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

2024-08-02

三级医院(精选12篇)

三级医院 篇1

摘要:文章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所开展的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 提出开展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的几点思考:互助共赢、方便快捷、因院制宜、适应市场、制度建设。

关键词:三级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院,对口支援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江苏省基本现代化医院, 也是位于城中心具有百年历史的唯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 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城乡基层医院的支援工作, 尤其2009年以来, 医院与所在区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省卫生厅指定帮扶医院靖江市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以帮促建, 有效促进了帮扶单位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 做法与效果

1.1 职责明确、责任到位

医院高度重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帮扶单位的扶持工作, 专门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其他院领导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对一负责制, 同时医院主要职能科室如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部门负责人作为联系人;实行以科室为单位, 1~2个科室负责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建设帮助工作;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对外联络办公室, 专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帮扶单位的协调,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2 深入调研, 全面沟通

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单位的设备、人员结构、专科建设、周边人群、社区需求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 同时与其进行多次沟通, 确切了解病人所需、社区所需, 因地制宜, 因科制宜, 有的放矢。

1.3 形式多样, 注重实效

1.3.1 双向转诊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磋商, 专门制定了《双向转诊管理规定》, 明确了上转病人、下转病人的条件, 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医院还与所在区卫生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沟通, 优化了新农合病人的报销流程。

1.3.2 会诊

医院实行整体合作,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帮扶单位的对口科室参照科内会诊规范, 即对口科室专门排设对外会诊班, 随叫随到;其他科室会诊参照院内会诊要求, 实行会诊绿色通道, 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帮扶单位解决问题再补办有关手续。

1.3.3 专家门诊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帮扶单位的对口科室在其设置专家门诊, 排设专家门诊表, 每周2~3次, 由副主任医师职称2年以上的医师进行专家门诊;医院还实行专家门诊电话、网络预约制度, 确保病人及时、有效得到服务。

1.3.4 晋升职称人员支农

医院将卫生支农作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聘用必备条件, 对即将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的医务人员按照“专业划分、对口帮扶”的原则, 在对口支援单位开设专科门诊, 并明确了相关制度及具体工作职责。

1.3.5 业务查房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每周1~2次参与对口单位的业务查房, 对病人尤其是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提出方案, 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针对对口社区卫生服务特点, 选择1~2项适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技术项目进行重点带教, 确保效果。

1.3.6 免费进修、学习

从2004年开始, 我院即开设主要针对初职称医务人员的“晚读”课和针对中级以上的“早读”课, 每季度开展一次主要针对死亡病例讨论的“季读”课, 我们事先发放通知,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单位参加我院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同时对到我院进修学习的对口单位医务人员实行一对一“导师带徒”制度, 免收进修费用, 并管理严格, 确保学有所成, 学有所长。

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有力带动了对口支援单位医务人员处理常见疾病和诊断疑难病例的技术水平, 也带动了支援单位的科室发展, 病人双向转诊率超过同期30%;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本院部分科室平均住院天数,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提升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

2 体会

2.1 互助共赢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基础

病人得到实惠, 病人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就诊待遇, 病情重转到大医院实行绿色通道, 确保抢救成功率, 病人进入康复期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降低了医疗费用, 同时我院专家也定期到社区查房, 保证了医疗的连续性和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得到了发展, 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明显得到了提升, 大医院的帮扶, 使更多的病人选择了就近治疗;大医院也得到了发展, 一定程度缓解了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康复病人的流转, 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使医院有更多的精力、物力进行重危、疑难病人的诊疗, 做“三级医院该做的事”[1], 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方便快捷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必备条件

医院高度重视支援工作中的方便快捷, 对于社区来本院就诊的病人, 凭社区卫生机构开设的检查单即可直接检查, 检查科室调整作息时间, 设置专窗为其服务;转诊手续方便,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 减少中间环节, 避免了社区病人的后顾之忧;会诊服务均实行简易程序, 确保快捷、方便。

2.3 因地制宜、因院制宜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关键

医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建设及社区需要与对口单位确定了支援科室及适宜推广项目, 如其中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老城区, 老年人较多, 就以心血管科、呼吸内科与其结成帮扶对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发展较全面, 就以骨科、神经内科与其结成对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希望五官科形成特色专科, 就以五官科与其结成对子;靖江市人民医院因区域内民营医院眼科发展较好, 为提升其竞争能力, 医院就以眼科为主与其结成对子, 定期派人指导。

2.4 适应市场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立足点

对口支援是一项公益活动, 但如全面脱离市场也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难以维继[2]。以前卫生支农由于实际就诊病人较少, 支农医生得不到锻炼提高, 不愿下去, 针对这一情况, 医院一方面通过专家坐诊, 同时与对口单位一起加强宣传, 通过团队力量扩大影响, 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就诊率;坚持差异化策略,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在提高基础专业能力、提高其解决一般疾病和常规疾病的能力, 而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存在困难的病人则转至大医院进行治疗, 病人康复后再转回治疗, 各司其职, 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2.5 制度建设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重要保证

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 符合中央文件精神, 但实施过程由于人员、技术、设备等因素而容易导致“虎头蛇尾”。医院专门制定了文件, 对支援科室的具体目标、任务、及责任人进行了明确, 并与年度考核挂钩;明确晋升职称前必须完成卫生支农任务;建立了双向转诊台帐, 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一系列制度建立和实施, 有力推进了城乡基层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朝阳.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6) :364-365.

[2]刘瑞明.卫生支农中存在的误区[J].卫生经济研究, 2007 (2) :16-17.

三级医院 篇2

顺利通过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初步评审

2015-02-05 09:57:00 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2015年1月21至23日,河南省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组一行19人,在国家医院等级评审专家、省卫生计生委王秀萍处长带领下,对市一院院进行了等级评审。经过三天紧张有序的评审,该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初步评审,这标志着市一院综合实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期三天的评审过程中,19位评审组专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追踪检查、现场访谈等形式,严格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各项指标对一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审。

1月23日下午,评审工作反馈会在王秀萍处长主持下开始,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顾建钦、副主任原学岭代表市卫生计生委参加了反馈会。专家组成员按照各组检查的情况进行了分组反馈,对该院创建工作的亮点和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对医院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会上,评审组组长张庆宪教授受河南省医院评审委员会主任黄玮的委托,代表河南省医院评审委员会郑重宣布,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符合三级甲等医院标准,通过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随后,院长连鸿凯代表医院进行了表态发言。他表示,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将把评审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充分吸收弘扬,按照“三甲”医院的要求,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地改进工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级医院 篇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大众对于国家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医疗纠纷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医疗市场的竞争持续向激烈化发展。三级医院,作为国内护理、医疗、科研、教学能力级别最高的医疗防治机构,在新医疗形势的兴盛下,受到了很大的行业冲击。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只有对医疗质量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并不断开发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医疗服务模式,才能够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控制,提升医院在医疗行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医疗形势;医疗質量管理;三级医院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3-02

医疗质量管理环节是国家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特别是国家三级医院,作为国家的最高等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环节更要加以重视,医院本是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机构,但在现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引导下,部分国家三级医院却产生了以利益为主要导向、忽略医疗质量的恶劣风气,不仅对医院本身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使国家民众对国内的医疗体制失去了信心,影响了民心的导向,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性与稳定性,所以国家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高等医疗机构,必须强化自身对于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性的认知,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才能在医疗行业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问题

现今我国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在新理念的带动下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国外先进理念的带入使得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改善,但医疗机构发展需求的落后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矛盾问题依旧存在。

(一)相关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人员队伍主要是由临床科室负责人与科室的专职管理人员构成的。医疗服务质量教育的落后使得这些管理人员的观念与管理方式都相对较为陈旧落后,并未形成优化医疗服务规范、提高医疗服务品质、以病患为重心的专业理念。而且部分专职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对于临床诊疗方面也并不了解,所以使得管理的相关专业理论无法与实际工作相互连接贯穿,导致实际工作与理论产生了脱节。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体制不健全

在传统的医疗机构中,是采取科、院分级管理以及科主任负责制度,这使得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缺失,网络支持也有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监督部门和医务部门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并未以医疗机构的大平台作为着手点,发挥出多部门交互的优势。另外,因相关工作人员的缺乏,使得管理工作始终得不到全面性的落实,所以也使整个医院的管理能力受到了局限。

(三)管理手段的陈旧

现今的信息技术在国内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并不广泛,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推广与普及,都将重点放在了临床医学等方面,虽然现今部分三级医院也都构建了医院的影像归档系统、信息系统及通讯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但依然缺乏整体的筹划,使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得不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且信息标准化的环节依然较为落后,导致了“信息孤岛”问题的产生,这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为医疗服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许多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汇总分析、手动统计的阶段,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着重培养管理人才

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使得这个行业对相关管理人才的要求更加倾向专业化,这也是作为挽救生命的医疗行业应当遵守的准则。所以医疗机构在组建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人才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让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管理人才不但需要了解临床诊疗工作的运作流程,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而且要着重选择年轻、具有活力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医疗流程及管理知识培训,这样的人才在相关医疗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后,会是管理团队中的核心储备力量。

(二)加强信息系统构建

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初期阶段,信息孤岛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但随着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果医疗机构的总体规划不足,信息孤岛增多,便会导致管理系统整体效能的减低,管理工作的落实也会因此受到阻碍。所以将孤立、分散的信息转变为网络化的信息材料,将孤岛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搭建出精确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才能够使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顺利。

