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教育网络

2024-07-03

三级教育网络(精选11篇)

三级教育网络 篇1

心理问题不仅是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且是校园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为此, 各高校建立了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龙头, 以各院 (部、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为骨干, 以大学生心理卫生群众团体为基础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该组织系统在大学生心理卫生普及、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在心理疾病的筛查、处理和心理疾病引发的校园恶性事件方面, 该系统工作的开展深度不够, 工作质量有待于提高。为此, 有学者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的关系进行研究后指出:与学生的发展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相比,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单一、作用局限, 这束缚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需要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 发挥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长[2]。笔者认为, 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 还应引入心理疾病三级预防概念, 将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与心理疾病三级预防工作有效地衔接起来。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 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需求;另一方面, 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 还能使心理疾病三级预防系统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一资源, 解决心理健康预警和危机干预问题, 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1 疾病的三级预防

预防医学研究指出,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因而, 预防工作与疾病的自然史相对应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病因预防, 是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措施;第二级为临床前期预防, 主要任务是“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疾病发展;第三级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3]。

2 高校心理疾病的三级预防

心理疾病是指以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 大脑功能失调, 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包括各种神经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存在心理疾病的防治问题, 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来说, 还存在不能作为心理疾病的各种心理障碍。由于比较常见, 其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 本文将心理障碍也纳入广义的心理疾病概念。

2.1 一级预防

2.1.1 对象

全体师生。虽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大学生, 但是只有人人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才能达到群防的目的。心理健康宣教工作是全体师生的责任。一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教师的人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会自觉利用一切机会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 教师这一群体也存在心理问题[4], 也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2.1.2 目标

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层次、学科、群体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防止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一级预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最有作为的工作, 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2.1.3 方法

主要依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这个系统的核心组织, 起主导作用, 负责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设计、师资和学生骨干的培训、大学生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协助其部、系心理小组开展心理卫生宣教、咨询、筛查、心理疾病鉴别、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各院 (部、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宣教和咨询工作的落实, 帮助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完善师生信息沟通渠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群众团体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动员、自我教育、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反馈等工作。开展形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心理咨询 (团体、个别) 、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校园传媒等。

2.1.4 人员构成与知识结构

按照《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院 (部、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 可以由专、兼、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组成, 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由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教师、辅导员、“两课”教师等人员组成。就知识结构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均应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工作人员最好由专职、专业心理工作者担任, 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研究, 能较好地掌握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危机干预技术。各院 (部、系) 的心理工作小组除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外, 还要掌握心理咨询与测验的相关技术;心理咨询室侧重于大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辅导、引导, 而不是心理疾病的治疗, 应具备心理疾病的一般性知识, 转介不符合自己工作对象的来访者。

2.2 二级预防

2.2.1 对象

有轻度心理障碍、不良适应行为、人格缺陷和某些患有早期心理疾病的大学生, 也包括易发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

2.2.2 目标

对有心理问题和早期心理疾病者能早发现、早干预, 以防止心理疾病产生, 减少对其身心健康、学习与生活的消极影响, 避免潜在的校园恶性事件发生。为此, 首先是确定有无心理问题, 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其次是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或治疗, 治疗条件不具备时要及时转介。

2.2.3 方法

一是主动过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 在心理卫生宣教的基础上, 增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同时具备一定的鉴别心理异常现象的能力, 把疑有心理问题者及时反馈到三级网络组织。二是被动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员对来访者进行筛查, 提出处理意见。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组织和全体师生参与。

2.2.4 工作难点

心理测查工具的选择是否恰当, 测查过程是否规范, 测查后的处理是否及时、有效, 心理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和鉴别异常心理现象的能力是否具备。

2.3 三级预防

2.3.1 对象

已患有心理疾病, 包括虽达不到心理疾病程度, 但是对学习、生活有严重影响的心理障碍者。

2.3.2 目标

对患心理疾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避免造成危害本人和他人的严重后果, 促使其早日康复。

2.3.3 方法

对于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的三级网络系统来说, 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主要依靠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发挥专业治疗的优势。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做好心理疾病的鉴别、转介和心理危机干预, 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因此, 大学心理咨询机构要科学把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层面的任务和内容, 区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承担的不同工作性质和任务。

3 心理疾病三级预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1) 心理疾病的预防意识淡薄, 影响到工作的开展。一谈到疾病的预防, 容易让人想到这是医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事, 没有全员责任的意识。部分师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意识淡薄的问题, 在这一群体中也有些自以为“没有心理问题”的心理问题者, 他们成为心理卫生宣教的死角。只有把心理疾病的卫生宣教工作做到如生理疾病那样人人皆知、人人注意, 心理保健、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才有基础。

(2) 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 而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认识还不充分, 这就对一级预防心理卫生宣教工作的针对性提出了挑战。但是, 关注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是做好一级预防的有效途径。目前的研究表明, 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人格缺陷、缺损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与生活适应不良等。

(3) 做好预防工作需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比较多的是采用心理测查的方式, 而忽视了通过其他途径对大学生的了解, 例如个别访谈、家庭生活背景资料搜集。虽然心理测查具有掌握情况快、省时等优点, 但是施测人员不规范的工作程序会影响到资料的可靠性。目前还存在一种倾向是重测查、轻问题解决, 测查结果有了, 可是下一步怎么办却没有。在筛查的基础上, 应把疑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预约面谈的方式再次排查, 以确定其是否有心理问题, 对有心理问题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家庭生活背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 其资料搜集的必要性还没有被很好地认识。研究显示, 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态度等因素对个体的自尊有重要影响[5], 而自尊在心理健康评估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助于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

(4) 大学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 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与自杀有关的精神疾病中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多见[6]。如果不能及时鉴别精神疾病患者并将其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而只是给予一般性心理辅导, 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 还可能危及他人安全。因此, 心理辅导者应具备常见心理疾病知识。

(5) 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是心理疾病三级预防工作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教育部的要求尚有差距, 存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不足, 完成工作目标受到机构建设、人员培训、资金、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不足, 专兼职人员相比, 专业人员偏少, 这影响了工作质量[7]。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以下3个特点:一是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好于个别心理辅导, 有针对性、个体化且质量好的心理辅导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与要求;二是心理测查好于测查后处理, 对测查后疑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及处理工作做得不够;三是重视心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轻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潜能挖掘。从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和暴力行为等恶性事件到求职过程中凸显的人格缺陷, 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也反映了该项工作任重而道远[8]。因此,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还应包括开展与心理健康和学生发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包括生命教育、素质拓展、婚恋和职业生涯指导等。这样既可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又可提高心理危机预警的及时性和干预的有效性。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在大学生心理卫生普及、心理发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心理疾病三级预防系统在其工作对象、目标、方法等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既有交叉又有不同, 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心理疾病三级预防系统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一资源, 将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 增强其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2 (1) :57~59.

[2]张大均, 王金良.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8 (2) :85~109.

[3]顾湲.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杨宏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11 (2) :212~213.

[5]吕春明, 王淑珍, 刘均民.234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 (10) :938~939.

[6]管晓琴, 吴远.大学生自杀及其认知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6) :458~460.

[7]何泽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6) :520.

[8]徐岫茹.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实践与探索 (一) [J].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9) :693~695.

三级教育网络 篇2

(三)整合资源,着力搭建三级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配置和采购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既定方案的要求和政府采购规定执行,本着节约高效、资源整合的工作思路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在内网联接上,市局信息平台依托本局既有的“12348”网络与各区(县级市)局信息窗口实现互联;各区(县级市)局信息窗口依托当地政府OA网与辖内各街(镇)司法所信息终端实现互联,从而搭建起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信息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2004年1月,我市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安置帮教工作政府(互联网)网站;2005年前后,各区(县级市)局信息窗口和各街(镇)司法所信息终端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内外网兼顾并行,发挥不同优势作用的工作格局。2007年,在上级的重视和市财政支持下,市安置帮教办又争取到43万元专项建设资金,从中拨出20万元,为各区(县级市)安置帮教办配置了整套高端电脑和打印设备;另外23万元,用来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三级信息

网络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实时动态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确保衔接管控措施到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实现网上办公、资源共享、信息交流高效便捷奠定了工作基础。

二、重运用,增效能,切实发挥信息管理系统作用

我市建立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为建而建、争风头、哗众取宠,更不是当作摆设或搞什么“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是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和上级的工作要求,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改进、提升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功能,充分运用其网络传输便捷、处理数据信息量大、综合能力强、统计速度快的优势,在安置帮教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等职能作用。

