

2.5 费用排名前50位药品分布情况

从表5、6可见,费用排名前50位中,消化系统、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药物居多,基药品种仅占7个。

3 对策

以上数据和分析表明,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费用控制总体较好,具体表现为药占比相对稳定,人均药费处于下降趋势,抗生素的使用趋于合理等,但仍存在门诊药占比偏高,消化系统用药、免疫调节剂、营养治疗药物使用不合理,基药占比偏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提高医保基金保障绩效。医疗保险机构可以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如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评价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或治疗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药物,并将评价结果在定点医疗机构推广,以成本最低的药品消耗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用药效益的总体水平,控制药品费用增长,提高医保基金保障绩效。

(2)专题分析,引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以营养治疗药为例,可以先分类对肠内营养药和肠外营养药的使用加以比较,找出费用增幅排名前列和费用排名前列的具体药物进行分析。在门诊方面,可对用药人数、人均药费、次均药费、平均疗程、用药剂量等指标加以分析,与说明书及《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等对照并进行合理性评价。在住院方面,针对排名前列的具体药物,随机抽取使用该药物的具体病例,对其适应症、疗程、住院日等合理性分析;还可选取相同诊断但未用此类药物的病例对比分析,比较使用该类药物后,是否减少住院日或复发率,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3)聘请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院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处方点评专家组。定期对定点机构的住院病历和门诊处方做出点评,通报点评结果,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加以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定点医疗机构,依据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对其不合理费用不予结算。从而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4)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临床用药进行干预性管理以及合理性辅助管理,从而进一步辅助临床按照药物使用的有关政策法规实施药物治疗。通过丰富监管手段、改进预警评价指标来提升监管有效性。全面、快速地掌控医疗机构的医保药品使用情况,使管理精细化,扼制不良苗头,防微杜渐。

(5)通过网络、媒体、公开栏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开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率、单病种费用、人均住院费、平均住院日等医疗信息。通过信息公开,引导患者理性选择医疗机构,使定点医疗机构处于现实的舆论压力和竞争压力之中,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形成公开公平、积极活跃的良性竞争氛围。

参考文献

[1]张萍,张奕奕等.社区老年人疾病谱分析与慢性病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80

[2]黄春兰,张国兵等.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调查及不合理用药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2,7(22):42-44.

二三级医疗机构 篇2

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三级医疗体系名存实亡,四年医改无样本。廖新波何出此论?日前,就当前医疗服务体系诸多热点话题,他接受了《小康》记者专访。

医改重在改到体制

《小康》:您提到三级医疗体系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为何我们没能建立起真正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廖新波:在医疗服务领域,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眼睛一直盯着硬件,建楼房,给仪器。长期以来,忽视了人这个核心因素,人本主义哪里去了?说到底,就是人才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缺乏激励手段,就无法留住医学人才,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水平堪忧。

医院“反哺”政府,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号召大医院扶持小医院,但是没有给大医院相应的资金投入,大医院只得从患者身上“找”钱。而被动的“大手牵小手”也只能是让这些大医院走走过场,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样的一种体制怎么能真正建立起三级医疗体系呢?

第三个原因则是,双向转诊制度名存实亡。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三级体系功能分工非常明确,如果向上级医院转诊,必须经由2个医生共同签字。而如今我们的愿望却与现实相违背,一张医保卡走遍天下,既然在哪个医院都能报销,在哪里都可以看病,人们自然会趋向优质医疗资源。患者无法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没有病人就诊,基层医疗人员难以留住,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演变成基层医院无人看病,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结局。

政策的错误引导,导致很多医院盲目扩张。我见过很多县医院,盖大楼,加床位,当地政府把这个作为政绩工程。殊不知上级医院的扩建,会导致“虹吸现象”出现,吸引更多的人向大医院流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组合功能。新医改实行4年多,并没有实现患者和医生双下沉的预期愿望,原因就是没有改到体制,还在过去放任自流的状态下徘徊。

《小康》:三级医疗体系的现状加剧了看病难的问题,那在您看来,被当做样本的“安徽模式”是否为此提供了一些破解思路?

廖新波:安徽模式,是非常典型的政府包揽。不可否认,它有一定优势,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是缺乏激励考核机制。这就容易陷入医生推病人的怪圈,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何必要冒风险呢,结果把病人层层推向上级医院。大医院的看病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从这个方面讲,安徽模式是一种不理想的模式。在我看来,医改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是要引用一定的激励考核机制,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使医生“职业复位”,只看病人,不用考虑钱的事。

医疗服务体系应成为一把手工程

《小康》:新医改实行以来,创造了一些地方模式,最近也被提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您认为对于中国医疗服务体系而言,新医改所带来的亮点,以及仍需完善的地方包括什么?