(三)建立多部门交互平台

各部门的交互,是确保各环节工作良好接洽、落实责任制的基本工作。所以医疗机构要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寻找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建设起院、科、岗垂直管理的体系,强化各个部门的信息交互与合作,加强横向的联动。确保各个部门在信息上实现互通,在责任上分工明确,消除部门壁垒的阻碍,避免责任推脱的情况。

(四)实行实时监督

医院需要建立起防控一体的监督系统,在医疗质量监督管理上要注重三级结构,即环节管理、结构管理及结果管理。依照级别对医疗质量进行控制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多数以结果的反馈与评价作为重点,很少涉及到环节质量的控制,但结果的反馈的滞后性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延迟的问题,导致发生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也无法及时进行弥补与解决。所以在医疗质量监督方面,要注重环节与结构,进行实时化的监督,确保了每个医疗环节的规范性,才能保证有良好的医疗成效。

(五)转变陈旧管理观念,促进质量管理体制创新

时代在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体制也都在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改善,医疗机构自然也是如此,如果还是使用一贯的传统质量管理方式,自然无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民众对医疗机构的要求。所以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结语:

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且医疗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医疗机构间的竞争就是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竞争,只有对医疗质量进行针对性提升与创新性的改善,确保医疗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使医疗机构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大众对医疗机构及国家医疗体制的信任度,让医疗行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蓉蓉,韩光曙. 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讨论[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03).

[2] 张彬,王胜. 50家三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11(09).

[3] 张永良,邱永荣,姜添荣,张立新,陈厦,刘志刚. 浅谈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J]. 中国医药指南,2010(30).

[4] 倪凌云,徐春灵.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三级三类指标管理模式探讨[J]. 新疆医学,2014(06).

三级医院 篇4

关键词:对口支援,县级医院,三级医院

东西部卫生资源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以城市群众为服务主体的东部三甲医院和以农民群众为服务主体的西部二甲医院也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缩短东西部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 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1-3] 。按照卫生部《关于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以及江苏省卫生厅的组织安排, 我院于2010年初与陕西泾阳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在对口支援中, 我院紧密结合受援医院实际水平, 以切实促进和提高受援医院的诊疗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为目标, 推动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1具体实施情况

1.1充分组织调研, 细化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医院专门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先后组织院级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20余人, 对陕西泾阳县医院进行实地走访与考察, 对其人力、资金、 技术、设备等卫生资源基本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 为对口支援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充分调研、交流的基础上, 医院确定了“整体提升、重点突出”的对口支援方向:“整体提升”涉及医院科室精细化管理、临床技术技能、科研创新工作、后勤保障管理等;“重点突出”侧重重点科室培育, 力争在医院全面提升过程中打造精品学科, 创造区域优势。结合该院实际及当地病人需求, 明确了包括ICU管理和技术、耳鼻喉科 (鼻窦内窥镜手术) 、眼科 (白内障超乳或小切口等) 、骨科 (骨关节镜或髋、膝关节置换) 、心脏介入 (乙方负责技术准入前提下) 、消化内科内镜下手术在内的多项技术支援项目, 并实行目标化管理。

1.2优选技术骨干, 促受援医院把握技术前沿

按照两家医院对口支援目标要求, 医院精心动员组建了由中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援陕医疗队, 同时要求医疗队把最需要建设的领域放在首位, 把最需要开展的技术放在首位。医疗队到位后, 立即熟悉科室业务总体发展情况, 结合当地病种特点提出科室发展方向及主攻技术项目, 将“技术移植”与 “内涵引导”相结合, 注重培养新人, 以实现科室自主可持续发展。3年对口支援期间, 援陕医疗队完成新技术项目已达48项。

1.3带教形式多样, 实现受援学科整体进步

在实施重要技术支援工作以外, 援陕医疗队将大量精力与时间都放在提高受援科室医疗服务水平方面, 并通过教学查房、危重患者讨论与救治、科内与院内学术讲座、 临床带教、门急诊与会诊等多种形式展现, 协助受援科室找准学科建设方向, 实现泾阳县医院优势科室持续发展。

同时, 针对受援医院要求, 医疗队对新开设特色专科 (重症医学科、风湿疼痛科) 进行重点培育, 使得业务技术水平、年接诊患者总数、业务收入总额等指标均数倍提高。受援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成为陕西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建设示范, 该科室6位医护人员赴锡进修学习, 医院4位重症医学医师驻陕援助, 经两家医院的共同努力, 受援医院重症医学科已经成为陕西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的模板。2011年, 泾阳县医院受陕西省卫生厅邀请走上讲台, 向全省介绍县级医院ICU建设经验。

1.4创“手拉手”计划, 培育优质专科领军人物

医院与泾阳县医院联合开展对口支援 “手拉手”计划, 优选受援医院5位培养对象, 与无锡二院专家按“全程导师制”模式 “一对一”结对培养, 两地二阶段培养中重点侧重开展适宜技术、科研项目成果孵育以及管理技能培训。为保证“手拉手”活动实施效果, 医院专设奖励办法, 全面鼓励培养对象积极向上;截至2012年, “手拉手”培养对象已顺利完成3项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完成核心/统计源科技论文8篇, 实施新技术项目达14项, 5位培养对象中4位担任科室主任职务, 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1.5实施精细化管理培训, 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医院专门设立了受援医院管理干部短期进修学习班, 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中, 既有科学管理的PDCA循环理论知识, 也有结合受援医院新大楼建设的病房搬迁预案拟定,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为接受培训的管理干部提供了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专业培训, 这种更加贴近于“实战”而又不缺乏系统拔高的教学特色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3年中该班已成功培训21位中层干部学员, 接受护理人员培训20余人次, 其中15位护士回院后走上护理管理岗位。

医院还于2011上半年特邀陕西泾阳县医院参加我院承办的“医院精细化管理培训班”, 会议期间陕西泾阳县医院一行15位院科两级领导对国内外医院管理专家精彩授课颇为感叹, 对参会汲取的更多成功经验赞不绝口。2012年8月, 咸阳市卫生局邀请医院主要领导为咸阳市辖区市县医院200余名管理干部做“医院精细化管理”讲学。

1.6构建远程医疗系统, 用信息手段助推技术帮扶

为充分利用卫生优势, 提高对口支援陕西工作效率, 医院结合两地的实际度身打造了科学合理的远程会诊系统方案, 为受援医院建立了该县的首个远程会诊中心, 实现了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影像会诊、在线检查及远程交流等快捷功能。通过对4例疑难患者的远程会诊, 两家医院之间的医疗协作手段更加丰富, 受援县医院疑难患者将不再需要转诊就可以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 切实利用信息手段促进技术帮扶, 成为当地又一重要惠民工程。

2对口支援成效

3年对口支援期间, 援陕医疗队完成教学查房达458次, 完成危重患者讨论与会诊达484次, 门诊及急诊量达2561人次;在受援医院共举办96次学术讲座, 累计业务培训人次达2904人次;开展手术173台次, 示教手术达到83次;完成新技术项目已达48项; 共接受18个科室共56人来锡进修培养。

2011年7月, 陕西省卫生厅医政处领导对苏陕两省对口支援点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对我院对口支援计划落到实处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8月, 咸阳市卫生局通知全市所有对口支援单位主管院长及医疗队队长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会议, 要求学习无锡二院支援泾阳县医院做法;2011年9月, 陕西省卫生厅在太白县召开的对口支援总结大会上, 对无锡二院“重点突出”的对口支援工作方式提出高度赞扬, 称之为无锡二院对口支援的“泾阳模式”, 创造了陕西省对口支援工作的新局面;2012年, 援陕医疗队一同志荣获“江苏省城乡对口支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体会

3.1双方医院重视是对口支援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

从目前来看, 对口支援西部医院是卫生部、卫生厅按照医改要求做出的举措, 具体的支援医院、受援医院也是上级部门指派, 且目前还缺少具体可测量的对口支援评价指标体系[4,5], 从这个角度讲, 医院领导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医院领导先后5次赴陕交流, 职能科室负责人先后9次到陕沟通、督查对口支援情况;咸阳市卫生局领导及受援医院领导也多次到我院实地考察, 泾阳县医院也在醒目位置宣传我院援陕专家的技术水平、专业特点, 宣传我院的专科特色, 双方的互动为对口支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医院还先后向陕西泾阳县医院无偿捐赠90万元设备及款项用于受援医院专科建设。

3.2规范管理是确保质量构建互信的基础

为保证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实施, 医院对医疗队派驻受援医院提出了“安全、有为、服从、有序”的工作口号, 要求医疗队驻地工作期间安全开展医疗对口支援工作, 做到驻陕工作有所作为, 服从对口支援大局, 按照两家医院总体安排梯次有序推进医疗工作深入。同时, 对医疗队管理摒弃了以前对口支援松散管理的缺陷, 以“制度优先”思路, 制定了一套符合驻陕工作实际情况的医疗队管理机制, 其中包括“援陕医疗工作手术审批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特殊类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周会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工作生活汇报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生活管理办法”、“援陕医疗工作人员轮替公寓物品交接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具体规范医疗队行为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也为受援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模板。

3.3务求实效是对口支援卓有成效的核心

无锡二院在对泾阳县医院的对口支援中, 不但无偿捐赠当地急需的医疗设备, 而且派出多名政治过硬的技术骨干驻陕实施医疗技术援助, 多项技术与典型病例救治已经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部分技术甚至已经超过某些省内三级医院水平。3年期间, 受援医院眼科、重症医学科、五官科、 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风湿科、皮肤科、影像科、风湿疼痛科、超声科及护理管理等18个科室共56人完成了进修培养, 为泾阳县医院优势科室区域竞争力快速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3.4人文关怀是对口支援可持续的保障

为保障驻地专家安心工作, 如期完成对口支援任务, 在援陕医疗队驻陕工作期间, 医院特意组织慰问援陕医疗队家属, 充分保障医疗队留驻当地期间安心工作、安心生活。在一对一骨干进修培养机制下, 为保障受援医院进修人员尽快消除地域、饮食、 文化差异等影响, 医院每周指定医院行政人员主动了解进修生活状况, 并积极快捷地解决受援医院进修人员在锡生活期间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受援医院也在公寓安装了无线网络, 提供适合援陕医疗队口味的饮食。这些工作尽管微不足道, 但对于在整个对口支援工作中做出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来说, 却是对口支援可持续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云.我国分级医疗体系建构路径比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29 (4) :244-250.