(一)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功能,增强实际运用效果。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传输、保存信息和分析、判断、处理信息的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内外网功能设置、软件开发和作用发挥上,着重突出其实用性和功效。为此,我们在信息管理系统内网上开设了13个栏目,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管理功能。通过刑释解教管理、安置帮教管理等栏目,对刑释解教人员实施实时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帮教、职业培训、安置就业、生活保障以及人户分离、脱(漏)管等数据信息。通过认真分析和研判,为领导科学决策,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二是网上办公功能。通过上报材料、报表管理、信访处理等栏目,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基层单位通过网络上报材料,传递各类业务统计报表并自动生成汇总,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访个案进行网上处理、督办等。三是信息共享功能。通过组织机构、文件管理、资料库等栏目,可以查询有关资料、下载相关数据,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在信息管理系统外网栏目设置上,着重突出利民便民服务功能,开设了新闻中心、法律法规、安帮知识、回归指南、帮教在线、招聘求职、温情园地(心声寄语)和网上监督等10多个栏目。一是登陆网站可以查询到最新的安置帮教工作动态信息,与安置帮教工作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等。二是网上公布市、区(县级市)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机构名称、办

公地址、联系电话等,方便群众联系和办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网上发布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求职意向,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在线服务,在政府、社会和刑释解教人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置帮教工作方针政策。网站建立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开通当月点击率达万人(次)以上。

(二)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制度,强化功能作用发挥。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之上。为此,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工作高效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强设备的管理和规范使用,市安置帮教办专门制定了《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办公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人管理、定期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作、网络畅通、安全高效。为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增强信息对工作的指导性,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对信息报送的数量、质量、时效及考核作出规定。为规范全市安置帮教业务统计工作,专门印发了《关于使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式统计报表的通知》,并对报表统计、汇总上报提出时限和要求。召开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萝岗区司法局结合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大胆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先进理念,全面规范刑释解教人员衔接、排查、管控、帮教、安置、信访以及档案登记等各环节管理工作的做法,使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建设在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稳步推进,使系统功能得到强化,作用充分发挥。

(三)加强信息管理人员队伍培训,保障系统高效运行。为确保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平稳运行,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高素质专业管理队伍。为此,我市自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并实现三级联网后,每年根据计划和任务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区(县级市)司法局及街(镇)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负责人、信息管理员,进行信息网络系统管理、操作、维护等业务培训。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启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的通知》和软件下发后,市安置帮教办及时转发通知、下发软件,并按照要求组织举办软件操作培训班,使相关人员熟悉软件原理和正确

操作方法,为下一步规范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各项业务统计奠定基础。此外,将信息管理纳入工作考核重要指标,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目前,我市三级信息管理系统共有专(兼)职信息管理员357人,其中街(镇)司法所330人、区(县级市)局24人、市局3人。做到以岗定人(“AB角”配备)、职责明确、操作规范、管理高效。

三、臻完善,求创新,稳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升级

我们要改革创新,深化服务,不断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和功能的拓展,更好地发挥其为安置帮教工作服务的效能。

(一)继续延伸信息网络,积极拓展系统功能。根据司法部、省司法厅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工作部署,以及信息网络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着重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的意见》,促进三级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康发展。加强市局信息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其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和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各区(县级市)局信息窗口建设,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加强街(镇)司法所信息终端建设,确保其网络畅通高效,工作贯彻及时,保障有力。二是在继续依托和利用“12348”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政法网网络系统积极拓展、延伸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效能。加快并完善与公安刑侦、户政部门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加强对相关重点人员的衔接管控;加快并完善与监狱、劳教所的联网,实现网上无缝衔接,减少脱(漏)管现象的发生,提供回归指南及就业(招聘)、培训等信息,为稳定监狱、劳教所教育改造秩序,为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资讯服务。

(二)发挥系统管理作用,强化研判管控举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11月,我市将举办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未雨绸缪,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介入维稳综治工作和亚运安保行动。一是制定《关于开展“亚运安保行动”,全面加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通过实施无缝衔接、强化矫正帮教、全面摸查排查,利用信息网络管理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管理,对危险人员实施重点监控,确保亚运期间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做到 “五不出”、“三减少”。建立健全信息动态报送制度、工作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防护期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迅速解决。二是强化信息研判工作。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使我们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工作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管控和安置帮教措施,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工作。信息研判重在信息的收集,信息来源渠道是否畅通是搞好信息研判的基础。为此,信息管理员必须重视日常工作中各类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定期在网上发布和报送信息。为了提高信息对工作的指导性,各级信息管理系统要制定信息采集录入标准(办法),抓住信息源头,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从而有效提高信息质量。要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当天的信息必须当天采集录入,被采集录入的信息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信息全貌,通过认真分析和研判,达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当前,高新科技(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安置帮教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断优化信息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创新精神推动新时期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人才队伍考核管理机制,在人员选拔、岗位培训、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等环节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带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三级教育网络 篇3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网络平台是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不同等级、不同职能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个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执行时都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特殊的功能需求。结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对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的整体框架进行了构建,编制出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及满足各方需求的信息共享渠道。

关键词: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管理员

作者简介:杨伟(1985-),男,河南驻马店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助教;丁光惠(1967-),女,河南南阳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讲师。(湖北?十堰?442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4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33-02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国内各大学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其主要举措就包括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结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应于各单位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方便教师和管理部门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各部门信息快速高效传输和各部门信息统计和数据采集工作,达到高效管理、信息集成的目标,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使粗放式管理转变为规范式管理,模糊式管理转变为精确型透明式管理。

一、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

1.研究符合管理要求的系统框架

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是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序列的动态过程,教学管理就是要对这一复杂的过程进行决策、组织、指挥和调控,使教学工作按照正常的秩序运行,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必须理顺各个参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和它的各个业务流程,构建一个符合教学流程和教学规律的管理系统框架。

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就是以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为监控对象,既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又包括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监控的对象涉及保证教学质量与产生教学效果的所有环节,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全部纳入到监控的视野,形成监控对象的集合体;同时还要建立质量标准的集合,即每个环节设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子集,通过这些标准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对数据的产生、管理、适应的情景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数据收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方法统一、数据查询方式统一、数据打印格式统一,在保证与监控的过程中,还要大量收集各种事实数据,使管理过程与现场情况环环相扣。[1]

2.设立各环节质量标准

根据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理顺教学过程管理,制定与完善各个环节的实施标准,建立质量标准的集合,即每个环节设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子集,通过这些标准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了传统教学管理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3.系统功能设计

校级管理员是一级管理员,管理功能主要有:用户管理、用户权限设置、系统升级设置、通知公告、系统备份等。(见图1)

院级管理员是二级管理员,其功能有:全院教学任务分解到系部;在系级管理员基础上进行二次审核,包括:调串课审核、工作量审核等;上传本院教学计划;管理全院课程信息;考试计划安排;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课表汇总、计划与总结管理等工作。(见图2)

系级管理员在系统中是三级管理员,系主任一般为三级管理员。其主要任务是:将教学任务分配至任课教师,对教材、授课大纲、授课计划、工作量、调串课进行审核,核对教学任务与授课计划大纲是否一一对应,对学生评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组织有经验的教师集中听课,将评教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提交本单位工作计划与总结。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因此教师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交授课计划、大纲、教材,工作量、项目论著成果等;对各层次教学任务进行任务信息补充,包括:课程类别、考核方式、课程属性。(见图3)教师可查询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培养方向,在实施教学任务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可查询前任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及教案,详细了解前任教师授课课时安排的情况;可查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理论和实践教学要求,学时分配,课程相关说明及相关参考资料,以帮助自己制定合适的授课内容,如果课时变动大于正负两个学时,则必须对大纲重新进行修订,以保证教学文件的准确性、唯一性、适时性;对每学期订购的教材进行统计管理,为保证授课教材的延续性,要求教师提交的新版本使用教材必须给出说明,对教师使用的授课教材和参考教材分别进行统计。[2]

二、研究方案

教学管理组织体系的科学性、适应性、规范性是建立教学管理体制的基础,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机制要有系统性,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可使教学管理机制正常运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一个信息快速反馈通道,已显得非常重要。创建基于校园网上集成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促进学校的内部动态管理工作,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可保证各种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对教学提供基本保证和实时监督,使之达到优质、高效。

1.系统研究对象

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为了方便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必须理顺各个参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和各个业务流程。

对于这种管理系统,从对象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谁提出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这就要求将管理提出者的思想逻辑转化为计算机逻辑,即抽象的过程;其次,要明确使用对象,包括教务处、基层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从而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软件流程,达到效率和方便性的统一。

2.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本教学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学及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其中又分为教学任务管理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教学文档管理子系统、科研教研管理子系统、工作量核算子系统。以不同角度来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教学活动,从系统结构、软件结构和网络拓扑三个方面来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依据教学过程的时间进程来进行系统建模,以输入、过程、输出管理为主线对系统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各系统的特定需求,完成各分支机构的特色功能、业务进程和数据存储方面的详细设计,运用了数据保护技术、业务中间件、数据描述可扩展性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应用UML语言建模理论进行教学管理各方面的模型建模分析。[3]