廖新波:有关方面宣布,医改取得了巨大阶段性成效。其主要成效包括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降低。

事实上,在我看来,新医改的最大亮点就是建立起一个医疗安全保障网,96%的覆盖率。但这仍未达到预期目的,保障网也加剧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第二个算作亮点的恐怕就是县医院的扩张基本完成。然而在医疗服务资源释放的同时,病人也越来越多。一个悲伤的问号形成了,这是刺激了看病的欲望呢,还是我们的预防工作做得本就不好呢?是不是病人越多医改任务就完成了?显然,一级、二级预防工作没有做好,双向转诊制度名存实亡。

医联体也是蹩脚的,不是政府主导的行为,而是医院自身的市场划分,区域割据,军阀混战。下面的患者仍不断向上流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医药流通领域确实做了一些探索工作,但是仍未从根本上革除以药养医现象的存在,如何建立起一种实现医生自身价值的体系?没有答案。如果单纯取消以药养医,而新的补偿机制无从建立,那只会按了葫芦起了瓢。

《小康》:包括基层医疗体系在内,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出现诸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廖新波:最大的问题出在投入上。虽然对于医疗体系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城市和乡村获得的投入却存在差异,城市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在县一级医院,甚至还存在医院反哺政府的行为。由于缺乏公平的投入机制,基层医疗体系难以承担初级卫生服务功能,大量常见病病人上流大医院,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除了建立起公平的投入机制,对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而言,这项工作应该成为一把手工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部门的事情。

政府干预才能保证医疗体系的公益性

《小康》:有人认为,整个医疗体系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是因为没有彻底市场化的缘故。

廖新波:现在的问题是,不是市场没放开,而是一直在放开,尤其是无序放开。公立医院所走的路基本都是市场的,政府没投入,医生过度医疗等所有行为不都是市场催生的吗?盲目盖医院不也是市场行为吗?它直接导致虹吸效应产生,误导病人,只有大医院才能看好病,医疗体系分级也就越来越模糊。再说村医,从目前看,彻底市场化无法挽救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也扭转不了病人上流医生上流的状态。

医生提供医疗技术,医院是平台,那么谁来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福利性?那一定是政府。即便是彻底市场化,政府也得购买服务。权衡点就在于政府是否能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老百姓能花更少的钱获更多的益。只有在政府的干预下才能实现这些良好愿望。

再谈公平性问题,政府盖医院就必须讲究公益性和公平性,就诊价格很便宜。病人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有效服务,不在享有医疗资源时因身份财富遭受歧视,一定也要有政府的干预才行。

《小康》:在您看来,现今通过新医改,三级医疗体系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愿景,或者说,各级医疗结构的功能应如何回归?

廖新波: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三级医疗体系建立不是市场行为能决定的,它一定是一种政府干预行为,具体说就是一种政策的干预。

三级医疗体系功能回归的路径,主要取决于基层医疗服务功能的回归。我的设想是,其一,规定必须在基层医院就诊的疾病类型。有些疾病必须在基层医院就诊,有了病源就能有资金,有资金就会有发展,有发展反过来又会刺激医生做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环。其二,对县级医院规定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流出比率,从报销制度改革层面遏制患者盲目上流大医院。

此外,公立医院是政府开办的,对于当地政府投入有效性方面也要进行考核,主要从医院贷款率、医生人才学历构成比例、医生流失率以及患者流失率等几方面着手,只有考核机制才能让政府更多地对当地公立医院进行投入。反过来,政府也要对医院进行必要考核。二者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三级医疗机构 篇3

1 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现状

到2010年年底, 广西县、乡、村拥有大型乙类医用设备176台, 其中县级医院CT拥有量为130台, 占广西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仪 (CT) 拥有总量258台的50.39%;核磁共振仪 (MRI) 有5台, 占广西MRI拥有总量56台的8.9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 (DSA) 有3台, 占广西DSA拥有总量53台的5.66%;数字化模拟机 (LA) 有4台, 占广西LA拥有总量43台的9.30%;乡镇卫生院CT拥有量为32台, 占广西CT拥有总量的12.40%;MRI有2台, 占广西MRI拥有总量的3.57%。广西农村县乡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分布情况见表1。