[2]许栋, 王国栋, 张明, 等.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4) :10-13.

[3]杨国忠, 许超, 刘聪敏, 等.有限理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2 (4) :113-118.

[4]张邹, 张笑天.依靠制度力量推动社区首诊-珠海市社区首诊制实施情况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10 (1) :53-54.

医院创建三级等乙医院工作汇报 篇5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医院创建三级等乙医院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全体员工对评审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也对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始建于,至今已有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不断地发展,;开设病床600张,配备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央传呼、24小时冷、热水,卫生间、电视、电话等良好的病房设施。医院职工..人,拥有...名医技人员,其中主任医师:..人;副主任医师:..人;中级职称:...人;临床护理人员:...人。开设内科(消化、心血管、呼吸、神经、血液、肾内、内分泌)、外科(普外、心胸、神经、泌尿、骨科、烧伤整形、微创)、妇科、产科、儿科、中医科、五官科、皮肤科、感染科、肿瘤科、精神科、急诊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预防保健科等二十多个临床科室和影像诊断科(CR、CT、MRI)、检验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病理科、功能检查科(彩超、多普勒等)、内窥镜室等十多个医技科室,市级重点学科两个。并得到等省内各大医学院校和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使医院成为....大最强的,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同时成为了.....。医院2...年下半年门诊....人次,住院病人....人次(其中.....),手术近...台次;20..年门诊近.....人次,住院病人....人次,手术....0余台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病床使用率达...%,体检人数....人次;2008年截至10月31日,门诊数量达到......余人次,住院病人近.....人次,手术近...台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病床使用达到....%,体检近.....次。2007年医疗收入突破亿元。

1996年在第一周期的等级医院评审中,医院即严格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进行创建工作,使医院在管理上、医护质量上等多个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奠定了强实的基础。随后,通过开展创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医院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医院配备有0.35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C型臂血管造影机(DSA)、X线数字胃肠机、X线拍片机、彩色B超、25.0型CR、进口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进口系列内窥镜、麻醉机、呼吸机、各种生命监护仪等医疗设备近千台(件),价值达7000多万元。并成功开展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断指再植、各种介入微创手术、系列腔镜手术、各种肿瘤切除及放射治疗、各种严重创伤救治、烧伤整形、各种中毒、蛇咬伤急救等诊疗项目。

作为.........申报三级乙等的企业医院,在省厅和市局有关领导专家的指导、支持下,我院及时响应....省卫生厅第二周期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全面发动,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严格按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标准,做了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自....月....省卫生厅在网上发布《....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以来,我院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举办为期一周的大型学习班一期,并分组进行各专业的学习,参加人数...余人次,并针对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派出了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省等级医院评审师资培训班。....月接......市卫生局通知后,再次召开专题院办公会,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创建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办公室,召开动员大会,再次进行学习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学习,使全院员工认识到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是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化,对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的长效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是医院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做好群众满意医院工作的重要契机,既提高大家各方面的技能,又营造全院“人人参与评审,事事关系评审”的氛围,做好各项迎审工作。

二、落实责任 注重实效 自查自纠

我院在积极进行培训,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领导,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细化标准,落实责任人,将每一项工作予以分工,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设立联络人,资料整理收集人、专项工作责任人,按照...省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分步实施,按计划进行分线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并在整改中提高。对管理方面及时予以改进,技术方面予以培训提高,充实调整,设备上及时补充增加。近一年来,医院添置设备近三百万元,增加高级职称人员近十名,整改不足近百件(处)。

三、加强医院管理,提高运行绩效。

三级医院 篇6

关键词:综合性三级医院 人员定编 探讨

中图分类号:S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56-02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原由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文件中关于医院编制的规定显得滞后。卫生部在2006年卫生工作重点中指出: 要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研究修订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研究制定卫生行业工资改革方案,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机制。

目前医院信息化、后勤管理社会化等已成为当今公立性综合三级医院改革发展的主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立性医院虽作为一种财政经费核拔的服务性行业,但承担着社会公益性的、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功能,故也不能独身其外。因此“科学设岗,精简高效”是政府管理机构核定医院编制人员编制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当今医院绩效管理追求的目标。下面就目前公立性综合性三级医院机构人员定编作一些探讨。

1 医院人员定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医院人员定编是指医院按照人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岗位设置原则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及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据自身承担的医疗工作任务、社会需求、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因素, 遵循“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而合理的设置岗位。具体来说,医院人员定编包括医院人员岗位总量、主体岗位的确定、三大系列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及各系列人员内部高、中、初级职数的岗位结构比例。目前医院床位设置规模及其业务发展状况仍是各类医院定编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医院人员定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规模、业务发展状况和学科建设水平;

(2)医院的临床二级科室的合理设置;

(3)医院的诊疗流程是否科学;

(4)医院信息化的程度;

(5)医院承担的科研和教学的工作量的情况;

(6)医院承担的政府公共职能任务的情况:如干部保健、下乡支农、参与处置公共不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

(7)医院社会后勤化的程度;

2 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及分析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现行的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1978年公布的,至今已28年。尽管标准是科学实用的,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进程,医院的各诊疗学科领域有了很大的拓展。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床人比呈增长趋势

目前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医院的床人比的增长是必然发展趋势见表1。

附注:员工总数含编制外员工

(2)随着医院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社会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例增高,见表2。

附注:员工总数为编内在册人员;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3)卫生专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师所占比例增高见表3。

附注:护理人员未统计编外人员,故实际比例要高些;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4)医院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逐渐增多见表4。

附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至2007年底。

(5)临床医疗专业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结构比例失调,评聘矛盾突出。

3 新时代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思考

(1)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床比。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

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特别是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提高医院的床人比是必然发展趋势。据浙江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标准调查报告显示:考虑医院实现后勤社会化的现状,医院全员床人比已不适应定编的要求,提出了“三级综合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床人比”标准:卫技人员为1:1.15,护理人员为1:0.60;二级综合性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0.90,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乙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0;三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13,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00;护理人员为1:0.50。

(2)提高临床医师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医师岗位是医院占据主导性的岗位,医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医学诊疗模式的转变、医师诊疗工作站的建立、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医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和压力越来越繁重。住院医师病房编制=科室病床数/8(每名住院医师担当病床工作量各科平均为8张床)已成为国内医学专家的共识。同时随着医院信息化和临床检验自动化,对药剂、检验和收费人员的需求将减少。据浙江省对15家综合性医院人员配置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所调查的15所医院总床位5593张,职工总人数7949人,卫技人员总人数6538人,占职工总数的82.25%。在卫技人员中,医师、中医师2453人,占30.86% 。而广东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的医院医师所占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平均为35.52% 。

(3)人员定编时除要考虑医院的规模外,还要结合医院的医疗业务量、技术水平、医疗业务指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建议参考以前对三级医院评审的做法,对三级特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的人员配置应有差别,对三级特等医院的人床比可配置到1:2.1∽2.3 。

另外对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多的医院可适当增加人员配置。教学编制国家规定为15%, 但各医院、各科所承担教学任务有轻有重, 统一比例缺乏科学性, 经测算按每年150学时配备1名医师计算, 50学时以下不予配备。博士点科室可另增加1个编制。科研编制指有上级批准的研究所的科室和重点学科, 根据其功能和性质适当增加1~2个编制。

超床位使用率编制是指床位使用率超过93%, 且科室现有人员大于或等于应编人员数,可适当增加1~2个编制。

(4)对承担干部保健任务的要按照干部保健规模、病床数等按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单独核编。

(5)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是最理想的。但随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师职称大多呈现“漏斗型”的不合理结构,造成评聘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和谐。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现阶段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上使用大量的进修医生和临床研究生参与临床工作。通过组织临床高年资专家进行专家讨论,确定3个研究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2名进修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的换算比例。同时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大量的住院医师系非编制人员,加上进修生、研究生较多,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4 结语

核定编制是科学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前提和基础,而医院床位数是计算编制的最基本依据。各临床科室床位编制数按病源量和学科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核定,并经各学科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在核编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满负荷运行”的原则、“依照床位功能”的原则、“重点突出”的原则。总的来讲,三级医院定编的人床比为1:1.8∽2.3;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总编制的80% ,对信息化程度高和社会后勤化好的单位应不低于85%,其中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30%,护理不低于50%,药剂、检验等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可适当调低2—3% 。理想的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应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但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 如同时拥有较多的进修生、研究生, 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78)卫医字第1689号.关于发布《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通知,2004广东省卫生年鉴

[2] 方鹏骞,魏晟等.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医师配置现状分析与评介.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709-712.