3.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数据保护技术。在数据库系统中,必须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数据、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特别是不能破坏原始数据的一致性。这里利用基于角色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实现数据保护。在 Microsoft Analysis Services 中,管理员可以使用角色为不同的 Windows 用户和组定义 Analysis Services 数据库中对象的不同安全级别。对于每个角色而言,每个对象都拥有一个与其关联的单一权限,每个权限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与其关联的访问权限。此外,Windows 用户或组可以与多个 Analysis Services 角色进行关联,使用户能够针对系统进行安全模式组合权限和访问权限,用于教学管理系统中大量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权限。

(2)业务中间件。对于通用的业务应用,应该开发通用的业务中间件,以隔离用户对数据库的直接操作,从而不仅从应用层面保证了数据安全,也降低了各类功能模块的重复开发。通过封装和工作流的交互,提供相关的业务定制、选择和流转接口。特别是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是系统与数据库交互的核心组件。

(3)数据描述可扩展性保证。这里采用XML来描述数据,以保证数据再利用时的可扩展性。XML是一种描述数据和数据结构的语言,可以保存在任何可以存储文本的文档中。XML具有自描述性、内容和显示相分离、可扩张、独立于平台等特点,XML是最普遍的数据操作和数据传输的工具。

(4)数据交换技术,这里利用Ajax实现灵活、快速的数据交换技术。使用Ajax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在不更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维护数据。Ajax应用程序的优势还有:通过异步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优化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往返,减少了带宽占用;Ajax引擎在客户端运行,承担了一部分本来由服务器承担的工作,从而减少了大用户量下的服务器负载。[4]

三、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务部门将把教学管理的主体重心逐步下移至二级学院,工作重心将放在教学具体活动计划制订及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的跟踪上,将逐步加强对学院教学管理目标的评估和宏观调控。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此项目就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对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的整体框架进行了构建,编制出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及满足各方需求的信息共享渠道,健全和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形成包括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反馈和整改体系等一整套完备的网络化管理运作机制。

通过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反馈、纠偏,促进学校的内部动态管理水平,使学校教学过程透明、教学管理全面和教学反馈及时,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光惠,杨伟,等.高校二级单位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3):71-73.

[2]丁光惠,杨伟,李晓霞.高校二级单位教材申报系统研究与开发[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1):55-57.

[3]丁光惠,杨伟,等.基于UML语言建模的教学文档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2,(1):48-51.

[4]丁光惠,杨伟,等.基于工作流的高校科研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0,(1):63-65.

三级教育网络 篇4

那么, 什么是“三级网络”呢?即院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老师, 系有辅导员兼职心理老师, 班级有班级心理委员。通过不同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辅导,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一、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组成和工作职责

(一) 第一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1.组成人员: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2.职责:

(1) 制定全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2) 负责全院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监督和检查, 包括全院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新生测评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和心理危机干预;

(3) 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的开设和讲授;

(4) 对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5) 指导并监督、检查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联系人开展的工作;

(6)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

(7) 为学院学生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 第二级:各系部

1.组成人员:各系部兼职心理老师。兼职心理老师需要热爱学生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兴趣、具有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了解学生状态,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较好的洞察力。经过集中培训和考核, 在辅导员中产生。

2.职责:

(1) 积极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测查等活动;

(2) 在本学院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有益身心的心理实践活动;

(3) 定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联系, 进行沟通和交流。

(4) 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得知或发现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紧急、突发信息, 按照危机干预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开展工作, 争取最好效果;

(5) 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按照要求参加有关培训、会议、讲座等活动;

(6) 指导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展开工作。

(三) 第三级:班级

1.组成人员:各班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为班委成员, 需要身心健康, 性格开朗, 有亲和力, 善于助人。每班一名。

2.职责:

(1) 积极、主动地向本班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定期与兼职心理老师沟通联系, 主动、客观地收集学生心理信息并及时报给心理健康教育联系人;

(3) 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联系人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积极参加心理学专业培训;

(4) 对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实施初级的心理干预, 并将干预结果上报各系部兼职心理老师。如遇重大心理问题, 在第一时间上报兼职心理老师。

(5) 积极协助班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目标与思路

(一) 基本目标

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二) 基本思路

1.营造一种氛围。

充分调动一切资源, 动员各方面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 以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形成共识, 使心理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营造一种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谐发展的校园心理氛围。

2.把握两条主线。

一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要阵地。如果把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上, 重诊治、轻教育就会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工作, 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越走越窄。

二是以提高全体教职工心理素质为核心。教职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群体, 教师自身心理是否健康、和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谐、教与学的和谐。

3.加强三个渗透。

一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突出以人育人、以心育人, 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是渗透到各种团体活动中。因为活动是心理的发端, 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 通过各种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

三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追求、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为实现我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抓好四个环节。

一要抓好实践体验环节。在提高师生心理素质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活动为主、优化为主;突出践行与体验。”

二要抓好咨询服务和测试排查环节。建立师生心理问题排查机制、心理档案和约谈制度, 做到师生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防止心理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要抓好宣传教育环节。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健康电子杂志、团体训练、心理潜能开发协会、心理健康宣传月等平台,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宣传网络。

四要抓好理论研究环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不断提高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5.解决好五个关键。

一要解决好机构设置问题。因为机构设置不成体系, 缺乏统一领导和管理就很难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要解决好课程改革问题。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把理论讲述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

三要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 建立起培训、提高机制, 不断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建设。

四要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优美的环境能创造象征着健康、洋溢着热情的和谐环境。

五要解决好制度建设问题。制度建设是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健全学校各种管理制度才能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心理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

1. 以课程建设为先导, 打造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特色平台。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健康心理学》、新生团体训练等课程, 均突出以心育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突出学生为主、活动为主、优化为主;突出践行与体验, 使心理和谐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2. 以活动为平台, 建设师生幸福和谐的精神家园。

活动是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 它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感受愉悦、体验幸福的精神家园。我校每年都定期举办“吾爱吾”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三级网络培训活动 (辅导员和心理委员) 、“同一屋檐下共建一个家”寝室向心力大比拼、心理沙龙等, 这些活动使师生的创造活力得到激发。

3. 以立体网络为载体, 拓宽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渠道。

通过新生入学的环境适应活动使学生很快有了家的归属感, 迅速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年新生入学后的团体训练, 让学生有了施展自我的平台;通过电子邮件、“心灵港湾”等栏目为师生提供了倾诉心灵的安全空间;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健康杂志、心理潜能开发协会等载体拓宽了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渠道。。

4. 以心理咨询为保障, 促进师生心灵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是心理教育的补偿性手段。经过实践, 我校已构建了面向全体师生员工的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与网上咨询“三位一体”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并长期坚持每天的值班制度。

5. 以心理测试为手段, 建立师生心理问题排查机制。

从2007年以来, 从纸质材料到利用测试软件, 我校每年在新生入学后都安排一次全校性的师生心理普查, 并建立了师生心理问题排查机制、心理档案和约谈制度, 对师生心理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防止心理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

6. 以三级网络建设为心理支持系统, 确保心理信息交流体系的畅通。

为了保证工作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我校建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体, 各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工作站, 各班心理委员为工作点的较为完善的心理教育工作三级网络机构, 并定期进行集中培训。

7.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保障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质量。

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是选派了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浓厚兴趣的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 其次, 我们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还通过岗前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和专家讲座、内部交流等途径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8. 以科研为支撑, 提高和谐心理氛围建设水平。

加强科学研究是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上正进行研究, 此外, 兼职心理老师也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进行论文写作, 实现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提高, 大大提高了我校和谐心理氛围建设水平。

9. 以环境设施为基础, 为和谐心理氛围创造良好环境。

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是以良好的设施为基础的, 为了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领导在场地、经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教学、科研、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 0.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确保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有序性。

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依赖于制度的制约和调节。多年来, 我校通过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 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制度、诚信制度, 贫困生资助机制、心理和谐教育机制、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等, 为构建校园和谐的心理氛围提供了公平、有序的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项目所取得工作成效与体会

1.目标明确。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开始就确立了“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的工作目标, 并决定把它作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做实做强。所以, 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的目标打造品牌, 营造和谐。

2.模式合理。

我校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形成了“三位一体双面向”的心理素质教育立体模式 (心理咨询、心理教学和课题研究“三位一体”, 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教职工“双面向”。) 这种模式的内核是人本思想, 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在它的催化下, 发挥最大潜能。

3.机构健全。

我校在2004年,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 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 2006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工作机构独立开展工作。2007年, 先后成立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学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点三级互相衔接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健全的机构, 确保了工作的组织性和有序性, 确保了心理信息的交流的畅通性。

4.思路清晰。

长期以来, 我校按“营造一种氛围, 把握师生两条主线, 加强教学、活动、生活三个渗透, 抓好实践体验、咨询测试、宣传、科研四个环节, 解决好机构设置、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制度建设五个关键问题”的工作思路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5.措施到位。