1.1 广西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现状

1.1.1 广西县级医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现状。

广西县级医院总数从2008—2010年数量变化不大, 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和台数均有大幅度提升, 总价值从148 006万元上升到227 463万元, 增幅为53.69%。台数从13 598台增长到17 270台, 增长了27.00%。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浙江省2004年县级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就有17 570台, 其中50万元以下的16 444台, 50万~100万元的863台, 100万元及以上的263台[2] (表2) 。

1.1.2 广西县级人民医院主要医疗设备现状。

经过对广西卫生厅直报系统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2010年广西县级人民医院主要的22种医疗设备中, 拥有率超过60.00%的设备的有10种, 其中拥有率最高的为黑白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救护车, 拥有量占医院总数的94.67%, 最低的是牙科综合治疗台, 拥有量占医院总数的65.33% (表3) 。另外, 拥有率超过10.00%的有7种, 分别为全自动三分全细胞分析仪、800 m A医用X线诊断机、医学图像存档传输系统、危重病人监护系统、高压氧仓、人工肾透析装置和血液酸碱气体分析仪。

台 (%)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 (2011—2015年) 。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

注: (1) *中含有1台DSA。 (2) 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 (3) 县级医院总数为75所。

1.2 广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现状

1.2.1 广西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现状。

广西乡镇卫生院总数从2008—2010年数量变化不大, 但由于新医改的运行, 财政投入的加大, 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总价值和台数均有大幅度提升, 总价值从36645万元上升到75551万元, 增幅高达106.17%。台数从7924台增长到11575台, 增长了46.08%。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浙江省2004年乡级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就有13445台, 其中50万元以下的12959台, 50万~100万元的443台, ≥100万元的43台[1];与全国相比, 2009年广西万元以上设备总价为54634万元, 只占全国1.95024亿元的2.80%, 而2010年广西人口比重占全国的3.44% (表4) 。

1.2.2 广西乡镇卫生院主要医疗设备现状。

经过对广西卫生厅直报系统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2010年广西乡镇卫生院主要的21种医疗设备中, 拥有率超过60.00%的设备有6种, 其中拥有量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93.11%, 最低的是救护车, 拥有量占卫生院总数的65.49% (表5) 。另外拥有率超过10.00%的有5种, 分别为心电监护仪、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电脑和麻醉机。

1.3 广西农村村卫生室医疗设备现状

广西2010年年末共有村卫生室22 420个, 在统计的22405个村卫生室中主要医疗设备有8种, 其中拥有率超过60.00%的医疗设备有3种, 分别是药柜、诊查 (观察) 床和冷藏箱, 且其中药柜在部分卫生室中不止一个, 见表6。

2 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

广西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虽然近些年来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但由于基数小的原因, 与全国水平和其他发达地方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和问题。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注: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信息直报系统。乡镇卫生院总数为1 249所。

2.1 设备总量不足

本次调查统计表明, 广西农村医疗机构的设备均为诊疗过程常用且与医疗机构等级相匹配, 但仍有很多机构中缺乏此类常用设备。例如广西有大约8.00%的县级人民医院没有急救车;全自动三分全细胞分析仪、医学图像存档传输系统广西县级人民医院的拥有率分别只有13.33%和16.00%;乡镇卫生院的计算机拥有率仅有19.86%;22405个村卫生室中只有3420个村卫生室有简易呼吸器, 只占15.26%。

2.2 设备分布不均

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 县级人民医院中呼吸机、救护车多的医院数量超过10所, 没有此设备的医院数量分别为21所、4所;有1所乡镇卫生院同批进入数字心电图单报、凸阵超声诊断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数量全部超过10台, 其他也还有设备拥有数量较多的乡镇卫生院。因此, 广西基层医疗设备存在较为严重的配置不均衡现象。

2.3 设备利用不足

以乙类设备为例, 广西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与经济技术评价研究课题组对设备的年均工作量分析发现, 各级医院差别很大, 区属医院CT的年均工作量是乡镇医疗机构的6倍[3]。经分析统计广西县级医院MRI年检查门诊及住院人次数高的也只有59826人次和26682人次, 其他均低于1万人次;CT年检查门诊及住院人次数超过2万人次数的只有6家, 有近50%的医院检查次数在1万人次以下;800 mA及以上X线机门诊及住院检查人次数相对较好, 但检查人次数仍然相对较少。