[3] 赵怀峰,应微微等.浙江省二、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组织机构编制现状分析.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9(5):33-34.

[4] 梁立强,赵怀峰等.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中国医院,2007,11(3):17--19.

[6] 傅征,王耀宗等.病例分型研究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89-391.

[7] 肖华,张卓鸣等.医院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的探索.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342.

[8] Wang BB, Ozcan YA, Wan TT, et al. Trends in hospital efficiency among metropolitan markets. J Med Syst,1999,23:83.

[9] 陈育德,毛嘉文等.8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资源及其利用简况.中国医院管理,1999,19:5-7.

[10]廖继尧.从大医院人员编制结构谈人事制度改革.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711-713.

作者简介

三级医院 篇7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创建等级医院既是医院一项基础工作, 也是医院的目标。医院领导要从医院发展战略考虑医院发展的方向和定位, 制定医院的发展规划, 分步实施, 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1.1 健全组织, 分解任务

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 由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作为专门工作班子, 承担组织协调工作和负责日常工作。创建办公室做好资料收集整理, 负责指导、培训等工作的同时, 根据《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 (三级精神病医院) 》层层分解到科室, 落实到人, 做到全院各部门、科室、上到院长下到每个职工, 人人有任务, 个个有目标, 对照标准, 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分别召开专题会, 落实整改措施, 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2 层层发动, 广泛宣传

等级医院的创建是医院对照等级医院的标准管理上规范, 服务上层次, 技术上水平, 各项工作达标的过程, 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医院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 必须层层发动, 广泛宣传, 人人知晓, 深入人心。通过全院职工大会进行动员, 通过院周会全面布置, 通过专题会落实具体措施, 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任务, 坚定信心, 使等级医院创建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1.3 签订合约, 落实责任

创建办公室根据院长办公会研究的责任分解书, 细化职责, 明确任务, 制作科室和个人创建三级医院责任书, 分别由院长和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和职工个人通过会议的形式签订责任书。

2 对照标准, 组织自评

2.1 认真组织评审标准的学习和理解

《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分九部分, 三十五个项目, 各个项目又有若干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有的体现在多个部分和项目中, 因此对标准的掌握各个层面有不同的要求。必须认真组织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一是院领导要对整过标准全面掌握。对分管的部门的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提出具体要求;二是职能部门对标准要进行通读学习, 对其自己部门项目基本要求要熟练掌握, 并做好部门之间协调和指导。三是临床医技科室要熟练掌握技术标准和科室管理规范, 认真对照, 重在内涵建设。

2.2 对照标准认真开展自评活动。

在认真学习逐条对照标准的基础上, 各科室对存在问题认真进行疏理, 对达不到项目标准的认真分析原因, 查找不足, 反复自查自纠。在各部门科室自评整理的基础上, 认真组织全院性的自查自评, 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进行整改, 对个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召开各种专题会进行专项研究进行整改, 并邀请院外专家来院指导, 帮助查找存在问题, 落实整改措施。

2.3 资料准备充分, 台帐齐全

资料的准备工作是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内容, 一些标准靠资料、靠数据反映创建情况, 实际也是平时工作的总结和工作部署的安排和结果, 因此, 资料台帐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2.3.1 按照等级医院的标准, 创建办公室建立评审资料的总目录, 并和评审的项目要求相对应, 看起来一目了然, 条理清楚。

2.3.2 各科室认真收集资料, 按照目录的要求进行整理、汇编, 方便评审。

2.3.3 做好各种台帐资料的查缺补漏工作。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跨越三年, 一些资料在各职能部门, 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 互相补台, 互相补漏, 争取资料的完整性。

2.3.4 做好原始资料的保管工作, 以便备查。一些文件资料有的属于文书档案, 有的属于技术档案, 有档案管理的要求, 不可能全部整理到评审资料中去, 可以采取复印、索检等方法, 保证资料的完整和真实性, 为评审检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 以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抓手, 努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等级医院的创建过程是医院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创建是医院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改进, 全面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增强医院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3.1 三级医院创建, 提高了医院科学管理水平

医院把创建的过程作为医院管理的抓手, 进一步完善了院科两级负责制。通过评审, 完善了医院管理架构, 规范了医疗行为, 保障了医疗安全, 提高了社会满意度, 日常工作各司其职, 有条不紊, 医院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3.2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医疗安全得到加强

《医院评审标准和细则》提出了医疗质量的要求, 通过创建进一步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医疗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手术分级管理进一步强化, "三合理"规范得到执行, 病历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基三严"的训练更加严格, 急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院内感染管理成绩显著, 医疗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3.3 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评审标准和细则》对医疗技术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规定了一般科室和重点科室必须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必备项目。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特别是后备人才的培养。为加大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力度, 实行年轻医生导师制度, 导师与医生双向选择, 确定培养对象, 签订培养协议, 期满后进行考核, 对完成培养目标的导师给予奖励。重视在职职工的学历教育, 鼓励在职职工报考研究生。2010年起, 我院所有报考硕士、博士学位的同志, 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学习结束取得相应学位后, 医院为其报销全部学习费用, 即使对只取得结业证书的, 也给予报销一半学费, 而且编内、编外人员享受同样待遇。

3.4 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并持续改进

《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对医疗服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建立了以病人满意为导向的窗口服务评价系统。实行服务公示制, 每日清单制, 开展门诊导医咨询服务, 门诊预约挂号服务, 无假日门诊服务等便民措施, 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社会满意度得到提高, 提升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形象。

3.5 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力全面加强

《医院评审标准与细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期开展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对护理工作是新的挑战。医院把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 强化了护士技术培训与考核, 精神专科护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整体护理和护理优质示范工程得到全面开展, 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3.6 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投入更趋规范

注重医院信息化管理, 通过三级医院的创建, 医院的基本设施和基本医疗设备投入进一步加强。专科设备的添置, 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要, 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普遍得到了重视, 按照医院HIS功能的要求, 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将不断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

三级医院 篇8

一、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现状

(一)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1)缺乏业务上的沟通与协调。分院开业后,器械科和总务处财务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随着分院医疗业务活动的开展,逐渐出现了与库存物资相关的经济业务,而库房信息系统尚未启用,致使库房人员在对分院库存物资入库时暂录入到本院库存系统中,库存物资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也将其暂记入本院会计科目下。待分院库房信息系统启用后,再行调整。这不仅使库存物资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账目混乱,本院、分院相关会计数据无法准确统计,也使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在进行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容易出现差错,原因难以查找。(2)缺乏时间上的沟通与协调。由于医院绩效部门、成本核算部门等科室的需求,库存物资报表的流程从库房结账到财务报表上传时间由之前的17天缩短到现在的10天,涉及到库存物资报表的相关人员,即各库房管理人员、库房会计、药品会计和库存物资会计人员每月月末都必须靠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以保证财务报表及时上传,长期紧张的工作也不利于员工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健康发展。相关科室负责人之间缺乏沟通和灵活的变通,只考虑到自己科室工作时间上的安排,造成整个流程相关科室工作时间都不合理。

(二)药品核算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实行医改后,药品按照进价销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中、西药房药品会计均发现药品中的制剂是存在药品进销差价的,在销售时按照售价销售。药品收入是患者按照医生处方的售价付费,为了使药品收入与药品费相互匹配,库存物资会计是按照药品的售价进行账务处理的。[例1]:以医院本院中药房中成药药品核算为例(中草药饮片和颗粒进价均等于售价,只有中成药里的制剂进价和售价之间存在差价,因此这里只对其重点分析。):某月中药库中成药已入库未付款进价11960026.80元,售价11963010.80元,中药库中成药发出进价9872913.76元,售价9875093.76元,中药房中成药处方支出进价10276077.17元,售价10278268.36元。库存物资会计在制单时的会计分录为:

某月中药库中成药已入库未付款:

这种按药品售价核算的方法虽然考虑了医疗业务收入中的药品收入与医疗业务成本中的药品费相配比的问题,但却不符合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即药品按进价进行会计核算。