领导重视是校园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基础。多年来, 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师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并保证了政策、领导、制度、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六到位”, 使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措施得到落。

6.特色鲜明。

我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建设, 坚持走特色品牌发展的道路:就是要把“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作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做实做强。

7.观念改变。

通过心理素质教育, 全校师生员工有了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的意识, 有了自觉提高心理素质的愿望, 有了一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能主动求助的行动, 师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心理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学校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越来越少, 学校愈显安全与文明。

8.影响深远。

学生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新生团体训练后, 80%以上的学生认为某些观点已经渗透在生活中, 并有20%的学生经常回味某些观点;95%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己, 并制定了大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90%以上学生认为训练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训练对学生以下几个方面有促进:人际交往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心态比较积极;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感情加深。每次课程的分享活动对你的影响:锻炼了胆量;进一步互相了解;打破了同学之间的隔阂;增强了我的自信;敢于公开我的“秘密”。

9.队伍充实。

近年来,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得到了蓬勃发展, 关键因素在于有一支素质高、观念新、兴趣浓、专业互补、专兼结合、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派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等,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10.设施完善。

先进的仪器设备、优良的环境条件为“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心理软件测验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训练室等。

提高高校师生心理素质,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是增强高校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院充分调动一切资源, 动员各方面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 以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形成共识, 促使“三级网络”教育模式合理、有序的实施, 从而使心理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而营造一种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谐发展的校园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吴继霞、黄辛隐.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 学林出版社, 2007.5.

[2]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2) .

[3]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2, (03) .

[4]李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2) .

[5]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9) .

[6]杨秀英.浅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济宁师专学报, 2001, (04) .

[7]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6.

[8]苏巧荣, 苏林雁.大学生心理辅导[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10.

三级信访网络工作制度 篇5

一、县纪检委监察局设立信访室,由纪委书记主抓信访工作,配足配强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信访干部,核查部分举报线索,办理一些情节简单、情况经济的突发性集体上访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需要直接查办的信访问题,协同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重大集体上访的疏导工作,批办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并督查、督办批转信访件的处理工作,检查指导各乡镇纪委及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信访工作,做到重大信访问题不出县,能就地解决的,绝不上交矛盾,解决不了的,要拿出方案,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二、乡镇纪委书记负责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的办理工作,及时上报要求结果的信访件的结果,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坚持说服疏导,保持和维护良好的信访秩序,把群众稳定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认真组织开展村“民主日”活动,充分发挥村级信访员的作用,要及时发现基层存在的信访动态。

三级教育网络 篇6

[关键词]自学考试 第三级教育 前瞻性

[作者简介]王淑凤,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培训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北京100025)

[中图分类号]G642.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75-01

一、从第三级教育的精神透视自学考试

第三级教育通常包括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后的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即大学教育和非大学的各种教育与训练。相对于高等教育概念,第三级教育是一个更具包容性、广泛性、更能体现终身学习内涵的概念,也是近几十年来联合国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提倡的一个概念。与狭义的高等教育不同,第三级教育“确切的是指在中等教育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或是一个时期”①。第三级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教育领域,而是包括各种不同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计划;第三级教育反映的是中等教育后的教育发展。“不论人生的哪一阶段,教育都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福利,并具有广泛的发展力”。② 这个观点应该说是关于第三级教育总的精神的一种概括,而我国的高教自考恰恰是这一精神的直接实践者。

我国累计有1.4亿人次参加了自学考试,培养了625万本专科毕业生,目前在籍考生4300万,每年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始终保持在1000万人次的规模,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提高人民受教育的年限和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北京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例,198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国内首办,26年来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已培养130多万“校友”,占本市常住人口近1/10的比例。有关统计数字显示,26年来共有574万人次参加了北京自学考试,17.4万考生获得了本专科学历证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北京的自学考试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年寻求高等教育、提高自身文化、承担自己公民责任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自学考试最显著的功能是它引领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1981年,北京市自学考试刚刚开始的时候,只有西城区和华嘉礼堂有助学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路,曾经在华嘉礼堂给北京市中文专业的考生上过古代汉语的辅导课,许多考生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给学生辅导课程的教师,现在都已经是名家大师了。慢慢地各区的文化馆开始办助学班,而后各种专门为自考而设的助学机构才初露端倪,至今许多民办大学的生存仍然以自考助学为主。

自学考试另一个显著的功能是带动了非学历教育考试的发展。我国非学历教育考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是1994~2000年的探索阶段;第二是2001~200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首次开考1个项目,2万人报考,2000年发展到7个项目,报考规模171万人次,到2005年,报考人数达515万人次。形成了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态势。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项目已成为‘精品’项目,累计报考人数分别达1710万和272万。”③ 而这其中重要的特色是许多非学历考试可以替代自学考试当中某些科目的考试,比如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可以计入自学考试大专课程中的英语考试成绩,其他还有某类计算机的考试科目,也可作为专业课程考试成绩。

二、自学考试的开放性、灵活性与第三级教育的创意性时间学习观念

第三级教育对学习时间的认可被认为是最有创意性的,它不计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业余学习时间)。不管是否学习具有连续性,它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自学考试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考试模式,它不计学生的年龄,也不计学生最后的学历。据报道有80岁老翁参加自学考试,没有上过高中的初中学生也可以参加自学考试,而已经从高等教育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来参加自学考试。

事实上,考试是最后的结果,而它的学习过程或者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才是自学考试设置的最终目的,所有的人在自己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参加自学考试,而考试的前提是自学或者是接受助学,这为建立终身学习社会提供了最为简捷方便的途径,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学习,学习成果可以通过自学考试得到肯定,也就是说自学考试的这种灵活性和开放性,为求学者接受第三级教育提供了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检验过程。自学考试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适应了成年人实现更高层次和系统学习的需要,也为现代社会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范式。

三、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与第三级教育的多种教育选择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第三级教育承认各种类型的学校,从研究型的大学到两年制职业学院以及各种类型的功能和等级称号的资格证书。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基本分为两大类,最初涉及的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专业,基本上走的是学术路线,充分体现了某个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以及特定的专业课程。这在自学考试发展的初期,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情况下的补充,无疑为中国高等教育满足大众化需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考试以及专业的设置都依靠北京市著名的高校,使自学考试具有名牌效应和令人敬佩的严肃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迅速,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上日程,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始朝着职业化、资格证书化方向发展。目前仅北京市自学考试就有25个专业是委托行业协会和企业主管部门合作开考的专业,还专门设置了自考应用技术类17个专业;同时还借助了国际资格证书考试的优势,在物流师、采购供应、商务管理等专业与英国皇家采购供应协会、物流协会合作推出物流师、采购经理人的专业考试,将资格证书的考试与自考专业考试结合起来。这些专业的设置及考试要求,都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满足了这个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为广大求学者接受国际性考试及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四、结论

1.从第三级教育的内容分析上看,自学考试发展具有前瞻性。一方面由于考试的发展带动了各种教育助学机构、培训机构以及民办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不仅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也不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一个路标,而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不断创新、不断演化、不断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的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自学考试以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为基本出发点,在教育制度创新、考试功能拓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因素。第一,由于个人不断上升的期望值,成人意识到继续接受教育的必要,他们需要相应的机会,自学考试正好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第二,学习形式和地点灵活多样,家庭、办公室、学院都是学习场所,使接受教育更为方便。第三,社会需求和人力资源理论刺激了个人自觉投资于更高层次的学习,事实上,许多本专科生甚至研究生都参加自学考试就是最好的证明。

3.自学考试与第三级教育的共性是他们满足了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考试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伦理特性,一方面为培养和发展全面的人,给个体提供了更多实现自己生命理想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建构和谐发展的社会提供了社会需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之所以是伦理特性,这是因为教育是与人的生命联结在一起的。任何人的生存,无论是自然生命的存活,还是精神生命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换言之社会的良性发展,也无法离开全面发展的人,这无疑是教育崇高的善,“善是客体有利于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属性,意味着,善乃是人或主体的一切活动或行为所追求的目标。” ④ 教育的目标就是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满足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自然就是一种伦理特性。

[注释]

①谢维和,等,译.重新定义第三级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2:3.

②谢维和,等,译.重新定义第三级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2:4.

③于建坤.“自学考试高层论坛”研讨自考挑战与机遇[N].中国教育报,2006-10-26.