2.4 设备管理不严

从直报系统的原始记录来看, 不难发现, 现有部分数据明显存在问题, 因此, 对直报系统的数据收集需要加强质量控制。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前后逻辑不符的数据进行提醒, 对人工失误填错的数据进行核对纠错。

3 对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配置、管理的建议

3.1 医疗设备配置建议

总体上, 对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配置, 可在进行区域卫生划划的基础上, 采用较为普遍使用的人口比值法, 根据人口数量和服务范围大致确定各级医疗的基本设备配置。

注: (1) *为便携式高压消毒锅 (带压力表) 。 (2) 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报系统。

3.1.1 广西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建议。

根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中设备配置标准给出的包括CT、X光机和彩超等17类医疗设备参考配置要求, 并结合广西医疗机构实际具体情况。建议选取500 m A~750 m A医用X线诊断机、CT、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呼吸机 (有创) 、生化分析仪和救护车6种设备作为广西县级医院设备标准配置 (表7) 。

经统计, 在所选的6种设备中, 拥有4种以上设备的医院占84.00%, 其中拥有所选全部6种设备的县级医院数量为34所, 占县级医院总数的45.33%;拥有其中任意5种设备的级医院数量为29所, 占县级医院总数的38.67% (表8) 。广西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可以根据此6种设备, 拥有6种设备中5种以上设备的县级医院可初步定位为医疗设备配置符合标准。

3.1.2 广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建议。

根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中设备配置标准给出的包括X光机、生化分析仪和B超等18类医疗设备参考配置要求, 结合广西医疗机构实际具体情况, 选取医用X线诊断机、心电图机、B超、自动生化仪和救护车5种设备作为广西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配置标准 (表9) 。

经统计, 在所选的5种设备中, 拥有所选设备2种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占85.43%, 其中拥有全部5种设备的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为460所, 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36.83%;拥有任意4种设备的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为397所, 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31.79%;拥有任意3种设备的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为201所, 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16.81%。广西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可以根据此5种设备, 拥有5种设备中2种以上设备的乡镇卫生院可初步定位为医疗设备配置符合标准。

3.1.3 广西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建议。

根据广西村卫生室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 2010年广西所调查的8种设备中拥有率超过60.00%的村卫生室有3种, 分别为药柜、诊查 (观察) 床和冷藏箱, 其次处置台拥有率为52.21%。经统计, 拥有前述3种设备中任意1种以上的村卫生室占71.69%, 其中拥有全部3种设备的卫生室占40.64%, 拥有其中任意2种的占30.95%。广西村卫生室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可以根据此3种设备, 拥有其中1种以上设备的村卫生室可初步定位为医疗设备配置符合标准。

3.2 对广西农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管理的建议

针对广西基层医疗设备现状,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 设置或增加专门的机构、人员来管理设备的招标、采购、监督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合理定位三级医疗机构功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需求, 争取做到“因人设备、因地设备、备尽其责”。转变观念, 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运用现有政策, 参照安徽省定远县三级医疗服务网模式, 根据广西实情探索适合广西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的管理新方式、新方法[4]。

注:县级人民医院总数75所。

注:县级人民医院总数为75所。

注:乡、镇卫生院总数为1 249所。

4 总结

广西农村基层医疗设备装备情况虽然在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 很大一部分增长率都超出全国, 但由于广西基础情况差, 想要从根本上改善广西农村医疗设备现状还任重而道远, 需要各级部门、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建立健全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参考文献

[1]赵云, 潘小炎.广西村卫生室发展中的三大弊病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10 (3) :36-37.

[2]蒋培余.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2006.

[3]王前强, 彭跃钢, 苏晶, 等.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与利用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 (2) :97-99.

浅谈内衣的二三级市场 篇4

“圈脑运动”

对于一线品牌而言,一级市场做品牌,=三级别市场做销量、是利润的增长点;对于二,三线品牌而言,二三级市场是主战场,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中国一级市场的竞争是很多内衣品牌的必争之地,争取这样的高地,成本也很高,反而二三级城市新兴商业圈正在兴起,开拓市场的成本也较低,周边客户十分有消费能力。

现在的国外公司,包括国内多数公司都以为大中型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市场,实际上那只是中国最小的市场,中国最大的市场是二三级城市,甚至是乡镇(现中国有2862个县城,县级市有374个,县城人口近8亿多),现在二三级城市的人也已经富裕起来了,可能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点。他们的总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城市,而他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单一,只要是送到他们眼前,是很容易接受的。而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人们见得都快麻木了。所以二三级城市这些大城市比较容易打开,而且现在很多国外产品还没有这个条件来打开这个市场,这是我们国内商家难得的机会。