(三)会计核算流程不合理经济业务发生后,事前稽核审核原始单据及各科室领导的审批文件并编制收支凭证,出纳人员执行收付款并记录现金银行日记账,按照收入、支出、往来、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分发给各分管会计,各会计将其所分管的账务在财务软件中编制记账凭证,事后稽核最后进行会计核算审核。由于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业务在先,会计制单在后,而会计人员在制单过程中常常发现付款业务手续不全,不能准确编制会计凭证,反过来询问出纳人员时,出纳人员解释不清,造成账目混乱,会计分录不能准确编制,业务处理不能及时进行。例如:某科室因工作需要单独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经办人员应先去库房做入库处理,库房人员签字后录入库房系统中,经办人员再凭借入库单、发票、领导批示等原始单据到会计室报销。而经办人员有时因疏忽忘记去库房入库的程序,就来报销了,事前稽核和出纳也由于疏忽没有注意到手续不全就办理了付款业务。如果库存物资会计在制单时发现了入库手续的问题,应及时联系经办人补办手续。如果没有发现,就导致该笔业务库房没有入库而会计记了账,最终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核对账目时出现账账不符的情况,给会计人员的对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会计核算流程不合理给会计人员和事后稽核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 四) 高值耗材会计核算不规范(1)高值耗材会计科目、明细账设置不规范。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高值耗材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明细账登记作出明确规定,医院将其计入库存物资——卫生材料———其他医用耗材———器械库科目,一直沿用一般耗材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并在每月终了按照科室领用报表将医疗业务成本分配到各科室。但是,这种核算方式将高值耗材和普通耗材共用一个会计科目,无法对高值耗材进行必要的收入与支出核对,难以为高值耗材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会计信息。高值耗材的品种、型号繁多,价值较高,管理与核算难度相对较大,医院对其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模式,且由临床科室全权负责其保管工作,但其对库存明细账的记录流于形式。这使得库存物资会计无法了解在某一会计期间高值耗材数量单价的变动情况、患者使用情况、供货商的变化情况,更无法实现对其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对其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和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2)未付款报表金额与所附发票金额不一致。各库房和药房应付账款的发票于付款之后由供货商送至医院,再由库房会计和药品会计审核完毕后交由会计室库存物资会计,库存物资会计将其附在每月已入库未付款表后作为原始入库单据,各厂家发票金额应与未付款表金额保持一致。然而器械库房的高值耗材每月入库金额并不等于其付款金额,这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流程有关。当患者在使用高值耗材时由各临床科室完成扫条码的工作,信息保存在系统中,库房录入员根据系统中的条码信息对高值耗材的名称、规格、数量、厂家及患者信息等进行月末汇总,并与医嘱核对,确认无误后,为库房会计提供各厂家应付账款金额准备付款。高值耗材的付款金额因当月患者的使用情况而定,即患者当月使用的总金额为医院当月的付款金额,无法保证每月付款金额就是当初未付款表中的入库金额,因此造成供货商送来的发票金额与未付款金额不匹配。这影响了会计信息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便于为高值耗材信息和资料使用者提供完整和决策有效性的会计信息。(3)器械库房高值耗材系统不能满足财务核对需求。库房高值耗材系统无法累计全年应付账款截止到某一时点的余额,即截止到某一时点医院欠供货商的应付金额。按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资会计应每月与库房会计按供货商明细核对应付账款的余额。而库房系统无法出余额表,高值耗材应付账款余额的核对便失去了依据。在财务系统中,有的供应商应付账款余额已为红字,但库存物资会计对其原因无从查起,也怠于寻找其他途径、方法去核对,使其成了呆账、死账。

(五)库存物资盘点缺乏监督与管理各药房和库房每月都会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清查,并由药品会计和库房会计将盘盈盘亏金额反映在药品进销存报表和材料月报消耗表中,提交库存物资会计进行会计处理。医院缺乏库存物资盘点的监盘制度,使得库存物资会计只重视对药品和材料盈亏结果的会计核算,忽略了参与药品实物盘点的过程和对盈亏原因的分析。

二、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对策

(一)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药品核算笔者认为,中西药房的药品应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以进价核算。医院在实行新制度后、医改之前,药品存在进销差价,库存物资会计以进价核算,药品收入与药品费之间存在14%左右的差价率。那么医院实行医改后,仍应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以进价核算,理论上药品进价与售价一致,当月门诊药房消耗总额等于当月门诊药品收入总额,当月特需门诊药房消耗总额等于当月特需门诊药品收入总额,当月病房药房消耗总额等于当月病房药品收入总额,但实际上药品收入与药品费有少量差异,那是因为制剂仍存在差价,且国家有文件规定制剂的差价是可以存在的,所以说这是合理的。例1中的药品按照进价核算后的会计分录为:

某月中药库中成药已入库未付款:

(二)改革会计核算流程建议改革医院的会计核算流程,使会计核算先于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业务。即经济业务发生后,事前稽核审核原始单据及各科室领导的审批文件并编制收支凭证,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事后稽核审核记账凭证,出纳人员凭借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执行收付款业务并记录现金银行日记账。改革后的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流程图如图1所示:

流程改变后,一是库存物资会计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员能够直接接触,有利于会计数据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有问题的会计业务出现影响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再经由财务处长、事后稽核和出纳人员的重重把关,有效防止错误发生,确保库存物资会计信息相关、可靠,会计记录正确、完整,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二是随着日常经济业务的进行,繁重的会计业务由月末紧张的完成平均到每个工作日逐步完成,能够保证月末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和药品会计及时核对账目,当月发现问题当月解决问题,避免工作拖拉。为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提供保障。三是将事后监督变为了事前和事中监督,使会计核算流程更加规范、科学,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加强高值耗材会计核算准确性和完整性医院应加强高值耗材的会计核算管理,在库存物资科目下增设库存物资———卫生材料———高值耗材科目,从普通耗材会计科目中分离出来,单独对高值耗材进行入库和出库核算,利于其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此外,严格规范高值耗材按分类、品种、型号等逐笔建立库存明细账,可以有效防止临床科室漏收漏记、人为控制库存收支结余,确保库存物资会计能够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及时了解高值耗材的入库、出库、结存情况,便于统计其入库和支出数据。为了使应付账款和未付款账表金额与原始单据相互匹配,笔者建议将高值耗材的随货同行单附在已入库未付款账表后,将高值耗材付款后供货商送来发票附在应付账款账表后。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即患者在使用高值耗材时,手术室扫了条码就可以给供货商付款,付款金额由患者的使用情况而定,不同于其他库存物资入库未付款金额与付款金额一致的情况。因此,将供货商送货时就能够提供的随货同行单附在未付款表后,而发票附在应付账款表中,这样既保证了高值耗材未付款和应付账款账表与单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又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查阅、使用原始单据。

(四)建立库存物资监盘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医院应建立库存物资监盘制度。由分管院长、审计人员、会计人员以及各相关科室人员共同组成库存物资盘点清查小组,对各药房和库房的盘点工作实施有效的实地监盘。每月末,盘点小组成员应合理安排,对全部库存物资盘点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中药房药品盘点为例,月末库存物资会计参与药品实地盘点后应编制的盘点盈亏表如表1。

医院规定药品账物相符率中成药在99.2%以上,中药饮片在95%以上为合格。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医院药库药品与特需门诊药房的账物相符率均符合标准,而药房药品的盘点符合率没有达到标准,库存物资会计应对中成药房和中草药房的药品进行重点盘查,通过与药房人员沟通,并由其协助分析盈亏原因如下:(1)药品进入药房后,每日几千张处方的调配量,无法做到每出入一笔即核对账物一次,极少量的误差是合理的。(2)门诊患者交费后未取药或遗失药品,各病房将记账后未使用的药品退回药房,导致药品盘盈。(3)因为饮片的特殊性,药房进行饮片盘库采用盘秤称量的方法,误差较大,加之有些饮片通过手工分装,也有一定的误差。(4)饮片调剂使用戥称,允许5%的误差范围。(5)存储过程中,冬季干燥饮片水分挥发,夏季潮湿饮片吸收水分,都会导致药品重量发生变化。由于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应加强对库存物资的会计监督,并提高监督的力度,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和库存物资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库存物资安全完整,核算无误,防范财产流失给医院医疗服务活动造成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加强各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医院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一环紧扣一环,各科室之间除了做好本科室分内的工作,还应积极、准确、及时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相关的基础工作,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环节的会计核算工作顺畅。例如:凡是涉及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的有关事宜发生变化,器械库房、总务库房、中西药库、试剂库、血库人员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把问题控制在起始环节,不能等经济业务到了最后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发现问题才去寻找源头,才去沟通与协调。其次要独立核算与管理分院财务活动。自从分院开业后,该三级甲等医院本院和分院全年几十亿财务收支的经济业务都由本院会计室人员统一核算,统一记账,每月要生成两千多张记账凭证,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但业务量的繁重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人少事多,财务管理效果不佳,会计核算质量也难以保证。医院应在分院设立财务部门,派专业会计人员对分院的经济业务进行整体、统一、独立核算和管理,有效确保本院、分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防止会计人员一职多岗而导致疲于应事的现象。

( 六) 加强应付账款核对工作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涉及库存物资应付账款的有器械库、总务库、中西药库和试剂库等五个科室,供货商繁多,交易金额巨大,应付账款科目按供货商名称设置的末级明细科目就有六百多个,再加上各库供货商更名、新增、停用频繁,会计人员在制单过程中难免会有串户、漏记、错记等问题发生,因此,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每月进行应付账款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很有必要。在核对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保证应付账款账务处理准确无误。经初步统计,2012年高值耗材供应商与医院业务交易额平均每月为3780万元左右,高值耗材应付账款余额核对工作是医院势必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解决。一是不断与上级领导沟通,及时反应高值耗材应付账款余额核对的重要性,使医院领导对其核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求高值耗材系统开发商尽快完善系统,按照“上月结存+本月购入-本月付款=本月结存”的勾稽关系,实现对应付账款累计余额的模块设计。二是与器械库和高值耗材供应商进行沟通,通过发询证函来实现医院与供货商应付账款的核对工作,及时清理呆账、死账。