三级教育网络 篇7

1 问题的由来

2008年以前, 江山市的教科研课题管理如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 主要以课题立项、结题评奖来督促基层课题研究。这样的方式抓住了课题研究的两头 (立项和结题) , 却难以顾及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事实上, 真正有效的课题研究应当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教育教学的日常积累和潜心思考, 不应当是只注重“头部和尾部”包装的申报材料和结题报告。

随着国内教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江山市各级各类教科研立项课题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除小课题之外, 江山市近年来教科研立项课题达到1529个, 相关研究成果2265个。如此庞大的课题数量, 如果监管不力, 会产生大量课题研究“应付两头、忽略过程”的现象。与此同时, 全市负责全市教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仅2人, 日常管理工作基本只有1人承担。如果沿用传统的课题管理方式, 即使是抓住立项和结题这两头都不太可能, 更何况还要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2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形成

为了方便广大一线课题研究人员交流学习, 方便课题过程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江山市教科所于2008年定制和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经过几年的实践, 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 其基本架构为:在江山市教育主管部门搭建统一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基础上, 立项课题成员通过平台进行第一级“自主管理”;网络协管员, 通常由学校教科室成员兼任, 通过平台实施第二级“定向协管”;江山市教科所实施第三级“全局督导”。这三级课题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交叉互动, 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课题管理合力。该管理策略的设计旨在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促进课题研究与管理各方的“个体”“局部”“全局”之间交流互动, 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

2.1 第一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题“自主管理”

江山市课题网络平台已经为这样的“自主管理”做好了底层设计, 使得一线研究人员通过网络交流和上传资料如同发送邮件或撰写博客一样简单快捷, 也使得研究人员的“自主管理”没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课题“自主管理”是指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以自身立项课题为切入口, 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进行经验积累、尝试创新的教科研管理活动, 包括:呈现课题研究基础资料, 通过平台查询相关研究资讯, 提交疑问、寻求帮助, 适时发布研究动态, 对其他课题研究的局部或整体提供帮助或进行评价等。“自主管理”的好坏反映出研究过程虚或实, 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优与劣。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题“点对点”的管理过程。

2.2 第二级:网络协管员对下辖课题“定向协管”

网络协管员通常由学校教科室成员兼任。他们是教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者。在县域课题网络化管理中网络协管员通过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对课题立项人员实施“定向协管”。网络协管员身处基层, 对“草根”课题研究的掌控更加具体, 人手也比较多, 有效解决了县市级教科所人手不足的实际困难。

“定向协管”是指, 网络协管员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 对指定下辖的课题进行全程跟踪协助, 检查课题研究进度, 并向上级部门 (县市级教科所) 适时提供下辖的课题的研究动态统计数据或质量评估等, 为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或决策提供依据。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题“点对面”的管理过程。

2.3 第三级:教科所发挥网络效能“全局督导”

“全局督导”是指县市级教科所依据教科研工作整体部署, 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对课题立项人员及协管员的开题、结题、日常课题研究或过程管理进行方向引领、工作督促、阶段检查以及综合评估等。强化教科所的服务功能和牵引作用, 控制辖区内课题整体进度和质量。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发挥由“面”到“点”的“全局督导”过程。

2.4 课题三级网络管理交叉互动

课题网络管理过程中, 立项课题的“自主管理”、协管员的“定向协管”以及教科所“全局督导”不能各自为政, 互相割裂, 必须借助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交叉互动, 发挥资源优势, 形成管理合力。这就需要上述三级管理交叉互动、功能互补, 以平台为支撑, 课题执行者发现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呈现问题—网络协管发掘资源提供协助—教科所调动资源提供指导等课题过程管理交织进行、互相促进, 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得到强化, 使课题间学习交流得到促进, 使课题研究实效得到提升。

3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实施效果

3.1 数量激增

江山市教科所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以来, 由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交到网络平台的课题总数达到1555个, 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基础资料达到3142篇, 课题研究动态多达6972篇, 研究成果达到2282项。且上传资料的时段呈现正态分布, 不再像以往那样集中于立项和结题两头时段。这就充分说明该管理策略有效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控, 也有利于一线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

3.2 内容丰富

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网络平台所能承载的项目越来越庞大, 项目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在江山市教科所探索和实践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以来, 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了越来越多格式的课题研究资料, 除了文本、图片、声音以外, 还逐步升级呈现了多种视频、动画及网络交互式课题研究资料或研究成果。多种形式的资料与即时信息还可以通过超文本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极大地方便了课题过程管理, 也方便了一线教科研研究人员的学习与协作。因此,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突破了传统的课题管理方式局限, 其包容性、集合能力和表现力更加强大, 使课题研究与管理“零距离碰撞”, 展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一面。

3.3 反馈及时

江山市教科所通过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 不仅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呈现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成果, 还利用网络技术, 在课题管理网站上设计多种交互式的途径, 方便管理者更加便捷地得到有关课题研究的反馈信息, 如电子邮件、即时投票、网上调查、网上征集、网上投稿等。通过这些手段不仅使管理者及时、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 还可以提高一线课题研究人员的参与热情, 扩大反馈途径, 增加参与者。

3.4 推广迅速

江山市教科所通过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手段, 大大缩短了课题成果推广的时间间隔。传统的课题成果推广要等到项目结题之后才会以文稿形式展现, 然而通过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 研究成果的展示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之中, 易于其他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学习借鉴, 使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得到极大的加速, 研究成果的获得也更加便利。由于网络平台的即时性, 研究者的课题全过程均不仅可以及时地反映在网站上, 而且网站上各种信息和资料也可以及时地调阅到研究者手里, 通过网络可以及时、高频率地与其他相关人员交换课题研究相关信息资料, 使课题研究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4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未来

全球信息化发展带动了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 由此推动了教科研课题网络化管理。当前国内较发达地区已经有不少网络化管理教科研课题的例子, 有的局限于学校内部, 有的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比起过去单机版的管理方式已经有了不小进步。然而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未来在于移动交互式管理的开发和实施。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网络化管理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个人无线智能终端 (手机、平板电脑等) , 使得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工作流程监管等教科研日常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当前国内的移动办公系统也在快速跟进,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必须紧跟“移动交互式”这一潮流, 在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上加大投入, 在人员培训上加大力度, 为更进一步提高课题网络化管理效率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朱小琥.教育科研管理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 2011 (12) .

[2]桂建生.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创新的突破[J].教育导刊, 2012 (7) .

[3]王仕琼, 徐骏基.于网络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江苏科技信息, 2012 (6) .

[4]许洸彧.课题研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1) .

[5]钱建军.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中的“点”“线”“面”[J].教书育人, 2007 (2) .

[6]徐燕萍.苏州市中小学课题网络化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12 (4) .

[7]Woods Ronald.Barrow Robin.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Taylor&Francis.2006.

三级教育网络 篇8

关键词:三级网络,港航管理局,实践与思考

这两年, 江西省、市、县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和国内一些发达省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集中在网络硬件的薄弱基础, 信息服务和软件开发相对滞后, 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隐患, 自动化办公不完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大影响了行政效率的低下。所以, 我们必须要加快和规范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的建设, 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现代化的行政工作效率。

1. 港航管理局网络系统设计与思路架构

江西省的港航管理局网络系统主要涵盖了应用系统建设、与会商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传输系统建设、应急指挥及数据处理中心建设等领域, 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服务于江西省网络数字化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为了确保服务信息系统的稳定、平滑、可靠升级, 我们应该统一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架构。

系统的方案设计, 主要是依靠ITOIP的技术构架, 利用多媒体集合通讯、IP承载网络、全网智能管理中心及数据存储系统等几个部分, 通过IP统一协议整合和规划设计, 为保证网络为IT系统的建设提供永久、可靠的服务, 从而达到数字化IT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需求。ITOIP的解决方案主要为三级网络系统。是为了充分打造整合、开放、简洁、便利和高效的各项IP信息的基础设施。把管理局信息存储、网络通讯设置、计算三块IT基础设施利用整体整合到一个统一的IP的架构上, 这样就完全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加工、整理、搜集、传送、发布的信息通道。

2. 港航管理局元数据工作模式研究

元数据通常是为了帮助存取、查找、管理和使用当前信息资源。换句话说, 元数据就是一个为了描述数据其自身内容的具体特征以及其它的一些特征的数据的标号, 元数据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发现、开发、识别、评价和组织。同时还要不断地对相互关联的同等信息资源进行具体的选择、调用、定位, 追踪具体的信息资源, 观察和对比在使用过程中信息资源的不断变化, 从而实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整合、长期保存和有效管理。

具体来说主要有五类: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使用型的元数据。管理型元数据通俗地讲就是用来支配和管理相关网络信息资源, 比如在翻版和版权之间的跟踪、信息的加工和收集、数字化信息标准的选择、排架信息传送、版本信息资源的控制等;描述型元数据最常见的功能就是描述所有文献信息的详细结构、具体的特征, 比如专题信息索引、编目信息记录、书目的信息资源、网页链接、文摘简介等。

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的建设, 通常都是采用元数据进行描述相关信息的具体对象, 进一步实现那些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存取。利用元数据独有功能对一些特色的信息资源的运行模式、特征和系统运行的总体性能做出相关的规定和描述, 从而实现用户检索使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自动同步等功能。