一级市场与二三级市场在消费上也存在时间差,和农村市场的时间差更大。一些在一级城市以趋饱和或者已经过时的产品在二三级市场可能刚刚进入。事实证明,一级市场与二三级市场主力消费商品消费时间差比较大,同样也蕴含了商机。

具有“特色的”营销策略

但是一级城市是个大熔炉,比如北京、上海、深圳什么观念都可以接受,因为什么人都有聚集,什么样类型的产品都可以找到消费群体。但在二三级市场,地域观念浓厚,乡风民俗往往还有天壤之别的差距。在二三级别市场没必要做的比大城市的平均水平还高,二三级市场复杂,多样化的特点也区隔于一线市场,将一线城市高创意的营销策略照搬,显然会“水土不服”。必须在变中求精细,深入了解地、县级市场域消费者,结合自己的产品周期与资源制定实效化的传播策略,做到精确制导抢占先机。精细在于将传播策略细化执行到特色环境下消费者与产品接触的每一次机会,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差异化的手段进行有力传播,完成产品从知名度到美誉度到忠诚度的强化。围绕二三级市场消费者为核心,通过传播策略的精细化下沉,形成特色的立体化渗透传播,将是逐鹿地县市场成功的基础。

走访很多省份的二三级市场,发现很多都处于最原始的夫妻店,存在老板不在就无法卖货,这些店铺开起来容易,但要想把他们转变成为正规军,渠道建设的转换成本很高。但也有一部分客户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当地的二三级市场中,占据了商场和商店的很大份额,开起内衣专卖连锁,在当地基本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情况与一级市场的百花齐放的情况截然不同。

二三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区别?第一:二三级市场同样注重品牌,但是理解和一级市场理解是不一样的。消费者既要面子又要好看。什么是品牌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记得听谁说过,只是记得在哪里做过广告。第二:二三级市场的消费群体跟风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位消费者购买了这个品牌会吸引更多的买家。第三:喜欢讨价还价,信息消费滞后,城市接受的新事物,到达二三级市场会慢半拍。

通过网络向二三级市场扩展也成为一种全新的渠道

现网络发展速度之快,从事在线支付业务的支付宝总裁邵晓锋惊讶的说道:“二三级市场乃至乡镇的消费方式也在悄悄进行更新”。深度挖掘二三级市场的巨大的购买力,可通过BDC商业模式经行推广。何谓BDC?(Business企业、Distributor分销商、Consumer个人)实现厂家、分销商、客户互利共赢的新商业模式。

区位优势带动二三级汽车市场发展 篇5

区位优势决定发展潜力

汽车消费特别是私家车消费,属于典型的高档消费,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哪怕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目前也没有像消费手机一样去消费汽车。既然如此,就不得不联想到地区优势、消费能力和二三级市场关系的问题。

以青岛为例来看区位优势与消费能力的关系。青岛作为山东省副省级城市,目前人口数量约800万。城市规模虽然包容了七区五市,但是汽车销售重点还是放在了市内四区。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却有包括法拉利、保时捷等高档品牌的汽车销售商。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等一大批高档进口品牌以及国内和合资的众多品牌都已经在青岛落户并且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这样的城市能够引来国内外诸多高端品牌的关注,商家自然是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得出青岛有着较强的汽车消费能力,但在消费能力的背后看到的是青岛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强大的海港、空港优势吸引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在青岛创业和生活。这势必会激起高档消费品的走红,而汽车就是这类产品中的一个。正是这种区位优势,使得青岛成为各大汽车厂家的必争之地。新品发布、媒体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纷纷在青岛举行。一位汽车生产厂家的代表甚至这样描述青岛对于汽车销售的关系:能在青岛把车卖好,不仅是营销的成功,更具有品牌推广成功的象征意义。

胶南属于青岛七区五市当中的一个县级市,如果按照市场每千人有20部以上的为一级、每千人有10-20部车为二级、每千人有5-10部车为三级这一标准衡量的话,胶南属于典型的二三汽车市场。作为青岛的一个卫星城市、一个业界眼中的汽车二三级市场,其发展并没有成型,市场比较分散。作为一个县级市,汽车消费重点还集中在微车、乘用车和皮卡等实用性较强的车型中,真正的私车消费并没有形成气候。但如果把胶南的区位优势以及在未来几年中可实现的目标放在一起看,胶南极有可能会成为区域性二三级市场汽车消费的领头羊。