(七)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横向交流学习随着医院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工作逐步多样化、复杂化,财务负责人应高度重视药品会计人员、库房会计人员和库存物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通过组织专业而系统的培训,使其对分管工作中的业务流程变化和会计核算变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变化中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调整,以主动适应财务环境变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增加库存物资相关会计人员与兄弟医院部门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因为医院在执行新会计制度、医改和分院建设的过程中,库存物资的会计核算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横向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可以不断提高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水平,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好地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浅谈医院药品三级库存管理 篇9

1 医院药品三级库存管理

新型的药品管理模式是通过药师对药品在医院内流通的药库环节、药房环节以及全院各具体用药部门这3个主要环节, 进行全程化、电子化、数据化的综合管理。这种模式突破了单纯以存量定销量的医院药品管理的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往往具备很大的被动性。实行药品三级库存管理在确保药品质量, 保障患者及时、合理、安全用药, 规范和加强特殊药品管理的同时, 还能把医院药品使用每个环节中的浪费、流失现象降到最低限度, 使药品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价值。

采用药品三级库存管理模式的医院, 药品招标采购要遵守国家和当地的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 建立完善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制度, 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阳光采购的原则, 编制合理的药品购进计划。药品会计要遵循《药品采购制度》的要求, 本着合理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加速周转、保证临床供应等原则, 制定采购计划。依据每个月消耗药品的总量, 制定药品采购计划。如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等这类特殊药品, 应按上一年度药监部门所批准的数量进行采购。会诊特需或者临床临时需要的药品应按医嘱量采购, 不留库存, 把药品库存积压减到最低限度。药库管理人员需根据国家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细致认真的验收, 内容包括标签、药品包装、说明书、效期、发货凭证、批准文号等几部分。

改变一些用药量较大的部门由非药学专业的人员自行领取、管理药品的传统模式。按药品剂型、批次、储存条件等分类储存。通常按剂型分别把药品储存在片剂、针剂、草药、外用药、中成药等库房内。药品按照批次以及有效期远近, 顺次放入货位, 各种药品之间需有明显标志。特殊药品比如麻醉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危险品等要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 分别储存在专柜、专库。在执行的过程中实行逐级授权, 各部门指定责任人管理和领取权限内的药品, 要严格控制各部门药品库存量;各部门的贵重药品、特殊药品应每日清点, 普通药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清点, 每月底要进行检查和盘点, 无论盈亏, 都应查明原因;针对各不同科室的手术, 准备专用药箱, 手术中的用药病区的护师无须提前申领, 可以直接携带至手术室, 以便医师进行三查七对。使用药品之后只需及时记账, 从而避免多余的术中带药需退药的情况, 这种情况往往由个体病情差异所导致。药品三级库存管理中心还应与各用药部门共同协商制订常规和急救药品的品种、数量目录, 规范药品的流通秩序, 完善药品领用、储存条件, 保证临床急救药品及时供应, 保证库存药品安全的质量和准确的数量。

2 医院库房药品分类

医院的库房药品可分成“稳定销售药品”与“不稳定销售药品”, 这是按照药品的销售量来进行划分[1]。降血糖药、降血压药、治胃病药等治疗慢性病的药品通常为“稳定销售药品”。对于这类药品, 我们往往通过对以前销售量的分析来确定进货量, 以保证仓库不压货。某些抗病毒药、抗菌药等用于治疗急性病和流行性病的药品通常为“不稳定销售药品”, 这类药品需求量波动比较大, 这主要是受疾病发病季节和流行病的范围的影响。因此如果实施零库存, 就会在急需的时发生断货的情况[2]。对于这类品种, 我们应按照疾病的发病和流行的规律, 季节性储备药品品种。为了降低库存成本、人力成本, 避免紧急调拨, 增加作业的效率, 医院药品三级库存管理系统应根据每类药品的消耗量和特性加以分类。医院药品的库存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 这门科学是实践性的。保证医院临床药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是它的根本原则。制定规范的药品库存管理制度, 不仅可以降低不合理的库存量、防止假劣药品流进医院、加速资金的周转, 同时对防范医疗风险, 保障临床药品的供应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落实药品库存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才能保证医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有效与安全, 才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综上所述, 药品库存管理与医院药品库存的成本控制、安全存量的维持以及效期管理密切相关, 管理药品库存的人员每天例行的工作要点包括:药品的订购、药品验收入库和各使用单位的拨发配送等[4]。由于医院药品种类繁多, 以往纯手工作业环境往往会因人为的疏忽或者业务量的增多、减少, 而导致药品库存量过高, 从而使医院的库存成本增加;而如果发生安全存量过低的情况, 也会致使必须进行紧急采购或紧急调拨的步骤。

参考文献

[1]张春丽, 马满玲, 胡宝荣.谈药库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药师, 2003, 6 (1) .

[2]余兴群.医院药品优化储备方案探讨[J].中国药房, 2007, 18 (4)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麻醉药品[J].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2005.

三级医院 篇10

1 准确的为体检中心服务功能定位

1.1 服务对象不同

体检中心服务对象和服务要求不同。服务人群大致分为3种: (1) 行业体检者, 各行业对其健康状况要求不同, 尤其高考体检、军校招生等。体检仅作为行业用人健康筛查方式, 体检项目相对固定且不复杂, 人群对所接受服务的期望值一般, 对服务需求也较为一致, 服务提供内容和方式相对规范, 服务管理容易实施。 (2) 一般健康体检者, 服务对象受年龄、疾病认识、经济收入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所接受服务的期望值较行业体检者较高, 健康需求也不尽相同, 体检项目的选择不固定。因此, 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多样化, 服务管理较难把握。 (3) 单位 (集体) 体检, 体检项目提前已确定, 一次服务对象多, 服务的组织和管理难度较大。对体检服务从计划、人员组织、物资准备、各部门协调、直至体检结束整个过程都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1.2 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

受医院技术水平、知名度以及长期形成的服务人群等因素的影响, 加之人群对体检期望和体检时间要求也不同, 体检中心在提供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1) 时段性。由于服务人群体检时间选择, 行业招工时间, 各单位体检安排等时间不确定因素影响, 体检服务呈现出阶段性变化。 (2) 不确定性。体检服务阶段性变化以及人群健康需求的差异, 致使体检服务具有不确定性, 这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多元化和服务方式的不确定。

22体体检检中中心心服服务务流流程程

22..11健健康康体体检检管管理理流流程程 ( (如如图图11所所示示) )

2.1.1 严格"医检分离"制度

根据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实行严格的"医检分离"制度。严格实行就医病患人员与健康体检人员的场所、设备、医护人员等分离制度, 实行“一人一室”体检, 并为男女体检者设置不同的体检通道, 尊重体检者的隐私权有力保护了健康体检人员的私密性, 降低和避免体检人员医院体检时感染疾病的风险。

2.1.2 建立完善的体检信息平台

引进先进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软件系统, 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和规范化。通过Lis系统和His系统的链接, 实现健康体检与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化, 充分优化体检流程, 加快了健康体检的工作效率;对每位体检人员建立永久性的电子健康档案。也使得体检档案的管理更加准确、全面、完美, 同时以体检档案的管理为基础, 系统可以输出面向个人、单位、体检中心三个方面的各种统计分析报告, 从而指导每个体检中心的管理, 方便体检人员的网络查询, 体检人员的健康评估报告等。

2.1.3 权威专家健康体检质量控制

目前我院体检中心成立了四个质控小组负责体检质量: (1) 健康体检检查组, 全面负责体检医生的健康信息采集工作, (2) 健康体检总检组, 全面负责健康体检异常结果与疾患的诊断与防治建议工作, (3) 专家健康体检审核组, 全面负责健康体检最终审核工作, (4) 服务台规范整理报告组, 全面负责体检报告的整理与检查工作。通过四个层次的体检质量控制程序, 进一步保障了医院健康体检质量, 杜绝了可能发生的疏漏与差错。

2.1.4 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

与体检单位选择性签订《健康体检项目与相关需保密问题协议》, 要求体检单位组织体检应向个人说明各项指标的必要性, 由单位选择检查指标的内容。体检报告由体检中心对单位发放, 单位负责同志注意相应的尊重个人隐私、做好必要的保密工作、不议论、不扩散体检结果, 需向人事, 组织部门报告的, 由单位负责, 做好职工的解释工作。

2.1.5 及时、严格的告知制度

在健康体检工作中成立健康咨询室。体检者可根据自己的检查情况, 对不清楚、困惑的地方与医院专家进行沟通, 专家对重大疾病一对一进行了讲解, 尤其突出疾病可防可控的健康理念, 已经发现重大疾病的, 采取知名专家首诊, 多科会诊, 统一治疗方案, 必要时外请专家会诊。做到体检精细全面、治疗规范到位。

2.1.6 后续的随访制度

加强沟通、联系, 增加互动, 医院体检中心建立了回访制度, 对重大疾病当面或电话提示本人, 加强专科就诊观念, 随时信息沟通, 动态观察, 防治疾病状况, 提升被检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规范治疗意识。建立健康体检档案的保存保密制度, 对健康体检档案实行专人统一管理, 需要查询的体检人员需带个人有效证件, 或开具单位介绍信经中心主任同意即可调阅。