3. 港航管理局网络系统安全性设计

由于江西省港航管理局网络系统是一个涵盖各个领域的科技数据资源中心, 数据量十分巨大, 数据的安全可靠最为关键和重要。大家都知道, 安全性技术体系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从技术的层面上, 搭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 这其中网络平台、有通讯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平台的安全和防范技术的管理。

3.1 物理安全性

物理安全就是为了保护网络设施和设备以及与其相关的机械设备, 为了防止一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比如水灾、火灾、地震、泥石流等认为不可抗拒的环境事故以及有些人为操作上的失误与错误所引发的全部事故和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

3.2 网络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安全涉及到平台的各个方面。按照网络OSI的7层模型, 网络安全贯穿于整个7层模型。针对网络系统实际运行的TCP/IP协议, 网络安全贯穿于信息系统的几个层次,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安全:物理层安全、链路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安全。

4. 远程会商系统与应急指挥建设

会商系统与应急指挥属于利用视频进行多媒体通信和交互数据, 它主要使用的技术有微电子技术、GIS技术、VOIP电话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图像通信技术, 进行远程或本地的点对点的数据等交互式信息实时通信、双向音频和视频的一种新型技术。

会商系统与应急指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相隔不同地点和区域的会议室的视频设备经过光缆的连接, 使所有方与会人员都能相互进行协商、讨论、学习或开会, 进行面对面对话, 所以广泛地应用于所有类的远程教育, 行政会议, 商务谈判以及作战指挥等事物中。应会商系统与应急指挥具有高效、真实、实时、便捷的特点, 是当前一种颇受欢迎的简便而又有效的集指挥、管理、协同决策以及教学的技术手段, 在国内各行各业都已开始了广泛使用。港航局中心会场作为整个视讯会议系统的主会场, 同时流媒体系统、视讯系统管理、数据会议系统, 实现整个系统流媒体应用、调度管理、数据会议召集及调度等业务功能。系统同时包含多个异地分会场共多台视讯会议终端和放置在领导办公室的桌面可视电话会议终端。

5. 结语

三级教育网络 篇9

1 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是党中央、国务院最为关心的问题,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和今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

1.1 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能否为九亿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素质,缩短城乡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体现了政府的责任

县市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国九亿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和保障农民身心健康的有生力量。十七大报告中明确了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可以讲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1.3 近百万从事农村卫生工作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期望

在政策上和保障机制上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倍受鼓舞,必将激发出他们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坚守农村卫生工作的信念。

1.4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

“以农村为重点”,就是要更加关注农民健康问题。衡量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成果,最终要看农民能否同城镇人口一样享有基本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才能顺利实现。

2 目前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级医院包括县级市、区医院和卫生院发展极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东西部地区、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中部平原与偏远山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管理意识差距太大。主要问题有:

2.1 网络体系不健全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被破坏,特别是作为三级网底的村卫生室大都名存实亡,乡镇卫生院已失去骨干和桥梁及纽带作用,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更是举步维艰。

2.2 功能定位不清楚

在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超范围和超自身能力提供医疗服务。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怎样为当地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做的不好。盲目引进大型检查设备和开展高端医疗技术,不能把常见病、多发病和适宜技术防治与使用提供给当地农民群众。

2.3 卫生技术人才匮乏

大中专毕业生羡慕都市生活,经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不愿到基层工作,有的还受政策影响进不来。部分乡镇卫生院近十年来未招收一名中专以上卫生技术人才,而经过招工、聘用等形式安排的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形成了恶性循环,“人多才少”现象比较突出,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成为目前最大的问题。

2.4 卫生资源流失严重

卫生院医疗用房有的被乡政府卖出或小城镇建设拆除;有的被卫生院职工占为住房使用;有的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有设备,却没有符合资质的医技人员,有些设备被卖出或被私人占用,还有一些设备因长期不能妥善维护,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其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往往入不敷出,濒临倒闭和已经解体的卫生院数量逐年增多。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下降,有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不稳定因素明显存在。有些卫生院卖给个人后,政府再想买回来重建体系,所花费的资金远远高出卖出时的资金,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教训惨痛。

2.5 预防保健不到位

由于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功能的缺失,造成了农村卫生防疫工作和妇幼保健工作发展困难甚至逐渐退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传染病的防治、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管理存在诸多隐患,某些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

3 安徽省定远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模式

定远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医疗资源十分有限,1/2以上的乡镇卫生功能不全,村卫生室更是难以生存。县委、县政府为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把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改革成果与群众共享的头等大事,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网络

在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医院管理分会、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等、靠、要”的被动局面,真正发挥县医院的龙头带动优势,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扶持乡镇卫生院,由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全面推进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3.2 明确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

县财政在基建、设备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着力发展卫生院的内、外、妇、幼、儿以及防疫、保健、急救功能,并为其配套相关的技术力量,做到技术有用、设备会用。村卫生室做到一般常见病的治疗、接种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找准切入点,以切实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救治能力为目标,加强对三级网络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做好考核评估工作,实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同进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针对人才短缺,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由县医院组织实施,先后召开了“定远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培训班”,“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班”,派出技术骨干到卫生院工作。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症和死亡病例的讨论等多种临床带教形式,逐步提升农村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走过场,依据各自提供基本医疗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展开培训,做到每个人、每个岗位有事干、有活干,不但能干,还要干好。把引进人才和自己培养人才相结合,明确先有事干,再有报酬,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不但留住人才,还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干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把信息技术作为三级网络管理的支撑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它将患者、医生、财务及医院物流信息等都整合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全系统共享信息。管理人员在县医院即总部可以对系统内所有医院运营状况、医生医疗行为、财务流程、患者信息及群体疾病特征进行实时监管,并做到人机对话,随时帮助基层医生作出合理的决定,降低医疗成本,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探索信息化支撑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创新模式。定远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上大胆创新,把信息技术引入三级网络管理之中。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三级网络。通过信息网络整合全县卫生资源,用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水平。在软件开发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变化,侧重经营管理和数据统计,同时,能够在线教学,病例讨论和网上会诊,提升医务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农民看病成本。

4 建议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社会的构造;关系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体现;关系到国富民强、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大市场,未开发的领域还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1 全面推行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要抓住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行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锐意改革。不创新,则死亡,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因为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最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观念落后。地处偏远地区的同志,更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运用好现在的政策,转变观念,借鉴定远县经验和其它地区的做法,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符合当地社情的三级网络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

4.2 科学制订和不断完善制度设计

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有限竞争的公共服务环境。我国地域经济差距很大,在制度设计上要因地制宜,既不追风赶浪,又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明确功能定位。县级医院作为网络龙头,乡镇卫生院作为骨干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必须定位清晰、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技术适宜、防治结合、运转有序,方便群众合理就医。在制度设计上还要考虑到激励机制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定位明确后就是要求干好工作,从医疗质量、服务热情、完成任务、技术水平等方面量化考核,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培养人,使用人。

4.3 制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管理规范指南

全国共有2000多个行政县、市、区,每所医院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硬件设施上可以统一规划、统一配置,但在软件方面要有统一标准和管理指南。政府应当委托行业协会组织专家,研究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制订指南及评估考核标准,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医院分会正在着手做好这项工作。

4.4 做好创新成果的推广工作

要及时将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给予推广。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创新模式,加以总结和提高,抓住在网络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抓住广大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和农民最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努力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推广和带动全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定位明确、科学管用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还很多,需要探索的问题还不少,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努力开展农村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三级教育网络 篇10

广州城市副中心三级公共体育服务网络是指广州城市副中心 “市(区)、镇(街)、委(居委、村委)三级公共体育服务网络”。不同政府层级所赋予的公共体育服务的职权应有所侧重。

1市(区)一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市(区)一级政府是统筹地方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权力机构,控制地方公共体育服务预算与支出,把持地方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市(区)一级政府应以地方特色体育资源为基础、以提供特色体育活动项目为目标、以打造特色体育服务品牌为抓手,以弘扬岭南特色体育文化为方向,形成“地方化、特色化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群”。具体包括体育活动服务制度、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制度、体育组织服务制度、体育信息服务制度、体育培训服务制度、体育资金投入服务制度、体育监督反馈服务制度、体育效果评价服务制度等。

1.1依法治体,树立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先行的理念

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规,规范执政行为,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与治理方面应根据《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和广东省及广州市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增城区应尽快制订和颁布了《增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暂行办法》《增城区体育社团管理办法》《增城区体育经营活动行政审批和备案管理办法》《增城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增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从宏观层面,谋划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2加强对社会体育组织管理

各运动项目社会体育组织是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本运动项目的宣传、普及和发展工作,团结和教育广大本项目的运动爱好者以弘扬本运动项目运动文化为己任,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人的认同和参与本运动项目中来。社会体育组织为以推广与普及某一类体育活动为已任的非盈利性组织[2]。公共体育服务中各项体育活动与比赛的开展,主要由各项目相应的体育社会组织来负责。市级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来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因此,要想繁荣全民健身事业,就必须引导各个项目的爱好者成立本项目的体育社会组织。市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各个体育社会组织在辖区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提高后勤保障服务。社会体育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组织性、执行力强的社会体育组织能使所属运动项目在某一地区得到强势的发展,并打造成为该地区的运动品牌。