胶南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区位优势,就是胶南东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接,西与日照市相邻,北连胶州,南临黄海,交通便利。临近青岛国际机场、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黄岛至青岛的轮渡码头,国家大环海高速公路三线、胶州湾高速公路和204国道经过胶南。更值得关注的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以及投资40亿建设的胶南水城和投资几亿建设的泊里董家口港口正在施工当中,全部完工之后,胶南将会以绝对优势扮演青岛南大门和中转站的角色,独特的地理优势就会全部展现出来。届时胶南作为青岛的一个卫星城市将会以独有的交通、物流等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这也势必会带动胶南的高档商品消费的热潮以及琅琊台、大珠山、灵山卫等旅游资源的开发。真正意义上的二三级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将辐射到开发区、胶州西部等地。

二三级市场汽车消费新特点

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二三级市场的启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为代表的二级区域市场,汽车销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正是二三级市场强大消费潜力的释放,造就了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快速发展。

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日趋理性,二三级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重新洗牌在所难免。在这场比拼中,实力、服务最为关键,谁的实力强、服务好,谁就会获胜,而那些实力弱、信誉差的将被淘汰出局。

经济基础是二三级市场的“发动机”,二三级市场还配备比一级市场更好的“变速器”。一级市场往往设有诸多环保限制、准入门槛,甚至像上海,车牌都要花几万来买,其他如养路费、过桥费、停车费等费用都远远高于二三级城市。对于大城市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买马先要考虑能不能配置起鞍,而在二线城市或者三级市场上,这些费用大大减少。如此平顺的“变速器”是一级市场可望而不可及的。二三级城市的传动系统也相当灵活。前两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能预警之后,在一级市场销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各大厂家就开始着手在二三级市场布点落子。其中的先行者,如天津一汽、江铃、吉利、长安汽车等更是深入广大农村阵地,在二三级市场展厅或店面,甚至一个小门面都摆着卖车。按照汽车进军这些城市的层次,经济型车首先打入,其次是中档轿车,目前,一些二三级市场消费已经证明了高档轿车的购买实力。“得民心者得天下”,进军二三级市场,正如此理。

二三级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汽车消费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百强县市表现出高度的经济活力。全国汽车消费大城市约12个,每个大城市GDP高于单个二三级城市,但二三级城市的数量多于大城市。2004年全国百强县市GDP总量达2万亿元,每个百强县市归地级城市管辖,二三级城市的经济总量非常巨大。以无锡、宜兴为例, 2005年无锡和宜兴GDP分别为2804.68亿元和363亿元。二三级城市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孕育汽车消费新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统计表明,连续两年来,二三级市场的汽车销量都占到整个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尤其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市,均爆发出惊人的消费能力,这一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胶南市进入了中国最发达的100个县市第31位,综合竞争优势排17位,目前,胶南市的机动车12.6万辆,其中2006年新登记增加的汽车4457辆,今年1-9月新增4746辆,比去年增长10%,汽车的销售呈上升态势。按目前胶南人口80万人来计算,预计未来的几年,胶南的汽车消费每年将保持20%的递增速度,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三级汽车市场发展面临的困难

二三级市场消费者对信息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这给二三级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1、良好的市场氛围没有形成。

品牌传播越接近农村市场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二三级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属于动荡性的需求,注重价廉、实用、方便、放心,或者注重于产品的物质层面,但是对于更深层的消费所获得的附加价值并不太关注,这是品牌传播与管理的难题。

二三级市场经销商功利性比一线市场来的更强,合作基本停留在初期阶段,而未到双赢或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境界。在这种初期而原始的合作模式上,所谓的专卖店无法专卖,货随利走,只卖产品不管服务,品牌忠诚度相对来说比较差。

2、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

厂家开发销售渠道,主要放在一级城市,把大量的运营费用投放在一级汽车市场中。在二三级市场,开发、维护、管理、运营的费用基本由经销商自行承担,资源的输出、人员的成本以及物流成本都需要很多资金,并且现在的二三级市场利润越来越少。为了卖辆车多家汽车经销商打价格战,往往把价格压到最低,这无形中给汽车经销商带来非常大的压力。风险大来自于提车需要到一级市场,途中很不安全。由于新车没有保险、没交养路费,风险系数明显提高,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将由二三级市场汽车经销商自行承担。

3、促销、宣传、组织实施困难

上一篇:数学实验的教育价值下一篇:开启移动互联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