2.2 VIP体检流程 (如图2所示)

为精益求精的完成健康体检保健任务, 维护保健对象的身心健康, 在服务流程上, 我们采取科学化、系统化、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保证绿色通道畅通, 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我院各学科优势, 从接诊实行专家首诊负责制开始到康复出院, 采用一站式服务, 为VIP体检人员提供优先、优质、快捷、便利的就诊流程。体检质量上, 实行权威专家健康体检质量控制制度, 充分发挥体检质控四个小组的作用, 加强体检流程管理, 有效的杜绝了可能发生的疏漏与差错。在诊疗安全上,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对诊断明确需要住院干预的直接收住干部病房或专科治疗, 请院内资深专家会诊讨论, 优化诊疗流程;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做进一步相关延伸检查, 组织专家会诊, 明确诊断, 必要时请省内权威专家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对亚健康者制定合理的健康咨询方案, 专家定期随访。同时, 把优质服务渗透到保健工作的每个环节, 高标准, 严要求, 防微杜渐, 及时发现问题, 组织专家会诊, 科学干预。做到了临床检诊规范、医技检查准确, 体检流程顺畅, 报告审核科学。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健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医院如此, 对社会、对个人也是如此。被检人员由于职业、身份、社会地位、职业特殊性、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 常常会有不同要求,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健康管理障碍。

3.1 体检者个体方面

本人不重视自身健康, 尽管有体检提示, 但很多人饮食依然, 饮酒依然, 生活习惯依然。比如脂肪肝, 无需特别治疗, 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 以饮食清淡、增加锻炼时间, 和糖尿病一样“管住嘴, 迈开腿”, 即可达到有效预防及防止并发症。但许多人忽视做如此简单的保健。

被检人群常以“症状”或“不适”是否出现作为健康标准, 这是极端错误的, 许多疾病早期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 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同志长期不检查, 一旦检查就发现了如冠心病、恶性肿瘤、终末器官等重大疾病, 丧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体检者对定期检查不重视。尤其对患有老年基础病、心血管病、长期慢性病, 甚至致病因子分析等前瞻性体检不重视。对有倾向性、有特殊需要人群应建议入院体检, 以更科学、更全面体检与保健, 即体检与保健并列。

3.2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干扰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都会面临不同的社会干扰因素, 在国家变革时期, 社会繁荣因素对健康干扰因素极大。发达国家如英美、欧洲、日本统计人群在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中, 精神—心理—人文因素, 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肿瘤发生基因突变就与精神、心理、性格有很大相关性。作为医院与健康管理机构应加强心理专业人员培训, 加强精神-心理-人文因素调整的科学普及工作, 要让我们的被检者逐步接受心理因素障碍存在的必然因素, 接受职业心理学、竞争心理学教育, 争取达到身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 降低心因素导致健康水平下降。

3.3 医院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进一步做好体检中心与医院各部门之间以及体检中心内部的沟通, 阶段性进行的意见交流, 分析影响服务的原因, 为更好地协调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体检中心应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建设平台, 建立多功能服务网站, 实现体检服务网上咨询、检查结果查询、体检预约、费用查询等功能, 同时还可根据服务对象需求设立网络账户, 建立包含体检结果、健康评价、专家建议等内容的个人健康档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加强体检政策研究, 与保健局沟通, 申请简单、便捷的体检政策, 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有效的落实在体检干部群众身上。总结体检与健康管理的内在规律, 更科学地建立体检与健康管理的规范化流程。通过体检结果, 分析我市群众、机关、学校易发病谱变化, 观察大气环境改善与疾病发生减少的内在规律。

4 三甲综合医院体检中心的优势

三甲综合医院在人员、技术、设备上都有其自身的优势, 具有高层次专业知识密集、高素质人才群集、高精尖设备聚集“三高”的特点, 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 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 体检中心服务流程的优化对服务质量、效率、满意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提高医院品牌效益和门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许多多发病, 常见病, 非传染性慢性病除讲解外, 还发放防治光碟, 使这类疾病让体检人员有认知知识、有预防方法、有防治结果, 达到保持良好的机体状态。同时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科普讲座和健康知识讲座与咨询服务活动, 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保健意识, 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使人人具有良好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

提供科学严谨的后续服务工作: (1) 对体检结果有异常项目者, 体检中心将提供复检方案并进行病情追踪。 (2) 需要特殊诊治者, 体检中心第一时间根据病情通知体检本人、家属或体检单位, 提供转诊服务, 包括第一次专科诊治、预约专家等。 (3) 需住院治疗者, 开通绿色通道, 提供一定程度的优先照顾。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健康体检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因此, 三甲综合医院体检中心服务功能定位、服务流程的优化及服务内容的完善成为医院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综合医院,体检中心,优势

参考文献

[1]樊晓鸣, 张红卫, 潘耀良.三级甲等医院门诊体检中心服务流程优化与实施[J].中国医院, 2008, 12 (5) :41-44.

[2]罗旭, 连斌, 许苹, 等.医院建立体检中心的市场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3) :190-191.

[3]刘燕玲.日渐走红的体检中心[J].医院管理论坛, 2003, (9) :31.

三级医院 篇11

【关键词】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政工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R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64-01

徐州市第一人民是一所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文化底蕴丰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2010年10月我院提出了“以評促建,持续改进”的口号,决定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并以此为契机,以夯实基础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创新服务形式为重点,全院全面启动以等级医院评审促进医院各项建设,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的创建活动。而医院政工队伍建设是创建成功的重要一环,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如何建立一支适应医院持续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笔者谈点我院采取的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1.政工干部在医院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院的政工干部一般是指医院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党群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是党委决议的忠实执行者,是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骨干力量。他们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职工指引正确的方向,努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他们辛勤的做着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医院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他们主动协调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方方面面的矛盾,是党组织与各科室、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担负着繁重、艰巨的任务,使党令、政令畅通无阻,使整个医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

2.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医院工作以医疗服务为主,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直接创造和体现服务价值。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关系着医院的内部稳定、人心整齐和医院发展。我院在充分肯定这项工作的同时,注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逐步培养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医院政工干部队伍。

2.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医院政工队伍的建设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抓手,从医院实际出发,建立起一个以党委为领导核心,专兼职政工干部为基础的的政工干部队伍,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其下的立体式的组织领导体系[2]。一是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高素质、稳定队伍的原则。严格选拔,有计划,分梯次、分层次挑选德才兼备的,事业心强,立场坚定有工作干劲,有群众基础,能以身作责的干部充实政工队伍。二是形成结构合理的政工干部梯队。年初,通过竞争上岗,大胆提拔使用了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年轻政工干部,一批高学历层次,具有较强政工业务专业能力的政工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并引进一名学政治的硕士毕业生进入政工队伍,使我院的政工队伍建设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有威信,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比例适当的老中青三结合的政工干部队伍。

2.2建立激励机制,机关职能科室挂钩指导临床科室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更好的服务病人,医院推出新举措,该项新举措要求机关职能科室挂钩指导临床科室,让政工人员每天到挂钩的临床科室去,发放服务监督卡,关注患者,关注服务、关注质量,深入临床一线,与各科室主任和职工,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解决实际问题,与挂钩指导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共同探讨倾听与病人沟通交流的好方法,倾听职工、病员的的意见和建议。并调查掌握全院干部职工对创建等级医院的各项标准、指标和要求的学习情况。根据调查访谈的结果,对职工的思想热点,难点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协助临床解决医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病区,这样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严格奖惩,落实激励机制。建立医院政工人员考核机制,职能科室的政工人员绩效和临床科室的绩效挂钩。通过此项工作更加使政工干部牢固树立了服务临床一线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帮助临床及时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医务人员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为广大病员服务。

2.3重视思想建设,提高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质

形势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变化,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思想方法需要不断的深化与更新,医院政工队伍也存在着更替流动,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医院党委重视政工队伍的思想建设。

把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长期任务来抓,有计划的进行短期的或长期的培训,通过严格培训切实把医院政工干部培养成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此,1. 我院建立了政工干部培训计划,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中层以上政工干部送江苏—维多利亚卫生事业管理培训中心培训,系统地学习政工专业知识。,每年结合新人报到和岗位调整时机,对新进政工岗位的人员在院内进行爱岗敬业教育、规章制度和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2.举办政工人员提高班,学习和掌握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在强化素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3.举办党支部委员培训班,针对临床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都是由技术干部兼任,党务工作能力弱的实际,每年定期组织他们集训,学习党的知识,交流任职感受、介绍工作经验、畅谈心得体会。总结支部抓全面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借鉴,提高岗位任职能力。4.定期邀请政工方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授理论知识、作形势报告等,从政治理论、企业文化、经济管理、现代技能等方面,拓展政工人员对新形势的认识和工作本领,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5.坚持把学习理论、提高本领作为政工队伍建设的立足点,要求政工人员紧扣医院特点,紧贴工作实际,紧抓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关键,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提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把握自身修养的锤炼[3]。

3.医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通过上述一系列有效措施,我院在重视政工队伍思想建设、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达到一定效果,取得一些成绩。对政工干部进行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肯定了政工干部的作用,稳定了政工队伍,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使政工干部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使职工自愿接受医院管理,增加了凝聚力,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我院的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4]。

通过机关职能科室挂钩指导临床科室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政工人员内涵建设,也使医务人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深认识,端正思想,更好地从服务上下功夫,增强公益意识明显起到促进作用。加强考核和激励措施,及时改进工作不足,,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社会满意为目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大大提高了综合满意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我院的门诊量增加了3%,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急剧下降,病人满意度上升到98%以上,在今年召开的病员、院外行风监督员会议上,综合满意度都在90%以上。真正达到了服务观念不断更新,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的目标。

总之,医院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契机,大大推动了我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乃珂、贾洪.医院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J】.中国新医药,2003,2,(12):123-125.