1.3突出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优化升级

公共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的物质基础,市一级政府要结合本市市民的运动需求,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现有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以不断满足广大市民体育锻炼的需求。

1.3.1紧紧围绕“惠民、便民、利民”原则,切实做好场馆惠民开放工作

一方面以《广州市体育惠民总体方案》为指导,不断完善落实 《增城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惠民路线方案》;另一方面,从扩大体育需求,刺激体育消费,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出发,进一步增加优惠项目、 延长优惠时间和丰富优惠方式,及时向广大市民公开场馆免费开放和优惠开放等信息。从2014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起,场馆免费及优惠开放时间由原来的每周12个小时增加到每周14 h,优惠免费开放项目有:篮球、羽毛球、游泳、足球、乒乓球、网球等。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场馆管理信息化。2014年群体通正式在我市开通上线,通过群体通,市民不仅足不出户即可网上订场,而且还可在网上直接付费,达到整合全民健身资源,让市民体育健身更便捷的目的。

1.3.2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协助举办各类体育活动

增城区体育场馆现已经常性地协助承办“市长杯”羽毛球赛, 初中、高中篮球赛,初中、高中大中专田径赛,领导干部篮球赛、中小学生5人8人足球赛等体育竞赛及其他单位的竞赛活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为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4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增城区为了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步伐,扩大体育场地设施的覆盖面,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增城区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前,在全区各镇(街)增建一批公益性、开放性体育场地设施,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维护机制。其中,2014年完成全区各镇(街)行政村、自然村2035张乒乓球台(其中392张为室内乒乓球台),15副篮球架、20套健身路径的安装建设。此外,高质高效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根据广州市体育局三年内建设完成100片足球场计划,2014年分配给我区3个三人制足球场建设任务已于11月份完成建设。

1.5坚持体育产业是保障,促进我市体育彩票销售持续攀升

增城区体彩工作在省、市体彩中心的重视和支持下,以提升销量为核心,以增机扩点为手段,扎实推进体彩分中心基础建设,每年都能圆满完成省、市体彩中心下达的各阶段性工作任务。2014年广州市体彩中心下达的基本销售任务是2.2亿元,截至11月20日, 我市总销量为3.1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约83%。其中,电彩销量为3.03亿元,即开销量为0.14亿元,超额完成市中心下达的任务。

1.6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自然资源,围绕“山、水、路、城”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举办赛事

增城区是一座绿色生态文明城区,辖区内有着众多休闲娱乐场所,著名旅游景点白水寨,则是登山的好去处,普及登山运动,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大力开发体育健身旅游,通过完善公交网络,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登山健身提供便利;通过举办登山活动与比赛,活跃登山氛围,不断培养登山健身爱好者,壮大登山人群,展示了绿色增城的英姿;增城区同样又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增城是亚运会龙舟比赛的承办地,增江、挂绿湖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去处,增城区具有开展游泳、划龙舟、划船得天独厚的条件。增城区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增江天然沙滩泳场,并结合辖区内的水库在各镇街增建天然泳场,开发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充实公共体育资源。从市区到北部白水寨风景区以及湖心岛景区,共建设了长达250多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将鹤之洲、增江画廊、湖心岛、小楼人家、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效连接起来,突出乡村体验、健身休闲的功能[3],这为自行车运动和田野跑步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增城市大力普及这两项运动,具有独特的优势

1.7开展“一镇街一体育品牌”活动

作为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想繁荣全市公共体育服务,必须调动各镇街做好公共体育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使镇街间形成相互对比,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市政府可通过开展“一镇街一体育品牌”活动,充分调动各镇街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各街办、 乡镇、社区和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也创办了一批体育特色活动,实现了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健身。各镇街体育品牌的打造要结合本地的体育资源予以确定。城区街道可依靠增江天然沙滩泳池和沿江、沿湖绿道打造自行车、跑步、游泳体育品牌。派潭镇可依靠白水寨景区打造登山体育品牌;新塘镇则依靠其篮球运动传统打造篮球体育品牌。

2镇(街)一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镇(街)一级政府是最底层的政府机构,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和最贴近民众的政府机构。镇(街)一级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服务于辖区内居委、村委公共体育服务的开展。

2.1健全镇(街)一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机构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已成为政府基本职能之一,镇(街)一级政府应成立一个分管辖区公共体育服务事务的组织管理机构,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统筹和开展辖区公共体育活动,要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场所、设备,有独立的经费预算与划拨制度,有健全工作制度等。

2.2筹划和主办群众体育活动与比赛

镇(街)公共体育服务中心结合本镇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 筹划和主办群众体育活动与比赛,引导各地域的民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活跃健身氛围,不断壮大健身人群。如,定期举办镇(街)篮球、乒乓球、广场舞等普及程度高锻炼项目比赛,以居委、村委为参赛单位,或自由组队参加比赛。这样必能提高散落在镇区、居委、村委的相应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这类项目并参与其中。

2.3统筹开发镇(街)体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

我国体育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如何化自然资源为体育资源,化市政资源为体育资源。体育锻炼的项目丰富多样,有对场地设施要求严格的篮球、排球项目,有对场地设施要求并不严格的锻炼项目,如跑步、踢毽子、广场舞、骑自行车、跳绳等。在道路规划中,把绿道纳入其中,这样跑步和骑自行车便有好去处;公园各个空地设置专门的体育锻炼区,如,太极拳活动区、太极剑活动区、广场舞活动区、花毽活动区、使公园某一角落成为某一项目交流、普及、提高的锻炼集散地。

2.4加强全民健身路径设施的使用指导、管理与维护

全民健身路径在各个行政村自然村得到兴建与普及,作为镇 (街)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机构应对村民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惠民的全民健身路径设施进行培训指导,使村民使正确地使用这些健身设施进行强身健体。与此同时还应担负对镇(街)众多全民健身路径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的职责,定期检查各全民健身路径所有设施的使用情况,对于有损坏的要及时进行维修养护。

2.5盘活学校、政府机关体育设施

目前在可供居民、村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相对匮乏,如何盘活镇属学校和政府机关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周边的居民、 村民的健身提供便利,是镇(街)一级政府须落实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镇(街)一级的政府应针对学校、政府机关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所产生的费用、管理、维护等问题进行调研,并着力解决,使学校政府机关的体育设施能顺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对外开放,惠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居委、村委一级自治机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居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是中国社会治理最小的组织机构。加强居民、村民健身活动的引导与管理,维护居民、村民的身体健康,理应成为居委和村委应有之责。居委、村委在履行化公共体育服务管理职能, 主要着力于体育健身设施的完善、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等方面。

3.1居委、村委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

居委、村委要对各社区、自然村全民健身路径、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的兴建的选址、用地的解决,资金的筹措进行统筹管理。在篮球场兴建要根据政策争取市级、镇级财政的支持;全民健身路径的兴建要与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根据现有的政策,督促市 (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在各自然村兴建起来。

3.2居委、村委加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另一方面,居委、村委通过教育和组织管理,提高居民、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借助本地区的体育社会指导员对居民、村民进行锻炼指导与培训,从而提高居民、村民从事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引导村民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壮大体育锻炼人群,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3.3积极开展居委、村委体育比赛和组队参加镇(街)政府组织的体育比赛

通过开展居委、村委体育比赛使各自然村、社区组建自己的比赛队伍,从而使每个自然村、社区比赛项目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训练与比赛,使每个自然村、社区的人民群众为了支持村队、社区队而在观看比赛和日常的训练,增进对该项目的了解和提高对该项目的运动兴趣,并使自己在日常锻炼参与该项目的锻炼,自然而然地扩大比赛项目在自然村、社区的影响力。

居委、村委通过组队参加镇(街)政府组织的体育比赛有利于打造居委、村委的体育品牌,有利于提高本地区比赛项目的运动水平;有利于比赛项目良好运动氛围的形成。

3.4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

三级教育网络 篇11

1“三级质控、四级网络”质量管理体系

1.1 背景

我院于2012年底顺利高分通过“三甲医院”复审,如何将复审期间良好的工作态势继续保持下去,形成常态化模式,一度成为医院亟待研究的问题。由于长达7个月的复审准备工作耗费了员工大量精力,导致复审结束后,临床一线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倦怠情绪明显增加,加之复审办解散后,没有部门再进行统一协调指挥,职能部门重新回到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信息孤岛问题凸显,导致针对临床的一些检查和政策制定重复,给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带来极大困惑与压力。

1.2 体系构建

在此背景下,医院决定重组质控中心,将原复审办工作人员合并入内,并进行如下工作调整:其一,质控中心直接由院长管理,日常质控内容涵盖医疗、护理、门诊、院感、总务、后勤、保卫等各部门,月度检查由质控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进行;其二,每半年由质控中心牵头,与院领导一起,进行一次院长包干大检查;其三,质控中心在全院84个临床医技科室中遴选出96名科级质控员,并通过一系列培训考核,优选出27名质控员成为第一批院级质控员,协助质控中心进行日常检查;其四,科级质控员与科室主任、护士长一同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共同负责科室质量安全工作。

至此,我院“三级质控、四级网络”体系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三级质控”:一级决策级,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业务的副院长为副主任委员,医院各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为委员,主要任务是对全年质量安全工作进行重大决策,提出战略方向;二级控制级,即由各专业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组成的管理队伍,主要职责是在决策级的领导下进行战术分解,并由各职能部门协助完成与科室的工作对接;三级执行级,即由科主任、护士长、科级质控员组成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主要职责是将各项工作任务接地,最终达到决策级希望的目标。“四级网络”指质控中心抽查、质控中心与各职能部门每月联合检查、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自控、药医技质控员定期互控。

经过两年半的磨合,目前整个体系运转流畅,全院各部门和科室均以月度为单位,以上、中、下旬为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循环进行。

2 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对自己在该体系中承担的定位不清晰

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版)》[6]出台以前,医院职工对“质控中心”这个词并不熟悉,其仿佛一个新生事物,随着等级医院复审的结束出现在各科室面前。工作初期,职能部门及临床医技科室均对质控中心的工作定位存在疑虑:质控中心是针对哪些部门科室的质控?与医务处是何关系?日常病历的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归哪个部门?质控中心既然直接归院长领导,那么它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种种疑虑导致各部门和科室观望怠工。

2.2 科主任不明确其在该体系中的职责及权利

医院出台的文件要求,科主任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第一负责人,与科护士长、质控员一同承担科室质控工作。但科主任对自身在该体系中承担的职责和权利并不明确: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主要工作是什么?医院层面如何要求?科室遇到的某些问题由哪个部门来解决?一些需要跨部门解决的问题由谁来牵头?解决该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又是谁?这些均是在质控中心成立初期各科室咨询较多的问题。

2.3 科级和院级质控员工作热情不高

医院出台的《质控员管理办法》要求,科室推选科级质控员至少1名,任职要求为高年资主治(含)及以上人员;院级质控员每季度需要被抽调出3个工作日参与检查。该《办法》出台后质控员工作热情并不高,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临床科室工作本来就很忙,职能部门检查和迎来送往占去太多精力;第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需要院级层面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困难;第三,质控结果如何与奖金挂钩尚不明确;第四,质控工作的激励惩罚措施尚未出台。

2.4 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力度不够

按照质控中心要求,各职能部门在联合检查前,应将当月检查方案交质控中心备案存档,便于统一印刷。但个别部门由于工作繁忙会延迟上交,其结果是在印刷前一刻发现与另外某部门检查条款有重复,导致重复检查、重复扣分的情况发生。

2.5 检查过程中的人情帐

由于院级质控员参与每月的联合检查,体系试运行期间发现存在扣分不严和人情分的现象。

3“人际关系理论”在质控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著名的霍桑试验获得成功后,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认为[5]:第一,管理者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的完成,而应当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第二,管理者应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第三,管理者应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思想感情,及时向上级反映,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第四,重视“非正式组织”。鉴于此,我院针对质控体系推行过程中遇到的5方面问题,从心理、行为、激励、惩罚等方面多管齐下进行疏导。

3.1 大规模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了解导致员工工作倦怠的要素

目前,全球普遍认为工作压力是造成医师健康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问题。工作倦怠是指由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挫败、情绪枯竭、筋疲力尽的现象,表现为个体对事业、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拥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由于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而造成持续的疲惫、抑郁和挫败感。针对这一问题,质控中心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与《马斯勒工作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aslas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相结合,采取调查对象自填的形式,进行全院范围内广泛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压力来源和工作倦怠情况。在压力源因素分析中,无节假日、社会期望过高、医患矛盾与纠纷、社会舆论失正、待遇不理想、职业病、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工作超负荷、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感到担忧等因素对工作倦怠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上述情况,医院决定进一步强调员工回归正常双休生活,鼓励员工带薪休假;在医院门口设立110联动工作站,加强医院安保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工会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放松员工身心;组织员工定期查体;医院“三重一大”等政务通过网站、宣传栏、院报等途径时时公开;医院办公会允许任何一名职工列席旁听,以此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3.2 加强宣传与培训,使全院全员明确自身定位

针对各层级对自身在质控体系中权、责、利定位不清晰问题,质控中心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全院印发800份红头文件,并用高亮荧光笔对文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人工标记;其次,分层次分人群先后进行5次培训,包括院周会范围培训、职能部门培训、科级质控员及院级质控员培训、深入科室小范围宣教培训,确保培训能够将涉及人群基本覆盖;再次,将培训考试与继续教育学分相关联,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最后,明确质控中心是“一把手工程”,院长多次在公众场合强调,质控中心牵头组织的检查是代表院长督导工作,要求大家全力配合。

至此,全体员工清晰明了各自定位。每月5日左右,科级质控员对本月科室质控主题进行学习和自查;15日左右,质控中心牵头进行职能部门联合检查,并提前召开检查前会议以防检查条款重复制定;25日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公示,公示期1周并接受异议;月底将检查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进行奖惩兑现。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多部门采取现场办公或联合办公的模式解决。对于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质控中心将在后续组织跨部门工作会议,并负责向该科室进行反馈。医院职能部门和科室质控小组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整个质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3 避免“非正式团体”的负性作用,发挥其舆论带头作用

“非正式团体”成员往往有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并自发自愿使某人成为其核心领袖,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维护成员的共同利益,避免受到管理层的干涉而造成损失。为避免“非正式团体”对整个质控体系造成干扰,医院出台《质量控制专员管理办法及评分标准》,将所有中低年资人员同质化,要求凡拟晋升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担任科室质控员至少1年,取得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合格证书,方可进行聘任;在晋升过程中,质控员撰写的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文章,享受与专业文章同等待遇;优秀科级质控员或院级质控员所在科室年终综合目标加3~5分,不合格科级或院级质控员所在科室年终综合目标扣3~5分,并继续留任。同时,医院制订人才培养建设中长期规划,鼓励优秀的质控员参与医院“优秀中青年培养计划”,经过一系列培养后,脱颖而出者最终担任医院专业组长或科主任。目前,我院已培养结束的第1批24名优秀中青年中,有21名已经担任专业组长或科主任,成为医院发展绝对的中流砥柱。在他们的带领下,第2批、第3批优秀中青年相继诞生,并呈现逐步扩张的趋势。

3.4 加强院级质控员公允心与责任心培养

由于院级质控员负责参与每月的检查,并有权利对科室工作情况进行赋分,因此对其公允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格外重要。院级质控员看似是一个小群体,但其中也存在“非正式团体”,往往一两个核心人员的举动会影响整个队伍,造成检查有失偏颇。质控中心利用每月联合检查前的工作布置会,邀请院长不定期莅临现场进行宣教,并在每半年召开一次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上,请院长做专题讲课,目的就是增强质控员责任感,避免检查过程中的人情分现象。同时,质控中心出台了双向匿名评价措施,请职能部门与院级质控员互相客观打分,以保障检查相对严谨与公平公正。

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在我院“三级质控、四级网络”质控体系的顺利搭建与后续完善中起到了前瞻性指导作用。这一过程证明,在医院这样一个相对专业化的工作范畴内,同样存在着“社会人”心理。员工需要的是工作环境的和谐、感情上的慰藉、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重视“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利用好部分员工在整个体系推进中的舆论影响,会为体系建设提供不竭助力。

摘要:为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以“人际关系理论”为指导,构建并推行“三级质控、四级网络”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优异成效。“三级质控”包括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决策级、由各专业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控制级和由科主任、护士长、科级质控员组成的执行级;“四级网络”指质控中心抽查、质控中心与各职能部门每月联合检查、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自控和药医技质控员定期互控。

关键词:霍桑试验,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瑞萍,张兆旭,许冬梅.基于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9):27-28.

[2]赵瑞萍,张兆旭,许冬梅.建立职能部门联合巡检制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J].中国医院,2015,19(6):53-55.

[3]Valerie A M.A Comparison of Mead's“Self”and Heidegger's“Dasein”:Toward a Regrounding of Social Psychology[J].Human Studies,1987(10):359-360.

[4]屠兴勇.哲学语境下的霍桑试验-基于梅奥于海德格尔对话平台的分析[J].科学与管理,2010(5):19-25.

[5]王明晓.以“霍桑试验”和“鲶鱼效应”激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医院院长论坛,2014,3(2):29-33.

上一篇:学生个体差异下一篇:强化语言积累