[2]李桥深、周志刚. “医院管理年”建设我院政工队伍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25(1): 91-92.

[3]张嘉栋. 推进医院政工队伍建设的途径【N】.科技创新导报,2010,(9):25

三级医院 篇12

关键词:医院,托管,发展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至今已走过几十个年头, 但最新的医改方案的出台, 无疑已正式宣布前面医改的失败。为了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解决目前有限的国有卫生资源投入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 上至卫生部, 下至各个医疗机构, 从多渠道探索、试行各种运行模式, 但均被认为未能解决上述矛盾[1]。

我院是地处上海市北部地区的一所二级甲等医院, 从建院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承担着宝山地区的医、教、研、防等任务。2003年在区政府的牵头下, 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后简称市一医院) 托管, 3年一轮, 已进入第3轮托管。本人从医院的托管模式, 托管后医院的改变, 谈点粗浅的体会。

1 托管背景

由于区县合并的历史原因, 宝山地区长期存在着两个中心医院的局面, 政府对医院的卫生投入顾此失彼, 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两个中心医院相距三公里左右, 同时在三公里范围内, 还有一家三乙医院, 三家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相差不多, 所以面对的病患资源相对集中, 对宝山地区的医疗卫生形势, 是一个不和谐因素[2]。为了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 积极推进卫生资源优化重组, 权衡两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后, 区政府决定把我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 加大对我院的投资力度。为了能迅速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医疗水平, 提升整体实力, 区卫生局于2002年底和市一医院签约, 由这所有着145年历史的三甲医院托管。

而市一医院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 近年来大量引进海内外优秀的高级人才, 技术力量快速累积, 发展迅速, 但因为土地和房产等基础条件的原因, 发展受到局限。所以医院首先托管了同区的中心医院, 向南则在上海市南部建造了一所全新的松江分院, 向北则托管我院, 形成了贯穿整个上海的医疗服务集团[3]。市一医院利用托管契机, 顺势而为壮大了自己的声势, 充分发挥了院内管理和医疗人才的积极性, 扩大了知名度辐射面, 医疗市场覆盖面。

2 托管目标和方法

2.1 托管目标

为了深化宝山卫生事业的改革, 对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重组, 使医院逐步达到三级乙等医院的水平;满足新时期宝山人民对卫生健康的要求, 提出了积极、符合实际的目标:不出宝山, 用二级医院的费用, 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治。用实际行动来缓解宝山地区看病难、看病贵[4]。

2.2 托管模式和方法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即医院仍隶属于宝山区卫生局, 市一医院派出以院长、业务院长、人事科长、财务科长为主的高端管理层, 全面掌握医院的经营管理;三十几位教授、主任医师担任各临床医技科室的顾问或行政主任。我院则每年按比例提取费用作为管理费, 上交给市一医院。托管以3年为期限, 期限满后, 若我院仍旧选择托管形式, 则市一医院有优先托管权, 以此避免对方因短期行为而导致的忽视基础建设的缺陷[5]。

托管后的医院提出了“一级科室、二级分科、三足鼎立”的新思路, 较早的在二级医院中打破了大内科、大外科的概念, 加强了二级学科建设, 纠正了二级医院只重医疗, 忽视科教的老观念。

3 托管后的医院改变

3.1 制度化建设更完善

医院原本有行政制度、医疗护理制度等, 但这些制度均是各职能科室自行零星下发。发到各临床医技科室后, 常常造成遗失, 并且制度内容无法完全传达到每个职工。市一医院托管后, 更重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要求各个职能科室每年定期整理、更新、完善各项制度, 装订成册后下发到相关科室, 职能科室深入临床抽查职工对制度的知晓程度、落实程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制度的有效落实, 制度得以执行。

3.2 医疗业务的发展变化

我院被市一医院托管6年, 业务发展迅速, 托管前核定床位402张, 实际开放床位486张, 托管二轮后, 核定床位增加到500张, 实际开放床位达到620张。同时, 医疗服务数量每年均呈上升趋势, 增长指标明显超过上海市二甲医院同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服务质量总体有了提高, 医院周边百姓的信任度得到了提高;疾病谱也产生了变化, 危重患者、肿瘤患者逐渐增多;也因为疾病谱的变化, 门急诊医疗费用和住院医疗费用均有所提高, 但仍处于上海市二甲医院的中等水平;医院的医疗收入上升明显 (表1) 。

3.3 打造科教体系

科研教学一直是二级医院的软肋。我院被市一医院托管前, 是二军大的教学医院, 每年带教临床医学生仅十名左右。托管后, 先后成立了内、外、妇、儿、医技、护理等6个教研组, 制订了教学制度和计划, 扩大、调整了带教的医学院校, 规范实习生生源, 到第二轮托管结束时, 实习生生源涵盖了南昌大学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南京中医大学等12个院校的临床、全科、检验、影像、中医等10个专业147名实习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以教促医的目的。

加强科研管理, 全面制订了科研制度, 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对人才的培养,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结对子”培养的形式, 请市一医院的专家、教授和我院的年轻医师“一对一”结成对子, 以老带新, 充分调动年轻医师的学术热情, 培养科室中坚力量, 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在这种形式下, 我院科研课题立项、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每年都在提高 (表2) 。

3.4 医院文化归属感的建立

从区中心医院, 到三级医院托管, 成为一个医疗联合集团中的一员, 医院文化的磨合和沟通需要不短的过程, 更需要一个双方信任的桥梁, 卫生行政部门最适合承担这一角色。

分析近几年职代会上职工代表的建议、意见、提案的变化, 可以看出我院职工对市一医院及派遣到我院工作人员存在从敌对、疑惑、认可、信任、接受、融合、融洽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卫生行政部门一直起着推进、主导作用, 而双方的学习和娱乐交流、有目的的培训活动、医疗行为和技术的互通, 是关键的沟通手段[6]。多渠道、多形式的沟通, 减少了大家在价值观、工作和人文理念、责任感等各方面的冲突, 是建立医院新文化的有效途径[5]。通过二轮的托管, 医院已形成被全体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 创造了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内部心理环境和祥和的外部工作环境, 使得医院业绩不断提高, 更易接受医疗改革和发展的新文化[7]。

4 讨论

4.1 医院托管促使医疗业务呈良性发展

托管使得我院加入了市一医院集团, 托管后市一医院对我院在科室设置、流程管理、业务开拓, 以及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上进行了全面改革, 规范了管理, 提高了业务水平, 提升了综合竞争力。从业务数据可以看出, 医院的医疗服务数量、质量和效率均有明显提高, 这是与市一医院的医院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输入密切相关的, 也是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后, 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不可分割的。

医院的托管,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宝山地区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托管前, 因为疑难杂症或病情危重, 甚至仅仅因为对二级医院的医疗质量缺乏信任, 当地居民往返于市中心的三级医院, 造成了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医疗费用的超额支出。托管后, 医院改善配置, 提高医疗技术, 拓宽医疗业务, 改善服务水平, 从而增强了服务内涵和服务水准, 创造了医院品牌效应。

4.2 医、教、研相辅相长, 医院形成新的文化格局, 提高医院发展潜力

托管后, 变化最显著的是科研教学, 这是三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带给二级医院的宝贵财富, 使医院后续发展力量厚积薄发, 规避了托管期间双方易于发生的只图见效快的短视行为。

托管需要一个磨合过程, 有意识的积极引导、坦诚的沟通方法均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建立医院的新文化, 缩短磨合时间。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 对医院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标杆作用。

4.3 托管后医疗费用的控制

因为托管, 医院服务的疾病谱发生变化, 疑难危重患者有所增加, 新技术、新项目也蓬勃开展, 所用药品规格档次提高, 这些变化都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 也违背了最初的托管目的之一:不出宝山, 用二级医院的费用, 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治。医院管理层也看到了这一点, 正在考虑采取措施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做到真正“以患者为中心, 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院托管后的变化与发展, 用实例证明医疗服务集团是可行、有效的发展方向, 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应争先, 沈琚, 李成.对国有医院资产授权运营模式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 (5) :315-317.

[2]肖红军, 黄从新.论社会转型期公立医院的发展环境[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3) :6-8.

[3]李洪兵.我国医院集团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2) :9-12.

[4]陈红玲, 薛迪, 陈雯, 等.上海市4所托管医院医疗业务发展状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3) :155-157.

[5]唐智柳, 薛迪, 陈红玲, 等.上海市4所医院托管方式及其文化调整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3) :152-155.

[6]Mckay J, Huldin E.跨越并购的两道难关[J].商业评论, 2006, 1:134-144.

上一篇:城镇化与农业化协调下一篇:女性主义思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